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精选12篇)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1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体会最深的要数小学作文教学了,感悟之一就是感觉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有时连语文老师都感到无从下手,难以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耗费时间长,收效甚微是常事。为此,笔者就此做了一些尝试。
一、促使学生多读,从中积淀好词好句
据说,曾有人向苏轼请教作文之道,苏轼答:“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鲁迅也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式方法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充分说明了多读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读与写的密切关系。学生喜欢课外读物,但往往只是喜欢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读书时也只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脑子里没有积累下好词佳句。怎么能写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呢?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砖瓦,再有本事的能工巧匠也盖不成。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抓住学生喜欢故事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中展开讲故事比赛,看谁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玩中积累下写作素材,还可以开展朗诵会、辩论赛等。
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获得第一手材料 的主要方 法 , 鲁迅说过 :“写作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没有“袖手于前”的功夫就难以取得“疾书于后”的效果。我竭力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会“看”。教室里,看同学凝神思考、紧锁双眉之神态,或同学讨论问题之情景;操场上,看同学们游戏时开怀大笑的场景,或捂嘴偷笑的神态。花园里,看花草无风时的静态,或风吹时的动态。总之,要随时随处观察,观察要细。这样,在作文时才能有内容可写。观察后,要组织学生把自己所见到的说出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看谁观察细。这样,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观察兴趣。让学生知道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作文。
三、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日记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写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领悟。而现行教材中,有些作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不贴近,学生写起来困难大,久而久之,对作文产生了厌恶心理,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相反,日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写日记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天长日久,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在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加实践。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日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日记氛围。
四、由阅读向习作迁移,学习写作方法
叶圣陶说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教材为凭借,充分利用和发挥重点课文的示范、引路和辐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阅读《跳水》一课,我问学生:“这只猴子顽皮吗?”“顽皮。”学生齐声回答。“文中有顽皮这个词?”“没有。”“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出猴子的顽皮的?”这时,学生争先回答 : “钻、龇 牙咧嘴、 摘……”“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动词把一只顽皮的猴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学习这一点。通过细节描写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比起直接表达效果好。”课下,我又引导学生模仿写一种小动物,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再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我让学生总结出这课的写作顺序,再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如何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作文教学不能独立开来,要在课上、课下、时时、处处渗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给孩子的作文写评语,要以表扬作文的优点为主,大到一篇文章写得好,小到一个词用得好,都要由衷地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喝彩。最后,再真诚地提出作文中存在的缺点,如:“你的作文用词生动 , 表达清楚 , 遗憾的是……”此类评语,使学生在肯定、信任自己的同时,又比较容易接受老师提出的意见。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教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写、爱写、会写,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2
滨城区旧镇镇王楼联小刘云峰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姚铭恩先生认为:“顾或疑儿童幼稚,不能自动,安能自作?吾则谓儿童确能自动,而确喜自动,对于自力作文,确能倍增兴味,愈形努力者。活泼进取,根于天性,终日游戏,毫无倦容,或舞蹈,或歌笑,无一息之静止,是皆自动力之发表也。施教育者,能度知其自动力之分量,而令之为适当之自动,鲜有不能者。”崔峦先生认为:“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小学生作文和艺术创作是两回事,不应拿文学创作的标准去要求、衡量小学生作文,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写放胆文’。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是写作教学的重点。要
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形成“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写作意识,获得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当学生把写作看作一种需要,作为一种学习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作文就会写好。如进行“介绍我的一位同学”这次作文训练时,我把全班学生的照片都输入电脑。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从电脑中出现时,各个兴奋异常,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都指点着电脑中的同学,互相议论着。这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孩子说说同学的外貌、爱好、优点或缺点等,教师随时做以指点。小组讨论结束后,提出作文要求:可以写同学,也可以写自己,最重要的是写出来以后,让大家一听就知道写的是谁。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写起来。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以前40分钟有不少孩子写不完,现在除一个学困生外,其他学生都完成了。
