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精选12篇)
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 篇1
小学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的繁重教学任务,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下面就谈谈我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 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 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 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 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 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 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 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 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 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 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艺术, 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 (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 , 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 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 讲授方法千篇一律, 只注重自己讲, 而忽视学生听, 长此以往, 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 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 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那么, 如何讲究讲授艺术, 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文基础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教学《麻雀》一课时, 讲到一只小麻雀被风吹落, 我问:“在这紧急关头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麻雀飞了下来”, 借此机会, 设疑:“大家有问题没有?”“这只老麻雀是母亲还是父亲?”一个学生大声问, 我又将这一推理以郑重的口气念一遍, 顿时教室里笑声四起。“是不是这个推理错了呢?如果错了, 那么, 它究竟错在哪?”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几个问题上来了, 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 随后, 让学生再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上述问题。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 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也大大调动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 这两种兴趣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间接兴趣的力量, 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 尽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性、稳定性,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
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 篇2
一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也要有好的开端。好的开端往往能为一堂优质课打下成功的基础。小学语文课,一开始就要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使学生受到启迪,感染,激发他们的听课情系 ,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对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如背诵古诗、朗读课文、写字比赛等,或者进行一句话的即兴演讲比赛,看谁说的好,说的在理,说的动人,这样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不仅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而且也会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师生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以情激趣
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权威型师生关系的体现,无疑是扼杀儿童创造力与禀赋的凶手。而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别人理解、关心与认可等心理需求。人与人之间,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关心与认可,彼此就会对对方产生好感,相互信任。师生之间也不例外,师生间的友好沟通与交流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与信任,并由此而发展为对老师所教课程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因此,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教学效果。
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走向平等,不是把自己看成教学的主宰,而是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分享求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以真诚、民主、公开、公正、平等的态度关爱和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只有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依靠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以景激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切实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要发扬民主,做到心中有学生。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好动、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保持充沛的教学激情,因势利导,不为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尽可能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新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配以抑扬顿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有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师生情感交融,才能创造活跃、欢快的教学氛围,顺利进入“情境”,唤起他们求知的兴趣。
四,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而且小学生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喜欢问这问那,对什么都抱有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中,做为教师应该提倡让孩子们多问,更让他们敢问、乐问、善问。鼓励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懂得古今中外不少杰出人物是靠“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叩开成功大门的,要求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认真地聆听,不应不耐烦,不应态度冷淡,不应打断学生的话,更不应嘲笑、讽刺。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用赏识、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五、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实践固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充满“乐趣”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它符合小学这个年龄段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听说读写等常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外,还可以有意设计和组织各种难易适度的充满“乐趣”的课外活动,比如让学生用五彩笔,画出对课文的理解等。
