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2024-06-03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共9篇)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篇1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县河镇中心学校 任筠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

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

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

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

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

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等等。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对他们要进行较多的指导和帮助。如何把他们调动起来,才是决定改革的关键。

还要说的是,年轻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应该把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带入校园,尽可能多地应用一些新理念新方法到实际教学中,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那些保持观望态度的同事。当然,具体涉及到的一些为人处事,就不好说了。一句话,在利己不损人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时,那就要考虑清楚了。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在新的课改形式下,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做指导就无从谈课改。观念一变天地新,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践行“两个为主,三个转变”的理念:“两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不然,将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让学生自己明白事理。“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的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教学目标多元化转变;老师角色的转变:有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知识向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知识的结论转变。

真正的教育改革,应当体现在教室之中、教材之中、教学过程之中。教育改革的执行者都是一线教师,要想教育改革切实有效,就需要教师们具有坚定的执行力:“教育改革—这就是我的事情!”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洋思、杜

郎口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校本研修。各教研组挑选学科骨干教师率先进行课堂改革,并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结构和程序虽然不同,却都是在学生的“学”上做文章。我校围绕学生认知规律,确定了“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是:导学、议学、讲练、巩固练习、教学后记。重点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打环节。

实施“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制度。对未能完成“堂堂清”的同学,由小组长利用中午、下午时间进行补差,还有问题的由教师负责,努力做到“日日落实”:利用周四下午课外活动统一安排周测,每科限时40分钟,进一步查漏补缺争取做到“周周落实”:利用月考及考后分析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实现“月月落实”。

总之,教育应该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一棵树捍卫另一棵树。关注个体,关注生命,关注学生人格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篇2

一、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利,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党的十八提出,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提高组织化程度, 进行适度规模的集约经营, 关键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流转。

其一, 要保障农民权利, 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这些年农村通过土地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流转方式, 积极发展规模化农业经营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步伐还比较缓慢、流转方式也不够规范, 耕地零散的小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根据农村区域差别和土地开发利用的不平衡性, 需要加快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 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 发展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模式。为此, 要从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制度化入手, 通过搭建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 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准入和监管制度, 引导农民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中心等机构, 从而保障农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其二, 要维护农民主体地位, 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收益。《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中央相关文件都规定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但在实践中侵犯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如: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 直接或变相强迫流转;借土地流转之名, 随意改变土地流转用途等。在土地流转中农民处在受益分配的末梢, 未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公司租赁得利过大。从制度约束上, 土地承包经营户对土地的处分权受到限制, 不能继承。这些问题不解决, 就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为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增强农民信心,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 使土地权利由“我们的”变为“我的”。再者就是宅基地的流转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宅基地为集体所有、村民使用、不得流转, 这使农民的房屋财产成为不具有基本市场价值的“死资产”, 甚至连房产抵押担保都不能办理, 农民群众对此十分不解。长期以来, 农村宅基地管理中显现的大量问题说明, 现行有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亟待改革, 积极探索宅基地和农民住宅流转和抵押的办法, 保护和实现农民对宅基地及房产的应有权益是当务之急。

其三,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是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是要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建立既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又保证农民的既得利益, 还能使政府有效实施监管的一套机制。一方面, 通过强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 加强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保护, 使承包者获得长期稳定的财产收益;另一方面, 通过放活经营权, 使稀缺的农地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流转, 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为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兼顾对农地流转用途的监管。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多的物权, 首先要加快并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修改完善《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内容, 明确农民承包土地的抵押权、继承权、租赁权、发展权, 进一步制定完善规范农村产权流转的配套政策。

二、完善征地制度, 保障农民权益

《土地管理法》规定占用农业用地须将集体所有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 也就是说土地需要转换一下“身份”才能开发利用。当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 涉及土地的矛盾屡见不鲜, 究其缘由, 问题主要还是在土地转换“身份”的这个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农民意愿、征地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失地农民保障是否落实等, 这些问题都与土地征用的价格和农民得到的利益有直接关系。土地是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条件, 关键是要在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和维护政府对土地管理权之间找到平衡, 并使之成为法律化、制度化规范操作的程序。从目前大部分地区实行的土地制度来看,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 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置权、话语权、自主权都很有限, 致使在农村土地征用拆迁中矛盾不断, 干部群众都叫苦不迭。党的十八大提出:“改革征地制度, 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土地增值收益是土地出让总价款中扣除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土地开发费和相关业务费等五类费用后, 剩余金额。总体来说, 土地出让农民虽有收益但比例偏低, 失地农民很难靠土地补偿资金投入新的产业。鉴于我省农业资源制约因素不断显现, 农业耕地面积日益萎缩的严峻现实, 本着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在农村土地征用中应尽可能缩小征地范围, 充分利用城镇周边的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的荒地, 在此基础上, 要完善征地程序,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进一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可采取出让、转让等方式的有偿使用流转机制, 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同时, 在土地制度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属性, 明确农民承包土地的交易、继承、抵押、入股、出租等权利, 延长土地使用期限, 打破现行土地征用行政垄断格局, 创新土地使用权和财产权, 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

