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2024-09-16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精选12篇)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1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职业特点, 决定了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特殊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等学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的基地,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它所培养的人才应是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规定, 高等学校教师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遵守法纪, 能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能全面熟练地履行职务职责, 积极承担工作任务, 学风端正。这是对高等学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 也是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条件。为使教师的思想适应新的形势, 要自觉学习和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教师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待事物的态度,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 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广泛的文化修养, 以社会主义大学教师应有的思想、品德、作风和工作态度, 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从而完成培养专门人才、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知识素质

这是高等学校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等项工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根本保障。高等学校教师承担着进行教学、搞好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理论不扎实就无法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更无法对学生实施教育。特别是当今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促使人类所占有的知识总量空前增长、专业知识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科学技术的综合趋势日益增强, 科学知识的深度、广度都出现了新的飞跃。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出现。教学内容的改革、科研方面的创新,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扩大知识面, 更新知识, 充实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 了解临近专业科技发展趋势, 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建立雄厚的知识储备, 为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任务, 为新学科的探索和新技术的开发打下坚实深广的业务功底。现代科学综合性强、互相渗透性也越来越强, 因此, 高等学校教师还必须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 使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所突破。高等学校教师还应掌握必要的外文、计算机和管理知识。

三、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能力素质要求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教师, 必须具备教学组织, 科学研究, 创造思维和外语应用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这是教师培养专门人才, 获得科研成果,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

(一) 良好的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不只是简单的备课、能上课、能顺利地批改作业, 能辅导学生等基本能力, 同时还要求教师能自如地传播知识, 课堂气氛活跃;在上课过程中, 能层次分明, 重点问题突出讲, 教学目的很明确;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相得益彰, 启发学生思维, 既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 又要注重学生能有获取知识的本领;在教学手段运用方面, 能紧扣当今科技发展脉搏, 积极进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 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开展科学研究、创造科研成果的根本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 不是单纯地交给他们多少知识, 重要的是交给大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术的本领。要达到这一目标, 一个只会单纯讲授知识的教书匠是远远不能完成的, 这需要有科研能力的教师进行培养。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不仅需要教学工作, 而且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对学科前沿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完成才能完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高等学校教师如果不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补充和更新知识, 就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教书匠。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必须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找到可研究的点, 也就是研究方向。同时在研究方向明确的情况下, 还能很好地完成课题, 并能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做到这点的教师, 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教师的科研能力还表现在指导、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形式的教学任务, 只有通过开展科学研究, 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 才能够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

(三) 教师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高等学校教师能力素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是各种能力的复合体

高等学校教师应具有创造思维力, 是其劳动特点所决定的。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绝不只是单纯地传播已有知识, 而是教书育人, 培养出高级的专门人才。应该说, 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是科学的、发展的, 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四、高等学校教师还应具有技艺素质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高深的表演艺术, 只有具备良好教学技艺的教师才能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包括组织教学的技巧、课堂讲授的技巧、电化教具应用的技巧, 实验技巧等。特别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书写的艺术水平。还有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解, 教师的良好风范 (人品、仪表、风度等) 。

教育科学是人类几千年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和总结。高等学校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 也是不全面的, 还必须善于把知识和能力有效结合教给学生, 培养学生不断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使之真正掌握以致于应用, 把它变成学生的财富。应遵循教育规律, 高等学校教师如果不懂教育科学, 不懂得教育工作规律, 教学效果不好, 那就不能被认为是一个真正专业化的教师。如果教师不 (上接248页)

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并结合各自的兴趣点进行资源共享, 发展专业特长。

仅精通自己所任学科的基础理论, 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 而且有认真学习、研究、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 用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沿着正确途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高等学校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如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等, 掌握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

高等学校教师还要有终身受教、终身学习的良好品格。终身教育主要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的再教育, 再提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 要想有所作为, 有一定创造, 就必须坚持不断学习, 不断汲取新知识。当今的信息时代, 对教师工作赋予新的内容, 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在职进修、提高, 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培养教师的共同措施。作为一所高等学校, 必须把培养和提高教师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抓好, 为教师再学习、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有针对性地、自主性地去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2

无论是教育现代化思想的确立,还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的改革,都要通过教师去实现。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提高老师对特教事业的认识。在教师队伍中进行系统的特教理论学习,使广大教师在更高的视角上研究和从教,认识到特教要适应残疾学生心理、生理的和个体发展,鼓励教师自觉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在特教领域创出新路子。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和现代化,应努力使老师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高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作为特教老师,关键在“爱”字上下功夫。“爱的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教育话题。特教老师不但要充分爱护每个弱智孩子的个性和人格,具有献身特教的崇高精神境界,并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把爱的情感教育作为弱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帮助和接纳别人。?

2、科学文化素质。现代化的特殊教育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多面手”。多年来我校先后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在校内经常性地开展特教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内外的听课、观摩活动,校内每学期进行中老年教师挂牌听课、评课;青年教师“练兵”、赛课活动,形成群众性研讨氛围。同时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了大专进修,已有六名老师顺利毕业。在教师中提倡“博览札记”,要求广泛阅读和学习本专业的各种书刊理论,并写出心得体会,定期检查交流。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研究,确立了子课题。学校应加强教科研工作,推动教师素质向高层次发展。不仅强调做“苦干型”的教师,更要向“科研型”“学者型”方向发展。?

