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精选12篇)
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那么, 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我们的政治教学, 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他们成为“乐之者”, 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
一、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 活跃学生的思维
政治知识死记硬背的多, 时间久了, 内容多了, 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说到政治就提不起精神来, 思维容易懈怠。为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把政治知识渗透于情境之中, 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政治的重要性, 从中获得情感、能力、认知的全面发展。
如在讲《神圣的宪法》时,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在黑板上画出金字塔结构图, 底下大, 一层一层往上越来越窄, 直至塔顶。同时, 教师罗列了一大堆我国的法律法规, 如《宪法》《刑法》《婚姻法》《警车管理规定》……让学生理清它们的从属关系, 根据金字塔的寓意, 合理分布这些法律法规所处的金字塔的位置。那么, 谁拥有塔顶的位置呢?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发挥着想象:塔顶高高在上, 预示着最高权威, 处于统治地位, 而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因此, 塔顶非宪法莫属。
通过创设金字塔示意图, 学生明白了众多法律法规间的从属关系, 知道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师把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活跃了思维, 加深了理解, 同时也感受着政治学习的快乐。
二、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刚开始上课时, 有的学生受上一堂的影响, 思维还处在游离状态, 要想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 把他们的思想拉回新课中来, 教师要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此时, 设计新颖的导语导入新课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它在激发学生好奇感的同时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 让学生饶有兴趣地随着导语走进新课, 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 为新课的学习开了好头。
如《融入民族文化》一课中, 教师可以借北京奥运会会徽来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会徽图案, 然后设置问题:该会徽中蕴含着我国古代的哪些传统的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哪些?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传统文化?面对神圣的会徽, 想着自豪的北京奥运会, 学生兴趣大增, 倍感骄傲地议论起来, 纷纷研究图案的文化内涵、代表意义。这时, 教师要抓住时机, 适时点拨导入新课:“奥运会会徽图案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就这样, 通过播放图片, 设置问题,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自然流畅地导入了新课。新颖的新课导入, 让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有了学习兴趣,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接受政治新知识, 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丰富的探究活动, 释放学生的好奇
很多政治知识点都可以设计成一个探究题, 可大可小, 尤其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 设计探究活动可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不少于小学生, 探究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查阅资料, 亲身实践, 体验着活动的全过程, 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深度掌握课本知识, 形成自己独特而新颖的个性主张和不同见解, 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
如在《笑对生活》一课中, 教师借用“独臂泳将王晓福勇夺金牌的图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王晓福是怎样对待挫折的?残疾人是怎样练习游泳的?面对挫折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怀着好奇心理, 查阅王晓福的相关资料, 了解到王晓福面对挫折不抱怨、不气馁, 把挫折视作财富, 他笑对生活, 努力训练, 终获成功。学生们的好奇之心瞬间变成了钦佩之心, 并深受鼓舞, 正确正视学习中的困难, 不再因一次的考试失败而灰心消极, 培养了他们迎难而上、积极向上的心态, 让他们乐观地看待学习中的每一次挫折。
教师组织课堂的探究活动, 不仅有效地释放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了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 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开展课堂辩论比赛, 缓解学生的压力
中学阶段不同于小学阶段, 学生课目多、学业重, 心理负担明显加大, 教师恰当地开展课堂辩论比赛, 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让学生打开话匣子, 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 通过辩论比赛临场发挥他们的思维潜能, 锻炼他们的机智胆识, 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在坚持己见的同时欣赏借鉴他人的正确的言论, 在辩论中成长。
如《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课中谈及我国的人口问题, 课堂上教师从我国的人口问题入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 赞成“人多好”的为甲方, 赞成“人少好”的为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不同的观点展开激烈的争辩, 有的引古论今, 有的明摆事实,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反驳对方的观点, 回应反方的质疑。课堂上气氛热烈, 学生们在争辩声中放松了心情, 平时紧张的学习压力随之得到缓解。
通过课堂辩论, 一方面学生们学到了政治知识, 科学地认识到人口的增长要控制一个度, 人口过多过少都会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困扰;另一方面,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技巧。
总之, 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 让学生在乐中学,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 幽默风趣的教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师在乐中教, 生在乐中学, 师生都不亦乐乎。
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 篇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00年中考政治学科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开卷考试已成为今后初中政治升学统一考试的方向和趋势,这一趋势对我们初中政治教师的教 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转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是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流,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了严肃刻板沉寂的气氛,学生正襟危坐,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谈论,由教师从头讲到尾,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起来滔滔不绝,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然易见的了。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三):由维护“师道尊严”的观念向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转变;
(四):由单一的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而教学观念的转变,就具体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二。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2006年的中考政治试卷突出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它克服了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的倾向,代之以具体材料或情境为载体,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且紧密的联系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为了使学生适
应开卷考试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教师怎样“教”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
1.教师提问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贯彻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特别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差生”发言,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垄断资本的对外掠夺”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必然表现?(3)。早期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和进入垄断阶段后对外掠夺有何不同?(4)。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能否说明整个世界已天下太平?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2.学生提问
古人云:“不耻下问”,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善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后,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例如,在讲“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这一内容时,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就提出了如下问题:(1),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那国家通过什么政策来维护这一关系呢?具体措施有那些?(2),也
有同学提出:既然各民族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那么为什么直到近年才去开发西部?这对少数民族来讲好象是不平等的?(3),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和香港澳门的自治有什么区别吗?可以看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提问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也说明他们非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学生通过讨论后,第一个问题基本能明确,知道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二,第三个问题涉及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和“一国两制”的构想,学生掌握的知识较模糊,教师应作讲解和区别。通过双向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政治课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科内的联系和学科间的联系,在开卷考试中较多,在平时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相关或相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使系统化和条理化,并进行比较综合理解运用,达到融会贯通。比如学习“国家”概念时与氏族会进行比较;学习社会主义革命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还有五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的比较;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不可调和的三大矛盾的比较。通过比较、归类、综合等形式将分散在各章节,各学科中独立的内容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体把握。
