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精选12篇)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篇1
英语教学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就是讨论, 讨论能突显出课堂的教学重点, 活跃课堂的气氛, 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体会和经验,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 教师的要求不太明确, 学生不太清楚
在课堂中, 所讨论的话题要与文章的主题相联系, 要简洁清楚。假如教师要求不太明确, 学生讨论的内容就不具体、清楚。所以,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提示语言或者教师的口头要求应清楚明了, 让学生能够迅速了解, 这样, 就能提高课堂中讨论的效果。
(二) 给学生的时间不充足
我刚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经常出现这个问题, 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 教学的步骤不能环环相扣, 经常时间仓促, 讨论不充分, 只能走过场, 不能达到应有的预先设置的效果。
(三) 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经验相脱离
在教学过程中, 我会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如果讨论的话题与学生的实践经验相脱离, 那就不能给学生以启发, 不利于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二、怎样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讨论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 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要对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们教师所设置的讨论主题, 应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相符合, 这样的话,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有的知识。假如学生没有学到、讨论到新的知识, 只是简单地重复已学的知识, 哪怕是讨论气氛再热烈, 也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 要精心备课, 设计好每一个步骤
教师要深刻研究教材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目的意图, 这样就能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 要充分准备好讨论过程
在讨论进行过程中, 教师要观察学生讨论的情况, 可以参与他们的话题讨论, 在他们遇到疑难问题时, 可给予帮助。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的话题中来, 给予他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四) 选的话题要合理、适当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选话题, 话题要合理、适当, 要选一些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话题。总的说来, 话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 这样, 学生才能在讨论中充分展开话题, 而不是说一些脱离实际的话。
(五)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判学生的答案, 不要只是以标准答案为准则。只要是合理的, 我们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如果一味地以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表达错误, 就可能让学生灰心, 失去对所讨论问题的探讨热情。
(六) 要确保学生的讨论时间充足
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 我发现:课堂中的讨论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课堂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讨论、争论、辩论, 循循善诱, 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假如讨论的时间仓促, 学生的讨论还没有深入开展就草草结束, 各种意见就不能充分展示出来, 学生的思维就没有交流, 他们对相关主题知识的了解掌握就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这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中能发挥主体作用并且让他们在讨论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师就必须确保讨论的时间充足。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篇2
为了加快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着课程改革的尝试,但是目前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为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
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都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要求,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其中。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
一、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填鸭式公共英语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最终教学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常由五大块组成:知识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而这些既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也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们只会看,不会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对于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迫在眉睫。
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所学专业,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可以多样化,一些西方文化、小故事、散文、谚语等材料都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选择有针对性的材料进行听说或快速阅读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教材调整,重组教材内容,补充创新内容,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前,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实际运用能力的人才。
1.实践式英语课堂教学。语言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英语课堂只有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才会充满活力。因此,我们要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技巧。
表演式:设置场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培养才能。例如,教师可以把教室当作一家超市、一座花园、一间饭馆、一间诊所等。如学习饭店方面的英语,可以把课桌当作饭桌,安排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情景对话,引导学生着重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演讲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坚持让学生进行两分钟演讲。每节课的前一段时间,学生轮流上台用英语演讲,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爱说的,使用自己组织的语言。
复述式:学完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改写或叙述,有时也通过看图的形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复述。这样做既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强化了记忆,又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2.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是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立足于课堂,突出学生对英语主动探究、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寻知识,在有趣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既不是课堂上简单的问答,更不是教学之余留下几分钟等待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而是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相长,对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英语教学都有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可以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发表小组意见,进行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只有通过上述改革,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创造出新的活力;
只有通过上述改革,高职院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刘自中.知识经济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3).
[3]赵玲洁,芮颖.谈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30).
[4]李辉,宁玉洁.定向人才培养与高职英语课程改革[J].时代文学,(4).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 有效讨论组织 效率
一、英语课堂讨论的优越性
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围绕某一话题或内容,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增强学生讲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准确度和流利程度。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1.课堂讨论能促进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合作是一种互助行为——师生间的互助,生生间的互助。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去,从中体会经验并逐步改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
