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工院校(精选11篇)
现代技工院校 篇1
日常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最大的任务,班级内的事务往往具备多元化的特征,班级管理除了班级学生委员会去执行之外,班主任也要做出及时科学的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获得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技术类的院校属于实践性的院校,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的学生很多都是渴望通过几年的学习,为其以后的工作奠定技术基础。但是,因为技工院校的学生对未来就业存在焦虑,并且需要经常走出校园进行实践,所以这些技工院校的学生发生校园冲突的可能性较大。因而,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教师要秉持有教无类的思想,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各种新的方式打动学生,促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化解矛盾,从而带动班级学风的提升。
通过即时或者非即时网络通信平台促进师生沟通
技工院校的班主任在进行相关的班级管理时,应该多考虑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其中即时或者非即时网络软件平台就是非常好的选择。当前,各种类型的网络社交平台方兴未艾,从早期的网络BBS论坛,到个人博客,发展到现在的QQ、微博及微信等,很多学生都会使用上述一种乃至多种平台进行社交活动。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尽可能地加入到他们的群体之中,多使用一些社交软件平台,在平台上观察学生的动态。例如,微信具备的朋友圈功能,学生会将有趣或者难过的事情分享到平台上,教师则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地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从而进行早期的介入干预。
班主任也可以鼓励班级学生干部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促进班级管理的透明化。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量化考核、成绩公布、事项通知、班级班费收支项等内容,可以通过组建班级QQ群、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公布,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在出现误会的时候,在线的沟通平台可以较为及时地进行回应,更好地化解师生沟通危机,达到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
在班级的宣传教育方面,可由班主任牵头,班级的学生干部编辑相关的电子材料,对同学进行德育宣传。还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的材料,配合非即时的网络通信平台(如微博),以班级的团支部或者班委会名义进行发布,同时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文化语境相互接近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传播,达到德育和宣传两利的局面。
通过电子化办公技术解决学生管理问题
班主任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电子化办公软件来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
1.学生日常成绩的汇总问题
过去,对于学生的成绩汇总往往是通过简单的相加之后,以期末成绩的形式进行张榜公布。而现在电子化办公软件可以对表格数据以饼状图、柱状图或者曲线图等呈现,这样的一种呈现方式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各成绩区间的学生所占比例。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各科目成绩及综合成绩情况,都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此外,通过电子统计软件分析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可以让学生从散点图中了解自己的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什么层次,从而鞭策其更加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成绩,力争上游。翔实的图表比枯燥的说教要更加直观,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往往会重视实践操作的成绩,忽视卷面理论成绩,通过这种汇总方式则可以收到相对较好的效果。
2.学生日常生活资料的汇总问题
班主任还可以将相关的学生资料编辑成为电子表格并保存,特别是家校联络的通讯录,以及通讯简要的笔记等,这种记录可以让班主任掌握每一次和家长沟通时的主要内容,挖掘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弱点能够客观看待,帮助学生逐渐成长。在其他班主任接班时,电子表格式的学生资料也能够非常便利地进行传递,从而让新接手的班主任能够较快地掌握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家庭状况、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性格脾性等。详细的电子化学生资料能够让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
结束语
当今已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技工院校的教师也要革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以更为便捷的方式,为更多的技工院校学生提供相关的管理支持。学生在科学的管理下,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挥出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为其日后的就业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技工院校的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并且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新形式、创新内容以及创新手段,不断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现代技工院校 篇2
二月份:
1、开学工作;
2、上报招生计划;
3、上报本学期职业资格鉴定计划; 三月份:
1、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
2、各校申报并确认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四月份:
1、上报、审核、下达全市技工学校招生计划; 五月份:
1、技校招生宣传与咨询活动;
2、技校教师系列初、中、高专技职务申报工作; 六月份:
1、毕业证书验印工作;
2、上报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名单; 七月份:
1、毕业生户口迁移工作;
2、招生录取工作(7月—8月)。九月份:
1、学期开学工作;
2、庆祝“教师节”,表彰优秀班主任、优秀“一体化”教师、“教坛新秀”、优秀“企业教学咨询官”等;
3、上报各专业教学计划;
4、上报学期职业技能鉴定计划;
5、学校组织新生开展军训活动。十月份:
1、做好新生资料汇总和新生户口迁移工作;
2、第二批办理2010年毕业生户口迁移工作;
3、校企合作评估;
4、要求各校上报助学金和农村困难学生免学费报表及花名册;
5.组织参加苏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十一月份:
1、助学金和农村困难学生免学费报表报财政局
2、召开全市技工院校校长工作会议;
3、组织全市技工院校教学观摩活动;
4、相关师资培训。
十二月份:
1、第三批办理2010年毕业生户口迁移工作;
2、各校上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材料;
3、开展优秀论文、教案评比活动。一月份:
1、校企合作研讨会暨用工需求调研;
2、研究部署2011年技工院校招生工作;
3、各中心教研组工作总结。
现代技工院校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现代企业管理 课程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国民经济有机体中基本经济细胞的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不再是单纯地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而是要求其在一定的技能基础上具备的基本管理技能与素质。这就对技工院校的相关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要必须体现创新理念,要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及技校学生将来就业和进一步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技工院校开展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加强课程建设是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条件。开展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切实提高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企業管理作为技校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管理知识的重要课程,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学校领导与教师片面地认为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是突出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加之技工院校普遍学制较短,其中又得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导致素质课程的学时比例在总学时中处于弱势地位,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更是被边缘化了。因此,开展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建设,一则可以有效地扭转长期存在的错误观念,正确理解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对技校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意义;二则通过课程建设,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将来就业应具备的管理技能。
二、技工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建设实践
1.明确课程学习目标
管理素质、知识与能力,不仅是专业人才业务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成为各类专业人才发挥其专业技术特长必不可少的条件。面向企业一线岗位,培养中高级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也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注重专业技术素养形成的同时,提升企业管理素养;注意讲授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笔者通过对学校近十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反馈可以发现,具备一定管理素质的学生在企业普遍更受欢迎,他们也更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少学生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管理理论以及在企业工作中获得的管理经验,大胆地自主创业,既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2.制定课程能力标准
鉴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不仅仅在于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在于其学习和掌握的一般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因此,技校学生应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和规律,逐步掌握企业现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规方法,具有市场观念、经营观念、效益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选择和把握企业常规管理方式,通晓经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以及一般管理规程。
3.改进课程实施模式
