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4-10-10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通用9篇)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

浅谈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村小学张世喜

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适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我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命题适度放开。

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 》、《我学会了 》„„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

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如我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来了。小塑料袋飞呀,飞呀„„”我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题目:(1)白色的污染(2)你为什么还用我(3)假如(4)一次小队活动(5)塑料袋的诉说(6)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2、上交可先可后。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我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才上

交。如果作文质量太差,我就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3、训练疏密有致。

“题海战术”或密集型的训练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我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看两篇课外优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习作,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课外也只安排看一篇优秀习作。训练时有疏有密,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有效果。

三、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

我还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四、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多样化的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1、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

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 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条理不够清晰,想象不够丰富,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

有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写作技巧,我就写上巩固性的评语。以便他们进一步把写作技巧巩固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开头时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来写,我就打上“开门见山,写得好”这样的评语,让这位学生明白自己运用了开门见山的写法,从而丰富了他的写作经验。

2、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有时先张贴或印发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

他们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着重对修改情况作讲评,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总之,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确实培养起他们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2

一、参与生活, 以积累奠创新之基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丰富的积累是学生写作的活水, 写作是阅读的蓄水池。叶老以形象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想象学生脑中无物、腹中无墨, 会写出好文章来。令人遗憾的是, 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 认识肤浅, 思想冷漠, 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 认识生活的情商偏低。如果对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 生活的情感如此荒漠, 行文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 丰富学生的生活, 让他们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 把他们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社会、学校、家庭, 让他们接受新事物, 接受新信息, 让时代的活水在他们心底流淌。只有有了生活基础, 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让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 观察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 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 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

二、激发兴趣, 以热情点创新之火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易事。学生在课堂上训练的一般只能是命题作文, 那么如何挖掘学生写命题作文的热情呢?首先我注重命题的科学性:首先, 注意抓住学生的命题心理。中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一般来说, 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 但形象思维还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要进行较高形式的抽象思维还比较困难。所以这时命题需适应这种情况, 写一些直观形象的题目。其次, 我用了“创设情境教学法”, 即每次命题后, 积极为学生创立某种情境, 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这种氛围中去。在每次指导学生写作时, 先提供一些具体情境:一件未完成的事, 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组正在展开的矛盾, 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等等。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和推理, 进行情境发挥, 让学生各自发言, 接着让学生们根据讨论的内容写成文章。几乎每个学生都“下笔如有神”, 内容都很具体丰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 都是产生语言的动机。”即“我为什么而说”, 只有当学生自然想说, 才能最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写作热情。

三、拓展课外, 以阅读闯创新之海

如果学生只囿于课本, 没有课外阅读, 他们的知识是狭窄的、僵化的。只有加强课外阅读, 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所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 用形象的话来说, 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风前进的风。没有阅读, 就没有帆, 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新课程标准就有“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的要求, 因此, 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应让他们自愿订阅对己有益的课外阅读书, 平均每人拥有两本文学名著, 订阅一份报刊读物。我推荐《读者》、《视野》、《演讲与口才》、《扬子晚报》等, 全班自筹有益读物百本。每周让出一节自习课, 我把课外读物搬进教室, 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各行其是, 有的读书, 有的摘抄优美词句, 有的写心得, 十分活跃。

四、放飞梦想, 以想象翔创新之境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 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 应以学生为主, 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乐意写的文章, 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五、巧用名言, 以批语激创新之趣

一篇好的作文, 往往有“亮点”。“亮点”可以是精巧的标题、灵动的语句、真挚的情感、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传神的细节、丰满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意境、潇洒规整成熟美观的书写, 等等。我总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 每当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写出比较满意的作品时, 我总要表扬“小荷才露尖尖角”、“更盼荷花一池香”等, 这样学生对诗词感兴趣, 也对作文感兴趣了。但学生毕竟是学生, 习作中会犯错误在所难免, 这就需要给予他们的作文有针对性的批语, 指出其不足。此时不妨来点幽默的批语, 让其在调侃中接受, 有所感悟。在写评语的时候, 也要因人而异, 还应以鼓励为主, 否则就会失去其作用。通过一句句名言, 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之趣。

