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几点关注(精选12篇)
古诗教学的几点关注 篇1
古诗作为小学阶段一种重要的文体出现在各个学段,对古诗教学也有一定研究,形成一定的模式:了解诗人,正确朗读;理解字词,疏通诗意;介绍背景,体悟诗情;感情诵读,背诵积累。基于这样的模式,一般古诗教学中,我们常能看到关于诗人简介的PPT,课前就写满诗意的学生课本,摘录着写作背景的教师预案,读读、讲讲、写写、背背就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当然,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优化,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出现朗读时的音乐渲染,探究时的网络查询,但这些只是流于形式,改变灌输学生知识的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光鲜外衣下的40分钟,就是把原本就会读的诗读得更熟;把原来就抄好的诗意和重点词意统统记住,应付情境性的课文内容填空就算是“有效”教学。反思之后,古诗教学应该更多地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关注学情、关注文本、关注表达,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古诗这种特殊传统文体的热爱,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一、基于“学情”的能力提高
“走近诗人”是古诗教学的必备环节 ,通常是学生预习单上的固定内容。学生借助网络或工具书,搜集、摘录相关信息,作为课堂交流的内容。在这样的信息搜集过程中,学生对诗人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 本首诗的创作背景等都有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中,如何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不低效重复他们的已知,让交流收获、交流已知的过程成为一种提升,不仅是知识而且是能力的提高。如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走近诗人杜甫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学情的能力提高。
师:“通过预习,你对杜甫了解多少? ”生1:“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师:“从称号中,你体会到他写的诗怎样,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学生由“好”、“妙”再到“绝妙”……直至“精妙绝伦”,在老师的引导中,孩子不断丰满对“好”的表达,从而对“圣”有更深入 、更形象的理解。生2: “杜甫的诗 , 被称为‘诗史’,……”师:“因为他的诗涉及……所以被称为‘诗史’。要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提炼。”……在常规预习分享中,学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李的浪漫、杜的写实;知道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 知道了读杜甫的诗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这不仅是教师了解学情、学生走近诗人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信息整合、删选、提炼,学习表达,锻炼语用能力的过程。学生经历的不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呈现, 而是一个动态的自主探究过程。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静态而空洞的学情变得灵动而真实,低效重复的已知交流成了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基于情境的“表达”学习
学习诗歌,除了积累原句外,也需要在品析中学习如何表达。老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揣摩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浙江名师罗才军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堪称典范。罗老师以“我们读着读着,读出了一种情感‘喜’,杜甫为什么而‘喜’”为切入口,在学生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上,回归文本,“默读古诗,圈划出作者当时喜悦的举止表现。”交流中学生有了全新的体验、新颖的收获:从“七喜”(1.“忽传收蓟北” 的喜从天降,2.“涕泪满衣裳”的喜极而泣,3.“妻子愁何在”的喜上眉梢,4.“漫卷诗书”的欣喜欲狂,5.“放歌纵酒”的喜不自胜,6.即日“还乡”的现实之喜,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想象之喜。 )中,对“喜”进行充分的挖掘和体验。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杜甫紧扣人物的“神情”、“动作”、“想象”表现“喜”,用自己的“听”“看”“想”写诗。这正是平时作文所强调的叙事时要写清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罗老师的总结画龙点睛,直指表达,让学生有跳出“庐山”识面目的豁然开朗。继而老师又设计了一个言意兼顾的课堂练笔,“我们在表达喜悦时,除了写人物的神情、动作外,还会写些什么”。“语言。”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言为心声,那杜甫在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时 ,会对至亲 至爱的人说些什么?”随即出示写话提示: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___。此时学生感知文本的个性与写作方法巧妙结合,就有了深刻、流畅的表达,“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八年期盼、八年煎熬,终踏回乡路,喜哉乐哉! ”,“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乡音无改鬓毛衰,满心欢喜归乡来。”……
三、基于审美的诵读积累
诵读积累是古诗教学的规定动作, 我们要摈弃机械的重复诵读和任务式的背诵积累。依据不同的诗文内容,运用不同的手段,使学生积累的不只是一个语言的外壳,而是可视可感的表象。如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诵读积累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借助书法,先后出现三种不同书体(隶书、行楷、草书)书写的诗文。在“你会读,你能读”的不断挑战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反复诵读, 在这样的诵读过程中不仅对不同的书体风格有初步的感知,更将古诗熟记于胸。师:“如果你是杜甫会用哪种书体来写这首诗? ”生:“行书,因为行书潇洒流畅,一气呵成,更能将当时的‘喜’展现出来。”这样的回答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的体悟,对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快”有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因为喜悦而畅快,因为畅快所以明快。巧妙运用不同的书体,展现的不仅是书法的魅力、诗文的内涵和诗人的心境,更是水到渠成的积累过程。
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插图、录像或是多媒体,把语言文字翻译成生动的图像。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书中插图:一轮红日高照,苍山对峙,一挂瀑布飞流直下,诗人伫立岸边。整个画面透着隐隐的紫色,渲染着“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氛围。诵读积累时,我们由画入诗,借画释诗,让学生在形象的画面中获得整体的感知和诗意的再现,从而体味古诗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对所学的诗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立体的审美体验和全方位的语言积累。
一样的古诗教学,一样的走近诗人,一样的品词析句,一样的诗情感悟,一样的诵读积累,但我们追求的是不一样的学习收获和教学效益,只有教者对“学情、文本、表达”的关注,才有学生在探究、语用、审美上的提升。
