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共9篇)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1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东坑中学黄灼芬
摘要:从注重学生发展入手,坚持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并重,强化内在激励,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发展性评价激励机制能力创新
分层次教学是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中根据教育对象的学习水平,适应程度的不同,分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由于各校生源素质普遍差异较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类型和层次的需求也有了显著的不同,因而,我们的教育要立足于让各层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实行分层教学,同时给予分层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指,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与创造性能力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
1、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开展分层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以“没有不变的学生,只有发展中的学生”为指导思想,特别注重在分层教学中实 1
施发展性评价,承认学生差异,多元化评价学生,让学生真正得到分层,大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发展,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1.1体现了课程改革“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
发展性评价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关注和承认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因此,分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符合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身心和认知规律,是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注重评价的过程,强调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而不只是在学生发展过程终了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个体智能的差异,发现个体的长处,关注个体的成长历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发展性学生评价更是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人人成功,人人成材”的一种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运用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现了课程改革“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
1.2分层教学和发展性学生评价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上,还表现在生理特点、心理特征、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这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度和轨道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分层教学是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进步和发展性,而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正是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和理解学生的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体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2、分层教学中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具体措施
在分层教学中进行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综合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尤其要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只有将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也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要打破将考试作为惟一评价手段的垄断局面,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袋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考试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应注意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表演、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形式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测评方式,同时也应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这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质性的评价方法才能落到实处。
2.1注重质性评价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评价内容,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作出不同的质性评价。如在每单元结束后的评价报告单中,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高要求,要求能认真做好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标准也相应提高些,但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多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参与评价,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2注重自我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则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的办法,以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每人自做或购买一个档案袋,让学生自己设计有个性的封面,以便清楚地反映个人在这一年学习过程的目录。档案袋的内容有:(1)收集有关各科学习的信息和资料;(2)探究性实验报告;(3)家庭小实验设计与实施报告及评价表;(4)每单元结束后的评价报告单;(5)单元测验卷;(6)单元自我小结;(7)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应注意的是,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自己设计有个性的封面,档案袋里面的内容充实齐全,有相当的质量,有一定量的电子资料;对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参与的过程和态度,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这个层次的学生坚持参
与。
2.3注重学生活动表现评价
学生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评价方法的新型评价方法,它是用来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结果和产品质量的评价体系,它将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令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但在分层教学中,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活动表现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全面能力评价,有的学生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动手能力相对差些;但还有部分学生两样都行或两样都不行;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求教师分层鼓励评价,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长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参与评价,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促使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分层教学中除了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也离不开测验考核。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可以提高一个层次;对成绩下降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降组的学生,不要冷嘲热讽,而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保护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3、分层教学中进行发展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中进行学生发展性评价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是关键。教师应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评价,对于各层次的学生的评价语言应有所不同,尤其对层次低的学生,一定要树立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并重的思想,保证他们能在评价中有成就感,在评价中发现进步,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2)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从传统“应试教育”的框框中走出来,从传统评价模式中跳出来,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思维,塑造学生的品德,深化教育改革。另外,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他们各得学习又都很紧张,如何合理安排协调好学生的各科学习时间仍需探讨。同样,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进行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学生,要自行设计评价量表,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要为每个学生存放、整理“学习档案袋”,时间和精力也是一个大问题。
