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共11篇)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 篇1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一直是同行们关注最多的课题。许多教师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在课堂上,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人有幸投入到课改大潮中关于这一问题感受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现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 兴趣 备课 互动 探究 教学反馈
现阶段,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兴趣的培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能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通常能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而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所以物理课堂上我总是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猜想以及实验的结论的得出。这样的实验课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要有味得多也有效得多。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正好能够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所以物理课堂中,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使用多媒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物理学家小故事的穿插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都处在追逐梦想的阶段,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或者正在寻找自己的偶像。这个时候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大学生,因为他们也同样期望将来自己能够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名人。最后还应注意到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的话,那么该教师教的这门课程学生就不会有任何兴趣去学啦。所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主要必须具备如下一些条件:知识渊博,关爱学生,风趣幽默,乐观向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同样喜欢你所教的课程。总之注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保障物理课堂有效的重要基础。
二、精心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因素
1、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长期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独立的欲望越来越强,行动方式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
高中教师教学的基础就是一个字:爱。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归根结底教学还是要以人为本,要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2、备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一堂好课,从研究教材开始。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据教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不管使用哪种教材,都要吃透课标,弄清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再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运用教参。
新课改的教材同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做了很大的调整,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知识结构,新教材中加了很多图片,一些妙趣小实验,信息窗,扩展一步,方法点播,交流合作等等小栏目,我们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时可有选择的挑选学习的内容栏目,引发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用物理知识揭示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理解物理规律。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重新认识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1、良好的新课导入是课堂高效性的起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课精心设计的导入,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能促使学生情绪的高涨,劲头十足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在讲“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节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的现成工具,让学生当堂进行小实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两个人共提一桶水,怎样做最省力?如果两个手臂之间的夹角增大,是省力还是费力了?还可引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小故事。这样的导入方式,比起空洞乏味的讲解,更能把知识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2、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高效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老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新理念,热衷于穷追不舍的提问,比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为什么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胖子和瘦子下落一样快吗”,或者发问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漠然的回答是或者不是等。无需学生动脑思考。新课改背景下,许多课堂教学需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难易恰当好处。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在“形”动的同时要有“脑”动。为避免流于形式的互动,构建精彩、实效的互动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标精神,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3、探究教学的高效性
在新课改教育体制下,许多老师提出最多的新课教育理念就是“探究式教学”,甚至有些老师还打出“将探究进行到底”的口号,确实,物理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但探究教学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形式: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教学。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新思维和能力被扼制。
四、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五、注重教学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所谓反馈,教学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反馈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障碍,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妥善调控是衡量教学效果好环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更序地完成教学任务印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授课结束前五分钟,教师借助标准化题型的检测题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待学生完成后立即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各学习小组或同桌邻桌交叉评定,记载测试效果,强化学习效果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向优等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目标的检测材料。在进行本课时教学评价获取反馈信息,应该进行及时矫正与巩固,而为了知识巩固的矫正性练习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二重反馈,学生把大脑经过编码加工储存的知识检索出来,这显然是对初次反馈的再强化。此环节针对学习结果尤其需要教师能给予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了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石丽萍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育学文摘》 2011年第6期下 沈百美
以生为本,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新课程(教师)
2010 年03期
李达林
艺术性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契机
《物理教学探讨》 2011年第04期
方雪钟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物理教师》
2011年第05期 郭红娟;胡永鹏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信息技术教育》 2010年第10期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 篇2
一、问题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针对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 精心设计出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例如, 在平抛运动教学前, 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 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法投下, 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 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 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 速度越大, 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 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 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天地, 使其容易接受, 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伏笔。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 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 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例如上述例子中, 可先制作好课件, 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 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好胜的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件引入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能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 可以增加观察对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 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引入新课, 可以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 播放电影《甜蜜的事业》的片段:剧中人物坐在行驶的拖拉机中, 有说有笑, 司机突然刹车, 连人带物一起从车厢的后面滚下来。