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顶板灾害的防治(共3篇)
浅谈对顶板灾害的防治 篇1
浅谈煤矿顶板灾害防治
朱英锡
(大田县丰源煤业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煤矿煤层顶板赋存条件及顶底板的特征,进一步阐述防治煤矿顶板事故的具体措施,在实践中正确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关键词:顶板事故 现状分析 防治措施
0、前言:
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全第一”是煤矿生产的一项基本方针,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重要环节。
1、煤矿顶板事故的现状
在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无论发生次数还是死亡人数,顶板灾害事故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据统计,煤矿顶板、瓦斯、机电、运输、爆破、水灾、火灾及其他等八类事故中,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6.42%;瓦斯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0.58%。
顶板作为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灾难性、破坏性、继发性的特点,尽管随着煤矿开采技术、支护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顶板事故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就死亡人数来说,仍占相当的比例,因此,加强煤矿顶板灾害的防治力度,深入研究顶板事故类型及其形成的条件、机理和防治措施是煤矿长期而艰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人在将乐县文曲联办煤矿工作多年,现结合文曲联办煤矿顶板的实际情况,就采场顶板管理和巷道顶板管理做以下阐述:
1.1、采场顶板管理
1.1.1、C3煤层采场管理
C3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细粉砂岩,但伪顶较厚,且遍布整个矿区,为0.15~0.55米,平均0.35米,给采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底板为泥质岩、局部底板为细砂岩,其基本顶、基本底稳定性较好。经多年来的观察,局部地方由于原生构造的原因,较为破碎,且在直接顶中往往形成具有“人字劈”“升斗劈”等游离岩块的镶嵌型顶板,直接威胁着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这类游离岩块落煤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支护或支柱得不牢,受采动影响后,就会渐渐脱离岩体,无约束地自由下移,冒落,往往造成局部冒顶事故。针对这些特殊的顶板情况,文曲联办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地在顶板管理和采煤方法上作了调整,采用了“短顺短壁”采煤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顶板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不仅减轻了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以在老顶来压之前,将工作面结束,有效地避免了顶板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每一条顺槽结束后,均在结束的顺槽口下部架设木垛,既可确保采空区的石头往下窜,又可减少主切眼煤壁两帮的压力,除此之外,在采场作业过程中,加强敲帮问顶是工作面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在支护前必须进行问顶工作,使游离岩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局部冒顶事故的发生。遇局部破碎地方,采用加长点柱的带帽、一板两柱、一板三柱、点柱加密、连板支护、支架加密等支护形式,使采面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支得稳、抗得住,较好地控制了裂隙的发展,岩块的移动、滑落。
1.1.2、B9、B12煤层采场管理
B9、B12煤层的顶板、底板均为泥质岩或细粉砂岩,两层煤均有数厘米泥岩伪底,局部地方的伪底较厚,顶、底板岩石较完整,受F31断层的拖动影响,局部地方的煤层顶板较破碎,在倾向上起伏较大,对回采巷道的布置造成极大的困难。B9、B12煤层均为第三型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由于要经常破眼找煤,放炮过程中对支架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对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B9、B12煤层的特殊性,只能在支护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并严格执行安检制度,确保支架质量要求。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加强作业班组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在采面工具的使用上进行改进,即每个采面配备三把以上的挖斧,一头尖锐,一头加工成“一”字型,遇坚硬光滑底板时,就可用挖斧的“一”字头敲击底板,便于柱窝的成形,确保支架的稳定、牢固。此外,在采场作业过程中,做到时时
观察顶板岩层的变化和活动情况,根据顶板的实际状况,采取必须的措施。
1.1.3、B7煤层采场管理
