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2024-10-13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通用12篇)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篇1

摘要:现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因此英语教学不应再停留在简单的课文理解、语法渗透上, 而应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熏染和陶冶, 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本文笔者从德育教育的三个不同层面以及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优势谈一下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探究式讨论提高法,活动式训练教学法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 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 追求成绩, 无论是教材, 还是课堂教学的模式及听课者的主观意向都倾向于一种单纯的英语知识的传授与获得, 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本文笔者从英语教学为出发点, 以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为重点, 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为英语教学中如何彰显人文关怀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德育教育的三个不同层面是德育教育在英语课堂实施的关键

新时代的德育必须使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起来, 必须积极帮助学生通过批评性思考来发现、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并鼓励学生利用他们固有的能力追求理性的价值。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注重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这三种不同关系、三个不同层面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1.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从客观上理解也就是人与社会发生的关系, 学生虽说现在在学校里生活、学习, 可是终将会走上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 他们将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活, 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朋友及同事都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者深思并探讨的话题。我经常在报纸和新闻节目里看到或听到校园暴力的负面报道, 除了痛心外, 更多的是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 也深感感恩教育应该贯彻到日常英语教学中来。我认为, 教师应采取杜威提出的方法, 以对道德问题的“探究、商量和讨论的方法代替强制和灌输”。例如, 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 我先让学生查阅感恩节的相关资料, 并布置了几个相关的问题: (1) 感恩节始于哪一年? (2) 感恩节的由来。 (3) 感恩节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4) 你在感恩节这天想到的是什么?课堂上, 我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被分为8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发言, 最后由一个学生作总结性发言, 学生都热烈地进行了讨论。通过探究、商量和讨论, 学生知道了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比圣诞节还要重要。实际上, 美国人的感恩心态在平时就表露的十分充分。不管你在什么场合, “谢谢你”“非常感谢”总是不绝于耳。因为他们深知, 说声“谢谢”不仅使别人感到快乐, 而且也是自己心情舒畅。学生还认为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 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 便会将它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 实践于生活中。

又如, 山东省五年制师范类英语教材第二册里有一课为Daddy’s Little Girl, 文中讲述了父爱是世界上最深沉的情感, 父亲对孩子的鼓励蕴藏在辛勤的工作中, 而并不是停留在I love you这句简单的话语中。在讲述本课前, 我引入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Does your father often give you hugs? (2) Do you love your father very much? (3) Does your father influence you a lot? (4) Do you know when Father’s Day is?学生通过讨论, 真切地领会了父爱是多么的广博, 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同时, 学生也都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胜过世上一切的情感, 是那样的无私, 那样的不求回报。在课后, 我又留了特别的作业, 让每位学生自制一张贺卡, 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用英语写在卡片里, 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在课堂反馈的过程中, 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自制了贺卡, 父母也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次亲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会了尊重长辈和理解家长, 为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奠定了基础。

2. 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生在世, 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 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因为年轻, 学生可能只有梦想, 却不知如何去努力, 甚至不去努力;因为年轻, 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能原谅学生犯的过错, 同时更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 在学习山东省五年制师范类英语教材第一册Study Habits这课时, 我先让学生根据学习中的四个好习惯分组编排小短剧, 这样就使学生在短剧表演中充分领会了课文的主旨, 即要掌握制定好学习计划、课前预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后有规律的复习这四个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活动式训练法, 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自信心也慢慢培养了起来。

又如, 在学习山东省五年制师范类英语教材第四册Money isn’t everything这课时, 我先让学生思考“金钱是否是万能”这个问题, 然后把他们分成money is everything (金钱是万能的) 和money isn’t everything (金钱不是一切) 两组进行辩论。学生精心地找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最终money isn’t everything这一方由于论据充分, 论断合理而获胜。通过这种灵活的形式, 学生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有的学生在课后反馈中告诉我他在学完这节课后, 再也不随便乱花钱, 也懂得了应刻苦努力学好知识, 知识能创造更大的财富等道理。

3. 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例如, 在学山东省五年制师范类英语教材第二册Volcano Earthquake and Hurricane一文时, 我把环保意识贯彻给学生, 把“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作为本节课的德育目标, 动员学生到书店、互联网上查找有关火山、地震和飓风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甚至有条件的可以查找音像资料, 然后以“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 办一份英文手抄报并写一封环保倡议书, 张贴到班级板报处, 与其他同学共享。看着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 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家园正在经历着痛苦的挣扎,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课后, 我发现班里学生用一次性方便筷的人少了, 乱扔垃圾的人不见了, 用粉笔头打闹的同学没有了。从这些细微的地方, 我感到这堂课的人文关怀在无形中被升华了。

