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2024-10-05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精选12篇)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1

小学语文是小学所有课程的基础, 也是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的学习效果如何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都至关重要。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控力差, 如果语文课堂索然无趣, 死气沉沉, 就很难将他们的目光吸引到老师的讲解上, 他们就会出现走神、东张西望甚至不知所措的行为结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预示着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 改变“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 转变应试教育理念, 想方设法使得当前枯燥无味的课堂现状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愿意学习语文, 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针对语文课堂的趣味教学做了一些探究尝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兴趣入手, 创设轻松生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新事物只有带着兴趣, 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地进行学习。但是, 兴趣的养成需要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力求做到让教学内容变得鲜活, 让他们一想起语文课, 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放松, 从而提高大脑的兴奋度,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学得兴致盎然。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 我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 并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些关于鸟类的视频和动画进行课堂导入, 以一种神秘的语气告诉他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 然后一一展示, 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注意力集中, 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在此基础上, 我再道出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 学生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带动起来。从学生们的兴趣入手, 比起简单枯燥的讲述更能激发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从兴趣入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 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所以说, 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不要做课堂的看客, 而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 获取知识。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 教师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通过自己的常识或向家长讨教, 或自己寻找答案, 在课堂上要求他们把自己收集的知识展示给同学。通过让学生手、口、脑并用, 争取使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智慧潜能, 提高他们的参与率, 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三、从兴趣入手, 提倡鼓励教学

鼓励教学是与传统的严厉教学相悖的, 我们都知道, 以往的小学教学都是老师教、学生照做, 如果做得不标准, 达不到老师的要求, 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甚至惩罚。试想如果教师以冷淡、责怪等不适当的批评方式去面对学生, 学生的自信心从何而来?而学生们一旦缺乏自信, 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 这样的教学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更多是逆来顺受听话的学生, 而不是主动创造的智慧型学生。因此老师要转变对学生的认识观念, 在教学中应多多运用鼓励表扬。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点, 找出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在教学“g、k、h”时, 在教具制作上, 准备了小鸭子、小蝌蚪的卡片。在做游戏时, 让每个同学都得到一张卡片作为奖励。

其次要热爱学生, 从心底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 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 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 用激励性的评价代替厉言批评。例如:“其实你很聪明, 只要再努力一点, 一定会做得更好。”“你能提出这个问题, 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 你很有潜力!”做到努力发现他们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

最后是尊重学生, 对于学生的疑问不要急于给予否定, 更不要表现出不屑, 而要分析他们为什么这么问, 并通过这些疑问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们问出了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那老师应该着重讲解, 并激励他们“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提问很不一般!”这样的鼓励性评价, 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火花, 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以后更有勇气发问, 让整个课堂活起来。

四、总结

总之,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就一定要迎合学生的兴趣,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以苦为乐, 让学生在乐中学, 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激发起了兴趣, 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这也与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如出一辙。但是学习兴趣不会与生俱来, 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充分调动, 进而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 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2

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开课,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最常见的开课方式有复习旧知、引言入课、猜谜语、讲故事、看图引入、提问引入、即兴话题入课等。巧妙的开课方式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有了良好的开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轻松了一半了,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开课方式。根据平时工作经验,小学儿童一般比较喜欢猜谜语、讲故事、看图、提问、即兴谈话几种方法,这也与年龄特征有关。

提问式开课能让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同时也能很快理解老师讲课的重点;猜测式的开课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急于探究课文的兴趣;小学儿童喜欢听故事,所以以将故事开课一下子就让学生兴趣大增;看图式开课是通过调动学生眼、耳、脑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常见的开课方式中最不易做好的是即兴谈话入课,因为教师无法预测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插曲,所以教师的课堂应变力特别重要,要善于捕捉课堂信息。课堂上的意外处理得好不但会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心紧紧跟随你,还会成为那节课的一个亮点。

二、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

众所周知,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城里孩子各方面条件比农村孩子好,语言环境也不例外,我所面对的是农村孩子,通过平日的教学,深深地感受到朗读方式对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经常采用的朗读有范读、领读、指名读、、自由读、齐度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配乐读、表演读等。