三、配套政策, 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必须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推进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商业银行是重要的金融主体,提高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商业银行可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整个金融业的创新。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概念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指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商业银行不断的通过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来构建新的组织,开辟新的市场。商业银行可以在各个方面进行金融创新,例如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人员准备、机构设置、制度安排、战略决策等,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1]。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创新力度不足,原创性匮乏。原创性是创新的灵魂,商业银行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原创性,才能够对市场进行拾遗補缺,扩大市场占有率。然而,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都呈现出原创性的匮乏,导致没有足够的创新力度,只是对国内外同行的产品、模式和经验的简单吸收和模仿,而没有独创的市场规划、客户定位,在开发和营销中缺少针对性,金融产品的推出速度虽然很快,技术含量却很低。

(二)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任何创新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创新也不例外。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甚至法律风险。而很多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进行金融创新之前没有对金融中介机构的评级进行谨慎的审核,也没有对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更没有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这就会增加金融创新的不确定性。

(三)金融创新的整体不够协调。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从整体上缺乏协调性,大多集中在金融业务上,而对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服务创新则相对落后。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创新多集中与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业务之间很不均衡。此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也远远多于西部落后地区,这种不协调影响了金融业务创新作用的发挥。

(四)金融创新受到了不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制约。我国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仍然很不健全,这种不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重点在于小企业,而小企业要面临较高的贷款风险,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小企业经常出现逃废银行债务的不良现象,致使银行不愿意发展小企业业务,小企业业务的金融创新难以展开[2]。

三、提高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对金融创新的发展规划进行明确。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之前首先要做好金融创新的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的金融创新战略。金融创新发展规划必须对金融创新的战略决策、机构设置、制度安排、管理模式、人员准备以及创新业务的流程等都进行合理的规划,将其作为一个长期战略。在制定金融创新的发展规划时要对自身进行合适的市场定位,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和资源优势,并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明确金融创新的阶段性目标,在成本、人力资源和设备等方面做好准备。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应该量力而行,增加创新的原创性,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面上,要不断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金融品牌。

(二)提高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控制能力。必须要针对全行的创新意识进行强化,使总分行、前中后台之间的衔接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使自身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得以不断的提升,促进有效的金融创新的资源投入,针对具有较强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金融创新人才进行积极的培养和引进,致力于专业的金融创新团队的打造,不断的对研发基础进行夯实,最终能够对持续稳定以及发展的金融创新工作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以及处理各种困难的能力,从而能够使银行在激励的金融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针对公众进行金融知识教育的普及工作。现在我国很多人在投资理念上表现的比较不成熟,没有很好的认识和了解预期收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产品的特性等,一旦有异常的情况出现在投资理财当中,这些人往往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甚至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过激行为。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针对公众进行金融知识教育的普及工作,对投资者进行帮助,使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投资目标,并且意识到投资理财的风险以及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能够对投资预期收益进行合理的规划,最终可以有效的杜绝出现盲目投资的行为。

(四)针对金融创新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保证,在进行金融创新的时候必须要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予以更多的关注,因此监管部门必须要对自己监管金融创新的水平进行动态的提升,全面监管金融创新的盈利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与此同时,鉴于我国尚不成熟的金融创新制度,因此监管部门还要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予以必要的协助,防止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3]。

四、结语

在金融发展中,创新是金融发展最大的推动力。而金融创新的主体就是商业银行。不断的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凭借金融竞争,商业银行才得以提高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军,何军,刘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及策略[J].大庆社会科学.2013(04)

[2]乔会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浅析[J].南方论刊.2012(04)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篇4

南岔区二中 张艳秋

著名作家王蒙在《我的人生哲学》一书中说:“我的身份永远是学生。”我很欣赏这句话,因为它道出了我的心声,“我的身份永远是学生。”从教九年的我,一直从事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已经送走了三届的毕业生,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今天我想借助于这个机会学习点东西、思考点问题,获得一些成长了。也许会让我的心灵变得更丰富一些,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资质平庸、教学经验也不能算丰富,但今天,我依然很从容镇定地写些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想法的原因是,人是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知识的单向传输为主要手段,以考试为唯一目标,存在着“一压、二包、三放弃”的现象:

一压:在教学上,以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用脱离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来换取教学成绩,以此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资本。学生睡眠不足,为分奔命,学习负担很重。师说生听,惟命是从,对成绩不甚理想或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包:在教学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掰开揉碎地喂,烙饼式地练,划重点,押考题;越俎代庖,事无巨细,一切包办代替。

三放弃:对分不高又不听话、不顺眼的学生,排挤、放弃,置之不理。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厌学现象严重。