(1)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应注意吸收和借鉴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创新性。一方面,教师要从基层管理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尽可能地增加对实用知识和技能等内容的讲授。另一方面,要注重讲授国内外最新的管理成果,引进国外前沿理论,例如战略管理、团队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组织创新、成本控制、精细生产、准时生产、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同时,要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将我国企业改革过程中具有前瞻性的成功经验引入教学中,例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绩效评价、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个人独资公司、2000版ISO 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等新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知识的先进性。
(2)创新教学方法。为体现当前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引入新观念、新方法。首先,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学习课程的前沿知识、经典案例、管理方法等,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师应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增加课时容量。最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将问题的形成背景及国内外发展概况等介绍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创新精神、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代技工院校 篇4
一、师徒制的概述
师徒制主要是指学生跟着教师,按照企业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在师傅的专业化指导下获得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培训、实际岗位职业标准的一种教学培养模式。现代师徒制主要以直接经验来作为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能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情感化的人际关系。师徒制在职业技工院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以及企业所需求的职业素养。
最早的师徒制在我国的体现主要是技工培训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业生产对工人的任用发生了重大的改革,即实行先招生、之后招工、最后就业的培训方式,将原有学徒招收形式转变为各种大专、中专、职高等形式来招收工人。这种背景下的师徒制在我国早期不存在,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外“学徒制”的职业教育理念传入到中国,新的师徒制理念在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得到了普遍应用。
二、师徒制在职业技工院校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国外一些先进的职教理念迅速在国内得到应用和研究,因此,无论是在师资培养方面还是在高技能学生的培养方面,现代师徒制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一)专业教师间的一带一结对子、师带徒等培养方式的应用
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新教师则有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充沛的精力。因此,通过师徒制的培养,能够迅速让新教师成长,让老教师受益。教师之间师徒制的应用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结对子(导师制)、签协议、发聘书等,通过这些形式,能够加强新老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管理。通过导师制的实行,能够弥补指导教师对徒弟指导教育理论上的欠缺,弥补青年教师在实行师徒制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签协议能够让青年教师在协议的要求下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现代师徒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职业技工教育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对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岗位需求等方面的培养。现阶段,在电气自动化企业中,一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综合职业素养发展存在着局限。为此,在师徒制的发展要求下,需要转变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理念,改变传统的“师傅观”。在具体实训中,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应用案例开展实训教学。虚拟实训中的一种是案例教学,教师以真实的电气自动化企业发展情况为例,组织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在实训中,学生根据模拟环境的变化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在这种教学中,案例的呈现方式主要是以描述性的方式来体现,对电气自动化企业发展路程、发展决策、问题解决办法等进行全面的记录,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教学体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案例实训教学能够让师生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交流,对促进师生感情,提升学生技能意义重大。
(三)技能成熟的老生与新生之间形成的师徒制
师徒制教学的实施需要考虑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问题,在教师指导学习之后,学生之间也要形成学习互助小组,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不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进每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实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师徒制,在合作交流中实现彼此的共同进步。
三、现代师徒制的发展和推广
(一)实行双元师徒制
双元师徒制是指将中职学生的电气自动化学习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实践进行结合,其中校内一元是指在校内的工业化实训场地上对学生开展技能训练,校外一元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开展操作训练。在校内、校外的实训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共同学习的良好模式,对提升学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适应社会发展对岗位的需求意义重大。
(二)校企合作下,学生到企业中学徒制的应用
师徒制在未来的发展和推广可以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和学校签订用人协议,之后校企双方共同签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管理、考核和选拔学生上岗的教学活动,是工学集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在校企合作中,学生能够将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到企业中进行充分实践,增强自己的操作技能,实现对知识的充分学习。
综上所述,师徒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职业技工教育的发展,师徒制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和企业联系的机会,到企业实习,缓解了学生毕业之后在社会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职业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彰显了职业技工教育的实用性特色,也增强了社会企业对职业技工教育学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摘要:师徒制在中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显示出了其自身强大的活力,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要求下,中职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应用师徒制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实现现代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教学实践中的充分应用,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师徒制,职业技工教育,电气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陈群波.基于师徒制的教师知识转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技工院校德育管理初探 篇5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管理 五大原则 三大创新
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层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越来越清晰。与普通教育相比较,技工院校的学生在价值认同、能力结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技工院校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特殊性实行符合自身规定性的、有效的德育管理。技工院校的德育管理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行为规律,以保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
1.朝气蓬勃,但任性,纪律意识弱,做事缺乏耐心、恒心
技校学生常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得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能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社会工作和活动。但是,一些学生纪律意识缺乏,规则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常表现出某种叛逆性的年龄特征,参加活动时,缺乏耐心,浅尝辄止。
2.个性突出,勇于表现自己,但自卑,抗挫折能力差
受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技工院校学生表现更为个性、独立,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因成绩欠佳等原因,有强烈的挫败感。在一些学生看来,进入技工院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入学校的,常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社会责任感不强。
3.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经过中考、高考的检验和选择,他们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渴求以知识改变命运。但一些学生刻苦求知精神严重欠缺,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意识差。一些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这些心理、行为特征,技工院校必须实行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技工院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原则
1.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用主流价值观和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成果滋润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激励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