对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3

我的家乡在沛县,沛县是武术之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作为沛县的小学生不了解武术、不学点武术那是很遗憾的。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它能强身健体,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必要教学生一点武术,把武术课在小学推广,体育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是我对武术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武术教学要从武术的基本功练起,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虽然新课标要求武术活动要求小学生掌握9—10个动作组成的套路,强调动作的连贯性,表现出精气神来。由于学生对武术接触时间短,基础又不好,学生很难达到目标。但练好武术的基本功是很必要的。武术的24套基本功简单易学,有些基本功,如踢腿冲拳可锻炼学生的快速爆发力;比如压腿、侧翻可以练习学生的腿腰的柔软性及灵活性;再如蹲马步,能练习好下盘的稳定性,在实战中不易摔倒;二起旋风脚外撇腿,可练习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所以武术的基本功很重要,“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武术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武术,能强身健体。学生都比较喜欢。因为,学生从小被英雄人物影响,要像电影中的大侠那样除恶扬善,拔刀相助。所以学生都比较乐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一方面,学武术它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学校、家里,课上、课下都可以。下午放学后,可练习;特别我们农村,场地更好选,田间路、麦场都行,而且比城市还好,学生不易摔伤。

三、学武术贵在表现武术的精气神。

1、目标要明确,注意力要集中。做动作要从眼神,心里要想着动作的力点,如穿掌,要眼睛看着掌,要有目标意识,才能表现精气神。这些都需要学生好好学习。

2、经常引导学生自我暗示和情景再现。学生练武时,让学生感受故事中英雄的正义、勇敢、勤学苦练的形象,这样学生的动作才有精气神,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

3、教学时,让学生在武术练习时表情要严肃,形态要逼真。练习时不可打闹、喧哗,重在表现攻防动作运用的神态。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4

【摘要】高中音乐教学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任务,因为在课程忙碌的高中阶段,学生有着异于其他学段的浮躁和不安,音乐课作为考察科目而非考试科目,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不重视,不配合。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如果音乐课上得好,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繁杂课程中的调味剂,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兴趣;欲望;提高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其教学结构自当追求艺术的设计。只有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时,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更是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就犹如作曲家创作出一首作品;教授这堂课,就类似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好的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心均得到愉悦。

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如何才肯放下课堂上偷偷看高考科目书籍而认真听课呢?高中音乐教师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拟结合自身体会来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以下几个建议。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他们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擞师要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其心境,执着,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积极应用音乐课程的整合功能

1、音乐课程整合,发挥了一对一授课的优势,摈弃了缺点,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潜能,较好的处理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音乐课程整合极大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与方式,教师的表扬、学生的鼓励、家长的赞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劲头十足。

3、音乐课整合,注重了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师生双向选择引进公平竞争的教学机制,使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热情之中。

4、音乐课程整合既保证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五、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东西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5

沈阳市第170中学 王丽颖

摘要 音乐欣赏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通过欣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笔者通过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以及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初步的建议和措施,供从事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师参考。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 高中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

一、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对学生生活的调节作用

高中阶段的文化学习是很繁重的,尤其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压力,在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学习之余,他们可以通过听音乐来舒缓紧张的学习节奏,调节疲劳的神经,减少心理压力。因为,听音乐能使人愉快,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而且,科学证明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

2、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作用

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并不是只有思想道德课之类的文化政治课才能发挥作用,音乐同样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在音乐课还没有得到中学教育重视的时期,中学教育中就把音乐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可见音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作用非浅。从音乐欣赏本身来看,音乐欣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美高尚的音乐,有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3、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作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其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能使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能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