第二节作文课上,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读着自己的作文,读完后,又互做评价,补充。由此看出,兴趣对小学生作文是最大的动力因素之一,学生只有对所写的东西感兴趣,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表达。
二、鼓励学生自主写作
写作教学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自主拟题,自主选材,自主选用表达方式,自主表达思想感情,自主修改,不把教师的个人意愿强加到学生身上,使他们觉得作文是为老师写的,成为一种负担。如:“写一种水果或蔬菜”这次作文训练,课前布置学生带一种自己最爱吃的水果来校。第二天作文课上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己爱吃的水果:苹果、橘子、梨、香蕉„„呵,种类可真多!写之前,先让他们尝一尝水果,然后说说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可以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由说促写,在说的同时也理清了思路。作文要求要自由宽泛:可以写任何一种水果;可以用任何表达方式;几句话行,一段也好;可以写水果的样子、味道、颜色,也可以写水果的生长过程。总之要体现出自主写作的原则,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更不是大家的感受,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作文和学生生活相结合作文内容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情,是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见闻和想象,是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的记实,是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就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一次作文课,我正要告诉学生们这次作文的内容和基本要求。这时,突然,一只不知名的小鸟扑楞楞飞进教室。孩子们都兴奋地站起来,几个男生还大声喊着“捉住它,捉住它„„”看到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吧!“咱们把这只小鸟捉住吧!”听到我发布了“命令”,课堂上可就热闹了,孩子们欢快地尖叫着,追着小鸟满教室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小鸟捉住了。孩子们把小鸟小心翼翼地放在我手上。“大家静一静,都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处理这只小鸟呢?”我用征询的语气问孩子们。“这只小鸟真漂亮!”“老师,咱们养着它好吗?”“你看它吓得直哆嗦,真可怜。”“老师,小鸟好像要流泪了„„”最后,孩子们还是决定把它放回大自然。于是,我要求孩子们就这节课上发生的事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孩子们的作文题目丰富多彩:《小鸟回家》、《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鸟,我的朋友》„„每篇作文都写得真实感人,写出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确实作文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作文只会是满篇假话、空话。
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作文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中,应当在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创新的角度看,小学生作文就是一种练笔,让学生明白一点就是:写作就是玩,把玩的经历记下来,就是作文。如:“看图编故事”这项训练目的是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首先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小动物,创设情景,打开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任选几种动物,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不要提过高要求,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小组里互相演一演,评评表演的像不像,再把自己故事写下来。学生们在玩中完成了作文任务,写得各有特色,各种动物或弱小或强悍,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表现出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在一定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光靠一周两节作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3
一、激发兴趣提升写作
作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这点上我想各位老师都在利用各种手段,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在这里我要谈一下采用改进评分方式和用赏识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
回顾作文教学,有一件事给我启发很大。我班有五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很不好,除了爱学语文,其他学科都不爱学,原因是,这几个孩子只有在语文学科的作文上才能得高分,才能找回自信。几个同学每次写完作文后都亲自拿着作文争先恐后得让我给判,谁的分少就着急,并下决心下次一定超过别人。中考时,几个人语文学科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因此,写作有困难的同学所写的作文得了高分,使他感到自己的付出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有了成功感。老师再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再次努力去攻破下一个目标,这时的学生总是处在成功的希望中,于是他们就会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以赢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既然分数在作文中有这样的神奇效应,我们作为老师就不要吝啬分数,要慷慨大方些,让学生的脸上笑容常驻。除了改进评分方式,教师还可以用赏识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个孩子都是尚未开放的花朵,赏识教育能让这些花朵被阳光朗照,被甘霖哺育。一直以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赏识激励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体会到被赏识、被尊重的感觉。我在教学中采用两种方法鼓励学生,一是课堂上真心实意的口头表扬,二是在作文中写鼓励性评语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课上口头表扬多种多样,如:发言积极,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组织的好,严谨,仪表大方等等。可以说,什么都是我表扬的理由。课堂是教学时间,表扬的时间不能过长,因此,在作业中写鼓励评语就成了很好的补充方式。评语采用书信交流式,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赞美鼓励的评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也许几年过后,学生对我们教的知识已淡忘,但他们永远会记住我们对他的尊重和欣赏。让我们对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对胆却的学生说句鼓劲话,对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对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对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对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我相信,赏识的蓝天会更蓝,鼓励过的人生会更精彩。
二、注重积累提升写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必须注重积累写作材料。积累写作素材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积累材料,这是第一手直接的写作材料。它的积累需要我们的鼓励与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日记、周记形式为自己建立一个真实材料库。二是要求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好的事例,即为自己建立一个语言材料和间接材料库。如果学生有了这两个粮仓,教师再及时给予方法的点拨,学生对作文就不会望而却步了。积累很重要,注重指导学生恰当的运用积累材料更重要。因为我们很快就要迎战中考,在这短暂的复习阶段,更要讲求最大限度的学以致用,我们要指导学生把积累的东西灵活的化用、活用、扩写、仿写等,然后写到自己的文章里。真正把积累的矿藏变成精品,让摘抄积累这一潭死水变成源源活水。对于积累的材料应让学生心中有这样的运用意识:看文题,想名言,联系材料,选择文体,怎样表达。即在下笔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应有一个完整的作文框架,之后再一气呵成。
