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工院校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通用11篇)
对技工院校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
对技工院校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学生作文课教学陷于僵局的实际,提出了要重塑健康人格、紧扣专业特点、加强阅读指导、传授“真实”理念,以激发学生自信心及写作兴趣,唤起学生写作热情的观念。
关键词:技工院校;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技校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写作能力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技校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初中时期属于被抛弃的教育对象,因此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使得技工院校的教师在进行作文课教学时面临极大的挑战。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只要把握以下几点,就可以打开技工院校学生作文课教学的僵局: 重塑健康人格,激发写作信心
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它能催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一个学生心甘情愿地自暴自弃、愿意廉价地处理自己的人生,他们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欣赏与赞美,常常追悔过去的人和事,处于矛盾交织、苦不堪言的心理状态。这种非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更大的热情去关爱学生,挖掘其优点,唤醒其自信。
1、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优秀的人才都是夸奖出来的”。一句恰当的夸奖,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成长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技工院校的学生,缺点和毛病比较多,他们更需要得到夸奖,得到表扬、肯定和鼓励。作文教学中,从学生运用独特的一个词、表述清晰的一句话、书写流畅的一段文字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让他们多练习,鼓励他们展现自我的真情实感,抒发其独特的情感世界,慢慢的也就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了。
2、降低写作要求体验成功。由于初中时期写作基础没有打好,进了技校语文课又有了一定的难度,老师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就要有目的把作文比照课文来讲授,手把手传授这些作文该从何处下笔、怎么选择材料。同时还必须降低写作的要求,先只要求他们写通顺、写明白、会分段就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还是能写,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这样他们写作信心就逐渐树立起来了,然后逐步再增加写作的难度,作文课教学才能够有吸引力。紧扣专业特点,激发作文兴趣
专业需求是技校生关注的重点。关注学生职业、事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科学规划人生目标,形成与此相适应的能力,书写人生作文,这是技校作文的发展方向。例如在学习自荐信、求职信的写作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通过不同身份的转换,分别揣摩各自的心理感受,作为招聘者,将会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作为应聘者应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从而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进入社会后学生可以轻车熟路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需求。除课内练习外,适当加强课外练笔,指导学生将所学文体在日常生中加以实际运用,如给亲朋好友写信,给学校广播站、学报写稿,订计划,写总结,针对校园中违纪事件或好人好事写通报,为自己家乡的土特产品写广告,针对校内学生进行消费调查等。作文教学要与学生所选专业紧密结合,将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作为教学和训练的主导。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这样不仅巩固了写作理论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应变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重要渠道;是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增长见闻的极佳途径。它能以无限的知识容量弥补课堂、教材的内容的不足,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现行的语文大纲要求每学期的作文篇数是5-6篇,这个数量对提高技工院校新生语文水平是有难度的,新生课余时间较充裕,因此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或写日记,是个很好的补充。要让缺少阅读习惯的中职学校新生去阅读优秀的经典名着是不现实的,那些“大块头”只会加深学生的阅读恐惧感,因此可以在班级设置图书角,悬挂《读者》、《意林》、《百家讲坛》、《小小说选刊》、《青年文摘》等杂志,每期购买并及时更换,要求学生每天必须看一篇以上的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让学生在阅读中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另外,写日记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加强思维锻炼,又能够锻炼遣词造句的技巧。写日记是以身边事为题材,能够促使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助于日常积累。要求学生在写日记时,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无拘无束地写出心中的真实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日记字数可由少到多,内容要逐渐由肤浅到深刻。经过日积月累,学生作文水平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传授“真实”理念,培养发散思维
传统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写真人、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所谓“文贵以真”。这本无可厚非,但由于不少老师片面、狭隘地理解“真”字,认为“真”就是“绝对的客观”或“百分之百的事实”。这样,就使学生陷入了封闭思维的泥潭,以至于写作时,不敢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取舍,更不用说对材料进行“移花接木”式的重新组装,而只是依据实际发生的事情来摹写现实,形同记流水账,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如同嚼蜡。其实,所谓“真实”应是指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或是按照情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应该给学生划定条条框框,而要善加诱导、点拨、有机激疑、激趣,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虚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但足以几乎完全表达我的意思为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来源于生活却高与生活”。如在以“烦恼”为话题的习作指导时,老师应以知心朋友的身份,让学生诉说各自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在学习上,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本来很差,谈不上什么业余爱好;有的说成绩忽然下降,老师批评、同学耻笑;有的说成绩进步太大,老师胡乱猜疑、同学阴阳怪气……在生活上,有的说爸妈重男轻女,凡事总偏向兄弟;有的说爸妈只顾自己玩乐,根本不过问他们的学习;有的说男女同学本来属于正常交往,老师却盘问不休,硬说是非正常交往,烦恼不堪……通过畅所欲言,既增进了老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也为同学们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而杜绝了众口一词的现象,改变了学生写作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两难境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真正反应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感人至深,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总之,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以学生的知识储备、词汇积累、人生阅历为基,受思维、情感、毅力、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没有快速提升水平的终南捷径。要提高技校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既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知识储备,丰富精神情感,探索合符学生思想、情感需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爱好,更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及就业情况,大胆让学生进行尝试,在尝试中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刚,华苑快速作文,漓江出版社,2003.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对技工院校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1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环境的变化, 技工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课教师培训工作, 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德育课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德育课教师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 学校按照教学任务要求配齐配足德育课教师。