对于中低段年级,教师的范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主动参与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感染;学生对比较有着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特点,在朗读训练时,多采用比较朗读,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中低年级课文中,配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并且让学生注意力不分散;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特别是农村小学儿童,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播放音乐,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当然上课就更认真了。

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小孩子大都喜欢展示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富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就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5TBA 解课文内容;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朗读方式,学生通过表演课文中的内容,不但加强了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同时在表演中掺入了自己的言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神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灵活多样的质疑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一堂课都在讲,问题也都是由老师提,学生机械地回答,现代课堂教学打破了这一传统,有多种质疑方式。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师质疑生;第二种是生质疑师;第三种是生与生互相质疑。一堂语文课要想上好,单一地采用一种质疑方式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是老师在那提问,小学生注意力本来就容易分散,只是老师在那提问,很容易令他们感到厌倦,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把提问的权力授予学生,学生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觉得自己处于中心地位,而小孩子都不甘落后,所以会争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自然提高了。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是最令学生感兴趣的,类似与两方的辩论,这中方式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好的途径,学生只有不断提出问题辩倒对方才能获胜,这样的情景最容易感染其他人,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乐学!

四、各具特色的答疑方式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如何取得好的质量,关键还是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肯定收不到好效果,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老师应采用各种方式来感受学生的智慧。指名回答问题可以满足一部分爱动脑、胆大、善表达的孩子;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齐答、抢答、小组汇报等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方法

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

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笑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语导或悬案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的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下去,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个成语故事、唱一首歌、猜猜灯谜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来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不要总是端着老师的架子,认为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在教学生诵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哪一段、愿意读哪一段,这也无意之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试想如果一个老师经常板着脸上课,在学生看来怎么又有学习的热情呢?教师应该多运用面部表情,多微笑,树立严肃但不又不失亲切的教师形象,同时可以与学生建立眼神交流,给学生点头等动作,多对其表示肯定。其次,要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提问,带动学生思考,踊跃发言。在每堂课前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同学解答,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应该运用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多一些“你真棒”“很好”等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影响下,也会产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正面的情绪,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四、关心、关爱和理解学生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允许同一个班级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学也应当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和考虑问题,去了解他们的言行,多换位思考。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会感觉比较亲近,学习就是为了他们设置的,他们也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时,他们也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和性格比较内秀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谨慎教导,抓住机会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更出色的表现。切不可轻易否定一个学生,因为塑造一个学生很难,但要毁掉一个学生的自信心非常容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了差生的表现,哪怕是多说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还是很在乎他的。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教师,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六、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汉澜.创设语文教学有效情境.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星彤.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09期(9):130-130.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4

一个好的教师不只在于他讲课讲得好, 更重要是在于他能够科学地确定因学生个人而异的学习等级和学习方法,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我想, 一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 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 并能正确地运用它, 那么透彻、迅捷、愉快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向四十分钟要效率”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材料, 对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中。”可见, 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 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不把学生看成往里装知识的容器, 而是当做共同进行智力活动的伙伴,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1. 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参与互动,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 激发兴趣。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 针对大多数学生小时候就看过这个故事的实际, 采用了以表演来理解深化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男生观察粗线条不仔细, 描写能力差, 因此他设计的题目为《卖火柴的小男孩》集体创作, 各组由一男生表演, 允许合理想象, 适当增添情节突出中心, 然后大组评议谁演得好, 哪些地方演得好, 为什么……结果这堂课生动极了, 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培养了观察能力, 描写的手法得到了落实。个别学生还加上了社会环境:添加一贵夫人身着雍荣华贵的长皮大衣, 牵着小狗, 还喂狗香肠, 以衬托卖火柴孩子的饥饿寒冷、可怜,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2. 教学应挖掘兴趣点, 与学生的身边事有机结合起来, 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如教《桂林山水》解释“无瑕翡翠”的“瑕”, 一个学生说“瑕就是斑点”。老师指自己身上洁白的衬衣说:“如此说来, 我今天就穿着一件无瑕的白衬衣, 这样说对吗?”课堂上爆发出一阵大笑。预习时查了字典的学生立即举手纠正。预习时没查字典的学生也瞪大眼睛想了解个究竟。已知词义的经这一笑加深了印象, 跟着傻笑的听了正确的解答茅塞顿开, 今后再也不会用“无瑕”来修饰衬衣或其他除玉以外的任何物件了。