摘要:古诗教学必须在使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诗意、熟读成诵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文本的特点和能力的培养,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学情,表达,审美
古诗教学的几点关注 篇2
(古浪县古丰中心学区,甘肃 武威 733100)程梅芳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在开发培养孩子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针对古诗词教学,文章谈了几点看法。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建议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29-01 一·要在情境教学中,感受意境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等,引导学生多读,多想。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产生生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二·要指导学法,读懂诗句,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首先要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成分省略,语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
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性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三·要指导感情朗读,体会乐律
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名与七,八句节奏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四·古诗词翻译不要过于死板
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诗词句诠释文意的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从而使学生对口能力的提高,分析,运用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每篇古诗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的内容。只要学生的翻译不扭曲诗词的原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且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五·体会诗词蕴含的感情和意境,不要满堂灌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教学时可通过分析诗句,点拨诱导和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采取诗中画,画中诗,连读边想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快活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诗文,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六·分析讲解不要过深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古诗词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学到的知识去丰富。现在我们要求学生要人人背诵古诗80首,通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网上课堂等不同形式进行学习,效果较好,原因是没有过高要求,更没有过深过细的讲解和读背,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学生乐学,学起来轻松自如。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3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教学古诗词对陶冶少年儿童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学艺术素养,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古诗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要根据诗句特点,情意结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张扬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以读为本 因材施教 古诗词 情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25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精练优美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从小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同时,对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古诗词的词义、语法和白话文差别很大,所描述的内容离我们的时代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对很多教师而言,古诗词教学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何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出符合他们学习古诗词的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一直是广大教师在不断尝试和研究的内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就古词教学提出几点思考,以期求教方家。
一、以读为本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诵读为主。诵读对古诗词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其《训学斋规》中写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古诗词时,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的逐字逐句地串讲是根本行不通的。学生必须学会朗读古诗词,在重复不断的朗读中学会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古诗词的教学,要以读为本。小学生在初读古诗词时,往往没有节奏,也没有情感,更没有意境。此时,教师应培养学生自我读书的能力,让其在读古诗词时画出生字,标注拼音,读准生字新词,把诗句读准确、读流利。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拼音再回顾一遍,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朗读时,可先让几个学生进行朗读,再让全体学生对他们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让他们讨论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接着,教师再有感情地范读,让学生不仅得到熏陶,更掌握朗读的方法与技巧。随后,教师声情并茂地领读,让学生视觉、听觉等能够协调发展;同时,教师领读注重诗词的停顿与节奏,让学生从朗读中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律,从而能够快速进入古诗词特有的意境中。最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别读、男女分读等。这样,让学生在不同的读书方式中体会读书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古诗词课堂上,学生精读诗词的数量会大大增加,但他们不觉得累,反而会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会越来越有韵味,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熟读成诵。总之,教师应该将朗读贯穿于古诗词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古诗词的愉悦感和收获感。
二、情意结合