在教学《草原》、《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后,我就布置学生课外描画出作者描述的大草原的美景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的美好幸福生活。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一幅幅画画出了学生的向往和心声,这其中的快乐只有学生自己能深深体味到。因此,让学生在欢乐中游弋,用乐趣来激发思维活动,这既能使学生认识自我,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又增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地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做好学习评价,增进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学生 语文 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因素。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专家都很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第一位自觉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赫尔巴特就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认为人有多方面的兴趣,而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基础,教师应该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
一、现状和目标
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异常积极、主动、活跃,听课时全神贯注,与教师默契配合,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双方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完全沐浴在一种美好、和谐的氛围中,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整个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课堂效率随之得到提高,教学获得了成功。这种美好的教学境界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观察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难发现,应试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大量地机械性操练和繁琐的课文分析仍然充斥着课堂,学生上课的主要任务是听和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还会有多少学生喜欢语文课,把上语文课当成乐趣呢?我曾经在本校的一个班级调查过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情况。被调查的学生共有54名,明确表示对语文感兴趣的有17名,表示对语文有点兴趣的有19名,认为对学语文不感兴趣的有9名,还有9名是“有时感兴趣,有时不感兴趣”。被调查的这个班级是寄宿制班,也就是语文基础较好的班级,在这样的班级中,对学语文感兴趣的学生也只有66.7%的比例!这给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敲了个警钟: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我们必须抛弃那种应试教育的做法,把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确实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生求知欲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和你的感情好,关系近,他们就乐意学习这门课。这就告诉我们,师生的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所以,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师生间的感情。一方面,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密切和他们交往,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也才能培养起他们健全的人格。全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教师从50年代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爱”教育,她经常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学生信任你,才会向你提出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在2000年第一期的《河南教育》上,有篇《我们现在靠什么吸引学生》的文章。文章认为,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媒体发达的时代,孩子们知道的事太多了,甚至教师经常被孩子问住,教师还有什么吸引学生的地方呢?何况还有无数强大的对手与教师争夺孩子们的注意力,“你讲课再生动,生动不过评书、动画片,生动不过歌星舞星、足球赛和游戏机”,但是学校和教师还有绝对的优势,是任何传媒都无法抗衡的,那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缔造的环境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如果教师有魅力、充满激情、品德良好、做事公正、真正做孩子的朋友,那是任何明星都无法和他竞争的。师生间形成真正的感情交流,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其点滴的进步都应该表示赞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为培养兴趣打下基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没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他们对语文不感兴趣,是因为害怕语文很难,或是自己的基础差担心自己学不上去等等。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因为兴趣是可以由自己产生的,关键是自己要有积极的态度。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悲观的心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感到乏味时,教会他们对自己说:“这个地方我没学懂,再继续学学,学会了一定会很有趣的”。同时,创造性的使用一些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这样学习内容就会比较容易被掌握。魏书生教师特别注意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学生的潜意识施加“我能行,我能成功”的意念。1997年底,魏教师在深圳宝安中学给学生上文言文时发现很多学生都很紧张,他就让学生们站直,目视前方黑板的中缝,面带微笑,并且深深的吸气,憋足劲,喊三遍:“我能成功!”并要求学生一遍比一遍喊得响亮。喊过之后,“会场里充满了活力,学生紧张情绪一扫而光,对上好这堂课充满信心”。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符合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对培养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师生的交流异常活跃,学生的反应异常敏捷。课堂上最怕出现死气
沉沉、无动于衷的局面。一个班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虽然只有少数几个,但教师却不能置之不理,如果不采取措施制止、纠正,这种情况就会蔓延。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就不以为苦,并且从中获得乐趣。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益。
1、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面。
这个“材”,指的是教材,就是说要按照不同课文实施不同教法。小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新鲜的事物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取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教学八股”,不管什么样的课文,也不管学生的实际能力,总是从介绍背景、时代开始,然后解释词句、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最后概括主要写作方法、写作特色等。这种教法虽然也有可取之处,但是所有的课文都用这种模式来套,就必然千课一面,毫无新鲜感,学生上课就会表现出无聊、不安等发腻的情况,所以,上课要有新鲜,不能千课一面。
2、上课要充满趣味性,使学生迷恋。
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迷恋上它,教师就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生。如果教师讲课干巴巴的,脸上毫无表情,只求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学生肯定坐立不安、无精打采,“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明天”。所以,教师必须要采用种种的形式,吸引着学生。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形成悬念。我们都喜欢听长篇评书,因为这样的文学形式总是在关键处立刻煞住,这样就吊住了听众的胃口,使听众欲罢不能,非连着听不可。这种急于知道事情发展来龙去脉,想知道结局如何的心理状态,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语文的起始阶段有意识地制造悬念,可促进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探讨课文中深层的含义,在课文结束时设一悬念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2)开拓想象。阅读需要想像,通过想像能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再现文章或诗词中所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置情境。所谓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建立起来的师生间的、或学生间的情感氛围和学习的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以达到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新的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多媒体等已在课堂中逐步得到了运用,这样就可以在设置情景方面发挥优势,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表演课文内容也是设置情境的好方法,同样可以使学生渲染在趣味之中。
