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预案

2024-10-20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预案(通用8篇)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预案 篇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雪孩子》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讲述下雪啦, 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 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 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 自己却融化了, 变成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 就像雪孩子那美好的心灵。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通过边看图, 边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 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看图学文, 会看连环画式的图画, 并阅读课文, 培养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童话中感悟雪孩子善良美好的心灵, 培养助人为乐的高尚美德。

教学过程:

一、创设雪境, 激情导入

1.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 (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 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 兔妈妈在堆什么? (堆雪孩子)

2.雪孩子真漂亮啊! (板书课题)

3.以问题导入课文:下大雪了, 兔妈妈要去找吃的, 没有人陪小白兔玩, 怎么办呢?小白兔看见可爱的雪孩子, 他心里怎么想?怎样开心地玩?当小白兔家着火了, 雪孩子又怎样帮助小白兔呢?

4.听朗读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插图, 感受雪孩子舍己帮助小白兔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缩短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从对雪孩子的初步认识、感受中激发阅读期待。)

二、图文对照, 初读课文

1.再听朗读课文录音, 体会朗读表达的感情。

2.自读课文, 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课文, 纠正读音。

4.仔细看连环画式的图画, 指名分段按图读课文, 要求读通顺。

5.用“开火车”方式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雪孩子与小白兔又唱又跳, 玩得开心, 继而又冒着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 自己却融化了, 飞到空中变成白云。课文充分体现了雪孩子的可爱和舍己救人的可贵品质。这一教学环节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掌握生字, 精读课文做铺垫。)

三、巧记生字, 再读课文

1.出示课文中的10个生字:孩、让、起、玩、往、觉、烧、知、道、化, 让学生自己注上拼音。 (这是一年级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

2.巧记生字真有趣。

(1) 歌谣识字。孩:小孩有礼貌, 人人都喜欢。让:谦虚, 谦让, 孔融让梨。起:公鸡喔喔叫, 催人早早起。玩:安全要记牢, 不玩火, 不玩电。往:往前走, 向前看,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知道:多读书, 脑子灵, 科学知识早知道。化:雪孩子救火, 融化飞上天, 心灵美好人人夸。

(2) 读古诗识字。觉: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烧:野火不尽, 春风吹又生。知: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3.字形结构归类。“孩、让、玩、往、知、烧、化”这7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起、道”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觉”是上下结构的字。

4.“着”是多音字: (zhāo) 着, 比喻计策或手段:高着儿; (zhuó) 着手、着眼、着落; (zháo) 着急、着火; (zhe) (当助词) 走着、等着、顺着、沿着, “着”字要读轻声。

5.再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 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课文中的生字注上拼音, 是生字和拼音的一种训练, 也体现一种过渡——课文由注音到不注音。通过读生字、巧记生字、字形结构归类、认识多音字等形式, 把课文中10个生字都会认, 读熟记牢, 为后面精读课文扫清障碍。)

四、细读课文, 理解感悟

1. (课件出示雪孩子的八幅连环画) 下了一夜大雪, 房子上, 树上, 地上堆满了厚厚的白雪。兔妈妈要去找食物吃, 怎么办呢?请大家边看图, 边快速地把第1~8自然段读一读。

2.师:你们喜欢雪孩子吗?请一个同学当雪孩子, 一个当小白兔, 老师来当兔妈妈, 一起来读一读, 看谁读得好。

(多媒体课件展现:雪孩子陪小白兔一起玩, 又唱又跳;房间里的火烧得旺旺的, 小白兔睡得正香, 突然家里着火了, 雪孩子飞快地跑去救火, 结果自己融化了, 飞到天空, 变成了一朵白云。)

3.师:小白兔在床上睡得正香, 家里着火了, 怎么办? (学生找出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句子读一读。)

4.师:小白兔被雪孩子救出来, 而雪孩子却融化了。读到这里, 你能体会小白兔的伤心难过吗? (用自己的话说出表达难过的词语。)

5.师:雪孩子融化了去哪里呢? (请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他变成很美很美的云, 这云为什么很美?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雪孩子飞到天空中, 变成一朵很美很美的云, 因为他心地善良, 当小白兔家里发生火灾时, 他冒着危险勇敢救出了小白兔, 这种舍身救人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五、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1.师:这次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房屋倒塌了, 有的小朋友失去了亲人。你们在电视里看到他们受灾了, 怎么办?