2.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根据有关德育课程改革的文件要求,要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改革德育考试制度。但是德育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和知识传承。因为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而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能力,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3.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学校德育必须研究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认知、心理需求、行为习惯的实际,紧扣学生的精神发展、社会成长、心理发育和职业生涯的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如部分学生存在有说粗话脏话的陋习,则可以在德育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的小事做起,这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取得成功的途径。
4.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技工院校学生作为与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利益诉求。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判断是非能力差,他们的这种追求或诉求常常通过一种非理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能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化解学生的思想纠结,同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
5.开放性和社会性的原则
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合力联动育人机制,走出单纯的学校教育这一封闭化的误区。学校要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对德育工作的参与,营造环境,构建开放型的德育新模式。同时学校德育要研究社会观念、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对学生积极、消极的影响,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在社会生活的历练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为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供可能性。
三、创新思路,构建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新模式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不仅给技工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息辨别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增大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德育管理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完善育人机制、强化队伍建设,遵循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德育管理新模式。
1.创新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具体地说,班主任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选择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業务能力:实施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养工程,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名班主任;重视班主任工作研究,推动班主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尊重班主任的劳动,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教师高级岗位评聘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等。
在指导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重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帮助他们提高德育理论素养,真正掌握实施有效德育的路径和方法。有研究者指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呈现为知识性德育。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种与学生德育实践割裂的德育,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目标的目的。因此,根据技工院校部分学生文明意识不强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应是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还要着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感,保持一颗对学生的爱心。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切入点就是感情投入,就是爱。对学生的爱,不是教育策略或教育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一种最自然的情愫。只有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对他们诚挚的爱时,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这是成功的班主任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2.创新计划管理,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德育是通过作为非强制性制度因素又作为精神因素影响人的经济行为以致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学者陈宪认为,职业精神是责任心、事业心、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乃至敬业精神的总和。在很多情况下,有职业精神的人,会自觉寻求发展的机会,或在工作中增加自己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技工院校学生是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充分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订德育计划,确定阶段性德育内容时,必须把职业教育内容置于重要位置。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学习和践行以严谨认真、勤勉负责、精益求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必须融入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和岗位实际。教师利用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有利时机,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实习实训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训工作规程,建立学生实习实训
档案。
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也应该是技工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如果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那么,技工院校的吸引力将得到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北京市职教学会副会长蒋乃平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应包括: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分工和职业分类,了解各类职业的一般特点、要求等(即了解社会);二是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即如何做人);三是教育学生如何择业,如何创业,指导学生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岗位等(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创新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应用各种手段对学生实施管理,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因素,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既是学生思想品德塑造中的最高形式,也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最高形式。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应建立稳定的机构、机制和制度,保证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广泛参有机结合。如成立学生自律机构、构建学生自律评价标准等,以规范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努力使自律成为每个学生提高个人修养的内在需求,并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总之,技工院校的德育管理是技工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乎学校的办学方向,关乎技工院校能否真正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以求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化论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曹辉.道德教育与人的经济生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技工院校流生调查分析 篇6
关键词:技工院校,流生,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一、概念的界定
流生一般意义上是指中途退学而没有完成相应学段教育的学生。而本文技工院校流生是指在学校学制3年的中专生、3年的中技生、3年或5年的高技生、4年的技师生和5年的高职高职生, 中专生、中技生、5年高技生和高职生是指初中入学的学生;3年高技生和4年的技师生是指高中 (中职、高职) 入学的学生。所以本文的技工院校流生操作定义是指:除正常毕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 (中专毕业证、大专毕业证、中技毕业证、高技毕业证、技师毕业证) 的学生外, 没有完成规定学制年限教育而离校的学生。
二、技工院校流生现状的调查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技工院校在校生约有25万, 他们承担着培养中、高级和技师等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技工教育在实现人力资源强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 全国职业学校的流失率大约在7%~10%之间[1], 而某技工院校的流失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 最高达到28.8%。
1. 2010级与2011级二年学生流失统计
从上图可以发现;2010年入学人数是1548人至2012年在校人数是1102人, 流生率是28.8%, 2011年入学人数是1323人至2013年在校人数是1050人, 流生率是20.7%。
2. 2010年~2011年流生原因调查统计
从下图可以发现;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因素42.8%, 其次是学生自身原因32.1%, 家庭因素8.3%, 社会因素10.6%, 另外其他因素是6.2%。这5个方面是学生流失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流失的因素分析
1.学校因素
(1) 师资水平落后, 管理模式陈旧。
据调查, 有42.8%的学生退学是学校因素。学校师资素养高,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是一所学校成功的关键, 更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对于技工院校来说, 需要更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才能保障学生在校学到更多的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 现在很多技工院校教师都是以往的技工学校的留校生, 有的人通过努力, 走上了教师工资岗位并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绩, 但不可否认, 还有相当部分人由于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的限制, 自身的发展走到“瓶颈口”, 很难再有发展, 教育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有的人还走上了领导岗位。由于这些人自身基础知识储备差, 管理观念、管理模式陈旧落后, 教育教学水平低下, 阻碍了技工院校的发展。近几年学校虽然引进了一些学历水平较高的研究生, 但还不足以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更无法冲淡以往的陈旧血液, 加之是公立院校, 受到编制的限制, 根本无法大量引进高学历人才。
