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通用12篇)
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1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而运用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不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施更加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引导学生实现认知、情感以及态度等多方面的收获。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往往容易陷入教育误区,更为关注优秀生和后进生,忽略班级的中坚力量,这样只能增大不同水平线上学生的差距。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发展,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加强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探寻更加有效的应用措施。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学生分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这也是影响分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我们之所以提出分层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法,正是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生在性格特点、学习方式、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是导致学生之间语文水平逐渐增大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状,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来说,我们通常将全体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在语文学习中感到吃力,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这部分我们简称为基础层。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特点是能够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学习中对教师指导依赖性较强,这一层次我们可以称之为发展层,而第三层次主要是指学习领悟性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即拔高层。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的依据并不仅仅是语文成绩,我们分层的目的在于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可以说,这种分层是短时间内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也就是说,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具体分组情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把握。另外,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实施不同方式的指导,主要可通过一对一、自主互动和特别指导的方式进行。
二、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反映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备针对性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三个方面,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遵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要求进行适度的降低和提高。例如教师在给基础层的学生设立目标时,教学重点应放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上,对于课程标准中设计的拓展延伸要求可以暂时降低,当基础层的学生在分层教学法的引导下能力有所提升时,再调整教学目标,制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指导整个教学活动,起的是“导向”作用。因此,目标分层也是应用分层教学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智能优势组合,设立“量其力所能至”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要避免走入将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等同于其自身能力的差距的误区,同时要排除个人情感因素,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帮助学生实现成绩稳步提高,能够循序渐进的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内容分层
内容分层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最关键,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深浅多少都是分层中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分层的思想。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资质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更加容易接受,这也是我们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原因。首先,教师要明确内容分层是在集体教学框架下的一种变革,它并等同于复式教学,内容分层的关键在于引导中上水平即发展层的学生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同时又能带动后进生,引导优秀生实现个人进步。我们以课堂提问为例,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它可以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效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具备一定层次性,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同时问题要给学生带来一定启发。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一文时,文中引用了几个典故,例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引用的是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有学生提出疑问,引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老师可以提问:“这个典故是讲什么内容的?它是在何种情况下被引用的?”等,这样教师在教师的启发下得知《行路难》中李白借此次典故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将语文课推向高潮,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这也是达到分层教学,兼顾全体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寻更加符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措施,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贾洋洋.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6(15).
[2]花琳.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
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2
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辅导分层
艾继刚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到了小学毕业班后学生已经开始出现分化现象,如果这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还强调齐步走,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违新课标的理念。分层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分层互动,分类推进。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辅导分层、练习作业分层及评价分层,实施分层教学,让优等生发展的同时,也让学困生得到相应的发展,让人人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辅导就是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在课堂上我对C层次学生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对B层次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B层次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A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还通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研究,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外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之间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相互辅导的办法,即教师直接对A层同学进行辅导,B层同学由A层同学辅导,C层同学由B层同学辅导,从而将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这样,可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86-01
教师和学生是作为教学这个整体中具有同等地位的两个部分,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相激励,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弱到强,从无所谓到感兴趣,直到内化为一种内在的需要甚至渴望,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的内在动力。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
一、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思路:第一,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分层的标准: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
较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2、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二、实验结果与反馈
1、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初一编班时4个班级数学平均分相差在0.4以内,及格人数相差1~2个,优良率0.3%,因素也做到尽量均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任课的两个班(99人)2001~200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高出其他三班平均分8.35分,及格率高出7.63%、优良率高出8.41%、较差率低于其他各班平均的3.28%。
3、在分层教学中,分层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升降级制度,自律目标的制订都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
