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2024-10-26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精选8篇)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篇1

分层递进教学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对分层递进教学理论的`分析.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个人在职业中专体育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论述了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旨在为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全面推行分层递进教学提供参考.

作 者:丁永红 DING Yong-hong 作者单位:大田职业中专学校,福建,三明,366100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年,卷(期):16(4)分类号:G633.96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 体育 职业学校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篇2

1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分层递进教学是教师通过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分析,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技能的认知与掌握程度等分成不同层次, 由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区分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的主要特征如下:

(1) 差异性。每个学生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如年龄、性别、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性是“分层递进教学”的主要依据。

(2) 层次性。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但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施教。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也存在着共同性,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将这些有共同性的学生归为一个“层次”, 从而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发展性。学生之间的学习状况及掌握进度各不相同, 因此,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可能的。“分层递进法”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而实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2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随着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以及中职体育教学中各学生之间的差异化的实际情况, 我国职业中专体育工作者在个别化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依据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 实现了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优势互补, 也体现出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 . 1 培养学生进行运动方面的乐趣,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主角的地位, 他们是否积极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成败, 怎样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方面产生兴趣, 一直以来属于体育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通过相关调查得知, 就目前而言, 在我国职业中专生在体育方面的热情普遍不高, 对体育课也逐渐失去兴趣和乐趣。对于分层教学法而言, 它能够以科学为先导, 努力做到教学与客观实际的完美融合, 在体育课进行的时候, 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分明的角色, 体育价值在他们身上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 因此, 体育锻炼带给他们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所以, 学生因为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参加而兴致勃勃, 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的参加能够积极主动, 在体育课的顺利开展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例如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 被动投篮在空切后是教学任务, 也就是对于空切队员来说, 进行投篮在传球接到以后在具备防守的条件下, 依据学生实际的组别, 在防守上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 组别如果成绩好的话, 策略上防守做到积极, 而对于成绩不好的组别来说, 消极防守是最佳选择, 不同防守形式的利用, 使得学生在积极性方面获得空前的提高。

2 . 2 对教师积极性进行调动, 以期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

在教学进行的时候, 教师所占据的动能因素至关重要, 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在教学组织以及控制方面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积极与否, 属于教师非常重要的心理方面的指标, 同时也是教学质量提高、保障教学相关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分层教学法来说, 对教师的要求是必须做到对学生情况做到充分了解, 在教学计划进行的时候, 要做到科学及实事求是, 然后才是实施方面的合理化, 这对于教师执教能力的压力可谓空前。分层教学法因为严格要求老师, 使得教师在学习以及教学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使教师能够不断进取、学习, 在专业素质以及文化素养方面获得质的提高;分层教学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 但是获得的教学效果却是令人欣喜的, 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获得空前提高, 因而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 . 3 对学生心理进行平衡, 使学生在个性方面获得发展

对于职业中专生来说, 所处的年龄阶段是花季和青春后期发育阶段, 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 有着非常清晰的自我, 在攀比方面, 有较强的心理, 然而他们在自我以及综合评价方面能力不好, 所以在心理方面起伏很大, 一些职业中专生对心理方面的变化做不到游刃有余。对于分层递进教学来说, 它做到了职业中专生和家庭、文化等背景无关, 体育课上都能获得自信和快乐, 收获满足和欣喜, 使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大程度地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心理始终健康、阳光。分层递进教学在制定考核标准以及教学内容的时候, 能够做到与实际情况的完美融合,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个性都能获得空前的发展, 在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的时候, 都能做到合理定位, 因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张扬效果显著。

3 在体育教学运用中分层递进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3 . 1 区别对待的原则

对于区别对待原则来说, 指的是在分层教学法进行的时候所应该做到的根本, 也属于分层教学法存在和产生的前提。怎么样才叫区别对待呢?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待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天气情况以及不同的人、物、环境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因素, 做到因地制宜与实际挂钩。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进行的时候, 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做到学生优等组、中等组以及劣等组的划分, 而这一切实际情况是前提, 不同的教学内容区别就是说以对不同教学内容在学生身心健康上的作用提高充分理解为前提, 除此之外, 对于分层递进教学法来说, 天气情况的好坏以及场地设施的完好程度也是进行合理安排所必需考虑的。

