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通用12篇)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探讨
吉林省图们市一小 刘翠玲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的理想,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得到了一些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新课改伊始,许多学生尚未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都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合作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等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热烈讨论,对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与传统教学中比,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有利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在我校实行小班制,一个班级二三十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师教浅显的,语文素养好的不满足,老师传授难度大的,语文素养差的,又不能接受,如何处理一堂课的难易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积极性,让老师很难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就会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形成“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已经有意识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但是,我仔细观察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之一:分组即合作
现在,有些老师上课,出几道思考题,划分下小组,前后桌,或邻近几桌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结果有的小组,根本没有人讨论,有的小组说一些与题目无关的话,等几分钟后,请小组汇报,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老师把答案说出来,其实这不是小组合作人,导致耽误了时间,学习效率低下。
误区之二: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应注意两种现象:其一: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其二,小组“一言堂”。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了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和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的“一言堂”的局面。
无论是无效参与者还是小组的“一言堂”,出现如此现象,其中暗含着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或者为了求全求美,让合作学习走向一种形式化。
误区之三:结论即合作
一堂课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十分钟,其余时间被无情地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的“一言堂”。
合作学习应在于对问题的合作探索,合作不回避结论,但合作学习应着眼于在结论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方法与乐趣。合作学习不应仅是教室内热闹,更应将语文教学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国外研究一般建设4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①确立一个小组长。实践告诉我们,选取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全面负责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②拟定一个核心目标。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蹉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作为一个核心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③制定一个合作方案。使学生人人参与,须制定一个合作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如,小组长负责主持组内的交流,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的内容。第一发言人综合本组的发言内容,代表小组长在全班交流;第二发言人作补充完善。监督员对成员的表现作以评定并记载,作为以后评优的依据,每个角色要定期轮换。
2、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策略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和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1)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学习目标应包括两类,即学术性上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视学生交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在合作课堂中,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因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倾听、质疑,坚持自我,互相帮助,加强整体意识,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案例:教师在教学《爬天都峰》时的一个环节
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提出学习目标是:能有感情朗读全文。合作技能目标是:同学们在听同组同学朗读时,要注意听出朗读同学的感情。读完后,小组内同学要交流,这样的话小组内的同学读得更认真,听的也会认真。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流程
问题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它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讨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讨论完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补充。合作学习过程的基本流程可以这样设计:确定合作目标和任务——独立思考、个体学习——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呈现小组学习活动成果——总结和评价。
(3)要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的前提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创设学生欲知、欲究、欲得、欲进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为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更多选择,思考余地,为探究提供了思维空间,为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用音乐创设情境。如教《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一课时,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歌曲,学生都熟悉,使学生容易进入到的故事情节中来。b、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故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c、用图画创设情境。《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用西沙群岛的图片,促进他们研讨西沙群岛特点的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之,作为一种哗众取宠,只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灵活运用学生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2
一、布置任务
本次尝试我选用的作文题是2010年辽宁省的高考真题, 题目如下:
你校学生会需招聘一名留学生做英语学习顾问, 请你以短文形式写一则招聘启事。 内容主要包括联系人和招聘条件等。
二、划分小组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学生的发展道路, 根据这一理论, 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进行了如下划分:根据学生座位就近进行分组, 每个小组又根据学生水平进行编号, 比如, 四个学生一个小组, 然后由四名组员推选出一名公正的同学作为小组长。
三、分配任务
分配任务的职责主要由组长负责, 老师主要起到指导和督促的作用。任务的分配要有梯度, 具体分工可参照如下安排:英语水平较弱的同学负责对作文书写的检查和整洁度的把关, 其他两位同学负责格式, 时态, 单词拼写, 主题句、衔接语和过渡句的整理, 英语水平最高的同学主要把握作文的要点、内容和段落层次, 这几项任务的分配主要按照由难到易的顺序, 既让每个人都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又能够让他们各尽其能。
四、具体步骤
(一) 独立思考, 发言准备。
在进行讨论之前, 先给学生3~5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 在准备过程中可询问和讨论, 帮助程度较差的同学理清思路, 让胆怯的同学也有发言的勇气。
(二) 理清思路, 确定要点。
首先, 谈谈对这部分内容的意见。 例如, 文章分几个部分来写, 是什么体裁, 内容要点有哪些, 责任人说完, 组内其他成员轮流发表见解, 相互补充。 与此同时, 做好记录。 其次, 完善发言内容并提交发言稿, 必要时在班上做汇报总结,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适当指导, 最后确定写作的要点。
(三) 弄清格式, 明确时态。
首先, 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后, 对文章的格式、时态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一位同学为例, 他的发言内容如下:首先, 这是一篇招聘启事, 格式要符合招聘启事的规范。 启事的写作格式包括他把启事内容的关键词作为文章的标题写在正文的正上方;发布启事的日期写在正文的右上方, 或省去不写;发布启事的单位或个人的署名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启事一般不用称呼, 形式灵活多样, 语言言简意赅, 内容生动活泼。 其次, 从时态方面来看, 以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为主, 在具有的能力上应该用一般现在时, 在将开展的工作方面应该用一般将来时。
主讲人讲完后, 大家相互补充, 进行纠错。 在其他人补充的过程中, 责任人要记录下有价值的发言内容进行完善, 在听的同时记录下对自己的启发及各位同学的表现。
