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共12篇)
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 篇1
物理学作为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 是近代技术的主要源泉。培养具有一定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是我国高等技工学校教育的根本性任务之一。在技工学校教学物理课堂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 开发学生智能, 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 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 在技工学校物理教学中提问的好处
1.1 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 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 改变教学策略, 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1.2 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 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 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 诱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 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 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 展开深入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 进行深入的探索, 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 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诱发学生发散思维,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1.3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 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 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提问, 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 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 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2 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a.整堂课只管自己讲, 不提一个问题, “满堂灌”。b.什么都要问, 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c.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 偏离了主题。d.只提好学生, 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 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 给学生难堪。e.提问没有层次性, 难易问题无阶梯。f.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 有时不知所云, 学生无法回答。g.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 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h.提问随意, 东拉西扯, 越扯越远。i不能灵活应变, 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 追问下去, 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a.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 以点带面, 培养优生, 转化差生, 达到共同提高。b.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 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c.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 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d.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 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 学生应接不暇, 没有思考的余地, 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 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 效果必然很差。
3 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 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 提问的角度不同, 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 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 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 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 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 找出相同的特征, 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 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 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 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 从而从反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 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范围太大, 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 教师可以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 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 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 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直问”是指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以便直接寻找答案, 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 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 问在此而意在彼, 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 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 会使学生番然醒悟, 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 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 即使是同一个内容, 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 也要注意转换角度, 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 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 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 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 他便会嘴微张, 身体稍前倾, 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 或许会抬起头微笑, 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 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 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 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 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 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给出更完整的答案, 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门艺术, 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要不断实践, 不断摸索, 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摘要:在技工学校物理课堂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 开发学生智能, 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 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技工学校物理教学,提问,好处,误区,对策
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 篇2
技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而所谓的“高技能型人才”,较高的职业技术固然是一个方面,但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所谓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主要的载体还在于语文教育。特别是学校初中班的学生,他们年龄较小,还处于一个较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可塑性也较强,只有经过教师的引导才不致于让他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走弯路,走斜路,才可以让他们省时省力地朝目标迈进。技校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受企业用工、社会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在教学宗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在众多学科中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它既比不上专业课的实用,也比不上理化课的趣味,虽然大家都清楚“语文是百科之母”,教师也一再重申语文的重要性,但仍无法改变现状。特别是技工学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很多学生有厌学甚至逃课的现象,班上少有的几棵好苗子也是“势单力薄”,他们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先被影响,后被同化。这些现状说明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技工学校对语文教学的定位和宗旨、目标和作用都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判断。那么,如何留住流失的学生,如何吸引厌学的学生,如何提高优秀的学生,这些现状如何改变,需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要明确技校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在所教过的学生中,开学第一课的题目就是“语文是什么”。设定这个题目的初衷就是与刚步入新校门的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语文”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语者,语言也,文者,文化文明也。语文两个字本身,就包含着语言与文明,工具性与人文性。关于语文教育是该重视工具性的应用还是人文性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有着诸多见解。技校语文教学应围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三个方面着眼:1.着眼于人生,强调语文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2.着眼于生活,强调语文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3.着眼于工作,强调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语文在帮助学生适应成人社会中的作用。所以,技校的语文教学不是为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不是为学生能考个好成绩,而作为服务宗旨的,它应该为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需要、适应生活服务,这才是技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换句话说,技校的语文教育,应该体现语文“学以致用”的特点。
二、要明确技校语文教育的内容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责任,同时也要求突出职业特点即实践应用。
1.体现工具性,重视“四种能力”的培养。技校的语文教学必须服从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注重其实效性、实用性,并引导学生把所积累的语言转化为相关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结合技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可以总结出“四种能力”的培养体现技校语文教育的特点,那就是:听、说必须注重事务性交际用语和日常交际用语,且需要明确交际目的的事务性交际用语;读写必须重视文学教育与读写的结合,同时更要和学生的就业、生活相结合。因此,可以将技校的语文教学目标归纳为“能说会写”四个字。“说”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开学第一课就是口语交际“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虽然在开始前,教师详细说明了介绍的重点与注意事项,但还是有学生表现不尽理想。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紧张或害羞,有些学生普通话较差,方言味重,所以,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反复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自我介绍到诗歌朗诵,从演讲比赛到故事会,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品语表达能力。“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实际写作能力。在写的方面,首先要求学生注重练字。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规范的汉子书写,不仅是为了整齐美观大方,也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名片,写一手好字的人也会是一个从容淡定的人,让学生从每天点滴的练字中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除了练习写字外,更重要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2.体现人文性,重视文学教育的功能。“文以载道”,这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功能,技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技校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后就将直接进入社会,独自承担起学习、工作、生活的重担。因此,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非常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精神教育和美学教育。
3.体现实用性,重视语文教学为实际需要服务。面对技校学生的就业需要,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应重点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毕业后立即投入建设工作的需要,这也应是技校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首先,技校语文教学要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接轨,它要考虑在市场经济下需要技校学生具有怎样的语文素质。其次,技校语文教育要跟信息社会、信息交流接轨,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高科技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语文教学就要努力使学生能适应这样的需要,让学生学会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三、要明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行的课堂讲授法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它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少,更谈不上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别差异。这个时候,转变教学观点、革新教学方法也许是改变现状的方法之一。
(一)转变教学观念:技工学校语文课的设置与要求应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革新:1.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语文课应与现实生活、与时代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向学生传递具有时代精神的知识和信息,对经典文章的理解也应符合时代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俱进”。2.教学内容的辅助性。必须认清在技工学校的学习中,职业技能的学习应占学习的主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的学习应尽量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尽可能做到辅助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课的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纠正一些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时间长、没有什么实效的错误观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二)革新教学方法:在学习的指导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创新,提倡“授之以方法”、“自悟迁移”等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自己学。技校语文的教学,更应该把教学重心转到“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者主体自身探究性的、创造性的学习”上来。在这种学习方式里强调两点:一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二是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探究性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猎物不如授之以猎枪”,等等。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对此做过精辟的阐述,他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当今知识量剧增的信息时代,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量总是有限的,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浩瀚的知识海洋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因此,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自主地去学习和吸收更多的知识丰富自身。