3 . 2 系统性方面原则

系统系原则就是说对于分层递进教学法来说, 体育教学目标及大纲是根本, 全体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是分层的目的所在, 各个层次之间应该联系紧密, 科学地进行变化。假如学生层次提高或者层次下降的时候, 要做到调整及时, 从而能够获得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对于系统性原则来说, 其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做到教学过程掌控得游刃有余, 依据客观实际进行科学调整。

3.3 全面性原则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性原则, 即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要传授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比如在篮球的教学中, 不仅要传授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规范及要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必胜的坚强意志。

3.4 循序渐进原则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即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工作, 并擅于观察教学经过, 做出有效的分析和总结, 以提高教学水平, 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否则将会影响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效果。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 分层递进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推广。

摘要: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 针对职业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等特点, 结合分层递进教学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该文就分层递进教学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所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就行了探讨, 该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当前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要求, 而且为今后的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全面推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职业中专,体育,运用

参考文献

[1]程艳红, 朱汝葵.“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18 (6) :29-32.

[2]杨如丽.分层递进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 (1) :142-143.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 初中化学 措施

一、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分析

如何在学生新学期内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深地喜欢上某一学科,特别是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并且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刻领会化学知识,创造各种机会让化学成为学生们提分的科目,成为现阶段需要完成、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有学生在接触化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好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使得学生在课程的开始已经对头脑中的化学品产生了反感,有些学生甚至拒绝了成为教师和后悔来学习化学,与其他班级的相比,情况产生了鲜明对比。智力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人的智力差异很大,虽然在个人之间的智力差异巨大,而最大的区别智力的个别不同的组件上。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表明,有些学生在许多学科学得很好,但在其他的学科学习中会遇到瓶颈,甚至成为课程差的一部分。因此,这样的现状不能只通过激励,个性满足,兴趣培养等措施来解决,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学生在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学生录取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基于调整学习策略,教学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是了解,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教什么是成功的。

分层递进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联系,对于现阶段教育现行质量提高具有很好的实践经验性,基于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收到打开初中化学成功之门,满足教学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研究

分层递进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和难易程度不同等级,根据特有的有效教学方法,遵循教学依据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认知规律以个体差异来定义。当使用多级渐进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坚持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和生活之间的教学原则不同,优化训练演习的教学原则。化学教学中的高中化学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大多数学习表现与学习习惯等因素的个体差异的,这是学生进行分层实施多渐进主义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分层递进教学方法中层次的划分为三个角度:一层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成绩优秀,强大的自律了解和快速和教育学生的明确目标掌握这些知识;二层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成绩好,理解和学习能力学生的知识;三层是业绩不佳,态度恶劣的学习,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薄弱,并没有对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学生的层级不是固定的,而是以每月学生的学习为基础,调节合理水平,合理划分层级。

三、促进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1.学习目标分层递进

初中化学老师在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满足学习目标和逐步建立学生的相同层级课程教学为目标。学生在目标层养成良好的化学素养,学习掌握化学科学,化学变成学习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培训参加化学教学实践。与此同时,针对二层的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化学教学素养,这为未来奠定学习化学的基础,并鼓励学生发展学生。针对三层的学生,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成分,明白化学最基础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并建立了学习成果的可信性。

2.学习内容分层递进

化学教师准备分层内容,旨在从各种知识,技能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化学的进度。对于一层的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学习的课本内容,还需要拓展其他教学材料、补充材料等相关知识学习;针对二层的学生,教师应解释基于内容和基于教学中培养学生,建议增加对学生必要的知识教学;对于三层的学生,教师应侧重于内容的解释基本内容,强化知识基础教学的首要任务。例如,学习内容时,“常见的酸和碱”,教师要让一层学生掌握学习材料的全套等相关知识,包括酸和碱,碱性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基础分类,酸和碱的连续性并在生产的情况;对于二层学生,针对酸性氧化物,碱性化学性质的氧化物,老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教育材料和额外稍有难度的一般知识酸和碱;对于三层学生,教师只教提供化学课本的基础知识。

