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共9篇)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篇1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何为“有效”?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我们应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并不断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小看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出色的表现。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要知道,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实施预习的主人。平时,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预习,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预习应以生字为主,课文为辅。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五遍,多者不限,还可以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提高预习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查、激励。通常,我总会在孩子们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交流。每到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到五彩缤纷、个性飞扬的对话,有的说:老师,我想来当回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老师,我想给大家说说某个词的意思;老师,我会用这个字组词;老师,我要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也有的说:老师,我很喜欢哪一段课文,想读给大家听听„„孩子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仅收获了学习方法,而且体验到了预习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大大地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今后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预习作业。这样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课堂效果自然会很好。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更不是靠说说就能办到的。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更短了。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更要突出重点,而且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时间里发挥他的潜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一定要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1、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气氛:
教学内容是创造课堂艺术氛围的凭借和依据,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的情调一致。教学内容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学气氛应当因文而异。我在执教《蓝树叶》这课时,课前的谈话中做了这样一个游戏:
师:老师说一句话,你认为它是对的,你就鼓掌;认为是错的就坐直。竖起耳朵专心听。(学生马上坐直,全神贯注)
师: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生鼓掌)师:请求别人帮助要有礼貌。(生鼓掌)师:上课要积极发言。(生鼓掌)
师:树上长着蓝叶子。(生坐得端端正正)师:你们为什么不鼓掌啊? 生:因为树上不会长蓝叶子。
师:哦,我们都没见过蓝色的树叶,但有个小朋友就把树叶画成了蓝色,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这个衔接导入课题的一个小小游戏,既将课文的主旨无声的渗透,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
2、让音乐营造欢乐的课堂气氛。
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舒缓学生紧张的大脑,放松学生的心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疲劳,营造活泼欢快的气氛,非常适合低段学生。比如:我参加学校作文赛课执教的《编童话故事》,上课伊始,我和孩子们一起演唱《小鲤鱼》这个动画片的主题歌,这是孩子们最喜欢、最熟悉的,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舒缓了学生当时紧张的心情,营造了欢乐的氛围,并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在执教《胖乎乎的小手》这课时,我设计了“夸夸我的小手”这样一个环节,为了引出这个环节,我巧妙地利用《我有一双小小手》这首歌。孩子们边唱边伸出手做动作。唱完后,我拉着一个孩子的小手说:“我看到了,这是一双能干的手,这也是一双能干的手。请举起你们的小手,(孩子们都举起了小手)我看到了你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我们来夸夸自己的小手吧!”孩子们说话的激情被激发了。又如我在执教《欢庆》这课时,为了营造欢乐的气氛,我说:“孩子们,祖国妈妈60岁生日到了,我们送给妈妈一份什么礼物呢?”许多孩子说:“送个生日蛋糕吧!”我说:“好。我们来做个生日蛋糕吧。”我用彩色的粉笔,按孩子们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蛋糕,上面有:五星红旗、祝词、60、鲜花、六根蜡烛。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为祖国献上《祖国生日快乐》这首歌。这歌声使孩子们激情高涨,后面的朗读自然深情并茂。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从玩入手、从奇入手、从趣入手、从疑入手等等。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四、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动和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系列情境,如“生活情境”、“图画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挑战情境”、“问题情境”、“体态情境”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一般说来,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新课。
讲课如同写文章,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很快的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教师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如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导入的:小朋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气球)平时,你们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看到过气球?(学生发言)看来,气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增添快乐的气氛。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这个气球,却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呀,成了一剂治病的良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本,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教师创设情境,用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2、创设情境,简简单单悟课文。
世界是形象的,但描述这个世界的课文却是抽象的文字符号。比如一年级上册《影子》这课,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对“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还不清楚,对“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这些内容还不太理解。如果只是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太小,难以接受。课堂上,我发现外面太阳很大,灵机一动:何不直接到太阳下,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一下影子呢?于是,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纷纷质疑: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为了解决以上疑问,我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排好队,指挥他们分别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孩子们找找自己的影子各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孩子们马上就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我又让孩子们在操场上随意跑,把自己的影子甩掉。孩子们愉快的跑着,不断地有孩子向我报告:“老师,我的影子甩不掉,它像小黑狗一样跟着我。”“老师,我走到哪儿,影子就走到哪儿,我们俩像朋友。”„„学生简简单单地理解了课文。
3、创设情境,快快乐乐说和写。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音乐、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较好地展示自己。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蝌蚪找到了妈妈,都跳到荷叶上,围着妈妈呱呱叫,该多么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学生踊跃发言,争相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完《窗前的气球》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科利亚?孩子们高兴地说:“想。”“科利亚也非常想念你们,他盼望能得到你们的祝福。”我让孩子们赶快拿出事先发给他们的用纸剪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写一句祝福科利亚的话,还可以画上漂亮的图案。孩子们画着、写着,友情通过笔尖尽情地流淌。
4、创设情境,深入浅出拓思维。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识字教学时,大街上、车厢里、超市内、商店广告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学走进了生活。
又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这一课时,课文学完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所看到的环境问题,并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这样,在生活中延伸了语文教学。
五、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所见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式,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老师的引导似乎也有点“随意”、“苍白”,时效性并不高。
[案例]小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松鼠》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看松鼠有什么特点?待会我们进行交流。于是学生围在一起讨论松鼠长得怎么样,尾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羽毛又是怎样的„„讨论得甚是热闹。
师:同学们,松鼠的羽毛是怎样的?
