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共13篇)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正因为写作的难度大,许多学生畏惧作文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写作兴趣,二是缺乏写作素材,三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学生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想写而又写不通、写不准,由此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一)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写作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写作兴趣是引起写作动机推动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既要注意在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在普遍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同时还需在作文课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形式。
1、口头训练
小学作文形式以书面作文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口头作文。学生的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对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可组织他们开展故事会、讲演比赛、辩论会等。这些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口头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书面训练
由于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偏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书面作文的`训练,即运用多种作文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作文练习有许多形式,除了传统的看图作文、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
(二)加强命题指导,明确作文意图。
语文教学的讲读和作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讲读指导作文,作文巩固讲读。因此,作文课要与讲读课联系起来,这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结合课文命题,是学生熟悉的,写作方法通过讲读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进行这样的作文练习,学生就可以借鉴、模仿课文。例如讲过《我的老师》,就以此命题,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讲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命题《我们的教室》,学习按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等等,既有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写什么、怎样写,又能反过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适合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作文的命题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班里的同学经常做好事,可以让学生写《我们班的小雷锋》、《他是我学习的榜样》等。这样的命题,既能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又能写出真情实感,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文风。
(三)加强方法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学生要写好作文,离不开教师对写作具体方法的指导。教师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外,在作文课上还要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对此,每次作文都要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有一个侧重练习的目标,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便于学生掌握。例如要求学生以《我爱××》为题,仿写《古井》时,重点是学习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设想所要描写的事物,完成题目,并结合自己平常的观察,抓住所写事物的出特点,确定其象征意义,再由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请同学们帮他挑毛病,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借物喻人手法运用的是否恰当重点给予指导,最后完成作文。通过这一指导,学生基本上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掌握了象征手法的正确运用,写起来就会有一定的积极性。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生作文的素材、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 作文就是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和谐统一。作文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 对生活有所领悟, 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充实, 才会表达出来、抒发深厚的情思来。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比较狭窄的, 引导他们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我们要打破写作与生活间的墙壁, 把写作课向生活开放, 求教于生活, 让生活的本身去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性。春暖花开, 我带领学生来到家乡的公园, 感受桃红柳绿、山青水秀的明媚春光;炎炎烈日, 我领学生到凉爽宜人的人工湖上, 让波光粼粼的湖水来点缀他们的诗行;白雪皑皑, 我把学生带到室外, 去尽情书写玉树琼枝的独特风采;学校的运动会上, 我让学生去敏锐摄取感人的镜头。总之, 我领学生观察、体验、储存, 使他们目有所见, 耳有所闻, 心有所感。把收集的写作材料进行集中概括, 移植对接, 从而孕育出鲜活生动的文章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作文。我在日常教学中, 留意学生生活中值得捕捉的镜头, 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看到一群燕子停留在电线上, 或者班里的学生的行为举动……我都会适时地指导学生“剖析”“思索”, 让他们去看、去思、去写。一段时间后, 善于模仿、思考的学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 他们会渐渐留意、积累起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觉得自己有话可写了。
三、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意境
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 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 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 (1) 创设游戏情境。学生爱玩击鼓传球游戏。习作课时, 我就让学生首先玩游戏, 说说哪里有趣, 谁的动作、神态最有趣。怎样去描绘这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在游戏中一篇鲜活的作文就诞生了。 (2) 创设生活情景。夏天酷暑难耐, 咱们吃雪糕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吃态万千, 心理感受各不相同。吃完之后, 能把刚才具体的情景表达出来吗?大家七嘴八舌, 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把这个场面说得生动、具体, 真实有趣的作文就在品味中产生了。
四、互评作文是提高作文的手段
课标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的习作在修改之后, 一定让他们展示, 并学会互相评价, 这样就能使学生知道自己差在哪些方面, 也能从他人的作文中吸取精华来弥补自己的作文。真是“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何乐而不为?