3.课堂提问分层递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合理设置不同难度,问题提出必须从简单的问题到复杂问题的过度。一般情况下,三层学生,回答最基本的问题,二层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这在学习更为复杂。同时,教师也可以用“问题的方法论”设置问题的解答,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教学以回答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先以解决已知问题为出发点,开发其他问题为辅助,然后解决其他的更复杂的问题。

4.作业分层递进

作业的布置应根据不同的水平定向的安排,选择练习分层,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选择不同级别的不同难度的题目,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层的学生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难度最高,最有挑战性;二层的学生,以基本训练为辅,要努力加强适中难题的突破;对于三层的学生,还是以基本知识的培训为主。当执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应给予作业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在该层的学生做出一些困难的问题,鼓励学生挑战。

5.教学评价分层递进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的考核功能,促进学生在学生水平的进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估方法,构建评价等级制度。在评价中,教师应根据实验技能、学习知识能力,根据不同层级的研究,探讨评价化学知识在学生中掌握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科学探究技能,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教师应让学生针对每个化学实验的不同,将化学成绩分成A+,A,A-,B+,B,让学生明确目标方面取得进展,分享学生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体会

1.分层递进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可能的负面“标签效应”。

2.分层递进教学应该是动态的过程。学生可以选择并根据自己的表现能力做出不同层次的调整。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动态分层聚焦在第一学期,激发学生对高层次渐进,特别是不符合条件的个别学生,利用分层的目标,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在职培训。

3.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参与分工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个人学习的优势,学习如何使资源和合作共享,在分层进步教育中努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4.分层递进教学,也有各种各样的辅助学习的方式。尽管不同的学习模式为适应不同类型的课程,但是分层学习的划分,目的是查明层级设定的主要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奋发的勇气。

五、结论

一般来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层次的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认识,促进学生发展到学习的最高水平。化学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实践活动做法,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教学评价中实践分层递进教学,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永清.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J].宁夏教育, 2010,(04):48-49.

[2]洪英.初中化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师道·教研, 2014,(06):81-82.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篇4

------分层递进教学

胜境中学

政史组

我们学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思想品德差异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和执教时往往过多考虑教材内容如何讲清,教学资料如何充实、齐备,很少从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一些层次低的学生,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据此,我们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部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学生不仅知识掌握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达到了目标要 求,进而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递进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效果明显。

进行分层递进教学,要求教师全面深刻地分析大纲,领会教学目标,探讨与达到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分层 递进教学法,设计周密的分层递进教学计划,并随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补缺补差,调整教学目标,这样就必然促进和激发教师进行教改和科研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科研素质与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解决高层次学生“吃不饱”,低层次学生“咽不下”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随着分层递进教学法目标层层达到,给差生以足够的学习和思想提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困难学生转变。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篇5

摘要:科学分组实验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具体应用,是对传统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弥补和改进。在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重视学困生问题,也要加强学优生培养,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必须实现合理分层,实施动态管理,并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消除分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利于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 分组实验; 分层递进教学;实践;反思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能力,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轻视分组实验,导致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削弱了分组实验应有的效果。而实验组的编排往往采用异质(学习能力、基础等各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A、B、C等若干个层次)分组的形式,1A2B1C组成一个操作组,由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从合作学习的角度看,虽有利于控制实验的进程,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动,但是,学优生在实验过程中得不到知识上的延伸,学困生又容易被边缘化并成为实验过程的看客。从学生实验和教师讲授的先后顺序方面看,则存在两种普遍程序:先讲后做和边讲边做。前者由于实验“好玩而不专心”导致冲淡教师对实验步骤的讲解,后者在有着层次差异的学生中搞“一刀切”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课程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在分组实验教学中理应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充分承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内涵之一。为了较好的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分组实验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调整并弥补了异质分组方式的不足,同时,通过实施合理的目标分层、辅导分层和评价分层,可以使学习活动的进行充满动力,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大幅提高学习效率,能有效促进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和依据

