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

2024-06-16

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精选12篇)

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 篇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 关键条件是必须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抓住课堂40分钟, 引发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 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因此, 组织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师要研究学生, 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 给学生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 使教学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二、加强情感教育, 诱导兴趣

首先, 要结合教材内容和专业实际, 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英语是一种需要。使他们认识到要想胜任未来的工作, 必须学习英语并且学好英语。

其次, 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感情投入, 使之“亲其师, 信其道”。

三、运用电教媒体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激发兴趣

运用电教媒体,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具体化, 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 全面调动学生看、听、想多方面的积极性。

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 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五、利用比赛, 展开竞争, 培养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一种积极的氛围, 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强化定向作用, 如在学字母时, 可事先告诉学生, 当字母学完后, 将举行书写比赛。这样同学们在学写的过程中就会非常投入, 为今后的书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空间, 拓展兴趣

愿意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认可, 这是每个学生的心声。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 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使学生各得其所, 各展其长, 达到健康发展个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2002年2月第4次印刷

[2]小学教学设计.2008年第9期

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 篇2

(首都师大附中 吴修媛)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 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学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习、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态调 查、课外活动等等。本文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 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 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 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 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入余烬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现象。用 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

再如,讲“伴性遗传”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真巧,一个男生站起来说 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 ,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哪 个女孩患色盲吗?”学生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 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 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 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 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们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 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

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导弹”的`外衣是 磷脂双分子层,“子弹头”是蛋白质。把“生物导弹”注射进人体血液后,“子弹头”就会发挥识别作用到达 病变部位,“导弹”随之定向爆破,施放药物,杀死病毒或癌细胞。治疗乙肝、肝癌、结肠癌的“导弹”已研 制成功,在我国的中山医院,经手术和“生物导弹”治疗的肝癌病人寿命已延长五年以上。

再如,DNA是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利用该特性可以做亲子鉴定,还可利用DNA的检测结果给罪犯定罪。 目前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在实验室进行改造后,再在实验室内培 养,然后根据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肿中去,以治疗癌症。此项研究在动物试验中已取得了成功,癌肿生长开始 缓慢,有的甚至完全消失。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 就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我的学生中有许多人进入高等学府的生物专业、医学专业学习,准备为21世纪生物 科学的腾飞贡献毕生的精力。

三、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 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 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

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 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 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 甚少的初一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又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 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 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 怎么回事?”教师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的是 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

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 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 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 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 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 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 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难怪学生们说:“一堂课 45分钟,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

3.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初一的植物课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 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 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

几年来,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增加了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 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才干。

四、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 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语言的 艺术性主要表现在:①语言要简炼,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②教师的语言要 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如讲述物质过膜方式时,可将自由扩散比喻为坐滑 梯,将协助扩散比喻为骑自行车下坡,将主动运输比喻为骑摩托车爬坡。讲血液循环系统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时把血管比喻为暖气管道,而毛细血管就相当于暖气片。③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 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④教师的语言富有 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 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 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例如,讲“食物的热量价”时,我给学生搞了一顿午饭的营养配餐。提供的热量大约1100千卡。本着每顿 饭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要低的原则,在蛋白质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各占一半,动物蛋白中肉蛋 白和鱼蛋白各占一半,以达到各种氨基酸种类互补,保证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同时食物中要有一定量的蔬 菜,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和充分发挥纤维素清扫肠道的作用。当我把食谱公布以后,群情振奋,学生们几乎欢呼 起来。

又如,讲“性别决定”时,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 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学生 中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 的责任感。

再如,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补充了世界及我国的人口状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内容。特别增 加了人们认识较晚的噪声和电磁波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对污染的认识更为全面。同时引导学生分析 种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认识的错误作法,如讲述森林的作用后,引导学生认识烧树叶的危害,以唤起学生的生 态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此外,生物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具,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象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 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一个个高潮,造就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学、 求知、求会。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这一过程的实 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以收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中的兴趣培养 篇3