给学生一方自由的天空, 将会激发起更大的写作动机, 如雏鹰展翅, 经风雨, 搏长空, 练就矫健的雄姿, 呈现崭新的面貌。
(大连市瓦房店师范附属小学) 头就是那最美的旋律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好的课堂还如一支歌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 环开语节, 十分关键, 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 文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 下子聚拢起来能给学生以启迪;好, 提高整的导语课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应是“龙头凤堂三尾, 虎背熊腰部分缺一不”, 可即, 而且必须导入新课、主体学习都要有亮点、结。在语文课语这如希望在视觉课上不仅要让、听觉等方面享学生学到知识, 掌握方法受到身心的, 同时还愉悦之河何感。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哪些南充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方法能让课堂充满着灵, 性与智慧呢从旧知识中引?社出新知旗满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比较常见。特别在阅读教学高●灵从中, 而由已学知识入手教学新的知识常常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两篇文。如学第九册章的异同点, 喜超性第三单元, 学完《鲸》一文再学《松鼠》, 就可以从复与谜语导习写法入手, 找出异同入是很好的, 一种方法也为写作打。上课开下基石。始, 先智
慧
让学生猜谜语, 再导入课题。如《小猴子下山》一课, 可这样导入:“同学们, 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 看谁先猜出来。谜语的内容是:又有脚来又有手, 有时爬来有时走, 走时好像一个人, 爬时好像一条狗。”由谜底自然过渡,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天性好玩, 课前先组织学生做游戏, 再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锐力, 还能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
设置悬念法也不错。古人云:“学贵于思, 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 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 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 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 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状态, 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 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找春天》的导入。春天来了, 我们能看到春天吗?同学们知道春天在哪里吗?课文是在哪几个地方找到了春天?读了课文你一定也能找到春天。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创设情景, 感染熏陶是感染学生的另外一种导入法。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导入新课, 能感染学生, 也会产生学习动机。可通过引人入胜的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导入, 也可以通过讲故事, 听音乐, 背诵古诗、笑话等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景, 渲染气氛, 使学生为之所动, 为之所想, 产生共鸣, 未入其文, 先动其心, 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景。这种方式, 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
独白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师课前酝酿感情的一种难以自禁的倾泻, 它让人深思, 让人警醒, 让人振奋, 很容易感染学生, 打动学生, 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导入时采用合适的方法, 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 点燃智慧的火花。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3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达到共同的目标。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四、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发写作源泉
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时刻伴在我们左右,巍峨起伏的高山,潺潺流淌的小溪,林间鸣唱的小鸟,枝头飘动的红叶……,美就在我们身边,但她们却很少触动我们的心弦。老师要引领学生去发现,开启他们的审美情感。
1.让学生用眼睛去看。 领着低年级同学去看弯曲的
小河,看形状各异的青松……,让他们观察形状,颜色,大小的不同,感受静态美;中高年级同学思维有所发展,领他们去看阴晴雨雪中的远山,看晨曦中炊烟缭绕的小村,看傍晚西坠的落日。在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绚丽多姿的动态美。
2.让学生用耳朵去听。走进大自然去听那天籁的声
音:空山中鸟的啼叫,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声问候;夏日傍晚蹲在玉米地头,听玉米抽秸的声音,也是那样的有趣。自然界美妙的音符,都是不同的语言在歌唱生命的欢悦。
3.让学生用心去感觉。到草丛中去捉蟋蟀;到河里去摸鱼虾,这样的乐趣是城里孩子所体验不到的,只有引导孩子们懂得享受这美好的一切,他们才能看到,想到,感觉到,作文才会写真事,诉真情。
五、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论及读和写关系的经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大量作品对于提高实际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正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只有在心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孕育了充沛的情感才有可能在纸上妙笔生花。鲁迅在《给颜黎明的信》中也说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那就是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是习作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不但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通过更多的课外阅读来广泛吸取精华,注重读书方法,开发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首先,在阅读时思维。在阅读中,不仅要仔细领会,看别人是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且产生感染效果的,还要拓展自己的思维,进行大胆的想象,别人没写的自己要大胆写,别人写的自己要创新。比如读了《游子吟》后,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微笑着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从而能更深刻的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层内涵;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也就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通过阅读作品,我们不仅能涉猎到更多的表层文字,更能通过想象,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填补“空白点”。
其次,在阅读后感悟。读了别人的文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新思考、新见解,不妨在分析、思考动机出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最有针对性的感受写下来,还可以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让自己走近历史的隧道与时间定格、倾诉、交换、领悟……或许更多。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4