3、能力素质。往往有人认为特教老师工作轻松,不讲合格率,不讲百分比,甚至认为教“傻孩子”的老师自己的素质也不会提高。其实不然,特教老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1)获取知识的能力。特教是一门学科,要发展,要开拓,就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从客观上要求特教老师更要钻研业务,勇于开拓,博览群书,广开思路。(2)实际操作能力。启发教育弱智学生,要经常性地采取直观演示和媒体操作。需要老师能设计、制作和使用各种启迪智慧的图片、教具、课件……如果不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很难适应现代特教的发展。(3)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施教时需经常性地反复讲解,把“深奥”的知识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以自然亲切的语态,生动贴切的语汇和富有情感的语调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对特教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4)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对弱智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分层教育,综合教育以及搞多种活动的教育能力。特教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动之以情,坚持热忱的关爱;晓之以理,坚持耐心的诱导;导之以行,坚持积极的鼓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

4、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过程。因此,必须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而特教教师每日面对弱智学生,所教的不一定及时学会,要求的学生不能很好去做,有的新生可以叫上你一个多月的“阿姨”“阿婆”,有的对老师又打又骂,性情古怪……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也是特教工作的艰巨性所在。教育界人士经常说:特教老师需拥有“四心”: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可见对特教老师心理素质的要

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职业素质   篇3

一、良好的人格素养

心理咨询教师的人格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咨询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心理咨询教师是否具备健康的人格,直接关系到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咨询的成效。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咨询者的个性品质、人格特征是影响咨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咨询人员必须具备三种品质:(1)真诚,即咨询人员应当是诚实的,真挚的,表里如一的,没有掩饰的;(2)无条件积极关注,即无论何类来访者和问题,咨询人员都应以全面接纳的态度对待;(3)共情,即能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并有向来访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能力。美国学者Guy也认为,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者须具备以下特征:(1)对人具有强烈的兴趣,充满好奇心并喜欢探究;(2)具有倾听的能力;(3)善于沟通,喜欢与别人交流;(4)共情,善于理解别人,设身处地;(5)较强的情感洞察力,善于处理各种情感问题;(6)内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并善于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把握自己;(7)宽容,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8)幽默,可以发现生活中积极有趣的一面。

二、优秀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始终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自身必须要有健康而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对咨询的成功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者要协助求询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咨询教师的言谈举止常成为求询者行为的楷模。若咨询者本人在个性方面有缺陷,他的行为处事能力便会受到影响,这就会引起求询者更多的焦虑。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主要有:对人际关系敏感,而不是反应迟钝;能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情绪稳定,具有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能自我接纳、自我调节;真挚的情感,亲切、和蔼、尊重人、善解人意,易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顽强的意志,在咨询遇到困难时,咨询教师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力,从而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咨询过程中通过来访者的言语和表情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保持客观的态度,能对来访者的反应进行客观的观察,在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时,能保持客观的态度 。

三、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保证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应遵循以下职业道德:首先,应热爱心理咨询事业。这是心理咨询教师从事复杂的创造性劳动的精神能源。热爱心理咨询事业,需要心理咨询教师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不为名利,全心全意为来访者服务;第二,咨询教师应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利益,把来访者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要满足来访者的合理要求,替他们保守秘密,尊重他们的人格。保守秘密,尊重隐私是保护求询者利益的重要方面,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必须以诚实的态度对待求询者,决不能以任何方式透露或公开那些会给求询者带来羞耻或者损害求询者利益的情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赢得来访者的信任。第三,要处理好与其他心理咨询人员的关系。要尊重、团结同事,虚心学习同事的先进经验与先进技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不可互相拆台,自以为是。第四,要按规定使用测量与治疗工具。心理咨询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必要的心理测量工具,有时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治疗矫正手段,因而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要求和规定。在使用心理测量工具时,应实事求是地按规定操作,对结果既不扩大也不贬低。在使用有关的心理治疗技术时,首先要取得来访者的同意,决不能抱着炫耀的心理,做一些力不从心的无把握的治疗。

四、坚实的知识基础

我国的心理咨询从一开始就超出了医学的范围,涉及到哲学、教育学和医学等综合知识,是多学科汇集、协同的产物。心理咨询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的职业属性:既要有精深的专业基础,又要有广博的知识辅助;既要掌握自然科学,又要熟知社会科学。首先,作为心理咨询教师,必须掌握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是进行有效心理咨询的基础。心理咨询教师只有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素养,才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咨询,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心理咨询则成为肤浅的、一般意义的经验之谈。

其次,咨询人员还要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流派能够透彻理解和运用。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掌握深厚的咨询理论是咨询教师有效发挥自己特长的必要前提,它在指导咨询人员与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评价自己的专业行为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借鉴某些心理治疗原理,诸如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交往分析疗法,森田疗法,行为疗法等,这些理论在心理咨询中运用较为普遍,可用来帮助来访者积极看待挫折,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对心理咨询事业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心理咨询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基础医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因为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该具备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区分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及其它心理问题的界限,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与能力范围。因为心理咨询中会遇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又因为来访者的某一心理问题可能涉及到许多方面,所以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心理咨询教师知识渊博、学问高深,会增加来访者对他们的信任感,并为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奠定基础。

五、熟练的咨询技术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但要精通理论,还必须能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这就要求心理咨询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咨询的方法与技术,如会谈的技术、沟通的技术、观察的技术、倾听的技术等等。

会谈,是心理咨询人员与来访者之间的谈话,是咨询者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困扰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心理咨询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谈中展开的。心理咨询教师应熟谙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与来访者进行交流,以获得最充分的信息。在诊断性会谈中,咨询者必须辨清某些表面现象,利用询问、示意等技巧,将心理诊断引向深入。语言技巧是会谈成功的关键,咨询过程是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交流活动,咨询者是倾诉对象,耐心地倾听来访者的谈话,把握谈话问题的实质,选择好谈话的切入点,运用娴熟、清楚、简练、生动、通俗的语言技巧,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更重要是能够活跃咨询气氛,减轻来访者的心理压力,消除防御心理,使来访者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引导来访者接受心理上的帮助,澄清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篇4