对古诗词,只有慢慢地品味它的情感、意境,才能了解它的精髓。教师在让学生细细品味诗的美妙意境的时候,在讲解时候,不能把诗句说得太抽象晦涩,要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以下几种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
(一)以景入情,以情入境
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前,教师可采用联想的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开始新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头脑中的瀑布是哪一种形态;再说说自己对想象中的瀑布有怎样的感情,怎样可以把自己带入到想象的那种意境当中去。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他们进入瀑布的情境中。最后,教师将所要学的古诗引出来。
(二)以语言品析进入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词的关键字与关键词,这样学生就能够充分体味诗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不断获得新的体验。比如,《望庐山瀑布》中的“生”一词看上去极其简单,但深入探究,发现它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
1.品味关键字词,体会意境。在教授“日照香炉生紫烟”时,对其中“生”字,大部分学生将它理解为“产生”的意思。然而,在该诗句中“生”字既有“产生”的含义,也有“升起”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们慢慢地去品味其中的深意。
2.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引导学生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当一回小诗人,把诗句中的“绿”字用另一个自己认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在换上他们认为可行的字后,我让他们比较这些字与原诗句中的“绿”字哪个字用得好。在换字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绿”字把春天给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已经到了,而且还给江南的岸边披上了一层绿装。
3.依据诗句本身联想意境。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第三句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诗句的表面含义,在脑海中想象出瀑布飞泻而下的场景,感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随后再让他们将该诗句的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描绘出来。当学生感受诗的意境之后,我又让他们通过视觉感受真实与想象的差别。这样,将庐山现实的美景与想象中的景色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领悟诗人最真挚的情感。
(三)插图与文字的巧妙结合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了更好地教学,每篇选文都配上富有诗意的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让诗词中插图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自己根据插图理解诗句的意境,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
在古诗的学习中,学生对诗句也会有自己的想象。但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将对诗句理解画出来。这种方式既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锻炼,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
为了追求诗词的韵律美,作者在创作时都会进行锤词炼句。有些诗句是为了形式之美而灵活运用的。如,古诗词中出现的倒装等现象。这和现代语言的基本要求大不相同。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让他们对这些特殊的用法能够了解就可以了。古诗词在创作时为了创造一种韵律美,常会使用平仄、押韵等方式,使其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这些特殊的用法,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应有太高的要求。
四、张扬个性
在进行古诗词翻译时,应该采用现代白话文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然而,如果直接就采用这种方式翻译的话,翻译后的诗句又会显的生硬枯燥,学生也会感到乏味。因此,在译句时要让学生描述诗句大体的意思,领悟诗词的意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怎么说有理就怎么说,不要求做到字字落实、句句到位。比如,对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飞入菜花无处寻”里的“无处寻”的翻译,究竟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还是天真的儿童无奈得无处可寻呢?可让学生就此观点进行讨论,只要求说得有理有据就可以,不必要强求统一。
总之,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学生应该也必须学好古诗词。古诗词这种光辉灿烂的文化,不仅给学生美的熏陶,更能给学生思想的启迪,使他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是当代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该尽量把握好每一首诗词的特点,再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探索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沉入古诗,感受、理解古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有德.诵读教学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2] 兰润花.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11).
[3] 刘冬梅.浅谈小学生古诗教学的入境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4] 陈元勋.小学古诗意境教学浅探[J].成功:教育,2008(11).
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几点“关注” 篇4
一、关注起点
关注起点, 需要关注设计编排的浸润状态, 关注的是学生如何获取内容, 在设计编排的浸润状态中, 学习内容应该是以整合的、相互关联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的, 提供的经验中包含选择和整体感.
对于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同学们在研究一次函数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时已经涉及并能够熟练应用. 遵循“学生会的, 教者不教”, 在课堂的开始, 教者让学生直面要研究的对象:“请根据你的学习经验说说你如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这时学生通过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总结出了先判断函数类型, 再设合适的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寻求合理的对应关系, 构建方程或方程组, 进而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 这时教者进而提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你如何选用合理的关系式呢? ”此时学生们纷纷发言, 积极补充, 明确了三种关系式各自适用的情境, 教者及时给出了学习建议“关注特征, 合理选择”.
二、关注能力
关注能力, 需要关注学生的放松性警觉. 放松性警觉保证了学生在一种安全的情境下受到挑战, 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提升, 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巩固.