(三),通过时政演讲,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将课文基本知识与国内外重大时政以及学生思想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贯彻这一思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实现初中政治快乐教学的方法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 快乐教学 方法
政治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效果与政治课程的授课模式有着紧密关联。教师应当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实现心灵的净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
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若有不对切记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快乐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功去做、去想,细心留意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记录,并进行加工处理。如:我上九年级第一单元认识国情、理解国策中讲“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时,选用的素材是让学生计算下列题目:一位女同志,她的母亲生了6个孩子,她自己生了4个孩子,她的孩子结婚后每人只生1个孩子。1、假如6个孩子都按照这样的标准计算,那么第四代共有多少个孩子?2、如果按一个孩子生育标准,那么第四代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仅仅四代从384人到3人,孩子的人数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归纳: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无限地生育,将是一个天文的数字!可见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逐步走向富裕的唯一正确选择。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快乐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充分体会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如在讲《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先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服饰,让同学们猜猜是哪个少数民族,再介绍些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还可以以丰富详实的音像资料介绍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新中国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播放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让课堂生动形象。又如,讲到资产阶级的两党制时,可出示“像驴之战”的漫画,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可播放阿富汗战争场面的录像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深刻的理解,逐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四、故事渗情,吸引学生
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 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讲“为 人民服务”的内容时,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 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四个持刀 歹徒博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五十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形象的手势像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他们深深地被英雄事迹所感动。我还从本市找典型,增强学生们的亲切 感。如结合讲“关心热爱周围的人”,我走访焦作工学院,向同学们讲述了大学生如何把饭钱节省下来,为治 疗一位教师三岁孩子的疑难病症捐款的事。最后我问:“焦作工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值得不值得学习呀?” “值——得!”有的学生当时就摸口袋,表示也要把零花钱捐出来。
五、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思想品德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讓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例如,在进行《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可选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沉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浓厚兴趣。创新意识潜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老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
总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教师是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运钦.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实现快乐教学[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1).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法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快乐教学法,兴趣,教学方,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 政治课往往被认为是只要死记硬背成绩就会上去的学科, 因此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就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便成为摆在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提高学习成绩, 就一定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我在教学中利用“快乐教学法”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目标
中学政治课的“快乐教学法”, 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呆板说教的形式, 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目标。
由于政治学科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科书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 社会上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也是政治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资源。由于时事政治材料新鲜、形象、生动和真实, 在教学中, 如果我们把这些热点问题, 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以此来进行德育,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现奥运精神, 神州七号飞船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等, 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 信其道”, 对于教师而言, 若要学生乐学, 教师必须先做到乐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严于律己,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 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一视同仁, 要充分了解学生, 理解学生, 尤其是对学习有些吃力的学生更要多关心、多鼓励、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如果从教师那里受到鼓励与肯定, 就会更加尊重和喜爱这位教师,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听课过程中, 就能全神贯注, 智力和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要适当设疑布悬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上课时, 在重、难点或枯燥无味处, 恰如其分地制造悬念, 使之感到惊奇, 产生兴奋, 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 培养创造力。例如, 在学习《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一课时, 我利用漫画图片和动画短片向学生提题,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当看过短片后, 我让学生围绕短片内容展开讨论, 学生们马上就能总结出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 还应履行义务。教学案例的鲜活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通过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设置问题, 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由于大多数教师对教法的两重性没有清楚的认识, 所以不少教师在选择教法上是单一的。哲学上常讲: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方法也一样, 有利也有弊。如探究学习法, 它虽然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有时耗费的时间过多, 甚至造成“哄堂”现象。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努力学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做到游刃有余。例如, 讲解《日新又新我常新》时, 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突破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怎样看待外在形象时, 通过讲述一则故事, 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认识到人的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在引导学生怎样看待追星问题时, 可通过向学生介绍某些明星道德行为以及向学生展示一道追星的选择题,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在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当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时, 让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通过采用一些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大大促进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 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 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记忆也比较牢固。心理学家研究显示, 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 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 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 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 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 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久而久之, 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讲课的类型有讲授课、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 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 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 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 兴趣自然也来了。因此, 经常变换教学形式, 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 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总之, 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 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36期.[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36期.