(预设:当灾区人们遇到困难时, 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例如捐款、捐衣服、捐书包、捐学生用品, 给灾区小朋友写慰问信等。)

2.你读了这一课, 你喜欢谁?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读。 (学生练读。)

3.请学生上台表演。 (三个学生戴头饰表演, 有热心的兔妈妈、美丽的雪孩子、幼稚的小白兔。) 学生评议谁表演得好, 奖励一朵小红花。

4.再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雪孩子的? (指名学生读第3~8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课件:看着______的雪孩子, 小白兔______。他和雪孩子______, 玩得很开心。雪孩子飞到了空中, 成了一朵______的白云。)

除了课文上说的, 你还能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吗?

(出示多媒体课件:____又唱又跳, 玩得____, 花园有一朵____花很美很美。)

5.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感悟雪孩子的心灵美。

小白兔家着火了, 雪孩子飞快地跑过去, 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 自己却融化了, 飞到空中, 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你看到这种情景, 你想说什么? (预设:啊!雪孩子多么善良啊!当小白兔遇到危险时, 他勇敢地冲到火海中救出小白兔, 自己却融化了, 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多么可贵啊!他变成一朵白云, 当然很美很美啦!) 我们应该怎样做? (要向雪孩子学习, 当别人有困难时, 当四川汶川地震中的小朋友有困难时, 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看连环插图、观看多媒体课件、扮演雪孩子、小白兔, 让学生一方面感受雪孩子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乐于帮助别人的可贵精神;另一方面欣赏到文章的语言美、图画美, 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预案 篇2

1、积累文章的重点成语,诵读文章的精彩句段。

2、紧紧围绕“三害”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具体哪“三害”?怎样除“三害”?在朗读中感受恶龙的凶猛,周处的勇猛。

3、懂得“周处由于知错能改,才成为受人敬重的人”的道理。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同学们,中国的古代有个除四害的故事,你们猜猜是哪四害?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一)读好课题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民间故事--《除三害》。

这三害老百姓早已恨之入骨,让我们痛痛快快的读。

除三害老百姓真是盼望已久,让我们高高兴兴的读。

(二)引导质疑

孩子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

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给课文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

(二)、学习了成语,幻灯出示三害的名称。

(三)、试用成语说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能用上一两个成语说上一两句话即可)

三、除三害--走进事件

过渡:三害不除,老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那么,老百姓打算怎样除掉三害的呢?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引读或师生对读。

2、读后生疑:周处怎么收拾猛虎和恶龙的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

(二)学习“打虎”

1、收拾了猛虎老百姓的心情怎么样?街坊们为什么拍手称快?

2、把自己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

(三)学习“杀龙”

1、 体会恶龙的凶猛

A、孩子们,自由读读这一段文字(幻灯出示),你体会到什么?

B、指导反复朗读句子:“它忽而……忽而……”,在评价中提升朗读质量。

(围绕这只恶龙真是不容易对付,凶猛等引导评价)

2、体会周处的勇猛

A、读了这一段文字, 你除了体会到恶龙的凶猛,你还体会到什么?

B、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个别朗读

层层推进朗读

周处与恶龙搏斗一天一夜,……

周处与恶龙搏斗两天两夜,……

周处与恶龙搏斗三天三夜,……

计算时间,70小时,120节课,再次诵读。

C、出示图片,深化认识

孩子们,这就是周处与恶龙搏斗的场面,你看到了什么?

一边是咬牙瞪眼、挥着宝剑的周处,一边是张牙舞爪、凶猛可怕的恶龙,看着这样的场面,你的心情怎样?又会怎么想的?

