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通用12篇)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适用。尤其是刚刚步入七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刚刚步入中学,对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怎样保护孩子们的这种兴趣,并且正确引导到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轨道上来是值得每一位任课老师思考的问题。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来做的。
一、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找准教材和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充分利用孩子们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的那种新奇感和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来设定学习目标。
二、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从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用“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我的做法是:1.注重导入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每一堂课的开始都想方设法地运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2.在课堂进行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我也自制了大量的教具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3.一切创造开始于模仿。我在自己制作教具的同时引导学生模仿者去自己制作教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产生了兴趣和求知欲。4.精练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调和字体语言、设计美观大方的板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这些千万不可忽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你产生信任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关注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在“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的指导下,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我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是这样来做的: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前出示阅读提示;阅读完毕用不同的形式检查阅读效果;会通过小组对阅读内容进行探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适时进行进行表扬,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2.培养观察能力。根据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的特点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3.培养归纳总结习惯。以板报的形式先归纳章节的知识点,继而是一小节的知识点,最后是一课的知识归纳。这样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清晰明确,并且不易忘记。
总之,抓住“学习兴趣”这个点不放松,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正如这样一句话“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兴趣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2
河南信阳息县二小
李丹 摘要:小学生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二、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已不单纯是对初中生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初中生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的培养。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通过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兴趣教学法”,既可以培养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可以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做一简要探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部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抽象化,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初中生大多处于十四岁到十七岁的年龄,身心尚未发育完全,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虽然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大部分地区已得到普及,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就理论性较强抽象性较强的初中数学课堂更为枯燥与单调。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于功利
由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与理论化,而作为青少年的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并不重视,容易走神。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重视的是学习哪些知识可以提高分数,因而,初中生在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听课存在一定的功利心,只重视解题方法等核心知识点的学习,而忽略对其前因后果的分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只做到“知其然”,并没有做到“知其所以然”,因而,并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难以真正的融会贯通。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兴趣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体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使教学课堂单调、枯燥,因而,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培养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引进新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比如,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等多种教学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正数和负数》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的零上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来进行课堂导入与教学,通过零上5摄氏度(即“正5”)与零下5摄氏度(即“负5”)使学生对正数与负数展开认识。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更容易学生理解与吸收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减少知识的抽象性与理论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的喜爱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早已走进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因而,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作为几何教学的辅助手段。例如,在平行线永不相交的问题上,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条平行线,并对其做延长,从而验证平行线永不相交的结论。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初中生对该知识有更为形象与直观的理解与认识,也为其他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既可以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今后高中数学知识与大学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应用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而,重视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很有必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西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20).
[2]朱勇.成才视野下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践行研究[J].成才之路,2014(10).
试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4