存在这种现象的语文课堂,学习气氛紧张压抑,教学活动单调枯燥。教师强制学生掌握知识,学生丧失自由,被动学习,学习兴趣淡漠,并且把老师的行为看成是压制和侵犯人权。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尖锐激化,时常酿出人间悲剧。随着年级的增高,教师的社会威望越低,对教师的不信任度越高。应试教育似乎走到了尽头。

二、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练舞蹈出身,那身段、那体形、那眼神,举手投足,与众不同。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流。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不管什么新闻,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

这样的老师学生喜欢吗?有位老师在讲授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正讲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提问,说,老师,泰戈尔的诗中描写了一个调皮的孩子,他也不听父母的话,我们才不要学习这首诗呐。听了这个打断自己讲课,没有举手就站起来提问的学生的话,这位老师气急败坏,说道,你平时要是少钻些牛角尖,兴许学习成绩会更高一些。

还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发现”一词造句。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一只大母鸡围绕草垛转。”这位老师当时想也没想,就说:“这算什么发现,造得不好,坐下。”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个造句对,这位教师很满意,认为这名学生造句水平高,好好地表扬了一下。于是,从这节课后,受了表扬的学生别喜欢造句,也越造越好,另一名学生则越来越怕造句,也不喜欢语文课了。其实第一个孩子句子造的更好,因为那是他在生活中的真实发现,而第二个同学造的句子,是一个假发现。

生:散文有文采,吸引人。这篇干巴巴的,没有文采,不喜欢。

(有些学生点头表示同意,一学生问——)

生:是不是散文?老师,你喜不喜欢?(学生笑)

师:(笑)还有别的意见吗?(扫视教室,稍停)没有了。同学们敢于大胆直率地发表意见,很好,这种学习风气要坚持,要发扬。这篇文章是散文,与过去学的散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有的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一篇是散文诗,大家没有接触过,一下子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所以会不喜欢。散文诗与散文有着不同的特点,好些段落写得别有意味,推敲推敲,你们就会喜欢了。于老师在《教后》写道:“备课时考虑欠周到,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诗,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散文与散文诗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散文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上海特级教师陆继椿教《孔乙已》时,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居然还有些问题是鲁迅作品研究中没有提及的。例如,有个学生认为孔的喜欢喝酒不完全是好喝懒做,因为他考不取功名,生活困难,心里十分痛苦,是借酒浇愁。这种观点不无道理。更有甚者,有个学生认为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到咸亨酒店喝酒,根本不是好喝懒做的性格反映,也不是借酒浇愁了,而是冷得没办法。因为时令将近初冬,小伙计穿着棉祆还整天烤着火,孔乙己却只穿一件破夹袄,饥寒交迫到了绝境,只剩下四文大钱,吃饭是不行的,还是买酒喝了暂时暖暖身子,并且他好久没有上酒店,还欠十九个钱。可见早已是忍饥挨饿,无法喝酒,不陆老师说这个观点他没想过,在他所见的研究孔乙己的资料里也没有谈过,然而仔细一想,却是非常合乎情理的。陆老师还说:这个新观点也启发了我,使我更深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哀其不幸的同情,孔乙己喝完了这人生的最后一碗苦酒,在冷酷无情的笑声中向死亡走去,多么令人同情、发人深省啊!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篇5

3月5日,省厅召开“江苏公安精神”大讨论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孙文德厅长代表厅党委作重要讲话,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江苏公安精神”,开创全省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精神是一种思想信仰,一种品德修养,一种荣耻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文化传承。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乃至每个人的个体本身,都需要一种精神作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中国文化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在古老的《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其呕心沥血之作《呻吟语》中也说:“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驰,则百兴俱废”。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公安机关在新时期,新阶段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历史责任,更需要一种积极健康精神的指引。在全省公安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各地纷纷出现了很多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经验和模式,有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创造性地开展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的“上岗模式”;有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牺牲奉献,创造了命案侦破率连续17年保持95%以上的奇迹的“南通刑警经验”; 有坚持创新创新,亲民爱民,取得了确保夫子庙景区24届春节灯会无事故的骄人业绩,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的夫子庙派出所;也有像陈贤岩、徐兆华、刘祖明等

代表了新时期江苏公安民警勤政廉洁、敬业奉献精神的典型代表。这些都是江苏公安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归纳、提炼、总结、升华这些精神和经验,并结合江苏公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成为全省公安民警共同的精神体系、精神符号和精神动力;成为全省公安民警良好精神面貌的一种浓缩和升华;成为激励全省公安民警迎接挑战、发奋图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断走向胜利、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当前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江苏公安精神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不断增强全省公安民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那无异于行尸走肉,与禽兽无异。

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部分民警思想道德严重滑坡,金钱至上,见利忘义,香臭不分,美丑不辨,甚至追恶逐臭,人性全无,不以为耻,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浑浑噩噩,无所用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完全忘记了当初入警的誓言。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神和信念的缺失。而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江苏公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可以使全省公安民警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对先进者以激励,给慵懒者以鞭笞,给落伍者以警醒。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将一切艰难险阻、个人得失都置之度外,就能够激发出冲天的干劲和无穷的创造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推动全省公安民警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提高公安工作品位和档次的现实需要