生:毛茸茸的。
师:尾巴是怎样的?
生:大大的。
„„
这样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又有什么功效呢?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读了第一自然段后,先闭上眼睛想一想,看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小组内说说。”学生畅所欲言,其乐融融。
因此,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灵动。要达到这种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生,又要有老师慎密的引导。例如在读文时,以前我喜欢要求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或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或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等,结果学生的读书水平始终不见提高,这大概就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点拨造成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点拨、适当的引导、和适当的范读也都是有必要的。所以现在我就非常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反复引导学生要用心灵去进行诵读。学生在富有激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了读书的方法,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同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所以,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自主和引导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六、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和提倡课中的动态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美。因而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要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着眼于学生真实的学情,不拘泥于预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育积淀和智慧,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去创造性地实施,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
因此,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体现。但是,动态生成也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他们之间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课堂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同时,课堂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其间许多教学细节是教师无法预测的。在备课时,教师就需要预设操纵性强、有“弹性”的教案,为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共振、精彩生成留出充分的余地。因此,我们在强调和追求生成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预设的价值,应让预设和生成都熠熠生辉。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这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想,当我们愉悦地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当我们能非常热情地去从事某件事情的时候,那必将会达到我们的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篇2
一、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在进行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中,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绝对不应该是旁观者, 而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让学生积极地新课导入活动最好的形式就是师生对话。例如, 我在《桂林山水》的导入中, 课堂伊始, 我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说出我们的家乡邹城都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谁不爱自己的家乡,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情感的小河之水荡漾起来, 个个都兴致勃勃地说心中家乡的美丽所在。在夸完自己的家乡后, 我又适时拓展, 让他们去说自己知道的祖国的名山大川, 学生又是一阵畅所欲言。在此情境下, 我对孩子们说:“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伟大的祖国美丽无处不在, 老师悄悄告诉大家, 咱们桂林的山水之美更是独特, 想去看看吗?”瞬间, 学生的好奇心来了, 期盼之情有了, 在彼此的对话中, 自然将学生带入了对桂林山水美景的向往中, 此时, 学生的心弦已被悄然拨动, 想进一步欣赏的动机已经形成, 从而开始进入了积极地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入新课
讲课如同写文章,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习兴趣, 引发学习动机, 使他们很快地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 教师创设情境,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如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时,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导入的:小朋友看, 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出示气球) 平时, 你们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看到过气球? (学生发言) 看来, 气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增添快乐的气氛。不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这个气球, 却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呀, 成了一剂治病的良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本, 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教师创设情境, 用充满激情的导语, 把学生引入课文,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在正确深入解读文本后,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也是规定或规范课堂师生行为的指南。设定教学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弄清楚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然后将这一问题具体化, 转换成可以评价的指标, 还应当是关照了整篇课文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后再确定教学目标。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学目标若设定为“懂得尊敬老师。”显然这样的目标比较模糊, 检验的可操作性也不强, 若改为“知道教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疼爱, 并能说说自己要怎样尊敬老师。”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 也容易检验。
四、结合实际情况钻研教材
在本人从经历中, 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 总是先通读一遍,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 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 或查字 (词) 典解释, 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 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 (词) 典理解的词语, 自己先查字 (词) 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 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 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 及时做上记号, 备课时写入教案, 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 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 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 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 总是写在一旁, 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 我才开始撰写教案, 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 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 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五、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设计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 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 活化教学内容, 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此, 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 “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 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 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 首先应明确目的, 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另外, 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 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露珠的动画”课件, 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 有感情为动画配音, 试着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当一回配音员, 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 首先, 应明确目的, 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 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总之,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 做好铺垫, 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 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 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刘小媚.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初探.