3. 教学中巧设疑问, 创造和谐氛围,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如《小英雄雨来》中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一段很有儿童情趣, 孩子们读到这里常常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于是, 设计问题可从这部分入手: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雨来游泳本领高?为什么要这样突出地描写他的游泳本领?再如, 教《景阳冈》问:武松这位打虎英雄怕老虎吗?何以见得?请在课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明。这样的问题很能激起学生探讨和争论的积极性。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以生动形象的课件激趣。

如教《秋天的雨》这一课, 这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教师通过Flash动画激趣导入, 带领大家进入到梦幻般的秋雨世界, 学生一开始便激起极大兴趣。教学过程中, PPT课件里大量的美丽图片, 如扇子般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地、鲜艳的花朵、香甜的水果与悠扬的背景音乐, 都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和思维, 让他们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秋雨。

5. 抓好朗读训练, 以读激趣。

古诗、新诗在小学课本中占有一定的篇幅。在诗歌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 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音韵规律,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使之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教《我的自白书》, 教师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革命先烈藐视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学生用冷笑的口气朗读:“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接着一气呵出:“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以无比自豪的语气朗读:“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学生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仿佛一个个都成了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 不仅对课文百读不厌,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兴趣 篇5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十分注意对学生的知识引导,而不是直接的传授教学。这是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和保持课堂注意力的主要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师丰富和简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最直接体现。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上课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层面上加以丰富和完善。小学生由于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学科认知观念,对学科知识中的许多内容往往会保持有一定的好奇和关注。但是,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将这些好奇和关注转化为学习兴趣,从而深化和延伸小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究与思考。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语文教师要明白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小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深究,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深度上认识语文知识,寓教于学中,一步步扩展和深化小学生语文兴趣的点和面,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其次,语文教师还要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进一步简化课堂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有限,在学习或应用某些语文专业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理解困难或者理解有限的状况。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丰富与简化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保证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保持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度。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分层讲解,引导学生清晰明白整首古诗词的意义,让学生在丰富的古代文学历史的背景介绍中,从教师详细和简单的教学中对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意蕴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培养小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除了丰富和简化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在课本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并感受到语文基础学习的乐趣和魅力。而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作出最佳的筛选和教学方式的补充。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感官感受。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此类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对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和保持的维度,尽量维护好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小学生在通过上述教学方式的学习中,还可以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记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多举办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鼓励班级上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活动的参与中一方面感受到语文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还能从某种程度上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锻炼和提高语文活动的能力,为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丰富和增长参与语文活动的经验。小学生还能够在语文活动的参与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语文的兴趣点,从而引导自己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以自己的兴趣为方向,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和丰富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深度。

三、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和思考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和思考,让学生在发问和思考中,寻找到自身的语文兴趣爱好,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与思考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课堂教学时,可以设置多种语文题目,激发小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或者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思维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基本的生字词时,往往在解释完他们的意义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生字词作出组词或造句。小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既发挥和锻炼了自己的语言创造力,也可以在思考中加强对相关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这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最基本的思考,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不断延伸和进一步提高的表现。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6

一、巧布疑阵,激发兴趣

语文课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清新明快的。但是如果不精心准备,不多创新,多改进,同样也会上得枯燥乏味,让人生厌,没有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也会产生兴趣,就语文课来说,学习每篇新课,开始时,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只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布下疑阵,激发其求知欲望,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新课前,教师不先介绍文章内容,只是说,这篇文章有两处写得最好,有三个词用得很精彩,看谁能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由于有问题在等待回答,所以在读课文时非常认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上来,效果很好。

