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精选10篇)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篇1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及产品进行规划、处理和安排的方法,已在教学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将从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分类、教学设计的特点以及教学设计过程等方面对教学设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教学设计
认识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种经典的定义,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教学的系统设计就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是‘为促进学习资源和步骤的安排’”等。虽然它们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它们的核心部分却可以说是相同的,那就是教学设计要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由此,我们就得到了教学设计这一综合性定义:教学设计就是指依据特定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划、安排的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上,我们主要将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它的目的在于怎样帮助教师备好课、怎样才能把课教好,而几乎不考虑学习者是如何学的方法。目前,除了建构主义指导的教学设计外,其他的几乎都属于这种范畴之内。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这种理论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重心可以说是恰好相反的,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而非教师的重要性。其主旨主要有:学习这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或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等。
3、教学设计的自动化。
教学设计的自动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从事与教学设计相关的工作,或者是依靠计算机的智能化功能实现教学方案、策略自动化生成等等。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
1、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个体学习。
学习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所以教学设计是主要针对个体学习而不是班级、社会团体等群体学习。
2、教学设计的阶段性
指的是,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即时设计和长期设计。即时设计是短期内的设计,如一堂课的设计。而长期设计在时间上则显得较长,复杂性也较高,如一门课程的设计。
3、教学设计可以影响个人的发展。
系统的规划、设计能为受教育者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自然而然会对学习者的发展产生影响。
4、教学设计应采用系统的处理教学步骤。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步与步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这一步骤做好了,才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骤,否则会影响整个教学设计的实施。
5、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者如何学习知识为依据。
在考虑个人能力是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关心能力是什么,而且更要研究能力是如何获得的。
四、教学设计过程
在明白了教学设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后,接下来就是分析教学设计过程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经过教学活动后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后,就要对教学需求进行分析。教学需求指的是对目的所要达到的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教学目的可以先是模糊的,然后逐渐进行完善。一个完整的教学目的描述应包含以下内容:学习者;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做什么;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2、教学目的分析
该过程主要是分析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
3、学习者特征与环境分析
学习者特征包括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特征。该阶段主要是了解学习者身心和认知等方面特点。
4、编写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学习者在完成了一个教学单元后能够做什么的详细阐述,它产生于教学分析所得到的技能。绩效目标的编写分为以下几步:修改教学目的以反映最终应用环境;编写学期目标以反映学习环境;为目的分析中确定的每个步骤编写目标;为每个子步骤编写目标;对某些学习者可能不具备的入门技能编写目标。
5、标准参照的测验项目
该阶段的工作是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具有学习新技能的先决条件和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设计并安排教学测验的项目。
6、开发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组织、形成相关的教学策略并制定相关的方案的过程,它是为了帮助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一个作业的计划。
7、开发教学材料
这里的教学材料是指用于传递教学事件的印刷的或其他形式的媒体材料。教学材料与教学目的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种良好的教学材料的选择往往可以使教学目的的实现事半功倍。
8、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式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修正他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该过程的重点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改进教学。
9、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或者系统所进行的评价,是对最终产生的结果所进行的评价。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决定是继续采用当前的教学材料还是采用其他更合理的教学材料。
教学设计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馈总结来完善,这样才能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参考文献:
[1]谭念君.教学设计之前需要把握的三个问题_从_分数的初步认识_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张翔宇、张丹.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Walter Dick、Lou Carey.教学系统化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蒋振南.教学内容设计的认识与实践.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 [5]何光伟.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探讨.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篇2
首先, 历史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的整体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 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因此, 在教学方法上应强调,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即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 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 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 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 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 像学习数学一样, 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 是思考的过程, 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 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 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 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例如, 激发学生兴趣, 实施趣味教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 求知探索的内驱力。在科技异常发达的今天, 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 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已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 打破时空限制, 化远为近, 化静为动, 图文声像并茂, 生动感人, 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 创造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 使学生耳目一新, 身心愉悦, 产生乐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 情绪体验, 内心产生共鸣, 得到启迪, 产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 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 而这种活动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诵的模式, 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的模式, 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原形, 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 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因此, 学生的学习要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 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那就是: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因此,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 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 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以达到知识的创新。