(2) 专业设置不合理, 追求短期利益。
科学的专业设置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 而专业建设是代表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2]。当前由于高中和大学都在扩招, 技工院校花费大量的时间抓生源, 但质量较差, 学校只好追求短期利益, 放弃原来的特色专业。专业设置带有严重的功利性、随意性、粗放性以及低水平的重复性[3], 导致如电子、机械与汽修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过剩, 毕业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造成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 学生就业预期和社会现实相差甚远, 家长和社会对技工教育感到失望, 加之社会对技工学历 (中技、高技) 不承认, 导致人们对就读技工学校的需求不旺盛, 技工教育发展受到阻碍。在笔者的调查中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近65.%的学生对自已的专业课设置不满意, 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在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加之学校开设了较多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 违背了技工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 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低, 最终造成学生流失。
2.学生自身原因
(1) 据调查, 有32.1%的学生退学是自身因素, 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 厌学情绪严重, 学生认为技工教育是“末流教育”, 是“兜底教育”, 自认为就是差等生, 上技工学校是无奈的选择。
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入学动机选择中发现, 自愿上技工学校的学生只有23.40% , 大部分是迫于家长、老师的建议。对于“为什么选择技工学校”、“为什么来学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都感觉茫然[4]。由此可见, 选择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因为中考或高考落榜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刚入初三时就被老师动员直接到技工学校就读, 这类学生知识储备可想而知;另一方面,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影响下, 技工学校为了确保招生人数, 几乎没有入学门槛, 只要有中考准考证、高中毕业证都可以入学, 甚至有失学几年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技工学校就读。在笔者对学生调查和访谈中发现, 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78.8%的学生选择没有, 加之他们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习惯较差, 随着时间的延长, 由学不懂到不想学, 最终选择了流失。
(2) 学生自我约束差, 违反校纪校规。
技工学校学生生理、心理还未成熟, 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无法与普高、高校学生相比, 经常出现叛逆心理, 他们自由散漫, 情绪消极悲观[5]。技工院校的男生在这方面非常突出。据笔者调查;86%的男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 闲逛、上网、打游戏、玩手机、谈恋爱是他们的主旋律, 还有一些夜不归宿学生, 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就是体育活动都不想参加, 几千人的学校, 每天操场上只有几十个学生在活动, 更不要说是自主学习了, 批评和思想教育牵扯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 即使是这样, 还很难教育好这类群体学生, 班主任只好给予他们勒令退学或开除。还有个别差生受不了学校的严格管理, 选择了退学。
3.家庭原因
(1) 家庭贫困, 收入低。
据调查:有8.3%流生退学是家庭因素, 技工学校的学生有73.4%的学生来自于农村, 有18.3%学生来自于城市低收入家庭, 由于这样的原因, 他们无力支付日益增加的教育费用, 国家虽然给予三年3000元的补助, 但还远远不够, 甚至还有的家庭有2~3孩子在技工学校就读, 学生只好早早的退学外出打工, 以减低家庭的负担。
(2) 家长偏见, 鄙视技工教育。
社会的传统文化是重功名, 轻蓝领, 再加上当今社会普遍认为技工教育是“兜底教育”, 是成绩差和习惯养成差的学生“归宿地”, 他们这类人是普通初中、高中选择后的结果, 是把技工教育看成是低能儿的“垃圾站”, 通过技工教育是低人一等, 没有能力水平的代名词, 认为技工学生毕业后只能是个打工仔, 是无赖的选择。这也影响了部分学生不想就读技工院校而退学的原因。
4.社会因素
(1) 技工教育是平民教育。
据调查有10.6%的流生是社会因素所致。当今社会, 技工院校的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重大变化, 且呈多元化发展, 书本教育、教师教育引导对这90后的学生影响越来越小。据中国人大前校长纪宝成所言, 当今的市长、县长、县委书记的子女没有一位就读职业院校, 2012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有82%来自于农村家庭, 他说;技工教育简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6]。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社会不断地在强化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异。这可以从领导讲话, 到新闻媒体, 再到社会公众, 经常在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鲜有提及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导向。这也是造成流生的因素之一。
(2) 准入制度不完善。
国家考试录取制度“一棍子”把技工教育打入底层。中考时,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优先录取, 剩下的去读技工院校或职业学校;高考时, 一本、二本、三本批次录取结束后, 才轮到高等职业学校录取, 再剩下的才就读技工院校, 久而久之, 技工教育就是“低能儿”的教育。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歧视性政策, 比如, 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不准中技、高技和技师参加。参军到部队, 中技、高技和技师都不能享受士官生待遇, 户籍制度更不让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在大城市落户。这也是造成流生的因素之一
四、控制流生的对策
1.政府在制度上顶层设置
政府在政策制度设计上要作表率, 创造有利于技工教育良性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发挥广大技工院校校长与教职工的智慧与创造能力, 而不是去到学校指手画脚, 越位关注微观操作技术层面的问题。“思想上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政策制度的改革应该来得更快一些。”比如推进普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与技工院校招生分类考试制度;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 扩大优质技工教育资源, 表明这类人才培养是重要的与高质量的;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技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进一步在社会上树立和形成“崇尚劳动, 尊重劳动者”的氛围。
2. 重视新生的职业观教育
由于传统观念的技工教育不被社会重视, 往往同学在老师面前有失落感, 再加上不适应新学校氛围, 这时就会产生退学心理, 这时学校就要给予时间, 给予信念、给予自由、给予机会、以及尊重学生, 把世界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这就需要我们技工院校的每一位教师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给予每一位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 智力状态、行为状态、家庭环境、早期创伤性经验等给予重点防范, 重点干预[7]。从未来的社会角度开展心理学知识教育, 对学生自身和学生自身之外的那些与退学的相关因素予以控制, 培养和确立技工院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坦然地接受自我。
3.开展校本研究, 发展特色技工
技工教育事实上处于边缘的状况, 原因是技工学校所颁发的中技、高技毕业证书社会不承认, 在短期内我们无法改变这一事实的情况下, 技工教育必须以技能培训为本位, 开展自已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特色教学模式、特色的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等, 在办学过程中, 必须立足于技工特色教育, 突出技能培养, 形成自已的办学特点, 招的来学生, 就要留的住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 进行分层教学。努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那些由于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低能力水平, 科学素养不足的教师, 该边缘化就边缘化, 该分流就分流, 让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加强教师的素质水平, 以达到控制流生的目的。
4.严格技能培训, 提高综合实力
技工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和操作型实用人才, 学校这一培养目标是重中之重, 配齐配足各种实验室、实训室、操作室, 培训规范化, 达到全体重视化。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先易后难,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拿到操作技能证。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 在培训初级、中级过关后, 鼓励他们参与技师培训, 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用得上、留得住。
5.实现校企共建, 订单式培养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近几年凡是以订单式培养模式招生的班级, 流生就相对较少, 二年来没有超过20人, 这主要原因是学校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利用本校的特色专业, 为企业订单式的培养人才, 同时让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相结合, 共同获利, 共享。从学校角度来看, 学校提高了综合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同时学生能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提高了学习兴趣, 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并且学生能够知道自已以后的工作岗位, 了解未来工作单位的各种企业文化, 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及时了解企业当前专业的最前沿技术动态, 没有择业的压力, 学生高兴、家长高兴、学校高兴和企业高兴, 同时降低了流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EB/0L].
[2]兰敏.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 2011, (12) .
[3]王公平.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及研究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2, (6) .
[4]李本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偏低的归因分析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
[5]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6]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N].中国青年报, 2013-4-16.
