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2024-05-18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通用12篇)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1

关键词:地理,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实施素质教育, 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极为独特的一面, 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据此, 笔者就中学地理教育如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转变教育思想

当前中学地理推行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 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没有根本转变, 教师和学校还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 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拓展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处境艰难。实行会考制度, 也带来不少弊病。其一, 会考要求低;其二, 学生把地理当作副科, 仅仅为应付会考, 对地理知识缺乏渴求欲, 略知表象, 不求实质, 更谈不上阅读地理课外书籍, 扩大知识面;其三, 有关领导不重视, 有的学校地理课一周只开1课时。

三、优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 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能完全适应的,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要相应进行改革。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多动眼, 在愉快的氛围中, 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而且还要发挥地理学科的智育、美育和德育功能。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2

接待工作要始终坚持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接待工作是一个地区对外的“窗口”,接待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声誉,做好接待服务工作,发挥好接待部门职能作用,给来宾留下美好而深刻印象,对于宣传地方、扩大影响、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接待工作必须放在经济建设大环境中考量,要着力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服务。接待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通过周密细致的接待安排、热情周到的接待服务、务实高效的接待作风,为各方来宾提供方便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来宾圆满顺利地完成公务,以此来提升一个地区的对外形象,营造和谐氛围,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做好接待工作应实行集中管理

接待工作实行归口集中管理,有利于强化党委、政府对接待工作领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公务接待规定,能够有效避免接待机构分设造成的管理无序、多头签批、各行其是等弊端;有利于整合接待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接待服务设施、设备条件,节俭经费开支,避免因重复建设、重复购置造成资源闲置、财力浪费;有利于加强接待工作管理,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全省接待服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接待经费集中使用,实行统一标准,能够有效控制相互攀比、竟相花钱行为,避免接待单位随意开支,造成管理失控。经费统一使用,也有利于监督审查违规开支,杜绝超标准、超规格接待现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做好接待工作应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定办事

接待工作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涉及党委、政府的形象,接待工作应坚持既热情周到又务实节俭的原则,工作安排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接待服务要突出舒适方便、安全优质、高效快捷。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接待制度规定,加强接待工作管理,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定办事。我省自1998年颁布实施了接待规定以后,对全省接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规范指导作用,接待工作管理也得到了加强,所有接待任务安排必须经过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秘书长一支笔审批,经省领导批准后,统一由管理局严格按照接待规定办理,较好地杜绝了随意开口、任意操办、超标安排现象发生。

做好接待工作应强化接待手段

做好接待工作应当具备必要的接待服务手段。经济发达地区往来宾客多,宾馆饭店业经营形势好,设施条件优越,服务水平高,接待部门选择定点接待单位余地较大,做好接待服务工作相对容易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宾馆饭店硬件条件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接待来宾尤其是接待重要来宾或遇到重大接待活动,工作起来十分困难。为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主张建设好自己的政务接待基地,必要的可以委托知名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增强接待能力,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我省一些市、县接待宾馆,在政府支持下,通过自身运作,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经营状况较好,既保证了接待任务的圆满完成,展示了地区良好形象,又吸引了许多外来客户,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做好接待工作应引入市场机制

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对接待服务单位,特别是对接待宾馆由财政大包大揽,必将产生依赖思想,缺乏经营活力,终将成为包袱。做好接待工作,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我省黄山市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结合本地实际,对定点接待宾馆实行竞争择优,促使宾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通过参与竞争,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提高。被政府选为定点接待宾馆,对宾馆具有很大宣传优势,不仅接待政务来宾,还会引来其他外来客源,扩大了宾馆知名度,提高了宾馆经济效益,也增强了宾馆饭店的积极性。

做好接待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接待队伍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篇3

关键词:身心发展;学习兴趣;教材内容;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5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26-01

把握好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与初中学生相比,多数高中生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怎么开口,与教师的日常交往逐渐疏远,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期。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课堂上,那就是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處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仔细,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进而使学生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数学,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为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讲授新内容时,教师要应注意创造(设)问题的情景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展要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

衔接好初高中教材内容。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做了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新教材老方法),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如立方差公式、解二次不等式、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还有的知识在初中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如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总之,教师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起点低、步子小,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坡度。而有一些内容是初中教材新增的,如统计、概率、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其中统计、概率在高中数学必修3中有两个章节,有了初中的基础,有些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

指导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教低,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而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变,启发引道,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着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成绩。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的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 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一定要先复习后作业),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一章结束,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

(上接025页)影有多诗意,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诗意,细读文本其实就是从‘自己’开始,到‘自己’为止!”

然而细读能力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慢慢地浸入文本,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字斟句酌,关注细节,还原情境,只有长期坚持细读文本,相信必能够感受到文本的智慧与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3] 王崧舟.走向“多元”和“兼容”的文本细读[J].教学月刊,2010.

[4] 窦桂梅.我这样细读文本[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4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写作教学,技能,策略

写作技能是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 因而通过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学生形成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出规范的、可交际的英文。而很多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还不尽如人意, 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中采取“学生练习+阅读范文”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指导, 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地练习。因此,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方法论对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和深刻的现实启示。

一、摈弃“盘问”式教学、“命令”式写作

英语写作教学中长期的命题作文式写作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视角被固定, 思维想象力被束缚, 这样进行写作只会使学生感到毫无兴趣, 敷衍了事, 当然也不会考虑用什么词语, 用什么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通篇作文下来言之无物, 词句贫乏, 写作能力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提高。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行动”、自主学习, 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会得到解放, 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写作的技巧, 追求规范优美的语言表达, 从而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在完成“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的写作教学时, 笔者给学生几个问题:“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world”“environment problems”“how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happen”“the 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主动地查阅资料, 写作短文, 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 而且有的学生考虑的问题不止这些, 所写短文内容更为丰富, 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示范