1.提高教师素质是重中之重, 当务之急

我国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前赴后继, 有很高的素质水平, 许多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敬佩的。然而, 在科技迅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国际大环境下,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现有水平仍然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学教育观念、创新思维等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在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大力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2.提高教师素质应从多方面着手

(1)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教师首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自信、乐观、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品格。当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腐败现象的冲击以及教师队伍新人较多, 一些人的政治信念动摇, 讲政治, 讲正气, 讲真理的观念淡薄, 师德水平不高, 个别人只图赚钱, 既不敬业也不爱岗, 缺乏社会责任感。所以要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教师要善于在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要以自己对教学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 以科学严谨的作风、创新进取的精神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接受科技教育与熏陶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 提高心理制约能力和善恶分辨能力, 时刻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2) 提高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 而且取决于他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具备较宽广的中外文化和文学知识, 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教师的文化素养如何,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一个文化素养很差的教师, 其教学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3) 不断更新知识, 拓宽知识面。当今, 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周期明显缩短。目前一些年老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知识老化, 外语水平较低。而广大青年教师正处在创业巅峰, 思维活跃, 精力充沛, 接受新生事物快, 是教学科研的主力军, 但是缺乏教学经验,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在知识相互渗透交叉的今天, 青年教师和年老教师应博采众长, 在精通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跟踪学科前沿, 广博接受其他领域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成为复合型和创造型的教育人才, 坚持“博”与“专”相结合, 博学之中求其专。这样的教师知识结构潜力较大, 在讲课时, 定能运用积累的丰厚知识,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是同一时间内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研究教学的同时, 应探讨学生怎样学, 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从“学会”到“会学”。因此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还要知道“如何教”。只有同时知道“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人, 才能当好教师。中职教师大多来源于本科生, 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是教学的骨干, 但缺乏系统的教育学训练, 有时课堂教学不尽如人意。我国的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 致使中职学校学生有理论脱离实践的感觉。因此要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倡教师努力学习教育学, 掌握教育规律, 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而不是被动的教育对象和单纯的知识接受者。通过开发学生自主、能动和创造的意识[1], 营造一个教学民主的氛围, 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指导性的新型关系, 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5) 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因此, 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而这种知识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书本上的知识、现存的知识, 而是不断创新的知识。固然, 掌握前人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知识创新的基础。但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过去的经验, 创新的知识才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的不断创新, 必将引起社会的不断变革, 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彼得德鲁克认为, 现代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化, 使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 甚至落后的危机感, 正是这种危机感使人们不断创新, 从而获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所以, 应当重视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把创新作为教师的一项职责[2]。只有通过创新, 教师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 又大大拓展了新知识领域, 才能站在时代的最高点上, 放眼现代科学的前沿阵地, 用最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才能不误人子弟, 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6) 提高演讲能力。教师是通过语言、外表、动作来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 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因此, 教师想要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任, 除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具有社会主义高尚道德情操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一般条件外, 还需要有较高的教学演讲能力, 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及驾驭语言的能力。演讲知识和演讲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它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7)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优势。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拓展和丰富了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创造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只有广大第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并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才能将其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实践中,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人为本, 敬业奉献”应是新时期中职教师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 中职教师必须自觉培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广胸怀, 弘扬“红烛精神”, 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职学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因此, 从各方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是当务之急, 重中之重。我们应从思想政治素质, 文化修养, 知识面, 教学能力, 创新能力, 演讲能力,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等各方面去提高教师素质,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境界, 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姚红霞.职业学校学生的自信教育与学业成功[J].科教文汇, 2012 (10) .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5

华南师范大学谢少华

近来“减负”话题之热,可谓洛阳纸贵。然而,减负的必要性虽已成共识,但究竟减哪些“负”、怎么减、实现减负的前提条件又是什么,仍然处在见仁见智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至少三种不利局面的产生:其一,“减负”的政治象征主义意义重于实际意义,即“减负”停留在政治口号层面、昙花一现、不了了之;其二,对“负”界定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减”的随意性,造成“减负”实践的混乱,即该减的未减、不该减的减了;其三,实现减负的前提条件或瓶颈不明,创造或解决工作无从着手,虽令不(能)行,或虽附和“减负”但仍照旧行或变相行“重负”之实。由此可见,有关“减负”,还有大量的问题需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减负”的真正落实亦还任重道远。如何找准突破口、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以使“减负”落到实处,是每一位关心“减负”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考虑到学校教育在其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中所处的主导地位,目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所赋予校长的权力和地位,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我们认为,“减负”的关键在学校,学校“减负”的关键在校长和教师,而校长和教师实施“减负”的关键在其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主要有来自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几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客观地存在于现代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之中。现代社会与以往的社会的本质差别就在于:以往社会在本质上是保守的,缺乏竞争,其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缓慢;而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革命的、竞争性很强的社会,其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发展迅猛,且都处于竞争状态,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民族与社会要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参与这种竞争,且总是把竞争的取胜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这种期望必然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巨大压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组成单位,无论是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为社会作应有贡献,也都把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它自然而然对作为学生的子女也产生一种很大的压力。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处于激烈竞争状态,因而对学生始终都产生极大的压力。