二、小题大做,求全责备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事看来是小,实则不然,所谓教育无小事,只有小题大做,求全责备,才能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学习才能认真,一丝不苟。如,在字词教学中,一般都认为小学四五年级了,不必认真讲解,让学生随便记。教师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不好,有的生字不会写或写别字,词不会解释或望文生义,写作文时错字连篇,用词不当,读课文不流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把识字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反复训练,常抓不懈,要从音、形、义全面理解,该记得必须记,严格要求,亲自把关,结果,学生对所学生字、生词都能准确无误地书写、解释,丰富了词汇,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学海导航,重在创新

课堂教学的主體是学生。教师是“导演”,怎样“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吃透,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要深刻,不能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要精益求精,要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导”,而重在“演”。尽管演的水平较高,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发挥出来,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往往事半功倍。教师通过提示、点拨、疏导、解疑等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设性地进行学习。

四、质疑问难,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才能经过讨论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了“质疑问难”,即每学一篇新课,学生在处理好字词,熟读课文之后,根据不同的课文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凡是和课文有关的,只要不理解都可以问,教师逐条记录,然后分别解答。解答时,不一定都是由教师做,每一条先由学生回答,对的肯定答案,不完全的,由学生讨论补充,平时要多读书,否则就不容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对有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或是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是当作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自己下课后再研究,然后在下一节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释。这样做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迫使教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学后一博,聚沙成塔

每个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都有所收获,但学生不善于积累,当时明白了,以后会忘掉,复习时又容易疏忽。针对这个问题,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完一课,凡是认为是新的,原来不理解的,很容易忘掉的知识都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随时复习,这样学一课记一些,每一课都有收获。这种做法,不但对积累知识有一定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就一定会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绩。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7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对各项事物的认知较为缺乏, 生活阅历也不足, 因此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 或者在接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情境, 帮助学生迅速的融入到课堂之中。特别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在不断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关的手段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不断转变。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具, 帮助学生观察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物品, 避免学生在理解时出现偏差。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 根据课文内容, 选取合适的背景音乐、背景图片, 甚至是一些视频,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接受课文内容, 并掌握文章所表述的思想情感。教师创设出来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学生会认识到语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 并发现语文课堂中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单元, 涉及到白鹅、猫以及母鸡三种动物。其中猫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动物, 而白鹅和母鸡是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很少接触到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帮助学生理解白鹅和母鸡, 让学生领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帮助学生创设好情境, 才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并让学生更正确的理解文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必定会出现与教师的思维或者出现与教材观点不符的状况, 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学生的不同观点, 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 大部分问题是缺乏一个极为固定和准确的答案的, 只需要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大致相符即可, 这就造成语文学习成为一门容易被学生质疑的学科。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对教师的讲解进行反驳, 或者抓住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漏洞, 从而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 让学生找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作者所描述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表述。

例如, 在学习《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 让学生表述何为“自然之道”。这样, 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并找出答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对文中的人物的做法进行点评, 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人生观。让学生在质疑之中理解课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趣味语言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这就造成了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改进自己的语言, 使语言更具风趣幽默性, 从而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语言, 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展示课文内容, 并注意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 从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沟通, 多多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优点进行更为细致化而点评,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夸赞。还要注意在进行夸奖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 并进行引导。教师的语言风趣, 学生才会更乐意去聆听教师的话语,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 一些在课堂上很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 并选取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提问, 不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从而养成热爱学习语文的习惯, 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优化语文课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抓住兴趣对学生学习起到的积极作用, 为学生创设与课堂密切相关的情境, 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并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吸引, 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给了语文课堂巨大的挑战, 也为其提供的进步的空间。而小学语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引起了教师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巧妙地利用质疑, 并不断提升语言的趣味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落实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题, 展开了探讨与分析,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吴有.探讨如何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点[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04) :140+142.

[2]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1) :125+127.

