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4-08-04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共11篇)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学生年龄小,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即使课堂纪律也得需要教师反复强调。针对于这种情况,语文学习对小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语文学习不同于数学学习,它涉及的范围较广,听说读写练都得兼顾,这就给小学生语文学习带来了“困难”。大部分学生存有读音不准,书写不规范,出错较多,没有检查习惯等问题。因此,若使小学语文教学有大的进步或提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探索、反思、总结,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一、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喜欢玩,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融会贯通在“玩”当中,会唤起孩子们很大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每教一课的生字词时,通常情况下,都是把这些汉字用识记卡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一开始都是教师自己制作,当学生对之产生了足够兴趣之后,慢慢就发展学生动手来完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一组制得好,书写的工整……对做的好的小组或学生进行表扬。小学生竞争性强,都不甘示弱,有的学生不仅把该课的生字写了出来,还在旁边进行组词,有的小组,还完成了造句训练,达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效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新课的生字在课前就已经完成了,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拿到课堂上去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呢!这样老师在讲课时再做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学生掌握的的不仅仅是自己制作的,还吸收了其他学生的好多“精髓”。

另外,我还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或会意,或象形,或形似……学生对汉字的构造兴趣浓厚,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再也不会觉得语文生字难写了,也很少出现加一笔少一笔的现象了。

二、开展书写比赛活动,树立规范书写的意识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必须从小打好写好汉字的基础。”但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不注重书写了,这已经妨碍了我国汉字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因此,为了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字、别字等汉字书写错误,充分展示我国汉字的“方块儿”美,我认为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学语文课上抓起。为此,应定期开展“书写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汉字要规范书写的意识,帮助学生去仔细观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从而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学生写好汉字的技巧。

三、鼓励学生多思考,进一步搞好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阅读。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所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或性质,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或带着问题进行默读,或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或大致地浏览……不管采用哪种阅读方式,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不懂的、不容易理解的或有异议的,要鼓励学生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探究,这样才能达到彼此交流、互相沟通的阅读目的。切不可进行“放羊式”阅读,否则会大大减弱阅读的效果。

四、借助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堂上,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要想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就应多搞一些语文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好多文章都是一些很好的活动素材,可以把这样的文章改变成课本剧,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理解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或合作或竞争或团结或宽容或谦让的深意……还可以开展一些诗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成语接龙等语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语文学习的不断进步打下基础。

总的说来,小学语文学习很关键,它不仅需要教师的认真地“教”,还需要教师精湛地“导”,这样才能唤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真正地搞好小学语文教学。

刘成阳,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一、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喜欢玩, 在教学中, 如果把知识融会贯通在“玩”当中, 会唤起孩子们很大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每教一课的生字词时, 通常情况下, 都是把这些汉字用识记卡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一开始都是教师自己制作, 当学生对之产生了足够兴趣之后, 慢慢就发展学生动手来完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看看哪一组制得好, 书写的工整……对做的好的小组或学生进行表扬。小学生竞争性强, 都不甘示弱, 有的学生不仅把该课的生字写了出来, 还在旁边进行组词, 有的小组, 还完成了造句训练, 达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效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 很多情况下, 学生对新课的生字在课前就已经完成了, 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拿到课堂上去展示自己的优秀成果呢!这样老师在讲课时再做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学生掌握的的不仅仅是自己制作的, 还吸收了其他学生的好多“精髓”。

另外, 我还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 进行“生活化”的识字教学, 或会意, 或象形, 或形似……学生对汉字的构造兴趣浓厚,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还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学生再也不会觉得语文生字难写了, 也很少出现加一笔少一笔的现象了。

二、开展书写比赛活动, 树立规范书写的意识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是巩固识字的手段, 必须从小打好写好汉字的基础。”但近年来, 随着电脑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不注重书写了, 这已经妨碍了我国汉字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因此, 为了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字、别字等汉字书写错误, 充分展示我国汉字的方块儿”美, 我认为应该从小学生抓起, 从小学语文课上抓起。为此, 应定期开展“书写比赛”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 增强学生汉字要规范书写的意识, 帮助学生去仔细观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要领, 从而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提高学生写好汉字的技巧。