世界上著名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校风校训,如哈佛大学校训是“让真理与你为友”,西点军校的校训是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校训用非常精炼、简洁、优美的语言概括了各个学校鲜明特色和价值追求,与学校本身的形象和气质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效果,也提升了学习的形象和档次。

警察作为社会一个特定的行业群体,有着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对这些文化资源加以挖掘与提炼,对于探寻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精炼、优美、琅琅上口的,能够体现新时期江苏公安工作现实特点和奋斗目标的江苏公安精神,是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江苏警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江苏公安民警共同的精神信念支撑和精神家园;成为江苏公安响亮的精神品牌和符号;成为江苏公安无声的口号和宣言,使广大公安民警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全省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档次。

三、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积极、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的形成,是促进公安队伍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调和剂”,也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面。而警察精神作为警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强大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手段,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切实增强民警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大力培育、弘扬警察精神和警察职业道德,营造浓厚的警察文化氛围,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警察群体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公安工作中去。是新时

期推动和完善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具体说来,我觉得新时期的江苏公安精神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一、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回顾江苏公安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各项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国的前列,关键的一点就是保持了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从南京警务信息化建设的累累硕果,到“南通经验”的人间奇迹,再到“上岗模式”探索创新,无一不是我省公安机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丰硕成果。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保持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不断的用发展和创新来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同时要充分尊重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首创精神。基层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活力,公安工作的许多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体制、新机制都来自于基层实践,源自于基层创造。因此我们要相信基层、依靠基层、发动基层,走出具有江苏特色的警务创新发展之路。

二、忠诚可靠,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人们常说,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的确如此,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至2009年上半年,共有10768名民警光荣牺牲,151468名民警英勇负伤。这意味着,每两天就有一位警察牺牲,15位警察负伤。“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这是公安战线的真实写照。公安机关作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半军事化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忠诚是永远不变的警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我们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始终把公安工作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对党忠诚、不怕牺牲、排除万难,顶得住压力,禁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永远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贴心人。

三、执法为民,甘当公仆的敬业精神

“公安姓公,民警姓民”,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警察与人民之间鱼水深情的关系。全省公安民警要按照公安部“三项建设”的要求,以着力强化五个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牢记宗旨、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做到人民利益至上。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努力以真心换真诚、以真心换真情、以真心换民心,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立足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小事、实事、好事,多推出符合实际、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措施,在一点一滴中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最大限度地取信于民。

四、乐观向上 团结互助的职业精神

公安工作强度大、风险高、负荷重,应急性和对抗性突出,公安队伍纪律要求严、“高压线”多,使公安民警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中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调试自己的心理,加强个性修养,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知难而上,积极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各项工作。团结是一种胸怀、一种觉悟、一种品格。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只有加强团结,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公安工作做好。因此广大公安民警要有纳谏容人、克已宽人的胸怀,有一颗大度的心。“和”字当头、“情”字为先,学会在工作中求大同存小异,努力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警营关系,从而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6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小学

施学山

224034

摘要:惩罚教育是教育不能回避和躲闪的一个课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它是广泛存在的,并且是一直困惑着学校老师的。惩罚教育的理论研究一直存在,但是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上进行一些肤浅的研究。关键词:惩罚教育 学生 体罚

关于惩罚教育的研究在目前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理论探讨的禁区。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就会发现惩罚是教育必须和不可或缺的。对此完全回避肯定是不当的想法和做法。本文就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惩罚教育进行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对惩罚教育理论的再回顾

中国古代《易经》认为,在对儿童的教育上,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以达到教

育的目的。禅宗中的“当头棒喝”更是说明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态度鲜明——“赏时当赏,罚时当罚”。他认为,奖赏和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剥夺教师的专业权力是不理性的。就如同我们不能剥夺医生开处方、动手术的权力一样,教师的奖惩权也不能剥夺。“学生犯错误,教师去惩罚,是教师的岗位职责。当罚不罚的老师是‘缺德’的老师。”

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也对惩罚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反对过度惩罚的同时,认为不能放弃惩罚,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还要借助棍棒惩罚。什么是特殊情况呢?他说:“有一种过错,也只有这种过错,我认为是应当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而“一旦发现了顽固即公然地反抗时,我们便不能假装不知道或不予理会,而必须在它初次出现时就去加以克服与控制,只是必须小心,不要弄错,必须看准它的确是顽固而不是别的东西”。