二、掌握学科本身特点, 发挥跨文化交际的优势, 体现人文关怀

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 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 具有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如姓名位置不同, 英美国家是名字在前, 姓在后;问候语不同, 英美国家一般喜欢以天气为话题开始交谈, 而且他们比较忌讳别人问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如学到节日时, 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外国的一些节日,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介绍。例如, 我举办了一个Christmas Party来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节的庆祝方式、特色食物、学唱圣诞歌等。又如, 学习Britain时, 我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让他们懂得, 对于别国的文化传统, 我们要尊重, 但不是全盘接受, 而是有选择性地学习。如瑞士人的守时习惯, 法国人的绅士风度, 美国人的创新精神, 新加坡人的卫生习惯等。在学英文书信时, 我向学生介绍中英文书信格式的不同, 以及地址书写的不同, 并鼓励学生大胆地与外国朋友通信交流。

总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之一, 我们要将人文关怀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使英语教学更完美、更全面, 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集体的爱。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 并非是要去刻意追求, 而是在控制整个课堂纪律、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 用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关系, 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适用, 只有注意场合, 注意对象, 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所以, 教师要善于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美学观.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杜威.教育与社会秩序.L.I.D出版公司, 1949.

[3]王玄武.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篇2

如何感悟、渗透、落实新课标,构建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境界,是每个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认为英语教学中应积极渗透人文关怀的情感,以情感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情优教,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通过人文教育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关怀;新课标;优化课堂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关怀备受关注。

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人文关怀 主体作用

人文关怀,就是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尊重、关注和提高。它关注的是一个人安全感的保证,自信心的获得,自尊感的养护,幸福感的体验,成就感的确立,价值观的形成,它对一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学科,不仅要传播外语语言知识,训练英语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英语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构建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显得十分必要。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愛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如教学happy birthday to you!时,当我了解到当天正有学生生日时,便走进课堂边唱歌边为学生的生日祝福时,让学生深深感到来自老师的关切之情,与之产生感情共鸣,随即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让学生懂得要学会为别人祝福,学会要关心你身边的亲人、好友。同时进行了birthday cake、birthday candle、birthday noodle 等单词的教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至于碰到一些节日,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祝福一番,一天走进教室,欣闻学生为我唱起了生日歌,真的为之感动,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师生情感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二、注重“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我曾听过某老师执教“Ask the way”一内容时,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三、言传身教,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

在教学中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他们会把对老师的羡慕、钦佩转化为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并进一步转化为学习动力。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俗话说言传胜于身教,当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和高超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默默的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他的学生的时候,即使他不进行耐心的说教,他的品行也会深深的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时刻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篇4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努力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

一在教学内容上提倡回归到生活中

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和文字并使得两者逐步发展起来, 而语文是以语言和文字作为基础的。所以, 文学作为语言和文字总体性的外在产品, 自然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学来源于生活, 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语文离不开生活, 我们倡导的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只有取材于生活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才能让学生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 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只有让语文回归生活, 才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所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最重要的是树立语文即生活的理念, 将语文教学置于一个开放、自由、宽广无边的空间里。人文关怀要求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要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社会经验入手,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加深学生对各类知识及其所处社会的理解, 教育只有向生活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 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课堂的人文关怀。

二在教师要求上要提高人文素养

作为学生思想引导者和人格塑造者的教师, 不仅应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理论, 还应具备广博深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包括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当今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摒弃片面追求物质而轻视人文的肤浅的功利主义, 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而对语文教师来说更为重要的, 是要使学生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识并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还是需要一定的努力, 要使得这种理念在平凡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

第一, 作为教师, 要爱岗敬业, 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的立业之本, 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 才能视教书育人为己任, 才会在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 要求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以情育人, 语文教师要想在现代学生的认知心灵、情感体验和民族精神的大悲悯、大关怀之间, 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不仅需要情感方面的指引, 更需要理性的提升。语文课堂如果没有情感的润泽, 只是教师的宣讲与解读, 学生也是冷冰冰地被动接受, 那么这样的课堂也就毫无美感可言, 更不会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只有做到上述这些的老师, 才能使师生之间营造出平和、融洽的气氛。

三在学生要求上要关注个性发展

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语文教师当然也一样。教书是为了更好地育人,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研究人性需要, 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需要自觉地发展自己个性的成分,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在其中存在着很多需要, 如何满足学生的这些要求, 教师要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发现学生的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推动力。教师要引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 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些美好的情感, 从而让学生充满幸福感。