[2]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2]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
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5
在初二下册“正当防卫”知识点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观看案例,了解一些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哪些是“正当防卫”,哪些是“防卫过当”,哪些是“故意杀人”,这些有何界限,如何把握。当疑问提出后,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表了个人观点,引起积极探讨,激发了热情,形成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协作和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高度相互依存、合作的社会,因而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比较缺乏与人交流,团队协作意识较为淡薄,缺少合作精神。对于作为德育对象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就要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和素质。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因此,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掌握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最基本的素养要求。自主、合作、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明显特征。加强团队探究精神,需要学生在协作中去探索、经历、获取经验和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在思想政治课中,探究性学习往往涉及很多实践性的问题,学生单独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探究性学习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合作的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共同设计、调查、搜集资料,分享成功,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必须与他人交流、合作,从而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探究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的问题,要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农村调查采访,到工厂参观访问,通过到社会中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或请一些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有代表性贡献的人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东西,这样,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开展社会实践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通过这样的体验才能实现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探究性教学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 篇6
一、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进步显著。首先,政治课程开卷考试从最初师生的不完全适应已逐渐走向成熟,学生学习压力减轻,素质教育落实更加有力。其次,初中政治教材不断完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各单元主题和习题设计更符合实践需求。最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加以诠释,师生之间的互动配合更加有效。总体来看,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学模式产生了实质性的突破。
二、初中政治课程快乐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
为进一步推动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发展,在社会变革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掌握政治课教授的基本原理,快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尤为必要。快乐教学模式的内涵体现在从形式到实质的变革,不仅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利于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更注重以学生为根本,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这也是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初中政治课程快乐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学生的兴趣支持
政治课理论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严肃性、抽象性,单纯的书本知识讲解往往使学生倍感枯燥,甚至失去学习兴趣。长期的应试教育给初中政治教学带来根深蒂固的影响。快乐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要注重配合教材的发展,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解读理论知识。例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交往艺术新思维”、“权利义务伴我行”、“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等章节,教材内容虽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但其中也蕴含着特定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焦点,设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2.师生的充分互动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既然教材内容设计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就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互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氛围,积极思考,向教师提出问题,或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探索中吸收理论知识。教材中各单元的主题设计都与实践密切相关,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契机,促成师生间的深入互动。
3.学生的宝贵收获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经常会产生各种心理波动或不良情绪,面临心理压力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政治课程的重要使命。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形成威胁,教师通过教学引导,有效解答学生的内心困惑、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这正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源泉,也是对学生因势利导的有力时机。
三、初中政治课程快乐教学模式构建的举措
按照上述目标的指引,初中政治课程快乐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从理论知识的动态讲解入手,过渡到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师生互动,并由教师针对初中生思想和心理层面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剖析,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应用。
1.理论知识的动态讲解
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应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生动素材,用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将理论知识寓于其中。例如,对于生命、青春和自我的认识,教师可选择诠释生命价值的代表人物,用人物案例的方式激起学生内心的澎湃;用对比性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展现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法律法规及权利义务的讲解,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如购买到虚假商品如何维权,自己的姓名、肖像被他人擅自使用如何诉诸法律,使学生增强法律观念。
2.主题探究与互动活动
经过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应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开放式的作业。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特长的展现。教师在布置单元作业时,可以设计不同的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自由选题,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并通过语言组织、图画搭配,以及照片、视频拍摄等,制作成自己的作品。学生在课上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理论知识也能得到自然运用。
3.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怀
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上相互竞争,人际关系显得越发微妙。有的学生自私冷漠,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等。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可在问题讨论环节以此为现实素材,鼓励学生以邮件的方式向教师描述遇到的困惑,希望获得的帮助。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精心编辑课件,选取相关的案例素材,向学生讲解遇到此类问题应保持的心态和具体处理方法,带给学生启发。
4.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快乐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评价方式的变革,政治课程开卷考试仅仅是评价方式改革的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学和评定中,教师也应积极使用形成评价方式,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课上参与的积极性、开放探究的创意思维等因素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 篇7
怎样让学生觉得上思品课如同一场快乐的旅行, 意犹未尽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
一、多种形式导入, 奏响快乐的“前奏”
导入, 是一节课的开始, 好比一首歌的前奏, 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 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 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的高低。好的导入,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建立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 体验快乐。