再次, 历史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主要是围绕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 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 尤其是透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 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 (主要是文字材料) , 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 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 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 注重史料的作用, 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 把史料作为证据, 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 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 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 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我们只有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史料, 才能配合好日常的教学活动。
最后, 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 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 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 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
常言说,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但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 都不是随意的, 甚至不是随机的, 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 有具体的目标, 有明确的设计理念。方法的实施, 是有步骤的, 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这都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去研究和发现, 以找到更适合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好的学习方法。
摘要:通过历史教学, 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因此, 我们历史教师要重视历史教学的意义, 掌握好的历史教学方法, 组织新颖的历史教学活动, 以思维训练为中心, 培养发展学生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学会正确学习历史的方法。
浅谈对“教学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 教学信息化 建构主义
当今社会已快速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取代物质资源和能源一跃成为更重要且更具价值的社会资源。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有了空前的提高,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加工等技术层面有着空前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无不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育界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即教学信息化。本人认为教学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下面就这个话题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信息技术,指的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故通常又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社会背景是信息成为支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资源,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接收等技术有了空前的需求。这种需求伴随着社会资源分配的巨大变革,因此,信息技术通常又与信息产业革命、教育教学改革等命题相关联。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就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尝试,并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紧密、有机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方法、理念、模式的有效转变,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身心发展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信息化的优点
教学信息化理论解决了很多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创新的空间,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1.教学信息化有利于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所以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的构建至关重要。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有着不一样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倾向也有区别。传统的课程资源是“一本教材一个老师一节课一张试卷”。教师年复一年机械地灌输着,学生千篇一律被动地承接着。铺天盖地的“记”、“写”、“背”、“练”。老师累心,学生累身。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情况则大不一样,师生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是畅通和多样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将这些资源进行提炼和整合,加工和深化,然后将学生引上路,让学生在探究与合用中携手前进,在前进中积极构建。这种“教师指路,学生前行”的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赶着学生走”的被动上路模式。师生间也可取长被短,共同进步。这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即所谓“教学相长”。
2.有利于个性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等作出系统设计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师只能取材于眼前,优秀教师能够“物尽其用、就地取材”。可对大多数普通教师来说,往往要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很好地解决“无米”之困。“多媒体视听技术”、“微课”、“数字仿真系统”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给教学设计带来无限空间和灵感。
3.有利于学生减负
学生学习的压力来源于身心两个方面,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心疲大于身劳”。为了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必需双管其下,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些。信息化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自主化,让每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渠道。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比如,有的学生善识记,就可以引导他通过阅读来记忆;有的同学更长于形象记忆,就可以建议他通过观看视频材料等来加强记忆。“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同样适用学习。良好的态度加上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身心会得到很多的解放,也会更乐于学习。
4.有利于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治、忙而不乱”。那种传统上依赖老师“权威”进行“压迫”式的管理已经成为历史。无论你同意与否,现在学生的“老师观”已与之前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学生观”要与时俱进。只有在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下功夫,才能让学生觉得课堂上有事干,有意义。信息化教学要求对学生分层教育,让每人学生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三、关于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教学信息化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给教学活动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为了信息化而搞无原则的形式主义
教学信息化是在经典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它的根本和核心仍是教学,必需符合教学原理。信息化只不过是运用信息理论、理念和方法、手段来设计教学过程备环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合理集成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断不可为了所谓赶潮流生搬硬套,把课上成不伦不类的“夹生课”。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和信息理论,统筹各种资源设备,认真分析课标、教学内容、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合理设计,做到学生与课程、技术与内容的“无缝搭接”,不留“斧凿痕”。
2.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之所以要教学信息化,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说到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放课堂,这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裁判。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动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发言,真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教学信息化要求课程资源开放,开放不等于无序,不等于盲目。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需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指导。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对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都不一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在教学资源方面应该是个大管家。这就要求教师要站的更高些,看的更远些,读的更精些,做的更细些。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篇4