(四) 整理句式, 润色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 很多同学只会用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 导致句式呆板单调, , 往往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一些要点的拼凑, 毫无文采可言。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集思广益, 丰富自己的写作。
在这一过程中, 先根据自己的归纳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下:
招聘启事开头表达:
Our school paper is in great need of...
对申请人要求时可说:
The applicant must...
交代联系方式: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job please get in touch with...
一方面, 这种方式能为基础薄弱的同学提供一些写作的素材和参考, 另一方面, 负责人的发言也能激活其他同学的思维, 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 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这一步骤中, 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落实。 要确保组里的每个人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还要对经典句式进行背诵。
(五) 总结发言, 独立完成。
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 各项任务的负责人根据自己的记录和发言后对自己的启发做一个小节, 强调各项任务中的注意事项, 如, 一些容易拼错的词, 容易弄错的时态等, 接着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整理笔记, 独立完成自己的作文。
(六) 检查书写, 及时反馈。
在写完初稿后, 对本组的书写进行检查, 如果有书写不工整的情况, 则可要求重写, 然后对本次文章进行誊写, 以备类似文章的参考, 对不同的文章可分门别类地集结成册。
《英语课程标准 》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它有助于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方式, 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互帮互助, 互相交流, 彼此尊重, 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可以大大强化英语教学的效果。 本次尝试旨在通过一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习方式的作文课,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及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在实践中的切身体验, 我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是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好它绝非易事, 我想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丁明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实践体会[J].中学英语之友.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是在承认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采取学生以异质小组(即: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散乱,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怎样才能更好的在品德课上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
1.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引导能力
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就必须保证所提问题的可思考性和新鲜度,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在这一点上,仅仅依靠学生自主来完成,难度是很大的,而且一般情况下,也很难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完成。为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避免行为的盲目性,让学生在我们肥沃的教育土壤上开出鲜艳的花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现在的课堂改革,但凡是教师不注重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或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一味的放手让学生单干,其结果都是不理想的,难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先丰富自己,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营养,并不断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将其融会贯通地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2.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组织课堂的能力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法上一样的教材,不同教师上课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况。有的课堂,学生们神采飞扬、情绪高昂;有的课堂,学生们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一问题也是困扰合作探究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又一大障碍。在经过长期的思索、实践,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在此,我们必须明白学生的合作探究并不等同于课堂的无序、散乱。相反,它要求整个课堂要目的明确、组织有序、人人参与、收放有度。而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若教师缺乏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则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所以,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组织课堂的能力。
3.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善于总结,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学会做研究型教师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要求造就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团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专业素养,了解学生现状,善于反思总结,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获得不是靠某个人冥思苦想臆造出来的,也不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朝一夕就能得来的,它需要我们反复的实践,不断的反思,积累经验,逐步探究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掌握和运用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次才能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应该不时地进行充电,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对知识的渴求。做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做研究型教师,是职业发展的必然。做研究型教师,也是有效推进合作探究教学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对学生几种能力的培养
1.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教学法倡导的是一种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要求学生在课堂中都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学生们课前就必须得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探究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异质小组,有益于实现学生的优劣互补,协作共进。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避免了传统教法的教师个人的“一言堂”,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推行,课堂中异质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现、提出问题),课内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多看(广泛收集资料)、多想(提出问题)、多听(聆听他人的看法),多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写(归纳整理、形成文字),通过抓住学生的读、想、听、思、写等几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也常常在课堂中设置“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但由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等方面的原因,常常会出现“一窝蜂”和“优等生处处占先,后进生时时靠边站”的不良现象。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实施前,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个性等各方面因素组织、划分合作小组且在课前就要求小组成员广泛收集资料,掌握信息,因此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可參与性。课堂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合作交流人人参与,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4
如何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大庆市肇源县民意中学
邹国锋
2014.10.10
如何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主要是初中生对化学学科产生爱好的重要阶段,其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形式,能够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一、在化学教学中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进行化学学习小组的建设。
1.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了解,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由至少4名学生到6名学生组成,组建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成绩、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力求实现小组组合的最大优化。
