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快乐数学之旅

2024-05-27

课堂中的快乐数学之旅(精选8篇)

课堂中的快乐数学之旅 篇1

在课堂中我们只有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数学学习才是快乐的。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我积极地创设与学生心理变化同步的生活情境,诱发其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深入地去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我创设了“乐乐”逛超市这一情境,首先让学生跟着“乐乐”走近超市,感受商品标价的不同,如:录音机188元、钢笔5.5元、书包16.6元、文具盒9元、三角尺2元、练习本0.5元。你能把这些表示价格的数分分类吗?从而分为188元、9元、2元为一类,5.5元、16.6元、0.5元为一类,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对于小数的意义也是创设了在超市中的生活情境,乐乐买了一张课桌,这张桌子的长10分米、宽4分米、高8分米,分别量出来,这些长度如何用米做单位来表示呢?学生已经学过用分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小数来。在接下来的练习也是在超市这个情境下完成的。在超市这个情境中学生知道了小数的意义,体会到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喜欢动手,动手实践操作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关于三角形特征的知识,我提供给学生不同长度的小棒,鼓励学生去拼、搭三角形,在操作中去理解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学生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体会到“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三角形重要特征,在边玩边学的操作中体验知识的产生。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课堂中,我经常用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个内容时,首先创设情境———比一比,看谁的手大。先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装有红、黄、花片的两个学具盒内各抓一把花片,相互猜一猜各自抓了多少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得多。让学生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两个数量比多少,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接着出示教材的情境图,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想办法知道红花片比黄花片多多少吗?学生被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所吸引,思维自然地活起来。

四、精心安排练习

课堂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练习设计力求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思考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教师在练习中讲,学生在练习中学,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合理地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摆得又好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活动。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收获中感受着快乐。

五、体验并感受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追求的意志和力量。探索的兴趣,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教师的表扬都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课堂中我只要发现学生一点点闪光点就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如:在教学《认识方向》的练习中,我问学生:“你能说出小明上学的路线吗?”一学生回答:“小明向东走,先到达大桥;再向北到公园……”第一个方向说对了,而第二方向说错,我没有批评她,也没有换另外一个同学帮她纠正。而是对她说:“第一个方向你说得非常正确,第二个方向有了一点点偏差,你用手比划比划……”我也帮着她比划,很快地,她说出了正确的方向。我对她点点说:“你挺聪明的,一下子就纠正过来了。”她开心地坐下了,那一堂课,她学得很认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积极地去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领他们去自主探索新知,精心设计安排有趣的练习,努力让数学课堂充满阳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快乐,使得每一节数学课都是一次快乐的心灵之旅。

课堂中的快乐数学之旅 篇2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庆城学区兰香小学 辛彦娟

快乐教学就是充满爱的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的核心就是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乐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乐学、乐练、乐创、乐说、乐动,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快乐,善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充满爱的情感体验中快乐成长。

教师应给数学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游戏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玩的快乐,学得扎实。

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施数学快乐教学,让课堂快乐,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时享受数学内在美,让快乐的阳光普照校园,让学生尽情编制梦想。

一、故事感染教学法

趣味数学故事是数学宝库中一朵奇葩,把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数学教学中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是教材内容适合用童话故事串起来讲解的,教师应该千方百计的编成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入快乐的数学活动中去。

我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把学生形象的称呼为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引导孩子们到花果山 去游览,在美丽的花果山畅所欲言,把自己看到的美景都说出来,把看到的数学信息编成孙悟空在花果山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一步步解答一共有几只鸟,几个桃子等问题,孩子在愉快的游览中学习了加法,理解了为什么用加法。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这样一个小故事,今天是狮子大王过生日,小白兔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去祝贺,他们一大早买好车票,小羊是23号,小兔是25号,可小猴司机让座号大的先上车,请想想谁先上车?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把新知识渗透到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中去,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知。

在教学“物体的认识”时,我采用机器人带我们到图形王国去旅游的故事做铺垫,让学生寻找不同礼物,让学生在愉快的旅游活动中满载而归。

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讲述兔妈妈带孩子们到草地去做游戏,天黑了,整理队伍准备回家,兔妈妈前面有5个孩子,后面有8个孩子,妈妈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了,丢了一只兔子。”它仔细再数数,一只都不少。我问小朋友:“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13只了呢?”同学们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忘了。”一题多编,能感染学生,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中让学生终身难忘。