三、强化训练提升写作
俗话说:“熟能生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作文量的训练,量的积累可以促进质的飞跃。我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每周要求学生写两次作文,让他们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学生肯定认为很苛刻,不愿接受,但我们要给学生讲清,在120分钟的考场上是不允许我们花太多时间思考作文的,我们必须强化训练。学生在多次反复写的过程中,兼之老师、同学有针对性的点评、修改,让每个同学都寻找到自己在进行创作时,优势是什么,弱点是什么,自纠自查到位,在以后创作就能发扬优势,弥补弱势。这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升腾点。另外,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作文个性的张扬,每个学生都是独自的个体,写作上应突出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大量练笔是写作的坚实基础,写作技巧指导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作文训练时,我们应该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如何审题拟题,怎样确定中心,如何构思切入,怎样选材用材,如何谋篇布局,怎样才能打造语言亮点等作文专题训练。只有作文技巧指导得法,学生的作文之花才能百花齐放、争芳斗艳。总之,千锤百炼最终为了一个目标:“要求每位同学考场作文至少有一个亮点,争夺高分。”
四、评改方式多样化提升写作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4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之易事,平时非下苦功不可。我的具体做法是:
让学生编辑“时文剪报”
作文要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生活。很多人一写议论文就是雷锋、居里夫人等例子,似乎除此之外,便没有素材可取,文章自然缺少新意。另外,观点与材料相割裂,议论中难就论点旁征博引,更不能就事提炼,分析论点。这些都是写作中学生们的通病。
我们开展一周编辑一张“时文剪报”活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报纸杂志,每周至少要推荐一篇文章,且文章要求短小精悍、内容鲜活、体裁多样、思想深刻,有感染力、说服力,能让学生感兴趣。然后由专人负责将这些文章编辑成一张报纸,在课间发给学生,也可在课内发给学生,要求通看全报,然后挑选一篇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文章来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达到读与写结合的目的。这种形式类似口头作文,也需要打腹稿,而且说的时候要面对大家,即时作文。由于文章短,内容精,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更便于表达。听的同学,容易整体把握,分析、鉴别。同学之间,各种灵感相互撞击,各种思路互相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致很高。课后再要求把自己读过的或听过的东西,经过咀嚼回顾,加入自己的看法或感悟,写成一篇文章。这一活动集阅读、写作、演讲于一体,使学生获益匪浅,大量美文的积累使学生摆脱了“无米下锅”的窘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议论水平的提高。
注重作文评讲,明确学有榜样
作文教学中,评讲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每次作文评讲,要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次作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出题人的意图。讲清应如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让学生各自做到胸中有数,找对应点、找吻合处、找差距,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的个性问题要强调指出,以引起学生的警觉和注意。选出有代表性的优、中、差三种类型的文章,进行评讲、剖析。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中受到启发和领悟。能够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明确认识学有榜样,榜样就在身旁。比如,今年清明节,学校团委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在烈士碑前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事后我便布置了题为《烈士墓前》的作文作业。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中仅是记叙了这次活动的经过。而有位学生却另辟蹊径,就扫墓中有些学生不讲秩序———争购冷饮,乱扔果皮纸团,嬉戏打闹追逐的不当行为,展开了议论,引发了思考。
文似看山不喜平,最忌模式化。应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让学生自由练笔、自编文集
自由练笔是指让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地去写作。这种方法在于引导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后,如何更好地提高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为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准备一个作文集子,就像作家的作品集一样。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文集起个名字,写上序言,而后每周在上面作一篇文章。形式、内容都不限,自由创作。当然,要写真性情。实在写不出来时,可以摘录别人的好文章,然后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看法,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去赏评。教师不必精批细改,只需在浏览之后,给学生一些积极的、鼓励性的评语。于是,半年左右,大多数学生就会喜欢上写作,积极主动地去练笔。
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5
厚街竹溪中学 王晓薇
内容提要: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作文教学周期长见效小,没有一定的章法可循,教者凭感觉教,学生凭感觉学。可是,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我想所有的老师都很清楚。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作文教学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下面是本人近两年来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作文兴趣写作技巧 作文训练模式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决非易事,所谓“呤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学生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就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语言是文章的基本组成。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巧妙高明的语言能“妙笔生花”,为文章增添不少的风采和内涵。另一方面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天地自然、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数可描可写的事物,世间万物,处处变化运行着可歌可泣的现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要把学生引向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用激情去探索,积累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写我们的生活,写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除此之外,恐怕不可能找到什么终南捷径。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以上这些呢?