【摘 要】古典诗词语虽短,但语言精练优美,意境却大,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思考
一、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
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首先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其次要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如,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最后要以图配诗,感受情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
三、古诗词教学要朦朦胧胧更是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寻处”,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刻抓起。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计算也要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在能力上得到提升。
在学习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后,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应用了这一知识。如:茄子有17行,每行12棵,西红柿的棵数是茄子的5倍,西红柿有多少棵?学生列式为:17×12×5,在计算时就可以先算12×5=60,再算60×17=1020。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简便算法的优越性,就会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篇6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地汲取智慧,陶冶情操,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是汲取知识的起点,更是写作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真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只有广泛的阅读课内外书籍,才能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充分说明阅读教学效果方法对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要探讨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 课外阅读 ; 阅读与兴趣;方式方法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学生的阅读如果只局限于读文章,而不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知识面会变得很狭窄,思维也会变得很局限。小学语文教学应把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达到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共同提高。因此,阅读是一种工具,学会这种工具,是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最有效途径。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课内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的影响。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对课内外阅读的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同时要把阅读与写作、口头表达有效结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的几种途径。
一、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和重点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语文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和重点,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鼓励他们多读,引导他们主动地读、自觉地读。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让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只有让学生自己阅读,才能消除文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像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让他们慢慢体悟到阅读趣味,收获阅读的果实。教师要善于精讲,善于点拨,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具体感知学法。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当然仅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炼、幽默,并适当运用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肯定学生,让学生品尝到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录音、多媒体等)。总之,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尽可能接近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吸取营养。要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与指导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学习方法是什么,一篇课文的学习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的。
三、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只有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与文章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首先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其次是注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示范和示例的教学去“示法”。
四、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为此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确立学习目标1-2项,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教师点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要在启发诱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蕴含着理解时所遵循的认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去自己尝试学习,从而逐步明确究竟如何做才合适。
五、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经典著作阅读法是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科技等比较专业性的著作,阅读这些作品也需要像文学作品那样仔细地阅读。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著作要有强烈的兴趣才能够读得进去。对于这种阅读教师不用去强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会加以选择。教师要做的是要督促学生不要因为兴趣把学习落下。但教师也不能过多地进行干涉。
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不但可以扩大知识面,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智慧往往是相通的,比如哲学,哲学是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生阅读哲学书籍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思维的方法,这可以用来指导学习。