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做了一份恰如其分的说明, 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 让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另外,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都有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 每一位学生都应当是自己关注的对象。这样, 教师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他们的特长, 不用逼着所有的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的训练。同时,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 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和信任的和谐气氛中, 从而真正体验到幸福感与自豪感, 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对学生个性关注的本质就是尊重, 而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不必对所有学生都提出过高的要求, 而应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自身的素养。

另外, 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 调动学生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呼唤语文课堂凸显人文关怀。因此, 我们所追求的语文课堂要倾注真挚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朝这个目标努力, 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 教师的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出其吸引力, 打动学生的心, 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受到强烈的感染。每一位教育者都应更新观念,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摘要:人文精神底蕴的缺乏是造成当前一部分中学生情感失控、心理变态、行为失常、缺乏教养和素养最重要的因素。而语文课堂作为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途径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让课堂变成教师、学生和文本资源相互间谈话交流的场所。因此, 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以情感促进学生心灵和品德的发展, 为其生命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人文关怀,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秀举.让语文教育充满人文关怀[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06 (9)

[2]李波.语文课堂的人文关怀[J].学周刊, 2013 (23)

[3]李荣.用人文关怀激活中职语文课堂[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 2008 (5)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篇5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人自身的培养.要实现人文教育,就要重视人文关怀,抓住语文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有创造能力、能尊重他人、有知识、有修养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作 者:王敬华 作者单位: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周口,46140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19)分类号:U416.217关键词:沥青路面 平整度 人为因素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篇6

一、课堂创新:人文关怀的亮点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对具体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师应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找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可是很多时候学生却与这个“老师”擦肩而过,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不快乐的原因就是他们很难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在课堂内创新,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寻找快乐的引路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快乐:例如,每节课的前5分钟,可以让2—3个学生做口头表达训练(内容不限,可以任意选题),这种口头表达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横向和纵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口头表达训练能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语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写作,究其原因还是写作的束缚太多,学生没有兴趣。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开,让他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字数不限,内容可以是“新闻点评” “时事开讲”,也可以是 “美德故事”“经典诗词”“小说新编”,还可以是“名人足迹”“史海拾贝”“心语低诉” 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之后,效果反而特别的好。而这也恰好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初中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有很强的趣味性,例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这样的课文很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来表演一个情景剧。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也能使课堂氛围更轻松活泼。

二、关注生命:人文关怀的原点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饱含人文情怀的素材,为我们对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克服困难、抗争命运、笑对人生的品质提供了教育契机。语文课本中的不同文章往往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使他们逐渐形成对生命的感悟。

教材文本中不乏讲述人生历练的文章,例如《长征组歌》中对于红军长征的描写,红军经历艰难险阻只为完成征程,长征过程中红军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人格力量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得的人文资源。让学生深刻感知文章内容,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这个过程也让学生们能真正关注生命,让人文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他们的血液。

语文教学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出发,没有枯燥的知识传授与训练,没有苍白的架空分析,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而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受到生命力量的震撼。

三、关心生活:人文关怀的落脚点

语文教学也需要立足于生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人文情怀,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优秀的文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宽容地对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及方向。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对生活中让人动容的情境的描写。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很温和又很深沉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和父亲间的情感。父亲不善言辞,然而在火车站帮自己买橘子时的情景,离开时对自己小心的叮嘱,还有那个默默消失在人海中的背影,父亲将自己对于儿子的爱点点滴滴地融入到平实的生活中,老师要让学生们体会到这种朴实但却无比炙热的情感,将人文关怀真切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充满太多的未知与可能;生活又不是真的如我们想的那么扑朔迷离,这取决于生活中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品质,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勇敢、更坚强。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篇7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师主导课堂, 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没有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和教材是辅助学习的学习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学习效率较低。事实上, 教师应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知才会记忆深刻、理解深刻。因此, 教师应: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2.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3.教师积极引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基础, 师生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和密切的沟通交流, 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之上的, 这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还可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可以逐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时教师可以:首先, 教师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理解学生。其次, 教师应赢取学生的信任。然后, 教师应尊重学生。最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热情投入, 语言诙谐幽默。

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前或其他时间在教师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一起聊聊天,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护和学习方法, 让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近, 愿意将自己的心声告诉教师。然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 对学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效率。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意识到中学生的正式青春期, 自尊心开始强盛的时期, 因此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如, 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可以用礼貌的语言:“下面我请某某某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怀, 从而逐渐提升对教师的好感和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另外, 教师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可以与学生开开玩笑, 讲讲笑话, 或是讲讲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活跃课堂氛围, 并微笑对待学生, 这样英语教师就可以逐渐获得学生的喜爱, 从而使学生喜欢英语这门学科。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及时评价促进教学