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 篇3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师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213-01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组成、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应用场合及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涉及面广,又有很强实践性,是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等先修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并要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实例才能有效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按照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变化,如何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的问题的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用构思巧妙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的分析讲解在学生中树立形象
机械专业课的教师,应当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在生产中使用的常用加工工艺,机床及设备的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了解。此外广博的文化知识,流畅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感情内涵,能说较标准的普通话,能写较漂亮的字体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在:新颖别致,构思巧妙的教学设计;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的分析讲解;幽默风趣,内涵丰富的语言表达;启迪思维,深入浅出的启发引导;沉着冷静,应变自如的教学机智;有条不紊,精炼周密的板书设计。教师的言行,学生的楷模,教学的质量,学好的前提。只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精湛,我们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形象。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每节课的教案精心准备。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效率,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概念理论的教学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进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手段来理解和把握一些概念和理论,就会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都是以机构运动简图为研究模型,建立机械运动简图应该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因此应把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性质和常用运动副的代号、机构运动简图的建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教学过程中强调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的同时,还要知道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各种机械的运动形成,机构的运动特点、齿轮轮系传动及液压传动,符号繁多,传动图线复杂,只能通过机构运动简图来研究其运动规律和特征。学生初学时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很难想象其中的运动和力的传递情况,若利用形象化教具现场演示,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二、借助实物教具多媒体动画多种手段教学
本课程涉及到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应用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可以增强直观性教学,从而直观理解工作原理、机构组成、传动特点。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同,选用不同模型、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中,首先是用模型的铰链四杆机构在课堂上边演示、边作图、边讲解,也能直观地表达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但还是反映不出机构的运动特性、受力情况、机构的演化过程;特别是导杆机构各种类型的杆件的相对运动更难以表达,而通过课件动画演示铰链四杆机构运动的全过程、各构件的运动速度及位置,而且当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时让连杆颜色改变使之与曲柄颜色相同而加深了学生对机构极限位置和死点位置的印象 ,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更加直接逼真,液压泵旋转及吸、压油过程;而液压阀阀芯的移动可直接反映出液压油的通断、并使活塞换向;而液压油在管道内的流动则直观地再现油液流动方向及液压缸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一个多彩鲜艳的动画液压传动全过程,再配上重点文字、声音的描述,使液压传动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的元件、功用及在系统的安装位置呈现在学生的视觉感官中,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液压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比老师过去在课堂上用多少语言去反复描述都要有用得多,使难以讲授的课简明易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来促进理论教学
本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做好每次实验和操作训练。其次,组织学生到有关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拆装简单的机械,以获取直接参与的经验。
以生产现场及日常生活中很多见过或使用过的设备举例讲解,如讲解四杆机构中,可以结合车间各种机床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家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汽车前窗的刮雨器、公共汽车车门的启闭机构、港口起重机的工作机构等入手,来讲解铰链四杆机构及演化形式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就是巧妙利用了铰链四杆机构特点。对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又能理解机器的构成。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定期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教学。现场教学前事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在参观实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告诉学生这台设备采用了哪些机构、某个零件采用了什么机构,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体地领会各种机构在机器中的应用。这样,学生上课时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就不会觉得抽象,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再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这样学生更容易想到,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对此产生兴趣,毕竟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
总之,精心设计每节课,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核心是学生。不论采取何种教法,都要建立在教师要以自己过硬能力得到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真诚的爱的基础上,都要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课堂教学实效和高效目的。
参考文献:
[1]《机械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 篇4
一、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目前在技工学校,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计算机公开课程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所以,很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按照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普及计算机知识。然而,一直以来,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陆续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也不符合计算机飞速发展变化的特性,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第二,现在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接触过计算机, 并对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有所掌握,而技工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第三,计算机课程很多都与程序代码相关,这样的教学内容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比较复杂的,而目前计算机教材中,内容一般都是对计算机知识的平铺直述,在配以一两个范例,毫无生动性可言,学生很难对计算机的学习提起兴趣。
例如,当前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是比较基础的,而很多学生都是从初中高中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其实基本达到了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时,发现教学的知识并没有什么新意,进而产生厌倦心理。而且,技工学校教师资源比较欠缺,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负责听和记笔记,然而这种讲解常常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学生一般难以主动提起兴趣,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由此可见,当前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学校和教师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规划,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学生分层
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大多比较差,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且每个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不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不同,就会在进行计算机的学习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现在计算机发展前景很好, 很多家长都选择为孩子报计算机类的培训班,并配备了专用的电脑,这些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较高,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相关的基础操作技术,在进入技工学校学习计算机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而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条件也非常有限,他们对于计算机的接触比较少,很多基础的操作都没有完全掌握,在进入技工学习学习计算机时,常常会表现的比较吃力,甚至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因此,在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学的方案规划生硬地讲解基础知识。虽然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能力不同,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无法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分层教学是必须的。应用分层教学,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阶段教学内容的难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给每一层次的学生分配的学习任务都应当具有针对性,保证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在这里,教师要与学生做好沟通,不要让学生因为分层而产生不良的心理,保证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授课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灵活应用,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同时兼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两种学生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必须给予平等的重视,不能有所偏颇。教师首先需要将分层教学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设计中,无论是课前备课、课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上机、学习任务的布置,还是不同阶段的测试安排, 都需要符合分层教学的要求。例如,在教学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时,一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OFFICE、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可以采用按需教学,而对于基本属于零基础的学生,必须做到全面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的进度。
分层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到授课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达到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标准,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学。第二,在实验上机教学中,教师不必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教导学生一步步去操作,还是应当先针对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保证本节上机课程的教学任务能够完成,然后对于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额外的学习任务,或者难度更大的学习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学。第三,学校应当开设多种计算机课程,例如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等,让有需求的学生自由选择,保证每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保证学生整体的共同进步。
四、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评价分层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分层教学中,既然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学习任务不同,对于学生整体的评价自然也要进行分层,不能完全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否则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分层评价的标准,应当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起点,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进步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这不仅是分层教学的一个环节,更是对分层教学的完善,能够检验分层教学的成果。在分层评价中,我们可以将评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统一性评价。这部分评价所涉及的方面,是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出勤率、学习积极性等等。第二,分层评价。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大多数学生,评价的标准是对于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基础更好的学生,则可以专门对其学习的更高层的知识进行测试评价。不能依赖于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方面从学生的作品中,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等级测试,促进学生在课下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在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差异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时,都能够具备充分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摘要:在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长不同,常常难以兼顾所有学生,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文章分析了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授课和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探究了分层教学在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03):10-11.