对于经典著作阅读的教学方法,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要放宽心态,引导学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教师可以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围绕一个话题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对所讲话题有涉略的同学多发言,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阅读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学生要获得知识、智慧,阅读是必需的。但阅读不是盲目地读、或是只追求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卜曾说过: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作为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浅谈山区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1 山区小学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
小学作文一般有写人、写事、写物、写景四类。从看图写话到写景状物, 抒情议论, 对学生的习作要求都在逐年提高。小学中低年级习作要求与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 因此按照写作目标, 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材料, 如:人物特征、山水景观、风景名胜、家乡变化、动画课件、模拟情境等, 在实际观察中组织语言, 进行创作。在山区小学作文教学中, 由于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以及特定范围的交互影响下, 学生很难开展有效的观察, 收集资料和思考。学生在遇到命题作文时, 只能以自己的知识容量直观地描写和刻画, 常常导致无话可说, 无内容可写, 语言组织混乱, 语句不通顺, 作文没有要领, 没有层次。
另外, 教师很少利用大量时间集中精力对学生习作进行专门指导, 自身也缺乏系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习作指导时, 往往只能作出临时的口头提示。如:要怎么入手? 抓住哪些特点来写? 如何突出中心?如何处理文章结构等等。当然, 学生习作就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要求。在实际教学环节, 教师未能与学生一起根据要求对写作细节进行探究, 总结, 课文中所学过的词汇, 修辞句式难以呈现在学生的思维中。二年级的看图写话, 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口述画面内容, 再要求学生自主想象: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怎么干? 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显然, 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重复表达教师的口述内容, 很难让学生自主思考对画面内容展开描述。在三四年级的命题作文中, 部分教师在遇到习作题目时, 同样也是用少量的时间简单归纳作文提纲, 层次, 教师自我的习作心得, 这样的简单提示只能让学生知道习作框架而无法构建一篇精致自然的作文。山区小学的客观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氛围, 边远山区与中心城镇间的经济断层, 文化观念断层是学生习作难的外在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山区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并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直接口头描述和简单勾勒写作要领,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 学生容易产生写作的疲劳感和压力感, 不能从根本上摆脱长期习作形成的思维惯性, 难以从多角度, 多技巧来分析和思考。
2 山区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在习作中密切联系所学课文, 强调模仿运用
中低年级的习作都有相关的主题, 如:写景作文, 记事作文等。密切联系所学课文, 积累丰富词汇, 从中学习生动的修辞方法, 在习作中对词汇和修辞进行模仿运用, 指导学生不断尝试, 从段落中的特定语句出发, 从生疏到逐渐掌握, 让学生自我感知好词佳句在作文中的美感, 通过培养其成就感而激发习作的乐趣。例:三年级习作《秋游》, 一个同学是这样开头的:十月的一天, 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郊游, 我们早上九点种就起床了。我们吃过早饭后就出发了, 我们高高兴兴地走在路上, 一边走一边说话。我们还看到路边有许多果子, 果子非常好吃, 走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就到了目的地。这个同学能够结合所学的课文, 明白这篇作文的写作顺序以及开头所要交代的时间, 人物, 地点。但文章显得罗嗦, 并缺少对路边景物的描写。结合单元课文, 我们发现, 这一单元的课文是运用生动的词汇和优美的修辞方法来展示秋天的美好。在班内可以一起对该作文进行共同修改。如: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路边有什么景物? 它们像什么? ……经过讨论,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原文作出修改:国庆节长假, 我和几个小伙伴到山上去郊游。清晨, 我们顺着一条小溪向山上爬去。小溪的水从高处落下, 好似山岩上挂着一串串珍珠。几片黄叶漂浮在水中, 象一只只小船。小溪两岸是一株株高矮不一、错落有致的白杨树, 一片片落叶在晨风中偏偏起舞。溪水的尽头是一块草地, 不止不觉中我们发现到达目的地了。
2.2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 对待定事物进行思考
仔细观察事物是获得习作材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这并非是单一地对事物进行口头描述, 需要在课余或生活中留心观察, 观察动物的习性, 观察不同季节的气候, 植物生长, 观察人物的外貌, 神情举止, 并在观察中捕捉相关内容, 在大脑中进行信息存在和加工。周期性作文教学或活动中, 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思考, 在交流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例: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中, 一位同学写到:我们村有个老奶奶, 她已经80多岁了, 穿着青色的衣服和帽子, 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在生活上有许多地方是不方便的, 她每天都要做饭, 捡柴, 非常辛劳。有一个小女孩觉得她很可怜, 就经常去帮老人做饭, 洗衣物, 还给她捶背。小女孩还要上学, 又要帮助老奶奶, 她是多么善良呀!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能够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细致地观察, 并联系生活实际对可能发生的事进行分析。然而由于观察积累过少不能对事情进行细致描述, 所描写的事件和人物神态不够清晰, 不知从什么地方来抓住要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再在黑板上共同修改:我的邻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 她的双颊已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它时常穿臆见青色长褂, 头上盘一条灰色的头巾。老人一个人在家中, 身体还算硬朗, 但毕竟上了年纪, 手脚不灵便, 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很吃力。每到周末, 姐姐总要到老奶奶家看看———有没有柴火了, 有没有白菜了, 有没有生火了, 有没有要洗涤的衣物……
2.3 练习不同句式修辞 , 从语感上升华作文境界
在山区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习作的点评, 并遴选出较好的文章进行辅导和修改, 并时常与全班学生共评。在此过程中不断使学生取长补短, 并感受语巧妙组织构思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魅力, 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创新欲望。例如, 五年级一同学的习作《责根草甸》, 全班师生共同对原文进行修饰:
它似乎没有香山的秀美神采, 没有泰山的雄浑富贵, 没有桂林的热闹非凡, 也缺少雪山的气势磅礴。它躲在一个偏远的角落, 它默默地保持着低调的自我———宁静, 淡泊。
大多游人到了鸣音揽雪亭就嘎然止步, 辄归城市。只有少许探险者继续徒步北上, 虽只享受片刻的责根草甸的惬意阳光, 带走的却是几多缱绻, 几多留恋……
看, 那一串串花儿爬上了树梢, 攀上了岩石, 游过了溪水, 飞过了山涧!放眼远望, 便是丛林后一座座被雪浸得发白的悬崖, 高高的崖顶时常钻入缥缈的云雾中。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往往藏着最美丽的风景, 最悠远的地方往往蕴涵着最别致的韵味!
