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培训

2024-09-17

技工培训(共12篇)

技工培训 篇1

技工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能教育是技工教育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各类技工学校尽管想把学生培育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大量事实表明,技工学校毕业生无论在动手操作技能上,还是在就业能力上都明显不足。经过本人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技工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第一,师资水平偏低,急缺双师型教师;第二,培训教材陈旧,内容难度过大。上述弊端严重制约了技工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就业机会。本人认为技工学校要下大力气抓好技能培训,解决上述问题势在必行。

一、发展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技工教育在我国已有几十年历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术岗位工人。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校毕业生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必须配备大批优秀应用型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证明,现代技工教育迫切需要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这不仅对教师固有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新要求,而且对实践活动能力,掌握新技术、新产品、新动态的能力提出新要求,同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包括就业态度和动手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技工学校的教师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现场生产一线实践经验普遍匮乏,专业操作技能较为欠缺。技工学校应加大对教师队伍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师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我们学校的经验一是通过每年带学生下工厂实习,师生共同学习的方式来增强教师实际动手能力。二是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精通本专业及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动态的专家来校任教。通过对本校任课教师的传、帮、带,迅速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三是定期安排各类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建设,增加实践的机会。目前我们学校正在筹建一个高水平的技工教师培训基地,目的是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技能操作水平。因此,打造一支既具有高水平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高技能训练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随着时间推移,这支队伍将不断发展壮大。

二、精心选择适合的培训教材

实践证明,精心选择适合的培训教材对加强技能培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期技校学生的技能培训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培训教材同样要具有时代特征。技工学校目前所用教材普遍存在下列问题:第一,教材单一固定,内容陈旧过时。学生无法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更新速度飞快,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现有教材在实际、实用、实效方面发展缓慢,无法体现新内容,给学生就业带来阻碍。第二,内容难度过大,没有突出技工教育特色。现有教材过于注重知识讲授,忽略能力培养,缺乏具有实用价值的技能训练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前技工学校学生大部分属于“学困生”,入学时基础较差,很多理论课对于他们来说犹如听“天书”,根本听不懂更何谈去掌握。结果造成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下滑。针对上述弊端,本人认为培训教材选择应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首先内容要适合学生学习需要,解决学生实际。真正做到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思想教育;既有实验操作,又有现实例证。第二,针对性原则。可专门针对技校学生普遍关注的知识、技能、就业等问题,并根据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编写,尽量做到难度适中。第三,科学性原则。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新时期社会上各行业急需的热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指导编入教材并及时更新。第四,系统性原则。教材内容要完整有序,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技能指导内容要科学合理,自成一体,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因此,精心选择适合技校技能培训的教材刻不容缓,对于技工学校的长久发展意义深远。

总之,技工学校要抓好技能培训,必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既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又要加强培训教材开发,这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技工培训 篇2

为贯彻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公司与市安监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对本公司外协队伍的20名员工进行培训。现在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从2009年4月15日开始至6月15日结束,时间为两个月,本着对学员负责的态度,从施工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掌握、领会、应用的知识为重点,以《条例》、《事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事故及时汇报、安全知识、典型事故案例、理论线损计算基础知识、输配电线路运行规程、供电可靠性管理基础知识、电压无功管理基础知识等内容,对学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

二、为提高学员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公司认真组织安排学员进行登杆、爬杆、测量仪器使用、走线、压接等实际操作培训。在操作培训的同时,组织学员认真观看事规劳动安全讲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条例讲座等,进一步增强学员的安全意识。

三、每阶段培训结束后,我们都认真组织进行阶段考试,目的是为了督促大家认真学习,并通过考试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培训结束后,我公司向衡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高空作业证考试申请,于2009年6月18日进行考试,所有学员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取得高空作业证。

通过这次培训,学员的职工素质得到加强,施工力量得到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添上了漂亮的一笔。

送电一分公司

技工教育培训的创新要点分析 篇3

[关键词]技工教育;创新;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变化,高级技工、高技能人才越发变得抢手。高素质中高级技术人才已经严重缺乏,而职业院校输出的人才大多属于低级技术人才,就业率已经日渐下滑。面临新的挑战,职业院校应当及时的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技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针对社会人才需求现状重新构建办学机制,建构新的技工教育培训格局,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技工教育培训新策略。力求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一、技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近些年来,技校培养出的人才深受社会企业的好评,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而高级技工的就业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百,但是在技工教育培训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技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输出的人才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但是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技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学习设备较为落后,经费紧张,社会仍对技工持有偏见,技工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另外,当今社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非常大,由高级技工就业率百分之百就可以看出,但是培养出一名高级技工的成本和压力非常的大,技校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培养出更多的高级技工人才,造成人才市场的空缺,低端技术型人才却层出不穷,因此,对技工教育培训进行深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技工教育培训创新的必要性

对技工教育培训进行创新是当务之急,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技工人才需求市场前景良好,但实际上却不容乐观,当前技工教育培训体制需要一次彻底的创新和革命。近些年来技工学校的招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企业和人才需求上的矛盾,在一定意义上仍局限于市场调节。

(二)技工人才的实际价值与教育者的观念有所差别,在价值的认同上并不统一,当前技工教育培训需要在价值观念方面进行创新。现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成为技工是“差生”才会走的道路,仍用着旧眼光看待事物,没有将技工教育放在一个更远更高的层次上来看。

(三)技校的教学观念太过于功利化,为了招揽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断的扩建校园,向外宣传,经费都被用作来宣传和扩张,忽略了技校本身的教育教学质量,技工教育培训体系过于陈旧。

所以,对技工教育进行彻底的创新和革命极为重要,教育者不能被现实的利益所诱惑,只一味的加强办学条件,而忽略了基本的技工教育培训,造成人才与社会的脱节。

三、对技工教育培训创新的办法

(一)对办学机制进行创新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企业对知识技能提出了新标准,同时也对技工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技校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目标和办学机制进行重新制定,在过去,职业技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技术工人为主,而现在应当对技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创新和提高,力求培养出更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学校应当对办学机制进行创新,重新规划办学布局,优化办学机制。

同时,学校应当对教学内容也进行一定的调整,过去传统技工教学内容中,更加注重实际的技术教学,对理论知识的涉猎较少。为了培养出中高级高级技术人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校应当加强专业的基础课程,深化理论学习,并增设更多的电脑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使技工教育培训满足现代社会的新要求,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高素质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为了与市场相对应,学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定位,不断的分析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定向的培养适应性人才。同时不断完善技工教育培训体制,发展质量为重点的教育机制,强化师资力量,开发专业的教师队伍,力求在教学方面达到更新的高度,为创新技工教育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新的技工教育培训格局