[3]娘加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成功, 2013, (22) :67.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8

一、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习兴趣能够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上, 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 教师一般都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 乏味枯燥, 而不注重学生对于教学的感受, 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 进而影响教学功能的实现。由此可见, 教师应当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快乐教学的方式, 相比枯燥的照本宣科来讲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参与, 既不会强制使学生更加反感, 还能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接受知识, 并从中有所感悟。

2.提高学习兴趣能够调节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 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 从而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加接近, 更加容易进行知识与情感的交流, 也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教学分为教和学, 二者密不可分, 缺一不可。教师通过对教学进程的把控, 经过一定的组织,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兴趣, 能够调节课堂气氛, 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3.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加强知识的吸收

兴趣是进行学习与探索的原动力, 是能够给予人们方向与指引的钥匙, 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养成快乐的心态来对待学习, 敞开心扉接纳更多的知识, 感受语文与文字的魅力, 深入掌握更多的语文内涵。尤其是在信息时代,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设备, 将书中文字描绘成图画、音乐, 让学生身临其境, 提高学习兴趣, 这样一来, 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吸收将事半功倍。

4.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充满兴趣, 就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潜在的求知欲望, 并潜移默化地喜欢这一科目以及科目所对应的教师, 语文便是如此。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尽量使用恰当的、有艺术性的语言和方式来吸引学生, 培养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心, 并积极设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加深对语文的深深情感。由此可见, 提高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

1.课初导课是关键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 教学要想成功, 不在于强制, 而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上最初几分钟的导课就显得十分关键, 能否抓住学生的心, 就要看教师能否巧妙地进行导课。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回答, 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 教师也可以运用音乐、图片等多元形式进行导课, 还可以设置悬念, 让学生在无限的好奇之中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这样一来, 从课堂一开始, 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为整节课的进行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2.图文对照, 吸引眼球

小学生对于图画的想象要比文字大得多, 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课文当中有不少插图, 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 这些图片能够反映课文的重要思想, 化解文中的难点。如此一来, 学生通过对图片的仔细观察及合理想象, 能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同时也不失趣味性。例如, 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 作者通过细致优美的描述向大家展现了桂林山水的醉人景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展出系列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并让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在观察图片细节之后, 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对应的语句或段落, 进而分析学习这些语句段落。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仿佛身临其境, 思绪随着教师出示的图片一步步深入, 不仅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 也掌握了作者的描述手法和中心思想, 在一片兴致盎然中结束了学习。

3.合理创设文中情境

当学生对语文充满了研究的兴趣时, 就不会把学习语文看成一件辛苦难熬的事情,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力研究创新型的授课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创设文中情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现代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 结合视频、动画的形式,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向学生展现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另外, 由于语文课文中很大一部分都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对小学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因此教师在讲授这类课文时, 可以提供学生表演课文的机会, 以诱导学生提升兴趣。例如, 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己分组自学, 通过查找资料编排剧本, 掌握晏子以及其他角色的人物性格, 明确中心思想, 充分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在课上进行表演。通过表演, 提高了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兴趣, 更愿意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听说读写互相结合

要想学好语文,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但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听, 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乏味地不停讲授, 让学生坐在下面听, 而忽略学生的说、读、写能力, 导致课堂索然无味, 学生没有兴趣。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读、自己写, 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例如, 教师在写板书时, 可以适当让学生主动写, 学生就会主动分析课文的重点, 如果同时让几位学生一起写, 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读课文时, 教师也可以采取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创新形式,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 教师也要注意说的方面, 例如很简单的东西, 学生能够表述清楚的, 就尽量让学生来说, 不要一味地承包课堂上的话语权, 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交流互动, 培养兴趣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还能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 教师如果能够合理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获得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使整个课堂的氛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小组讨论之后,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 在师生的交流之中, 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增加, 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得到提升, 同时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6.合理评价, 巩固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大的自尊心, 但较为脆弱,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以巩固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师也要明白这一点, 在课上可以给予学生夸赞,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例如, 学生在回答完问题或朗读完自己的作文之后,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鼓励, 让学生能够拥有一种自豪感, 以及受老师重视的满足感, 继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如果充满了学习的自信, 就会喜欢老师、喜欢课堂, 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与期待。尤其是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 教师对这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做出统一的鼓励, 能够巩固一节课上学生积累的兴趣, 使那份兴趣能够保存下来, 这样每节课都不断激发与巩固, 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将持续充满兴致, 长此以往, 每节语文课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 很多学生抱怨语文课堂枯燥乏味, 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说教方式,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兴趣作为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能够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产生求知欲望, 提升综合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 从课前、课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 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积极评价, 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提升课堂质量与效率。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各阶段各科目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兴趣的提高都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学习兴趣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靠强制是不可能形成的, 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 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让其掌握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创新

