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通用12篇)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篇1
一、引言
所谓小组讨论教学法,指的是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人一组的若干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共同解决,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且在近年来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新教材课程模式的主旋律。在我国,高中英语人教版的教材历经了3次改版,英语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改革中摸索适应中国中学生的教材和教法,在此过程中,我国不少英语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借鉴和运用小组讨论法来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阶段时逢各中学实施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因而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新课标和小组讨论教学
研究新课标下的小组讨论教学首先要了解新课标所体现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1.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理念的人文性。它要求外语教育应该是多元目标的全人教育,即外语教育应该是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格、意志、自信心、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要求学生在情景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互惠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师徒式的学习、提供支架的学习,体现“人人”互惠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世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 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体现语言学习的目的性、实践性。
3. 突出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新课标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各种操练活动中。同时,注意个性有差异的学生,帮助他们和其他学生融入合作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互相提高英语水平。
三、“小组讨论”的特性
小组讨论是一种结合多个教学概念的活动,国內外多位学者(如林朝凤,1996;Gall&Gall, 1976;Orlich et al.,1998)均曾对其特性提出分析。综合而言,小组讨论具有下列特性(王金国,1998):
1. 小组讨论是一种小组活动:小组人数的人通常介于五至八人之间,它是一种小组活动。
2. 小组讨论是一种讨论活动:小组讨论成立必须有实质的讨论行为,因此,它是一种讨论活动。
3. 小组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透过互动促促进彼此学习的活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彼此分享﹑探索,它也是一种合作学习。
4. 小组讨论是有目标的:小组讨论是以分享观点﹑感受或寻求大多数人能共同接受的意见为目标,它是目标导向的。
5. 小组成员具有平等参与的地位。
6. 小组讨论是一种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且以口语为主要的媒介。
四、“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 合理分组,精选话题。
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成绩、表达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交际能力等各个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方便讨论,小组通常由前后两排的四个同学组成。每一小组作为一个单位,每次发言派出一名代表,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讨论的普遍参与性,提高了讨论效率。并且在讨论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充分发挥群组的互补作用。此外,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选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科技前沿的人文科学、文学艺术(如绘画、建筑、电影、音乐等)及风土人情的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说,同时要明确任务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2. 开展小组活动。
高中英语教学要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采取组间竞争和组内互助的活动形式,既要增强组员间的合作意识,又要使学生明确责任,各抒己见。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程式:首先小组成员根据提出的任务,适当进行讨论,协作完成。如有疑惑的,发言的学生要解释答案,或大家商量找出最佳答案。选出一个学生在班上代表小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其次小组讨论除了在本小组内给成员提供交流的机会,还要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广泛地进行生生交流。最后是讨论结果的反馈,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3. 全班集中总结评比。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评价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活动评价的多元性是指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某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及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此外,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唯一的,而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以促进各类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应及时予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肖锐,2005)。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
五、“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语言是为交流而存在的,但同时又是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得到运用发展的。在高中阶段实施英语新课标的前提下,开展小组讨论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可以克服大班额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班额一般较大,教师在有限的课程教学实践很难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表现机会。小组讨论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在教学中实现了学习主体的共时性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
2. 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为了互相交流感知与见解,学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另一方面又要寻找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可以促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并进而更新思维方式。作为小组讨论中的每个成员都会自然地经历“看、想、听、说”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英语教学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要求。
3. 小组任务的完成,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有赖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助于推动学生深刻地认识合作的价值,养成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营造温馨、融洽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高中英语课堂中静态和单向的交往模式,逐步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局面,真正地使教学受益,使学生受益。只要运用恰当,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好形式、好办法,就值得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实行。然而,小组讨论学习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课堂气氛确实被调动起来了,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如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存在简单化、形式化,要么学生没有自主思考时间,要么讨论热烈但没有达成共识,讨论结果只是个人见解,不能反馈出学习小组的整体情况,其次,讨论成果展示方式单一机械,有的内容没有必要展示,但为了所谓的展示环节的需要展示。总之,成功的小组讨论不会自然发生,它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外,更需妥善的计划及长时间的发展,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探究。
摘要:小组讨论教学法是学习中教学环境最宽松, 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符合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是21世纪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本文阐述了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并对其在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法,运用
参考文献
[1]Gall, M.D.&Gall J.P.The Discussion Method.In N.L.1976.
[2]Orlich, D.C., Kauchak, D.P., Harder, R.J., Pendergress, R.A., Callahan.
[3]陈琳, 王蔷, 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林朝凤.讨论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台北:师大书苑, 1996.
[5]庞继贤, 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6) :424-429.
[6]齐珺.教师如何有效地调控小组讨论.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4) .
[7]王金国.国小五年級国语科小组讨论之个案研究.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8.