[3]张丽芬.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浅谈 篇3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众说纷纭,从三维目标的制订,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各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以新课标为依据,以三维目标为纲,以文本内容为目的,让学生通过感受情境、互动生成、精于练习等与编者、作者、文本对话,是走向有效、高效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现在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仍旧不能依据新课标开展教学,仍旧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表现为填鸭、灌输、包揽一切,缺乏启发、引导、激励等方法,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不揣浅陋,谈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制订科学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关涉教学内容,关涉教学程序,关涉教学效果。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愿景。科学制订三维目标,要做到:(1)要正确理解其内涵,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三个维度的统一,它们只有协作整合、相互转化才能达成教学的优质与高效。(2)三维目标的行为动词不能含糊其辞,应该以“说出”“找出”“学会”等明明白白地表述,而不能以“了解”“体会”“认识”“熟悉”“关注”等含糊不清地表述。(3)行为主体不能混乱,不能一会儿一个“培养什么(教师主体),一会儿一个“找出什么(学生主体)”等。据此,制订《少年闰土》教学目标时,笔者定为:(1)学会扭、胯、厨、套、猬、畜、窜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它们的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3)与同学交流: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你对閏土的印象如何?(4)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5)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写下来,再体会。
上述五个目标:(1)(2)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3)(4)(5)关注的是“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设定,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二、品读教学内容,等待“质”的飞跃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要深入钻研文本。在研读文本时,既要关注整篇,又要关注各段,甚至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要反复咀嚼,仔细品味。例如,《童年的发现》整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先是梦中飞行;引出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文本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五年级的学生如何理解,教师如何理解,能不能找到师生都能理解的交点?这是难摘的“桃子”,有效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做到学生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秉持这一教学理念,我对这一教学内容如此设定:有时,学生的“情不自禁的笑声”或其他异常现象,不一定就是一种“不怀好意”,也许学生的“笑”或其他异常现象就潜藏着一种科学的发现。同时,文本提醒我们,在推进教学内容过程中,对“突发事件”教师要有一个等待的环节,等待学生的解释,课堂教学或许能带来“质”的飞跃。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及教学内容确立后,重在教学中落实了,兹拟三点:
1.创设课堂情境。学生的思维是由提出问题开始再由解决问题发展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例如,笔者在执教《诗经·采薇(节选)》这一课时,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提问,这里有什么景?表达什么情?学生兴味盎然,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主人公很忧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当年离开家乡时,正是春天,柳丝低拂;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重回故乡,却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行路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就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鉴赏文本时获得“快乐丰收”的体验。
2.预设与生成齐飞。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是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弹性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融合。例如,某教师执教《惊弓之鸟》有一段对话:
师:如果魏王不用箭,只拉一下弓,能否把那只大雁射下来?
生1:不能。魏王不是射箭能手。
师:不是射箭能手,就不能吗?
生2:能,因为那只大雁受过箭伤。
师:受过箭伤的大雁,魏王不用箭,只拉一下弓,也能射下来。有依据吗?
生3:魏王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听到弦响,以为是箭又射过来了,心里很害怕,拼命往上飞,伤口裂开,飞不动了,就会掉下来。
……
这样,教师从学生的认识出发,触摸文本,亲近文本,鼓励学生以文本为依托,参与对话之中。他利用自己的精心预设,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地学习,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悟作者的用意,让学生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巧妙练习,深化课堂。课堂练习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能使学生记忆犹新,永久难忘。例如,教学《伯牙绝弦》训练:“绝”字由“糸、刀、卩(跪坐的人形)”三个偏旁组成,怎么会意的?对理解全文有什么帮助?学生讨论后,有的答道:“人用刀将一束丝全部斩断。”有的答道:“我好像看到伯牙依然斩断所有琴弦的情景。”有的答道:“我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种震撼人心的悲痛心情。”就这样,巧妙练习一个“绝”字,深化了课堂教学。因为它落实了文本的知识点,抓住了精练点,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实现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总之,科学制订三维目标,认真研磨文本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注重预设与生成,巧于练习等,这是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林忠港.“三维目标”的现实困境与理性突围[J].语文学习,2015(4):53-55.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篇4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是我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追求目标。下面谈一些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做法,求教于方家。
一、善于倾听是正确评价的保证
著名语文教育家周一贯说:“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由此可见,教师要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捕捉到来自学生的思维火花,并及时作出回应,热情、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加以有的放矢的评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倾听直接影响到课堂评价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老师评价的接受程度。
1、倾听学生求知的声音
小学生正处于求知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倾听他们的问题,逐一进行评价和解释。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有些问题在教学中师生共同给予解答,有的问题我鼓励学生向书本、课下收集资料中去寻求答案。这样这样就让学生在自主、轻松的状态下展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明。
2、倾听课堂中出现的“小插曲”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学生新奇的创意和意外的回答,教师需要花些时间耐心地倾听和询问,作出正确、适当的评价。及时地肯定性评价,缓解了课堂气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倾听学生争论的声音
每一个学生都各有差异,各具个性,对于一些学习问题,他们也都有各自的见解。因而在课堂中,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他们各抒己见,此时,教师则要用心地倾听,适时作出公平的评价,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评价的时效性
语文课堂运用情感评价的过程是引导、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用好“语言”这个工具,对于提高课堂评价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真诚地赞美学生
赞美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心灵深处却都隐藏着对自信心的渴求,赞美就是唤起学生自我意识的一剂“良方”。但赞美也需要讲场合、讲对象、讲分寸、讲实效,否则,只会让学生迷失方向,变得麻木,效果适得其反。归结起来,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引导中赞美。要从长远考虑,在肯定、夸奖的同时,还要流露出一种引导和企盼,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出色。
(2)使赞美更具体。一些老师在赞美学生的过程中,往往简单的选用一些诸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时间长了,学生也习以为常了,提不起兴致。只有使赞美具体化、精细化、真实化,避免空洞乏味,才能让学生感到新奇和受用。
(3)赞美要恰如其分。善于区别赞美的广度和力度,避免夸夸其词、哗众取宠。如对成绩突出、进步明显的学生,应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表扬,使成绩有目共睹。这样既很有说服力,同时也可鞭策其他学生,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教师则宜私下表扬,避免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否则,有些学生会因一点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另外,还要忌赞过多,让学生学会“惜赞如金”。
2、讲究批评的方法
批评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同样也是语言评价艺术中重要组成部分,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1)期待式批评。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提醒或纠正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并寄于希望,如“你读得很好,如果声音能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请你再试一试!”
