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的几点尝试

2024-10-28

下水作文的几点尝试(共12篇)

下水作文的几点尝试 篇1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体会最深的要数小学作文教学了,感悟之一就是感觉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有时连语文老师都感到无从下手,难以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耗费时间长,收效甚微是常事。为此,笔者就此做了一些尝试。

一、促使学生多读,从中积淀好词好句

据说,曾有人向苏轼请教作文之道,苏轼答:“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鲁迅也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式方法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充分说明了多读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读与写的密切关系。学生喜欢课外读物,但往往只是喜欢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读书时也只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脑子里没有积累下好词佳句。怎么能写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呢?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砖瓦,再有本事的能工巧匠也盖不成。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抓住学生喜欢故事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中展开讲故事比赛,看谁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玩中积累下写作素材,还可以开展朗诵会、辩论赛等。

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获得第一手材料 的主要方 法 , 鲁迅说过 :“写作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没有“袖手于前”的功夫就难以取得“疾书于后”的效果。我竭力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会“看”。教室里,看同学凝神思考、紧锁双眉之神态,或同学讨论问题之情景;操场上,看同学们游戏时开怀大笑的场景,或捂嘴偷笑的神态。花园里,看花草无风时的静态,或风吹时的动态。总之,要随时随处观察,观察要细。这样,在作文时才能有内容可写。观察后,要组织学生把自己所见到的说出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看谁观察细。这样,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观察兴趣。让学生知道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作文。

三、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日记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写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领悟。而现行教材中,有些作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不贴近,学生写起来困难大,久而久之,对作文产生了厌恶心理,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相反,日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写日记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天长日久,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在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加实践。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日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日记氛围。

四、由阅读向习作迁移,学习写作方法

叶圣陶说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教材为凭借,充分利用和发挥重点课文的示范、引路和辐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阅读《跳水》一课,我问学生:“这只猴子顽皮吗?”“顽皮。”学生齐声回答。“文中有顽皮这个词?”“没有。”“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出猴子的顽皮的?”这时,学生争先回答 : “钻、龇 牙咧嘴、 摘……”“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动词把一只顽皮的猴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学习这一点。通过细节描写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比起直接表达效果好。”课下,我又引导学生模仿写一种小动物,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再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我让学生总结出这课的写作顺序,再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如何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作文教学不能独立开来,要在课上、课下、时时、处处渗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给孩子的作文写评语,要以表扬作文的优点为主,大到一篇文章写得好,小到一个词用得好,都要由衷地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喝彩。最后,再真诚地提出作文中存在的缺点,如:“你的作文用词生动 , 表达清楚 , 遗憾的是……”此类评语,使学生在肯定、信任自己的同时,又比较容易接受老师提出的意见。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教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写、爱写、会写,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

下水作文的几点尝试 篇2

淮安市楚州区溪河初级中学 223228王连荣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才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按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感受,“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过程,并将课外练笔纳入到写作的教学中来”。要做到有创意的表达,就必须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能捕捉到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会。缺乏生活,缺乏生活,缺乏体验,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研究作文教学的策略,优化作文教学。

【关键词】观察尝试创新评价

1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强调的是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这包括兴趣、体验。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巍巍起伏的高山,潺潺流淌的小溪,林间鸣唱的小鸟,枝头上飘动的的红叶„„,让他们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引领学生发现,开启他们的审美情感。鲁迅说过:“如果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情,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比如写《春天》的片段,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有什么变化?路边的小草有什么变化?田野里的农民伯伯都在忙什么?观察后,你又想到了什么?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于是,孩子们会感觉到写作其实并不能,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只要平时多留心,勤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可

以不断地积累材料,为写作表达奠定了基础。老师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只有引导孩子们懂得享受这美好的一切,他们才能看到,想到,感觉到,作文才会写真事,诉真情;让孩子“感悟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是他们已有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的再现。没有生活的基础的作文一定不会是好作文。只有让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品味,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

2尝试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习作的趣味性

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同样写作也与其他科目有联系。例如,根据习作的内容,有意识的将语文与科学联系起来,选择素材,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写作。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实验经验谈”没得可写?就是因为缺乏感受,缺乏动手操作的具体过程。现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感受,不是简单的将理论、道理直接讲给学生听,要给学生有探究的时间,让他们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写出真实而不空洞的作文来。比如,在教学《我的成功之作》、《为你支招儿》、《一节成功的实验课》等作文时,尝试让学生先将自己成功的事例,小组内交流,互相介绍,别人为他提意见。老师和学生一起去做实验,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内心的变化,实验成功与否的感受,及时找原因等活动让学生对此写作有了感受,再去写,也就有话可说。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的东西,写自己希望表达的东西,他们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3阅读课与写作课相互结合,有意识的创设疑问,使学生有兴趣参与活动,参与写作