班级配备具有奉献精神、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高水平的班主任。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技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还可通过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 引导学生家长参与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的思想教育, 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我家的小孩刚上初中的那段时间, 回家经常和我说, 老师管理严格, 但很有方法, 从不训斥学生, 心胸很开阔, 学生有什么困难, 老师都会热情帮助, 和老师相处就像家人一样。技工院校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教育, 更应特别注重品德培养, 教师的言传身教, 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重视知识传授, 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2 深化课程改革, 拓展服务范畴
目前的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 是针对招收的初中毕业的学生, 遵循的是一年理论课, 一年校内实习, 一年工厂顶岗实习的三年制的教学计划。但是大多数的技工院校学生中考成绩较差, 学习兴趣低, 这样的理论基础在学习物理、工程力学等课程时上课根本听不懂。目前技工教育面对的生源发生了变化, 初中生源日益减少, 部分高中和大中专毕业生“回炉”读技校, 另外还有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 这些培训正逐渐成为技工院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技工教育应当面向各类劳动者, 根据生源不同类型改革培养模式, 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 进行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技工教育是就业教育, 必须以就业导向改革职业教育发展, 要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对理论知识课程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计划,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使教学工作达到因材施教, 避免了在学习上“吃不饱”或“撑不下”的现象。学校可以针对各专业生源进校时进行摸底调查, 然后分为两个层次, 把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毕业生、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编入高级工班, 对于初中只上一年或初二辍学而进入技校就读的学生, 由于基础差, 必须另制定一套适用的教学计划,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可单独编制班级, 也可采用只实习操作, 不上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或半天上课半天实习“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重视实际操作, 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 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全面提高技工教育的质量, 推动技工教育的新发展。
技工院校应当把各种形式的培训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柱产业, 积极参与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 争取建立实训基地, 最大限度地增强功能, 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010年全年, 我院职工在完成全省技工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 培训了铁路客运货运职工近5000人次, 为我院的办学拓宽了新思路。
3 校企合作, 实现招生和就业的双赢
近年来, 技工教育蓬勃发展, 但产业升级步伐突飞猛进, 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迅速升级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 技工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生产实训中心、产学合作项目, 与企业开展全面、多层次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培养方式能为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大批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走校企结合之路, 有助于技校专业的准确定位, 根据社会用人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更新专业培养内容。其次,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也能解决学校对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不足。校企合作使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完全跟着企业需求的变化走, 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过来也能极大地促进招生, 学生毕业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接轨。实践证明, 就业形势好的学校和专业, 招生形势也好。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方面与企业寻求合作, 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 这才是最终目的, 更有前瞻性。
目前大多数技校都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 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人才交流范畴内, 大部分技工院校也是仅仅与少数几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的层次还有待加深。技工院校主动, 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邀请企业资深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大力促进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化,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和企业共同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度明确合作双方的预期收益, 规定双方的权、责、利, 建设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 寻求学校与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4 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毕业生就业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掌握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 探索技工人才培养的新动向, 技工院校应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调查形式可以深入工厂车间现场访谈, 也可以电话访问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 调查的内容包括:进入工作岗位后是否能独挡一面, 工作表现是否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表扬, 所设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要, 能否学以致用等等。这些问题能够直接检验技工院校的办学质量。
技工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技工院校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竞争的压力让我们产生忧患意识, 一切有利于技工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创新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要不拘一格, 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应对市场的变化。
摘要:文章讨论了目前技工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等,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技工院校,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王忠成.对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时代教育2009.
[2]景年杰.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建设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J]职业技术, 2011.6.
