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初探

2024-07-1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初探(通用9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初探 篇1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李家沟小学

徐庆华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但教学中许多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把握其实质,很难发挥其真正的实效,体现其价值。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本人从一些听课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把握不准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兴师动众”、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为“合”而合,合而无“效”,“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微乎其微。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明确合作价值,更新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髓与实质,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合作的要领,并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重视基础。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之前要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之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2、均衡分组。教师不能盲目随便地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组,最好对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组,也就是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这样便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3、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和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4、科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巧妙构思,合理设计每一堂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把握好合作交流等各环节时间,特别是要科学安排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时间是多少,最好能对合作的效果进行预设等等。

5、关注差异。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做到科学调控,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为他们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愉快地学习,并收获到合作的乐处。

三、积极实施评价,促进合作发展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地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合作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力求体现出一种热情激励与人文关怀。小学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要坚持以质性评定为主,量性评价为辅;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让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成为“表面文章”,让合作出现在“非常时刻”,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发挥合作的作用,收到合作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初探 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组合作,策略

一、前言

传统阅读教学倾向于“填鸭式教学”, 教师讲解文章内容, 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 不是很注重培养思维的培养和情感的激发。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阅读方式则是开放的, 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中与其他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 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在师生对话中丰富对语言的理解。

二、小学合作学习对提高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我们教师常常采用自读、同桌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种简单、机械的重复感觉厌烦, 不喜欢阅读了。

(二)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合作能力, 是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一大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就能锻炼学生如何与他人团结协作。比如在初读课文时, 一位学生要想自己完成对整篇文章生字新词的新学, 拿势必要慢很多, 而如果几位学生分好工, 然后汇总, 那效率会提高很多。

(三) 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研究阅读问题时, 组员纷纷发言, 说出自己的理解, 然后大家互相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展示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带给同伴不同的思维, 也是对文本的多样解读, 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多元、更深刻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初读

初读文本就是让学生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正确流利, 然而读一两遍是达不到的, 而学生又不愿意在读了。这时就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内互相检查朗读, 互相纠正读音, 比比谁读得流利, 形成竞争意识, 给学生增添朗读的动力。

(二) 精读

在精读课文时, 教师根据课文提炼出来几个主要问题, 学生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模式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地讨论,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性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倾听组员不同的见解, 打开思维, 拓宽思路。这一学习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课中, 我设计了两个讨论性的问题:

1. 边读课文边思考:

(1)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2)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大禹在外治水13年, 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没有进去看一看? (3) 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2. 你认为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里读出来的?用‘___’画出来, 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一个问题重在让学生根据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所以让学生小组交流, 相互间说一说自己的答案, 根据组员的答案最后总结, 选出小组代表汇报, 比一比哪个小组汇报得最准确、最全面。

第二个问题是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它是开放性的, 这就十分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让组员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效果远远要比自己思考要好得多。在经过组内交流讨论后, 选出小组代表, 进行小组竞赛, 比一比谁说得完整、流畅、合理。这样在紧张和兴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 关注课文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解析重点语段, 突破本课重难点。

(三) 练读

在理解课文后, 我们要让学生及时巩固课文知识, 进一步培养语感, 内化语言。而这就需要学生对课文反复朗读, 甚至是背诵。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供多样的练读形式, 激发学生练读课文的积极性, 表现出强大的推动力。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 这篇课文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 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 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 慢慢享用, 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 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结果是不一样的。

四、注意事项

(一) 组织规范, 明确责任

要想小组能够流畅地进行合作学习, 必须要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并制定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明确每位组员责任。

(二) 阅读要有明确目标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要确定明确的阅读目标或者讨论的具体问题及要求, 让小学生组内讨论。目标越具体明确, 问题越详细, 学生的阅读效率就越高。

(三) 给予关注, 随时指导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 应该对学生给予关注, 时常巡视, 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讨论。

(四) 及时评价, 积极鼓励

想要学生表现积极, 一方面靠老师调动, 一方面也要有配套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特点, 结合本班班级管理, 制定适合自己学生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中来。

总而言之,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学会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 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2]谢士忠.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3 (10) .

