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4-07-23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共12篇)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要】高中音乐教学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任务,因为在课程忙碌的高中阶段,学生有着异于其他学段的浮躁和不安,音乐课作为考察科目而非考试科目,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不重视,不配合。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如果音乐课上得好,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繁杂课程中的调味剂,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兴趣;欲望;提高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其教学结构自当追求艺术的设计。只有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时,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更是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就犹如作曲家创作出一首作品;教授这堂课,就类似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好的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心均得到愉悦。

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如何才肯放下课堂上偷偷看高考科目书籍而认真听课呢?高中音乐教师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拟结合自身体会来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以下几个建议。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他们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擞师要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其心境,执着,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积极应用音乐课程的整合功能

1、音乐课程整合,发挥了一对一授课的优势,摈弃了缺点,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潜能,较好的处理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音乐课程整合极大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与方式,教师的表扬、学生的鼓励、家长的赞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劲头十足。

3、音乐课整合,注重了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师生双向选择引进公平竞争的教学机制,使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热情之中。

4、音乐课程整合既保证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五、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东西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中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努力实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2

一、问题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针对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 精心设计出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例如, 在平抛运动教学前, 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 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 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 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 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 速度越大, 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 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 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 使其容易接受, 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 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 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 可先制作好课件, 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 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好胜的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件引入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能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 可以增加观察对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 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引入新课, 可以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 播放电影《甜蜜的事业》的片段:剧中人物坐在行驶的拖拉机中, 有说有笑, 司机突然刹车, 连人带物一起从车厢的后面滚下来。问学生这个情节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惯性。”短短一二分钟, 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 激发了兴趣, 真正进入了课堂。在惯性的授课内容完成后, 重放该片段, 提醒学生该片段是否违背了物理原理。学生看后引起激烈的争论, 得出结论:该剧中人物倾倒的方向反了, 违背了物理原理, 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了对惯性的理解, 而且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三、演示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验, 提出恰当的问题而引入新课。如在上“单摆”时, 我在细线的下面悬挂一个小球, 拉开一定的角度, 小球开始摆动, 问:“小球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学生回顾了上堂课的知识知道是机械振动。接着问:“这种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学生说法不一, 从而提出要知道是否是简谐运动, 先来学习单摆这节课。我结合演示, 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提问,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的思路循着问题进入新课。再如, 在上《电场强度》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如下实验:让橡胶棒a与b分别经摩擦带电, 将a放在云台上, 再让b靠近a使之转动。提出问题:相互作用的电荷没有接触, 它们的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小结归纳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发生的, 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在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 我先出示一块示教板, 上面有两面个电动势分别为3V、9V的电源, 先将电动势为3V的电源和灯珠相连, 灯很亮。然后我问学生:“如果把电动势为9V的电源和此灯相接通, 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出现的回答可能是灯更亮, 灯烧掉等。接着教师将电路接通时灯更暗, 与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不相同, 进而提出要解释这一现象, 就要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以演示为基础, 让学生充分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 与现象相对照, 创设情境, 激发疑问, 使其产生急于要寻求答案的欲望, 为上好新课奠定基础。

四、复习导入

这是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和引出新课, 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一般又可分为复习提问型导入和知识回顾型导入两种。一是复习提问型。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 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 导入新课。例如, “简谐振动”这一节课, 我先出问题:“胡克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过去, 我们重点研究过几种形式的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变的合外力都有什么特征?”在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 教师要强调过去所研究的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征为“恒力”, 从而为本节讲授的作简谐振动所受合外力为“变力”留下一个伏笔。二是知识回顾型。这种导入法, 适用于一个新的单元的开始即复习前面学过的主要内容, 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 同样是“简谐振动”这一节, 教师也可这样导入:“在前面的几章内容中, 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几种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等等。从这节课开始, 我们将系统地学习一种新的机械运动, 叫机械振动, 并研究这种运动在媒质里传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机械波。这节课, 我们先了解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振动———简谐振动。”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3

一、充分认识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1、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是人们传递信息、发表见解、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无不时时处处需要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尤其是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而且要求做到准确、迅速、简洁。而这种表达能力,便需要通过系统的作文训练进行培养。