[2]李晓红.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课程实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10):11-13.
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 篇5
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我们常常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用人单位高薪聘请技工人才聘不到,一边是技工学校招生不来,安置不成。产生这种怪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不乏体制的影响因素,但从我们技工学校自身来说,根本原因出在教学质量上。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意味着这所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用人单位提供满意的技术工人呢?在这里我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
只有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才能以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与就业有效接轨,否则无异于黑暗中出行,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技工学校培养的技工人才既有别于偏重理论的技术人才,也有别于未经任何培训或简单培训的人员,从校门走出的合格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实习经历,更重要的要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技工学校的教育目的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体系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缩短教育与就业的距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现在技工学校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习无用论”,认为当工人不需要什么文化,会干活就行,在学校学不学都一样,到单位现学也不迟。另一种是面对枯燥难懂的专业理论课程头疼,学不会就不学。
对于第一种情况解决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才观、就业观,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要舍得资金奖励在各方面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拉开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奖励档次;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求教师在日常管理教学工作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观;最后在就业环节优先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使优秀学生优先分配,不合格学生不得安置。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对现行的课程、教材、教法进行改革,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态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基础,而不是以知识或学术体系为教学基础。在当前环境下,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普遍来说基础较差,要让学生学好高深的专业知识,甚至产生浓厚兴趣,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针对青少年爱动手的特点,在教学上更侧重实习操作,侧重现场培训。要根据就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若干个实习培训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学习单元的教材不同于传统的教材。要学用结合,以学生自学为主,现场指导为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的现场操作培训从另一个方面又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此学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圈,厌学情绪自然解决。同时,为解决生产实习场地的问题,还应与用人单位联系到厂实习,要指派指导老师入厂和工厂师傅共同指导。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与教学质量联系最直接的就是教师。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学校师资队伍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的角色应尽快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成效的,所以学校的管理者不能急功近利,可以从近期和长远两个角度考虑问题。从近期角度看,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或引进人才补充一定的不足,但这只能暂时解决问题,而且成本较高;从长远考虑,不断提高学校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应为第一选择。“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现在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相对应的是学校的教师再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就造成了教师知识体系陈旧,教学内容与就业实际脱节。因此学校要鼓励和组织教师提高自我,尽可能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培训。再教育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理论,二是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培训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长期,也可短期,可校内请进来,也可校外走出去。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某些基础知识没有讲到,或者一带而过,造成专业课进行困难的局面,如此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了空谈。要加强教研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尤其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方面,要加强沟通,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另外,针对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学校要加强培训。可以利用“以老带新”这种形式,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工作最后的质检关。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助于监控、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它是促进教学工作有序运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和有效措施。科学、相对公平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
一个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日常检查、学生评教、教学专家小组听课(下转第67页)(上接第35页)点评以及教师之间互评等。要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奖惩政策,力求公开、公正、公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从管理层面提高教学质量,万不可舍本逐末,变成单纯的奖罚依据。
五、提高教学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教学投入。要积极联系校外培训基地,与各级厂矿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助关系。厂方可提供实习培训基地,校方提供适合厂方的学员及一定的技术帮助。要加大实习操作投入,建立与实际相匹配的实习车间,美化实习教学环境。要保证常规教学设备的质量,不断引入新型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六、其他方面
我校教师与学生比例远低于劳动部要求,学校只有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保证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正常有效进行,否则教师疲于上课,一切只能是空谈。学生管理部门要突显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不能成为一个小“后勤”,小“保卫”,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不能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到位,互相推委扯皮。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学对学校的重要作用,从各方面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把教学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制,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职工的管理上,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使整个教职工队伍团结向上。
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篇6
【关键词】 技工学校终身体育教学改革
技工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和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思想道德品质。学校主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体育课程已经成为技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对技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
1.1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本质和实质,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不是竞技体育,它和竞技体育有本质的区别。竞技体育是发掘人体生理、心理极限,去不断地提高运动成绩,虽然对人体极限提出了挑战,但在某种意义上对人体是有害的。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的组成部分,属于群众体育,是为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打好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使他们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岗位上能够愉快地生活、精神饱满地工作,这是学校体育的任务。
1.2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
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来施教,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果断、顽强的优良品质。
1.3要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
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做到,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如抗挫折的能力,拼搏的精神,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还有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精神等;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1.4要坚持学校体育课的活动性质