总之,由学生的个性差异客观存在,学生中出现学习上的优劣应是正常的,教师也不可能用一个模子将各具特色的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变成千篇一律的“产品”,因此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要因材评价。
[注]:论文<<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发表于甘肃<<科技纵横>>2005
年第一期.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2
一、学生分层, 把握最近发展区
分层并不是简单地依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为A、B、C层, 而是教师经过调查和综合分析, 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 对全体学生有一个准确定位, 从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分层并不固定, 它体现了“能者多学”的思想,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地进行分层, 分层对象随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的程度随时变动。在教学中, 我将学生分为三层:A层学习兴趣不浓, 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B层学习基础和技能中等, 学习兴趣不稳定;C层学习基础和技能好, 学习兴趣浓, 学习毅力坚定。
二、教学预案分层,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层包括长期性目标分层、阶段性目标分层和课时目标分层。对A层要多方鼓励, 对B层要夯实基础, 对C层要拓宽思路。长期性目标分层则是对哪几层学生培养良好的记忆储存习惯;哪几层学生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哪几层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阶段性目标分层则是对这一阶段掌握哪些知识点, 学生形成怎样的知识网络。对课时目标分层, 首先对知识点的难易分层, 然后对能力分层:低层目标-最基本要求, 适于A层学生;中层目标-所有要求, 适于B层学生;高层目标-适当拓宽, 适于C层学生。教师根据这样的分层来设计教学中的预案。
三、探究活动分层, 促进全体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活动分层的重要操作机制之一,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与小组成员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
四、练习分层, 发展应用能力
同一个知识点, 不同的学生理解也不同, 运用当然也有差异。有的学生能利用新授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有的学生能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练习的分层, 为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包括: (1) 练习内容的分层, (2) 练习方式的分层, (3) 练习的递进。
五、评价分层, 增强学习自信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参与知识探索过程的评价, 可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成功感。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不同, 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标准的分层:分层设计评价标准, 对A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 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对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分层目标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水平, 因而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A层学生一旦达到分层目标的要求, 教师适时的鼓励性评价, 会推动学生不断进取。
此外, 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过程评价,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 同时也发现了与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差距, 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 努力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我认为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的评价:
A.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
B.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C.是否有良好的数学意识。
D.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E.是否能与同学开展合作与交流。许多好的解法是在交流中找到的, 许多数学学习能力是在合作中提高的。
F.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分层评价中, 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增强学习的信心。
实施分层教学与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达到新知识结构的平衡。分层教学与评价可以及时准确地反馈“教”与“学”的信息, 使教师随时调整进度和安排, 也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主动学习, 让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与评价, 首先要谨慎稳妥地划分学生的层次。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 让所有学生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其次, 分层不是目的, 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 实施分层教学与评价, 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摘要:教学分层, 促进学生全体参与;练习分层, 为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评价分层,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实施分层教学与评价, 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师生间的沟通, 让学生主动学习, 其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生成绩;模糊综合评价
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处于高校招生低层的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生源层次也呈现多样化,他们之中有技能高考生、有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还有五年一贯制等,拿高职生的数学成绩来说,他们相差悬殊,如以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为例,数学满分一百五十分的试卷中,高分一百多,低分二三十分甚至零分,为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各高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分层教学是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方法,在分层教学中,学生成绩的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既关系到学生的评优、奖学金的评定,也关系到学生是否顺利毕业等,因此,建立健全的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是摆在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建立高职学生成绩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高职学生成绩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在建筑学院新生中首次实行了分层教学,2014年新生入学后,对新生的语文、数学、英语进行了摸底考试,然后根据学生成绩将每个专业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本模型就是以2014的建筑学院新生为对象加以研究的。
1.2 调查方法
在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学生的数学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考试成绩三部分,平时成绩[1]分为作业、课堂提问、纪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这部分成绩有的由老师上课时记录、有的由学生代表记录。实验成绩是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依据,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相应的内容准备数学应用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计入实验成绩。考试成绩是检查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情况的重要依据,考试命题可由主管部门或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层次完成。
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我们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2]分为五步:第一,确定因素集,由调查方法将学生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u1、实验成绩u2、考试成绩u3,记为U={u1,u2,u3};第二,确定评语集,学生成绩每一项又分为优秀v1、良好v2、合格v3、不及格v4,记为V={v1,v2,v3,v4},各等级的数值区域对应于:优秀90 ~ 100,良好75 ~ 89,合格60 ~ 74,不及格0 ~ 59;第三,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记为w={w1,w2,w3},这一权重指标一般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所任班级学生成绩确定并由主管领导批准;第四,确定因素集到评语集之间的模糊综合评价判断矩阵,记为R,这一矩阵的确定由主讲教师根据平时记录及学生考试成绩给出每个学生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第五,综合评判,记为B=wR.