2、作文教学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写作任何形式的文章,都离不开观察、思维、联想、想象等。因此,高中作文训练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从观察生活到认识生活,从构思到成文,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正如著名美术家朱光潜所说:“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准备,而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而智力的结构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和言语力。思维力是其核心。通过作文教学,便可以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3、作文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作文是学生倾吐自己思想感情的精神活动。作文与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感情体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学生的一篇作文,往往是他的立场观点,人生态度、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的集中表现。因此,教学生作文实际上是教他们做人。朱自清先生说得好:“固然,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能的训练。”而实际上,学生作文,除那些应用文外,一般都是为评判是非、褒贬美丑、抒发感情、勉励个人等。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便自然会有净化思想、陶冶性情的作用。作文教学的作用除了上述三个主要方面外,它还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和促进学生的听、说、读等能力发展的作用等。

总之,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获得丰富的感情体验。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且使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和训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作文写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提高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作文教学的难度之大:学生怕写、不会写,没什么可写。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应当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一、創设情境,贴近学生实际。创设情境进行作文教学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学校组织的广播体操比赛、秋季运动全、国庆演讲比赛等都可以作为写作训练的好素材。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学生们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写起来,也能挥笔成章了。

第二、多加肯定,少点批评。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其不足之处,“忠言”不一定逆耳。对于学生来说,表扬的效果远比批评要好得多。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造句等方面哪怕有一点闪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写作的激情。而如果学生作文被批得一无是处,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

第三、创造成功的平台。在作文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平台,例如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机遇,提供发表的园地,变欲望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校的校园文学小报,每两周出一期,可以鼓励学生多投稿,并奖给古典名著来激励他们,同进选送优秀的习作积极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

2、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学生是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也是唯一的写作主体。加强学生自身素养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加强学生自身素养,主要从生活素养、知识素养、思想素养、审美素养四个方面着手。培养能力主要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采集能力,感受与想象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写作离不开生活,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生活素养。平时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采集能力。又因为写作需要各种知识,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知识素养,平时让学生多读书,多做笔记,广闻博采。同时,还要加强审美素养和思想素养,培养多种能力,以达到融会贯通。

平时靠积累,用时靠发挥。多读和勤写是平时积累,为写作提供素材的最有效的途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体验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和人生,同样可以为我们提供无法亲自接触到的写作材料。

当然,光看不练也不行,写作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写作实践和写作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写、多练。古谚:“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常写可以启动大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坚持勤写,首先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长期坚持,写作能力自然逐步提高。

3、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作文得分高是语文得高分的关键。如何辅导学生临场作文技巧,是值得我们广大高中学语文老师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认真研究写作技巧技法,认真研究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要求。

命题要新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平时训练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章题目在作文中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尽最大可能创造出新颖的作文题目,以争取第一良好的印象。如话题:难忘的中学生活,可以拟标题“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纯真年代”、“都是月亮惹的祸”等等。

内容要情真。构思内容,要做到真情感动人。切不要内容假、大、空,切不要写自己并不了解的内容,不能感动自己当然便宜不会感动别人,因此在选择写作内容时,要选择自己受感动的内容。

结构要创新。精心布局,创新结构框架,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反复排比式、日记体式、剧本形式、小标题式,应用文体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体,这种新框架有利于在考场作文中获得阅卷老师的良好印象。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4

上海市松江二中 艾卫锋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在数学教学中,从概念的形成与深化,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是围绕着“问题”展开,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如何设计一个 “好”的问题,它的标准该是什么呢?

从2005年开始,我和同组的尚皓老师以《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为课题,综合运用对比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高中数学作业中问题的设计、高中数学试卷中问题的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怎样的问题才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好问题”进行了研究。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三年时间。根据这次研究的情况,再结合我在十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点滴感受,我想重点谈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粗浅看法。

课堂问题的设计,应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全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些肤浅,平庸的问题,再加上单调的问法,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以开发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数学教育背道而弛。所以,实现课堂问题的优化设计,不但要研究问题的类型和提问的策略,技巧等,更重要是要优化设计问题的标准和原则。(下面我的阐述,均以高二第一学期第七章“等比数列”教学为背景)

1、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课堂问题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问题来源的“开放”。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对社会、生活的“开放”,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开展“问题解决”的兴趣。而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因此教师要从材料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

比如本教材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的问题引入。

“引例:相传印度国王西拉谟要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上的64格中的第1格放入1粒麦粒,第2格放入2粒麦粒,第3格放入4粒麦粒,第4格放入8粒麦粒,依此类推,每一个格子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完64个格子为止。”国王立即答应了。问国王将会给发明者多少粒麦粒?”