浅析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篇4
我们有很多教师学识丰富, 经验十足, 但他们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 未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就因为学生对他们敬而远之。一个老师如果让学生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 又怎能让学生喜欢他和他的教学呢?可见,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让学生感兴趣的“小屋”, 并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爱屋”——爱上语文老师。
第一, 增强自己的亲和力。
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亲和力说到底就是爱的表现, 教师的亲和力越强, 学生就越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 学生对他的亲切感、信任感、依赖感就越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来讲, 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这样的教师连他学生内心最隐秘的角落也都很了解, 因而他口中的话语便成为能在年轻的、正在形成中的个性上起作用的有力武器。”所以, 没有亲和力的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 即使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 因为学生不接受他, 不欢迎他甚至是讨厌他, 又怎么可能会喜欢他的课堂呢, 教师的言语行为又怎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呢?作为教师, 我们应时常面带笑容, 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要经常走近学生, 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学生会发现老师并不总是高高在上, 不可接近的, 师生间原来也是可以有共同语言的, 他们就愿意敞开心扉, 让你去了解他们的心声, 时间长了, 他们对你产生信任感, 遇到问题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找你帮他解决。因此, 充分发挥自己的亲和力,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尽力了解学生, 让自己的言语行为对学生起到应有的调动、鼓舞作用, 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第二, 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要发挥人格示范作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带动学生。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而言, 他的人格魅力包含知识、能力、习惯、气质等多方面。我们要身体力行, 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带给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 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语文当中有很多文章需要背诵, 要求学生会背, 教师自己得会背;教育学生要准时, 我们自己上课就得准时, 确有特殊情况迟到要真诚地向学生道歉, 这样学生会觉得你是个认真守时的人, 他们也不会随随便便迟到;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 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加强知识储备, 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对你产生敬佩感。当然展现人格魅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要结合自身的特点, 把自己独特的才情、智慧和气质散发出来, 让自己魅力四射,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良好的素养会带动学生,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自身的素质。
“爱屋”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还要让学生“及乌”, 爱上你所教的语文课。
第一,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语文教师固然要有热情、激情, 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让他们感觉到语文无处不在。在课间与学生随意聊聊天, 比如与学生谈广告:发型设计广告“成功之路, 从头开始”, 突出了发型设计的重要性;联想电脑的广告“生活不能没有联想”, 一语双关, 突出了联想电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比如网络语言:“94” (就是) 、“7456” (气死我了) 、886 (拜拜喽) , 利用了谐音, 简洁明了地就将意思表达清楚了。这样看起来是在聊天, 实际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 我们更多的应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 设置情境教育, 让学生积极参与;开展赏识教育, 让学生备受鼓舞;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调动积极性等等。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对我们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热情。
第二, 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是否喜欢语文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他的课堂。一位名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应会适时“煽情”, 以情动生。首先, 教师上课要有饱满的热情, 以自己高涨的情绪去带动学生投入课堂;其次, 教师上课时要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 一句鼓励的话, 一个肯定的眼神甚至一个诚挚的笑容都会给学生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给他们增添无限的勇气, 带来莫大的鼓舞, 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第三, 讲授内容时, 要饱含丰富的情感。选入课本的很多文学作品都饱含丰富的情感, 语文教师在讲解时自身固然要充满情感, 声情并茂, 带领学生进入那种情境, 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感, 打动学生, 激起他们的共鸣, 让他们产生认同感, 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讨, 学生能为情所动也就达到了教师以情动生的目的。比如在讲《虞美人》这首词时,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朗诵或用录音播放名家朗诵的方式, 把学生带入那种情境, 然后让学生反复模仿, 自己朗诵, 在读中思、读中悟, 直到把握准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结合文本内容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 那么对这首词的理解也就不难了。学生上课没有困难重重的感觉, 自然也就会喜欢这样的课堂了。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5