3 实例分析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确定学生成绩,首先要确定的是各因素的权重,就湖北职院高数成绩测算来说,一般权重指标定为w=(0.3,0.2,0.5),其次确定每个学生的模糊评价矩阵,这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决定。如某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某学期的十个考核周中有7次优秀、2次良好、1次合格,为简单起见,记该学生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第一行的数据为,其他数据也可釆用类似的方法得到。若该生最后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为:
则对该生进行综合评判:B=wR=(0.58,0.27,0.1,0.05),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该生的评价为优,若想将测算等级转化为分数则该生成绩应为:
0.58×95+0.27×85+0.1×65+0.05×55=87
4 结语
学生成绩评定一直是各级各类学校关注的问题,文章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学对学生考试试卷分析、学生助学金的评定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卓.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中的应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63-64.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4
梅山小班钭君丽
新一轮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程评价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实施分层评价的主旨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分层评价不是简单的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而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应有机的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实践效果看,分层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注重以知识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教材注重了对学生探究能力,认识生活、适应生活能力的培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的改革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回顾传统的社会课堂评价方式:社会课评价在学生整体评价中比重偏小,评价过程中基本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而考试过分强调知识完整性,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成长,而且加剧了学生群体的两极分化。为此,我认为分层评价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的评价,是一种学生发展性评价。而且分层评价在历史与社会中的应用能增加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兴趣。特别是分层评价与综合探究评价的有机结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获得进步。没有最好,只要更好。
二、分层评价的理论依据
1、差异性原则。马克思曾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精辟地阐述了人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当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个别差异的研究,跟学习有关的个别差异可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即被加涅称之为“学习结果”的差异,不变差异是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我们进行教学与评价不得回避的现实。
2、公平性原则。教育公平理论认为,我们的教育必须使每个公民都享有充分的公正的受教育机会。它要求我们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所有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做到“有教无类”,而不是对一部分人负责任,对另一部分人不负责任。我们的教育要在平等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提供各种形式让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达到一般发展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得到符合个体实际发展的评价。这是公平教学、公平评价的实质。
3、主体性原则。承认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作为主体的人有其主体性,包括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世纪中,1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主体性是学生作为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作为学生的本质特征。抓住了主体性就是抓住了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矛盾,就能促进或带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主体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不是只管少数学生的教育,是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变革。要发展这种教育,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分层评价体系,从每一位学生主体的特征与实际出发进行评价,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评价思想。
三、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分层评价的具体操作
在义务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学生,是一个层次复杂、个体差异极大的群体,我们要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要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联系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特别是每单元综合探究实践,我认为分层评价可以如下进行:
1、因材分层。即注重“层”划分,这是实行分层评价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发展可能性,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若干层次或类型,通常按上、中、下分组。再给每组取上响亮的称号。如可以分为“王者无尽”、“精雕细琢”、“希望之星”三类,“王者无尽”类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课外知识丰富;“精雕细琢”类学生基础较好,非智力因素差,课外知识较丰富;“希望之星”类基础较差,非智力因素也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述分层是动态的,要定期进行调整。
2、分层制标。这是分层评价的操作依据。制定目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始终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核心。(2)统一性原则。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学会探究,增强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弹性原则。重视各层学生不同特征,做到同中有异、各有侧重。(4)提高性原则。要有利于提高全部学生的水平,让他们每一个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每章的综合探究为例,对“王者无尽“类学生,要发现问题全面,解决问题切合实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精雕细琢”类学生,要求较好的完成探究活动,但时间可以延长一周。对“希望之星”类学生,要求其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收集相关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简单处理即可。
3、分层施教。这是分层评价的事实依据。因为在分层施教过程中,我们最能获得许多具体的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有效信息。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教学的科学性。例如在综合探究过程中,针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提供后进层、中层学生对探究内容的方向,材料的收集处,比如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小主人》,教师就可以先收集学生认为的周边的美中不足,再针对小组选择的主题,提供学生探究信息,如告诉学生某些网站的地址、具体某本书籍的第几章节等方法。对思维活跃的中、上层学生,则要求要动手,进行一些科学调查,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做一些化学实验(如做水的成分分析),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化意见,并整理材料写出
调查报告,向相关部门反映。
4、分层组队。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因此,分层之后,在综合探究实践过程中,可以组合探究,每组三类学生都有,由学生选出组长或队长,再进行小组内依类分工,如“希望之星”可以从事资料收集工作,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做记录员工作。精雕细琢类和王者无尽类可以从事整理分析材料工作,并形成探究报告。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探究,强调团结合作的团体精神。
5、改革评法。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分数定学生的等级。以至形成了一种“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现象,高分低能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种现象是教育的悲哀。它与我国的评价方法也不无关系。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新课程提出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理念。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记录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在教学实践的检验过程中,我觉得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开放的、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在教学中,学生可以用自己最有创意的方式设计自己的收获袋,并在收获袋的背面设计目录,以综合探究为例,以其第一张综合探究为基准,以有没有进步为打等级依据,有所进步就可以给最高等级。