问学生这个情节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惯性。”短短一二分钟, 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 激发了兴趣, 真正进入了课堂。在惯性的授课内容完成后, 重放该片段, 提醒学生该片段是否违背了物理原理。学生看后引起激烈的争论, 得出结论:该剧中人物倾倒的方向反了, 违背了物理原理, 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了对惯性的理解, 而且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三、演示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验, 提出恰当的问题而引入新课。如在上“单摆”时, 我在细线的下面悬挂一个小球, 拉开一定的角度, 小球开始摆动, 问:“小球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学生回顾了上堂课的知识知道是机械振动。接着问:“这种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学生说法不一, 从而提出要知道是否是简谐运动, 先来学习单摆这节课。我结合演示, 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提问,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的思路循着问题进入新课。再如, 在上《电场强度》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如下实验:让橡胶棒a与b分别经摩擦带电, 将a放在云台上, 再让b靠近a使之转动。提出问题:相互作用的电荷没有接触, 它们的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小结归纳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发生的, 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在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 我先出示一块示教板, 上面有两面个电动势分别为3V、9V的电源, 先将电动势为3V的电源和灯珠相连, 灯很亮。然后我问学生:“如果把电动势为9V的电源和此灯相接通, 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出现的回答可能是灯更亮, 灯烧掉等。接着教师将电路接通时灯更暗, 与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不相同, 进而提出要解释这一现象, 就要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以演示为基础, 让学生充分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 与现象相对照, 创设情境, 激发疑问, 使其产生急于要寻求答案的欲望, 为上好新课奠定基础。
四、复习导入
这是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和引出新课, 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一般又可分为复习提问型导入和知识回顾型导入两种。一是复习提问型。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 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 导入新课。例如, “简谐振动”这一节课, 我先出问题:“胡克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过去, 我们重点研究过几种形式的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变的合外力都有什么特征?”在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 教师要强调过去所研究的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征为“恒力”, 从而为本节讲授的作简谐振动所受合外力为“变力”留下一个伏笔。二是知识回顾型。这种导入法, 适用于一个新的单元的开始即复习前面学过的主要内容, 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 同样是“简谐振动”这一节, 教师也可这样导入:“在前面的几章内容中, 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几种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等等。从这节课开始, 我们将系统地学习一种新的机械运动, 叫机械振动, 并研究这种运动在媒质里传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机械波。这节课, 我们先了解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振动———简谐振动。”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延续,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要把物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尽可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相关理论有心里体验。从而能够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打造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课前准备只是对教材、教参的备课,不能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要求;在讲课时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录,学生不需要动脑子积极思考,只需将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记住即可,在讲完课程后再做几个练习题进行消化即可。这样做的优点就是节省课堂时间,学生也可以较快地掌握课本知识,但是学生依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完全不符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想依靠几年的学习时间掌握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唯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在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后,很多教师也进行了课堂改革,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传统模式下教师是主体,在新模式下又出现了过于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但是却没有得到实质性内容的增加。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我们要致力于寻找更适合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实现高中物理课堂高效性的策略
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摒弃教师高高在上的理念,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要明白教学是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只有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教师也要转变过去重知识讲授的僵硬目标,实现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思维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转变。
2.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想打造高效率课堂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不难。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将直观的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讲到某个物理学家的理论时,可以给学生讲述该物理学家的生活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物理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力求以一个知识渊博、乐观向上、风趣幽默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爱某个教师,自然会对该教师的教学产生兴趣。
3.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观生动性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实验来源于生活也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可以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追求的心理。在开展实验教学前,教师要对实验所需器材是否完好进行检查,确保实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我们现实中的演示实验,只有少数人能观察,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是演而不视,实验成了讲实验,观察现象成了讲现象。现在由于多媒体的介入,使得实验课有奇趣,并且不再是枯燥无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物化。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既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可见度,又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转、接收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且无法进行实验观察,采用挂图进行讲解却是定态的,如果采用动画快放的方式进行,学生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天体在宇宙运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转,这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如果以动画形式展现在银幕上,学生放眼观之就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这些都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去感受物理过程、分析物理问题、理解物理概念,从而获得物理知识。
4.在教学中要注重学导结合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找准课堂高效教学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学”就是指学生自觉的学。“导”就是在学生学习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学生自觉的学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首先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并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然后,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再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教师要进行班级巡视,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去发现哪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比较积极,哪些学生不愿参与,对小组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对偏离问题的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人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意见提出见解,鼓励小组成员及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提出批评。并鼓励他们加入到小组学习中去。
要创设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不盲从、自觉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笔者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实现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看法,但教无定法,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还需学校、教师视教学具体情况来共同努力找出解决之策。
参考文献:
[1]曹曙光.如何构建化学“高效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8).