2.学习小组分工明确,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设置一名行政小组长和若干名学科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学科小组长由组员担任,原则上每名小组成员至少担任一门学科的学科小组长。这样,学生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对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平等的平台。
3、学习小组内部建立帮扶机制。学习小组内部,可以将两个或三个组员结成学习对子,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自由组成竞争的对象,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
4、学习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各学习小组自行协商制定组名、组训、合作公约、奋斗目标。组训是小组的共同信条,共同口号。合作公约涵盖全员参与,共同进步,互相帮助,人人发言,自控守约等内容,引导组员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团队观念。
二、要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对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因为合作学习依靠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整体评价,把以前对学生个体评价的内容移植到小组评价中来,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不评价学生个体,只评价个体所在的小组集体,个人的表现也就是小组大家的表现。充分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管理的功能。当然,如出现个别特殊学生,教师还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放任学生的思想自由发展。要逐渐形成“组荣我荣”的观念。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2、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3、巧妙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突发教学事故,要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合理处理。
4、加强与生活知识的相互联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其与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化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引发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兴趣。
5、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简单的“分组学习”,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个人独立学习或全班教学即可。较难的学习任务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6、对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多样、准确,如评价语言是“好、可以、很好、你的答案不是很准确但很有想象力、你的语言重新组织一下会更好、你的语言真美……”。当某一小组同学展示后,如果答案不准确,或错误,此时教师应就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让学生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不同,要鼓励,不能批评和笑话答问者,特别呵护不爱答问学生的心理。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把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综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能全方位、生动地把一些教师不易讲解、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简化,使知识直观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容易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各学科的辅助教学手段。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常使用多媒体上课,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感受颇深。
一、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内容比使用一般教学手段丰富,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展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教师根据内容进行精讲、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和归纳,教师进一步总结,这样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从而改变靠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灌鸭子”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教学、视听教学、互动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智能,有效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分散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无形力量,兴趣不应是父母的遗传,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落后地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是很强。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不易理解、枯燥无味。如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单靠“三个一”(即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的保持是有限度的。在一节课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学习,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着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境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各方面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又可刺激学生进行思维,还可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政治课中的许多理论十分抽象,只凭教师讲解,学生较难掌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视听结合,给学生以动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手段,就容易分散教学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在进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对“规律”和“规律现象”难于理解、区别,容易把两者混淆。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录像或将一些相关画面、动画展示给学生,如播放“瀑布流水”的录像,并给学生提出问题“水为什么总是往下流?”让学生思考、回答,由于在物理课中学到了“引力规律”,学生对此问题不难理解,得出“由于地球引力引起水往低处流”的结论。教师适时结合播放的录像和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讲解,瀑布流水是看得见的,也就是用感觉器官可以感觉到,这是“规律现象”,而引力是看不见的,即用感觉器官也感觉不到,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这是“规律”。然后再展示出一些相关内容、画面让学生判断,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比较、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比较法是政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学生掌握不同概念、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知识的对比。如进行“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比较时,教师可以制作课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比较,把“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性质、给付标准、费用、保险依据、保障范围逐一地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且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框中与社会保险有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前后联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总结是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一节课或一课书中,没有归纳总结是教学上的败笔。使用传统板书进行归纳总结,既费时又费力。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弥补这种缺陷,教师可以用图表形式把一节课或一课书的知识体系归纳整理,做好课件,设计好显示顺序和动感效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既省时又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扩大练习容量,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似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加深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教师将题目抄在黑板上或口头念,既浪费时间,题目容量又不大,即使使用小黑板,也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的思考,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增加了练习容量。同时,也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可以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做到:
(一)熟知教材内容,课前认真准备。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媒体设计?是很讲究的。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内容,准备好素材,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先写好教案,在哪个环节文字设计,是否配上图片、动画或播放录像,必须在教案中注明,做到胸有成竹。
(二)精心制作,增强美感和动感。