一、导语激趣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来说,导语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能否把一堂课的教学气氛调节上去,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教者要把握好一堂课的开课导语,一定要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乐趣教学方法。比如,我在执教“认识角”一节中,就进行这样的开课: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在图形的群里,有一些非常可爱的小图形娃娃们,它们整天是处于高兴快乐的状态中,常常唱起歌,跳着舞蹈,还做着一些小游戏哩。在这些众多的娃娃中,有一个叫做“角娃娃”的最有趣,最搞笑,也非常调皮。更可爱的是它们经常和人们捉迷藏,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中东躲西藏起来,这样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寻找,否则我们就会被它们所迷惑住,下面同学们就让我们看看教室里的这些物品都有哪些是“角娃娃”? 通过这样导入课堂,学生们极大地产生了乐趣,纷纷地跟着我的启发进入了寻找教室里的各种物品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
作为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喜欢好动,有好奇心。这样可以通过游戏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挖掘教材中的游戏元素, 提升学生的快乐学习。我们都知道,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规律,千方百计地设置认知冲突,使课堂出现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激情。小学生一般都好表现, 如果你让他展示一下学会的新本领,他的兴趣会提高,如果在表现过程中他获得了成功,那他以后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这种成功的喜悦会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又能再次激发他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再次促进兴趣的萌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每一节学习新知识后,我都安排学生进行五分钟左右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既检查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让学生置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 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引趣
教学实践证明,单独靠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语言讲授,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感,他们感到单调枯燥,学习起来常常会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若是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就会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学习,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教材中寻找和利用那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脑、动手、动口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他们就会积极勇于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就更好地使数学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我在执教“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利用分组教学法,把班级的学生按照四人一组进行分工,让他们每个人画一个三角形,然后自己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其角度,量出来每个角的度数,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他们就发现了总度数为180度。接着我让学生们继续进行操作,叫他们把画好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每个角,把三个角拼凑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平角,很明显还是一个180度。通过两种操作方式,学生积极投入到了教学中来,并且对教学内容感到非常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评语激励法
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遵命而做,学生只有听从,他们对老师只能是“师道尊严”,在大棒的重压下,学生极其被动地学习着,特别是在布置作业方面,把学生压得难以喘息。更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任意挥舞着大棒,使用着那些传统流传下来的单调的“√”和 “ × ”,这样的评价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的主人打压在难以翻身的地步,由此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创新学习,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所以,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上积极推进改革,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主导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为基本点。 采用一些积极鼓励的评语,来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在给学生作业评语的时候,我采用以赏识的教育评语进行着,多看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多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努力学习,给他们以自豪感和荣誉感,比如常常使用一些以下的评语: “这次作业你做的非常好,在咱们班级做得非常棒! ”“你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学生,希望你再接再厉! ”“你进步很快,这次非常成功! ”“但愿你以后都这样,努力加油! ”“老师看你的字是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 ”“老师看到你的进步非常高兴,为你祝福! ”通过这些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兴趣;教学效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数学教学教法,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以便提升数学教学效率。那么,应该怎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效率一般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教学好的教师,可以把极为复杂的问题,利用简单有趣的语言和恰当的方法解释得清清楚楚,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问题的本质。而对于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把一个简单的问题,解释很长时间,也解释不清楚,让学生理解不了。例如,乘法交换律的知识点,第一位教师采用让学生亲自体验的方法,很简单的就解决了问题。这位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六道简单的乘法题,3×5=5×3=8×6=6×8=9×5=5×9=这几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学生都不用笔计算,直接就可以得出答案。而后教师鼓励学生看一看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很简单地就看出来,这几道题只是前后数字顺序发生了变化,互相交换了位置,但是得数不变。这时候教师没有提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而是继续鼓励学生,自己为同桌出几道相似的题,进行计算。学生高高兴兴地互相出题,通过这一环节,更加深了印象和理解。这时候教师再进行总结,适时地提出了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环节,把数学概念极为简单地传授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而第二位教师并没有使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他只是在教学开始阶段,就提出: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知识,黑板上写出“乘法交换律”,而后就开始介绍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紧接着就让学生开始读概念,背概念,要求要读熟、背熟,再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极为简单粗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压抑感十分强烈。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怎能有学习的热情呢?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一定会对学习数学感到厌烦,产生不良学习情绪。基于以上教学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是主要的因素,教师一定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学习更多的教学理念,实践更多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间带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比较科学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收受,并且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检验与改进,已经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比如,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践中予以改进和完善,才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
