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谈

2024-09-02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谈(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谈 篇1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倡导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对学习的兴趣感,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所谓的“兴趣教学”是指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充分发挥双方面的教学积极性,达到教师喜欢教,学生喜欢学。通过师生的教学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生动、活泼、快乐和民主的学习中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兴趣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一、营造兴趣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灌输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老师一统天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被动地听讲,他们为师为上,唯书为上,学生没有什么其他的质疑和怀疑,不能随便发问,课堂教学出现了死气沉沉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任何的创新意识,他们只能是合格的答卷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下,改变了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课堂教学氛围出现了新的面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发挥。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倡导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形成创新的思想,体现了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执教《月光曲》一课时,首先我把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月光曲》给学生进行了播放,再把视频月光在海平面升起来的情景配合音乐一起播放,学生立即被这个美妙无比的盛景以吸引住了,他们沉浸在这个令人难忘的美景中,这个时候我就以感人至深的语调给学生讲述起了《月光曲》的产生,孩子们马上就对盲姑娘的不幸产生了同情,也不断赞叹贝多芬的美妙音乐,于是学生随着而产生出了一种急于想知道的这篇课文的内容。于是我就带着这优雅的乐曲声中和学生一道学习起了这篇课文,进入了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悬念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就会使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出来,这样也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比如,我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时候,向同学们问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谁去过最美丽的地方?”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了一些地方,我总结性地说道:我领你们到一个最美丽的地方,学生感到非常地高兴,都问是什么地方,我说“:《美丽的小兴安岭》”。孩子们都欢声大笑起来,各个非常高兴,他们问什么时候去,我回答道现在就去,他们用非常疑虑的眼神看着我,不知道老师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于是我就说道“: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就是小兴安岭,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接着我就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情况:小兴安岭在我们的比邻省黑龙江北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三、图文并茂激趣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要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简笔画就是一种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小学生性格特点是他们喜欢图片直观的东西。而新教材编排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编者在编写时特意编入了一些插图,这些图片高度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地体现着课文的要点、关键,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好这些插图,就能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更能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能培养学生将图和文字的结合分析能力。我在执教《海滨小城》一课的时候,我就抓住了它的特点来分析,我首先拿出海滨小城的挂图,让孩子们看看这个画中的美丽图景中的小城市。接着把文章的要点以天空的形式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出填好,并且去品味海滨小城的语言美和景色美。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海滨小城之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这海天辽阔,小城玲珑,美不胜收的海滨小城发出由衷的赞叹,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用谜语故事激趣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他们喜欢猜谜语的活动,用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执教《蜜蜂》时,我就给学生们出了一个迷,让他们猜猜看谁能最快地拆除了。我说道“: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走路晃膀子,水上划船子。”由于比较押韵,学生听着都笑了,并且进入了猜谜语的高潮中,有趁此机会就导语到新课教学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上面只是举了一些导入激趣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行。

总之,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兴趣学习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很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能力,让他们不耻下问的精神,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倡导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对学习的兴趣感,引导他们参与教学。所谓的“兴趣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充分发挥双方面的教学积极性,达到教师喜欢教,学生喜欢学。通过师生的教学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生动、活泼、快乐和民主的学习中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兴趣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兴趣激发,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谈 篇2

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兴趣的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新教材谈谈培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基础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为了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他们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燃起求知创新的烈焰。例如在讲授《草地夜行》第十三小节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老红军形象的认识,我抓住老红军的态度设计问题--“老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背起‘我’走的?他当时为什么既焦急又恼火?”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兴趣。通过这样的巧问让学生精思,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儿童化

课堂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前者常指口头语言,后者通常指体态语言。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着“第一印象”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教师能将自己的语言儿童化,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会有不同凡响的作用。如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说:“这个问题太难了,谁能帮帮我呢?”“你猜猜看这等于几呢?”有些问题的提出还可以加上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情节故事化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借助讲故事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比如,在“比长短”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故事导入:“国庆节快要到了,智慧爷爷特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这样一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四、活动游戏化