1.分层递进教学的缘起及内涵

分层递进教学起源于个别化教学,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在其显示巨大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人们试图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上找一个契合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形式中构筑一座桥梁,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从而为层次不一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分层递进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新策略,它最初是由上海市教科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分层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它是解决统一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综合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理论:

(1)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适应的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教学原则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体现分层教学思想的基础理论。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共性并存,因此,如把具有类似特征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则即可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其核心实质上是一种有关教和学的乐观主义思想,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动机方面的差异将消失,95%的学生将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就是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4)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主张实行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集体教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采用个别教学时,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不同深度的教材内容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当不能采用个别和分组教学形式时,宜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

二、分组实验中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与操作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快慢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如何顺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适合其自身的最优发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求知的满足,这是实施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这是在班级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策略。科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更应体现在学生的分组实验过程中。分层次递进的分组实验模式,围绕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验方法,让更多的学生有自我发展空间和学习自主权,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保证实验的质量。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分层次递进教学的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层次的划分

在分层递进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和潜在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一般为高、中、低三层(也可分为两层或四层)。同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动手、表述、组织等能力将学生按学优生(A)、中等生(B)、学困生(C)以1:2:1的比例进行异质(学习能力、基础等各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然后在进行同质(指学习能力、基础等在同一水平上的学生)分组。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完全按层次分组便于学生合作,有利于教师分类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掌握度相似、能力相近,容易实现目标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等。事实表明,在相同时间里对同质学生的教学效率比对异质学生的会有所提高。对于学生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尽量避免分层过程中“标签效应”。

2.目标层次的确定

由于学生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存在差异,所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的关键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这样的教学能够适合并满足于每个阶段的学生。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与其相应的实验要求:第一,低(C)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最低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识记”和“应用”的水平,技能目标为“模仿水平”,能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运用基本实验仪器、器材进行测量、实验的安全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处理等;第二,中(B)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一般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应用”和“分析”的水平,技能目标为“独立操作水平”,能灵活 2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分析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对实验中的简单故障和问题进行排除等;第三,高(A)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分析”和“综合”的水平,技能目标为“迁移水平”,能综合的运用新旧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创新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等。

例如,九年级上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课前一天,向学生展示标有“3.8V”或“2.5V”的小灯泡并说明其意义,请各实验小组讨论怎样测定这些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根据教学要求设定的不同层次目标分别是:

低(C)层次目标:

①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用电器功率的方法,加深对公式P=UI的理解和应用; ②了解用电器的功率跟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有关,加深对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理解。中(B)层次目标:

③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记录实验数据; ④认识实验原理对实验器材的指导作用。高(A)层次目标:

⑤学会分析电路故障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影响。

在实践中,要考虑到掌握同一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形成不大的台阶,便于低层次组可以向高层次目标递进,以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一般的做法是“中(B)层为基准,低(C)层降低起点,高(A)层适当提高或扩展”。具体到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采取的策略可有所不同:对低(C)层次组的学生采用“扶着走,强基础”,对中(B)层次组的学生采用“看着走,多指导”,对高(A)层次组的学生采用“主动走,促能力”。

3.教学层次的管理

分层递进教学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共性目标应实施集体教学,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讲解,而在实验过程中基于各组差异性给出不同的实验任务单,宜分组教学或个别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实验组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是不同,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层次,相应地采取“三步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督导的模式,技能目标对应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三个目标层次: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和迁移水平,最终实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彻底解放。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实验组织,都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导”只有适应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表现出真正的意义,而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性地位作用。分层递进教学的中“教”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促进“教”与“学”互应,这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允分尊重。

如上例,“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在明确实验原理P=UI和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的基础上,教师先讲述实验步骤,然后在分组实验时对不同层次的实验组采取的策略有所区别:

低(C)层次组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在电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线、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设计与实验数据的分析等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中(B)层次组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电表量程的选择中为什么电流表用0-0.6A?电压表怎样选择量程?其次,要让学生明确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电功率在电路设计、实验原理、数据处理上有何异同;第三,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哪些实验结论?在使用用电器时又有哪些启示?