2.合作学习能促进班级整体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在讨论小组中,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人人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动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调了人人参与;小组的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大多数都会抱着“我们是一个整体”的态度去做事情,即使个别同学出现问题,也会在大家的感召下为集体着想。大家都向同一个方向努力,一定能增强集体荣誉感,会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二、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讨论能力
1.创设英语讨论的语境,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单靠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努力寻找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一则新闻、一个观点、一项政策、甚至一个词汇,都可以成为学生讨论的话题。还可介绍一些国外的风俗人情、奇闻逸事或最新的新闻报道等。比如在2014年中,学生较为熟悉的话题,“光盘行动”、“先看病后付费”、“雾霾治理”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课上的讨论话题。在课堂上,学生为完成任务,讨论前查阅大量资料,进行信息检索,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讨论过程中,从词汇到句子再到整篇文章的理解,学生不再依靠教师讲解,而是自主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并最终升华为一个有意义的主题。这样,整堂课是在一种宽松、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们情绪高涨,下课铃响了,很多学生还意犹未尽。学生不仅能开阔视野,还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新知识中去。
2.合作互动中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老师既要鼓励每位学生敢于表达,又要允许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当一部分学生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老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鼓励。课堂上老师不能马虎,得认真观察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
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合作中,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会产生1+1>2的效果。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后,老师适当指导,学生自己改编,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文中的生词、新句型、语法点,这样就很自然地突破了重、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英语的听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等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听、说、读、写融会贯通。
1.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基本普及。利用CAI课件,可以省去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精讲精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
2.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在校内通过创办外语俱乐部、英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把教材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事表演出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定期放映外语电影等教学活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德平.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小组讨论[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12):78-79.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 篇4
一、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是一种交际教学法, 它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就课堂上教师拟定的话题或问题,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相互交换意见并展开讨论。真正的交际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交际双方的信息不均等;二是交际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协商的过程。在分组讨论中, 学生由于性别、思维方式、语言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 交流能够使他们扩大信息的广度。
分组讨论的优越性在于:分组讨论使学生由教学的被动体转为主体, 成为参与者, 原来的听众在讨论中要发言, 发言就需要认真的去思考, 分组讨论将调动起所有班内学生的积极性;分组讨论不同于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那种学生以老师为交流对象时, 会紧张怕出错, 而这些都会阻碍正常的思维活动, 讨论中学生们的交流对象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学生, 消除了学生们心里的紧张情绪, 免除了心理负担, 就能够畅所欲言, 同时交流过程中还可以弥补自身认识的不足;分组讨论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 就一个话题达成共识, 学生们要在讨论中积极合作, 各抒己见, 这样在学习中增加了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分组讨论的实施
1、给出题目
题目可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时间给出, 可以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是在课前 (对于相对难的话题, 课前准备会更充分) , 设定一个思考的时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讨论中可能用到的关键信息, 帮助学生, 但不能提供结论性的内容。
2、分组
分组要根据班内具体学生情况和座位情况而定, 每组人数不宜过多, 否则会延长讨论的时间, 每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对讨论内容汇总。
3、讨论
讨论过程开始以后, 教师要观察讨论的进程, 来回巡视, 以问题的形式参与到讨论中并掌握讨论的进程, 必要时可以给予引导。
4、结束
教师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了解到讨论何时结束为宜。讨论结束后, 挑选两到三组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说明, 教师对讨论的结果多鼓励少批评, 各个小组表达后, 教师可以对总的讨论进行汇总, 对存在问题的给予纠正。
三、分组讨论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1、学生的参与问题
学生是否真的愿意上讨论课呢?这是每位教师设计讨论课之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如果不愿意的活再好的课堂设计都是毫无意义的。还有在分组讨论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讨论的。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是关键, 在分组讨论前教师要对讨论的内容科学准备并要“营销自己的讨论内容”成功的营销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活动的最初目的, 参与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以及这些活动都在他们能力之所及的范围内, 只要认真去做都可以参与其中的。另外在选取讨论的主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取向, 过于简单、过于困难或过于枯燥的话题都会使学生们厌烦, 认为无聊而不愿参与, 因此要保持话题的趣味性。
2、使用母语讨论
由于小组讨论中, 教师无法监控到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 另外还由于个别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 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促使讨论变成了用母语交谈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提高口语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的, 因此在讨论中老师要把讨论内容的关键信息,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介绍给大家, 例如:讨论某一个话题, 可以将相关的单词列在黑板上, 以备学生的使用。在分组时也要考虑到这一问题, 尽量做到每组中英语好的与差的交互搭配, 不能一个小组全都是英语水平高的, 而另一个小组全是英语水平较差的, 好的与差的分在一组, 好的可以起到帮助和示范的作用。当然尽管英语是我们的目标语言, 但毕竟不是母语, 还有很多英语表达方面困难, 因此对于使用母语讨论的问题要正确看待, 不能严令禁止, 也不能放任不管。
3、分组讨论时间的控制
要完成一次有效的分组讨论全过程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如果按照给出题目介绍用5分钟, 分组讨论12分钟, 引导和监控10分钟, 代表汇报10分钟和教师评价与总结8分钟计算, 那么整个讨论过程要进行45分钟, 是英语课的一半时间。那么分组讨论势必占用了很多的授课时间, 会影响到授课的进度, 所以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和需要合理安排分组讨论。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需要讨论的, 分组讨论也不能成为英语课堂的主角, 要选择适合以讨论形式来完成的授课内容进行讨论, 也可以由教师在授课时, 即兴安排一些微型的讨论活动。最后可以利于学生的课余时间, 把分组讨论安排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 那么课堂上只需要教师的给出话题, 学生汇报和教师总结即可, 这样节省了课堂的时间。
四、分组讨论中教师的作用
为了能够使分组讨论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方面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可见分组讨论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的双向活动。那么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应完成下列的工作:要成为分组讨论的指挥者, 引导者, 鼓舞者和参与者。不是把组分完后学生自己去讨论, 教师可以放松做个旁观者。整个分组讨论活动还是需要教师的作用的。
五、结束语
实践表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 提高教学的效率, 而问题在于如何合理的去利用和开发分组讨论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分组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监控者和参与者, 要把分组讨论活动安排计划好, 使它对英语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云梅.大学综合英语课堂环境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6) .
[2]胡生春.分组讨论是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辅助形式[J].青海师专学报, 2005, (3) .