青少年学生集上述三方面压力于一身,而压力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压力是动力。当学生的承受能力大于压力时,压力就变为动力,激励学生主动、愉快、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压力又是阻力。当压力大大超出学生承受能力时,压力就成为阻力,使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和问题,阻碍和破坏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压力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它随着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它永远存在,人们不能消灭和抹杀它,而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矛盾,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真正发挥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用,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创新。为此,需要学校校长和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一、提高校长和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素质

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不同,它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教育思想。提高校长和教师现代教育思想,核心问题是要求他们不断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其主要内容包括:

1、树立现代学生观。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根本看法。传统学生观视学生为被动受教育的对象乃至装知识的器皿而非学习的主人。不可否认的是,直至今日仍有许多校长和教师尚未摆脱这种传统学生观的影响。教育教学仍在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其中,许多是陈旧落后无用的知识。特别是在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校长和教师对学生提出高指标要求,增加教育教学内容,加快教育教学进度,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不仅压制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种学生观应坚决批判与抛弃。校长和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对学生应当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学生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创造能力的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校长和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求知的欲望、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个性和能力,让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还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研究的主人,主动涉猎知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研究问题。鼓励学生爱人、关心人、尊重人、平等待人和乐于助人,使他们独立形成自己的观点、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规范等。这是校长和教师树立现代学生观应当明确的问题。

2、树立现代人才观。人才观是对人才的根本看法。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人才观把“人才”锁定在少数“尖子”,而不把全体学生看作可造就之才,甚至视大多数学生为劣才、庸才和蠢才,认为不堪造就。由于受这种人才观影响,校长和教师虽然培养了一些人才,但同时也压抑、打击、摧残和扼杀了许多可造就之才。现代科学人才观认为,学生人人都可成才。这是因为,从生理看,一般人的脑重大约是1400克到1500克之间,相差甚微。身体各种器官虽有差别,但他们都具有成才的因素。从心理看,一般人都有求知的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都有爱学习、自信、自学、自尊、自强、自立、进取向上、竞争求胜等成才的心理因素。从社会需要看,现在与未来的社会是科学迅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社会,是需要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社会,是需要人才辈出、人才创造一切和人才统治一切的社会。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看,现代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加速器,校长和教师是运用这个加速器生产人才的工程师,而非“教书匠”。他们应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作用,倾其所学,施之所专,创造条件使学生加速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校长和教师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3、树立全面质量观。所谓全面质量观,就是按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理解把握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来说,一是校长和教师帮助学生全面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发展智力与能力,形成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个性。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是狭隘片面的,它只注重学生学懂和记住书本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教学的惟一标准,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它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除学习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外学习与课外活动,不断扩充与更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二是校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进行全面的思想道德修养,即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三是校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具有正确鉴赏自然美、社会美、商品美、艺术美、心灵美和创造美的观念与能力。四是校长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既要使学生有良好的乐于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有勇敢无畏、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意志与性格,有丰富的感情、良好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有自慰和自我平衡的心理,使身心统一协调地健康的发展,这是校长和教师应有的全面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观点。

4、树立教育创新观。这是指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高度的创造性,不断创新。传统教育观强调传授与接受学习已有的知识和继承已有的思想道德,培养封闭守旧的人才。而现代教育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与创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校长和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创新观,善于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高尚的思想感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使教与学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便最大限度地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它要求校长、教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5、树立教育竞争观。传统教育观缺乏竞争,因而失去了一个强大的内在的前进动力。而现代教育观认为,各级各类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竞争的,校长和教师应具有教育竞争观念。现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最多最优秀的人才,谁就能在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竞争中占优势。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又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产品的优劣,是这场竞争的核心问题。同时,学校造就人才要进入市场,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具有教育竞争的思想观念,并正确地把握和运用它来描述教育教学实践。

6、树立教育超前观。这是因为,现代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发展需要造就人才,而且还要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造就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校长和教师要有超前观念。我们所说的教育超前观,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法活动,要培养有理想的人才,帮助他们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反映客观规律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特别是要发展创造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等等。所有这一切不但是现在而且是未来所需要的,它对未来的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这是教育超前观的实质。

二、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素质

学校要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素质。

1、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全面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首先要求校长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观念,成为通才与专才统一的人才。为此,他们应当不断学习掌握广博的全面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包括:一是现代哲学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思维科学与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此外,还应当学习现代科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现代人才生产理论等新的基础知识,并应用它们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一般基础知识。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着,因而现代校长和教师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并会实际操作运用。三是现代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由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影响,使社会科学知识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各种新的社会科学知识亟待校长和教师去学习掌握。例如经济、法律、历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与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知识,已成为现代校长和教师必不可少的知识。四是现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人体科学和医药卫生、保健等等科学知识。因为校长和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其中,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他们的身心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校长和教师要想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使他们更好地长身体、长知识、发展智能,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就必须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药卫生、体育科学和营养保健科学知识。五是掌握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相近学科的基础知识。校长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既要广博精深,还要会创造性地运用。

2、具有多种智能和合理的能力结构。现代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具有多种智能和合理的能力结构,具体来说主要有:(1)自学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2)创新能力,即敢于和善于提出新思路、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科研能力,校长和教师在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都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本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4)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探新能力,这主要是指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3、具有不断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现代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应当树立科学求实的客观态度,注意不断深入认识事物规律,对新事物敏感乐于接受,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他们应当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与治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运用各种现代理论和思维方法,多理论视角多方法地开展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以利于切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提高校长和教师健康的身心素质