(二)增加向教学精英学习的机会
教学水平的高低,一般不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很多比较年轻的教师,教学效果十分良好,而许多老教师却因为年龄大,思想僵化,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只是沉湎于自己原来已经形成的教学惯性模式,不肯加以改变。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定要经常向一些教学比较好的教学骨干、教学精英学习,多听听他们的课,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转变语言风格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很多数学教师长期以来都认为不必注重语言的表达能力,只要认认真真搞好教学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教学理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胜任教学任务的第一要素。所以,教师要想搞好教学,就必须要过好语言关。例如,我们喜欢相声,但更喜欢小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相声演员幽默的语言所起的作用,而小品除了语言的幽默感之外,还需要表演形式的幽默,才会使人发笑。由此可以看出,幽默的语言对于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发笑,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自己课堂的教学吸引力和教学效率,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阵地,就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语言风格,增加自己语言的魅力和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学。
(一)学习幽默的语言
可以多看一看喜剧,听一听相声等文艺作品,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粮,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还要具体进行实践,试着幽默起来,但是一定要注意幽默并不是低俗,并不是开玩笑、讲笑话,而是一种富有知识内涵的文化积淀。所以,教师不要为了单纯幽默而幽默,那是对幽默的错误理解。真正的幽默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机智表达,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语言艺术,要想掌握高超的幽默语言,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积累、教学经验的积累。只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后,才会随机说出既有幽默感,又非常机智的语言。
(二)学习幽默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多数人都认为语言就是纯粹的用嘴说出来的话语,实际上是错误的,语言包括口头表达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服装语言等。曾经有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跳着流行的舞蹈上课,吸引了非常多的学生要来他的班级学习,而且教学效果也出奇得好。这就说明,肢体语言对于教学同样重要。合体得当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教师表达自己的意思,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耍宝,要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三)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请语言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6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正是指用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和奇闻轶事为背景,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就如何运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经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以广东省技工院校教材《数学》(2011版)中第三章第七节(2)《余弦定理》的第一节课为例,介绍兴趣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实录
(一)激活意义,强化目标。
1、复习回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所学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各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默写,若正确,则所在组加两分,错误不扣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团队意识。】
2、问题引入
情境:警报亭接到距离300米外的海滩A点有一美女跳海自杀已昏迷,立即通知100米外的救生员务必在1分钟内赶到A点做人工呼吸。已知从警报亭望救生员和溺水
美女成 视角,救生员跑步的速度是6米/秒,问:救生员能否救回美女?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英雄救美的事例,提高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师:请一同学帮助读题目,然后思考:要判断能否救回美女,首先要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找一名声音洪亮的同学带着问题读题,既创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又能吸引其他同学认真听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提高思考问题的兴趣。】
生:首先要知道救生员到美女的距离。
师:用正弦定理无法解决,有没其他方法?
生:……
师:学习了本节内容,次问题将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引出本节主要内容—余弦定理。】
(二)搭建阶梯,支持发展。
1、搭建知识阶梯
余弦定理具有如下形式:
师:已知b,c边及夹角A,可以用余弦定理直接求出a边,与此类推,已知a、c边及夹角B,或已知a、b边及夹角C,利用余弦定理也能求出另一边,你能写出吗?(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两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大胆猜想另外两条余弦定理的形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加深对余弦定理的记忆。】
师:余弦定理告诉我们: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可以直接求出第三边。有三条公式,这题选用的是哪条?请同学们牛刀小试。(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两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求解第三边,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加入小组竞争的环节,促使同学们为了小组的荣誉更加努力思考、认真讨论。】
师生一起:解:这是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的问题.
2、支持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练习1:分层练习之 风险抽签:
(老师在纸条上写好初级组、高级组各四道问题,从各组选一名代表自愿选择抽任一级别的题回答,初级组答对加2分,答错扣2分,高级组答对加4分,答错扣4分。)
初级组问题:
A、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B、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b边的公式
C、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D、请默写用余弦定理求解 边的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分层风险练习,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认真回忆、思考,严谨回答,达到既巩固重点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丰富内容
例2 解决本节开头提出的问题情境
师:红颜是否薄命?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所学分组讨论,帮助解决这个英雄能否救美的实际问题。(以组为单位抢答,答对所在组加四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学到的余弦定理的知识解决英雄能否救美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要判断救生员能否救回美女,首先要求出AB的距离。这是属于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另一边的问题,如图3-44所示,可以用余弦定理求解.