参考文献

[1]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1) .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9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深情的配乐,学生会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他们的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千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入境,更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紧紧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我用低沉的语调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教师满怀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气氛,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老师情感脉搏。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也带着崇敬,爱戴之情。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

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例如,教古诗《幕江吟》,诗中描写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先展示蔚蓝天空,水平如静,岸边柳树倒垂,池里荷花开得正艳的背景图,再画上日落的太阳,水面一半红一半绿,在荷叶上画晶莹透明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风景图。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用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可抓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三、课内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题材,知识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如讲《奴隶英雄》一课,因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剧本,文章情节感人,所以可让学生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最适合于低年级教学,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易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中操,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

四、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观察实物,听别人讲解,兴趣就更浓了。尤其在作文教学,让学生到室外指导他们观察,就比在教室内让他们自己想象好多了。再如指导学生写《国旗在我心中》时,如果组织学生去天安门参加一次升国旗仪式,就会把他们对国旗的崇敬之情写出来。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我们教师要想实施素质教育,要想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它是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

摘要:乐知就是对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阐述通过激发兴趣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同时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激发兴趣,减轻负担,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农尚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

[2]徐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时代教育,2013,(12).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模式教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简析

(一)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模式。[1]

(二)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践活动,通过讨论、 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调查研究等活动及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情感。

(三)质疑求异教学模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质疑求异教学模式中,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疑问,激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多模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情感环境,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少批评、否定他们,引导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情境中学习。 例如:《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 : 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它心中会想些什么?一男生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 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我再找去。(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在他们遇到某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己见。[2]在评价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内容的对与错的判断,然后再做有效的分析。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保持了学习兴趣。

2. 形象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创设形象思维情境,让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好语文的情绪,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 情境体验,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模拟典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热烈参与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当中,创设“接听电话”的情境环节,模拟接听电话,并向其他人转述电话内容。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参与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二)组织活动,认真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 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 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例如: 《乡下孩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通过学生历时两周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并写出调查报告, 最后做总结汇报。

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例如,把音乐和美术带入语文课堂:音乐和美术都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如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名诗,悠扬的乐曲声牵引我们的思想走入画境, 感受画中的韵律,诗文的优美,激发更强烈的感情。又如,将优秀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中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这不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 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 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可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再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之一。

小学语文课堂兴趣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创新

语文是一门具有个性、充满情感的教学科目,大多都是课文的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死板的一字一句地分析,而忽略了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导致学生很难有兴趣学习。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改变教学方式。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提高做出几点探讨,望大家指正。

一、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习兴趣能够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

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教师一般都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乏味枯燥,而不注重学生对于教学的感受,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进而影响教学功能的实现。由此可见,教师应当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快乐教学的方式,相比枯燥的照本宣科来讲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既不会强制使学生更加反感,还能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接受知识,并从中有所感悟。

2.提高学习兴趣能够调节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从而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加接近,更加容易进行知识与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教学分为教和学,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教师通过对教学进程的把控,经过一定的组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兴趣,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3.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加强知识的吸收

兴趣是进行学习与探索的原动力,是能够给予人们方向与指引的钥匙,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快乐的心态来对待学习,敞开心扉接纳更多的知识,感受语文与文字的魅力,深入掌握更多的语文内涵。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设备,将书中文字描绘成图画、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吸收将事半功倍。

4.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充满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潜在的求知欲望,并潜移默化地喜欢这一科目以及科目所对应的教师,语文便是如此。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尽量使用恰当的、有艺术性的语言和方式来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心,并积极设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语文的深深情感。由此可见,提高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

1.课初导课是关键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教学要想成功,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课上最初几分钟的导课就显得十分关键,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就要看教师能否巧妙地进行导课。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回答,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也可以运用音乐、图片等多元形式进行导课,还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无限的好奇之中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这样一来,从课堂一开始,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为整节课的进行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2.图文对照,吸引眼球