校长和教师必须始终坚持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一是身体素质。校长和教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朝气蓬勃的力量去同学生打成一片,并影响、帮助学生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二是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校长和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信心,坦荡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乐观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不断学习,求新、求真、求善、求美,克服各种不良思想意识和阻力,不断调控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得到平衡健康地发展,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6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建设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中职建筑类教师的专业素质内涵和师资建设现状,探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中职 建筑教师 专业素质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0-02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据此,2013年9月,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三个维度15个领域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60条职业基本要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提出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这说明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逐步明确和规范。本文以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师为例,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四点策略。

一、专业素质内涵

本文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中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重点剖析中职建筑类教师的专业素质内涵特征。

1.专业理念

一是职业认识上,教师要重视和清楚建筑类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二是熟悉建筑业行业标准、遵循职业道德;三是个人修为方面,要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2.专业知识

一是中职教育教学知识,教师要懂得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方法,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二是建筑行业背景知识,教师要了解所在区域建筑行业现状趋势与建筑人才需求等基本情况,掌握建筑类相关职业资格及其标准等情况;三是建筑专业技术知识,教师要具有较扎实的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工程实践知识。

3.专业能力

一是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如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资料、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的实施能力等;二是专业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即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三是专业发展能力,主要指教师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来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规划能力;四是沟通合作能力,主要包括与同事、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工程单位等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师资现状分析

在对苏北一家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师的相关调研中,发现如下问题:

1.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数量不足。

该校建筑类教师职称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的比例分别是50%、17%、33%。一般来说比较合理的职称结构应当是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依次递增。高级过多,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会加大;中级不足,衔接力量便不足;年轻教师数量过少,则缺少后备力量。

2.教师专业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在对专业素质内涵的调查中,该校建筑类所有教师首选的强项是专业理论知识,少有选择教学能力素质和专业实践知识为强项的,且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后者有待提升。结果显示,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重理论轻实践,“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教学,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动力与能力。

3.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诉求受学校制度影响较大。

在对专业素质提升方式的调查中,教师们认为下企业锻炼、观摩教学和进修培训等方式更能有效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但现实中他们比较青睐选择高级别的培训,如出国培训或国培,但这类培训覆盖面较窄,每位教师的培训频率也较低。

调查也发现,多数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动力是获得同行与学生认可,其次是获得奖金福利。另外,高级职称以下的教师倾向于选择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职称较高的教师倾向于选择获得更高级别的培训机会。但是,83%的教师认为学校制度是制约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最大因素。

4.教师专业培训不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需求。

调查显示,多数教师近五年参加过与专业相关联的培训,其中省级和校级居多,但也有部分教师未参加过任何培训,或是因为年龄偏大,认为培训形式与内容对个人发展起不到作用,或是因为职业倦怠,不能将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而未被选送出去。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几乎都认为培训内容在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教学科研能力以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等方面,涉及的较少或者一般,而这些恰恰是实际教学中所需要的。

5.教师缺少职业发展意识与规划能力。

调查发现,67%的教师了解一些学校的教师培养规划内容,但认为落实不到位,起不到全员发展的效果;剩下的教师不清楚也不关心学校规划的具体内容;没有一个人非常清楚学校的规划目标和措施,并认为落实较好。而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状态,一半处于有阶段性的或短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另一半没有或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少有人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

三、素质提高策略

针对教师专业素质标准要求和师资现状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策略一: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将《专业标准》作为专业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考核的内容和指标,科学安排考核形式。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素质提升动力和价值归宿感。

策略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做到因才因教施培。

依据《专业标准》调整教师培养方案,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和培训层次,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发挥好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作用,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制度。例如与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定期交流,或以一个完整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单元作为实践周期,青年教师与高工、总监、造价师结对师徒等方式,让教师在培训中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建议企业实践与校企合作相结合,下企业锻炼的企业最好是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践后的考核可以是校企评价相结合。

策略三:完善专业发展平台,发挥教学团队作用。

以专业教研室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每位专业教师可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选择加入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要及时跟踪建筑行业与企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教师通过依托团队平台,不断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团队也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考评员的培训与考试,保证团队成员“双师”素质的提高。学校对团队建设要提供发展环境并进行跟踪考核。

策略四:完善相关人事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提出要鼓励职业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要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但目前由于学校自身特点和建筑行业特点,建筑类兼职教师聘请难度较大,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作用体现不大。学校要打破事业单位用人上的一些藩篱,利用校企合作载体,重点引进高技能、精通工程实践的人才。

当前,随着建筑业增长形势趋缓,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也演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素质。因此,要培养高技能的建筑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不断提高建筑类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郭阳明,郭雪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05).

[2]李建辉,王晶.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新探[J].当代教育,2010,(3).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7

一、具备良好的师德,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师者,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行为就如同一面镜子, 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养成, 因此师德如何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是执教者的魂, 是耕耘者的根, 只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 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 才能不计个人得失, 执著地追求事业的成功。也许教师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富有, 但当人类文明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 桃李满园、人才辈出时, 教师是幸福的, 是精神的富有者。教育的爱, 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应有爱心、耐心、高“情商”的特点。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特别是对问题学生, 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持之以恒的耐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呵护他们, 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以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用智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学校教育是集体活动过程, 需要教师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学生接受的教育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 取决于教师在多大层面上能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顾全大局, 善于合作、善于团结同事、善于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善于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 协调一切有利因素, 共同进行教育。

