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

2024-08-0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共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 篇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因其独特的奠基作用和天然的多重教育功能,具有“儿童性”、“工具性”、“人文性”等本位特征,本文以案例为载体,呼吁小语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简要分析“儿童本位”、“工具本位”、“人文本位”三大本位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本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旨在通过识字与写字、写话与写作、阅读、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因其在所有学科中的奠基作用和自身所包含的多重教育功能,具有“儿童性”、“工具性”、“人文性”等本位特征,基于近年来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走偏”的情况,本文以案例为载体,呼吁“返璞归真”,简要分析这三大本位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追求语文教学的“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简而言之,就是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育活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儿童”本位,就是基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游戏等自然天性展开教学和指导。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需要考虑由于学生因素影响而可能会出现的多种课堂教学环节发展的可能脉络,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准备和临场决断、顺势而导的能力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故事化、游戏性、问题探究式的课堂导入方式;在课堂组织的小组合作、独立创作等教学活动中,也需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儿童去大胆想象、思考、讨论和探究等。如《负荆请罪》一课,教师可以落实“儿童”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自学生字,理解句意和文意;在课堂教学时,先组织齐声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依然陌生的字词和句子用笔标记出来,再以小组形式展开,通过学生互帮和自查的方式初步解决字词和句子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定字词、句子让学生回答,并基于学生的答案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基础词句的问题解决后,教师抛出“负荆请罪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谁负荆请罪?为什么要请罪?结局如何?”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体会蔺相如为了国家而不计私怨和荣辱的品质和精神。

二、以应用为目标,追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本位

语言的学习重在应用,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生活、工作、交际甚至独处等日常活动都在不断地应用语文学科的知识,无疑,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语文的工具性特征也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坚持“工具”本位,而围绕“工具”本位,就需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性教学。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创写”等方式实现对所学的实际应用;在学习了日常交际中适合于不同场合的不同表达方式后,可以对话练习、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对语言的应用中形成自觉的内化和知识建构。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要以语言的“应用”为目标,也不可只重视“用”而忽视系统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三亚落日》一课,教师在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学习文中丰富的字词与景物的描写方法时,除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韵味和景色之美、培养爱祖国爱自然的情感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的`日出日落景象以及自己日常中对景物和日出、日落的观察和体会,基于对例句和课文的深刻理解,通过造句、词句连线游戏等方式进行“红扑扑”、“碧玉般”、“挺拔俊秀”、“蓝透了”、“洁白”、“玉屑银末般”等形容词及“歪着”、“抖落”、“溅出”、“感染”等动词的应用式教学,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巩固多学,形成知识的迁移。

三、以感悟为抓手,追求语文教学的“人文”本位

语文学科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在重视工具性的“应用”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所具有的美妙语感、人文情感、唯美意境等“感悟”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感悟”作为抓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追求语文教学的“人文”本位的实现。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度挖掘字词的思想内涵,或通过仔细品味字词达到对文章情感和意境的感悟,或者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形成深刻感悟,达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全文、情境再现、品味词句、对“自由”的梳理和讨论等,读“园”中事,感悟“园”中之情,用情境化的设计引导学生置身于所读文本的情境中,与作者齐肩去观察、感叹、叙说、回忆“园子”里美好和自由,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及对祖父的想念,并感悟“祖父”在日常细微中对作者的深深的爱,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惜、同感共情的文学效果,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深意,更在情感共鸣中丰富情感表达方式,形成对生活和人生更深刻的感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返璞归真,以学生为中心追求“儿童”本位,以应用为目标追求“工具”本位,以感悟为抓手追求“人文”本位,通过对这三大本位特征的追求和教学实践,落实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华.返璞归真——打造小学语文简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S1):478.

[2]陈莹.寻求本真追求实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10):10-1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 篇2