三、鼓励学生多思考, 进一步搞好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在于阅读。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而使学生有所积累, 有所感悟, 有所掌握。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或性质, 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 或带着问题进行默读, 或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或大致地浏览……不管采用哪种阅读方式, 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不懂的、不容易理解的或有异议的, 要鼓励学生说出来,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一起探究, 这样才能达到彼此交流、互相沟通的阅读目的。切不可进行“放羊式”阅读, 否则会大大减弱阅读的效果。

四、借助语文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堂上, 生活中, 语文无处不在。要想搞好小学语文教学, 就应多搞一些语文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好多文章都是一些很好的活动素材, 可以把这样的文章改变成课本剧, 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 理解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或合作或竞争或团结或宽容或谦让的深意……还可以开展一些诗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成语接龙等语文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为他们语文学习的不断进步打下基础。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19-01

由于教学方式传统、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职业怠倦的形成、教育机制的陈旧等等因素的影响,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仍没有走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怪圈。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跳出小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向生活与实践,真正地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明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把课文当作教学目的。其结果是: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但语文能力却没有明显提升。

其实,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语文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认真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训练,取得新的收获。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搞好两个开发:课程开发及组织、引导、激励学生的方法、手段的开发,让学生用起、用好课外大舞台,能把读书、写作化作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才是优质的语文教学。

二、注重平时,强化重点、难点训练

就农村小学语文来说,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填写的试卷分析表中,无不反映这一问题,原因何在?说到底还是平时少训练。如果把在复习期间让学生集中练习的阅读、写作的多如牛毛的题目,用在平时,一天一练,或是几天一练,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如果我们重视课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应该如此低下;如果我们重视每课时目标的达成度,特别是阅读、写作目标的达成度,在教给学生阅读、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像对待考试中的短文阅读一样去阅读每一篇课文,真正读懂课文,让学生像对待考试作文一样写好每一篇习作,学会写作,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就不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

三、走出课堂,让学生自觉地走向社会生活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联系较少,学生参与课余实践活动不多,使得学生的目光与思维被束缚在教室里,拘泥在课堂上。要改变这种现状需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善于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找准课堂生成资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切入点,尽可能让语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从教室带入大自然,去采撷大自然中的美妙诗篇,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活思维与语言的潜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课堂走向他们向往的生活。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逐步养成在平时生活中培养自己语文能力的良好习惯。

四、关注个性,让学生愉悦地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

新的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文章的时代感强,文质兼美,富有活力。但有些语文教师对一篇篇优美的文本所采取的支离破碎的分析与讲解,逼着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味同嚼蜡的意义或符号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与思维,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走向综合性的感悟与欣赏,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意境里,用心去感受那些富有生命力的黑白文字,让身心得到愉悦。

五、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

一段时间以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把多媒体作为激趣工具而过多使用,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热闹过后收获甚微。其实,语文课堂应该重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感悟和运用,需要入情入境地读书、安静地思考和全情的表达,过多使用声光丰富、形象鲜明的多媒体,常会对语言文字起到冲淡效应,不利于语文学习。

所以,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应采取惜之如金的态度,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为佳。

如,在教小学《夕阳真美》这堂课时,用多媒体出示“夕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夕阳之美。学生理解“壮美”一词有困难,仅靠语言又讲不透彻,运用多媒体出示霞光中的山脉,让学生感受大山的美丽雄壮,轻而易举地形成对词汇深刻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应以朴素为基调,扎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4

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系列教学活动和与之产生相关的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它是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各项内容指标达成度的检测。评价结果是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方法,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一种手段。它包括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内容。

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目标从强化应试转变为强化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教学的依据从本本(以书本为本位)转变为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3.教学效果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4.从重视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重视信息的多向交流

二、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理论基础

引起教育教学界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最深远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互相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

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的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那就是:各种智能只有领域之分,而没有优劣或轻重之别。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有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和培养每一个学生,从而使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三、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指导原则 新的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⒈导向性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⒉实效性原则

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首先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确立的标准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比如对备课的评价,就要注重教师的内隐性(钻研教材、学情分析、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外显性(教案篇幅、字迹、格式和数量)的呈现。实用性原则可避免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到外显的展示上,造成“外虚内空”的局面,而是发挥自身内隐的功力,自觉进行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修炼上。3.开放性原则

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的教学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过程,因此现代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