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脉搏, 力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思考, 新课程怎样教, 怎样教得更好, 成为参与课改的主要实验者。在教育教学中应力求掌握“八种技能”即, 教材的使用与创新处理的技能、新课程下的备课技能、课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技能、师生互动与沟通的技能、新课程下的讲授技能、调控技能、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技能和课堂教学的拓展技能。这些具有现代教育技能的思想, 是我们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者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正确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 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不怕学生将自己问倒, 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提出问题让老师无法回答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老师的职能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善于提问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赞扬, 并与学生一道讨论、研究, 在讨论中共同提高。同时,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紧张的良好氛围, 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才能和潜能,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各项活动课中, 创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环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才能。教师应不为分数而教, 要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 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 帮助学生走向成功。注重做人的教育, 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培养学生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的科学文化素质、认知能力和信息意识,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 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竞争社会的需要, 让学生能合作, 能竞争;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知美、爱美、创造美。

三、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 具有竞争意识和知难而进的勇气, 不安于现状, 善于学习, 大胆探索、创新, 用新视野、新知识、新观念, 构建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异想天开;大胆质疑, 不因循守旧, 不盲从权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创造力得到发展的成功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坚持正面激励, 要接纳学生的个性, 对好出风头、标新立异、不循规蹈矩的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在保护和肯定他们求异、求变、求新的创新意识的同时, 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上来, 在发展个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基础素质。同时, 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做好四个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二是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储备;三是具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储备;四是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综合性的、渗透性的, 不但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还要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 使文科理科互相渗透。

四、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

没有民主与平等, 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民主与平等包含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 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 并对个别学生存有偏见与歧视, 这样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在自由、平等、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课堂教学来说, 就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 让其有自由表现的机会。要让学生感到师生是平等的, 促使学生敢于且善于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求知、去探索, 从而敢于各抒已见, 畅所欲言, 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从情的角度讲, 学生与教师一样, 在人格上是独立的,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都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只有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 学生才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从表现中去发现, 去创造。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8

(1)抓实校本培训。“五个活动 ”增添教师校本培训的活力及实效。快速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校本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培训模式,也是学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常规工作。教育局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从县级层面上开展了大量的教师培训活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最为典型的是五个活动:一是大力开展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大量读写”活动。这五个一是:每年要读完一本专业著作;每年要订阅一本以上的专业期刊;每期要写一个学科的完整教学案; 每周要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日至少要对五名学生的作业做出较高水平的质性评价。二是大力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 教育局颁发的《桑植县中小学“十二五”期间教师岗位大练兵工作方案》, 把传统的教师基本功与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基本功结合起来, 形成了以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与使用能力、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听评课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岗位大练兵热潮。 三是大力提倡“教研兴校”, 要求各个学校积极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全县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活跃局面。四是坚持进行教师专业文化知识考试。 在教师的每一个培训周期都要举行一次,以促进教师进行专业文化知识学习。五是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教育局高度重视,不到两年时间,就走出了“责任状”式的压力驱动模式,形成了教师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培训的良好局面。

(2)开展联片研训。“四个制度体系”保障联片研训组织运行及联片研训活动的高效益。联片研训是新时期县域内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在实践中显现出了很大的效益。联片研训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把邻近的几所学校组织 起来共同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师教研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区域性的校际间联动式的一种研训活动形式,是校本研训的一种拓展形式,其目的是把分散在几所学校中的研训资源和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共享,为片区教师的共同成长搭设一个平台。教育局非常重视联片研训工作, 建立了四个重要的制度体系, 以确保联片研训工作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这四个制度体系是:一是联片研训工作制度体系。该制度主要由县级管理制度如《桑植县中小学联片研训指导意 见》、联片研训的组织制度和校级联片研训工作制度组成;二是联片研训督察制度体系。督察工作主要由教育局相关职能部门及联片研训组织进行,如《桑植县中小学联片研训工作目标管理细则》、“一线工作法”等;三是联片研训指导制度体系。如“局领导听课日”制度、职能部门“指导月”制度、教研员“指导 量化”制度等;四是联片研训奖励制度。四个制度体系相互依托,共同促进了联片研训的发展。目前,联片研训组织不仅只是教师研训活动的一个平台,已经成为了县校间各项工作的一个纽带,对全县的学校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

学校要为提高教师素质提供平台 篇9

在当今知识资源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因素的时代,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的载体,其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作为教育主导的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关键作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时代,需要教育体制和体系的变革,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本文就我校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提高素质的做法谈一些体会。

1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从这个意义来说,谁掌握了新时期的教育,谁就拥有了人才、科技优势,谁就能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我国教育工作者为发展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担负着一份责任。因此,必须按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目标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我们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必将带来教育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对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等进行再认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联系实际积极探讨现代教育的相关问题。我校为使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多年来,一是坚持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举办理论学习研讨班等;二是校工会每年通过教代会组织教职工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进行专题研讨,并以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征文、师德演讲、课件制作等系列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 加强教师业务进修,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师不仅要继续学习本专业知识,而且要广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了2所附属医院,为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提供了条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周密安排,定期选送教师到省级医院和医学院校进修学习,要求专业教师到附属医院上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脱产、函授或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学校每年拨出专项资金作为继续教育费用。近年来我校共有27名教师经继续教育获得研究生或本科文凭,使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基本达到办学要求。

3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提高素质必须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相结合,包括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学生心理,采取适合当代青少年特点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校近年来,一是开展教育学、心理学学术讲座和专题研讨,强化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水平;二是加大、加快先进教学设备的添置,建立了校园网、校校通,安装了多媒体等;三是根据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分批、分类组织培训,使每位教师基本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从而保证教师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10

一、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对学校教育而言,其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学生、教师、办学设施和学校文化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教育环境等。这些要素缺一不可,合力形成了学校的竞争力。那么,在这诸多因素中,哪个因素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粗略地分析一下。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和教学活动的主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在现实中,我们对学生没有选择权,他们的禀赋、个性、性格、品德等差异很大,这既提出了教育的要求,又给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所学校如果将生源视为核心竞争力,显然要冒很大的风险,同时也是对实行国民素质教育基本国策的变相否定,而最严重的是从根本上放弃了对自我竞争力的培育,那么,我们凭什么去吸引优秀生源呢?