教学过程又称教学程序、教学阶段、教学步骤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要受一般教学过程的制约, 要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特殊规律。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教师的教, 又要重视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因此,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并促使学生获取知识, 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 形成能力。对学生而言, 教学过程也就是他们在教师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各种品质不断得到发展, 不断由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水平, 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系统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 使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运动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如果我们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看作是一个大的教学过程, 那么每门课程的教学就是组成这一过程的教学活动;如果把每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视为一个教学过程, 那么每个年级、每册课本, 直至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就是组成该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如果把每篇课文的教学活动视为一个教学过程, 那么每节课, 甚至每个段落、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就是组成该教学过程的更小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通常是指—篇课文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它隶属于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 而它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马克思关于任何活动都具有目的、手段和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 我们把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结果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学手段包括有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目标是一种给定信息, 教学结果是一种输出信息, 但教学过程不是—个线性因果链条, 因此一次性地通过教学手段一般不能直接得到与目标完全一致的结果。这时, 必须有反馈, 即利用输出信息与给定信息的差异来调节和控制教学手段, 使教学成为合乎目的的运动。反馈是使教学过程走向有序和保持结构稳定性的必要条件。成功的教学过程总是通过反馈来实现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个, 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以教材知识为主线的师生活动, 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空间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师与学生是围绕教材展开双边活动的, 教材是围绕教学目标编写的, 反映文化科学的发展, 是教学目标的体现。教材是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 并借以保证教学卓有成效地进行。教材编写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因此, 教材不仅应该重视内容的逻辑性, 还必须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当然, 还应遵循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学过程的实质可以说就是学生不断地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更高的起点, 不断地达到一个个的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 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自学能力, 而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个特点便是教师的指导, 这和独立自学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一方面要刻苦努力地学习教材, 另一方面又可以而且必须接受教师的指导, 从而高效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这就决定了教师一方面要研究教材, 一方面要研究学生。教师对于教材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因而只有深入钻研, 才能系统地、深入地把握教材, 从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教材;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不钻研教材, 便无法指导学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只钻研教材, 而不考虑学生的情况, 同样也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由于学生还不可能通过自学从而独立达到教学目标, 因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是极为重要的, 现代化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要求用最少的时间去争取教学的最好效果。这对教师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决定了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解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于词语教学并不重视,教学方法太过于枯燥乏味,对于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小学语文教是一环套一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词语的积累量没有达到一定的数值,就难以继续进一步学习。为了以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对于词语教学不可忽视。下面将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对于词语的教学

虽然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实行体系。所以,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对词语有了一定的讲解,却没有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词语作为文章的铺垫。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往往先将陌生的词汇进行简单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再对课文进行讲解。对于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不够重视,做不到细致讲解。

2.词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不到将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对于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环境中也做不到充分讲解,词语教学只是单纯地讲解词语在句中、在段中的意思,学生对文中的词语也只是粗略地理解,对于实际应用就显得十分生硬;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完全忽略对文章中词语的解释,直接进行文字讲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词语学习枯燥乏味,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

3.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教学方法

对于词语教学,大部分低年级的教师选择对生字的词语以及陌生词汇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义的同时还能理解生字。中年级的教师则选择加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使学生对于事物的特征能有所掌握,体会核心词语在文中起到的作用。而高年级的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于词语深层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可以很好地将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由此得知,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做不到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策略

1.提高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视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对于词语的教学应该联系文章中的上下文,不仅单单对词语进行讲解,对于词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也要进行讲述,让学生对于词语、文章都有更深的理解。如在课文《桥》中描述桥的一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在正常的思维中,发抖、痛苦、呻吟都是人才会有的状态,而这里却是描写桥在大水的影响下的晃动以及发出的声音。因为木桥没有生命,但是文中却用描写人的词语描写了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疑惑。所以教师在讲解文字之前,要先将文中学生不懂的词语进行解释,对于陌生的词语也要结合文章去理解其的意思,然后还可以利用字典对于单个词语进行详细的讲解。

2.树立明确的词语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年级对词语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差异。低年级的教学目的旨在吸引学生对于词语学习的兴趣,积累词汇量,对于词语有着简单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读写;中年级的教学目标旨在能充分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在遣词造句时能够准确运用;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则需要学生对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进行自主推敲,探究其深层意义。

3.改进词语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词语教学。在讲解课文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对于不懂的词汇或者陌生词语进行标注。在课堂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核心词语进行重点讲授,并且对学生进行标注的词语进行讲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古板,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爱上语文词语。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已经了解的词语来理解文章;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积极督促学生运用已知的词语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不同的词语还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印象,也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更感兴趣,更加理解词语的意义。

总之,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也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本文针对在词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希望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冯稚.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6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 篇4

一、初读感悟

名师就是名师啊,最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这本书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后,真是受益匪浅啊。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这群名家老师所具有的语文素养,我的感受是:

1、他们的视野是开阔的,绝对不会死盯课文;

2、他们的思维是深刻的,绝对不会人云亦云;

3、他们的兴趣是广泛的,绝对不会只读书本。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为《大夏书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丛书中的一册,该套丛书从最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或以案例、或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展示名师课堂的方方面面,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直接吸收。

这本书它不光向我们展示了王崧舟、窦桂梅、闫学、武凤霞、刘发建、郭初阳等这些我们普通语文老师心中的偶像的经典课堂实录,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们听到了来自不同层次的专家、老师对这些课的客观评价的声音。“书中附有或褒或贬的评课文章,其针对性、理论性、建设性,无论对名师本人,还是对广大一线教师,都是极富启迪的。”