[8]肖锐.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石油教育, 2005, (5) .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篇2
(2012年2月27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上午,书记代表六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鼓舞人心、振奋人心、凝聚人心,这个报告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回顾工作“实”,确定目标“高”,路径措施“新”,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主线,既深入贯彻了中央精神,又体现了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色,是转型跨越、建设绍兴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 书记突出了加强党的建设这个这个总揽,从定位、方式、方向、动力等不同角度丰富了内涵,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要“”,强调“做好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工作”,这在我市党代会上是第一次指出了实践要领,站位高远,内容具体,指向明确,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报告的一大亮点,也是这次党代会的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的代表,特别是作为来自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工作首创地的代表之一,看到在市党代会的报告中体现了我们的工作成果,感到无比光荣,这些年来,在县委和组织部的关心领导下,我们在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中,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并深化完善亮分制、票决制、预警制等做法,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工作取得 1
了明显成效,打出了品牌。
现在,我国共有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000多万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有2400多万名(占比近三分之一),这些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民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胡锦涛同志曾告诫指出:“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为此,我们要学透研深张书记的报告,深刻理解报告的高瞻远瞩,全力贯彻好会议精神,以探索解决农村党员进口不宽、质量不高、出口不畅等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加强基层党建,做好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工作,推动幸福和谐社会更好发展。
第一,从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着手,夯实党员管理基础。一要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要以解决“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为重点,选齐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班子的政策观念、法纪观念、道德观念,引导和激励班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坚强核心。二要严格组织生活。重点是健全落实党内各项制度,继承和发扬“三会一课”等制度,力求做到每月开展一次党员活动,学习党的文件,上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队伍中的各种不良倾向,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三要强化理想信念。要结合党
员的思想实际加强教育培训,重点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政策意识淡薄,先进性不强,帮带能力不高的问题,引导党员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先进性要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争光添彩。
第二,从明确发展重点着手,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一要制定党员发展规划。各级党组织要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当年发展计划,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要采取民主测评、考试选拔、群团推优等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公开推荐入党对象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后备队伍信息库,下实手解决好少数村长年不发展或难以发展党员的问题,全面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要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两优先、两倾斜”,即优先发展具有市场经济知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入党,优先发展有文化的年轻人入党,发展党员向生产一线倾斜,向优秀中青年妇女倾斜。要积极主动,强化教育培养,逐步改善农民党员队伍结构。三要落实教育培养责任制。要逐村摸清培养对象,以村为单位建立相应的档案,强化教育培养措施,明确培养责任人。
第三,从完善长效机制着手,确保党员先进性。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龙头作用。特别是要增加村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正确认识到“党建是第一责任、第一使命、第一任务”的重要意义,强化“不抓党员发展是失职,抓不好党员管理是不称职”的理念,确保把村书记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责任抓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夯实基层基础。二要发挥在家无职党员的作用。要通过
设岗定职、党员服务日等载体,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当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生力军、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农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当好遵纪守法、维护稳定、无私奉献、致富群众的表率。要鼓励党员个人开办企业、外出务工经商,并培养种养大户,通过他们带动群众致富,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要积极创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良好舆论环境。及时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导向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党员、鼓舞群众。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对外出经商务工的发展对象要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密切掌握去向和现实表现,充分利用他们回家的有利时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并注意从同行的外出人员中了解其现实表现。对外出在同一地点务工经商人数较多的,要建立临时党支部,定期向村级党组织反馈有关情况;对随党员外出的经商务工人员,由党员负责跟踪培养、考察,坚决制止“挂名党员”现象。
第四,从发展与管理并重着手,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一要严把党员发展“入口”质量关。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认真按照党章的规定和发展党员的“十六字”(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严格履行和完善发展党员的程序和手续,严把发展党员质量的“入口”关。无论国内外的形势怎样变化,都绝不能降低党员标准,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因任何条件而改变,不能在发展党员上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着重考察其入党动机、思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61-0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中的主客体颠倒,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够,没有自觉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只是听老师的解析,背诵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古文的译文,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失去了培养阅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读、写、说的能力退化,逐渐地发展成不依靠老师就不能读懂文章,试想这样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如何去读懂书报杂志,读懂各种文献资料。所以,如何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实施之后,讨论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得到运用,讨论式教学能解决什么问题,目前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有效发挥小组讨论式教学的作用,笔者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引入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1.讨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也就是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只是,而不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情感、获取知识。老师不断地灌输知识,讲的津津有味,学生不断地记笔记,背诵,看似挺努力,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将讨论法引入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激发,在讨论中,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讨论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根有句名言“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在讨论中,大脑会快速运转,伴随着强烈的思维活动,必须要做到敏捷、迅速的思考问题,就是在这样千百次的讨论和争论中,锻炼了学生的敏捷、活跃的思维能力。语文课堂的讨论,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各抒己见,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还会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敏捷地理清自己的思路,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一是思维要快,才能有话可说,而是思维要深入,才能组织好语言。经常地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坚持下去,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敏捷。另外,讨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运用的综合能力
语文运用能力有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等。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学生必须要语言流利,表达清晰,言之有物,思维明确才能进行更好地交流,这些素质的培养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会自我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主动去揣摩语言的运用,词语的搭配,理清自己思维的方向,争取做到言辞达意,讨论式教学最突出的作用是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立足别人的独特见解,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见贤思齐,共同进步。
4.讨论式教学可以促进师生间相互交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一个工具,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积,一个不断地灌,一个不断地接,师生之间关系淡漠。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可以避免教师重复、单调地讲解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换,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培养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围绕着一个话题,进行评论和分析时,常常会流露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和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探索讨论式教学的新模式,语文课堂也生动活泼起来。同时应该看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讨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说在讨论式教学中,一些教师的做法是过犹不及,过于注重学生兴趣,力图使课堂自主,对于小组讨论式学习,不进行详细的讨论指导和引领,一些活跃的学生有可能发言无序、重点不突出,教师难以控制,一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参与讨论,教师也不能很好地引导,这就导致学生获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学习上的自主。教师在讨论中起不到指导作用,使小组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是“满堂灌”,一些老师在实施讨论式教学后,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满堂论”,不仅没有使小组讨论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改进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设置课堂格局,提高讨论兴趣