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亲自写作范文。教师往往是拿出教辅资料上撰写好的范文让学生阅读、模仿, 而很少动手写作范文。陶行知先生指出“以教人者教己”“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 可见为了教好学生, 教师应当亲自做。一个写作题目教师只有亲自动手去写才能了解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句式, 学生应该怎样组织段落, 怎样遣词造句, 否则教学就缺乏针对性, 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三、丰富课外教学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要以“做”为中心, 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性经验, 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只有进行更多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教师除了立足课堂之外, 还应该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写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是很方便的, 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自己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 写成短文通过e-mail反馈给教师,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写作经验, 培养写作能力, 又能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做到教学相长。笔者通过这种方法已收到学生的多篇习作, 内容关于人物、环保、体育、文学等各个方面, 其中不乏佳作。

总之,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以“做”为中心, 将教和学建立在做的基础上, 要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 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写作”, 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写作带来的英语交际乐趣。这样, 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必将使教、学、做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精彩纷呈, 学生的写作技能、英语运用水平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周毅先.“‘教学做合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J].学科教育.2001 (.5) .

说说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 篇5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中,重视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的参与,尤其是国家审计职能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许多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环境审计的 法律 、法规和审计规范,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审计部门,培养了许多专职环境审计人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环境审计的试点,到 目前 为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涉及的领域还基本处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审计署组织的赴美外资环境项目管理与审计培训班,进行了21天的考察 学习,从美国环境审计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应尽快制定环境审计指南、完善环境审计依据

美国实施审计的依据是联邦政府审计总署的黄皮书即《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为审计工作制定了详实的细则,譬如审计计划、审计报告等都有要求,美国无论那个层面进行审计都要严格遵照执行的。

尽管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由于缺乏相关的审计依据或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时有难度,审计风险较大。如对环保资金的界限欠缺具体规定, 影响 环保资产、负债、成本的核算;有些环保的效果和成本难于计量,目前按照推算产生的数据很难作为审计依据;有些环保事项为非货币计量,其成果或损失在 会计 信息中披露存在缺陷。

为此,一是要建立可操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避免环境审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环境审计的范围、内容 、程序和 方法 等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应尽快建立相应机构, 研究 和制定一套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基本核算体系,为环境审计建立基础,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入 发展 。三是要严格环境标准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际环境标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标准,另一方面,要合理制定环境标准实施计划,充分运用环境监测手段,监督检查环境标准的执行。

二、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在美国,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业务中已经达到近80%,环境审计也不例外。绩效审计主要涉及到项目和管理活动,审计目标是项目及管理活动的 经济 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展全面的环境效益审计,涉及的领域较少。近几年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一般都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审计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主要集中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方面,而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对履行国际公约和政府环境政策审计监督等内容,基本上处于空白。环境审计限于事后审计的消极防范,与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以提供决策依据的目标相差甚远。

为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环境审计在绩效方面积累的经验,围绕人大、政府关心的热点、难点和 社会 关注的 问题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管理活动的绩效审计,为完善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三、重视审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美国环境审计人员是向全 社会 招聘,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有的是来自多个行业的技术人员。不仅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而且还考虑到未来审计 发展 方向的要求来选配审计人才。每位审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和综合 分析 的能力,以具有开展对绩效审计的能力。

而我国还缺乏一支由复合型专业人员组成的环境审计队伍。环境审计需要涉及环境 经济 学、环境法学、环境管 理学 、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目前 现有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也未全面涉及过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是当前环境审计亟需解决的 问题 。

针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实,必须加强现有审计人员培训力度,引进熟悉环保知识、环保技术的专门人才,充实审计队伍,为搞好环境审计工作打下人才基础。同时要及时 总结 环境审计的经验,逐步建立起环境审计的 理论 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使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环境审计打好理论基础。

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35-001

语言习得是全人类均具备的通过遗传而得来的能力。人生来就具备一种天赋,或一种生物机制,使他们至少能习得一种语言。儿童以习得方式为主,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自己的母语,其成就是任何其他类型的语言学习所无法比拟的。正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1993)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发展而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儿童只要能习得某种人类语言,它就能本能而轻松地习得任何人类语言。

【案例描述1】找最好的老师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让女儿面对着我坐在我的膝上,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边摇边念:“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爸爸去,妈妈去,小宝宝,也要去!”到最后一个字时将手一松,让她身体向后倾斜。女儿特别喜欢这样短小押韵的儿歌,再加上伴有动作,每次唱到时,女儿总是乐不可支,十分感兴趣。

【案例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学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该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动力。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我们的教师一定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学外语的目的和重要性、工具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其次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友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感到在学校里学习外语就如同在家里看电视小说一样愉快、兴奋。

此外,改进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习者学习外语兴趣的关键之一。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方法让学生对英语课堂感兴趣,对英语学习感到有用途,这样学生就一定会对语言学习乐此不疲。

【案例描述2】多输入、多存储

在我们与女儿交往时,无论她多小,能不能听懂自己的话,我们都会跟女儿像和朋友一样正常说完整的句子,完整的话。当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亲切温柔的声音,面对着她,使她能看得见口型,试着对她发单个韵母ɑ(啊)、ō(喔)、ū(呜)、ē(鹅)的音,玩一会儿,以刺激她发出声音。女儿快一岁的时候,她很喜欢有韵律的声音和欢快的节奏,我们就带着亲切而又丰富的面部表情念儿歌、讲故事。我们经常带着女儿,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让她认识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世界。

【案例反思】

现在中学生学习英语,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听”和“读”是输入,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听”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听不懂就模仿不了。说话时也就会张口结舌,所学的英语也只能是“聋哑英语”。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不仅如此,现代研究阅读的专家认为:耳朵受到很好训练实际是一个听的刺激量的训练过程,刺激越多,输入量越大。这也有助于阅读,随之有助于写作,从而有效提高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听课本录音、欣赏英文歌曲、原版电影,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甚至是英文的小说名著等等。

【案例描述3】真实自然的情景

拿一个带响铃的玩具,一边逗女儿玩,一边喊:“宝宝n-á(拿)住。”同时拉着宝宝的手让她握住玩具。

拿个苹果给女儿看,告诉她,“宝宝,我们马上吃一个苹果,好不好?”然后,让女儿一直跟着我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做事。“宝宝,妈妈先把苹果用水洗一洗。然后,我们再把苹果皮削掉;因为宝宝还小,我们把苹果切成小块,就可以吃啰!”