根据技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应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敬业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学校应当开展全新的特色素质教育活动,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提到日程上来。

在传统的技术学院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技术,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品德素养则涉及很少,已经不能适应最新的社会需求。为了保证学校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容忽视。学校应当一改传统的教学格局,力求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设更多的思想品德课,开展学生的艺术文化教育,并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具备更高的素质。这样一来,走出校园的学生既拥有了技术上的优势,又满足了当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新要求。

(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技工教育培训新策略

随着近几年来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直接影响了企业和技术学院,学院的办学费用相对减少,稳定性变差,企业经营也越来越不稳定,这对技术人才的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学校应当及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技工教育培训实施新的策略,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寻求突破口,制定适应当代社会的、顺应社会发展的新策略,抓住机遇,实现教学体制的改革,对技工教育培训体制进行更新。将国企改革带来的影响,看作技工教育改革的机遇,抓紧技工教学体制的改革,开创新的办学体制。

结语

技工教育培训需要一次完全的突破创新,需要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办学理念。我国现有的技术型人才基础并不是那么雄厚,所以职业院校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对现有的技工教育培训进行创新和改革,制定新的教学策略,为社会和国家输送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中高等级技术人才,进一步的扩大市场,进一步巩固技术人才的优势,紧紧抓住当前的机遇,不断挑战,实现技工教育培训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生文.“广州模式”——中国技工教育的“小蛮腰”——专访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黄远飞[J].职业,2011,26:4-8.

[2]总结经验 明确任务 努力开创职业培训教材建设工作新局面——王晓初副部长在全国职业培训教材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J].职业,2011,29:8-11.

[3]赵伟.明确使命与任务 嘹亮吹响职教科研集结号——全国职教科研工作会议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2:78-95.

培训工作是技工院校的重要职能 篇4

一、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很多先进的生产线及技术。但是, 由于受操作人员技能工艺水平的限制, 无法满足设备维护、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严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对此,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持证上岗。这是规范我国劳动就业市场, 保证从业人员素质的重大举措, 也为培训市场提供了有利机遇。

(一) 开展培训工作, 适应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的快速运行, 呼唤着各级各类培训事业的大发展。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两个大变化, 社会劳动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前不久, 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上就提出, 加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下称人保厅) 2010年培训工作目标:“继续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以在岗农民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 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 培训45万人”。哈尔滨市委把农民工培训作为2010年重点工作任务目标之一, “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 深入实施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农民工20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128万人”。要完成这么大量的培训任务, 必须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的培训职能, 大力开展中、短期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工作, 快出人才, 出好人才, 为实现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二) 开展培训工作, 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要发展, 稳定是前提。如何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技工院校也应帮助政府承担起部分历史重任。黑龙江省人保厅提出2009年新增就业60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万人, 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2010年计划培训20万人, 安置就业10.5万人, 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技工院校应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在完成全日制在校生培养任务的同时, 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 为促进社会稳定做出贡献。同时, 对于教育资源整合而新组建的技师学院, 也可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 为院内人员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 构建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 开展培训工作, 增加经费收入

近年来, 一些技工院校为改善办学条件, 扩大办学规模, 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借助买方市场的有利条件, 兴建校舍, 购置实习实训设备, 增强发展后劲, 导致负债办学, 包袱沉重。因此, 除地方财政预算内拨款和学费收入之外, 应利用当前大力发展培训事业的有利时机, 发挥项目培训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无风险等优势,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项目, 是增加经费收入的有效途径。

(四) 开展培训工作, 扩大院校影响

培训工作是树立院校形象, 提升院校知名度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岗位培训的需求, 技工院校应该把培训项目、培训范围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扩大服务面向, 借助开展培训这个契机, 建立与培训行业、参训人员的广泛联系, 为事业发展积累和储存再生社会资源。

二、发挥院校资源优势, 促进培训事业发展

技工院校属非学历教育, 以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主要办学宗旨, 技师学院还承担中职学校师资、企业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任务。由此可见, 一般的技工院校均具有较好的教育培训资源, 既有专门项目培训资质, 又有培训所需的校舍条件, 完全有能力承担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培养高技能人才, 使无业人员有业, 有业人员乐业”。“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 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 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两段话是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的, 既明确了重点培训对象, 又提出了培训的目标任务, 也为职业教育开展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 设立培训专门机构, 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黑龙江省大多数技工院校办学条件较差, 办学规模较小, 社会影响力较弱, 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培训模式仍在探索与尝试之中。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条件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 技工院校应担负起全日制教育和面向社会大力开展中短期培训的双重任务。

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已有培训机构的院校, 应把培训工作做大做强, 没有培训机构的院校应及时设立, 并配备强有力的专门人员, 大力推进培训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和用工制度的日趋完善, 培训市场非常广阔, 谁抢占了培训领域的制高点, 谁就取得了优先发展的主动权。

规范培训秩序和行为。进入培训市场后, 应加强培训管理, 建全规章制度, 严格财务审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既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培训项目, 又要达到就业岗位的培训标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引进激励机制, 确定年度考核指标, 业绩与职工收入挂钩, 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发挥培训部门的创收职能。

(二) 捕捉培训市场信息, 扩大社会培训规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 不断拓宽培训领域, 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当前, 培训市场异态纷呈, 有政府指令开展的项目培训, 有来自企业要求的职业岗位培训, 有特殊群体需求的专项培训, 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及时捕捉信息, 抢抓有利机遇。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理论知识培训与实操技能培训相结合, 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 满足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首先, 掌握培训市场信息要及时准确。建立信息网络和通畅的信息渠道, 根据培训市场需求, 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其次, 有效开展政府规定的政策性补贴的项目培训, 扩大培训规模, 提高培训效益。再次, 面向社会拓展培训范围, 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项培训。

(三) 坚持岗位培训标准, 强化培训责任意识

技工培训 篇5

——刘涛

2011年6月13日全国技工院校电工专业教材教法师资培训在江苏无锡开班。在这里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机会,让我参加了这次培训。这次培训是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教材办公室主办,主要培训内容是新编电工专业教材体系及开发理念和电工电子专业相关课程的任务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交流。下面我就这次培训总结一下这次学习收获。

一、电工专业教材体系及开发理念

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教材办公室主任张小艳同志发言,从教材建设过去工作、几年工作及本次培训做了汇报。她指出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出版社通过研究图书目录、教学大纲和一体化教学,组织编写了以适合技工院校使用的任务驱动和一体化型教材;她还指出出版社重视服务,和技工学校合作,多组织编写技校自己的教材;她着重强调个技工学校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全面采用正版图书,坚决不用并且打击盗版教材,规范教材使用,此外出版社也会积极组织各种比赛和培训,以便各技工学校交流。