别了, 责根草甸———但愿我们还能不期而会!
3 结语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小学作文;作文教学
一、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1)引导求异、求新思维。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学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设立自主自能作文。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9
一、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最基本的内容。然而,这种理念一旦被引进课堂教学中,往往会被表现的片面化,认为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甚至于有的学校以一节课老师让学生发言的次数来衡量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但是有好多时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忽略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作用。整个课堂上,学生手舞足蹈,七嘴八舌,丝毫没有教师说话的机会。课堂完全成了学生自由表演的舞台了,教师也就一味地满足学生的自由,任其自由发展,这样表面上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不利于教学。
二、过度地注重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是用来进行品德教育的,品德方面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由此在新课改中就倡导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接轨,要时常关注生活细节,时常体验生活。在这样的倡导下,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比较注重往生活方面引导,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引导的有点太“过”了。
比如说,一堂课45分钟,老师用大概38分钟都在列举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实例,或是某些有趣的现象。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来显然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学生热情洋溢,可是他们往往是沉浸在那些有趣的故事里面,对书本中的内容完全置之脑后了,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一堂课下来,大家也只是凑凑热闹,而所学的知识是基本上没有印象。
三、对学生过分地鼓励、表扬,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新课改所提倡的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倡导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绝对化的情形。在某些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与课本内容有关联,教师的评价一律都是“说的真好,棒极了!”“你好聪明!”“真正确,好厉害!”之类的称赞,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放纵的心理,对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往会不动大脑,反正老师也不会批评,只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他们说错的时候,教师也不及时地纠正,就对他们的这种天马行空的做法极大地放纵,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时在批改作业时,也是如此,明明他们的答案不正确,可是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敢打“X”,只写个良。这样表面上教学过程中一片和谐,但是,只作这些表面的鼓励,实质性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学生们会认为他们都是正确的,会对这种功利性的表扬产生依赖心理,只会变得越来越浮躁,渐渐地就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对孩子们鼓励要掌握一个“度”。而不是一味地表扬,滋长他们的飘飘然的心态。“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只让他们一直都是一帆风顺,那么如何用努力奋斗,换来成功呢?所以,过分地激励是无效的,是盲目的,甚至于说是负面的。一定的挫折和失败是人的一生必须经的经历,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四、过分地强调师生平等
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有同样的发言权,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可是前提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效地组织课堂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有些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一味的“自由、民主”泛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采用“以问代讲”的方式,师生交流过多
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地使用“对吗”“是这样吗”之类地进行发问,而学生的表现则是按照课本所写的准确无误地念一遍给予回答,这一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师生缺少沟通。表面上看,一问一答,有条不紊,可这样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老师也是用提问来对课堂进行“满堂灌”的,师生没有能真正地互动起来。
2.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明显
新课改提出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由。由此,极少数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敢批评,甚至于对他们的违反课堂教学秩序都不做反应,生怕干涉了学生的自由。以至于学生越来越放纵,在课堂上坐没坐相,七嘴八舌的,想看就看,想玩就玩,无比自由。课堂纪律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所谓,反正老师也不会怎么着。这样发展下去,是十分危险的,他们非但在课堂上学不到知识,连最基本的自我约束的能力都没有了。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面对纯洁的孩子们时,要鼓励他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来观察世界,了解社会,用自己美好的心灵来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社会现象,适应社会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个性化的表现,重视平等,崇尚开放,鼓励创造性,培养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10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搞好学校的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的话题。本文拟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商讨。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为教学人员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改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三、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的每一环节。