B7煤层顶板为细粉砂岩,底板为粗粉砂岩夹细砂岩,有数厘米泥岩伪底,一般顶、底板岩石较完整,裂隙不发育,稳定性较好。但局部地方煤层顶板稳定性较差。B7煤层属第三型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鉴于B7煤层有伪底及直接顶板易脱层的情况,除了采用B9、B12煤层顶板管理方法外,还应在控顶方面采取措施。直接顶易脱层,在裂隙较为发育的地方,其控顶措施是十分关键的,一方面要调整支架的密度,加大支柱的口径,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控顶距掌握,这种顶板的最大控顶距一般为3.8米,最小控顶距一般为2.2米,且要进行密集切顶,同时,工作面在作业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顶板裂隙的发展情况,必要时应采用连板支护等措施。
1.2、巷道顶板管理
针对文曲联办煤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及岩性,片盘运输巷均采用煤层底板布置大巷的方式,均为全岩巷道,此方式不仅提高了巷道施工的安全系数,而且减少了巷道的维修量,其巷道顶板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1.2.1、根据岩性控制空顶距,当遇到破碎带或层理、裂隙发育时,支架应紧跟掘进迎头并采用超前支护,且要背严背实。
1.2.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
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1.2.3、在破碎带中掘进巷道,要缩小支护棚距,用拉条将棚连成一体,防止推垮。
1.2.4、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考虑岩石性质,支架和掘进头距离相适应,防止爆破崩倒支架。
1.2.5、各巷道的开岔口选择岩性较好的位置。
1.2.6、当开口处围岩夹角被破坏,应及时采取稳定措施。
2、结束语
通过对采掘工作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部位及情况的讨论,可以看出顶板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的主观行为占主导地位,自然因素的客观原因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加以改变,只有严格执行“三大规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作者简介:朱英锡,男,出生于一九七○年十一月,一九九一年六月毕业于福建煤炭工业学校采煤专业,曾在大田县广平煤矿、将乐县文曲联办煤矿工作,现在大田县丰源煤业有限公司供职。
文曲联办煤矿
顶
板
管
理
论
文
二00八年二月
浅谈对顶板灾害的防治 篇2
清流县煤矿所属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三段第二带, 矿区地形陡峻, 井田沟谷切割强烈, 采区中次一级断层、褶皱十分发育。主采煤层C17煤层厚度1.6米左右, 顶板岩性泥岩, 受断层切割、褶皱挤压的直接顶非常破碎。
自2001年至2008年止, 全县共发生七起安全事故中有六起属于顶板事故, 其中空顶作业引起事故三起, 死亡3人;未执行敲邦问顶引发事故一起, 死亡1人;因支护质量差引发事故一起, 死亡1人;砌碹临时支护未做到位死亡1人;气体中毒事故死亡1人。这几起事故都有二个共同特点:一是, 遇难人员都是带班的班长;二是, 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工人严重违章作业造成的自身伤害。
2009-2012年四年间, 仅2012年5月4日在本县罗口煤业有限公司罗口煤矿+150C9N回风巷沿C9煤层底板顺层掘进中, 巷道左帮围岩受放炮震动产生裂隙, 未及时处理而诱发一起片帮事故, 死亡1人。
1 顶板灾害防治的措施
我县对加强顶板灾害防治工作,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1 选择安全、可靠的开采方法, 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对于回采厚煤层、中厚煤层或顶板松软、破碎的薄煤层时, 其回采运输巷道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 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 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 合理选择采煤方法, 对顶板松软、不稳定, 断层、裂隙较发育的煤层可选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法;对顶板较稳定的煤层可选用走向长壁式回采方法。
1.2 严格执行《作业规程》编制、审批、学习制度
《作业规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 要求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水患论证, 顶板防治论证, 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 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编写。矿长、总工程师根据“三不审批”制度 (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 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 , 严格把关。“三大规程”出台后, 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 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合格后, 方能上岗作业。
1.3 加强工程技术与现场管理, 严把工程质量关, 严格执行安全员跟班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