在教学中, 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 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学生品位不一样的“前奏”。如执教七下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时, 我选用周杰伦一首歌曲《蜗牛》导入:“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提问学生从蜗牛身上看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学生在歌声的熏陶下, 思绪万千, 热情高涨, 纷纷举手发言。此时, 我们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主题, 即自强。用音乐导入新课, 对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帮助。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 能够让学生身心放松, 寓教于乐, 寓教于美, 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学生的情感, 使课堂有很好的氛围。除了歌曲导入外, 以视频的形式导入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比如我们在讲到初二财产继承权问题时, 播放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 学生在“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了”的段子中会心一笑, 引发对财产继承问题的思考。视频有其直观性、形象性, 能够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 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 开始快乐的体验。除了上述的方式外, 游戏、漫画、故事等形式的导入方式也能展现其独特的“风景”, 比起单纯的复习导入来得有效, 让学生身心愉悦, 记忆深刻。
二、从生活中取材, 体验学习的乐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品德来源于生活, 思想品德课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 一旦与生活分离, 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 思想品德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 使教学返璞归真, 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新课标强调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而且要求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 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体验到知识的价值, 从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具魅力和最有效的。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地联系生活, 将教材内容还原为真实生活, 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 才会激活课本知识, 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师在备课中选取素材时要注意以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引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从而激发创新实践的热情。如讲授八年级《我们崇尚公平》一课时, 我适时引入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经济适用房的分配问题, 政策规定对军烈属、残疾人可以优先购买, 对下肢残疾、年事高、行动不便者, 优先挑选这样的政策是否公平, 引学生探究, 在探究中生成, 在探究中明辨认识, 理解公民的相对性。再如教授初二生命健康权一课时, 引入本校开展体育节活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谈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 感受到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就在我们身边, 人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由于是学生亲身体验, 因此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话可说, 学生在发言中体验快乐, 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巧设问题情境, 激起思维的浪花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能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 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只有设计的问题具有足够思维量, 坚持“跳一跳摘果子原则”, 甚至“撑杆跳高摘果子的原则”,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自立时, 首先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你是否有过依赖的时候, 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如何看待啃老这一现象, 从实际入手,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通过对事例的阅读和自身实际的反思, 以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解决疑问。学生可以有不同见解, 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 只要有道理、能解决自身问题就行。知识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 这个问题的设置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主探究、认知, 在探究中体验到协作的快乐和攻克的快乐, 同时让学生在情感、思想、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但要注意的是,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原则合理地设置问题, 衡量问题质量的标准应包括难易程度、思维容量大小、思维强度、刺激强度等, 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答案上;在组织教学程序时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发现做出适当引导, 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 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问题情境的积极作用。
总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运用学生的感情因素,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教学资源, 使学生时常体验到一种“快乐感”, 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 创造力得到发展。
四、组织精彩活动, 展示靓丽的自我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 我们在教学中不妨投其所好, 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又包含教学内容的活动, 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比如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 表演或体验自己或角色的心理或行为, 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人格的作用。如我在讲述“尊重他人”一节时, 组织了活动“盲行游戏”, 让一个同学扮演“盲人”, 另一人为盲人的“拐杖”。“拐杖”用丝巾把“盲人”的眼睛蒙住, 让其在原地转三圈, 然后由“拐杖”带领他穿越有障碍的路线。“拐杖”不可说话, 只可用肢体语言给对方暗示, 完成后交换角色。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别人对他的态度, 从而了解到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 同时参加表演的学生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从而提高自信心, 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总之,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 学生就会主动学习, 越学越想学越爱学,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绝不能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而要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知识的重要,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师要传递快乐“正能量”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愉悦, 老师就要向学生传递快乐的“正能量”。我始终认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好情绪像阳光一样, 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可以让整个群体的情绪都灿烂起来, 同样, 坏情绪更像是非典病毒一样四处传播, 让群体感受到巨大的恐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 是联系全班学生的枢纽。因此, 教师一个人的情绪, 影响的不是几个人, 而是几十个学生的情绪, 其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思品老师教着大家公认的“副科”, 行走在学校的边缘地带, 要带好几个班, 如果情绪低落, 无精打采, 或者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或者怒发冲冠、横目冷对, 那将对学生的情绪造成怎样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觉落寞、无聊, 甚至是恐惧, 他还会喜欢你的课吗?所以, 老师应该有激情, 有笑容, 让学生经常处于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中, 让他们感受知识的力量、老师的爱心、自身的价值。
思品课有其学科特殊性, 承载着育人的重大使命, 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让学生喜欢是第一位的, 实践证明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这种使命感, 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 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得。教师要甘愿做一颗朴素的铺路石, 俯首为学生插上开心的翅膀, 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 快乐地奔向远方。
摘要: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调动各方面资源, 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 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 享受课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课堂教学,“快乐”教学,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S].2011.