以前作文总是简单的说话要求,读两篇范文就让学生写作,因此学生的作文没有创意。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在课堂上要求有一时的创设精彩的疑问,创设情景,学生的兴趣浓了,写作的欲望也就增强了,从而写出了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有特色的作文来。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引用背诵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那两段,让学生感悟他们的写作方法,然后提出疑问:怎样把“山水”描写得就仿佛在眼前?然后,鼓励学生仿写。再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在学生读懂了全文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志愿军在和朝鲜人民分别的那一刻,有成千上万的朝鲜亲人来送别,作者为什么只写了大娘,大嫂,小金花这三个人呢?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这些最能代表朝鲜人民的人物,来表达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会用具有代表的人物,突出个性特点。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技巧,才能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4尝试评价方法的改革,采用鼓励评价,多元评价方式

以前评价作文的方法过于单一,不细致,还有千篇一律的感觉,不能很好的照顾到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采用鼓励评价,多元评价。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文多分,加上修改分,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适当的批语,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和批给的方向或做少量示范性的修改,再让

学生自己去体味、去修改;采用面批的方法,使学生更直接准确的领会老师的批改意图;可以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看到你写的作文,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你进步非常快!”、“写得棒极了,如果多看课外书,会更有大的进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进行适度的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评价作文时可采用一下几种方法:

4.1要从“点”到“面”的讲评:根据每次作文的特点要求,从学生作文选择有代表性或有新意的一篇或几篇优秀的习作进行评价,想全班学生朗读佳作,发动大家讨论、评价、文章好在哪里,找出自己的差距。

4.2学生互动讲评:采用课堂讨论的交流方式,选择一篇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事先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先做好准备,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交流看法。最后由教师总结,也可以由教师组织一批优秀的小作者在课堂上介绍写作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全班作文发给学生传阅,让他们推荐佳作,然后进行评价。

4.3学生作文对比讲评:从学生习作中选择两篇或若干篇文章,进行对比讲评,也可以以与范文对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文章的优劣,并分析文章优劣成败的原因,明确应该怎样写,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对比讲评是经常采用而容易收效的一种方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几种讲评方法经常是交叉综合使用,有时同一篇作文,也采用多种讲评方式,取得更好的讲评效果。

当然,写作离不开阅读。我们也应该依据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为

学生创设阅读平台;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找一些适合写作的资料等等,让他们加深自身感受,为写作提供素材源泉。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3

一、激发兴趣提升写作

作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这点上我想各位老师都在利用各种手段,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在这里我要谈一下采用改进评分方式和用赏识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

回顾作文教学,有一件事给我启发很大。我班有五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很不好,除了爱学语文,其他学科都不爱学,原因是,这几个孩子只有在语文学科的作文上才能得高分,才能找回自信。几个同学每次写完作文后都亲自拿着作文争先恐后得让我给判,谁的分少就着急,并下决心下次一定超过别人。中考时,几个人语文学科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因此,写作有困难的同学所写的作文得了高分,使他感到自己的付出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有了成功感。老师再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他再次努力去攻破下一个目标,这时的学生总是处在成功的希望中,于是他们就会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以赢得更好的成绩。所以,既然分数在作文中有这样的神奇效应,我们作为老师就不要吝啬分数,要慷慨大方些,让学生的脸上笑容常驻。除了改进评分方式,教师还可以用赏识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个孩子都是尚未开放的花朵,赏识教育能让这些花朵被阳光朗照,被甘霖哺育。一直以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赏识激励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体会到被赏识、被尊重的感觉。我在教学中采用两种方法鼓励学生,一是课堂上真心实意的口头表扬,二是在作文中写鼓励性评语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课上口头表扬多种多样,如:发言积极,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组织的好,严谨,仪表大方等等。可以说,什么都是我表扬的理由。课堂是教学时间,表扬的时间不能过长,因此,在作业中写鼓励评语就成了很好的补充方式。评语采用书信交流式,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赞美鼓励的评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也许几年过后,学生对我们教的知识已淡忘,但他们永远会记住我们对他的尊重和欣赏。让我们对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对胆却的学生说句鼓劲话,对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对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对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对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我相信,赏识的蓝天会更蓝,鼓励过的人生会更精彩。