4、对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作用

音乐和其它文化一样,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其中,音乐欣赏使学生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使其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 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高中生的成长作用不可忽视,固而,在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音乐欣赏课是高中素质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使音乐欣赏课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就必须上好音乐欣赏课,研究怎样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二.怎样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从音乐欣赏课课堂教学出发来看,目前高中音乐欣赏课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哪里?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没能很好的把音乐的美播种到学生的心坎里,学生无法感受音乐到底美在哪里?音乐属于什么形态的美?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也没能教好地引导学生揭示美的规律并指导学生塑造美。同时,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适合当代高中学生学习的要求拦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进行改革。以下是我对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1、坚定不移的贯彻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

“马克思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的,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无疑认识音乐美的规律对人类社会时间的影响是深远的”①。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美的因素,认识音乐中美的产生过程,射实际上也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也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认识到音乐美是什么类别的美?音乐美在哪里?进而启迪学生是否喜欢这类的类?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美,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种美的规律,塑造类似的美。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坚定不移的贯彻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以审美为核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识和创造新能力。通过审美教育来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它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学生的学法。因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决定的,但由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音乐欣赏课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香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欣赏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选择教学方法还要依据学科中的教材内容、特点,欣赏课教学不光采用欣赏法,还可以运用其他手段,如采用诗、文、图画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联想与想象。同时,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也应贯穿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

3、因人而宜,展开教学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心理变化不大,但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又充满了好奇,而且,属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形象和具有动感的作品,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另外,由于高一的学生还具有初中时期的幼稚心理特点,还可以适当的选择如《天鹅湖》、《动物狂欢节》等适合较小年龄层次欣赏的作品。

4、注意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他们的创造意识,才能使学生在时代的发展中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作曲家富有创意的构思。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捕捉那些作曲家的创意,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音乐想象,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来源。音乐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本身的想象也应该是客观的、科学的,是与现实生活相符合的。因而,教师在激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时,也要具体的分析学生的想象是否是显示的、科学的,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科学的联想,使学生少走弯路,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的创新思维习惯。

5、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

当今的时代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应该充分的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电化教学手段将逐渐被引入到音乐欣赏课课堂,尤其是录象机、影碟机及多媒体电脑的使用,将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以往的音乐欣赏课,都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和听觉赏析,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多角度的来欣赏音乐,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脑课件的形式,让学生从文字和图片上了解所要欣赏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可以利用影碟机播放一些与音乐作品向联系的图象、画面或影视短片;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利用录象机自己拍摄一些短片来进行评比。如此以来,音乐欣赏课将不再是一门单调的听觉艺术课,它将把听觉、视觉、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形成一门全方位的综合艺术课。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据科学研究,在人们获得信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③。视觉和听觉在人们获取的信息量中占了94%。同时,“有关注意力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中,使用视觉媒体,注意力集中的比例为81.7%,使用听觉媒体则为54.6%”④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学习中,视觉与听觉的重要作用。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恰恰是把听觉与视觉结合在一起,必将大大满足学生在视听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扩大教师的教学成果。

三.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我们的欣赏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要听教学欣赏内容,甚至明确表示不喜欢,而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教师更要镇静,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困境。1.从乐曲本身着手

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2.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现在的教科书上有许多作品都是名著,学生对这一类作品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并且与本课有关的作品导入。例如,在学习第一节《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3.运用流行音乐作为“药引”

由于社会的影响,高中学生中往往有许多同学偏爱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学生往往能唱许多流行歌曲,却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虽然这对于我们课堂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欣赏作品。在《歌唱》上第一节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比如说美声具有节制感、修饰感,声音纯净统一;而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为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可以举例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用他们的歌曲来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音乐是美的,音乐欣赏是为了创造美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高中发展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抓好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参考书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国家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

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6

鼓励和指导学生制作一些自制教具, 不仅可以补充课堂教具, 做好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师指导下, 有的同学自制果蝇染色体组教具, 用长短和粗细表示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 用不同的染色表示来源, 形成了活动教具, 课堂演示后, 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很容易掌握。还有的同学自制了呼吸运动模型, 通过演示, 学生仔细观察了呼吸肌舒缩与胸廓和肺容积的变化关系, 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能力。另外学生还自制教具, 不但成为演示实验的好教具, 而且通过学生自制, 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开发了他们学习潜能。