D、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语:孩子们,周处冒着生命终于猛虎和恶龙打死了,武松打死老虎……现在……按道理,老百姓会怎样对待他的?(说、做)而现实中老百姓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奔走相告,喜气洋洋)

四、读周处--走近人物

(一)人们个个奔走相告,互相说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反复朗读句子“这下好了!……同归于尽了!”

(二)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你们想象一下,人们会做哪些高兴的事?

过渡:是呀,山间的猛虎被除掉了,河里的恶龙被除掉了,确实值得高兴,但是除害的英雄--周处死了,人们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三)引读:

是呀,……难怪……

周处之所以一上街,……是因为……

因为……所以……

过渡:怪不得“人人个个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幻灯出示,齐读。

(四)引读句子:“可是,哪知就在这是,……呆住了。”

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那个周处,看到……听到……你会怎么想的?

你又会怎么问乡亲们呢?指导学生表演读。

(五)是呀,我为你们除掉猛虎、杀死恶龙,做了实事,立了大功,你们到底为什么反倒希望我死呢?孩子们,如果你就是乡亲们中的一员,你又会怎么对周处说呢?(写一写或说一说)

幻灯出示: 周处,我想对你说: 。

(六)看到……

五、拓展明理,升华文本。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预案 篇3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入手,引入课题。(课件演示:把学生已熟悉的正方形延长一组对边成为长方形,在长方形中引一对角线,去掉长方形的相邻两边成为三角形,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成为一个角。)

上课开始,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由于出示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是学生熟知的图形,学生可以顺利回答出问题。当画面上出现角时,问:认识这个图形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运用动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找一找(找生活中的角)。

①课件出示五角星和三角形。猜猜为什么他们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有5个角和3个角。)

它们的角在哪儿呢?先让学生说,然后课件闪现五角星和三角形中的角。

②能在这些物体中找出角吗?

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折扇等,让学生找角。

如果脱去这些物体的“花外衣”(把它们的形状画在黑板上),留下的“图形”就是数学中的角了。(课件演示,让学生反复感知“角”。)

观察这些角,把角的样子记在心里,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

③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你们在自己的周围找“角”,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折一折。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

学生思考回答、操作:这张纸上有角吗?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你能折出形状不同的角吗?

3.摸一摸。

请同学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尖尖的顶点和平直的两边)问:这个尖尖的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称?(顶点)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边)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板书。)

接着再让学生指出课前从实物中抽象出的角的顶点和边,进一步强化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4.做一做。

请同学们用学具做活动角。并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顶点)、两边。

玩游戏:把角变大变小。(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5.画一画。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角的?(先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师再示范。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地掌握画角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找、折、摸、做、画”,让学生动手做、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逐步揭示角的本质属性。)

三、练习运用,拓展对角的认识

1.辨一辨。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数一数。

正方形、长方形各有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3.摆一摆。

摆一个角需几根小棒?三根小棒能摆三个角吗?

4.剪一剪。

一张正方形纸上有几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剪的方法不同,剩下的角的个数也不同。)

四、小结。(略)

(设计思路: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拓展了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作者单位

蒙自县第二小学

《月球之谜》教学预案 篇4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 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可读性强, 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探究, 能进一步了解到有关月球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认识月球, 了解月球, 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

教师打开月球主题网站, 让学生欣赏浩瀚宇宙中的月球。之后, 教师播放《月光奏鸣曲》, 导入新课:“从古至今, 人们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那皎洁的月光, 富有变化的月形, 曾引发了诗人的许多感慨, 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句。同学们, 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月亮在诗人的笔下是那样的美好, 在人们的眼中又是那样的神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月球之谜》, 共同探索月球的奥秘。”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师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 (你知道什么?)

1. 自读课文。

我们现在就登上月球, 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请打开课本大声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想, 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3. 学生汇报。

4. 小结:

通过自读课文, 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课文具体介绍了月球的哪些知识呢?我们来分自然段学习。

三、精读课文, 自主学习 (你想知道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 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

(1) 仰望清幽的月亮, 人们产生了哪些遐想呢?请你们自由读第1自然段, 然后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学生汇报)

(2) 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让学生理解“皎洁”“遐想”等词语。师生一起看明月高空挂的景象。 (课件出示)

(3)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面对神秘的月球, 你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呢?试着用书中的疑问句式来说一说。

(4) 古往今来人们对月球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 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么究竟月球是什么样子呢?

