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2024-05-12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共12篇)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1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 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育该何去何从?首先我们应该思考学生在技校阶段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语文学习的目的

纵观国际性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改革本国的中小学母语教学, 虽然各国对有关中小学母语教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远未取得一致, 但以下几个总的趋势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1. 教学观念: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文化熏陶并重

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人和谐发展的需要。近年来, 世界各国都特别强调对语言的实际运用。一方面, 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而从另一方面来讲, 早前那种尽是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关系, 应该把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文学作品的熏陶结合在一起。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各国语文教学的共同要求。

2. 培养方向:智力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

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以上内容都是在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从实际而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态度认知、价值观养成等方面也得到发展;不仅是为学生的语文基础运用能力奠基, 而且是为如何为人处世奠基。

二、语文教学的任务

中技阶段的语文教学, 正是要进一步培养中华民族的少年人对中华语言的敏感性, 使他们在对我们几千年语言文学的学习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 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中国人最精妙的义理与感触, 由此具备更完善的思维模式。而语文教学正是为学生奠定语文根底的最关键阶段。

语言教学、认知教学、思维教学是技校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

1. 教学生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最基本的语音、文字开始识记, 到大量词汇的理解运用, 再到妙语佳句的体悟累积, 最后到名段名篇的赏析背诵,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悟。因此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学习的语言, 完成自己的表达交流。

2. 教学生认知

语言文字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记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而每一个人的牙牙学语就是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开始, 进入校园学习生涯之后, 就是更系统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体悟。而语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别人的记录来认知世界、积累语言;通过用自己认为最精确的文字记录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对生活的感受、对情感的体验, 既可以练习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也可以形成自己对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内心世界的新认知。

3. 教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中对每篇文章的学习, 除了基本字、词、意的学习理解之外, 更重要的就是对隐藏在文字表面之下的作者深层含义的思考与理解。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目的, 怎样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这就需要对学生情况做出真实、正确的判断, 因材施教。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2014 级学生的入学语文摸底考试看, 情况不容乐观。以电子商务2014 班为例, 全班44 人, 只有2 人及格, 平均分42 分, 最高分65.5 分, 最低的只有十几分。

(1) 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 识字关应该过了。但实际情况是所有学生都存在错别字多的现象, 一篇作文中有10 个以上错别字的占学生的大多数;个别人文句中的错别字、自造字多得使人无法看懂文句的意思。例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诗, 竟能写成“万泪双天竟自由”!“的、地、得”三字无一人能够用对。

(2) 从摸底考试和平时的作业、作文可以看出, 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得可怜, 以致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许多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常用词不懂其义, 不会用甚至错用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3)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法、修辞没有最基本的认识, 也就是说,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主语、谓语, 什么是比喻、排比, 等等, 以至于作文中的语病比比皆是。

(4) 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 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也是比较差的, 文意并不深奥的现代文, 不能正确地理解, 文言文就更读不懂了, 即便逐字逐句地讲听不懂的学生也在一半以上。

(5) 作文是最差的一个方面, 大多数人写不出文章, 不论是命题作文, 还是自选题作文。我曾让学生写过一篇小说明文, 题目是“信封的制作”, 写作前我还做了一些提示, 结果按照他们写的制作方法, 根本就做不出信封来, 且不说表述方面的种种错误。写记叙文情况稍好一些, 一部分学生还能把一件事叙述下来, 但层次不清、中心不突出的毛病是比较多的;也有个别人根本不会叙述。议论文是最差的, 简直是不知所云。

总的说来, 从语文方面看, 学生中真正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不足5%, 30%~40% 的人可达到初一、初二的水平, 至少一半的学生语文水平在小学五、六年级, 个别人仍在初小程度。

虽然不能以一概全地说所有技工学校的学生情况都是如此, 但也应该是与此种情况出入不大。

四、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

1. 根据学生实际程度, 因材施教

针对兰州铁路技工学校学生程度偏差且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 建议分层次教学。而程度低的班以学习初一、初二的课程为主。较好一点的班则以现行教材为主, 适当放慢进度。在讲授过程中拾遗补缺,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一点就掌握一点, 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考试则以考查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为主, 题目中摒除偏题、怪题, 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出题标准, 让分数呈正态分布。

2. 在教学中, 提倡“大语文”教育,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但其实更应该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

听说读写看似简单, 实则每一项都要有综合性的能力。要听懂、说清楚、读顺畅、写优美, 首先要有一定的字词识记积累, 其次要有丰富的阅读量, 再次要有语言逻辑能力, 最后还要有对生活的体悟感知和思维能力。其中识字写字是基础, 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信息、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思维、从而提升自我的审美水平, 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趣味, 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则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记录自己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生活实际的认识和体验的过程,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是每个人的必备能力。应在实际教学中,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教学中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 每篇文章都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感知, 使其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选择, 同时更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而不能一概而论, 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能标准化, 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之, 语文教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如何用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大的回报, 怎样克服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等问题, 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效率的提高

引言:

让技工学校学生掌握和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技能,这是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必须解决的数学教学问题,数学需要很强基础性,授课时就容易出现学生厌学、逃课等现象,并且学生层次水平的不尽相同,教学效率十分低下,长此以往,不仅也使得学校的信誉度会大打折扣,因此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专业和工作中去的能力,数学空间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思考解决问题,技工学校教师要根据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教育教学发挥很好的作用,所以学好数学是学好各专业课程的基础条件。

数学教学存在的困境分析

(1)数学基础差、兴趣低、缺乏动力。技工学校数学教学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加上兴趣不高等种种原因,从而使得数学教学遇到瓶颈。造成缺乏学习动力。实践课比例少,理论课多,学习中没目标、压力、动力,且技工学校学生大部分迫于家人压力来校上学,有被动的接受学习,学与不学没什么区别,故对技工学校的数学课程兴趣低下,对数学课很排斥,不专心听讲,更谈不上课后主动学习,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到技校是来学技术的,数学和专业技术没有什么关系,逐渐变成了数学课程的困难生。

(2)教学方法的陈旧及教师心理素质与道德素养。大部分是高中教材内容的节选,不能适应新时期技工学校数学教育把重点放在讲授基础知识,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忽略教学的需要。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数学教师,往往忽视课前的上课准备工作,上课时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滔滔不绝的进行中,殊不知,多数学生对知识还很陌生,几次下来,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学生的不配合,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备课没有动力恶性循环采用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之后只能是教学改革失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难以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继续原来的老套路,重复着教师自己都觉得无味的知识,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消化、吸收的时间,忽略了与技工学校专业实践的结合。

关于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技工学校;教材;思考

一、现状分析

1.技工学校的学生现状

众所周知,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参加中考或中考后考不上高中,最后选择上技工学校。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稍微生僻的字词就不会读,更不用说写作了,他们早已对学习不感兴趣。好不容易远离升学压力,一心只想学习一门技艺,为以后谋生打个基础。

2.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课前设计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课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完成课前的教学设计内容,语文课堂也不例外,无非就是“课文导入—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及其背景—通读课文—分析课文(解决重点、难点)—总结主题—归纳写作特点”等,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是僵化的,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上课打瞌睡的、玩手机的、讲话的学生比比皆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的活力与教学机智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教学设想

1.关于教材

重视语文教材的选择。技工学校所用的语文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简明,语言通俗,情节生动有趣或感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包含着一定的情与理。同时教材中还应涉及有关职业公文的写作案例,方便学生由模仿到应用的学习,从而为将来走入社会、应对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让语文学习与职业接轨,更利于语文教学的展开。

2.关于教师

面对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学生,语文教师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来技校大都是来学技术的,不是为升学考试做准备的,不能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拓展思维、创新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认真备课。教师要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文、备教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是扼杀求知欲望的主要原因。”课文内容是既定的,教学方法却是可变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重点,巧妙地将诵读、讲授、讨论、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贯穿于课堂,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争论、解疑的兴趣,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俗话说“老师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和广博的学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2)灵活运用多媒体现代设备辅助教学。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昏昏入睡,要打破这种局面,另辟蹊径,就需要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课堂辅助。如在学习《项链》之前,给学生观看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项链》,看完之后让学生谈感受,领悟莫泊桑作品的魅力,这样比简单地分析文章灌输小说知识要更受学生欢迎。

(3)转变语文教学观念,联系实际,注重口语交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技工学校的语文教育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文学家、思想家,而是为毕业后走上职场做准备。如何让学生毕业之后会用语言来推荐自己,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人交流和沟通顺畅,这是语文教育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开展演讲、辩论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适应竞争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学习《庄德之辩——可分与不可分》时,教师可以巧妙地介绍辩论赛的特点,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关于“现代社会人才观”的辩论会,让学生在感知辩论赛场面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辩论能让学生摆正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天生我材必有用,考上大学是人才,在技校学一门扎实的专业的技术也是人才。

(4)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写作教学。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不能游离于专业之外,这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没有意义,失去对写作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师可设计不同的写作题目,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走上职场以后,一定会写营销计划,但专业课注重的是营销计划书的内容和形式,语文写作的学习则更多的是帮助学生使用规范性语言,传递营销人员的构思,而这也是很多技工学校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仅要让学生愿意写,更重要的是“会”写,相信有了前面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写作教学就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于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 篇4

山东省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原乳山市技工学校) 杨杰

技工学校的学生情况比较复杂。例如, 初中毕业生年龄小, 辍学返校生年龄大;文科类专业女生多, 工科类专业男生多;城镇学生见识广, 农村学生阅历少。因此, 授课者对学情的分析也应当深入细致。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以专业为本, 才能真正做到联系学情搞好语文教学。

一、以人为本, 把握科学的育人观

在语文教学中确立几条原则, 作为行动的指导。

首先, 成功教学观:语文教学关注生命, 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特殊的生命体, 就是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 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潜能, 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个体;要认识到, 任何人生在世界上都是有一定价值的。教师对差生宜多采取赏识教育, 语文教学要成为学生构建精神生活, 实现价值的过程。

其次, 快乐教学观:学习理应是一种生活的状态, 要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体验.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 教学过程中, 伴随学生获得知识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获得知识后的自豪和神圣感, 这种情感本身就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快乐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是一个“轻松”、无压力的随便的过程。围绕技校生的心理需求, 开展趣味课堂教学, 我们提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性情语文”的上课宗旨。

