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应注意的几点(共5篇)
高考作文应注意的几点 篇1
乘法公式是数学运算中的重要公式, 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 还得运用自如.作为教师, 如何开展乘法公式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入方式得当
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 启发学生把 (a+b) 2看作两个多项式相乘, 避免犯 (a+b) 2=a2+b2之类的错误, 同时也复习了相关的概念法则.
二、理清思路, 加强记忆
在教学公式时, 要先分析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对得出的公式的各项加以分析, 注意抓住字母系数、指数顺序以及项数等特征, 杜绝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其次, 让学生准确叙述公式, 强调公式的条件和使用范围.如平方差公式强调是相同项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还要强调公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使公式有意义的某个整体, 如 (a-b+c) (a+b-c) 中可以把 (b-c) 看作一个整体.要注意比较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 从公式的推导来分析它们二者的区别.最后给出公式的各种变形, 主要是公式既可正用, 也可逆用, 注意运用的灵活性.
三、反复练习, 及时改错
多数学生运用公式时, 往往急于求成, 运算容易出错.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可举例剖析, 增强学生的判断性.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在相近知识学习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特点, 通过反复练习纠正错误.其次, 多安排复式练习, 题型必须多样化, 如填空、选择、是非、改错、证明、计算等题型.
四、善于联系和运用
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中应注意它们的关系.有时题目中完全可用两种公式解答, 如 (a+b) 2- (a-b) 2, 两种公式同等适用, 各有特点.在实际运用方面让学生看到公式发挥的效能, 这样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做题都会积极主动.教师只需因势利导, 设计一些发展学生思维创造性的问题, 从而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高考作文应注意的几点 篇2
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中心小学
左莲玉
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应注意的几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要贴近生活实际
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因为教学的需要而随意捏造情境。创设情境要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而有所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现实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和物。颜色、声音、动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师要多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直观性活动,更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性发展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尽量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例如教学《旅游费用》的教学环节.师:当你们外出旅游时,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 生:旅游中的住宿费车费的计算.生:旅游中的景点门票费.师:对了,这些旅游中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师:五一放假期间,小红一家五口一起去云洞岩旅游,旅行社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案.A种方案
B种方案
一日游
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
每位100元 元
你说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比较省钱?理由是什么?
这样选取了生活中鲜活的数学,创设了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猜想和验证、思考和分析、归纳和抽象等数学活动的开展,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解决问题到进一步应用和拓展数学化的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材料和活动的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三、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情境的创设都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挥了既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学好数学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作用。如我在教完了“左右”一课后,设计了一个“找宝”的游戏。同学们按藏宝图上的要求向前几步,向左走几步,向右走几步,向后走几步,去寻找宝藏(小奖品)。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当他们找到宝藏时,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还一再要求多玩几次。教师的情境创设要紧扣课题,反映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或能够理解的科学道理,并且能够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趣味性和合理性有机统一。
再比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主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9,出来的是19,输入34,出来的是44„„ 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87”,出来“8710”,输入“b”,便出来“b10”,输入“m”,便出来“m10”„„
这里,通过魔盒的情境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势。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有趣又合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四、创设的情境要有探究性。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力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新课前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学生,现在,请你们出题给老师做,然后报出你写的多位数,老师不需要动笔就能判断你写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同学们相信吗?”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老师的“快速抢答”吸引住,学生眼里尽充满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了什么绝招呢?于是一种急于揭谜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的一股创新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沉浸在这种浓烈的探究活动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这些富有挑战性、可探性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探索知识的 方法,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