2. 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

(1) 默读第2自然段, 思考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 出示课件:月球是一个奇异的世界, 我带你们登上月球去看一看。教师播放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月的视频。

(3) 教师指导朗读, 学生积累词语。

3. 学生自学课文的第3~7自然段。

(1) 月球很神秘, 神秘之处就在于它有一些不解之谜, 课文都写了哪些没有解开的谜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3~7自然段, 思考:“你想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2) 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的汇报, 教师着重让学生理解“费解”和省略号的含义。

4. 学习课文的第8自然段。

(1) 学生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 教师总结写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预案 篇5

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在默默提升中走过,在《作业一》中,如何根据现行教材,结合地区实际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开发体现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这个问题,我通过《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理念及方案介绍、《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等课程的学习,感觉有了很大提高。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借鉴国培中优秀教师典型案例和专家的精彩点评,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体会,经过认真的思考,现在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结合南疆实际情况和本人特长,在动手和动脑的有效结合方面,我选择制定《版画校本课程》。具体预案情况如下:

一、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版画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成为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在亲身的版画实践中,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我们在贯彻落实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大纲教学要求,利用我校的教学硬件和师资条件,我们提出在美术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中推广版画教学的美术教学思路。将全套美术教材中版画课程内容整合,融入实践。

版画的概括洗练、单纯明快的效果最能表现出青少年天真烂漫的性格,并以其媒介材料的多样、制作手段的丰富而特别适合于天生具有游戏本能的青少年。而从生理现象上来分析,版画教学在创造力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养成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版画的设计和制作是对学生心智教育、动手实践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版画在用作课外美术课程开发的载体在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归纳如下:

1、制作简单,在技艺和设备条件的要求不高。

2、适应性广,作品能呈现出各自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3、趣味性强。材料使用的特殊性和活动过程的特殊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制作的技巧,创作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体会学习的快乐。

4、安全、经济。材料容易购置,制作安全,有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等。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情操。

2、分层目标:

(1)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并能创作出一批满意的作品,从而感知自然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发展学生观察、想象、创新思维能力。

(2)在版画教学中,探索加强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有效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坚持性,养成耐心细致有序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感。学习合作与交往,促进人格完善。

三、主要内容 根据美术大纲的要求和青少年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由深入浅的原则,设置了以下几个教程。

1、基础教程,是学习版画的一些基本技能和色彩知识的课题,并尝试不同的材料、工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单一教程,学生所表现的内容是单个物体。其中应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应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来表现,学会寻求变化和发展。

3、组合教程,是把单个物体组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组合课题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大小,疏密,高低,前后关系以及理解对比协调,对称均衡等美学法则。

4、想象教程,想象课题是青少年绘画的较高层次,是学生通过某一主题经自己的想象进行自我个性化创作。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悟、去表现,充分展现个人对世界和生活的感受。教程有“造型·表现”内容、有“欣赏·评述”内容、也有“综合·探究”等实践内容。以吹塑版画、纸版画、KD版画、木刻版画等创作形式融入本土文化资源的古建筑、古民居、戏曲、饮食、传说故事、宗教、礼仪、历史名人等,最终以单色、粉印、水印、黑白及套色版画等作品成果给以展现。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学生的喜好、地方的特色、民间美术等。

2、文献研究法。我们理解的“文献研究”不是找几本书看看而已,根本的一点是要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命题进行辨析,以便提供必要的研究指向和问题框架。

3、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青少年美术研究常用的方法,属客观性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对于青少年美术作品本质的界定。我们偏于认为,青少年美术本质上乃是语言。

4、案例研究法。我们研究的是课程案例,不仅仅是教学案例。我们研究的是课程开发的程序与结构而不仅仅是教学操作。或可以说,我们将教学操作理解为课程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理解为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具体的课程事件。