制作好一个教学课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用自己熟悉的软件来制作,而且要有一定的审美观。在制作过程中,字体、字号选择不当,背景颜色与字体颜色设置不合理,图片、动画选择与教学内容不符,录像播放时间过长,动作路径过于繁杂,会使学生看不清楚或眼花缭乱,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效果。因此,选用的字体、字号、背景、图片、动画、录像、动作都要做到精思熟虑、精心制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三)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不是完美无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是单独的片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上每一节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必须针对所上的内容、课件制作和教学方法等做好总结,找出优缺,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反思 篇6
郭 青 杰
践行小组合作学习已近一年了,刚接触小组合作这个名词的时候,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很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1)人数为4——6人为宜;人不易太多,那样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又会使互动不足;(2)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3)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小组合作不能只为了活跃课堂,取悦学生,而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这样会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要是也开展合作学习,会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同样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还会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7
一、重“合作”轻“自主”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一文时, 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最好?”布置完后学生开始讨论了, 可当我参与其中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 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 他让她说, 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几分钟过去了, 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 谁做记录, 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唱“独角戏”, 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 充当看客。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 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 怎样设计板书, 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 但这对于学生来说, 未必都有用,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 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 而且学生更多地拥有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 拥有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及空间和时间。所以, 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 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 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 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 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 等等。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 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 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 比如进行记录, 代表小组发言, 等等。
(二)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得生动活泼, 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 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进行交流, 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 又能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在交流时, 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 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 告诉学生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二、重“形式”轻“探究”
在一次听课中, 初读课文后, 执教老师说:“小组合作, 相互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话音刚落, 教室里气氛活跃, 热闹非凡。可静心观察, 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 有的学生在读, 有的学生在相互嬉闹, 有的学生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或为了谁读哪一部分而争论不休。整个活动过程看似热闹, 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自主、交流、互动。
反思: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学习是和探究、自主结合在一起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 将个体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体共有的成果, 发挥学生集体智慧,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应该先思考以下问题:
(一) 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价值。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开放性。一个好的课题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形成合作的能力。
(二)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无准备。如刚才的案例中,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 教师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显然, 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合作学习前, 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以上这个教学环节可以这样安排:先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可以读一遍, 也可以读几遍, 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充分表现出来, 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想好后跟同学谈谈。这样, 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 有时间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更为重要的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 有交流的需要时, 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三、重“主体”轻“主导”
如我在执教《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时,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 可以以小解说员、小导游的身份来解说喜欢的一对动物的互惠互助的过程, 可以把喜欢的动物的互惠互助过程编成故事来告诉大家, 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学生开始活动了, 场面看似喜人却很混乱, 自由组合后难以组织引导, 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 即乱哄哄、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 使学生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 久而久之, 便养成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 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
反思:教师缺乏适度的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作适度的点拨、指导, 在分组学习前, 可以先选择一对动物的互助互惠用表演或者解说的形式先展示给学生看一下, 由扶到放, 让学生先有初步的印象, 再进行分组学习时, 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小组组织不成功。合作小组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过程, 而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后, 就使得一些兴趣相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走到了一起, 而一些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成了这节课的旁观者, 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知所措, 引起课堂的混乱。小组合作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 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小组内的学生应力求均衡, 并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状态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 这是生活常理。