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基本能力, 它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教者常常会发现学生能够想到这个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但就是得不出正确结果,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运算能力不过关造成的. 所以教者应该在概念教学的始终都应见缝插针地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学生明确了如何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后, 教者及时抛出一个小题组, 分别让学生设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并对如何应用技巧提升运算效率进行了点拨. 在后续的练习中,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算技巧, 运算速度和正确率大幅提高. 所以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让枯燥的数学运算也有一些魅力, 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在学生边运算边思考“如何算得更快更巧”时, 已不知不觉提升了自己的运算能力.
三、关注变化
关注变化, 需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加工. 积极加工是指“学习者通过一种对个人有意义的以及概念上一致的方式巩固和内化信息. 它是通向理解的唯一途径, 而不仅仅是为了记忆. ”
数学是强调变化、强调思维的学科, 教者就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变化并适度加入概念的变式应用.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数学变化研究时常用的方法.
在同学们初步掌握应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之后, 教者给出了三组变化.
第一组变化———法变. 例:若抛物线y = ax2+ 2x + c的对称轴是直线x = 2, 且函数的最大值是-3, 求a, c.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 寻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顶点坐标 (2, -3) , 进而发现既可用顶点坐标公式求解, 也可设顶点式求解.
第二组变化———法变形变. 例:抛物线过 (-1, 0) , (3, 0) , (1, -5) 三点, 求此抛物线解析式.同学们发现可用一般式或者交点式求解, 但是用交点式比较简单. 这时教者让同学们继续观察判断, 还有没有特征点. 借助于抛物线的轴对称性, 学生很快就发现 (1, -5) 这个点是顶点, 所以也可用顶点式. 此时教者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 改变了题目中给出的三个点, 问题发生了形变:“抛物线过 (-1, 10) , (3, 10) , (1, -5) 三点, 求此抛物线解析式.”学生用刚刚获得的经验, 很快可以发现 (1, -5) 这个点仍然是顶点, 进而设顶点式. 教者没有满足于现状,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形再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 求函数解析式. ”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发现 (1, -5) 这个点仍然是顶点, 还可设顶点式, 再另选一对对应值代入即可.
第三组变化———形变而神未变. 例: 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 且顶点坐标是 (3, -2) ,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学生思考后发现借助于抛物线的轴对称性, 得到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到对称轴直线x = 3的距离都是2, 从而写出这两个交点分别是 (1, 0) 和 (5, 0) , 问题得解. 这时教者及时推出形变:“抛物线与直线y = 3两交点间的距离是4, 且顶点坐标是 (3, -2) ,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借助于原题的研究, 运用类似的方法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思路. 思维的通畅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跃跃欲试, 教者适时推出了形变神未变:“抛物线与x轴交于A, B两点, AB = 4, 对称轴为直线x = 3, 顶点为点C, 且S△ABC= 4,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生生互动中, 同学们发现这个问题中的顶点可能在轴上方, 也可能在下方, 所以是多解问题, 解题时容易漏解为了进一步拓宽同学们的思维, 教者又提出形变而神似的问题:“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距离为3, 且经过点 (2, 8) 和 (0, -4) ,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经过师生互动, 学生发现仍然是抓住对称性, 明确两交点间的关系, 可设左边的交点坐标为 (x1, 0) , 可设函数关系式为y = a (x - x1) (x - x1- 3) , 然后把其余两点坐标代入即可解决问题.