【关键词】数学 厌学 学习兴趣 效率 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26-01

在高中的学习中,数学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学科,都认为数学比较抽象,难以学习。高中的数学对于基础要求比较高,而高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学习数学时,只觉得公式一堆,毫无用处,死记硬背,会听不会用,成绩越来越差,对数学非常恐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的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能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我认为对于数学课堂的培养有一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在教学前寻找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每一节课备课的时候,认真钻研教材。只有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思路,才能更贴近学生水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学习“集合定义”时的超市货架摆放;“解不等式”的商店如何打折不亏损等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导入兴趣化,吸引学生注意力

虽然高中生比初中的学生要成熟一些,但仍然是一名孩子,对于学习仍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要不断的创设有趣、有用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惊喜”中,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上。

课堂的导入有很多种,如故事导入,问题比赛导入,实际动手操作导入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解“函数的奇偶性”的“轴对称”的导入时,想起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情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趣味性极高的导入。我走进班级的镜子前(镜子在黑板旁)不看学生,指着镜子里的一名同学说:“镜子里的王明同学,你来回答一下,你距离镜面大约有几米远?”王明是个思维非常活跃的孩子,他回答说道:“老师我生活中的王明替镜子里的王明回答,由于我距镜面大约三米,那么镜中的王明距离镜面也大约是三米”这是同学们都笑出了声,都说镜里镜外是呈现轴对称的,引出新课。课堂气氛既轻松又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兴趣高涨。又如实际操作导入,“平面基本性质”的导入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将一个三角板用三个手指头顶稳,每个学生都不断的尝试,最后总结出本节的知识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了知识,全部的注意力都在知识的探究上。

第三、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学习是需要不断的练习的,而这也是学生不爱学习数学的一大问题。这时就要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比赛机制,适当奖励,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的动手操作,探究新知,相互讨论,牢记知识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多举身边的例子来促进教学。比如,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不要一味的罗列数列,应用公式求解,学生会觉得枯燥,例题中的银行货款问题,可直接演化成小型银行业务厅,让学生几人一组,自由信贷,由“货款人”和“银行员工”交流,按月还款,计算相应数据,气氛非常活跃,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数据也不单一,有贷一万的,有贷三万的,也有二百的,也有大户500万,玩的不易乐乎,算的也非常仔细,就怕自己多还,亏了。

第四、在记口诀上,培养学生兴趣

中学数学的公式、符号特别多,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一个原因,学生记忆公式上,往往是瞬时记忆,课堂上一说就会,之后往往忘记,无法形成长时记忆。所以在一些特殊公式、规律上,加上便于学生记忆,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小顺口溜,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记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符号时,有顺口溜“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正,第三象限正切正,第四象限余弦正”就是学生通过象限图,自己总结得到的,记忆都很深刻。在学生“诱导公式” 时,还时不时将这口诀拿来用用,一定会记很久吧!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有很多地方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展现数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研究》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4

一、联系生活实际

1.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教学时, 我时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认真研究每一节课, 精选例题, 力争使每一道例题都能激发起学生兴趣, 并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 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如学习“有趣的图形”时, 首先出示了不同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 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图形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中, 只要认真观察, 就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发现者。当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发现某些物体的面的形状后, 我问:“怎样才能把这些面的形状留下来呢?“学生一听, 还能把这些面的形状留下来, 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有的学生说可把物体平放在纸上, 沿边描一描, 画出平面图形:有的学生想沿物体边缘剪下;有的学生想用桌上的印泥印下某个方面的形状;还有同学想把纸蒙在物体上沿边缘压一压, 在纸上留下了痕迹, 得到一些平面图形……这样, 学生饶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 自己去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去操作, 去思考, 在实践自己想法的过程中, 设计制作出了自己需要的平面图形, 实现了数学再创造,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取代教材,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24时计时法, 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环节设计了“猜一猜”的内容替换例题。我说暑假我准备带大家到青岛去看海底世界, 请你们设计:怎样乘车最合适?学生一听要去海底世界, 马上来了精神。根据列车时刻表, 算一算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算一算到达青岛的时间, 由此展开讨论。又如学习周长时, 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小花园找出有哪些形状的图案, 并绕着走一走, 由此认识三角形周长、长方形周长、圆的周长……有什么办法知道走了多少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讨论决定方法, 然后分组独立开展测量计算活动, 最后分组汇报。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学习效率大增。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又发展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在情景中学数学;贴近生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 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 实事入手, 采用讲故事, 做游戏, 表演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 教学“比例尺”时, 我创设了“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景。教师说:“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 正当学生疑惑时, 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 由你们出题考老师, 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 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 我都能很快的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 教师都一个一个的回答了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 都说:“老师, 你快告诉我们吧!你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 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我,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了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这样, 教学中把问题蕴含在情景之中, 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掌握了方法, 发散了思维, 在亲自参与中进一步感悟数学, 掌握了知识。