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 到处是信息, 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 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 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 走下讲台, 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 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 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 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 参与到学习中去, 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 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 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 学生也将受益。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8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部门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体系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在其中逐渐的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文主要针对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1.分组时要科学合理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对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给予有效地帮助,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实行分组,科学正当的分组有助于小组的成员共同提高,共同受益。下面是小组分组的几种方法:
1.1在分组时进行男女比例的合理搭配
在分组时,如果依据性别来进行分组的话,就会使得信息课堂上出现聊天、嬉戏的现象,所以老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合理的搭配男女之间的比例,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此外,小组的人数要有所规定,最好在3-4个左右,因为人数过多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
1.2在分組后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
当分组结束后,老师要对小组的成员进行责任分工,如在小组中确定好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组长主要负责安排任务,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发言员主要负责发表本组的观点。这样可以使得小组合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
1.3给每个小组确定自己的组名
在小组分组中,让每一个小组取一个组名,例如亮剑小组、团结小组等,那么在课堂的竞赛中,让每个组喊出自己的组名、喊出自己的口号不但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1.4适当的对小组进行重组优化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但是也有些小组的合作效果不太理想,那么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得到更好的保障,就应该对小组的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整。
2.巧妙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2.1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老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一定要将其与教学目标相契合。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下载图片,那么在进行任务分配时,就可以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如谁去负责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搜索图片,谁去负责建立文件夹将图片放进去,谁去将文件夹的名称更改为图片的名称。
2.2与学生实际相联系
老师一定要将学习任务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进行设计,切记超过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信息课堂中,老师设计本堂课的合作任务是申请电子邮箱。这就要考虑到许多农村的学生家里是没有网络的,而且学校机房中的电脑网速也普遍较差,这就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
2.3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
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复制与粘贴这一知识点。那么老师就可以选择一幅较为漂亮的大草原图片,但是大草原图片中只有一匹马,这样就显得较为单调,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将这幅画变的更加充实,那么学生就会将更多的马复制过去。那么老师接下来就对学生进行启发,在这幅美丽的大草原中除了马还有什么其他的动物呢?那么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就会将其他的动物给复制粘贴上去。这样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
3.老师要在合作学习结束后进行解疑点评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持续有效,老师就要在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及时的点评,并给与他们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有所提高。
3.1在评价时要重视小组合作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更为重视结果,这就不适用于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如果在评价时注重结果就会大大的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同,就会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有所懈怠。此外,重视小组的合作过程,有利于老师能够把握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对其进行恰当的指导,从而促进他们的更好提升。
3.2评价时重视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相融合
在评价时采用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增加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小组成员的情感交流,进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势。在同学的互评中,他们可以更清楚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中有着哪些不足,进而在于其他同学的相互了解中达到共同的提升。
3.3在评价时要注意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
老师对某个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个人点评时,有助于树立榜样的模式,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此外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演,有助于提升小组成语的集体荣誉感,也会激励其他小组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加努力,以得到老师的表演,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良性的竞争模式,有助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了整体的提升。
4.结语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提升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质量。这就要求小学老师在运用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时,一定要在小组分组时注意方法,而且在小组合作结束时要进行及时的点评,以达到为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画龙点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冬金.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2:30-32
[2]刘世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5.02:151
[3]王宪东.探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路径[J].考试周刊,2015.24:115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9
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话语中。现在更多的中学教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感染熏陶作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学会做人的过程,个人认为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变得更爱学习,学习内容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地学习,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向教师提问,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民主管理是重要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相对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与认同,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掌握。