在教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绘声绘色的讲述: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几道算式躲在雪地里冻得发抖,它们期待同学们帮它们找到温暖的小房子,算式的得数刚好等于房子的门号,找错了就冻死在雪地了,孩子什么立刻找起来。每个孩子都是纯真的,让我们也把数学课纯真再纯真,充满兴趣,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在教学第几和几个时,我讲述猴子吃桃子的故事,一只猴子特别爱吃桃子,一直把桃子当饭吃,每顿都要吃9个桃子,桃子慢慢少了,猴子很心疼,他想到每次都是吃了第九个桃子才吃饱。所以猴子每次把桃子排序,只吃第九个桃子。结果猴子饥饿的两眼冒花,猴子错了哪里呢?同学们激烈的争论猴子犯的错。我随机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犯同样的错。

二、愉快游戏教学法

孩子爱听故事,更爱做游戏,游戏是学生的天堂。课堂就是游戏场所,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时,我和学生做起游戏。让学号是质数和合数的同学都向老师问好,唯有1号没有起立。我微笑着幽默地说:“谁这么没有礼貌呀!”1号理直气壮的说:“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同学们在笑声中弄明白不搞团结,没礼貌的“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教学“分类”时,我请出6个同学做游戏,三男三女,三高三矮,三胖三瘦,三长发三短发让学生把他们进行分类,孩子们跃跃欲试,按男女、高矮、发型、衣服的颜色进行分 类,在活跃的气氛中孩子意味未尽地结束了愉快数学课。

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伴随着音乐做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学动物头饰,5的朋友在哪里,请快出来,咱们都是好朋友,天天在一起。优美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好朋友,带着头饰的好朋友拉着圆圈,快乐地转呀、跳呀,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受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我快乐着学生的快乐,与孩子们一起感受着数学课堂的灵性、活力、趣味。

在教“角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摸礼物的游戏,准备了一个数学转盘当停到那个数字,就请这个学号的学生摸礼物,箱子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扇形、五角形、圆等图形,只要摸到有角的图形就送给他作为礼物。

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展开拍球、跳皮筋,记成语、默写单词、背诗词等活动,既让学生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玩“石头、剪刀、布”并画“正”字计分,然后制成统计图。

以游戏为主线,寓学于乐,将书本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送信游戏、投球游戏、摘苹果游戏、猜棒子等游戏,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学生乐在游戏中。

三、情境表演教学法

课堂不仅是孩子们的游戏乐园,也是他们尽情表演自己的舞台,自我作主的舞台,生成智慧和情感的发源地。在初步认识了角以后,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表演,今晚角的王国要召开联欢晚会,是角的都要来参加。可惜国王发现身边没有人能担当门卫,想请小朋友当门卫,是角的说请进,不是角的说请回。所有的小朋友都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中,还自己配上动作,快乐无穷。练习本身是平淡的,但教师要尽力让练习充满快乐,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表演中形成和谐的师生情。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在课堂上模拟超市购物,准备了水果、毛巾、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标上单价摆在教室里。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拿着学生专用人民币到我开的“超市”里购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购物、找钱、兑换等知识,玩得不亦乐乎,情绪非常高涨。

在学习“从数1到10再倒数”时,我结合我国发射“神舟七号”运载火箭倒计时点火录像,我和学生跟着科学家一起倒计时,当火箭腾空的那一刹那,孩子欢呼雀跃!每个脸上都充满了自豪,同时感到数学可以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学生在快乐中思考,通过点点滴滴诠释自己对数学的感悟。

四、实践操作教学法

脱离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 源头活水,失去了血肉灵魂,实践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学走向开放的社会化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现数学再创造。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创设一颗小星星从天上跑下来和同学们玩的情景引入新课,并编写角由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儿歌;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体时,让学生自制学具,通过摸、滚、搭等感知其特征,并利用七色板让学生发挥创意和想象,拼组成各种动物或物体,凡是能让学生用实物等具体操作的,一定要创造动手的机会。

在学习“圆锥体积”时,我让学生用圆锥装满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从中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从中总结出两者间的体积关系。