三、鼓励猜测验证

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通过探索、观察、演示等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 在感知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推理。”因此,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数学想象, 以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例如, 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 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及进率, 常用面积单位及进率, 然后问:“你们猜猜看我们刚认识的三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该是多少呢?”学生想了想说:“是1000。”教师反问学生:“真是1000吗?能说出道理吗?”教师挑战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验证的欲望和热情, 便主动投入到说理、验证的活动当中, 学生通过计算、拼摆、切割等方法验证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0, 都很自信的对老师说:“我们猜的对吧!”可以想象出此时学生学习的情趣多么高涨。同时学生从中悟出了“观察——猜测——验证”是学习研究的一种好方法。

四、动手操作实践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机会, 让学生亲自操作,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取新知。经过合理组织调控, 学生不断进入兴奋状态, 使课堂教学产生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的高潮, 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例如,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 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的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 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 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 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 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的作用, 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 才能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当学生有畏难情绪时, 教师要耐心引导, 有点滴成绩及时表扬、肯定。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只有这样, 数学教学才能充满激情和活力,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去学习, 也只有这样, 教师上课才有激情, 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方法, 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浓厚兴趣。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 篇5

摘 要:音乐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双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本文主要阐述了“双课堂”教学模式含义,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研究了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方式。

关键词:双课堂;游戏教学;兴趣培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小学生用音乐充实人生的前提因素。这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双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如何运用“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

一、“双课堂”

“双课堂”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双课堂”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课外教学是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之外开展的教学活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双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生实际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开展小学音乐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不能将音乐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课堂上,教师只是教学生唱几首简单的音乐歌曲,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因此,要想完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就要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双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中的兴趣培养方式

(一)通过训练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技能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训练小学生音乐技能来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一边给学生放音乐,一边伴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身体做出伴奏节拍的动作,比如拍手、拍肩膀、跺脚等;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器材为学生伴奏,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碰铃、供响板等打击乐器做出伴奏;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工具做出伴奏,比如让学生敲打尺子、文具盒、圆珠笔等等。学生掌握到演奏技巧后,会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地探索音乐知识领域。在训练小学生音乐技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编创儿童歌曲,在演唱歌曲时让其他学生使用身边的工具伴奏,这样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技能,为小学生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二)利用游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游戏是把音乐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把音乐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做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当中,通过音乐游戏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具体实践中,教师利用简单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辨别音乐种类,利用易拉罐、纸、水瓶等工具帮助学生辨别音乐的强弱、音调的高低、音节的长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几首流行儿童歌曲,用音乐器材演奏出这些歌曲,让学生去猜歌曲的名字,丰富学生的音乐歌曲曲目知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乐器打出复杂的音乐节拍,让学生去模仿,看看谁模仿的最像,通过模仿提高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使小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音乐知识,这样不仅引发了小学生探究音乐的好奇心,还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