再次, 沟通对话原则:要转变语文课堂教学观念, 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和对话的场所。就本质而言, 教与学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 在语文课堂中, 特别是要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时, 我认为教师要把学生和自己的地位放平等, 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

最后,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学习的负担要适度, 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以提高素质为目的开展语文教学。

二、以学生为本, 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

技校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 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 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讲究德育渗透,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职业渗透, 就是这个道理。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改革。

其一, 注重语言表达教学,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技校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 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 说比写出更重要、更难, 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将口头表达课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 着重强化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 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

其二, 注重应用文教学, 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 能写应用文是技校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 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然而, 现行的不少中职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 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 我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 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非常受欢迎。

三、以专业为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 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 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 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耐心教育固然重要, 但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 只要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 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联系, 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 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 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 积极探索教学捷径, 努力发掘, 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

总之, 中职语文教学在理念上应当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专业为本;在内容上以精要、够用、切实为原则;方法上注意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学成以后的就业乃至创业需求;手段上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平台上的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中职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高瞻远瞩, 又能以自身教学语言、知识、能力、素养相辅助, 相信不难达到语文教学艺术的卓越境界。

要的人才规格、人才质量, 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紧跟岗位要求的变化。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5

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我们常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用人单位高薪聘请技工人才聘不到,一边是技工学校招生不来,安置不成。产生这种怪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不乏体制的影响因素,但从我们技工学校自身来说,根本原因出在教学质量上。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意味着这所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用人单位提供满意的技术工人呢?在这里我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

只有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才能以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与就业有效接轨,否则无异于黑暗中出行,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技工学校培养的技工人才既有别于偏重理论的技术人才,也有别于未经任何培训或简单培训的人员,从校门走出的合格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实习经历,更重要的要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技工学校的教育目的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体系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缩短教育与就业的距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现在技工学校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习无用论”,认为当工人不需要什么文化,会干活就行,在学校学不学都一样,到单位现学也不迟。另一种是面对枯燥难懂的专业理论课程头疼,学不会就不学。

对于第一种情况解决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才观、就业观,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要舍得资金奖励在各方面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拉开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奖励档次;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求教师在日常管理教学工作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观;最后在就业环节优先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使优秀学生优先分配,不合格学生不得安置。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对现行的课程、教材、教法进行改革,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基础,而不是以知识或学术体系为教学基础。在当前环境下,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普遍来说基础较差,要让学生学好高深的专业知识,甚至产生浓厚兴趣,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针对青少年爱动手的特点,在教学上更侧重实习操作,侧重现场培训。要根据就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若干个实习培训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学习单元的教材不同于传统的教材。要学用结合,以学生自学为主,现场指导为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的现场操作培训从另一个方面又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此学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圈,厌学情绪自然解决。同时,为解决生产实习场地的问题,还应与用人单位联系到厂实习,要指派指导老师入厂和工厂师傅共同指导。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与教学质量联系最直接的就是教师。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学校师资队伍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的角色应尽快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成效的,所以学校的管理者不能急功近利,可以从近期和长远两个角度考虑问题。从近期角度看,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或引进人才补充一定的不足,但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而且成本较高;从长远考虑,不断提高学校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应为第一选择。“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现在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相对应的是学校的教师再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就造成了教师知识体系陈旧,教学内容与就业实际脱节。因此学校要鼓励和组织教师提高自我,尽可能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培训。再教育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理论,二是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培训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长期,也可短期,可校内请进来,也可校外走出去。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某些基础知识没有讲到,或者一带而过,造成专业课进行困难的局面,如此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了空谈。要加强教研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尤其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方面,要加强沟通,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另外,针对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学校要加强培训。可以利用“以老带新”这种形式,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工作最后的质检关。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助于监控、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它是促进教学工作有序运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和有效措施。科学、相对公平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

一个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日常检查、学生评教、教学专家小组听课(下转第67页)(上接第35页)点评以及教师之间互评等。要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奖惩政策,力求公开、公正、公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从管理层面提高教学质量,万不可舍本逐末,变成单纯的奖罚依据。

五、提高教学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教学投入。要积极联系校外培训基地,与各级厂矿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助关系。厂方可提供实习培训基地,校方提供适合厂方的学员及一定的技术帮助。要加大实习操作投入,建立与实际相匹配的实习车间,美化实习教学环境。要保证常规教学设备的质量,不断引入新型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六、其他方面

我校教师与学生比例远低于劳动部要求,学校只有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保证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正常有效进行,否则教师疲于上课,一切只能是空谈。学生管理部门要突显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不能成为一个小“后勤”,小“保卫”,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不能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到位,互相推委扯皮。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对学校的重要作用,从各方面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把教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职工的管理上,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使整个教职工队伍团结向上。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教学效果

引言

技工学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学生要真正走向社会,把在校所学的技术应用在工作岗位上,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之外,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个人修养。技工学校开设语文课,就是要在继续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个人素养教育。

1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1.1 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存在偏差