【案例反思】

幼儿在几个月时就能听懂一些成人的话。在一岁多时,他可以说一些大家都能听懂的字或词了。三岁左右,他就可以较为流畅地与人进行对话。也就是说,他基本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以后只是内容上的不断丰富。由此看来,儿童学会母语只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但是,这三年很多是在自然而然的真实的生活场景里习得的。

教师对于语言环境改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教师的教学用语是学习者最直观、最真实的语言输入。

比如我曾经听到一位优秀的老师谈到她听课的经历。学习Mars单元时,在了解完火星上生活的各种特点之后的一个环节,有两个老师都不谋而合地想到设置语境来谈论对比Life on Mars 和Life on Earth.

第一位老师是这样设置情景的:Your head teacher has gone to Mars.Will he live a happy life there? What do you think life on Mars will be like? Will it be the same as life on Earth?

第二位老师这样对学生说:If you have a chance to live on Mars in the future, are you going to live on Mars or on Earth? Why?

同样是对比地球与火星生活的异同,同样是设置语言学习情境,真实性和自然性却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说学生的班主任去了火星,让学生谈谈班主任老师是否会在火星上生活的愉快。故而,下课之后,当学生碰见了headmaster,都很奇怪地问:老师,您不是去火星了吗?而那位老师却不知所云。所以在真实性和自然性上,第一位老师设置的语境是不合适的。对比之下,第二位老师说:如果今后学生有机会去火星,问学生们会怎样选择?这个情境就更自然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并开展积极的讨论。

因此,教师的教学用语一定要贴近这门外语,善于模仿真实生活中不同环境,各种角色的语言语气特征,对语言的例示要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成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各种生活情景。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的几点启示 篇7

1 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

1.1 变革原有的思维方式

受信息处理技术的限制, 传统高校教育工作在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 无法有效的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数据, 搜集的信息总量有限, 这就导致制定的教学对策存在很大的限制性。但在大数据时代下,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可以扩大信息和数据的获取途径, 能够将样本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 提高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使制定的教学对策更加合理、可行, 充分发挥了数据的作用。

1.2 数字数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高校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信息, 加上高校扩招政策的开展, 使得教学和管理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 而且这些数据不再是以纸质的方式呈现, 大多数为电子数据。就高校教育数字数据发展趋势来看, 在今后的几年, 数据总量和种类还会不断增加, 在高校教育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信息还会增多。

1.3 转变原有工作方式

数据的高效利用、基于关系论的发展预测也属于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因为数据信息本身就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点, 所以其在大数据时代中, 数据利用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整理、归纳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 可以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 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在利用数据信息的过程中, 还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创新数据的用途, 衍生出其他的效益, 更好的为管理和教育工作服务。除此之外, 根据不同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借助大量的数据, 还可以对未来发展进行推测。

由数据到大数据, 再到数据分析挖掘或利用, 最终到预测或发现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规律。大数据的这种发展特点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创新提供了良好机会, 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大数据时代促进高校教学资源观的更新

数据资源的价值表现为不断的开发和利用, 而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教学来说, 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灵活、无限利用学习资源。当前高校信息教育中已经应用到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 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 但与传统教学理念发生冲突, 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不再以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 而是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上, 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育资源, 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学资源观的更新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高校教师是微课资源的主要研究设计者, 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资源, 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利用问题, 就必须要让教师融入到开发过程中, 掌握较高的教学技能, 可以合理的选取演示文稿、视频录音、电子白板等教学方式, 保证微课资源的开发质量和效果;其次, 在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应围绕高校学生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分析及创新能力, 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最后, 基于大数据的发展形势来看, 高校教学资源观的更新和提升兼具商业及教育的特点, 可以指导教育工作的实施, 创造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

3 大数据时代推动高校教学观念的变革

3.1 构建“一对一”的高校教育理念

针对性教学具有较高的教学效果, 在教师个性化的辅导下, 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得到明显的提高。鉴于此, 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也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 实现学生与机器的“一对一”教学, 学生能够将全部注意力放到学习过程中。借助高校教师设计的教学视频,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自信心明显提升, 思维更加扩散, 接受知识的能力增强。

3.2 扩展高校教学空间,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大数据时代下应用微克和慕课等教学方式, 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 选取学习课程, 安排好学习进度, 利用教学视频进行学习, 并完成相应的考核测试。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学生可以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多次的观看, 反复揣摩研究, 直到真正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还能够自我调节学习的内容和速度, 弥补由教师统一进行教学的不足, 实现了差异化教学, 改善了教学整体质量, 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经过验证可以看出, 大数据时代下的多样化信息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还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学生在这种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下, 能够应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 同新的知识产生联系, 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切实掌握教学知识。此外, 具有大数据时代特征的高校教学模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交物流、沟通空间, 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团队合作重要性, 锻炼学生的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形成“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高校教学观念

高校教学理念在大数据时代也发生了进一步的更新和转变,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并完善了学生的人性化学习理论。要求在开展高校教育工作中, 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 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让学生可以自主的设定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 让学生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观看, 并及时复习和巩固已经学到了知识, 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 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需要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这种信息教学方式进行整合, 由教师专项讲解学生在视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辅导教育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改善教学效果。

4 大数据时代促进高校教师发展观的更新

4.1 通过微格教学法, 落实反思教学的常态化

微课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推广, 充分体现出视频教学的优势, 可以让教师对制作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 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研讨工作的热情。开展微格教学的过程中, 教室和教师分别一一对应, 这就形成了新微格教学, 使教学反思更加常态化, 对高校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4.2 发展高校教师的教学素养