[3]朱敏.分组讨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篇5
一、引言
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教育四个最基本的理念,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成为各学科所共享的教育理念。其中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是新生课程一大特色。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更新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当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新时期学习的主流。其中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是变革方式中最有特色的一种途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社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信息、交流情感、促进学习,在合作中加强团结实践,降低焦虑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课堂讨论是实施这种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1]
二、课堂讨论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讨论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英语课堂,有些教师为了讨论某个话题,临时地把班级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的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到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
(1)讨论小组的分组原则
小组讨论强调的是小组的集体行为,而学生在性别、成绩、能力、性格、文化背景等到方面上都有差异。因而在分组时,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讨论小组间的比赛。总之,分的组要为学生的讨论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最能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讨论中的焦虑感等消极因素,为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混合分组
混合分组可使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即使成绩中等的学生甚至差等生也有机会充当“教师”或“专家”。他们在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时,总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学生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由此,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觉,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而且混合分组能使学生在学业水平、语言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经济、社会背景、甚至种族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学会平等交往。学生在合作讨论活动中形成平等、民主意识,同时学会产生移情,即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接纳和容忍不同观点和意见。这些情感的形成对克服语言休克和培养文化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科代表给本班学生按成绩、语言表达能力、语音、性格、组织能力等方面排个队,然后再进行优化组合,并从中挑选一位性格较为开朗、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在实施讨论时给本组分配角色,组织讨论,做好讨论记录。
教师的调控作用是课堂讨论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2]
教师在讨论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分享其他同学的知识、经验,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也就是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由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性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如何在实施讨论的过程实现上述的教学效果就得依靠教师在讨论中实行有效的调控。
(1)调控小组讨论的话题
课堂小组讨论要有讨论的话题和焦点,否则讨论时就会出现纠缠细节或跑题的现象,而且这样的讨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达不到我们讨论的目的。我们发现有时我们的话题只是就课文的具体细节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只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言表述,讨论后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也是以课文中的枝节内容为主,实际上这样的讨论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缺少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教师只是创设了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一些基本信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都得不到有效地激发与培养,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小组讨论感到厌烦,甚至丧失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可有时我们又会发现我们的话题模棱两可,或话题涉及的范围太大,学生在讨论中觉得很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讨论这种话题。因此,精心设计一个话题是小组讨论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深入研究课文,理出课文的基本框架,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意义;确定所学课文的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否基于课文之上,能否挖掘课文的内涵;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教师还应尽可能把握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讨论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避免“有题无议”或“有议无质”的现象。例如,在SEFC Book IB 的“ What is a healthy diet ?”教学中,我们可让学生先从自己一天三餐通常吃什么开始交流,学生一听到这个与自己生活的关的话题都踊跃发言,而后我们就把话题一转,开始讨论“Do you think you are having a healthy diet ?”学生开始从自己的饮食中关注什么是healthy food ,什么是unhealthy food 。再例如,在教学SEFC Book 2B Unit 9 Saving the earth 时,让学生讨论污染的问题,如果纯粹是就题论题,学生可能觉得索然无味,我们在设计话题时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审察一下本地的污染问题,以及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及建设性的建议。当代的学生都是思维敏捷,富有个性,富有个人见解的年轻人,于是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建议连老师都为之赞叹。
(2)调控小组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我们发现在讨论中,有些学生恪守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的信条,在讨论中总是那么被动,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深怕其他同学会嘲笑他。展示讨论结果时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位胆子比较大的,表现欲较强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则充当“看客”或“听众”。这时我们不禁对这种讨论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小组讨论本应使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无穷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是对讨论小组长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作为组长如何想方设法让本组成员以小组的荣誉为重。另外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得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引导他们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并且力求创造一种较为宽松的讨论环境,让那些较为胆小、较为内向的学生消除焦虑感,培养他们敢于大胆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在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时可用轮流的办法,使得发言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
(3)调控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在课堂讨论的活动中,应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讨论中,教师应选择重点的语言形式,设计适当和语言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重要的语言形式。现行教材中speaking 部分都有交际任务、讨论的话题,而且在讨论或交际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给出的the useful expressions 。这种通过完成交际任务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并能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为此,在设计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语言学习与活动有机结合,即让小组活动成为有意识的语言操练活动与无意识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平台。例如,在教学SEFC Book 2A Unit1 Speaking 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句型“I doubt if /whether …”及“There is no doubt that …”造句,进行有意识的句型操练,然后再让学生在辩论“Which branch of scie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useful to society ?”这个话题中灵活使用这个句型。学生通过这种操练后又在真实语境中为完成交际任务而使用语言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机械性操练让学生记忆语言形式的单调、枯燥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记住了“I doubt if /whethe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 ” 这个句型,而且又会使用这个句型。
3。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是讨论取得成功的保障。