二、注重积累提升写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必须注重积累写作材料。积累写作素材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积累材料,这是第一手直接的写作材料。它的积累需要我们的鼓励与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日记、周记形式为自己建立一个真实材料库。二是要求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好的事例,即为自己建立一个语言材料和间接材料库。如果学生有了这两个粮仓,教师再及时给予方法的点拨,学生对作文就不会望而却步了。积累很重要,注重指导学生恰当的运用积累材料更重要。因为我们很快就要迎战中考,在这短暂的复习阶段,更要讲求最大限度的学以致用,我们要指导学生把积累的东西灵活的化用、活用、扩写、仿写等,然后写到自己的文章里。真正把积累的矿藏变成精品,让摘抄积累这一潭死水变成源源活水。对于积累的材料应让学生心中有这样的运用意识:看文题,想名言,联系材料,选择文体,怎样表达。即在下笔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应有一个完整的作文框架,之后再一气呵成。

三、强化训练提升写作

俗话说:“熟能生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作文量的训练,量的积累可以促进质的飞跃。我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每周要求学生写两次作文,让他们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学生肯定认为很苛刻,不愿接受,但我们要给学生讲清,在120分钟的考场上是不允许我们花太多时间思考作文的,我们必须强化训练。学生在多次反复写的过程中,兼之老师、同学有针对性的点评、修改,让每个同学都寻找到自己在进行创作时,优势是什么,弱点是什么,自纠自查到位,在以后创作就能发扬优势,弥补弱势。这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升腾点。另外,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作文个性的张扬,每个学生都是独自的个体,写作上应突出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大量练笔是写作的坚实基础,写作技巧指导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作文训练时,我们应该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如何审题拟题,怎样确定中心,如何构思切入,怎样选材用材,如何谋篇布局,怎样才能打造语言亮点等作文专题训练。只有作文技巧指导得法,学生的作文之花才能百花齐放、争芳斗艳。总之,千锤百炼最终为了一个目标:“要求每位同学考场作文至少有一个亮点,争夺高分。”

四、评改方式多样化提升写作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4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之易事,平时非下苦功不可。我的具体做法是:

让学生编辑“时文剪报”

作文要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生活。很多人一写议论文就是雷锋、居里夫人等例子,似乎除此之外,便没有素材可取,文章自然缺少新意。另外,观点与材料相割裂,议论中难就论点旁征博引,更不能就事提炼,分析论点。这些都是写作中学生们的通病。

我们开展一周编辑一张“时文剪报”活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报纸杂志,每周至少要推荐一篇文章,且文章要求短小精悍、内容鲜活、体裁多样、思想深刻,有感染力、说服力,能让学生感兴趣。然后由专人负责将这些文章编辑成一张报纸,在课间发给学生,也可在课内发给学生,要求通看全报,然后挑选一篇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文章来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达到读与写结合的目的。这种形式类似口头作文,也需要打腹稿,而且说的时候要面对大家,即时作文。由于文章短,内容精,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更便于表达。听的同学,容易整体把握,分析、鉴别。同学之间,各种灵感相互撞击,各种思路互相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致很高。课后再要求把自己读过的或听过的东西,经过咀嚼回顾,加入自己的看法或感悟,写成一篇文章。这一活动集阅读、写作、演讲于一体,使学生获益匪浅,大量美文的积累使学生摆脱了“无米下锅”的窘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议论水平的提高。

注重作文评讲,明确学有榜样

作文教学中,评讲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每次作文评讲,要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次作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出题人的意图。讲清应如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让学生各自做到胸中有数,找对应点、找吻合处、找差距,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的个性问题要强调指出,以引起学生的警觉和注意。选出有代表性的优、中、差三种类型的文章,进行评讲、剖析。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中受到启发和领悟。能够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明确认识学有榜样,榜样就在身旁。比如,今年清明节,学校团委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在烈士碑前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事后我便布置了题为《烈士墓前》的作文作业。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中仅是记叙了这次活动的经过。而有位学生却另辟蹊径,就扫墓中有些学生不讲秩序———争购冷饮,乱扔果皮纸团,嬉戏打闹追逐的不当行为,展开了议论,引发了思考。