浅谈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爱好;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达不到要求,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通过新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文章中很多篇章都是在描写一个场景,而只是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语文知识并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语文学习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的《日月潭》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语言进行教学导入:“孩子们,大家都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的岛屿,在这个小岛上有一个地方叫做日月潭,那是一个颇负盛名的旅游景点。在那里,有美丽的山水,有叽叽喳喳的鸟儿,可以说是山川秀丽、景色宜人。面对这样一个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美丽景区,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那里畅游,你们觉得好吗?”通过这样为学生创设一个语文情景,不但能够紧紧地扣住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能够为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美丽的风景,燃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渴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去。

二、制造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制造悬念能够使人们产生心理变化,形成强烈的好奇心,造成一种挂念的心境。对于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悬念,通过悬念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渴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想要急于知道答案,他们就会一起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月光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首美妙的钢琴曲,这时候学生都沉浸在了优美的音乐中。听完之后,教师问学生:“孩子们,这首钢琴曲怎么样,好不好听?”这时候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好听!”然后教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名字是什么,作者当时是在怎么样的情境之下创作的作品吗?”通过教师这样连续的提问,学生会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时候教师就已经巧妙地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问题悬念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被语文知识深深地吸引,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占据着课堂的主体位置,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机会去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限制。而产生这样的原因是教师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的脚步,按照教师的安排去执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成绩。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兴趣去学习,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同时也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语文内容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课堂,这样新颖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然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语文知识穿插其中,并在保证课堂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教学中应该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构建一个活跃和谐的语文课堂,为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王秀琴.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浅谈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才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质量呢?笔者发现, 激发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改变一切语文学习弊端的最好手段。就目前的实际教学而言, 语文教学的效率并不高, 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 对语文写作比较恐惧都是事实, 甚至对一些孩子来说, 语文课对他们更是一种负担, 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学习的怪圈, 就应当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主管原因。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是求知最丰富的源泉, 是学习的动力。”那么, 我们该如何来促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愿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进行知识探求的源源动力。只有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学习才不是一种负担, 才是孩子们内在的一种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喜好变化快,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来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思想单纯, 天真活泼, 爱交朋友, 所以,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把教学中的汉字用“幼圆”的形式来表现, 这样他们可以有一种亲切感, 汉字的学习就好像是他们在和汉字交朋友, 这样他们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语文教师要顺应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 从生活的实际来出发, 巧妙地设计各种情景, 让孩子们对教学充满兴趣。

二、教学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我们想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那也是不现实的。有心理学研究发现, 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 比如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 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 丰富教学的授课形式,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制定出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 把教学的内容融于游戏中, 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 巩固识字练习。

三、巧设问题,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边的交流过程, 所以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得比较积极, 那是不够的, 老师再有教学的热情, 学生不爱学习也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结果的。因此我们要通过适当的引导, 在上课开始的时候, 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运通巧妙的课堂导入、问题设置, 激起学生对该堂课的学习兴趣。所以, 语文教师在课下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 笔者建议, 应当多花一点时间放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上,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来短时间内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 总之要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 这样在授课的时候, 他们的思路才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有所显现。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 教师如果能够多组织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 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莫大的作用。笔者在和其他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 有一些学校会经常组织一些户外活动, 对这些户外活动孩子们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笔者认为, 原因只有一个, 那是因为户外活动跟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威严和压力, 所以在活动中, 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融合在这些活动中, 笔者相信教学的效果肯定会非常好。

五、关心、关爱和理解学生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 教师应当尊重孩子们的个性, 允许同一个班级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也应当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和考虑问题, 去了解他们的言行, 多换位思考。这样的教学, 学生们会感觉比较亲近, 学习就是为了他们设置的, 他们也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时, 他们也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 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和性格比较内秀的学生, 语文教师更要谨慎教导, 抓住机会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美,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更出色的表现。切不可轻易否定一个学生, 因为塑造一个学生很难, 但要毁掉一个学生的自信心非常容易,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了差生的表现, 哪怕是多说一句鼓励的话语, 都要让他们感受到, 我们还是很在乎他的。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师理解学生, 学生也会理解教师, 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浅谈兴趣与语文教学 篇5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兴趣是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积极向上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它是学生克敌制胜的法宝。有了兴趣,学习不在枯燥无味,而是热火朝天的参与,自然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