每个孩子都喜欢故事,特别是历史故事,即使高中生也不例外。这个引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他们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

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计算了一下第64个格子中的麦粒数。而当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出来之后,回过头来我又让同学们计算所有格子中的麦粒总数。同学们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发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64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可怕”的多。特别是当我摆出这样一个事实“S6421。据查每千克小麦约10万粒,S64约1.841011吨。有资料记载,200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25109吨,因此S64相当于那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2倍。”这些事实对学生的冲击力还是很强的,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的认识客观世界。

同时,问题的“开放性”,还包括问题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者多种可能的解答,打破“每一问题都有唯一的标准解答”和“问题中所给的信息都有用”的传统观念,这对于学生的思想解放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

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最后,我提出这样问题:“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5项和为10,前10项和为50,求这个数列的前15项和。”

a1(1q5)101qS10很多同学开始都走了这样一条路:由题得到5,即,10S5010a1(1q)501q进一步解出a1和q,最后利用a1和q,求出S15。“这种做法完全正确”,我对同学们的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但同时指出它的缺陷在于中间的计算相对较为繁杂,得到的数据也没有那么“齐整”,比较易错。

而后我让同学思考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同时做了一定的“引导”。我把“S15=a1a2…a6a7…a11a12…a15”在黑板上一写,请同学观察a1、a6和,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a11三者之间的关系,同学很快回答说“成等比”a6a11aaq5。然后请同学继续观察a2、a7和a12,得到712q5。以此类推,同a1a6a2a7学得到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SSSS,即1051510,a1a2a3a4a5a6a7a8a9a10S5S10S5显然可以很方便的得到S15。

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我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举一反三,去探索解决“Sm,S2mSm,S3mS2m,S4mS3m,……是否依然成等比?”这个问题。

到此,同学深刻的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维,可以让问题的解决过程“更精彩”。

2、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发展空间。

课堂问题的启发性不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原理,对于这些问题或者能启发学生寻找应该能够识别的模式,或者通过基本技巧的某种运用很快地得到解决。课堂问题的可发展空间是说问题并不一定在找到解答时就会结束,所寻求的解答可能暗示着对原问题的各部分作种种变化,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结论。问题的发展性可以把问题延伸、拓广、扩充到一般

情形或其他特殊情形,它将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思考、充分展现自己思维的空间。正如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仅是寻常的,它们还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比如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介绍完教科书上的“错位相减法”后,我鼓励同学去探求其他的推导方法。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同学们,实际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还有其他方法,你们可以在思考一下。”(给出明确的信息“还有其他方法”,强化他们继续探索的信心。)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Sna1a1qa1q2a1qn1这个式子,如果我将这个式子做这样的一个变化”。(同时原式后补“a1q(a1a1qa1q2a1qn2)”,再在“a1a1qa1q2a1qn2”下用红笔画条线。)

“你们看这红线部分其实是什么?”(马上有同学回答说就是Sn1,于是我在前面的式子继续接着写上“a1qSn1”。)

“那我们现在求什么?”(同学回答说是“Sn”)

“那Sn1怎么办?”(接着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后面的问题。)(于是我们的同学很快找到了这种推导方法的后续步骤:)“ a1qSn1a1q(Snan)即,(1q)Sna1qan 当q1时,Sna1qan。1q当q1时,a1a2an,则Snna1。”

“乘胜追击”,我鼓励同学们继续探求其它的推导方法。同时给出一定的提示:“充分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一种解法„„”

同学们兴致变得异常高涨,很快在大家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下,得到了

aa2a3nq,再结合比例的性质和上a1a2an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

aa2a3nq,运用比例的性质,得 a1a2an1a2a3anSaq,即n1q

a1a2an1Snan当q1时,Sna1qan; 1q当q1时,a1a2an,则Snna1。” 至此,同学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调动。