二、电工电子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法

在培训的几天里,来自河南工业技师学院的张伟林、郑州技师学院的张永志、清华大学教授段老师、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杨杰忠分别就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基础、电工技术与仿真、PLC课程分享了学科教学方法。

张伟林指出数字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首先要确定课程课题,一般包括9个课题,分别是认识数字电路、组装与测试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的应用、组装与测试时序逻辑电路、组装与测试555时基电路和、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电路、半导体存储器的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GAL的应用、数模与模数转换器的应用和制作接口电路 ;其次是课题子任务,应包括任务引入、相关知识、任务实施、知识拓展和巩固复习五方面,再次是任务实验设备器件的准备,我们应充分考虑到价格高低和使用是否方便等。

张永志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出,电工基础是一门枯燥单一模糊的基础课程,如何把这门课带好,除了做好教学常规准备,实施好教学过程,还应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等)让课程有趣化形象化,把抽象的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变得更加形象化。

段教授精彩的讲述了电工领域的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生物,有些术语是我以前没听说过的,对与学科的技术,段教授主要引导我们要善于发现和研究,积极更新知识。最后段教授着重讲述了虚拟和仿真技术的应用,他全面的总结和比较了仿真软件和编程语言,通过比较他推荐我们使用Multisim软件,并做了演示和说明。

项目教学法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即:由以教师为

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来自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杨杰忠就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内涵、设计和实施四个方面一一做了详细说明。最后他就PLC课程谈了项目教学法,并且指出PLC是一门非常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在他的思想里,没有教学条件,可以自己创造条件,根据自己的条件定制任务,在任务实施时,应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任务评价时,不是老师单一评价,而是老师评价和学生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评价,可以达到交流和比较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做的更好。

三、学习和收获

通过这次学习,除了对教材选择和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外,最重要的是对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法有了更好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通过学习和思考,在我们学校的教学中,尤其实习教学我认为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课题老化”,不实用,不能很好的和实际生产应用联系,不能很好的组织实施实习教学,实习效率低下等等,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完善适合我们学校的实习方案。我认为,要想开展好一体化教学和实习课,首先要大胆删改确定新课题,合理分配课时,丰富实习和考工内容,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学生与时代接轨;其次是大力鼓励支持筹建或自建一些实用的方便的一体化教学和实习教学仪器和设备,即使没有设备,可以提供条件,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这样还可以出成果出自己的设备;再次是领导组织好一体化教师实施好一体化教

学和实习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有机结合,共创技师学院教学的新风貌,最后要严格把好考工关,做到能通过就通过,不能通过从头再来,没有对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不予推荐就业,从学校整体上实行学生“易进难出”。

以上是我的个人拙见,可能欠思考,忘各位领导给予指正。再次谢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技工培训 篇6

2005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给广东东莞石西企业(国际)机构控股有限公司“发明专利证书”,对该公司总经理杨东佐先生经多年精心研制的“无夹钳多功能零件成型装置”实行专利保护。这项专利也叫“二模三冲”技术,优点是:无夹钳传递坯料;整体高定性冲头升降系统;万能调整冲头座。

公司把具有该项技术的生产设备投放到市场后,得到了广大紧固件制造企业的一致青睐。在市场反应强烈的情况下,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在国内一些生产小五金的企业中,会使用这种新型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太少了。

怎样为新设备销售找到出路?怎样把合格的人才充实到使用该新型生产设备的各企业里去呢?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杨东佐决定创办全国第一所金属镦锻成型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来为紧固件行业提速。

提升办学理念,为国家再就业工程出力

2006年4月的一天,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石西职业培训(金属镦锻成型技术)学校正式开学了!这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传播紧固件知识,为螺丝制造行业培养和输送技工的专业学校。

由于是行业内的专业学校,招生期间得到了全国许多紧固件企业的支持,各企业纷纷把有技术发展前途的人送来深造。面对众多的报名者,自1980年就开始创办企业的杨东佐深知:国家在加入WTO后,小五金机电行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自己是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紧固件专业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委员,是石西职业培训学校的名誉校长。应该将眼光放在整个社会上,如果石西职业培训学校只是着眼于行业内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提速显然还远远不够,还应面向全社会招生,为社会上的待岗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再就业工程”出把力,这才是创办这所学校最大的意义!一想到开办这所职业培训学校还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他非常激动,并马上开始行动。他首先按较小的比例招收了一批社会学员,开始了一年制的实验教学。

就这样,石西职业培训(金属镦锻成型技术)学校开学的第一批学员被分成了两个班:一个班是全国行业系统内选送来的有一定基础的“老”学员,学期是半年;另一个班是面向社会招生而来的没有半点经验的“新”学员,学期为一年。实践证明这种“快班”和“慢班”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了让学员们能真正掌握技术,杨东佐不仅请来了知名技术专家担任教师,还把“二模三冲”这种新机械设备安装到学校,供学员们观摩学习。学员在实习时,还可到他设在长安镇的“石西企业(国际)机构控股有限公司”的工厂里,由厂里经验丰富的师傅“一对一、手把手”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很多学员都拥有了一技之长。

从培训学校的筹备、创立到发展,杨东佐为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除了实践教育外,他还十分注重理论教育,率先组织全国行业内专家编写教学课本和铺导资料。其中《金属镦锻成形技术》一书就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镦锻成型工艺非常权威的专业教学指导书,使学员们真正学到了专业技术的精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杨东佐还常挤出时间亲自到课堂为学员们授课;他从紧固件产品的发展讲到材料改制工艺,又从冷成形专用设备讲到二模三冲技术带来螺丝制造机械的变革,让学员们看到了螺丝行业里国内外的巨大市场空间。

实施扶贫教学政策,折服海外客商

就在第一批一年制 “新”学员顺利结束了上半年学习时,一名来自湖南的学生却突然提出要辍学。原来,他家在湖南农村,由于那年家中庄稼欠收,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了,他只好选择辍学。杨东佐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随后一个大胆的“扶贫教学”计划在他头脑中形成。