[2]黄奇平.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J].才智,2009(16).
[3]李幼红.激发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 篇4
郑士勤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作为英语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从中得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从去年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的书,并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写上“good point”或“good sentence”之类的表扬话,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
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在我刚接任现在所教的班级时,有这样一些学生,其他功课都很好,唯独英语差得让人无法面对,对他们,对老师和班级来说都是损失。是智力问题还是别的原因?经过仔细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对自己缺乏信心。如何才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我决定先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我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话操练中担当一些简单的角色;起先,他们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我不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我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我欣喜的发现他们的眼中有我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自此,他们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也会问为什么,成绩也明显的进步了。他们开始对英语感兴趣了,因为有了兴趣,他们不再排斥英语,他们开始热爱它了。
培养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5
汉川市分水小学王志刚周利华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从教学的“三维目标”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高效率、学生思维发展的高效益、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赋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效应。基于上述我为认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要把握好教材,用好教材。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握好教材,用好教材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现行教材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把钻研教材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中,充分考虑教材这一文本性资源以及能与之相融并可利用的自然性、生活性和社会性等资源。对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纵联横贯的结构编排上,从章节内容选择的安排上,从潜在智力因素的发掘上,从情感态度的养成上,从未来意义的建构上和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本人执教的个性风格上进行综合谋划,做到执教思路、教材编写思路与学生学习思路的“三路”贯通。同时教师还要从教材所呈现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上进行认真思考,要想深一点、思路宽一点,切勿就教材教教材或照搬照用“他山之石”。此外,用好教材,教师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吸纳他人的智慧成果,在集体中交流与互补,在学习中充实和完善。只有这样,方可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施教“蓝本”。
其次是要研究学情。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关键是要建立“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机制,把研究学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学生的心理变化、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思维方式、兴趣特点、认知风格等,教师是否了解?又如学生在学习这一数学课题时,会有哪些干扰因素?存在哪些障碍或困难,怎样设计和谋划可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和学习上的困难?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或积极的外部影响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并收获自信?这都是必需考虑的。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比如,有关建立数学概念(像“单位1”的建立)的教学可通过丰富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解;在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上,我们既要遵循法则和规律,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选择,满足他们多样化或自主化的需要。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把教学预设和动态决策落脚点放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上,才会抓准教学的起点,并朝着正确的路线达到既定的目标
第三是要定好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就教学目标而言,它有认知领域目标
和发展性目标,我们要并重考虑;就人本而言,我们既要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更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两者兼顾。确定教学目标,重在全面,贵在适切。既要符合教材的一般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目标过高了难以实现,目标过低了,教学就难以有深度和高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就会受到影响。适切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目标领域里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必须指出的是,适切的教学目标要按合格目标、中等目标和发展目标逐层考虑,其中合格目标(基本知识目标)是底线,通过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中等目标(技能形成目标)是保证,通过教学使70%-80%的学生能够达到;发展目标(包括知识的拓展应用、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是提高,通过教学使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种适切性目标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
第四要变革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并不意味着否定在传统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接受式教学”。在变革方式上,我们要立足有效,在有所继承、有所突出、有所创新的同时,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务本求真,优化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自主式、情境式、交互式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尝试、发现和“再创造”,同时,传授式、讲练式、问答式教学同样也会派上用场,甚至可以推进自主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的生成。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离不开“启发式”。为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启发式”教学作为宏观调控,并根据实际需要匹配相应的其它方式,如,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等知识性教学,以启发式、讲解式等直接教学为主;帮助学生进行猜测验证、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以探索、交流等发现式、讨论式教学为主。
第五要讲求策略。策略运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一般而言,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直观到抽象的特点(如形、体教学),应采取“观察——操作——概括——应用”的策略为宜;当教材的内容组织具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特点(如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应采取“自学——指导——理解——巩固”的策略为宜;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假设到验证的特点(如寻找规律,模型推导),应采取“问题——讨论——建模——拓展”的策略为宜;当教材内容的组织体现探索性(开放性)的特点(如分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应采取“情境——探究——总结——反思”的策略为宜。从数学活动的组织上说,其主要策略有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策略、教学关系的主体性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策略、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策略,具体操行中要依据实际需要讲求策略的变化和优化。就数学教学的效益而言,“精导妙引、精讲精练”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讲要清晰简练、符合逻辑,该重复强调的可作必要的重复或强调,但要注意语调的变化;练要瞄准目标,训练学生的思维,避免枯燥无味、机械重复。