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或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灾害防治的基础, 从抓好现场管理入手, 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顶板事故重要的措施。因此, 要求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深入井下作业现场检查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遇地质构造变化等意外情况, 应及时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 领会后方可继续施工;所属矿井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坚持每天跟班和矿领导带班下井, 督促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生产安全情况, 发现隐患当场指出, 立即整改。对“三违”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任何人不准讲情, 不得护短。对于在预防重大顶板事故中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工程验收小组月末组织验收时应严把质量关, 坚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
1.4 密切关注回采工作面顶板动态, 掌握初次与周期来压规律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容易造成冒顶事故, 特别是对于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 一旦采面某个地点的支架失效, 就有可能发生局部漏冒, 尤其是破碎顶板危害重大。造成大面积支架失去平衡导致漏垮型工作面。因此, 必须在日常工作中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 在来压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 如加木垛、从柱等, 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 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发生。确保安全无事故。
1.5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5.1 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
局部冒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效支护而造成的, 采掘工作面较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位置有:一是, 地质构造破坏带附近;二是, 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三是, 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 采面放顶线附近。这四个位置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域, 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针对事矿多发地点产生冒顶的原因与特点,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 应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防范。
(1) 严格控制控顶距, 工作面随采随支, 遇顶板破碎时严格执行超前支护;
(2)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危石必须挑下, 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严禁空顶作业;
(3) 架设支架要有足够的初撑力, 顺槽上的支架要有3~5度的迎山角, 支架的顶部与两侧应用木板背紧背牢, 严防片帮;
(4) 布置炮眼时, 应使最小抵抗线处在相邻两柱之间, 装药量要适度、合理, 尽量采用小范围放炮方式;
(5) 巷道、顺槽交叉口架设抬棚支护, 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必须加密, 必要时增设特殊支架或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
(6) 每班末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发现支架霉烂、歪斜、断梁析柱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7) 采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时, 放炮前必须封塘, 放炮后严禁人员进入封塘区内耙煤。
1.5.2 强化班组安全建设,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区 (队) 班 (组) 是企业管理和职工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基本单位;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实现生产安全的基础。要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就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包括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监督检查等都要在采掘班 (组) 当中落实, 只有这样, 才能让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和企业的安全工作部署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把安全生产的标准、制度和措施等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生产工艺流程第一线, 消除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 达到有效避免各种灾害事故。为此, 要切实加强班组建设, 特别是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与安全教育, 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 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1.6 严格执行《加强顶板管理的三个强制措施》
