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2024-08-01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共9篇)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篇1

学校的安全状况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针对学校安全工作作了“安全不保,谈何教育”的重要讲话,再一次有力地敲响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警钟。如何扎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杜绝学校安全事故发生,首先必须要对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有个全新的、全面的、清醒的认识。

一、政治性

学校安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平安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社会性

由于学生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不只在学校,学生多数时候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还要和社会各个方面相接触。往往一些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严格的安全教育,可在校园外又会受到家庭的放纵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功亏一篑,由此可见,校园安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教育工程,不是靠学校单方面就可以完成好的,必须要有社会的参与,家庭的参与,以及当地派出所、法制办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生存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症下药,尤其对于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应给予充分的关爱,切忌简单粗暴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应多和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聘请民警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学生开展相关的法制讲座,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只有全社会各方面形成共识,综合治理,学校安全教育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三、职责性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学校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负责安全工作日常管理的副校长要集中精力抓,切实负起具体责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从细节上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纪律观念,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制定出《班级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由校长和班主任签定,落实班主任安全工作管理的职责;学校还要参照教育部通过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制定出《学生安全协议书》,由各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签定,明确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安全管理中各自应履行的职责,切实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如此,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使全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抓共管,形成合力,有效做到杜绝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细节性

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要注重细节。学校安全工作单靠宏观上的安排是搞不好的,更需要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从细处着手。

学校安全工作涉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食物安全、设施安全以及自然灾害等方方面面,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各个方面的细节。例如:学校应当在校内电源、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发现学生违反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制止并及时教育;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还需要根据地域性或季节性在某些方面进行特别强调,公路边的学校要特别注重交通安全教育,春季应加强对学生的防火教育,夏季注重指导学生如何防雷,防止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要杜绝学生去山塘水库游泳,冬季注意防滑防冻等等。

抓好细节性的工作关键在于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接触面最广。学校应以班级为抓手,充分发挥班主任安全管理的职能。争取把每一项细节性的工作都落到实处。

五、可预防性

安全工作虽然责任重大,但也要克服恐惧心理,因为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事故的预防来自于学校领导的警觉性。学校领导对于安全工作的警觉性来自于平时对安全隐患的勤排查,多思考。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必须经常对校舍、教室、教学设施等各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就要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学校在平时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师生开展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学校还要建立危房报告制度,经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更换,学校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如低级危房,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只要学校安全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篇2

关键词:安全生产,培训教学,考核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防止生产不安全行为, 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经过教育培训, 使一线职工增强安全意识, 熟悉和掌握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 标准和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技能, 熟悉本岗位安全职责, 提高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 控制和检查违章行为, 做到安全生产。

几年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工作经历, 使我对安全教育培训有了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生产关系的认识

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生产应该是紧密联系起来, 却又不同于安全生产, 生产可以在短期看到实际的效益, 而安全教育培训应该是一项长期的要逐渐渗透到职工思想中, 使每一位从事不同岗位的人员都能达到高度重视的工作。而恰恰是这样不能短时间见到成果的工作不被参加培训的人员重视, 于是经常在授课的间歇时间, 听到职工带有埋怨的声音。很多学员认为参加安全培训就是走形式, 单位安排, 不学不行。有时候也会听到, 诸如“老师所讲的安全操作我们都知道, 可在工作中有时不能这样, 因为会影响生产”之类的话。遇到这些问题, 作为培训教师会常常觉得无奈, 有时甚至会觉得安全理论知识与安全生产在职工面前有些“脱节”。但是作为从事安全培训的教师, 要深知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还得需要在备课中找到切入点, 既能使听课的职工有兴趣, 也要起到一定的安全教育意义,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二、安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的探讨