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3
一、专业设置要彰显特色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依托,是学生就业的出路所在。专业设置既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又要立足当地经济的发展,瞄准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稳中有变。例如:焦作市是一个以煤炭、冶金和化工为经济支柱的重工业城市,化学工业在全市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举足轻重,为此,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努力,瞄准市场设专业,紧紧围绕化工做文章,相继开设化工工艺、化学检验、橡胶加工、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近千人的高级技工培养皆已凸显特色。欣喜之余,仍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化工和橡胶两个专业的高级技工得到企业的认可度低;其次,各专业学生分布不合理,化工、化检所占比例过重,导致学生很难对口就业。自去年找到突破点后,我们新开设了三个专业:化工机械设备维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
二、课程设置要抓住重点
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教学改革是关键,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改革,结合我校实际,课程设置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理论教学深度、难度
我校生源来源复杂,有初中也有高中,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针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在理论课教学上以必须、够用为度,降低难度,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高中起点的高级技工和大专班学生则在理论课教学上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精专业、强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标,适当增加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生存、发展能力。
2.加强实训教学
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以优先保障实训教学课时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3.增开选修课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增加以夸专业考证为目标的选修课内容,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考证,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本专业的毕业证书、等级证,而且还能拿到其他专业的等级证,有助于学生就业。
三、实施教学要注重效果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创造性的教育,而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教学效果取决于诸多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方法
教育创新的内容之一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为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应变的能力。为此,我们结合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首先,每节课的45分钟要拿出20分钟还给学生,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其次,要求教师在备课书写教案时打破传统教案的书写方式,将学生如何学的“学案”体现在教案中。然后尽可能改进教学方式、形式要灵活多样,且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条件
针对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也在不断探索由“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的新途径,而这种转变要求学校的办学条件要跟得上教学改革的发展。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是挖掘现有实训设备的潜力,通过采取上午、下午对倒的实训模式使现有设备的使用率最大化。再是通过校企联合扩展学生实训空间,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训,以弥补现有实训条件的不足。还可以加大新开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力度,要按培养高级工的标准进行建设。
3.师资条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中坚力量,他们自身的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败。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结构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善的状况,如高学历(研究生)层次所占比例太低、年龄结构失调、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来源渠道单一,导致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兼职教师稳定性差,学历层次偏低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机制,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教师数量,唯一的办法是外聘教师,为此,抓好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首先,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外聘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市人事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并签订合同。其次,将外聘教师的管理纳入我校专职教师的管理之中,共同参与优质课竞赛、教案展评、技能竞赛等教研活动,并形成制度。第三,对每年表现突出的外聘教师,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外聘教师获得更多内动力,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4.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评定学生优劣的标准都是卷面成绩,而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要改变以考分论英雄的局面。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考核方法多样化。实现考试与考查、闭卷与开卷、集中与分散、书面考试与实际操作能力考试相结合,如基础课可以采取考查、开卷等形式;实习课采取一课题一考核,期末汇总的形式;专业课采取书面考试形式。二是考核内容要灵活。要由过去考核学生各门课程的分数为主,变为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个人素养、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提高程度为主。命题要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理解、分析、判断的份量,基本做到考核的内容在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从根本上杜绝“抄书”现象。
5.教学督察
任何好的制度,如果缺少监督、检查就形同虚设。近年来相继出台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确保落实到位,而后还成立了教学督察组,具体负责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检查和落实,结果和评先、评优挂钩。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技工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的职责,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与研讨,现就我校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无标无序,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千人一腔,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例如: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学了课文之后便让学生以景物为描写对象,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若作为单项训练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为了配合阅读教学而置学生的写作现状而不顾,则劳而无功。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写什么丢什么,走马观花,过目即忘。(2)没有过渡。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例如:初一第一学期,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而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第一次考场作文便将“生动形象”、“议论抒情”、“点题扣题”作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况下,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与日俱增,难怪有的学生哀叹:我上小学时好歹写一篇作文就能获奖,到中学我费半天劲也得不了高分。这种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初一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初二初三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老师讲腻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一眼分数便罢。那是因为老师的评语从小学到中学全是一套话。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
3.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二、采取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其次,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对技工院校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3.1 数学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讲求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性