教师在不断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然后,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 创新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并体现人文关怀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从而愿意学习, 喜欢学习英语, 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 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 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学的反馈, 逐渐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评价中教师应注意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尊重并关怀学生的身心发展, 逐渐促进英语教学。

例如, 教师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电影,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 如:教师在讲到球类的英语单词时, 可以制作一些英语卡片, 然后请一些学生上讲台每人一张英语单词卡片, 然后教师说:“tennis down tennis down tennis down volleyball down” (网球蹲网球蹲网球蹲完排球蹲。) 这时拿着“volleyball”单词卡片的学生就蹲下来, 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胜出结束这个游戏。然后, 教师对这个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将书面的知识直观的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用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和合适的语态提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优缺点, 让学生意识到在英语学习中自己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然后, 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评价和建议, 从而使学生知道怎么改善这些问题, 获得进步。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进行人文关怀教育, 逐渐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英语, 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渐提升, 从而促进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忠英.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关怀[J].亚太教育, 2016, 03:37-38.

[2]赵晓光.中学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5.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篇8

人文关怀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虽然在文艺复兴之后, 人文主义的形态经历了无数的变迁, 但是它的核心却一直没有变, 即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尊重和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让人能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承认个人在实现自我发展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并且对个人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 多关心其在精神发面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八大再度强调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人文关怀”这一措施的重视, 体现了党对人们的关怀, 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下开始更多的关心人民内心的感受, 让人民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 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全球的经济化, 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对英语的学习也不再是简单的词汇或者句型学习, 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强求学生不断的做题, 不断的复习课本上的知识。与之相反的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着重体现英语的人文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能够在乐趣中学习英语。而且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 与我国的母语的学习存在相当大的不同。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的五个假设中的学习假设 ( Acquisition - learning Hypothesis) 也提到这一观点, 即 “语言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外语学习理论不能照搬母语习得理论”, 所以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感受, 要实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并且借用外语这门课程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 老师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改进教学方法和补充教学内容, 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更好的汲取知识。

三、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1. 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体现 “人文关怀”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我们必须要知道: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和标准, 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是老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所以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准确性非常重要, 那么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各个班以至于各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那么在制定并且实施了教学目标之后, 学生们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都不一样, 所以一定要切合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因为英语单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相当重要, 所以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 要求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词汇, 相对优秀的学生则学习更高级的词汇,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差生的学习压力, 还可以更好的让优等生汲取知识。其次, 掌握了英语词汇之后, 老师在讲解英语知识时, 如: 语法、阅读等, 应从简单的知识入手, 并且要保证班上多数同学都掌握了基本知识, 对于听不懂的少数差生应单独进行辅导。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尽量考虑全班学生, 以学生为本, 对优等生可以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 对基础差的也不能松懈, 反而要加大关注力度, 帮助他寻求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

2. 教学内容多样化, 体现 “人文关怀”

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 ( Input Hypothesis) 提到,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引入新知识, 并且要与已学过的知识挂上钩, 从“故”导入 “新”, 对教师和学生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启示我们在教授规定的教学内容后, 还要补充更加充实, 更加全面的知识, 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还复习了旧知识。如在学习英语的颜色词时, 老师应该多补充与之相关的短语和文化知识。像 “white”这个单词, 它的含义包括: 纯洁、美好、善意、合法、公平等意, “white coffee”译为 “加牛奶的咖啡”, “white wedding ”译为 “吉祥的婚礼”, “white man”译为 “正直高尚的人”。其次, 一般来说, 在学习外语时, 国内的多数中学没有习得外语的必要条件, 所以必须通过其它与外语密切相关的文化来慢慢掌握一门外语。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内容中应该多为学生展示外语文化的魅力。1999 年至今, 一直被授命主持国家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的陈琳教授指出: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 又是文化的载体。那么, 学习一种语言就不可能与了解这个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相脱离。进一步说, 语言学得越深, 就越能更深入地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 并对这一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反过来又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个文化的载体———这门外语”。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图片、音乐乃至动画中, 让学生不再勉强学习枯燥的课本知识。甚至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 如在学习问路句型时, 老师可以设定情景让学生进行问路表演, 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也能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英语, 掌握英语。总而言之,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学生们掌握英语的充要条件,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把教学内容作为重点。

3. 教学方法严谨创新, 体现 “人文关怀”