小学英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就学生的现状看,英文写作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就我个人目前所教四个班级看,能简单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不过十多个(这里固然也有村小学生英语基础偏弱的原因),能够没有错误表达自己思想的就更少了。究其原因,有:
(一)词汇量掌握不好,足够的词汇量是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前提,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因素。仅有词汇量还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背的单词不少,只是光靠死記硬背,仅能够应付听写,不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
(二)英汉混淆,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等问题,还有的学生经常按照汉语习惯逐字翻译成英语作文,比如“非常喜欢like...very much”,学生经常会写成“very much like”。对于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语言习惯等掌握不好,单词、句型的用法理解不到位。
(三)写作的内容单调,思路不畅,往往提笔不知道写什么,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语言积累不够。
(四)现在的好多学生不愿动脑,只喜欢做些简单的题目,平时练习遇到写作方面的题,要么空着要么抄课文,不愿自己动手写。再有就是教师不够重视,因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为主,对各方面的要求都不高,所以平日老师不够重视英语写作的教学。
经过这几年在教学中的发现与反省,我们应高度重视小学英语的写作,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一、扩大词汇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在平时的单词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外,还要多造句,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用法,结合教材适当地引入英语写作。比如在教学story time 时,可以有意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解析中点出一些表达较好的句子,让学生记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结合课文的fun time 及check out time,先让学生练习句子的表达,然后尝试组成一个三五句话的小短文。每一单元结束时都可以结合本单元句型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表达,锻炼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好的范文,进行模仿练习
重视课文的背诵,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毕竟不如语文,所以我们更应该利用好story time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多读、多背,并可以参考范文进行仿写练习。同时学生多背多读课文能够更好地熟悉英语的语言习惯和文章结构。多积累练习句法结构,提高正确表达的水平,以便能在写作时正确的表词达意。比如六年级下册“What a day!”学完后,可以让学生练习仿照课文写一下自己的一天,天气怎么样,都做了哪些活动,这一天感觉怎么样?我们看一位学生的作文,这是仿写第二单元课文的:
On Sunday,27th September 29,2015
In the morning,my mother was cooked in the kitchen.My father was in his bedroom.He was slept.My sister and my brother watched TV.I did my homework.
Then,we went to the park by taxi.
It time for lunch.We had picnic in the park.We brought some bread,some rice and dumplings and some drinks.We saw some bees on the flowers.We could eat our lunch.
In the afternoon,there were white clouds in the sky.It suned.We were very happy.What a happy day!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过去式的掌握还不到位,“It’s time to do/for”句型运用错误,动词名词不分,整篇文章语句感觉不通顺,是为了写作文而写。
三、创设情境,分解难度,帮助学生入门
作文难是学生的普遍心态,这不仅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因为学生不善于积累和表达,视写作为畏途,每遇写作就会紧张胆怯,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初学写作时应简化作文模式,将其分解到日常教学中,并多运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练习写作。
同时可以从造句练习开始,造句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学生学习“Gold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之后,可以多联系用“there be”句型造句,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我们的教室,学校,自己的家等。在学生描述教室时,老师将句子写在黑板上:There a big TV in our classroom, it’s in the front blackboard. There are some beautiful pictures on the wall. There is a bookcase beside the blackboard. 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bookcase.告诉学生我们只要加上一句开头和结尾,就可以把这几句话变成一篇小作文,降低写作难度。同时也要注意句型转换的练习,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避免写作时的单调与重复。比如感叹句what和how的转换,show sb.sth.和show sth.to sb.等,让学生注意在学习中积累这些相同或相似的表达。
四、 重视实践,学会观察,多练习
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对于刚接触写作的学生来说,我们应尽量选择学生都熟悉的人或事物。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也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英语阅读,多接触英语的表达,提高自己的水平。每天写用英语一两句自己的感受,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