⒋可行性原则

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5.综合性原则。

教学评价要将教学的全过程,即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等综合起来评价,而非孤立性地就教学的某一项对教师教学做评价。此原则利于教师教学中扬长避短,进取中取长补短,发挥个性特色,增强教学的质量意识,淡化走过场式的应检性。

四、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内容 1.备课评价 基本要求:

教师备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应从以下个方面着手:(1)学《课标》。分析学段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2)备教材。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知识结构和编排意图;掌握读写训练重点及其之间的联系;列出训练重点内容,辅导方法,作业形式;搜集教学资源,选择拓展训练内容;(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同学力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把握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进程;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经验。

(4)写教案。写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教学程序,写明每一教学步骤应达到的目标和教与学的方法;设计解决重点和关键的思考题(自行设计或运用书后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精当的板书和课后书面作业。

(5)搜集教学资源。级文字资源(搜集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和影像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使用的教具;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

(6)完成时段。按教学计划提前一周完成。2.上课评价 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目标意识,并且落实到各个环节。要加强各环节间的内在联习,注重目标调控,注重教学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2)必须坚持文道统一,教书育人。

(3)发扬教学民主,课堂上要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

(4)激发兴趣,及时准确且有个性化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好习惯。

(5)要注意教学卫生,教学语言规范,说普通话。(6)板书要适时,工整,规范。(7)重视教师教学行为的示范作用。(8)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拖课。3.作业辅导评价 基本要求:

(1)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书面、口头方面内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的作业。形式要多样,要求要明确,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和发展。(2)作业量适中,难易适度,分层要求。根据年段不同适度安排。低年段不留课外书面作业;中年段每天约20-30分钟;高年段约20-40分钟。

(3)辅导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检查、批改作业。做到典型与全面了解相结合,面批面改与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相结合,讲求实效。(4)批改要及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总结问题、纠正问题。批语要具有指导性、鼓励性;批语字迹要工整,批改符号要统一、规范、易懂。

参考文献:

刘要悟:《教学评价基本问题研究》,155~159页,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时代在变迁,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中就更注重作文教学了。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有多方面,经过不断的调查与研讨,现就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无标无序,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千人一腔,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例如:初中第一学期,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而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第一次考场作文便将“生动形象”、“议论抒情”、“点题扣题”作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况下,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与日俱增,难怪有的学生哀叹:我上小学时好歹写一篇作文就能获奖,到中学我费半天劲也得不了高分。这种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初一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初二初三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老师讲腻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一眼分数便罢。那是因为老师的评语从小学到中学全是一套话。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

3.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首先,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例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安排的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而单元作文训练是安排写人“这就是我”,单元课文中没有相关的文章为学生作指导,或是提供仿写的篇章。其次,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

用心

爱心

专心

成篇。例如,有一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班里有一半的学生写同学,其中有二十几位写雨中送伞,我在作文评讲课上说:“我数了数,我们班在这次作文中出现了二十几把伞。”一时间全班哄堂大笑。

二、采取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3.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愚公移山》的扩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我年级多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4.作文批改,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

具体操作

第一步,教师初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改约120本作文。由于学生年龄相当,社会活动面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用心

爱心

专心

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绞尽脑汁也难写出1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个评语。有鉴于此,我将每班学生分成四组,每次只需详批一组,有时间也可详批两组,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这样,下一步集体评改,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集体评改。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从初阅的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2本。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教师可先示范或者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原因及修改意见。

比如,学生的习作《友谊》大意这样写:我去买盐的过程中与平时不大接触同学相遇,聊得很起劲,“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知道有一粒种子已悄然落进了我的心田”。接着写上体育课,我摔伤了胳膊,同学坚持帮我补习功课,在学校俨然成了我的保姆,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和她相处,所有的烦恼都会随风而去,感觉特别轻松愉快。我知道,那粒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这样的文章内容比较单一,材料也俗气,可以增添内容,使文章充实起来。我先口头作文: 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了烦恼我们会找对方倾诉;遇到难题我们会共同解决;获得成功我们会让对方分享。我们成天形影不离,好得就像亲姐妹一样,同学们都戏称我们俩是“连体人”。可进入初三以后,我发现她的话少了,精神也不怎么好,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问她原因,她也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才知道,她和一男生暗暗好上了,可最近,那男生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孩。我真想把那男生痛打一顿,可理智告诉我:不能鲁莽行事。我必须多陪伴她,多安慰她,尽早把她从那泥潭中拉出来。我对她说:“这样一个薄情寡义的人有什么好留恋的,为他浪费那么多时间简直太可惜了。要是换了我,早就把他忘得一干二净了,我可不愿做傻瓜。”“什么,你说我是傻瓜?”“对,你就是个十足的大傻瓜!”盯着她的眼睛,我一字一顿的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她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重又变得爱说爱笑,爱唱爱跳了。看着她活泼开朗的样子,我知道我们俩用真诚浇灌的友谊之花终于开放了。