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公共体育课不能上成室内课和理论课,要倡导精讲多练,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都活动起来,达到健身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2. 当前技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体育教育在技工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体育教育在技工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还没有摆正,体育教学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重德智、轻体育的思想在技工学校中仍然根深蒂固。
2.2技工学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由于受传统竞技运动项目的影响,技工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上是田径、三大球和体操等,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场地的设施很少或没有。如网球场、羽毛球馆、游泳馆等。
2.3过分重视竞技运动,轻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以体质教育和运动技术教学为主,这些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学生花很长时间和精力都难以掌握和提高,所以便出现了厌烦上体育课的现象。另外,这些竞技性项目大多趣味性低,健身效果差,不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健身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不能用于自我健身或社会交往。这样以来,学生大学毕业后没有一两个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与体育绝缘,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2.4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创新能力被忽视
现行的技工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只考虑到体系的完整性,对于开放性和现代性重视不够。内容规定过死,缺少弹性和灵活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选择幅度较小,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体育教学内容以竞技为主,娱乐性的内容很少,学生因此很少积极主动地思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3.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教学内容的健身化改革
大学阶段体育教育是体质、素质和技能的教育,是加强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方法及终身体育的教育。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主要的任务是增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熟练地掌握多种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他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必须将以往的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材内容,改为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为中心的健身内容,即教学内容要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学会通过体育锻炼调节心情,以及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强调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
3.2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传统的运动技能教育,由于受思想方法和科学发展水平所限,认识不到人体在各种体育手段作用下变化的规律,认为只要运动了就有好处。世界各体育先进国家已发现了运动技能教育与现代体育目标的不尽一致性。长期以来由于学时少、项目多,学生运动技术课所学的只能是一鳞半爪。片面追求运动技能教学,丢掉了增强体质的根本任务,学生增强体质的效果也不好。尽管如此,我国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现在还仍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健身教学强调通过适宜的身体运动,配合现代体育科学手段,促进人们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改运动技能教学体系为健身内容教学体系,其根本的转变是将由过去的运动技能教育只注重外部的技术形式转变为注重负荷引起的人体机能的变化,真正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功效。
3.3开办体育选修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开办体育选修课,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这种授课形式打破了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建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有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也有利于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教师是关键。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一支与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第一,在职培训。即通过进修、培训和国内外技工学校之间的交流等多种渠道,形成多规格、多形式的现代体育教师培养体系。第二,优化教师结构。即体育教师构成要多样化,不仅要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体育”教师,而且要有受过严格科研训练的高层次体育学术带头人,还要拥有曾经和正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水平教练。要树立名师、大师,给与丰厚的报酬,并以他们为中心,展开教学、科研、训练、交流等活动。第三,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建立起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结
对技工学校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优化课程结构;要提高认识,理解新纲要的精神实质,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习惯的思维定式;体育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而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心理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淡竞技,重健身,培养技校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浅谈技工学校的数控教学 篇7
一、注重传统的普通机床实习是培养高技能数控人才的前提
现代制造技术是从传统的制造技术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的制造技术仍然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所以掌握好传统的普通机床加工的操作技能是培养数控技术人才的关键之一。目前, 在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 认为随着机床数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普通机床实习的要求可以随之降低。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 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出现了“跨跃式”或“大跃进式”的教学模式, 即忽视传统加工的基本技能训练, 把其中一些最基本课题的训练时间大大压缩了。比如刀具的刃磨是普通加工实习教学中最重要并要求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但目前在许多学校的数控专业实习教学中却被忽视了。其直接结果是数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居然不会刃磨刀具。除此之外, 许多学校对传统机械加工中一些最关键、最具特色的实习课题任意地进行删减, 如车工实习中螺纹和偏心轴的车削、在四爪卡盘或花盘上工件的找正等。数控专业的学生如果缺少这些课题训练绝对会发育不良。可以设想一下, 如果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连刀具都不会刃磨, 切削用量不会选择, 制造工艺、安装和定位都不懂, 他将如何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事实上, 数控技术人员首先必须全面了解产品的加工工艺, 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 这些加工工艺参数看似简单平淡, 却决定着加工程序的合理性, 影响着加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而工艺参数的选择并非数控编程技术人员凭空想象的, 它来源于数控编程技术人员对普通机加工设备的操作经验和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因此, 忽视传统的普通机床实习而过分重视数控编程与理论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果不把传统加工实习放在数控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位置上, 那么, 无论多么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 也只能培养出“纸老虎”式的数控专业学生。
二、充分发挥数控仿真软件的作用是数控教学的基础
1. 合理安排仿真软件和机床操作
初学者认为数控设备非常神秘, 既有探索的欲望又觉得无从下手, 尤其是在讲述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数控设备的基本结构时, 更是让许多学生不知所措, 这种状态如果在短期内得不到改善, 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随之减退, 从而影响了学习和教学效果。若能及时利用仿真软件为学生揭开数控这层神秘的面纱, 教学效果将会立竿见影。此外软件训练还是一种合算而又有效的办法, 既能形象加工又能节约实习经费, 有的技术是需要多次重复训练才能掌握的, 若在机床上实际加工来掌握这种技术, 除了机床的折旧与磨损之外还有较高的刀具与材料消耗;在软件上我们可以重复加工, 反复训练而没有上述消耗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仿真软件不能单独运用, 应与机床操作相结合。虽然软件发展较快, 有的与实际加工相差很小, 具有较高的仿真模拟效果, 但是两者之间始终还是有差距存在,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相互替代, 只有在教学当中合理、科学、有效、有选择地利用仿真软件才能使之为教学服务。
2. 防止仿真软件学习后的副作用
仿真软件是由于数控设备缺少应运而生的, 其目的主要是尽可能代替数控机床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可是数控仿真软件毕竟是虚拟的数控机床, 它没有切削用量概念, 操作者可以随意的进刀而不会撞刀和崩刀, 看不到工件加工质量, 机床装刀与换刀、工件的测量完全依靠软件, 忽略了机械基础知识。仿真软件的这些缺点都会使学习者丢失相关意识, 软件学习后进行操作时也会忽略切削用量, 势必带来不良后果。此外, 软件仿真教学很容易滋生学生的自满情绪, 夜郎自大, 以仿真论数控, 通过几道程序的编写而沾沾自喜, 从而放松学习、涣散训练, 最终只能落得一知半解的结果,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浪费了教学资源。为了防止以上副作用, 仿真软件操作结束后应马上进行机床操作。
三、走一体化教学之路, 理论实践紧密结合是数控教学的关键
1. 采用产、教结合, 加强人才培养