在讨论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小组的讨论能否顺利进行依赖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因此,进行小组讨论评价时要把讨论过程评价与讨论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讨论结果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讨论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发展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 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讨论共同体,个人的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集体的力量,从而防止了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4]为此,我与科代表一起,把学生的分组情况列成一张表格,每小组的第一位成员就是该组的小组长,在实行评价时,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该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发表的想法的深刻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评价的方式是以小组互评与教师的客观评价相结合。实践证明,此种评价机制激励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并且在讨论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结束语
讨论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促使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地学习,真正在讨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成熟;同时,通过讨论中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相互间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在讨论中,巧妙地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小组讨论如何有效地实施将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一再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论著课改新理念在英语课程中的体现。中学外语教与学,.3。
[2]贺新民。英语小组活动教学的探讨。中学外语教与学,.4。
[3]陈蕾。课堂小组讨论中的误区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3。
试论教师在英语课堂讨论中的角色 篇6
一、讨论话题的设计者和发出者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要想在课堂上大显身手,课前就必须精心设计,活化教材,确定讨论的主题,注意切合学生实际水平或略高于学生的水平。千方百计、精益求精,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英语课堂上我们常见的讨论话题往往停留在how, where, what, why等问题上的设置上,是老师要学生讲,而不是学生自己要讲,问题的答案常常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要学生努力找到相同的答案,不利于学生讨论活动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设计最好是以开放的形式出现,因为开放式的问题才可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比如必修六第二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Do you think you are happy? Why or why not? 以及What do you think happiness is to you?这些问题便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复习旧知识,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对问题加以分析,解释;并展开讨论,分组发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在讨论中总结出比较合理的答案。这样不但避免了满堂灌,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又不会造成“鸭子下了河而赶不上岸”的局面。同时,他们自己得出的讨论结果往往记得比较牢靠的。比如在必修六第四单元教学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Do you think it is lucky that you are living in a socialist country?学生们讨论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答案:Of course, in China,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important, that is loving care. It is because of loving care that the people in flooded area are able to get enough food to eat. It is because of loving care that the poor children are able to have the chance to go on with their schooling.之后我又让学生开始进行辩论,课堂效果颇好。
二、讨论过程的监督者和驾驭者
讨论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实现维持小组讨论的目标,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如提供热情友好的气氛,调和化解冲突,缓和紧张心理,提供个人帮助。平时讨论中,我将学生分组,且每组设有一名组长,组织并记录讨论内容,使得讨论有组织有纪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讨论的进行,使讨论活而不乱,闹而有序。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走到学生中去,作为平等的一员,同他们交流,对学生的问题表现出兴趣,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对远离主题的讨论要及时引导,确保讨论不离开主题且顺利进行。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如个人发言过多,个别人不参与讨论等问题,教师应与以及时处理,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争议,教师不能偏向哪一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双方的一致之处,运用幽默化解双方的冲突,把讨论引向深入。比如在学习Amazing people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关于一个你最熟悉的明星的话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人一下子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巡视后我立即将其调整,规定一组只允许围绕一个明星展开讨论,各人就自己所了解的资料加以收集,最后由组长执笔,写出讨论结果交流,这样既控制了讨论的大分歧现象,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总之,教师须注意把握讨论的时间、讨论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及时让跑题者回到中心话题。
三、讨论结果的评判者和总结者
讨论过程中,教师须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谨慎的反应,即要尽量少讲话,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但是另一方面,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做简短的阶段小结,明确当前面临的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概括已走过的轨迹,预示下一步讨论的方向,又教会了学生讨论的方法。另外,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不带有偏见和个人感情,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要表现出欣喜,并予以表扬,而对一些较小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学生初说英语难免出错,如果老师一发现错误就立即打断学生进行纠正,并要求学生重复正确句子,往往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扰乱学生的连续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但如果出现事实的错误或逻辑错误时,须及时指出并纠正。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教学法 篇7
所谓小组讨论教学法,指的是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人一组的若干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共同解决,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且在近年来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新教材课程模式的主旋律。在我国,高中英语人教版的教材历经了3次改版,英语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改革中摸索适应中国中学生的教材和教法,在此过程中,我国不少英语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借鉴和运用小组讨论法来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阶段时逢各中学实施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因而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新课标和小组讨论教学
研究新课标下的小组讨论教学首先要了解新课标所体现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1.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理念的人文性。它要求外语教育应该是多元目标的全人教育,即外语教育应该是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格、意志、自信心、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要求学生在情景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互惠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师徒式的学习、提供支架的学习,体现“人人”互惠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世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 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体现语言学习的目的性、实践性。
3. 突出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新课标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各种操练活动中。同时,注意个性有差异的学生,帮助他们和其他学生融入合作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互相提高英语水平。
三、“小组讨论”的特性
小组讨论是一种结合多个教学概念的活动,国內外多位学者(如林朝凤,1996;Gall&Gall, 1976;Orlich et al.,1998)均曾对其特性提出分析。综合而言,小组讨论具有下列特性(王金国,1998):
1. 小组讨论是一种小组活动:小组人数的人通常介于五至八人之间,它是一种小组活动。
2. 小组讨论是一种讨论活动:小组讨论成立必须有实质的讨论行为,因此,它是一种讨论活动。
3. 小组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透过互动促促进彼此学习的活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彼此分享﹑探索,它也是一种合作学习。
4. 小组讨论是有目标的:小组讨论是以分享观点﹑感受或寻求大多数人能共同接受的意见为目标,它是目标导向的。
5. 小组成员具有平等参与的地位。
6. 小组讨论是一种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且以口语为主要的媒介。
四、“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 合理分组,精选话题。