通过这三组变化, 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锤炼和提升, 也明确了自我研究、自我拓展的方向. 由于这样的变化, 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外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也明确了学习研究的方法, 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5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字字珠玑。《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可见,诵读经典古诗文极其重要!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如果我们的孩子自小诵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诵读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诵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就能体会到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开阔心胸,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情感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心灵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如何使儿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饶有兴趣地诵读与积累更多的古诗呢?我认为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法辅助教学:
一、熟读自悟
古诗的诗句韵律美,节奏美,再配上抒情的音乐,在朗朗的诵读中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听觉感官上的享受,更能使幼儿感受到诗句中所蕴涵的意境美,理解美,表达美等各种美。所以教师可采用配乐范读、教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孩子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受到美的教育。各种形式的读,使幼儿不仅认识到古诗中的新字,还将古诗读熟。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孩子能用不同的语调、节奏、重音等形式来读,并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用不同的读法来诠释古诗,以促进孩子的差异发展。
至于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通过诵读、熟读,慢慢体会、感悟诗的意境。如教学《学弈》,我首先以“谈古”为突破口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文言文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为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通过环环紧扣的“预习检查”来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再借助字典、文中的注释,在弄懂文字含义的过程中体会文字的精炼,玩味其中的韵味。在学生读懂文本的内容以后,再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古诗文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带入了古诗文学习的意境和情趣之中,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
二、巧用绘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骆宾王的《鹅》一诗,图画背景是一个两边长满绿树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鹅正在水面上弯着长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见的红色脚掌有节奏地划动着,“绿”“白”“红”色彩艳丽,煞是好看。
像这样的古诗教学还有《江南》《独坐敬亭山》《敕勒歌》等,教师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感知,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背诵起来,大脑中不由便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避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学生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诵读”,层层递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力。
三、再现情景
教师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演示和形象的讲解让幼儿理解,进而再通过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幼儿掌握。这种方法更富有游戏性很受幼儿欢迎。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可以请两个幼儿一个扮大人,一个扮童子。指定室内吊扇之类为松,窗外树木为山。开始后,童子在松下游戏,大人缓步走向童子。大人旁白“松下问童子”后问:“喂,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呢?”童子旁白“言师采药去”后答:“我师傅采药去了。”大人说:“那你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童子旁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后答:“我师傅就在这座大山中(伸手指外面的树)。山上到处都是云雾,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接下去可请幼儿自由发挥地表演。让孩子体验到表演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但是每个孩子的能力以及发展水平各不同,那些胆小、能力弱的孩子,在活动中总是声音轻轻的,有的甚至害怕失败不敢参与。那时我会适时地走到他(她)的身边拍拍他(她)的肩膀说:“没关系,你念得不错,你能行的。”或者作为作的合作者和他一起朗读表演。对于每个孩子每一次的朗读演出,我总是最好的听众,给予最热烈的掌声和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再次活动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是何许人,从来没有读过或听过诗经、唐诗、宋词,他就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无法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因此,一个小学生单靠课本中学的古诗文是不够的,还要引导他的课外去增加阅读。所以,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阅读面,扩大储存量。如在教学《春夜喜雨》时,当学生学完这首古诗,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学过的《绝句》也是杜甫所作。这两首诗诗人的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光的画卷。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像《绝句》、《春夜喜雨》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正等着你们去诵读呢!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杜甫其他古诗让学生诵读。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古诗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语言的魅力。特别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诵读,为学生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 教学 思考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重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欣赏。古诗作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重点与难点,需要教师对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好古诗进行探讨。
一、注重诵读,体会语言之美
诵读是语文课堂经常会用到的手段,在进行小学古诗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的利用诵读,让学生体会到古诗中蕴含的语言之美,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自行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感情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首先进行范读,之后再进行领读,在学生熟读之后进行讲解。教师在进行范读时,主要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学会给古诗断句,并根据教师范读的情感体会古诗的感情基调。教师在进行领读时,需要学生关注古诗词句的韵律美,体会古代文人在写作时语言运用的娴熟。经过多次诵读,学生就能在整体上对古诗有一定的感知,在之后教师进行讲解时能够更为迅速的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朗读、个人朗读,根据古诗难易程度的不同选择更适合的诵读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语言之美,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的教学时,由于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且古诗用语、含义较简单,教师可以选择在进行一至两次的范读之后,有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这首诗的特点,并体会作者利用数字写诗的特色,体会古诗语言的魅力。让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古诗的时候就体会到古寺中所蕴含的美感与趣味,让学生更乐意学习。
二、创设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古诗由于是古代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与现代人的写作方式和交流方式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小学生在接受起来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应当注意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古诗之中,体会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以及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首先对古诗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对与这首古诗相关的内容进行查阅,特别是与其创作背景相关的内容。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将自己查阅到的各种资料,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首先理解所学古诗的创作背景,从而在大体上理解作者在进行古诗创作时的情感。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也需要教师描述给学生,但仅仅依靠语言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教师可以根据古诗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与之相关的环境,并引领着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去欣赏古诗,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古诗的精髓。