技工院校顶岗教育探讨 篇7
顶岗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新形式, 顶岗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独挡一面, 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生从心理上抵触用人单位、学生权利得不到保障以及利益受到损害等诸多问题。而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学校、企业乃至学生本人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技工院校顶岗教育。
一、技工教育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开展, 技工教育在教学形式、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技工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有一年左右的顶岗实习, 但是, 由于对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 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学校及企业的重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学习的主体, 又是准劳动关系的主体。学校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的认识往往只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 忽视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 有的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 而对于学生的工作情况、生活状况则不太关心, 甚至不闻不问, 一切由用人单位负责;用人单位认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只是来劳动的, 因而只关心学生的劳动情况, 考虑的是学生能够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 对于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到多少知识, 以及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职业岗位能力是否得到增强等问题则不太关注。然而,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学校是主要的组织者, 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等由学校决定。用人单位是主要的管理者, 学生岗位的安排、工作职责的划分、学生待遇的确定等由用人单位决定。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 其主体地位往往容易被忽视。
第二, 学生自身对其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地位认识不够充分, 进而影响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 以后也不一定就在实习单位工作, 思维上存在偏差;有的学生出现随意请假、旷工现象, 对待工作不是很认真;也有的学生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简单体力劳动以及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心理上出现动摇;有的学生认为实习无用, 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可能与专业无关, 因而无法迅速进入角色, 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失误。
二、如何正确来看技工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
第一, 顶岗实习的认识论基础是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和实践第一的观点。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更是发现真理的终极源泉和掌握真理最有效的途径。教育作为认知过程, 必须体现实践的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 因为“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实践是发生在开放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过程, 是促使学生“蛙跃式”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广阔平台。在技工教育大众化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学校更应该自觉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青年学生强烈的实践愿望和实践需求, 有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大力提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顶岗实习是技工教育中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所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 顶岗实习其实质是实践性教学由校内向校外的延伸。在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中, 学生的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必须围绕已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专业要求, 来制定顶岗实习的计划, 同时顶岗实习的具体形式必须服从于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明确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内容, 并定期对其进行辅导和信息交流, 而且最重要的是定期考核。
二是顶岗实习的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必须完成已定的学习任务, 并达到考核要求。顶岗实习结束后, 学生必须接受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评价与考核。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应该侧重于学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核, 并将学生评价与考核的成绩计入学生档案, 作为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参考。如对于优秀者给予表扬, 对于不合格者给予批评, 并对其实行延迟毕业。
三是企业用人单位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以及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对应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习岗位要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同时, 用人单位还必须为顶岗实习的学生配备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培训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 顶岗实习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支持、配合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三、技工教育顶岗实习具体工作对策
首先, 必须严格管理, 建立健全顶岗实习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以加强学生实践学习为目的, 针对顶岗实习中已经出现或者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才能为巩固学生的实践地位提供制度保障。同时, 这种管理制度必须既要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和专业指导, 又要能充分调动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实际包含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三个层次。对于学校和用人单位而言, 主要是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 实行长期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实行“供”和“需”平衡的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顶岗实习检查规章制度, 明确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细化顶岗实习的日常管理;要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实习考核评价机制, 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 促使学生重视顶岗实习中的日常表现和对专业内容的学习;要完善顶岗实习协议制度, 签定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协议, 明确规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维护三方的合法权益。
其次, 转变观念, 三方必须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开展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改变技工院校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顶岗实习不是搞花样、走形式, 必须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因此, 学校和用人单位务必从思想上对顶岗实习有一个较全面、深层次的理解,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 正确认识和尊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 要重视学生实习, 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允许学生自由发展他们的个性, 从而激发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用人单位而言, 要重视学生实习,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用人单位不能仅从利益的角度出发, 片面追求企业利益, 而应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一份社会责任。对于学生自身而言, 必须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自觉接受实际工作的锻炼, 主动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总之, 顶岗实习可以促进技工院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数事实表明, 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再学习能力”, 从“学会”有限的课本知识到“会学”无限的实训技能知识, 其中间环节就是专业实践和专业训练, 而顶岗实习为此提供了一种代价小而效率高的实验平台。因此, 顶岗实习本质上是学校学科专业教育的在不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
摘要:随着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进一步深入和不断推广,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之所在。因此, 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是所有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必须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首先分析了技工教育顶岗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而对如何正确看待顶岗实习及具体的工作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参考, 真正实现顶岗实习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技工院校,顶岗教育,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 .钟祈.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 .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目标 篇8
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技工院校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人类的合作交往的增多、经济科技的交流频繁, 随着当今企业招工面谈、贸易洽谈的融合, 随着社会科技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 如何更好地运用口语交际能力, 获得更多的就业途径以及得到更多的竞争机会, 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需要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在平时语文课程的安排上下一番工夫。