3、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课堂问题要能直观的体现教学想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中,在引导同学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后,我马上让同学完成教科书上的例7,迅速巩固对这个公式的基本运用。

(附例7: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1)1,,27,9,3,,1。)2431111;(2)

24816但很明显这个公式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易错点—那就是同学容易忽略在运用公式前必须先判别该数列公比q是否为1。而这在前面的例7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我就安排了这样一道例题:“已知a0,求21aa3a5…an。”

拿到这道题很多同学是这么做的: “解:由题知aaa…a352n1a(1a2n)。” 21a

显然此解法,忽视了应对此题中的a进行分类讨论,分a1和a1两种情况来解决。虽然只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但同学得到应有的“教训”,迅速强化掌握了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的这个注意点。

在“等比中项”这个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强化同学对等比数列的“奇数项同号、偶数项同号”这个特点的认识,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等比数列中an中,已知a11,a59,求a3。”

因为刚刚讲过等比中项的概念,所以很多同学马上看出a3是a1和a5的等比中项,于是得到了“a32a1a59,a33”。正好掉入“预先挖好的陷阱”。大家都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个问题,让我们的同学比较“深刻”的记住了等比数列的这个特点。

我通过实践研究,充分感受到加强数学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性。课堂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课堂问题的设计,这是每一位老师应重视的问题。如果问题设计遵从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教师指导有方、鼓励及时将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只是我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浅显看法。在接下去的教学实践中,我继续努力研究思考这一问题,力争使自己的看法更加客观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奚定华、查建国、陈嘉驹:《高中数学能力型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3)(美国)H·伊夫斯:《数学史概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4)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傅海伦:《课题情境与数学问题解决》,载《数学通报》,1994年10月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5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强调基础性教学

在开展基础性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当今社会普遍实用的知识,如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逐步感受到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便捷性与高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致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只有这样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迅速的、真正的得到普及。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强调实用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的训练,教学内容应该涉及有关信息技术学科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充分的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步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工具学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与先导

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联系实践,切忌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全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状态。如果说理论教学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教学的实践性。那么教师就应该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

2、实践是理论的深化与验证

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成为普遍传递信息的工具,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给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变革,多媒体教学告别了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与触觉三种不同的形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要强得多。在教学“大鱼小鱼”时,我首先通过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让他们欣赏茶壶、盘子、瓷器上的鱼形图案,最后邀请孩子们到海底游玩。借助Flash欣赏海底世界,观看不同形状的鱼以及鱼的外形结构等。这样更形象生动,便于孩子理解。孩子们在“小鲤鱼历险记”这首动听的插曲中创作绘画作品,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由抽象变形象,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发展过程、组织结构、时空变化等以图片、视频、声音等手段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全方位的认识、便于学生对难点、重点的理解和学习。例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介绍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学生根本想象不出,所以接受起来就特别困难。如果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很形象,同时用动画和语言把太阳“大”和“热”的特点表现出来,把视觉和听觉形象地统一起来,将文字信息在简便操作的过程中转化为图像信息,由抽象思维变为直观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处于主体地位,电脑只是一个中介,切不可喧宾夺主――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和追求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将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7

我认为在导入、讲解、提问和总结这几方面要是能做好的话, 课堂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让课堂教学如春雨过后的作物一般, 充满诗意般的清新和良好的态势。

一、导入要新、趣、思

1.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你的导入可以是复习, 也可以是新授, 却不能每天都是一样的模式, 一直是死板而沉闷的。这样的导入只会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所以说导入要新。

2.导入也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习热情高涨了, 思维也更积极了, 课堂还怕不活起来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入还需要思。只有激起学生的思维, 他才会想怎么去搞懂, 接下来也才会专心。比如, 可以在新授中采用几种方法引出单词, 或者在学生学习单词时让他们自己想出规律, 那样给学生的印象要比老师提的要好几倍。

二、讲解要全、精、透

1.要有全面性, 就如车轮上的链条一样, 断了一环, 就不好运转了。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分析透彻。要有针对性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并要抓住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而科学性上就是结构合理、框架清晰, 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观点正确, 证据、例证充分, 并能透彻分析例证与新概念之间的联系, 时间控制要得当。