一、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写作不是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了一些字句。”因此写出最佳作文必须首先要挖掘学生心灵中的积蓄,激发创作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一些所谓作文差生,要善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的排除作文差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兴趣。
1、对一些有探索性的问题开展辩论。
现在许多的课文文本都有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去探讨质疑。我就经常通过组织辩论让学生去深入思考,让他们去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阅读兴趣。
以前我在教《珍贵的教科书》这篇课文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同学们讨论张指导员的优秀品质,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他这种舍身护书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而有一个男生却说:“我不喜欢他,他为什么要为了这一捆教科书而死呢?真不值!他活着,还有机会帮那些孩子找书啊!”我微笑地赞许了他的独特看法,接着就让学生围绕“张指导员死得值不值”这个话题进行辩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不仅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也体验到了民主、宽容的学习氛围所带来的乐趣。
2、以课文为范本,尝试传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
中学语文选编的课文多是名家文质兼美的佳品,古含中外,无所不包,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执教以来我确立“教学生从课文里学,作文”这一课题,孜孜以求,认真实行,效果颇佳。
我们所教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文教学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我们在讲授朱自清的《春》之前,要求学生以“春”
为题写一篇文章;然后结合讲《春》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评。讲完后,要求学生模仿其中的一个景段,按写景的特色、顺序,写一则练笔。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觉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文可写了。
为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材,教师要立足课文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本学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今日家事”为题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反映家庭生活的某一点变化。我首先让学生重新回顾曾经学过的文章《山的那一边》、《爸爸的花儿落了》、《台阶》等几篇文章,要求他们找出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即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这些文章都是从“小”的角度反应了“大”的主题,且选材新颖、巧妙,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明确“小”与“大”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细微的现象,把握时代的脉搏,表现时代风貌,然而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实际,写这篇文章,发现确有新意、深意。
作文教学能够与课文教学充分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相得益彰,值得我们这一位语文教师去尝试。
二、经常组织课外文学阅读欣赏课。
文学需要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感悟力、他们各自的出身、性格都不相同。中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还缺少这种对文学的感悟,而且即使有,他们的感悟力差异也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文学欣赏的引导。教师可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作品,进行一些适当的精辟点拨。我就经常在读到好文章之后,向学生推荐。我并不期望他们记住多少,只是希望他们在听、读过程中,欣赏、捕捉到文学的那种美。审美素质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形成并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学的百家争鸣,一本课本是不可能包容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沈从文的《边城》,乃至于卞之琳的诗《断章》,还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在我的课堂都成了初中学生的赏析对象。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已去找水的能力。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还得自己去寻觅。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三、运用“说、写、评、发”的作文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坚持课前一分钟口头训练。课前一分钟口头训练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每个学期内容各不相同。初一年级,安排“复述新闻”及“背诵古诗文”;初二是成语典故及“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初三是“小散文”及“老师精选的佳文”。课前演讲这一方式,促进了学生阅读课外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还提高了语文鉴赏力,锻炼了语感。这是因为,学生一是想讲得比别人好,二是要讲得好就要看书,看好书。于是学生在无形中兴趣增强了。这是我平时对学生进行的“说”的训练。
在学生对“说”有基础的前提下,每次布置作文题时,先给学生作文要求或写作情景,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三分钟口头作文(说),然后班上的同学进行点评,大家提建议后,接下来就一气呵成,形成文字(写)。
做完后全班交换评改(评)。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讲评,共同探究。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语文实践。在批改中,大家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每次的批改,我都提醒学生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总览,再由几个同学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分析。同学们的批改各有特色,不少同学的评语几乎比作文原文的篇幅还要长,可称得上精美的赏析文章。有位同学对一篇文章的‘今天,太阳似乎起得特别的早,公鸡就起来大声的唱歌。’是这样评价的:“似乎含金量不足,你可以这样来写‘今天,公鸡早早地叫出了太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足为训,希望你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增强语言的文学色彩。”通过互评互改,同学们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整个课堂洋溢着融融乐乐、愉悦合作的氛围。
给学生一种作文成就感,作文教学要跨出校门,放眼大处。培养写作兴趣还有很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发表(发)。经常推荐学生参加由市镇组织的征文比赛,如《给父母的一封信》“禁毒征文”等。近几年,各地屡屡举办征稿活动,作文教研活动等一些有益的活动,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大更新的场所,作文教学要跨出校门,放眼大处,高瞻远瞩。应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杂志、文学团体的征文活动,了解不同镇区学校的写作动态,同时在活动中去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免做“井底之蛙”。每次学生作文后,我都选出较优秀的文章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成为铅字时,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自己的作品全世界人都能看到了。不少同学的文章还被国内各大教育网站转发、推荐。
四、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
在起始阶段,要对学生的“练笔”有所“点评”。点评要对症下药,语言要简短幽默,要以鼓励为主。当然,评语重点应酬放在技巧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兴趣。每周练笔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中写这样一句话“贵在坚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的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坚决,尽量强烈,而且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其乐无穷,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6
一、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心活动,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感兴趣后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根据以上情况,教师在指导作文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例如课上可以表演小话剧,进行角色扮演,或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或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实地感受要写的内容。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想方设法地表达自己。
二、积极地表扬与鼓励,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
对于小学生,表扬与鼓励的作用往往大于批评。写话应以兴趣为主,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每个学生的写话中,我积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与鼓励。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的语文老师,特别爱笑,一笑就找不到眼睛”,我在批语中写到:“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并送给她一个笑脸!一位孩子在写《春来了》中写到,“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当然在表扬的同时,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如“你能写得具体些,就更好了!”“如果能把故事写完整,就更好了!”……学生们看着这些温暖的批语,更敢写也更想写了,我时刻教学生,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表我心。”学生的写话热情高了,都期盼着自己写的文章能被老师选中张贴。
三、以课本为载体,给学生提供写话的机会