校东小学 刘生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想学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小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喜欢下棋,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课外书报,喜欢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教师们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进行“查缺补漏”;白天需要起早摸黑背课文,晚上还要夜以继日写作文……学生承受着学习的重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头脑早已被课业的重负压昏了,早已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呢?教师可以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适当的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有益的活动,感到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于承受,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激发出来。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利用“四个抓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1.抓好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的简单、实际的方法。教师简单的几句话、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演示,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地入情入境。如教学《在沙漠中心》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当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否也有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着迷?让我们走进探险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怀。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老师以这一紧张、惊险的描述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同学仔细地阅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讨论,很快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了学习任务。2.抓好恰当的提问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每讲授一篇课文,都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主动参与学习。3.抓好教学演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不丰富等原因,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进程。这个时候,应利用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4.抓好实践操作
学生是好奇、好动的,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三、积极开展兴趣活动,让学生愿学
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好学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当其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兴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反之,他们兴致索然。成功,像一支兴奋剂,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教师应在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鼓励。并向同学们展示学生的优良习作,优秀作品(如手抄报、剪报、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会从中得到心理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6
关键词:阅读兴趣;题材;读书笔记
阅读兴趣在小学阶段培养是最好的,因为此时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经验不多,只要方法恰当,他们就不会把阅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将其作为一种乐趣,在学习疲劳时,会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阅读。所以要展现阅读有趣的一面,教师可以组织各种阅读活动、情景阅读、角色阅读、阅读角等等。另外,在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其成长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采用情景阅读的方式,以环境烘托氛围
情景阅读要给学生一个适合的环境,老师在学生读书时,也要投入到阅读这件事情当中,还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放比较舒缓的音乐,平复学生的心情,让他们进行安静而有效的阅读。当然情景阅读的要求不只是这些,还要根据阅读的内容设定合理的阅读情境。比如在阅读书籍《哈利波特》时,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比较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投入其中,而且阅读聚精会神,不受到外界打扰。这样他们的思维更容易进入书中所营造的氛围中,能感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以此书作为一堂阅读课的背景,在教室装扮一些相关主题的饰物,比如自制魔法帽、魔法棒、魔镜等等,相互之间沟通也可以使用书中的某些语言。这样的情景营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书中所描绘的细节和紧张的气氛等。《哈利波特》类丛书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是因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够从中收获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刻意将学生的阅读体验统一化,或者是给他们讲应该有怎样的收获,而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剩下的交由他们自己去感悟。情景阅读是脱离老师,而又受控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采用角色阅读的方式,从语言深入情感
角色阅读方法和情景阅读方法相比,会更加深入人心一些,但是比较适合有丰富人物形象,而又不是很复杂的阅读教学。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出现不理解,或者是人物形象区分不明显的现象,造成阅读的困扰。采用角色阅读方法,让学生自己深入角色本身,站在角色的角度上看故事,这样他们能够有更加强烈的内心感受。如果是老师当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按照文中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安徒生童话》里面会有白雪公主、罪恶的王后、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猎人等形象,这些人物之间会有不同的对话,而也是这些对话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老师在选择角色的时候,秉承自愿的原则,然后让想扮演“白雪公主”的孩子分别讲出自己对白雪公主这一角色的理解。这样也从一个方面激发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接着按照故事的进展,学生需要用不同的语调和表情来读故事里面的对话,当然旁白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担当这一重要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有了初次的练习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组织各种话剧表演,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境搬到生活中来,这样阅读的兴趣便大大提高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将阅读角色化,甚至在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下,自己可以分饰两个角色,真正爱上阅读。
三、组织各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组织阅读相关活动,可以是“小小故事王”“读书最强者”“读书王”等活动,分别以寻找读书最多的、读书最细致的、读书学以致用的以及涉猎最广泛的学生为目标。一方面奖励他们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另一方面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老师还可以组织“每周最好书籍”的活动,让学生分别阐述自己认为最好的书籍,每周五名学生参与,说出喜欢的原因,并且讲述里面的大概内容,看看能否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获得宝贵的投票。获得第一名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其他同学也可以轮流看这本书,达到共享的目的。
为了使阅读更加平常化,可以在教室建立读书角,大家一起分享好的书籍。或者是在墙壁上贴有好书推荐,学生可以从书店或者是让父母帮助从网上获得资源。而且在黑板上面,老师也可以更新一些阅读的信息,或者是一些小故事等。这些内容题材可以从学生的推荐中获得,让学生自己发现阅读的美好以及分享的意义。
四、选择合适的阅读题材,鼓励全家共同阅读
阅读不是小学生的事情,也不是在校期间的事情,阅读应该是一种习惯,是一个自我丰富和完善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共同看一本好书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在交流中会有更多的默契。而对于小学生和家长这两个年龄段的阅读者来说,选择适合他们两者的书籍是非常关键的。大人从小孩的书中也能获得不同的思考,人生经历丰富了,可以从同一则故事中获得不同的感受。比如看《我和爸爸的战争》这本书时,小孩子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身影,了解更多是非对错,从故事的角度学会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父母之间的矛盾等。而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可以学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烦心琐事,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加健康的家庭环境,如何与孩子交流等等。