阅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阅读他们的思想,我们不难感悟到他们的努力与魅力。他们大都高举远慕,立意要在方寸之间耕耘出奇葩异果。他们或剑走偏锋,或单骑突进,或长驱直入,但决不愿耽溺于“不冷不热,不明不白,不生不死”的中间地带。因为,千百年来千百万人恪守的所谓“中庸”已经蜕化、沦落成一种令人麻木的“平庸”及毫无意味的“庸俗”。也许,他们的努力开创的课堂生活有诸多的“过”与“不及”,但是,在他们的课堂中流贯的是奇崛的思性的锋芒,闪耀的是深厚的诗意的光泽,萦绕的是晶润的人性的气息。

二、细读品味

读了两遍这本书,我又反复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和郭初阳老师的《珍珠鸟》二节课堂实录,他们虽然在教学风格和对教材的处理不一样,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充分地运用短暂的课堂40分钟,高效率对学生进行学习广度和深度的挖掘。

1、课堂的拓展

窦老师除了上《晏子使楚》这课,能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拓展,牵涉到的有《墨梅》、《晏子春秋》、《胯下受辱》、《狼和小羊》等。郭老师也同样依借《珍珠鸟》进行广度的开发,为学生引出了《囚鸟》、《鸟儿中的理想主义》、《群鸟》、《绞型架下的报告:二六七号牢房》、《象棋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放鹦鹉》的课外知识、并向学生推荐一本书《一百个人的十年》等。

从两位老师的课中,看似简简单单的一节课,却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对比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单薄、枯燥来形容。

2、课例的分析

(1)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的《宴子使楚》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主题:尊重

步骤:对宴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的尊重的思考。

窦老师这节课属于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课,且具有层次鲜明的课堂教学艺术。窦老师把“尊重”作为课堂的落脚点,然后从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由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由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这层层推进,让学生思维感觉一定程度的深度,使课堂产生了思想的张力,学生为了应对思想的挑战,必须凝神专注,全力以赴奔向思想高点,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高度,这是这堂课的最大价值。

(2)郭初阳老师在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①找出最喜欢的一句话

②思考小鸟是否真的离开了笼子

③比较筱敏《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和冯骥才《珍珠鸟》有何不同

④思考希区柯克《群鸟》中人与鸟谁更有力量 ⑤思考小鸟为什么不会飞出去 ⑥了解冯骥才这类知识分子的特点

《珍珠鸟》这一课例,显示了郭老师与众不同的问题设计能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他总是费尽心思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引领让学生的思考更让人拍手叫绝。郭老师通过对文本结构的“解构”,通过互文性阅读(用筱敏的《鸟儿中的理想 主义》、影片《群鸟》和古诗词中的鸟等与《珍珠鸟》原文构成相互解释的文本群),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作者所希望寄寓的上面所述的表层意义,还深刻地指出:“《珍珠鸟》中作者的沾沾自喜与津津乐道,实有‘欣赏囚禁’的嫌疑”,“《珍珠鸟》一文,实是研究中国作家自由缺失的下意识表现的最好案例。”这样,便从狭隘的就文解文,上升到了在文化的乃至普世价值的高度上来对一个文本进行观照了。

窦老师和郭老师以及众多的名师,他们都属于质量型、智慧型、研究型、示范型和个性化很强的教师。他们的课堂以读代讲,奏响了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都是抓住细节教学,力求课堂生动丰满。这样的课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堂中编者-作者-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找准方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 篇5

精品课堂展示教学研讨会”的

心 得 体 会

安龙县洒雨中学 谭芝美

5月24日下午,我和同行的25人一行匆匆来到我们的省府贵阳,也是被贵阳人称作“爽爽的贵阳城”。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贵阳,经过4小时的乘车,我们在晚上9点过钟才到达贵阳,下车后我们逛了好多家旅馆都没有找到住宿,直到深夜12点左右才找到一家旅馆,此时此刻的我感到既饥饿又疲倦,就在一家普通餐馆吃了晚餐随后匆匆来到旅馆住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我们兵分三路,有几位老师去学习“山东杜郎口教学管理模式”,有几位老师去观摩“全国教育专家新课标暨小学数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学习,而我们其中几位就是观摩观摩“全国教育专家新课标暨小学语文精品课堂教学展示”学习。