二、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培养他们独立工作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 配好试剂, 学生课堂操作。由于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不了解, 以致做完实验后竟不知道实验原理、材料等。其实,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就是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亲自动手采集实验材料、配制一些常用的试剂。如做“有丝分裂实验”前, 可让学生到小河中采集草履虫, 通过实地采集和教师指导, 学生知道了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形态、大小。另外, 一些无常性的药品, 可指导学生自己来配制, 从而使他们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试剂配备方法。当然, 准备实验过程中, 学生会有很多疑惑, 通过动脑思考和教师的指导, 他们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为独立完成实验打下了基础。

三、开好分组实验, 培养基本操作能力

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最基本形式。由于分组实验有足够的实验材料, 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动手操作, 有充足的时间重复实验, 因而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如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 同学们发现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难撕, 而且厚薄程度不易掌握, 他们通过多次重复实验, 发现发红的内表皮很好撕, 并且镜检全为单层细胞, 液泡颜色很深。实验效果很好。通过分组实验, 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 从而培养了全体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四、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和分析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大胆尝试某些实验材料的取代、实验药品的对照以及实验的改进,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 教师先不告诉学生用什么质壁分离的分离剂, 而事先把实验分为四组, 分别放30%的蔗糖溶液、7%的尿素溶液、80%的蔗糖溶液、40%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束, 经过对照记录结果, 分析讨论发现:40%蔗糖溶液要比30%的蔗糖溶液效果好, 它可以缩短质壁分离的时间;80%的蔗糖溶液浓度太大, 质壁分离后复原困难;而7%的尿素溶液则可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然后又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最后,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分析自动复原的原因。再如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 可让学生自己采集实验材料, 他们选取了河草、酸模、韭菜、菠菜等……实验对照发现, 河草和酸模的效果最佳。另外, 有的同学建议过滤溶液时用纱布代替脱脂棉, 加快了过滤的速度;在分离色素时, 课本上用培养皿盖盖烧杯, 这样易使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有的同学提出用切有小口的硬塑料方块代替培养皿盖, 不仅可以固定滤纸条, 避免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而且也便于观察。通过改进实验, 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而且通过分析实验结果, 培养了他们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课外实验,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内实验往往有时间限制, 会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匆匆忙忙做实验。而课外实验实习则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如“采集青蛙卵, 观察孕育过程”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认识并采集青蛙卵, 记录卵孵化时间, 耐心喂养小蝌蚪, 认真观察蝌蚪的外形变化, 并对整个过程作详细记录。学生可采集长约10毫米左右的蝌蚪, 分甲、乙两个容器培养, 用伴有甲状腺素片的食物喂甲容器蝌蚪, 用不含甲状腺素片的食物喂乙容器蝌蚪, 仔细观察和定期记录, 发现甲容器的蝌蚪却没有长出后肢, 从而验证了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体的发育。当然在观察和记录中也难免有不足与失误, 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 查找分析失误原因,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7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8

秀野学校王金花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爱上写作文呢?这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难题。我个人认为应该重视低年级段作文的渗透教学,尽早起步,做好低中段写作教学的衔接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有益处,对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语文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施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计划呢?下面我就肤浅地谈一谈自己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摸索低段作文起步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说好一句话,写通一句话。

(一)口头表达。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当然,这要由浅入深地进行,也就是先说后写。平时要加强,可以是有意的集中练习,也可以是在教学中无意的分散指导,贵在持之以恒。这些句式的训练加强了学生说话写话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二)书面练写。

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

1.练写四素句,句式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内容不限,自由发挥,心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变换句式。如“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到句子前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等一些简单的句式变换。

3.扩句。如:出示句子“妹妹笑了。”再写“妹妹()地笑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和地点。

4.随意写句。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我曾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所写的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富有情趣。