为了让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学到技术,改变命运。杨东佐修订了学校的招生条件,他把“扶贫教学”添加到“招生简章”里,具体内容为:针对个别家庭十分困难的学员可实行“先学习,后付款”原则。也就是学校先垫付学费把学生培养成才,并负责安排就业后,再由该学生返还欠款。那名贫困学生成为此条款的第一个受益人。杨东佐的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更为他们在学业期满后的就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006年3月的一天,一批土耳其客商来到东莞石西企业(国际)机构控股有限公司进行商务考察。外商们看到“二模三冲”技术带来螺丝制造机械如此大的变革,无不为之深深感叹!他们当场纷纷定买“二模三冲”螺丝机。由于定货集中,货源非常紧张,可工厂库存的螺丝机中又有一台因缺少一个零件而不能发货。这时,有人提议从学校用于教学的实习机上卸下那个零部件来装到库存机器上以便卖出。杨总在得知学校正在使用教学机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他制止了拆零件卖机器的主张。他说,多卖一台机器虽然公司能有收入,却影响了学生的一堂教学实践课,影响的是一批人,损失不可估量。我不能因小失大!土耳其客商为杨总的这一长远的想法所折服,当即提出要去学校参观的要求。

在学校,土耳其客商了解了杨总自出资金办学,培养螺丝制造业的专业人才,实施“一条龙再就业工程”后,纷纷为杨总竖起了大拇指!并由衷地说,买了这批螺丝机后,他们也想把自己企业里的技术人员送到技校来培训充电。

在学校第一期为期一年的学员毕业前夕,杨东佐找到了那名受益于扶贫教育的“第一人”。问他对学校安排他就业的公司是否满意,那名同学高兴的说:“我对学校安排我的工作非常满意!请校长放心,我一定会干出个样子的。”果然,他在那家公司表现很出色,就在前不久,这位年轻人已经在顺德办厂自己当上了小老板。

扩大办学规模,铸就无忧就业平台

石西职业培训(金属镦锻成型技术)学校培养出的专业技术学生,全能直接安排就业的消息不胫而走。使前来技校参加学习的学员在短时间内大大增加。看着这个可喜局面,杨东佐先生非常高兴,他不遗余力地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一系列努力:增加学校教室,扩大师资力量,进一步改善学生宿舍和食堂,配置教学投影仪、电脑及其它教学仪器,实行电算化教学,使学生在学校里“德、智、体”全方位发展。针对学员中大多只有高中,初中学历这一情况,学校还开设了“潜能开发”课程,以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潜力,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现在,广东石西职业培训(金属镦锻成型技术)学校今年的招生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面对络绎不绝前来报名的学生及家长们提出的问题,杨东佐还是那句听起来掷地有声的老话:“我们技校对一些生活特别困难,又热爱金属镦锻这一行的学生还坚持扶贫教学,坚持执行先学习,后付款的特殊政策;对学有所成毕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介绍到全国紧固件制造业的企业里直接就业,我们办学的目的就是全力支持国家的‘再就业工程’,让学生学有所用,帮助他们找到对口工作,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特别提示:

有意学习该技术的本刊读者可优先报名,

联系电话:029-82372258

技工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新模式探究 篇7

一、多模块的“导师制”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在我国导师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教育。此次骨干教师培训, 对多模块的“导师组制”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培训中为每一位培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导师组。导师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资深教师担任。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和专业方向, 确定了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研究能力六个方面的培训模块。导师组由5位教师组成, 采用“师带徒”传帮带的授业方式。目的是培养一批了解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动态, 具有适合现代职业教育, 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起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

二、培训计划

培训学员由专家组选拔确定, 主要以理论课教学水平, 实训课教学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情况为依据。培训计划见表1。

通过培训构建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能够独立编写教学设计报告;熟悉专业建设的流程, 学会绘制专业调研规划图、专业建设规划图和示范校专业建设工作计划表;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学会熟练使用最常用的一个教学软件的应用技术;掌握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规划, 整体布局及设备的摆放和文化建设, 能够撰写实训室建设方案;把握论文写作的步骤及要领, 独自完成一篇论文;技能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级。考核组有专家组和校领导共同组成, 首先由学员进行学习总结、汇报, 其次由专家组和学校的领导双方对培训学员进行测试, 主要进行理论课教学试讲和实训课程试讲两方面内容测试各20分钟, 每测试完一项, 考核组现场点评、提问、打分, 并现场公布成绩。对学员制作的ppt电子课件、教案、论文等进行评分。最后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 并调取学员入学时的成绩并与结业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由专家组和学校的领导双方共同确定学员提高的级别。

三、导师制培训分析

作为参训学员, 通过了专家组的选拔, 参加了为期13周的培训, 并通过了考核验收。创新的多模块的“导师组制”培训模式是往次的培训所没有的, 由5名专家组成的导师组分别对不同的培训模块进行指导, 最终完成培训任务。

1. 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高。

导师制度使培训更加人性化, 更加有效加强了培训学员和老师之间的沟通, 导师可以随时了解学员动态, 快速处理学员反馈的问题, 对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 从而促进了学员与老师间的合作。充分考虑学员独有的丰富的知识经验, 给予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充分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员也能够在与导师的合作中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和方法技能。

2. 培训专业性、针对性高。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中国职业师资的摇篮, 在培养职教师资方面有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专家组成员都是该校资深教师, 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拥有先进的实践经验, 保证了培训的专业性, 针对不同学员可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学习, 在完成本项目学习后还可以进行拓展项目学习, 这样极大的发挥了学员的潜能, 提高了学员的主动性, 六个模块的培训内容针对学员实际教学需求制定, 既具有前瞻性, 又能贴合学员教学实际, 每位专家组成员负责相应的培训模块, 培训的针对性得以极大提高。

3. 重视教学方法的培训。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课堂的关键, 中职学校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单一,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本次培训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 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了知识的表现形式, 使枯燥无味的文字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现,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深入浅出的课件制作技术让课堂焕然一新。针对教学能力的培训从教学设计和教案入手, 在教学设计中学员首先明白了如何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 如何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 形成适合的教学活动, 如何对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教与学的问题, 使学员的教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多模块的“导师组制”培训模式是对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职业教育发展及专业前沿技术模块培训不足、技能培训强度较低、缺少企业实践模块等,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摘要:骨干教师的缺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本文以呼伦贝尔市高级技术学校培训骨干教师的模式为例, 介绍了在中职示范校建设中骨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以及考核方式, 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中职示范校

参考文献

[1]汤承林.中职信息技术类骨干教师培训的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10) .

[2]李启袭, 邓焱.面向中职骨干教师实施有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0) .