一直以来作为安全培训教师, 所担任的安全培训项目主要是起重机司机、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员操作证的初训及复训教学, 培训的内容除了起重机、企业内机动车辆的结构、原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装置及安全技术要求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之外还包括了较多的安全法律法规, 防火及触电急救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 学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实际应用的较少, 很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就出现了乏味的现象, 而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 近几年相继出台了与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息息相关的新的政策和法规。作为培训教师则有义务使职工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这些信息,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呢?采用如下的方法, 在备课中除了将新的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之外, 还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安全方面的资料, 比如说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图片, 提醒职工安全无处不在。新的安全法律法规比较多, 学员学习起来枯燥, 我们就找到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帮助大家学习掌握, 像“职工受工伤后自杀首次被判因公死亡”案例;“工伤申请超出时效16万工伤赔偿‘泡汤’”案例;“矿长隐瞒险情致7名工人死亡获刑3年”案例;特别是在针对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这一法规的学习讲解中, 特别设置了几种特殊情形, 组织学员共同讨论“这些情形是否算工伤”极大的提升了学员学习兴趣, 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将工伤的情形熟记于心。案例与法律法规的相融讲解, 学员听起来有兴趣, 记起来容易既不会乏味, 又掌握了知识, 通过教学反馈, 感觉到这样的授课在学员中是比较受欢迎的。而对于防火及触电急救这些内容的讲解, 则可以从生产到生活延伸, 使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意识到这些知识对于生产和生活都是很有用处的。掌握了这样的技能就相当于帮助自己和他人赢得生命, 于是授课中更重视的是视频的直观性,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讲课中播放FLASH动画及急救实际操作方法视频, 配合讲解练习, 学员学起来认真, 练起来仔细, 几乎每次培训下来, 学员都会觉得收获很大, 这种直接的教学更优于纯理论的讲解。

三、如何帮助学员完成学习任务

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往往是在几天的培训结束之后就进行考试, 只有顺利的通过考试, 才能上岗作业。所以在众多的参培学员中, 经常遇到课间休息时, 学员过来打听考试和考题方面的事, 有时甚至就直接说:“老师给我们一些复习题, 我们回家自己总结自己背。”虽然每次都婉转的拒绝, 但是也意识到参加培训的学员有时更重视如何顺利通过考试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帮助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呢?特别是有些学员年龄偏大, 要想培训结束在复习时完成考试任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这样的学员理解能力一般都比较强, 所以我们要做到既能让职工达到安全培训的目的, 又能顺利通过考试, 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更合适一些。当讲完每一部分的内容后, 做几道相关的习题帮助职工在课堂上复习整理, 帮助学员分析习题, 分析答案,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所谓趁热打铁, 也就会好于课下的死记硬背了。

总之, 面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探索和深思的内容。安全生产离不开安全教育培训, 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将安全意识深深地植入每一位职工的心中, 才能使安全生产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起重机司机,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5年

[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河北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2004年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篇3

关键词:安全;监管;交通

随着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以及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各行业各部门对安全工作的自觉性显著增强、力度越来越大,但同时也感到来自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各种安全事故依然层出不穷。以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为例,几乎每天都有各类的车辆安全事故在各地上演,造成巨大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更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由于安全监管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难以看到明显成绩,往往吃力不讨好,招致了个别同志的误解和怨言。如何理清政府和政府所属的安监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在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和关系,明晰交通安全监管工作“该谁做?”“如何做?”的问题,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1 交通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安全发展观,把安全发展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约占全球的2%,而事故死亡人数竟占全世界的2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因此,做好交通安全监管,防范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普遍设置了安全监管机构,统筹协调交通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范围大致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具体由海事部门负责实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二是港口安全监督管理。具体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港口法》负责港口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并对港口装卸作业进行安全监管。三是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具体由运政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从运输主体的市场准入、从业人员的资格许可、车辆技术状况检测、客货运输站场管理等方面实施“三把关一监督”。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即公路、航道“安保工程”,包括公路、桥梁、安全标志、标线,航道、船闸、航标等为车辆、船舶服务的设施,需要公路、航道部门管理维护,使之处于安全、良好的技术状态,保障水、陆交通动脉的安全畅通。五是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按照“国务院第393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交通部门一般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或工程管理等内设机构对本行业的工程建设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2 交通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和性质

目前,我国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这里的依法监督是指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从体制上来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督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安全生产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3 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以上论述,明确了交通安全监管的性质和任务,解决了交通安全监管工作该谁做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呢?依据有关行政法律、法规,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把行政许可关,确保不符合安全资质条件的经营者一律不得进入交通运输和建设市场。二是加强许可后的安全监管,发现经营者自身条件发生变化,已不符合当初的许可条件,经限期整改无效的,应及时撤销行政许可。三是加强市场监管,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消除事故隐患。结合当前交通安全监管的现状,建议要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快立法步伐,理顺管理体制