学生讨论这样修改的效果。学生讨论明确:可以处理成片段成篇的作文,这样一来内容也充实,材料与时俱进,有时代感。并且可拟小标题为:相遇、相处、相知。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大家情绪高涨,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依据六篇范文的品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并认真修改,还要写出眉批和总评,评出具体等级,最后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

用心

爱心

专心

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使新课程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

用心

爱心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6

在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以今年的新生为例,他们对朗读的要求知道得更多,表现得也更好些。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一、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一些语文教师对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抓得不紧,局限于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将基础知识都搬到课堂上教学, 显然40分钟的教学时间无法满足语文教学工作需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课前预习活动,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始终坚持先预习后学习的原则, 必须经过深入预习之后才开始新授内容。其次,笔者在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面指导他们拟订预习计划, 使每一次预习活动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预习内容是哪些,预习重点是什么,预习要培养什么样的习惯等,都通过预习计划加以体现。另外,笔者要求学生注重积累预习经验体会、方式方法,预习之后坚持写预习心得,长则一篇文章,短则三两句话,将预习中的所得与不足等方面罗列出来,长期积累,提高预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质疑探究习惯培养

小学生天生好奇心强,在生活中经常问为什么。这种乐于探究、深入探究的思维要予以保护,并积极引导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有些教师课堂上一味灌输,没有重视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没有将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起来,这种单向灌输模式不仅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害无益。笔者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 预习环节将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提炼出来,课堂上和小组同学之间交流,提出自己质疑的内容,集中大家智慧进行研究。对照思考题还可以向教师提出质疑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热烈的师生互动解决心中困惑,突破学习难点,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笔者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有疑必问,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分析。对他人的答案勇于提出疑问,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敢于质疑,只有培养质疑的良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研究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协作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集中大家智慧,不仅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宽广,而且理解深度会得到拓展。教师要重视语文学习中协作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兴趣小组这样的方式, 让学生从个体学习变为集体学习,从一人思考变为大家思考,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题研究,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辩论方式形成本小组统一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协作学习习惯有利于集中大家智慧提高学习深刻性。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可以利用学习生活中的间隙时间相互提一提难点,相互讨论一下学习方法经验, 以及通过相互点评方式指出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等, 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良好习惯帮助非常明显。

四、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观察积累习惯培养

对小学生而言,写作难的一大障碍就是素材不足,素材不足源于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笔者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思考与积累素材,并逐步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学生创作能力培养具有支撑功能。在笔者要求下,每一位学生都备有一本素材本, 学生每天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从家庭成员到校园生活,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学生每天要认真思考所见所闻,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整理筛选出来,作为素材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获得很多生活化素材信息,如校园一些风气、校园一些典型人物、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家庭生活的变化等。这些素材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规律、反映主题,学生在观察积累过程中会逐步培养思维分析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作文训练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大量生活素材让学生作文不再空洞无物,而是变得生动丰满,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观察积累习惯培养,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创作更具生活气息。

五、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总结提炼习惯培养

总结提炼指每一阶段学习结束之后指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以及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这样的活动对语文教学工作而言具有拾遗补缺、逐层递进的效果。学生在每一阶段学习之后, 都要对这一阶段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估、总结和分析,将尚未完全掌握的难点内容总结出来,作为下一步学习有效兼顾的方面。学生既要有序开展新知识学习,又要不忘记旧知识复习巩固,将夯实学习基础的目标落实在平时学习活动中。同时提炼出不同类型知识点、不同内容学习的经验技巧,能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有所进步,通过不断提炼经验、汲取经验,完善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技巧,从而使语文学习更高效。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习习惯培养,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抓手。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探究,相互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坚持观察积累和总结梳理,不断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与效率,从而为语文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63-01

