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

2024-06-13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共12篇)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 篇1

教学理念追求课堂和谐, 不断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是活跃了, 而实际效果却一直被专业人士怀疑。笔者认为: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要体现, 但怎样体现, 关键却不在于学生, 而在教师。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得学生的自主必须有所引导、点拨, 才能发挥实效。而目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教师的主导很多时候成了“误导”, 这对教育教学造成了种种困惑, 应引起高度重视。

从多次听课和自身的课堂经验总结, 高中政治课堂一般会存在以下三种“主导误区”, 望教学工作者引以为戒。

误区一:无效型

教师主导无效: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情境设置或问题牵引对课堂内容教学没有任何实效。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风马牛不相及, 教学内容把握不精确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相对空洞, 特别是高二哲学, 课时内容少而枯燥, 要让学生愿意接纳及时理解, 教师在讲解时必须结合具体生活或时政例子。而有的教师在举例时凭借急智, 使得例案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有时甚至是与文中的说明内容相去甚远。如在讲述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时, 教师提出:黑猩猩有意识吗?他的意图很明确:用灵长类黑猩猩为例来区别说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然后讲了一个小故事, 人们可以教会黑猩猩用自来水去灭火, 但当人把黑猩猩放置在船上, 并在船上燃起一堆小火时, 黑猩猩除了惊慌失措却什么也不会做。由此得出, 黑猩猩没有水的概念, 不可能知道它的周围都是水, 并可以利用这些水轻易地浇灭火。所以黑猩猩虽然是动物界中最聪明的, 但它没有意识。

教材36页相关链接明确说明: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都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人所特有的是第二信号系统, 即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用黑猩猩的例子来说明猩猩区别于人没有意识是毫无根据的。只有用语言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用于指导行动的, 善于灵活应用的, 才是人类所特有的意识, 真正区别于动物的自我意识。

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黑猩猩的例子对于书本知识毫无用处, 对问题的解释毫无裨益, 老师只是白白浪费了超过5分钟的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的教师是术有专攻, 在教学过程中, 不论课堂内容如何变化, 他一定要加入自己最擅长的内容好好“发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任何实效可言;还有一种是目前年轻教师较容易犯的错:课堂形式多样, 多媒体课件漂亮, 学生学得高兴、气氛很是活跃, 而提出的问题则是:对不对啊?是不是啊?学生留有的印象是某个画面, 某个电影片段, 除了目不暇接的视觉效果, 思维却处于休眠状态或仅仅是浅表思维。

对策:教师在上课前, 应明确并周密考虑教学目标, 充分地备好课时内容, 恰当取舍材料, 并且使所保留的材料本身具有启发性, 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网络信息创设问题, 活跃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自身潜能和学习积极性, 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二、丈二和尚, 问题设置指向不明确

政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举例———问题;答案———证明。平时听课经常会碰到这种状况:教师在屏幕上给出大段文字材料或数据, 下面是两三个小问题, 给学生3~5分钟时间考虑, 然后教师开始提问, 连续两三个同学不能达意, 教师便开始焦急, 或直接给出答案。结果问题给出的时候, 学生是云里雾里;问题讲解完后, 学生是糊里糊涂。表面上教师有引导学生, 并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 实际却是问题的设置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或和框节内容难以挂钩, 让学生无从理解, 难以把握。根本就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

误区二:放任型

形成这种类型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身定位不准, 能力不足, 不能做到及时点拨、归纳;另一种是教师过于放任学生自由, 反倒让学生无从着手。

一、泼水难收, 课堂情景预设不到位

政治课上经常会遇到开放型的题目或情境, 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 学生信息渠道大大拓宽,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形式。教师在双边活动中的地位进一步弱化。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本身角色 (特别是自身对知识) 把握不到位, 导致教学过程易放难收, 造成“放有余而收不足”,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莫名其妙地研究”、“漫无边际地讨论”, 最后教师回头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使得学生知识很难有条理性, 很难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更不要说能力的提升了。而且, 几次下来, 学生掂出了老师的“分量”, 也会对教师失去崇敬。

对策: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先做足功课, 预先考虑多种可能性, 正确把握放与收的尺度, 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究的同时, 要善于扮演好6种角色:问题情境设计者 (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有研究价值的任务) 、资料线索提供者 (避免学生漫无目的上网) 、合作分工指导者 (合理安排组内分工) 、探究过程促进者 (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研究) 、交流反馈组织者 (使交流有在正确的方向) 、成果评价与参与者 (使学生学有所获) 。

二、遍山放羊, 知识要求落实成问题

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教师任务布置中:后天抽查前面学过的知识;每个同学写一篇小论文, 题目自定, 两周后交;就这种观点大家回去好好找找资料……

对学生而言, 目前最能获取信息的可能就是书本或网络, 而各种信息资源内容极为广泛, 对学生来说, 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很难找寻到自己所要的讯息。如此大海捞针只能造成学生信心的丧失, 甚至有可能转移注意力到各种无谓而又吸引人的资讯中, 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对策:尽量避免“学生自主搜集资料”, 教师给定相应的选择目标, 自建学习性网站和向学生推荐若干个权威性网站都是帮助学生缩小搜索范围不错的办法, 对知识点的落实也会更有成效。