有数据研究证明,12-16岁的青少年的高度集中平均时间为16分钟,又由于传统语文课堂比较死板,学生容易疲倦走神。所以应打破常规的课堂格局,营造更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的观点不同,可以再次进行分类,把全班同学中相近观点的分为一个派别,分别进行讨论,这样形式多样,课堂更加生动化。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放手组织讨论
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进行辩论。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少讲,不宜给学生标准答案,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应先给予肯定,再委婉提出更好的建议,起到画龙点睛或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课堂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后,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
3.合理把握进度,充分发挥讨论效果
学生的讨论,首先要根据课本获取信息,然后进行知识的整合,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表述,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个过程既收到良好效果,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耗时过多,所以教师应适度地“放任自流”,对讨论进度要进行安排,对耗时要有个充分的预期。讨论式的教学进度比较慢,教学任务看似没有按时完成,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是学生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有了提高,二是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三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说讨论是成功的。
4.尊重学生的劳动,采用激励评价
讨论式的教学不同于传统式的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是很重要的,既要能够引导学生,又不能扼杀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激情。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多持肯定态度,多鼓励学生,语言要富有感情,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自信,才会产生求知欲望,把学习当作乐趣,更积极地思考,更踊跃地发言,提出更有见地的见解,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以宽容的心去接纳,分析学生观点的合理性。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先搁置下来,等问题讨论结束后,老师再进行解释。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取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陆为俊.初中语文合作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张东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周永.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1.11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篇4
一、实施小组讨论法中“定题”应遵循的原则
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保证。因此, “讨论什么”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在拟定这些问题的时候, 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具体、准确性原则。
好的讨论题首先要表述准确, 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其次是具有代表性, 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设计问题主要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 要具有讨论的价值。
2. 启发性原则。
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 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并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拓展学生的思路。
3. 量力性原则。
讨论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 在遵循量力性原则基础上进行讨论, 会让学生参与的面广, 同时又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4. 兴趣性原则。
在选择讨论题的时候, 要注意适当照顾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 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会进一步积极主动。
二、小组讨论法在《金融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 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 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1. 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时, 任务、要求要明确,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 在设计问题环节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小组要讨论什么, 具体有什么要求, 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 让每个小组都明确。如:讲解第二章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教师叙述“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餐厅打工”的范例, 提出问题:文中的留学生的行为有哪些不妥?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道理?教师应事先布置好讨论的时间和发言的具体要求 (每小组由谁代表发言、由谁补充、安排发言顺序、发言时间等) 。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求, 并指导学生提前搜集和查阅有关资料。
2. 人员的分组。
分组要科学。讨论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 人太多、太少都不利提高讨论的效率。其次, 要让学习上属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以利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同时, 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 这样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的公平竞争, 也便于教师的辅导。
3. 组织讨论。
课堂小组讨论的展开, 一般要经过情境的创设 (或是背景材料的呈现) —自由讨论—表述见解—师生总结四个阶段。要完成这个过程, 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 在这一点上, 教师应该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 不要让小组讨论匆匆而过, 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 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 让学生们敷衍了事。
4. 教师评价。
对小组讨论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组织是小组讨论的前提条件, 那么科学的评价可以说是小组讨论成功与否的关键, 既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更要注重对小组集体及个人的评价。
三、实施小组讨论的关键
1. 讨论的内容要适当。
要想让学生能有话可说, 有理可辨, 出现真知灼见, 讨论问题的选择应该是精心策划, 深思熟虑的, 而不是信手拈来, 随随便便的, 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比如:我们把学生将来必须面对的成家立业的人生大事作为主线, 然后逐步引出信用的产生。提出“信用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它具有哪些特征 (由小组讨论) , 最后教师归纳总
2.时机要讲究
小组讨论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 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 相应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 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 要达到目的, 认为只有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 才设置这个环节, 千万不要使之流于形式。
3.要警惕无效参与。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 笔者在近期听教师公开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现选择几个典型进行透视, 以望引起注意:【现象一】有些问题确有小组讨论的必要, 但又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马上解决的, 教师又没引导学生认真读书, 查阅有关资料, 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后果:学生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 也不具备深度, 更谈不上创见, 不但解决不了疑难, 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 有悖于教学规律, 易让学生形成敷衍了事的习惯。【现象二】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 急于归纳总结。后果:学生没有全员参与, 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 容易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参与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四、实验效果
“小组讨论教学法”在财会专业部分班级实施以来, 从与非试验班的对比来看,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由此可见, “小组讨论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能力发展角度来看, 试验班学生比非试验班学生强得多。另外, “小组讨论教学法”正在使常规的纯粹的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为学生小组带疑自学、自觉读书、小组研讨、合作解决问题, 遇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从这个角度看, 课堂教学的功能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传统的师生单向的、较为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受到冲击。
五、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特别是在《金融基础》教学中适当采用该方法, 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金融的基础知识与基本业务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发展包括持续不断学习知识的能力, 以及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讨论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 因为只有同他人商量之后, 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团体协作的意识。
摘要:文章通过借鉴现代创新教学方法理论, 根据自身在《金融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 找出了在小组讨论式教学改革创新中应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金融的基础知识与基本业务能力。
关键词: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
参考文献
[1]崔双平, 王琦.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法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9 (3) :91-93.
[2]姚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组讨论法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8) :63-64.
[3]周香.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 2003, 5.
[4]彭新辉.新理念下有效学习方式的利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9) :6-7.
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刍议 篇5
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刍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现代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思想已逐渐走进学校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着学校的管理和实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5年了,但我们仔细考察发现,由于课程或教材的改革并没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等作支撑,新课程至今都没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其风采,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使课堂发生根本性改变.