县河镇中心学校 任筠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
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
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
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
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
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等等。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对他们要进行较多的指导和帮助。如何把他们调动起来,才是决定改革的关键。
还要说的是,年轻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应该把年轻人应有的活力带入校园,尽可能多地应用一些新理念新方法到实际教学中,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那些保持观望态度的同事。当然,具体涉及到的一些为人处事,就不好说了。一句话,在利己不损人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时,那就要考虑清楚了。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在新的课改形式下,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做指导就无从谈课改。观念一变天地新,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践行“两个为主,三个转变”的理念:“两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不然,将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只能让学生自己明白事理。“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的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教学目标多元化转变;老师角色的转变:有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知识向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知识的结论转变。
真正的教育改革,应当体现在教室之中、教材之中、教学过程之中。教育改革的执行者都是一线教师,要想教育改革切实有效,就需要教师们具有坚定的执行力:“教育改革—这就是我的事情!”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洋思、杜
郎口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校本研修。各教研组挑选学科骨干教师率先进行课堂改革,并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结构和程序虽然不同,却都是在学生的“学”上做文章。我校围绕学生认知规律,确定了“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是:导学、议学、讲练、巩固练习、教学后记。重点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打环节。
实施“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制度。对未能完成“堂堂清”的同学,由小组长利用中午、下午时间进行补差,还有问题的由教师负责,努力做到“日日落实”:利用周四下午课外活动统一安排周测,每科限时40分钟,进一步查漏补缺争取做到“周周落实”:利用月考及考后分析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实现“月月落实”。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篇5
3月5日,省厅召开“江苏公安精神”大讨论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孙文德厅长代表厅党委作重要讲话,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江苏公安精神”,开创全省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精神是一种思想信仰,一种品德修养,一种荣耻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文化传承。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乃至每个人的个体本身,都需要一种精神作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中国文化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在古老的《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其呕心沥血之作《呻吟语》中也说:“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驰,则百兴俱废”。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公安机关在新时期,新阶段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历史责任,更需要一种积极健康精神的指引。在全省公安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各地纷纷出现了很多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经验和模式,有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创造性地开展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的“上岗模式”;有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牺牲奉献,创造了命案侦破率连续17年保持95%以上的奇迹的“南通刑警经验”; 有坚持创新创新,亲民爱民,取得了确保夫子庙景区24届春节灯会无事故的骄人业绩,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的夫子庙派出所;也有像陈贤岩、徐兆华、刘祖明等
代表了新时期江苏公安民警勤政廉洁、敬业奉献精神的典型代表。这些都是江苏公安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归纳、提炼、总结、升华这些精神和经验,并结合江苏公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成为全省公安民警共同的精神体系、精神符号和精神动力;成为全省公安民警良好精神面貌的一种浓缩和升华;成为激励全省公安民警迎接挑战、发奋图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断走向胜利、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当前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江苏公安精神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不断增强全省公安民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那无异于行尸走肉,与禽兽无异。
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部分民警思想道德严重滑坡,金钱至上,见利忘义,香臭不分,美丑不辨,甚至追恶逐臭,人性全无,不以为耻,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浑浑噩噩,无所用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完全忘记了当初入警的誓言。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神和信念的缺失。而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江苏公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可以使全省公安民警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对先进者以激励,给慵懒者以鞭笞,给落伍者以警醒。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将一切艰难险阻、个人得失都置之度外,就能够激发出冲天的干劲和无穷的创造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推动全省公安民警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提高公安工作品位和档次的现实需要
世界上著名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校风校训,如哈佛大学校训是“让真理与你为友”,西点军校的校训是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校训用非常精炼、简洁、优美的语言概括了各个学校鲜明特色和价值追求,与学校本身的形象和气质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效果,也提升了学习的形象和档次。
警察作为社会一个特定的行业群体,有着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对这些文化资源加以挖掘与提炼,对于探寻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精炼、优美、琅琅上口的,能够体现新时期江苏公安工作现实特点和奋斗目标的江苏公安精神,是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江苏警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江苏公安民警共同的精神信念支撑和精神家园;成为江苏公安响亮的精神品牌和符号;成为江苏公安无声的口号和宣言,使广大公安民警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全省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档次。
三、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积极、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的形成,是促进公安队伍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调和剂”,也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面。而警察精神作为警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强大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手段,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切实增强民警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大力培育、弘扬警察精神和警察职业道德,营造浓厚的警察文化氛围,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警察群体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公安工作中去。是新时