另外,小学生掌握的字词不多,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购买书籍,拓展他们的视野。比如,现在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的《马小跳》等,家长也可以从中回想起自己的童真,放松自己的心情。重要的是还能和孩子一起交流,给孩子做读书的好榜样,有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五、要求随时记录阅读心得,发挥阅读的真正意义
阅读兴趣培养可以从阅读的成就感开始,而累积的成就感需要记录,需要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既是在积累成果,也是在积累读书的兴趣和心得。小学生读书很容易犯“狗熊掰棒子”的错误,看一本书就是看一本书,没有对内心和思想起到任何影响。这样的读书是低效率的,也不是我们想要培养给孩子的阅读兴趣。每一本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小学生读书同样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读书就成为一种自我提升的好方法。
老师在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阅读习惯时,可以先从标记读书开始。即在每次读书有想法的时候,可以在纸上记录自己的心得,然后夹到书籍的相关页码。这样可以在事后进行总结,防止遗忘。随着长时间记忆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可以在读书结束后记录自己的心得,总结这本书给自己的启发。老师可以定期让学生上交读书心得,既作为一种监督,又能够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可以选择比较好的供大家分享。
六、养成阅读好习惯,多看、多读、多写
好的阅读习惯不会让人感觉到疲惫,自然阅读就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定能提高。而好的阅读习惯除了用眼、用光,以及环境之外,还与学生的心情有较大的关系。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早上或者是午休之前进行阅读,这时学生是心情最平静的,也是最需要放松的时候,这时的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会是休息的享受,会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种放松,感觉到很快乐。除了读书之外,还要学会“写书”,不要求成为“大家”,只需要能够记录自己、记录自己的生活即可。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在老师、家长的带动下将其作为一种习惯和爱好发展,绝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压力,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
刍议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7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抓住导入这一环节。因为一节课中一个好的开头, 能像磁铁般地吸引着学生, 它是给学生的第一信息, 并能以此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教学所需求的情景之中,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如何抓住新课的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新课开头起到“投石激浪”, 打开思路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课文内容,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创设意境, 揭示课文有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生想知又不知时导入新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
一、故事开导, 引起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 各种各样的故事对他们更具有魅力, 那曲折的情节, 奇妙的对话, 神奇的人物, 常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并能从中受到教育, 得到启迪, 针对这一特点, 我在语文教学中常抓住教材中的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认真听, 积极思考,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如在教学《小猫钓鱼》这篇童话故事时, 我先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听”上, 听完及时设疑:“小猫开始为什么钓不到鱼?后来为什么钓着了呢?”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思维活跃, 想知而不知, 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 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对儿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 会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龟兔赛跑》这一课时, 我一开始就用制作的动画课件, 显示出乌龟和兔子正在赛跑的情景, 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它们在干什么。我接着问:“乌龟和兔子, 跑步时谁快谁慢?它俩进行比赛应该谁赢?”学生回答完后, 教师再设疑:“那课文又是讲谁得第一名呢?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课文录音, 边看教师的课件, 这时, 学生的兴趣特别浓, 他们结合自己所看到的画面与所听到的课文内容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顺利地突破了“为什么乌龟跑得慢却得了第一”这个教学难点的。
三、演示实验, 激趣揭题
演示实验, 十分符合小学生爱探索的心理特征, 若在新课的教学导入环节进行实验演示, 既可增加学生的兴趣, 也可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一文时, 我先出示实物“皮球”,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老师要干什么呢?”接着我又把皮球放到一个透明的大玻璃杯中, 往杯中倒水, 让学生观察皮球慢慢随着水位上升而浮上来了, 接着提问:“皮球怎么样了?”揭示课题:“皮球浮上来了”, “皮球为什么会浮上水面来呢?”这时, 学生兴趣盎然, 他们个个积极思考, 并结合自己的知识, 踊跃发言,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又为理解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吴文的办法最好”作好铺垫。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8
1.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探奇的心理, 设置悬念的“圈套”, 让小学生去钻, 也不失为激发兴趣的一条锦囊妙计。在教学中有很多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 如时事政治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下面以我在梅江区人民小学实习期间曾运用过的创设情境导入法为例说明其妙用。 《最后一分钟》是一篇讲述香港回归的诗, 鉴于小学生在当时还只是小孩, 现在大都对这一历史盛事印象不深, 于是在讲这篇诗前, 我决定先放一段当年报道香港回归的录像。伴着节奏明快的音乐, 振奋人心的画面一幕幕地呈现, 新闻播报员以浑厚的男中音充满激情地解说着香港回归的全过程。同学们无不感到热血沸腾,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人人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巨大欢欣与自豪中。小学生们受到短片的感染, 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学习的内在动力被激发, 使得整个课堂氛围很好。结果这节课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入, 善于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进而使小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提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理论分析可知, 当提问难度适中时, 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在班上讲完《灰姑娘》 的故事后, 对学生的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小学生:喜欢辛黛瑞拉 (灰姑娘) , 还有王子, 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 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 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小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 哎呀, 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 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 你们看, 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 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 你们更要注意, 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 要是你不注意, 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 他们可能就吓晕了。 (老师做晕倒状, 全班大笑)