2.在讲解中, 对学生来说, 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理解的内容, 教师少讲, 甚至不讲, 讲解不能成为唱独角戏, 搞满堂灌、一言堂, 而是要让学生自学, 即要做到精讲, 做到简单, 一篇课文、一道题目, 都不能出现那种越讲学生越感到复杂难懂的, 甚至无精打采, 这样还不如不讲。比如, 一篇课文也许有个大框架和结构图, 学生就能明白, 自然也无需赘言。

3.不应该简单了事, 讲解要透彻, 要到位, 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全部学生都清楚, 这样才是真正的掌握。否则, 就等于是搞花架子。

三、提问要活、细、适

1.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适时适度, 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 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英语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问是我们检测课堂的有效手段, 而提问要新颖灵活, 要做到提问灵活。问题的提出应关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是否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找有代表性的问题来提问, 唯有此才高效。

2.提问还要做到细, 为何?因为一个班级, 学生是层次不同的, 一只手其手指还有长短, 更别谈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了。我们设计的问题只有切中要害, 抓住学生的需求, 触动他们表达的欲望, 才能迎刃而解, 而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也能因此而得以提高, 这样, 就会解决问题了。

例如, 在上课开始教师问:

Where did the writer find this piece of writing?

What is it about?

On the display boards at a media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V and radio devices.

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提示学生关注本文的文体特点、目标读者和中心内容, 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有所帮助。从应试的角度来看, 这些是常见题型, 因此, 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这种训练。

四、总结要明、系、巧

1.总结的作用在课堂上也是不可忽视的。俗话说:“编筐编箩, 全在收口。”“压轴”对于整体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后环节, 使之成为“精彩之笔”。总结可以使全课的中心内容呈现画龙点睛之势。要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和梳理, 从而使学生对新接触的知识理解更准确、更深入并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的牢固把握。课堂总结形式多样, 方法各异, 首先要明了、能用一两句话能解决最好。

2.总结同样要系统化。在课堂总结时由教师作比较系统的归纳概括。通过总结的提要, 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牢固的把握, 增强教学效果。新旧知识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通过总结可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 使学生更易把握全局。比如, 用一两句口诀来概括所学的知识, 便能事半功倍地对全部内容进行总结, 这样收尾既有新鲜感又会使学生很容易记清全课内容。比如, 序数词, 我将他们说成一二三要牢记, ve要用f替, y变成ie, 最后都加th来说学生就比较容易记而且不忘。而分数我则教他们子基母序, 子大一母为复, 这样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不就比那些背了半天而头昏脑涨的要好多了吗?

3.课堂总结要巧妙设疑。在课堂总结部分巧设疑问, 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效, 学生会兴趣大增, 进而思维活跃。比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书中有关金字塔的叙述, 如果除了书中的原因, 还有别的吗?紧密联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同时, 由于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 学生可自由检索已有的认识和经验进行思考, 对自己的学习留有了空间。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8

关键词:兴趣;导入;设问;活动;反馈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而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因此,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美术课多为鉴赏课,如何让学生从单纯的动手描绘美,转化为在此基础上能自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提升这一三维目标,真正的提高美术素养,是作为高中美术教师的我一直以来不断学习和探究的课题。下面我就依据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为先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给学生一个自觉主动的理由,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前提。把传统单一的提问——回答模式,转变为“发现问题—思考—探究—解决”。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其教学效果的悬殊不言而喻。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实例:在讲“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一课时,我引用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中的片段作为导入,并充分运用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视频放映结束后,先不急于设置传统的、程式化的问题,而是问学生“你了解到了些什么”“还知道些什么”甚至是“有没有在视频中发现令自己疑惑的问题”。学生畅所欲言、不受约束,教师边听边总结边补充,逐渐把学生引入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学习中来。