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能够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数学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艺术体现,能够抓住学生心里规律和学习的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中职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加之很多学生对于数学本身就有一定的厌学心理。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将学习的艺术深入到学习的各个的阶段,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了解数学,积极的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2 要把教学方法和改革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中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单一内容,而是一整套的缜密的教学过程,他们是环环相扣的相互联系的。课堂教学同课余的学习活动相结合,研究和把握教学的基本目标,将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划分,研究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结合其他学科将数学教学紧密型体现出来。数学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教师应该调动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师来说备课和备课的内容方法要进行一定的转变,将教学的艺术性融合到备课中。
3.3 要重视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相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搞好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天职和本分,搞科研是做学问,开展教学研究也是做学问,二者同等重要,两种学问都做好了,就会相得益彰,我们常说“以科研促教学”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中职教师就不重视教学研究特别是教学方法的研究呢 ?除了教师个人在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的理解上有偏差外,恐怕与学术环境和政策导向有着直接的关系。搞教学研究容易被人看不起和教学研究不被重视,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对教师个人来讲,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成就感,以追求卓越的职业胸怀,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中职学校来讲,一定要把教学研究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从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人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倡导和发动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当前尤其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教学、科研两不误、两促进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同时,要在中职数学教师的培养方面,补上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对此,不少数学教育名家的观点和态度与我们的感觉是完全一致的。
4结语
对“五环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题目: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思想品德课“互动式”教学探微
单位:湖南省醴陵市王仙中学
姓名:陆金山
电话号码:073123270217
邮政编码:412211
对“五环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推动教育思想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路是对的,“五环节”课堂教学也确实是不错的教学模式,但对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棒子打死,是不理智的,且是有害的。
关键词: 五环节 课堂教学 改革
我市从2006年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从山东汤乐二中引入“五环节”课堂教学,在2008年下学期在各学校强力推行。可以说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我觉得后来有点变味,现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谈我的几点思考,愿研讨。
一、“五环节”课堂教学的含义
学校于2008年9月发布《“五环节”教学改革管理制度>>,规定课堂教学原则上应当完成下述五个环节,即“五环节”教学: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包含预习和教师要求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以弄懂基础知识和完成学案中的基础部分为主要目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巡视,收集、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新发现的问题,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组织小组或组间的讨论、交流,教师要进行点拨、引导、分析、释疑和讲解。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在小组内或组间完成,通过学生之间互动、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难度较大、有一定综合性、思考性、灵活性、创造性的问题,这一环节,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3、展示与交流
展示与交流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解答。通过展示与交流,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三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严谨、科学、规范的良好习惯。展示与交流应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环节中多次循环使用。
4、点评与小结
展示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阻碍时,教师应予引导,出了错误应引导学生查找并予纠正,展示完毕应予点评,生成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通过展示,交流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再予讲述。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当小结,以便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5、课堂检测
课堂教学内容应当当堂检测,检测题要批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应当提交学生讨论,并用变形题再度检测。优秀的解题方法应予展示。
二、“五环节”课堂教学给数学课堂带来的几点变化
1、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
从近几届学生情况来看,因受小学、初中阶段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无论学生的想象能力、预习习惯、作业完成情况、复习巩固等,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均不强,更不用说拓宽学科知识面。课堂上、课外相关的知识,要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70%的学生才能完成,而30%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更严重,更不用讲学生观念的更新。目前,“五环节”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行,学校规定每节课教师只能最多讲10分钟,用监控的方式强力推行,这样教师的想讲不能,那怕学生要讲也不行了。这逐步让学生意识到,要弄明白课本的内容,提高学习成绩,教师是指望不了的,只有自主地看书做题,否则,什么也学不到,何谈考入理想大学?逼迫学生自主地看书做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2、让学生大胆提问题。
我觉得能提出问题才是好学生,证明他有认真思考。“五环节”课堂教学有展示与交流环节,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
质疑、解疑,让学生在“问”中学,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这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每一节课都要留下最后一些时间,让学生回忆本节所学的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这使得教师在备课时可能忽视了的问题,在教学中没有强调,这时有了查漏补缺的大好时机。
三、对“五环节”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五环节”课堂教学能强力推行吗?
学校为推行“五环节”课堂教学,在全体老师会议上进行了宣传发动,并进行了培训,方法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但不久,学校制定了有关强行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规定,其中《课堂教学检查及评价》中有:
(1)学校办公会议成员、学校职能部门,每月对任课老师执行“五环节”教学改革制度的情况进行抽查(随机听课、班级教学情况反馈日志和学生问卷调查),对消极对待改革或执行不力,效果较差者每人次扣1分。
(2)由学校教科室对老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考评,考评结果与期目标管理挂钩。
于是我的疑惑来了:“五环节”课堂教学理念不错,模式可行,但能强行推广吗?
大教育家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因材施教!何谓因材施教?我的理解是:因不同的学生,学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所教的内容不同而教法不同;因教师的不同特点与擅长而采用不同的教法。
单从学生角度看,“五环节”课堂教学固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但上进心强的学生会主动预习、练习和复习,其他呢?小孩子不懂事,来到学校要不要让他学点东西?再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对某些课程的某些章节能看得懂,学得通,但对数学学科而言,较多的同学听老师讲一次也似懂非懂,还能指望他以自学为主弄明白?“五环节”课堂教学强力推广的我校,起步早,措施完善,但在2008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中,数学总分100分校平75.4,有163位同学数学在95分以上,但918位学生中,不及格的同学近400,还有94位同学数学在40分以下,更有31位同学数学在20分以下,严重的两极分化,看似偶然,但应当引起深思。
2、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改革座位摆放方法开始吗?