办学设施和学校文化传统是学校竞争力的必要构成。一流的办学设施并不等同于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琪)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尽管是中小学,但道理是一样的。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此前该校师生共同培育的,它对人发挥着潜移默化而非直接的作用。显然,它们也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和竞争力,但教育教学管理方针必须通过并借助教师才能落在实处,而教师的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的形成与执行的效果。因此,它也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外在因素,它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时尚等社会环境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环境,我们无法选择,但可以适应、改善进而主导环境。世界许多一流大学并不在首都,著名的河北省衡水中学也并不居于省会,山东省安丘市的青云中学也不过位于青云镇。可见,教育环境也并非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一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只能是教师了。教师作为一所学校相对稳定的人力因素,直接决定了学校竞争力的其他构成因素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的根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指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说明,教师是作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群体而发挥其核心竞争力的。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备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落实其的首要保障措施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一要求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而“名校之名,贵在名师”。具体而言,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第一,人格完善,师德高尚。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认知力,丰富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文明向上的道德品质,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善于与人交往,较强的应变力和社会适应力。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有很强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个学生都不喜欢的老师怎么会成为名师?当然,任何名师的高尚师德都经历了一个过程:从“教书匠”到“灵魂工程师”;从以教谋生、以教为业到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从听命服从到肯于奉献、乐于奉献、无私奉献。

第二,学识渊博,结构合理。俗话说,打铁先需自身硬。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任务,最需真才实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以己昏昏岂能令人昭昭?名师不仅精通本专业,而且对相关专业十分熟悉。合理的知识结构会使名师左右逢源,互为支撑,思维活跃,寓创新性思想、理念、方法等于日常教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然,名师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与学生同进步,共成才。名师出高徒,水涨船才高。

第三,教艺精湛,教研突出。教好课是对名师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认真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堂、备教法、备学法、备社会的老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只有教好课程,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在教育工作中发挥主动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学生,引者注)全会站在你这一边,绝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马卡连柯全集》第1卷,第231页)优秀的教师总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就近举例,独辟蹊径,多样化教育学生,将问题还原回生活,其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交响。名师之所以教艺精湛,这与其突出的教研密不可分,脱离了教学的教研是缺乏生命力的,而缺失了教研指导的教学就失去了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的根据。名师们作为研究型教师,要能将教学与教研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同时也使自己与学生同奋进、共成才,这是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第四,业绩超群,桃李成蹊。名师们尽管各有各的出名之处,但业绩超群、出类拔萃却是共同的。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更重要的是对自身以外的其他同行产生了深刻的启发和示范作用,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师德建设也无止境。

简言之,只要具备了以上条件,就可以说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乃至名师了。可见,一般来说,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科研的能手。通俗地说,名师就是“学生最喜欢、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

三、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对策

一所学校拥有一两位名师还不能说该校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名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培训的结果。在严把教师入门关的前提下,学校要强化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强化理想信念。良好师德是教师的第一要求。加里宁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名师们“由特殊材料构成的”,他们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我们要给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使其自主产生自我长才的内驱力。我们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资源,例如,中国古人一直将君、亲、师或者君、师、天、地连在一起表述,可见尊师重教在我国具有优良传统。而放眼当今西方人本主义理论,我们更会欣喜地发现,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通过特殊的产品———学生———而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教师的日常工作具有崇高的意义和神圣的使命。教师认识到日常工作崇高化,就会努力工作,不断进步。

第二,目标培养,循序渐进。名师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设置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使教师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心中永远有追求。如,河北省衡水中学针对初入校的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培养目标。青年教师四年内过五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过此五关后才能成为一位合格教师。此后,他们就要沿着合格教师→希望之星→教学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的阶梯努力奋斗,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这一措施的多年实施,使衡水中学一大批教师由“职业型教师”向“事业型教师”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使河北省衡水中学从一所一般高中成为重点高中,河北省一流、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高中。(《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21日第三版,《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河北省衡水中学探秘之一》)山东省泰安六中则为教师们设计了终身学习、终生努力的目标体系———“星级制”,它把能体现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的方面横向排列为:

每学期统计一次,制成表格,形成坐标系,所有教师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这既给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了直观的信息平台,又给教师提供了知己知彼、明确努力方向的参照系。通过不定期与教师见面,教师了解了自己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不断激发积极进取的热情,并与考核、评优树模、进修培训结合起来,调动了广大教师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使泰安六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知名度迅速提高。“星级制”的成功在于它把握住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相比其他人群对“公平”具有更强的要求,“星级制”和“以考代评”的制定与实施,杜绝了在评优树模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和官僚主义,从制度上为教师创造了公平的竞争平台。与此同时,它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参照系,它告诉教师:只要努力,只要付出,按照相关要求去做,自己就会成功,这从内心深处激发了教师的成就欲望和发展动机,从源头上解决了教师“想干”的问题,相对情感激励而言,这种机制激励更具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构建科学的奖励机制和薪酬体系,营造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大了,才会打破陈规,为创新人才和教学名师的脱颖而出从激励制度设计上给予保障。奖励要遵循多样化、发展性、个性化原则,例如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个人问题,使被奖励者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组织的认可,进一步激发其进取心。通过良好的社会组织心理氛围的营造,使教师感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有人情味的,是被尊重的,良好心理反应反过来会激发教师更强的进取动机。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11