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成绩、表达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交际能力等各个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方便讨论,小组通常由前后两排的四个同学组成。每一小组作为一个单位,每次发言派出一名代表,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讨论的普遍参与性,提高了讨论效率。并且在讨论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充分发挥群组的互补作用。此外,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选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科技前沿的人文科学、文学艺术(如绘画、建筑、电影、音乐等)及风土人情的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说,同时要明确任务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2. 开展小组活动。
高中英语教学要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采取组间竞争和组内互助的活动形式,既要增强组员间的合作意识,又要使学生明确责任,各抒己见。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程式:首先小组成员根据提出的任务,适当进行讨论,协作完成。如有疑惑的,发言的学生要解释答案,或大家商量找出最佳答案。选出一个学生在班上代表小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其次小组讨论除了在本小组内给成员提供交流的机会,还要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广泛地进行生生交流。最后是讨论结果的反馈,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3. 全班集中总结评比。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评价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活动评价的多元性是指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某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及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此外,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唯一的,而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以促进各类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应及时予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肖锐,2005)。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
五、“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语言是为交流而存在的,但同时又是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得到运用发展的。在高中阶段实施英语新课标的前提下,开展小组讨论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可以克服大班额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班额一般较大,教师在有限的课程教学实践很难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表现机会。小组讨论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在教学中实现了学习主体的共时性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
2. 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为了互相交流感知与见解,学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另一方面又要寻找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可以促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并进而更新思维方式。作为小组讨论中的每个成员都会自然地经历“看、想、听、说”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英语教学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要求。
3. 小组任务的完成,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有赖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助于推动学生深刻地认识合作的价值,养成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营造温馨、融洽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高中英语课堂中静态和单向的交往模式,逐步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局面,真正地使教学受益,使学生受益。只要运用恰当,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好形式、好办法,就值得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实行。然而,小组讨论学习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课堂气氛确实被调动起来了,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如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存在简单化、形式化,要么学生没有自主思考时间,要么讨论热烈但没有达成共识,讨论结果只是个人见解,不能反馈出学习小组的整体情况,其次,讨论成果展示方式单一机械,有的内容没有必要展示,但为了所谓的展示环节的需要展示。总之,成功的小组讨论不会自然发生,它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外,更需妥善的计划及长时间的发展,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探究。
摘要:小组讨论教学法是学习中教学环境最宽松, 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符合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是21世纪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本文阐述了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并对其在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法,运用
参考文献
[1]Gall, M.D.&Gall J.P.The Discussion Method.In N.L.1976.
[2]Orlich, D.C., Kauchak, D.P., Harder, R.J., Pendergress, R.A., Callahan.
[3]陈琳, 王蔷, 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林朝凤.讨论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台北:师大书苑, 1996.
[5]庞继贤, 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6) :424-429.
[6]齐珺.教师如何有效地调控小组讨论.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4) .
[7]王金国.国小五年級国语科小组讨论之个案研究.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8.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篇8
一、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不足
(一)传统的英语教学偏离中心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强调以老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处于盲目随从的状态,对上课内容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久而久之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以老师为中心还忽略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即使老师一对一的提问,也只有极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能漂亮的回答,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乐意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语言的学习,如果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记忆,不通过思考,是很难运用于实践的。人如果没有思维,则无需表达,只有思考,才会把学到的东西在脑海中进行提取,加工后表达出来[2]。这就是为何很多高职学生记了很多单词,考级也顺利通过了,一旦与人交流就变得吞吞吐吐或是词不达意更有甚者一听不懂二说不出。
(二)传统的英语教学偏离重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也难以逃脱普通应试教育以分数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以笔试成绩作为唯一检测学生语言水平的标准。有的院校将英语等级的过级与各种评优或是毕业证挂钩。诚然英语过级考试在国内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也调动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然而过分的强调分数,使得英语老师们也不得不在课堂上反复讲解考试要求的语法,句型等等,而忽略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即使是课堂上偶尔的口语练习也只能达到熟悉教材和操练句型的目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学生为了考试,反复做题背题,忽略了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
二、小组讨论学习的形成与意义
所谓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一定组织形式围绕问题各抒已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深入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学者巴克曼(Bachman)提出了他的交际语言能力学说,包含三个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交际法教学的目的就是促使学习者掌握这些能力,从而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交际语言教学注重语言活动的流畅,而不仅仅就语言本身进行练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交际教学法不仅重视语法能力的培养,而且十分重视其他交际能力的培养[4]。此后英语交际教学法在各国的英语教学领域中不断普及和深入。尽管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但它所包含的外语教学原则和理念对改进和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交际法中师生互动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即小组讨论学习,它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老师以往灌输式的教育,增强课堂上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发展互助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在轻松的相互讨论过程中锻炼语言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讨论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要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那么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语言的机会。在中文的大环境下,最有效的方式即是充分利用课堂上营造的语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学习,需要做好以下三阶段的安排。
(一)小组讨论学习准备阶段