例如,在教授《春雨》和《春晓》两首古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与春天有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或者公园里参观,边欣赏春景边学习古诗。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古诗与实际的春景相联系,并真正体会到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内心的感受,并与作者达到共鸣,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作者对春天的歌颂交融在一起,更为准确地理解古诗的含义。这样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学生就能够更为顺利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并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将自己想象成古诗创作之时其中的一员,真正的做到与作者达到共鸣,提升古诗教学效果。
三、形式多样,提高文学素养
小学古诗教学还应该将形式丰富多样化,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特别是对古诗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古诗进行拓展,为学生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古诗,留给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与讨论,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拓展。还可以利用古诗,将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丰富,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扩写、故事新编、续写、改编课本剧等,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形式多样的作业的同时自主的去搜寻与之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在进行与古诗相关的拓展时,不需要局限在学习更多的古诗上,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对古代文人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古诗的主题,向学生讲解与之相关的各类奇闻异事,让学生感受到古诗并不是古板的,学习古诗的过程是十分有趣的。
例如,在学习《出塞》一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龙城飞将”的故事,并给学生播放有关古时候边塞将士守卫边关,并与外族抗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边关将士的英勇豪迈。还可以将整首诗的格调与现代社会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就能够拉近故事与小学生的距离,并提升其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诗教学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好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给学生创设情境,更为深入的理解古诗的含义,还需要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其文学素养。这样能够提升古诗教学的课堂效果,也帮助小学生学好古诗,提升其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勇奇. 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2011(26)
【2】于春梅.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方案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7
一、走进诗人心灵,了解诗词创作背景
走进诗人心灵,了解诗词创作背景,这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熟悉杜甫生活的历史环境,不知道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疾苦,不了解诗人心怀天下苍生的济世情怀,便很难理解“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凄苦,也无法体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带给诗人痛彻心扉的伤痛。只有了解了杜甫所处的时代及诗人关注民生的情怀,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甘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和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必须将诗词放归“故土”,从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来品味诗歌,方能感受其真正的魅力。
二、注重吟诵,感受意境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吟咏是鉴赏诗词美的最根本的方法。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2)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特别是教学古诗,如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从教学的过程看,朗读是对课堂教学的调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三、引入音乐,创设古典氛围
语言形式的音乐性是诗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特有的气息,它所具有的音乐气息是其他体裁文学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恰当氛围,调动情感体验,则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实现个人的沉醉化体验。
四、借助资源,自主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看看报纸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东坡、杜牧……这些大诗人的很多资料学生自己是可以查到的。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做法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提倡。
五、激发兴趣,乐教乐学
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我在班级布置上别出心裁。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语文课前让学生诵读古诗,并养成习惯。在教室的黑板报上画出一个小角落作为“每周古诗文专栏”,定时更换栏目内容,让学生记诵,积累其中的内容并且定时检查。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根据诗的意境制作课件,让学生从声情并茂的现代信息技术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奥妙无穷。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感染和熏陶。这种人格魅力,会激发并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因而,在工作之余,我搜集了《唐诗三百首》《唐诗宋词》等书籍,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也是激励学生学习背诵古诗,并且在班级内设立奖项,在学期末让学生比背古诗文。这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古诗教学的几点关注 篇8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一堂课成功不成功的关键首先是明确这堂课需要教什么, 教什么不是简单的学习课文内容, 不是“教课文内容”, 而是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点,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 学习课文知识, 并学会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比如, 如何引导学生读课文、品句子, 如何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描述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等。在这样的教学中, 学生才能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方法, 进而提升语文能力。
例如, 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夸父追日》时, 教师从教学的本质出发设计教学, 以知识、技能为目标, 并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说、想象, 理解神话的神奇, 感悟神话的神奇, 并延伸这种神奇, 把神话的神奇充分展现出来,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了学生对神话的喜爱之情。如一开始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导入把学生带入课文, 为深入学习打好良好的感情基础, 其次详细分析文中是如何描述“夸父追日”的, 如“像风似的奔跑, 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这样的句子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神话的神奇, 还积累了语言素材。教学不应仅仅纠结于具体的课文内容, 简单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还要通过具体内容获取知识和技能, 实现情感的升华。
二、重视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所得, 即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 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为此, 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 要重视如何组织具体的教学, 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教学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层思想。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将相和》一文时,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从课文的整体去理解课文, 表面上看教者也是先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再根据课文顺序先后教学“渑池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但是深入研读就会发现, 每一环节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 而是着眼于语文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比如, 教学“渑池会”这个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作出评价, 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 引发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写批注、作评价。这样开展教学, 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蔺相如这个人物的内心思想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有根有据地对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关注课堂实践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具有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理解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并懂得实践运用。这也就是教学所遵循的“学习—认识—理解—实践”的教学理念。