(三)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小组活动大多是在课外进行。在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扩展小学生的音乐知识,使小学生学习到教学大纲以外的音乐知识。教《土拨鼠》这首歌曲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土拨鼠》作家的其他音乐,使小学生了解到世界音乐精华,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外活动,根据小学生的爱好自由组织音乐实践活动,比如编创歌词、编排舞蹈、举行大合唱等等,通过音乐活动方式把音乐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还能够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四)利用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愉快地、积极地参加到音乐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走入生活中的音乐世界。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趣、生动的音乐教学活动。这样小学生会把音乐看作一项快乐的事情,不会觉得音乐教学枯燥乏味。同时教师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音乐。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演唱《买菜》歌曲时,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观察买菜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歌词,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买菜》歌曲学习当中;在教《种瓜》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实践劳动,体验种瓜的整个过程,这样小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种瓜》这首歌曲,还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五)建立和谐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依赖于学生自身的音乐知识水平,还取决于和谐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学是一种欣赏教学,它能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人们带来愉悦。因此,音乐教师要创造和谐、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小小音乐会》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音乐会的形式,用甜美、活泼的声音演唱《小小音乐会》歌曲,唱出吹喇叭、拉二胡、敲锣打鼓时的欢乐场景,使小学生感觉到身处音乐现场当中,愉悦小学生的心情,使小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总结: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采用“教唱式”教法,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使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双课堂”教学方式是全面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模式,活跃音乐教学气氛,提高小学生音乐技能。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采用“双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6

[关键词]生活化;兴趣;情感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 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 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 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 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 和思考生活的年心理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 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 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 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 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 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 式呆板,缺乏情趣。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 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 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 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 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 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 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 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7

一、注重技巧,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一次诗人流沙河与剧作家苏叔阳聊天,苏叔阳问流沙河:“你可知道,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的植物生殖器官的外缘进行观感产生生理上的并使之上升为精神上的愉悦感是什么意思?”苏叔阳笑道:“闻到花香很愉快,就这意思。”英语教学中也一样,以记单词为例,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如何记单词是一个问题。

1. 由音及形法。

即弄清这个单词中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字母及组合,这样学生既可以准确发音,又可以较容易地记住单词。

2. 分类法。

把学过的单词分类记。如:季节: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学科:maths, physics, history, Chinese等。

3. 联想法。

利用词与词之间类似之处进行对比,利用词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辨认。如:

近形近音:plane—plant—plan—planet

同义词:big—large, tall—height, erhaps—maybe

反义词:heavy—light, eft—right, eturn—borrow

词的搭配:look at—look for—look up—look after

二、情感投入,交往式教学

沟通情感,培养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还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个科目的喜爱和投入。所以对学生多鼓励,少指责,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心地帮助他,他们才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英语交往教学中的对话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互动包括了相互作用的一切形式,如情绪相互感染、相互交流、相互展示、相互观察、相互模仿、相互暗示等,其中课堂上的英语对话是互动的集中表现形式。对话包括5个环节:一是设置课堂气氛,使双方进入对话情景。英语教师用语言导入,或用小故事导入,或用情景设置导入,或用设疑寻答导入。二是英语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提出活动的课题,学生主动感知或练习。三是英语教师提问或暗示,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惑、共同探索的问题。四是多维思考或尝试多种操作方法。五是师生达成共识,获得情感满足,保留继续讨论和交往的兴趣。师生相互配合、彼此启发、相互激励,随着交往的深入,认识不断深化,关系不断融洽。师生在自我表现、自我体验的过程中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获得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目标教学

在每堂课之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前提下,培养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更具目的性和方向性。尤其是程度稍差的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进步、收获的喜悦中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目标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可以让学生编写对话,上台表演对话、讲述故事,使学生都踊跃参与,个个兴趣盎然,并且在表演的同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在表演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浓厚而持久。

四、因材施教,激励教学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都是独特的,在接受能力和知识层次上各有差异,所以不能千篇一律,要注意他们的独特性,根据这些特点,给予必要的关注和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程度差而轻视或忽略他们,那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应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责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马克·吐温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可以活上两个月。”这句话很有道理,给教育者很大的启示。