五、 教师要认真批改,及时鼓励指导学生
教师的批改是师生的纸上交流,这一点很重要。孩子们会从教师的批语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重视,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了解他们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将优秀作品通过作品栏展示出来,供学生观摩学习。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分的一部分,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采取形象、直观、活泼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整体协调,促进学生四项技能的全面发展。但是有些老师有时会片面追求高分而忽略语言的流利性,重视听说读而甚于写,有时甚至会把单纯的、机械的语法口头操练等同于写作口语练习,所以重视听说读写的整体性教学是一个重要问题。
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篇12
一、算理的强调是必须的,但算法的指导不可缺少
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立“运算”意识,自主发现计算法则,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如,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24×3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摆小棒的过程,理解了竖式中为什么要向前进位的道理,即:满十进一和满几十进几的问题。为学生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奠定了基础。摆小棒作为理解算理的一种方式,呈现目的是为学生计算法则的运用建立表象,而学生对计算法则的归纳是为以后按照这种特定的规则进行计算,并将这种规则类推到三位数乘多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最终形成计算法则。
二、算法多样化的倡导是应该的,但算法的优化不可缺少
算法多样化的提出是为了改变只重结果,不讲过程,要求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优化,自主构建数学模型。例如,有一个教学片断:“师:20+10你能解决吗?把你怎么想的与同桌交流一下,不会的可以用小棒。生1:把20当作2,把10当作1,2+1=3,所以20+10=30。生2:20+10=30,30-10=20。师:有没有小朋友是摆小棒的?生:没有。师:谁愿意带着你的小棒摆给小朋友们看看?(指名一生操作演示)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10+20=30。师:10+20=30你是怎么算的?生:用小棒摆。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摇头。师:你们看看20里面有2个10,10里面有一个10,2个10加1个10等于3个10。”教师在课堂上也竭力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不停地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有没有用小棒摆出来的?”结果学生不知从哪个角度去寻找老师需要的答案,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声声追问中消殆,课堂出现冷场的尴尬。也有教师反映:像13-9这样的计算,没教以前,学生一看到算式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学了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后,计算速度反而慢了。
为什么学生想不出来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为什么算法多样化会出现上述的负效应呢?我想这也许与现在孩子相对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关。很多学生早已对一年级的简单计算有所接触,他们学习的真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已经从数学建模阶段进入了提取数学事实阶段。如果学生思维已经进入了高一层次,再一味要去多样化,就像让他们从四楼回到二楼,这不应该是我们所需要的课堂教学。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1. 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要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重要,它是其他计算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简算意识,加强简算技能训练
在计算题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注重简便运算灵活的思路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含义,合理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 加强记忆训练
有些数在试题中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算的基础,如果每次都要动笔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数要求师生要熟记。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在四则运算中,则能较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
4. 加强纠错训练
学生计算随时会出错,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把这些错解抄在黑板上,组织学生找准错因,并及时纠正。对这些易错的地方,教师必须花大力气,给学生讲清算理和算法。我们可以建立错题库,设计各种易错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以进一步巩固新知。
5. 加强训练形式的变化
机械重复,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针对班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练习可进行开放性设计,分别设计几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教学得法,坚持训练,学生攻克计算关的日子一定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任占全.论加强计算教学[J].魅力中国,2009(12).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3
古典诗歌很短,但心情很大,是语言训练和美学教育的好主题的语言。但语言是精炼和精致,显示深刻的意义和移动的境界。然而,古诗,毕竟现在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是语言教学的困难,因为它的语法,平面等现在不常用,如果其普遍全面的教学,时间-消耗努力没有太多的用途。此外,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水平不同,因此,古典诗歌教学的主要阶段,不能机械地,满足学生学习的特点,更多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这里就如何教小学诗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古诗歌教学应以阅读为基础