首先老师要在屏幕上或黑板上展示出要讨论的话题或是要解决的问题。讨论的话题或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谈。比如,在讲文章”Looking for a Job”时,可以采用这样的问题:1.What’s your favorite job and why?学生在脑海里都会有自己向往的工作,所以他们应该都有话可说。2.What you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you look for a job?(找工作时需要考虑些什么?)学生们毕业后大部分都会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所以对此话题他们应该都很感兴趣,而且此问题又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讨论前老师还可以先示范一下,做一下热身,务必让学生弄清楚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具体要求等等。接下来就是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一般4个学生一组比较合适,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第一次分组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织,通常情况学生都会与自己最熟悉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样在讨论的时候更能自由地表达观点,提出建议,产生互动。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活跃程度进行分组,每组由成绩较好,较活跃和成绩不太好,也不太活跃的学生组成,让成绩好,活跃的同学带动部分后进的同学。每隔一段时间,又重新进行分组,让学生与不同的同学交流,激发思维活力。分组之后学生可以快速调换位置,尽量使小组成员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分组后为了确保组内成员人人都发言,可以让各组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当,在讨论过程中小组长记下组内成员的发言内容。小组长要鼓励发言少的同学多发言,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成员发言完毕,由组内成员一起来讨论最后的结论。讨论的时候规定让学生只能用英语来表达,如果遇到不会的单词,表达可以查字典,问老师或同学,总之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小组讨论要规定具体的时间,时间长短根据任务难易来定。
(二)小组讨论学习讨论阶段
小组讨论过程当中,学生是主体。而老师此时的任务是在教室巡视,对各小组进行监控,适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避免小组出现有的学生一直讲有的同学沉默不语或是担心说错而少说,要保证让所有成员都投入到讨论当中去。及时纠正不按规定语言讨论的行为,鼓励他们用英语讨论。不断激励学生,调动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小组讨论学习汇报阶段
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如果学生讨论依然很热烈可以适当延长一点时间。讨论结束后,在每组学生中任选一位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一般不提前指定各组由谁来回答,这样讨论的时候,所有学生都会更投入,如果指定了,组内的其他同学就会趁机偷懒了。小组同学回答时,老师要把各组讨论的答案要点写在黑板上。听取完所有小组的反馈后,老师对各小组的努力和所得的结果表示赞赏,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建议或是给出参考答案,并指出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小组讨论学习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授课的班级人数不宜过多,20几个比较合适。
人数太多不易于管理,老师也不能及时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和点评,学生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二)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最好选择采用以交互活动为中心的教材,因为授课的模式很大部分受到教材的影响。
(三)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教学,对老师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等多重身份。要使讨论进行的顺利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对国外交际教学法有足够的了解或是受过相关训练;其次要能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能有效地组织管理学生的讨论活动。
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增加高职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锻炼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量安排小组讨论学习模式,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教学艺术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1-02.
[2]库克.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0
[3]小组讨论学习法[EB/OL].http://www.docin.com/p-1533898128.html.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篇9
1) 纪律问题。由于班级大教师很难控制和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尤其是, 当进行小组表演时, 往往一整个班级的学生集体出动, 课堂组织变得很复杂很难安排, 而将大部分口语交流活动安排成小组活动模式, 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组织状况, 分散了教师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要跟几个小组长交流沟通, 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就可以了。
2) 参与问题。由于高中学生水平不齐, 性格不同, 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 往往是少数几个人控制了发言或沉默不语, 而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往往成了课堂的主角, 或者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了实际效果也不尽理想, 教师对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积极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站出来表演, 而这样势必造成课堂节奏的拖沓, 同时又限制了想参与活动的同学的积极性。
3) 选题问题。教科书上的讨论题单调, 缺少灵活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全班同学如果只围绕一个选题来讨论, 势必会有的同学对这个论题不感兴趣, 或者有其他观点, 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放开手脚, 将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 通过各自的讨论帮助他们进一步对论题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4) 效率问题。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布置的任务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大班活动由于节奏拖沓, 往往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很少, 而教师也无法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因而课堂效率不高。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纪律问题除了班级大、人数多的原因之外, 还有其他原因, 如:主题缺乏兴趣, 表现单调, 缺少挑战, 小组表演时个别学生说话不清楚或声音太小, 使听的人失去兴趣, 没有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参与问题、选题问题、效率问题以及语言表达都是由于没有做充分准备。我发现教师的设计和组织是上好每次口语课的关键。包括任务的布置, 课后的准备, 课堂表现和评估。根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决定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式自主学习方法,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以对子和小组开展基于主题和任务型的多样化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2 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1 确定小组讨论的目的, 内容和方式
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重点来安排小组讨论活动。因此,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上课前确定好小组讨论的目的, 内容和方式。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
2.2 小组讨论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是个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不同的教学目的会导致交流方式的差异, 继而也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我选择的是传统教学法, 也就是教育界常提到的三个Ps。它们分别是:Presentation→ (讲课) →Practice (操练) →Production (语言产出) 。讲课与陈述性知识有关, 而操练和语言产出与过程性知识有关。传统的三个Ps是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过程性知识的自动化过程, 如表1所示。
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演示。首先学生独自找到黑板上几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必须要认真读懂文章。然后, 我检查并核对他们的答案和详细地解释重点难点。我提供所有与对话相关的信息给学生。
第二步是操练。学生结对子复述文章。接着4个学生搭配成一个小组。每个组员轮流复述文章后一起讨论话题“考试利大于弊”或“考试弊大于利” (小组抽签决定) 。为了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他们组的观点, 每个组员都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发表意见。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学会了互助和增强了合作精神。同时, 我也会四处走动并给予他们指导。
第三步是语言产出。在正反方间我们进行一个辩论赛。每组的成员是正反两方加上一个法官和记录员。我详细地告诉他们辩论程序。每个记录员要记录下辩论的整个过程。这是个有趣却是比较艰难的挑战, 每个辩手都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辩护和反驳, 可以充分利用上所学的新的表达方式, 巩固并加深了知识点。作为老师,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 并尽可能地激发他们运用第二语言的积极性。