(2)关爱式批评。如在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要采取当场点名批评的方式,可通过表扬好的学生促使该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运用机智的语言调整学生的状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3)启发式批评。课堂提问后,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如教师所愿,教师不能简单以“不对!再请一个同学回答”这样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在他们面临失败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启发,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3、运用幽默的评价语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课堂评价也是如此,想让学生在一种平等、宽松、愉悦的环境下自觉地接受老师的评价意见,就需要用幽默的评价艺术来做润滑剂。充满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生互动,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这里的“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讨论、辩论、合作等不同的沟通方式自主地调控评价活动,以获得情感评价的最大效益。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实现师生情感互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那么,如何将“互动”的理念贯穿于课堂评价的始终,这里有三个策略: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参与”是互动的基础,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和“互动”构成了实现情感评价的有效落脚点。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感性体验就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情感评价的效果也越明显。
2、变“失败”为“成功”,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表达出与学生亲密、友好、合作的意愿,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握一握学生的手、拍一拍学生的肩膀都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
3、生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采用同桌互评,四人小组评议的方式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师评价相比,同龄人之间的评价更容易让彼此接受。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采用同桌批改、四人小组互相批改的方式锻炼学生检查错误的能力,一些学生自己作业本上的错误检查不出来,但是对待他人的作业他们却不会放掉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过程中,学生互相“查漏补缺”,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作业本上常常出现学生的评语:“你能把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而且很恰当,真棒!”“这个比喻句很美,我要读一读”“你积累了这么多名言、好词、好句我要向你学习”等。就这样,学生的优点在互评中不断得到了肯定。在评价学生朗读课文时,出现最多的现象是故意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甚至发生争吵,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我们先说他们的优点在哪儿,然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他读书声音响亮。”“她读得很有感情,但是掉了一个字,希望她以后能读得更好。”被评价的学生也能高兴地接受其他学生的建议,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会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要先指出对方的优点,去鼓励对方,帮助他树立自信。然后再为对方指出努力的方向。现在朗读结束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你学习。”有的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对方会说“让我来帮你。”慢慢地学生之间不仅学会了互相发现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去赞扬鼓励对方,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对学习充满乐趣。
4、师生互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每次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教师可以留点时间给学生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做一次总结性的评价,同时,也请学生给自己的教学过程打分,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5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教育部课程改革 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为我们实施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教授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个人认为理想的有效语文课堂应该是这样的:
1有效地语文教学应是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以积极的课堂氛围为依托,让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享受语文的乐趣。
2、有效地语文教学应是以语文的学习方式,以扎实的自主学习为载体,让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语文学习。
3、有效地语文教学应是有明确的任务方向,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让学生获取终身享用的习惯、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我认为有以下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注重以读为本,研读扎扎实实。
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让“读”占鳌头,避免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太多,曾听过不少这样的课,“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学生只需在老师超强的表演下,配合好老师读读书,作作陪衬即可。不是靠学生自己从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品味出情感,而是靠老师大段大段煽情的,甚至是声泪俱下的语言感召,达到情感的高潮,课上完以后,学生脑海里除留下老师的表演,对文本语言文字并未留下多少记忆。为什么要强调“读”的重要,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读的目的和作用。我们大致可以把语言分为“口头语言”“规范语言”和“精美语言”,要使规范语言和精美语言内化成学生的习惯语言,增强语感,只有在掌握了大量书面语言以后才能实现,因此书面语言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积累是对母语最好的学习。只有多读才能充分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和思想碰撞。