期推动和完善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具体说来,我觉得新时期的江苏公安精神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一、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回顾江苏公安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各项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国的前列,关键的一点就是保持了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从南京警务信息化建设的累累硕果,到“南通经验”的人间奇迹,再到“上岗模式”探索创新,无一不是我省公安机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丰硕成果。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保持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不断的用发展和创新来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同时要充分尊重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首创精神。基层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活力,公安工作的许多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体制、新机制都来自于基层实践,源自于基层创造。因此我们要相信基层、依靠基层、发动基层,走出具有江苏特色的警务创新发展之路。
二、忠诚可靠,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人们常说,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的确如此,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至2009年上半年,共有10768名民警光荣牺牲,151468名民警英勇负伤。这意味着,每两天就有一位警察牺牲,15位警察负伤。“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这是公安战线的真实写照。公安机关作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半军事化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忠诚是永远不变的警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我们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始终把公安工作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对党忠诚、不怕牺牲、排除万难,顶得住压力,禁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永远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贴心人。
三、执法为民,甘当公仆的敬业精神
“公安姓公,民警姓民”,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警察与人民之间鱼水深情的关系。全省公安民警要按照公安部“三项建设”的要求,以着力强化五个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牢记宗旨、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做到人民利益至上。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努力以真心换真诚、以真心换真情、以真心换民心,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立足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小事、实事、好事,多推出符合实际、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措施,在一点一滴中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最大限度地取信于民。
四、乐观向上 团结互助的职业精神
公安工作强度大、风险高、负荷重,应急性和对抗性突出,公安队伍纪律要求严、“高压线”多,使公安民警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中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调试自己的心理,加强个性修养,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知难而上,积极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各项工作。团结是一种胸怀、一种觉悟、一种品格。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只有加强团结,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公安工作做好。因此广大公安民警要有纳谏容人、克已宽人的胸怀,有一颗大度的心。“和”字当头、“情”字为先,学会在工作中求大同存小异,努力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警营关系,从而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篇6
复习课上的成功与否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可见复习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的获取知识的价值取向,反思每一复习阶段的策略是否需做进一步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复习内容做积极地处理,调整复习思路。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盘点与回顾,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他们高效率地完成复习任务呢?面对又一轮的初三毕业班,我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俯视”考点
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英语内容庞杂,因此,复习时尤其要注意环环相扣,形成复习链。语法复习是整个复习链的关键点。比如在状语从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应该注意到每个部分的前后联系:逐条复习不同类型的状语从句知识时,及时进行必要的铺垫,为后面的练习埋下伏笔;而后面的复习,则要不断照应,反复深化,使复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探寻规律
进行英语复习时,我们往往喜欢做“加法”,印发大量的材料和练习,强调学生多记多练;而学生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考虑用“减法”,精简内容,合并同类,探寻规律,以求高效。脑子里对知识有了高屋建瓴的清晰理解,无疑也就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语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我更关注引导学生巩固语法基础知识,探寻考试规律,以求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我在进行状语从句复习课教学时以“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考点再现”为主要教学设计模式,以体验为设计主线,集中呈现大量的例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消化,领会区别所在,进而加以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学特点,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要求教师增加自己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备课,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学生在情景英语中自然的使用语法。任何语言形式只有通过体验和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只有通过实际运用,特别要通过在交际中去运用才能内化其规则,才能真正掌握,语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基于这个理念,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三、了解学生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复习课要高效,关键一点是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清楚学生的薄弱点,哪些能力欠缺,复习的节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等等。比如这堂状语从句复习课,要提高效率,准备工作必须做细,教师要对练习情况、每道题的答对率、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等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抓住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复习,这样的讲与练才有针对性,才会使学生有收获,同时让学生做好错题记录,方便以后使用。
四、激发潜能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往往处于沉睡的状态,特别是到了毕业班,作业、考试不断增多,学习压力在增大,不少学生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产生学习无力感。这时他们特别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所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更应该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课外,教师要不断和学生交流,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最佳结合。
五、培养能力,指导方法
还是以这堂状语从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我在巩固状语从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用能力。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一是在单项选择和填空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的能力;二是通过语篇训练让学生掌握状语从句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最后,还要注意回归课本,提醒并要求学生熟读教材,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状语从句。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这种潜在能力的培养。
六、洞悉中考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更要深刻分析中考试题,要熟读细品<<中考考试>>说明,研究中考的命题思路,把握考纲,让学生做有价值的习题,争取短时高效。
七、融会贯通
复习课的最高境界是“通”,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在纷繁复杂题目后的规律。学生每复习一个考点,老师要引导他们寻找出这一考点与其他考点的联系,使分散的考点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我经常爱跟学生说要能将所学知识像串糖葫芦那样串起来,书要能越读越薄。这堂状语从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从复习每个不同类型的状语从句入手,到专项练习,到中考考点,力争做到精讲多练,巩固提高。
八、反思与调整