第四步是教师评价和总结。小组活动结束后, 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 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评价组员在小组活动的表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和自我意识。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他们会从中吸长补短, 这样也就避免了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教师来说, 学生的表现是最直接的反馈。教师可以从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从中判断该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我通过多次的实践证明, 小组讨论确实具有其可行性。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然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合作, 共同努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这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 它较之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去。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教师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和笔试成绩, 从而忽略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讲话和交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也不断增强, 而这种心理现象却使学生出现了“怕出错而不敢讲, 越不敢讲越容易出错”的现象。因此我们利用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宽松的交流平台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小组讨论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产物, 其特点是以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为合作对象, 小组成员通力合作, 充分说明这种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掌握语言规则而忽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实践后归纳与总结规则。而在小组活动中, 通过提问、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 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 也增加了为真正的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同时, 他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影响了语言习得。多样的小组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了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后, 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强, 焦虑感降低, 这样在一个低情感过滤的环境中进行口语训练, 语言输入会更多, 输出的效果会更好。
3 小组讨论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探究学习法的优点很多, 体现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型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小组形式安排的英语口语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 能够弥补传统课口语训练的不足,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但是, 在实践中仍然发现如下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如有些小组过分注重PPT漂亮的画面和表演, 忽略了语言信息的输出。另外, 同学评估和自评打分时, 标准把握不够严格和准确。还有的同学背讲稿, 仍有个别同学念讲稿。这些都是小组讨论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 小组讨论学习对班级整体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小组上台表演与班级同学互动较少。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着水平, 能力, 性格差异。最后一点, 由于一个班级中几个小组论题不同, 且观点也有很大差异, 教师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充分的点评与指导, 这就造成了学生讨论时候积极性很高, 然而很多论题无法得出什么有效成果, 这就对教学质量打了折扣。因此, 教师一定要扬长避短, 加强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进度控制, 积极指导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4 结束语
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是当前一时无法完成小班英语授课的有效的替代品。当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态度也有待调整, 大班英语授课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将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当中, 使其有更多的主动表现的机会, 这不但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还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 因此, 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关于合作学习组织优化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高中, 2004.
[2]茅雅琳.高中英语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篇10
一、设定趣味性的课题,来开展小组讨论的教学法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的教学法,首先要在课堂上设定一个结合教学内容趣味性较高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基本语法的应用水平已经有较好的基础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法时,可以适当地加大课题讨论的难度,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进行互动和交流。另外,趣味性的课题讨论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如可以结合一个学生间比较流行的事物作为课题的导入,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快速的集中。
例如,在教学高一教材中一些日常的英语交流用语时,笔者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的课题是让他们小组根据自己日常的习惯问候用语,来编一个中式的英语对话。由于中文的用语习惯和西方的截然不同,这种教学课题设计的方式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在小组一一进行自己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时,笔者发现其中有许多很有趣的对话,比如有的学生会举例中国人在日常交流打招呼时,往往会说:你吃饭了吗?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和英文的问候方式十分不同。这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的扮演,一个学生扮演拿着鸟笼的老人来问候另一个扮演老人的学生,进行这种中国式的英文问候,整个课堂十分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而且这种方式也让学生间接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再如,笔者在教学《Music》这个单元时,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首他们喜爱的中文歌曲,然后将这首中文歌曲翻译成英文版的,并根据歌曲的曲调将英文版的歌曲唱出来。其中一个小组经讨论协商之后选择了《不说再见》这首流行歌曲,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将这首歌翻译成了英文版并在全班学生面前演唱。当然,这样的课堂小组任务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于枯燥乏味的高中学习生活而言却不失趣味性,相对于传统的英语小组讨论而言,这样的小组讨论对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如此有趣的小组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这种翻译类的小组任务能够在挑战学生英语口语的同时,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于学生而言受益匪浅。
二、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分层的教学理念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一般会采取两种分组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分别是随机性的课堂临时分组和固定的学习小组的分配。随机性的课堂临时的分组适用于开放性较高的课堂学习,这个分组方式更加灵活,也更为考验学生协调合作学习的能力;固定性的小组分配,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以分层式的教学理念为主,在组员的分层上会比较严格。这种严格的分组能够让学生在一个学习水平层次分明的组内学习。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一般会把组员分成四个级别:优秀、良、中等、落后,每个组内都会包含这些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的目的在于让那些优秀的学生能够带动那些不够努力的学生,让他们的学习能力能在这种带动下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高中英语《Traveling》这一课时,笔者采取的是固定的小组讨论法,组内的成员是按照分层式的教学理念来划分的。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做一个旅游景点的介绍和口头汇报的任务,给了学生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十五钟以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然后根据每个小组汇报的内容和精彩程度,进行评比。这种方式不仅便利了课堂的教学,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而且学生也能在这种学习的讨论中,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于英语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结语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篇11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高中 英语 运用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将讨论式教学的形式引入课堂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效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来。同时,教师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观点持宽容态度,要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自由表达,积极辩论。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讨论教学的乐趣,并且可以在充分参与到讨论环节中的基础上加深课堂学习体验。
一、确立清晰明确的讨论话题
讨论教学在实践中首先需要确立明确的讨论话题,这是讨论过程良好展开的一个基础。教师在选取讨论话题时可以有几个参照,一方面,可以结合文本内容确立话题,尤其是对于文章中一些学生存在异议或者是未能充分理解的问题,这些都很适合进行深入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确立讨论的主题,可以在教学发散与延伸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这样的主题设置通常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同时,这些针对性强的讨论话题还能够为文本教学或者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起到帮助,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讨论教学的功效。