因此,救生員能成功救回美女。
(四)简要小结,强化记忆
1、余弦定理的基本形式
2、余弦定理的一个应用范围
3、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比较
4、本节课加分最多的小组及奖励
二、课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有了兴趣,那么他们离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就不远了。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设计英雄救美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用性;同时加入小组竞赛的游戏环节,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紧张、刺激和神秘的气氛,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钟向军,周均华. 数学文化走进课堂的一次尝试[J].数学教学研究,2008
[2]方磊彬.兴趣教学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09
[3]赵良,张青花.浅谈兴趣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高师学报,2012
浅谈数学课堂兴趣教学 篇7
一、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求知内在动力。只要在课堂上有了兴趣, 学生的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在实践教学中, 应当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意学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各种情境,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 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 饶有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 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内容, 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 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 可以创设情境:用一根绳子, 以这根绳子的一头为圆心在地上画一个圆。请大家想一想, 看到这个圆, 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转了一个圈的同学走了多远, 有的说:这个圆占地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积极相象, 通过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然后在老师的引导点拔下小组讨论、实验、总结, 以旧知识的迁移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整个学习过程就特别的轻松愉快。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变,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
在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突出,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特别不集中, 无意识占据主导位置, 如何才能把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呢?这就要求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花样多, 事物要新颖, 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能给学生一个点燃兴趣火花而后很快的熄灭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来学生的学习好奇心特别重要, 如何才能把他调起来呢, 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在玩中思考, 玩中创新, 在玩中掌握到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查找, 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深化数学知识, 从而达到开拓数学兴趣的目的;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知识小积累”的形式记录本子里, 从而扩大学生视野, 让“数学记录”成为蕴育知识的摇篮。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学习时感到枯燥, 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中, 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积极参与学习探究, 满足好奇爱动的心里特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发挥自已的能力, 对学习数学的自觉能动性得到张扬。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实践操作, 在玩中求学, 从感受中认知, 从而获得知识。如:教学角的认识, 我先让学生课前画一画、剪一剪, 然后课上进行分类, 直角分为一类, 小于直角的分为一类, 大于直角的分为一类, 从而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再利用旋转角转出平角、周角。又如:一年级20以内的数认识中, 利用学具让学生对数位深刻了解数位上的数变化, 摆一摆, 动一动, 看一看, 学生就明白了。
三、教师的教是要让给学生更好地学, 从教中学到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双边关系的, 是互动的, 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 那就是能够学生在学中更好掌握学习方法。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动态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动态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的, 经教学实践总结出, 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那就要让学生手、脑并用, 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对数数知识了解是通过直观操作而得来的。摆一摆、变一变是低年级数学教学最直接, 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也是学生掌握学习数数的最好方法。有动才能有静, 从动态形式中转为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知识脑海里。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孩子们天堂, 那么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性,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在小组或是交流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看法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进而指导学生主动探讨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如:在“角的认识”中, 通过操作来认识角的: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角的物品吗?现在就请大家用折的方法折折角,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利用实物图及摆一摆、量一量, 折一折来判断出角的大小及角的定义。从操作中观察中发现问题, 在动手中解决问题, 使之在课堂活动中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兴趣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篇8
一、以情境激趣
学生的点滴进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步提升的。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体会数学的魅力, 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长方体面积计算”时, 我创设探索性教学情境谈话:“请大家先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 用尺量一量你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然后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练习纸上, 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学生测量数据并完成填空, 分组进行组织交流。谈话:“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手中的纸盒, 讨论一下:你打算从哪个方面来研究这些纸盒?”学生:“把这些纸盒分分类, 看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这些纸盒内能装多少物品……”师:“今天我们选‘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来研究吧。”要求学生测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 为后续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活动提供了具体材料,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算一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 为后面学生主动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简便算法做了必要的铺垫;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纸盒”, 如此精心创设的情境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提供了机会, 并且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以过程促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做到注重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 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信息和感知。数学教学中, 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引发学生高度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使他们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 激发学习兴趣, 获取知识。比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教学时, 在学生学习了梯形面积以后, 我请学生用火柴棒在自制的图形板上, 围出一个面积为18平方厘米的图形。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 反复操作, 共围出的图形: (1) 长方形有6×3、9×2、18×1; (2) 平行四边形有18×1、6×3、9×2、1×18、3×6、2×9。这时有一个学生说他围出了一个三角形, 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 算式是9×4÷2。受此启发, 其他学生又围出另外的三角形, 如4×9÷2、18×2÷2等等。通过这样简单的操作, 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这些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进一步悟出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面积应是两个相关长度的乘积。