学校在宣传、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时,是否依要求摆好学生座位,当成老师思想是否认识到位的一把尺子,有点搞笑的味道。试想:没依要求摆好学生座位就不能进行“五环节”教学? 依要求摆好学生座位,而其他一切照旧,咋就变成了“五环节”课堂教学?座位围成一圈,讨论是方便了,但学生讲小话也方便了,背对黑板的同学的脖子也扭酸了。
3、强行规定每节课最多讲10分钟,合理吗?
学校在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时,在全体教师会上强调每节课最多讲10分钟,通过随机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来检查,后来发展到用多媒体监控来督查。我想,一刀切,合理吗?
首先,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需精讲是相同的,但精讲是不以时间长短为标尺的。不该讲的地方,多讲一也是啰嗦;该讲的重点和难点,讲20分钟又何妨?有时那怕30分钟也不嫌多。例如《数学必修5》中第一章的“逻辑联结词”一节,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大部分内容能自学完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少讲点,而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部分,单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这一知识点,教师就不得不讲10—15分钟,至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一个例题的分析讲解示范就可能花上30分钟,这还是精讲!定10分钟,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老师都有自己的擅长,有些老师的讲形成了习惯,一时能改过来吗?更有些老师能讲,学生喜欢听,教学效果还蛮好,让其发挥所长多讲点又何妨?
4、每节课非要制作学案吗?
我校《“五环节”教学改革管理制度》中写道: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有重大影响,教师要高度负责地做好编写工作。
并有学案编制的程序、学案内容的构成、学案的使用和学案的检查评比等项。其中学案的检查评比项有:
“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将每次学案交一份到年级部备案,年级部将所有学案按教学内容顺序整理编号,装订成册,并有记录。
学校教务处每月进行一次学案检查,全期组织两次学案评比,评比出不超过30%的优秀学案。”
从一年的实践来看,有以下问题:
(1)明显加重教师的负担,对人数较少的学科组来说,教师更是不勘重负;(2)学生疲于应付学案,无时间预习和复习,学案当成了教本,造成课本的生疏;
(3)有些章节的课本,本身是很好的导学案,无再编的必要,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还影响了教学效果。
5、每节课必须有讨论吗?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有展示与交流环节,有的教师图热闹,每节课必须有讨论,每个知识点讨论,以致每个题都讨论。课堂是热闹,但实惠吗?数学讲究独立思考,单独演算,如果遇题不独立思考而合作讨论,学生到了高考单兵作战,咋办?只注意解题方法,不演算不写解题过程,这题真解了?面对数学中的解答题咋办?
四、我的观点
技工学院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1 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克服畏难情绪
教师应首先揭示物理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向学生说明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在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六大基础学科中, 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 天、地、生、化都可归结到物理和数学;现代工程技术也要靠物理作为支柱。其次还要阐述物理对现代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 教师也应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物理看似博大精深, 其实入门很容易。作为科学的物理尽管有宏观上的连续性, 但物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按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的体系讲述各部分内容, 并不依赖前面讲述的全部内容。因此, 过去没学好 (当然不是一无所知) , 只要努力, 现在照样能学好。再讲一些“半路出家”的物理学家的故事和童趣轶事, 帮助那些过去没学好而灰心丧气的同学医治心理创伤, 同时鞭策了基础好的同学克服自满情绪, 继续勤奋学习。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
2 物理学习应联系实际, 设计问题, 激发兴趣
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不少教师往往根据教材一字不差地讲解概念, 这样引入概念是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其实任何物理概念都是有事实基础的。教师应精心选择最好的事例, 最好的演示, 最好的实验, 向学生提供直观材料, 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透过形形色色的现象全力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并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本质特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 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也就是说, 学生会对自己熟悉或相关的课题内容产生兴趣。因此, 教师上课时应针对学生的状况, 灵活地使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更深层次内容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就拿“杠杆”概念而言, 它的引入比较容易, 因为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例子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个长处, 让学生摆出各种杠杆的实例, 并把有代表的杠杆示意图画出来, 如撬石头、撬开饼干筒的盖、开汽水瓶的盖等。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用途各异的杠杆共同特征给杠杆下定义。由于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平时见过甚至是用着的, 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 教师在讲杠杆概念时很多学生都能马上领悟。联系实际教学, 办法虽简单, 却能马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从而收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教学效果。技工学校的教师更应有意识观察生活, 收集素材, 结合生产和生活实例授课,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 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
3 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或实验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 为此他们往往可以废寝忘食。原因之一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 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能够给课堂增加很多的趣味与生动, 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 提高学习效果。例如, 通过多媒体手段, 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 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等。
同样道理, 物理实验也能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 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 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 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实验相比于多媒体教学,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课前充分准备。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b.教师的操作规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 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 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 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 拆卸时先断电源, 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c.学生参与配合。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 再讲给学生听, 使演示与讲解脱节。教学应师生互动, 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 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 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 打开活塞, 让空气进入半球中, 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 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 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 而且还不小, 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注重习题课