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养成潜心会文的读书习惯,这种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不断提高。要是真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我们要记住:生命的苍白与丰富,浅薄与深邃,往往取决于个体的阅读经历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后,要迅速地引导到感情朗读上面来:“说得这么好,能把你的理解和你的情感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吗?”“那么,该怎样读呢?你尽可以读出你自己的感受。”“读得这么好了,能把这句话背下来吗?”如果学生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还可以指向读:“看来理解这句话还有些困难,这样吧,我们再好好把这句话读一读,还要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向别人讨教一下,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触。”师生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研读和一次次对语言的品味中受到语言文字的浸染、滋养,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是这样水乳交融的。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分析表达都要用“读”和“品”来统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都应是从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读中受到人文性的熏陶的。
以读代说,以读代训,以读代练,以读代写。在不断地读中,达到“以读促理解,又以理解来促读”,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刻骨铭心。这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正所谓“以读促思,读中悟情”。人教版第十册的《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洪水袭击这个村庄的时候,老支书像一座山一样,冷静地带领着一百多村民通过一座窄窄的桥转移,他果断地做出决定,共产党员靠后,让群众鲜先过。甚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留到了最后,刚送走最后一个群众,桥塌了,留在最后的父子俩被洪水卷走。有点老师带着学生一个劲地分析:老支书什么举止深深地打动了你,是你最受感动?分析完一个段落就走向另一个段落:还有那个地方让你深受感动?可偏偏就是不深入朗读,“怎么回事,都说得这样动情了,怎么不顺势指导读,有飘走了呢?”“愤悱之处,是需要用感情朗读来宣泄和倾述的呀!”我心里不禁想着。后来才发现,老师是等全部分析完再来读,这时候的读只是意思意思罢了,甚至有点地方只安排一下齐读边作罢。读成了课堂的一种点缀,仍是繁琐分析为主。怎样安排读呢?我们在重点处的教学时,“说到哪儿,就读到哪儿;读到哪儿,就指导到哪儿;指导到哪儿,就再读到哪儿。”很通俗,很好操作,很有效果。这样做,就把理解、感悟与读书的层次性融为一体了,师生的感情随着读书的深入,不断升华,词句积累也在其中了。
二、注意词语教学,咀嚼扎扎实实
词语是构成语言、文本的基本材料,词语在文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我们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词语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教给学生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手机资料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教学朱自清的《匆匆》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看看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合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读着读着你又能悟出些什么来呢?
生:我认为作者不甘心就这样。
师:不甘心,说得好。你是从哪里读出他的不甘心呢?
生:我从文章这里感受到的:“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出示CAI)读书是得咬文嚼字地去品,去悟的。大家注意到两个“赤裸裸”的写法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前一个是光着身子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而后一个是指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毫无贡献的离去。
师: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齐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么一遭呢?”。
师:读出了作者的不甘心。作者是在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在拷问自己的心灵呀!大家是否知道,二十三岁的朱自清已从北京大学毕业,已经有一些作品问世了。可他还是对自己不满足,正因为他此时有了这样严肃的思考,不甘心慵慵碌碌度过一生,这一生中才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呀!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吗?
生纷纷:《背影》、《荷塘月色》、《春》、《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师: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读出你对作者的敬佩之情吧。
生:读文“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这一遭啊?”
抓实重点词语“坎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朱自清不敢庸庸碌碌过一生的情感,从而产生对他的敬佩之情,才能进一步感受到时间的重要。
2、教给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的片段 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读。
2、哪个词重点?
3、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
4、想想应该怎么读?
师:“震耳欲聋”你会怎么想?(难受;烦躁;一刻读停不下来„„)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
师:你们一刻都停不下来,而母亲停止过吗?(生答:没有)找出依据?
生:大声的说话;大声的喊母亲;„„
师:“大声喊”告诉我们,噪音消失了吗?
师引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继续找。
生回答:争分夺秒;多的感叹号;母亲大声的问;旁边的喊;塞在,大声的说。共6个地方提醒我们这噪音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师:我进去了,噪声没有停止过,再次读:七八十台缝纫„„
而这只是今天这一刻,昨天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明天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去年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的读:七八十台缝纫„„
设想:明年、后年、再后年,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师:孩子们,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你会有什么滋味?
生:难受;心酸;感动„„
师:这是一份酸楚的感动。这么多的感受,我的鼻子怎么不会一酸?
3、教给学生比较、辨析、品味词语的方法
如(出示):母亲说完,立刻有坐了下去,立刻又有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有陷入了忙碌„„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慢镜头,现在我们来用快镜头。请一位同学来读。
师:好,很好,一口气读完了,为什么呀?
生:因为母亲工作很忙碌。
师:所以我们要用快镜头来读,齐读——再请一生读。
师:这里用了四个“立刻”,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
生:母亲工作节奏快。
师:再读,体会一种什么感觉?什么气势?
生1:抓住一切时间工作,挣钱!
生2:一个比一个重复,一个比一个感情更深!
师:着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来挣钱!为什么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
生: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读书!
师:母亲,你已经干不动了,为什么还要拼着老命工作?请大家带着感情齐读!
为了表达母亲的辛劳,这句话(慈母情深)能少吗?这就叫语文意识。
读,师生配合读,学生读刚才的三句话,教师读其他部分。
师:母亲是那样的环境下,那样辛苦的挣钱,而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怎么做?
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哪个字最重要?对是“塞”母亲是怎么样的“塞”?