作 者:董树仁 作者单位:会宁县教育局,教研室,甘肃,会宁,7307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80关键词: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篇6
张定乾
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
[摘 要]“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党和政府遴选各级领导干部的新兴面试形式,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熟练掌握这种面试形式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为此,在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上进行了尝试性地模拟演练,使学员拓展了思路,提高了能力,收益颇丰。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主体班培训;教学手段
“无领导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会隐性地扮演某种角色,角色一般分为五种:破冰者、领导者、协调者、时间控制者和总结者。破冰者指的是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第一个发言的人。但是,破冰者有一定风险,如果表达流利、逻辑清晰会引起考官的注意而加分,如果表达不流利、过于紧张或者逻辑不清晰的话,易暴露自己的缺陷。领导者一般是对讨论的整个过程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是靠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来征服小组的成员和考官。协调者一般来说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起一种协调的作用。在小组讨论出现分歧争执不下时,协调者,努力缩小对立双方的差距,促使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 时间控制者的作用主要是提醒时间的进度。因为每个阶段都有一定时间的限制。 最后一个角色是总结者。总结者要求表达流利,思路清晰。不但要对小组的讨论过程、讨论结论进行一个总结,还要对讨论中出现的分歧做一个必要的说明。总结者一定要牢记的是,总结者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所以所总结的一定要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而不能是自己与小组相悖的观点。那么,“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在党校教学中如何组织实施呢?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它是指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讨论过程中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也不指定受测者应坐的位置,让受测者自行安排组织,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差别。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优点方面:
1.通过观察模拟应试学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测试出学员的多种能力要素和个性特质,并依据模拟学员的行为特征来对其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
2.模拟应试学员在相对无意之中暴露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因此预测真实团队中的行为有很高的效度。
3.模拟应试学员有平等的发挥机会从而很快地表现出个体上的差异。
4.在有效的面试时间内,能对竞争同一岗位的模拟应试者的表现进行同时比较(横向对比)。
缺点方面:
1.对模拟测试题目的要求较高;对主持教学的教师评分技术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素养必须全面,分析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全面、站位高。
2.对模拟应试学员的评价易受主持教师各个方面特别是主观意见的影响(如偏见和误解),从而影响主持教师对模拟应试学员结果的评价。
3.在讨论过程中,因受指定角色的随意性的影响,可能导致模拟应试学员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也存在模拟应试学员有存在做戏,表演或者伪装的可能性,还可能存在模拟应试者的经验可以影响其能力的真正表现。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教学流程
(一)理论交流。就模拟题目所涉及的理论,由主持教师提前整理好,发给学员,使学员对讨论的内容有所认识了解。
(二)文件链接。主持教师就模拟题目所涉及文件、法律法规、归类整理,发给学员,供学员在讨论时参考使用。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程序。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程序规则
(1)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班级每组推选2名组员,共8名组成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团队。组员名单由班主任配合班委推出,开课前2天由辅导员送交主持人。班级全体学员和本教研室教师共同参加讨论。参加讨论的教师担任评委,对组员的表现作出评判。
(2)小组讨论前,由主持人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以引导组员有序讨论。
(3)主持人助手负责组员抽签,组员拿到号码牌后自选位次入座。然后组员每人将领到一份讨论记录表,用于讨论记录使用。
(4)主持人对讨论问题和要求进行说明。如果组员确认没有疑问,主持人和各评委将不再回答组员提出的任何问题。自此开始,各组员必须在40分钟内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后的报告。
(5)接下来的40分钟由讨论小组自己掌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组员阅读试题,独立思考,列出发言提纲,并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每人2分钟内);2)组员交叉讨论(每人累计2分钟左右);3)推选一名代表总结并汇报小组的一致意见(5分钟左右)。
(6)评委对各组员进行打分,统计每人的最后平均成绩;同时,主持人助手收交组员的讨论记录表并转交主持人。
(7)主持人或其他评委对本次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并宣布各组员的最后成绩。
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几点要求
(1)组员要认真阅读本次讨论的案例内容。案例内容将在小组讨论开始时发放。如果认为教学提纲提供的相关信息不够详细,可通过其他渠道和媒体予以查阅充实。
(2)准确估价和确认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无领导小组讨论具有竞争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个性发挥,强调团队精神。虽然每个组员的个人陈述意见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即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达成一致共识,否则会影响到所有组员的成绩。如此,小组中就要有人担当起破冰者、领导者、协调者、计时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对于评委而言就意味着获得的成绩不同。这些角色并非事先指定,而是通过组员自己的竞争、表现获得的,尤其是得到了其他组员的自然认可。每个组员都要对自己(包括对其他组员)的知识素养、论辩能力、组织才能和性格特征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以确认自己适合担任何种角色,或在论辩中转换为何种角色。
nlc202309021405
(3)了解评分表中的测评要素。其目的是为了让组员明了评委所要测评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展示哪些方面。对于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给予反馈、对别人正确的意见予以支持、能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法得到小组成员的支持、对别人的方案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点、在混乱中试图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讨论、必要时予以妥协以利小组在最终期限前达成结论、发言积极并有时间观念、能对整个讨论进行领导的组员,评委将会按照评分表的测评要素予以加分;而对于完全忽略别人的论述、不礼貌地打断别人、繁冗陈述而无时间观念、使用过激的语言表述、否定别人抬高自己、没有把握好讨论角色而无序竞争的组员,评委将予扣分。当然,鼓励积极发言并不等于独占论坛,只有那些积极发言并引导其他组员发言,且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的发言才是有效发言。
(4)讨论纪律和要求。讨论时不得迟到早退,禁止开启通讯工具,组员之间不能私下讨论谋求共识,其他参与人员应积极配合维持讨论秩序。
四、“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发言要积极、主动 。面试开始后抢先亮出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给主考官员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还有可能引导和左右其他应试者的思想和见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思想观点上来,从而争取充当小组中的领导角色。如果胆小怯场,沉默不语,不敢放声交谈,那就等于失去了被考官考查的机会,结局自然不妙。
(二)努力奠定在小组中的良好人际关系 。 小组中每个队友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会根据对你的熟悉和友善程度,来考虑是否接受你的观点。所以我们要尊重队友观点,友善待人,不要恶语相向。要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一定要把握住说服对方的机会 。 讨论时要找准时机,找到与对方言语里共同的观点,引申出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在一定程度上能感觉他的观点与你的有相同之处,然后因势利导,有理有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发言讲技巧,言词要真诚可信 。发言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中态度要诚挚,以对问题更深入的分析、更充分的证据来说服对方。另外要注意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因为停顿的时候显得自己像是在思考的样子,这么做能使你显得像是那种想好了再说的人。样的准备,要注意这些细节。这样才能取得面试的成功。
(五)发言时要言简意赅,抓住问题的实质。 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标记你认为是他缺点的地方,简单写下自己的观点,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以便在你发言时进行反驳。 反驳对方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表示出自己的友好态度,在部分肯定对方观点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最后在陈述自己观点依据的过程中,放大对方观点的错误性和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让听者能在你的言语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你的观点。
(六)忌用粗话或黑话 。发言时认为说网络流行语,或很另类的流行词语,能拉近同他人的距离,如:把长得漂亮叫做“条挺”,“盘亮”。讲话者觉得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这样的讲话用在日常熟悉朋友之间的交谈是可以的,但是在面试场合,这样做只会表现出自己格调不高,素质也没高到哪里去。
(七)忌用外语和方言。外语和方言有时确能显示现出讲话者能力或幽默。但是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这样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
(八)广纳别人的语言精华 。面试开始后,不要急于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是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捕捉某些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通过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九)发言要注意自己的体态 。发言时眼睛轻松柔和地平视对方,忌某些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如:揉眼睛,伸懒腰,挖耳朵,掏鼻孔,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双手插在衣袋里,看手表,玩弄钮扣,抱着膝盖摇晃等。
(十)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附和别人。应试者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即使与别人意见一致时,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论据,补充别人发言的不足之处,而不要简单地附和说:“某某已经说过了,我与他的看法基本一致。”这样会使人感到你没主见,没个性,缺乏独立精神,甚至还会怀疑你其实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观点,有欺骗的可能。
(十一)角色上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勿做沉默者和罗嗦者。发言时始终沉默不语,或长时间垄断发言权,且发言冗长重复会给评委留下能力不足的深刻印象。
2.既不做墙头草也不人云亦云。说话反复无常、无主见、简单附和、随意追随,动不动就说我完全同意X的观点。这样只能让考官加深对X考生的印象。
3.勿做看客和易怒者。在讨论的全部过程中表情丰富,动作颇多,完全是一种观望态度,投入的看大家“吵架”。似乎游离于集体之外,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给评委一种不稳重、不踏实、做事不专一的印象,因此,“适度的紧张”、“投入的思考”是必须的。另外自己发言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讲话过程中不能直接说谁的观点错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4.不要做搅局者和无礼者。当举手表决形成与一致观点的时候,你你既不能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退让,也不能在其他组员表示观点时表现出不屑,比如说摇头、撇嘴、轻蔑的眼神、老是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这样给人感觉是缺乏最起码的素质和教养。
参考文献:
[1]吴谅谅、何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10(6):33-35.