学习“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预先称出自己的体重,再让学生互相抱抱,感受有多重,从而理解“克和千克的进率”,这节课严肃中不乏轻松愉快,紧张中充满热情。

在“长方体体积”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土豆、铁块、石头,激发学生看谁最聪明,能最先测出它的体积。我讲述了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故事,启发学生能不能用阿基米德的方法测出土豆、铁块、石头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茅塞顿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几次实验中总结出规律:上升了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把7个苹果每盘放两个,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放3盘后还多出1个苹果,这时学生不知所措,我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学生总结出:一堆货物平均分,有时不能正好分完,就有了剩余,从而给学生建立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出示了3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问学生:“这3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形状不同,面积肯定不相等”,有的说:“我用数格子方法数了数,面积是相等的。”我启发学生看三角形的面积与各自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经过同学们动手测量、剪拼等办法证明这三个三角形虽形状不同,可底和高是相等的,所以面积也是相等的,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是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快乐的天使。他们有飞翔的翅膀,有敏锐的思维,有执着的追求,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有能力发现规律,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将答案告诉这些天使们。

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有权力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 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和同学们分吃月饼,有的吃了1/3,有的吃了2/6,有的吃了3/9,我请同学们猜猜那种分法吃的最多?同学们都说分3/9吃的最多。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将这3块月饼放在一起比较大小,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1/

3、2/

6、3/9一样多。在高涨的情绪中,同学们进入了新课教学。

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指导学生用刀切萝卜,切下一刀建立面的概念,再切一刀,第一面和第二面相交建立棱的概念,这样切6次,形成长方体。学生在切的过程中认识了长方体的点、面、棱和特征。这个活动即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多种活动。首先我们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民间剪纸、脸谱、雪花、建筑物等,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在经历折纸,剪一剪,猜一猜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轴对称现象的整体特征。为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圈出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中受 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的灵感,增加创造意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什么是周长”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并用尺子量一量物品的周长。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在教室里热闹的测量起来,测量桌子、地砖、黑板、窗户等,整个活动大家都非常兴奋,沉静在快乐之中。

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故作为数学教师更深的功夫还在于对教材的把握和深层次的挖掘,在于用以情夺心的课堂语言将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王国,在于课堂上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在于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思维空间,在于让快乐陪伴学生在数学的乐园健康快乐成长,享受快乐课堂,享受成长中快乐。

五、趣味儿歌教学法

儿童喜欢听故事、做游戏、表演、实践,也喜欢猜谜语唱儿歌,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谜语,儿歌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美丽的图片,图文并茂的儿歌,传神的手势,巧妙的比喻,形象的电教手段,将数学知识精心设计成儿歌,向学生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

我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学生总是和加减法混淆,我困惑不已,通过编唱儿歌让学生发现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这一规律,编唱儿歌:零是笨蛋,一无所有;零是炸弹,导火线一拉,与它相乘都变零,除以任何数都变零;零是界限分清正负,零是捣弹不做除数和分母;零是最小的偶数、自然数;零是淘气鬼,在我们的生中处处相随。一个数除几位数儿歌:先看被除数最高位,高位不够多一位,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不够商1就写0,商中头尾算数位,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运算才算对。小数加减法儿歌:计算小数加减法,关键对齐小数点,用0补齐末位,便可进行加减。小数大小比较儿歌:小数大小比较很容易,先把他们都竖起,小数点,数位要对齐,然后再把他们比;首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相同下位比;至到最后分高低,哪个高来哪个大;牢记在心不忘记。除法是小数的除法:除法是小数,移位要记住;移动小数点,使它变整数,除数移几位,被除数同样多,数位如不够,添0来补位。四则混合运算儿歌: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便;从左到右脱 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括号依次小中大,先算里面后外面;横式计算竖检验,一步一查是关键。解应用题儿歌: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四舍五入法儿歌: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白。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先数头和身,再按鸡分脚。运算顺序歌诀:打竹板,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四则运算聊一聊,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多位数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多位数写法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顶位要牢记。有关计划实际相比较应用题的顺口溜:计划实际比较应用题,仔细分析不用急。数量关系很重要,前后关系很微妙。先把关系写上面,解题思路它领先。计划实际在前面,上下对比一条线。具体数量要体现,不变数量是关键。按量 天数看的准,最后再把问题填。根据等式列方程,算术方法也简单。