四、历史与社会中分层评价的策略构想
所谓分层评价,其实质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施有区别的评价,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能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其具体构想如下:
1、因材评价。教学评价运用的好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低。为此我们要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评价,实现分层评价和评价的个性化。首先,要求在对各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优、中、后进三类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希望之星”类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对“精雕细琢”类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励其积极上进;对“王者无尽”类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当然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表扬、获奖的机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使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向总目标趋近。其次,要在评价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自己与总目标的差距,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发展情况。通过评价,使进步的学生升入高一层次,从而形成竞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2、利用个人内差评价的原则,对学生探究情况进行评价。所谓个人内差评价,就是以一个学生原来的探究成果与后来的探究成果相比较,以了解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
3、采用发展性评价。当前,在现代教学评价的诸多理论观点中,发展性评
价理论是比较能够反映素质教育评价的要求。是一种促进评价对象为主体、发挥主体积极性的评价。联系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的实际,我们不能以某一次学生探究成果,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更应从多角度进行评价,如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合作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社区评价(如果进行社区调查)。再进行自我总评。
五、实施分层评价的意义
1、从学生的身心健康看:由于分层评价可以相对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体会到快乐学习的乐趣。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从学生的探究能力看,分层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进取性:由于分层评价是建立在没有差异、公平性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评价制度,使得“希望之星”类学生消除了自卑感,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成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精雕细琢”类学生则跃跃欲试,稳中求进,有更多的信心参加探究活动,追赶“王者无尽”类学生;“王者无尽”类学生求知欲望更足,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5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为例
隆德二中
秦旭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评价应该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而现在的教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本文以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例题为例,用solo分层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并帮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提升,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因此本文用四个部分进行阐述:Solo分层评价方法的介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给出典型例题并使用Solo分层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论与思考。
关键字:solo分析法,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评价
引言
为什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用solo分层评价方法评价,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怎么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难于理解的地方,教师怎么帮助学生找到思维受阻的原因,如何引导低层次思维的学生向高一级思维层次发展?这都是做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在思维上的表现,准确判断思维的不同层次,从而针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能够进步的范围内逐渐进步,在进步中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Solo分层评价方法的介绍
(一)Solo分层评价方法
“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是一种过程发展理论,用来描述智力发展的一般性框架。这一理论将学生学习能力结构划分为五种结构水平:
(1)前结构水平: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只是用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应付。
(2)单一结构水平:学生关注题干中的相关内容并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3)多元结构水平:学生找到构成问题越来越多的、正确的相关特征,但学生只是简单罗列这些要点,还没有将他们有机整合的能力。(4)关联结构水平:学生会整合各部分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表现为能回答或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
(5)拓展结构水平:学生会归纳问题以学习更多抽象知识,这代表一种更高水平的学习能力,这一水平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造意识。
(二)Solo分层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
1.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初中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迅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思维具体形象性特点而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兴趣广泛,转移很快,易犯“三分钟热情”的错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树立民主思想,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2.从知识本身的特点分析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从题目中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找到正确的等量,设出恰当的未知数,进而列方程解方程,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常见题型的储备知识要求都很高。
3.从学生学习的现状去分析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又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第一次接触到除用算数方法外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模型。学生拿到题目后很容易想到用算术方法去思考问题,而不习惯用方程思想去解决问题,有时读不懂题意,有时找不出正确的等量关系,有时设的未知数不恰当;而这些原因都影响了一道题目的解决。
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
1.和、差、倍、分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应搞清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关键词语。
2.等积变形问题 3.劳力调配问题 4.比例分配问题 5.数字问题 6.工程问题 7.行程问题 8.打折销售问题 9.银行利率问题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上面这九类应用题的关键:首先学生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其次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用这个字母和已知数组成表示各量的代数式;最后利用这些代数式列出反映某个量关系的方程。解决了前面三步也就解决了利用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
三、给出典型例题并使用Solo分层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给出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典型例题
例1 有两个工程队,甲队有285人,乙队有183人,若要求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2倍,应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6分)
例2 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8分)
例3 银行定期一年存款的年利率为2.5%,某人存入一年后本息和为922.5元,问存入银行的本金是多少元?