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探究 篇4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 1) 因材施教。 不同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 因此, 因材施教尤为重要。 而分层教育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来划分, 每个层次的学生所对应的学习任务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获得成就感, 个人能力自然也就会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分层次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共同进步。 例如, 教师安排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题型, 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妙。
( 2) 激发兴趣。 学生有两种发展趋势, 一种是现阶段的发展水平, 还有一种就是将来未知的发展可能。作为教师, 必须发现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 又得激发出学生未知的潜能, 而分层教学无疑是符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例如, 在分配作业方面, 差等生多做基础训练的练习, 而优等生则多做一些能力提升方面的练习。 这样的分层教学, 能让一个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尝到学习的甜头, 从而增长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学起来也是兴趣十足。
二、分层教学如何做
( 1) 能力分层教学。 学习能力因人而异, 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 有些学生阅读能力强, 有些学生记忆能力强……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 在课堂知识点讲解时更是要做到统筹兼顾, 不能只顾及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基础差的。 同时在讲课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逐渐摆脱对老师的依赖, 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因为只有每个人都收获过成功的喜悦, 才会对语文的学习愈来愈有兴趣。 例如, 在讲《 梅花》 一课时, 有些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早早地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我便在他们已经熟悉课文的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去探索诗人的情歌及找出文中用的修辞手法, 并指出分别又是如何用的。 针对文章只是有一般了解的学生, 我就建议他们先把文章背熟, 然后找出梅花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对于一些完全连文章都看不懂的学生, 我则会亲自对其进行辅导, 让他们一步步学会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至于作业方面, 教师除了布置学生做以外, 还要及时地给他们讲解。 对于一些看似特别简单的问题, 教师也不应该掉以轻心, 除非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明白, 不然的话, 还是有必要细细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不明白的学生弄懂问题, 还可以加深已经会了的学生的记忆。 在学习能力分层中, 教师主要对学生理解能力、作业质量、成绩态度等方面分层。
( 2) 目标分层教学。 教师要想在分层教学上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搞清楚分层教学的终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们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对不同的能力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 合理安排难度, 让他们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例如, 在讲解《 画风》 一文时, 由于考虑到文章比较难懂, 对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我就引导他们去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果是一般的学生, 则要求他们理解了更浅层次的意思即可;对于一些完全看不懂的学生则采取帮助下措施, 尽可能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愿意学习语文。
( 3) 教学评价分层。 不同的学生, 性格以及心理也不同, 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可同一而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让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 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 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 在评价优等生的时候, 不能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学习优秀只是因为自己聪明, 要让他们明白努力的意义;对于中等生来说则需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告诉他们只要再努力一些, 一定也可以变成一个优秀的学生;而对于差等生, 除了以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之外, 还要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学习不好的原因所在, 并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学生做出评价时, 一定不能绝对化, 毕竟未来是未知的。
三、结束语
总之, 分层教学的意义极大, 不仅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最大可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 而在分层教学的实施阶段, 教师个人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者, 而且还得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计划, 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 教师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 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成功地体验分层教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万福成, 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
[2]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 2000 (03) .
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分层个性教学 篇5
小班化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小班化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在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达到这个教学的目标就得要求教师建立一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基本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在此基础上,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如何与教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适应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语文学科开展了初步的实践活动,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尝试开展了“分层个性教学”。尊重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教师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只有全面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主要是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差异。在学习领域里的差异,主要是智力差异、原有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小班化教学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打破了传统编班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学习差异。
1、教学目标分层
我们根据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家庭的学习环境等方面初步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B类,智力因素尚好,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够扎实,但有向上攀升的潜力;C类,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上感到吃力,成绩不理想。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再将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分解实施,设计相应的问题或练习。
因为教学目标不同,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学目标还可以交叉进行,互相帮助来完成,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教学目标的分层并不是和学生的分层简单对应,对全体学生都是适用的,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一般而言,低层次学生可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后再实现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的学习;高层次学生可以从基础性目标开始,也可以直接从较高的目标出发。
2、教学过程分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学过程也可分层。A类学生,多给予自学和思考的机会;B类学生,老师适当的点拨;C类学生,教师扶持或小组帮助主动学习,不断巩固。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C类学生能消化。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A、B类学生的个别辅导,包括能力、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的交往不能忽视。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始终关注,细心辅导。布卢姆指出:“个别学生要达到掌握的水平可能需要类型质量不同的教学,其结果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学到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同样的目标。”因此,“当学生的掌握程度告诉老师有些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存在错误与困难时,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1)独立学习
在教学前,教师有目的地提供弹性教学目标,学生根据目标进行选择性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辅导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使其及时化解消极情绪或学习障碍。比如在对课文的自学方面,就要帮助学生从预习方法,阅读方法,感悟课文内容等多方面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以“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学习中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从而能自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语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这样获得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对学生个体而言是终身收益的。(2)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常根据教学需要分组,组内成员、人数可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机动,两人一组、四人小组、自由组合等。教师对学生自由组合的结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实施教学过程的基础。