六、竞赛激励教学法。

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把要讲授的内容编成竞赛题,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抢答计分或请同学当场点评,开展速算比赛、夺红旗比赛、摘红花、接力赛、背口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全力以赴、积极踊跃的参加。

我对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奖励评价,组织学生定期评选出:发言最佳奖、思路最奇特奖、书写最认真奖、正确率最高奖、善于倾听奖、善于综合奖、善于协作奖、进步最快奖……这种多层面的奖励评价,可以大大拓宽表扬的范围,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时时激励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竞争。

以成绩评价学生片面性强,未能发掘出学生的闪光点,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冰心老人说过: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所以我们没有权利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不快乐。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即使学生出现失误也要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错误也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有效利用错误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错误所在,牢固树立知识体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陶西平指出:“在学习中学生没有问 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认为快乐的课堂教学中应有疑问、猜想、惊讶、笑声、争论、联想和再创造。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挑战性的竞赛,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总结升华成一种再创造力。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篇3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 快乐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63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知识、情感、技巧与思维的过程。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位教师在教后反思中的一句话“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快乐教学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怨学情绪。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而且,针对数学教学本身比较枯燥和烦难的特点以及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快乐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中学阶段,中学数学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快乐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快乐地成长不仅仅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也是每位老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愿。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快乐意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新课程标准是有弹性的,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需要,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要使学生心情舒畅,乐意与教师配合,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因为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会乐意与教师配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我们认为课堂的快乐,打破传统教学陈旧做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快乐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每天走进教室就要与可爱的学生们互动起来,开始今天美好的数学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轻松学习。例如,进行“没有数学的生活”“到宇宙去旅行”“数学与航天”的讨论课,以及课堂中引入的“数学与生活”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在悬念设置中快乐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善于思考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需要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总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充分调动与发挥情感因素在探索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教师,那么教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教师很神奇,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

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结合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现有的能力为他们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例如,在向学生讲述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会讲述另一种方法,我开始告诉同学们有两种奇怪的小动物其实可以更简单的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如果鸡变成了只有一条腿的独腿鸡,兔子变成只有两条腿的怪兔子,学生便可以想听故事般学会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了。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用边问边导的课堂教学范式。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的思考,将逐步形成敢于快乐的意识。以让学生快乐学习为目的、培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所以,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诱人的问题,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等,国外的“高斯算数”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教材。

四、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

课堂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打开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比如,在学完一部分知识后,我会放弃传统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做起来更顺手,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快乐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快乐意识的训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每个中学生都喜欢的,将游戏引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培养学生的快乐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所以教师不仅要担负起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责任,更要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中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

[2]谢文秋.把中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3]王业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课堂中的快乐数学之旅 篇4

一、童趣还给学生, 激励唤醒, 开启探索的旅程

教学是学问, 更是艺术, 在于激励与唤醒。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稳定性不高, 无法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这就需要教师将童趣还给学生, 优化教学设计。

第一, 优化开端, 振奋情绪, 产生期待、渴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果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由童趣入手, 积极营造良好开端, 将孩子们的思维由“沉睡”中醒过来, 带领学生开启数学探索之旅, 走进数学王国, 探究数学奥秘。如教学“确定位置”时, 结合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 巧设情境:在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喜羊羊最聪明, 但现在喜羊羊遇到难题了。原来, 早上村长告诉喜羊羊, 说羊村周围藏着装有宝藏的4个宝箱, 灰太狼也获知了这一消息, 为赶在灰太狼前找到宝箱, 喜羊羊要根据藏宝图由羊村出发去寻宝。打开藏宝图后, 喜羊羊一看, 全是数学知识, 便犯难了。同学们, 你们能帮助喜羊羊吗?该如何确定宝箱的位置呢?这样, 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学习情境, 借助情境, 复习旧知, 并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始终保持热情, 理解方向, 学会描述位置。

第二, 趣味活动, 调动学习激情, 唤醒学习潜能, 开启智慧大门, 享受探索旅程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学生特点与课程特征, 组织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 如数学实验、数学小游戏等, 让学生玩中学习, 趣中探知, 丰富课堂生活, 发展学生智力, 让数学学习变为探索乐事。