二、说好一串话,写通一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训练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出示错乱句子,给句子排序。

在作文起步教学阶段,要先教给学生写话的一些方法,其中句子间的有序性尤其重要。训练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调整错乱的句子是个好方法。可以写好几段分别按时间顺序的、按方位顺序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句子,打乱后让学生重新调整。

2.提供一些词语,练习连词成句。

3.看图写话引路,写作如此容易。

实践证明,看图写话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好形式,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途径。看图写话记录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内容有趣,浅显易懂,既有图,又有写作提示和选用词语,这好比让学生在黑夜里看到光明,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颇受学生的欢迎。

5.坚持练写日记,共同促进提高。

全班学生每人每周写二到三篇自主选材、篇幅不限的日记。同桌互相传阅并在日记写上评语。每周五的班会课上,我就宣读星级日记,并在全班加以公布表扬。这样的训练方法在实际写作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班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这样做,应验了教育家第惠斯多所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多读课外书,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低年级儿童的优势是记忆力强,吸收语言信息快。因此,当他们在学会汉语拼音后,我就引导他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受到熏陶感染,汲取精华,积累词汇,形成语感,以便在写话时挥洒自如。

四、多几种途径,写好一篇作文

1.先玩后写

〈1〉.用游戏诱导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首先,我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然后引导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或者引导学生写游戏的感受,或者引导学生站在老鹰、母鸡或小鸡的角度去写。因为是自己亲身参加的,很快,一篇篇好作文诞生了。为了加强写作训练,还引导他们写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写参加学校活动的经过、感受。

<2>.用实验激趣

实验也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做了一个盐水浮鸡蛋的实验。我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一个生鸡蛋.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包盐。接下来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做实验:先把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杯子中,然后慢慢往里面加盐并搅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鸡蛋的变化。当教室顿时沸腾起来的时候,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刚刚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的同学有什么反应?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写下来吗? ”不出所料,孩子们又写出了一篇篇小短文。

2.学后写

人教版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所以我们安排了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

(1)随文续写。

对于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课文,像《坐井观天》《掌声》等课文都安排了续写,而且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

(2)随文仿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版教材更是文质兼美,都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之后,适时地让学生仿写一篇写动物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相得益彰的训练效果。

五.多一些鼓励,树立写作信心

作文写好以后,老师应尽快批阅。把孩子作文中的好词好句一古脑地展示出来。不要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要狠狠地表扬。我通常从最靓题目,最佳词语,最美句子,最引人开头,最妙结尾等方面来设奖,使学生看到成功与进步,享受写作的快乐,激发起对下次写作的渴望。对于不足之处,则要想方设法地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改正和消除。这样使学生全然没有挫败感。我想呵护好了学生写作的这颗童心,我相信将来必定会结出喜人的硕果。

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9

关键词:词汇,现状,方法

目前不少省市都采用了牛津版英语教材, 这套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部分学校由于教师的教法陈旧, 学生的学法不当, 不少学生过不了词汇关, 对学习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 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进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且分化的时间提前。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没有词汇, 就无所谓句子, 更无所谓语言。正如语言学家Wilkins所言,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 如何正确引导初中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必备词汇, 也是呈现在初中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1 现状及原因

学习英语过程中, 许多学生都遇到同一个问题———过不了英语单词关。用学生的话说就是, 英语单词记过就忘, 记得快, 忘得快。经过对学生的调查, 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1.1 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心理障碍

有的学生认为, 词汇学习就是找点时间背背。事实上, 掌握一个单词不仅要能读准音, 写对形, 知道词性, 认出书面和口语形式, 而且还要能随意回忆起该词, 把它同一个恰当的东西或概念联系起来,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能熟练地识别和运用它, 知道它的搭配关系。由于对词汇学习认识不到位, 致使学生产生了轻视心理, 缺乏对词汇学习的艰苦性的心理准备。结果, 他们不愿在词汇学习和积累上下功夫。