5、比较法。通过对校本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比较,了解教育的效果。

6、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经验,对版画校本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总结、汇编、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付诸实施等。

五、研究的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我校在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中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开展。

2、培养一支赋有课程开发意识的教师队伍。

课题组根据本校学生的艺术特点与基础制定了开发方案,让美术教师亲身参与版画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培养了一支专业扎实的课程开发队伍,使版画校本课程在学校真正扎下根来。

3、拓宽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校内外合作探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因此,我校同步拓宽学校、家庭、两条校本课程资源的途径,把校内资源开发与校外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拓宽了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4、开展教学研讨,互相培训学习。

为了将版画课程落到实处,我校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边教学一边研讨,进行即席指导,现场培训,引导教师参与讨论,整个课堂变成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在互动交流中,献计献策,解决课程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

分红预案中的“黄金” 篇6

对于很多投资者來说,年报看点,除了每股收益,就要算分红预案了。

分红预案可以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利润分配预案;二是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三是盈余公积转增股本预案其中利润分配又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分现金,二是送红股。分现金很容易理解,而送红股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之间的调整,不涉及现金流出。

资金公积转增股本,严格來讲,不属于分红范畴,但由于这一行为的实质与送红股类似,一般都将其视为分红的一种。因此,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利润分配预案与资本公积转增预案被放在一起表述。

利润分配的前提条件

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年报中提出利润分配预案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本年度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仍为正。实际中,有些上市公司以前年度发生过巨额亏损,导致其账面上“未分配利润”这一会计科目为负值。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当年的净利润,在进行分配前,先要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如果弥补后,未分配利润还是负数,上市公司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

因此,对“未分配利润”还留有巨额亏损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就不必指望其年报中会出现利润分配预案了。

这里要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在最新的《公司法》实施以前,上市公司可以用资本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因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还算容易——多数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金都比较充裕。但最新的《公司法》中,禁止了用资本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行为。这样一來,一旦上市公司账面形成巨额亏损,很有可能在几年之内,该公司都难以提出分红预案。

第二,本年度盈利。虽然从理论上讲,当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仍然有可能分配利润——只要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与本年度亏损相加后仍为正数。但在现实中,这样做的上市公司极为罕见,十几年來,总数也不会超过5家。因此,对于那些年报已经预亏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也不用指望其推出利润分配预案了。

资本公积转增的前提条件

从理论上讲,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时,没有如利润分配那样的两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说,无论上市公司当期是否赚钱,无论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是正是负,如果公司的资本公积会计科目上有足够的钱,就可以提出资本公积转增的预案。

但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决定是否提出资本公积转增预案时,还是遵循着利润分配的两个前提条件。前些年,有过一些亏损公司在年报中提出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但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基本绝迹。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实现投资者投资回报的重要形式,然而与送红股或转增股本相比,投资者对年报现金分红的企盼程度就很低。其实,能大量送现金的上市公司,大都很健康。有些公司看上去赚了不少钱,但这些钱很多是应收账款,实际账上的现金并不多,有的时候,应收账款最后就变成坏账了。因此,能大量送现金,说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不大,不太可能出现突然亏损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预案 篇7

第二环节:课堂师生交流对话预设方案

1. 精选知识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2. 情境创设点

第一步:长方形内角和是多少?

第二步:正方形内角和是多少?

第三步:一般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

3. 新知切入点

师:大家知道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回答不知道.

师:你们随便说一个多边形,老师就可以说出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也可以做到.

4. 合作探究点

师:这节课我们共分成四大组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先来玩个意念飞镖的游戏,请每组派一名代表.(通过每组选派的选手)得出点与四边形的位置关系:顶点、边上、内部、外部.

5. 对话精彩点

请每组学生利用自己组飞镖的位置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6. 点拨设计点

方法一:教材探究法

连接任意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二:对角线法

连接两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方法三:一边取点法

在四边形的任意一边上取一点,连接各顶点,分割成三角形.