新时代的初中生思想活泼,见多识广。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极强。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满足教师单调的说教和书本中的条条框框,他们不喜欢纸上谈兵,生搬硬套。而是喜欢学习联系生活,最好是学以致用。什么问题都要创根求源,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水落石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内心热情,顺势把学生带入奇妙的语文世界。在语文的海洋里畅想、遨游。现行语文课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千上万道考试题。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第三,试卷中涉及教材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往往对于语文课堂表现得不在乎,一上语文课就看小说(主要是言情、武侠之类)、照镜子、吃东西或者做其它科目的作业,一节课下来,缴获颇丰。其实学生并不是厌学,只是对教学模式的反感,相反学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的。我使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练习为辅助”的“两主一辅”教学方法(主要有灵活多样、扣人心弦的导语,延伸拓展的创作背景,幽默风趣的语言,高昂的激情;全班参与的对话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集体查资料备课,自己讲课等形式),效果就慢慢显现出来了。特别是让学生集体查资料备课,自己讲课(主要是自读课文)这一形式特受欢迎。学生觉得这样做比单纯听老师讲课好多了,自己动手查资料学习了第一遍,在讲台上讲学习了第二遍,老师再补充一遍就等于一篇课文学习了三遍,表示蛮喜欢这样做的,有些没有机会上台的学生还纷纷要求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例如:学生在学了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后就提出,“夜晚的荷塘并不美”这一观点,并以此在全班又引发了一次讨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高涨。建立了“班级图书室”,书本的来源主要是向学生“借书上架”,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买一些好书作为奖品奖励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激励他们上进的同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全班。

二.把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心理学已经证明,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情感体验。况且,语文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工具学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都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学生们都对本章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了兴趣这把“金钥匙”作保障,自然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灵感和冲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现在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不可能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物产生兴趣,就像百万富翁不会关心捡煤渣老婆子的生死一样。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灵感。就像临战动员一样,指挥员要调动敢死队战士内心复仇的火焰。作为教师就是要调动学生内心对知识的冲动。例如:学生在打了上课铃后,教室里总是安静不下来,不是在讲话就是吃东西或做别科作业,习惯很不好,所以当老师走到教室后总要先让教室安静下来再才上课,这样本来只有45分钟的课堂就会白白浪费掉至少十分钟。所以我给学生规定每天只要是语文课,打了预备铃之后,就由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事先指定专门负责人,由负责人安排),演讲内容可以是寓言故事、精美散文或者你想唱的歌,想表达的观点等,只要是语文课一打上课铃指定的学生就上讲台(这时教师还没有进教室)教室里也安静下来,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自己写的周记和《读者》、《青年文摘》上的精美文章然后全班同学自由发言。这样充分利用了时间,养成了集体读书、集体讨论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充分利用预备铃时间,让学生躁动的心静下来并思考问题,等老师来上课的时候教室不是读书声就是学生精彩的发言声,语文课堂井然有序。教学中不但要注意语文已有知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还要注重其它学科已有知识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影响。这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而教师又从另一个角度对知识加以阐述,挖掘出了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事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所以,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要百问不厌,诲人不倦。授课时要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不能麻不仁,对学生的要求置若罔。要尽量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心情愉快的接受教育。这时学生的思维最敏捷,学习效果也一定是最佳的。要建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让学生在老师的真诚热情的鼓励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这样,自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了。

总之,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动力是进步的源泉,所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兴趣”这枚法宝,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乐趣,教学效果肯定出类拔萃了。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兴趣培养 篇6

关键词:识字基础;兴趣培养;氛围

一、随图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他们对课文中的插图更便于接受,更愿意去探究,从而更愿意识字,也会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起来,达到身心的愉悦。课文中的插图新颖、美观、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运用插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如《酸的和甜的》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我借助连续的插图,让学生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图一: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酸)。图四:小猴子看着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串、迫、待)。图八: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硬)?