孩子们, 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甚至把门锁起来, 她为什么能够去, 并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小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 给她漂亮的衣服, 还把南瓜变成马车, 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 你们说得很好!但是, 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 孩子们, 无论走到哪里, 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 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由于提问得当, 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默化了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
3.课堂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表演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青少年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 好奇心和表演欲很强, 对一些能引起视听效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 并利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 就能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实, 课堂表演并不只局限于小学生,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如果也能亲身示范一下, 那么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发掘个性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是一种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 它可以让小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在语文教学中, 发掘小学生的个性想象力, 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行之道。
(1) 合理想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想象, 根据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去分析和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所表达的中心意思。需要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 把文中的人、物写活, 交代清楚文中人物的来龙去脉, 通过细致思考人物的神态、动作, 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 从而能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其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9
一、用爱心开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智慧之门
要想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兴趣。学生喜欢语文教师了, 才能进一步对教师任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语文教师要处处关爱学生, 做到爱生如子。无论优秀学生还是后进学生, 都要做到关心爱护尊重, 尤其对后进学生, 更要尊重鼓励赏识。后进学生成绩之所以差, 大多无兴趣不愿意学, 没有学习兴趣, 就会在被动中学习, 学习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导致成绩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基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对学生有一颗爱心, 是教师崇高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是促进学生培养兴趣、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对后进学生做到以诚相待, 生活中学习上处处关心帮助他们。以情感教育感化学生, 帮助其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2013年我教的六年级2班有个叫王小飞的学生, 上课说话、下课打闹、从不写作业, 对语文学习更是没有私毫兴趣。我接管这个班后, 经过侧面了解知道他语文基础差, 于是我主动找他为他义务补课。后来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 父母离异。于是我在生活中处处关心他。放学时只要有空, 我就用我的自行车带他回家, 因为别的同学都由父母接送, 只有他经常是自己一人回家。一次自习课, 我发现他总是趴在桌上, 提醒后也不改。我轻轻走过去, 用手摸摸他的头, “好烫啊”, 我赶紧把他送往医院, 一检查高烧39度, 我自己掏钱为他买药。医生说只是感冒发烧回家疗养几天就没事了。可是当时他开大货车的司机爸爸刚出车去外地, 家里没有人, 我就把他接到我家, 精心呵护, 细心照料。两天后他康复返校上课。出乎意料, 他像变了一个人, 上课认真听讲, 主动回答问题, 作业认真做, 以前不爱学习的毛病没有了。并且经常主动问我关于语文方面的问题。语文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 成绩也渐渐上升, 由全班倒数第五升到全班正数第十名。2014年春学校组织作文比赛, 他的作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得一等奖。
教育实践证明, 爱心可以融化学生内心的冰结, 帮助学生走出内心的阴影, 拉近师生心灵距离, 使学生亲近教师、喜欢教师, 进而喜欢教师教的语文学科, 对学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后进生往往有很重的自卑感, 渴望帮助, 渴望教师的热情和尊重, 教师的爱心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它能开启学生的心灵, 铸造出闪光的灵魂, 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进而开启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之门。
二、建立帮扶小组, 营造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
对一些对语文无学习兴趣的学生, 只是感化赏识教育远远不够, 时间长了会发生反弹效应, 即五分钟热情。要想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除了教师的爱心鼓励感化, 还要充分发挥班集体中学生的力量。夸美纽斯说过:“在学生方面, 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 而且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 互相帮助……。”由此可见, 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 让学生帮助学生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让集体的力量推动后进学生培养学语文的好习惯, 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学习环境, 才能培养起学生长远的学语文的兴趣。
2014年我带的三年级1班全班学生语文成绩很差, 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我在全班进行了语文学习改革, 成立一对一帮贫助弱小组, 让优秀学生帮助带动后进生, 通过义务帮助补课、帮助后进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定期提问等形式帮助后进学生培养学语文的兴趣。对进步的后进学生, 实行进步加分制, 一周一总, 一月一评比。进步大的学生发进步小红花奖。获进步奖的后进生所在小组被评为红旗小组。一个帮扶小组有优良可差四个层次的学生, 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帮扶小组成立初期, 有些优秀生担心帮助后进生学习浪费时间进而影响自己成绩, 所以帮助流于形式, 后进生对不诚实帮助自己的组长不满。还有些小组后进生我行我素, 对优秀生的帮助无动于衷, 不听从组长安排的学习任务。对于虚假帮助和无视帮助两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我一一找到学生本人,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说服这些学生正确对待帮扶小组这种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 在互帮互助中增进班集体凝聚力, 同时培养全班学语文的兴趣, 进而提高全班语文成绩。经过我的积极引导, 学生认识到帮扶小组的意义, 纷纷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帮扶小组, 全班形成团结互助学语文的学习氛围。帮扶小组的成立, 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语文的积极性, 学比赶帮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 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浓厚起来, 全班语文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期中考试优秀率占60%, 期末考试优秀率占95%。全校作文比赛我教的班有17人获得一等奖, 居全年级第一。