我国的安全生产立法工作起步较晚,直到2002年才颁布了《安全生产法》。早期实施的一些有关安全生产的单项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条款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甚至有些方面还存在着法律的空白,给安全监管造成了无法可依的尴尬。以交通部门所属的道路运政管理机构为例,承担着道路运输企业、客货运输站场、驾驶员培训机构、汽车维修与检测企业的安全监管任务,但现有的《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偏重于对运输经营者取得经营资格条件的界定,而对应符合的安全条件,缺少专门的条款规定。这就使得执法人员在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只能以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督促整改,而对于拒绝、拖延整改的运输业主,没有任何强制性处罚、处理的依据。因此,建议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进行修订,由国务院作为行政法规颁布,将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程的违法行为(以下统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增加强制性的整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让法律法规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3.2 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的参与主体是人,人们对于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程度和主观努力是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因此,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策。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投入越来越大,安全事故问责越来越严厉,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都是高度重视。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又多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提到安全投入就沉默,对违规现象、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其根本原因就是安全价值观错位,存在根深蒂固的官贵民贱意识,甚至以事故赔偿的金额判断人的生命价值,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成简单的统计数据,感情的麻木和冷漠,使他们无法真心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因此,今后要把安全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知识,教育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要让全社会都来“关爱生命”;让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个人自觉自愿的遵守安全规范,真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使每个公民把安全生产作为自觉行动。

3.3 严格依法监管,深化专项整治

作为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在实施行业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应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检验,谁负责”,“谁考试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不管是评审资质、批准经营权、审批运力,还是车辆检测、船舶检验、培训考试发证等,凡涉及安全条件、安全标准、安全内容的行政许可,都应按规定严格把关。谁在职责范围内没把住关,谁就必须承担责任。交通部门所属各行政执法机构,在实施执法和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依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肃执法。要围绕当前交通安全隐患的重点,有的放矢地抓好以下整治:一是深化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运营、非法载客、超限超载、机动车超速和疲劳驾驶等行为。二是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运输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非专用车辆从事危险品运输。三是继续推进以排查治理道路危险路段为主要内容的“安保工程”,加快危桥险段的改造步伐。四是深化水上交通安全和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治理航运企业、港口企业、水运施工企业和水运船舶的安全隐患。五是深化交通工程施工安全整治,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管。

3.4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现在,安全工程已经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安全监管再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好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真挚情感。因此,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就是要把那些具有一定业务知识水平、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乐于奉献的人选拔到安全监管岗位上来,并对他们进行实时的再教育,再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具进的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前沿的安全技术。

浅谈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篇4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中广核集团的总方针,也是核电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与质量就像一对孪生子,总是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给我们造成各方面的影响和损失,安全不能保证,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更不用谈质量了。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核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即使问题暂时没有暴露,但已留下安全隐患,时间越久,危害越大。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不注重安全与质量的企业,迟早会走向衰败。作为国内走在前列的核电单位,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保证施工安全,产品安全,将核安全文化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做到工程质量让大家满意,工程安全让大家放心,才会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行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四个凡事”

核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也和个人有关,是核电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任何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错误。超过50%的安全重大事件是人因错误导致。核安全文化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原则加以推广,以防止和减少人因错误。当每个人都致力于“减少或防止人为错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影响”这一核安全共同目标时,才能获得最高水平的核安全,因此核安全文化强调个人行为的体现。具体到个人,体现核安全文化需要在方方面面下功夫,我认为总结成一条的话,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四个凡事”。

1、凡事有章可循

就是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施工都要依据相关方案程序来进行,个人经验不能凌驾于法定程序之上。已制定好的方案程序是公司在几十年核电运行中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它描述了我们完成某项工作的最合适和有效的方法,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经过现场实践证明科学可行的,其中的一些程序更是建立在血的教训基础之上。按照程序执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违反程序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可以看到现场很多事故都是因为没有认真遵守安全方面的制度而造成的。安全培训教材“典型安全事件∕事故经验反馈汇编”中,很多典型事故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施工之前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查,施工过程中嫌程序麻烦,走捷径,结果导致人身受到伤害,设备遭到破坏,给公司造成极坏的影响与损失。

凡事有章可循,实际上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事故苗头的产生,准备工作做好,预防工作做好,施工过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安全质量自然能够保证。所以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安全,也为了自身的安全,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各项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

2、凡事有人负责

工程项目工程量巨大,技术复杂,施工单位众多,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交叉施工频繁,完成这样一项工程,必须计划周密,分工细致,权责明确。只有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明确到人,每一个方面都有人负责,这样才能将计划的每一步落实到人来执行,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按照计划去实现工程的总目标。