例如,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 我们首先通过阅读游戏竞赛的形式, 让学生阅读全文, 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 完美地激发并维持了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兴趣。这符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即让学生“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阶段重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激发兴趣, 进而“认识”课文;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感悟课文”, 通过赏析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动手“画一画”找出关键词, 如在第2 自然段中画出“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这些词语, 鼓励学生将看到丑小鸭的描述时的感悟写下来, 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内化理解, 外化语言。最后将丑小鸭后来的样子与原本的模样作对比, 再谈感悟并写批注, 学生在参与教学、自读批注的过程中, 感受课文, 理解语言。最后教师总结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沿着教师的指导轨迹自主学习剩下的部分, 学生收获了学习方法, 并运用到剩下的段落中, 这才是课堂真正的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的单向传递, 而必须由学生自主建构。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能实现“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而不是仅仅着眼于课文内容本身。我们教师都知道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课文, 学习人物的描述, 人物的动作, 分析景物的描述等等, 但学生还是无法自己动手写作, 无法写出满意的作文。为何呢?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缺少实践的机会, 课后更是被重复抄写性的作业所包围, 不能学以致用, 不能融会贯通。而新课改下的教学就是要重点关注这些, 重视实践, 重视运用,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字词、句子、语法等基础性知识, 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课堂实践, 提升语文能力。
摘要: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 简单的三维目标, 而是应该从教学本质出发, 理解课文知识、学习语文技能,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实践语文, 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过程,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瑞庄.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任务型教学课堂[J].考试周刊, 2014 (88) .
[2]傅海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讨[J].才智, 2011 (11) .
对小学语文中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9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思想, 有感情, 有独立的人格,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放开自己, 放开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 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 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 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近十年来, 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 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 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同时, 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 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 自主探究, 让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 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实际上, 阅读也需要倾吐, 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 吃饭自然是吸收, 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 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 毫无疑问, 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是要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查阅资料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 重视探究性学习, 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 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 恰恰相反, 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这样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完全处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内。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 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 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理解古诗。而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是较为丰富的。
1.自主感悟, 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 读准字音, 了解字义, 让学生大声朗读, “不求甚解”地读, 读通, 读好, 读到朗朗上口, 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 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体会诗句的描写, 充分发挥想象, 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 以少胜多, 以小见大, 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 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 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 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 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 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 体悟情理, 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 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 导中有练, 启发学生悟法用法, 引导学生放宽思维, 说自己想说的, 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 感情朗读, 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 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 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 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多渠道创设情境, 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 学生领读, 教师学生讲读, 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受到美的教育。
6.改写古诗, 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 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 触发学生的美感, 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 对古诗进行改写。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 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 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古诗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做法 篇10
一、利用工具书, 多动动手
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诗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 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 比如:诗人事迹、时代背景等, 通过查找资料, 阅读资料, 为学习古诗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让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争当小演员, 多动动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基本要求中有一条是“注重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非常好的课本剧, 同样, 古诗也有意境, 可以让同学们演一演。比如:教学《赠汪伦》一诗, 学完全诗, 我让学生把诗中描写的离别情景演一演, 有一个同学演得惟妙惟肖, 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通过表演, 学生不但更深入的理解了古诗内容, 而且能深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既学诗, 又学表演, 学生们可真是全面发展啊!