高(A)层次组

进行适当实验拓展设计:①电流表有外接和内接两种方案,用这两种方法测出的小灯泡电功率会相同吗?哪一种误差更小?(选择电流表外接误差较小)②在这个实验中,灯丝烧断后,电压表还有示数吗?(先猜想后验证)能否用这种现象来检查断路故障?③在实验中你还有什么研究的问题?

4.评价层次的优化

分组实验中分层递进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上,应体现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质评和量评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激励性和可行性,体现层次。在质性评价的基础上,整合使用量化评价,主要是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热情关注、记录实验结果是否实事求是、是否有学习的兴趣等,通过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复评相结合“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多元评价体系。一般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学优生则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

例如,依据学生在“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共性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活动;完成作品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能和同学合作等。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实验组,除共性评价外,还应体现层次差异:

低(C)层次组

遇到困难是否主动询问或想办法;是否给同伴提一些好建议;能否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分工合作等。

中(B)层次组

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讨论;能否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等。高(A)层次组

能否独立思考故障原因所在;有否改进实验的建议;有否自己要探究的问题并进行实验设计等。

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激励性、整体性和可行性。评价方式还可立足于学生层次的差异可作适当的调整,通过评价帮助一部分学生实现又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层间流动。

三、分组实验中分层递进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教学的功能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促进或只能促进部分学生发展的教学都是不成功的。分层递进教学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能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层次目标设计,分层施教和分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困生的成就感,对于中等生和学优生,则是给予一定学习空间。在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上,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使各层次学生都学生所获,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于分层目标的设计,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教师的教学活动针对性更强,“三步走”(指导、辅导和督导)的教学方法得以实施,课堂结构更紧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并形成不断递进的学习氛围。

然而分层递进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显而易见的:

1.如何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过程。实践表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仅仅采用分层的方法是不够的,同时必须把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各自的目标在同一时段进行分层学习,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程序尤为重要,如何能使课堂教学时间结构符合不同层次学习特定知识的需要,如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区别指导和有效学习。

2.如何统筹兼顾各层次组的学生。分层递进教学是针对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而提出的课题,从理论上讲,分层递进教学不仅对学困生成绩提高有利,而且也有利于学优生的培养。但从实践结果来看,由于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指导和辅导上,得益较多的是中、低层次的 4

学生,学优生则成为一种被利用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学优生(高层次组学生)的培养便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3.如何实施动态的分层管理。在学生层次的划分上,既要看到差异,更要看到潜能;既要分析学生成绩层次的变化,也要注意兴趣、态度和能力的发展。如何兼顾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体内差实时动态分层,对于减少学生分层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虽然分层递进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对于大面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无疑起到正面的效应,但是在考试评价中并没有相应的调适机制,分层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另外,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如何优化分组形式、层次目标和分层管理,成为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程艳红,朱汝葵.“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3.宋秋前.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论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刊,2000(3):46-47 4.吕守林.以“分层次教学”为理念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

5.林森.初中科学课程的分层递进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6)

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八十四团学校:刘新燕

一、现状分析

目前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但是有很多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时就进行了英语学习,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英语,基础较差,而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成效偏低等现象,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当前英语教学的总体效果依然不够理想。事实上,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方法依然被许多新老教师所沿用。教师费劲地教,学生被动地吸收,英语成了某些学生心目中一种沉重的负担,毫无兴趣可言,英语教学也便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很显然,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而采取所谓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必让优等生失去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而后进生则会对学习丧失信心。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博采众长,形成了“年段分层,分类指导”的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我们通过不断思考实践,逐步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适时、适度渐进,现已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步骤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A层为特殊困难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秀生,可把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几个人,各个小组中兼有A、B、C层学生,小组中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组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能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交际的能力。此类分组不会造成“标签效应”,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另外,学生的层次和分组不是静止不可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为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前先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分层为共同基础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和扩展内容目标。共同基础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也就是A层学生的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即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这是为B层学生而准备;扩展内容目标,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C层学生,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