五、扩展知识面,文化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应避免照本宣科、刻板、教条。语言是思维和交际工具,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孕育文化的特定环境决定了这些不同的文化差异。西方人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俯拾即是:

1. 在西方,情侣在公共场合拥抱、亲吻是很自然的,而同性朋友过于亲密则被视为不正常。

2. 年长者被直呼其名比被称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更感到开心。

3. 初次见面讨论天气、运动或旅游,而不是别人的年龄、家庭或薪水等隐私。

在语言学习及交流中,能否正确而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的了解。如:“I’ve never met anyone so reluctant to spend money, you Scrooge!”许多人会被Scrooge所困惑,其实这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对文化背景不了解,对英美文化有所了解的话都知道Scrooge是英国文豪Charles Dickens笔下的一个吝啬鬼,在英国是家喻户晓的,并在口语中经常引用。语言教学不可能脱离文化,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从深层理解和掌握语言,有效培养对于英语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理显而易见,一旦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为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综上所述,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基石,应将其贯彻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摘要: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人集中力量, 深入思考。学英语也一样,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就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本文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并结合作者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实践, 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晓猛.外语教研论集[M].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黎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交往式教学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11) .

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 篇8

一、双课堂中的教学课堂

双课堂就是教学课堂与活动课堂, 在活动课堂上,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往都是以教授为主, 而在双课堂的教学课堂上, 教师要以引导学生为主, 在讲课方面一定要遵循“说半句, 留半句”, 这样就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再加上在学习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 对各方面都比较敏感, 同时思考的也就会深入, 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 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 研究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套专门的音乐学习方式, 让学生之间和平地竞争, 刺激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双课堂中的活动课堂

活动课堂相对教学课堂来说, 更加自由开放, 会使学生更加喜欢热爱课堂,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活动课堂最主要的是学生实践的地方,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 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 在活动课堂上,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唱大赛, 让学生互相比拼唱歌, 在比赛中学生争抢好胜的心理就会体现, 就会不断地自我超越, 学习的动力十足。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曲, 以此来刺激学生的音乐细胞, 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不断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总之, 小学音乐教学中双课堂教学法从教学课堂和活动课堂入手, 两课堂的有效配合, 更能刺激学生产生浓厚的音乐兴趣, 以及学生对音乐的渴望,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 望其对各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谈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9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理、农、林、医的基础,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代表的生物工程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在宏观上,由于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科研工作的重点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力军,没有足够的生物知识,想解决上述问题,根本是无稽之谈。受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明白了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二、挖掘趣味,体验乐趣

有趣即生物教学富于趣味性,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物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呈现,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掌握生物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个人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笔者认为有必要总结和挖掘生物教学尤其是生物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快向上的学生情绪,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总之,有趣的生物教学可以为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供前提条件,即学生激动的学习情绪背景。至于能否使学生由此产生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激动的学习情绪体验稳定下来,成为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造成认识和情感方面的不平衡,形成学习需要,当学习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并伴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出现后,才能产生学习兴趣。

三、巧设疑念,启发思维

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教师启发诱导的结果。当学生感到有事可想,有话可说时,学习热情就会高涨,注意力也就易于集中。所以,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运用一些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能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思维。例如,在进行“神经系统的活动”的教学时,教师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配合教师演示膝跳反射实验,然后提出问题:“刚才,用小锤敲击这位同学的膝盖下方,可以看到他的小腿发生突然跳起的反应。大家知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反应?这种反应产生的物质ADP含有的能量是ATP的1/2,能荷就是表示这种腺苷酸酸能量水平的一个指标。

能荷(%)=+1/2/++

通常细胞的能荷保持80%的状态,能荷很低时,促进ATP合成减慢ATP利用,将能荷水平提高;反之,将能荷降低下来。

2.NADH/NAD+比对代谢的调节

细胞中NADH和NAD+常以一定的比例存在,比值增高,促使糖酵解的进行,比值下降,使发酵过程减慢。

基础是什么呢?”此时,有许多学生已自行在座位上学教师的示范做起了实验,在证实了实验结果后,他们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引发,急于要了解原因,并且会主动地思维。这样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会很集中,对所学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四、注重交往,培养兴趣