小学语文阅读是提高小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关键,关于其教学的改革,据调查大部分农村小学已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但是由于阅读课的特殊性质,与学生的基础和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有关,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课改目标的实现。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缺少家庭方面的文化辅导

总体来看农村家长与城市家长的教育观念一直存在着差异,或农村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对孩子学习的情况关注较少,辅导更难实现,特别是阅读方面,学生的家长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从一定程度上是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起到作用的,孩子通过家长的行为中(如读书、看报等)潜移默化地对阅读学习重视起来,自然对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2、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

农村小学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学经费短缺,甚至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图书数量极少,学生的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数量匮乏,直接导致阅读的方法也过于单一,制约了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文化视野的扩展。学生长期形成了只做题不阅读的陋习。

3、课堂气氛过于严谨,遏制小学生想象力

农村小学对教师的教学素养培训能力有限,受应试教学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拘谨、呆板,在课堂中容易有压力,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被遏制。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而不是刻意的去组织教学形式,内容第一,形式第二[2],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价值所在和内容对学生起到的实际作用。本文对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明确教学内容

新课改将“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在展开一堂语文阅读教学之前,要明确教授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要保证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本质目的,即既要保证学生“字、词、句、篇”的知识掌握,也要保证“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2、将阅读技巧融入到对课文重点知识的学习中

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理解字词、语言运用和体会课文思想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这些知识点和学习能力贯彻到课文的阅读引导中,学生在阅读中能顺利学习到知识和能力,而不只是刻板的阅读课文、或者对课文进行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文化熏陶

有人说“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底气和‘灵气。小学生的阅读有助于他们的精神成长,阅读越丰富,精神世界就越充实,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精神气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重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提炼,帮助学生深入课文情感。

三、教学对策分析

1、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提高阅读教学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在展开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深入教材探究;其次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广泛阅读,熟练掌握字词使用和写作技能,并能够科学合理的教授给学生;第三是对教材的内容要勇于创新,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要善于开发新的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2、完善学校教学设备

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学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从资金方面给与一定的支持,为农村学校提供一定的先进教学设备和仪器,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完善,并定期对学校的科技设备进行护养维修,或者提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另外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制造教学教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3、做家长思想工作,做到家校结合教学

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来说有点薄弱,学生的家庭学习气氛缺失,因此学校要多组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活动,如家长会或者教师家访的工作,为家长做思想工作,建议家长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成绩,另外建议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学习,或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关于五谷杂粮、四季风景的课文,农村的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观察,并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童年回忆,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情。

4、注重学生阅读的实践能力

农村小学的自然风景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优势,为学生体验课文内容,融入课文情境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更方便的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走进果园、亲身体验河流和鸟语花香、青山绿水,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农村的地理优势,多为学生开展阅读时间活动,使阅读教学多元化、“立体化”。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改善目前的教学情况,就要从多方面进行革新,学校的管理方面,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方面以及政府方面,都是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学校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管理工作,教师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利用好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和关注度,相信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 余建华.影响阅读理解因素的探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2,51(06):23-24.

[2] 刘丽玲.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49(09):76-77.

[3] 田丹娅.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5(02):69-70.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9

大坝小学校本部 涂显萍

【内容摘要】虽然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有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但,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直接代替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广泛开展,逐步暴露出其缺点和不足:很多老师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一个误区,认为多媒体运用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却不曾想到有时是舍本逐末,主次不分了,整堂课华而不实,偏离了它的正确轨道。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弊病 限制

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日渐成为时尚、潮流,许多学校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评选语文优质课的必备条件。是否离开了多媒体,我们的语文老师就不会上课了呢,抑或语文课堂离开了多媒体辅助就无法开展了?毋庸置议,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等特点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扩大了课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日益广泛而深入的使用,它的弊端也逐渐呈现出来。

一、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视频、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然而语文课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她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总是把最真实的事物展现在你的面前,使学生的思绪无法得到放飞。

曾听一位教师上《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文中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领悟作者所表现的四季美景,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上课老师选用许多表现小兴安岭美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去体会、理解。很美丽,很具体,但总觉得美中不足,学生的想象力发挥不出来,未能深刻体会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课堂上,学生当然是很兴奋的,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哇!好美啊!好漂亮啊!”学生们在很投入地看,他们有没有很投入地想呢?在欣赏的同时,学生们只会告诉自己,原来小兴安岭就是这样美,我们不能不说,是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学生的思想中就把它固化为“这个样子”的。