我这次前来,是为了听取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是怎样教学语文的,心里非常激动,因为我在小学从教语文学科虽然有十来年了,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我认为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还是有点不足,毕竟我的语文知识面还不够宽,不够丰富多彩。我想,这一次,我一定会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的确,我真是不虚此行,在这次观摩学习会中我听了来自全国的两位著名教育专家名家和贵阳市南明小学副校长上的语文展示课和他们的精彩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在25日上午,我们首先听取了来自北京市的教育专家武琼的精彩课堂教学,她上的是《游戏作文》,虽然这堂由于之前停电的原因让师生们苦苦等了一个半小时,但是在组织教学中,她就以停电的原因引入教学。“孩子们真是让你们等累了吧?你们猜还有随在和你们一起焦急地等待着上课呢?”武老师以一个“猜”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们一步一步引入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接下来武老师以“分饺子”游戏(在小黑板上出示15个饺子),让学生们展开想象:一种是怎样把饺子分成“一边多一边少”或者“一边多一边少”。引导学生们想想......有哪几种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之中武老师从用词的角度去互动学生,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各自挖出自己头脑中积累的词语,然后与大家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这也是让学生训练表达的能力。刚刚把这几种方法分析,武老师又以“平均分”一词让学生再展开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把多余的一个饺子给吃了,剩下的14个饺子就可以平均分分成七盘或两盘。”这时武老师紧接着发出疑问:这种方法可行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行,有一个同学就立即说不行。“为什么?”武老师接着问,那个同学又一次高高地举起手,回答说:那以后都不敢让他参加集体活动了,因为他会偷吃集体的东西,..接着老师又引导同学们把“偷吃”一词换成什么“独吞”、“霸占”、“占为己有”等词语,一下子把孩子们的思维发散出来了,让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气氛。紧接着同学们说出了增加盘子的不同方法。这节课按理说是一堂真正的语文作文课,可是武老师在讲到分饺子的方法时,似乎有点像数学课。其实不能简单地说它像数学课,课堂上武老师从分饺子的不同方法上侧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用词,把握用词的准确性整节课上老师组织的井井有条,学生交流得快乐快乐融融。按理说是该到学生写的时候了,可是老师又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学习的内容还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们觉得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行”于是就把这堂有趣的游戏作文课要结束了。此时还有一位小姑娘还在专心地写着,老师安慰她说“不要慌,拿回去慢慢的把它写得更加精彩吧!”武老师的用词也是一绝,她就 “精彩”一词,让学生把想方设法完成的内容留着跟家里人一同分享,武老师就是在这样的教学中让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内容,还知道了要和别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武老师的这种:“提问→讨论→互动交流→总结、分享快乐”的教学法实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午,我们又听了来自贵阳市南明小学的副校长申璐老师的《桂花雨》一课的课堂教学。

首先,申璐老师是用余光忠的诗《乡愁》来引入教学的:师生一同分小节试背《乡愁》这首诗。然后,申璐老师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对《桂花雨》一文的学习,这篇课文虽说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在申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德津津有味,交流得头头是道,让一堂阅读课充满了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让学生层层释疑,并配以一幅幅生动的课件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上面还配有原文,申老师边配合,学生边读,把这篇寓意深长的《桂花雨》这篇文章讲解得入情入理,学生们也随着作者的思路去细细的体会农家生活的快乐以及那种思乡的惆怅。

26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来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宋运来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他上的是《悦读童曼,学写作》的作文教学。教学开始,宋老师就给学生讲述他小时候的童年故事,让孩子们对童年生活产生浓浓的兴趣,接着宋老师又给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捡到过什么东西?(钱或其他物品)学生们都回答道:捡过钱。老师又问: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学生们纷纷阐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老师就引出词语“拾金”。老师又问是“拾金要昧”还是“拾金不昧”呢?接着老师出示童谣歌曲《一分钱》来让学生一起唱,同时激起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主题后老师就用课件出示:灰太狼和他面前的一张100元大钞。他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思考此时的灰太狼的神情和动作以及心理想法,让学生们一下子把头脑中几乎所想到的词语都给用上来。例如描写灰太狼神态的词语:”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环顾四周”等,描写灰太狼的心理时用到了“大喜过望、喜出望外、忐忑不安”等词,在描写灰太狼的感叹时,常常引导学生考虑一些既感叹又惊喜的词语,如“啊、呀、哇什”等词语,这些词语都用得恰如其分。整过过程是围绕“灰太狼发现100元大钞→抓起100元大钞→不小心掉进窨井→灰太狼获救→钱的用途?”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思路清晰,散发思维落到实处。在描写灰太狼动作时,用了一个“抓”字比较好,它比“捡、拿”等词更准确宋老师把学生不会写的四字词语展示在银屏上让学生一目了然。至于作文的具体内容老师还是要求学生回去写作,以便于和家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不管怎么说,他的这堂课能够吸引住八九百人的注意力,实在是太精彩了。在讲座中,谈到现在的学生怕写作文这个问题时,宋老师说:“其实写作文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搜集语文素材,如何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去交流与分享。至于写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到什么就写写什么不受到约束,可以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写,这样能写出真实的东西,但有一点是不离开主题。”可是我认为这种方法好是好,就是我们手下的学生基础不是那么好,在交流过程中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很好地推行。但是他的“要让学生从‘怎样写作文’转到‘为什么写作文’”的这种理论是科学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试卷解析 篇6

一、第一题:给带点的字注音

这一题学生错误最多的是前后鼻音不分,如:“铁饼”的“饼”、“竞走”的“竞”、“杏花”的“杏”都是后鼻音,学生易混淆,另外“蜜蜂”的“蜂”学生易写成fong.