[3]李玲.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作文成功之路 (下) , 2013 (11) .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初探 篇3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课程新理念,变革学习方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我通过学习新课程,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尝试采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使学生逐步由被动性转为主动性,由同一性变为独特性,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意识,增进合作交往,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有效地采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使其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准备

为了实现教学中的多边互动,并由此提高教学效率,合作学习对传统教学小组进行改良,开成具有特色的合作学习小组,这一新型的结构联合体。它由4名学生组成,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力求每小组成员在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家庭社会背景诸方面有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而在各小组之间又要求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具有同质性。这样为互助、合作、提高奠定基础,同时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创造条件。每小组内还依个人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组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学习,作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为了让每亩个学生都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难度,实行小组长轮换制,促进全面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

二、自主学习——合作基础

叶圣陶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中明确指出:“上课做什么?学生是在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报告是学生各自报告预习的收获,讨论交流彼此学习的见解……”可见要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合作学习,首先学生要有自主认真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育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人非圣贤,熟能无惑”,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总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而这些“疑点”正是他们“自学”成果中的“精华”。这些疑问的提出,可以指导他们自行寻找资料解决;也为课堂“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学提出的问题越多、越有价值,那么合作学习就会越深入,也越有意义,成果就越大。

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各自搜集有关的资料,充实自己的学习所得,以备在课堂中合作交流。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面、兴趣爱好、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不同,所得是不一般的。学生在学习这课时,对文中一句:那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有的同学提出它到底有多大,能栖息着那么多的鸟,作者还把它喻为“鸟的天堂”呢?还有的学生问:“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导,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又不加引导……学生正是通过自读自悟,产生了一串串不明白,又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在他的内心深处激发了求知欲,也为下一步的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充分酝酿情绪,做好合作学习内容和情感的准备。

三、教师参与——合作帮助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始终参与其中。只是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课堂上教师中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叶圣陶曾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了,就无须于教师的‘讲述’;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悟’而‘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始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知其“悟不到”,“究不出”的部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并给适当的点扫帮助,使其水到渠成,达到解惑提高的目的。

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学生对于文中“四周黑洞洞的,还不

容易碰壁吗?”这句难以理解,凭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是难以正确领会鲁迅说话的真正含义。这时,他们需要帮助。老师从参与各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了解到这一点,及时给予帮助。我不是直接向他们抛出正确答案,而是给每一学习小组发一份背景介绍小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联系资料上的内容开展讨论理解文字句话。这样使每个学生在读、思、议,再读、再思、再议中解决了疑惑,悟出真知。

四、开放交流——合作提高

应该承认每个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品质、学习习惯、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学生成绩等等。现代学思想强调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学好功课,被人认同的愿望。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长、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因此,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应该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的精神,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可持续发展。

(一)组内成员合作交流

各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胆发言,各抒已见,合作解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即每个人在教别人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向别人学习时也能教给别人知识。

(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

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通过小组的合作更多的,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内涵。小组之间的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竞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国、激活了课堂。

(三)师生之间合作交流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也是学习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例如教学《第一场雪》一课,我让学生先自读自悟,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可以是自己读懂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的体会,还可以说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惑,甚至可以对文中的内容提出异议。学生各自认真读文,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章节学习。同学们在小组里无拘无束,想什么说什么,全没有了那种面对老师和全体同学独个起立说话的腼腆和拘谨。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创造了学习交流合作机会。通过小组内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读懂课文内容,免去了许多无谓的讲解。但通过汇报,其中有一组同学对于文中的一句:“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感到不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我把它交给全班同学,让大家都来读句子、读课文、说理解。通过再次讨论,让各组学针对同一问题发表看法,进行交流,最后认识到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既表明孩子们玩雪的欢乐,又写出了雪下得很大,真有一石二鸟之功效。学生经过自读生疑——合作解题——交流的馈的过程,树立了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

五、课后讨论——合作延伸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并非经过几节课的学习交流就能全部解决所有疑难,

倒常常因为时间有限、空间有限留有尾巴,或是这过师生、生生深入合作学习后,又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鼓励他们继续互相交流合作。这样的课后讨论交流,常常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上一层楼,更能体现课内外结合和大语文教育观。例如:教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地球的资料,针对目前人类关心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自由组合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份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目的手抄报。学生兴趣盎然,自由组合人员并分工负责,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制作。最后在“学习园地”栏里,展出了学生的作品。它们图文并茂,排版合理,誊写工整,只有一人因病没有参与。可以看出学生喜欢这类的课后实践学习,也能从中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此谓一举多得,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论文 篇4

一、合作学习的教育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学习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化

在育人方面,课程设计是总的指导,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深刻的意义。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也需要相应的做出调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合作学习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优途径之一。在语文课改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于语文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单是接收知识,而且还要积极的参与,通过这种积极的参与来达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目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让每个个体都能积极参与,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这与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2.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改善与活跃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只会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处理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来提升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分析