[2]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2002.
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 篇8
一、什么是教师幽默
“幽默”是外来词汇, 最早将这一词汇引入到中国的是林语堂先生。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西方文化中广义的幽默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 连鄙俗的笑话在内, 狭义的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存在区别, 但这些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笑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种, 笑的立意态度也各有不同, 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缓、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语解颐、有的是基于整个人生观有思想的寄托。最上乘的幽默, 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 …… 各种风调之中, 幽默最富于感情。 ( 《林语堂———论读书, 论幽默》, 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作为教师课堂中的幽默, 语言既要机智大方, 又要有教育性。这种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教育智慧, 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英国学者M. 鲍门指出: “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水平, 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学得更好。”
二、幽默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表现
1. 幽默是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
前几年流行《水果忍者》的手机游戏, 有些学生在上课时忍不住玩切水果游戏, 不专心听讲。可以举个例子来看看幽默的作用: 一位正在上课的教师看到有学生在玩《水果忍者》的游戏, “同学们, 曾经《俄罗斯方块》给人们的启迪是什么? 获得的成功会消失, 犯下的错误会累积”;玩游戏的学生愣住了, 抬起了头, 教师继续说, “现在, 《水果忍者》啊! 那是———水果与炸弹同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在笑声中, 那位学生明白了自己犯的错误, 自然上课就专注了, 其他同学还收获了一段好词好句, 一举两得。
经常可以听到同事这样议论: “管学生那么多干什么呀, 只要不影响教师上课就行了。管得不好, 还说你打骂学生, 没必要惹这样的麻烦。”其实, 越抱有这种心态, 课堂秩序越不好。如果教师不关注课堂, 只管自己照本宣科, 长此以往, 必将形成你讲你的, 我做我的, 打瞌睡、搞小动作、玩手机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多, 到那时, 教师就真的无计可施了。在这样的声色俱厉中, 教师还有好情绪上课吗?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又怎能安心学习呢? 此时, 不如换种方式, 用高雅而幽默的语言打破这种局面, 调节上课气氛,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看下面的事例。由于讲台比教室地面高一截, 我在有次侧身写板书时, 边写边退, 一不留神, 踩空了, 差点摔倒。这时, 学生大笑, 课堂纪律不是很好, 教师故作轻松道: “古人云, 退一步海阔天空。怎么今天退一步就一脚踩空了呢?”虽然又是一阵大笑, 但马上把尴尬的气氛扭转过来。教师稳定了情绪, 学生也收拢了心思, 继续进行课堂教学。
总之,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是不可预测的, 但如果用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化解这种尴尬场面, 必能使课堂轻松而又纪律良好。
2. 幽默是课堂批评的一缕清风
在进行教学时, 总会有个别学生不守课堂纪律, 此时板着脸去批评他, 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学生还会顶嘴, 既影响教师的上课心情, 又影响课程进度。用幽默的语言委婉地批评学生, 比直接了当地批评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在九年级教学《故乡》时, 教师示范朗读到“老爷”时, 一位顽皮的学生就立刻应到“诶”, 顿时, 底下有不小的骚动, 这位同学一贯贪玩好动, 当时之所以应一声, 只是想制造一种轰动效应。教师巧妙应对说: “张同学, 你进入情境真快啊, 这是阅读小说很重要的一步, 你做到了, 同学们要向你学习。”这种幽默的方式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也使他感受到教师的委婉批评, 朗读进度也没有受到影响。
课堂事实证明, 用一两句幽默的话语胜过辞严色厉的批评。在课堂教学中, 婉转幽默的批评比板起一副脸孔更能起到效果。
3. 幽默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药
一位缺少幽默感的教师, 势必一本正经, 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拉开距离, 教师不理解学生, 学生也不敢亲近教师。而幽默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药,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之美和对他 ( 她) 的关爱之心。从而缩小师生的心理差距, 拉近师生关系, 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如在分发学生试卷过程中, 当某位学生成绩进步时, 教师可这么说: “同学, 你的春天来了。”这位同学喜滋滋地领走自己的试卷, 他会感受到教师对他进步的表扬。当某位学生成绩比上次退步时, 教师可笑着说: “同学, 你摊上事了, 你摊上大事了! ”他明白这是教师对他的鞭策, 以后会更加努力。
可见, 幽默拉近了师生关系, 通过幽默的话语往往能创造一种和谐友善的课堂气氛, 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亲近。
三、如何培养教师的幽默感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教学中最难的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诙谐的语言总让人觉得轻松、自然,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偶尔有一些幽默的语言, 那么原本单调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 学生就有更积极的心态, 学生的思维会更敏捷, 思路更开阔, 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教师应怎样培养幽默感呢?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的幽默应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作基础
乐观首先从笑开始。走进教室的时候, 别忘了面带微笑, 说声: “同学们好! ”离开教室时, 也别忘了面带微笑, 说声: “同学们再见! ”
幽默也是一个人积极心态的反映。作为教师, 要很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时候, 也总会有不顺心的时候, 但当你走进课堂时, 别忘了自己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不能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上课的心情, 因为情绪是相互感染的, 你上课的一举一动学生都会仔细观察。记得《我的老师》中蔡芸芝先生要用竹鞭打“我”, 我只用石板一迎, 老师的教鞭就轻轻的落在石板上, 因为我早就察觉老师并没有要打我的意思, 她是爱我们的。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啊! 如果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 学生也会变得积极乐观, 课堂就会生机盎然。
2. 教师的幽默离不开平时的知识积累
教师要博览群书, 利用书籍、网络、微信、微博等资源搜集一些小故事、小趣事、小笑话, 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幽默资料。如在《青年文摘》彩版里面有一个“雷语”栏目, 语言简洁, 非常适合课堂上的恰当引用。“给你出那么好的主意, 你不用。现在想用, 已经过去这么久, 变馊主意了。”此句在善意地批评学生时就可以使用了。
幽默无处不在, 生活中处处有幽默, 只要做个有心人, 不断积累。久而久之, 也会成为一个幽默的人。
3. 教师的幽默要充分利用课堂的一切因素
在上课过程中,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教室的物品、甚至窗外的风景等都可以作为幽默的素材。如同备课不可预设, 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 一旦捕捉成功对课堂教学会有较大帮助。如前面所举的《故乡》的朗读, 那位顽皮学生的回答与写板书时一脚踩空的例子。
四、课堂幽默的注意事项
1. 课堂幽默的运用要有目的
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幽默只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像PPT、多媒体、展示台一样, 教学中运用幽默是为了服务于教学, 因此, 幽默的运用必须适应教学的需要, 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否则, 如果教师只追求幽默效果, 旁征博引,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但却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 这样就偏离了教学计划和重点, 减少了课堂上知识传授的容量和密度。
2. 课堂幽默要注意对象