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大家都是小画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还主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是无限的。是的,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大力倡导创新能力, 而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在古诗教学中就更离不开想象, 只有边读边想象, 才能读出诗词背景, 读出作者感受, 读出画意真情。古诗语言精练, 行文短小, 留有许多的“空白地带”, 这就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说, 古诗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很好的一个办法就是进行“诗配画”, 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 在脑海中展现出那一幅幅迷人的画面, 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这样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理解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 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古诗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的过程, 就是一个对所学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 当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 也就是把自己的收获表现出来了。
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一首诗, 一个故事, 换个角度来表达
古诗词中的画意真情不仅可以用图画描绘, 更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例如, 在教学《游子吟》这首古诗, 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 充分体会游子对慈母的的深厚情感, 我让学生将这首古诗编写成一个故事, 让学生充分想象, 写出他们对这首古诗的理解。我自己也写了几篇下水文 (由古诗扩写、改写) , 同学们读了这些美文, 在唇齿留香之际不觉感慨万分:
原来, 诗词还可以这样来读。在后来的诗词教学中我就经常让学生把古诗编写成小短文, 引导学生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此一来, 同学们不但把古诗内容、情感理解了, 还多了一次练笔的机会。
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11
一、诵读为主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效益和质量。这一时期的儿童往往处在记忆力最佳状态,诵读古诗词经典,有益于人格智能的培养、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学造诣的训练,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学家研究证明: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念唱,可以同时动用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有同步效用时,学习效率可增加2至5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词,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时,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我们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以背诵、积累为主,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古诗词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能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这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求甚解”。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词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诗词思想感情。教师不要过高要求,更不要过深过细地讲析,而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增长知识,学生学起来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何乐而不为!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灵活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词中自己去欣赏它、学习它。也许有许多诗句他们并不全懂,不必太在意,当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就会逐渐体会到那些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的真义。
二、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激发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姚明小时候,姚明的父母并没有刻意鼓励他把篮球当作自己将来的事业,他们只是让姚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希望小姚明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大学、找工作,然后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姚明最终还是选择了篮球,后来他也发现自己真得非常热爱篮球,如此成就了一代巨星。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长时间持续的注意力,尤其是面对他们不熟悉、不理解的古典诗词,这就要求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诗词中闪现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凡此种种皆可成为引趣之点。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必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情感熏陶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如是说。优秀古诗词,将会改善学生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学生的人生底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人文精神对学生情感的感染、人格的熏陶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李白的《赠汪伦》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使孩子们团结友爱;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体味到母爱的伟大,使他们尊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陆游的《示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首首优美的诗词使孩子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词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载体,它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必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高尚其情怀,高雅其趣味,完美其人格。自主感悟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不要觉得小学生天真幼稚而轻视他们的学习感悟。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生也会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悟诗词的内涵,教师重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告诉,而且诗词的幽深意蕴和思想魅力也不是教师三言两语而能概括得了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模式,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同步提高。当我们放飞笼中的小鸟,它会飞得更高更远,也会更自由更快活。当我们放开学生思维,让他们在诗词的反复吟诵中,根据自己的体验,从多种角度进行多元解读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更加喜爱古诗词的。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都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忘记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他们的认知力和思想水平,让小学生理解和喜欢,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生动有趣。
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篇12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主要是教师对古诗词内容的详细讲解,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学生识记的是零零碎碎的知识,无法欣赏到古诗词的整体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实现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作为教师,必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欣赏,使学生在诗歌的阅读体验中获得灵感,发展认识。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欣赏,在学生欣赏之后,对诗歌的题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者回忆的方式,选出几首相同题材的诗歌进行对比欣赏。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不断感悟诗歌、不断丰富体验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的方式感悟诗歌的风格,当学生明白这是一首咏物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同一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水平较低,在诗歌学习中,很多学生反映自己读不懂诗词,不理解诗词的含义。可见,单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理解水平的。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鼓励学生读。引导学生读古诗词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加以引导,即使学生读了大量的古诗词,理解和感悟能力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的阅读能力。比如,在教学《池上》这首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明白这首诗是围绕童趣展开的,然后引导学生把表现童趣的诗歌搜集起来进行阅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这类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如,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教师可列出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包括《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欢快激扬,《春望》对国仇家恨的“感时”“伤别”,《石壕吏》对时局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春夜喜雨》久经挫折、仍不消沉的积极态度等等,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作者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学生在理解了作者的诗风后,结合安史之乱,便能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经历:由诗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劳苦、时局的动荡、国家的兴亡。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又能对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以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写景类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为诗歌配置插图;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在学习故事类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故事表演,通过表演不断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学习抒情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文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古诗教学中,课后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国古诗词流传千年,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学习古诗词对了解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通过创新诗词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推动古诗词教学的发展。
【古诗教学的几点关注】推荐阅读: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08-09
古诗文教学的几个技巧08-10
教学的几点感悟06-22
作文教学的几点方法05-13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07-06
小说教学的几点做法07-11
识字教学的几点方法08-03
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08-14
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09-12
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