在物理教学中, 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 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习题课是对所学物理定律和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练习使知识进一步精化, 促进知识迁移, 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和解题能力。
例如, 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160m, 以13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5km的大桥, 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 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 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 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 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 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 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探讨, 使知识进一步精化, 开拓学生思路。
总之, 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 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我认为在现阶段技工教学中, 为了让出去的学生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在技校学习期间, 系统的理论学习应当受到重视。理论学习是以后从事各种工作获得广泛知识, 开阔视野, 提高素质的基础环节。一些发达工业国家的技术工人, 把图纸、资料翻看一下, 很快可以对产品进行调试、修理、装配, 原因是他们在培养技能的同时, 理论素质的培养相当“扎实”。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学, 我们更应重视。
责任编辑:张雨
摘要:让基础知识较差的技工学院的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产生兴趣, 以确保教育质量, 形成办学特色,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从技工学院的学生自身特点出发, 从学生心理因素、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措施。
对技工院校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6-01
技工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制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正值青春期,由于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困惑、心理矛盾等多重心理问题。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熟悉新班级,使班级生活迅速步入正轨,这是每位班主任特别关注而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抓住关键点
新班级成立后,班主任一定要认真上好始业教育第一课,不能草率行事。很多班主任扮演的角色往往成为了传话筒,工作大多都是上传下达,很少自主的对学生进行教育。通常都是班主任每天都忙碌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机械的完成学校的任务,并没有在工作中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应付的现象。班主任没有抽出相当的时间对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揣摩并开展相应的工作,就无法真正有效的落实好德育工作。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把军训期间与学生的接触既是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拉近师生距离的助力器,了解学生的平台。更是培养“纪律严、作风正、学风浓”班集体的关键期,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休息期间,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严格要求,做到准时出操、准时训练、准时休息、准时收操。增强了同学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了同学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二是统一了内务,组织同学们整理了内务,统一了标准,并进行了检查评比,规范了同学们的内务秩序。
其次在军训晚自修期间和开学伊始,搜集学校的相关资料,介绍学院40年的办学历史、光荣传统和良好的校风、学风,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是当之无愧的“交通的黄埔,技师的摇篮” 让新生了解了校史,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尽快融入学校群体,积极投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中来。
再次,趁热打铁,做好新生的学业规划,利用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追求目标、努力方向,加强了新生对于自己专业的认同度,明确了学业规划目标,为他们以后的校园学习生活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抓住关键人
任何一个集体,总有一些关键人物在有形或无形之中起着决定作用,一个新班级也是如此。关键人物主要有两类:进步的关键人物和落后的关键人物。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既要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到班级内哪些同学是品学兼优的并能带动大多数同学进步,又要留心生活学习中哪些同学习惯或作风懒散,甚至对集体或个人不时的制造祸端,带来较坏的影响,并且影响他们的身后更多的人。一方面,班主任应积极发挥先进的“关键人物”的正面作用,既可以让他们担任班级的主要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另一方面,更应注重落后的“关键人物”的转化,这里主要依靠班主任的沟通和教育来解决问题。首先,班主任应怀着一颗爱心去转化他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为了他们的进步,为了他们的成长,就会赢得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其次,班主任还要有一颗责任心去对待他们。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核心,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仅能感化积极进取的优秀同学,也能感化那些消极落后的后进同学。在转化那些落后的“关键人物”时,不要怕反复,不要怕麻烦,要给这些同学改正的时间和机会,一次不行,两次,甚至三次更多次。另外,班主任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针对不同性格的同学要施以不同的方法,外向的同学可以在激励的原则下多批评,而内向的同学就应该在鼓励的原则下多谈心,以增加了解,增加信任度。
总之,要坚信他们不是顽石,不是朽木,通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共同努力,他们也会成材。
三、抓住关键事
新班级的管理是复杂的,因为学生可能来自许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性格和思想。班主任需要经常到班级、寝室去走走,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因为这些更直观、更有效、更准确。
比如,在新学期的常规卫生工作中,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既可督促学生劳动,也可和新同学一起劳动,那哪些同学的集体主义意识强,哪些同学的责任心强,哪些同学富有号召力,哪些同学的处事灵活,哪些同学能顾全大局,班主任应该对这些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把这些学生当作是班级的骨干,未来的班干部。
又如,在开学初有些学生不可能马上进入角色,可能会有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事件。这些事情可能不是什么大事情,但班主任老师切不可睁一眼、闭一眼,放任自流,要抓住这些学生的第一次,多方面了解学生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既讲清学校的规章制度,又根据学生的实际,具体分析,明确要求;当然针对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除了常规的思想教育外,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要求家长的配合,从多方面加强管理,以使其在开学初能迅速改变不良习惯,走上正轨。
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9
什么是教学设计?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是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作为教者不仅要去研究教材,还要思考如何将教材的诸多内容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丰富内在情感,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践,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
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实现以人为本。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达到教学有效的境界。
在《观察物体》上课前,我进行了细致地调查,调查采用活动调研的方式进行:
活动1:将学生分为8组,一组四人,分别站在桌子的4个方向,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顺时针依次调换座位,再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依次调换4次座位,重复刚才的问题)
