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2024-07-15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精选12篇)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1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然而,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 “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不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件作为一种用来控制计算机实现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应该以人为本,关爱教学双方,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

一、围绕教学目的、内容设计,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A、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蜘蛛织网》一课时,学生对于蜘蛛织网的过程缺乏了解,这儿是学生认知理解的难点,可以制作蜘蛛织网的相关CAI课件(主要是动画),再加上声音的渲染,从空间概念上展示过程,让小学生仿佛来到了蜘蛛织网的现场,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溶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稍加点拨,即可为学生突破难点。

B、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琥珀》一文中,琥珀的形成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理解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视听一体化的特点,借助CAI课件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故事:松脂球形成经过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重点部分。然后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容易得出四个必备条件:a.夏天,强烈的太阳光。b在松树林里c.蜘蛛扑向苍蝇,松脂下滴,正好将它们包裹。d松脂不断下滴。由此进一步懂得了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的道理。文章的难点迎刃而解。

C、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愉快地学习。

课件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多感观,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八册《海底世界》,作为内陆地区的小孩子,他们对于海洋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利用形、声、色俱备的现代信息技术―― CAI课件,能立即抓住孩子的视听,给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最佳的情绪背景。播放的声音从“海面波涛澎湃”逐渐转入到“再往下500米深”的一片静谧;视频图像从“广阔的海面”再到“闪烁的‘小星星’(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的深海”,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学生的思维立刻就活跃起来。这样,CAI课件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再现课文情景的氛围。使文字、声音、动画等声情并茂

[1][2]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2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 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 促使学生手脑并用, 思维集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教材中, 许多课文是中外名家的名作, 这些作品语言精练, 意境优美, 寓意深邃。但是, 由于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窄, 生活阅历浅, 对作品所描述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知道很少, 很难受到作品的感染。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 受到美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这就离不开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庐山风景的图片制成课件, 提高学生的领悟力。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 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庐山上, 草木葱茏, 苍翠欲滴, 危峰兀立, 层峦叠嶂, 香炉峰顶正被烟雾笼罩, 一团团紫烟在阳光的照耀下, 从山谷中升起, 美不胜收。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移境入课,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就是图、文、声并茂, 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 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 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起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桂林山水》一课, 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的情境:碧水悠悠, 山石奇特, 峰峦叠嶂, 翠色欲流。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 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世界, 仿佛置身于桂林的山与水之间。这样, 情随境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就被激发了起来。多媒体课件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学习状态, 对教学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变难为易, 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语文教材中, 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使小学生难以理解, 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 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去感知知识, 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 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的设计理解不是很清楚。如果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火车上坡时的情景, 从而让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 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 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 是课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应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 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 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 学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 学得生动活泼, 兴趣盎然, 同时, 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非难点了。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情感, 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 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再现等方面都很难让学生入情入境。而运用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 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 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 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 学生一边听着低沉的音乐, 一边观看大瀑布今昔的变化, 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 学生仿佛走进了大瀑布葬礼的现场,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以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又如:古诗的教学, 小学生对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是很难深入理解的。但是如果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适时播放优美的旋律, 娓娓动听的诵读, 并配以精美的画面, 那么学生就容易找到情感的激发点, 古诗就会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挥之不去。学生的情绪就会达到最佳状态, 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朗读兴趣也随之而生。另外, 对一些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优美段落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 让学生反复品读, 深入揣摩, 从而提高朗读技能。

总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蓬勃兴起, 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 寻找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参考文献

[1]赵广东.如何让“农远”资源走进课堂中[J].中小学电教, 2008, (5) .

[2]王丽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课程案例剖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11) .

[3]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4]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7, (3) .