语文的功夫重在一个“悟”字。这个“感悟”从何而来?它绝不是来自图片或者一段视频,它应该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空间,来自文字那熔古铸今的无边的意韵,来自上下五千年无数的诗魂、文魂、爱国魂所寄托于文字的那种人文精神。我觉得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教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读书就成了一堂好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二、范读丢了,板书丢了,讲解丢了。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的范读,板书渐渐逝去,几乎销声匿迹。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而且,教师范读时的表情、体态语等,都是录音无法带给学生的。听一位教师上《伯牙绝弦》,她以深情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师生。朗读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知怎的,她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课堂一片寂静,学生被老师的情绪深深打动。

教师范读少了,学生的朗读也日渐减少甚至销声匿迹。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多媒体辅助中,课堂教学的板书也被预设的投影所代替。教师事先准备好课件内容,忽略板书,甚至舍弃了板书。板书既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许多时候,板书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共同参与的结果,它是活动的,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不断充实完善的,学生根据板书能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复习课堂教学内容,而预设的投影是无法做到的,它甚至会使师生互动变得僵硬,影响学生对试课文更深刻的理解。

三、预设的课件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程式化。

目前,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不分重点、难点,将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各个教学环节,课堂中需要提出的问题及答案等等都事先设计在课件上。为防止意外,上课时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既定的流程上来,围绕着课件操作、演示、讲解、灌输,使教学程式化。一旦学生的思维偏离课件既定的轨道,教师总会极力将其“引入”甚至“强拉”到课件既定的程序里。

人们经常说,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念、想法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同,作品在每个人心目中所塑造的形象也不同,我们不能用预设的答案去“引导”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语文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其“实施建议”中进一步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预设答案的投影正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拦路虎。现在许多所谓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正充斥这类预设答案的投影,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反思。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0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小学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这一阵地,向生活拓展,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它要结合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并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规律,我认为口语交际应从低年级抓紧训练。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课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学习交际方法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总会认真的准备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身边的科学》是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科学”,就抓住生活中的、身边的科学知识来交流。

1.以“情境”为依

一定的情境能形成良好氛围,产生交流欲望,在自由地无拘无束的参与中,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设计本课时,我尽力模拟生活,提供案例:如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泡后,蛋壳容易剥下来等,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后,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身边的科学”,从而激发情感,产生交际冲动;其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易于表达和交流。

2.以“互动”为根本

环节的设置体现互动。各个环节都安排个人陈述、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等等,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体验。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病是训练时学生一盘散沙,教师往往重视指导过程,却忽视学生训练过程。为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教学中训练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可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等,并明确自主选择,分工合作,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在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交流汇报时,成立了很多小组等,学生自由组合后由该组选出的小博士进行分工,有介绍实验过程的,有具体操作的,有补充说明的,责权分明,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重有效的评价。先在小组内轮流介绍,再按“表达”评定的标准,推荐优秀者,向全班同学介绍。

程序:

1、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们在小组内介绍。

2、小组内同学听完后提问,介绍者解答。

3、每位同学听后按“表达”评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4、推荐优胜者在全班介绍。因为评价借助的工具比较简单,易于操作,而且马上就能评出结果。在小组内交流时,每一位组员介绍完毕,大家就可以马上按“表达”评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接下来,各个小组推荐的优胜者在全班介绍,当最后一名选手讲完后,台下的听众就可以把自己手中的小红花贴在心目中最棒的孩子身上。这样的激励机制使每位学生都乐于表达。