二、巧设问题,环环相扣

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阶段的高中生,对学习未必都是“乐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新奇的视频、富有震撼效果的画面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然而新奇过后,迎来的是知识点的学习,不少学生就会立刻回归到一种倦怠、不感兴趣甚至“事不关己”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的提问显然成了连接环与环之间的重要纽带。问题的设置集兴趣性、关联性、引导性于一身,自然也是需要我们反复推敲、揣摩的。还是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一课为例,学生观看视频之后自主设问、自主思考、自主作答,教师免不了要将一些理论性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此时,如果直接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特点归结为一、二、三、四的话,恐怕只有少数学生的注意力还会集中于此,多数学生早已思维涣散,神游他处了。若能设问巧妙,如先问学生:“假定让你画一画校园的风景,你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什么着色,你理想的画面效果是什么样的”。学生就可以自主设计、思考一番。教师让学生发言后,再以古人的身份自居,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中国古人创作山水画时怎样观察,怎样用笔、用色,侧重表现什么,并把自己所讲的与学生所说的加以对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这样学生既不会丧失兴趣,又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三、设计活动,及时反馈

要想使学生整节课都能带着兴趣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在做好怎么问、怎么讲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好活动。好的活动设计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小练习,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教师快速了解前面所讲的内容究竟效果如何,从而得知是否应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充分把握课堂节奏,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比如,讲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及作品时,我会播放几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根据不同音乐传达出的不同情感在自己之前画好的三幅同样内容的小稿上着色。如,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激情与兴奋,灰色代表沉闷、压抑。学生在练习了造型能力的同时收获了乐趣,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真正理解了后印象派作品中通过色彩所传达出的情感。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两周之前的一节公开课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我做到了抓住学生的兴趣去引导,却没能丰富他们自身的审美体验,做到了巧妙设问,环环相扣,却忽视了教会他们去鉴赏、去审美的方法。简言之,教会了学生什么是美的,但没有让他们学会怎样再去发现美、鉴赏美。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针对此类问题,我计划在导入、新授、提问、讨论、拓展、练习这些环节之后,追加一个自主赏析环节,学生把学来的、感受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真正地把学到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的一部分,真正做到从技能到技巧、方法,最终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几点见解,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地充实、丰富、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在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材教法,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兰卫军.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吉林教育,2008(7).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9

者东、樟盆小学――肖毓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上好一节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各具性格、认知层次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明显差异往往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时下,在农村,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死守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整堂课下来,虽然教师讲得津津有味,但是学生听得淡然无味,如此教学怎有效果呢?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新形式之下,我们的教学也要升华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而我是一名在农村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因此,我对这次的教学升华有如下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节奏上下功夫。

从一堂“参与式”教学课堂走下来,我们都会觉得时间不够,设计的内容也没有完成,虽然原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已经很少,但还是没有完成,经过教学反思,和听课教师交流,我们才知道:其实问题出在课堂教学节奏上,在农村受教育的小学生,他们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和老师、同学交流的习惯都有待形成,都处在萌芽时期。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智力等也

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去学,主动去探索。如《凡卡》的教学,学生提出:“老板和老板娘对凡卡那样不好,凡卡为什么不趁他们去做礼拜时,偷偷地回爷爷那里去?”“他没有鞋,老板不是做鞋的吗?可以偷一双穿着跑。”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老师看来可能很幼稚,但证实了学生认真读书,能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千万不能给予否定,而是鼓励表扬学生,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不懂就问的好品质。在教师的鼓励表扬下,课堂又一次活跃,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氛围是那么宽松、民主、和谐,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全调动起来了,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但是就是在这样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下,也不乏有学生“滥竽充数”,有学生不愿参与、不会参与、不敢参与。因此,我们要对不愿参与的学生进行悉心教导;对不会参与的学生进行细心指导;对不敢参与的学生进行耐心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出来。达到学习效果。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0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为英语教师,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从中得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课堂教学,去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根据我对自己熟悉的五年级的英语教学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有人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善于激励他们。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他们找到一些趣味记忆单词的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写上表扬话。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我刚接任现在所教的班级时,有这样一些学生,其他功课都很好,唯独英语差得让人无法面对,对他们,对老师和班级来说都是损失。是智力问题还是别的原因?经过仔细的观察,我发现他们的英语基础很差,因此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对自己缺乏信心。如何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我决定先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游戏,比如开火车、高低音、单词举行接龙等。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对他们微不足道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在作业本和练习册上都给他们课上奖章:“好”“进步”“优”“一级棒”等等,这些奖章可以拿来找我兑换各种文具。自此,他们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也会问为什么了。他们开始对英语感兴趣了,因为有了兴趣,便不再排斥英语了。