这是一个关键且重要的环节, 不管你所教学设计的是一堂什么类型的课,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它,因为这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不容忽视的机会。具体到这堂状语从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我做了如下的反思与调整:
1、注意把握好英语语法复习课的量与度,重视反复操练。任何一种英语语法知识,它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尤其是语法复习课,因此,复习完一个语法知识点后,教师应在随后的一至两个课时内,同时利用课后作业的布置,有意识地让学生反复使用,强化记忆。
2、让学生体验成功。
要求学生继续做这个语法知识点方面的作业,在后续的课时内,学生会什么,教师就测验什么,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感,他们就对这种语法现象充满自信,从而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和应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未掌握到的知识,不留任何漏洞。
3、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内涵,特征
当前, 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这两大教育思潮已经主导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这两大思潮的影响下, 高等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并逐步呈现出:普及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三大趋势。近两年来, 国外轰轰烈烈的翻转教学方式已经受到人们的热捧, 而“微课”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也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并得到了初步的探究与实践。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较, 高职院校更加偏重于培养具备高等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所以,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微课教学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内涵与意义。2013年,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成功地把微课教学这一模式推行到各省。2014年3月, 又再次启动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本次比赛具体区分为本科与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分类比赛, 且细化至不同的学科领域, 力求进一步推进高校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并组织了全校教师微课教学的选拔竞赛。结合对本院教师及周边其他几所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了解, 笔者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差异, 甚至存在各种质疑、误区和排斥心理。因此,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展开深入探讨, 以形成正确的认识, 促进微课教学的快速推广与实践。
1 微课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 关于“微课”这个新名词的内涵, 国内外还未能给出一个权威的界定。随着微课的引入, 高职院校教师对其认识和研究也逐步加深, 鉴于网络上存在着内容丰富且水平参差不齐的微课作品, 教师们对微课这一新生事物仍然众说纷纭。笔者结合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的部分作品及国内学术期刊中高职院校教师发表的多篇有关微课教学的文章总结分析, 当前教师们对于微课的理解主要囊括了“教学视频切片”、“微课程”、“微课教学”几种观点。这些观点都承认了微课以简短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其中, “教学视频切片”的观点, 是认为微课只是简单的把传统教学视频切片化, 把其中的一个重点片段作为一个单独的微型教学视频, 或者提取几个重点片段合成为一个微型教学视频, 即为微课。这一观点只强调教学的内容和授课的时间, 显然不够全面。而“微课程”的观点, 则强调了授课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及完整。其实, 微课程的概念是1960年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的, 它是指针对某一主题设计与实施的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 微课程的内容和传统课程相比则更加独立、单一。所以, 把微课等同于“微课程”, 笔者认为也不够科学。相比之下, “微课教学”的观点则是把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 更加注重教学目的的单纯集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学效果的达成, 其内容不仅涵盖了教学视频资源, 还包括一系列辅助性教学资源, 如:教学设计、课件展示、互动平台等。微课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搭建更加便捷有效的自主学习平台, 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因此, 笔者认为, 对微课的理解应偏向于“微课教学”的观点。下面, 关于微课的概念, 我们来看几个主流论述。
在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中明确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从评分标准中, 可以看出微课教学偏重于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判。[1]
而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 在教育部东莞微课培训会上他提出其微课定义的3.0版本:“微课又名‘微课程’, 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 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广西师范学院郑小军教授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 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2]
从以上的对照分析中, 不难看出这些定义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 也更加契合微课教学的观点。总之, 微课教学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体现,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调整和补充。要充分发掘微课教学的优势, 把微课教学引入高职院校常态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就必须首先明确微课的内涵和特征, 要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 这直接影响了创作的思路和作品的水准。
2 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几个特点
与传统教学相比, 高职院校的微课教学有其独特优势, 当然,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憾。结合当前各方对微课的研究成果来看, 高职院校的微课教学应具备如下特点:
2.1 选题恰当、手段多样, 凸显微课教学的优势
选题, 是开发微课资源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微课教学的针对性很强, 选题确定之后,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都围绕选题展开。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和实践环节都适宜采取微课教学的形式。要在短时间内完整讲授一个知识点或实践环节, 微课的选题就应该“小而精”, 相对于广度而言, 微课教学的优势在于讲授的深度, 应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 以加深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既便于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讨论, 也便于学生在课前、课后自主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巩固与归纳。
2.2 形式短小、内容精炼、主题突出
微课的主要特点突出表现在“微”字上, 包括视频时间的简短和内容的精炼, 视频内容要紧密贴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 完整体现出某一个学科知识点或实践环节。笔者认为, 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在10~15分钟为宜, 可短不宜长, 过长时间的视频播放会显得冗长、拖沓, 同时也会降低课堂教学方法切换的效果;再者, 过大的数据容量, 也无法保证微课资源的便捷传输。
2.3 展现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根据教学内容, 微课视频的采集可以通过视频拍摄或录屏软件的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都要展现出具体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关于某个实训操作技能, 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或实验室, 借助真实仪器, 辅以教学道具, 师生统一着装, 动态操作, 呈现出真实动态教学过程, 以此凸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感觉自己身在其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 能够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
2.4 规范建设微课互动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互动平台是微课教学的重要一环, 也给各方交流提供了更加自由、灵活的空间, 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让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 相比中小学生, 笔者认为大学教育的对象恰恰是处于最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年龄段。一方面, 学生的网络信息水平较高, 另一方面, 交流者的素质也相对较高。但自由的网络互动也带来了难以监督的问题, 需要人人自律, 所以微课互动的平台, 也亟待规范建设。通过合理搭建互动平台, 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为学生答疑、还可以与同行展开更多交流与评价,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教师甚至可以相互就自己擅长的知识环节展开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 减轻自己的教学压力, 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微课资源的网络传播与共享, 也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解决教育不均衡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管丽红.谈谈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前景[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 (6) .