文似看山不喜平,最忌模式化。应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让学生自由练笔、自编文集

自由练笔是指让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地去写作。这种方法在于引导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之后,如何更好地提高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为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准备一个作文集子,就像作家的作品集一样。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文集起个名字,写上序言,而后每周在上面作一篇文章。形式、内容都不限,自由创作。当然,要写真性情。实在写不出来时,可以摘录别人的好文章,然后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的看法,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去赏评。教师不必精批细改,只需在浏览之后,给学生一些积极的、鼓励性的评语。于是,半年左右,大多数学生就会喜欢上写作,积极主动地去练笔。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5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很茫然。下面就谈一下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写结合引出好文章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对于写作文的方法还有待学习,所以在作文课上要让孩子多说,把口语与写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针对命题先说后写,说的清楚了、明白了,再动笔写一写。这样,写出的作文经过修改后才称得上是好作文。比如说《一件难忘的事》,可通过几个问题提示学生说话。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事件让你难忘的原因是什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思路就清晰了,好文章就出来了。

二、演写结合想出好文章

情景教学一只被孩子们所喜欢,在作文课堂上也可以应用。比如《我的妈妈》、《我的同桌》这类写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互相配合演一演平时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如妈妈每天细心照顾我的生活,关心我的学习等;美术课上同桌在我没有带画笔时帮助我完成作业或在我数学题不会时如何细致耐心的给我讲解等,表演和观看这些平凡的小事,使学生对故事本身能体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理解得更深刻。

三、画写结合绘出好文章

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都很独特。对于一些低年级写景、写物的作文,让学生观察后动笔画一画,加深印象的同时感情也随之升华。再写作文时,就会写得更准确,表达的情感也更丰富。如《火烧云》,画出火烧云的各种形状,描绘出深浅的变化。当自己的绘制一幅美丽的火烧云景色近在眼前时,学生的内心的欢喜和对火烧云的喜爱油然而生,在作文时这些情感就会一一体现出来。

四、各抒己见辩出好文章

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意愿,在作文课中,针对一些议论文可以开展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写作文。那样写出的作文,论点,论据,论证都更鲜明,更准确。如真对“开卷是否有益”这一问题写作文。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出论,让同学分成分两组来阐明观点。开卷有益的一方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多读书以后才能学习好;读书让自己增长见识,有远见等。开卷未必有益一方认为:盲目开卷,只有害处;只读书不实践就只能纸上谈兵等。学生敞开心扉辩论后,写出的作文效果更好。

五、观看影像悟出好文章

在写观后感的时候,是根据所观看的影片,产生的联想和思索,所以影片本身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自己喜欢的影片,观看的同时,让学生记住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最让人为之思考的片段。看后和同学之间交流感受,再写作文,这样写出来的感受才更真实更深刻。比如在观看《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时日本侵略者把南

京的三分之一的房子都给烧光了,大火连天、人们舍弃家园四处流窜,南京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更让人气愤的是有的日本鬼子杀人不眨眼睛,使用各种方法残杀我们的同胞,大人,小孩,孕妇,老弱妇孺全不放过。他们还开始了杀人比赛,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杀了106人,犯下了滔天罪行。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全都填满尸体。那一幕幕让人怒发冲冠,令人发指。影片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辱感,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创造出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国家的战斗力,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外国列强欺辱。现场观看的效果很好,容易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涟漪,作文的档次也就提了一个台阶。

六、互相评议改出好文章

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得到的。所以作文的评议很重要。在作文课上,我们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对作文精雕细琢。以鼓励为出发点,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要求,真对所评作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写作者一点提示,让作文更完整,更优秀,只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得到长久的提升。

七、亲身体会得到好文章

作文来自于生活,教师要教育孩子们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花园做卫生防护员等。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业,比如:看一次日出,为妈妈作一件事等。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文思如泉涌了。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6

一、小学生的作文要与他们的生活和活动相联系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越充实;学生参加的活动越多,得到的观察机会也越多,作文就越有内容可写。老师和家长应适当组织并鼓励孩子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快乐,获得写作材料。要支持、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想象。例如: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较多,状物写景方面可以从山川田野,家乡的特产和四季写起;说明方面,可以学生最熟悉的猪、牛、羊、狗、猫、鸡、鸭、鹅的生活习性写起;写人方面,可以从家庭人员,左邻右舍人员的脾气,爱好等方面写起;农村孩子直接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多,割草、牧羊、栽秧、种菜等劳动过程,可以把劳动实践写出来;农村孩子的课外活动也较多,登山比赛、砍柴、采蘑菇、野炊、捉迷藏、学游泳、摘野果、掏鸟蛋等,可以把过程写出来。

二、让创新教育走进作文教学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作文课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写作时总是顺着老师规定的框架走,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给学生以自由的作文想象空间,从兴趣入手,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作文的创新能力。例如:现在的学生对网络和动漫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及时的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讨论、续编、续写、续演动漫故事。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把最感兴趣的片段用文字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写作文的兴趣。