师,教无趣,生,必不乐学。作为英语教师,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来确定教法,努力做到教学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噘一下嘴。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虽然在课堂中,我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却收获了很多,我也没有让他们带着疑惑走出课堂。

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多,无法顾及所有,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要知道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聊”等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如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我会采用以竖行为一组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在学习有关食物的词汇时,我用 “ My favourite food is „.”的句型进行操练,由G1,G2,G3„„ 这种大组次序转换得形式,每组加一个食物名称,要求不停顿,不重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记有关食物的名词才能灵活顺接,也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才不致于出现重复的现象,这样竞赛似的操练,学生的兴奋点、注意力得到极大的激发。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 by 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1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那么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几点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但英语的重要性并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作为老师要学会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融洽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初中的学生还未养成在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中听课的本领,他们易于受教师的影响,即对某老师信任、尊敬,则对此学科会有较强的兴趣;反之则上课易走神,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和谐课堂气氛。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

要想上好外语课,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 利用图片 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漫画、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开展听说活动,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

2. 问题导入 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有关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学习。

3. 学生演讲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演讲稿,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

4. 展开想象 教师给出课文标题,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比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5. 介绍背景 如果课文是某个故事的简写或片断,那么介绍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或者作者生平就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6. 开展游戏 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什么年龄的学生,做游戏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

1.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 you用are; 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

2.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我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3.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我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须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点,我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毕业后,仍恋恋不忘他们英语课上的五分钟表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賽,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实践,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教材里的许多口语练习都是采用对话形式,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造一些真实的“看病(Seeing a doctor)”、“购物(Shopping)”、“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问路(Asking the way)”等情景,让学生自由谈论(Free talk);在课余时间里,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做英语贺卡、演讲比赛等等。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发掘自己的潜力,自然地运用于各种活动中。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发他们的智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的关键。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快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对高中英语快速阅读的几点看法 篇12

一、帮助学生对阅读形成正确的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阅读没有正确的态度, 缺乏自信, 遇到阅读总是逃避, 觉得生词很多, 很难, 往往在一种紧张或强迫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效果不佳.哥德曼的阅读理论认为, 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这一过程不仅要求读者具有必要的语言能力, 同时也对读者的预测机制、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 没有积极的心态怎么能完成阅读任务呢?一个人要想在阅读上获得成功, 首先要有自信心, 然后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个学习者都不要把学习当成负担, 可怕的事, 这样必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应认真对待, 把英语阅读当做快乐的事来做, 读文章全当自己在娱乐, 了解课外知识, 只要方法得当, 通过长期苦练, 相信定能成功.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英语阅读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受益匪浅.然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语言词汇能力, 同时也对学生的理解和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 教师必须在阅读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首先, 避免停顿, 低声诵读, 不回视, 一口气读完.再者, 不懂时, 可根据设问再重读,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信息.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 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 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此模式注重于对文章整体篇章的理解, 在阅读时采取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阅读时, 要注意将提高速度、丰富词汇量、扩大知识面与提高阅读能力、灌输阅读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根据文章不同的题材、内容和结构, 有创造性地设计阅读任务及阅读技能活动, 科学地指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

三、科学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实现阅读目的的保证, 没有一定的速度, 不可能迅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因此, 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是相辅相成的.在不同的快速阅读训练中, 首先是理解, 其次是速度.读得快, 不理解等于没读, 能够理解而阅读速度太慢, 则效率太低, 意味着阅读能力不够.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 加深理解可加快速度, 反之则不然.如阅读能力强者, 通常阅读速度快、理解深刻、准确率高, 而阅读速度慢的人, 阅读能力差、理解也差.因此, 在平时的阅读课上,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指导及实践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速度, 如:先看题干, 对问题分类 (如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断题、猜词题、作者态度题等) , 带着问题读文章;根据关键词、重复词来预测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 语境猜测词义;限时阅读及利用略读来提高阅读速度, 但必须以理解为前提, 培养速读能力.在训练过程中, 学生不能急于求成, 应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 有步骤, 由易到难, 由慢到快, 循序渐进, 逐步地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四、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

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时间和大量积累, 在此期间学生需广泛阅读, 接触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文章, 对于不同的文章可根据个人需求泛读或精读, 尽量保证每天都能读英语.教师也应有一个规划, 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内容丰富、体裁结构多样的文章, 或是与最近英语学习话题相关的文章, 布置成为作业, 让学生课后阅读, 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同时还保证了阅读量.总之, 在英语阅读训练中, 保证阅读数量是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只有大量阅读才能让学生广涉阅读材料, 接触语言, 掌握语言, 体会英文写作特点, 总结相应的阅读技巧方法, 从而真正提高能力.