浅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8
1.巧妙运用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去体验作品的情趣。
2.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3.运用电教手段,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科特点设计问题课堂氛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学观念的更新,陈旧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如何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我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巧妙运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无不是对真善美的描绘,无不是对儿童情趣的流露。我们在教图文并茂情理俱佳的文章时,只要教师善于挖掘,顺着作者的思路去体验作品中儿童的情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蒲公英》这篇文章时,怎样揭示文中寓意?文章结尾,我这样设计:如果你选择了金光闪闪沙漠上的蒲公英种子,或者选择了银光朵朵湖泊中的蒲公英种子,你现在想说点什么?如果你选择了泥土中的种子,你又会对那两颗种子说点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热烈而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文中蕴含的一些道理,寓意的揭示也水到渠成。对课文中美丽的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壮丽的祖国山河,领略它的雄浑、巍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豪情;花草的色彩美,观看它的缤纷艳丽,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建筑的图案美,欣赏它的对称、和谐,增强学好本领的决心……加之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可以使学生入境、悟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对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活动就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充满了欣喜和想象。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巧妙的构思,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时候、场合看到升国旗,唱《国歌》?当时是什么场面或情景?这一问,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马上把要学的东西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起来。接下来观看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冠后升国旗奏国歌的录像,让学生说说在场的中国人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小朋友的心情又会如何?这样就唤起了学生情感体验,读起课文会很有感情,有些同学还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国歌》,这样,便可自然地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之中。但课堂提问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时间一长,会失去答问的兴趣。而问题过难,学生绞尽脑汁也答不上来,会使大多数学生失去自信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设计问题难易要适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真正做到:“道而费牵,强而费抑,开而费达。”
三、恰当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成功的语文教学需要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电化教学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展示的方式可以融声、光、电、磁于一体。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把儿童带入作品描绘的情境,其情可见,其情可感。儿童理解作品的语言便化难为易了。如教学杜甫《绝句》时,先投影展示背景,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及草堂,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教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时,再放录音,学生一边欣赏活泼可爱的黄鹂在翠柳上的姿态,一边倾听黄鹂婉转的叫声,对诗句很快就理解了。学习“一行白鹭上青天”时,随着教师生动的叙述,一行白鹭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远景,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科学地使用电教手段,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只有在宽松、和谐、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与生,教与学双方才能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相反,压抑、紧张、拖沓、沉闷的课堂气氛对师生双方的“发挥”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敬畏的心理放下来,让学生懂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道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生龙活虎,争问抢答,学习主动,做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对中国咨询行业的几点感想 篇9
——读《咨询的真相》有感
由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我于九月份前往图书馆借阅了关于管理诊断方面的书籍——《咨询的真相》。本书主要讲的是中国咨询公司第一品牌——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故事。作为一个创业十年,从三个人发展到近四百人的中国咨询公司第一品牌,新华信对于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历程、行业现状以及如何在中国做管理咨询等问题,均有着切身体会。写著本书的目的,就是将这些功过得失、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以便让更多有志之士分享借鉴、了解研究。经过一个月的阅读,我对咨询这个行业有了新的更深刻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出几点感想。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几点感想,了解的很浅薄,还请多多指教。