生1:迫不及待的塞,师:用上去读“迫不及待的塞”,生2:毫不犹豫的塞。
师:用上去读“毫不犹豫的塞”,生3:不假思索的塞。
师:用上去读“不假思索的塞”,师:是啊,母亲是想让我多看书。
师:带上刚才的感觉在来读这个句子。
师:这哪里是钱呀,是„„
生:是爱
生:是希望
生:是心血
生:是汗水
生:是劳累
生:是生命
生:是情
„„
师: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孩子们,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情)。攥者母亲的博大情深。
三、注重品味语言,体悟扎扎实实
怎样品进语言文字中去?抓重点内容,抓精彩文段,抓修辞,抓句式,抓用词的精妙。读出文字背后身后的感情,深长的意味,深刻的道理。教学《丑小鸭》时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我重点抓住了“躲”和“找”来引导学生品味。
师:不幸和苦难扑面而来,面对这一切的丑小鸭是怎么做的,你不想说一说吗?
生:面对困难,丑小鸭没有放弃,努力地让自己生存下来。我从“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看出来。
师: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丑小鸭忍受着大家不能忍受的痛苦,白天躲起来是想躲过小鸟的讥笑,猎狗的追赶,一天到晚都没有吃,晚上才找吃的,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活下来。他是一只了不起的丑小鸭。
师:(出示)说得真好。请大家用你的真情和想象,透过文字的背后,走进丑小鸭的生活。
也许,某个白天,猎狗追赶,丑小鸭是这样躲藏的————
也许,某个夜晚,一片黑暗,丑小鸭是这样找食物的————
生1:丑小鸭是这样躲藏的:他轻轻地,轻轻地藏在芦苇丛中,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生2:丑小鸭是这样找食物的:因为黑暗,他只能摸黑前行,一步步小心地移动。
„„
师:(再出示)
也许,他面临着这样的困难————
但是————
也许,他遇到了这样的危险————
但是————
生1:也许他面临着这样的困难,天刮起大风,下起大雨,但是他拼命地躲藏,默默地忍受。
生2:也许他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一双脚被荆棘划破,鲜血直流,但是忍着疼痛,自己用捡到的一条破布艰难地包扎。
生3:也许他遇到了这样的危险:在寻找一朵小蘑菇时,被一块大石头给压住了身子,他努力地一点一点往后挪,才逃过一劫。
生4:也许他遇到了这样的危险:在他的身边传来了枪声,他在森林里狂奔,跑到了很远的地方,枪声才慢慢平息。
师:这只是普普通通的躲吗?(生:不是),只是普普通通的找吃的吗?(生:不是)
师:他其实是在找什么?
生1:找出路
生2:找办法
生3:找人们的关爱。
生4:找温暖
生5:找尊重
生6:找希望
生7:找未来
(师随机让说的学生上黑板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来看看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情景吧。出示:“丑小鸭太高兴了,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指名多人读,全班站起来加上动作读。)
师:你们为什么也那么快乐?
生1:因为丑小鸭历经磨难终于变成了白天鹅。
生2:丑小鸭没有白白受罪,他拥有了幸福的生活,我为他高兴。
„„
师:当我们再联系起丑小鸭的“找”时,此时此刻,你觉得丑小鸭更是在寻找什么?
生6:找快乐
生7:找幸福
生8:找美丽
生9:找广阔的天地
生9:找属于他的天堂
实施整体观引领下的细节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去体验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学生沉浸其中,一次次因为丑小鸭的苦难但却顽强而情动辞发。当然,对于文章的支点——“找”的解读与诗性开掘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这样的生本对话,使课堂充满灵性,彰显活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味觉,提升了语言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篇6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课前预习,为上课做好准备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并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教师又必须要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上会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吸收,但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这就需要重视课前预习。因为不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往往会对教师讲的内容很陌生,不适应教师上课的节奏,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吸收,导致课堂学习效率差。所以教师应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完成预习目标,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这有利于降低学生听课的难度。
二、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在上课期间,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预案时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连续长时间的讲述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设置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恰当安排对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三、合理设置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没有了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就缺少了内核。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时,应该要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设置,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变得没有意义。比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就要针对这个目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朗读教学和系统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教读全文,对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还应该进行演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范读,对于对话式的文章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知识比较分散,知识点多,知识面广,这就需要学生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不断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鼓励学生在平时多看课外书,丰富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加强写作和阅读、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记日记、写随笔,把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中去,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教学 篇7
一、备课十分重要
教师的课前备课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很重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思考如何为学生讲授知识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怎样讲本节内容才能使学生对其感兴趣,更乐于去学习等问题。比如,在讲《静夜思》这首古诗时 ,课前教师就要思考怎样能将这20个字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内涵,更愿意去学习这首诗,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多媒体资料,将古诗的画面感增强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准备都必须在备课阶段就都做好,使得课堂更加有效。
二、适当的提问方法
上课提问是一种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提问方式,恰当的提问方式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提问时要考虑问题的难度对于被提问的学生是否恰当,问题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否真正有用,对于学生难以回答出问题的状况教师还要有应对之策,避免造成打击学生自尊心的局面。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的基本前提。小学生很容易情绪化,遇到一点问题就会凭着自己的情绪处理,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有意见或者对语文教师不喜欢的话,对语文这门课程也不会认真学习,那么,对有效课堂的构建就会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若发现学生出现不愿意回答教师问题,对教师有抵触情绪的情况时,就要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小学生情绪化也是有改善的,教师可以通过与之沟通将其心中的不满和不高兴排解掉,在讲课时多与学生进行眼神或是言语上的互动让学生感到语文教师和语文课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更愿意将精力放在课堂上,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篇8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做到“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來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露珠的动画”课件,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有感情为动画配音,试着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当一回配音员,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我在教学《小露珠》这一课中,当同学们还在感受小露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了,美化了植物时。有一个同学就冒然提出问题:小露珠滋润植物,美化植物,装点着植物,可他自己呢?这时让你的课堂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那是再自然不过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欲望极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把时间留给学生。