通过课文中的插图,学生学会了生字,提高了识字的兴趣。

二、诗词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古诗词语言精炼,节奏感强,意境深远,学生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诗歌的理解是要精确到字的。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不同。古代意义表示山路弯弯曲曲。通过比较字的意义,学生领悟了字的意蕴,也就记住了这个字。通过诗词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从中得到情的陶冶和美的熏陶,达到了“诗歌使人巧慧”的效果。

三、品读句子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句子是课文的精髓,从句子中识字,使学生食髓知味,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时,我抓住重点句子,从句子中识字。出示两组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通过重点品读句子,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在句子中积累识字量,让学生品尝识字的兴趣,感知文字的优美。

四、活动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教室里读书、写字、讲故事,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室里唱歌、跳舞、练乐器,在文化墙里游览、欣赏、品评……这些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就在这些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他们度过了他们美好的小学阶段,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2”时,“识字2”的十二个词语,用了表示动作的词语,形象、具体,展现出了一幅幅在当今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文识字,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在“识字2”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词语,朗朗上口的语调让学生感悟动词的用词美,感悟字词之间的韵律美,感悟生活的和谐美,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五、游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它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在教学识字时,我是这么做的: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纸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告诉学生,在你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找到“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游戏的种类还有很多,如夺红旗比赛、找朋友等。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识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六、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习,提高识字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探索教学的技巧,把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教学时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如我在教《在操场上》这篇课文时我就用了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意识猜字谜:远看像八,捺在撇上趴。谜底:(入)二是归归类,“打”“拔”“拍”都是与“手”有关系的动作,因此,带有相同的偏旁“提手旁”。“跳”“跑”都是与“脚”有关系的动作,因此带有相同的偏旁“足字旁”。三是熟字加偏旁,向+口=响。四是熟字换偏旁,灯——打。五是加一加,二+人=天。六是编故事,一个人用“手”打一个“白”色的小皮球。(拍)七是顺口溜,“大”和“天”多像双胞胎啊,我用顺口溜来区分:一人为“大”,二人为“天”。《在操场上》这篇课文中,我就用了七种识字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惊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 篇7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 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友谊关系, 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可以证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 他担任两班的语文教学, 且兼1班的班主任。由于他是1班的班主任, 经常与1班学生谈话, 谈心, 拉家常,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 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2班学生与其关系就没那么亲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 1班语文平均成绩肯定是高出2班的, 原因何在?就是师生关系的疏与密。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隐其学, 则疾其师。”如何让学生能亲其师, 而不隐其学呢?关键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他们发展, 鼓励他们创新。可见, 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二者的关系是多么紧密。“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和新鲜事物时, 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 树立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 我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充分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说的乐其实讲的就是兴趣, 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 就会不知疲倦的去追求, 去完成这项工作。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情景, 对培养他们的语文兴趣有帮助。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 我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那情景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学习状态而且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下课铃响了, 学生还依依不舍。

三、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教学的实践证明, 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表扬和鼓励,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增强。因此, 授课者在教学中除了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还应注意对积极参加学习、理解问题较透、发言较好的学生,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不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得以发展, 使它更聪明, 脑使手得以发展, 使它变成创造聪明工具, 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 思维的起点, 加强学具操作, 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种工具的制作过程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 加深印象, 从而很方便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所阐述的意义。

事实上学生身边的真实感受更能有效地影响他们, 如果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小学生最喜欢听新鲜事, 特别是讲故事, 只要老师一讲故事, 学生马上提起精神, 听得入神。特别是在传授知识时, 教师编一些通俗易懂、简短的小故事吸引学生, 唤起学生的兴趣,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意义。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 我尝试过一句话评价, 即评价时用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或一个图案符号。如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一个小五星, 并写下:“你的作业真棒!”我观察到学生的心情十分愉悦, 而且发现学生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

五、电教手段, 培养兴趣

电化教学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等方面能发挥明显的优势, 它能将教学信息, 强烈而鲜明地传递给学生, 能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取信息把握内容, 然后得到理解、鉴赏, 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我在教学《白杨》一课时, 在投影上投放出茫茫大戈壁上一行行白杨树的景色, 同学们看到后露出惊异的目光, 唤醒了环境保护意识。又如,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 我在投影上投放出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 多媒体能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到的,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但只要我们正视学生的实际, 积极探究教学捷径, 妥善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的环节,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提高, 语文的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陈晓春.浅议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9, (8) :39.