在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中肯定会出现学习水平、能力的不平衡,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通过讨论探索解题方法,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发现学习规律,锻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与小组同学融为一体,教给组织讨论的方法;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或有争议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激励,放手让学生各抒已见,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直到问题解决。特别针对那些学习能力、水平相对薄弱的小组,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时间,传授更多的学习方法,让这些小组也能获得成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会因此而缩短。
3、教学评价分层
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小班化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评定考核方式的全面与多样化。新的评价手册让我们对一个学生学科学习的评价从原有的一分定终身向多元化、多角度地评价学习过程过度。一种学科的学习评价不单是从书面的考核出发,它是由多种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角度来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了更为客观公正地评价。(1)加强平时练习:按学科分单元练习和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常获得成功体验,这种练习随堂进行。
(2)优化单一考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除笔试外,增加了朗读、书写、听说等技能测试。
(3)无不及格考查:有些项目的考核,通过学生主观努力,给予机会,重复考查,直到及格为止。
(4)建立学生个案:及时记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典型事例,更综合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多地从纵向来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
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对同伴的评价也很重要。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对朗读、回答等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给予及时评价时,更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换位评价,站在别人的角度,以“假如我是你,我„„”这样的表达方式去评价别人。使学生在评论他人和自己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在评价学生过程中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榜样,从欣赏的角度评价不同水平的同学。如学生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 XX读得很流利,比以前有进步,只是„„”对学习一般的同学说“我觉得XX很好,他发言时声音响亮、很大方,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意见„„”而对学习表现较好的同学说:“我觉得XX的朗读非常有感情,读出了„的语气”„„学生能做恰如其分的评价,真心实意地欣赏学生,就能尊重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才真正人性化。
4、作业练习分层
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业是一个重要反馈指标。“作业分层”和“目标分层”具有相当于的一致性。有了弹性目标,就可相应地制定弹性作业。基础题主要面向C类学生,提高题主要面向B类学生,发展题主要面向A类学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作业要求,对于有些弹性的作业,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作业。这样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馈。同时,作业也跟教学目标达成一样,可交叉进行。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为自己的教学添置一份经验。在小班化语文教学的分层个性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以下问题。教师课前备课难度加大
“分层个性教学”这就增加了教师讲课的跨度、深度和灵活度,使备课层面拉宽、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多。教师要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吃透大纲,驾驭课堂,以渊博的知识和教学艺术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这对教师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学生学习交往度的把握
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发展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水平、小组的分配,要进行有效把握。同时还要根据教学的实际,不断做出相应地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家庭辅导学习有机参与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实施
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六、七十甚至是一百多个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使得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都相差悬殊,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在我国,分层教学已经有先例。这种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改进,通过调整课堂结构,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标,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内发挥其优势,进而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就是以整个班级的教学为主,辅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的互相兼顾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指导思想是将应试教育提升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拓展思维,敢于创新。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有助于直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分层教学的实施要求学校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并提供良好的硬件、软件设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树立民主教学作风,使得课堂活跃起来。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从侧面指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同时,教师也应该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分层教学是为了让他们每个人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学生心理得到平衡,从而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当今,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模式,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其领悟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并且每个班里学生人数数量太大,假如教师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那么长此以往,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通过之前实行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被试验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几。同时,在数学竞赛方面,实验班中有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也扎实;二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三组学生可塑性差,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二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样可以使三组的学生积极向上,争取到一组或二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三组逐渐消失,二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一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二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争取向一组靠拢;三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一二组的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即可。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整理到一个专用笔记本上,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提高其创新能力,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二组的学生,教师就没必要要求其做数学竞赛习题,而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争取进入到一组。对于三组的学生,完成课本习题,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从而不断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对考试试卷进行分层
由于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检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水平各异的考试试卷,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做好准备。同时,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保护其受伤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进步。
四、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使之趋于完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自己学生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连实.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教学[J].新校园:理论版,2012 (4).
[2]李四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 (1).
[3]尹晓玲.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6).