经过近几年的语文教材和教法改革,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尽管教师们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是不够重视的,很多学生认为语文的未来应用途径就是与人交流。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存在偏差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喜欢语文,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从教学角度来看,是因为教学本身对学生的学科情感建设不足造成的。

1.2 语文教学形式需要创新

虽然语文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很多教师也能够主动应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尽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价值和对学生个人修养的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来,但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在这方面仅能做到在教师言传身教中进行,学生主动进行感悟的形式并不常见,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形式需要创新。

2 针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提出的对策

2.1 实施情景教学和情感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1.1以多媒体教学实现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多媒体情景教学,就是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多媒体的音、色、图,创设出具有富有表现力的、具体形象的情景,从而达到再现课文情景,给课堂教学带来真实的感受,使学生能够进行零距离的感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同时多媒体播放跟课文相关的荷花、淡淡夜色、幽静的小路等,让学生通过音乐、图片感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从而感受全文的思想感情。又如在教学课文《邂逅霍金》时,可提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上网搜索霍金的资料,初步了解霍金形象与事迹,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就游刃有余了。学习课文内容时再通过多媒体适时播放有关霍金的资料和图片,霍金身残志坚的形象会再一次震撼着同学们。他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还有对自己的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我们每一位技工学校的学生都应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份坚持,用短暂的生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2.1.2 情感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我的母亲》这个教学中,可以在备课时收集一些关于“母亲”的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阎维文的《母亲》带领学生感受母爱的至情至深。开展主题为“我可亲可爱的妈妈”的晚会,让同学们上台轻松演讲,通过这个晚会,让同学们想到家里妈妈的辛苦,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的点滴。接着,教师也参与到这个晚会当中,跟同学们分享往年,母亲为了供自己读书,辛苦操劳,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这样轻松和谐的场合,拉近跟学生之间的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语文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更容易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良性的情感发展模式。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远离讲台,站在学生中间,以融入学生学习的姿态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我的情感认知从高高在上的教师转为共同成长的朋友;即使在课下,我也重视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仔细批阅学生的作文、周记;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提供主动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对我的信任度提高了,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亲切的、值得信任的教师,上语文课成为让他们觉得愉快的事情,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升。

2.2 创新语文教学形式

2.2.1从课内到课外营造语文教学氛围

为了使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教学”的刻板模式,教师应该从语文学科特征入手,从语文阅读、口才、文笔等各个方面进行教学形式创新。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我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阅读周、阅读月”的活动,并建立了“班级小书架”,请学生们互相分享阅读过的书籍。从表面上看来,这些只是普通的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距甚远,但是,我们的“班级小书架”包含一个规则,就是用便签纸标志自己阅读的页码,并用便签纸记录阅读感受,贴在书页中的相对位置上。有时候,学生获得的阅读感受太多了,我们就在书架旁边放一个小本子,请学生们在本子里记录,并且标注书目和页码。这些阅读感受都是全班公开的,这相当于一个学生在阅读和记录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获得其他人的阅读感受,无疑是阅读理解思路的拓宽和阅读学习的过程。在学生们的阅读记录中不乏一些对阅读内容的评论和心理感悟,这实际上就是对人文精神的感受和表达,通过传阅和学习,这些来源与同龄人的关于人文精神的认知,就会被学生们逐渐接受和领悟到,而语文教学对他们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也会在这种新型的阅读教学中表现出来。

2.2.2课外校园氛围的营造

例如,利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会,与学生社团组织联合举办一些语文文化知识竞赛和某一文化主题的宣传展览等,都能够起到促进语文教学的作用。因此,建议技工学校教师脚踏实地,从语文教学的细节入手,充分开发教学资源,进行有创意的语文教学。

2.3 构建多元有效评价系统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基本上只有一种评价方式,即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进行评定,而此类评定经常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和课堂表现为基础的。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被赋予了等同的评价权利,他们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技能,但是,由于学生对教学评定的出发点在于“是否喜欢某个教师”,因此,有些来自于学生的评价并不是客观的。以上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都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因此,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应该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系统。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角度应该有所更新,语文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作用不仅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增长方面,还包括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就是教学有效的表现。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日常观察,评价那些个由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更加客观和具体,技工学校学生不能从客观的角度评价教师,也就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中,重点应设在教师是否对学生负责任,是否能够进行完整的教学、是否能为学生搭建公平的学习平台上,而不是让学生去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亲近程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关心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以多元评价作为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相信通过语文教师们的不断努力,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宋阳.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青春岁月,2013(04):123-124.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7

一、利用课堂教学, 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素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典范, 它既有文学艺术上的考究, 更是民族优秀人文素养的载体。对课文的学习既要研究文学艺术上的造诣, 更要挖掘其优秀的人文素养。一堂好的语文课, 既能培养学生对语文艺术的感受, 又能使之获得思想的启迪与道德的陶冶。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文学造诣的同时, 可以受到人文素养的教育。中职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作品, “感受艺术和学科中的美, 提升审美境界”,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陶冶性情, 追求高尚的情趣, 提高道德修养”。从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说, 就是要让人文的春风, 唤起他们美好的情感;让人文的细雨, 浇开他们娇艳的心花;让人文的魅力, 塑造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和审美情趣。从作品教学来说, 在重视掌握并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前提下, 应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譬如, 说到孟子, 应联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追求, 培养学生博爱的情怀。说到杜甫, 应联系“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的悲凉,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说到鲁迅, 应联系“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敢爱敢恨的做人品格。综观语文课的意义, 其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 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 对生活的体验。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说, 语文学科的内容广涉性和社会关联性又使学生走向能力培养的多方面,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良好作用。