早在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但是并不排除使用惩罚。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专门用一章来论述惩罚。夸美纽斯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他以“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性。他又拿渔夫捕鱼做比喻,论述惩罚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通过惩罚使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畏惧感,同时要运用温和与情爱的方法使之乐于接受,犹如“渔夫用网到深水里去捞鱼,他不独用铅块悬在网上,使它沉下去,而且把橡木系在网的另一端,使它能够浮到水面。”同样,教育工作者若想把青年“捞入德行之网”就必须将这两种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其共产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对惩罚教育作了深入的全面的论述。他对当时有一些人认为的“惩罚有害无益,惩罚只能培养出奴隶”,“纵然可以使用惩罚,但如果你惩罚了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凡是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理论进行了严肃的驳论。他指出,所谓“惩罚是培养奴隶”的观点,实际上只是单纯从生

物学、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简单推论。惩罚虽然可能培养出奴隶,但也可以培养出自由和出色的人来,而且愈是优秀的人,因为对其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愈是可能受到惩罚。“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观点,只是那些不接触实际工作的教育家的看法,这会使教师无所适从,而且会使教师变得矛盾、虚伪:为了表白自己是好教师,于是在该采用惩罚时也不愿使用任何形式的惩罚。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如果教师的良心、教师的熟练技术和教师的信念说明他应该使用处罚时,他就没有权利拒绝使用惩罚。”

卢梭和斯宾塞都主张自然惩罚,让儿童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即便以尊重儿童著称的现代教育学家杜威也认为,儿童必须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能够忍受失败和引起的摩擦,必须接受有关领导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不否认惩罚的教育价值。在今天强调“尊重儿童”的时候,极有可能被“赏识”冲昏头脑,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但事实上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现实中教师不敢使用惩罚的方式,一味的宽容,这并不说明每个为人师者都会自觉地与惩罚教育划清界限,彻底摒弃它,相反,惩罚教育正以一种背离其原有科学性的形式时常出现于一些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超出其合理的使用范围,损害学生的合法利益。那就是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屡次出现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心罚学生。而这样的新闻有时是触目惊心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想像的,这是对学生身心的巨大伤害。这更是对惩罚的误解,但实际上出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废除惩罚的理由,恰恰相反,需要我们正确地对待惩罚,为惩罚进行合理的定位。

惩罚教育存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在中华职业学校任英文教员,对学生犯错误就采用“罚站教学法”,当时华罗庚就是邹韬奋的学生。原来上邹老师的英文课,学生第一次答不出问题,就罚在原位站;第二次答不出,罚到台上站;第三次答不出,罚到放在台上的那张桌子上面站。二十多年之后,华罗庚做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也有一门训练孩子的“绝招”,被人称为“把学生挂在黑板上”。他叫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学生演算不出,就不许离开。据说有一位如今在数学界独当一面的学者,当年曾被华罗庚“挂在黑板上”两个小时,而这还不是最高纪录。这两位大学者对学生都是一样的严格要求,并实施教育惩罚。

江苏淮安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就是一家以惩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机构。“徐向洋教育训练法”也因其科学性、独创性、有效性,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徐向洋谈及成功经验时认为,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惩罚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他举例说一个懒散的孩子袜子没有及时洗,管带老师就找来一盆袜子,盯着他反复洗了一个小时。从此,这个宿舍的臭袜子味没有了,该学生后来还成了卫生标兵。一个女生初来乍到,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菜有一点辣就大发脾气。食堂就连续一个星期在所有菜中都放了点辣,终于改掉了她挑食、任性的坏毛病。晚上熄灯后,有几个学生还喋喋不休,影响他

人休息。夜半时分,一声紧急集合哨把学生集合起来,众目睽睽之下,说话者被要求围着操场跑几圈,结果再没有人敢开“卧谈”会了。

徐向阳为惩罚教育开了一盏绿灯,获得了成功。以惩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在更大意义上赢得了现代人们某种程度的认可。《中国教育报》有篇北京外国语大学顾小存教授的一篇文章:《学美国交规有感》,其中他有这么一段感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走上人行道之前,总是碰到汽车在给行人让路,除了所谓美国司机素质高的解释,其实有着深厚的法律基础。殊不知在美国违反交通规则的惩罚是十分严厉的,在没有造成事故的情况下,故意违规的罚款动辄上千美元。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谈到,在美国,学生如将学校认为不宜带进的东西带进学校内,如传呼机、手机等,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他们强调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必须以尊重他人、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为前提,对因自己的过失或故意行为而产生的后果必须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勇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和社会施行的是惩罚教育,但这种惩罚教育明显提升了美国人的文明素质。

《国外好学生是个什么样》中提到:法国中学对学习极差的学生,经班级理事会(成员由校长、教务长和该班所有任课老师等组成)投票决定可给予留级处分,犯了严重错误的会受到开除处分,对犯了打架斗殴、迟到、旷课等小错误的,将受到节假日必须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镑以下的罚款。

韩国在1998年明确规定禁止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于2002年6月26日公布一项名为“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的方案,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例如学生服装、头发的样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允许教师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