二、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考试评价对教学实践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很多人都把考试称为“指挥棒”。改革语文考试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发挥考试评价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积极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语文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从测试材料的选择上,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热点、地方文化特色、传统文化内容、学校校园生活都成为创设测试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情境因素,体现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测试的内容上看,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基本价值追求。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成为考察的内容。更加关注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恰当运用语言;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文本信息并联系个人经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问题,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的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等,都成为考试内容的重点。从测试题型上看,零碎繁琐、死记硬背的题目越来越少,题目的综合性、开放性明显增加。刻板的命题作文越来越少,通过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的则越来越多。简单唯一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少,依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以及思维水平、采用分级赋分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多。
三、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10
所谓“小组合作循环日记”(以下简称“循环日记”)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从每周一到每周五,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我班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尝试写“小组合作循环日记”。我根据全班男女生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将全班分成14个合作小组,每小组五人,以组为单位,选定一名写作能力较强,课外阅读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孩子担任小组长,每天依次由一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每四个循环,全班进行一次评比,评出“最佳小组合作循环日记”、“优秀循环日记”“进步之星”等奖项。训练两年多来,效果甚佳,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每天写日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易事,最大的障碍是:缺少趣味性、缺乏恒心。学生一般都是开始跃跃欲试,中间草草了事,后来便忘了写日记。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常常是绞尽脑汁地寻找素材,可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还是语言干瘪,内容空洞。为了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我首先从形式上改变了人手一本日记本,每日一记的书写模式,尝试着引导学生写“循环日记”。这种新的书写方式引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也大大降低了孩子的课业负担,一周一篇循环日记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于是便很容易的产生了写作的愿望。好强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都期盼着把这篇日记写好,希望自己的日记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称赞。有了这种竞争意识,每组的五位同学,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赶超同组的任何一个人。实践证明,正是如此,学生的日记书写认真,从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其他作业。每周一次的循环日记,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写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对周围的事物总是特别留心、注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搜集写作素材。长此以往地进行写作训练,写作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写作水平,拓宽写作思路。
分小组写循环日记,由于小组内五个同学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不一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例如,每周一先由各小组组长领头,他们写的日记的内容和质量对组员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我对组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的日记不论从书写质量,还是内容上,必须达到较高水平。这样依次下去,等到周末,日记也就轮到了学困生的手中。有了前面四篇日记作范例,学困生再下笔就心中有数了。另外,每位学生在写日记之前还可以仔细阅读本组其他同学的日记,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学习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模仿和借鉴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扣开了生活的大门,也找到了作文的活水源泉,不断产生作文的思想内容,作文的思路才真正打开了。如有位同学写了《我的表妹――莎莎》一文,小组内其它的同学也以写人为主,陆续写出了《妈妈的眼睛》、《老师的微笑》、《弟弟》等一篇篇人物个性突出的好日记。还有一位同学以《老师,您知道吗?》为题,敞开心扉,把自己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并寻求老师的帮助。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看后纷纷把自己的心里话通过日记的形式告诉老师。有写班里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的,有写对老师的喜欢、钦佩之情的,有反映班里的不良现象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更亲密了。
三、学会评价别人的日记,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11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语文教师组建合作小组时,可以遵循“组间平衡,组内差异,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还可以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即学生根据自己平时交往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学习伙伴,学生把握了建组的主动权,这样建立的小组有较强的凝聚力。自愿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有以下两种类型:优差交叉合作和同等生合作。
小组组建后,其成员应是动态变化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引发学习的兴趣,否则部分学生“主动自觉”地无所事事,势必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当然,还要给学生合作学习制定规则,让学习活动按规则来进行。如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最好的办法,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汇报员向班上汇报,确保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
同时对于每次小组学习之后的发言,教师应要求小组设定发言人。发言人不固定,要轮流,复杂的问题可由优生来完成,简单的问题则由语文学困生来完成,这样既可以让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也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二、重视主导,培养习惯
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收获,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二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三要注重培养学生既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四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教师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小组成员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只有当所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能够完成并且需要团队协作时,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所以,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想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做到三“导”。首先是导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要定得清清楚楚,课堂上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得向着这些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到这些目标上来,并一个个去实现。其次是导环节,为达成目标,应通过哪些环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并在课上一步步去实施。最后是导学法,每一环节怎样进行,用什么方法才更有效,这些都得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来确立。同时,教师还应和学生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
三、加强展示,体验成功
语文课堂应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心中所想,脑中所思。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有不同。又因为学生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可以在交流中碰撞,在争论中触发,最终激发思维的创新、智慧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注重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既能激活课堂,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然而,平常教学中,有些教师担心让学生讨论,预设的答案不能被学生“准确”捕捉,影响教学的进度,往往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既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应当保证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展示时间,使学生创作性思维的火花不至于被掐灭,让学生在思考、发言、倾听、补充、辩论中不断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而要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必须加强学习成果的展示。展示的方式要灵活,可以由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发言或演练,也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或电子白板的方式展示各组的成果。展示面要尽可能的广,让更多的人在展示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积极参与,提高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指生生合作,教师也应参与其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关注各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瓶颈所在,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合作,避免课堂讨论陷于“无政府状态”。