技工学校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点 篇8

笔者所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 先后成功组织了十多期的入职培训, 积累了一整套入职培训经验, 有近一百多人受益, 95%的受培训者在几年之内迅速成长起来, 纷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七年前, 笔者曾接受过一期培训,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 笔者成长为了高级技师和高级讲师, 算得上入职培训的成功案例之一。去年, 由于入编成为学校的正式员工, 笔者又幸运地参加了一期培训, 记忆犹新, 现结合亲身经历, 对培训重点展开论述。

众所周知, 培训要讲究实效性, 安排上应该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 如果不讲分寸, 很容易事倍功半。首先说非重点, 它包括:学校发展史、办学方针、特色、专业分布、规章制度等。非重点也要培训, 只是不必大篇幅做文章, 新员工对培训内容了解即可。那么培训重点是什么呢?笔者认真总结参加过的两期培训, 得出的结论有两大方面:第一是德行培训;第二是成长计划的培训。

在技工学校, 教师的德行本质上是指个人的修养。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表率作用, 如果一个老师上课时不时对学生讲粗口话, 那么经过潜移默化, 学生也会渐渐染上讲粗口话的坏习惯, 可见, 德行有缺陷的老师是教不出好学生的。然而现实中, 在技工学校, 新招聘的教职员工多数来自企业, 是生产第一线的师傅, 他们技术精湛, 是人才, 但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不良习惯, 与专业教师的德行要求有较大差距, 如果能对他们进行德行培训, 纠正其不良习惯, 就能顺利实现其由师傅到老师的角色转换。

谈到德行培训, 很多人认为太抽象, 不知道着眼点在哪里。其实只要翻翻历史, 我们就能从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里找到答案!敬爱的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这句至理名言为我们指明了德行培训的方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德行培训的基石。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涉及面极为广泛, 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弟子规》。《弟子规》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它包罗万象, 涉及“孝悌”“谨信”“仁爱”等道德伦理, 揽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规范, 包含与父母、子女、领导、同事的相处之道……, 这些正是技工学校教师的德行要求。由于时代的变迁, 在践行《弟子规》时, 我们应该辩证地领悟其精髓, 把《弟子规》灵活地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比如《弟子规》上讲“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本意是指父母呼唤我们时, 我们应该随叫随到, 父母命我们做事时, 我们不能偷懒, 这是古人对父母行孝道的表现, 也是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标准。培训时可以适当引申, 扩展到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上也是适用的, 可以这样解释:当领导有事叫我们时, 我们必须马上呼应, 不能躲躲闪闪、爱理不理, 这是一个对领导尊重的基本礼节;当领导给我们布置工作任务时, 我们应该立刻行动起来, 不能推三阻四、拖拖拉拉, 这是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基准……。不难看出, 《弟子规》是德行培训的上乘首选。

有一点要注意, 德行培训是一个体验过程, 培训时应多鼓励新员工分享感受, 让他们更深切、全面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精妙, 领悟《弟子规》正已化人的无穷魅力。

德行培训的目的在于塑造出举止文明、为人师表的老师, 但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老师, 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 老师还应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为学校作贡献, 以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 谈何成长?大多数新员工由于刚涉足职教领域, 对技工学校了解少, 不懂怎么制订成长计划, 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培训。怎么培训呢?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多年的成功经验:依据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实施个人成长计划培训,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一般来讲, 技工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就是指“升级达标”。例如:技工学校希望由省级重点升格为国家重点 (简称“升国重”) , 就是一个长远发展目标。国家在评估某个技工学校是否符合“升国重”条件时, 依据“升国重”的评分表逐条打分, 只有分数合格, 才有希望实现“升国重”的梦想。请看下面“升国重”评分表的部分节选内容。

(1) “师资队伍建设”条目, 要求: (1) 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学本科要求, 记5分。 (2) 具有高级讲师职务的占25%以上, 记10分。低于15%不计分。

(2) “教研成果”条目, 要求: (1) 教师论文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或发表, 记5分。 (2) 编写的教材或著作正式出版发行, 记5分。 (3) 开发的课件与软件推广应用, 记5分……

通过观察, 不难看出该评分表由“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成果”等评估条目构成, 各条目又划分成细则, 每条细则后附的分数就是“升国重”的“门槛”, 如果技工学校达不到评估细则的条件, 那么长远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 学校通常做法都是将评估细则分解到每个职工身上, 强制要求职工按期完成, 但是职工如果不会合理地安排计划, 不能正常实施, 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鉴于以上原因, 有必要对新员工专门组织如何制订成长计划的培训, 为了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培训应分两步进行, 即制订计划的培训与落实计划的培训。

第一步, 按照评估细则制订成长计划。

结合新员工自身条件, 详细分析评估细则, 找出他们现有条件与评估要求之间的差距, 量体裁衣, 引导他们制订出合理的成长计划, 笔者所在学校按此方法组织培训以后, 新员工有的放矢, 积极对照评估要求找差距, 很快就制订出了规范化的个人成长计划表, 顺利完成了将评估细则向成长计划的转化, 既有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 又有实施计划的期限、计划完成情况, 一目了然。既然制订出了成长计划, 接下来就要落实到行动上。

第二步, 如何落实成长计划。

成长计划的落实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是要了解怎么去实施, 然后才好努力。比如评中级职称, 具体要作什么准备, 如果不给新员工培训, 他们是不懂怎么做的。通过培训, 可以让新员工了解评职称必备的三要素:考职称外语、考计算机操作模块, 发表论文。进一步培训, 让他们了解职称外语要考C级, 网上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考试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只有讲清楚了, 他们才懂得如何落实, 才能作好充足地准备, 更容易实现成长计划。

笔者所在学校举办十多期入职培训以来, 老师们的学历、职称有了很大提升, 课题研究、教研教改成果突出, 目前我校已作好了“升国重”的铺垫, 对期望已久的目标信心十足……

技工培训 篇9

关键词:SIYB,技工学校,增加就业机会,参与式教学

通过参加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创业培训 (SIYB) 课程师资培训班的培训, 深感该项目的教学模式好, 有科学的教学组织、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结果评估的体系, 特别是它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老师上课有激情, 学生听课有乐趣, 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深入研究, 以便进一步深化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

一、SIYB项目介绍

SIYB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办你的企业和改善你的企业》 (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 简称SIYB) 系列创业培训的一部分, 是当今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体系最完善、效果最突出的创业培训教程。到目前为止, 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并在84个国家使用。中国政府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及就业环境特色, 其SIYB创业培训有以下特点:

1. 培训课程

按照“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SIYB) 培训的办班要求和技术标准, 举办“产生你的企业想法” (GYB) 、“创办你的企业” (SYB) 、“改善你的企业” (IYB) 、“扩大你的企业” (EYB) 四个模块及“创业实训”等相关内容培训。