二、利用课外阅读, 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足以实现的, 必须以课堂为立足点, 把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有机地联系起来。课外阅读本质上就是打破时空界限, 在与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在树立理想和确立人生的起点时, 这种潜移默化的结果, 往往使学生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点上, 这对技工学生的终生学习与长远发展来说, 意义极为深远。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 及时地、经常地向学生推荐各种经典的视听材料,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 以养成愿意、乐意接受优秀文化作品熏陶的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学习了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后,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再次领略“唯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一代伟人的豪迈气魄。再比如学习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 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三吏”,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并不是群童的可恶, 而是那个时代的可悲。所以杜甫才从心底呼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语文教学而言, 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职责, 而引领他们去品味、领略优美的文字中蕴涵的人文之美, 积淀他们高尚的人文素养, 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

三、利用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这期间, 各种经典的语文视听材料的学习固然重要, 但人文素养的积淀是离不开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从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来说, 就技工学校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他们的学习需要出发, 开展一些具有普及性、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做以下三点尝试:一是结合技能教学开展语文教学, 在技能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提高语言能力, 培养人文素养。从事职业教育的人都知道, 职业实习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有时是在校实习, 有时是到工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亲身感受到工作的辛苦, 同学间互帮的幸福, 实习师傅的关爱以及遇到的种种不顺。通过这些事情的记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自信心。二是开展健康向上的征文活动。可以结合节日的特点, 开展征文活动。比如“五一”、“八一”、“十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些歌唱祖国、歌唱人民的征文。再比如父亲、母亲节, 写我的父亲 (母亲) 的命题作文, 让学生认真地感知自己的父母。不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知恩图报的人格品质。三是热点问题辩论活动, 通过辩论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一些有效的载体, 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上的锻炼, 更能使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8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保证

鸟儿高飞, 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 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首先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造就融洽的学习氛围, 没有人会相信长期和学生疏远的教师能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们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不买自己的账, 其实则不然,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日之功, 而是日积月累的硕果, 是教师人格、学识、能力、敬业等方面的折射。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对自己任教的语文学科有渊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方法, 授课时幽默风趣, 一丝不苟, 张弛有度。其次, 言语得体, 平易近人, 关心爱护学生, 处理学生的问题上, 做到公正无私, 一碗水端平。授课之余, 走近学生生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了这些, 就为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搭设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效果所应具有的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 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课堂氛围的诸多因素中, 教师的教学艺术是重要的因语? (2) 再想想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语? (3) 听老师读这篇课文的结尾, 几种读法中, 你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他们的思考,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中学到具体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五、运用比较法进行朗读训练

比较法是就同一内容向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读法, 让学生比较这些读法, 指出哪种最合适。也就是说, 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和感受课文。

素。一个组织教学机智活泼、运用教法新颖适当、表达感情自然真实、对待学生诚恳平等的教师, 自然更容易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主动加入到课堂中去, 成为课堂氛围建设的主人, 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性, 笔者认为, 首先, 必须要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正所谓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每一个集体都存在学生个体素质的参差, 故而决定了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充当了让学生了解自己, 建立自信的重要角色。课堂设计, 既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的组织能力, 又成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载体, 这个载体任重而道远, 教师在设计上必须有的放矢, 既喂饱上层生, 又令中下层生易于接受, 使其认识自我, 重建自信,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充分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其次,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也并非教师作答, 而是学生自己解答学生自己的问题, 这样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同时对其余同学的发言作出思考。教学过程变成了学习的过程, 同时又成了学习交流的过程, 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再次,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求富有个性的答案,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有所提高,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常用的比较法有三种:

1. 删减词语, 进行比较朗读。

指导朗读时, 在不影响句子通顺的情况下, 删减一些准确、传神、关键的词语, 让学生去探究课文的内涵, 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

2. 调整词语, 进行比较朗读。

朗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选词炼字的重要性, 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采用调换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

3. 改变句型, 引导比较朗读。

根据句子的特点相应作出些句型变换, 引导学生进增长他们的见识。

三、精心设计问题, 挖掘课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认为, 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 “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 问题提得好, 学生就想说、会说, 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 所谓“新颖”, 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 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 出乎学生意料, 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让他们辨个明, 争个透。其次, 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 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事多议等。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 既指导学生“说什么”, 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思维, 明确“怎么说”。

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主导, 也就是说, 课堂气氛主要的是由教师创设的。语文教学当然不能忽视教书育人, 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深钻教材, 挖掘课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只有具有驾驭课文的能力, 而且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 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的感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 也不是我启发你, 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 学生也推着教师走, 教师得心应手, 学生如坐春风。故此, 创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学习、探索、创新,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沂水县职教中心)