微课和慕课教育途径的广泛应用标志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步, 从本质上来看, 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更加迎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节, 包括:学习任务的布置、学习目标的确立、作业的安排、学习互动活动等, 使学生的学习结构更加合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 研制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单, 要求学生自主利用教育资源, 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单中要包括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要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并通过视频录音等方式呈现给学生,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在大数据时代下, 对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掌握基础的教学技能, 另一方面还要能够熟练的应用多种先进的信息教学方式, 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心理分析能力, 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同时高校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4.3 塑造高校教师的新职能, 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主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按照教学方案讲授知识, 而这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在实施高校信息化教育时, 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由掌控者变为指导者, 负责收集多方面的教学资源, 设计和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视频, 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指导和专项解答疑惑成为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新职能, 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的讲解, 而是站在整体的角度对教学进行设计和规划, 保证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 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为了更好的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 必须要借助这个发展契机, 将高校教育同先进的信息教育手段、理念整合起来, 对原有的高校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就要求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大数据时代的根本特点, 结合高校教学的基本发展状况, 打造一批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以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明念.大数据时代无线网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 2015 (16) .

[2]杨淼淇, 孙纳新, 柴华.大数据时代教育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 (1) .

[3]蒋东兴, 陈怀楚, 沈培华, 等.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与规划[J].试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 .

[4]张燕南, 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21)

[5]马琳, 张翘楚.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 (27)

[6]申怡.大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2013 (12) .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8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汉语教学

孔子,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国内及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将孔子思想与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 得到了几点启示, 在此与大家分享, 借以抛砖引玉。

一、对教学原则的启示

《论语·卫灵公》中有记载:“子曰:‘有教无类。’”其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 不分国界与华夷, 只要有心向学, 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 可以说, 孔子的学生中也不乏外国留学生。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阶层之分, 也打破了国界限制。

“有教无类”也同样是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之一。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习者, 他们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风俗文化、特点习惯甚至在某方面汉语知识上的接受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可谓“习相远也”。例如, 由于日韩等过处在汉语文化圈内, 这些国家来的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 对于老师上课讲授的汉字知识、结构、笔画等接受起来很快, 教师上课相对比较轻松。但是对于大部分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 汉字是学习汉语的一大难关, 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任何汉字的概念, 即使模仿书写也不知如何下笔。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在教学上下工夫, 不能因为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慢而丧失耐心和信心。

再如有些学生对于所学习的语言知识, 很快就能够掌握并运用, 而有些学习者则由于母语影响、个人性格内向或对汉语及汉文化的陌生度较大等原因, 接受起来比较慢, 甚至有反复学习也不能理解的情况。作为汉语教师, 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有教无类”, 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对教学目的的启示

孔子认为《诗经》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人生教材:“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但他同时又认为:“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 虽多, 奚以为?” (《论语·子路》) 即是说你把《诗经》读得滚瓜烂熟, 却不会运用, 让你管理政务, 你不会办事;让你出使各国, 不会办理外交事务。你读得虽然很多, 又有什么用呢?

由此可见, 孔子要求学生不可只停留于课本知识, 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正如我们的国际汉语教学, 是帮助和指导留学生掌握汉语这项技能, 而不是只理解它的语法概念、词语意思。注重实践, 培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能够在言语交际中灵活使用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1、因材施教

孔子讲学的时代往往是面对不同的学生讲授同样的问题。在遇到不同学生提出同一问题时, 他通常会根据提问对象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回答。《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段教学场景:有一天, 孔子与弟子冉有、子路、公西华在一起, 子路问“闻斯行诸?”即听到就行动吗?孔子答到:“有父兄在, 如之何耳闻斯行之”, 孔子要求子路先征求一下父亲、哥哥的意见, 才定行不行动。过了一会冉有又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到:“闻斯行之”。一同听课的公西华感到困惑, 追问老师, 为什么两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孔子解释说“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在孔子眼里, 子路生性直率、做事鲁莽, 这样的人如果听到什么就行动, 往往容易犯错误, 于是教他征求父亲、兄长的意见, 希望他做事谨慎、少犯错误。而冉有呢?他是一个优柔寡断, 做事常常显得有些退缩的人, 所以教导他听到后就要立即行动, 以便养成做事果敢的习惯。

而我们国际汉语教学也经常会碰到和孔子同样的问题, 虽然我们尽量做到按语言水平分班, 但是很多学校由于一些实际问题, 如:学生数量较少、入学时间不同步等, 常常会有一个班里的学生汉语水平有差异的情况。此外, 不同的国别、生活背景、母语迁移程度, 以及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理解接受的差异, 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因此, 如何寻找可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褒贬并举, 激励弟子积极向上

孔子在教学中也常常碰到表现不令自己满意的学生, 他以褒贬并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既让学生明确自己错误所在, 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据《论语·子罕》记载, 有一天孔子表扬子路“衣敝温袍, 与衣狐貉者立, 而不耻者, 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孔子赞扬子路在富贵者面前无贪求与嫉妒之心, 表现出不卑不亢之态, 只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子路听到后“终身诵之”。孔子感到他有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 于是批评子路要是仅仅这样就不算好, 以此来激励他不断进步。

3、启发式、讨论试教学

《论语》主要就是孔子与其弟子就人生中遇到的问题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展开讨论。老师向学生提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 老师直接回答或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老师循循善诱, 平易近人,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赞同或否定的评价。这种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有些教师认为国际汉语教学就是让学生模仿、背诵。其实不然, 我们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尤其到了中高级阶段, 很多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 自己去思考, 然后课上进行讨论, 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比一味“填鸭式”地“满堂灌”要好得多。

三、对教师自身的启示

1、注重师德培养, 提高业务技能

子曰:“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论语·述而》) 这是孔子对弟子们的要求, 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是说要以道为志向, 以德为根据, 以仁为依凭。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向的教学对象来自世界各地, 教师不仅代表着个人, 也代表着中国。这就对我们对外汉语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海外还是在国内, 我们在工作中都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向各国学生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言传身教, 让学生们不仅体会到汉语的魅力, 也体会到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魅力。