因为学生在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会存在前面分析的共性问题,所以作者以“例2”为例对自己所带两个班121名同学做题的情况进行Solo分层评价。
2.利用solo分层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前结构层次:没有做或者做错了。
单点结构层次:学生理解进价提高40%.学生设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为x元,则按进价提高40%的价格为40%x元。(记1分)
多元结构层次:学生在理解进价提高40%的基础上能表示出标价.设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为x元,则按进价提高40%后的标价为(1+40%)x元。(记2分)
关联结构水平:解:设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为x元,折扣率8折,则标价为(1+40%)x元,优惠价80%(1+40%)x元,(记3分)
拓展结构水平:解:设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为x元,折扣率8折,标价为(1+40%)x元,优惠价80%(1+40%)x元,则
80%(1+40%)x-x=15
1.12x-x=15
0.12x=15
x=125
答: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为125元.(记8分)
3.学生出现的各种层次的情况
在我所带的两个班级121人中,出现前结构层次的人数有10人,单点结构层次的有7人,多点结构层次的有16人,关联层次结构的有42人,拓展结构层次的有46人
4.各种层次原因分析及引导对策
前结构层次出现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读懂题意,不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的联系,提不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就做错或不做。对这些学生,在讲课时设计一些很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做,使他们对学这一部分知识有信心,感兴趣;其次,教师要关爱这些学生,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亲切的眼神,都能使学生想克服困难去学习。
单点结构层次出现的原因是学生虽然能够理解题目中的某些词语的意思,如:理解进价提高40%,但学生不能把每句话的意思都理解,以致所学的知识不能联系起来,思维显得混乱。对这一层次的学生首先要给予鼓励,接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再分别对待,脑子反应慢一点的,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如:进价和标价有什么关系,优惠价又是怎么计算的;而脑子反应快的学生,老师可让他仔细读题,认真理解题目中的每一句话,学生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老师绝对不讲,如果有个别确实搞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进行点拨。
多元结构层次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利用进价和提高率表示出了标价,没有进一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及本题目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等量关系:利润=折扣后价格-进价;
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认真读题,找到售价与标价的关系,表示出标价,再尝试寻找等量关系。
关联结构水平出现的原因是这类回答比多点结构水平的回答多了利用优惠折扣8折,表示出优惠价,但学生还是把最关键的一个等量关系没有挖掘出来:利润=折扣后价格-进价,影响了这道题目能否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最关键的一步。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只需让他们认真读题读题,就可发现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了;教师没有必要再对他们详细分析或说出等量关系。
拓展结构水平这类回答在多点结构水平的基础上同时利用了本题目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等量关系:利润=折扣后价格-进价,列出方程,解出未知数,即这件服装的进价;学生的思维反应呈现出一致性、整体性和抽象性。
四、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1.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Solo分层评价方法
(1)在学生学习某一部分知识出现错误或学习困难时,教师要有意识考虑使用这一方法寻找原因及测试学生的思维层次。
(2)采用solo思想设计一个题目(该题目可有若干小题),在设计题目时,应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答案,以期找到学生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
(3)学生完成练习后,要对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进行统计。
(4)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分类,并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5)找出改进教学的办法并将其实施,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及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使用Solo分层评价方法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于这一方法比传统的测试评价方法复杂一些,因此并非要求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而是遇到有一定难度的概念(问题)或是想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评价时才使用。
(二)思考
1.分层评价的的作用
Solo分层评价方法不但可以像传统评价方法那样评价学生的对错,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2.Solo分层评价方法在其它方面的用途
SOLO 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有层次地组织教学,也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个 评价的根据,学生是否具备思考问题的方式远比他们掌握知识点的多少重要得多,当我们换一种 评价方式去看学生,这种导向作用最终一定会引领学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应试教育不是不好, 而且它的影响力一直都有增无减,关键是在考试中我们是如何评价的,如果评价者将评价从量的角度改为质的角度,那么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在科研中我们也清晰认识 到 SOLO 的定位应该是对传统评价系统的补充而非替代,希望 SOLO 评价系统往后能够被广泛关注与应用。
3.新课程下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教师应该如何做
(1)对参与过程的评价,应该从学生能不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不是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等方面进行考察。
(2)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不是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不是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
(3)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与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
(4)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对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利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评价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6
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鲜活生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鼓励和首肯,它应贯穿于整个地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重视评价的过程机制,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
地理教学的课堂评价是一个生命对生命、心灵对心灵、尊重对尊重的积极意义的理解和诠释行为。这种积极的评价应该重视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观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并且要作好相应的真实课堂记录,使得评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
例如,在教师讲授完世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后,学生就会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既然世界上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那为什么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一些陆地东岸还有它们的“身影”?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掌声鼓励以下,好吗?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教师会意地向提出问题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眼神,同时向她伸出大拇指。)
生:可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看一看这些地区都分布在哪里?
(有学生在翻书,有学生在看地图,有学生在张望,有学生在苦思冥想„„)
(教师在学生座位间巡视,不时俯下身来和学生一起查看地图。)(教室里有学生在讨论的声音。)
(约1分钟)师:好。请有发现“新大陆”的同学发表意见,好吗?——
生: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印度群岛东部。生: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师:很好。还有吗?(教师友好地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大家。)生: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生: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师:很好。生:可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哩?请同学们仔细查看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等,看一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同时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学生认真看书、看图及思考。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不时俯下身来及时指导学生看图。)
生:从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这四个地区的陆地东岸附近均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温增湿。
生:从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地区都是盛行信风地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对这些地区而言,都从暖流上掠过,给陆地带来大量而丰富的水汽。(教室里响起同学们的掌声。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喜色,洋洋得意。)
生:从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
师:说得好!(教师面露喜色,对这位同学树起大拇指。)请继续说——
生: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沿岸地区的暖流经过,加上信风带来的丰富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生:可是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而这些地区的降水类型却是地形雨,不对呀!
师:这位同学反问得非常有道理。掌声支持一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同学能够“帮助”刚才这位同学吗?