即强制推进架棚巷道使用前探梁支护;强制落实敲帮问顶制度;强制落实采掘面支护到迎头。
1.7 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 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
安全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定期或不定期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监管, 发现隐患立即提出整改措施, 跟踪整改, 及时反馈, 将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 必须以“三铁”手段和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2 结束语
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浅谈 篇3
【关键词】工作面;防治
概述
顶板灾害防治主要分为: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和掘进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进行阐述。
1.灾害防治措施
1).搞好矿井生产地质工作,掌握回采面的顶、底板和煤层水文等情况及变化,以便针对性的采取防治顶板灾害措施。
2).认真编制采区设计和工作面作业规程,正确确定采面的支护形式和方法、顶板管理方法、控顶距、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殊支护措施。认真制定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收尾、过特殊地带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循环作业的规定等。
3).进行顶板规律观测和来压预报,及早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4).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做好回柱放顶工作。同一采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支柱。
5).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加强管理,严格工程质量。严禁空顶作业,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柱),所有支架(柱)必须架设牢固,保证初撑力和迎山角。缺柱、倒柱要及时补上,损坏支柱要及时更换。
6).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改善顶板状况。工作面要做到“三直一平两畅通”,即煤壁、运输机和支柱各都是一条直线;运输机平;上下出口畅通。
7).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及机头、机尾加强特殊支架支护,靠煤壁要根据需要支设帖帮支柱或临时支柱,要作好超前支护。放顶线要严格执行放顶安全措施。沿倾斜方向按自下而上,由老塘向煤壁的顺序回柱。
2.敲帮问顶
1).在采煤工作面開始工作前和工作中都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检查围岩的稳定情况。
2).敲帮问顶是使用镐、锤、钎等工具敲击围岩,如果发出声音清脆、手贴近围岩感觉不到震动,说明顶板比较稳定,暂时不会冒落。若声音发空低浊,表明顶板已有裂缝和松动,随时有冒落的危险,必须立即用长柄工具将松动的岩石撬放下来。如果松动的岩石很大,不得在其正下停留,要及时加打支柱将其支护好,防止伤人。
3).工作地点如有松动的煤块伞檐也要及时撬放下来。
3.初次放顶灾害防治
1).初采时反采的距离原则上不能大于最大控顶距,防止开切眼直接顶离层失稳,最易发生冒顶事故。
2).整个工作面适当加大控顶距离,第一次放顶以回两排柱,放够开切眼宽度为宜,并采取分段自下而上顺序回柱。每段回柱长度40-50米为宜。
3).对较硬直接顶,工作面沿放顶线打单排密集支柱,增加工作面支架密度。在密集支柱工作面一侧支设向老塘倾斜的戗柱1-2排,提高密集支柱的稳定性,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和支柱的初撑力。还可以根据顶板压力,隔一定距离增设木垛,木垛四角增设戗柱固定。沿煤壁增设贴帮支柱,防止煤壁顶板出现裂隙和下沉台阶。
4).初次垮落步距大于20米的坚硬不落顶板,在工作面推进10米时,采取强制放顶,一般用打眼放炮,使顶板拉开槽沟,产生裂隙易于垮落,从而减轻工作面初次垮落时对工作面的冲击强度。
5).初次放顶时领导在场指挥,密切观察顶板活动和冒落情况,及时采取对策。
4.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灾害防治
1).进行顶板观测,摸清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在来压前加大支护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架的总支撑力。
2).来压前,沿切顶线增设密集支柱或丛柱,增加支撑力隔离老塘,沿切顶线每隔5-8米增设一个木垛,增加工作面支柱的稳定性。
3).初次来压期间,适当加大工作面的控顶距,以便架设特殊支架。周期来压期间,适当缩小一次放顶距,减轻老顶对采面的影响。
4).采取小进度循环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撑作用。
5).保证采面内支柱数量合乎要求,落煤后及时支护,有片帮危险要支设帖帮支柱。
6).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信号点柱,顶板来压时能及时报警。
7).对大面积未下的坚硬老顶,必须提前采取人工强制放顶,以减轻老顶来压对工作面的压力。
8).采空区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缓冲老顶垮落对工作面支架的冲击。在大面积顶板压力下,最后回撤某一独立承压支柱时,要远距离回柱,回柱时,所有人员必须回撤到警戒范围之外。
5.上下安全出口支护