1.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整理

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之前,应该分配给学生一些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从而提升所搜集的信息的价值。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渐的养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语文课以及课文的理解能力。由于语文课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每个学生不可能搜集齐全,因此,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得不同的学生之间共享各自搜集的信息,与此同时,学生个体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全面理解与掌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上课之前,应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

(1)搜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

(2)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山势,通过画图模拟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井法;

(3)小组合作表演火车沿人字形铁路路线的行驶方法;

(4)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不仅能初步体会出詹天佑杰出的设计才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八达岭和居庸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也有了一个了解。在正式上课时,不仅课堂氛围活跃,而且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交流,拓宽了原有的知识面,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的力度

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互动的机会不多。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将课堂留给学生,增强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互动学习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上课时不但要让学生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对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从而更加明确的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的学生之间通过学习,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内由于每个学生都搜集了各自不同的信息,因此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以弥补每个个体知识不足的缺点。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足能够有着清醒的认识,进而在合作学习中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此外,在合作中,每个小组也应该充分的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遇到问题时,要相互协商,密切配合,共同解决。

3.安排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运用知识的过程。新课改要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趣味性较强的文章,一些课文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实践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对于一些趣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改编,设置不同的角色,让各个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这种带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面,与此同时,在表演中,学生必须进行相互合作,这样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自然风物的课文,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搬到野外,让学生充分的接触大自然,在不断的相互参与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探讨论文 篇5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生涯的启蒙阶段,它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使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经过实践证明,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上,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外,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本文,笔者就以合作学习为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意义;应用策略

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它学习的优劣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合作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有效的提升课题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合作式教学的基础是课堂,在课堂上小组内成员与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本文,笔者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在小学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学习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习有“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强了师生间的关系,之外,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仅仅被当做一个知识的容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也不彻底,合作学习的引进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瓶颈,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优势。首先是角色的转化,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其次就是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期间,学生之间必不可少的要进行交流和接触,在长时间的交流和接触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第三,可以增强全体意识,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在久而久之中,增强全体意识。

(三)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

还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而言,它不只是包括小组之间合作,之外,还包括学生自身观点的表达、小组内部的评论以及评价等等,尤其是自身观点的表达这一点,对学生思想的生成,甚至是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教室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进而促进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发展,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之外,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自觉的发现问题,进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显著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对于小组语文教学当中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笔者通过总结归纳,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应着重注意分组的科学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并且在课后应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下面笔者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师要加强分组的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相互合作。基于这一原因,从全班同学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基础工作。这一工作的完成依赖于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仔细观察。例如学生能力好的带动学习能力差的,积极好动、较为活跃的同学要和安静的同学分在一组。但是在以好带坏的同时,也要控制好力度,组内同学之间的学习能力不易相差过大。在小组人员的配置上也要严格把控,分组过少,组内成员过多,在小组进行讨论的同时就会出现教学“跑题的现象”,分组过多,老师不能对小组进行一一指导,也起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组内成员控制在4到6人为最好。

(二)合作学习过程

在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两点:其一,教师应制定好合作学习主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学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还有所欠缺,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进行自由学习,不仅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为此在进行开发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制定好相应的学习主题,,让学生以此为中心进行展开讨论,但是对于那些在讨论中跑题,偏题的同学,教师不能训斥,而要进行说服教育,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进而激起其探求知识的心理。其二,就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某一的角度讲,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的过程。要想和学生多交流,首先要融入小组讨论中去,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小组间进行探讨时,可能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在这时,教师应对其适当的指点,转变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不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也会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相应的提升。

(三)合作学习后的教学评价

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二,一是教师的教学自检,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看个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还要对小组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对于个体学生进行检查时注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主要看其整体的学习效果,进而检查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逐渐被淘汰。以合作学习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极大的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以上便构成笔者在本文的论点。

参考文献:

[1]刘娟.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探讨[J].中华少年:科学家,(27):56-5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初探 篇6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显端倪,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转轨以及社会的转型,我国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目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即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非凡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课题界定:

小组合作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方式,即在承认课堂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的特点

①它创造了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一起活动。

②培养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使感到要想使自己在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

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③为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在课堂中为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的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指的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方法和手段。有效教学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一种参与,通过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教学的特点:首先,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其次,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最后,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它更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这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它把“合作学习”列为新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且指出:现今提倡合作学习,旨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分工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人民文学》2004年第一、二期的“走进新课程”栏目中,刊登了新课程学习方式专题之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刘吉林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合作意识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等。