二、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

这一题总体来说写的还是不错的,个别同学把“池塘”的“塘”写成“溏”

第四题“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其他部首的字正确率较高,“木”字旁的字有学生写“想”

第五题:看图,照样子连线,然后在田字格中写字组词

这一题连线基本都对,但写字有学生把图与字顺序弄乱,如:川的象形字对应的田字格有学生写上“石”

第六题:下面这些字的偏旁在哪里?找出来描一描

这一题错误率较高,主要集中在“击”“足”“布”“高”四个字中

第七题:先给下面的字组词,然后用所组的词写一句话

这一题有少部分孩子把组的词拆开造句,让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要加强训练。

第八题: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这题学生易把“一(杆)标枪和一(根)竹子”混淆

第十题:读一读,想一想,照样子写词语

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物的分类,大部分学生完成的很好,个别学生出现写错字和写错拼音的现象。

第十一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内容简单,题目也较发散,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较弱,不理解题意造成乱写或不写现象。

纵观整个考试情况,学生在第一题、第六题、第七题和第十一题错误率出现比较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加强学生前后鼻音的专项训练,拼音还需要巩固,说话训练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配培养说完整的话以及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阅读方面还将准备一些专项阅读习题抽空给孩子做口头练习。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本学期通过每单元的语文考试,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已经能自己读懂题目、分析题意了。但是孩子们的能力提高了,试卷的难度也在增加。因此家长会发现孩子的成绩没有以前好了,其实这有几层原因,除了试卷难度大外,也暴露了孩子的一些做题习惯问题。下面就第五单元试卷考试情况给家长做详细的分析。

上周五上午第二节课,由于要参加市语文研讨会,便让健康活动老师监堂,进行了第五单元的考试,结果第三节课上课时,数学老师收卷,发现还有十几人没能做完,为了不耽误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便按时收了试卷。当时未能做完试卷的孩子就哭了。下午得知情况后,便利用时间让这十几个孩子补考完了,同时帮他们分析了原因,首先试卷之所以不能按时做完是因为对所学内容不熟悉,还有就是有同学书写速度慢、在做题时东张西望,耽误了时间。致使其不能和其他同学同时交卷。希望这部分同学以后加快做题速度。

下面就各题进行分析。

第一题、写出相应的小写字母。

语文园地五中出现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它的目的是为学习查字典打基础。因此我采取了学唱《字母歌》的方式帮助孩子记忆字母顺序。试卷中有部分孩子不能分清q和p书写外,还有将l的小写写成了L,有个别孩子将F、J、R的小写写错。

第二题、看谁写得准,写得漂亮。

这一题是每次考试的必考题,这次试卷上出现的字词都是在语文书第五单元课文中出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读书的时候要认真。

第一个“因为”,有一个孩子将“为”写成“办”,而把“办法”的“办”写成“为”。说明将这两个字弄混了。

第四个是“好像”,有9个孩子将“像”写成“象”或“向”“想”。

有两人将“公园”的“公”写错。

第六个“力量”,有一人将“力”写成“立”,两人将“量”写成“亮”。其实这种错误在听写中曾出现过,我也当堂纠正过,可还是出现了错误,确实不应该。

第三题按要求写字组词。

1、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字,再组词。

有不少人将“马”加上了部件,写成“骑”或其他字,说明未能认真审题,其实“妈”、“蚂”都是我们刚学的生字,只要孩子平时作业时用点心,这一题不应该错。针对前几次试卷我曾经强调,给字加偏旁组成新字,不可以用拼音,因为这些字应该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字,可这次还有同学用拼音,说明她对所学生字不够熟练,希望加强。

2、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这一题要求学生能正确辨别同音字,如“在再”,“做作”,“快块”等这一题也暴露出一部分孩子对同音字方面的缺陷。

3、照样子,扩词。

这一题主要考孩子的词汇量,结果发现有个别孩子词汇量较贫乏,以后要加强。

第四题、我会看图填空。

大部分同学能正确辨别图意,准确填空,但有部分学生将布看成地毯,还有部分学生一看“一匹”立刻填上了“马”,因为他们不知道除了马,布的量词也是一匹。其实一匹是专用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某些名词只能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门的量词,这样的量词就是专用名量词)一匹用于纺织品或骡马等。

第五题、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写句话。

第一小题用“渐渐”写话问题基本不大,关键是第二小题,用“像”写话,由于理解有误,有不少孩子未能正确写出比喻句。比喻是用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感觉的修辞方法。判断是不是比喻修辞方法主要看修辞的作用:抽象的是否让人感到具体了,生疏的是否让人感到熟悉了,深奥的是否让人感到浅显了,平淡的是否让人感到生动了。有的孩子写得很好,如“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小柏树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等等,而这些需要孩子的不断积累。第三小题让孩子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这一题我们曾做过练习,也反复强调要将语句写完整,交代地点人物,可这次还有同学不能将语句写完整被扣分。