作者;左莲玉
讲授《乘法公式》应注意的几点 篇3
一、引入方式得当
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启发学生把(a+b)2看作两个多项式相乘,避免犯(a+b)2=a2+b2之类的错误,同时也复习了相关的概念法则。
二、理清思路。加强记忆
在教学公式时,要先分析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对得出的公式的各项加以分析,注意抓住字母系数、指数顺序以及项数等特征,杜绝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其次,让学生准确叙述公式,强调公式的条件和使用范围。如平方差公式强调是相同项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还要强调公式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使公式有意义的某个整体,如(a-b+c)(a+b-c)中可以把(b-r)看作一个整体。要注意比较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从公式的推导来分析它们二者的区别。最后给出公式的各种变形,主要是公式既可正用,也可逆用,注意运用的灵活性。
三、反复练习,及时改错
多数学生运用公式时,往往急于求成,运算容易出错。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可举例剖析,增强学生的判断性。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在相近知识学习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特点,通过反复练习纠正错误。其次,多安排复式练习,题型必须多样化,如填空、选择、是非、改错、证明、计算等题型。
四、善于联系和运用
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它们的关系。有时题目中完全可用两种公式解答,如(a+b)2-(a-b)2,两种公式同等适用,各有特点。在实际运用方面让学生看到公式发挥的效能,这样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做题都会积极主动。教师只需因势利导,设计一些发展学生思维创造性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高考化学复习的几点注意 篇4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我们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研究历年高考真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卷高考形式,重点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认真研究2013到2016年的高考卷会发现一些规律,选择题一般是如下考点:STSE题、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电化学原理、阿伏加德罗常数、水溶液的离子平衡、离子反应和微粒共存、盖斯定律和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元素化合物。这其中STSE题近4年8题,.化学实验近4年9题,.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4年12题(其中7个题为同分异构),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4年6题(其中14年全国一卷没考),电化学原理4年6题(其中14年全国一卷、15年全国二卷没考),水溶液的离子平衡(含Ksp)4年6题仅2015年课标卷没考,阿伏加德罗常数13年全国一卷、15年全国一卷、15年全国一卷、16全国二卷,盖斯定律和反应热13年全国二卷、14年全国一卷2次,离子反应和微粒共存仅考1次,13年甲卷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有了以上信息在制订复习计划上还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性都会增强很多。
2.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3.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学生的时间紧张,对资料我们老师要多看多做多选,要如把筛选关,让学生的时间利用率提高,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点子上。这样就要我们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应明确分工,资源共享,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注重主干知识,构建学科体系。
1、基本概念:四大主干(三类离子反应,四式,物质的量,盖斯定律)
2、基础理论:三大理论(结构化学,化学平衡,溶液)
3、有机化学:四类重要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
4、无机化学:五种金属五种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Na、Mg、Al、Fe、Cu、H、Si、S、Cl、N)
5、实验:六项知识能力(仪、操、气、检、设、评)
6、化学计算:物质的理的计算,守恒计算、定义性计算等。
四、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在这一块中我们重点放在中等以上的学生,除了备课组内老师齐心协力,还借助教研组的力量。
说课应注意把握好的几点认识 篇5
关键词 说课特性 说课形式 说课内涵 说课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116-03
说课自1987年在我国教育界兴起以来,以其鲜明的特色得到推广,逐步形成普及趋势,成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研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开展和举行各种层次的说课活动和说课比赛,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随着对说课的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进程,业界对说课的认识也不断趋于完善,但对于一些教研经验尚欠不足,特别是对说课关注不够的新教师来说,对说课的认识存有疑误,以至影响其对说课的准备和在实际说课的过程中对角色、心态的把握。从活动特性、活动形式、活动内涵、活动效能上把握好对说课的认识,将有利于提高说课的质量。
一、活动特性——说课是一种什么活动?
对说课的活动特性的认识,可以从名称和类别两个要点把握。
1. 从名称含义上看,就是“说”和“课”。“说” 指的是介绍与解析或展示与论证,“课”是指课时计划或课堂教学设计,所以说课的含义就是介绍并解析课时计划或展示并论证课堂教学设计。因此,站在说课者的角度看,如果课时计划的确精彩,就应“说”出它的特色之处;如果课堂教学设计确实合理,就应“说”出它的理性思辩。这样,既要介绍整个计划又要有适当的解析,才能让听说课者立即领悟到精彩特色;既要展示整个设计又要给出一定的论证,才能使听说课者认同信服。对“课”的介绍展示与解析论证构成了说课活动的质的特性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互呼应和相互融合的。
2. 从专业类别上看,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而不是教学活动。它是介绍及解析一个课时计划或展示及论证一个教学设计,而不是执行计划或实施设计。若注意到教研活动的目的,容易看出,说课是一种审定教学准备的教学研究活动。
对活动特性的认识容易出现的误区是,活动特质的失衡——介绍展示与解析论证不对称,体现为“两个偏向”。
偏向介绍展示。只介绍计划没有解析或解析不够透彻,达不到突显特色精彩的目的;只展示设计,没有论证或论证不充分,难以赢得认同信服。
偏向解析论证。反过来,不介绍计划,不展示设计就失去了解析和论证的对象。实际上,即使介绍了计划但介绍主线不够清楚,即使展示了设计但展示的整体不够完整,都还是难以让听说课者品出解析的味,接受论证的理的。
说课既不是单纯地介绍一个课时计划,展示一个课堂教学设计;也不是脱离具体的课时计划、教学设计而笼统地宣讲教学理论。换句话说,两者都不是说课。将试教式的课堂教学的微缩表演等同于说课更是一种误解。
说课的活动特性是说课活动的核心理念。
二、活动形式——说课是怎样组织的?