[2].王秀霞.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版]2009, (7)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8

一、让学生明确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积极主动, 且富有成效。据调查, 小学生由于兴趣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使注意力集中,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教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 本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聪明的老师绝不会简单地只让学生读、写, 而是利用编儿歌、编故事、猜谜语等方式来让学生学习, 这样学生就会对识字学习产生兴趣。如教“心”字, 让学生猜“半个锅炒芝麻, 剩下一个蹦跑俩”的谜语。生动、形象的谜面, 和“心”字的字形结构结合起来, 就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把这个字记牢了。这样既让学生牢牢地掌握了“心”字, 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质疑问题。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就会深入钻研、思索, 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并敢于向课本、老师挑战, 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笔者教《少年闰土》一课时, 有学生问:“鲁迅没有亲眼见过闰土刺猹, 为什么能写出‘月下刺猹’这段文字呢?”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全文, 少年闰土形象就会活化在沉重的脑海里, 并且能理解鲁迅先生这段文字的合理、感人之处。

3.能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

学生如果对学习有了兴趣, 那么学习就不会再成为他们的负担, 而成了他们乐此不疲、兴味无穷的自觉要求, 他们就会不满足于简单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而会自觉、主动、深入地学习。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策略

兴趣对学生学习语文是有巨大作用的, 那么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策略有哪些呢?

1.采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共同特征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且注意力常被兴趣所左右。他们兴趣的发展过程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引向间接兴趣。因此, 从学生的直接兴趣入手,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1)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

直观教学手段很多, 如运用简笔画、幻灯片、实物、实验、图片、录像、录音等。直观教学手段能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教《坐井观天》时, 为了让学生读懂对话的意思, 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白云、太阳和井……这样, 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 学生学得有趣、有效。

(2) 采用游戏、竞赛、表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扣课文设计一些游戏、竞赛 (如夺红旗、词语接龙等) 、表演 (如朗颂、讲故事、课本剧等) , 使学生学中有乐, 乐而好学。

以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仅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起点, 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巩固, 还必须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更高的层次。

2. 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兴趣。

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的一种内心渴望。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 并提高学习效率。

(1) 让学生感受思考的乐趣。

教学中, 教师要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并给学生创造尝试和探索的机会, 如此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教材中很多课文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如《九色鹿》可让学生想象国王没有杀死九色鹿, 国王回去以后如何向王妃交待呢?《虎门销烟》可让学生想象虎门销烟时的情景, 老师还可以补充介绍虎门销烟以后的一些事情。经常这样训练, 学生就会思路开阔, 想象力丰富, 对学习语文自然会产生兴趣。

(2) 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在凭借自己的智能克服困难、获得新知识的同时, 也会产生学习兴趣。如一名学生在最初的作文中这样写道:“小兔子死了, 小刺猥死了, 小画眉死了。小鹦鹉也死了”。只有单调的叙述, 并无色彩可言。在老师的引导下, 他经过多次修改, 最后写成:“居委会不许养兔子, 我只得挥泪把它斩首了;小金鱼冻僵了;小鹦鹉钻进柴堆再也没出来;小刺猥这个肉球跳楼自尽了;小画眉越狱逃跑了。”几经修改, 小作者终于写出了较为生动形象的句子。这种成功带来的喜悦, 必然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兴趣。

3.帮助学生认清目标, 端正态度, 增强学习的兴趣。

最高层次的兴趣, 是建立在理想之上的。因为只有这种兴趣最日趋广泛、稳定而持久。在语文教学中, 首先, 文道结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的基本途径。其次, 教师要在教学中,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 使学生明白人生应有所追求, 应有所作为。这样, 学生才能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才能产生有意识地学习语文的内驱力量。

综上所述, 学生兴趣的培养有三个层次:直接兴趣———求知兴趣———建立在理想基础上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既逐级升高, 又互相渗透, 相辅相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诱发、维持和强化, 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提高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必要性, 并制定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策略。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谈 篇9

在《 阅读》 目标中是这样说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 写话》 目标要求中说: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

在《 口语交际》 目标要求中说: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在《 综合性学习》 目标要求中说: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渗透,如,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教学与引导。

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 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文时,就学生感兴趣的蒲公英、苍耳、豌豆对学生进行引导。 蒲公英在空中飘飘洒洒像降落伞一样,播撒种子;苍耳浑身是刺,挂在动物身上,散落在各地;豌豆在成熟、受热时炸裂、崩开,洒落各地传播种子。 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再加之教师绘声绘色讲解和动画视频的视觉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更高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在讲授《 坐井观天》 时,学生由于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为什么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大,而小鸟认为天很大。 学生的好奇天性被调动起来,讨论积极热烈,效果显著。