一、如何定义咨询。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如何定义咨询这个行业。管理咨询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可是在中国,仅仅走过过十多个春秋。稚嫩的中国管理咨询该如何定义,更是一个问题。我本人在阅读此书之前,也简单地奖管理咨询师等同于医生来看待,把咨询类似于策划来看待。现在看来,我的想法太过简单,而且大有偏颇之处。
(1)咨询≠策划。说到策划,我们想到的一般是如何让这个企业出名。那么一个偶然的灵感、奇思妙想的创意、与众不同的广告都能使一个企业名噪一时。但咨询则不同,咨询侧重于帮助企业强身健体,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延长企业寿命,保证企业质量,做一个长青树一样的企业,而不是轰动一时。而且,咨询和策划从品牌效应上来讲,是集体出名和个人出名的区别。说起策划,改革开放八九十年代,有个叱咤风云的点子大王——何阳。彼时的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轨。计划指令、生产模式与销售思路都被冻结在过去,而中国市场长期压抑的需求却在渐渐复苏,两者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何阳用“点子”填缝。1992年,媒体发表《何阳卖点子赚钱有方》,很快《人民日报》转载报道。当时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不久,再加上党报的首肯,何阳毫无悬念地成为“在改革大潮中涌现的叱咤风云的弄潮儿”。何阳走遍全国,到处都是堆满笑脸的官员、奉承的企业主和主动献身的姑娘。他像极了现今的巴菲特,与他吃一顿饭需要交数千元钱再排一个号。但何阳的成功注定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而不是一个品牌的成功和团队的成功,说起点子大王大家都知道,做策划找何阳大家也知道,但何阳的公司叫什么名字,大家都不知道。如果何阳倒了,他的公司也倒了。结果何阳真的阴沟里翻船,以诈骗罪入狱。他的江湖随他的入狱而消失。今年6月,何阳出狱,他期望“翻案正名”,也意图重出江湖。不过,十年已过,世间已是另一种繁华,江湖还会是他的那个江湖吗?这就是策划是个人出名的解释。而咨询则不同,这个集体出名可以咨询大佬拿麦肯锡公司来举例。我们从这个公司名字可以看出它的创始人是麦肯锡以外,其他关于个人信息的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这个公司谁本事最大,只知道这个公司的团队是最棒的,这个公司品牌的价值不会随着人事的变迁而立即产生连带衰减的效应。目前中国市场上,两者各有一块市场,也常有交集部分,互相打打擦边球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虽然不够成熟,但总比当初两路人马、两套路数却来抢占一个市场要好的多。
(2)咨询≠医生。我们常说给企业做咨询就像给病人看病,但咨询其实不等于医生。因为很多客户并不是不舒服才来看医生,他们只想来做做保健,未雨绸缪,让自己的寿命更长或胃口更好。而现实中,我们去医院看医生往往是身体不适,支持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开药治疗。如果一个企业到了癌症晚期才来咨询才来治疗,那么恐怕是华佗再世也医治不好了吧。所以事实上,咨询可以说成是医生,毕竟医生是专业性很强的,但这个医生应该是一个保健医生,关键在于为客户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3)咨询=教师。策划也好,医生也罢,都是旁人对咨询的认识。如果让管理咨询公司给自己下个定义,他们的回答可能会是教师。而且还是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师,所以收费才高嘛。比喻成老师,意思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个金牌老师也不能说他叫出来的学生个个都能考上清华北大。
二、中国咨询行业的缺陷
(1)方法的缺失。伴随着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强劲势头,行业的缺陷也显现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化繁为简的能力,如何提出适合中国企业的战略分析模型和竞争力分析模型。
(2)人才的缺失。咨询行业是典型的人才竞争的行业。由于我过本田咨询公司在财力和能力方面的限制,无法和外资咨询争夺人才。但是近年来,海归和专业人才较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
(3)客户的不成熟。其实客户对咨询的认识还是不够成熟的。在中国市场上,一百万元级别一下的项目占了很大一部分,真正成千万上亿的项目凤毛麟角。把咨询行业看作“暴利行业”的企业依旧为数众多。
三、咨询师的培养
其实,咨询是个很宽容的行业,做咨询师比做律师、会计师要幸运的多。因为后者都要持证上岗,而咨询行业只要你是大学以上文凭,通过咨询公司面试,雇佣你就有一张咨询师的名片了。但咨询行业的宽容好像只限于进出之间,要做好咨询师、配得起顾问这个这个名词,还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一个咨询公司的信誉来源于咨询顾问的个人信誉,也就是一个团队。更何况做咨询的,客户理所应当地认为要比一般人强。于是不管在办公桌还是饭桌上,任何时候,客户都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待。所以,做咨询顾问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跟要懂得做人的综合素质。有句老话说“先做人,后做事”。
这就意味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咨询顾问,就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除了穿着体面、装备精良、谈笑风生、时尚而优雅地飞来飞去以外,还要在人后做出巨大的努力,真正用能力和实力帮企业解决问题。对于咨询公司而言,也需要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培养合格的咨询师。所以在招聘、培训和同化的每个过程中都要注重细节,培养竞争力。
浅谈我对板图板画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10
【内容提要】
板图、板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地理的基本特点—知识和 图像的不可分割,而且,它以黑板作为地理图像的载体,还具有使用频率高、容量大,适应课题广,清晰易懂,近视效果好,可以迭加发展等突出优势。同时也反映了地理教学中的改革趋势—知识图像化。【关键词】:
板图 板画 直观 形象 【正文】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板图、板画的利用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板图、板画是地理教学中的图像艺术,也是地理教学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是以平面地图为主,主要显示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特点等。它较为形象直观,在课堂上边讲边绘,讲绘结 合,既密切配合教材内容,又能补充地图册、挂图、课本插图等的不足。用板图板画教学,对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清教材知识体系,建立空间概念,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智力、能 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对板图板画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板图能够以简单的几笔概括地、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有利于教师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把复杂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也便于学生利用图形来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掌握知识。