二、问题留给学生, 自主发现, 感受成功的“窃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太小, 认知不够, 偏重“灌输”式教育, 将每节知识点讲的非常透彻明白。实际上,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他们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希望自己是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事无巨细, 并非好事, 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适当留出“漏洞”,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怀疑质疑, 不断思索, 用理证实结论。此时, 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窃喜”, 因为老师未注意到的细节或问题却被自己发现了。当学生提出质疑, 说出那些“漏洞”时, 教师予以肯定赞扬, 让学生增强信心与动力, 保持质疑精神, 不断探寻“漏洞”, 形成自主发现、质疑精神。

最初时, 儿童的质疑提问从模仿开始。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巧妙引导, 鼓励学生猜想质疑, 引发学习内在动力, 启动活跃思维, 大胆提出一些模糊认识, 创造性探究问题, 验证猜想, 体现发现的乐趣。如教学“平行与相交”时, 展示一张纸, 引导学生想象猜测:在无限大的平面上, 有两条直线, 它们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是否能画出不同的情况?要求学生拿出白纸, 动手画出猜想情况, 小组汇总, 并选出一组展示所画的图。其他学生看看与自己所画的是否相同, 若不同, 可上台补充。这样, 为学生们创造了大胆猜想的空间, 并通过自主思索、想象猜想、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 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还给生活, 实践运用, 体会运用的乐趣

数学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探寻到最初的原型, 利用数学原理与知识可以分析并解决一些日常问题。比如购物时, 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看电影时, 需要根据位置关系来找到正确的座位等。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生活, 让孩子们快乐地探索, 快乐地生活, 智慧成长。如设置生活化情境, 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 学习变得更有趣;例题训练时, 可选取或编写生活化数学问题, 让习题学习充满数学味, 更充满生活气息, 学会活用知识, 增加学习热情与动力。

如正方体与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其表面积公式也被广泛应用。比如墙上刷漆, 家中铺木地板、地砖等, 均需要运用到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但在实际生活中, 运用正方体、长方体知识时, 不能生搬硬套, 还需要考虑生活常识。如给教室刷漆时, 根据生活常识, 只需要刷前后面、左右面、上面这五个面, 如果直接套用公式, 连地面都给刷了。而后习题巩固, 迁移运用:某健身中心新建了一个2.5米深、20米宽、50米长的游泳池, 假设让你来贴瓷砖, 请问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该题需要求面积, 并要结合实际分析。 (1) 游泳池, 需要求出底面积, 即长×宽。由于上面是水, 不需贴瓷砖。 (2) 四周要贴瓷砖, 借助公式算出地砖数量。另外, 注意单位是否一致。这样, 学生会因为解决生活问题而更兴奋、愉悦, 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而不是生搬硬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学习 篇5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快乐 数学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及当代小学生心理的变化,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法已让路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课堂。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教学设计、实践作业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之前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将学生改造为“好知者”,若要让其成为上等的“乐知者”,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乐于学习,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的一些浅见。

一、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并维系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进行学习数学的一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都能快乐。

二、在交流中分享快乐数学

新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开发。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有人用画“#”等图形作记录;有人用写数字记录;用人用打“”的方法记录;有人用画“、、”等各种符号记录。于是我就把不同的方法张贴在黑板上,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有人先说画图形好,是什么图形就画什么图形,很清楚;马上就有人质疑:“如果统计的不是图形而是别的物体,也画图不是太麻烦了吗?”于是有人提议:“写数字好,什么都能统计。”又有人补充到:“而且最后不用数看看最后的数字是几,就知道一共是几个?很简单!”马上又有人反对:“可是写数字各个数字都不一样,要反复想下一个该写几了?容易出错!”也许受前面的启发,有人说打“√”好!代表正确好看!而且写起来简单方便等等,就在学生之间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指正,相互学习,真理往往就在这看似毫无秩序的交流中得出的。而且学生们因为有人聆听自己的见解,有人和自己争论,有人认可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增加了相互了解,互相介绍自己的发现,共同分享着自信的快乐。

三、让学生快乐地动手操作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动手操作学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先让学生画个任意三角形,然后我对学生说:“请大家把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只要你们把其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告诉我,我定能猜中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教师这么一说,学生兴趣很浓,都想考考教师,看教师能不能猜中自己的,都认认真真的测量。许多学生把量出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告诉教师,结果第三内角的度数很快被教师猜中了。学生感到教师真神,很想知道教师是怎样知道第三个内角度的。我在学生兴趣正浓之际,让学生把三角形剪下来,并指导学生把两个角撕下,拼在第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拼成了什么角?结果每个学生都拼成了一个平角。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任何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其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180度。这时,我又提出问题:“你们能解释为什么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或最多只能有一直角吗?”