2. 培训教师

SIYB培训教师, 由经培训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核发的《SIYB教师培训合格证书》资格的教师进行授课活动。

3. 培训场地、设施

开展SIYB培训, 要求有标准的教室、电脑、投影仪、黑白板、课桌椅等必备的培训场地及教学设备。

4. 参与性教学方法

SIYB的教学, 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采取“U”字型授课模式, 小班授课,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写字板、挂纸、彩色卡片等教具教学, 实施互动式教学, 采用了讲课法、案例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七种参与性和行为导向性的教学方法, 让学员大量参与讨论、发言, 做游戏和演小品等, 充分调动学员的参与性, 形成了教师与学员之间的真正互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潜能与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

5. 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估

SIYB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专人跟班管理, 聘请有资质的教师听课, 监督教学质量。监督的内容包括:学员的到课率、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 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进度、每日意见反馈的处理情况等。每天课程结束后, 都向学员发放《SIYB培训班课程意见反馈表》。

二、开展创业培训课程的好处

1.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增加就业机会

创业是就业的一部分, 学生经过培训, 掌握一些创业知识, 可以为今后的就业拓宽渠道。另外, 经调研, 技工学校的学生对创业培训非常感兴趣。技工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问题, 其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

2. 参与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喜欢上理论课。目前, 许多理论课教师, 还是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式教学方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教师一讲到底, 教师讲的累, 学生听得更累。

3. 借鉴SIYB项目的教学管理和评估工具

SIYB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能对我们的教学管理和评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开展创业培训课程的具体做法

1. 组织具有SIYB资质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聘请国家级的SIYB培训专家, 给取得SIYB讲师资格的教师进一步培训, 指导教师备课和进行试讲, 并做好教学过程的研究。

2. 在学校内做好SIYB中国项目的宣传

在学校内做好SIYB中国项目的各种宣传, 可以通过板报、校园广播、表演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 让学生充分知道和认识SIYB创业培训。

3. 开设SIYB项目培训班

开设SIYB项目培训班, 首先要做好组织学员的报名、面试、筛选等一系列工作;其次要做好开设SIYB项目培训的试点和学员选择工作;再次, 经试点总结后再逐步推广。

4. 进行培训后续支持工作

后续服务就是给通过创业培训的学员提供专项指导、优惠政策咨询、办理小额贷款、明星现身说法、孵化基地实习等后续服务支持, 扶持创业者尽快实现创业成功。

5. 出台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技工学校开展SIYB中国项目培训的管理方式及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项目研究报告.

[2]创业教育及其课程开发案例.

[3]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 2006 (5) .

技工培训 篇10

职业技能鉴定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对于食品专业而言, 食品检验工就是食品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之一。由于技工学校毕业生实行“双证制” (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的要求, 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对技工学校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 职业技能鉴定前的培训不仅是对三年技工学习的归纳和总结, 同时也是等级鉴定考试前的一个最后冲刺阶段。

职业技能鉴定一般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采用笔试, 实操考试则分为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验两大板块。笔者所在学校食品检验工考证培训课时一般为两个星期, 约56个课时, 复习内容主要针对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制定。然而, 应试教育思想在技工学校学生的心中已根深蒂固, 由于大多数学生并不注重日常的学习和训练, 面对如此重要的鉴定考试, 他们更依赖于这短短两周的冲刺。在这段时间, 他们倾向于盲目地硬背题库、慌乱地瞎做实验, 这不但加大了培训过程中的教学难度, 让教师“忙不过来”, 造成混乱局面。同时, 由于一直以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在真正考试时出现突发情况时根本不懂应对, 容易出现考试通过率和总体成绩偏低的局面。

当前,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技校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之下,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克服目前职业教育中以“考”代“学”的弊病, 真正实现以“鉴”促“教”, 使职业技能鉴定与实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 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科学合理地投入、配置、使用教学设备, 提高技能鉴定培训的“可能性”

技工学校的教学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而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技能鉴定, 都需要相应配套的教学实验设备。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对应的设备主要包括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p H计、滴定管和滴定台、显微镜、移液管和吸量管、锥形瓶及其他相应的玻璃仪器和实验试剂等。其中, 分析天平和显微镜使用最普遍, 而且价格最高, 其数量直接影响工位的多少;玻璃仪器价格虽小但需求量大, 同时容易损坏, 重复使用性低。由于教学经费有限, 许多技工学校为缩减设备投入而减少实操课时, 以理论代替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工位数量不足而必须分批实验, 部分学生以此为借口导致上课缺勤, 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相应的足够的配套设备, 就失去了技能鉴定培训的“可能性”, 因此, 科学合理地投入教学设备是必须的。

技工学校应遵循“实用、够用”原则配置相应考证设备, 增加实操课时和工位,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工多艺熟”, 这样既能有效提高考证通过率, 同时也满足了技工学校“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需求。

为节省不必要的维修和购置经费支出,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不断灌输安全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意识, 传授维护保养技能, 使学生学会如何爱护仪器, 并自觉爱护仪器, 节约资源, 减少浪费。

同时, 在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的大环境下, 教师可在日常教学或理论鉴定培训中使用多媒体穿插实验演示。生动形象的课程不但能使实操技能清晰化、标准化, 加深学生印象,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能有效缩短实操讲解时间, 减轻工位不足压力, 控制课堂纪律。

二、优化课程设置, 完善和统一教师知识结构, 提高技能鉴定培训的“可行性”

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范围包括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 主要为滴定分析类型和相应指示剂、有效数字及运算、微生物培养与检测、实验注意事项、食品类常识、基础物理等, 考试主要强调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因此, 考试范围虽广但内容不深, 可根据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 找出相对应的试题范围, 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强调。而实操考试主要侧重于滴定操作、微生物培养技术及显微镜的使用, 强调动作的熟练、规范、标准, 因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方可实现。

常规的考证培训仅可以实现短时的巩固冲刺, 因而在有限时间内对三年所学知识作详细重现是不现实的。为减轻培训压力, 提高培训效果, 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理解和积累, 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然而, 现在技工类学校大多采用以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 虽然比较符合“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 理论上能维持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然而, 在此模式下却容易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时加重原已“先天厌学”的学生的学习负担, 尤其是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课程安排, 往往与专业实际脱节, 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 课程体系必须以职业能力、岗位目标及职业鉴定内容为基础进行设置, 以就业促培养、以鉴定促教学, 有针对性地安排每一学期的课程。由食品检验工鉴定考试内容可以看出, 食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对分析化学和微生物检测有所侧重。举个例子说, 第一学期化学类基础课程中, 应适当合理地压缩合并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理论课时, 并增加相应的基础实验,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基础化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同时相应增加分析化学的教学课时, 结合技能鉴定考试范围, 重点讲授归纳相关考点, 提高重视程度, 减轻学习负担。又如, 食品专业的就业方向其中一个重点就落在微生物检测上, 而食品涉及的专业科目比较多, 不同科目难易程度不同, 学生需要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因此课程设置应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和社会需求反馈进行不断调整优化, 重点针对就业和考证, 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调就业与考证的联系, 以就业需求刺激学习动机, 达到考证就业两不误的效果。