幽默是课堂幽默, 不是相声小品, 因此, 幽默的言语要高雅, 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 用低俗的语言或是荒诞不经的故事, 哗众取宠。教师的服务对象是朝气蓬勃的中学生, 心灵澄澈, 不能用幽默去伤害学生人格, 用幽默嘲笑学生, 这样不仅有损教师形象, 也有伤学生自尊, 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久而久之, 再幽默的语言也只会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
3. 课堂幽默要适度
一节课中, 幽默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幽默会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 教师的严肃性不能体现, 必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幽默是一种含笑谈真理的艺术, 在教育中应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 “教育者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孔子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亦云“教人未见趣, 必不乐学。”使课堂注入幽默的元素, 用幽默给课堂带来笑声, 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快乐学习。
摘要:幽默是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 能有效缓解教学冲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升学习质量。如何培养教师的幽默感,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幽默,课堂,教学,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篇9
一、创设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前提。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心理放松、精神愉悦, 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 求知欲旺盛, 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从而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除此之外, 还需要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如能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心爱护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人, 树立教学相长的教学观, 使学生感到“心理自由”, 必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激发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要虚心向学生学习, 建立师生之间完全平等的关系, 学生就敢大胆质疑, 乐于与教师展开讨论, 才会“不唯书、不唯师”, 敢于探索, 敢于创新。
二、精心设计问题, 通过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 科学地设计问题, 巧妙地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善于和敢于提问, 理论联系实际, 围绕教材, 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通过师生的互动, 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的观点, 然后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法。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习动机, 启迪思维, 激发求知欲, 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恰当质疑, 激发学生迫切探求的认知心理。要善于抓住契机, 问到点子上, 为此,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 开阔思路, 要抓住知识重点、难点、衔接点, 所提出的问题要层次分明, 难度要适度, 不仅要接近学生的最近思考区, 而且问题的编排要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和逻辑性。问题要新颖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创设阶梯型和发散型的问题, 阶梯型问题主要是一系列由浅到深, 环环紧扣, 层层深入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启发性强、逻辑性强, 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 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 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 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四、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在实践中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见多识广。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 讲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 就要联系到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用等;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 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及其危害等;讲正确对待挫折时, 就应联系学生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遇到的挫折等;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 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 如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 这样学生会非常感兴趣, 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 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 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 最后引导学生回答提出解决办法, 等等。只有学以致用, 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政治课堂案例引入教学探讨 篇10
一、初中政治课堂的案例引入教学过程
1.摘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所以, 在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筛选。所选的案例应该囊括需要讲授的知识点, 以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有两种途径对案例进行筛选, 一是选择有关政治的真实案例, 最好是学生都有所耳闻的, 这样才更具说服力。先由教师讲解案例中包含的政治原理, 再由学生自主做出总结, 这样才会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的要点。二是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及示范性的指导, 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搜索一些励志的成功案例, 从而燃起学生的斗志, 让他们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培养他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2.讲解过程
既然找到了案例, 就要认真地讲解, 毕竟它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讲解时, 教师先要给学生详细地评价一下案例, 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来考查学生, 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带着问题出发,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教师讲解结束后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提交书面解决方案, 师生一起对解决方案进行总结评价。在总结完解决方案后, 教师就要把实际案例的具体解决方案告知学生, 由他们对比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一环节可能会有许多学生存在争议, 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与分析, 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二、初中政治课堂案例引入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治这门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推动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现今的政治课堂中仍会出现教师讲解、学生机械地记笔记的现象, 这会影响到政治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为此,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列举一些案例, 组织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 充分引导学生实践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大型政治会议节选, 不仅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堂导入, 还能加深学生对政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假设他是某个发言人, 他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视频每一个涉及知识点的地方都要停顿下来, 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参与政治事务的能力以及正确选择政治道路的能力, 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人文主义的思想强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选择一些案例让学生充分挖掘, 自己来发现案例中的政治知识, 懂得其中的道理, 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充分融入课堂。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自由发挥, 逐渐将政治知识渗透到课堂当中。