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一项工程没有团队的协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团队协作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分工,根据个人的长处对工作进行合理的划分,每一项工作明确到人,这样能避免大锅饭的现象,大家各司其职,各自发挥特长,形成一股合力使团队往前迈进。也曾看到过团队因为内部关系没处理好,内部责任没有明确划分,致使面临工作交叉点时,出现人员扯皮现象,导致工作进行不下去或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影响工程质量,产生安全隐患。核电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对后续施工产生连锁的影响,严重的就会出现安全问题。

虽然没到现场,但是在向老同志学习的过程中,也知道现场是可能出现窝工、停工现象的,根据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工作划分不够细致,出现交叉盲点,二是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主人翁的精神,碰到交叉工作便相互推诿,相互扯皮。

3、凡事有人检查

就是一切工作,从前提条件到进行施工再到检查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来发现安全隐患,然后解决问题,保证质量。检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制度上的常规检查,如QC检查等,我们也应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查和总结,检查出工作中的不足以得到及时纠正或改进,有效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和损失,也非常有助于我们形成质疑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如很多高空坠落事故就是因为施工现场没有进行隐患自查,高处平台不规范,不按规定系挂安全带等,而安全制度对这些方面已经做了明确规定。造成类似事故的原因除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严密细致的检查,包括安全人员全程的检查和施工人员自身对工作环境的检查。

4、凡事有据可查

就是任何工作都要有详细记录,形成的资料、文件要妥善保存。方便在以后,有值得推广的做法可以查看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出现了问题可以分清责任,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

三、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核安全文化

1、加强自身的专业基础,扩充知识面

无知者无畏,不懂或者似懂非懂的人才会犯了错误而茫然不知,这样的人是可怕的,是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只有切实掌握了本职专业及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会知道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工作时间还短,目前掌握的知识离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所以要加强学习,尽快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到了现场以后,协调人员必然要跟各方面接口打交道,协调工作与各专业的施工都有接口,为保证协调的高质量,我们需要接触其他部门、队的专业知识,了解了这些,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把现场各项施工整合起来,理清之间的顺序与关系,做到合理协调,安全施工。

2、严格按照方案程序办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确实理解方案程序和规章制度是遵守的前提,只有真正理解才可能严格遵守。一方面平时多进行安全制度方面的学习,掌握施工现场各方面安全知识,另一方面要将懂得的安全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挂在嘴边。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小事做起

安全无小事,任何微小的质量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大的质量事故。如果将电场比做一条大船的话,我们每个人员就相当于船上的船员,也许我们每个人的一个小错误积累在一起时就有可能导致大错。只有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对小事情也认真起来,要求自己做好。

认真对待自己手里的一点哪怕很小的工作,做之前仔细想一想事情是否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以及是不是给别人遗留了陷阱,做的过程中努力追求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每个人的屏障作用。那么我们的工作中就可以大大减少因处理这些缺陷和失误浪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减少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

4、多思考多行动,努力提高协调技巧

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篇5

近几年来,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城市管理处于城市治理的末端环节,各种社会矛盾很容易在城市管理领域发生冲突,如收入差距加大、贫富不均、就业困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在城市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本人浅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 城管工作现在所面临的困难。

1.城管工作缺乏统一的执法及制度标准。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全国性的主管部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完善,执法体制比较乱。用社会上流行的话语说,我们城管部门上面没“爷”,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城市管理的模式,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执法难题。好消息是,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成为城管部门的领头,值得广大城管员期待。2.城管工作群众基础欠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人员,这些人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对政府的不满情结,面对代表政府行为的城管执法时,难免有抵触。导致城管执法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而且因为各地执法情况不一致,甚至同一地方不同时期城市管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都缺少很好的解析依据,导致执法相对人更多的不解甚至反抗。加之,近年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对城管的负面报道,使城管形象在市民心目中进一步下降,也是造成城管执法工作群众理解度偏低的重要原因。

3.城管执法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随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大执法”格局形成,城管执法事项越来越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执法范围越来越广,而相对的执法人员数量,却远远跟不上执法需求。就拿我们端州区城管执法分局来说,需要面对的执法事项有十大类162项,城管执法也要求往小巷社区下沉,而分局执法力量却只有100多号人,远远达不到执法所需。另外,执法后勤保障(车辆、执法工具)等缺乏,也使城管执法力量显得薄弱。