而“游于艺”是孔子对我们在道德规范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艺”指“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即要求我们要具备各项技能。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 不仅要牢牢掌握汉语知识和教学技巧, 还要掌握有关中国文化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书法、绘画、历史, 甚至中国传统医药知识。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2、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不断提升自己

国际汉语教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 不断有学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新理论。教学研究也逐渐向细化发展。如若固守旧的教学方法和理论, 则必然不能赶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正式与这一点相吻合的。

参考文献

[1]、《白话论语》三秦出版社2003.8陈枫、文晖注译

[2]、《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10杨伯峻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9

“5C”标准并没有对课程、教学、评估进行明确的规定, 但是却对这些方面起着极大的影响, 对培养学生实际的语言沟通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 完全可以借鉴“5C”标准的某些理念, 用来指导教师的汉语教学, 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引导教学过程逐渐向着所定的目标发展。

一、“5C”标准的内涵

1、沟通 (Communication)

“沟通”是“5C”的核心内容, 从交际发生的语境及其意图出发, 将语言交流划分为三种模式:语言沟通交际模式、理解诠释交际模式、表达演示交际模式。

语言沟通是双向交流, 主要锻炼学生的输出型能力和接收型能力, 而理解诠释主要锻炼学生的接收型能力, 表达演示主要锻炼学生的输出型能力, 这比传统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的分技能训练更能体现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况, 更能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力。

2、文化 (Culture)

“5C”标准非常重视对于文化知识的教学。它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应该包括三方面:

1文化观念——含义、态度、价值观、观点等;

2文化习俗——社会交往方式;

3文化产物——书籍、食品、工具、法律、音乐、游戏等。

它强调, 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学习, 不仅仅只停留在知识基础常识上, 还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去理解文化背后的社会价值观念, 这种深层的意识形态, 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时, 可以潜意识地运用目的语国家的逻辑思维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贯连 (Connections)

语言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与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5C”要求语言的学习要贯连其他学科。它强调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触类旁通、博闻广见。做到这两点, 就可以使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开拓视野, 进一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风俗, 增强跨文化意识, 不断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4、比较 (Comparisons)

就是指比较语言、文化, 通过比较母语和目的语理解语言特点, 通过比较母语和目的语来理解文化特点, 通过比较可以找出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 找出语言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主次分明, 对于异质的文化, 即使不能接受, 也可以做到理解和包容。

5、社区 (Communities)

它包括“学以致用”和“学无止境”两项衡量标准, 这体现的是将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运用到真实的语境中, 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 它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把外语学习作为获得个人乐趣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这五个外语学习的标准不是孤立的, 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 在外语教学中, 要始终保持语言为交际服务的态度, 注重语言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要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教学, 通过语言与文化的对比, 来深入了解其本质, 使得学习者可以准确得体、灵活自如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二、“5C”标准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5C”标准不仅是美国的外语教学理念, 它也是代表当今世界各国语言学习的新理论, 包括中国在内,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深远影响, 从中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1、教学活动设计的改进。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戴尔在他的报告中提到了不同学习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平均学习保持率 (两周后还能记住多少) , 其中显示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保持率最差, 保持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是教完之后马上应用。艾德格的理论证明了“5C”注重沟通、交流、语言运用的正确性、科学性。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要注重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同时不可忽视文化的阐释, 通过贯连、比较, 使学生开阔视野,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后, 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进行操练, 做到学以致用。

2、对课程设置的改革。目前, 我国开设的汉语课程主要有精读课 (综合课) 、口语课、听说课、写作课等, 这种教学更加强调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是综合能力和单项技能训练的结合, 看似很科学的课程设置, 其实缺少了一项最重要的训练, 即“5C”中的“Communities”, 走进中国社区, 走进中国老百姓真实的生活, 这样所得的语言才是最真的, 也是最能够记得牢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与在本国学习汉语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学习汉语的真实语境, 因此, 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 应更多的考虑加入一些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的课程内容。

3、教材和教师问题。虽然近年来关于汉语学习的教材层出不穷, 但是高质量的教材并不多, 且大多没有考虑到国别化的问题, 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教材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 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方便教师进行汉语教学。因此, 国家要对教材的编纂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语言、文化、交际三位一体, 逐渐对教材进行改革。

教材的不足之处, 就要靠教师来进行弥补。现在大多数教材都是侧重于语言点的输入, 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为学生补充相应文化方面的知识点。要达到“5C”的标准, 教师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 包括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广博的中华文化、对相关学科要融会贯通、要有灵活的思变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等等。

三、结语

“5C”标准告诉我们要注重沟通, 发掘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现实意义, 触类旁通, 开阔视野, 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相关性, 善于比较, 在“比”中学, 最后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学以致用, 学无止境。树立目标容易, 践行却很难, 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获取教学经验, 以“5C”为标尺, 逐渐改进, 慢慢前行。

摘要:美国的“5C”标准, 是21世纪外语学习的新理论, 以重视实际语境中的沟通交流能力为核心, 是目前深受各国普遍认可的外语教学标准。在某种程度上, 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5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阐释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5C”标准,汉语国际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李莉.基于“5C”标准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2]张媛媛.美国AP中文教学模式探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2006.