我们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美文,更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好材料,那么我们在语文课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说话的能力。在学习《春雨的色彩》时,让学生们说一说“你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在学习《风》一课时,问学生们:“你从哪里见到过风,也用小诗的形式说出来!”除了用课堂的提问方式,我们还可以采用课本剧、小记者采访等多种形式来演绎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如在学习完《惊蛰》一课时,就让学生们去演一演青蛙、刺猬、蜈蚣等小动物,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动作去展现冬眠苏醒后小动物的样子。演完之后,再让学生去评。让爱动的学生去演,爱说的去说,给予每一个学生机会,让他们都有一个平台展现自己。每篇课文我们都要精心地琢磨,每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我们都要精心地去设计,让孩子每一节课都过得有意义。总之,利用好课文,总结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课外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要写好作文光凭课堂教学及教材还不够,要使学生写出内容具体且有条理的作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籍,增加学生的词汇,例如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抄写本,把在阅读中看到的好句子摘录下来,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是学生作文提高的一个好办法。学生喜欢课外读物,但常常只注意故事情节的精彩之处,阅读时往往一目十行,过后就忘,要想把书读得实用,关键是眼脑并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摘录课外读物中描写人的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段落;摘录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词句,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展开交流,教师要不定时地进行检查、评比,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书读多了,词汇丰富了,表达能力也跟着提高了。
五、课下组织各种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学生会从中猎取到许多感兴趣的内容。学校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次活动,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晨会、班队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都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晨会的“我爱朗诵”,班队会上的德育话题:“如何做一名文明守纪的小学生”“社会公德大家谈”等,我还常常有意识地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春天到了,我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清脆的鸟叫、涓涓流淌的溪水、天空中可爱的风筝……面对这么美妙的世界,“小鸟在枝头高兴地唱着,欢迎我们的到来”,“柳树姑娘正在梳打自己长长的辫子”……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讲述,津津有味地讨论,这些大人们不注意的事物进入孩子的视野,成为写话的材料,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7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比如, 好词、好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等。
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在许多课后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在摘抄中积累素材。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好句就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能够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有词可用, 有话可说。
2.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 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途径。日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 也可以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总之, 可以通过日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进行指导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作文教学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 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 一次擦黑板之后, 我走进学生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 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 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 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 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 也纷纷应和我。此时, 我话锋一转:同学们, 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 可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 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 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 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面带笑容, 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 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 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 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 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作文是生活的产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如, 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 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 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 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 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 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 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出来, 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三、注重对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每个学生的文章都有闪光点。因此, 我们不能按照同一标准去衡量, 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要严格要求, 基础差的要多多鼓励, 哪怕一个好词也是他的闪光点。对待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看到不足, 又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片段练习,作文批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能写出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能熟练运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 能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教师要根据这些明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笔者教学多年, 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其中的一些方法有些效果, 以下便是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阅读和积累
其实阅读和积累是分不开的。韩愈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写作文需要一定的灵感, 这灵感不是天生的, 而是来自长时间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好作品。可见, 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
首先, 阅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读好书。读好书是前提, 学生读了好书, 才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的滋味, 才能好读书。学生读书多了, 自然知识广博, 眼界开阔, 思想深刻, 行文流畅。
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阅读的书籍。由于小学生的鉴别力不高, 很容易被花花绿绿的图画类书吸引。我一向不提倡让学生读此类书。阅读主要是读文字。文字能激起人脑的联想和想象, 把文字转化成各种各样的画面, 这个转化过程是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知能力的。而图画则直接把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大脑便不再思考, 不用费力联想, 长此以往, 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鉴于此, 看图画书和看动画片是不提倡的, 值得倡导的是读原著。
其次, 积累。积累本的使用要规范。一要有专门的积累本, 严禁随记随扔;二要分门别类积累, 不能像杂货铺一样, 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 这样不利于翻阅查找;三要字迹工整, 认真书写。做到这三点, 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拿起积累本, 都会觉得这是一笔财富, 这里记载着自己的读书历程, 积累着读书的点点滴滴。
“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只有坚持积累, 写作文才有不枯的源泉。学生只有从小学就开始持之以恒地读书和积累, 其语文素养才能提升, 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二、片段练习
小学生初学作文, 对作文的了解就如同一张白纸。而有些教师急于把长长的完整的作文呈现给学生。殊不知, 一开始便高标准地要求学生, 会给原本就惧怕作文的小学生增加压力。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用片段描写一类的小作文来过渡一下。比如,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画面, 让学生先口头描述, 再整理成一段文字。漂亮的图片首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给学生的感觉是作文课不再枯燥乏味, 反倒充满了视觉上的享受。这些图片也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写作素材, 使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 只要考虑好怎样写即可。
三、作文批改
于漪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描述她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批改作文的。她写道:“教师批改作文, 眉批点到要害, 总批不仅评文章的得失, 更是交流思想, 交流看法。作文簿发下来, 学生最关心的不是得什么等第, 而是首先看教师批语写了些什么。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评文, 学生就会感到某些失落。”这段话中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是最常用的, 也是最有效的, 却是最累的。试想, 语文教师一次要收到上百篇作文, 每一篇都这样来批, 长期如此, 难免不能坚持。且这样批改的周期太长, 等到批改完作文, 再发下去, 学生都忘记了当初的写作思路和构思过程, 再沟通、讲解, 效果也不会很好。三年级时, 学生初学作文, 文章短小, 且需要认真指导, 我一直都是面批面改, 因此我班的作文基础比较好。后来随着学生增多, 篇幅加大, 我改变了批阅方法, 每次作文之后, 只详细批改一部分, 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剩下的略看, 打下分数。这样, 批改的分量不大, 缩短了写作周期,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当面沟通的机会。
批改作文是很重要的, 教师绝对不能只让学生写而不批改。因为小学作文是基础, 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段落不清晰等。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 当面沟通, 以免学生形成恶习, 给以后的写作留下“后患”。