二.在倾听中、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在学生表达中要注意规范语言,可通过模仿说和师生评价,让学生把句子意思说完整、说明白。可以说,倾听是表达的前提,幼儿的牙牙学语不正是一遍又一遍的倾听之后学会的吗?像某些课文课后的句式训练,就是非常好的表达能力的练习。对于一些没有提供例句、比较有难度的句式训练,我发现下面的学生面有难色时,我总是说:“来,让杨老师先说一句给大家听,你们听听说得怎么样?”让学生听完后学我的样子说。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丢掉某个句子成分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评价,他刚才说完整了吗?少了什么?完整的这句话该怎么说,学生们在一前一后的两种回答中能清晰何谓完整句的概念。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往往会发现学生中有好的句式,可以引导别的孩子学着说。例如在教学《日月潭》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也来说说自己的家乡,然后把它写下来。一个孩子是这么说的:我的家乡在阳泉。这里有景色优美的桃林沟,有雄伟壮观的狮脑山,还有举世闻名的藏山。我注意到,她用上了“有„„有„„还有„„”的句式,使得整句话显得很有条理,于是我引导其他孩子再听上一遍,然后也用这个句式来说说自己的家乡。有的孩子说:“我的家乡在阳泉,这里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无烟煤”,有好吃的砂锅,还有又酸又香的老陈醋。孩子们的话匣子一旦打开,收都收不住。这次口语训练的效果非常的好。

2、针对表达中词汇贫乏的孩子,要引导他们注意词汇的积累。除了平时多看课外书之外,更便捷、见效的办法是倾听。在学生的表达中,老师们都会发现,有的孩子词汇贫乏,表达形式单一,而有的孩子则在课外积累了很多词汇后懂得吸收、消化,在课堂表达中往往一语惊人。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不光要认真听,听懂别人说什么,还要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好词,是怎么用的,把它们积累下来,为己所用。例如在教学《笋芽儿》这课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春天的笋芽怎么样?这时,一个孩子冒出一句话:小笋芽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终于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这句话真是语惊四座呀!我惊叹于她的善于思考和语言的丰富,引导其他孩子把这个词语积累下来,并且告诉他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学会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表达更生动,并且与众不同。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人教版低年级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其训练内容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每单元只须一至两课时,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1、从课文插图入手。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表达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再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

2、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课堂上,可将教材演变成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分小组进行对话训练。如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把医生的无奈,爸爸在不知情时的愤怒,爱迪生的机智可爱表演得活泼而富有童趣。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学生领悟到了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了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变换语气、语调,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3)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在教学《找春天》时,我让学生课前观察春天,课上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回到课文中,这样不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同学们交际的话题,也为学习下面课文做好了铺垫,3.从课文的空白处入手。低年级学生识字少,词汇贫乏,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的现象。人教版教材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

例如,教学《画风》时,先设下悬疑,“风怎么画?”孩子们带着问题兴趣盎然的读起课文来,当学生读了课文后,恍然大悟,就迫不及待的举手告诉我他们也会画,于是我趁热打铁,顿时课堂沸腾起来,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赵丽)我眨着眼睛,想了想,拿起彩笔把妈妈的裙角画的飞起来,哦,是风阿姨来了。(韩李鹏)我会画风,瞧,我画中的小朋友,红领巾已随风舞动。(魏鹏)我拿起了彩笔,把妈妈鬓角的发丝,画的飞起来,原来是调皮的风阿姨来做客。(于霞)瞧,我画中的小朋友真在公园放风筝呢,风筝随风飘舞,越飞越高,好像已经和白云姐姐拉起了手。--------五分钟后,举手的同学还有很多,为了不打消大家的积极性,给每位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我让大家把想说的告诉自己的伙伴,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样的对话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宝库,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何乐而不为。

4、从识字教学入手。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交际。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再如可以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字后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调控能力,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四、拓宽范围,多渠道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古人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所以我积极为学生们拓展更为广阔的、更能够自主参与的口语交际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空间。

1.结合活动话活动

本册书的第三组课文,介绍了风景如画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繁华热闹的北京,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对祖国的名山秀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逢节假日,许多孩子都要出去旅游。于是,我们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个“当回小导游”的口语交际活动,可以介绍课文中的旅游景点,可以介绍你去过的某一个景点,还可以介绍你从资料中了解到的景点,甚至可以把我们的学校作为一个景点介绍给别人,学生们把他们听见的、看到的、经历的或有感受的景物告诉大家。我们先让学生自选题材、准备材料、设计导词、个人练习;然后小组演练、推荐人选;最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2.结合课文话故事

像《丑小鸭》这样的课文,很受学生喜欢。就可以从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读文后,我组织他们说说故事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文中无法像电影电视那样面面俱到描写的或者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我们准备一些有对话情节的画面,让学生为故事配音朗诵,或者为这些画面配上台词,这些台词可来自于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总之要合乎情理。