对说课的活动形式的认识,可以从何时进行、哪些人参与、如何操作三个要点把握。
1. 从时段地位上看,说课是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进入到最后阶段的教研活动。活动的时段地位处于备课的末端、上课的前端之间的界点——审定教学准备。此时,对于说课者来说,教学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不但要求说课者依据理论对课时计划有一个明确构思;而且要求说课者做出详尽的课时计划,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设计;甚至要求准备好教学用具,进行最后的解析论证,一旦通过审定便可立即实施执行。
2.从参与人员上看,说课活动的参与者都是教学研究人员(狭义的或广义的),没有学生或模拟学生。参与人员由两类角色构成:说课者和听说课者。
说课者在活动中处于“主角”地位,自主地推进说课的过程,引领听说课者进入自己的“介绍及解析、展示及论证”的思维模式,其角色目标是争取认同,通过计划或设计的审定。说课者面对的都是教研人员,不是模拟学生。
听说课者在活动中是鉴审的“主体”,观察析辩说课者的“介绍及解析、展示及论证”的整体过程,其角色任务是鉴别计划的优劣,审查设计是否合理可行。
说课者虽然是“被审”,但进程中自主操控,不应受到干扰。听说课者虽然是“主审”,但进程中只是观察与思考,不应干扰说课者。
3. 从操作规则上看,说课活动的进程,特定地要求说课者熔介绍课时计划及解析于一炉,一气呵成地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的展示及论证。
因此,说课也可以认为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说课者是中心发言人,而 “集体”由说课者和听说课者组成,所谓“特殊”是指应具备上述三个要点。当然,这个“集体”并不局限于同进度、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而最重要的是,说课者的“中心发言”得既有“课”又有“说”。
对活动形式的认识容易出现的误区是,活动形式的变异——演变为其它形式的集体备课,主要体现为“两错位、一违规”。
时段地位错位。没有准确把握好“备课的末端、上课的前端之间的界点——审定教学准备”的时段地位特征,演变为其它时段的集体备课。
角色心态错位。说课者没有准确把握好“争取认同,通过审定”的角色目标;听说课者没有准确把握好“鉴别优劣,审查可行性”的角色任务。
进程形式违规。说课者没有依照进程的特定要求,介绍课时计划与解析不是“熔于一炉”,而是分层组合。
现象一:“集体讨论”现象。说课者不是熔介绍课时计划及解析于一炉,一气呵成地完成说课,中间发生“讨论”现象——听说课者打断说课插话发表见解或说课者在说课进程中主动征求意见。
第一,时段地位错位。“讨论”不是审定,课时计划或教学设计还在研讨中。交换意见应在说课结束后进行。
第二,角色心态错位。“插话发表见解”—— 听说课者偏离角色任务,“征求意见”——说课者偏离角色目标。
现象二:先试教表演后小结。这是进程形式违规。
现象三:先上课后评价。这是时段地位错位。
简言之,现象一、二、三都不是说课。
说课的活动形式是说课活动的组织形态。
三、活动内涵——说课是怎样展开的?