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设身处地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就如:《小露珠》我会为动物配音这一环节时,我先给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起来配音。我惊奇的发现,以前从没举过手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这说明,把时间留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篇9
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有效制定教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导航仪、风向标。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就学过程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反之则影响教学的有效目标。通过反观我听到的众多节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似乎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近期我校举行的“‘教师业务能力’暨‘教坛新星’”评选活动中~通过对我乡语文教师上交的手写教学设计的查看~发现每一位教师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如这样表述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等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5页
3、感受:感悟;××的道理:情感、品质等。
4、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解得知~老师们备教学目标的习惯是照抄教参、依赖教参~是不假思索的~他们觉得教参就是准绳~无可置疑~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就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许多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只注重在内容上斟酌~反复在人文性上思量~而缺乏语言训练、能力提升的意识和行为。不分年级~不分文本特点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泛化或不当~教学效果不明显。仔细阅读新课标~我认为?有效制定新课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度、明确。
:一;不能随意超越课标提出的年段要求。
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阅读”目标的规定是?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显而易见~学段目标是逐层推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 2/15页
性和阶段性~不能随意改变。听一位青年教师教学一年级《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把课文中“艳阳天”“郊游”等词语的意思向学生严肃地解释了一下还不甘心~又把词语的意思用非常漂亮的楷体在黑板的右上角认认真真地抄写了一遍~还带着学生读了几遍~让学生背下这些词语的意识。我想这位教师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适度~制定目标时~我们不能随意超越课标提出的年段要求~必须要符合或体现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既不能高也不能低~方法适当可行~并且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上述那位教师解释、告知学生“艳阳天”等词语的方法是不当的~还要求一年级的学生背下“艳阳天”等词语的意思要求提得更不当。这样的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还有一位参加“教坛新星”评选活动的老师~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春雨的色彩》一课时~让学生去感悟作者用“落、洒、淋、滴”动词的准确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既拔高了要求~使得学生觉得难度大~没了学习兴趣~又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可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有多重要。
:二;同一个能力训练点在不同年级要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例如~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默读”目标的规定就是逐步提升的。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从“学 3/15页
习”到“学会”~再到“有一定的速度”~目标要求拾级而上。默读是重要的阅读形式~是最经常、最常态、最自由、最持久的阅读形式~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默读的习惯、能力、品质需要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逐步养成和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随之作相应的改变和提升。
:三;、目标制订要明确
1、要求体现三位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是课程的基本功能~也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体现的三个纬度。这一点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予以充分体现~要从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从基本功抓起~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使教学目标明确可行。
例如~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16课《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 4/15页 明方法。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的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这样的目标设计从三个维度来体现~思路清晰~具体明确~强有力地引导教师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易于落到实处。虽然就某一节课来说~目标应该有所侧重~但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虽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不便于表达~但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有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愈力集中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有关的目标~使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学目标的开口度要小~切忌贪大求全。
2、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明了。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
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知识目标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3、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满堂灌”~让全体学生接受有层次性的教育。
:四;、要求突出学生实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设计.单是教学目标的编制就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两点是最基本的要素?一是教学内容的特点;二是学生的具体实际。我们的自由发挥与创造都不能通越这两个基础。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郎中、辉煌、风骚、打量气派、精神抖擞、手疾眼快、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通过出示课文相关人物介绍~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引导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6/15页
这样的目标设计~在体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根据教材内容及掌握知识的量来决定的。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课文人物并不熟悉~通过出示图片对人物的介绍~教学目标就能顺利地达到。有的教师缺少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过于依赖教参或现成的教案~忽视了学情分析~忽视了学生本身的现实认知起点~就难免要面临课堂上的问题或尴尬的场面~导致教学目标不能顺利落实。此外~我们绝不能囿于教材本身~而要大胆地使用教材~并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准教材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要求体现文本特点。
1、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解读文本。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把每一文本的三维目标简化为一句话、一个中心问题~把其他目标蕴含其中~做到一箭双雕。
如学习《再见了~亲人》可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抓住环境及人物行为的重点词、句、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它比天高、比海深~”?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可以把“通过找、读、悟~深入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党的崇高品质”作为教学目标?