3、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各层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指导。我采取的方法是:对A层学生着重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并能实现初步的语言交际;对B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对C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不能强行规定学生应该达到哪个教学目标,只是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基本目标。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级。当学生完成相应目标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层次的目标挑战。

4、作业分层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A层以巩固知识为基础练习,B层则进行强化训练,C层学生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英语素质和能力。

分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它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充分分析所教的内容,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所教的学生。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兴趣,还要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服务。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篇7

1. 让英语口语能力成为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规定: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 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中职教育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职业人才, 其教学核心是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素养的养成。对中职毕业生而言, 英语不仅仅是其素质的表现, 也是进入职场的必备技能。让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升学生的口语素养, 从而形成有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必备素质,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提高英语口语素养, 增强职校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在常规的英语口语教学中, 有些教学目标可以用常规的语言测试形式进行评价与检测, 如语音、语调等。但对于口语基础差别较大的中职学生, 口语教学如何进行评价, 传统的考试手段和方法无能为力, 相反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需要我们探索一套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评价模式。众多英语专家学者也都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够最起码认识几个专业词汇, 进而能够读, 说出一些基本的专业英语句子。本课题以通过在课改背景下职业情景口语测试中分层自选法的运用与研究, 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就业竞争力, 从而点燃他们的人生梦想。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理论综述。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一个拥有健全大脑的人都具有程度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 由于智力在个体身上不同的组合方式, 导致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这一智力理论与当前的教育理论相统一:倡导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个体在学习因素上的差异;把承认学生间的智力差异和个体差异、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以及学生智力的不同表现方式作为教育的着手点, 然后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因此,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分层自选的评价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实践综述。

目前, 国内外的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有两种, 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但是, 形成性评价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 中职学生内部的“学习差异性”仍然存在。终结性评价是我们常用的评价方式, 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是在一个学习阶段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在一种正式的、封闭的和严肃的氛围中进行的, 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和紧张感。这样的学习评价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何使评价形式符合职校学生英语的多层性和薄弱性, 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待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基于中职生英语基础总体水平低, 生生之间英语水平差别较大的学情, 我校英语教师探索了一套口语教学评价模式———分层自选。我们拟采用“分层自选”的职业情景口语测试评价模式, 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1. 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我们设想每个班级的学生之间有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能力和技巧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这种自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 可以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五个层次:即高层、中高层、中层、中低层和低层进行测试。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来自主选择, 同时, 选择意味着不同的最高分值。比如, 一个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高层来完成, 那么他的得分区间就是0到100分。而一个选择中层的学生的得分区间就只能是0到90分。具体如下表:

2. 分层自选评价模式的具体形式。

分层有两种内涵。一是口试内容分层, 即口试内容难易度分高、中高、中、中低、低五个层次, 每个学期五层的具体内容都有所不同。二是每个层次的最高分值均不同。从高到低分别为100、95、90、85、80。分值的差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选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选考试内容, 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口语测试。

以财会专业为例, 比如第四学期:

假设你学了两年的会计专业, 即将毕业, 学会了不少记账、算盘、出纳等专业知识。你想参加衢州8.8人才交流招聘会, 并应聘于鑫旺会计师事务所。请你模仿拓展模块第九单元“Job Hunting”对话, 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 编写一段不少于20个问答、120字的对话, 并将对话表演出来。

高层 (0~100)

语法错误不超过3处。口语流利, 正确, 标准。表演生动自然。

中高层 (0~95)

语法错误不超过5处。口语较流利, 正确, 标准。表演比较自然生动。

中层 (0~90)

语法错误不超过8处。口语比较流利, 正确, 标准。有点背稿迹象, 表演不够突出。

中低层 (0~85)

语法错误不超过10处。口语流利, 正确, 但不太标准。有较明显背稿迹象, 表演不够突出。

低层 (0~80)