1.2 学生学习词汇缺少适当的方法

这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少学生识记单词的时候, 常常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读, 把拼词与读音, 口拼与书写, 单词的重音与识记重点脱离, 不注意读音与字母 (组合) 之间的关系, 不会按照音节去读单词, 不能做到眼, 耳, 口, 手, 脑并用。

1.3 不能及时反复地复习, 巩固识记过的词汇

一方面, 学生未能自己主动去复习、巩固学过的单词和短语;另一方面, 有的教师也未提供适当的语言情境。结果, 学生学过的词汇长期束之高阁, 待再见到时, 差不多已是生面孔。随着所学词汇的不断增多, “被遗忘的角落”也逐渐扩大。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 我认为, 英语词汇的学习也是一种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要能熟练地运用所学到的词汇, 识记与存储是一种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识记规律, 采用各种手段, 将原本枯燥的英语词汇教学生动化、趣味化。

2.1 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引导其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极大。调查结果显示, 不少学生尤其是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掌握不住英语词汇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教师要告知学生, 若想熟练地运用一门语言, 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 特别是常用的一些积极词汇 (active vocabulary) 。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勤奋学习的性格品质以及学习英语, 学好词汇的毅力。

2.2 创设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总是伴随着一种影响学生情绪的感情交流过程。好的情绪转移到学习中就会变成一种兴趣和动力。良好的课堂气氛, 可以融洽师生情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的情绪进入最佳状态, 从而增强记忆的持久性。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充分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2.3 有实验证明, 理解的语言材料重复五次比不理解的语言材料重复百次的记忆效果更佳

可见, 理解识记是提高英语词汇记忆的重要前提。

2.4 重视语音, 过好语音关

教授英语词汇, 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且到位的发音, 使学生学会常见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 掌握同一字母及其组合的不同发音以及不同字母及其组合的相同发音, 要教会学生能按照音节去记忆单词。

2.5 注重音、形、意结合, “立体地”去记忆单词

在实际教学中, 我一直注重让所有学生在跟读、朗读单词时做到“眼、手、口、脑”并用, 引入李阳英语的“三最”教学法, 让他们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同时要教会学生对那些音同形不同、形同意不同的单词进行对比记忆。而且要教会学生使用联想记忆法、发散型记忆法等方法去背单词, 千万不可孤立地去记忆。

2.6 词汇教学直观化, 识记思维形象化

心理学认为, 初中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 还没有上升到理解记忆的高度。使用直观教学, 可以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形象, 加深他们对词汇的感知和记忆。这样做, 既形象生动又情趣浓厚, 能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前最好能准备一定数量的实物, 或者从互联网上下载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图片, 教学词汇时再配以一定的手势、动作、表情等。

3 教授新词的步骤

3.1 呈现新词汇

3.1.1 猜测法

根据要讲授的内容, 教师把新出现的生词融合在自编的浅显易懂的短文或对话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

3.1.2 形象思维法

如教business, 可将它拆分成bus/in/e/ss, 引导学生理解成“在 (in) 公共汽车里 (bus) 一只鹅 (e) 和两条蛇 (ss) 谈生意 (business) ”。

3.1.3 直观法

1) 利用实物呈现新词汇。如教授水果词汇时, 教师事先把各种水果放在一个袋子里, 先用英语描述水果的形状, 然后拿出水果, 教授后将其奖励给学得快的学生, 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2) 利用图片呈现新词汇, 例如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the Palace Museum等。学生学习时左右脑同时动起来, 学过之后才不容易忘记。

3) 用肢体语言呈现新词汇。如呈现walk, dance, jump等。总之, 用直观法教词汇, 生动形象,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快且有效, 学生不易忘记。

3.1.4 综合使用几种方法呈现新词汇

比如教授small, thin, tall, slim, short时, 事先准备几幅学生感兴趣的人物的图片: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孩、一个又瘦又小的男孩、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女士和一个小个子的漂亮女孩。指着第一幅图对学生说:Look, he is very big and strong.一边说一边用手势加以说明。走到一位学生前问:Are you big/strong?提示学生回答Yes, I am./No, I’m not.然后指着另一位学生问:What is he/she like?鼓励他们用刚学到的新词回答。