[3]李江薇.美国5C标准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教学研究, 2013.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10

一、新指南更注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这一部分应该是新指南着重强调的部分, 主要通过分级教学来实现。它应该包括两大类型:1.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级, 比如新指南中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在三级目标体系中, 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确定的, 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 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2.如果学生基础相同或者英语基础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在提倡学生语言技能平衡发展的同时, 也鼓励不同学校、不同院系或不同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语言技能的选择上有所侧重, 突出特色, 以满足院系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 可以把通用英语课程分为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以及翻译课;也可以把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分为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类课程, 然后在进行细分, 海洋英语, 计算机英语等;参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生可以选修英美概况、走进美国文化等课程, 这两大类型的学习方式是相互融合的。比如, 如果学生基础差不多, 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开设一些通用英语学习课程, 比如计算机英语;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再分为计算机英语基础班、计算机英语提高班和计算机英语发展班。总而言之, 各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起点, 充分体现个性化, 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 又要给起点较高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综合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 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新指南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文性

新指南中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 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 除通用英语课程外, 大学英语各级别课程还应包括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等教学内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 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 从事工作的能力, 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 这凸显了大学英语工具性的特征。各高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需要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供学生选择。如前面所提到的适合航海轮机专业的航海英语, 适合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英语, 再比如适合会计专业的会计英语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的通用学术英语知识以及专业学习相关的基本英语表达。如果基础较好、层次较高可以选修更高级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可以使学生利用英语提高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 特别是在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开设一些专门用途英语的同时也需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开设一些跨文化交际课程, 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类课程体现了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

三、新指南在教学方面的启示就是要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课程来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各高校应将网络课程纳入课程设置, 重视在线网络课程的建设, 把相关课程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 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无缝对接、融为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 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 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 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 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甚至最终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全校覆盖wifi, 并设计和构建“移动英语学习平台”, 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英语学习, 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11

阿根廷的私营养老金体系建立于1994年,至2008年10月,加入私营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的参保成员大约有950万人,养老基金积累达300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阿根廷GDP总量的11%。多年来,阿根廷的私营养老金运作并不理想,表现在覆盖面小、管理成本高以及待遇下降等多个方面。金融危机成为这次国有化改革事件的导火索。2008年12月4日,阿根廷总统签署《阿根廷统一养老金法》。至此,经过14年的私有化改革后,阿根廷养老金制度又退回到改革前的国家公共保障制度中去,私有化改革宣告失败。阿根廷社保国有化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国城镇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由于引入了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混合型的部分私有化制度。“统账结合”制度的目标在于将社会互济与个人责任相结合,兼顾公平与效率,实现部分积累,增强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个人账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直空账运行,部分积累制并未落到实处。从2001年“辽宁试点”以来,国家开始推开做实个人账户工作,目前已扩展至10几个省份和地区,基金积累达1100多亿元。受投资环境的制约,迄今为止,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并未真正建立起市场化的投资运营体制。

分析阿根廷私营养老金的“国有化”改革事件,对照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实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是社保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应该覆盖全体就业人口,如果长期不能实现应保尽保,就会使社会对其合法性产生怀疑。在这方面拉美的教训是深刻的。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智利等十几个拉美国家先后进行了私有化改革。私有化改革后,社保基金支付能力的可持续性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其覆盖面却从改革前的40%降至30%左右,至今也没有恢复到私有化改革前的水平。有研究表明,拉美国家成为世界贫困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与其社保覆盖范围狭小是密不可分的。阿根廷1994年私有化改革前覆盖率为45%,改革后下降到40%;由于阿根廷经历了2001年金融危机,其覆盖面狭小导致的社会矛盾开始逐渐尖锐起来,在危机最深重的2003年,覆盖面进一步下降到30%,失业率从改革前1993年的8.8%骤升至25%。2008年11月,当美国次贷危机刚刚波及拉美时,阿根廷政府便宣布废除私有化社保制度,对其进行国有化再改革,其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为了扩大覆盖面。广泛和雄厚的社会基础使阿根廷运行了14年的私有化社保制度顷刻之间迅速瓦解,并成功地实现了国有化再改革。

我国的城镇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作为辅助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提出来的,参保对象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职工,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展进程。当前,社会保险在城镇正规就业部门中已基本实现全部覆盖,覆盖的难点在非正规部门的灵活就业和广大农村人口。截至2008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19亿人(含0.5亿退休金领取者),农民工参保人数0.18亿,农村参保人数0.52亿(含0.04亿养老金领取者),减去养老金领取者,全国参保人口合计2.35亿,按全国劳动人口7.7亿人计算,其覆盖率仅为31%。如按国际惯例,将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和女性5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作为“应保”人口,再考虑到养老金领取者,其覆盖率大约在30%左右。相比之下,农民工的覆盖率就更低了,只有17%左右。就是说,基本养老保险中,70%就业人口被排除在社保制度之外,农民工则高达80%以上。

社保制度覆盖面低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由于社保覆盖范围狭小,大多数城乡居民不敢消费,内需难以拉动,迫使增长不得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保体系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任重道远。拉美的教训说明,一项社保制度如果无法解决覆盖面低的问题,就会面临合法性危机问题。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社保覆盖面问题,从社保制度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解决制约覆盖面扩展的制度性因素,如缴费负担过重、回报率低、运营成本高、风险过高等等。

二、慎重选择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

自2001年辽宁试点开始,我国部分省份开始逐步做实账户。当前个人账户资金管理面临两方面突出的矛盾:一是在现行体制下,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政策尚未出台,个人账户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投资压力越来越大。账户基金如不进行投资,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养老金替代率下降;与此同时,做实账户后,不少省份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是账户基金的闲置,另一方面是统筹基金的缺口加大,从资金借贷的经济账上算是不划算的,这使人们对做实账户的初衷和合理性产生了疑问。账户基金投资政策迟迟不出台,这种压力越来越大,尽快出台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已迫在眉睫。而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是整个社保体制改革中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国家一直未放开投资限制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基金的安全性。近两年频发的“社保基金案”更是向社会敲响了警钟。毫无疑问,账户基金采取市场化的投资策略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如何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是账户基金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在“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世界上主要有两种模式:

分散化投资的“智利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账户持有人作为投资者做出基金的投资决策,资金完全在个人账户里运转,私营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市场进行竞争,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设计投资产品。国家的作用是制定投资指南,对市场制度进行维护和监管。

集中投资的新加坡投资模式。其特点是中央政府集中投资,虽然个人账户按实际缴费记账,但事实上账户是“空”的,其缴费积累由中央“拿走”统一进行投资运行,投资决策和资产分布等一切投资业务均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属于政府控制型的“集合”投资。