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早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手段, 老师应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英语教学时要摒弃 “填鸭式教学”和 “哑巴式教学”, 应该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首先,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进行教学的基础, 这就取决于老师教学时的方法是否得当, 是否对学生表现出了足够的人文关怀。要构建一段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必须学习去了解学生的动机、学生的幻想和学生的困难。在英语课堂上时, 老师可以多与学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 where did you go last summer? 句型时, 老师可以放慢进度,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用英语表述假期里面他们做的事。并且在学生做出回答的时候, 尽量面带微笑, 并点头说: yes, very good, thank you, 等鼓励的词语。其次, 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生,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这一因材施教的方法。他的教学实例 “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引导了后人在教学方法上的觉悟。英语不是门单一的学科, 它包含了听力、阅读写作等, 在教学时, 老师要掌握学生的短板, 如: 听力好而阅读差的学生应多练习阅读, 语法好听力差的学生应该引导其在听力上下功夫。最后, 鼓励试教学的方法也尤其重要,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长, 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扬他们的优点, 正视他们的缺点, 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最近, 英国BBC的纪录片: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播出以后就在网上引起了剧烈的反应。它讲述的是五个中国老师对英国初三的学生进行完全中国式的教育, 这一纪录片就体现出了中英教学的差异, 在纪录片中英国体育老师Miss Hogg说到: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just happened and we do in PE is that we much encourage them to just compete against themselves, do their best” ( 中式体育课教学和我们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我们通常是鼓励挑战他们自己, 尽他们最大的努力) 。所以在坚持我们传统严谨的教学方法时, 也应适当的借鉴国外的方法, 多以学生为主。

四、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现代教育更倾向于塑造学生性格,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人文关怀它是对人心理状态的关注, 适当的人文关怀利于培养学生正直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进行的人文关怀对他们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更有利于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融入这个社会, 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从而实现人身价值, 并贡献于这个社会。其次,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能够使其敞开心扉, 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并且在老师正确地引导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从而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使之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除此之外, 人文关怀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提高, 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总而言之, 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 英语学习不再是填鸭式的应试学习, 它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 2007-10-25.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 2012-11-8.

[3]田爱丽, 中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描述, 当代教育科学, 2012-7-15.

[4]姜倩, 关于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设及相关思考, 外交学院学报, 2003.

[5]陈琳, 外语学科中的辩证法, 中国教育报, 2003-6-3.

[6]Comenius, Johann Amos (夸美纽斯) , 大教学论, 163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篇9

一、加强人文关照, 积淀文化底蕴

让学生通过生命表现及发展找到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情意得以真正的宣泄, 个性得以张扬, 生命为之舒展, 这就是生命的本能呼唤, 人文教育的终扱目标。

1. 活化教材捕捉亮点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教材的运用上, 要体现教学课程资源来源的多样化, 以已有的现行教材为基础, 从生活、社会中, 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 达到学科间融合, 从而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教育资源。获取一切的对语文课堂教学有具有人文价值的素材, 达到活化教材, “创造”出浓缩社会精华的“活教材”, 引导学生与未知的世界对话。

2. 开放课堂走进生活

“社会就是课堂, 生活就是教育”。这是德国哲学家舍勒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概括了人是开放性、外展性和不断超越的存在。开放时空, 让语文课堂走入生活, 在生活中积淀文化底蕴, 更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寻找生活情趣, 感受人文关怀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 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情愫。语文课程中有非常多具体而又形象的、带有浓浓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去体会语文中的情趣, 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愫。

小学语文教材, 很多学习材料都有亮点, 可以给人留下很大思维的空间, 从而产生趣味。教师如果能够让这些“趣”之所在“亮”起来, 就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课文时, 开启思维, 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比如儿童诗《荷花》是这样描述一段话的:“小雨滴滴, 小雨滴滴。湖中的荷叶, 真像撑开的小伞一把把”。这时如教师借用多媒体, 向学生展示雨中湖面的形状各异的荷叶, 相信学生的惊叹声会不绝与耳。教师随即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这些荷叶像什么?学生张开联想, 会想到了许多, 如裙子、吊灯、房子、亭子、花衣裳……”, 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想象编成的歌, 相信学生会兴趣盎然, 体味到了“小诗人”的快乐, 也产生了自豪感, 增加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个性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上课很难静不下来。对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能够把课堂内容与自己的现实世界中认知水平相结合, 调动自己的经验世界与想像世界, 从而充分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三、展示学生个性, 发现人性之美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 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个人独立的个性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于充分展示。这就必需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追求人性美。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真善美”, 想要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 先得学生形成人性之“真”。表达人性之“真”就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如在作文教学中, 要求学生去体会自己个人的独特的感受, 并大胆说出个人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客套话、书面话;有自己个人与众不同的想像, 与众不同的观点, 与众不同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选择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力求第一角度来地反映自己的情感, 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要做到这一点, 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练习想象作文、让学生多展开想象, 让想象的思维风暴涤荡学生大脑。