四、作文修改
鲁迅说:“好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因此, 教师费力批改之后, 有必要让学生再次修改, 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
学生修改作文, 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玉不琢不成器。”作文也是如此, 只有经过认真修改, 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有修改、推敲的习惯。大诗人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总要读给老妇人听。就这样多次反复修改, 直到听的人和他自己都感到满意为止。曹雪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方成为千古名篇。因此, 从小学开始, 作文教学就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样, 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从教师批改的框框中解脱出来, 不再单调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进行作文练习。
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 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要先示范修改, 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做示范修改, 如教会学生怎样找出优美的句子、圈画出好的词语、找出不足之处等, 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修改方法、步骤, 修改自己的文章。
在修改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 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这样, 学生就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提高写作的兴趣, 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7 (5) .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和尝试 篇9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体会,尝试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创新地表达”,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而要做到这些, 让小学生有兴趣写下去, 有材料科写, 就需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践行以下几个基本教学原则:
一、深入生活, 从中攫取写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了解社会, 了解生活, 了解国家大事, 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的种种琐事, 校园内的桩桩小事, 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 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中, 去体验生活, 领悟人生。生活是知识取之不尽的源泉, 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 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 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 歌颂生活, 赞美生活, 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 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 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 带学生参观游览, 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 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 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 让作文素材开发成无尽的源头活水, 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 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 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 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 用心思考, 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二、阅读名篇佳作, 丰富写作知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不断增加词汇量, 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随时摘录, 写感受, 有意识地背诵, 并随时讲评。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 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 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 学生就会逐渐没有对作文“望而却步”, “无米下锅”的感觉, 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 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 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 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懒笔头”,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勤奋的探索, 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 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 不能无病呻吟, 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 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 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 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 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 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 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 创设一定的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 才有生活气息, 有真情实感, 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 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 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 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四、鼓励肯定学生, 让学生充满自信
小学生年龄小, 但他们上进心强, 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 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 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因此, 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 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强信心,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 要以朋友的口吻, 长辈的爱抚,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 微小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 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 要实行高分政策, 欣赏学生, 激励学生, 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 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 合情合理, 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 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 想象丰富, 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 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 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 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 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因此, 教师只有欣赏学生, 鼓励学生,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 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篇10
一、立足生本,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实施生本教育, 也就是让学生有话说, 有事写, 放开手脚, 在文中表达真情, 抒写个性。曾经看过一个材料, 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一次作文课上, 老师走进教室, 把一个能照见人影的杯子放在讲桌上, 然后, 微笑着请同学上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同学们都挺好奇的, 都急着想知道杯子里到底有什么。一个个满怀希望地上去看, 又一个个满脸狐疑地走下讲台。越是这样, 未上去的同学越是跃跃欲试……终于, 同学们知道了答案, 杯子里面有一个“我”。趁此机会, 老师宣布:这次习作由此开始, 题目自拟。结果, 同学们拟题成功, 有《一堂有趣的作文课》、《作文课上》……立意鲜明, 有称赞老师的, 有引发“应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得”的感慨的, 篇篇习作都很感人。由此可见, 只有立足于生本,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才不会因受缚于所谓的“主题”而造成落笔难的现象。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促使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使他们触角更灵敏, 还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因为日记的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 长短不限, 学生可以无拘无束的描写见闻, 倾诉心声, 所以学生乐意写。日记记下了孩子们的欢乐, 记下了他们所看到、听到、经历过的事情的感受, 记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
二、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 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材料, 否则, 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 因此, 作文训练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材料, 做到有话可说, 言之有物。
1.走向现实生活, 获取写作素材
走出教室, 我们的学生就走进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 教师应引导他们把看的、动的、想的结合起来, 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去写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我经常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结合不同的地点安排写作。如外出游览, 指导学生写游览的文章;进行募捐活动时, 指导学生写《一次募捐活动》;进行比赛时, 指导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
2.指导学生多角度、多范围去认识和观察事物, 是获取写作素材的源泉