小学语文教学“简约”手段的运用 篇3

[关键词] 语文课堂;简约;教学效率

构建简约的小学语文课堂,已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简约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环节、方法、语言都简单高效,不枝不蔓。以删繁就简、条理清楚的教学过程,明了、凝练的教学内容,直奔主题的教学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构建简约的小学语文课堂呢?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简约”

沃夫纳格说:“深奥的思想是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简练、有效、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教学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有效地传递知识的信息。简约的语言是构建简约语文课堂的载体。在短短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啰唆,废话太多,失去教学语言本应具有的流畅性和逻辑性,就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认知,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简约的课堂也就无从构建了。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发挥出其独有的功能,首先要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亮点,运用生动、简单的语言,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对些微逊色之处我们要给予富有智慧的,保护学生自尊的“点到为止”,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我们要使学生在简约的课堂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简约、明了而又巧妙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在教学中只有以简练的语言为载体,才能真正将学生带入语文知识殿堂。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简约”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对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盲目的增加,调整和加工,反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臃肿、重叠、呆板,使教学节奏复杂缓慢。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内容简约又全面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做起。第一,有效的整合课程资源,要以教材的课文为主线,科学整合课程资源,只吸取有用的内容。第二,对教学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整体把握,使教学的内容简约、适度。每一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精力却是变化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追求简约的教学内容才是最佳的途径。简约的教学内容也不是随意的删减知识,而是在我们教师整体把握,认真总结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的有效处理,提炼核心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三、课堂教学结构的“简约”

传统的教学方式表现为一个个周密详尽的教学环节,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机械地演示教案,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简约化教学结构的建立要求教师首先对文本做深入的研读,真正掌握文本的特点,明了课程的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有把握设计好简约化的教学结构。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要突出重要的教学环节,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来感知课文的内容;然后要对课文进行精读,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真正领悟课文的深层次的内涵。最后,教师要通过对课文的知识的巧妙的迁移运用,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消化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 复习导入, 引出“依依惜别”中心线索。2. 感悟“赏景藏情”。3. 品读“对话叙情”。4. 领会“吟诗抒情”。笔者这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力图体现出“简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力求简明,教学过程力求简洁,教学方法力求简便,以简驭繁。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发展。

四、课堂教学手段“简约”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因此变得眼花缭乱起来。一些多媒体动画、图片、音乐配画等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太多的多媒体导入,结果却淡化了课堂教学的主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做到对教材深入理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把握,在采用常规媒体教学能取得更有效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要减少不必要的多媒体运用,

总之,构建简约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很多,简约是一种至美的境界,但简约并不是简单。语文课堂教学臻于完美的境界就是简约之美。简约之美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真正体现出境界丰满的简约之美。

参考文献

[1]姚小红.活力课堂 乐学天地——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J].吉林教育,2009,(17):86-87.

[2]靳艳琴.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55.

责任编辑 王凌燕

运用电教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篇4

题目:运用电教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湘潭县分水乡较场完小

作者姓名:赵映

时间:2009年下学期

运用电教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传统教学需要改革,那种按部就班的、老牛拉破车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新事物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它让学生作为现代人有优势感和自豪感,能激发学生的现代意识,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它一扫过去那种空洞的说教,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将课本上的死知识生动化和美化,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地学,轻松地学,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一改事倍功半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化教学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电教设备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 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电教设备,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2、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电教设备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利用多媒体把地震后的废墟、嘈杂的场面、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的形象和他在废墟中挖掘儿子的图片一一展示给学生;同时模拟出父亲在嘈杂的人群声中和他人的急切的对话。视听结合,学生一边看 3 图一边感受父亲的语言,在读、看、听中,学生流出了眼泪。模拟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真切”的感受。

3、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例如:《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可用多媒体放一段喜庆的音乐,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高兴、激动)师:你们知道吗?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北京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陶醉在这个巨大的喜讯里,让我们也赶快去凑凑热闹吧。以音乐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2)以画面再现情境。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在欣赏了太空所见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极了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到地面上,我们的身边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我们要保护 4 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乱砍乱筏,山上一片荒芜,到哪里去寻找绿色?展现美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现丑的情景,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电教化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时,学生对于古诗精炼的词句可能很难达到理解透彻的程度,虽然教材给出的材料中有一张图片,但是区区一张静态的图片又怎么能够将长江冲破天门山奔流东去的气势描述得呼之欲出呢?这时,我们不妨试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演绎这首精彩的古诗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长江的大气、浩气 5 和生气,在看长江汹涌东流的同时,配以古诗荡气回肠的吟诵,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言自喻了。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使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成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从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有些平时不易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用电教设备展示,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于学生面前,更方便学生了解。像《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先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分析课文时,再出示爬山虎长长藤蔓、细丝样根须、不同时段叶片颜色的特写投影图片,由学生仔细观察后讲出爬山虎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虚实结合、动静相生,学生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三、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勿庸置疑,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广度、活跃度的过程。对于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过去我们积累了很多极有价值的经验,如在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语文教学中口语练习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激活就多了一条光明大道。如:在教学《心愿》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独立阅读课文的特点,制作好课件,在声光电给学生造成强大冲击的同时,向学生适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地活跃学生 6 的思维,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最终理解和平和友谊是世界的主旋律、人民的心声,并产生一种为世界合平、国家富强而学习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5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你就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课堂教学会向着你预定的目标进行。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这除了与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教学外,我认为与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着极大关系。现在我就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及其作用在这里谈一下:

一、灵活使用简笔画,活跃课堂气氛。

在各科教学中,简笔画的恰当运用,会给课堂注入活力,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笔画在美术、英语学科教学中运用的较多。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多专业(中文本科,美术专科,计算机在函专科)优势,根据教材需要,适当穿插简笔画进行辅助教学。简单的几个点、几条线,就可能掀起学习的高潮,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地接受乃至参预。这一点对初一新生尤其重要。初一学生年龄小,形象的简笔画教学更易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领会课文的主题思想。还记得我在分析《手》这篇课文时,随手在黑板上画了几只不同形态的手,有的粗糙(用粉笔侧锋表现),有的细腻(用粉笔中锋表达),有的粗大,有的姣小,让学生区别各种手的特点,再根据课文的描述,找出哪一只手最象主人公的手,同时进一步思考这样的手长在谁的身上更为合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种形态的不同。学生都睁大了兴奋的眼睛,争先恐后的发言,认为姣小的手象同桌女孩的,细腻的手象是妈妈的,粗糙的手是主人公的……就是这几根简单的线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课文知识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预的积极性。

二、合理使用录音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在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上,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写字能力,常常降低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的教学要求,甚至是忽略了。我在语文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现有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读的教学。我认为,声情并茂的诵读,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锻炼学生的读书能力。在教学中,有些文章,教师的泛读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文章内容,通常我会利用录音机进行辅助教学。譬如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我先泛读了一遍,随后让学生集体朗读,学生总是把握不住课文的基调。于是,我让他们听范读。那缓慢的语速,低沉的声音,沉痛的语调,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到了一九七六年那个悲的.时刻。学生们被感染了、震撼了,他们不由自主地小声跟读起来,有的眼角还隐隐地泛起了泪花。学生第一步会听,下一步就会读、愿读,从而就愿说、会说。利用晨读课、班会课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或是三分钟演讲等说话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恰当使用投影仪,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投影仪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投影片准备的充分,能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使教学环节紧凑。上课时,首先将课文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要求等投影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既明确了要求,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适当的课堂练习用投影片准备好,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做到边讲边练,讲练并举。再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投影片起到了课文插图的作用,这一点是简笔画无法比拟的,简笔画的作用是灵活快速,但通常是了了几笔,不能更进一步的细致刻划与体现,而投影片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其内容制作就丰富的多,能将细节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如我在分析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课文时,课前将插图画在投影片上,充分利用颜色、线条来表现人物。分析课文时将图片投影出来,一个旧社会的落魄文人便生动地出现在学生面前,那种穷酸、辛酸一览无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挖掘课文深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投影片的恰当运用,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你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灵活、有趣。一张小小的投影片,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学校的硬件建设,兴建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不仅会让你的教学与新时代相融,又能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对这一点,我的感触颇深。我比较喜欢玩计算机,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摸索,进行教学课件的创作与制作。我常利用Office中的Powepointr进行幻灯片制作,利用Cool3d、Photoshop、Authorware及Flash等软件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将所要讲述的课文分析整理,认真编写脚本,搜集适合表现课文的图片以及声音进行课件制作,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声形合一。特别是在课件中,巧妙的动画制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一般采用做习题来解决课文的重难点,但大量的枯燥的习题并列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你不妨利用Authorware及Flash进行巧妙设计,精心制作,使提问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果答对了,电脑设置上会出现一面小红旗,并伴有悠扬的乐曲及声音:“祝贺你,答对了。”或是“你真聪明”等。如果回答的不正确,电脑画面会出现一行提示:“对不起,请你再想想看”。方式的巧妙,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索的能力。并且还可以利用Visalbasic制作生字笔顺课件。用动画显示生僻字的笔顺,直观形象,便于记忆。课件制作好、运用恰当的课,学生学的快,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牢固。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树立了崇高的师德形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从而树立教师授业解惑的崇高形象。