从以上并不是很详细的资料可以看出惩罚教育对于教育的不可或缺性,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素质的提高是不可能完全依靠说教和鼓励的。说教和鼓励所起作用的前提是受教育对象必须具备极高的教育悟性和迫切希望提高和改变自己的欲望。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以对错误采取宽容,对学生采取赏识的态度。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应该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这是赏识教育的经典案例,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不分对象都采用这样的教育方法,那结果的不如人意肯定是必然的。要知道,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宣扬赏识教育本身就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而现在,许多专家过分提倡 “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极力回避惩罚教育,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心和改正缺点的动力。当然这一点的提出有具体的国内和国际背景,有政治上的考虑,但是完全回避惩罚教育就是不可取和不正常的了。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压力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非理性要求,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同时由于学生的不配合和某些社会舆论对老师的扭曲性监督,使得老师对学生的正常管理也可能做不到。这样的事例在报纸或者其他媒体上是经常看到的。有一个应该是流传很广的事例:即南方某市一中学生在课堂上公开打手机,数学老师当即没收了该学生的手机后,第二天即被该学生指使的人打成重伤。此后竟有媒体振振有词地评论:“教师可以劝学生停止打手机,但没收学生的手机,则属侵权行为。而邱淑娥事件更是众所

周知的一个教育的悲哀。

试想:在面临以上教育困境时,教师该如何抉择?仅仅能以“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来解决吗?没有惩罚性处罚手段,没有教育的法治化,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人才怎么培养?素质如何提高?21世纪中国“科教兴国,人才兴国”的战略任何实现?

惩罚教育的本质及科学含义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化,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这一概念加以考察,不难理解惩罚教育的本质:惩罚教育本质是法制教育的范畴,是受到法律的保证的,但是这一概念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并且实施的范围仅是针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很大的局限性。

关于惩罚教育的科学含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这样讲:“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从这段谈话中不难看出,教育中的“惩罚”,是在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进步的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惩罚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惩罚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惩罚,目的是使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自我。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了惩罚而惩罚,应该带着最大的爱心去惩罚。要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要采用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手段,要以充满爱意的姿态实施惩罚。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具体来讲有以下的一些方式方法。

一、自然惩罚法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说教对于孩子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但是学生如果自己有了切身的体验就不一样了。例如:学生的作业不认真,提醒多次也没有什么作用,那就不要再提醒,就让他们承担在考试中因为不认真而导致分数很低的后果。老师此时就可以借机教育他们以后做题要认真。当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用自然惩罚法比其他很多惩罚的手段效果要好。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劳动惩罚法

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对一些不是很大的错误,可以采用这样的一种惩罚手段。劳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主要目的要让学生能够明白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这一基本的理念。劳动惩罚贴合学校的实际,也贴合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是乐意为自己的班级和学校劳动的,但是在具体的惩罚中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做超过自己生理和心理承受范围的劳动。

三、写作惩罚法:这一惩罚法是日常常见和常用的手段。学生在自我的剖析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明白自己的不当言行,能够体会到老

师和尊长的教育。在写作中可以直面自己的灵魂,直面自己的错误,能够和自己进行直接的对话。这样会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够使学生真正的从心底里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这要比老师的空洞的说教要好多了。

四、娱乐惩罚法:中学阶段的学生犯错更多的是行为失控,规范不够,有的学生在不经意中违反了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如果程度较轻,老师在处理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会把握行为。比如说迟到,我们可罚其在适当的时候为全班唱一首歌,最好是有教育意义的歌,这样做一来可以告诫当事人“犯错必究”,二来可以让其他同学感同身受,大家共勉,三来可以让全班得到一时的轻松,感受集体的亲情温馨。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起的效果是十分的好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方法最好对层次高一些的学生使用,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的。

五、奖励惩罚法:学生犯错,有时是自己能够马上就能意识到的,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不要急于批评、惩罚,但又不能置之不顾,最好的方法是以“奖”代“罚”,使学生在老师善意的惩罚中明白自己的错误,体会老师的苦心,激化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当一回“助理班主任”、帮学生做一道较难的练习题、慰问一次孤寡老人等,这样,既达到了惩罚教育的目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效果一定不错。

六、处分惩罚法:纪律处分无疑是对学生违规行为众多惩罚方法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在操作切忌的就是简单粗暴,那样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使惩罚失去它的本意和功能。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兼顾和确保两种价值取向并存,这将有助于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保障被处分学生的合法权益。纪律处分是一种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管理手段,其核心在于促使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操作上,必须杜绝学校单方面作决定,学生被动接受的行为,而应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让处分的过程成为一种说服教育、澄清事实、明辨是非、成长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惩罚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惩罚教育是一个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在理论和实践的操作上都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的。

参考书目: 丛林

《浅谈惩罚教育》

辽宁教育2003年6期

庞仕坚 《浅谈“惩罚教育”》广西教育2001年2期

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

刘长松

杨慕之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傅任敢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张焕庭主编

浅谈对教师礼仪的几点认识 篇7

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教育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如何在教师礼仪上跟上时代的步阀, 这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我来谈点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 教书育人是执守本职, 而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教师礼仪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 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师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而中国的礼仪和国际礼仪接轨是如何使一个古老的东方礼仪国度唤发出新的风彩的关键。