[2]黎恒、丁晓岚.无领导小组讨论务实操作---中层管理人才选拔案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0(9):39-41.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2010年在消化内科护理实习生共89人,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44名护生);另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45名护生),两组学历构成均为本科和(或)专科。两组学生进入科室前均进行摸底考试,两组学生学历构成、摸底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即一问一答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学生在消化内科实习4周,根据护生能力每人分管3~5例患者,从实习的第2周开始,每周查房1次,查房内容为住院患者常见病种。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护理查房选题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计划,选择常见病或多发病的临床病例,如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确定查房主题,提前告知实习护生。
1.2.2收集资料通过临床案例让实习护生到患者床前充分了解其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问题,将知识点融入到案例情景问题之中,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答案。
1.2.3讨论分析问题由小组派1名代表在讨论会上作重点发言,首先汇报病例,然后提出患者的健康问题,可采取的护理措施、建议或解决方案。其他学生可针对该病例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启发护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在进行健康教育方法讨论中,可穿插示范,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贯穿在护理教学查房的整个过程中。
1.2.4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共同讨论,由带教老师把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形成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案。
1.2.5总结查房后由带教老师对教学查房的实施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指出本次护理查房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1.3效果评价实习结束前由总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两组学生的考试方法及其内容完全相同。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学生对目前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表在该科实习结束时统一填写,发放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大多数学生对小组讨论式教学持欢迎态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2.1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为(75.89±4.71),对照组理论考试总分为(65.29±3.23),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P=0.000)。
2.2两组学生对目前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观察组中86.4%(38/44)学生对目前教学方法满意,对照组57.8%(26/45)学生对目前教学方法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0,P=0.003)。
2.3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传统的护理查房方式,是由主持人讲解为主,在查房过程中提出护理问题,参与护理查房的护士对护理问题进行简单的回答。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小组讨论式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接受知识和锻炼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通过独立的经常性的积极思考,一方面把新知识以较快的速度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拓宽了知识面,巩固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组讨论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使其参与到其中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分析问题,收集相关资料;确定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一步整理、分析;相互交流、形成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案。查房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和学生实习的质量,大多数护生对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满意。
3.1小组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内容也是相对成熟和稳定的,要补充新知识就必须依靠自学。教师指定自学内容,定期检查自学结果,对容易自学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自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自学的技巧,提高了自学的能力。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查阅资料、学生间相互学习及询问临床带教老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和汲取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3]。
3.2小组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协作沟通的能力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能使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会向其他同学学习,以获得短缺的知识,这也是一种人际间的交际技能。学生在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上有较大提高,树立了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在毕业后从容地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事件。沟通能力是21世纪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每名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随时都可能与他人交谈,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听他人的叙述和建议,进行沟通技能的锻炼。临床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到床边与患者交谈,参与护理等临床实践,培养了认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为从学生到合格护理人员的转化奠定了基础[4]。
3.3小组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师的自身素质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堂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这就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5]。小组讨论式教学虽然注重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有些问题仍需要临床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应用、补充和完善,使其更适用于临床教学,以取得更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英,黄燕梅,陈妙虹,等.强化护理教学查房主持人管理,提高查房质量.中国护理管理,2009,9(7):42-43.
[2]魏红蕾,方芳,刘慧珠,等.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81-82.
[3]商临萍,徐娟.目标设置理论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62-264.