举一个例子,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些典型的政治事件, 再利用所学的理论来进行详细的解释与说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很差, 而这种将案例引入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将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与此同时, 这种方式也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教师也应适当地参与其中, 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教师是孜孜不倦的灌输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 他们占有主导地位。在应用案例引入教学法时, 由于教师需要筛选案例、设计教学, 同时又要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所以, 他们已从“灌输者”转换成了“引导者”。但由于在解决案例时, 会发生许多无法预知的问题, 所以,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来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 才会提高教学效果。同时,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 鼓励他们发现与解决问题, 引导他们创新思想, 才会培育出优秀的学生。
3.运用案例营造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 成功往往来源于一个好的环境。所以, 要想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就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有浓重学习氛围的环境。案例引入教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案例, 使教学环境丰富化,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充满学习的欲望, 这个时候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会事半功倍。通过案例的引入, 一些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在课堂中得以重现, 再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 让学生发现政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发现政治学习的无尽乐趣, 这样才使政治的教学回归到学生所期盼的境界,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大大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 在讲解“改革开放”的时候, 由于邓小平是学生都知道的伟大人物, 在课上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的影像资料, 并以《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列举到学生面前, 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出很好的教学氛围, 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重点上。这种案例引入教学能够将理论渗透到实践当中, 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使案例发挥出真正的效果。
4.结合多种方法
由实际教学的情况不难看出, 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好用就否定其他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时候需要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到一起, 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例如, 在讲授“可持续发展”的时候, 就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且选取合适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分析,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该知识点。
三、初中政治课堂案例引入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引入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案例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分析, 但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能找到合适的案例, 往往需要教师采用其他方法来进行教学。同时, 在案例引入教学中所筛选的案例都有一些侧重点, 并不是所有案例都只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来展开的。另外, 学校也要投入大量精力来对教师进行培训工作, 让他们了解国内外政坛发生的大事小情, 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答, 才能做出全面而准确的总结。
案例引入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应用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 一定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利用案例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喜荣.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的尝试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求知欲望;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初中历史是吉林省中考必考学科,它与思想品德合卷,满分为120分。虽然是开卷考试,但从历年来的中考成绩看,成绩并不如意,因此很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忧患,如:教学任务大而课时偏少,教学内容乏味枯燥等等。作为历史教师,我认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该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轻松、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气氛下学习,把听历史课当成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一、导入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心理却处于半成熟状态,这是中学生区别于成年人的特殊心理状态。历史教师要适时抓住中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新颖独特的技巧导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
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喜欢听故事。当学生刚刚走进教室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动而余兴未尽地写在脸上时,教师如果说:“让我来给大家讲一段故事吧!”教室里瞬间就会鸦雀无声。这时,我们就抓住这个契机,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换到课堂教学上来,而故事则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二、史实故事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大多都是情节的梗概,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如果将情节的梗概,揉进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之中,用曲折的情节吸引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教学“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课时,我预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拿破仑一生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因此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均贯穿着拿破仑一生的野史以及正史里的传奇故事,学生在听课研讨过程中对拿破仑的一生有了更鲜活的认知,并且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更全面更真实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历史学科内容丰富,极具故事性。历史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三、语言诙谐幽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调味剂。