另外~对于一篇课文~需要掌握的内容肯定很多。如果饥不择食 7/15页 的话~就会造成目标多而泛滥。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合理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
2、紧扣文本。
现在很多教师处理教材、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体现得比较多的还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愿望~不能完全代替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订~把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投入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乐意从事的学习手段上去。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独立承担重任。可以事先征集学生意愿~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提出疑难问题~指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或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依据学生这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学习语言的需要~来最后确定学习目标?或课后收集学生意见~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或体会~既是对刚才学习过程的及时总结、反思。阅读教学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想~这些能力是需要在课堂中扎扎实实进行落实的。思想教育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只有这样紧扣文本~才能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三、目标的制定要具体科学。
再仔细查看老师们的教案目标制定~几乎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 8/15页
都是整篇课文教学总目标~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并没有制定~还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分开来设计。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怎么能够做到具体有效呢?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体到每一课时的教学中去~但不能割裂开来设计。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面。要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发展性。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首先确定~通过教学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只有在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
3、应该重点突出
新课程以来~教学目标表述的改革是比较醒目的。但是在新课程
9/15页改革7年多的今天~老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知放到哪里。一些教师在目标表述中时常出现“使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字眼~目标中的主体在不停地转换~这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课前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固然是教师的责任~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却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目标意识是他们主体意识的具体体现~也是他们承担学习与发展责任的本质的表现。
4、应该便于检测
教学目标表述的指向性要明确、要明晰~明晰到好操作~明晰到能够以此作为依据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生学习结果有明确的界定~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新课程首次把“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阐述的重要领域~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克服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方式。把学习的生动过程交给学生~注重参与、注重过程。
三、目标的制定要凸显语文本色。
1、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培养和锻炼~关键是必须讲究学习知识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应指向—语言学习~能力发展。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教师要经常这样想?我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孩
子什么?那就是要教会学生领悟和掌握学习方法。处在信息社会~人类在努力改善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必须善于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怎样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由此可见学法指导很重要。例如对词语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词典上的解释~而应该针对不同词语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13、《钓鱼的启示》从课文学习中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同时本课学完后~能够学习从课文中找到获得启示的句子及获得的启示。那么在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自然就会通过课文学习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能举一反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本~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训练”是落实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语言训练新机制。
首先~要确定训练目标。应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时候重视“过程和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一课的训练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和达成度的检测。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忌面面俱到。另外~确定课时训练目标时~必须把文本的 11/15页
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语文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要设置语言载体。我们要经常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这三个“点”是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因其训练价值而有所侧重。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训练方式因训练目标和语言载体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譬如~从训练对象的多少看~有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全班集体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又有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口头语言训练主要有朗读、背诵、复述、讨论、回答、对话等形式~书面语言训练主要有默写、连线、填空、写词、练句、仿写片断等形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训练方法~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趣味性和语言训练的时效性。
五、立足文本特点~恰当设计教学目标。
1、根据语文教材的单元整体目标来设定文本的教学目标。
一个教学单元的整体目标~是由几个文本分别承担的~单元是整体~文本是部分。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出发~来设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使教学得以有序实施~从而真正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本单元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因此~“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文本~ 12/15页
就是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而且这个内容必须与“树立忧患意识”有密切的关系~这才是文本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其原因是教学的内容落点~在课文中指的是人类为了生产而搞的“四盲”~这是直接原因~是显性的信息~学生易于理解。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把阅读理解停留在文面上~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罗布泊干涸的深层原因—— 急功近利、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就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也就成为空话。因为人类的“急功近利、缺乏持续发展观念”是全球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面对罗布泊~作者产生“痛苦与无奈”、“沉重”的心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入情”是产生共鸣的条件~也是教学的另一个落点。
2、结合教学文本的体式特征设定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而单元内各篇文章都有各自的体式特征。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分别是《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写的是关于西部的内容~所以学习中不要忘记对西部认识。而本册第七单元则是关于“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教师必须首先要在理念上分清教学目标的层次~即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课堂目标是下位目标~无须都按三个维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文本在单元整体中所承载的功能~还有文本自身的体式特征来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明确具体而有序。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施教时的动态生成~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设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能避免选 13/15页
择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起关键作用。
3、熟知文本特点。
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布卢姆说?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努力告别过去那种粗略的、随意的目标表达方式~应深入对话新课标~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本~认真研究并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熟悉和理解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要对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做到胸有成竹~并了解其他年段目标~这样就能上下勾连~融汇贯通。还要结合学情~寻找并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可能有效。
同一教学内容~同样的整合策略~学生的反应迥然不同~整堂课的分解目标显然也大不相同。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自主选择了不同人物进行评价~他们主动参与~在探究中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优化整合并统一。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了知识构建的主人。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及新 14/15页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07-30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07-18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01-0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10-12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01-04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10-24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08-23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11-05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