行比较朗读, 既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读好原文的句子, 又能促使他们领悟情感, 产生共鸣。

总之, 在阅读教学时, 学生的“读”应占一定的时间, 要指导学生用心灵去读, 要求学生反复地读, 用心地去体会, 用情去感悟, 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并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 凭借文本在学生与作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让学生最终能体会到语文的美。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9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艰苦奋斗,教育

什么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华。对一个人而言, 就是一种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可是这种精神在商品经济的纷扰中又失去了多少?现今我们技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生活上懒懒散散;学习上怕苦怕累;精神上恋爱成风;小“皇帝”、小“公主”层出不穷。这部分人如何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 怎样成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人才?鉴于此, 艰苦奋斗教育已迫在眉睫。利用语文教学这块平台, 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以楷模为事例渗透艰苦奋斗教育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从古至今, 无数先辈以他们节俭朴实、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而著称与世, 成为我们历史长河中最灿烂的明星, 被公认为民族英雄, 万世楷模。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更是名家荟萃, 他们不仅作品感人至深, 而人品更为后人称赞。这些先贤就是我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典型材料。利用介绍作者时渗透艰苦奋斗教育是一个很好方法。如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旷世警言;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努力奋斗情怀;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畏艰难的英勇精神;苏轼的“报国之心, 死而后已”的奋斗不息的崇高境界。他们都是艰苦奋斗的楷模, 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要教师稍加挖掘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样授课不仅让学生对作者有较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积极利用相关课文学习渗透艰苦奋斗教育

在语文课的教育教学中, 如何挖掘课文中的艰苦奋斗教育资源, 将艰苦奋斗教育自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很多艰苦奋斗的事例, 只要我们教师稍加挖掘就是一堂很好的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教育课。如在学习《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时, 引导学生把“俭, 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这一古训牢记。清醒地意识到, 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人口多, 底子薄, 发展不平衡, 我们的现代化之路还很长, 要靠一代人又一代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同时必须将“以骄奢淫逸为耻”落到实处, 珍惜社会资源, 反对铺张浪费, 真正成为一名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者。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 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怀。让学生充分理解父母养家育子的艰辛, 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不比吃喝, 不比穿戴, 养成俭朴的高尚情操。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 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的品格。让学生明白只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够的, 还要有不畏艰难困苦, 敢于拼搏、敢于实践的勇气。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有用之人。语文课本中艰苦奋斗的素材很多, 只要我们教师合理利用,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渗透艰苦奋斗教育

知行的基本法则是“知之, 然后而行之”。通过语文课第二课堂活动, 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渗透艰苦奋斗教育, 让学生深刻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 在“知之”上下工夫。我们要针对技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艰苦奋斗教育。如开展征集名言警句活动。在活动中把艰苦奋斗的名言警句单列出来, 让学生进行收集。通过收集,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可以走访当地的知名企业, 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如何通过自身的拼搏、进取, 成长壮大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走进车间, 实地了解工人师傅的工作情况, 切身感受工人师傅的辛苦。走访后, 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利用假期走入社会, 了解自己家乡, 谈家乡的变化。无论家乡的变化大还是变化小, 家乡是穷还是富, 对学生都是一个触动。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 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汗水和辛劳的堆积, 不付出艰苦的努力是没办法获得成功的。教育的最佳境界是: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以境育人, 实现对人的思想和境界的培养。语文课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是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很好途径。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10

新课程标准, 把德育放在首位, 学校德育不是单一、孤立的模式, 而是和各学科教学相互整合、渗透于其中的, 尤其是语文。语文学科是母语教育, 跨度大, 基础深厚, 教学内容是我国儒家思想的精华。而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慢慢形成。语文教学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为基础,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会, 再去实践中检验, 最后达到质的飞跃, 学生也由此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潜移默化的受到道德教育, 这个过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做到“文道合一”。

长期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 只重视了工具性, 忽视了它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特点人文性, 德育似乎成了工具性的陪衬。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的影响下, 以考试成绩定命运, 语文课堂上以“学习知识技能”为目标, 忽视了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味地在课堂上进行机械传授, 使一篇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声情并茂的文章, 变得枯燥无味、黯然无光, 犹如一具干尸, 呈现在学生面前。显然, 德育和语文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 德育只成了口号。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现素质教育, 强调教学过程德育化。《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德育教育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又如何渗透呢?

一、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的核心和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在技工学校, 我们的语文教师要真正肩负起学生德育工作的崇高使命。

1. 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 必须是“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人, 正己方可化人。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师“四个一”的要求非常精粹, 他所提出的“一腔学问”是对语文教师渊博学识和丰厚的语文素养的概括, 道出了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广的文化底蕴。品行端正的语文教师,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是学生的人生楷模。

2. 关爱学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时时处处把自己置于学生父母的角度, 用真诚、无私的爱心去教导他们、帮助他们。一个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心, 对他们的成长没有责任心的人, 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 广博无私的爱心是人类最具有崇高价值的唯一情感, 也对任何非理性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彻底的摧毁力。

3. 技能精湛

教学技能精湛的语文老师, 肯定是博览全书, 积淀沉思, 更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 练就一身教艺, 立足讲台, 满怀爱心地从事语文教育。