浅析教学中的英语分层教学 篇7
1、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如:A等学生 (学习好的) 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很少, 但认真的学习态度、自觉精神应加以肯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应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 要求他们掌握听、说、读、写、练的全部。在课堂提问中把难度大的问题, 让他们来回答。
B等的同学 (学习一般的) 在教学中应把稍微容易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处理, 同时, 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对话中生词不多可让他们读, 为其他人树立榜样。
C等的学生 (学困生) 对他们就提简单的问题, 容易做的题, 让他们多做多练。对于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这类题, 应选择一些简单的让他们做。一是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使他们产生成功感、自信心。学生若做不出, 采用适当提示的方法, 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
2、作业分层。作业的布置不应一刀切, 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设计和布置。如, 在刚学习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这一语法项目时, 大多数学生感到很难弄懂。如:“I’m very glad to visit your factory.”said the visitor.有的学生把这个句子改成:“The visitor said that I was very glad to visit your factory.”有的学生没有改人称, 还有的学生没有改时态.。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错误, 应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因为书后语法不可能涵盖所有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所以, 在分析练习时就得联系实际讲解。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进步, 把书上的八道题让A等学生先做, 给B等学生设计八道相对简单的题, 做连接句子的练习, 给C等学生设计八道选择填空题。接下来要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条分屡析的讲解,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听有所获。学生们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 激发了学习兴趣, 品尝了成功的快乐, 更愿意学英语了。
分层教学从理论上来讲有许多的优点, 但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 仍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 首先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
2、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 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 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3、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 所接的班不同, 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应当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各自不同, 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不同。采取分层教学, 目的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认为“分层教学”能弥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些不足, 改变学校教学滞后的现象, 促进外英教学的发展, 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摘要:目前, 学校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 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 教师应改变用同一内容、进度、方法授课的传统模式,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 并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本文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谈些见解。
关键词:英语,分层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吴莉萍:《中学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初探》,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3期。
[2]郭宝仙:《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4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8
一、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 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恰当分层
1.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 选择合适的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阅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的信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在授课之前, 要准确把握班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教学规律。在授课之前, 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阅读训练, 通过阅读训练的不同题型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课堂互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如在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设置课前学问卡, 在学问卡问题的设置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凭自己的古文基础知识进行古文翻译, 并出示阅读训练的题目让学生完成, 让学生体会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 并在学问卡上进行重点标注。针对不同的文本语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会小石潭环境的清幽静谧之美, 体会作者遭遇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在正式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学问卡上交, 教师进行整体评判, 以便了解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此时教师针对学生学问卡完成的情况进行重点分层, 并在正式上课之前,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分层情况在全班公布, 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更有针对性, 也就更有目标。
2.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恰当分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重点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不相同的。将语文阅读能力强、阅读面宽、阅读理解成绩较强的学生分到A层, 针对这类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训练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策略, 以最快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一般, 阅读理解力一般, 阅读面一般的学生, 教师要将他们分到B层, 针对这种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多推荐他们阅读课外书, 让他们可以在课内外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将阅读能力较差, 基本上不怎么阅读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分到C层, 针对这个层次的学生, 就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不仅要引导学生逐步喜欢上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还要努力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方面提升阅读能力
1.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不得不说, 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较为抽象, 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这样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单凭教师的口述学生很难进行深入阅读, 同时,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会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屏幕向学生出示阅读问题, 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如在八年级语文《桥之美》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针对A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基础的教学目标之外,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进行课下小练笔, 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而针对B层次的学生, 教师就要指导他们理清全文思路,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让学生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并感受到形象生动的语言。针对C层次的学生, 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积极与这类学生进行互动, 让学生能够跟得上课堂的授课节奏, 并提出让学生理清课文所介绍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朗读课文, 积累词句, 品味语言, 并逐步学会把握说明方法, 理解桥美在何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本人层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更深一步的提升。
2.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容易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 如果单凭教师的口述学生是不容易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次训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摒弃学生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阅读习惯, 尽快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形成语文阅读思维, 能够熟练地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 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在课堂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阅读重点难点,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起来有目标, 并能够迅速达到阅读教学目标。如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通过一首古诗引入课文, 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阅读, 在进行基础的课文阅读之后, 在能力训练环节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次训练了。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让学生领会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突出特征, 通过寥寥数笔的语言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在此环节中, 教师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通过几分钟的时间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话;让B层次的学生通过总结本文的白描写作方法重点体会如果自己进行写作的话可以怎么写作, 并列出相应的提纲;而针对C层次的学生, 教师就要学生总结体会本文的白描写作手法就可以了。针对不同层次作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 充分体现了高效分层学习。
三、恰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