4.城管执法缺少专业执法力量。随着大城管格局的形成,城管执法事项不仅是社会大众认为的处理小摊小贩,而是深入到住建、环保、卫计、水务、燃气等专业领域。而对于这些领域的执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说噪音污染怎么界定,违章建筑的确认,怎样的排水沉积池才算合乎标准等等。这些都不是城管部门可以制定,也不是城管部门可以确认的,但是至少城管执法人员要熟悉相应的标准,不然当执法对象询问整改标准时,城管执法人员都没办法回答。所以城管执法队伍需要有一批专业执法队伍。

5.城管执法工作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城管执法工作大多是带有强制性质的,比如说拆除违章建筑、清楚占道经营等。可是城管执法手段,除了靠人力强制执行的暂扣外,没有任何强制措施。这在执法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执法对象的不配合。也不利于后续案件的跟进处理。

二. 针对城管工作现状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1.需要加强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宣传,扭转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负面印象。这不仅要加强宣传城管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等正能量宣传,也要从一定的角度宣讲城管执法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以更好的让群众在理解城管工作的同时,支持城管工作。

2.需要加大城市管理工作的立法进度,为城管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在法律允许的基础上要考虑增强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强制性手段的应用,因为城管执法事项大多是带有强制性的,比如说拆除违法建筑,清除占到摆卖等,先行城管执法中除了暂扣物品外,没有任何带有强制性的执法手段,3.引进专业性执法人才。在加强执法队伍人才培养的同时,在新招考时要有针对性引进一批专业性执法工作人员。可能的话,要求其他部门在移交执法事项的同时,移交专业执法人员。

浅谈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篇6

招商二局赵小岑

通过近五年来的招商工作实践和多次的理论、业务学习,使我对招商引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我对招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一、招商涉及多个不同的方面和环节

在我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已成为各省、市和其他地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方式。为此,许多地方都成立了专业的招商机构,如招商局。但事实上,招商是一项跨部门的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招商的整个过程,招商涉及各个不同的方面和环节。如:在某一次招商活动实施之前,招商部门就需预先制定招商计划,确定本次招商的项目清单。而这些项目清单的确定,又必须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相吻合。招商的过程,同时也是宣传自已、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招商活动又涉及宣传部门的工作。在招商活动的后期,环保、工商、技术监督、国税、地税、发改、消防、土地、规划、卫生防疫、劳动安全等部门也都会介入项目的审批及有关程序。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可能还会更多。可见,招商不是一项孤立的、某一个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的工作,它涉及的部门之广、环节之多是招商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点之一。

二、招商是一个各方面相互联系的整体

虽然招商工作涉及的面广、环节多,但其方向性和目的性却极为明确。招商就是要以积极可行的方式吸引外来资金、技

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以这一“目的”和“方向”为主线,就可以将其他部门和其他方面的工作贯穿起来,使其他部门工作起来能做到有的放矢,围绕这一主线来进行。通过招商的“目的”这一主线,将各自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的各部门和各方面工作联结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在这一整体当中,如果各部门之间相得益彰,同心协力,则会共同推动招商工作朝着有利的方面发展。反之,如果在这一整体中,各部门各行其事,无疑不利于招商目的的实现,整体的、全局的利益也就会为单个的、局部的利益冲突所影响。因此,这也正是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所强调的要重视服务意识和软环境建设的原因。

三、招商需要策划和统筹

招商成功的大小取决于政策法规、区位环境、策划等多种因素,其中,策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在策划上舍得下较大的功夫,制定了较为周密而详尽的招商计划和策略,就能在招商活动中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策划上下的功夫越大,招商的效果就越好,在策划上舍不得下功夫,招商的效果就无法保证。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招商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涉及部门广、牵扯环节多的工作。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而言,招商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要使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运行有序,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就需要对招商工作加以策划。只有建立在经过周密、系统而科学策划基础上的招商,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招商。如果事先没有策划,到了谈判桌上才临时抱佛脚,见什么就抓什么,这就会使招商工作变得十

分被动,也无法使招商工作获得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从事招商工作的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要对本地的区位、环境、能源、交通、资源、政策等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对国际国内形势、国情、省情、市情及本地的基本情况要有充分的掌握,并且要有较强的攻关能力和协调能力。

与策划相联系的一环就是统筹,如果说,对招商加以策划是为了获得一个满意的效果,那么,对招商加以统筹则是为了使招商获得更圆满的效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项目合约的签订并不是招商过程的终结,只有当合作双方或多方均实现了各自的利益、得到了合理的回报时,招商才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因此,要完成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招商活动,需要与之相关的其他部门协调配合,互相支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部门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各部门往往会因强调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而在招商过程中各行其事。要将相对独立的各部门工作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围绕招商这一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必须将招商工作统筹起来。只有做好了招商的统筹工作,才能使各部门工作步调一致,全局一盘棋,避免互相推诿和扯皮。