二、选好渗透德育的方法

1. 在作品人物中渗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学习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 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 情感教育始终蕴含其中。

例如在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时, 我先引导学生领悟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 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 从这个流浪老人的身上, 理解了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善良本性, 都要学会给他人以温暖的道理。又如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 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 但几十年游历各处, 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 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 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他眼界开阔, 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深察世故人情, 很能体谅人, 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一个为事业默默奉献的信客, 跃然纸上。这些人物的精神写照, 培养学生纯正良善的品行和诚信尽职的社会责任感, 也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指引了方向。再如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 爱钱如命, 贪婪、吝啬、虚伪, 他的典型形象, 给学生留下不同的感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 还需要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千万不可沦为金钱的奴隶。

2. 在诗歌意境中渗透

诗歌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 我们紧紧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条脉络去感受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学习郭沫若的《炉中煤》时, 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年轻的女郎”是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青春焕发的祖国, “炉中煤”是比喻诗人熊熊燃烧的炉火般的爱国赤心。从而使学生领悟诗人对新生的祖国无比热爱和赤诚无私的奉献精神的同时,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 刻苦学习, 报效祖国的情思。

又如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出现了“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虹”、“梦”、“长蒿”、“星辉”等意象, 这些都是诗人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情感, 这些意象的虚与诗人心中情的实, 相映成趣, 一张一合, 无不流露出意象的张力。整首诗的节律与诗人情感的起落相契合, 全诗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 读罢余音缭绕。细细地再读这首诗, 慢慢地品:“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也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 在言语文字中渗透

《荀子·大略》中说:“人之于文学也, 犹玉之于琢磨也”。学生品读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课文, “浸淫其间, 身心如沐美泉, 浃髓沦肌”, 能够荡涤心灵深处的暗淡, 培养出高尚优美的心灵。例如在讲解李白的《行路难》时, 不仅要让学生领悟作者在中间四句, 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 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 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同时也要让他们理解“行路难”四个短句, 表现作者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全诗在大量感叹之后,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 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 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让我们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感空间, 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的内化, 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4. 延伸语文课本内容渗透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 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的, 也没有什么目的。”我国的德育课程标准也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了改革, 其着重强调德育的实践性、活动性, 即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时常鼓励学生广泛接触社会, 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道德情操。比如做青年志愿者, 既能为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 又在志愿的过程中, 人生价值也得到提升, 思想品德得到培养, 精神世界得到净化。3月5日“学雷锋, 树新风”成为校园学习热潮, 语文教师正要借此机会, 组织学生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 认识雷锋, 学习雷锋, 争做雷锋, 树立“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无限的事”的价值取向。又如在学习《中国, 水的困惑》时, 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实地考察, 使学生明白水污染的严重性, 保护环境的迫切性, 从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 养成良好的节水和保护环境的习惯, 知道作为一个地球人肩上应承担的责任。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 CAI课件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40-01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正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而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的一场革命。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的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一、利用计算机图文并茂、声情具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教育功能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的学习要求语文课老师把四十五分钟的“小课堂”与信息迅速扩展的“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知识,用信息技术的术语来讲叫做信息的输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的输入主要通过语言信息(听讲)和文字信息(看书) ,但是通过这两种途径吸收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大脑吸收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之比为1:1000。因而有人形象地比喻:一个靠耳朵听60年课的老人吸收的知识信息量,只相当于一个小孩6年中靠眼睛接受的形象知识信息量,而大脑吸收的文字信息也是极有限的,因而,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大优点,在于集文、图、音、视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师讲起来力不从心,一些文辞优美的名篇佳作,学生往往难悟其意,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了突破这一 “瓶颈”,我在讲解篇幅较长、意蕴丰富的作品时,常常利用CAI优势,力求教学过程生动,富有吸引力。如:教学白居易的的长诗《琵琶行》,我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制作了课件,重点突出了琵琶的音乐声和冷落凄清的画面。在引导学生研读原诗,掌握诗歌的基本意思之后,在背景音乐《琵琶》衬托下,让学生进入到充满诗意的画面之中,充分领略全诗的意境。考虑到学生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诗句难以理解,我选取了若干幅中国国画作为课件的背景或插图,并在画面的转换间隙反复播放音乐,这样既营造了课堂氛围,又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诗句的意境,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

二、利用计7算机网络信息储存丰富的优势,开展主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体网络具备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校学生有很多在中学阶段就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进入技校大门后,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足,认为技校学习生活轻松自在,更加放纵自己,贪图安逸。学习上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缺少毅力,缺乏钻研精神,甚至视作业为负担,根本谈不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精益求精,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处在“被动者”的位置上,主动学习、探究的意识比较淡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了主题化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的方法,然后出课题,要求学生协作完成。例如在教学《沁园春 长沙》一文时,在让学生充分想象、感知词句内容的基础上,我下载网上有关本文的资料,制作九幅图片,图片可据写景句子设定:1.湘江北去2.橘子洲头3.万山红遍4.层林尽染5.漫江碧透6.百舸争流7.鹰击长空8.鱼翔浅底9.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使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具体。装到教师机子上,并设计一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通过景物描写,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活动过程按照“主题---搜集、研究、整理资料---交流汇报---成果展示”四个步骤进行,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先分析、体会课文中的写景语句,使其充分感知、领悟、想象、联想,在此基础上,查询教师机子上的资料,在网上搜索与此相关的信息,再进一步展示画面,通过图片描绘的景物去领悟形象、对比分析,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并根据需要分析整理,然后作汇报交流,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形成书面材料。通过主动搜集信息、提出验证假设、相互交流讨论,学生不仅高质量、高效率地获取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另外像散文《故都的秋》,剧本《雷雨》等很多课文都可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注重语言的“思”,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发散创造能力