1.教师恰当进行合作小组教学, 可以分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八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因为每一个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认知是不同的, 有的学生能够深刻地认知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够迅速达到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 但是有些学生可能读了几遍, 也不容易理解, 每一句话的含义, 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实行学生单打独斗式的阅读训练, 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起来就会比较缓慢。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将学生根据阅读能力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 在每一个阅读小组中, 都要有阅读能力强的学生, 也要有阅读能力弱的学生, 每一个阅读小组以4~6人为宜。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合作阅读学习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合作的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合作阅读学习中来。如在课外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 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 教师要让学生在正确理解阅读题目的情况下追求阅读的速度, 在学生进行完阅读思考之后, 要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要安排学生既要进行组内交流, 又要进行班内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阅读的材料, 在组合阅读材料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阅读兴趣。
2. 教师把握住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 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注意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教师要紧扣课内阅读教学, 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应题材广泛, 包括各类主题的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等。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过程中, 要学会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 善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在进行考试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考试阅读的解题方法。八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已经较强,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整体阅读习惯以及重点阅读范围进行重点提醒, 让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如在八年级下册语文《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的教学中, 在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体会课堂阅读重点, 体会沈从文的散文语言风格, 在课堂的结课阶段,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的课外阅读书籍。如教师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长河》、《福生》等代表作, 同时阅读余秋雨的散文, 比较两位作家的语言风格的不同, 模仿这些作品进行简单的创作, 并和同组和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提出让学生阅读《边城》、《长河》, 让学生通过这一代表作的阅读理解沈从文的语言, 可以通过基础的阅读在头脑中构思自己如果模仿作品写作应该如何进行。而针对C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仅仅让学生阅读《边城》, 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文字风格, 不断训练自身的语感,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总之, 在八年级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 才能让学生拓宽阅读量, 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在抓好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反复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让学生勤思多练, 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摘要:在初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 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恰当分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方面提升阅读能力。恰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目标分层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 2011, (18) .
[2]许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实现教学减负增效[J].吉林教育, 2010, (02) .
[3]曹珊.优化复习过程, 提高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 2010, (02) .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分层教学 篇9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教师如果注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即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分组过程中采取显性分组、隐性分组、学生自主分组及师生协商分组的方法,防止单纯性分组所带来的“标签效应”和对部分学生自尊心的伤害,使各类学生都能愉快地接受这一方式,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不同,从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2. 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把这些教学目标告知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做到心中有数;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在课前明确,以便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发作用及主要目标、重点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强化作用,使授课效果更好。
3. 分层施教
3.1 分层施教是重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能有效地得到提高。一方面,教师讲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同一要求,教材的同一内容和知识系统,在统一时间内、进度内,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把教学措施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讲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上、中、下不同群体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采取分组分层、个别教学、异步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设问,激疑设疑;分层发散学生的思维,分层进行课堂练习,使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达到群体教学与分层个体教学的和谐统一。
3.2 分层提问。
在教学中,为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手动脑、有所收获,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给予不同深度的解答和解释,使学生多想、多思、多问,培养他们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习硫酸时,讲了SO42-的检验方法后教师可提问:
学困生:检验SO42-需要加入什么试剂?
中等生:有哪些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能否用其它试剂代替?
优等生: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一部分被硝酸溶解了,说明沉淀中可能会有什么离子?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把握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发问、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上述提问,使学生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当提问学困生,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讲授新知识时,提问中等生,照顾全面;突破重点、难点时,提问学优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3 分层练习。
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练习,以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总的层次目标为:
学优生:重在发挥潜能。
中等生:独立完成练习,增加自学比重。
学困生:以落实双基为主,降低难度,甚至可以照搬一些书上的练习。
分层练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主动性,注意多激发兴趣、多点拨、多引导学生去读懂教科书;对高层次学生要多鼓励他们主动探讨、自主发展;对低层次学生要多给他们关爱、信任与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饶有兴趣地做适合自已的作业,体味不同胜利和喜悦。
3.4 分层讨论。
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课堂上或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除课本上的讨论题外,可适当补充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两个烧杯中盛有相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若此时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11.2克的氧化钙,欲使天平仍平衡,应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碳酸钙?事实证明,经常让学生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训练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既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又能从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也经常在课外讨论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及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5 分层布置作业。
教师要设计一些数量、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相同的作业,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对教材中的练习及初中化学同步训练中的练习,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学困生主要解决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同类型的题目;中等生主要解决对基础知识的贯通运用,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学优生主要解决难题的技巧和创新。