浅谈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认识 篇7

所谓电子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与纸质文件比较, 电子文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 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

1.2 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

1.3 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 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1.4 电子文件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

质档案不同, 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 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2 电子档案的保护

由于归档电子文件以脱机方式保存, 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软磁盘保存。光盘作为新型的存贮载体, 比磁盘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有利于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 因此, 提倡档案部门配备光盘刻录仪, 将归档电子文件转储到光盘上。但是, 刻录仪一时还难以普及, 所以, 软磁盘和光盘的保护仍是当前归档电子文件载体保护的重点, 必须制定保护措施。

2.1 软磁盘的保护

a.把住软磁盘质量关。软磁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磁盘信息的保存寿命, 高质量的软磁盘在良好的保管条件下可保存近10年, 而低质量软磁盘往往不到1年, 就读不出数据。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质量低劣产品, 所以在选购软磁盘时要认真把好质量关。

b.对加密盘的管理。有的电子文件在存盘时进行过加密或隐含文件名, 如果密码或文件名被遗忘, 电子文件就难以打开。所以对这类文件应该解密或显现文件名后再归档保存。

c.在条件允许时, 及时将存贮电子文件的软磁盘载体更换成光盘, 便于长久保存。

2.2 光盘的保护

a.规范排放和使用。光盘的存放应置于盒中直立放置, 避免大量堆叠, 以防光盘翘曲,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摩擦和划痕造成光盘的损伤。

b.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高温会使光盘氧化、变形或老化, 潮湿会使光盘片基霉变。为此光盘存放的温度宜控制在14~24℃, 相对湿度40%~65%。

c.注意避光。光盘材料的塑料保护层对紫外光极为敏感, 阳光的直射会使光盘过早老化。因此, 光盘要十分注意避光。不管磁盘还是光盘, 定期复制是当前延长电子文件寿命的有效措施, 磁盘每2年, 光盘每5年转储一次, 转储后的载体与原载体同样编号保存。

3 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3.1 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

其自身价值和可读性, 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 原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分析范围也将扩大, 要分析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根据传统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 文件应根据其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确定保管期限, 而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 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 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需要, 信息和数据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 况且目前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无法律保证。因此, 其鉴定、管理方法亦无定论。此外, 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 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3.2 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

作对象, 而应用计算机后, 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 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 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 一经形成后, 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 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 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 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 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 文件形成后, 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 交档案部门管理, 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 随时更改, 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 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 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 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 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 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

3.3 由于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档案实体分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 因为实体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属性联系, 这种单线排列的方式是手工操作管理档案的需要, 但在当今电子文件的环境中, 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发生了变化, 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 不再需要对它进行象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 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

4 档案界所应采取的对策

4.1 使档案管理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以前的

档案管理是呈直线状态的, 随着人们对利用服务工作的重视, 使利用工作和其它基础工作构成一个平面。这种平面结构只反映纸质档案的情况, 随着电子文件的介入, 档案种类在增加, 其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也都具有各自的个性。因此, 在原有平面结构基础上, 又增加了一项档案信息载体内容, 就构成三维空间, 形成了立体化的管理结构。

4.2 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 实

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 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 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 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 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 通过采取技术处理, 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 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 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 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4.3 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

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 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 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 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 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 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 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 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 所以, 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 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 需要定期进行复制, 以防止信息损失。

4.4 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迫在眉睫。我

国档案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抓好知识更新, 引进、消化、适应信息技术的成果, 使档案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 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肯定, 加快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革, 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 是档案工作迎接信息技术革命最根本的对策。

5 结论

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更为艰苦细致且难度较大的工作, 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电子文件形成者或囿于传统观念, 误认为电子文件不是文件而忽视其归档, 或怕增加工作量而不愿承担此项工作;或由于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 使其必须借助计算机编目归档, 这对不熟悉操作技术的立卷人来说, 不像从事纸质文件立卷工作驾轻就熟, 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 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着眼点要高, 立足点要实, 在规划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 应从本单位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 顺应其规律, 摸清信息产生的源头, 促使电子文件归档纳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工作程序, 建立归档制度。

参考文献

[2]陈良.浅谈计算机系统在文书档案管理中的作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 :88-89.