第六要积极互动。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建构过程。教与学的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互动的质量。从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角色意义上说,“引导与帮助”是教师课堂行为的主要表现,同样是促进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讲解、点拨指导与中肯评价应该是“帮助”的主导、互动的基础;教师的发问、追问、进一步探询应该是“引导”的核心、互动的主流;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所发生的合作交流、讨论质疑等多边活动是组织、互动的提升。帮助有力,引导有方,组织有序,学生就活络,互动就积极,师与生就会产生心理、思维、人格与情感等方面上的高效应。比如,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用一根长24厘米的细铁丝可以围成哪些长方形?请在纸上画一画。这些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吗?面积呢?同桌或前后位可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其它的看法?周长是3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可能是多少?最大是多少?整个过程围绕着“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的认知目标展开对话、交流、质疑与评价的积极互动,学生就可获得体验数学、思考数学、应用数学的实际效果。应该说,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就难以有学生的积极思维、互动研讨、信息交流和有效获得,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第七要优化练习。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练习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上占据一定的比重,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实践的重要环节。数学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教师要注重其基本的知识结构和相互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的经验基础、现实状态和水平差异进行优化设计,将教材提供的习题与自己创编的练习统一起来,将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统一起来,将单项与综合、常式与变式、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将质与量统一起来,从基础性、层次性和综合性上进行筛选,以旧引新、以新带旧、新旧构建。在优化练习上,教师不仅要积极使用和改变教材所提供的习题,还要善于从教材的背景中去挖掘信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上去收集信息,将一些新鲜的素材和可贵的数字资料用到数学习题的设计上,做到“点”上突破,“质”上过关,“量”上控制,“面”上沟通,在“改变”中求趣,在“探究”中求法,在“变通”中求新,把优化练习落在实处。
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6
闫玉亮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中学)
摘 要:通过多年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讨,提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看法,希望能增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就要依靠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学习和传承,而初中是开始学习历史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在这个起点上培养、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从而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历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必须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应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当前的思维认识,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对学习历史的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过去,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中,这让许多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学习历史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片面追求成绩而对历史教材内容死记硬背,提不起兴趣去深入了解和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历史。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开设历史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就无法达到。
2.历史教材编写简单化,使得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为了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删减和省略了许多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只是简单介绍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粗略概括一些重大事件。没有深入展开描写,导致许多精彩有趣、富含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历史事实被三言两语概括。
3.教材内容涵盖的东西太多而学习时间太少,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一个课时45分钟,在这一节课里,教师有可能要将一整个章节的内容都教授完毕,短短的45分钟里面要消化这么多知识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比较吃力,而很多学生又不愿意在课后花时间去重新咀嚼消化这些知识,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甚微。这一系列高强度的历史知识教学对于刚接触历史的初中生来说,犹如囫囵吞枣,尝不出个中滋味。缺乏细节的掌握,也就难以真正了解和掌握历史,历史这面镜子就会失去其光泽。
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1.拓展教材知识,用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虽然枯燥乏味,书本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教师可以挣脱教材的局限性,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打动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花时间去看、去学、去想,才能从不断的思索中成长进步。
2.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
历史是由一个个事实构成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借助图片清晰直观地呈现历史事实,让图片代替语言把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当今这个多媒体的时代,画面往往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结合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人为本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清晰认识到考试只是作为一个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明白初中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教育和帮助学生“明事理,辨是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4.利用互联网实现师生一对一互动学习
网络科技的不断革新,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进步和发展,也给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网络平台上蕴含着大量有关初中历史教学的资源,有效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课外互动教学将会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大改革。网络的功能十分强大,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验收评估,还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了解学生的兴趣,以便在课上更好实现教与学。学生有任何问题,或者想与教师探讨任何一个历史事实,都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综合以上观点,在当今新形势下,随着新课改浪潮的滚滚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人们不谋而合的共识,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当今教育明确了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服务对象,一切的教学工作都应该围绕他们进行,只有针对当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让初中历史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胡冬梅。浅谈课程改革与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1(01)。
对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与个性差异,动手能力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而数学本身比较缺乏吸引力, 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 数学是单调枯燥的。不但难教, 而且难学。虽然我们老师花了很大精力去教, 学生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学, 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对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能够以最佳地状态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 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等, 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而培养他们浓厚学习兴趣。