四、鼓励学生读学, 培养想象思维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说过:“有了想象, 心灵就有了思想”。想象是思维的最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方式, 而独特性又是想象思维最大的特点。小学生思维方式与成人不一样, 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小学生思维方式有着极强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小学生多写想象作文, 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天性。可以让学生増加个性化的文学材料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 在识字后, 阅读适合于小学生的文学材料, 接触多种不同语言风格的文章, 了解不同作者个性化的语言, 有利他们独特的见解的形成。

平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像力的作品, 鼓励学生去”异想天开”并去动手练习, 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中文学作品不是高不可攀的, 懂得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平时学习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是为了提高个人文学修养打基础, 而想要创造性地掌握语文这门语言工具, 还得靠自己的平时有意识去感悟与反复练习。通过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与进步, 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 促使他们独特的见解的形成, 达到个人独立的个性想象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研究 篇10

因此, 笔者以在大学本科阶段, 接受公共英语通识课程,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现状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拟从教育过程中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来进行分析。

(一) 教育者的人文缺失

教育中蕴含着极大的情感因素, 而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恰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将英语学科的人文教育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没有意识到在专业领域中贯彻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能力上, 无法跳出书本, 以人文线索宏观把握教学内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则不能主动与“人”相联系。

其实教师不仅在课堂中需要进行人文关怀, 在课后也应延续人文关怀, 常与学生谈心。只有在课堂外慢慢培养起来师生间深厚的情感基础, 才能有助于课堂上的情感教学。

(二) 教育中介淡化人文关怀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育中介缺乏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 教学材料重功利, 忽视人文精神熏陶。课程改革虽然已使学科内容不断升级完善, 但仍然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缺乏内在联系。有的课后练习偏应试, 设计理念较为陈旧。笔者在和学生交流后, 发现有人明确表示课文内容没有吸引力, 希望能多了解国外的文化风俗习惯, 学习一些生动有趣, 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英语文学作品。可见教材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其二, 教学方式机械死板, 漠视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内省。许多英语课堂似乎仍然延续了初等教育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正如梁世敏所说, “当前的大学教育将‘制器’与‘育人’相割裂, 而忽视人的感情、个性、思想”。某些英语教师依旧一贯延续高中时理论知识本位的教学内容, 刻板地重复语法和词汇, 或是为了“活跃”而“活跃”, 生搬硬套地将小组讨论、课本剧表演、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带入课堂, 毫不理会其正真效果。

(三) 受教育者人文意识模糊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没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更别说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将这门语言融汇贯通了。许多学生对待英语还是唯考试论, 极具功利性, 不知道在阅读英语文章时, 也能帮助他们提升语感, 培养英语思维, 了解英美国家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若干原因

那么,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何在呢?笔者将从外部环境和个体主观感受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 客观外部环境的感染

在高等教育阶段, 课堂教学相对于初高中课堂较为开放自由, 但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唯学科化”倾向, 将理论知识以及学科背景和文化背景肢解开来了。教师倾向于将知识“倒”给学生, 而不是注重让学生更加流畅地运用和理解这门语言。这也是为何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英语证书考试中旗开得胜, 却常常栽在英语面试和口语上的原因。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是, 学习了十多年英语, 却无法将自己的想法正确表达出来。

(二) 个体主观的认知偏差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在进入大学前, 英语一直是主课, 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 英语似乎没有专业课来得重要。在“60分万岁”的驱使下, 学习态度远不如前, 自然无法积极配合教师, 更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教师对学生关心不够。这里的关心指的是教师对与学生互动情况的反馈, 以及帮助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热爱。用覃建巧的话来说, 我们应从“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转向“以受训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可是有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这种对学生深层次的教育。此外, 课后缺乏有效监管, 下课铃响, 学生和老师都各奔东西。走班制对教师来说有了更大的弹性时间,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即教师下课走人, 很少与学生联络感情。那么, 我们说的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就更是无从说起了。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当前, 我们在学校中所感受到的一些人文关怀, 仅仅是外在表现为人文知识层面, 而未能内在转化为人文精神。由此, 加强英语教学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对人的关心、爱护、尊重真正抵及人之内心深处, 把人文知识内化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