3.2 操练和使用新词汇

介绍新词汇, 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 而操练和使用词汇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词汇。

3.2.1 操练新词汇

1)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出几个词汇并给其思考的时间, 在思考的基础上, 让一个小组的同学说, 并让其它小组的同学纠正, 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记忆的潜能。

2) 用“头脑风暴法”巩固单词。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 其中一人说出所学的任意一个新词, 要求另一个学生迅速读出该单词、说出词义并拼写。让学生互相说 (一问一答) , 鼓励人人开口。

3) 用游戏形式操练新词汇。比如用“空当接龙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老师说出一个新词, 各小组按顺序每人上黑板写出该单词的一个字母, 写得最快且正确的那个小组获胜。用游戏法操练时学生们都是热情高涨、积极投入。

4) 当堂听写比赛。教授一定数量的新词汇后, 给几分钟让学生们强记, 然后进行听写, 小组互改后及时评出“记忆冠军”、“记忆能手”等, 并给予热情的表扬。通过这样的竞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验自身的价值。

5) 利用歌曲的学唱巩固新词汇。

6) 通过循环复习或不断呈现学过的词汇来加以巩固。教师可以研究一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遗忘值的最大点, 在遗忘率最高的时候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到的词汇。

3.2.2 创设语境, “逼迫”学生使用新词汇

如刚学了商品和价格表达的新词汇, 教师示范后立即邀请若干组学生到教室前面, 以讲台为柜台或收银台, 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或收银员, “逼”他们运用刚学到的词汇进行表演以巩固之。

3.3 词汇的延伸和拓展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刚学完一个新词汇时, 他们往往想知道一些其它与其相关联的词, 这就给词汇的延伸和拓展提供了自然的契机。以下几种方法很值得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进行尝试:

3.3.1 联想记忆法

如:教animal时, 鼓励学生们回忆并拼读出以前学过的属于animal的单词, dog, cat, rabbit等, 并及时补充学生们想了解的动物词汇, 如mouse, squirrel, snake等, 这样联想, 可以满足不同接受程度同学的求知欲望,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3.2 理解记忆法

1) 利用拼读规则。如学生知道了ar读[a:]的规则后, 提醒学生将前面学到的含有ar字母组合的单词进行归纳, 可适当补充smart, part, sharp, dark, argue等词。

2) 利用词形变化规则。如wife, knife, life的复数。

3) 利用构词法知识。利用同根词:如教过help后, 经过构词分析, 学生就可以推测出helpful, helpless的词义来;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如教unhappy时, 要向他们解释前缀un-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推测出unlike, unusual, unable, uncommon的含义;利用分析后缀的方法。如在学生已学过invention后, 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推测出donation, organization, education的词性;利用分析合成词或派生词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hand与bag的基础上, 就很自然推测出hand-bag, handwriting, hand-book的含义来。

4) 利用归纳、对比法。利用同义词;利用反义词。在英词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fat以后, 当遇到thin时, 可告诉学生Thin means not fat.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thin的意思了;同音异义异形词的对比。如:weak/week, weather/whether等。

5) 利用发散性思维总结并记忆。如由film联想到movie, theatre, television, opera, play, watch, enjoy等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词组。

6) 利用造句法加深记忆。如学了invent后, 帮助学生造这样的句子:Edison is a great inventor, he invented many useful inventions.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 我们学习和采用了张思忠的词汇教学法, 并和上海市朱丹平教授创立的“高效英语”学习法结合起来,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词汇的方法和能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4 结束语

总之, 只有认清现状, 掌握对策, 巧用方法, 才可以克服过去词汇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和弊端, 让学生们感觉到英语词汇的学习也是一种乐事, 是条理可探、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保罗·内申.词汇教学设计[M].张莎, 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艺术《城市地鼠和乡下老鼠》下一篇:变形记小学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