例如:直角三角形应用里有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屋子, 一只蜘蛛从这边墙上A处爬到另一边的墙上B处捉苍蝇, 如何爬路程最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运用课件演示动感的画面:一只蜘蛛沿着一个长方体爬行, 并用一定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问学生怎样计算蜘蛛爬行的路程, 这时学生会积极开动脑筋, 想出多种多样的方法, 还会积极动手操作、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多种多样。我们教师的教学并不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目的, 而是在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探求解决的办法, 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为目的, 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所以, 在课堂上要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使学生愿意去学、乐意去学, 化被动为主动。
二、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 原有基础的差异,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 教师要重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每个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得到尊重, 积极进取,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 如认知、理解、应用等, 还要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绪等情感因素,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是教师要放下架子, 抛开条条框框, 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有了一个宽松的创造时空, 学生就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放开学生的双手, 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其实质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 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 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 提高数学能力, 正如“知识来源于动作”所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课本中提供的探究活动, 实践活动应予以重视, 尽量让学生自主操作。在操作过程中, 可提示学生以得出猜想、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 经过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经过亲自动手研究, 亲身体验, 热烈争论等方式, 共同探索问题内在联系, 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问题实质。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动手实践的结果。这样, 学生就在动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为他们今后自己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发挥潜能的桥梁,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初中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 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 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备教材备学生, 合理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 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 尽情地展示自己, 不断地提高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 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奥妙。新课程标准倡导这样一种教学理念:教师的任务在于将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道路上, 并引导他们如何去发现, 如何去思考, 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 自己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能主动地去学习、自主地去学习, 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 篇8
1、情境导入,明晰目标。
情境导入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出示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让学生找找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一些图形有角,一些图形没有角。这样的导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既可以轻松地引出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明晰目标就是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难点,明确要学点什么,从而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会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问题导航、自主合作。问题导航就是教师在上课开始就给学生出示学习指南或自学提示,学习指南或自学提示的问题要紧扣教材围绕重点,设计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同时问题要深浅适宜,照顾差生。自主合作是指简单基础的问题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解决。有难度较大的问题,应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长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再创设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探索。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小组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展示交流、点拨解惑。展示交流是指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汇报给大家,在汇报时其他同学可以肯定、补充、修改,产生不同的思维火花碰撞,当大家对同一问题产生分歧、理解有误区的时候,这时候教师可以恰到好处的组织学生讨论,再一次的解决难点。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例1:“同学们在全长2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有的同学说栽25棵,有的同学说栽26棵,到底是多少棵呢?这时我让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26棵。点拨解惑指当学生对问题再一次的讨论感到迷茫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主动引导、点拨,梳理学生的思路,深入浅出,解疑释惑,最后形成对问题的共识。例如在教学《小数意义》时,我让学生探讨3.50和3.5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们经过讨论之后还存在很大困惑,然后我说3.50和3.5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义不一样。3.50末尾的0表示百分位,3.5的末尾5表示十分位。经过我的点拨解惑,同学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4、巩固训练、总结提高。
巩固训练就是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反馈,训练的内容要有精炼性,梯度性、代表性。在学完被2、3、5数的整除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能被2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被3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被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这个问题很简单,然后我加深了难度,问同时能被2、3、5数的整除有哪些特征,这样的问题加深了难度,也开阔了学生们的思维,使能力得到提高。总结提高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有清晰完整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重新上升到一个认识高度。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强调和总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如果分子乘上一个数,而分母不去成分数的大小会不变吗?或者把0除外这个条件去掉,这个概念严密吗?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 篇9
者东、樟盆小学――肖毓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上好一节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各具性格、认知层次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明显差异往往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时下,在农村,由于受到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死守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整堂课下来,虽然教师讲得津津有味,但是学生听得淡然无味,如此教学怎有效果呢?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新形式之下,我们的教学也要升华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而我是一名在农村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因此,我对这次的教学升华有如下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节奏上下功夫。