这样在操作之后, 启发学生思维, 使他们的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 能有效促进活动的内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延伸持趣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环境、教材、教师的兴趣因素外, 还要延伸至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更贴近生活,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 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如:数学竞赛、数学故事会、数学兴趣小组、数字游戏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能够在更高更广的角度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保持学习兴趣, 产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但现实中由于数学具有的抽象性, 使得部分学生“讨厌数学”.因此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现新课标要求,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课堂引入, 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参与教学的程度以及学习效果与教师的导入有很大关系.一个好的课堂开头, 不但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可使学生有余味三日之感.例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 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射击运动员射击的图片 (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 , 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 要保持这种姿势?”“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学生立即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学习起来更加投入, 这节课效果自然很好.因此, 教师的教法, 贵在启导.精彩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 教师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 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提升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是从学生身边提炼数学问题.如折扣、水电费、通信费、利息、税收、投资、保险、中奖概率、分期付款、环保等问题情景, 都是引发学生对问题兴趣的好材料.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过“相似三角形”后, 组织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教学大楼的高等.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运用直观教学, 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不仅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而且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化抽象为具体, 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使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以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 教师首先出示温度计, 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读出不同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 标出读数和方向,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 由此引出数轴的定义, 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容易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将难以理解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轨迹、函数图像、图形间的相互转化等数学知识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运用数学游戏, 激发兴趣
游戏, 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活动.为了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如:在教同类项概念时, 一位老师采取了“找同类项朋友”游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项卡片, 上课后, 每人发一张, 让一名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项的朋友, 找对的同类项朋友坐在同桌, 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兴致盎然而又迅速地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法则,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学生很感兴趣, 不仅任务完成得特别好, 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语言的艺术性, 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实践也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 没有激情, 只能像一支催眠曲, 使学生昏昏欲睡,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相反, 教师语言抑扬顿挫, 声音和谐悦耳, 表述生动活泼、简洁练达, 根据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知识, 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调, 根据内容适当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比喻、典故, 并在应用比喻时选择生动贴切、浅显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说明那些抽象深奥的事物或原理等等, 就能像兴奋剂、磁石, 使学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 并深深吸引着学生, 唤起学习的热情.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保持相对长时间的注意力.
六、利用数学文化, 培养兴趣
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成长的故事, 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 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 以此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讲黄金分割时, 介绍一下华罗庚的故事;讲圆周率时, 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 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 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金冠之谜;小欧拉智改羊圈等等.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 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而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 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10
通过上述情况分析, 我们知道, 这种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 严重阻碍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教学中的组织者, 是主导;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是主体。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首先要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增加数学教学的艺术成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改变机械性的要求, 正确发挥记忆的作用。
理解数学材料是数学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鼓励那些受过挫折的学生继续努力, 而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克服障碍, 获得成功;从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开始, 逐步上升到那些较高的知识和较难的技能技巧, 使学生感到数学并非那么难以理解;从数学学习的目的和作用方面启发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教学材料时不要轻易放弃理解的愿望。通过这样的努力, 逐步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必要的信心, 而且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 在成功感的驱使下, 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是形象化、逻辑化的思维材料, 机械化与公理化相结合是它的方法论特征。
教学中应当使学生善于用数学语言来叙述概念的定义, 并知道什么样的步骤是规范化的。但数学定义、严格教学语言的叙述和题解步骤并非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应是对形象化逻辑化的思维材料的认知或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有正确的叙述和规范的解题步骤。在教学中, 应当允许学生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 运用形象生动的日常语言来叙述概念的定义以及数学命题。只要表述正确, 教师就不应当挑剔, 也不应当要求一定和课本上写的一字不差。
三、记忆的作用固然是重要的, 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记忆, 但理解更重要, 只有理解后的记忆才是内化的记忆。
有些数学材料, 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化、理解就需要一个过程, 有时不得不要求学生先记忆再理解。大多数数学材料都可以实现理解后再记忆。为了防止引导学生短时机械记忆的倾向, 应当注重编制那种只有理解了才能正确回答而只记住了字句不能得高分的测试题。
四、在数学教学中, 讲授新的数学概念命题和方法时, 总要进行“温故而知新”的工作。