(一) 改变观念, 以人为本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都要改变传统观念。学生应激发自己感受语言中的人文精神, 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后, 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内容。可鼓励学有余力者进行超额阅读, 甚至以作文的方式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

另外, 可适当增设一些英语专业领域中的相关课程, 如英美文学欣赏、英美文化概况等文化教育类的课程, 从其他方面补充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能用三个学期的时间有选择地上完四册《大学英语》, 再在第四个学期开设文化教育类课程, 供学生选修, 这样也能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再者, 也要为学生在课后和老师交流创造机会, 开设办公时间 (office hour) , 让学生不管是有学习上的问题, 还是生活心理上的问题, 都能和老师进行交流探讨。

(二) 善用环境, 烘托氛围

相比中学校园在升学压力下学习气氛较为压抑紧张, 大学校园的氛围相对轻松民主, 校园的大环境以及学术氛围往往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学校每年举行英语演讲、朗诵等比赛, 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英语能力。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关怀实施的困难

教育界对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已经达成共识, 但许多建议美则美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 这和大学英语自身特点有密切关系。笔者拟从教育体制和教师自身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教育体制制约

我国高校从2000年起开始持续扩招, 与此同时, 师资力量却没能同步跟上,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公共课大班教学普遍化。而事实上语言教学理想的班型应为20人左右, 至多不要超过30人。只有这样, 老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秩序, 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深入细致地研究针对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案, 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另外, 中国学生长期被较为刻板的教育体制约束, 即使教师尝试用其他教学法, 却往往得不到学生很好的配合。学生们希望习得语言交际能力, 可一旦给他们机会练习, 又不愿开口。

此外, 我国各高校的科研要求都比较高, 使得教师压力重重。老师的精力有限, 如还要在撰写论文上花费大量时间, 怎么能挪出足够的精力深思教学上的人文关怀改革呢?

(二) 教师观念陈旧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转型期, 在教学中贯彻人文关怀势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由于长期教授一门课程, 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就必须对其进行再培训。无论是个人的再深造, 还是集体进修, 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需要学校予以支持, 也需要教师自身予以重视。遗憾的是, 由于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课, 学校对其投入远没有专业课多, 我国有的院校甚至已经取消了大学英语教学部。与此同时, 老师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渐渐荒废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五、结语

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又是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提供更为开放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尊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学生则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探索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只有充满了“人文性”, 才能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世敏.对大学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J].青年学研究, 2003, (3) .

[2]覃建巧.论人文视角下的外语教师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0) .

语文课堂呼唤人文关怀 篇11

关键词:语文;情感交流;人文关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情感,师生要建立平等、互信、和谐的关系,一起沟通交流,让人文关怀充满整个语文课堂。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在沟通与交流中提升品格,净化心灵,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为语文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下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实施“人文语文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让课堂充满纯真的笑容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看到孩子脸上充满了笑容,有一次在课前我忍不住问学生:“什么事情让你们这么高兴呢?”学生说:“因为看到老师高兴,我们也高兴。”听到学生的回答我内心被深深的震撼。原来沉闷的课堂,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仅是因为学生不积极的原因造成,老师的情绪对学生的感染是巨大的。接下来的日子,笔者带有更多的笑容走进课堂,带着微笑耐心地讲解,多给学生激励性语言,树立学生的自信。

二、关注弱势学生,让课堂充满朴实的爱心

创建人文语文课堂,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帮助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一般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这时教师要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学生,用爱心、耐心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找出原因、走出困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要发动集体力量,发动全班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三、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怕被老师批评、嘲笑,他们需要情感安全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带有一颗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中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让师生之间成为朋友,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但是这些见解不一定正确、合理,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否定,而是需要用鼓励、表扬的话语来激励学生,用宽容的心包容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只有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的氛围。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篇12

人本主义教育要求教育者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机, 提高学习的兴趣, 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人文关怀在教育活动中已经变得越来重要, 经常理解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然而, 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相互合作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健全人格和开阔视野在传承文化和创新上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在被教育中积极主动地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英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升高, 人文关怀的建立和养成渐渐地被提上日程。本文以非主修英语的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进一步研究认识大学英语教育中所应该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

2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现状

(1)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方面

首先是教育者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缺陷。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比较僵化, 在其教学中缺少了情感因素和人文知识的传承, 英语课堂功利色彩浓厚, 英语的工具性被过分强调。