调查结果:判断正确的有29人,占96.9%;2人左右区分不清,判断出现错误,占3.1%。活动2:观察水杯,然后给出从不同的方向拍摄的图片。(调查人数:8人)①(学生从正面观察水杯)你看到的水杯的什么样子的?选出正确的图片。
②(老师从侧面观察水杯)猜一猜,老师看到的水杯是什么样子的?请帮老师选出正确的图片。
调查结果:
①题完成较好,有6人能一次选出正确图片,占调查总人数的75%。2人经教师引导,可以选出正确图片。
②题完成质量不高,5人选择错误,占调查总人数的62.5%;3人选择正确,占调查人数的37.5%。
调查过后,结合调查结果我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我发现,学生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中,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观察物体的方法,但具体生动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尽管不高,却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一些简单的观察要求。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语言表述有困难。在描述物体各部分之间关系时,特别是杯把在正前方时,学生表述不清。
2、学生从侧面观察能力较低,选择从侧面观察到的水杯图时,会有很大的困难。
3、由于一组四名同学分别从四个方向所看到的水杯各不相同,判断某一学生在其位置看到的图片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我及时调整了原有的教学设计,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坚决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教师再相机指导;将机械地观察交流改为观察、交流、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肯定有着清晰、科学、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弄清楚教学目标问题。制定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确定在一节课中有所侧重地体现某一方面的目标。例如有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乘法》,内容是两位数乘整十数。例:12×10、12×30。
教者1:我认为目标只有一条,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所以,我挖掘了学生的基础。类如10×6,12×3进行练习,然后进入新问题情况,探索口算方法,从最后进行习题的练习中可以看出,目标达到了,学生口算正确率高。教者2:我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2)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并能自圆其说。(3)学生运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到每分钟十题。(4)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图意,提出想解决的问题,然后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圆其说。教者1重视了全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但我认为他的目标不够全面,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追求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决不能偏向地认为会做题目就行。教者2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口算方法,主动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信心。
三、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1)重视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有位教师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导出乘法口诀,而是大胆地将“想想做做“中的题目作为例题,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1个9是10减1,得9;2个9是20减2,得18;3个9是30减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将9的乘法口诀的独特之处揭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在《认识时分》一课,我第一次教学时,为了揭示一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拨钟面,将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然后拨一拨,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接着讨论交流,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结论。
结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数,我立即调整设计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课件演示三遍。
第一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分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小格?学生回答后板书:60分;
第二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时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大格?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
第三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走,同时停?并思考:“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加一个什么符号?
这样将学习的要求细化,学生有重点,按要求进行观察,每一个步骤学生都学得扎扎实实。(3)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点化解,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有效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4)抓实练习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5)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8的分与合》的教学片断:在学习了8的分与合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将1至7七张数字卡片发给学生,学生依次拿着卡片跑到前面,喊道:“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某个同学接着跑到前面,说:“你的朋友在这里,X和X组成8。”然后两个好朋友手拉手跳一圈。就这样完成7次,共用了六分钟。
原本说一次8 的分与合只需要片刻功夫,如此设计活动程序,却要花更多的时间。教师把这个练习的形式过分强调和美化了,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但它毕竟只是巩固8的分与合的一种手段而已。
(6)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
写教学设计,没有理论作支撑是经不起推敲的。有些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设计,而忽视其上位的设计,表现为一些教师不了解课程标准,不知道前、后学段的教学情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因此,要用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建构个人的实践理论,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0
英语的过关
学习语言,包括英语,有一个过关的问题。我认为英语过关的必要条件有三:一为掌握基础语法,二为掌握基本词汇,三为掌握基本技能。英语语法知识对中国学生帮助很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国内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语法讲授,学生到了初四或高一,基本上已初步掌握了英语语法体系,有了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造句的拐杖,这就够了。但是,不少人过分强调语法学习,而忽略了诸如词汇等重要方面的学习,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英语词汇浩瀚,但最常用的词汇相对有限。如果是打基础,学生宜掌握3000个左右基本英语词汇及1000个左右英语常用短语,并知道其中每个单词的最常用义英语一词常多义及搭配关系包括短语,对于这些词要会念、会拼、会用。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往往不愿按此要求去做,掌握3000个单词就觉得不胜负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必须尽快纠正。教师应告诉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
对体育院校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 体育院校 英语教学 体育生
引言
体育生的英语教学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教师功夫没少下,学生时间没少花,但最后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体育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活泼好动,英语基础差,并且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因此体育院校的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不能采取和其他高校同样的教学方法,而应针对体育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经过近10年的体育院校英语教学摸索笔者认为体育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分四步走,第一步培养学习兴趣;第二步充实基础知识;第三步获取丰富的英语知识;第四步让学生学会自学。如果能把这四个步骤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会从最初的对英语抵触,到掌握很多英语知识。