必须坚持推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这是实施“既出人才又出产品”的基础。出产品是教学手段, 出人才是目的。在数控实习教学中, 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 很适合产教结合。产教结合的开展,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生产方式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的工时、产品及质量意识。具体实施时, 应考虑到加工产品的合理选择, 这是产教结合的关键。将课题的要求融入产品的加工中, 因此选择批量小、形状复杂的产品为首选, 即实施符合教学要求的产教结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综合, 重视知识与实用性的沟通、转化,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性知识解决专业性、技术性问题。并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力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交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能力培养与提高全面素质互为兼顾。真正体现了按需施教、学以致用, 切实加强了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 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将得到明显强化。
2. 建设“双师”队伍, 优化培养环境
数控理论实践化教学可以使数控理论与实践教学很好的衔接, 数控理论可以最大化地指导并应用到实践中。数控理论实践化教学要求教师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能力, 也即要求“双师型”教师。理论教师在上课时所讲授的编程知识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全部应用;他们所讲授的编程指令等能否在机床上进行运用?可行性如何:这都是问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 只有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是唯一途径。理论教师只会根据书本教学, 只会单纯地讲编程指令而不会操作, 这是不够的, 必须会实践操作, 而只会理论不会操作的数控教师还大量存在, 严重制约了数控专业的发展。因此, 要建设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 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创新型“双师”教育队伍,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富有特色的技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 数控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需要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从经验中提升理论;不断总结完善数控教学的方案和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数控教学上新台阶, 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富有现代技工学校特色的数控技能人才。
技工学校数控教学的方法探讨 篇8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 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地推进。而这一情形则促使许多生产加工技术涌现出来, 其中数控加工技术就是一项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技术。随着制造加工领域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 制造加工领域对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下面笔者来做具体的分析。
1 技工学校数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设备比较缺乏。尽管数控专业早就在技工学校设立, 也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 但是事实上, 因为资金比较缺乏的问题, 技工学校数控教学中的设备数量不足, 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数控教学设备比较昂贵, 而对大部分技工学校而言, 尚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来大批量购置数控教学所要使用的设备, 所以就出现了设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使用需求的情况, 而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 学生的单人上机操作时间没有保证, 数控教学质量就比较差[1]。
(2) 实习车间的管理比较困难。在数控教学活动中, 学生到实习车间进行上机操作。但是, 因为机床比较少, 所以很多学生需要在一旁等待。而在等待的过程中, 学生会因为自制能力较差而在实习车间来回走动、打闹, 甚至生事, 给管理造成难度。
(3) 设备比较容易被损坏。对学生而言, 上机操作比较生疏, 因此比较容易发生错误操作, 造成机器设备的损坏, 而如果是第一次操作则情况更为严重。因此, 在数控教学过程中, 设备的损坏率比较高, 而技工学校则需要花费一笔资金用于维修。这对设备比较紧缺的技工学校而言无疑是增加了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
(4) 教学效果较差, 学习效率较低。在很多技工学校中, 数控教学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 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 数控专业的编程理论教学对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非常陌生, 学生在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 所以缺乏基础性的知识来辅助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其二, 从学习能力方面来看, 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低, 而数控专业的编程又是一门对抽象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 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比较低[2]。其三, 从教师方面来看, 技工学校的教师实施数控教学的时间不长, 难免会出现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水平。
2 数控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为提高数控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使学生迅速接受一件新事物, 就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 从而以此作为突破点, 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3]。在学习数控教学之前, 学生对数控技术感觉比较陌生, 所以可以说数控技术是一个新事物。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数控技术产生好奇和探究的心理,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数控技术在各种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又或者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 观看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线切割等, 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数控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对数控技术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热情。
(2) 灵活变通, 轻松入门。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初中或高中升上来的, 知识面比较窄, 而且很多初中或高中的知识他们并没有掌握。然而, 数控课程却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 它涉及到了数学、计算机、电工学、数字电路、机械制造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基于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是不现实的[4]。因此, 教学方法需要得到变通。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以跳跃式教学法来实施教学。所谓的跳跃式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选择性教学, 即重点讲解数控加工方面的理论与操作, 而略讲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信心。
(3)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编程教学。编程是教学难点与重点, 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编程教学。对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以由简入难为教学原则, 从最简单的编程开始, 奠定好基础, 之后再逐渐深入探究, 编写难度更大的程序[5]。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入学习, 进而获得渐入佳境的学习效果。其次, 在讲授编程内容时, 对于比较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 教师要讲解透彻, 从而防止学生反复犯同一个错误而不自知。最后, 因为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 所以对于一些经常应用到的数学知识, 比如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 教师要为学生做相关补充。
(4) 进行仿真操作, 验证自己编写的程序。仿真操作是为弥补上完理论课不能立即上操作课而进行的练习活动。对学生而言, 如果仿真操作成功, 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将获得很大的提升, 会对编程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因此, 数控教学活动中, 仿真操作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组织与安排。
(5) 上机操作。经过仿真系统验证的程序,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它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因此可以应用在数控机床上。而为了加深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的印象, 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术和操作技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经过仿真系统验证的程序应用到数控机床中。
3 结语
技工学校数控教学对培养新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控教学水平直接反映技工学校教育的水平。因此, 技工学校要对数控教学抱以足够的重视, 尽力解决数控教学中的问题, 并改进教学方法, 使数控教学在培养国家建设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在我国, 技工学校是培养高级技工人才的重要单位。技工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可以促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技工学校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技工学校响应社会生产的需求, 开设了数控专业。然而,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技工学校数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技工学校数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数控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技工学校,数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俊.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新方法初探[J].职业, 2013 (21) .