激励手段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6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的要点

激励手段要设置不同层次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激励学生也大有技巧可言,在什么时间激励、达到什么程度激励都需要教师认真考虑,不能简单一概而论。简而言之,班级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基础方面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开展激励要兼顾整体,不能完全局限于几个语文学习优秀生,要致力于从整体上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因此,优秀生回答出较为困难的问题时要加以表扬激励,而基础一般甚至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出一些超过他们自身能力的问题时,教师也要送上激励性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这就体现了激励手段运用的层次性原则。针对不同基础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对的激励门槛,做到心中有数、灵活运用,在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差异的同时,恰当运用激励手法,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

激励手段要控制好节奏频率。有些教师走进课堂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同学们今天状态很好、教室非常干净等等,一节课下来激励的范围非常广,激励的次数也非常多。实际上这样的模式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过多的.激励手段运用反而让学生觉得获得老师的肯定非常容易,内心那种渴望的状态不再有,降低了激励手段的含金量。另一方面激励次数过多,其中有一些属于为了激励而激励的内容,反而冲淡了教学激励主题。因此,教师要控制好激励手段的运用频率,一节课运用多少、哪些时候运用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详细标注,教学组织活动中灵活把握,既要保证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避免过多过滥。激励手段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前课后也要加以运用。有些教师课堂上对学生大加激励,而课后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则大加训斥,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伤害。

因此,对学生的激励要贯穿语文教学始终,要融合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要对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对课前预习认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较好以及在语文学习中乐于助人的学生都要给予同样的表扬激励,对学生在课外语文拓展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进步也要同样加以表扬。教师将激励手段运用于课堂内外,贯穿学生语文学习全过程,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整个语文学习活动都充满了快乐,以积极的情感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手段运用注意点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7

1 多媒体技术手段, 为课堂注入了音乐般的愉悦

音乐是人间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心灵的一串风铃。多媒体技术手段是新型的教学手段, 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撮香料。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既整合了文本内容,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教学中不能或缺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例如,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一首词, 描写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漫步于黄沙道上, 所见所闻到的是明月清风,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的美景, 表达了词人丰收在望时的内心喜悦和激动之情。如何才能把词中所描写的情景通过课件烘托出来, 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的情感与词人情感达到共鸣, 从而也生发出由衷的喜悦之情。笔者在课前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本首词的教学案例和资源, 通过整合和借鉴, 制作了配有不同背景音乐的图片: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让学生通过Flash播放的图片, 轻轻地读上阕, 在画面和音乐的感染下, 不但理解了词意, 而且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他们似乎完全陶醉在黄沙道的美景之中, 那种唯美的情怀, 与词人的心境不谋而合, 真有一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感慨, 为课堂注入了音乐般的美感和愉悦。此时, 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语言去点缀,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课堂装点成美不胜收的黄沙道, 激发了学生对美的感受体现。这样的美景, 为词的下阕学习奠定了丰富的情感基础。

2 多媒体技术手段, 为课堂增添了图画般的色彩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研究, 使教材文本中需要丰富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放大和生动描述, 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还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例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 ( 苏教版 ) 一年级下册中的《奶奶的白发》, 通过描写奶奶与孙子的对话情景, 彰显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为了唤醒学生对“奶奶”的熟悉程度, 笔者在课前拟将用“图片猜游戏”的方式,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伊始, 笔者用多媒体Flash软件放了2张图画,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背诵上学期学过的儿歌 (《紫葡萄》、《变只大雁往南飞》) 。小学生在图片色彩的刺激下, 纷纷想表现自己, 小手不停地晃动。在孩子们的儿歌声中, 轻松地进入了“奶奶的白发”的新课学习中。这一情境的设置, 既调动了学习热情, 又集中了学习注意力, 何乐而不为?又如, 《东方之珠》一课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以及香港的夜景。课文语言优美, 把这几处描写得淋漓尽致。但是, 如何把这些平面、静止的文字演绎成一幅幅具体、真实的画面呈现给学生,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软件播放“飞机起飞”的相关影片,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资料走进香港, 真正感受香港的繁华和美丽。这样一来, 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的状态之中, 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技术手段, 为课堂带来了诗歌般的朦胧