[4]祖雄兵.PBL教学法在泌尿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0):1469-1470.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篇8
一、设定趣味性的课题,来开展小组讨论的教学法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的教学法,首先要在课堂上设定一个结合教学内容趣味性较高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基本语法的应用水平已经有较好的基础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法时,可以适当地加大课题讨论的难度,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进行互动和交流。另外,趣味性的课题讨论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如可以结合一个学生间比较流行的事物作为课题的导入,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快速的集中。
例如,在教学高一教材中一些日常的英语交流用语时,笔者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的课题是让他们小组根据自己日常的习惯问候用语,来编一个中式的英语对话。由于中文的用语习惯和西方的截然不同,这种教学课题设计的方式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在小组一一进行自己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时,笔者发现其中有许多很有趣的对话,比如有的学生会举例中国人在日常交流打招呼时,往往会说:你吃饭了吗?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和英文的问候方式十分不同。这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的扮演,一个学生扮演拿着鸟笼的老人来问候另一个扮演老人的学生,进行这种中国式的英文问候,整个课堂十分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而且这种方式也让学生间接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再如,笔者在教学《Music》这个单元时,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首他们喜爱的中文歌曲,然后将这首中文歌曲翻译成英文版的,并根据歌曲的曲调将英文版的歌曲唱出来。其中一个小组经讨论协商之后选择了《不说再见》这首流行歌曲,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将这首歌翻译成了英文版并在全班学生面前演唱。当然,这样的课堂小组任务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于枯燥乏味的高中学习生活而言却不失趣味性,相对于传统的英语小组讨论而言,这样的小组讨论对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如此有趣的小组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这种翻译类的小组任务能够在挑战学生英语口语的同时,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于学生而言受益匪浅。
二、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分层的教学理念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一般会采取两种分组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分别是随机性的课堂临时分组和固定的学习小组的分配。随机性的课堂临时的分组适用于开放性较高的课堂学习,这个分组方式更加灵活,也更为考验学生协调合作学习的能力;固定性的小组分配,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以分层式的教学理念为主,在组员的分层上会比较严格。这种严格的分组能够让学生在一个学习水平层次分明的组内学习。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一般会把组员分成四个级别:优秀、良、中等、落后,每个组内都会包含这些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的目的在于让那些优秀的学生能够带动那些不够努力的学生,让他们的学习能力能在这种带动下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高中英语《Traveling》这一课时,笔者采取的是固定的小组讨论法,组内的成员是按照分层式的教学理念来划分的。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做一个旅游景点的介绍和口头汇报的任务,给了学生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十五钟以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然后根据每个小组汇报的内容和精彩程度,进行评比。这种方式不仅便利了课堂的教学,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而且学生也能在这种学习的讨论中,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于英语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结语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篇9
1) 纪律问题。由于班级大教师很难控制和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尤其是, 当进行小组表演时, 往往一整个班级的学生集体出动, 课堂组织变得很复杂很难安排, 而将大部分口语交流活动安排成小组活动模式, 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组织状况, 分散了教师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要跟几个小组长交流沟通, 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就可以了。
2) 参与问题。由于高中学生水平不齐, 性格不同, 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 往往是少数几个人控制了发言或沉默不语, 而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往往成了课堂的主角, 或者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了实际效果也不尽理想, 教师对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积极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站出来表演, 而这样势必造成课堂节奏的拖沓, 同时又限制了想参与活动的同学的积极性。
3) 选题问题。教科书上的讨论题单调, 缺少灵活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全班同学如果只围绕一个选题来讨论, 势必会有的同学对这个论题不感兴趣, 或者有其他观点, 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放开手脚, 将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 通过各自的讨论帮助他们进一步对论题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4) 效率问题。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布置的任务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大班活动由于节奏拖沓, 往往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很少, 而教师也无法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因而课堂效率不高。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纪律问题除了班级大、人数多的原因之外, 还有其他原因, 如:主题缺乏兴趣, 表现单调, 缺少挑战, 小组表演时个别学生说话不清楚或声音太小, 使听的人失去兴趣, 没有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参与问题、选题问题、效率问题以及语言表达都是由于没有做充分准备。我发现教师的设计和组织是上好每次口语课的关键。包括任务的布置, 课后的准备, 课堂表现和评估。根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决定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式自主学习方法,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以对子和小组开展基于主题和任务型的多样化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2 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1 确定小组讨论的目的, 内容和方式
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重点来安排小组讨论活动。因此,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上课前确定好小组讨论的目的, 内容和方式。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
2.2 小组讨论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是个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不同的教学目的会导致交流方式的差异, 继而也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我选择的是传统教学法, 也就是教育界常提到的三个Ps。它们分别是:Presentation→ (讲课) →Practice (操练) →Production (语言产出) 。讲课与陈述性知识有关, 而操练和语言产出与过程性知识有关。传统的三个Ps是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过程性知识的自动化过程, 如表1所示。
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演示。首先学生独自找到黑板上几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必须要认真读懂文章。然后, 我检查并核对他们的答案和详细地解释重点难点。我提供所有与对话相关的信息给学生。
第二步是操练。学生结对子复述文章。接着4个学生搭配成一个小组。每个组员轮流复述文章后一起讨论话题“考试利大于弊”或“考试弊大于利” (小组抽签决定) 。为了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他们组的观点, 每个组员都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发表意见。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学会了互助和增强了合作精神。同时, 我也会四处走动并给予他们指导。
第三步是语言产出。在正反方间我们进行一个辩论赛。每组的成员是正反两方加上一个法官和记录员。我详细地告诉他们辩论程序。每个记录员要记录下辩论的整个过程。这是个有趣却是比较艰难的挑战, 每个辩手都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辩护和反驳, 可以充分利用上所学的新的表达方式, 巩固并加深了知识点。作为老师,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 并尽可能地激发他们运用第二语言的积极性。
第四步是教师评价和总结。小组活动结束后, 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 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评价组员在小组活动的表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和自我意识。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他们会从中吸长补短, 这样也就避免了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教师来说, 学生的表现是最直接的反馈。教师可以从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从中判断该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我通过多次的实践证明, 小组讨论确实具有其可行性。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然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合作, 共同努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这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 它较之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去。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教师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和笔试成绩, 从而忽略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讲话和交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也不断增强, 而这种心理现象却使学生出现了“怕出错而不敢讲, 越不敢讲越容易出错”的现象。因此我们利用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宽松的交流平台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小组讨论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产物, 其特点是以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为合作对象, 小组成员通力合作, 充分说明这种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掌握语言规则而忽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实践后归纳与总结规则。而在小组活动中, 通过提问、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 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 也增加了为真正的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同时, 他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影响了语言习得。多样的小组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了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后, 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强, 焦虑感降低, 这样在一个低情感过滤的环境中进行口语训练, 语言输入会更多, 输出的效果会更好。
3 小组讨论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探究学习法的优点很多, 体现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型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小组形式安排的英语口语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 能够弥补传统课口语训练的不足,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但是, 在实践中仍然发现如下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如有些小组过分注重PPT漂亮的画面和表演, 忽略了语言信息的输出。另外, 同学评估和自评打分时, 标准把握不够严格和准确。还有的同学背讲稿, 仍有个别同学念讲稿。这些都是小组讨论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 小组讨论学习对班级整体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小组上台表演与班级同学互动较少。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着水平, 能力, 性格差异。最后一点, 由于一个班级中几个小组论题不同, 且观点也有很大差异, 教师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充分的点评与指导, 这就造成了学生讨论时候积极性很高, 然而很多论题无法得出什么有效成果, 这就对教学质量打了折扣。因此, 教师一定要扬长避短, 加强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进度控制, 积极指导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4 结束语
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是当前一时无法完成小班英语授课的有效的替代品。当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态度也有待调整, 大班英语授课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将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当中, 使其有更多的主动表现的机会, 这不但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还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 因此, 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关于合作学习组织优化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高中, 2004.