三、小学生的作文要与阅读相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应用。如何让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就要看我们教师怎样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阅读中獲得的知识,如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会怎样选择材料,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怎样围绕中心去组织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阅读中得到的启示、体会、情感、提高的认识等,都应该在作文中加以表达。尤其是农村小学都配置了图书室,并且有大量流转图书的利用,小学生有很多的课余时间阅读学校的图书,开阔视野,也能增长写作素材。

四、善于激发、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对写作普遍感觉很难,无话可说,甚至无从下笔。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的兴趣;多带领学生接近自然、深入生活、积累素材;还必须善于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尽管学生作文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是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的,但从本质上说,还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没法顺利完成写作的。而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来源于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要培养才能形成,要保护才能持久。

五、教会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写成一篇作文是很不容易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首先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首先肯定学生习作中的成绩和长处,教给他们修改作文的方法。如:反复熟读自己的作文,从作文题目下手,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语言思维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通过熟读纠正错别字,疏通句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然后再从习作的思想内容上修改,以达到训练要求。

六、做好作文的讲评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对作文讲评有以下三点体会:

1、评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过高。我们农村孩子写的作文语句较平淡,用词也不够丰富,多是一些口语,但只要能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把一物体介绍明白,并且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就可以算是一篇好作文。如果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在评语中就难免会有一些斥责的话,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对学生作文讲评要细。对每篇作文中的字、词、句、段和选材、构思及标点符号都可以评出来,要找出每篇作文成功之处,并给予充分肯定。对不成功之处,要向学生讲清原因,并指出应怎样修改。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7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比如, 好词、好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等。

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在许多课后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在摘抄中积累素材。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好句就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能够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有词可用, 有话可说。

2.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 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途径。日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 也可以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总之, 可以通过日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进行指导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作文教学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 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如, 一次擦黑板之后, 我走进学生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 粉笔灰飘得满地都是, 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了事了, 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 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 也纷纷应和我。此时, 我话锋一转:同学们, 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 可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同学说要一支“警告笔”, 发现写错字时马上发出警告提醒你……这时, 我板书了作文题目“我想要……”学生疑惑不解:“老师, 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看见学生面带笑容, 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因此, 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 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 让他们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 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作文是生活的产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如, 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 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 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 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 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 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 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出来, 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三、注重对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每个学生的文章都有闪光点。因此, 我们不能按照同一标准去衡量, 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要严格要求, 基础差的要多多鼓励, 哪怕一个好词也是他的闪光点。对待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看到不足, 又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片段练习,作文批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能写出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能熟练运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 能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教师要根据这些明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笔者教学多年, 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其中的一些方法有些效果, 以下便是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阅读和积累

其实阅读和积累是分不开的。韩愈说:“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写作文需要一定的灵感, 这灵感不是天生的, 而是来自长时间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好作品。可见, 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

首先, 阅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读好书。读好书是前提, 学生读了好书, 才能从中体会到读书的滋味, 才能好读书。学生读书多了, 自然知识广博, 眼界开阔, 思想深刻, 行文流畅。

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阅读的书籍。由于小学生的鉴别力不高, 很容易被花花绿绿的图画类书吸引。我一向不提倡让学生读此类书。阅读主要是读文字。文字能激起人脑的联想和想象, 把文字转化成各种各样的画面, 这个转化过程是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知能力的。而图画则直接把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大脑便不再思考, 不用费力联想, 长此以往, 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鉴于此, 看图画书和看动画片是不提倡的, 值得倡导的是读原著。

其次, 积累。积累本的使用要规范。一要有专门的积累本, 严禁随记随扔;二要分门别类积累, 不能像杂货铺一样, 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 这样不利于翻阅查找;三要字迹工整, 认真书写。做到这三点, 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拿起积累本, 都会觉得这是一笔财富, 这里记载着自己的读书历程, 积累着读书的点点滴滴。

“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只有坚持积累, 写作文才有不枯的源泉。学生只有从小学就开始持之以恒地读书和积累, 其语文素养才能提升, 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二、片段练习

小学生初学作文, 对作文的了解就如同一张白纸。而有些教师急于把长长的完整的作文呈现给学生。殊不知, 一开始便高标准地要求学生, 会给原本就惧怕作文的小学生增加压力。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用片段描写一类的小作文来过渡一下。比如,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画面, 让学生先口头描述, 再整理成一段文字。漂亮的图片首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给学生的感觉是作文课不再枯燥乏味, 反倒充满了视觉上的享受。这些图片也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写作素材, 使学生不再为写什么而发愁, 只要考虑好怎样写即可。