这就是旧结构与新结构的联系, 这样才能使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转化成新的结构。它或者是旧结构的补充, 或者是旧结构的完善, 都是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 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时, 新知识是它的根的概念及求根的方法, 旧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那么“故”是含有一个未知数x而且其次数为1的方程ax+b=0 (a不为0) , a叫做方程的系数, b叫做方程的常数项;“温”的是“x本来代表任意数的, 但非任意数都能使方程成立, 那么什么数才能使方程成立呢?”“新”是“我们把使方程成立的x=x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根”, 以及x0=-b/a的解法。这里的旧知识结构与新内容之间一起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温故不是目的, 是方法, 目的是知新, 以及新旧统一,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具备上述教学艺术之外, 在选择数学材料时, 也可广泛一些, 不仅是数学的, 还可以是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工程的、哲学的等等, 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学习, 只要与新学习材料有联系, 都可以选取。值得注意的是, 所组织的材料不能与新知识毫不相干。有些教师在选材时, 离题万里, 哗众取宠, 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反而增加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困难, 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可见教师的教学艺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超的教学艺术可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虽然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但我们只要能够正视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 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 就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子兴.数学教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堂的兴趣教学 篇11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60-01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 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 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 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以爱心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渴望真情和爱,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成功欲,尤其是中差生,中差生学习兴趣往往极不稳定,遇到困难时兴趣就可能荡然无存,这时不但影响自己学习,而且会影响班级整体学习兴趣的稳定。因此,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好学热情,表现欲和成功欲内化为长久的情感,永恒的兴趣,执着的追求发展为内心的志趣,所以教師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情动人,以爱动心”,摸准学生的动情点。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热心帮助中差生,在学习上全力帮助他们,个别辅导,逐题点拨,谈心交流思想,关心生活,扫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轻装上阵。在课堂上,适当向他们提较简单的问题,使中差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上成功的欢乐,无疑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持久地保持稳定,而中差生表现得茂为敏感。即使答错了,也不要当全班学生面前横加斥责,而是以鼓励的口吻说“比以前进步了,希望再努力,将会更好。”等语言。多表扬,少批评,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真切感觉到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爱其科。况且教师要注意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适度结合,以激起学生对教师所授学科的“爱”,事实上一个亲切的面部表情,一个生动的实际事例,都会给学生一种愉悦的体验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学生自然喜欢听他的话,要是感情产生隔阂,鸿沟一旦形成,学生是不会跟他探索奇奥的。人是有感情的,是要求社会尊重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多关心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要一视同仁,这样,就能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和谐的环境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鳖脚,这种兴趣也难以持久。乏味的饭菜引不起人们的食欲,呆板的方法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那些资历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容易产生一种敬重心理,对那些有显著教学成果和发明创造的教师,更是由衷地钦佩。只有教师不断地补苦钻研业务,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多出教学和教研成果,充实自己的实力,以增加学生对你的敬重心,用你的业务实力影响学生对你所授学科的兴趣。当学生需要半桶水进,老师必须有一条河,常流常新,才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把一些趣味性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 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 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 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 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 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 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 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 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 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 篇12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就要想学生所想, 把数学知识跟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使内心动力转化为兴趣, 及时迁移其他兴趣转化为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巧妙的教学方法, 与学生产生共鸣,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特性心理, 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要对每个学生的基础、观察、记忆和思维等特点和学习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对一些概念、定义、难点、重点讲得慢一点, 细一点, 使学生当堂听懂学会。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学生的作业面批面改, 对学生不懂的问题, 讲解要细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有微小的进步, 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动, 使每个学生形成巨大的内动力,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 让全体学生达到共同要求。同时, 力争每一节课都给学困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及时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学习上不仅有兴趣, 还有求知的欲望。
其次, 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 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 在课堂上, 学生感觉到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和融洽的合作气氛, 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和无限的乐趣, 思维就越活跃, 聪明才智就能有效发挥, 学习效果也越好。在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 共同活动玩耍,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学生有什么话就敢和老师讲,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可随时向教师提问, 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 开展适当竞赛, 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 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 总希望争第一, 得到老师的表扬, 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 如“看谁算得快又对”, “看谁的解法多”, “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 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全班比赛, 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 可以分小组比赛, 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 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 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最后,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趣表现, 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教师要设计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 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例如, 在进行质数、合数概念教学时, 教师在讲概念后可组织学生做游戏, 让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举小红旗, 让学号是合数的举小黄旗, 使学生在游戏中形象地领悟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其区别。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形成悬念, 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 认真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教学】推荐阅读:
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07-14
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教学06-09
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语言06-27
课堂中的数学阅读教学09-19
数学课堂中的细节教学11-02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魅力06-09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07-10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09-09
数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11-13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活动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