在交往中,个体之间交流知识经验,表达情感和需要,传递激励信息,为个体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因此,笔者认为中学生学习兴趣会在交往中得到强化。按照有序原理,即“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为使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这个系统达到有序———使其在层次上递增,质量上达到优化,就必须使该系统开放,而开放口就应是生物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感情,使师生之间关系得以沟通和协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才能使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以产生和升华。因此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交往是极为重要的关键。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应是多向的。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只有教师在集体中成为相互交流的中心并促进成员参预交往,教学效果才会好。如果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向的信息沟通,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条件,就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其学习兴趣也就难以形成和发展。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和竞争交往。合作是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竞争是学生本能和需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更好地形成和发展。

五、电化教学,开拓视野

现在,许多学校校内现代化教学设施都比较完善,具备了多媒体电教室教学的条件,电教媒体有多种形式,它们各有特色,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等对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互相补充,从而多形式、多角度地创造出最佳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哺乳动物”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一段DVD让学生欣赏:奔驰的骏马、悠闲的大象、调皮的金丝猴、贪嘴的大猩猩、憨厚的大熊猫、庞大的蓝鲸……真实的画面配合感动的音乐,将学生带到了一个美妙的哺乳动物世界里。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被集中了,学习情绪也非常高涨。在此基础上进行哺乳动物结构特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主动学习。

总之,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而兴趣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只有长期地坚持,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10

1. 设置引人入胜的导语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传授新知识前, 教师精心设计导语, 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新课,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设置的悬念、幽默的导语、寓意深刻的漫画等, 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 迫切希望了解相关知识, 这就为后面更好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创设自主、合作的氛围

多年来, 我们的思品教学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 习惯于老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唯唯诺诺”地答, 一节课下来, 教师累得疲惫不堪, 学生手累得酸疼, 却并无收获, 久而久之, 思品课变得索然无味, 学生对思品的兴趣也越来越缺乏。而新课程改革中的思品教学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提问、合作解决, 带着浓厚兴趣自由地去探索知识, 创新知识。因此, 教师作为一个点拨者、参与者, 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积极地探索知识,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他们对思品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

二、延伸课堂, 接触社会

1. 借助多种手段, 广开思品资源

身处学校的学生, 对社会生活的接触空间十分有限, 因此教师要借助网络、图书、影视等多种手段去搜集他们感兴趣的新鲜事物, 这样能积累更多的信息, 丰富思品课堂。

2. 引用身边事例, 丰富思品课堂

随着学生获取的信息的增多, 大家对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于是我在班里专门开设了一个“班级论坛”, 让大家对身边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要结合所学, 观点明确, 内容涉及五花八门, 他们的观点或许幼稚, 想法或许天真, 但更多的是自己想法的真实流露。小小“论坛”成了学生们观察社会的小窗口。这样,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丰富了思品课堂。

三、改变教师角色, 增加人格魅力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观念中的教师是板着面孔传授知识, 拥有“权威”的“老夫子”形象。但这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 现在的教师角色已经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由传统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学生忠实的导航者和点拨者,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体现心态的开放、主题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尤为重要, 中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会努力将其学好。思品教师是真的卫士、善的使者、美的化身, 更应该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11

关键词:好奇心;实践操作;创新意识;培养;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由课堂被动式的枯燥乏味的“要我学”,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培养。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是数学教学的切入点

从学生学习数学的那一天起,数学就变成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把最为神奇的数学世界变成折磨学生的简单重复劳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重复是最容易疲劳的。简单的重复劳动最容易伤害成长中学生好奇的天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产生的好奇心)是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例如,在课堂练习加减法时,让小学生前后桌分组,改换不同的问题,轮流提问和回答。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提供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正方体有6个面。这时,教师再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六个面。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