三、作文批改

于漪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描述她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批改作文的。她写道:“教师批改作文, 眉批点到要害, 总批不仅评文章的得失, 更是交流思想, 交流看法。作文簿发下来, 学生最关心的不是得什么等第, 而是首先看教师批语写了些什么。如果只是一般化的评文, 学生就会感到某些失落。”这段话中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是最常用的, 也是最有效的, 却是最累的。试想, 语文教师一次要收到上百篇作文, 每一篇都这样来批, 长期如此, 难免不能坚持。且这样批改的周期太长, 等到批改完作文, 再发下去, 学生都忘记了当初的写作思路和构思过程, 再沟通、讲解, 效果也不会很好。三年级时, 学生初学作文, 文章短小, 且需要认真指导, 我一直都是面批面改, 因此我班的作文基础比较好。后来随着学生增多, 篇幅加大, 我改变了批阅方法, 每次作文之后, 只详细批改一部分, 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剩下的略看, 打下分数。这样, 批改的分量不大, 缩短了写作周期,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当面沟通的机会。

批改作文是很重要的, 教师绝对不能只让学生写而不批改。因为小学作文是基础, 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段落不清晰等。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 当面沟通, 以免学生形成恶习, 给以后的写作留下“后患”。

四、作文修改

鲁迅说:“好的作文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因此, 教师费力批改之后, 有必要让学生再次修改, 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

学生修改作文, 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玉不琢不成器。”作文也是如此, 只有经过认真修改, 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有修改、推敲的习惯。大诗人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总要读给老妇人听。就这样多次反复修改, 直到听的人和他自己都感到满意为止。曹雪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方成为千古名篇。因此, 从小学开始, 作文教学就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样, 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从教师批改的框框中解脱出来, 不再单调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进行作文练习。

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 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要先示范修改, 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做示范修改, 如教会学生怎样找出优美的句子、圈画出好的词语、找出不足之处等, 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修改方法、步骤, 修改自己的文章。

在修改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 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这样, 学生就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提高写作的兴趣, 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7 (5) .

对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 篇9

提倡创意写作

教师以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为切入点, 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自由讨论, 最后引出一个作文主题,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出充满情趣的、有个人想法的作文是一种教学艺术。美国纽约拉尔夫·麦克基学校的教师费兰克·麦克柯特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这个学校的一部分学生有这样一种习惯, 就是不愿上学时他们模仿父母的口吻写“请假条”。在一次作文课上, 费兰克让学生写请假条, 并要求一定要编织出请假的完美理由。就这样, 当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编织完自己的理由后, 费兰克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本次作文的主题, 他让学生们以《亚当给上帝的借口》或《夏娃给上帝的借口》为题, 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费兰克的做法告诉我们, 如果教师不强迫学生写作, 那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要切合实际, 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切入点布置作文。这样, 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思想活跃, 想象丰富, 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写作, 也就能写出有奇思妙想的作文了。显然, 这比教师布置一个命题、读几篇范文、讲一些空洞的要求, 然后让学生写作、学生最后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这种机械的操作要高明很多。

提倡片断作文

由于语文考试中对作文字数总有一个限定, 这让一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强迫学生必须完成规定字数的作文。学生为了凑够字数, 不得不以假乱真, 以空代实。笔者认为, 为了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能让学生误入“数字作文”的歧途。教师应该掌握好方向, 鼓励学生说真话, 写实话。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提倡学生多写一些能够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精彩片段。哪怕只写一句话的作文, 只要这句话能够表达学生的心声, 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泰戈尔的《飞鸟集》中都是一两句话的作品, 但有谁不说这些作品是世界文学艺术品中的上乘之作呢?同样是悼念张志新烈士的诗, 韩瀚的《重量》只有28个字, 但谁都不会否认此诗的分量与雷抒雁191行的长诗《小草在歌唱》媲美。

提倡身教重于言教

为了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写作文, 提倡身教重于言教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师, 还须自己会动笔作文, 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欲望。福楼拜能培养出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就是因为福楼拜也是一位大作家。同样地, 若霍元甲没有精湛的武艺和高尚的武德, 就不会有陈真这位充满精武精神的英雄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那些在作文教学中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师, 都是这方面的典范。作文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需以智慧启迪智慧, 用情感激发情感, 用灵魂照亮灵魂, 以便让学生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来。