英语教学四步曲
1. 第一步:培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来越爱学习。英语学习亦是如此。近期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中国最年轻的教授”,数学奇才刘路的事例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意愿。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1.1把握体育生的特点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
学生们都是20几岁的年龄,风华正茂,对体育的喜爱注定使这些学生的身上具备一定的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活泼好动
好动是体育生最大,也是最普遍的特点。一堂课往往是上不到一半他们就如坐针毡,听不下去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多创造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的机会。例如笔者在讲《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Sailing around the World》时,让学生按照文中主人公的航海路线绘制航海路线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既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令学生“哈欠连天”的尴尬境地。
1.1.2善于言谈
体育生的性格大多比较外向,愿意与人交往。尽管他们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但很愿意开口说英语,不怕说错,这正是英语学习者所应具备的难能可贵的优点。笔者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训练。每节课开始时,笔者都会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前一天发生的趣事做"presentation"。通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还让学生觉得英语课堂教学并不枯燥。
1.1.3喜欢探索秘密
好奇几乎是所有人的天性,体育生也不例外,他们一旦对什么感到好奇就会不断的追究下去。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一定会问学生一些与即将教授的内容有关的勾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比如在讲《体验英语》中的《Bathtub Battleships from Ivorydale》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Do you know what is ivory? Can you imagine soap that can float? Then that soap is made of ivory? 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马上睁大眼睛想“用象牙还能生产香皂?象牙香皂能在水中飘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英语学习上了。
对体育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师需要坚持不懈,不放弃,认真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2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2. 第二步:充实基础知识阶段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以后,他们就会热切地渴望获取知识,但此时基础薄弱的体育生们在英语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充实基础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充实学生的语音基础知识
大学本科生本无需进行语音学习, 学生克服了语音的障碍后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更乐于听、读、说英语了。
2.2充实学生的词汇基础知识
在英语学习中,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很好的进行英语学习,但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尽管他们很用心的记忆单词,但还是很快就忘掉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实施了让学生反复记忆的教学方法。
3. 第三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英语知识
学生在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并且牢固的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后就应该进入深层次的获取英语知识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既包括进一步掌握更多的词汇量,又包括对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教学中除了要围绕课本及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外,教师还应注意把最新颖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最新的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这正如笔者前面所说的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愿意学、愿意记忆。
4. 第四步:让学生学会学习
今天的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也就是要进行终身学习,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在大学阶段他们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的技能就是学会自己学习,这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院校的学生较之其它高校的学生缺乏的也恰恰是这种自学能力,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上,学生们已经习惯于这种“灌输——接受”式的教育模式,他們不会,也不愿意自学。体育院校的教师可以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4.1让学生坚持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会自学的第一步,但要使其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就不能让课前预习只停留在简单的阅读课文和单词的层面上,还要让学生针对其阅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剩下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边学边解决。
4.2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做归纳、对比
某一个词、某种语言现象会多次出现在一篇或多篇课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并让学生将其进行归纳,做出对比。比如动词agree可以和不同的词搭配组成agree with, agree to, agree on等词组,每种不同搭配后要接不同的宾语,通过对比和归纳让学生总结出使用方法。这样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自学的方法。
4.3让学生课后多读、多听、多说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说、会读、能听。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学生选择难度适当的听说材料,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英语活动,如英文歌演唱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等。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课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自己选择学习材料,知道应该怎样学习。
结束语
体育生的特殊性注定了体育院校的英语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钻研教法,才会让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笔者在几年对体育生的教学中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广大的体育英语教师坚定信念,不气馁、不放弃,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可塑性,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鼓励学生,做到尊重学生,有耐心地对待学生,那么再难教的学生也会被教好。笔者提出的四步法教学是在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近10年来所得出的经验,希望为各位工作在体育院校的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孙晓朝,杜鹃.关于英语强化复合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03).
[2] 尹华玲.关于英语教材的思考[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对技工院校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技工院校:教学05-11
技工院校德育课的教学08-30
现代技工院校07-25
技工院校档案08-02
技工院校教育08-19
职业技工院校11-01
技工院校机械类10-28
技工院校英语教育07-30
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思路07-18
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