中国礼仪是按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民俗一点一点积累发展起来的, 是根据自己国情及民俗习惯演变的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道德与规范的地域文化。所以礼仪根据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做为一名教师应对中国礼仪和国际礼仪都要有所辽解和掌握。

当面对国内人际交往时就应当以中国礼仪来面对, 当面对国际人际交往时就应当以国际礼仪来面对。这确实需要我们各行各业来共同努力学习行业礼仪, 这是因为礼仪本身是由众多的行业礼仪所组成。教师礼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礼仪中不仅体现出行为学、语言学和民族文化色彩, 更要体现出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

中国在历史上就有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他倡导教师要“为人师表”实际讲的就是教师礼仪而教师的传道授业就是以“为人师表”开始的, 所以要当好一名教师, 教师礼仪应为先, 同时他也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社会良好关系的基础。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而学生走向社会后又会体现出他们接受过的教育。要想社会进步先从教育抓起, 而抓教育应先从教师素质抓起。而教师礼仪是教师素质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要做好教师这份工作, 首先应从我们做教师的自身学好教师礼仪开始。

学好教师礼仪要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言一行要从平时养成良好习惯做起。例如:有的教师由于有不良习惯而导至的言行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 所以就出现了个别教师在学生面前讲同事的坏话“张家长, 李家短”无事生非, 好象每天不讲究别人就没法活下去, 这种行为不经意间让学生看到、听到、学到, 学生还是孩子鉴别是非的能力不够, 所以很容易学上这种坏习惯。将来到社会上每天眼睛盯着别人讲究别人, 从不规范自己的言行, 以这种方式弄出是非, 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个人发展, 常言到:“只有是非之人才谈论是非之事”这种行为远远背离教师礼仪与师德。我想只有每天都在不断研究自己怎样成长, 怎样改掉自身缺点与不足的人才有希望获得美好的未来。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出礼仪、道德、修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涵和素质。例如:有个别教师由于有较强的嫉妒心, 如果看到谁工作上进步较大、学习上进步较快、家庭生活处理的较好、生活较幸福的话, 他便从嫉妒转变成忌恨对同事采取阴险手段, 阳奉阴违长期无故说某同事的坏话来扇动其他人并误导其他人对这一同事有看法, 进一步来贬低对方的人格来打击对方的精神, 最后在精神上压垮对方达到整治对方的目的。如果一所学校出现这种现象, 就要求主抓政治思想工作的校级领导及时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做好教师们的政治思想工作, 给每一位教师公正的评价并耐心细致的作好每位教师的心理调节工作。要让教师们知道嫉妒心过强实际是一种心理疾病, 要求嫉妒心过强的教师心胸应开阔, 用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工作和生活, 不要钻牛角尖, 知道坏别人就等于坏自己的道理。因为你用这种方法去对付别人, 时间一长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别人知道后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会使教师们在处理同事之间关系时在思想与行为上出现严重混乱与错误的现象, 严重违反教师礼仪、师德、师风, 难免误入歧途。教师中个别人精神偏执导致行为也偏执精力用的更偏执, 最终伤人害己。而这种处事的方式一但被同事学去和让学生学去会出现不良行为扩散情况, 这对教师队伍是一个相当坏的影响, 是对教师礼仪严重的破坏。个别教师之所以这样处事是与他们有过强的嫉妒心和心理疾病及先天接授的教育有关。

一个人接授的教育是来自几个方面的:首先从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来看家庭教育有不够到位的地方, 所以在接受教育方面有严重缺损的地方。这里大至有这样几个板块: (1) 家庭教育板块; (2) 学校教育板块; (3) 社会教育板块等等。无论哪个板块有缺损, 都会在今后日常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诸多关系方面体现出来, 影响自己的人生发展、命运等等。所以教师礼仪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话到嘴边需三思在处理事物时应当在讲原则的基础之上要有利于同事之间的团结、有利于与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利于各方面关系的调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事业的发展等。所以我说教师礼仪不仅是精神食粮, 也是生产力, 是一个国家文明体现的源动力、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所在。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走向美好、光明、昌盛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从教师素质抓起。抓教师素质先要从教师礼仪开始。

下面我用一组文字与符号来表示发展关系:

教师素质→教师礼仪→学生素质→学生礼仪→社会发展与进步→社会效益。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接触各种事情的时候的一种礼貌姿态、行为反应、礼貌用语等方方面面。所以要想做好教师礼仪就必须在见人接物等方方面面做得符合教师礼仪的要求, 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做为教师本人一举一动都应当体现出良好的礼仪、道德、修养。