大部分拉美国家采取分散型的资本化账户投资方式,这些国家曾获得了较高的投资收益。以改革时间最长的智利为例,在过去20多年中达到了年均10%的高额回报率。但这种投资模式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参保人承担市场风险,回报率随市场的波动幅度较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面前,参保人会面临巨大损失。阿根廷的情况充分说明了这种投资方式存在的风险。早在2001年,阿根廷就遇到了金融危机,在危机最严峻的2002年投资亏损超过了40%,导致平均养老金待遇水平下降达38%。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阿根廷社保基金从2007年10月就已开始贬值,到2008年10月宣布国有化之前已下降了-19.1%。为此,2008年11月克里斯蒂娜总统直言道:对社保实行国有化改革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次,由私营公司管理养老金个人账户,管理成本较高。在1994年刚进行私有化改革时,阿根廷共建立了24个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JP),竞争十分激烈,经过兼并和重组后,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了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逐渐形成了垄断。至2008年11月,养老金管理公司剩下10个。14年来,养老金管理公司的手续费收入达150亿美元,大约占实缴股本的20—30%左右,这意味着,公司利润是有保证的,外国股东的投资风险很小,但参保人则承担着较大风险,并且承担着汇市和股市的双重风险。截至2008年9月,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阿根廷10个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损失占参保人缴费收入的20%。

从目前情况来看,参保者个人分散投资的模式显然不适合我国具体国情。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风险较高,缺乏支持养老基金投资的产品,投资者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十分有限。二是账户持有人的素质有待提高,参保者对养老基金投资的知识了解不多。三是在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经验、人才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和限制。四是文化观念和传统习惯等“软环境”还不能一步到位,以建立起这样一个完全体现个性化和个人能力的、个体收益差异性如此大的投资制度。与“资本化账户”模式相比,中央公积金制投资方式相对适合我国国情,政府“集合”投资并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基金的安全性,也可以避免分散化投资所带来的高额成本。

而采取政府集中管理投资方式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选择账户资金管理的主体层次,即是由省级社保经办机构还是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独立机构来管理基金。从现实表面情况分析,采取省级投资模式似乎是合理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多为地方统筹,账户资金的收集、记录以及养老金支付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由各地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在这种格局下,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保经办机构统一实施投资管理,在技术路径、制度格局与利益格局的重塑整合上会容易一些,短期内的制度转换成本也相对较低。但从长远看,省级投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市场风险大,对部分省份来说,投资专业人才短缺,省级政府主导信托投资,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对中央政府来说,采取省级投资模式难以制定全国统一的补偿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其最终结果还是由中央政府出面做最后担保人,中央政府负责买单,将很可能成为新一轮社保违规的风险源。三是如果中央政府采取放开不管的态度,采取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并由市场决定各省的收益率水平,不仅存在金融风险,而且在投资失误的情况下,很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产生连带影响。四是公平性问题。省际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沿海发达省份与中西部欠发达省份之间在基金的投资管理水平和赢利机会上存在很大差距,收益率难免出现较大差别,相互攀比难以完全避免,道德风险难以防范。

笔者认为应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做法,由中央政府成立一个类似新加坡中央公积局的独立法人机构,专门负责全国账户基金的营运。该机构隶属于人力与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账户资金的征收、投资与待遇支付,并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账户资金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征收,利用现行征收渠道负责管理,归集到账户基金投资机构之中,由账户基金投资机构既负责投资营运又管理支出,实行全国范围内的大收与大支。账户基金实行自我循环与自我平衡,独立核算,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市场化投资。在账户基金投资策略上采取类似于企业年金那样的信托制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那样的招标制,实施完全的市场化投资策略。

三、谨防社保制度的“碎片化”发展趋势

碎片化社保制度是传统拉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疾病。阿根廷在1994年梅内姆总统实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时,为了避免政治冲突,并没有将立法和司法部门纳入到改革的范畴,这两个部门的人员在改革后依然享受着传统制度的特权。2008年,阿根廷立法和司法部门的退休金与在职工资相差无几,每月大约在4500—12000比索之间(1385—4100美元),而参加私有化改革的工人退休金只有450比索(155美元),即一个法官的退休金是一个工人退休金的10倍。1994年改革后,参加私有化制度的群体养老金水平较低,多年的埋怨情绪遇到风吹草动就会使这个群体立即团结起来,或是集体抵制,或是群体退出。阿根廷私有化社保制度的再国有化改革,之所以受到参保人的欢迎,在于作为数量庞大的基础阶层,自认为是当年私有化改革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当对私有化改革进行“再革命”,必然会成为国有化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已呈现出非常严重的“碎片化”分布现象。从城乡角度划分,目前的制度现状可抽象为“两碎片化模式”即城镇制度和农村制度并存,农民工游离二者之间。如果为农民工单独建立一个制度,就可抽象为“三碎片模式”即城镇制度、农民工制度和农村制度并存。从覆盖群体划分,大碎片包括城镇企业职工保险、机关事业单位传统劳保、失业群体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小碎片则具体到各个地区、城市。为满足各地参保群体的意愿和要求,解决社保制度存在的“便携性”缺陷,许多地方政府开始纷纷采取变通措施,例如降低费率、单独建立小制度的办法,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务农农民、失地农民等不同群体。于是,全国各地出现了诸多“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养老保险制度。

碎片化制度必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一是多种碎片导致参保人群间的待遇差,造成社会不公,群体间相互攀比,进而形成社会矛盾。二是由于各种制度间相互衔接存在障碍,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造成全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障碍。三是分立的养老保险模式存在着严重的财务缺陷。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威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平衡,而“碎片化”制度则进一步人为地扭曲人口年龄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其结果是某个制度“碎片”出现大量收支结余的同时,而另一些制度“碎片”的财务收支缺口变得越来越大,造成养老保险制度陷入财务危机。