3.6 分层教学,分组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10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 就是以整个班级的教学为主, 辅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的互相兼顾的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指导思想是将应试教育提升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拓展思维, 敢于创新。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有助于直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分层教学的实施要求学校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并提供良好的硬件、软件设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树立民主教学作风, 使得课堂活跃起来。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 从侧面指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同时, 教师也应该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分层教学是为了让他们每个人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使学生心理得到平衡, 从而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 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当今, 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模式,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 其领悟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 并且每个班里学生人数数量太大, 假如教师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 那么长此以往, 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赶不上教师的进度, 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 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因此, 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通过之前实行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 我们发现被试验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 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几。同时, 在数学竞赛方面, 实验班中有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由此可见, 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 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 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 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 基础知识也扎实;二组学生可塑性中等, 基础知识水平中等;三组学生可塑性差, 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二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 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 这样可以使三组的学生积极向上, 争取到一组或二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 争取实现三组逐渐消失, 二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二) 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一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 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二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 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 与他们进行互动, 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 争取向一组靠拢;三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一二组的学生帮助他们, 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即可。
(三) 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 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一组的学生,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 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 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整理到一个专用笔记本上, 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 提高其创新能力, 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二组的学生, 教师就没必要要求其做数学竞赛习题, 而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 争取进入到一组。对于三组的学生, 完成课本习题, 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 从而不断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 对考试试卷进行分层
由于对学生进行分层, 为了检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 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水平各异的考试试卷, 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 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做好准备。同时, 对于进步大的学生, 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 保护其受伤的自尊心, 使学生慢慢进步。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 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使之趋于完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自己学生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连实.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教学[J].新校园:理论版, 2012 (4) .
[2]李四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 (1) .
分层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差且好中差学生差距大,尤其是现有教材与学生实际很不相符,给文化科老师的课堂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践,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模式,努力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课堂。
二、课题提出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一)分层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规定统一的目标、内容、进度、检测标准,面对中职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如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煮”,必然造成有些学生“不够吃”,有些学生“吃不了”的局面,所以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不但组织课堂教学困难,而且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力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很大程度上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学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他认为学生的才能、兴趣、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是表明他们进一步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具有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师就要力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提出与他们起点相适应的教学要求,并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不同的辅导,教学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分层教学的精髓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予以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分层教学符合布鲁姆掌握学习的思想
布鲁姆掌握学习的思想的核心是: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要有信心,要认为学生可以取得优秀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就会有自信努力地学习;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并能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述出学生要学什么;确定掌握学习的目标准备测试题目;学生学习本单元进行诊断式形成性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矫正补救,即对学生没有学会的内容进行分析检查。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层组建
根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不高,成绩欠佳。根据学生的情况变化定期调整分组。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适当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好的学生在帮助别人中能力得到提高,差的学生在别人的帮助中得到进步。
(二)教室布局调整
教室里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座位,先让学生自愿组合,教师根据分层建组的原则进行个别调整。
(三)教师备课
进行集体备课,汇聚所有代课教师的智慧,探索可行性比较强的教学设计,然后由一人执笔完成教学设计的整理。当然,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对集体备课形成的设计有更科学的个性化的补充和调整。具体要求如下:
1.形成教学目标层次化
对后进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对中等生要在熟练上下工夫,注意发展分析综合能力,而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启迪思维,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2.问题设置层次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自信心,在愉快中完成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如我教《〈宽容〉序言》这篇课文时,要求学困生学生讲解文章的大意,分析文章的线索,中层次学生要求他们给每一节写一个标题,让高层次学生说出这篇文章的主旨,这样,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来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3.练习作业设置层次化。
让学生努力有目标,层次相同的学生之间有竞争意识。如学习《卖白菜》这篇課文以后,要求每个同学都写一篇200字以上的读后感。然后增加一综合运用性作业,如选做课文选段阅读理解,和一课外拓展整体性作业,如选择《我与地坛》作对比阅读。不同层次的学生选不同的任务来完成。这样配制作业,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基础,中等生略有提高,优等生得到充分发展。
(四)课堂教学
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教师每堂课讲解时间要求累计不超过20分钟,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接收情况进行讲解、小结,分类指导。
如教授《飞向太空的航程》时,针对中低层学生,采用比较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复习旧知识记叙文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让高层次学生归纳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这样低层次学生弄懂新知识,明白阅读新闻要注意的六要素,高层次的学生能够归纳出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五个部分,中层次的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可谓一举多得。
课堂教学中,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做好评价的分层性。对于学困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即使某位同学考了个位数,只要他确实尽力了,我觉得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我会悄悄在他耳边说:“老师知道你努力了,继续加油。”让他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我会提示他们将做错的题整理出来,再做一遍,明确不足,并且告诉他:“相信你下次碰到它,回答得将会很好,加油。”对于优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作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 不同层次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五)题库组建
每节课或每章节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所学知识点,坚持分层的原则,由每小组讨论产生本节课或本章节ABC三类考试题。试题生成后,由课代表同意整理,形成题库,公开管理,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每月抽一份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题总结
经过课题立项以来的实践,本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成效。也给了教师不少有益的启迪:
一方面,作为“语文教学法”的探讨,使我们很大程度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导学”,为培养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