关爱学生, 用爱心和尊重开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智慧之门。在全班成立一对一语文帮扶小组, 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后进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在全班营造学语文的浓厚氛围, 提高全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以上两点粗浅做法仅供同行教师参考。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语文方法会越来越多。我会再接再厉, 继续探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方法, 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中, 学习兴趣对提高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浓厚加上教师合理引导, 最终可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关爱学生, 用爱心和尊重开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智慧之门。在全班成立一对一语文帮扶小组, 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在全班营造学语文的浓厚氛围, 进而提高全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我国的教育家蔡元培对兴趣的作用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我们教书, 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学生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再加上自己的适当引导,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一些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现表述如下, 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一、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 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 利用自由、宽松、愉快学习环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 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就是课堂学习氛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以字、词、句、篇等基础内容为主, 因此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讲读、学生听记”的单一模式, 教师主导了课堂, 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新课程改革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来学习新知, 并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课堂中畅所欲言,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后, 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杨树、柳树、凤仙花、莲花灯植物是依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的?由于刚学完课文, 学生觉得植物的旅行很有趣, 他们很想知道其他植物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所以积极投入到了讨论中, 最后他们根据课文中的种子传播方法和讨论交流总结出了每个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样的拓展活动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 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的学科, 包含的内容丰富, 涉及的范围广泛, 仅让学生进行基础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让学生掌握深入全面的语文知识是一件难事,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 很难长时间将精力放在学习上。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应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进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首先, 大部分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都会有一些疑问, 有字词方面的, 有语句方面的, 有文章主题方面的……不管是什么问题都说明了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并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疑问。疑问解除了, 不仅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重视, 从而使他们更有动力和信心进行之后的学习, 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其次,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 还要善于给学生设疑, 为他们提供思考、讨论的机会。有时候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学生表现得很沉默, 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没有认真学习, 相反, 学生挠头的动作、疑惑的眼神都说明了他们正在进行思考。此时, 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种自觉进入学习主角的状态, 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 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强烈的兴趣。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体验, 感受成功的乐趣。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要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要从学生的表现中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具体来说, 如果学生回答对了问题, 教师要进行表扬;如果他们回答的不全面、不正确, 教师不能全部否定, 而要肯定他们的勇气, 并给予引导;如果学生在思考时遇到了阻碍, 教师不能表现的不耐烦, 而要耐心地引导他们。不管遇到哪种情况, 我们都不能轻易否定学生, 而要善于启发和诱导, 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进而对学习更有信心、更有兴趣。此外, 对于那些学困生, 教师要多关心和帮助他们, 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这样学困生也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树立自信, 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积极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利用第二课堂, 多为学生设置课外活动, 使他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会知识的用处, 学习的乐趣。比如,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办“学习园地”“黑板报”等, 要求每个小组都不能仿照其他小组的“成果”, 要有新意、有个性、有思想, 起到榜样和宣传的作用。要想办出一期让全班同学都爱看的板报, 不仅要有美观的版面设计, 更重要的是要有精彩的、有趣的内容, 这样才能引起同学的阅读兴趣, 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博闻强识, 要多阅读课外书籍、报刊等课外读物, 多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等, 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在无形当中就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编排能力, 同时也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获得了成功, 感受到了快乐。当一期期令人满意的“学习园地”“黑板报”出现时, 学生们所感受到的成功的喜悦就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动力, 我们教师也就不用担心学生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了。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相信,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就一定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 进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屹梅.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学周刊, 2012 (35) .