最可惜也是最不应该的要数第六题,有孩子没能将题目读完,造成漏打标点符号的错误。

第七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一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写出,而有部分孩子需要加强记忆。

本次试卷失分最多的要数第八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了。确实这篇短文内容对于孩子来说较难,首先他们不知道“油坊、面坊”是怎么回事,其次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要表扬的是李莹、杨世璁、倪维嘉、王鑫辉、周元烨等同学,他们仔细读文,认真思考,将后面三个问题基本答出来了。

阅读题是学习语文的关键,也是难点,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一题是看图写话,题中规定了写话的内容,相对于写短文要简单许多,大多数孩子能认真完成,但有的孩子读题不仔细,不能严格按照所给条件写话,所以被扣了分。

下一步的措施和建议:

1、抓好字、词、句、篇的积累,扎实掌握基础知识。除了字词(要会看拼音写出词语、组词)要熟练掌握,还有每次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都是教材中指定要全文或某些段落背诵的,而考查形式显然不是口答,而是要会写,这就要求孩子们不仅仅是要会写认字、写字表中的生字词,而且简单的常用字词也要会写。以后我们会逐步要求学生练习抄课文,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字词句子,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边读边记忆的能力。

有时作业中会让孩子抄写生字,这其实就是在对字词进行巩固。因为抄写生字只要适量,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从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很多问题,如对拼音的掌握,对生字笔画的熟练度,对生字组词的运用等(作业中常会发现有的孩子把这个字组成了其他同音字可以组的词,如“立亮”)。

2、继续强化听讲和审题理解的训练。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要达到独立审题理解的水平,所以这方面的训练必不可少。同时,在家学习时也要强调审题习惯的养成。学会听讲,做到边听边记,听懂、听会,这也是各科学习的最重要基础。

3、家长配合教育,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如基础薄弱的同学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越是基础差,越影响孩子学习本科时的兴趣,为防止恶性循环,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先抓基础,使之看到课本不再像“天书”是首要任务。每天听写,经常读书,这些都要成为孩子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再比如工工整整地写字、做作业认真仔细、平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坚持预习复习等。

4、扩大知识面,课外多读书,在家中形成全家人爱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我一向倡导不单纯从试卷得分来判断一个孩子学得好与坏,但是试卷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看出很多问题。比如家长和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年级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需要紧密配合,千万别等孩子不爱学习、不好好学习已成定局不可扭转时才来后悔。现在孩子们已出现了差距,有的孩子作业质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准,学习习惯很好,其中就透露着家长教育的点点滴滴心血。为了让孩子有个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您可以小到物质奖励,大到告诉孩子:学语文是为了什么?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做一个端正的中国人。

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 篇7

一、备课充足, 合理教学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认真充足的备课, 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全面、更合理的引导、更计划的进行, 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全局, 全面的引导学生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教师“吃透”教材内容, 这样才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解析, 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知道如何引导学生们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可以把文章更加具体化, 与学生们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让学生积累知识, 认知事物, 扩展视野的目的。

充分的备课, 会让教师根据小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心理认知, 行为思考来进行教学, 从小学生的思维视角来进行解析知识, 而不是用成年人的角度把知识强加给他们。只由充分的备课, 合理的教学才能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开发他们的潜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宏观上来说也是一个非正式群体, 这个非正式群体与其他非正式群体的本质区别是, 他们大多数都是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他们因为心智上、思想上、行为上的不成熟, 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是很容易产生群体效应的。例如, 在课堂上一个小朋友说话, 其他的小朋友就很容易“跟风”所以作为为人师表的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氛围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但是这个群体的小朋友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而我们就应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来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在古诗教学的时候, 因为社会环境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所以他们很难理解其中含义,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进行科学的教学。就拿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为例, 很多小朋友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是一无所知的, 这个我们可以利用影片将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画面放给他们看。让他们的脑海中有“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的画面, 当然就明白了“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呀!当然, 我们也可建立“植物角”在适当的时机把种子发给同学们, 让同学们自己当一回农民伯伯, 自己体验春种秋收的感觉, 自然而然学生们就会理解什么是“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进而理解“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的含义呀!语文教育是一项长久的教育, 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现状, 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对于语文教学, 我们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 发挥他们的特长, 让学生爱上课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率的进行语文教学。

我们应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教学, 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性格特点来划分学习小组, 在学习上互帮互助, 在生活上互相关爱。这样也可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发掘他们的潜力。我们可以以组为单位, 选举出小组长。提前布置学习任务, 进行小组比赛。我们拿《晏子使楚》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 课) 为例, 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每个小组, 将《晏子使楚》演成情景剧, 小组成员自己决定角色, 学生就会提前熟读文章, 从而知道自己哪里明白、哪里不懂、哪里模棱两可, 通过互相交流来学习文章, 在情景剧的排练演出中, 就轻而易举的学习了整篇文章, 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实时掌握学生动态, 了解在排练演戏中存在的不足、难点、重点进行帮助。在演出结束后由同学们互相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老师仅仅当一个引路人, 让学生们融入学习中, 真真正正的消化文章极其衍生出的意义。