习语是汉语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朱曦的培训和培训是非常清楚的:凡是需要朗读的词,不要错字,不可或缺的词,不能反转的词,不能拉深深的头脑,只要超过背诵自然口的数量,永不忘记。书读了一百遍,其意义从看也看多了解其意义。语言课程标准还指出: 阅读小学所有年级的教学,注意阅读,让学生充分阅读,阅读整体感受,阅读情绪,在语言训练,感受阅读的感觉,特别是阅读,通过老师的连续句子,不要工作,必须更多的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重复阅读,学习单词,分析,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在古诗班课堂教学的低年级,教师应该始终基于学生阅读。在古诗歌的开始,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控制自己的拼音字母表,画出字,做阅读预期,不要扔字蒂姆字,诗流畅地阅读。这有利于回顾汉语拼音字母表,也有助于学生克服对思维的依赖,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后,你可以指定个别学生朗读,让学生互相审查,使他们纠正指示,读出错误的话,然后,老师的声音和智慧的学生得到影响,然后生动地阅读,使学生耳朵,大脑,口腔,眼睛协调活动。注意诗的暂停和节奏,读感觉,从诗意语言美的感觉,美国的节奏,美国的声音,从而逐渐进入古诗的心情。然后变换各种阅读形式,如个人阅读,亚男人和女人阅读,群体阅读,阅读,轻松阅读。让 学生在转化过程中理解阅读的乐趣,实现诗意的心情,提高阅读能力。这个古诗歌教学班,学生阅读诗歌不少于20次,学生不累累阅读,越高越感兴趣。他们朗读不止一次读的味道,大多数学生可以熟悉的诵读,当教会的诵读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教师应该像这样将通过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朗读,一步一步,扎实的阅读训练,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2.古诗歌教学欣赏心情,创造情境
古诗,欣赏诗意的心情得到精华,所以这部分让学生全心全意投入,欣赏心情不能抽象,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心情。
⑴语言描述情况,使学生进入心情。
例如,在王庐山瀑布的教学中,你可以使用拨号的起点,一开始的新课,用谜语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瀑布感兴趣,然后阅读瀑布的回忆用描述感情的语言,从而成为瀑布的诗,导致李白的诗。
⑵关闭语言欣赏的心情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诗歌,把诗中的情感,生动,深刻的意义,重复的审视,诗歌的心情。如香炉上的短语双关语,都是指山,而比喻天堂香炉,说山是很高的。微笑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探索其原因和效果,值得引导学生进行薄分析。我主要使用以下诗歌语言的欣赏:
嚼字和理解心情。教学中的阳光香炉原料烟在学生身上,使学生理解诞生的原意是产生的,而在这一节经文中生活和兴起的手段,那么进一步的问题:发生了什么和上升?是香炉的气味,水和产物上升。让学生开始想象:从健康你看到什么样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诗的心情,然后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诗人和原始呢?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诗的本义,诗的心情。L只能看到烟雾上升,而散射,没有,如果健康话,你可以看到云的香火峰继续在这张图片上升,还要看到香云峰填充图片,从而看到诗人写诗的话很好 什么时候。词对比,经验心情。在第一首诗,春和绿河的第三句,我让学生成为一个诗人,取代了诗中的绿色字,并用另一个字取而代之。当学生放到,过去,进入,充分和其他字,然后比较这个词有很好的用途。所以,学生在字的比较,使用绿色字的经验使春天写活,不仅写春天到春天微风到南岸的绿化这个变化的生动和形象写出来
根据诗的想象心情。在教学飞下三千英尺,这句话,引导学生根据诗的意思,想象瀑布如何落在图片下,然后导致怀疑银河九天壮观,以便更好地理解诗的心情。
因此,在古诗歌的教学中,一再推测的话,不仅培养了很多小学生的语言技能,让学生欣赏古诗诗的美丽。
⑶用诗画地图,感受情绪。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本教材都配有一个或多个插图,部分古诗也不例外。这种插图的教材,符合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1]因此,教学,应充分发挥文字插图的作用,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心情。
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小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诗意,同时用简单的笔画画出涓涓细流的池底。池中芽的栖息地有一两只蜻蜓,学生们在绘画过程中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⑷想象漫游,深入的情况。
教授王庐山瀑布,学生从诗歌的诗歌中欣赏诗意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增强学生的知觉知识,让他们身临其境,暴露在庐山瀑布的美丽之中,在观赏过程中,美丽的形象,老师的解释,学生吟唱巧妙的结合,使学生进入乡村,美丽,赞美感觉自发地出现,让学生在这一刻谈论感情,理解诗人的感受。
因此,使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最近的开发区,使之成为两者 可以感受文字本身的艺术,也可以感受美国自然美景和社会生活的表现的文字。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规则理解的东西,而且有利于积极的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⒊古诗歌教学或寻求解决方案也没有害处
古代诗中有很多词用来寻找美国的节奏,美国的形状对他们来说。如假,翻转等现象,这在现代的本土上已基本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知道。除了古诗韵,平等等,除了对学生特别感兴趣,需要深入探索,一般学生不寻求任何解决方案是没有害处的。
古诗歌教学朦胧是美丽的
在学生明诗的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注意力让学生用现代语言来翻译诗歌的意义。然而,如果字面翻译,翻译是非常僵硬,无聊。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一般的意义。如何说可以,它不需要像字样的词来实现这个词。如苏新城徐商店:飞进白种人没有地方找到一个没有寻求,什么是孩子无辜和无奈无处找到它?还是未来不是希望找不到地方?让学生辩论或保持自己的观点 比执行好的要好。有时候,古语的简单的话,也让学生明白心情的深度。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10-06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08-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09-0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稿11-13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09-01
计算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12-06
浅谈对小学英语高段对话教学的几点思考05-20
对技工院校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07-03
传播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几点思考11-19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