[2]石东胜.我国中职学校数控教学改革探讨[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 2012 (05) .
[3]王绍银.浅谈职业学校数控实训教学[J].职业, 2014 (30) .
[4]赵艳茹.浅论中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 2014 (11) .
浅谈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 篇9
一、语文学习的目的
纵观国际性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改革本国的中小学母语教学, 虽然各国对有关中小学母语教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远未取得一致, 但以下几个总的趋势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1. 教学观念: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文化熏陶并重
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人和谐发展的需要。近年来, 世界各国都特别强调对语言的实际运用。一方面, 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而从另一方面来讲, 早前那种尽是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关系, 应该把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文学作品的熏陶结合在一起。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各国语文教学的共同要求。
2. 培养方向:智力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
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以上内容都是在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从实际而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态度认知、价值观养成等方面也得到发展;不仅是为学生的语文基础运用能力奠基, 而且是为如何为人处世奠基。
二、语文教学的任务
中技阶段的语文教学, 正是要进一步培养中华民族的少年人对中华语言的敏感性, 使他们在对我们几千年语言文学的学习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 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中国人最精妙的义理与感触, 由此具备更完善的思维模式。而语文教学正是为学生奠定语文根底的最关键阶段。
语言教学、认知教学、思维教学是技校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
1. 教学生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最基本的语音、文字开始识记, 到大量词汇的理解运用, 再到妙语佳句的体悟累积, 最后到名段名篇的赏析背诵,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悟。因此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学习的语言, 完成自己的表达交流。
2. 教学生认知
语言文字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记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而每一个人的牙牙学语就是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开始, 进入校园学习生涯之后, 就是更系统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体悟。而语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别人的记录来认知世界、积累语言;通过用自己认为最精确的文字记录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对生活的感受、对情感的体验, 既可以练习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也可以形成自己对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内心世界的新认知。
3. 教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中对每篇文章的学习, 除了基本字、词、意的学习理解之外, 更重要的就是对隐藏在文字表面之下的作者深层含义的思考与理解。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目的, 怎样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这就需要对学生情况做出真实、正确的判断, 因材施教。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2014 级学生的入学语文摸底考试看, 情况不容乐观。以电子商务2014 班为例, 全班44 人, 只有2 人及格, 平均分42 分, 最高分65.5 分, 最低的只有十几分。
(1) 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 识字关应该过了。但实际情况是所有学生都存在错别字多的现象, 一篇作文中有10 个以上错别字的占学生的大多数;个别人文句中的错别字、自造字多得使人无法看懂文句的意思。例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诗, 竟能写成“万泪双天竟自由”!“的、地、得”三字无一人能够用对。
(2) 从摸底考试和平时的作业、作文可以看出, 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得可怜, 以致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许多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常用词不懂其义, 不会用甚至错用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3)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法、修辞没有最基本的认识, 也就是说,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主语、谓语, 什么是比喻、排比, 等等, 以至于作文中的语病比比皆是。
(4) 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 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也是比较差的, 文意并不深奥的现代文, 不能正确地理解, 文言文就更读不懂了, 即便逐字逐句地讲听不懂的学生也在一半以上。
(5) 作文是最差的一个方面, 大多数人写不出文章, 不论是命题作文, 还是自选题作文。我曾让学生写过一篇小说明文, 题目是“信封的制作”, 写作前我还做了一些提示, 结果按照他们写的制作方法, 根本就做不出信封来, 且不说表述方面的种种错误。写记叙文情况稍好一些, 一部分学生还能把一件事叙述下来, 但层次不清、中心不突出的毛病是比较多的;也有个别人根本不会叙述。议论文是最差的, 简直是不知所云。
总的说来, 从语文方面看, 学生中真正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不足5%, 30%~40% 的人可达到初一、初二的水平, 至少一半的学生语文水平在小学五、六年级, 个别人仍在初小程度。
虽然不能以一概全地说所有技工学校的学生情况都是如此, 但也应该是与此种情况出入不大。
四、对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考
1. 根据学生实际程度, 因材施教
针对兰州铁路技工学校学生程度偏差且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 建议分层次教学。而程度低的班以学习初一、初二的课程为主。较好一点的班则以现行教材为主, 适当放慢进度。在讲授过程中拾遗补缺,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一点就掌握一点, 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考试则以考查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为主, 题目中摒除偏题、怪题, 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出题标准, 让分数呈正态分布。
2. 在教学中, 提倡“大语文”教育,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但其实更应该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
听说读写看似简单, 实则每一项都要有综合性的能力。要听懂、说清楚、读顺畅、写优美, 首先要有一定的字词识记积累, 其次要有丰富的阅读量, 再次要有语言逻辑能力, 最后还要有对生活的体悟感知和思维能力。其中识字写字是基础, 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信息、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思维、从而提升自我的审美水平, 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趣味, 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则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记录自己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生活实际的认识和体验的过程,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是每个人的必备能力。应在实际教学中,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教学中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 每篇文章都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感知, 使其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选择, 同时更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而不能一概而论, 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能标准化, 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探讨 篇10
1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能力
1.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讲授课程时, 避免填鸭式教学, 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让学生逐渐形成良性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模块, 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例如在讲POWERPOINT演示文稿添播放效果时, 演示几张春节的幻灯片让学生观赏。接着让学生带着任务 (a.如何设置幻灯片中图片、艺术字的自定义动画效果 (b.如何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c.如何设置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间及播放方式等) 去看书, 然后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演示操作过程, 小结知识点。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但了解了知识点, 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 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有产生了兴趣, 才会去学。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为创造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注重抓好新课的导入, 激发技校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技校生的教学工作中, 一定要注重结合技校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 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 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新课的导入效果。例如在讲授Illustrator软件时, 按部就班地去讲下一个工具的使用方法, 比较枯燥无味, 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个同学们有兴趣的小的画面, 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让他去完成手机的制作, 给他一幅iphone手机图, 由于该任务学生很感兴趣, 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1.3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 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 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而且还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 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 励学生大胆思考, 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 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 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例如:在讲授《FLASH动画》课程时, 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些网上精美的FLASH动画或MTV, 吸引学生, 让学生形成渴望学会FLASH动画制作的愿望, 再让学生结合现实中的构思和想法做属于自己的动画MV。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 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造的教育环境。如可以在各年级组织不同层次FLASH动画制作比赛, WORD排版比赛, 五笔打字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等, 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进行奖励, 并将优秀作品在校园网上展示交流。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 还可在校园中形成常有的崇尚创造、尊重创造人才的氛围。