浅谈对有效记忆的几点认识 篇8

1、重复多次的学习虽然必要,但机械被动、不知其乐的死记硬背永远事与愿违。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且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2、顽强学习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已到疲劳极限. 昏昏欲睡之时,继续坚持无疑是自欺欺人。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3、不要强迫自己去钻研自己毫无兴趣的事。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要牢记你学习的知识,必须倾注你全部的感情,爱之越深,记之越牢。

4、记忆的大敌是遗忘。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学习时,不断尝试着回忆,还可使记忆中的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将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5、永远不要埋怨自已脑子不够用,应该记住:任何时候,你脑子中的大部分地方都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你精心耕耘,何愁不结累累硕果。

在人们的心日中,科学家的记忆力似乎都是非凡的,其实并不尽然。那么,一个记忆力平平的人,如何才能攀登学科学高峰呢?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极强的观察力。达尔文小时记忆力并不好,常常受人歧视. 但他有极强的观察力。他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写下50万字的考察笔记,成为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2、极大的兴趣。爱迪生小时候呆头呆脑,记忆力极差,但他对实验却非常有兴趣,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后来终于成为大发明家。

3、极好的理解力。即使记忆力差也无妨,爱因斯坦小时也是笨学生,但他反对记忆靠机械背诵,主张理解消化吸收。他的知识日积月累。并为他创造力的“爆发”储备了足够的 “能量”,致使他后来成为大物理学家。

看来,勤奋、意志加毅力,也是补救记忆力不好的良方。

那你会排除妨碍记忆的不到因素吗?为了有好的记忆,必须排除使记忆恶化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指患病、疲劳、睡眠不足、忧虑、焦躁不安、 过度兴奋和孤独感等。我们必须做到:

1、经常保持身体健康,因为疾病、疲劳会使脑细胞活动衰减,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理解、记忆变得迟钝。

2. 睡眠好才能使脑细胞得到休息,获得新的活力,但并非睡的时间越长越好,重要的是睡眠量要适当(睡眠量=睡眠深度X睡眠的时间),因此,一定要有规律地生活和适度的运动。

3、要调节情绪,切忌过度忧虑和焦躁,这是使记忆混乱和恶化的重要因素。

4、要保持营养平衡。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吃得过饱或过于饥饿或偏食,会影响消化器官的健康,无法摄取营养,也会使记忆变弱,效率降低。

切合自已实际,选用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如选用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首次刺激的强烈刺激记忆法、多种感官的并用记忆决、 使大脑高度紧张的争论记忆法和读书时按不同逻辑内容编成提纲的自编提纲记忆法,选用归纳记忆法和趣味记忆法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种被人忽视的切实可行的背书方法——减字背书法。 所谓减字背书法,就是把要背的一段或很短的一篇文章,先读上一二遍,然后再把文章中出现的一些修饰成份或自已认为精彩的词去掉,闭上眼睛试着背,如果忘记了,就睜开眼看,然后接着又背。这样,很快就能把它记住,背比较长的文章(如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可把它分成一小节一小节地背,因为这样可以少花时间,速见成效。

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 篇9

大塘镇里中小学 刘廷美 2014年5月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

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

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

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

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

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

六、给予住宿生补助。

七、开展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等等。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当前基础教育为我们提出了四个信号:

一、国家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基础教育必须是政府全面承担的教育;

三、基础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学校的职能就是抓管理抓教学教育。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

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

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

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一般来说,多数老教师们往往是不认同的,因为长久的思维定势和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改革意味着要抛弃很多过去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东西,这在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是很希望改革的。加上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

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对他们要进行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年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骨干,也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骨干,他们中有的渴望改革,有的则是抵制,更多的人是观望态度。如何把他们调动起来,才是决定改革的关键。中年教师大都已经成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在改革过程中,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暂时还没想到什么好方法。

还要说的是,年轻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应该把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带入校园,尽可能多地应用一些新理念新方法到实际教学中,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那些保持观望态度的同事。当然,具体涉及到的一些为人处事,就不好说了。一句话,在利己不损人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时,那就要考虑清楚了。

同时基础教育改革中将遇到的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掌管教育的部门领导的阻力,他们大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听不到学生们的心声了,说得严重一点,文革时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不良影响依然在左右他们。这也是为什么改革迟迟不能推行的原因,说得不好听是有一大帮的老顽固在阻挡着前行的道路。

其次是受地域的限制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我们这里,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如故,而且连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都未传达到一线教师手中,许多领导将文件锁进抽屉里,这是普遍存在的真实现象。

再次是农村与城市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硬件资源的不足,教师水平不高与数量不够,学生流失等问题都是我们能看得到,却总是无法解决的。对农村学生的忽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而对农村生存状态的忽视,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悲哀!尽管国家提出“三农”问题,但农业人口那么多,短时间内怎么可能改变得了?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这一代最缺乏的就是信仰和理想,希望慢慢改变,能够相信我们的下一代将不再接受和我们一样的教育。让我们为这一共同目标奋斗,不需要一生,只要一个小时或一天也算是贡献。

上一篇:镇班子成员述职报告下一篇:狗王争霸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