在快速阅读训练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要学生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就必须让学生接触广泛的阅读材料, 仅仅靠教材有限的阅读文章是不够的, 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 务必从基础阶段开始.学生进入高一后, 教师就需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 每周抽出一节课, 限制时间选择结构相对简单, 生词少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 尽量使所选材料具有趣味性或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这样可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 我教高二英语, 在阅读训练课上, 主要从与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中进行选材, 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扩展与延伸, 学生在对本单元话题及背景知识了解的前提下, 进行阅读训练, 学生很感兴趣, 阅读效果不错.

课外,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须按照老师的要求限时限量完成, 之后教师必须及时检查讲解, 帮助学生检查阅读效果.

2.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各种困难

学生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包括:词汇量不足, 较长的复合句理解有困难, 缺乏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文章的中心主题不能准确把握.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对阅读文章没有正确的态度, 不愿意静下心来读, 总觉得文章难, 看不懂, 缺乏信心, 不能乐观面对.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加以重视,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出现生词是难免的, 学生要根据阅读要求学会判断词性猜出词义.如文章中的陌生地名人名, 不需关注词义, 只要判断出指代 (人还是物) , 但是如与理解信息相关的关键词, 就需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 比较法, 定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或构词法的多种方法来猜词, 这在考试中也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出现的较长复合句, 在平时的课文讲解或阅读训练时可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 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解释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句意, 学会如何断句.相信经过不断练习, 学生会攻克这道难关.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再加上一定的阅读技巧, 相信学生在遇到阅读时就不会畏惧了.当然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总结, 去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从内心对阅读产生兴趣, 逐渐建立起阅读的自信心.

3. 限时阅读

限时阅读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也称计时阅读.在提高快速阅读的训练中, 这是必要的方法.因此,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 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 精力高度集中, 时间一长, 容易疲劳、精力分散, 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 (starting time) , 阅读结束, 记下“止读时间” (finishing time) , 检查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正确率如何, 并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 长期坚持, 必定有效.

4. 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

在进行快速训练时, 教师须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整理笔记.每次训练时, 记录阅读所用的时间, 正确率, 查明理解清楚出错缘由.对于理解出错的关键词句最好记录在笔记本上, 以便平时查阅.尤其是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词, 如:“meet”作动词除“遇见”之意外, 还有“满足;汇合”之意.“contribute”的词义也很多, 有"捐赠;贡献;投稿;促成;有助于;导致"等意思.“mean”作为动词 (有“打算, 意味”着等意思) 和形容词 (有“吝啬的, 卑鄙的, 恶意的”等意思) 的意思截然不同, 若mean后加“s”, 变为名次, 意思为“方法, 手段, 工具”.这样类型的词很多, 学生在语境中才容易掌握, 通过阅读进行积累.在读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时或深受启发的故事时, 可以摘录里面出现的经典句子, 如:最近学生读到的一篇关于“eye”习语的文章, 学生很感兴趣.文章以和谐有趣的手法, 通过一男女朋友约会的故事形式介绍了英文中诸多与“eye”一词相关的习语, 有:People’s eyes can be a window into their hearts.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Have stars in one’s eyes.非常高兴或激动.Be the apple of one’s eye.是某人珍爱的或是某人的掌上明珠.I only have eyes for you.我的眼里只有你.One’s eyes might be bigger than one’s stomach.形容某人非常饿.One’s eyes might pop out.形容某人非常吃惊.Raise eyebrows.引人侧目;惊讶.See eye to eye with sb.赞同某人的观点.An eye for an eye.以眼还眼, 报复.An evil eye.狠毒的眼光.读后, 让学生根据语境正确理解相关习语并摘录出来, 在课后朗读背诵, 并可运用在平时的写作之中, 这也是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通过长时间的训练积累, 相信学生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发布交通安全的通知下一篇:五年级二班上少先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