1. 迫于专业工作的口语表达能力的需求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的影响, 在中小学时期过度强调升学率、强调分数, 从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 长时间在题海战里奋斗, 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大量锻炼口语的机会, 而技工院校学生的生源素质又相对较低, 这就要求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从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来看, 专业人员的口语表达与胜任本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烹饪专业学生, 除了要会做美味佳肴, 更应该要会把一道好菜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提高智力素质, 全面培养语文能力
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 能够促使学生活跃大脑、锻炼思维, 增加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性,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力的不断提高。听, 就是要把对方的话听进去, 说, 就是要能够完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而在这个过程的衔接中, 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个人的思考辨析能力都将得到充分地锻炼。
3. 听、说、读、写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听说和读写之间就像一个食物链, 是相互联系, 紧密结合的,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和理解, 通过对信息的转化, 渐渐将信息输出。在这个过程中, 听和读是写的前提, 说和写又将听和读进行了消化和催化作用。四者是相互融合、彼此促进的一种有机整体, 缺一不可, 一个说话能力强的技校生, 必定是一个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 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技校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 审美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德、智、体三者紧密联系, 美的教育就是学生一种欣赏水平的提高, 为此, 技工院校教师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 不能忽视对学生传授审美教育, 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1. 语文教育是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要技校毕业生具备精湛的技能, 二要技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而在技校中相对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 文明礼仪、尊师重道方面也欠缺。为什么存在这种现状,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忽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关注和培养, 为此, 教师在语文教学传授过程中要将上课内容延伸化, 融入母语文化中美的韵味, 深入挖掘有关课程内容中人物美的情操和艺术品味, 并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另外,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由于长期重视知识性的记忆而忽视了审美教学, 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学多学少, 听与不听没有很明显的区别, 认为语文就是应付性的一门课程, 忽视了语文课程中关于潜移默化所存在的审美积极因素。这就要求技工院校教师丰富课堂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方面的改进。
2.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在语文课堂上要渗透进美育的成分, 将美的图片、美的人物、美的事迹在课堂上展现, 让抽象的美具体化。教师用美的语言进行传授, 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美育的兴趣, 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愉快兴奋的接受和学习过程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观察、感知能力, 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使学生大脑活跃、智力提高, 最终向一个完善的人格前进。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 它具备得天独厚的人文传授优势, 在语文教材中可以创设各种引人入胜的情境, 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这对促进人才结构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学生在慢慢的审美过程中逐步学习和感知, 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技校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重视人格的培养既是发展的需要, 也是健康的需要。培根有句名言:“读书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 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一个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是一个拥有较高语文素质、重视人格完善、关注心理健康的人。《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因此, 语文课作为技工院校学生的一门人文课程, 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精神哺育, 通过授课, 让学生亲身体验, 慢慢接受熏陶,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 并学会做人、做事, 使其毕业后踏入社会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1. 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思想道德观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 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内涵, 在《论语》中,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更多的就是人格方面, 唐代的韩愈也有“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名句, 强调的都是教师作为传授人生观的重要性。语文课程中含有很多历史人物、事件, 教师可以通过一大批的人物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语文学科中的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是一块块情感天地, 教师可以通过富于情感的教学, 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 可使学生体会人间真情, 激发爱家人的情感。
2. 职业道德教育
结合技校生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说得好, 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 “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工作在一线, 在平时语文授课中要教育学生工作无贵贱之分, 只要在工作中刻苦努力、遵纪守法、诚信工作, 都是为社会在做出贡献。要通过一些关于工作责任心的课程, 使学生明白就业后的职业道德操守, 并结合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现状, 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 使其能在逆境中奋发图强, 在顺境中不骄不躁, 有创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黄海珍.技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实践[J].考试周刊, 2012 (50)
[2]王芳弟.技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0 (2)
浅谈技工院校电力拖动教学 篇9
电动机直接启动时, 启动电流非常大, 一般为额定电流的4-7倍。这样会导致电源输出电压下降, 电动机启动转矩减小, 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 较大容量的电动机启动时需要降压启动。由于电流随电压的降低而减小, 所以降压启动达到了减小启动电流的目的。但是, 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降压启动也将导致电动机的启动转矩大为降低。因此, 降压启动需要在空载或轻载下进行。降压启动是指利用启动设备将电压适当降低后, 加到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上进行启动, 待电动机启动运转后, 再使其电压恢复到额定电压正常运转的启动方式。
2 降压启动的方法
常见的降压启动的方法有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延边三角形降压启动和Y-Δ降压启动等。Y-Δ降压启动是电动机降压启动常用的方法, 也是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Y-Δ降压启动, 一种是自动Y-Δ降压启动。
手动控制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启动时, 先合上电源开关QS1, 然后把开启式负荷开关QS2扳到启动位置, 此时将电动机的三个末端绕组结成一个点, 电动机定子绕组接成Y形降压启动, 当电动机转速上升并接近额定值时, 再将QS2扳到运行位置, 使得电动机的三个绕组首尾相接, 电动机定子绕组接成Δ全压正常运行。
时间继电器控制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中有五个熔断器 (FU1-FU5) 、三个接触器 (KM、KM Y、KMΔ) 、一个热继电器 (KH) 、一个时间继电器 (KT) 和两个按钮组成 (SB1、SB2) 。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接触器KM作为电源引入用, 接触器KM和接触器KM Y作为电动机Y形运行, 接触器KM和接触器KMΔ作为电动机Δ运行, 时间继电器KT用作控制Y形降压启动时间和完成Y形到Δ运行自动切换, SB1是启动按钮, SB2是停止按钮, 熔断器FU1-FU3作主电路短路保护, FU4-FU5作控制电路短路保护, KH作短路保护。
3 降压启动电路原理分析
3.1 Y形运行工作原理分析
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的接法有两种:一种是Y形接法, 一种是Δ接法。Y形接法是将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的尾端U2、V2、W2连接在一起, 把三相绕组的首端U1、V1、W1分别引出连接电源。Δ接法是将电动机三相绕组依次首尾相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三个连接点U1、V1、W1分别引出连接电源。
启动:先合上电源开关QF。按下启动按钮SB1, KM Y线圈得电, KM Y常开触头闭合, KM Y主触头闭合, KM Y联锁触头分断对KMΔ, KM Y线圈得电, KM自锁触头闭合自锁, KM主触头闭合, 电动机M结成Y形降压启动。
线路特点:Y形运行时就是将KM和KM Y两个接触器都得电, 使得电动机的三个末端绕组结成一个点, 这样电动机就进行Y形运行。
3.2 Δ运行工作原理分析
按下启动按钮SB1, KM Y线圈得电, KM Y常开触头闭合, KM Y主触头闭合, KM Y联锁触头分断对KMΔ, KM Y线圈得电, KM自锁触头闭合自锁, KM主触头闭合, 电动机M结成Y形降压启动, KT线圈得电, 当M转速上升到一定值时, KT延时结束, KT常闭触头分断, KM Y线圈失电, KM Y常开触头分断, KM Y主触头分断, 解除Y形连接, KM Y联锁触头闭合, KMΔ线圈得电, KMΔ联锁触头分断, KMΔ主触头闭合, KM Y联锁触头分断, KT线圈失电, KT常闭触头瞬时闭合, 电动机M接成Δ形全压运行。
线路特点:Δ运行时就是将KM和KMΔ两个接触器都得电, 使得电动机的三个绕组首尾相接, 这样电动机就进行Δ形运行。
时间继电器KT的作用:电动机刚开始启动时作Y形运行, 此时电动机为低压运行, 当电动机运行一段时间以后, 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常开触头闭合, 接通Δ运行的接触器KMΔ线圈, KMΔ主触头也闭合, 带动电动机Δ运行。当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常开触头闭合的同时其常闭触头断开, 切断Y形运行的回路, 对接触器进行互锁, 起到了保护作用。
停止时, 按下SB2, KM、KM Y、KMΔ线圈都失电。
热继电器KH的作用:当电动机运行过程中, 由于电源电压的波动或电动机负载变大时, 流过电动机的电流增大, 流过热继电器热元件的电流也随之增大, 电流增大会导致热继电器热元件发热, 会使热继电器热元件发生弯曲, 导致热继电器的常闭触头断开, 从而切断其控制线路。热继电器常闭触头断开后, 线路中KM、KM Y、KMΔ线圈都失电, 从而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
4 总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手动降压启动与自动降压启动的对比学习, 可以使学生顺利的理解并接受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并对线路的控制原理有了系统的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针对现在技工院校学生自我控制力差、理解能力差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将复杂的线路简单化, 给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认知环境, 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J].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局出版社, 2007.