其次是受教育者人文关怀思想缺乏。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时候, 受到教育体制和教师的影响, 过分重视考试, 一心只想着通过各种英语等级考试, 或者拿到某种英语职业资格证书。在英语学习的时候, 大量的题海战术使学习者被各种英语题目困扰, 只知道使用各种学习方法提高考试成绩, 却忽略了英语语言文化的真正魅力。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的教育部门不重视受教育者人文思想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针和教育方法一成不变,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沦为口号, 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课堂形式单调、沉闷, 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2) 英语教学过程中内容、方法欠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轻松舒适的氛围,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心理, 即使教师费劲力气传授知识, 学生也很难有太大的收获。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合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学生对现有的学习内容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 那么课堂教学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 很多英语课本的内容比较陈旧, 缺乏新意, 学生兴趣不高, 甚至有的学生会比较厌学。

在方法上, 很多英语教师不懂创新, 也不愿意创新, 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 教师更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忽略了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无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学生需要融入到语言交流的背景中, 持续地在实践中操练, 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

3 大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1) 客观外部环境的感受

大学本科教育的过程中, 课堂氛围比高中课堂要轻松许多, 可是现在的英语教学将理论知识及学科背景和文化背景分离开来。大部分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 不重视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 也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和了解这门语言。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 学习目标往往是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 但是当面对大型公司英语面试和口语时, 往往会出现紧张而忘词的情况。学习者虽然也在努力学习英语这门语言, 但是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不能将内在的思想准确表达出来。

(2) 教育者在教学中的认知偏差

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看来, 英语课程并没有专业课重要, 因此许多学生并不会过多地投入精力, 只是追求分数及格, 学习积极性下降, 上课不认真听讲, 下课不好好完成作业, 更不与老师交流, 更不谈课前预习;而对一部分教师来言, 看到学生不主动学习英语, 教师选择不闻不问不管。在课上, 教师不重视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 在课后不加管制与监督学生, 一旦下课, 教师和学生都形同陌路, 没有交流沟通, 各自做各自的事情。现在大学更是采用交替教室的方式, 使得教师有空闲的时间, 但学生却不懂得利用这个时间来拉近与老师的感情, 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 也不能在生活中去教育学生, 促进学生的成长。

(3) 传统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在还被许多的学校所使用, 也就是语法翻译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的模式, 重视知识的灌输, 忽视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没能给学生营造语言交流的氛围, 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 导致学生不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生活。

(4) 功利主义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由于国家经济和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意识发生了改变, 现在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 就业压力大。这就使得一大部分本身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为了获得满意的工作不断地用功学习, 学习目的从简单的自我充实转变成谋求更好的职业, 而学习的动力更是来源于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

4 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现如今我们在大学校园中了解到的人文关怀仅仅停留在人文知识表层, 无法深入到人文精神层面, 因此, 要想做到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一个重要的前提便是将人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人文情操, 将对人类的关爱和尊重融入大学英语教育的各个环节。

(1) 革新教学理念, 重视教育的人文性

作为教育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入手, 既要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教学要求, 又要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查学习的进度和内容, 主动去感受英语语言中的人文情怀, 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如学有余力可以深入思索, 从大学英语教学中体悟人文精神。

此外, 除了大学英语课程之外, 学校还应该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文选修课程, 例如, 英美文学欣赏、英美文化概况等等, 弥补学生在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漏洞;亦可以在固定的教学期间有选择地完成四册《大学英语》, 再利用其余教学时间开设文化教育课程以供学生选修, 这样的做法也是一种提高大学英语人文关怀的有效措施。

(2) 充分利用资源, 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营造愉悦轻松的英语教学氛围十分重要, 这为人文关怀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有效率地学习英语, 并将这份轻松愉悦转化为英语学习的动力, 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此外, 教师应利用学校每年举办的英语演讲、朗诵等比赛, 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从精神文化两方面提高英语素养。

(3) 开发包含人文关怀的教学资料

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 老师只是盲目使用正规出版的课本, 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中没有占据到主动地位, 最先选择的就是国家统一编写及出版的教材。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 国家统一的标准很可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就要求教师寻求适合自己学生的人文关怀的相关教学资料进行辅助教学。

5 结语

人文素质是决定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中能否获得精神力量的支撑, 能否内化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要因素。增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可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教育部门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内心思想, 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 从而有真正的发展,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更主动地学习。

摘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更加引人注目。大学外语作为大学基础教育为人提出加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对策, 使读者正确认识人文关怀, 促使人文关怀在教育界得到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文关怀,教育者,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覃建巧.论人文视角下的外语教师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上一篇:高脂血症胰腺炎下一篇:煤柱采煤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