诗歌的美在于朦胧, 也在于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新课标下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出现, 为传统课堂教学笼罩了一层朦胧之美, 让学生在多媒体情境创设中更喜欢学习语文, 使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例如, 在《长江之歌》朗读教学中, 为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理解对长江母亲的“情怀”, 此时可以播放歌曲《长江之歌》作为调动学生情感的最好调料。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的情感。读前一句时要酝酿感情, 读出深情和感恩, 而读后一句时要读出对长江母亲的赞美和无限的依恋。如果有些学生依然读不出来这种感觉, 那么教师还可以播放长江三峡江水滔滔不绝的画面视频资料, 以及卫星图片上长江流经我国各省的曲曲弯弯情景, 来激发学生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之情, 也能够理解词语“哺育”、“挽起”的真正含义了。所以读这两句时, “哺育”、“挽起”要重读, 以增强情感色彩, 调动学生的情感, 渲染一种淡淡的朦胧之美。课末, 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苏轼的《念奴娇》, 以扩展阅读文本的视野, 使长江之歌更加嘹亮和久远。

运用现代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 篇8

首先,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突破了语文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突破了语文老师在口语表达上的局限,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科学途径。这一切有利于发挥学生感觉器官对文字信息的接收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接收的语文信息总量中,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获取的语文信息。 加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效果的反馈的渠道,为更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利用直观教具,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现代化手段,可以将图像和文字进行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图象语言与文字相结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动机,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强化教材内容的真情实感,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化疑难为浅易,能深化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因此,电化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形成深刻的印象。

最后,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语文是最具形象性、情感性的课程,作文体现的更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既然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完整能力结构的个体。我们也就更应该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使其发挥应有的辅助效果。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9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点滴体会

来源

w.K J.O M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点滴体会

电脑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政治性,语文新课程强调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通过运用中国语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二是实践性,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综合性,语文新课程强调通过综合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恰恰具备了帮助实现新课程理念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逼真,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但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较好的实现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的,必须注意处理好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以下五方面的系。

一、要正确出处理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处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上,我认为始终要把目的放在首要位置上,让多媒体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应该看到,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在刚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时因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恰当,虽然花了许多工夫,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这个问题上,我进行了多次的尝试,使我体会到一是要把教学目的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多媒体教学的始终,让手段为目的服务,如果对实现教学目的帮助不大或不太一致的方面,不管技术如何精湛,手段如何美妙,都要忍痛割爱。多媒体手段有多种,有动画,有声音,可以运用影像,也可以运用模拟,在一堂具体的课程中,应该运用哪种手段,哪些手段多些,哪些手段少些,哪些手段先用,哪些手段后用,都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以服务教学目的为标准。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抽拉式幻灯片能很好地突破课文中的难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学生很容易从演示中理解老麻雀救子心切的感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情,体会比喻句的作用,且课堂教学中使用方便。所以,我就没有费事费力地制作多媒体AI。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到达教学目的,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二、要正确处理运用多媒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在教学中,不论运用何种媒体,教师都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多媒体为教师所用,教师要成为教学的设计者、主持者、示范者、及评价者,要将不同媒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能进行比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情况精心选择,恰当运用媒体。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为学生提供景物录像,向学生展示自然景物,用媒体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感受。

使用电教媒体时,教师要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媒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他们所要学习的方面,达到所要学习的目标。如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我用电视、录像等动态的画面媒体;如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交叉使用多种媒体;如为了解决重点、难点,我运用幻灯、投影教学。

三、要正确处理运用媒体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电教媒体的运用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多媒体手段可以以鲜明的形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起“桥梁”,从而放缓坡度,逐步攀登陡坡。如《小站》一课,我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因画面上景物太多,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我设计了一套三层的复合投影片,把平面的图画分成了若干的层次,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按方位顺序细致观察画面,帮助学生掌握景物的方位顺序,从而记忆课文内容。这对学生以后按方位顺序观察事物、学习写景有很大的帮助。