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环节中,我们仍是从课本出发,但也结合学校的活动、社会的热点、家庭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的说话点,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及时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帮助学生完成从课本情景到生活情景的角色转换,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指导学生正确和理解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3.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 “六一”活动、班队活动、运动会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我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

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4.交流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爱画画,在画中表达自己的心愿。有时我就把孩子们自己的绘画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材料,让孩子们说图画中的情景,设想在这样的情境下自己会怎样想,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因为是学生们自己的作品,小画家与参观者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孩子的兴致更是浓厚,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地、无拘无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可谓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往往是课上说到课下,由教室说到老师的办公室。更令人惊喜的不只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的绘画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5、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口语交际的课堂“迁移”到广阔的社会、美丽的大自然中,使口语交际活起来,使学生乐起来,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交际氛围。因此我经常依托家长这一教育凭借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口语训练,真正体现交际的生活化。每天我让学生做小小报道员,把学校中发生的、你最高兴的、最有趣的、最难忘的事告诉家长,同时把自己在家、在社会上、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鲜事、有趣事或亲身经历过的事在第二天利用晨会课、活动课向同学报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谈一谈、说一说,议一议。碰到教材中的拓展活动我会在课后适时适当地布置一些交际作业,也让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实践,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深入社会,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自己的交际语言。

五.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写话,让口语交际与说话写话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新课程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口语交际与说写话结合,正是让学生写自己所想、所见、所说,让口语交际的内容成为说写话课的信手拈来的素材之一,而说写话的内容也可成为孩子们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孩子们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写话水平。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比如: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量 298个,会写148个。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化、丰富化、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众所周知:儿童时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代,给儿童打好语言的基础,是关键的关键。《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我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从如下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生活化识字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儿童来说,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生活活动,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因此,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汉字记在了大脑,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课堂讲授时,老师就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课前,老师先把要学习的汉字写在纸条上,传递给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必须把纸条上的汉字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化为肢体动作,让其他的同学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游戏中认识了汉字,还明白了汉字的意义。在课下的活动中,也可以引领学生认识汉字。例如,在进行拍球,拔河这些活动时,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皮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除此以外,还可以举办“我爱我家”、“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以促进学生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我们还可以利用“找朋友、开火车、猜字谜”等不同的游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一来,小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字,因此教师要善于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来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

1.教师教学模式僵化

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识字教学的生动性,切忌强制性灌输,那样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学模式僵化,教师还是沿用之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当下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致使学生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2.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让其百分百地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再加上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又要维持课堂纪律还要进行识字教学,因此很难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小学生身上。这就造成小学生上课走神的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识字教学,难以打下扎实的识字基础,教师常常需要开展重复教学,这也是导致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低下的一大主要因素。

三、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1.寓教于乐,在愉快氛围下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氛围是影响语文教师识字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仅能促进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还能舒缓小学生的课堂压力,激发小学生學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年纪尚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同时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常常会出现课堂走神、开小差现象。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小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师的识字教学中。并且小学生的学习热度保持时间非常短暂,一旦丧失识字学习的兴趣,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这就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识字水平。

2.开展有利于小学生识字教学的课外活动

如今小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使用,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有利于识字教学的课外活动。例如借助电脑设备,让学生进行识字比赛,运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间接提升小学生的识字水平。在小学生识字竞赛的开展中,教师应该注重课下和课上识字教学的结合,根据学生现有的识字水平,设置难度适当的竞赛题目。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识字竞赛题目仅限于一年级课本,而三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采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材,这样既不打压小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巩固。

四、情趣化识字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适当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中国汉字有很多是会意字,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休”则表示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教学这类生字时,教师可结合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字的意思,牢记字形,如“三日晶”,“人木休”, “小土尘”。 “尘就是很细很小的土”,指一指周围的灰尘;“小大尖”可用一头削尖的铅笔演示。“三木森,三人众”可追溯我国古代一直习惯于用“一”来表示少,如“一毛不拔”,用“三、九”表示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三木”就是指很多的树木,有很多树的地方当然就是森林了。“男、灭、看、林”等字都可以采用此法教学,效果甚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对小学生今后的识字以及写作能力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今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低下。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既不故步自封也不墨守成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识字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邢相坤.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7):152.

上一篇:学校保证书格式范文下一篇:党员活动日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