小学生对于图画的想象要比文字大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课文当中有不少插图,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能够反映课文的重要思想,化解文中的难点。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对图片的仔细观察及合理想象,能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不失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作者通过细致优美的描述向大家展现了桂林山水的醉人景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出系列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让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观察图片细节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对应的语句或段落,进而分析学习这些语句段落。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仿佛身临其境,思绪随着教师出示的图片一步步深入,不仅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也掌握了作者的描述手法和中心思想,在一片兴致盎然中结束了学习。

3.合理创设文中情境

当学生对语文充满了研究的兴趣时,就不会把学习语文看成一件辛苦难熬的事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力研究创新型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创设文中情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视频、动画的形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向学生展现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另外,由于语文课文中很大一部分都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对小学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讲授这类课文时,可以提供学生表演课文的机会,以诱导学生提升兴趣。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分组自学,通过查找资料编排剧本,掌握晏子以及其他角色的人物性格,明确中心思想,充分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在课上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提高了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兴趣,更愿意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听说读写互相结合

要想学好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但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听,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乏味地不停讲授,让学生坐在下面听,而忽略学生的说、读、写能力,导致课堂索然无味,学生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读、自己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例如,教师在写板书时,可以适当让学生主动写,学生就会主动分析课文的重点,如果同时让几位学生一起写,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读课文时,教师也可以采取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创新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说的方面,例如很简单的东西,学生能够表述清楚的,就尽量让学生来说,不要一味地承包课堂上的话语权,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交流互动,培养兴趣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如果能够合理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使整个课堂的氛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师生的交流之中,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得到提升,同时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6.合理评价,巩固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大的自尊心,但较为脆弱,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巩固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也要明白这一点,在课上可以给予学生夸赞,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例如,学生在回答完问题或朗读完自己的作文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拥有一种自豪感,以及受老师重视的满足感,继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如果充满了学习的自信,就会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与期待。尤其是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对这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做出统一的鼓励,能够巩固一节课上学生积累的兴趣,使那份兴趣能够保存下来,这样每节课都不断激发与巩固,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将持续充满兴致,长此以往,每节语文课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抱怨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说教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兴趣作为获取知识的原动力,能够推动学生自主探索,产生求知欲望,提升综合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课前、课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升课堂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

[2]张显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

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篇12

一、改变教师形象,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讲究的是师道尊严,教师面沉如水,充当着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的拥有者,而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和课堂的被管理者,学生如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违反一些规定,则会受到教师的责备或者谩骂。在这样高压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很难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取得的成绩也仅仅是迫于教师的威严而获得的,为了更好的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学习过程的魅力,教师要改变自身形象,营造相对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微笑,贴近学生,对于一些在课堂上学生的所犯的非原则性错误要灵活处理;再就是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应用,让学生在语言的幽默中进行小学语文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传递,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天赋。通过这样点滴的示范和长此以往的培养,会在小学生的内心浇灌出语文兴趣之花,进而对其日后的语文学习能够起到很大帮助作用。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介于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越得当,则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也会越丰富,因此教学方法的使用备受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当前很多基层小学由于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不是很正确,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非常机械,多以讲授法和语言法为主,使得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枯燥与生涩,由于方法不得当, 使得现实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教学知识,渐渐地失去语文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激发生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游戏法、视频教学法、比赛等在现实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根据现实小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沉浸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鼓励不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的鼓励,实际上是对学生思考的一种认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适时、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效应,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性评价和鼓励, 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对待课堂中善于思考但经常又嘴快的学生和不善于思考并很少发言的学生,对于前一类学生应注意引导,对他们的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应给予鼓励;对后一类学生,老师应该多亲近他们,课堂上有意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由此循序渐进、慢慢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兴趣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因素,兴趣和动机越强则在学习过程中所能迸发出的力量与拼劲越足,因此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激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为更好的营造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应改变教师形象,营造必要的学习氛围;为更好的营造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应注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更好的营造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应注意鼓励不同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等。

摘要:本文主要以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为研究重点,认为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方法有:改变教师形象,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鼓励不同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等。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香玲.刍议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12).

[2]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试论几种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手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上一篇:微生物处理下一篇: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