生: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而上述四个地区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并且在回归线经过的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盛行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温度高;并且因为盛行地形雨的缘故,降水丰沛,从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上看,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达到2000mm左右,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因此是热带雨林气候。(这位同学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脸都涨红了。)
(该同学谈完自己的看法,看着老师。其他学生也把目光转向教师。)站在学生们中间,看着眼前的前景,教师也显得有些激动,他把自己的右手平摊着指向该学生,高兴地大声说:您说得非常正确,非常正确!(并且同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养成随时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观察客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同时本节课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交流,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在本节教学知识点的学习交流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适时地或鼓励性的语言、或尊重的手势等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积极意义的课堂观察和记载,既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地理课堂教学的良性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尝试多维过程评价机理,使课堂教学评价充满生机活力,张扬人性美丽。
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人心,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将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我们应该主动、坚定、积极地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除老师的客观、积极评价外,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等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双向多维沟通。平时我还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等课堂有机评价实践。例如:平时在探究性社区实践活动过程中,常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等自主组阁的形式“联动”学习,因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如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和有独特见解时,我就会在学生的课堂自练本上印上智慧星,并作为期末考的考核依据。如果学生的智慧星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到教师处换取一些小礼物。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必将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价值。
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高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地理问题,学生应用地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正在不断提高„„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 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促进地理教学充满生机,用积极意义的“评价”点击莘莘学子们心灵的“鼠标”,充分发挥地理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中学地理课堂评价的永久理想追寻。
三、开放式评价是开放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程改革中起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
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命本真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与扩张。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后,有同学紧跟着就抛出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位置相同,可它们那里却形成了热带沙漠,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为什么?
同学们对这位同学冷不丁提出的问题似乎深有同感,大家都立刻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教室里一片安静。
师:是啊,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着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答案就在其中哦。
(于是,学生们边看地图边讨论。)
生:两地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撒哈拉位于非洲大陆的西侧,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生:暖流的影响。
生:亚欧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受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湿润。
生:非洲西北沿海地区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减温降湿,气候干燥。师: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请继续思考,还有什么原因?(教师心中窃喜!)
生:有。我知道了。从右边的气压带风带图中,可以看到,非洲大陆北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师:对,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掌声鼓励!(教室里响起久违的掌声。)请继续。(教师用鼓励的眼光扫视着大家。)
生:风,风向,对,风的影响。北半球的回归线附近,在非洲大陆西北海岸地区是离陆风,加剧了气候的干燥程度。
师:好!又有学生发现了“新大陆”!请再观察。生:亚洲东南地区盛行东北信风,并且风从日本暖流上经过,把湿润的水汽带到了陆地,增加了水汽含量。
师:好!掌声响起来—— „„
这种“意外”是地理课堂教与学中学生智慧理性的思考,是地理课堂教与学中师生教学思想的“共鸣”,是地理课堂师生教与学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性凸显。我们呼唤这种“意外”多多呈现。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力才有活力。叶楠说得好: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教师充分利用互动生成的学习材料,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使“随机生成”的评价、激励生成新教学行为的创意点,它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观的真实意义的体现。
课堂教学原生态的生成性随机评价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它需要“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以教师特殊的职业眼光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灵动的、鲜活的、智慧的亮点,地理课堂上就能生成更多的精彩。当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不是都能随机的,但由于教师的多元化弹性设计已为这些“意外”的发生留下了时空,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教师随机机智评价的理念和策略,就能做到不让精彩悄悄地溜走。因此,笔者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教师,没有您精心的动态激励和真情评价,就没有课堂教学精彩的生成。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坚持对学生积极获取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张扬青春个性行为评价标准的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笔试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社区实践活动表现等),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建立起学生积极生命意义成长的健康档案。
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评价需要关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地理课堂上,师生的平等互动与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有益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命活力的教学情景。师生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磁场的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积极的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的精神信仰的承领。例如,教师在讲授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册P79中的自然资源概念时,书本上的图4-1-1附有五幅图片,内容包括“棉花、清洁汽油、原始森林、山上的岩石和闪电”,师生之间就此内容展开一对话:
师:根据刚才的讲授,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五幅图片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
生:原始森林、山上的石头是自然资源。生:棉花、清洁汽油不是自然资源,因为它们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是人类种植或按照人类的意愿而进行的能源转换形式。
生:闪电是自然资源,因为它是自然界的。
其他同学这时纷纷说:“错了。闪电不是,虽然它来自于自然界,但它现在还不能给我们提供福利,还不能够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生:也许未来可以的。因为我们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天终究会把它变成自然资源的。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好。判断某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都要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它必须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其
二、它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即用于我们的生产或生活。比方说闪电,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去利用它,但是现在暂时还没有做到,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学生中的错误的想法或说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它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在课堂上,通过真心的“听”,我被学生纵横驰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思想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同时在真正的“倾听”中,使自己领悟到“教学相长”的真谛,我的一些教学观念和理性上的见解,无形中在学生的帮助下得以充实和提升。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7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 导致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 教师不能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以成绩的多少来评价学生, 而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既要重视成绩, 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引导他们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和理解知识, 使人们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发挥。同时, 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总之, 依照发展性教育观念的评价来看, 教育教学现状的改变首先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