1).采用运输机头特殊支架。机头宽度大,空顶面积大,经常移动又是安全出口,必须做好支护,避免发生冒顶。在压力较大,顶板破碎的工作面使用临时托梁的方法。临时托梁用矿用工字钢,Π型梁对焊或木梁3.5-4.0米,共两根。托梁与单体支柱或木支柱配合使用。
2).采用下顺槽安全出口支护。超前工作面20米,沿顺槽棚梁下部处打双排托梁支护,两种梁要垂直。
3).上安全出口支护也可采用加密支护的办法。
6.伪顶及松软破碎顶板灾害防治
1).初采时,此类工作面不得推采开切眼的另一帮煤柱。
2).上下顺槽工作面要沿伪顶(破碎顶)掘进避免挑顶;与工作面布置成直角,避免出现锐角;工作面避免出现爬出开采。
3).工作面适当增大支护密度,采取提前背笆护顶和挂梁措施。
4).当顶板特殊松软时,落煤后会立即冒落,可采取圆钢打超前托梁的办法,近煤壁打眼,预先插入托梁,做好临时支护。
5).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必须加强支护。在金属顶梁和顶板之间背上板皮或芭片,采用交叉木垛,增设抬棚戗柱,增加支柱的稳定性。
6).炮采工作面,顶板沿煤壁有显著裂缝或下沉时,应停止放炮,在片帮严重的地方先打探板或挂顶梁加强支护。
7.过老巷顶板灾害防治
1).对不通风的老巷,要首先送风排瓦斯。
2).通风后,进行巷修的方法是在老巷的原有支架下打一梁二柱或一梁多柱的托梁棚子,对老巷支架上局部冒顶,要用木垛接顶。
3).对压力较大顶板破碎老巷,应在接近老巷时逐步调整工作面方向与老巷斜交,不能与老巷平行推进。
4).炮采工作面,尽可能放小炮,减少顶板破坏。将透过老巷时,应停炮采改手采。
5).工作面与老巷相交处控顶面积大,顶压集中,要加密支架加大木垛。
6).若老巷在工作面上方,要用大于老巷宽度的长梁托顶,长梁的一端深入煤壁梁窝,打上贴帮支柱,另一端架在沿倾斜方向打的抬棚上,长梁上用木料刹紧背严。移运输机后,采空区侧要打上木垛。
7).厚煤层,老巷在工作面下方,过老巷前先用煤将老巷填实。工作面推进至老巷时,底板要打上长底梁,支柱支在底梁上,防止支柱下沉。在老巷处要加打木垛护顶。
8).工作面过老巷要加快推进速度,边采边支护,尽量减少空顶时间和面积,防止冒顶。
8.过断层顶板灾害防治
1).走向断层落差大于采高,当工作面遇到这种类型的断层时,可以以断层为界,将工作面分为两段,沿着断层掘中巷,上段工作面的煤由中巷运出,如断层延展不长,也可不掘中巷,而沿走向每隔数米开掘斜眼,经下段工作面运出。
2).傾斜断层落差较大,对于这种类型的断层,应另掘开切眼,工作面跳过断层回采。
3).斜交断层落差较大,对于这种类型的断层也可用另掘开切眼跳过断层,由于断层与工作面斜交,断层两侧出现三角煤。为提高回采率,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下面两种方法回采。
a、当断层与真倾斜夹25-45度角时,工作面按真倾斜沿走向推进,工作面的缩短部分,留作通风和安全出口,工作面缩短到10-20米时,即可停采。
b、当夹角小于25度时,采用夹楔子调面的方法处理,这时工作面的推进保证直线。
4).断层的落差小于煤层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面一般是平推硬过,同时采用适当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及组织生产。
a、在允许时,对倾斜断层可以改工作面的方向,使断层与工作面斜交,或减少工作面每次推进时受断层影响的长度,斜交角不能过小。
b、受断层的影响,在断层的附近煤层薄,难于辅设运输机,行人或采煤机的滚筒难于通过时,就要根据顶底板的强度 ,断层的情况进行挑顶或卧底,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处理量小,使工作面底板的坡度能平稳的变化。
c、为了不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断层附近应超前处理。在处理断层时应打浅眼、少装药、放小炮。
d、在回采工作面临近断层时,应加强支护质量,加密支架,缩小控顶距,并在断层附近打木垛和用斜撑支好断层面。
e、合理的处理好放顶步距,一次回清断层外侧的支架。
9.机采面停采期间的顶板灾害防治
机采面停采后立即撤除支柱,这时应特别注意顶板管理。在设备撤出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当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把工作面采直,并达到规定的采高,支柱调整成直线,支柱的梁端到煤壁的距离不大于0.2米,采用木支柱替换或由下向上回撤支柱。
10.防止冲出地压的顶板灾害防治
1).在正常情况下,禁止在三面或四面被采空区所包围的地区、构造应力区、集中应力区开采和回收煤柱。
2).急倾斜煤层适合采用伪斜正台阶、掩护支架采煤法。并必须保证垫层的厚度。
3).倾斜煤层可采用俯斜长壁采煤法,采用强制放顶措施充填采空区,由上往下回采。
4).缓倾斜煤层、近水平煤层采取煤层预注水和超前松动爆破强制放顶。
5).学习冲击地压的基本知识,熟悉撤人路线,注意观察、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规律。
6).加强支护,搞好工程质量管理,在冲击地压地区不能采用混凝土等钢性支架,防止支架倾倒伤人。
7).冲击地压多发生在放炮后,在危险区要严格遵守躲炮规定,距离大于100米,躲炮时间大于30分钟的规定。
8).认真搞好综合预测和防治。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地区做好预测,及时掌握多方面的资料,分析判断出危险程度。
发现危险后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向煤壁打超前卸压钻孔,只有在检查后,确认防治有效可保证安全时,再进行正常生产。
结论
本文的方法可以在很多煤矿进行利用,希望本文能为有需要的煤矿带来可实施的参考。
本文的方法也许还有不全面的地方,还需要大家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浅谈对顶板灾害的防治】推荐阅读: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09-08
浅谈对物流的认识07-25
浅谈对教育的理解08-24
浅谈对安全的认识11-08
浅谈对宪法的认识11-09
浅谈对教育的看法11-22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08-01
浅谈对流动党员的管理08-12
浅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08-27
浅谈对互联网的看法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