技工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探析 篇10
关键词:技工院校 宿舍管理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学生宿舍是住校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场所,住校生在校期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是学生的“家”。据统计,技工院校住宿学生一般要占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而且无论是违纪率还是流失率,住宿生明显高于走读生,宿舍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宿舍管理,营造安全有序、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宿舍环境是亟待探索的课题。
一、宿舍管理的突出问题
1.安全意识薄弱,不服从管理
安全重于泰山,各个学校都将宿舍安全放在了首位。学校三令五申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反复强调注意个人财物安全,不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但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宿舍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如使用热得快、电吹风等大功率电器;出门不关窗,宿舍无人不锁门,手机、电脑随意放置;紧急疏散演练过程中嬉笑打闹等。
随着技工院校后勤服务逐步向社会化转变,宿舍日常管理的任务转移到了物业公司。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是缴费住宿,把自己当成了顾客,理应享受服务,而不应是被管理,更不能接受管束,对管理人员的规劝和要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2.学习不努力,沉迷网络
技工院校学生大都是中考的失利者,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进入技工院校后,由于培养目标、管理模式和教学形式与初中完全不同,学生在释放了中考束缚、又缺乏高考压力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放松了学习的要求,根本没把学习当回事,得过且过,有不少学生“混日子”“等毕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已经基本普及,学校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开通了校园网络信号,在给学生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沉迷在了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对学生来说,课余时间即为网络时间,在宿舍区域随处可见学生躺在床上看手机、趴在电脑面前玩游戏,劲头十足,精力充沛。
3.行为习惯差,违纪现象多
技工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存在着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有些住宿生不愿打扫宿舍卫生,整理宿舍内务,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桌面脏污不堪,室内臭气熏天,很多地方可见到墙面鞋印、球印和口香糖残渣;生活污水随意倾倒,公物损坏情况严重,熄灯就寝后仍大声喧哗吵闹等等,宿舍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由于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宿舍成为发生偷窃、抽烟、喝酒、赌博、形成“小团体”等违纪行为的高发地。加上课后时段,大部分班主任老师都已下班回家,学生的心情处于较为放松和自由的状态,此时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也最弱,很容易出现因一些生活琐事引发的打架等严重违纪事件。
二、宿舍管理的制约因素
1.管理理念陈旧
当前一些技工院校在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仍是老模式、老套路,在制度中将学校与学生放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面。只求管理方便,对住校生教室、宿舍两点一线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理解体会不深,缺乏对学生诉求和意愿的了解和响应,不能以人为本,没有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始终跳不出检查督促的小圈圈,一味强调管,哪里都“必须”、到处是“不许”,管理方法死板单一,难以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2.管理队伍薄弱
一是宿管员能力不强。大多数技工院校宿舍采用了社会化管理,宿舍管理人员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年龄偏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日常事务繁杂,也无法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宿舍情况,难以胜任对学生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专业答疑等方面的工作。
二是班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工作不深入。宿舍管理社会化后,班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在办公室看检查报表多了,深入宿舍实地检查少了;在办公室拍脑袋决定多了,走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诉求少了;后台监督指导多了,现场直接解决问题少了。
三是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积极性不高。为了缓解宿舍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许多技工院校都组织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部分工作。但由于学校缺乏对学生干部的鼓励和指导,学生干部往往两头不落好,认为检查宿舍工作累、得罪人、吃力不讨好,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导致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下降。
3.管理手段落后
宿舍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平台,仍沿用每栋宿舍楼配备若干宿管人员的传统管理模式,运用人工点名、人工登记、人工拉闸等手段进行管理,缺乏监控、门禁、智能楼宇控制等设备。往往一名宿管人员需要负责几百名学生,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况,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宿舍管理效果。
4.住宿条件欠佳
技工院校由于经费有限,在学生宿舍条件改善上能省则省,技工院校宿舍普遍设施陈旧、空间拥挤、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大部分技工院校宿舍内都未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娱乐休闲区域,导致学生在宿舍内无事可干,只能投入到电脑网络的“怀抱”,这样的住宿条件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住宿需求。另外,宿舍文化缺失,大多数宿舍内仅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几乎空无一物,四周墙壁上要么空空如也,要么随意张贴一些明星、动漫海报,甚至有学生在墙壁上随手涂鸦。
三、宿舍管理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从育人为先的高度重视技工院校宿舍管理工作,转变以往将宿舍管理工作看做简单的学生生活问题,转变只要解决学生吃用住行,学生不惹事、不出事就万事大吉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宿舍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endprint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清责任,各司其职;要本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需求入手,制定覆盖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宿舍管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班主任是宿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围绕宿舍管理加强班主任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交流学习、经验研讨;制定考评制度,做到奖惩结合,提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宿舍管理员是宿舍管理的重要力量,是对班主任实施宿舍管理的有力补充。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宿管员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构建宿管员与班主任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和反馈机制,发挥好宿管员在宿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班主任和宿管员在宿舍管理中要转换以往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检查者、监督者的角色,转变只管不导的工作方法,摒弃以批评、处分为主的管理手段,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学习情况,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加强感情互动,以情感人,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3.创新管理方法,构建自治体系
要成立“宿舍自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建立一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宿舍学生管理队伍,构建和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如可在宿舍中聘请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辅导员,在辅导员中设立层长、楼长,每个辅导员负责若干个学生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参与宿舍内务评比、纪律纠风、安全防范等工作,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指导,定期组织活动,肯定学生干部的成绩、指出不足,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
4.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功能
良好的宿舍基础设施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基本保障,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需求。学校应尽可能地合理规划和设计学生宿舍布局,降低学生住宿密度,对老宿舍进行翻新改造,及时做好宿舍公物的维护保养,以满足学生的住宿需要。可在宿舍区域内设置运动场所,添置健身设施、器材,或开辟学生书屋、学生创业体验室等,满足学生不同的休闲需要。
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安装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水电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效能,及时有效掌握宿舍动态,确保宿舍安全,防患于未然。
5.重视文化建设,营造环境氛围