在鉴定培训的过程中, 教师充当主导角色, 尤其是面对“临急抱佛脚”和依赖性极强的学生, 教师尤显重要。然而, 由于不同的教师知识结构和工作习惯并不一致, 在同一问题上, 可能产生不一样的见解。举个例子来说, 食品检验工中级考证曾有一个关于滴定操作的题目, 其滴定终点要求为“暗红色”。由于对颜色的判断具有强烈的主观效应, 不同的教师对此“暗红色”把握不一, 导致在实操讲解时不同教师出现不一样的终点判断, 学生无所适从, 造成混乱和对教师的不信任。为了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个人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优化, 运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进行反思, 总结经验和培训能力;同时, 在对学生的技能鉴定培训前应先对教师群体作相应的培训, 统一和规范教师专业技能, 提高教师的“可信度”, 从而实现技能鉴定培训的“可行性”。

三、强调日常积累, 强化考证训练, 稳定应考心态, 提高技能鉴定培训的“实效性”

尽管近年来技工教育得到逐步认同并高速发展, 生源质量有所提高, 但相比普通高校学生而言, 大多数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素质仍相对较弱, 普遍依赖于教师的帮助和题库的答案, 不良的学习习惯一直渗透在鉴定培训过程中。当考证期间出现“意外”, 如题目并不熟悉或监考老师密切注视, 则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不良, 往往容易导致考证失败。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鉴定培训指导教师, 应从下列两个方面入手, 提高鉴定培训的实效性。

(一) 强调日常学习积累, 强化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训练

鉴定培训指导教师往往也是专业课程教师, 因此在日常课程中, 教师应依据就业需求和考证大纲, 有所侧重地选择教材, 因材施教, 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 亦不断灌输技能鉴定考试的重要性, 打好“预防针”, 让学生在思想上和知识结构上有所准备。例如, 由于食品检验工考试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分析化学范围, 而分析化学则又属于一年级基础化学课程, 因而可让低年级学生提前购买或借阅考证大纲, 并于相应的基础课上讲解历年相关的考题, 让学生“现学现卖”、学以致用, 不断积累, 提高理论鉴定培训的效果。而实操技能则更侧重于强化训练, 在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上, 相对增加实验课时, 延长训练时间, 规范操作动作, 同时穿插考证常见考题, 不但可以让学生提前找到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样可降低鉴定培训重复劳动的压力。

(二) 稳定学生应考心态, 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心态决定一切, 但在培训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只侧重于理论和技能的强化, 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心态的锻炼。技工学校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过分注重即时利益, 在培训和考证过程中, 心态容易因外界情况改变而大起大落, 这往往也是导致考证失败的重要原因。因而, 在鉴定培训时, 指导教师应注意及时了解学生心态的变化, 传授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例如, 面对陌生题型, 如何联系相关知识, 从多个选项中归纳特点找到答案, 而不是单纯地乱猜;面对监考员严密监视之下, 如何通过注重自身操作忽视外界影响, 避免手忙脚乱的情况出现;当一科考试结束后, 如何调整心态, 防止过分忧虑影响下一科考试等等。然而, 鉴定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要彻底纠正学生心态, 应在平日教学中多下功夫、多花时间, 尤其是注重从学生低年级开始的培养, 则更能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食品检验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是对食品专业从业者技能水平的评价和认证, 而作为培育新一代食品专业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 食品检验工的技能鉴定培训教学是一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任务, 需要广大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育人才, 才能够起到技能鉴定的真正目的, 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工作领域, 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宋国岩.建设以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基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2) .

[2]杜春生, 潘凤岭, 贾忠杰.搞好技能鉴定的几点做法[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 1999 (8) .

[3]巴平安.实施技能鉴定开发人力资源[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 1999 (10) .

技工培训 篇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先决条件。教师培训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东省技工教育改革能否实现、技工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广东省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

一、主要问题

1.培训目标定位模糊,重视不够

技工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培训目的有一定的认识,但组织及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基本上不做统筹安排,校领导认为培训提高是教师个人的事。多数教师则认为,参加培训提高学历是为了评定职称和晋升职务。学校和教师双方都不太重视。

2.师生比例失调,缺乏培训时间

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2002年全省技校招生为8.2万人,在校生19.14万人,到2008年招生20.3万人,在校生已达53.5万人,在校生人数增长了179.51%。到2008年,全省共有在职教职工21283万人,其中专职教师15784人,比2002年的专职教师11740人增长了34.45%,教师队伍的增长明显滞后于招生人数的增长。且师生比已达1:33.9,致使一般教师周课时数都在15节以上,最多的周课时数达到20节以上。2009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转移”战略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将实施技工教育倍增发展计划,前瞻性地提出了到2012年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要达到100万人,年职业技能培训规模100万人次,这将使省技工院校教师总数缺口更大,许多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脱产参加各类培训。

3.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计划

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在忙于新建、改建、扩建校园,忙于招生和学生就业,对教师的各项培训进修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有针对性的计划安排,特别是教师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技术,相关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岗位用人要求等未做出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使教师培训工作严重滞后。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经费

由于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师工资福利未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城市教育附加费也未用于技工教育,技工院校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自主办学,自负盈亏,在竞争中艰难生存,在生存中逐步发展的问题。技工院校经费紧张,根本就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师资培训上。

5.培训难度较大,缺乏培训基地

广东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正规的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无法满足培训需要,加上技工院校的部分专业是依据市场需求而设,教师授课专业将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增加了师资队伍培训的难度。

6.企业参与培训很少,缺乏合作

到目前为止,广东省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并不多,就算有也只是在企业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接受学校毕业生等浅层次的合作,企业没有真正进入到师资队伍建设合作上来。

二、相应对策

1.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

要建立专门管理教师培训的机构,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技工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要求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每两年不得少于80学时。要借助各级教师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教师培训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初步形成涵盖新教师培养、班主任培训、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提高、高级研修培训、学历达标和学位提升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项目体系框架,最终形成以全国技工院校教师培训基地为龙头,省级培训基地为主体,校本培训为基础,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技工院校教师培训体系。