小组合作学习,应在学生产生合作需要时进行。当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存在共性问题需要通过讨论加以解决时,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学生也才能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在敏锐捕捉合作时机时,更要设计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需要集体合作完成的题目,在思索与合作中完成学习目标。
五、改善评价,注重整体
学习过程中,评价环节不可或缺。而科学的评价更是培养学生信心、促进学生发展、推动课改健康发展的关键。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以小组成员整体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小组个体成员的评价,更注重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着重评价小组成员整体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效果;对个体的评价,着重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进步状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同时,还要改变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及全班各学习小组的互评,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的优势。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要正面激励为主,使每个学习主体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 篇12
一、趣味性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产生自觉化的学习行为, 才能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与思维的活跃状态, 主动地参与进来, 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以往英语教学, 学生不感兴趣的一的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所见到的是单一不变的黑板加教材, 所听到的也是单一的声音, 尽管教师使劲浑身解数, 但是教学依旧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记忆。现代教学倡导快乐教学, 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以愉悦的心态来展开快乐学习,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 而且可以让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 使得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
因此,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除了要考虑到本身的知识性, 要加强与教学内容的关联, 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充分考虑到本身的趣味性,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 以图文声像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的冲击, 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 进而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与情绪占主导, 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更能出现更多创新的火花, 展现学生的个性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辅助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 如特殊的图画处理功能, 强大的综合呈现功能, 动态模拟现实场景等, 但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 也不可能成为教学的全部。说到底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 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技术, 从它本身来说, 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存在优势但也有不足。其他教学手段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每一种教学手段, 不要以偏概全, 不要只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而全面肯定, 也不要因传统教学的不足而全面否定, 而是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 它与其他教学手段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而是有机的结合体, 其最终目标都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我们要坚持其辅助性, 不要因此而盲目地排斥其他教学手段, 不管什么内容均用现代信息技术, 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不知道如何上课。
我们要对每一种教学手段全面掌握, 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科学选择教学手段,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发挥每种教学手段的优势, 实现强强联合, 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而高效的英语课堂。
三、主体性
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也是我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但是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将重点放在现代信息技术本身上, 而忽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整节课下来就是教师在讲课件, 学生在欣赏课件, 完全以课件为中心来展开教学, 无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无视教学的具体发展, 只是在就课件本身来讲解课件。这样的教学虽然是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可是和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我们同样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活动, 做好课前预设, 要为学生的自主参与预留充足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中也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随堂反映情况来对教学预设进行灵活调整, 甚至可以放弃课件来另外寻找教学新形式。
例如, 一次我本来设计的是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来复习所学过的语法、句型。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语法、句型的掌握并不像我所预想的那般好, 许多学生对此存在困惑。基于这种情况, 我放弃了提前所预设的教学, 而是以这些基本的语法、句型为重点来进行相关的讲解, 并让学生走上讲台来一起进行。这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 举出了许多例句, 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这节课并不是按照预设的内容展开的, 但是却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了旧知, 从而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交际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 语言是需要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领会的, 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不是间接的, 而是需要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不断的交流与交际, 逐渐领会、感悟与体验的结果。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向学生以图文声像来展现相关的教学内容, 更为重要的是要激起学生说的激情,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生活体验,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积极的对话。在对话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这也就是所说的交际性与实践性原则。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安排好材料展示与学生对话的时间安排。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交际情景之中, 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用英语来进行思维, 在不断的交际中积累词汇、增强语感, 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推荐阅读:
CAI课件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几点反思09-12
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07-04
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09-08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09-25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08-26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措施论文05-13
对历史课堂合作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几点看法历史教学反思10-07
小学语文的几点反思06-03
小组合作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创新08-26
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