[2]曾文芳.论档案的科学化管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

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保护和维持学校团结的求学氛围和稳定的政治局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的良好传统,这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体现在以下这些活动中,教育学生、组织学生抵制学生西方敌对势力的对我国“西化”,教育学生与反科学反人类的邪教组织进行斗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的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与外国的思想文化方面交融碰撞,不同的价值观相互影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影响巨大,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的变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改革的不断深化过程中,思想领域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复杂,人民内部矛盾的情况也比以前更加负责。这些都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和培养在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大学求学阶段是学生在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奠定正确三观的基础来说非常重要。所以,高校的学生除了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还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多种思想教育活动,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在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小事做起,学校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做到有耐心、有引导意识、有毅,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和教育办法。

行动的先决条件是思想,所以我认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的思想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表现得越来越有个性,现在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目的是以学生为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效果,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尊重。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够贯彻实施,我很注重对学生的想法和喜好的了解,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坚持“先疏后导”的原则。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思想松懈,我会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先弄清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再针对他们的喜欢,从他们的角度,为他们做正确的引导。由于现在的学生由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影响,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各不相同,因此我将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普适性的整体教育相结合,争取让每一位在校的学生都能为正确的“三观”的树立打好基础。

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紧抓不放,要对学生的思想上的变化做到及时了解及时解决。高校里通常会有一些学生思想变化非常大,尤其是这些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反叛”心理,这时候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已经对大学生活很适应,开始反感认为没有必要的学校的各种约束条件,从而思想松懈。作为辅导员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找这样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引导其回归学习,遵守纪律,纠正思想。

为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我会同任课教师协作,全面激发在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的学有所得。

对于学生工作,向来是实际情况复杂多变,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一定的耐心是行不通的。现在的高校在校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提高,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往往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进入高校以后难免会遇到一些困境,比如,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毕业就业时表现的迷茫等等,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及时纠正错误和正确引导。高校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困境时,时常会主动找辅导员诉说,这时辅导员就需要表现出耐心和细心,为学生提供帮助,作出正确的解答。

所以,辅导员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善于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生活状态,与学生能真诚的交流,缩小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寻求帮助的学生,要积极热情。只有尊重爱戴学生,学生才会支持和理解思想教育工作者。

当然,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与家长的联系,能够确保学校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变化。

三、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是一个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群体,有能力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他们愿意参与,希望通过平等讨论、自身实践和体验来认识和接受教育。大学生群体的另一个特点是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快。大学生从长时间的学习思想理论、了解社会环境过程中已经有了部分自己的想法,而且在不断接受着爱国主义和先进性教育,所以,大学生是具有相对较高的思想领悟和政治觉悟。大学生又处于校园和社会的交界处,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以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张作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浅析.人文周刊,2010.2.

[3]陈国庆.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光明日报,2009.11

[4]王卫平.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7.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篇9

市编办 武栓

机构编制管理主要是对某个组织(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管理,是对机构编制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全程管理。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则是贯穿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才能保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真正落实到位,有效控制机构编制人员的无序增长,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

一、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2010年5月,省编办、省监察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其中明确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编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督查,“三定”规定运行情况的督查,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审批程序和执行情况的督查等方面。

一是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近年来,随着机构编制管理的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定化进程加快,中央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机构编制管理相关法规条例,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安徽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安徽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和《安徽省编办“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暂行规定》等,1

这些法规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均属于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内容。

二是“三定”规定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定”规定是根据一个单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责任务等,对其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作出的规定。“三定”规定一经明确,就对组织机构主体的法律地位、目标任务、内部结构和运行功能等法定条件进行了定位,具有其特定的严肃性和法定效力。所以说,“三定”规定运行情况的督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同时又是当前监督检查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通过监督检查,及时了解职能履行上是不是有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进而对新形势下部门职能的增减变化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及时的调整;必须通过监督检查,及早预防机构设置中超限额或变相超限额设机构、任意提高机构规格和增挂牌子的情况发生;也必须通过监督检查,强化编制意识,逐步调整理顺编制岗位设置,规范编制管理。

三是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的监督检查。多年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能够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制度,一直坚持实行“三个一”制度,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均由编委一家审批,编委主任一支笔签发,编制部门一个单位行文,有效地加强了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在机构编制管理上,确定了各层级审批的规定权限、范围对象以及工作程序。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县级也还存在超越权限审批机构编制的行为,少数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以经费、项目为前提,强行要求下级部门对口设置有关机构 2