利用CAI在语文学习中引入对语言思考极其重要。文学作品语言、应用文体语言等各具特点,语文学科CAI应该在听、读的基础上,由注重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上升到注重对语言的考察上。此处,笔者提出“对比思考型CAI课堂”,就文本的语言特点作对比思考、讨论学习。例如《阿Q正传》一文,比较长,一二遍读完后留给读者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只是略知大概。可以就阿Q在辛亥革命前后不同的遭遇及其精神胜利法,从文本中找出相应语句或词语,讨论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形象性。此时利用CAI可以调出电影《阿Q正传》中的相应画面及对白,加深对比思考力度,给学生留下发散性思维的空间。语词上的对比考察,有利于进一步解读语言的深层意蕴。因此,语文学科CAI注重语言的“思”,意在为语言表达做准备。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信息,构筑写作素材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技校大部分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小,阅读量不大,语文素养积累不够,以致写作文时常无话可说。为了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难题,每次作文之前我都要求学生上网搜集写作素材,并建立自己个人的电子素材库,对其中一些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作文评议时,我除坚持自己亲自批阅外,还利用网络的传递,让学生相互评议。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评议后计算机上不会留下痕迹,学生非常欢迎。我与同学们共同建立了一个佳作欣赏平台,师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的高考佳作,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难题,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12

一、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目前在技工学校,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计算机公开课程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所以,很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按照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普及计算机知识。然而,一直以来,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陆续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也不符合计算机飞速发展变化的特性,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第二,现在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接触过计算机, 并对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有所掌握,而技工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第三,计算机课程很多都与程序代码相关,这样的教学内容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比较复杂的,而目前计算机教材中,内容一般都是对计算机知识的平铺直述,在配以一两个范例,毫无生动性可言,学生很难对计算机的学习提起兴趣。

例如,当前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是比较基础的,而很多学生都是从初中高中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其实基本达到了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时,发现教学的知识并没有什么新意,进而产生厌倦心理。而且,技工学校教师资源比较欠缺,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负责听和记笔记,然而这种讲解常常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学生一般难以主动提起兴趣,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由此可见,当前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学校和教师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规划,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学生分层

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大多比较差,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且每个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不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不同,就会在进行计算机的学习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现在计算机发展前景很好, 很多家长都选择为孩子报计算机类的培训班,并配备了专用的电脑,这些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较高,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相关的基础操作技术,在进入技工学校学习计算机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而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条件也非常有限,他们对于计算机的接触比较少,很多基础的操作都没有完全掌握,在进入技工学习学习计算机时,常常会表现的比较吃力,甚至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因此,在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学的方案规划生硬地讲解基础知识。虽然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能力不同,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无法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分层教学是必须的。应用分层教学,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阶段教学内容的难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给每一层次的学生分配的学习任务都应当具有针对性,保证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在这里,教师要与学生做好沟通,不要让学生因为分层而产生不良的心理,保证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授课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灵活应用,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同时兼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两种学生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必须给予平等的重视,不能有所偏颇。教师首先需要将分层教学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设计中,无论是课前备课、课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上机、学习任务的布置,还是不同阶段的测试安排, 都需要符合分层教学的要求。例如,在教学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时,一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OFFICE、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可以采用按需教学,而对于基本属于零基础的学生,必须做到全面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的进度。

分层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到授课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达到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标准,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学。第二,在实验上机教学中,教师不必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教导学生一步步去操作,还是应当先针对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保证本节上机课程的教学任务能够完成,然后对于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额外的学习任务,或者难度更大的学习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学。第三,学校应当开设多种计算机课程,例如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等,让有需求的学生自由选择,保证每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保证学生整体的共同进步。

四、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评价分层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分层教学中,既然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学习任务不同,对于学生整体的评价自然也要进行分层,不能完全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否则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分层评价的标准,应当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起点,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进步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这不仅是分层教学的一个环节,更是对分层教学的完善,能够检验分层教学的成果。在分层评价中,我们可以将评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统一性评价。这部分评价所涉及的方面,是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出勤率、学习积极性等等。第二,分层评价。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大多数学生,评价的标准是对于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基础更好的学生,则可以专门对其学习的更高层的知识进行测试评价。不能依赖于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方面从学生的作品中,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等级测试,促进学生在课下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在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差异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时,都能够具备充分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摘要:在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长不同,常常难以兼顾所有学生,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文章分析了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授课和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探究了分层教学在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03):10-11.

[2]李晓红.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课程实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10):11-13.

上一篇: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下一篇: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