从一堂“参与式”教学课堂走下来,我们都会觉得时间不够,设计的内容也没有完成,虽然原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已经很少,但还是没有完成,经过教学反思,和听课教师交流,我们才知道:其实问题出在课堂教学节奏上,在农村受教育的小学生,他们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和老师、同学交流的习惯都有待形成,都处在萌芽时期。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智力等也
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去学,主动去探索。如《凡卡》的教学,学生提出:“老板和老板娘对凡卡那样不好,凡卡为什么不趁他们去做礼拜时,偷偷地回爷爷那里去?”“他没有鞋,老板不是做鞋的吗?可以偷一双穿着跑。”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老师看来可能很幼稚,但证实了学生认真读书,能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千万不能给予否定,而是鼓励表扬学生,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不懂就问的好品质。在教师的鼓励表扬下,课堂又一次活跃,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氛围是那么宽松、民主、和谐,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全调动起来了,这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但是就是在这样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下,也不乏有学生“滥竽充数”,有学生不愿参与、不会参与、不敢参与。因此,我们要对不愿参与的学生进行悉心教导;对不会参与的学生进行细心指导;对不敢参与的学生进行耐心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出来。达到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篇10
我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近二十年,仅将我自己对高效教学的认识和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跟大家交流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赐教。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简单谈一下我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感悟,一是我对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的认识,二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和做法。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动手,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我的一些做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高效教学。
1.课前充分准备。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2.师生角色科学分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
3.提高教学艺术。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4.妙用“多媒体”,提高高效课堂效率
课堂上我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但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象看了场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
5.激励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物理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篇11
一、建立“阳光”课堂
积极构建协调、融洽、温馨、和谐的课堂,才能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多一点微笑,多一份赞许,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笑容绽放出来了,脑子动起来了!我觉得这才是真实课堂的体現。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在严谨的态度中建立“阳光”课堂,不要将我们的课堂变成科学实验室、军事训练场。在物理课中实现阳光,在阳光中不断进步,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从中可以看到自己思想认识的升华、研究的丰硕成果和成长的点点滴滴。
二、课堂教学中策略实施
1.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形象的知识,可以创设情景、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爱学物理。现在的教学越来越强调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围绕学生的兴趣、需要等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知识形象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究、发现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们只要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这一高科技手段,发挥其优势,借助传统教学的长处,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堂上文学的渗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能将文学渗入其中,这无疑是对物理教学的锦上添花。例如,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 ①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②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③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吴伟《题饮图》诗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3.爱国主义教育大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①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的爱国热情。在物理教学中同学们常反映,课本里那么多定理、定律都是外国人发现的,为什么没有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呢?为此,我向学生分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落后的实质,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②用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创造出来的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内容与物理知识的结合,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常性、连续性,以保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培养物理实验技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概念、规律、定理、定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索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首先,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掌握基本仪器尤其是测量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
其次,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这其中又注意以下几点:
①是要求学生明确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习惯
③是从实验结果方面养成写好实验报告的习惯。
第三,加强课内外实验拓展培养实验兴趣是培养实验技能的关键。
四、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物理作业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提高作业有效性,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而是一个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获得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的认知过程。学生高效地参与作业,就会明确评价标准,学会总结知识、归纳规律。有效教学除了关注课堂上的教,更应该注重课后学生的学。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推荐阅读:
物理教学中的几点看法06-05
对翻转课堂的几点看法07-11
对“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05-22
对历史课堂合作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几点看法历史教学反思10-07
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07-01
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08-29
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08-25
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论文08-05
202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的几点做法09-21
谈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