或增加编制,这些都违反了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必须对这一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四是编制的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规定“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政法机关使用专项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在编制管理中,无论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的核定,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人员编制不是一核了事。近年来,少数单位编制混用、人员混岗现象屡见不鲜,甚至长期存在,必须加强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以《机构编制管理台帐手册》和《市直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管理表》为载体,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部门单位进一步强化“编制就是法规”、“编制就是经费”的意识。

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有效方法

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机构编制的业务管理机关,按照职责权限和《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定,有权力也有责任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实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形式多样,真督实查,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是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督重点是对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机构编制数额的控制和人员配备等情况的监督,是整个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前置审核及入编审批制度,用人单位在有空编的情况下,增加人员必须首先向市编委申请编制使用计划,市编办审理提出意见报经市编委会议研究同意使用后,编制部门出具编制使用通知单;组织、人社部门

办理有关调动手续后,用人单位持增加工作人员申报单(单位签章)、进人介绍信和用人单位编制管理簿等,经市编办审理后报经市编委领导审定后办理人员入编手续。二是实行人员编制每年定审制度,即通过阶段性地对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在编人员逐一进行对照审核,每年年底编制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数额的方式,将财政供养人员情况与单位上报财政预算情况进行核对,确保人员经费核定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有效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不合理增长;三是事业单位登记年检。通过一年一度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人员结构、经费形式、资产状况及运转情况,及时发现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依法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四是规范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信息和人员基本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有效控制单位编制内人员调整、不同性质单位间人员流动和新进人员招考等情况变化,并建立了编制、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有效加强了机构编制人员的定编定岗定员管理;五是机构编制统计数据信息审核。通过机构编制统计工作,可全面把握一年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基本情况及增减数额,有助于增强编制部门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宏观把握能力,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发挥专项检查的优势和功能,近年来,蚌埠市紧紧抓住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清理整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和实有人员督查以及清查“吃空饷”人员等专项检查的有利时机,找准目标,有的放矢,集中精力解决了

一批突出的矛盾和问题。2010年9月,市编办以贯彻落实《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为契机,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等5部门进行了联合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专题报告向市编委领导汇报,并以市编委名义向全市通报、向各县区政府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督促整改,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通过积极主动地工作,有效提高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切实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法律效力。

二是单位自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根据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求,市编办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对其职能情况进行梳理,重点是厘清部门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不顺、权责不一等问题,并将自查情况报告机构编制部门。在此基础上,市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各单位自查情况,以听取汇报、查验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解决,并对市财政局与市经委、市建委与市房管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职能关系情况进一步理顺明确,完善了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

三是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自觉将监督检查工作寓于机构编制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并重,做到机构编制“审批与管理”并重。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对单位提出的要求增设机构、调整职能、增加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等事项,事前要搞好调查论证,形成有理有据的文字材料,供领导决策。机构编制部门要顾全大局,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切实为各级党委政府把好关、负好责。机构编制事项议决后,不是一推了之、撒手不管,而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其机构运转情况、职能履行

情况、人员编制配备情况、事业单位登记情况、机构改革“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等进行跟踪监督,并逐步形成一种常态,为实现机构编制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奠定基础。

四是公开监督与自身监督相结合。机构编制部门应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原则、审批程序等,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近期,市编办建立健全了多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自身行为,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媒体,及时将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及办事程序、规定要求进行公开,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人民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长效保障机制

近年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应该看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新的长期的工作,可探索创新的领域较多,工作任务也很艰巨,需要建立科学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要高度重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充分认识监督检查工作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克服“重决策轻检查、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从事前审批为主向审批与监管并重转变。要加大监督检查政策宣传力度,让社会群众都来关注机构编制监督工作;要切实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强化领导编制意识,为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创 6

造有利条件;要树立监督检查工作有所作为的思想,克服畏难情绪,全面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权威。

二是要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制约机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主动与组织(人社)、财政、纪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真督实查,真正实现“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批设置的机构、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范围内,组织部门才能任命干部,人社部门才能办理调动手续,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并核拨经费”,形成了一个互联互动、协同制约的工作机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按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和《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要求,除充分利用“12310”举报受理专用电话、来人来信等方式外,要主动会同纪检监察、人社等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进行定期或专项督查,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配合机制。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纠正整改,并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给予处理。

上一篇:办公室述职范文下一篇:最新档案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