1.4 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实践课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1.4.1 加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的质量对计算机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环节, 实践内容要认真选取, 集中反映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4.2 开展技能兴趣小组
学校可根据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开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以及未来从业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要求每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至少参加一个技能兴趣小组, 并实行具有技能特长的专业教师负责制。从学生入学开始利用课外活动、晚自修时间或双休日有计划地开展辅导教学。
1.4.3 拓展技能训练场所
课内的实验训练基本是任务式、作业式, 训练内容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最有效的途径是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面向职业岗位实践。在学生入校开始就把学生进行分组, 分别跟学校的文印室、及校外的电脑公司、网络公司等进行挂钩。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这些挂钩的实验基地实地调查、参与具体实务的操作。
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质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是推进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要想教出高水平的学生, 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较快, 教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新知识, 否则就有落伍的危险。比如:网络和多媒体方面的新技术层出不穷, 教师就应把介绍新知识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有选择的把一些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新版本软件的功能与特点等及时的补充到教学中去, 让教学内容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社会与学校应提供多种渠道让教师获得增长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 拓宽老师的知识面。让教师投身社会实践, 通过网络了解、实地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随时关注市场动态, 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就业需要。同时要设法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和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兼职实训教师队伍, 这也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惟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 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 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以上几点是我对目前技工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几点看法, 总而言之, 技工教育计算机教学必须注重实践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技校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技工教育计算机教学, 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2.[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 2.
[2]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如何促进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 篇11
一、技工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是技工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能否学好专业课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充分认识数学课对技工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技工学校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如何使数学教学在保证其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发挥其促进其它学科学习的作用,以便学生更好、更扎实地掌握其它学科的理论技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
在技工学校,教学的老师普遍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越来越难教。由于种种原因,到技工学校学习的学生,知识素养普遍比较差,有的學生自小学五、六年级起对数学就失去了信心。对这些学生,他们的数学素养可想而知,教学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据相关测试、调查统计,技工学校的学生中,约30%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0%的学生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其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且伴随着技工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同学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
三、如何有效地促进技工学校数学教学
1.在教学内容统一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数学作为技工教育阶段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后继学习的基础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多年来,我国的很多职业院校一直实行统一的技工数学学习内容。但是,由于技工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职业教育者关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是因为技工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技工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起点高低跨度很大,且非智力因素水平相差甚远;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这都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成效。就当前而言,由于学生巨大的数学基础差异,需要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众所周知,近年来,技工学校的数学教材虽作了变动,但只是微小的,还没有脱离传统的章节安排的框架局限。传统的数学教材章节安排已不适应学校的教学实际,数学教学远远没有发挥其促进其它学科学习的作用。事实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其它学科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还没有学习到,从而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例如制图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几乎所有的班级都开设了制图课程。要想学好制图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会看立体图形,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学好制图课的基础。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课中的立体几何内容的学习紧密相连,学习并掌握好立体几何内容,这无疑对学好制图课程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既然如此,数学课中的立体几何内容学习,至少应与制图课程的进度相同。而事实上,按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的章节安排的要求,进行数学教学,立体几何内容的学习将在制图课程学习了一多半的情况下才能学习到。这种矛盾的出现,确实给学生学习制图课程带来了许多困难。学生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很吃力,这给“教”和“学”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如果立体几何内容的学习与制图专业的学习进度一致的话,结果如何便不言而喻了。经实践了解,数学课教学不仅与制图课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而且与其它课程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如数学与电工、机械基础、工程力学等课程之间的矛盾等等。在教学中,这样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打破数学教材传统章节安排的框框,对数学教材有的放矢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2.淡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以往,常常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关注得不够。其实,对技工数学教育而言,更需要关注后者。首先,技工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应用性更突出,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其次,数学教育应包含三个方面: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数学知识的应用。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往往是掐头、去尾、烧中间,而这种病态延伸到技工,往往使技工数学教育面临中间烧不熟,头尾难立足的尴尬局面,致使学生望“数”兴叹。因此,技工数学教育要摆脱困境,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束缚,平衡处理好这三个方面关系,重视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淡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这样,既可以扬长避短,又可以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有兴趣学习。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技工学校的学生,思维能力差,特别是欠缺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基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能持久。对于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他们更易于也更乐于接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可以把要讲授的内容化为一个个的课件来传授,利用课件的形象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多样性来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4.把握教学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内驱动力