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转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培养创新意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发现新知识,满怀信心地去学习。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循循善诱,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例如:教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教室的构造、学习文具辨别形状,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出生活中很多形状的物品。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学习的动力

“自信心是前进的动力”,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好,你们是最优秀的;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高兴、骄傲、自豪,“你回答得真好,听了你的回答老师很高兴……”对于结果不完全对时,“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时,教师也不可训斥或贬低,而要委婉地说:“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发动其他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

刍议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12

一、改变教师的警察角色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监视者和被监视者的关系,总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总用理想的标准要求学生,那么教师的角色就像警察一样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作为老师,就应怀着真诚的爱心,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无微不至地、一视同仁地关怀所有学生。良好的师生感情和互动关系,会使学生学得轻松而起劲,教师教得愉快而尽力,师生之间以学促教,教学相长,互相感染,共同克服教学中的困难,进而把教学工作推向前进。

同时,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教师的榜样作用、在专业上的成就、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诱导、和蔼可亲的态度,都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更容易使他们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使他们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更自信,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就会产生教与学的巨大魅力。

二、善于利用课前的十分钟

一般来说,从上课铃响起到正式进入听课状态,大约十分钟的时间里,很多学生需要心态的调整,特别对于流动课堂的学校来说,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学生刚刚从一个教室赶到另一个教室,不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如果这时直接进入课堂内容的讲解,效果不一定理想。教师应利用这十分钟的时间,一边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练习,一边引导学生逐步调整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教师可提前布置任务,如要求学生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做五分钟的课前演讲,或安排学生做一周一次的重大新闻播报,也可以安排几个学生一组,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做话剧表演等。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适当地指出学生在表演中出现的错误。

以《实用综合教程I》为例。第二单元“Friendship”是学生熟悉的话题,能在网络上、书籍中找到很多有趣的资料,所以可以分组安排学生准备课前十分钟的练习。一部分学生搜集与友谊有关的英语谚语,另一部分学生准备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在下次课前分别由两组学生上来与全班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主题的了解,另外也能督促学生“学以致用”,把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友谊的可贵,教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朋友,慎交友,交益友。

三、恰当使用小游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可以改变传统教室中的权利结构,降低老师在教室中的主动权,使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具参与性(Garcia Car bonell et al.,2001),游戏可以最大可能地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点名提问给学生造成的紧张感,并弥补课堂时间分配的不足,增加他们听、说的机会。

高职高专的学生往往心理更敏感,期待成功,畏惧困难和失败。在课堂上插入一些游戏,以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Gifts”这个单元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大组,分属三个文化背景:中国、日本和印度。要求学生在课前了解三个文化背景下收礼物和送礼物的习俗、有哪些禁忌等,并进行分组讨论。在课堂上,我摆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礼物,比如丝巾、手表、鲜花、小玩具等,并在黑板上写出送礼物和收礼物时常用的句型表达,然后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游戏,让“中国”的学生到“日本”作客,或让“日本”的学生到“印度家庭”作客,练习跨文化交际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哪些礼物是恰当的,哪些礼物需要避免,以及根据该国习俗,送礼物和收礼物时的姿势。对做得好的学生给小礼物作奖励,而做得不对的学生则要求下节课给大家讲个英语小故事。经过这个游戏练习,学生很容易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收送礼物的规则,反复练习了常用的句型结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集合了幻灯片、电视、电影、录像、录音等,融合图、文、声、像为一体,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促使我们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型”、“封闭型”的落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型课堂特点,以最简洁的方式把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克服了传统的教学弊端,把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提出教学主题和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涌现出更多的问题。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把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能力放在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合理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变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才能把英语课上成教师爱讲、学生爱学的一门课程,使他们在浓郁的气氛中完成对英语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朝夕之功,教师只有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法,才能真正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真正满足教书育人的需要。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受中学英语程度的影响,对英语学习存在着畏惧心理。高职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丁桂霞,罗立胜,周咏.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与外语教学.

[2]刘丽红.英语兴趣教学之我见.

上一篇:作品训练方式下一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