语法错误不超过12处。口语不太流利, 正确, 标准。有明显背稿迹象, 表演不够突出。

3.“分层自选”模式的实施过程。

口试模式改革要求在校学生首先学习新的评价形式的具体内容。新生入学后, 要对所学习内容和评价模式进行详细的了解, 为今后的英语整体有效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运用评价模式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并且必须达标。口试过程包括报名期、准备期和考试期三个阶段。报名要求学生在考试前20天由任课教师统计并汇总。根据汇总的结果编排考场, 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考场负责考试。考试 (编写对话除外) 准备期为一周, 学生在准备期根据所选择的考试层次准备考试。考试成绩以喜报、汇报、提醒三种形式进行反馈, 任课教师要对所教班级按层次进行分析, 并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方向。

以财会专业第一学期为例。教师在上的第一堂课时就告诉学生学分制的实施具体办法。根据学生手册的要求, 预科班的学生英语要获得5个学分, 普通中专生要获得3个学分。那么教师的分配是如何操作的呢?首先, 上课占10%, 即10分。这就要求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不能趴在桌上睡觉、不能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如看小说等。其次, 作业占10%, 即10分, 这就要求作业工整认真, 字迹清晰, 规范不抄袭等。再次, 小测试占10%, 即10分, 教师会对本堂课所上的A, B, C, D, E五个知识点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抽查, 抽查过关的学生本堂课小测试就是满分, 抽查不过关的学生本堂课的小测试分为O分。这就要求学生们上课听讲, 只有认真听讲才能通过小测试的考试。再然后是期中考试, 占30%, 即30分。最后是期末考试占40%, 即40分。我校的期中考试都是采取分层自选法。还是以财会专业为例。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要求从第一模块上到第五模块。以第三模块的阅读课文:“A BIG SURPRISE FOR YOU!”为例。课文如下:

Welcome to Downtown Supermarket!Many things are on sale here.Do you need salad sauce?We have salad sauce of different flavors at a good price—5.99 a bottle!We also have chicken for on-ly 9.60 a kilo.There are many things at very attractive prices in Downtown Supermarket.

Downtown Supermarket, your best choice!

后面是超市的全英文海报。 (图片略)

根据财会专业学生毕业以后部分学生要去超市承担收银、会计、出纳的工作, 教师将所学英语知识与今后就业有机结合, 设计出了这样一份职业情景英语口语分层自选试题, 作为期中考试的内容。高层 (0~100) 的要求是能根据第三单元阅读部分“A BIG SURPRISE FOR YOU!”内容编写一份60字左右的英语宣传海报, 语法错误少于3处, 配合商品图片和英文简介, 并作脱稿英文口语介绍。中高层 (0~95) 的要求是能根据第三单元阅读部分“A BIG SURPRISE FOR YOU!”内容编写一份50字左右的英语宣传海报, 语法错误少于4处, 配合商品图片和英文简介, 并作脱稿英文口语介绍。中层 (0~90) 的要求是能根据第三单元阅读部分“A BIG SURPRISE FOR YOU!”内容编写一份40字左右的英语宣传海报, 语法错误少于5处, 配合商品图片和英文简介, 并作英文口语介绍。中低层 (0~85) 的要求是能流利、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第三单元阅读部分“A BIG SURPRISE FOR YOU!”内容。低层 (0~80) 的要求是能流利、正确地朗读第三单元阅读部分“A BIG SURPRISE FOR YOU!”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 2012财会4班共48人选择情况如下。

实践显示, 分层自选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 根据自己的不同实际基础, 在分数第二、能力第一的目标下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盲目害怕学习和考试, 学习不再是纯粹的语法考试和简单地记单词、背语法、做题目。学习的内容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起来。如2012财会4班学生张晨, 平时英语只能考50分左右, 学期初非常担心自己的考试和学分。但是实行“分层自选”模式后, 他选择了中层:根据第三单元阅读部分“A BIG SURPRISE FOR YOU!”内容编写一份40字左右的英语宣传海报, 语法错误少于5处, 配合商品图片和英文简介, 并作英文口语介绍。经过努力, 他做到了, 最后得分90分。所以第一学期期末最后得分是:上课10分, 作业9分, 小测试9分, 期中90×0.3=27分, 期末考试60×0.4=24分, 总分79分。远远高于他初中的50多分, 他不仅拿到了学分, 而且得了一个总评中。教师肯定了他的表现, 并且鼓励他:再接再厉, 下个学期还可以拿到良好呢。张晨同学的英语学习劲头因此大大增强了。