一、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专业的知识素质提升。这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俗话说:“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应该具有一桶水!”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时俱进。这包括学科知识和经验知识,前者指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作为教师,应该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能够娴熟的讲述书本上的内容并准确的传授给学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还应该掌握其他学科必要的知识,不能仅限于课本,还要多多阅读课外读物,例如报纸、杂志和周刊等。还要求教师经常关注网络、电视等途径,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后者指的是经验知识,经验的积累主要源于实践,所以教师还应时刻总结经验教训,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施教,因材施教,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每个学生的情况,从而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素质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本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永远保持乐观的心境、性情稳重、大方不易急躁、活泼开朗、为人和气、情绪稳定、不易激变、保持稳定的情绪、办事认真、在与学生的交谈与讲解和问答等细节方面,要细致而有耐心并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意志坚强,能吃苦耐劳和乐观面对困难。不能因为学生的没完没了的发问而厌烦,不能因为学生的“不明事理”而暴躁,不能因为学生的没言没语的沉默而气馁。教师的榜样作用很重要,在学生的学习当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关键是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科学有效的激励是学校领导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构建激励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激励方式方法,尽量满足教师适当合理的需要,持续激发教师积极工作动机,驱动引导教师个体自我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三、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提升综合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理论素养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全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引领教师不断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五、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全力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做到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尽量为教师提供方便。从师德、师风、专业素养、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不断创造条件,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积极订阅报刊杂志,主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自身素质。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培训的实际含义。

技工学校教师的素质 篇12

1 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

据统计, 2008年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 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 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到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周济部长在《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职业教育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 由此可见, 高职素质教育内涵的主要体现为职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四个方面, 而职业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2 青年教师在高职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年来, 由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因此从各种途径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 据统计,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经占据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半壁江山, 单从数量上看, 青年教师就不容忽视。另外, 由于青年教师学历高、思想新, 开拓创新能力强, 在很多方面, 都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契合, 因此, 必然会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发挥中坚力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青年教师学历高, 业务素质好, 成为业务知识传授的先行官

从青年教师队伍总体来看, 他们的学历高, 知识水平和视野广, 对前沿科学了解多, 与老一辈教师比较起来, 思想活跃、思维敏捷, 接受新鲜事物和新观点的能力强, 开拓创新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知识、普通话、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方面等都有着较强的优势, 能够更好更快地将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

2.2 青年教师动手能力强, 成为学生技能实践的引导员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引进的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 一是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 二是大学毕业后有几年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操作型人才。对于前者, 大部分学校在引进之后也都有完备的培养计划, 通过挂职锻炼、职业培训等, 尽早完成他们从“纯理论型”向“双师型”的转变。而后者, 本身就有实际的一线操作经验。因此, 这些老师能够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尽快地将业务知识转化为真实的技能。

2.3 青年教师创造性强, 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创业

近几年由于高校快速扩招, 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与社会有效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据教育部发言人说,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 虽然比2006年同期增加54万人, 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9.09%。2008年,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 比2007年又增加了64万人。可以说, 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一条途径, 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各个高等学校的重视。大学生充满了激情与梦想, 也不乏创造力, 但对于市场和项目的把握以及政策的认知都有一定得差距。相较之下, 青年教师同样富有创造力, 同时, 又经过几年工作的磨砺, 能够在更高的高度上处理这些问题, 给予学生有效地指导。

2.4 年龄差距小, 青年教师更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大学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对话”, 教师应该在和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将思考方式传达给学生, 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比较小, 接触的事物比较相近, 所以更容易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交流, 掌握学生的喜好、困难和问题, 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以指导和帮助, 指导他们怎样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规划自己的人生, 并希望他们从现在做起, 勤奋学习, 认真做人。同时还可以关心学生思想上、心灵上的问题, 多一点作为知心朋友的心灵交流, 可以有效缓解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

3 青年教师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虽然, 青年教师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

3.1 经验欠缺, 教学控制能力较弱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 并且需要长期的实践。相对与老教师而言, 青年教师任教时间短, 对于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的驾驭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都有所欠缺, 这样就会出现比如讲解不透彻、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 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要想使这一问题得到改观, 青年教师就必须加强学习。

3.2 忽视细节, 师德建设须进一步强化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来自于言传身教, 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作为教师, 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富有魅力的人格、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 同时还要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虽然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但也由极少部分老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 说脏话、打骂学生, 着装上过分追求时尚, 这些细节问题的忽视, 往往是观念上的淡漠, 同时也是师德建设的缺失, 却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势在必行。

3.3 忽视育人, 素质教育不完善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 育人一直是教学事业的首要目标。但是青年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 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指导, 对于学生课堂睡觉、玩手机、说话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和校园里男女同学不正常交往的不文明行为不闻不问, 忽视了育人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提起重视, 所以要从观念上给予端正。

总之, 只要本着“一切为了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人本主义理念, 爱岗敬业, 谦虚谨慎, 积极进取, 相信广大青年教师一定会扬长补短, 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高职素质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 如何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在对高职素质教育内涵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青年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视。青年教师学历高、思想新, 开拓创新能力强, 虽然经验不足, 但不影响其充当素质教育的生力军, 从而开拓了高职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青年教师,高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济.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2009.

[2]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7 (1) .

[3]张振英.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 (20) .

上一篇:逃逸的灵魂下一篇:卵泡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