二、确立正确的评价指导思想
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同, 优势也不相同, 因此对他们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和方式, 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不仅要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 还要重视学生的品行, 注重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 不能给学生排名次, 更不能把学生分出优劣, 要允许学生在自己的特长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注意差异性评价,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树立自信, 不断进取, 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采用激励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高中生更是这样, 他们在心理上对成功更加期望, 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多花时间, 认真观察, 用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 并鼓励他们,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发挥他们的潜能, 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生物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给予他们不同的鼓励。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学习或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 只要发现他们在学习或其他方面有一点进步, 哪怕是微乎其微的, 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表扬, 给予他们鼓励, 让他们感到自身的优点, 并以此为豪, 从而获得进步。
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 以便作出适当的评价, 进而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认真思考, 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提高自身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观察学生。
(一) 看学生学习是否认真
比如学生思考是否努力, 能不能大胆提问, 是不是在认真听讲, 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举手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次数, 完成作业情况评价他们是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
(二) 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能不能采用灵活、合理的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 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面
看学生能不能独立思考, 能不能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认真听取, 会不会积极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 以及在小组学习中表现如何。
五、科学利用考试结果的评价措施
新课程改革后, 尽管我们提倡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但教师仍然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用它来判断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有效, 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 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
那么, 怎样才能利用考试成绩准确地评价学生呢?我们可以采用求“平均差”的方法, 即在每次考试之后, 教师把学生的个人成绩与全班学生的平均分的差再加上基础分, 定为本次考试的成绩, 然后把一段时间内的考试成绩绘制成折线图, 通过“折线图”观察学生的学习趋势, 这样而且用纵向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淡化了名次效应, 可以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打击。用这样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能激励优秀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取得更好的成绩, 也能鼓励成绩较差学生树立信心, 不断进步。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 教学评价对教师还提出了其他的要求。因此,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同时, 也要评价教师的各项能力, 把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成长、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列入到对教师的评价中去, 让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发展。
随着教学研究地不断深入, 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发展人和完善人,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改革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我们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 这样才能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 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又会推动评价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我们相信, 在新的教学评价的作用下, 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摘要:评价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 教育评价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内容。因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单纯地把考试成绩当做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 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考查。课程改革后,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学评价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评价, 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存在的差异, 承认他们在认知水平和方式上存在的差异, 对他们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因此, 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就成了生物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8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分A、B、C三层进行教学,让学生时时处于一个适合自己学习发展的环境中,时时充满学习激情,时时处于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中。
A层:低要求,慢速度,小密度,多指导。教学中应注重“培”,调整教学内容,降低要求,打好基础。要放慢教学速度和教学密度,多运用直观材料,多作言语解释;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逐渐养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变“苦学”、“厌学”为“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正当欲望,引发学生精神上的愉快——这种愉快反过来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采取多种办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兴趣,打好基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B层:小变化,多思考,多指点,多疏通。教学中应着重“引”,指点学法,点拨解难,疏通思路,排除学习障碍,使学生学会、学懂。要化知识为能力,对学生提出明确而统一的努力目标,制订目标时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伸手弗得,跳之可获”。有了一个恰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激励学生去克服困难,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C层:变化多,综合强,自己走,炼能力。教学应体现一个“探”字,以学生小组集体活动为主,让学生每堂课自由组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切磋琢磨、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各自对该事物的了解或理解的内部想法。然后,互相交谈、启发、补充、争论,通过集体的语言和思维间的相互作用,获得有秩序的理解,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定水平层次的科学概念。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交流,扩展了思维空间,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篇9
香河县第六中学 左学军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而我们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过分重视知识的考查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过分重视知识素养而忽视人文素养,从而使得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科的评价仅仅成了甄别和选拔的工具。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质性评价全程化,让学生不断得到发展。以前我们往往把评价和考试等同起来,认为评价就是指各种量化考试,而对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则重视不够,实际上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而且包括日常的质性评价,并且这种质性评价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培养目标的整合,而且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
1、首先课堂上进行互动即时性评价。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评判,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2、建立学生学习评价档案。课堂上口头的即时评价固然非常必要但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的众多表现都是他们发展的足迹,这些足迹就是我们评价的依据,所以搞好过程评价还需要为学生建立学习评价档案,记录学生发展的足迹。这种档案,可包括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参加课堂活动情况、课外查阅资料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情况以及检测情况,对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本档案
可由学生自己填写,可由小组长填写,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己填写情况和小组长填写情况以及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综合填写。学生学习评价档案项目: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搜集、展示相关历史资料的积极程度和质量,在课堂上参与情景活动的积极性和情况如何?课下完成书面、制做或其他作业情况,与老师、同学合作情况,在本课(阶段)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在本课(阶段)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在本课(阶段)学习中你的总体感觉怎样?