学校可根据实际对宿舍公共区域进行装饰,设置宣传公告栏,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或展示优秀学生事迹,发布活动信息、海报;在公共区域醒目位置,张贴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让每一面墙都成为育人的阵地,使走进宿舍的每一位学生心灵都能得到熏陶和洗礼。
学校还应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学习时期自我引导、教育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鼓励和要求各班级进行宿舍环境布置,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宿舍文化环境。
6.大力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宿舍管理工作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感情,全面建设和谐、文明宿舍。可通过举办宿舍文化节、宿舍环境布置竞赛、宿舍乒乓球争霸赛、楼道歌王大赛和学生社团进宿舍等活动,为住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注入新内容。寓教于乐,将优秀的宿舍文化根植于每个住宿学生心中,真正促进技工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宿舍管理是技工院校学生工作中的难题,除了有学生层面和具体管理层面的原因,还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其他部门协同不力、学生家长不积极主动配合、社会环境负面影响等许多其他原因,是技工院校学生管理难的一个缩影。只有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形成宿舍管理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宿舍管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雅珍.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构建和谐校园[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董海蓉.试论加强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的方法及途径[J].科技信息,2011(35).
[3]王林,杨小燕.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浅淡技工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 篇11
关键词:技工院校,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改变技工院校毕业生传统就业观念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东三省大、中型城市工业园区的兴建,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技工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受社会的青睐, 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经济的迅猛发展, 为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社会需要培养更多的创业者。创业教育的宗旨就在于转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 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最佳选择。
1、创业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遍重视
一项调查显示, 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这就说明我国的创业教育急需加强。我们在职业指导教育中要突破传统的就业教育, 更要侧重进行创业教育。要把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教学目的, 尤其要加强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精神和能力, 努力使更多的毕业生由谋职者转变成更多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指出, 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和多变的需求, 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必须包括创业能力。
2、中国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更多的创业者
毋庸讳言, 时代赋予了创业者广阔的开拓空间。从这个角度说, 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把桂冠赋予志向远大的创业者。在开放与公平、竞争与合作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今天, 创业者的机遇绝非绝无仅有。我们欣喜地看到, 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创业, 把创业视为我国的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谐之基;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为创业者又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发展契机。可以说, 这是一个需要创业, 并造就创业者的时代。因此, 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需要更多的创业者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减轻就业压力。
3、技工院校毕业生要充分把握自己的创业优势
首先,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 技工院校重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不仅在校内具有良好的“双师型”师资力量和专业的实训设备, 在校外又具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其次, 技工院校毕业生除了少部分对口升学以外, 一般都要直接走向社会, 大部分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他们的谋职、就业的压力大, 这种挑战往往是技工院校毕业生走向创业之路的源动力。最后, 技工院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精神, 这也有利于把握他们的创业优势, 最后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二、技工院校的创业教育是一项具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
技工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贯穿于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的每个阶段,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 把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内容。它绝不是仅仅依靠职业指导、就业教育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 而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把它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及活动之中。
1、充分发挥校园优势。
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来教育学生, 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建设校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自己动手绿化、净化、美化教室和宿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自己动手来维护实习、实验设备;充分利用各种文体活动, 净化他们的心灵, 以使他们学会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并学会生存之道。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平台。在授课过程中, 在讲授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又要培养他们做为未来的创业者、企业家应该具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 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 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创业者应具备的优秀的协调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准确地审时度势并具备较高的情商。再次, 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力度。学校要重视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定期为教师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 要让教师掌握国际最新的创业理念与教学方法。同时还要重视职业指导课的开设, 不能以专业课名义占用、挪用课时, 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接受正规的职业指导, 培养创业精神, 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端正学习态度, 为创业奠定基础。充分利用寒、暑假帮助学生创造机会进行社会调查, 使他们了解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 增强他们早日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毕业前, 还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帮助适合的学生选择最理想的创业方向。
3、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 寓创业教育于各项工作之中。
如我校通过举办“我是未来的企业家”、“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等主题演讲会、按照所学专业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等, 培养学生具有自信自立、勤奋钻研、坚毅果敢、诚实守信等品格。同时, 请校外实训基地的优秀企业家、应往届优秀毕业生回学校作报告, 让他们的艰苦创业经历和非凡成就教育广大在校的学生。另外, 可与企业实现对接, 根据学校开设专业建立部分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可以走出校门进行实习, 深入企业当中锻炼自己。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实践经历, 又使学生学到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技能,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从而产生创业的理想和激情。
参考文献
[1]燕波涛、赵恩超:《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教育与职业》, 2011 (02) 。
[2]路德民:《创业教育新探讨》, 《教育》, 2011 (12) 。
【现代技工院校】推荐阅读:
接轨国际职业教育 打造现代技工体系11-06
技工院校:教学05-11
技工院校档案08-02
技工院校教育08-19
职业技工院校11-01
技工院校机械类10-28
技工院校英语教育07-30
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办法12-14
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思路07-18
技工院校德育课的教学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