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70-02
现在的语文教学塞给学生的太多,传授给学生的太少,传授有时是利益驱动,有时是完成任务的需要,而唤醒的语文教学实在是难得一见。塞给的眼中无生,传授的眼中少生,而唤醒的才是真正以生为本。唤醒需要对学情的真切了解,需要拥有教学机智,需要高度的人文情怀,而关注学生的语文兴趣才是走向喚醒式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兴趣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即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语文兴趣是学生个体学习的原动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是学生积极人生的基础,是启迪学生智慧灵性的根基。如果学生真正成了语文迷,一谈起语文学习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语文活动就来劲,想身在其境、一睹为快,对语文特别迷恋。语文兴趣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目标更明确,更积极主动,当然语文兴趣也应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学生偏爱语文故事,有的学生喜欢古典诗文,有的学生喜欢执着于名人轶事,有的学生独喜过程探究,有的学生热衷标新立异,等等,而在语文教学中在实践活动中却常常被忽视,因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中语文学习往往是为学语文而学语文,为父母而学语文,为文凭而学语文,为考试而学语文,为所谓的改变命运而学语文,语文学习在绝大多数师生眼里都是完成一项任务,语文学习成了一种纯功利的活动,缺少的恰恰是语文学习的自我意识唤醒。如果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语文兴趣,就可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语文兴趣驱动下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如果对语文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语文知识,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甚至会促使其深入钻研,研究各种语文现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语文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做好准备。不仅会使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知,语文兴趣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可以使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善于适应环境。试想,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果一个学生特别喜欢读文章,或特别爱写诗,其阅读和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会差吗?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语文教师如果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语文教学就语文课堂就生机盎然了,学生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语文现象,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并注意探索语文奥秘。并随着情感的加深,认识会越深刻,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语文兴趣同样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如有喜欢李清照的词而拓展到对中国古代女词人的业余研究表现出极大兴趣。
记得我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谈及《红楼梦》,于是一旦有机会我就让她尽兴,已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我还当着同学的面多次表扬她,奖给她红楼梦研究专著,结果如何?她对语文学习兴致盎然,产生了爱屋及乌的神奇效果,同时带动起了一帮《红楼梦》之迷和语文学习的积极投入者。语文教与学的情形当然可想而知。可见兴趣的确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会产生辐射效应,不仅会对语文给予优先注意,甚至表现出心驰神往。
在语文教学中,兴趣倾向无时不在,教师常会发现学生对有的课文喜欢,对有的课文就不喜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的语文兴趣与教学任务紧密联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认真细致地了解语文兴趣,了解兴趣的差异和特点,分析造成兴趣大小和有无的主客观原因,进而制定培养规划,并注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强化学生主体性,以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质。虽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众口难调的情形,但语文教师有责任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培养其优良的兴趣品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让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成为语文教师的职业情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篇12
一、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主要职责是教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而想要实现高效教学,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心学生, 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负责讲课, 学生只负责听课, 但是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变化,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有了相应的改变。例如在对小学生的批评教育中, 很多教师常常对学生要么忽视要么严厉批评。而这种教学方法会让被忽视或者被批评的小学生慢慢地在心底对教师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从而也会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自然的排斥反应, 久而久之, 就会对学科产生厌倦情绪并缺乏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换一种教育方式,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夸奖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积极心理, 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重视的心理, 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并希望在课堂上好好表现。因此,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师生矛盾, 将误解与不信任消除, 成为学生可以信任和倾诉的对象, 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语文写作兴趣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教师应该在资历深的教师身上学习成功教学经验, 在年轻的教师身上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教学模式革新的脚步。在课堂上, 教师应精心准备, 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并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把学习气氛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写作时, 会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对作文感觉困难且无从下手时, 我会根据学生的题目给予生活方面的引导, 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回忆, 使学生在感情的刺激下产生写作的冲动。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我还常常利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有声有色的图像投射, 可以将教学内容从静态变为动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观察力, 并使学生在过程中对语文写作产生学习兴趣。
三、多元化的课堂练习, 刺激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课堂练习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个环节,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课堂练习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进行, 教师在选题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灵活合理地安排每一位学生进行不同题型练习。在设计每项课堂练习时, 要分清主次, 将重点突出练习, 争取在练习中达到有效巩固知识点的效果与目的。例如, 在写作教学中, 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紧密相关的题目———《我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按以往的教学经验, 如果让学生直接构思写作, 他们往往会写一些陈旧的游戏活动, 而这类作文在作文书上随处可见, 很难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因此, 我会在课堂练习时带领学生做一些新颖的游戏, 以调动学习氛围, 加深学生的回忆, 为以后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综上所述, 语文写作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合理地运用写作可以让学生表达情感、升华思想, 促进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因此, 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获得知识, 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并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 同时传承着文化知识。生活离不开作文, 写作与我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具备语文写作能力是将来从事工作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气氛,兴趣
参考文献
[1]柳晓青.激发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2]赵长安.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27) .
[3]袁月英.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