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知识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会促使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这是自我提高内驱力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的根源,它是一种外部动力。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激发其学习的动机除了要激励其内部学习动机外,为了学业上的成就,还要适当地激发他们自我提高的外部动机。在学校里,教师的赞许,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做出进一步努力以赢得更好成绩或更佳成就的促进,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总的来看,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都比较差,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成功的体验比较少,学业上屡遭失败使他们产生焦虑,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破坏了学习情绪,丧失了学习动机与信心,为此,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置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动机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对学习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成绩一般的学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成绩差的学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过关训练,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从而增强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数学的动机。
通过上述的一些做法,努力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还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辅助其它学科的学习,从而使数学教学真正起到促进其它学科学习的目的。
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 篇12
1“换位”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换位”教学法, 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化, 从观念、制度和实践上全面认识和理解新的教学方式———“互动”式, 提倡学生当老师, 并营造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勇于争论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悱, 不悱不发”。“愤”是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的心理状况。这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去打开思想, 就是为达到启发的目的。“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思考, 但却处于欲言而不能表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学生的喝彩声中让学生自身找到成功和自信, 在学习中找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从而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促进了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换位”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一言堂”, 如《应用文写作》一文, 教师把课文要点讲清后, 要求学生写一篇《求职信》。所谓求职信, 是指求职者在求职时写给用人单位的一种专用书信。通过向对方介绍和推销自己, 达到谋求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明确两点:一是用人单位所需人才规格和具体要求;二是求职者如何将自己的主观条件尽量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介绍自己。教师在讲解时可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教师作为用人方, 学生作为求职方。教师设计问题, 学生拿出了看家本领来推荐自己, 然后让学生学老师的样子最后做点评。让学生当“小老师”的作法,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述课本上的内容, 老师充当特殊学生。我们把这种教法称为“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从形式上看, 是指老师和学生位置的互换;从本质上说,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知识专题讲述。具体实施过程是老师先讲这些类似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 其它问题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讲。为了使学生适应这种方法, 我让学生从讲题开始, 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并按照要求讲明解题思路, 写清解题步骤。经过几次锻炼后, 学生逐渐地适应了这样的“双边”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了, 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 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 同时也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明显进步。
3“换位”教学法的实效
在实施“换位”教学法时, 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点:一是提前拿出简略提纲, 指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 让学生以此为线索进行备课;二是上课时随机找一名学生来当“小老师”, 待其讲完后其他学生可以补充、纠正;三是教师总结。通过语文教学实践, “小老师”基本上能够把书上的内容交待清楚, 但在讲解过程中大多时候是照本宣科, 自我发现问题很少。所以, 我抓住这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机进行点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用具体的事例指出其不足, 教给学生方法。
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 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变化。
首先, 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 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普遍提高。
其次,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第一, 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思考、创造的能力有所增强。现在学生都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而且预习提纲写得比较细致、全面, 有一定深度。第二, 准确生动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显著提高。在课堂上, 学生回答问题语言简练, 意思表达准确, 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的时间。第三, 正确认识自己, 不断改造自己, 调控自己的思想、情感、言论、行动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 学生们自身调节能力增强了, 不再对某一学科厌烦了, 学会了正确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各种问题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兴趣”上, 能较好地把握住自己。
再次, 提高了教学水平。“换位”教学法的实施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 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作为教师, 不仅要会“释疑”, 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同时, 进行这样的教学, 学生的思路也得到了拓展, 有些想法在老师备课时并未注意到, 却集中在课堂上反映出来。为了防止出现差错, 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 力争把每一个问题都考虑全面, 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4“换位”教学法的体会
通过尝试“换位”教学法, 受到很多启发, 直接在教学上引发我许多思考, 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在这方面, 技工教育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从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看, 需要创造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 目前技工教育仍然存在着课堂教学多、书面作业多、学生自由选择的实践活动少等弊端。它困扰了学生的头脑, 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认真加以改革。“换位”教学法, 使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时间增多了, 对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赖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的树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学习与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增强。现在技工教育还存在着强迫灌输等弊端, 固而使学生陷入了忧虑———学习差———丧失自信心———学习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中。如果教师能满腔热情地关怀, 不断钻研教学规律, 探索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引导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与活动的新成绩, 并从这些成绩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向良性循环。学生们一旦进入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圈, 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刻苦学习, 从勤学苦练中求得真正的乐趣, 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更多、更深、更好。
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段时间的“换位”教学, 我深深地觉得, 要改革教学方法, 就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知己, 就要求教师猎取各种知识, 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加大信息量, 使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增加讲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知彼, 就是要对班级的构成、成绩分布、整体性格、兴趣爱好、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偏科原因等等做全面了解, 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加强启发性教学, 重视学法研究, 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认为, 教学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由“有师自通自会”达到“无师自通自会”。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如果使学生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 任何方法都是坏的, 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他又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现所进行的“换位法”教法改革的初步探索, 旨在发展学生的智能, 为学生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奠定基础。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现提出的“换位”教学法, 旨在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