四、在多媒体中尽情地享受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种热情足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大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再困难的数学知识也有了动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图片及动画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不仅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也加深了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我们赢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北京申奥成功的一段视频,配上亲切的解说和振奋人心的音乐,展现当时紧张、激动人心的场景,申奥成功场面的再现让学生深深感受当时的热烈氛围,最后视频把时间定格在那一伟大时刻——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这样激情的导入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奥妙无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求知欲望。

总之,快乐教学法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状态。它以快乐的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快乐课堂为载体,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学,最终达到“顺纹劈柴,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润.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篇6

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 新课程标准是有弹性的,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需要,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 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要使学生心情舒畅, 乐意与教师配合, 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 因为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学生就会乐意与教师配合, 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我们认为课堂的快乐, 打破传统教学陈旧做法,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 把培养学生快乐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 每天走进教室就要与可爱的学生们互动起来, 开始今天美好的数学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轻松学习。 例如, 进行“没有数学的生活”“到宇宙去旅行”“数学与航天”的讨论课, 以及课堂中引入的“数学与生活”等活动, 都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在悬念设置中快乐起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善于思考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需要学生的练习, 就是在故事中参加各个活动, 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总是紧密联系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 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 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充分调动与发挥情感因素在探索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鼓励孩子多思考, 多提问题, 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 先将这个数乘上5 倍, 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 并除以10, 最后将结果告诉教师, 那么教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 为什么? 许多学生觉得教师很神奇, 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 他们恍然大悟, 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

调动学生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 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结合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现有的能力为他们设置一些悬念,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 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 吸引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例如, 在向学生讲述鸡兔同笼问题时, 我会讲述另一种方法, 我开始告诉同学们有两种奇怪的小动物其实可以更简单的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 如果鸡变成了只有一条腿的独腿鸡, 兔子变成只有两条腿的怪兔子, 学生便可以想听故事般学会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了。 在教学过程中, 民主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教师要用边问边导的课堂教学范式。 学生质疑问难, 无拘无束的思考, 将逐步形成敢于快乐的意识。 以让学生快乐学习为目的、培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 是内在的隐性活动。 所以,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 设计成若干诱人的问题, 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 在数学百花园中, 趣题比比皆是, 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等, 国外的“高斯算数”等, 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教材。

四、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

课堂情境的创设, 能为学生打开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 比如, 在学完一部分知识后, 我会放弃传统方式, 这样可以使学生做起来更顺手, 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快乐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快乐意识的训练。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每个中学生都喜欢的, 将游戏引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 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

“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培养学生的快乐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 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 所以教师不仅要担负起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责任, 更要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 应用问题的过程中, 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摘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快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中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 (3) .

[2]谢文秋.把中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4) .

“快乐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7

那么,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该怎样将“快乐教学”贯穿在其中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巧妙地导课, 引人入胜

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引人入胜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讲授的知识点上, 及时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谜法: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对于未知的事物, 他们总想探究其因。猜谜法导课,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 在学习“时、分、秒”一课时, 我先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怕累, 马蹄哒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学生猜出是钟表后, 我就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告诉学生“马儿的三条腿”即是时针、分针和秒针。这样的导课, 可以使学生由已知学习未知, 记忆深刻, 既学到了知识, 又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设问法:儿童对世间万物总是觉得新奇有趣, 因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儿童这一特征, 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提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让学生在疑问中学到知识, 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其有目的地学习知识。

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 只要教师在导课时采用巧妙的方法, 讲解时绘声绘色, 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 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种好的导课方法, 会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能很快将学生带入教学意境, 对一节课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灵活地组织教学, 化难为易