当前,我国的社保制度改革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来自部分欧洲国家和拉美国家的教训说明,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过程中,应谨防制度碎片化发展趋势,社保制度改革战略的重点应着眼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体系。

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篇12

去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论培训, 经过一年的实践,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分层教学, 树立学生自信心

《大纲》指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为其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进行补偿教学,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进行拓展教学, 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使每个学生均学有所得。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 勇于实践, 体验成功, 树立自信心。中职学校85%以上的学生在初中乃至小学都饱受“白眼”,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绩总在班中垫底, 是义务教育中的“失败者”, 因而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但面对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仍想好好表现一下, 因此, 老师要抓住这一心理, 上好第一堂课。首先, 老师要和颜悦色, 满面春风, 满足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觉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器重, 从而也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其次, 老师可以介绍美国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2],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 “天生我才必有用”, 学习英语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简单, 以此来激励他们。但毕竟, 学生的基础很差, 程度也有差别。这就要求老师实施分层教学,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开始时可以把读一个新单词也当作一个问题, 叫C层同学来读或当众拼背, 叫B层同学背句子, 叫A层同学背诵或表演对话。摸清底后给每层同学制定课堂目标:10个单词、6个句子、1段对话。老师还可以在课外下工夫, 布置“特色作业”。如学完Would you like to order?后, 让C层同学调查人们最喜欢吃的西餐, 让B层同学了解它们的价格, 让A层同学在课堂上说出这些西餐的特色并“宴请全班同学”。平时, 还可以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作业, 如摘抄英文广告词、英文说明书、英文商标等;或者摘录自己曾经在英文报刊、杂志、词典等当中出现过的经典句子;收集自己喜好的名人名言、警句、谚语等。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乐趣, 从而不断加强自信。

二、竞争合作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

分层教学只是让每个学生有了信心, 学会了参与。怎样让C、B层同学收获更大, 并进入A层同学的行列中呢?《大纲》贯彻我国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英语课程的核心, 从学生发展及未来职业生涯需求出发, 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的同时, 提倡加强学习策略与共通能力的培养, 如自主学习、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运用的能力等, 逐步提高学生在职业和生活场景下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新教材中每一单元的Unit Task则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具体体现。于是, 我采用了“小组竞争合作”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性别、爱好、表现、学习状况等把全班分成了6个小组, A层同学任组长, 老师给出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先让组长完成, 再让组长帮助其他组员在课外完成, 老师在下一堂课进行测验。如学完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time job?后, 则由组长布置让C层同学讨论所需职位, 让B层同学讨论这些职位所需的品质素养, 让A层同学讨论招聘人将提出的问题, 然后共同布置一场模拟应聘会。这样, 同学们的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标, 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组与组之间参与竞争, 把每堂课答问的参与率、合作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 课后老师认真做好记录, 结合作业情况, 一周评比一次, 对第一、二名进行奖励。每月评出两名“优秀组长”。“万事开头难”, 但青少年喜欢争强好胜, 具有强烈的竞争与进取意识, 只要老师和组长们不泄气, 持之以恒, 为了共同的目标, 个个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一两周后, 便有学生说, “老师, 我以前从未在英语课上回答过问题呢”;或“老师, 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棒, 从来都没想过我竟然能在课堂上表演!”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兴奋的表情, 老师也很是欣慰。一个学期后, 同学们幡然醒悟, 哦!老师为了我们的整体提高, 真是用心良苦!

“小组合作”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 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 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竞争机制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提高自觉性, 发挥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纲》指出:教师要利用、开发教学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视听室或电子阅览室等, 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教学需要把真正的语言引入课堂, 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发挥电脑网络的多媒体功能, 为英语教学创设多源化、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如教I saw a terrible movie.时, 可以提前让学生在网上观看Titanic, Harry Potter等英语电影, 在讨论时便觉得有话题可谈。在教I’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时, 老师在网上搜索各种关于交通的动感图片, 让学生一下便来了精神。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把自己浸入一个多媒体的全英语语言环境, 阅读各种英语说明文字, 聆听纯正的英语录音, 欣赏有中文解说的英语影片, 甚至部分学生还参加了网上的英语学习电子论坛, 订阅英语报刊, 参加英语竞赛, 寻找网上笔友等;通过网络,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学习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 对于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 学生可通过网络如洪恩在线词典直接查找生词;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挂在网上, 如洪恩在线 (www.hongen.com) BBC留言板上, 让同学、老师或他人为他解答疑难, 或者通过阅读、查资料等去解答他人的问题。

这样, 不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尝到了创造、追求知识的乐趣, 又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 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 只有掌握好网络优势, 积累网络教学的经验, 英语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 真正称得上网络时代的主人。

四、鼓励性评价, 给学生永恒的动力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和漫长的过程, 怎样让学生保持这一势头, 不畏困难、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呢?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十足的耐心、责任心与良好的方法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一样。首先, 老师在课堂上要热情洋溢, 不吝表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最好的激励法。如“Good”, “Perfect”, “Fantastic”etc.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这种鼓励的话语, 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 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 让学生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感觉,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此外, 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及时、细致、到位。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如, 可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档案袋。放入档案袋中的, 可以是对教师提问的解答, 对英语阅读学习的记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与他人合作得到的启示, 比上一次有很大进步的考试试卷和对取得进步的反思记录等等。教师通过查阅档案袋, 可以看到许多在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 及时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基础不同, 进步快慢不同的学生, 评价分析应着眼于个人前后成绩的比较, 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同时, 不失时机指出他们的不足, 以示激励, 让他们发现存在的差距, 向更高层次奋进。总之, 要让学生觉得, 老师时时都在关注他们, 鼓舞他们, 让他们拥有一股渴求知识的持久动力。

结束语

英语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也不能只单一的采用某一教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英语学习的动机, 改变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方式, 加强基础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将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终身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

[2]Howard Gardner.智力的结构.1983

[3]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上一篇:聋童教育下一篇:报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