四、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1. 从学生层面来说, 新的评价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口语学习的热情。

以喜欢财会专业的学生为例, 新的评价模式施行后, 其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题材和话题, 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动手能力的空间, 让学生可以大胆开口说英语, 而且动手做英语圣诞节日卡片、名片、英语菜单、宣传海报、英语报纸等, 学生们发现英语并不难学, 而且还可以有实际的生活效能。在形式多样的职业情景交流中, 学生们学会了多种日常用语表达方式, 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也慢慢增加了。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课堂参与口语活动的数量比以前提高30个百分点。每个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展示。在2011年校技能节上, 全校成功举办了英语口语技能大赛, 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英语风采。我校代表队代表衢州市参加2011年浙江省英语口语综合能力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 并获得优秀才艺展示奖。

2. 从评价机制上讲, 新的评价模式有效地推进了英语教学改革, 完善了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分层自选”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模式, 它符合中职学生动机良好、基础薄弱的客观情况, 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客观定位, 使学生通过努力来达到获取学分的目的。这完全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德能并举, 工学结合”的最高培养目标。通过采取分层自选法, 教师在原有的传统的评价体系上多一种选择, 更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评估方式。另外, 教师通过学生评估结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积极修改个人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并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 促进自己专业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地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更进一步完善了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与课题组成员詹慧娟老师访谈, 笔者了解到:“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考试内容,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找到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也让她找到了教书的乐趣。这就是“分层自选”模式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程浩.读书更要育人[J].衢州教育, 2010 (4) .

[2]郭洪玲.中职英语口试“分层自选模式”的应用与成效[J].校园英语, 2012 (1) .

[3]郭洪玲.“竞技法”:中职英语听说能力提升之运用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4) .

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职业院校;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法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况、能力整体水平、可挖掘的潜力倾向等,将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学习水平相近的组,针对每个组的特点进行区别授课,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现代职业院校的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差,不同的专业对职业英语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针对学生和专业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具有可行性。

一、分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基础

分层教学法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准确分类基础上,所以在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展开教学前,应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准确、全面地掌握,这是其科学运用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开展英语水平考核和评价,结合考核的层级和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英语知识体系的形成情况等进行认知。这是教师明确分层教学法分层标准、各层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因为对学生基础情况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法的实际运用质量。

2.运用重点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需求以及个体差异制订分层教学的计划和内容,以此使分层教学可以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只有教学计划和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兴趣不断提升。其次,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结合职业院校的英语教材和学生专业的实际需要,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系统性,这对提升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作用。再次,教师应注重对分层教学法运用效果的评估,这对优化分层教学法的开展意义重大。

3.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分层教学法是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如果在分层的过程中过于明显,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英语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在区别教学的过程中参与度受到影响,降低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教师在分层英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隐蔽性,防止中职学生产生对英语教学的抵触情绪。其次,教师应做好课前预习内容的分层次安排,如果教师在课前进行统一的预习任务设置,将会使学生实际预习的内容与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过程相脱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分层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再次,分层教学法通常与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这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自我优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高质量的备课,还要对自身的相关能力进行提升。

二、分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相关知识的传授任务,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强化,使学生可以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由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对职业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职业院校生源决定其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如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统一教学,将会加大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分层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展开对应的教学,这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分层教学将学生按层次进行合理分组,这在无形中为英语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相似的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学习交流空间,使小组成员认识到个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小组的成绩,这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形成职业生涯所必备的团队意识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职业院校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对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素养、使英语教学满足学生职业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有意识地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这是现代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水平提升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刘丽.分层教学法在消防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昆明消防指挥学校为例[J].武警学院学报,2013(11):70-73.

上一篇:教师一周工作安排计划下一篇:朗读者第四期主题“礼物”经典开场白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