新授课阶段的组织教学, 是一节课组织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对知识的领悟达到更深的层次, 对知识的学习达到系统化、完整化。因而,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图片、实验等手段组织教学, 把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生动、易学的知识, 用抑扬顿挫的音调, 趣味化的语言, 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 以旺盛的精力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1. 实验演示法: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和联系性, 每一个公式、计算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如果只教给学生概念、公式的表象, 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自然不会灵活应用, 因此, 教师应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情况下掌握知识, 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我在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 在进行新课时, 用沙子或水装满圆锥, 然后倒入圆柱, 刚好三次倒满, 学生便很容易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2. 游戏法: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将游戏纳入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 能使学生既玩得痛快, 又学得轻松, 可以把本来抽象的知识简易化。

三、注重习题研究, 提高练习实效性, 体验成功

一节好的数学课在最后的巩固阶段应设计出难度不同、形式多样、充满趣味性的巩固练习题,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自身的需求,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既满足了尖子生的求知欲望, 维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 又增强了中等生的自信心, 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 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更大兴趣。因而,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设计出内容精、针对性强的练习题, 而且必须设计出题型活、编排巧、有易有难的练习题,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

课堂中的快乐数学之旅 篇8

1.设置疑问, 激发兴趣

调查研究表明,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的设置疑问,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教师因势利导, 利用启发点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技巧的设置疑问, 启发学生的思维,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很多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导入都要设计启发点, 启发点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 必须具有渐进性和分化性, 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 将新知识分化为旧知识, 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性的问题, 就像医生在看病的时候要找到主要病症一样, 攻克主要困难。犹如学习倍数知识时, 解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数为标准, 然后在根据题目找到其他数和标准数的倍数关系, 这样就很容易得出标准数了。例如:张强用270 元买了一件外衣, 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 元, 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 元, 张强买这双鞋花多少钱?解:我们先把外衣和鞋看成一件东西, 它与帽子的价格和是270 元, 差是210元。外衣和鞋价之和= (270+210) ÷2=240 (元) 。外衣价与鞋价之差是140, 因此鞋价= (240-140) ÷2=50 (元) 。答:买这双鞋花50元。

2.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2.1 鼓励学生多感受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 又必将回归到生活中, 鼓励学生感受生活, 其实也是数学学习的必经阶段,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数学, 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这要比仅仅从课本上学习效果要好的多, 积极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生活中家长带领孩子去商场购物时, 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打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几种不同商品加起来多少钱, 把原本抽象的数学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学习使人印象深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生活, 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这不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 更是对新知识的预习和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 使学生真正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2 结合教学中插入实际问题

课改以前的课堂教学太过于僵硬和模式化, 因此同学们在听课时难免觉得枯燥难懂, 打击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扼杀了同学和老师的思维, 使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化”, 降低了课堂效率。老师讲课时应当创设生活情境, 让同学们感觉生活和数学是息息相关的, 赋予数学生命力, 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和力, 促使同学们乐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题, 例如在讲百分数的问题时, 可以举例:“妈妈买一件毛衣原价50 元, 现在打8 折进行促销, 问现在这件毛衣多少钱?”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很快的算出结果。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 不但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而且增长了社会经验, 取得双赢的效果。

3.全面思考, 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方法不止一个, 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 寻找时间最短、计算最少、方法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思考的平台,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多组织探究、交流活动, 最终达到让学生爱学、乐学、能学、会学的目的。例如:有若干只鸡与兔, 共有14 头, 48 足。求鸡与兔各多少? (1) 假设法:假设全是鸡:2×14=28 (只) 鸡脚比总脚数少:48-28=20 (只) 兔:20÷ (4-2) =10 (只) 鸡:14-10=4 (只) (2) 一元一次方程:解:设兔有x只, 则鸡有 (48-x) 只。4x+2 (14-x) =48 4x+28-2x=48 2x=48-28 2x=20 x=10 则有鸡:14-10=4 (只) 。

实践证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小学快乐课堂建设要以学生为本,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旦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了, 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定要努力学习, 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国数学家说过:“音乐可以陶冶情操, 绘画可以赏心悦目, 哲学可以明智, 但是数学不但可以拥有上述的一切, 而且可以获得快乐。”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 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上一篇:态度意义下一篇:燃气轮机油系统小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