国家级刊物《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也对“合作学习”有许多的论述。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新概念语文的一种,它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局面。也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的理论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家、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也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更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些理论去指导研究实践,使减少中的盲目性,使实践上升为更高的理论有了保证。

四、研究目标: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五、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语文课堂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实验对象是第五小学六年级3班的61名学生。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机构、课题论证、申请立项、拟定方案、制定个人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2013.10——2014.7)研究理论、个案研究、教学展示、实验研讨、总结评价。

3、结题阶段:(2014.8——2014.9)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编印专辑、申请结题。

八、组织机构

1、课题管理小组:

课题组长:王彩娥

课题指导:慕芳俊

2、课题实施机构:神木县第五小学

课题直接负责人:王彩娥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篇7

一、通过合理分组, 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以班为单位, 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安排合作学习小组: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 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 在此不再阐述。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 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 有较强的凝聚力, 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 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 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 从而使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 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 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 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如教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 教师在突破重点句, 学生掌握知识点后, 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 共同交流自己对段中最感人的句子的学习体会。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 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 交叉合作。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 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 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 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勇气》时, 在阅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我让学生理解“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 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 但是, 对于另外一些学生, 他们就得不到真正理解了。因此, 我们就采用交差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等生的带动, 学生们都能得出“美国伞兵和法国夫妇都很有勇气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法国夫妇为正义而敢于牺牲的勇气是对正义力量无私的支持, 同美国伞兵相比, 更可贵, 更值得崇敬”的结论。 (2) 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的基础扎实, 思维敏捷, 学习能力强, 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交叉合作”的话, 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 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 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 由于基础相同, 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使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所不同。

二、搞好合理的引导,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教学组织中的引导。

采取合作学习时, 需要教师精心组织, 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 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在合作学习时, 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2) 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 教师无法一一顾及, 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 可以是教师指定, 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 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 (3)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 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 学会判断, 学会归纳整理。 (4) 在合作学习时,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 哪些与自己的不同, 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 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 学习程序上的引导。

应该说,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 或自我发现问题后, 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 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展示学习思路, 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最后反思与深化, 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 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教学语文七年级上册《风筝》的时候, 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集中。如学生们提出: (1) “我为什么要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2) “二十年后, 我的思想为什么会产生变化?”等。教师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尝试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 如第 (1) 个问题答案是:“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 会玩物丧志。”对于第 (2) 个问题, 合作小组讨论的普遍结果是:“二十年后, 不幸看了一本外国论儿童的书, 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对此, 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联系背景说明“1925年北京还在北洋军阀统治下, 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的礼教依然束缚和毒害着人们, 作者深知自己的悲哀缘于时代的悲哀。”到此, 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 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1) 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 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 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 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肯定式的点拨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 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如在教学《父母的心》, 讨论“文中不送子女是爱,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 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的问题, 很多小组得出了“仍然爱儿子”的结论对此予以肯定后, 我又问:“既然爱儿子, 为什么又送人呢?”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 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 并给予一定的提示, 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突破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 “一点即通”的时候, 教师往往可以用“点睛”式的点拨, 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初探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时期的课程体系中是毋庸置疑的。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在考试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高效,同时语文学得好就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提升教学有效性任重道远。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陈旧,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会越来越无法接受这样单一化的语文课堂,就会渐渐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低下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来源于国外的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一定的小组,让他们在小组间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难题。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提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有序合理分组

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也是一个不容出错的阶段,因为分组的情况会对学生日后开展合作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肯定会想要和自己玩得好的人分在一组,但是教师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学生的意愿,应该综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分组。小学生本身学习的能力就有所差距,语文又是一门很考验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的科目,因此,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差距。对于教师来说,就应该取长补短,将写作方面、阅读方面、书写方面等有特长的学生和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分在一组,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和进步,这样也有利于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的培养,也能让学生结交更多班里的好朋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二、合作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分好组之后,每节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按照以前的座位按部就班地上课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桌围起来,然后让一个合作小组的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有气氛、也更加有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课程的内容来布置学习的任务,让同学们小组之间合作,然后解决问题,还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发竞争机制,激励同学们的学习,这样能够更有学习成效。例如,在上“曹冲称象”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先不要向学生展示课文的结果。先向学生揭示大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却束手无策的背景,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你能想到好的称象的办法吗?”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想出好的方法。最后,教师在揭示课文中曹冲称象的方法,学生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能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感悟。

除了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发一些更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这样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活力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先把小壁虎借尾巴的视频放给学生看,提升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把课文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再让小组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找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和壁虎妈妈,让学生将自己的台词背出,并且模仿每一个角色的声音,然后让每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并且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

三、进行合理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更加认真地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既要以小组为单位,也要看到小组中有突出贡献的或者是进步比较大的个人,进行单独的表扬。评价的指标应该要多样化,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等都考虑进去,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更加科学和公正。在每一节课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一个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完成得比较好的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成果不太理想的小组,也要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在下次做得更好。另外,作业讲评课上也要针对各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有奖有罚,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做得更好。在期末的时候还要进行一次小组的总评,给综合表现最好的小组一些物质奖励。

总之,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渐渐爱上语文学习,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稳步提升,学生学习也会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秀永.刍议小学语文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实施[J].才智,2014(27).