让阅读辅助作文

当强制学生写作文变成毫无意义的形式的时候, 不妨改变一下方式、方法。这种改变就是与其让学生抄一篇毫无意义的作文范文, 还不如让学生去阅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文学作品, 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科幻故事等, 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阅读, 学生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潜能被激起了, 他们的写作热情也就高涨了。教师出身的教育家、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先生在他所著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指出,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 可以压缩于斗室, 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阅读是一座无形的“广厦”, 当学生的思想徜徉在这座“广厦”中时, 想象的“空气”就会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更加自由。所以, 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空间, 学生才有可能写出充满灵性的习作。重视学生的阅读, 也是解决因强迫学生写作而产生厌倦情绪问题的一种方法。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让他们学好、用好自己祖国的语言, 语文教师不应该为了自己所教课程的成绩强迫学生去写一些没有思想感情的作文以此来满足虚荣心, 而是在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多探索, 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和尝试 篇10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体会,尝试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创新地表达”,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而要做到这些, 让小学生有兴趣写下去, 有材料科写, 就需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践行以下几个基本教学原则:

一、深入生活, 从中攫取写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了解社会, 了解生活, 了解国家大事, 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让学生从家庭的种种琐事, 校园内的桩桩小事, 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 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中, 去体验生活, 领悟人生。生活是知识取之不尽的源泉, 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 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 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 歌颂生活, 赞美生活, 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 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 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 带学生参观游览, 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 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 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 让作文素材开发成无尽的源头活水, 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 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 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 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 用心思考, 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二、阅读名篇佳作, 丰富写作知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不断增加词汇量, 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随时摘录, 写感受, 有意识地背诵, 并随时讲评。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 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 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 学生就会逐渐没有对作文“望而却步”, “无米下锅”的感觉, 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晨读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 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 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 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懒笔头”,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勤奋的探索, 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 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 不能无病呻吟, 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 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 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 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 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 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 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 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 创设一定的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 才有生活气息, 有真情实感, 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 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 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 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四、鼓励肯定学生, 让学生充满自信

小学生年龄小, 但他们上进心强, 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 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 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因此, 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 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强信心, 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 要以朋友的口吻, 长辈的爱抚,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 微小的闪光点, 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 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 要实行高分政策, 欣赏学生, 激励学生, 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 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 合情合理, 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 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 想象丰富, 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 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 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 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 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因此, 教师只有欣赏学生, 鼓励学生,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 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聋校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11

一、制定教学计划,重视语言积累

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首先须让学生多读,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我根据本年级段大纲中的作文要求,对学生的作文学习基础、水平、能力与作文学习的优势、不足制定了作文教学的计划。

1.多读。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制约他们的语言发展的瓶颈。要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多读、多背。大量积累语言材料,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材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到。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缺乏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能自觉地注意语言积累的学生不多。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平时教育不够和教学要求不严不无关系,该读的没有严格要求,该背诵和默写的没有检查落实。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读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熟读成诵是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许多著名作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秘诀时,都将儿时能背诵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作为经验之谈,也正是这样才使得他们具有浓厚的语言积淀。可见,多读、背诵是积累语言素材的有效途径。另外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要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聋生由于语言文字障碍、理解能力差,读不懂,所以不喜欢读书。为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指导学生选择接近他们实际水平的读物;二是以个人爱好为起点,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开展读书比赛、背诵比赛、优秀诗文比赛,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凡是课后要求背诵的,我一定要求背诵,进行记分考查。

2.多观察。我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引导聋生深入生活,联系实际进行观察,鼓励聋生参与活动,并着重加强方法指导。如:观察什么,按什么顺序观察;怎样活动,步骤怎样,有何感受等等。每册的看图学文,我都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写一下,最后再学习课文,看课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作的,与自己写的进行对比。学完语文第十册《老鹰捉小鸡》课文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了一次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了仔细观察和体验,然后进行写作,结果这次作文写得都比较成功。

3.多记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一是我要求每人坚持写日记,将观察到的事物、遇到的有意义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及时记录下来,建立一个材料库。二是每人准备一个记录本,题目为《读书摘记》,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新颖的开头等记录下来。可以多角度地收集,可以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过来,也可以从电脑网络中下载。

二、深入现实生活,采集写作素材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生活素材。

1.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把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细节以及活动的感受掌握好,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我总是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亲自带他们参加野炊、郊游、文体活动等,要他们有目的地去观察、去体验。随后要求聋生把自己的“活动”情况用口语(或中国手语)说给别人听,目的是给聋生语言实践机会,形成语言能力,哪怕能说上一两句,对他们的写作也是会有帮助的。这样才能获取写作素材。