[2]茅雅琳.高中英语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如何组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 篇10
关键词:课程改革,讨论,小组
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几年了。可大家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褒贬不一。到现在还有部分老师说,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 学生很难管理, 课堂纪律松散, 学生很吵。“课改”, 收效甚少。
1 正确认识课堂中的“吵”现象课堂教学中何为“吵”?
课堂吵就是一件坏事吗?学生为何而“吵”?我们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首先, 这种表面的“吵闹”现象确实存在。尤其是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 交流讨论成为了他们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 有的课堂确实“热闹”异常。也难怪老师们说了, 真吵!也有个别人认为, 这就是“课改”!我认为, 对这种课堂纪律松散, 嘈杂等现象的认识应该一分为二, 应该从老师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一、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发挥了自己的组织能力?认真地组织好教学。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老师在教学时不能顾及全班而围绕几个学生进行教学, 也就是俗称打乒乓球式的教学, 而现实的课改中我们是大班教学, 不可能像美国等其它国家那种放羊式的教学, 且现在的教材 (包括新教材) 还是很重视知识教学的, 因此必须组织好课堂教学, 完成相关的任务。
第二、是否掌握好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老师应该怎样运用这些环节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吵, 关键到了合作学习 (交流讨论) 这个环节时就失去了控制, 课堂中大吵大闹, 教师去制止怕打击了积极性, 不去管则显得很吵。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其实这个“吵”有可喜的一面, 采用了课改的一些理念后, 我们的学生的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 (教学本身就是灵活的) , 只是这种方法与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抵触, 其观念难以改变。
2 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吵”现状, 要做到有序合作学习, 教师是关键!
目前合作效果不够好, 主要是我们教师自己追求一种形式性的东西, 是我们自己策略上的问题, 要求不要过高, 习惯与态度更为重要, 引起他们合作的兴趣的更为重要, 合作时机要放在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或有不同的问题的时候, 培养他们学会倾听人家的发言, 这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要注意到他们的差异, 训练他们怎样帮助同学。一般是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建立合作规范是很需要的。
现在问题是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不能围绕主题, 所以变得很是吵闹, 实际上小组讨论合作不应该很吵闹的, 而是应该照顾大家, 轻声发言, 当然就围绕一个问题真的争论那也是可以, 一般的时候应该做到“顾全大局”。
要训练学生讨论不能马上用学科的问题 (语、数) , 而可先用平时的一些小问题进行练习, 如“乱丢纸屑对不对”等。通过这种简单的问题讨论训练他们讨论的规范, 培养大家对讨论的兴趣, 做到人人发言, 之后在课堂上可尽量压缩与讨论本质无关的问题的时间, 以争取更多的实质讨论的时间。
教师一定要注意布置讨论的时候, 讨论的问题和要求以及目的要明确, 问题不宜太多, 尽量控制在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 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还要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
往往是我们老师自己没把握好学生的讨论, 比如:讨论的问题不明确或是在讨论中没有把握好秩序。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 要求不清楚, 目标不明确, 结果学生就象一盘散沙, “吵”起来了。因此, 不能怪课程改革, 而是怪我们老师自己的组织工作没做好。学生是无辜的。
其实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把握好“课改”, 对新理念一知半解。对工作没有认真的去把握要点, 突出重点, 找到难点;更没有具体的应对方法;没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3 注意教学方法, 大胆创新, 使“课改”跃上新台阶
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特点进行教学, 组织好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做到讨论有序化。结合自己在教学上多年的经验,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合理分组。遵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可以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与要求。每次合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使学生理解合作目标的意义, 这样才能使合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在合作的初期, 要求必须明确, 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如一人讲, 三人听, 谁记录, 谁汇报;怎样评价同组成员的结论;怎样帮助同组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取别人的见解, 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 找准合作的时机。一般合作的时机都在产生新问题或有不同的问题时。
3.2 明确合作分工
可以编号, 每个成员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3.3 培养他们进行合作的能力
如:搜集资料、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组内成员的发言、学会讨论、信任同组成员、友好的争议和归纳组内的主要意见等。定出讨论的规则, 在讨论中谁要是违反讨论规则的话, 就要受到处罚。在讨论的同时要求文明礼貌, 通过举手或申请发言, 使整个课堂秩序化和文明化, 达到既讲文明又能通过讨论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要认识到,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 而是互补的关系。
“小组讨论与分享”中的指导策略 篇11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它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点拨、指引、导向为辅”。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这一理念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既防止“讲授式”的知识灌输,又防止“活动式”的游戏充斥。而“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要素,需要在“小组讨论与分享”环节得到融合和深化。在该阶段,教师应在引导学生自省、分析、分享中下功夫。
一、勇于自省是问题解决的钥匙和关键
在小组讨论中,由于小组成员的成长经历、世界观、价值观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对事物的看法产生分歧,出现同伴冲突,或内心不愉快是常有的事,这时,可以教给学生如下处理方法:一是停止“不恰当”的行为,如责怪、辱骂、攻击等;二是停止“不合理”的认知,如,“都是别人的错”“只有我的意见才是正确的”“这个群体不接纳我”“我就是个失败者”等;三是停止负性情绪体验,如愤怒、焦虑、嫉恨等;四是缓慢地深呼吸,把身体内不舒服的感觉都呼出来;最后,反省自我行为、自我思想、自我需要。
如在“理性消费”一课中探讨“学生校园手机依赖”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手机依赖的标准进行自我反省,“我是否有手机依赖?如果有,这种依赖是怎样形成的?我有能力克服这种依赖吗?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能做什么?”这些现实问题无疑会让学生在对照自我行为的过程中感到矛盾而困惑,因为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确有这些行为,甚至有“手机依赖”的某些症状,要摆脱“手机控”实则不是一两天能实现的。自省需要面对现实,不回避,不抗拒,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自省是要让学生与学习生活的实际联结起来,看看自己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借助哪些途径可以达到目标,还需要努力积累哪些知识技才能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自省,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优势、缺陷、困惑记录下来,在小组讨论中有目的地收集信息,或者抛出问题,用集体的智慧来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问题,感受团队的力量,增强团体动力。
二、理性分析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渗透
在有关早恋的课程“因为等待所以美丽”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朋友告知你,她不小心已经有了性行为,她不敢对父母说起此事,但又害怕怀孕。你的第一反应如何?你会建议她如何去做?”