[2]刘锦华,钱洪祥.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3]周本香.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初探 篇9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经过平时教学中的学习、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做到:精选内容,营造氛围,让学生充分思考感悟,学生有效的组合,教师及时点拨,有效的互动,同时还要做到课外延伸。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突破。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彻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便于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巧,在社会上将难以取得重大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把学生从单

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新一代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精选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例如:

1、选择内容可具体分解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的,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根据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写杨梅果的特点和写法,根据自己小组带来的水果写一种水果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这种水果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显得格外地专心。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变成什么都没有了”?我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我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在《林海》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三次“亲切、舒服”的差异,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讨论后并做出结论,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营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创造性火花不时闪现,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很自然的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以激发学生的爱岛之情,于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师: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我稍作停顿,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此时,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眼里闪现出一丝激动,我急忙抓住学生这一微小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师: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给大家?(于是,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但仍令人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学生思想还没有放开。我继续努力。)师:同学们,你做了小导游,你就当了一回西沙群岛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大家先在自己的小组中准备一下,练习一下吧。(此时,我又观察了学生的神情,他们在小组中的练习,明显比刚才要投入。)

三、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出现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协调,建设性解决了矛盾才是真正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都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议一议。如在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学生阅读课后注解,学生了解到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孟浩然在百花盛开的阳春三月去扬州,李白来送行。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吟诵,体会诗中饱含的感情。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说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从“尽”让我们遐想联翩。让学生想象一下,李白在岸上,站着目送了多久啊?这时,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李白对孟浩然的情义,已是水到渠成,很多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语言表达,他们纷纷走下座位,与小伙伴合作表演起这动人的一幕。总之,没有个性的“我”充分独立的自学基础,就没有讨论中“我”的个性化的见解。小组合作之前充分的自我感悟,大大激发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与欲望,创造性火花熠熠闪现。

四、有效组合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我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异质合作

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分三个方面,先讲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2、同质合作

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

(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新型玻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差--差”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优--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五、及时点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如指导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诸如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等),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1、肯定式的点拨。

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如在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课中,讨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皂荚树的高大?”我发现有很多小组的学生只得出了皂荚树的外形的高大。对此予以肯定后,我又问:“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哪一方面呢?”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

2、提示式的点拨。

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如在教学《军神》中,让学生理解“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我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子展开讨论: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刘伯承的表现。这样,学生依我的思路很快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3、突破式的点拨。

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如在《军神》一课结尾时,让学生讨论感悟“军神”的精神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但对军神的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入。这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手术图片,伴以手术时器械发出的声响,教师一边以语言描述手术时的情景。这样,让学生走入课文,与文本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此时此刻刘伯承的伟大精神强烈地震撼着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军神”内涵。

六、有效的互动

互动性的一方面是指生生之间的互助、互诲、交流与合作。要求每一位学生既要成为讨论的“主角”,更要养成善于吸纳、真诚相助的习惯和品质。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同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互动性的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它要求教师从师牵生从的模式中走出来,从以讲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管理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与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七、课外延伸

语文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语文能力的形成渠道非常多。课堂学习只是给学生引一条路子,更多的还在课堂之外。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的方法学习。因此,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如果只限于课内的合作,那是一种缺憾。加强小组成员的课外联系,有利于合作精神的拓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

1、建立电话卡。每个小组建一份电话卡,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成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2、注重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互交往。学生之间的课外交往不仅是小组内成员的交往,还可以是小组与小组间的交往,扩大交往面,增强交往效果,培养他们向课外拓展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火烧云》一课后,为学生推荐一本书,书名是《变幻的天空》,书中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介绍火烧云的知识。这样可以对火烧云作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一起观看火烧云,写下一些感受等。这样,给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空间,开阔了学习的视野,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学习探索,使语文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

上一篇:少男少女集体舞——安全放电下一篇:优生优育检查项目需要什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