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的口语交际·习作时, 就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言。 本组的每一篇课文,就像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时,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漫画让学生观察六幅漫画,使学生明白了父与子之间有趣的故事, 学生在哈哈大笑之际明白了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蔼、 幽默,那个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调皮、聪明、可爱。 尽管漫画中没有一个字,却很容易读懂,让学生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源于学生对漫画感兴趣。 有了兴趣这剂良药,任何病症都药到病除,学生在开心中学习知识,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七时, 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典故、英雄人物事迹等,围绕“ 祖国的昨天和今天”这个主题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会,学生兴趣高涨,听抗日老战士讲抗日的英雄故事,围着老战士聚精会神听,恋恋不舍,非常陶醉,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宣传栏让学生以“ 屈辱的历史”和“ 辉煌的今天”为主题发挥想象和聪明才智,学生凭借兴趣的驱使和动力,查资料、翻历史、动手画、亲自写、涂颜色、设计板块、购买材料、 动手安装等,还和老师商量,全体学生群策群力,发挥团队精神把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搞得风风火火,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所有这些都是兴趣的动力,没有兴趣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 展示台”的活动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英雄人物事迹,组织学生参观了烈士陵园,回校后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祭奠活动,让学生写观后感或写一首小诗,由于学生平时就对这类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所以, 全体学生积极踊跃参加,积极性高涨。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上级的好评。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谈 篇10

一、大胆想象, 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 是科学发现必备的心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通过多种办法, 从多种角度选准想象点, 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有效利用课本上的插图, 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作者所描写的生动画面, 再结合教材的描述, 进一步丰富画面。设置情境, 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 利用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去激发新的想象。如我在讲解《荷花》一课时, 先让学生默读并体会文章中的关键词, 然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了一些优美的荷花图片, 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边朗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荷花的动态美。还可以找几个头戴荷花头饰的小朋友为代表, 伴随着音乐让学生一起边想象边表演荷花的动态美。此时, 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 完全沉醉在了鲜花和音乐的海洋中,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某些课文的结尾, 让学生想象故事的结局。比如《狼和小羊》一课, 当学生看到结尾处说狼扑向小羊的时候, 学生就会非常关心小羊的命运。此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给故事加个结尾。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立刻就会情绪高涨, 非常兴奋, 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学生们会想象出多种可能的结果。多数学生会说, 羊没有被狼吃掉, 小羊急中生智, 想出种种办法最终逃脱了;也有的说, 小羊太善良了, 跪在地上求饶, 结果还是被吃掉了。总之, 通过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很好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直观形象,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 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此, 教师就要注意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 引导他们尽快地将游戏、玩耍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兴趣,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 针对课文中所介绍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比较抽象, 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 将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制成多媒体教具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去传播种子的;蒲公英的种子怎样利用风来进行传播。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 变难为易,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 还可以很快解决教学难点。

三、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持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的体验,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创造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体验到成功, 他们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次体验成功, 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而对于学困生而言, 他们成绩差, 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指导, 尽早体验成功, 步入学习的正规。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由于成绩不好, 经常受到批评;有的可能是经常犯错误, 遭到师生的“冷遇”;有的可能是因家庭原因备受歧视和奚落等。因此, 这些学生自卑感严重, 对学习没有信心, 时间一长, 就会“破罐子破摔”。针对学困生形成的不同原因, 教师也应该分别研究其不同的心理特点, 然后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以换取他们内心的自尊意识,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奋发进取的动力。培养和增强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第一步, 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 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 以便他们能够取得成功, 体验快乐。实际上, 学困生并非各方面都差, 也并非都是智商低下, 只是他们的某些缺点使得他们的地位在班集体乃至在整个学校属于低层次, 很少有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因此他们的才能往往因得不到表现而使得他们得不到学校多数师生的认可。因此, 教师一定要注意善于抓住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以此为突破口,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 增强自信心, 再激励他们在学习上奋起直追, 并认真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比如, 我们班有个学生学习很差, 但是画画很好, 我就安排他负责班级板报, 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这给予了他极大的鼓舞, 我趁势做工作, 积极引导他在学习上给自己争口气, 后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提高很快。