对说课的活动内涵的认识,可以从说课的内容、用具、程序三个要点把握。
1. 从突显特性上看,说课的内容应由两大信息集——课时计划包与理论分析包融合而成。
课时计划包是“介绍或展示”的对象,包含教学内容及对象,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教学环节等项内容。显然,教学环节是主体内容,“介绍”应主线清晰,“展示”应全程完整。教学环节可以细化为教学过程(进程)组织形式、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多媒体展示、板书等)、课堂内外训练等细项。
对课时计划的“介绍或展示”容易出现的缺陷是,主体残缺和目标笼统。
主体残缺突出表现为两种现象:①过程不完整,说课者在实际说课时为时间限制所迫,省、缺了部分教学环节,这是时间分配没有掌握好;②环节与目标不匹配,一些目标项没有实现环节,这是设计不周全。
目标笼统的主要表现是,搬套教学大纲的字眼,没有针对具体内容给出细化的、可操作的、宜检验的目标。
理论分析包是“解析或论证”的思辨,包含教材简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教学理论依据等项内容。
对于教材简析的基础认识是,由于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所以教材简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依据之一。进行“教材简析”是为解析“教学设计”服务的。
进行教材简析的操作要点是,①教材简析一般包括“外部联系”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②“外部联系”应指出本课内容在某个知识或技能系统、系列、单元中所处的地位,解析本课内容在这种链状或块状体系中的作用;③“内部结构”需要指出本课内容的组成、展开的线索和层次,解析其系统性的特点;④注意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将对教学设计有更实际的依据意义。
教材简析中通常出现的缺陷是,缺少上述操作要点的③和④,或较弱。
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教学理论依据”等项的基本认识是,“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是具体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理论依据”是整个教学计划构思方向的理论基础,即要回答将课设计成什么类型,为什么设计成这种类型。解说时,“教学理论依据”一般独立成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可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叙述,点到即止,但若比较突出则应专项论述。通常的不足是,“介绍或展示”与“解析或论证”分离较强,融合较弱。
2. 从角色目标上看,说课者是要通过“介绍或展示”与“解析或论证”的融合论述,争取听说课者对课时计划或课堂教学设计的认同,从而通过审定。为取得较好的目标效果,说课者在用具准备上应兼顾“两个大类”——“教具”和“说具”。
“教具”是指实际执教的用具。如前所述,说课时,要求说课者已全部完成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用具。所以,在说课中应结合教学过程尽量展示所用到的教学用具(如模型、图片、课件等)并自然地透露其使用的意图,以增强作为“主审”的听说课者对“课时计划”这个“硬件”和“解析论证”这个“软件”的感受。
“说具”是指,在实际执教中并不用到,只为加强“争取认同”效果而专门为说课准备的用具。最基本的“说具”是说课稿,现在大多数说课者都会依据说课稿制作说课课件。
实际上,说课并非单凭口说,还得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教具”和“说具”既展示了说课者的教学基本功也体现出说课者的教研技能,这本身就有“争取认同”的效果。
在用具使用上应注意避免的弱点是,“两个大类”的交替操作不够协调。
3. 从遵守规则上看,说课者必须融合课时计划的介绍及解析,连贯地、一体化地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的展示及论证。
结合前述的说课内容项,说课过程一般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课题(教学内容及对象),②教材简析,③教学目的,④重点、难点,⑤教学过程,⑥板书设计(或课件显示),⑦课内外训练,⑧学法指导,⑨教法与教学手段,⑩教学理论依据。其中⑥、⑦、⑧、⑨项的部分内容可以渗透在⑤中体现,但特色精彩之处应独项专论,以不损“课”架硬度又有足够“说”味为宜。
在说课的进程中,说课者应精神集中、情绪饱满,充分展现品质修养和教风形象,以语言的精当流畅、操作的合理熟练、形态的端正自然感染听说课者。切忌过于放松,出现语言、操作、形态的欠妥举止。
说课者要取得较好的说课效果,就要充分展现活动特性、摆正活动角色心态、依规完成活动操作。
说课的活动内涵是说课活动的操作细节。
四、活动效能——说课有什么作用?
对说课的活动效能的认识,可以从直接作用和延展作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1. 说课活动的直接受益者,是参与活动的全体教研人员。
说课者一方面通过参与活动,锻炼了进行介绍与解析、展示与论证的公共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在“说”的准备和“说”的进行中,内化了业务修养和业务技能,教学、教研的专业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即将实施的教学计划经过演练、验证也将使实际执教更加游刃有余。
听说课者在听“说”的过程中,由观摩、鉴赏、审视,丰富和充实了自己,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交流、学习机缘。
2. 说课活动的最终受益者,是实际执教的对象——学生。经过锤炼的教师和教学计划奠定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说课的活动效能体现了说课活动的意义。
说课对教学计划具有“把关”作用,可以认为是说课活动的“狭义”意义;而说课对教学研究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应当是更广泛、更深远的本质意义——或可称为“广义”意义。利用说课对重点课时进行“把关”是有效的、必要的、值得的;而着眼于发挥引领性和示范性的说课活动,对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狭义”意义与“广义”意义相得益彰的结合,无疑将收获“双丰收”的效应。
参考文献:
[1]靖树超. 说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9):148-149.
[2]罗晓杰. 说课及其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2005,(02):40-43.
[3]鲁献蓉.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J]. 课程.教材.教法,2003,(07):25-30.
【高考作文应注意的几点】推荐阅读:
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几点认识(论坛帖)07-02
美术高考的几点体会10-14
高考前考生应注意哪些事项10-02
作文批改的几点体会07-19
作文教学的几点方法05-13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07-06
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10-04
下水作文的几点尝试10-28
写景作文应注意什么08-25
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