四、要正确处理教师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的关系。

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演示的关系,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智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之处,这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对教师授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必须把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让机器为人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教师不仅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会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个作用是计算机及其多媒体手段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不能替代的;二是多媒体的运用本身离不开人的操作,无论是教学设计、软件制作或教学演示。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不能忘记自己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五、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技能性发展和品德性修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上。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无疑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提供的全方位、超前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优良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人文素质。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专,不仅仅是以前所说的专,而是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能的体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上,对培养合格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合格人才的根本在于政治上的合格。多媒体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先进的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新语文教学中,必须在注意技能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要实现新课程、尤其是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的,要积极运用多媒体的现代科学技术,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开拓性、综合性发展的目的。这是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一些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来源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10

王艳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719300)

【摘要】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教学形式,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作为手段,它是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体验情感、揣摩语言、强化语感的有效策略。本文从“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三个方面来寻求朗读教学的途径,提高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关键词】语文朗读训练途径与策略

朗读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表现为“四多两少”:空洞繁琐的分析多、不必要的提问多、作用不大的板书多、矫情做作的腔调多;学生潜心读书时间少、有感情地自然朗读少。致使学生朗读不自然,朗读中没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不能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造成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困难。因此,必须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加强朗读教学,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综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提高其朗读能力。

如何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要学前读

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由学生不出声地自由朗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应从语言文字到思

想内容的“读懂”。重视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主要做到三读:一要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要读得通顺,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要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然于心。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拨,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让学生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课文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提升思维品质;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要学中读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深刻、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其训练过程要注意三点:一要紧扣重点,不面面俱到;二要根据教材确定重点训练项目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琢磨;三要建立整体性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孤立进行词、句、段的训练,要从整篇课文着眼,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引导学生在词句段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获得对全文更透彻的理解,感悟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要学后读

无论学什么,都要有个练习过程,熟读才能生巧。读书训练要从技巧与形式上给予指导:形式上如个人读、小组读等,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和停连的处理等。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拔动学生的心弦。结合多媒体课堂教学,可试用配乐朗读,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红军战士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选择琵琶古曲《十里埋伏》和第八

乐段“九里山大战”为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即“攻天险”部分)配乐。这段音乐是传统名曲的高潮部分,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高超的演奏技巧,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战场刀光剑影、呼号震天、铁骑纵横、万军厮杀的激战场面。那扣人心弦的旋律,正好形象地反映出红军战士的强大攻势和英雄气概,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强烈的形象感染。

总之,朗读训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比如内部技巧的“情景再现、逻辑层次、感情基调”,外部技巧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有的老师只会一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究竟怎样读出感情、并且是恰如其分的感情,就缺少具体的指导。不少小学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养成了学生“夸张的、大起大落、拿腔捏调”的习惯,这种矫情做作的朗诵腔,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矫正和克服。

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朗读教学新理念,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这不仅使其具有程序简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观在这样的流程中得以真正确立,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育学生感性力量和理性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参考文献】

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11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列宁说:“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直观性就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教材。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学生较好地领悟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的内涵。每一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些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讲解有时会很吃力。这时,借助多媒体教学独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两端凿井法”,什么是“中部凿井法”,它们有什么科学道理,我制作了一段flash动画,用来演示“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的全部过程。在机器的轰隆鸣声中,红色箭头按设计好的路径运动,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原本是抽象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到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超人的胆略。

通过形象性和直观性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转化成为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为,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而言,形象性和直观性更容易诱发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更易于感觉到问题的存在,进而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使之在思考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练习