四、增强课堂作业的趣味性,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活泼好动, 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形象思维占优势, 因此在设计课堂作业的时候就要符合学生的这些年龄和心理特点, 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可写、可读、可看、可玩耍, 可操作性要强, 在增加训练目的性的同时, 还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让学生在作业和活动的同时, 训练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 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的作业, 以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来, 受益终生。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自主发展 成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12-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善于通过多种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在体验到成功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之后进一步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构建多元智能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研究表明,不少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竟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表明这些可能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弥补其劣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如给文章配乐,上千年来,知识通过歌唱和呤诵的方式一代代传下来。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学的教学手段单一,形式呆板,效率低下,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却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朝气。如果我们能将音乐智能教学、肢体动作智能教学、视觉空间智能教学、自我认识智能教学与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更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可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变得形象直观,在多媒体提供的特有的声、图、文、动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的非常轻松愉快,真正寓教于乐。例如本课的识字环节是重点,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单一的讲授式识字,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展示了要求认识的字词;为突破难点在课件中我以“蚂”字为例,形象地为孩子们展示了形声字的规律;在学生识字读文完成后,我又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在优美地音乐声中朗读儿歌。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孩子各种智能的发展,学生愿学乐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创设丰富活动情境,给予学生成功机会,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均等机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舞蹈、讲故事、听讲演、画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当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被群体冷落的学生,教师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来体验成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道,有的发展得早些,有的发展的晚些。比如自我认识智能,各人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就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智力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因此,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特别是一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故事发展语言表达智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不论是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他们都津津乐道。故事是语言最广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我们往往把故事当成课堂上的娱乐活动,当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忽视了故事的语言性这一重要特点。认识了这一点后,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将一个个有鲜明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接龙,改编,辩论……通过故事情节,运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以“日记”发展自然观察智能,传统的日记侧重于记录学生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日记的内容也多以语言表述为主,接触到多元智能理论后,我们将日记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例如,日记不仅可以记录自己一天感受最深的,也可以记录数学方法对你的影响,还可以记录各科知识给你带来的困惑……日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如:绘画、照相、剪报、歌词、数学题、摘抄等。

以“实践”活动发展自我语言智能,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接到一个任务,遇到一个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进行归类分析,思考评价各种想法,从而比较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意见;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交流、分离,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在灵活的活动方法中,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合作”培养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准确辨别、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要让学生自愿组合,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甚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样的学习形式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以智能发展的平台,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情境教学。我让学生个别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分别朗读,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意境、加深理解,培养阅读技能。这样的设计,学生的言语、视觉、音乐、反省等智能同时得到了培养,更有效地发展了语言言语智能,提高了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谈 篇12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都是选篇, 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 也有不少寓言故事。在接触正课时, 必须通过导语来完成新旧课文的衔接和过渡。这里教师要培养学生地复习和预习, 这样可以让新旧知识很容易地衔接在一起。导语的内容无外乎人物、事件的背景, 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教师设计新颖巧妙的导语, 口若悬河、有声有色的表达, 就能使学生情绪昂扬, 注意力集中, 兴趣勃发。教师在讲课文的同时可以用我们身边的实例来辅助课文教学,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轻快的音乐响起) “暖和的春天来了, 池塘里的冰融化了, 沉睡的大地苏醒了, 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 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温暖了, 那黑黑圆圆的卵慢慢地都动起来了, 不久就都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他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竟然去找他们的妈妈。那么小蝌蚪怎样找他们的妈妈呢?”我生动形象地描述, 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捉一些蝌蚪到课堂上或者带学生们去小河边让他们亲自看一下小蝌蚪的样子。”俗话说:“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授课前运用巧设导语可以让学生在不知然的情况下进入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质疑设难, 激起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又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这正可谓“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 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 对自己不懂和不明白的问题要马上提出来, 不能不懂装懂。孔子曰:“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只有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会有进步。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有所创新, 不能因循守旧, 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上课, 那样就会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语文时能设下重重悬念, 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 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质疑解惑的强烈心理。教师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去解决这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做出标记, 等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候再去认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注重“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起着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的头脑看成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 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 就要改变课堂上高高在上的地位, 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的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 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探求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被动地跟着教师走,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创新, 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笑声中掌握知识。

四、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 都喜欢被教师表扬和鼓励, 有的学生特别好表现自己。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 并注意及时地表扬他们,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 有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 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都会使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公平的、亲切的, 使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从而增强信心, 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 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TCR型下一篇:传统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