二、地理板图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随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而转移,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双边活动。比如有些国家、地区的图形可以适当夸张、简化成各种实物形象。如黑龙江的轮廓可以模拟成一只天鹅,意大利的图形可以模拟成一只高跟长筒靴子,西西里岛是一个足球(穿着高跟鞋踢足球—意大利的足球水平很高)。„„教学中运用地理事物的形象性,能够丰富学生的形象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板图图形简单,内涵丰富,对揭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具有突出的表现。教师利用板图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简单的图形中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在讲俄罗斯的时候,可以先画上俄罗斯的轮廓图,然后一点一滴的分别标出周围的海洋、大洲及所在的地区,等这个落实以后,再把亚欧的分界线在图中表示出来,让学生辨认。之后再依次添入邻国、地形区、河流湖泊等。让学生根据地图去分析俄罗斯地形的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和农业的影响。这样一点一滴的去做,就把难学的俄罗斯地图肢解开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四、板图运用比较灵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也可以把文字变为图形,还可以把复杂的图形简化成略图,从而弥补地理挂图、地图册和课本插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缺陷。例如:在讲中国铁路分布时,针对中国的铁路繁多成网络的特点,找出主要的铁路干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在黑板上先画出东西方向的四条铁路干线(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再画出五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干线(京沪线、京广—京哈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在画南北干线时,与东西干线的交通枢纽同时标出。并要求学生跟着画,教师边讲边画,画完讲完。一幅简单明了的中国铁路分布图跃然黑板上。这样讲课,既有效的节省了讲课时间,又使教学内容重点鲜明,达到化难为易,精讲多练的目的。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思想集中,精神振奋,记忆效果好,学到的知识要比听老师单调的讲课学到的知识要深刻、牢固。
五、板图简略,易与绘作,既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描绘,也可以用于投影片的制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地理教具的不足。特别是地理教具缺乏的乡村学校,地理教师更应当重视地理板图的运用。
若想运用好板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运用好板图,我认为教师应做好自己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课前设计,胸有成“图”
地理课本中的大量图表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验证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动认知结构过程的信息源。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对教科书中的相应图表进行深加工,设计出具有观察思考和研究价值、便于提问的板图,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讲绘,准确熟练
教师在课前已设计好的板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绘画,绘制的图画要准确熟练,不能误导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在绘画过程中配合教师的语言描述,使授课效果更加显著。
(三)课后修改,完善板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课堂与学习相互关系中的优点和缺点,那他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经常发展变化的。因此,教师从学生中得到反馈信息,认真地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总结优点,寻找不足, 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完善地理板图,提高教学效率。可见,课后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活跃于师生之间的重要媒介,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板图、板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地理的基本特点—知识和 图像的不可分割,而且,它以黑板作为地理图像的载体,还具有使用频率高、容量大,适应课题广,清晰易懂,近视效果好,可以迭加发展等突出优势。同时也反映了地理教学中的改革趋势—知识图像化。
作为教师,用板图、板画教学可节省大量的语言,变繁琐的口授为形象的精讲。作为学生,板图、板画既 形象直观,又能轻松愉快地获得地理知识。教师在上面边讲边绘,学生在下面边听边绘,变单调的听讲为多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思维,也使学生的绘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发展 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浅谈对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推荐阅读: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06-03
浅谈对小学英语高段对话教学的几点思考05-20
浅谈对物流的认识07-25
浅谈对安全的认识11-08
浅谈对宪法的认识11-09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08-01
浅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08-27
浅谈对招商引资的认识08-31
浅谈对当代中国宗教的认识12-18
浅谈对市场营销的认识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