2. 树立终身培训教育观念,重视教师素质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加上目前广东正在着力推行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打造全省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引擎”,技工院校将制定新的培训规划,探索新型培训模式,扩大对高中及以上毕业生的招收比例,建设院校公共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快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步伐。这就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必须尽快适应知识迅猛发展的形势,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及前沿技术;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广东“双转移”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技工院校领导层及其教师必须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及搞好教师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3. 重视教师师德培训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除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特别是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平。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将学习《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培养教职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不断提高师德水平;要经常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做到德正其身,言称表率,不但要当好“经师”还要当好“人师”。

4. 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技工院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有四种渠道: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聘入、从其他学校调入、本校毕业生留校、从企业调入。其中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聘入任教的教师比例最高,从企业、科研机构调入的教师非常少。这些教师既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丰富教学经验,更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因此,加快建设省级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培训基地迫在眉睫。

5.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着力解决教师培训的实际问题

要制定技工院校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大力支持教师培训工作。要从政府层面上切实解决技工院校教师编制,搞好师资队伍建设;要切实解决技工院校财政投入,技工教育与其他类型职业教育同享城市教育附加费的扶持,将技工院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帮助技工院校摆脱培训经费不足的困境;技工院校自身也要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增加培训经费,具体办法可增设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也可比照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以便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培训经费问题。

6.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搭建“双百校企合作”平台为契机,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政策,建立各级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管理体系,统筹当地技工院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统筹规划,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要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文件,确定校企合作中政府的责任和职能,明确学校与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权利、义务、地位和作用,界定校企合作双方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以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具体操作上要求校企合作双方签订协议,共同制定合作培训方案,在此基础上,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能手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分期分批组织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跟班学习培训,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技工培训 篇12

1 嘉兴地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1.1 嘉兴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概况

“十一五”期间, 嘉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突出三次产业融合、互动,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7.3∶58.8∶33.9调整为2 01 1年的5.5∶5 7.6∶3 6.9,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7.2%, 比“十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 嘉兴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 促进产业结构从工业经济为主体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转变, 推动“嘉兴制造”走向“嘉兴创造”。

1.2 区域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据调研, 到2015年、2020年, 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需求为6万人、15万人, 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25万人,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力争达到24.6%、29.4%。在高技能人才需求中, 一产约0.8万人, 二产约6.4万人、三产约2.9万人, 其中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70%左右。

1.3 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嘉兴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聚集度的不断提升, 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面临新挑战, 呈现出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特点, 已成为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突出表现在:一是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目前, 全市获证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9%,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与发达国家30%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高技能人才行业分布不平衡。嘉兴市现有的高技能人才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传统产业, 而新兴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三是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 高技能人才存在技能断层的问题, 青年技工操作能力和经验不足, 老一代技术工人技能老化, 高技能人才队伍老龄化问题突显。

2 技工院校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现状与地位

2.1 技工院校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嘉兴技工院校以嘉兴技师学院为龙头, 引领桐乡高级技工学校和海宁高级技工学校、平湖技工学校和海盐理工学校的五所区域技工学校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技工教育培训网络, 初步形成区域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体系, 拥有在校生15000人, 开设专业门类较为齐全, 涵盖社会急需的大部分专业, 如数控技术应用, 电气工程、计算机、光机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酒店管理等专业。形成了以高级工、技师教育为龙头 (高级工、技师班占总在校生人数的28%左右) , 中级工教育为主体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实现三年制中级工教育、五年制高级工教育和六年制技师教育, 同时, 承担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失业职工、失土农民培训任务, 职业技能鉴定, 企业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SYB创业培训和退伍士兵培训等多门类多层次培训任务, 近三年各类社会培训累计达到41000与人, 鉴定32000多余人, 其中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人数4519人, 已成为嘉兴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主力军。

2.2 技工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2.1 技工院校的硬伤——“学历”障碍

技工院校颁发学历最高只能到中技层次, 游离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之外, 学历问题阻碍了高等技工院校对优质生源的延揽, 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技工院校良性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很多学校为解决学生的学历问题, 往往挂靠高校或电大, 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和优质生源的流失。

2.2.2 教育教学改革的滞后——质量有待提高

技工院校虽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上量很大, 但质不够, 尤其是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比率偏低, 与企业的契合度低。原因主要是:一是技工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二是理论的缺失, 理论研究滞后, 实践缺乏明确有效的指导;三是观念上的滞后, 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 还是学校本身, 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客观性必要性方面思想认识滞后;四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系统很不完善, 组织机构建设的滞后, 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科研能力薄弱。

3 以技工院校为依托的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作为技工院校, 要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要加强理论研究, 要按需办学, 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为目标, 以一体化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建设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和与之相配套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和人才评价方式。具体来说,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做好市场调研, 按需办学

技工教育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只有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 紧贴市场, 按需办学, 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 也才能由此求得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技工院校应当依托现有的职业培训力量, 根据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产业发展对应度高、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

3.2 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单靠学校一方之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人才质和量的要求的,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必然技工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因此, 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论研究, 包括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内容等方面的研究, 促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的与时俱进。

3.3 扎实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

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模式成为改革的热点, 特别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技工院校研究和改革的重点,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是如何完美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 快速培养技能人才。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而这支队伍的建设, 只有依托企业, 通过校企共建来完成。因此, 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就至关重要。并努力培养专业的领军人物, 使之成为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 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和校企合作双向兼职双重身份的领军人物。

3.5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技工院校必须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 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道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 按照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充实和完善国家职业标准。建设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实训基地。

3.6 人才评价机制建设

通过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 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规范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及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标准为基础, 以岗位要求为重点, 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为区域内提供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服务。

技工院校作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生力军, 要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 突出特色的方针, 调整专业设置, 探索课程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办学模式, 要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培训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技术革新和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 真正推进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 使技工院校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占领制高点。

摘要:嘉兴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极其缺乏, 已成为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 加快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和培养高技能人才迫在眉睫。文章首先分析了嘉兴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和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情况, 并指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过程中的问题。然后, 分析了技工院校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 重点探索和研究技工院校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如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其在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陈李翔.新技师是如何炼成的 (上、下) [J].中国培训, 2008:9-10.

[2]文延莉.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方法与途径的探讨和研究[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7 (12) .

[3]尚川川.高级技工院校 (技师学院)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师与教学, 2011 (4) .

上一篇:成孔施工工艺下一篇:物理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