另一方面,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对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大部分学生开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并且在学习中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钻研和互助合作探讨的习惯,学会了自主安排课内外学习,自主进行资料查询。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论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篇12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学习动机、文化背景、个性、语言天赋等方面往往有一定的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就会导致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落后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而加重其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导致学习“掉队”。这不仅会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思想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习智慧欠缺,而是没有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些都是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一些学校开始尝试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分班,实行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但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和支持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如何在同一教学班内实现分层教学,已成为诸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
二、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1. 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以层次为基础,以竞争为手段,以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此,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分层
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无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调动起来。把学生恰当地放置在他接受的情感层内,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挖掘出学习潜能。对于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A层次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更高的期待,使他们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也积极和老师一起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对于中等的B层次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并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优秀学生,也要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进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C层次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不懈的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大力表扬,对他们的失败要用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情感策略,使他们获得需要的情感归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 教学目标分层
Brown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未设定学习目标者,其成绩较差,而且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如此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层的优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所学内容,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对B层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而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这样就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 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单纯依靠课堂的讲解和学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
组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与操作
王
(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系,陕西西安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评价体系的学习分析,总结具体实施与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作用与功能,以助于学校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康有序的实施。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学校体育部门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的具体组织与操作者,《标准》是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具体措施。为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检测学生体质,将其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实施《标准》的组织管理,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工作。
1.提高认识,领会精神,明确《标准》的重要意义
《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标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最终归结到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检验体育锻炼效果上。因此,我校领导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意义,让教师领会《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在具体的组织实践过程中,在对学生体质监测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体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测,根据体质测试仪器所开的“运动处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课余锻炼。通过检测,教师对自己的体质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树立了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加强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关注教师的身体状况成为学校工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也从政策上对教师健身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
另外,我校不以测试为最终目标,而把测试结果作为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把实施《标准》提高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将其作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2.《标准》的实践与操作
测试是学校实施《标准》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多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应对作业进行分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A、B、C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三、实施分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 在分层教学中要实施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在学生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组内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核对答案时,B、C层次的学生要及时向A层次的学生询问自己的错误答案原因,主动寻求帮助,互助共赢。
鹏
统工程,测试工作的要求是准确、高效,并使《标准》能够成为反映学生体质状况的“镜子”,成为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与促进学生锻炼的手段。要使测试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测试前的宣传与准备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测试任务的前提,《标准》测试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宣传鼓动。学校应注重宣传,因为《标准》的实施将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进行宣传,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我们采用会议动员、广播和板报、象征性体育锻炼动等形式宣传教育。测试前的准备包括布置测试场地,调试测试仪器,准备测试表格,整理测试人员名单,督促指导测试者做好测试前的服装准备和热身活动,等等。
2.2测试人员的培训
培养业务素质高的测试人员队伍是提高测试数据准确性的保证。测试人员队伍基本由体育教师、学生体育骨干担任组成,由于测试项目和内容不断丰富,因此测试方法的培训工作尤其重要。群体测试前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各项目正确的测试方法,我们使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介绍的测试操作方法进行培训,同时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反复演练,不断熟练;了解仪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掌握常用的处理办法,并及时记录在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测试人员还要有安全意识,学会处理测试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的方法。
2.3测试工作的时间安排与组织形式
测试时间的安排:采取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相结合的方法,尽量避免过多占用体育课时间专门进行测试。
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既要节省时间,又要便于管理,更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在群体测试之前,我们首先进行小规模试测,对于测试的时间和场地的使用进行合理测算,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合整体测试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场地和测试人员,再进行大规模测试。
2.4测试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测试人员必须对整个测试工作的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2. 要及时对各层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其表现力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和要求,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要求时及时、合理地给予评价,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转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转变学生学习知识的取向,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推荐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育06-29
作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01-27
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08-16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11-04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09-23
中职语文分层教学12-21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11-13
高职院校中的分层教学05-18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究08-27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刍议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