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起到巩固新知识,反馈学习效果的作用。传统的练习方法不是学生到黑板演写,就是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做练习。这对仅40分钟的一节课堂来说,不仅练习内容有限,还费时费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练习展示在屏幕上,节奏快,效率高,内容覆盖广,可变性强,直观好。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的练习还具备强大的交互性,能实现“人机对话”,使练习变得轻松有趣,使师生信息交流更频繁,更快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将练习生动地展示出来,一方面,能够诱导学生乐于练习的直接兴趣。有了这种兴趣,练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了一种操练过程的心理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练越想练,越练越爱练,使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练习由主动性发展成为独立性,有效地改变传统课堂练习方式的依赖性。这样的练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独立性。教师通过积极鼓励学生独立练习,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练习,让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的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信息交流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实现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过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通过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节奏,做到“教其所需”,“解其所惑”。我在进行“书信”作文训练时,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优化师生的信息交流。先用一段剪辑的电视画面,将学生引人邮电大楼,让学生从屏幕中看到人们写信封,贴邮票,投寄信件的情景。教师结合画面,讲解如何写信封,讲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接着让学生进行书信的写作训练。学生写好之后,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信封和几封信,运用视频展示仪把它展示在大屏幕上,启发大家仔细观察,认真修改存在的错误,教师再进行评价。这样,通过师生之间多次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辅助教学,可以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成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自主学习,还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运用CAI手段强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12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中职,语文课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部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种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认为,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传统教学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优势一:拓展思维, 培养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 要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增长智慧, 该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给良好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可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心理学研究发现, 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文学常识、语法知识, 仅凭老师的讲解, 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手段单调, 难以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则可把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地加以展示, 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 使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得以掌握,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 使单调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例如学习《包身工》一课,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解放前在日本纱厂里做工的童工的悲惨遭遇, 可以选用照片、图片、录像等直观性材料, 让触目惊心的历史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 认识到由于旧中国贫穷与落后, 导致人民生活痛苦无助, 没有国何谈家, 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拼搏奋发,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优势二:突破难点, 加深理解。

人们的习惯, 是从表面现象挖掘本质。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凭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含有的丰富信息, 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表达一个知识点, 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 使其产生直观、生动、形象、及时等声像效应。它可以引导学生感觉情境, 学生可以利用听觉、视觉等得到更多信息, 产生一个立体的印象, 使他们在课文学习中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 达到仅凭老师讲解所达不到的良好效果, 从而使课文难点得以突破。比如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课, 要理解生命的顽强和可敬, 学生会感到吃力。教学时可以选用大量充满生命力的动植物图片, 配合播放“命运交响曲”, 激昂澎湃的弦律, 创设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尊严与意义。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二者加起来达到了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 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一手段, 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 达到对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的目的。

优势三:化繁为简, 加大容量。

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展示的图像、音响以及所营造的课堂氛围, 能使人身临其境, 它不仅可以展现文中人物形象, 而且可以播放故事动画, 课文朗读录音, 还可以缩短时空距离, 加大信息容量。例如学习《六国论》一课, 作者出生于宋朝, 对于文中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霸内容与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有何联系, 学生不易理解, 这时可以利用秦朝统一中原和宋时年年赔款加重百姓负担的影片、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实, 使学生在鲜明生动的音像刺激下, 注意力集中, 精力旺盛, 使学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这些史实化虚为实, 化繁为简, 让学生理解作者苏洵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再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四周的景色, 通过影像的形式, 选用精心挑选的图片, 课堂学生写景随笔练习展示等等, 可以让学生在美文和动听的音乐中去欣赏荷塘月色之美, 理解作者情感, 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与大师对话。

尽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以上所述的诸多优势, 但并非是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教学, 教学中还需要我们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选择多媒体手段, 精心设计, 认真实践, 反复推敲。因此, 要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 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 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课时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教师必须紧紧为教学目标服务, 不能只求生动、美观、简洁。教师应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下, 在教学计划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选择, 使某种媒体对应某一教学活动, 以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 达到最大的效用, 而不必用的地方, 则坚持不用, 以免喧宾夺主, 流于形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授知识, 课件只能是教师上课的工具, 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所以, 根据每堂语文课的目标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是进行教学时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的关键。

2) 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在教学系统中, 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要保证手段应用取得最佳效果, 必须研究系统中各其他要素及其组合, 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内容或动态, 或静态, 或抽象, 或具体……这些方面对手段的选择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 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 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内容的要求, 选择手段与媒体, 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 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要最大限度地介入到学习过程时, 学习课件所表达的知识。中职语文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 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善, 而要重点放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理解作者情感、提高求知欲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上。一节课是用启发性教学, 还是用分析归纳法教学, 朗读法教学或是讨论总结法教学?选择的手段和媒体要和这些因素有关。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使学生对语文课乐学爱学, 从而有更多的收获。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 课堂教学气氛现代感浓厚, 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始终保持对课堂的好奇心与参与学习的热情, 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及时总结和反思, 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 了解学生情况, 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 以学生为本, 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现代教育学.现代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

上一篇:关于直面挫折作文下一篇:项目沙盘模型制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