到五阳湖边, 观察水中游鱼, 体会水天一色的景观;去秋天的果园、农田深思春华秋实的真理;登临小顶山, 去寻找战争留下的子弹壳, 想象战火洗礼的悲壮;放眼改革开放的今天, 一览新农村建设的风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就会感到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
3.汲取书本中的营养, 积累写作材料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 如何积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学生广泛阅读, 首先有重点的对课文的体例作深究和探讨, 让学生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语文课本的典范性和可学性,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课本的重要性。其次多读、多背。课本上的课文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 还发动学生, 搜索整理古诗词名句、精彩片断, 抄写在黑板的一角, 让学生记熟。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新课标还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课外的文章, 只要是学生喜欢的, 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三百字的读书笔记, 坚持不懈, 日积月累, 真正做到多读精思, 举一反三。有了“雄厚”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便做到了“言之有物”。
三、加强指导, 教给写作方法
作文教学贯穿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 提醒学生注意:看看作者是怎样开头、搜集和组织材料、谴词造句和结尾的。如学习《颐和园》就重点培训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能力;学习《小珊迪》就重点培训学生有详有略,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记叙事情经过的能力……这样积少成多、由点到面, 通过一堂一堂的课, 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具体指导学生写作。对生活的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因此,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 加以指导, 启发思路, 帮助学生构思。日常生活中, 把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下来, 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学生观察时, 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 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 他也就有所想, 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 也就成了文章。
四、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改作文的指导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 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 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
1.共议
习作完成后, 我先浏览一番, 对全班作文有个大致了解, 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修改意见, 然后找两篇文章 (优等、中等各一篇) , 大家一起评议。先改优的一篇,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哪些地方好, 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不够, 不够在哪里?先让学生评议一番, 再动笔修改。有了好的文章做示范, 再改中等的一篇, 学生就很快就会通过与优等文章作对照, 找出不足之处。
2.组评
通常4人为一小组, 组长具体负责集中大家的意见, 修改指定同学的作文, 写好评语。这样便于集中小组同学的智慧, 合作探究, 同时在组长带动下, 本组的同学也都学会了修改此类作文、写评语。有的小组小至潜词造句、大至布局谋篇都能提出修改建议及理由。这种批改方法适用于批改中等偏上同学的作文。
3.面批
优点是能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例如, 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三百字的作文, 大概内容是:一个星期六上午, 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他就把家里的衣服洗干净, 把地拖干净了, 爸爸妈妈回来后称赞了他。看到这样一篇所写事情虽小, 但却反映了孩子的生活实际和真实情感的作文, 我找来这个学生, 先问他当时的情况和想法, 并问他是否想把这篇文章改好, 他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便跟他找出要修改的地方, 向他提了建议, 让它试着修改。这个学生很快就把这篇文章改成了内容具体、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的文章。可见, 学生不讨厌修改文章, 他们有努力提高写作水平的愿望。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这比老师帮学生修改文章更好。
摘要:写作文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各类检测中, 作文题学生失分率也非常高。教师可从提高兴趣、积累素材、教给方法、指导自改四个方面指导学生, 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片段练习 作文批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写出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熟练运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能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教师要根据这些明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笔者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其中的一些方法有些效果,以下便是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阅读和积累
其实阅读和积累是分不开的。韩愈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写作文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时间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好作品。可见,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
首先,阅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读好书。读好书是前提,学生读了好书,才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的滋味,才能好读书。学生读书多了,自然知识广博,眼界开阔,思想深刻,行文流畅。
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阅读的书籍。由于小学生的鉴别力不高,很容易被花花绿绿的图画类书吸引。我一向不提倡让学生读此类书。阅读主要是读文字。文字能激起人脑的联想和想象,把文字转化成各种各样的画面,这个转化过程是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知能力的。而图画则直接把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大脑便不再思考,不用费力联想,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鉴于此,看图画书和看动画片是不提倡的,值得倡导的是读原著。
其次,积累。积累本的使用要规范。一要有专门的积累本,严禁随记随扔;二要分门别类积累,不能像杂货铺一样,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这样不利于翻阅查找;三要字迹工整,认真书写。做到这三点,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拿起积累本,都会觉得这是一笔财富,这里记载着自己的读书历程,积累着读书的点点滴滴。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只有坚持积累,写作文才有不枯的源泉。学生只有从小学就开始持之以恒地读书和积累,其语文素養才能提升,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二、片段练习
小学生初学作文,对作文的了解就如同一张白纸。而有些教师急于把长长的完整的作文呈现给学生。殊不知,一开始便高标准地要求学生,会给原本就惧怕作文的小学生增加压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用片段描写一类的小作文来过渡一下。比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画面,让学生先口头描述,再整理成一段文字。漂亮的图片首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给学生的感觉是作文课不再枯燥乏味,反倒充满了视觉上的享受。这些图片也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写作素材,使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只要考虑好怎样写即可。
三、作文批改
于漪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描述她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批改作文的。她写道:“教师批改作文,眉批点到要害,总批不仅评文章的得失,更是交流思想,交流看法。作文簿发下来,学生最关心的不是得什么等第,而是首先看教师批语写了些什么。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评文,学生就会感到某些失落。”这段话中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却是最累的。试想,语文教师一次要收到上百篇作文,每一篇都这样来批,长期如此,难免不能坚持。且这样批改的周期太长,等到批改完作文,再发下去,学生都忘记了当初的写作思路和构思过程,再沟通、讲解,效果也不会很好。三年级时,学生初学作文,文章短小,且需要认真指导,我一直都是面批面改,因此我班的作文基础比较好。后来随着学生增多,篇幅加大,我改变了批阅方法,每次作文之后,只详细批改一部分,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剩下的略看,打下分数。这样,批改的分量不大,缩短了写作周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当面沟通的机会。
批改作文是很重要的,教师绝对不能只让学生写而不批改。因为小学作文是基础,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段落不清晰等。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当面沟通,以免学生形成恶习,给以后的写作留下“后患”。
四、作文修改
鲁迅说:“好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因此,教师费力批改之后,有必要让学生再次修改,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
学生修改作文,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玉不琢不成器。”作文也是如此,只有经过认真修改,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有修改、推敲的习惯。大诗人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总要读给老妇人听。就这样多次反复修改,直到听的人和他自己都感到满意为止。曹雪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为千古名篇。因此,从小学开始,作文教学就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教师批改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不再单调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作文练习。
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要先示范修改,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做示范修改,如教会学生怎样找出优美的句子、圈画出好的词语、找出不足之处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修改方法、步骤,修改自己的文章。
在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这样,学生就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5).