3、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小剧本和小报刊进行收集,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以激发其兴趣。
4、期中或期末进行总评。这种评价应是各评价主体的综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综合。学生学期综合评价表,评价项目: 考试成绩,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总评结果,分数,等级,质性评语及改进意见。
5、制定改进计划。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的最高境界应是帮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以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写出质性描述评语,分析出学生的优势部分和劣势部分,并提出发展方向。学生根据评语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制定下一步改进计划,以利于以后的发展。
二、量化评价双轨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量化评价是一次卷面考试决定学生一切,当时发挥得好则皆大欢喜,否则全盘皆输。这种太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表现的考试,无法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量化评价应即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也就是卷面考试和过程考查相结合。我们考试时,学生总分由笔试部分(60分)和过程评价(40分)两部分组成。过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景测验情况(短剧、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答辩、手抄报、剪报、)、小制作等作
品展等情况酌情评价。过程评价部分即为平时考查的得分。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在学期开始第一周向学生公布综合素质考查项目,学生从第5周开始可以向教师申请任意一项或多项考查项目,教师综合本周申请人数和项目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考查,考查题目由教师自拟,题目采取抽签的方式,每次以6-8人为最适宜,一人被考查,其余人和教师为评委。自认为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者可申请再考,取最佳成绩记录在档。每周一次,到期末结束。学生各项考察得分填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最后将各项平均分计入期末总分。这样不仅记录下了学生的过程发展成果,达到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且可以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好地促进其素质的提高。
三、书面试题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学生之间在基础、智力、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一张试卷定优劣”容易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容易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实行一试多卷的分层次自主选择考试。这种考试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扬长发展和主动发展。“一试多卷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摈弃了现行考试中“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弊端,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愿望,有效地解决面向全体的问题。期中、期末考试时 在考试前一个月根据学生自愿申请和教师调剂向教研室提供A、B、C卷考试学生数和名单。教研室据此发放试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试题,那些学困生们告别了他们认为是羞于见人的分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自己可走的路。
四、考试内容多样化,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以往的考试多数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题目,考试时背得很熟,但过后却忘得一干二净,到头来留下的东西少得可怜,使历史学科也失去了它功能和价值的本来面目。新课程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我们在考试内容上进行了一番改
革。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需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笔者认为我们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并不是不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所以为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特设“知识园地”、材料分析和图表制作题。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各抒己见”、“以史为鉴”等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题目,但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内容。为了鼓励学生课外探究,知识拓展,设计了“史海拾贝”题,比如:“你知道多少古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你最喜欢的是谁?从他身上你可以得到哪些启迪?”、“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探究,设计了“探究园地”,而且题目具有开放性,或给出三到四个课题,让学生任选其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把学生当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新课改中来,我们还设计了“小小评论家”,给学生提供说出心里话的空间。生的这种评价不仅最公正、最有价值,而且学生会产生被尊重的喜悦,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发展。
五、卷面设计人性化,给予学生发展的动力。
1、卷首设计放松性、激励性导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一种惧怕考试的心理,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让试卷变得亲切起来,我们尝试设计卷首导语。比如考试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现各自的亮丽风采吧!”;这样的导语不仅放松学生心情,而且鼓励学生前进,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还巧妙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课程
性质的重新定位,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动机。
2、题目中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学会学习、生活和做人。以往的考试题目中重视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考查,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衡量,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视这一点。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点探索。“历史诊所”这一题目的最后一问是:“ 聪明的小朋友,你认为咪咪的回答怎么样?你能诊断出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并改正吗?对咪咪这样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体会?”;材料解析题的最后一问是:“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史海拾贝”题型中有一个这样的题目:“给大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哪一个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等等。这些题目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事物的看法和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
【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推荐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10-17
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08-16
高职院校中的分层教学05-18
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育06-29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究08-27
议“分层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7-17
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8-02
论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11
中学生分层教学管理论文11-02
关于采用分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经验总结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