四、沟通交流, 寻找不足

教学方法是一个人民教师通过过往经验和不断学习过程中累积而成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 难免存在着自己不知道的不足与缺点。而好的沟通交流会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得到帮助。首先, 教师就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师互相交流方法, 所谓的“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同事最了解你的教学习惯, 知道你的不足和优点,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扬长避短。其次, 可以关注网络, 报刊, 电视中出现的中外专家的新型教育方法, 利用高科技了解, 并化为己用。我们处于知识大爆炸的年代, 网络信息之快, 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们可以网络来认知自己的盲点, 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我们应该多与学生交流, 和自己的学生成为朋友才能更全面知道他们的想法, 捕捉到他们的思维, 这样就会有侧重点地来进行教学。

五、总结

综上所述, 一个教师的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素质都影响着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我们在教学中, 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载体、正确的引导者、合格的领路人, 从而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教育方法、合理的教育方式、新颖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教学。只有这样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才能更有效率, 更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3]余文森, 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解析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 拓展阅读 ;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69-01

当前阶段,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提高,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文中只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这一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小学教育院校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教育院校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群体的语言能力。当前阶段,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为此,教师必须需要在课题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全面引导学生走出知识课堂,不断扩宽自身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全面促使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的稳固提升,为此,教师开展此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小学生自我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缺乏阅读素材的问题。除此之外,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文学著作,同时,还进一步的帮助学生丰富了自身的文学素材储备量。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际发展现状

教师在教学中轻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主观的认为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喋喋不休的状态,唯恐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全部学完,从而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主体地位。轻视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受,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涨、甚至产生学习倦怠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会变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变得很尴尬生硬,严重的抑制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小学生的实际阅读学习兴趣,同时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的学习习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对班级中各个学生的学习喜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出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师在教学“骆驼和羊”这节课程时,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前在黑板中绘画出骆驼和羊的简笔画。接下来询问学生,你们看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呀?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通过故事的形式激发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请你一边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教师这样的设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还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骆驼和羊的一些小故事。利用学生的课余休息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站进行一些具有可读性文章的推荐和简单的介绍。教师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全面培养学生群体的爱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班级中组建一些阅读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自发的去校园内的图书馆中去阅读,运用激发奖罚制来进一步促进班级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学创设学习情景

在创设学习情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一些具有吸引性和创新性的标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可以自发的进行到课堂阅读学习的情景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分别从学生的视觉、听觉两方面来使学生具体深刻的感受到阅读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还需要并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环节,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扩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深入理解作者创造时的内心情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进行拓展阅读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必须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充分认识到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而全面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解析 篇9

1《燕子》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如诗如画般春天景色的描绘,及对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燕子的无限喜爱之情。2《咏柳》主题解说:

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柳树的描写,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春日》主题解说:

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3《荷花》主题解说:

本文描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开的景色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4《珍珠泉》主题解说: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再见了“珍珠泉“流动的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翠鸟》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 也告诉我们要自觉保护动物,爱它们就要给它们自由,与动物和谐相处。6《燕子列传》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写瑞士政府和当地居民冒严寒、顶大雪救护北飞中遇到危险的燕子,最后用列车将它们送往温暖的地方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人类对鸟儿的关爱之情,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7《一个村庄的故事》主题解说:

本文借小村庄的毁灭,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而告诫人们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大自然,这样才能维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才会有幸福的生活。8《路旁的橡树》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自觉保护橡树的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9《亡羊补牢》主题解说: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之后接连丢了两只羊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主题解说:

这则寓言通过写一个人本来要去南边的楚国,却驾车向北行的故事,比喻有些人行动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反而会越远。10《惊弓之鸟》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写更羸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他只拉弓不射箭,就让大雁从天空掉下来的故事,告诉我们“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来历及其含义,同时教育我们要学习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严密推理的思维方法。

11《画杨桃》主题解说:

本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作者遵照父亲平常对他的叮嘱,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遭到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从而也告诉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12《想别人没想到的》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讲述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比谁画的骆驼多的故事,说明了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创新思维都很重要,只有大胆想象,独辟蹊径,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13《和时间赛跑》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写“我”从外祖母去世这件事知道过去的就不会再回来,并和时间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时光匆匆流逝,只有珍惜时间,努力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的道理。14《检阅》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讲述波兰 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检阅时没有歧视拄拐的博莱克的故事,教育我们对待残疾的伙伴不能歧视,要给予他们尊重、关爱、鼓励和帮助,从而让他们感到自信、温暖和快乐。15《争吵》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讲述“我”和克莱谛之间发生争吵这件事,教育我们:与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矛盾,要主动承担责任,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以诚相待、珍惜友情。16《绝招》主题解说:

本文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坚持练习,最终练成了口算的绝招,赢得了小伙伴们的赞赏。

17《可贵的沉默》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课堂上一个场景的再现,教育我们平日里对父母一味索取而不回报是错误的,我们应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回报父母的爱。18《她是我的朋友》主题解说:

本文记叙的阮恒为受伤的同伴献血的故事,赞扬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金子一般的美好心灵及他和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意。19《七颗钻石》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小姑娘找水、让水以及水罐一次次变化的描写,寄予着作者的美好愿望: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20《妈妈的账单》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记叙小彼得和妈妈之间关于账单的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无声、无私、无价,对父母我们不要一味索取,要懂得感恩季回报。21《太阳》主题解说:

这篇科普短文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和太阳有关的知识,懂得了太阳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决心。

22《月球之谜》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介绍与月球相关的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月球的魅力,从而激发我们继续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主题解说:

本文描述了“我”第一次上网的经历,让我们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了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地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24《果园机器人》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果园机器人的大胆设想,激发了我们对机器人和科技的兴趣,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是科技发展的最大动力。25《太阳是大家的》主题解说:

本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告诉我们“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26《一面五星红旗》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我”维护国旗的描写,让我们在感动于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的同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国旗、国家的尊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27《卖木雕的少年》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赠送“我”木雕小象墩故事的描写,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赞颂了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主题解说:

本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赞扬了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无私帮助的高尚品质。29《乞丐》主题解说:

通过描写人们欢度“七夕”时充满美丽幻想的情节,表达了人们享受快乐的心情。《嫦娥》主题解说:

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的生活,表达诗人凄凉孤独的心境。30《西门豹》主题解说:

这则历史故事通过对西门豹巧妙施技、造福百姓的描述,赞颂了西门豹一心为民,敢于破除迷信、除暴安良、尊重科学的品质。

31《女娲补天》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描写,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企盼幸福美满生活的感情。32《夸父追日》主题解说: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 篇10

关键词:小学;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一、引言

语文科目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从小到大必须学习的科目。小学语文教学不太强调应试,更注重积累性和趣味性,这种方式吸引着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往往要面对的是全新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更高的要求。随着难度和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做好小学升初中的语文教学管理,对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过渡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小学升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

各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由于地方教育的差异,许多地区语文教育要求的标准不同。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毕业甚至同一学校不同教师所教的学生进入同一初中后,语文水平也是明显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水平,导致部分小学毕业生在升入初中后存在着许多语文学习上的问题。再如小学生小学毕业后语文知识不再积累、不会进行预习与复习、词汇不会正确运用等现象普遍存在。小学和中学的教材内容也不相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知识跨度,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可能会产生脱节问题。

三、小学升初中英语教学过渡和衔接的策略

(一)教学原则的变化

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在小学阶段,教师主要采用直观性原则,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增加所学知识的直接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进入高中阶段,教师主要贯彻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一:语文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促进了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而到了中学阶段,语文教师会先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查找关于《观潮》这篇课文的相关资料,根据所查资料说出自己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对钱塘江的感受,在学生一一展示之后,再进行进一步引导。教师用这种启发性原则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教师主要采取讲授法和指导教学法。教师通过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形象描绘,把讲述、讲解同课本教材有机结合,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而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教师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还相应的运用讨论法,利用讨论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案例二:语文教师在讲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一些教师会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先阅读几遍这首诗,然后就在黑板上写上这首古诗每句用现代文翻译过来的意思,让学生根据这个意思去理解整首古诗,理解诗人王维的思乡怀亲之情。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语文教师运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对这首古诗的内容进行探讨,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以及遇到重阳佳节对家乡的异常思念之情。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转换

为了完成语文课堂中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就要组织学生以一定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活动。小学阶段主要是集体教学形式和现场教学,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发挥了学生集体的作用。进入中学阶段,在班里授课制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试讲的活动形式。在一个班级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进行相应地分组,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安排学生分组对所学内容进行试讲,加深自身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积极去探讨文章所要传达的真正意义。案例三: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课本中有一篇《小马过河》的童话故事,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之前一般会选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牛伯伯和小松鼠,朗读出各自所说的话,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而到了中学,大家的阅读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各自的小组内分角色品读不同人物的话语,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来,更好地去理解整篇文章的寓意和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了解不同阶段教学的不同方法,与小学教育教学做好衔接,让学生有个平缓的适应过程。

参考文献:

[1]呼碧霞.立足学生一生发展让生命因语文而精彩―――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与初中语文衔接策略[J].辽宁教育,2012(15).

上一篇:公路养护管理制度1下一篇:学习并收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