有关性的问题要放在桌面上讨论本就不易,何况小组是男女生的集合体。面临这种情况,教师要有先见之明,让学生放下包袱,就事论事,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分析。
(一)分析所讨论问题对当事人造成的消极影响
分析消极影响能给学生更多的警示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过早的性行为会对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过早的性行为和无承诺的性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会给自己与社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按照这样的方向,学生就不难探索出更多有关“过早的性行为”消极影响的观点。
(二)分析心理问题的积极面
分析问题的积极面能让学生全方位地看问题,把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这样才不会让当事人感到“糟糕至极”“无可救药”。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坦然接受现实,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情感付出。通过以往的经历可以看到在目前这个年龄,谁都没有能力去恋爱,没有能力去为对方负责。因此,应该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阶段该做的事。
(三)如果我遇到同样的问题该怎么办
停止抱怨和自责:抱怨和自责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多的纠缠,屏蔽了理智思维,让当事者头脑发热,行为变得茫然、冲动。停止抱怨和自责犹如紧急刹车避险,把动力转向内在,在冷静中思考,在思考中决定。
分清责任:分不清责任或混淆责任是逃避,把责任全部承担是自责、自罪的根源。面对已经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要分析责任的轻重,分清哪些问题是自己应承担的部分,哪些是别人的责任。责任分解能够减轻压力,更有针对性地弥补过失。
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是青少年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诚实、善良、正直、果敢的优秀品德的有效途径。对于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推诿,要勇敢面对。
立即行动: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
三、真诚分享是小组讨论的总结和升华
(一)积极关注同伴的发言,在肯定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发表自我见解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顾及同伴感受,营造积极、和谐、安全的小组氛围;学会在肯定、包容同伴意见的基础上发言;发言时要把握时间,表达清楚,条理清晰。在同伴分享时要当“好听众”,可以把分享中的精彩片段或与自己意见相左的部分记录下来,有机会时再补充说明。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已经分享过了,那么可以在课后找同学深入分享,或找教师探讨。
(二)不人云亦云、简单附和,要有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
讨论中的分享能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能够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拓展思维。在小组讨论中,由于时间有限,相同的见解不宜在讨论中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组讨论就是智慧的碰撞,是脑力大激荡。要形成有独特见解的智慧人需要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精心引导学生善于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分组讨论要把握中心,不要停留在细节上斤斤计较或纠缠不清,否则会让其他小组成员不满,而且还有可能偏离讨论中心,牵扯出其他无关紧要的问题,夸夸其谈,离题十万八千里,让人不胜其烦。当出现这样的现象时,小组长要及时提醒,言归正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掘具有较好人缘,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学生来当小组长,培养他们的管理策略和调控能力,以便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效率最大化”。
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时要到各个小组巡查,以便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惑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善加引导,突破“瓶颈”。在分享中,教师要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或言语及时鼓励学生勇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观点。对于个别胆小、紧张、焦虑的学生也需要鞭策他们走出“自我设限”,适当鼓励他们在团体的帮助下增强自信心。通过以上指导策略,“小组讨论与分享”环节的重要作用才能凸显出来,小组讨论与分享也才能真正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龙岩,364200)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中的误区与对策 篇12
1 全面认识小组讨论活动的功能, 并适当加以运用
问题:有些教师为了创造热烈的讨论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 不管是否适合, 都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这样的讨论表面看上去热闹, 实际却收效甚微。
对策: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话题, 使之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然后在组织课堂讨论之前, 应深入研究课文, 理解课文的基本框架, 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信息;确定所学课文的哪些内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否能挖掘课文的内涵, 讨论话题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 避免“有议无题”现象。
2 教师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问题:为了方便, 有的教师通常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这样可能会出现有的组讨论得很激烈, 有的组学生英语基础差都不敢说, 或者有的调皮学生被分在一起讲闲话等情况。
对策:笔者认为教师应尽量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 如学生的个性、学习风格和与同学的关系等, 教师可安排学习好的和学习一般的学生一组, 善于表达的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一组, 每位学生的分工不同, 有的负责汇报, 有的负责记录, 但要求人人参与, 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起到恰当的指导、引导作用。
(1) 不要过多地纠正学生的观点和语言错误。
(2) 不要站在讲台上不动或离开教室, 对学生的讨论漠不关心, 小组讨论是教师指导下的合作性活动, 如果缺乏教师的组织和指导, 很容易演变成学生的无序活动。
(3) 不要在个别小组旁逗留时间过长。
(4) 要做到能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最初时, 要给学生准备一些合适的句型、词语写在黑板上, 做到有的放矢。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对于学生有些偏激的观点, 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 使学生明辨是非。
3 认真听取汇报并及时总结
问题:课堂小组讨论通常比较费时, 课堂上听取汇报的时间有限, 有时教师为了赶时间, 只选择平时表现突出或自愿汇报的小组向全班汇报, 使那些没有机会汇报的小组产生被忽视感, 容易挫伤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对策:教师首先要安排好时间, 可限时汇报, 如给每组5分钟汇报时间, 或每次汇报分两种形式, 口头或书面, 假如口头汇报时间不够, 就要求以书面形式交上来, 下次再讲评, 还可以把一些好的讨论结果粘贴在黑板报处, 让大家一起分享。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肯定每一组的讨论结果, 并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 引导学生互评。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创新08-26
语文教学中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07-23
小组讨论运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验08-27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07-09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讨论08-14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11-03
兴趣小组与语文教学05-29
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09-08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预设性探究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