在讲授某一历史情节时利用有意曲解法,把原有的名词术语曲解为其他超越通理的意思。如:教学“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中关于意大利的两面性,为了加深学生对它的了解,我因势利导:“意大利,意大利,意在‘大利,观望哪方对它有利可图就参加哪一方作战。”这时,学生会带着疑问去回味、探究:它为什么会这样?以此加深对意大利的印象。历史课堂教学诙谐幽默的方法很多,如:形象比喻法、借题发挥法、联系现实法、引用史料法等等,不胜枚举。
总之,快乐教学法如果恰到好处地介入历史教学中,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同时也使历史教学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劳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初探[J].快乐阅读,2011(12).
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 篇12
关键词:快乐引导,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初中生物属于试验课程,涉及许多试验操作。并且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生物课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负责听和记录,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生物课堂缺乏活跃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对实验知识的认识不深,难以建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快乐引导能有效避免传统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引导的要点
快乐引导即教师对学生起引导作用, 使学生由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目的。教师在实施快乐引导教学时为了确保达到高效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应充分抓住课堂教学重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若学生在非重点问题上浪费时间,则教师可适当对其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效率意识,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重点教学知识。而针对非重点教学知识可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向学生提问, 但是教师在提问时应把握提问的技巧。教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具备层次感,且是循序渐进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增加提问难度。另外,教师也可针对问题的本质,先从问题的表面入手, 一步一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这种提问方法可打开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只听不思考的现象。另外,采用有层次感的提问方法,不至于一下子难住学生,增强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教师在快乐引导教学时要把握好尺度。由于快乐引导教学是由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开展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调控作用,不能对学生过于放松。若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调控,就会导致学生不按照课堂内容进行,或做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有的放矢,对学生不能过紧但不能过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鉴于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没有在头脑里面形成知识体系, 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所以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应该建立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联系性思维。
二、快乐引导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一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之前均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那么初中生物教师在实施快乐引导教学之前也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首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导入, 具体导入方法可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选择,如直接导入法、悬念导入法、语言导入法等。教师应结合前面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导入方法,并确保全部课程均要应用课程导入。在课程结束时,教师首先应对本节课程做好总结,最重要的是需要为下节课程埋下伏笔,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留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这种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将学生由客体转为主体
由于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过于被动,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快乐引导教学主要是将学生由客体转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将学生带入整堂课中。当学生在完成实验活动时,教师不可过于干涉,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对学生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在实验活动完成后,教师应该多向学生提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三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较紧密, 若教师仅仅只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 学生将难以真正理解相关内容。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并且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忘记。因此,教师应该多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传递学生理论知识, 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也可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当学生学习植物光合作用时,教师可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或者做相关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四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组织些活动调节课程气氛, 对学习比较积极主动的学生予以奖励。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过于严肃,对学生不可过于严厉。若教师过于严厉,就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反感。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 可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活动, 如生物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学生只有处于良好的状态,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政治课堂快乐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06-13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的运用08-25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08-18
时政课堂初中政治05-17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艺术06-17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05-28
初中政治课教学心得08-26
初中政治兴趣教学10-20
搞好初中政治教学05-20
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学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