方法四:内部取点法

在四边形内部任意取一点,连接各顶点,组成三角形.

方法五:外部取点法

在四边形的外部任意取一点,连接各顶点,组成三角形.

7. 信息优化点

运用几何画板展示取点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8. 知识整合点

第三环节:新知检测

“1·3·3·4”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训练题(略).

教学反思:

结合《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课和本班的学情,我以我校多年来开展的“1·3·3·4教学模式”为载体进行了本节课的设计.所谓“1·3·3·4教学模式”中的“1”,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完全吻合.第一个“3”是教学流程的3个步骤,即开篇训练———师生对话———新知检测.第二个“3”是指教学对象的三个层面,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知识可接受的学生、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中等性、综合性;习题配备的三个覆盖,即覆盖上节知识,上节所在单元的知识,本单元之外的知识;知识验收的三个步骤,即检测、反馈、矫正.从而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4”为四个保证,即知识无盲点,题型无盲区,步骤无盲分,课堂无盲生.

在本节课的开篇训练中,我设计了8道题,其中3道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4道针对对知识可接受的学生,还有一道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仅覆盖本节课的知识,还覆盖了之前学习的平行线、三角形内角和等12个知识点,注重了知识的滚动式练习.对于扎实基础,提升能力有一定的作用.授课后发现不足:题量有些大,应缩减.

在师生对话环节的新知切入点中,我设计了学生任意说多边形的边数,我回答多边形内角和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听课,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合作探究点中,我设计了飞镖游戏.学生思想从感官认知转变为分类讨论,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角色.学生的讨论是有的放矢的,因此能实现放得开并收得拢的目地.学生既进行了深度思考,又能通过思考总结出相应公式,思路清晰,有效率.

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要避免某些小组成员游离于合作之外,教师还应精心策划讨论如何有效地开展,时间多长,采取何种讨论方法,在讨论过程中该担当何种角色等;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发言过分注重探索的结果,而忽视了探索过程的展示,有些总结性的语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肯定不够及时,表扬不够热情等.

在知识整合点中,我设计了知识结构图.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还应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结成知识网,并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如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从一般到特殊思想,整合思想等的应用.知识结构图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整合.

教学预案的设计要以生为本 篇8

一、变“教案 ”为“学案”

新课改理 念下的教学设计,将过去纯粹以考查课本知识为本的设计改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案设计。

传统课堂以“教”的活动为出发点,设计教师“教”的活动,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以“学”的活动为出发点,设计学生“学”的活动。在学案设计中,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要了解学情,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案。

二、学案设计的原则

1.教学结构板块化。

教学结构板块是指课堂教学中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由几个或多个问题情境组成的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板块化教学有利于发挥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的整合优势,将培养目标整体推进。每个板块都有一个集中的问题情境,有较大的内容覆盖面,有较强的对外辐射力,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它有别于传统的按文本自身段落来组建教学结构的“线”型教学思路,以“块”为教学单位,变收效甚微的单一性语言训练为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力求改分散为集中,改繁杂为简约,变单一为综合,改慢节奏为高效率,使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情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整体中优化,在整体中推进。

2.教学过程活动化。

教学过程活动化,即:教学内容活动化、活动过程显性化、活动设计具体化、教学效果检测化。

教学内容活动化,就是要围绕小组的形态来设计教学内容,提倡把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成活动。设计成活动就能促使每一个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和有效参与学习,能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参与课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参与率和参与度。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情况,一般情况下可以设计成:动手操作、研讨解决问题、制作、竞赛、创作、表演、调查访问等活动。

活动过程显性化,就是要把设计的活动写在教案上,外显出来。活动设计具体化,就是要把每一个活动的具体程序、步骤都细致地设计出来。包括活动任务如何布置和呈现、小组如何分工、活动如何开展、学习成果如何汇报与呈现、学习结果如何评价等,重点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写清楚。

教学效果检测化,就是要做到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巩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小组长的作用,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设计,使课下的复习巩固和个别辅导更有针对性。

上一篇:中国会计电算化下一篇:护士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