例如,在进行必修5 Module 5 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设置讨论题:What qualities do you need to be a great sportsman or sportswoman?这个话题学生都有话可说,这种大家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表达的各种观点还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而这些又都可以成为后续教师在深入文本教学时的有力参照。学生在积极的交流讨论后提出了各种观点,学生谈到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用功、奋斗拼搏、团结合作等。该讨论不仅达到语言的交际性目的,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使得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讨论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确立清晰明确的话题,良好的主题的选取是讨论式教学的功效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
二、丰富讨论教学的有效形式
讨论式教学在融入课堂时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丰富讨论教学的形式,可以针对不同的讨论话题,结合学生对于问题的不同理解程度来设置有针对性的讨论形式。一般情况下,讨论有几个基本的课堂展开模式。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是两个学生间的pair-work,也可以是3-5人或者多人之间的group-work,还可以是更多人数组成一个小团队,以团队形式展开的team-work,以及全班学生和教师间展开的class-work。这些讨论的方式都可以非常好的融入课堂,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进行合理选择。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多样化的讨论式教学的形式,让讨论教学更大程度为课堂提供辅助。
每一种讨论形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教师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进行合理选择。比如,Class-work这种活动是在师生间开展的,可用于背景知识的了解、收集和扩展,一般用于课前导入阶段。如,在讲Music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class-work的形式共同收集关于instruments,band,type,people方面的词汇,如Gospel,Soul music,Jazz,Blues,Hip hop的词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为阅读进行准备和铺垫。讨论式教学非常灵活,这些多样化的形式也为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效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善用这种教学方式,这会给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极大推动。
三、各自把握好自身的角色
在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是活动过程的绝对主体,但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在课堂上把握并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这样才能够实现讨论过程的规范有序,并且能够保障讨论教学收获预期的成效。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参与者,也是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者,是讨论过程的主体部分。教师一般情况下不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但是,教师要时时留意学生讨论的实况,要留意学生的一些基本观点,留意学生是否在讨论中碰到了瓶颈。教师的角色是讨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推动者,教师要协调好学生间的一些意见分歧,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不断获得真知,这也是讨论式教学的内在价值。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篇12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较多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改变了原来沉闷的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思维。以下是笔者在实践探索中遵循的指导思想:一是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通过对讨论式教学在不同主题、不同教学内容中运用的探索,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讨论为途径”的新型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 1999) 。二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和整理英文资料, 分析判断, 形成独到的见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变教师的讲授为师生共同讨论:通过解决问题, 回归语言的本质功能, 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个沟通工具,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是以语言文化为依托, 以启发性讨论题为抓手:有机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讨论锤炼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及其对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观点需要表达出来, 客观上要求学生多说英语。
其次, 有助于学生突破汉语式思维, 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罗静、褚保堂、王文秀2011) 。
此外, 在讨论准备阶段学生接触了大量英语语言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信息, 拓展了其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遇到一些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不适应大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习惯于中学的汉语教学、应试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不习惯教师近乎全英语的授课, 思想上还没有完成转变, 跟不上节奏。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讨论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多动脑筋, 尽可能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生可以从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中选取合适的短语和表达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主要采用全班集体讨论、自主发表观点的形式, 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克服畏惧心理, 积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良莠不齐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是制约讨论式教学效果的瓶颈。教师应根据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设置难易程度相配的讨论题。讨论前教师要对讨论的问题事先预演, 讨论中涉及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师可以总结出一些供学生选用, 比如, 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可以说:I think/suppose/bet/believe/hold the view/argue that...;in my opinion/in my eyes/as far as I’m concerned/personally speaking...;使用一些表示顺序性的词或短语可以使学生的发言思路清晰, 逻辑性强, 比如,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to begin with/first of all, then..., last but not least....这些表达对学生大有帮助。
(三) 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
当学习内容涉及的话题比较深奥时, 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会影响讨论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 教师要注意对背景知识的输入, 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把设计好的讨论题作为学生课下作业, 并提供获取信息的渠道, 必要时可以给出一些建议, 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 抓不住讨论的主题
在课堂讨论中, 学生有时会偏离主题或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指挥员、领航员的作用, 及时把握好讨论的方向, 避免离题。教师在讨论题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具体明确, 避免空洞宽泛。
(五) 班级人数多, 讨论时间长, 影响教学进度
教学班人数多, 讨论耗时长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针对这个问题, 可以采用课上讨论与课下讨论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课前组长组织分组讨论, 总结归纳每个成员的观点意见, 在课堂上与其他组交流讨论。
(六) 不善于总结与评价
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总结与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总结与评价可以是简单地归纳学生发言的基本观点, 使学生对讨论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视角的掌握;可以是对讨论中反映出来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 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以点评讨论中用到的精彩词汇和表达, 增强学生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对讨论中学生没有想到的、遗漏的或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来。
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刘润清1999) 。通过解决问题, 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在实现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应用讨论式教学法。如何把讨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有机结合, 形成合力,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李荫华.2010.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刘润清.1999.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罗静, 褚保堂, 王文秀.2011.实用讨论式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中的语音教学06-01
英语课堂中的幽默教学11-06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08-29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08-14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09-10
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05-15
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06-03
英语课堂中的提问艺术07-28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10-13
英语课堂中的板书设计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