体育特长班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12
一.坚持课前诵读, 培养阅读兴趣
俗话说“言为心声”, 要想写作文, 首先要有素材, 要腹有诗书。作文就是字、词、句、段的综合运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为了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阅读兴趣, 我特意留意了几个普通话说的不错的学生, 让他们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经典美文, 授课前几分钟在班上诵读, 结果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听诵读, 都能认真聆听, 有的在沉思、有的流露出赞许的神情, 课堂上掌声连连。我表扬了当堂朗诵的学生, 并指出了他们的优点,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发现, 学生们对朗诵热情高涨, 都想登台亮出自己的文章。我趁热打铁, 鼓励全班学生踊跃参加, 结果有的学生毛遂自荐, 有的学生即使普通话不太标准, 也乐意登上讲台诵读美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全班学生都能大胆地登台诵读了, 而且我发现读课外书的学生越来越多。通过课前诵读这个做法, 我让特长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找回了自信, 找到了语文阅读的乐趣。
二.加强课堂朗读, 培养语感
批阅特长班的作文,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表意不清, 病句过多。究其根源, 就是缺少朗读, 语感不强。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精彩的朗读, 能使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自然地流淌和显现。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认为,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作文中, 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述, 离不开语文课堂上学生大声地朗读, 离不开学生反复地朗读。例如, 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时, 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李密对祖母真切的孝情。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 在深沉的朗读中, 让学生感悟苏轼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语文课上, 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让学生反复吟诵, 直到出口成章, 背诵全文。我用美文熏陶感染学生, 用朗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三.落实课外阅读, 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我鼓励学生买名著读本, 订《学子读写》, 挖掘全班学生的阅读资源, 每人为班级奉献一二本名著, 建立班级小书库。我每周用两节课落实阅读, 阅读前, 我写出阅读书目, 阅读内容, 还会要求写读后感。我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写在自己准备的摘抄本上, 我会不定期的检查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 我惊喜的发现, 学生在一天天地成长变化, 书写比以前工整多了, 写的内容也丰富了, 从他们的读书笔记中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每次看学生的读书笔记, 我也收获不少, 我与学生的心贴地更近了。
四.降低作文难度, 评讲时多指出闪光点
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降低了起始阶段的作文难度, 不给学生过多要求, 多写亲情作文 (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某某) , 生活作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等) , 这样的作文题目, 学生都有话可写, 也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讲评作文时, 我会及时捕捉作文中的闪光点, 写鼓励性评语。关注作文中的问题, 写启发性评语。我用欣赏的眼光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一处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 一个精彩片段等等。写得不错的作文还会让作者登台朗读, 经过我的积极鼓励, 学生们不再谈文色变了, 作文中的亮点也越来越多, 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浓了。每次习作后, 学生不再是一看分数就把作文纸捏成一团废纸扔掉, 而是都希望及时知道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 开始重视每次习作。
五.抒写真情, 回归自我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积累后, 我对学生的作文要求相应提高了, 这一阶段我会让学生写读后感, 影片观后感, 力求能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发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训练后, 学生们都能走进小说的世界, 能鉴赏小说或影片中的主人公, 并且有了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阅读了小说《老人与海》后, 有的学生写出了主人公桑地亚哥的顽强的意志力, 有的写出了老人的孤独, 有的写出了人与自然的搏斗, 还有的写出了人定胜天……
总而言之, 教师要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使作文教学成为贯穿语文教学的长效活动, 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生活, 以读促写, 提高写作水平。
摘要:体育特长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集体, 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 对写作更是特别反感, 如何在体育特长班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10-27
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09-12
词汇教学的几点尝试10-31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11-27
一年级教学的几点尝试10-14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尝试11-21
下水作文的几点尝试10-28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和研究05-26
谈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06-07
作文教学的几点方法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