2.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要写好作文,必须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扩大生活外延。“读好社会、读好自然两部大著作”的口号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我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看东升西落的太阳,时圆时缺的月亮、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热闹非凡的市景、小巧玲珑的玩具……。

三、加强全面指导,水到渠成成文

1.实话实说,实事实写。

我认为作文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反映生活、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作文课上我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作文要求,但必须做到实话实说,实事实写。几年来,学生渐渐懂得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去写,虽然文章中语句不够通顺,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真情实感。

2.读中改,想中写。

聋校学生作文可谓“漏洞百出、病症各异”。遵循作文重在修改的原则,我采用“示范批改法”、“师生合作批改”、“学生互改”等,把平时学到的语文知识用于修改作文中。由易到难从点到面铺开,让他们在读中改,想中改,改了再改。对改得恰当之处,则给予热情肯定和表扬,对改得不当之处也及时加以指导,正面鼓励。由此学生不厌改文,改出属于自己的好文。

3.教师写“下水”文,引导聋生开拓思路。

我经常根据班里校内的人和事写“下水”文。如语文第十册的写作训练《我的同学》,我就写班上一同学做“艺术剪纸”参赛作品的事,突出表现他“认真、细致”的特点;写《冬天的景象》时我选了下雪时到郊外的所见所闻……。因为我写的是聋生熟知的真人真事,他们看后备感亲切,所以指导起来容易。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我就趁热打铁,从多角度引导聋生开拓思路。小到词、字、标点,大到表达方式、文章结构、布局谋篇。看同学们频频点头、若有所悟的样子,显然受益非浅,我自然感到乐此而不疲了。

如果聋校各年级教师都能够特别注意耳聋学生的语言和写作素材积累,培养他们的看(听)、说、读、写能力,相信聋校作文教学一定会有新的起色。

下水作文的几点尝试 篇12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总结有关作文教学成效低下原因的时候, 都会加上一条, 就是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缺乏足够的素材。缺乏真情实感的信息体验,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很难有深度的发掘与表露, 要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就必须在提高学生生活感知积累等方面下功夫, 让学生充分积累深厚的感知体验, 促进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可以带学生去了解社会、感受生活。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的变化,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带进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和群众家中, 并从档案资料里整理出了一组老照片, 就市场商品的丰富、经济发展的繁荣、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的鲜明对比, 反映出了30多年来发生的显著变化。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 加上鲜明的对比, 对于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与体验, 写起作文来自然下笔如源头活水一般流畅,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由此可见, 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 可以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读写活动, 为作文教学拓展训练空间

为了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笔者对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实行“两课一活动”, 在作文课的基础上, 增加了阅读课、说话课以及小练笔活动, 辅助作文教学的深入开展。在每周语文自习时间安排一节阅读课, 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文学阅读量不足的问题。通过设置单独的阅读课,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 教师凭借在阅读课上加强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 如怎样合理运用详读与略读, 怎样进行摘记等, 增加学生阅读积累, 同时强化其阅读技巧训练。在语文早读课上安排10分钟左右时间, 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每个月确定一组表达的主题, 让学生自由选择, 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按照学号进行, 每人1~2分钟, 类似于口头小作文训练, 在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同时, 也强化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每周还安排学生进行1~2次习作小练笔活动, 作为对作文教学的强化练习, 作文小练笔侧重于局部练习, 选准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存在的薄弱环节, 如人物特写、典型场景描绘等, 适时查漏补缺, 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开展心得交流, 为作文教学搭建沟通平台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强化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之外, 还要注重为学生之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 让学生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讲述、交流作文学习体会,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更为直接的借鉴作用。笔者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组织好作文课堂教学、开展好读写辅助活动之外, 还在班级建立了“作文写作大家谈”论坛, 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主要分为两个议题, 一是典型经验介绍, 二是疑难问题探究。在典型经验介绍活动中, 笔者每期安排2~3名在作文写作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学生, 让他们针对某一种题材类型的作文, 进行经验介绍, 主要从拟题、构思、选材、遣词用句等方面进行介绍, 让全班同学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汲取其中的精华, 发挥示范作用。实践证明, 开展这样的交流活动, 可以让学生之间实现经验共享,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促进了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四、组织各类竞赛, 为作文教学营造竞争氛围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强化阅读下一篇:交通工程建设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