误区三:定格型

教师上课能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 这是好事,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配合。而我想说的定格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现今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以前新教师备教案是公认的上课弊端, 而现今很多教师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优势被过度推崇。笔者以为它的“弊端”我们该好好重视了:上课全用多媒体, 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再写备课本, 不用再背课。课件?网上下载!认真点儿的两三个凑凑, 不认真的改改第一张就可以了。上课的时候可以点出来再讲嘛, 自然无备课之苦了。于是乎, 教师的主体就是拉住你的牛鼻子, 乖乖地走吧, 俺老师也得跟着走呢!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样可以发挥, 题目的ABC回答一下, 材料读一下都是可以的。如此课堂, 教师没有自己的观点, 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意见, 所有的步骤定格, 所有的思维定格, 而效果也被定格在该有的点了。

对策:最基本的, 端正教师的工作态度, 充分发挥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最关键的是政治教师, 一定要有勇于探索、钻研的精神。各种教学技能要尽可能精的掌握, 要把最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更好地“拴牢”我们的学生。

新教材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素质, 决定素质教育能否实施、怎样实施、实施成功与否的人不是学生, 而是教师。这就进一步要求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名好教师, 学识和个性品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 是教学能力赖以发展的前提, 而教学能力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衡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作为任何一个教师我们都必须在这两方面努力提升自己。让我们小心投石, 巧妙投石, 像苏东坡启发秦少游那样, 构建每一个愉悦、和谐、有实效的课堂吧!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 篇2

当今教育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教学的目标设定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平常的知识积累,而是进行了扩展,尤其是针对德育方面的教育,更是已经视为同知识理论一样重要的教育形式。本文就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比较可行的想法和策略。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还不完善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是要注重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正是切合这一发展主题的重要学科。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不仅是学生德育发展的基础,更是成为一个高素质人的成长必经学科。换句话说,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那么,究竟应当如何将生活化教学与思想品德学科紧密相连呢?

一、创设生活化场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学内容能够与生活进行联合,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促进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开展,势必要对课堂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深切地体会生活中的知识运用。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学,更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各种内在的思想品质的形成,中华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体现等等,都需要教师能够对课堂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开放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魅力,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打破陈规,除旧迎新。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禁锢,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高效的办法。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变更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单纯局限于“主导者”,而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让学生发挥其主动地位,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讨论,提出问题,集思广益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讨论对时事新闻的看法。这样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是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的最佳手段。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 篇3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其他学科    应用

当前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偏低,思想教育难度大,见效慢。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原因,高中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情感体验不断丰富。而高中政治课遵循高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规律,从形式到内容,从讲授到训练,力求在高中生原有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创设各种道德认知情境和问题,使学生的认知失调,产生认知矛盾,再采取各种措施对矛盾进行平衡和协调,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可能有更大提高,向着概括化、全面化和独立化方向不断发展。因此,政治课具有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优势。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中生对国家机构构成、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不是很了解。政治学科对这些知识进行了介绍,学生通过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可以在生活学习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反对封建迷信与邪教,意识到我国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政治学科在德育过程中有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法制、纪律、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在“依法治国”理念指导下,政治课教学充分体现出民主思想,可以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是与当前社会现实动态紧密相连的,要求政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满足当前高中生的求知欲望。在政治学科中实施德育,要求教师不断挖掘教材潜力,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动态结合起来,多给学生正面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政治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养是德育教育在政治学科中实施的一大优势。

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学校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政治学科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育模式,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主渠道作用。首先是灌输教育模式。这里所说的“灌输教育模式”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而是针对学生思想状况,依据国家教育目的、性质及任务,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积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知识,而且有可能促使学生将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自觉表现出来,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其次是辩论会模式。辩论会模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开创创造性思维,比较容易使学生渗透对德育的领悟能力。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还可以通过寓教于活动、讲座模式等教学模式不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德育教育贯穿学校生活方方面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各门学科功能的发挥程度,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政治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要求不断加强政治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增强德育渗透能力。政治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改變传统思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观念与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政治课是一门知识面广泛的综合性课程,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意识,才能增强德育渗透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下面笔者以体育学科为例进行简述。

体育教师一般在提升学生的体质、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完成,但是在教育学生思想方面,部分教师认为这是班主任、政教处的事情,只要自己上好体育课,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技术就行了。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其次,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树立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与人才观念,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德育、促美的观点。体育教师除了精通各项体育知识之外,还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结合教育。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培养能动的道德主体。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精神与人格。同时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德育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双边的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加,没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彩、争荣誉,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形成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及个性结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庚.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04-18.

[2]瞿剑虹.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D].苏州大学,2008-10-01.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简析 篇4

一、优化过程, 培养兴趣

当前, 在数学教学中, “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 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 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 课外不做作业, 不复习巩固, 不预习。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 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我认为, 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浓了, 他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不听、不做”到“听不懂, 不会做”的现象才会得到解决。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 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 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题意, 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 设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 组织交流, 相互启发, 促使学生再次阅读, 寻找答案, 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 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 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二、正确引导, 培养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 其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 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 关于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 思维速度的训练的主阵地主要在课堂,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讲解完新课后, 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选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进行专项训练, 以提高学生快速答题的能力。

(2) 关于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 采取的主要方法除利用课堂教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大讨论, 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 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 以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 或多题一解。

(3) 关于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方式方法, 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问题, 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 从而开拓思路, 找出解题有效方式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 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求教于广大教师, 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和不断提高。

(4) 关于培养学生论证能力的训练。学生要想学好数学, 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经常地、或集中或分散地渗透一些逻辑推理的内容和知识, 讲清一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逻辑语句, 如公理、定理、定义、命题、充分必要条件等,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 如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等论证原理和推理方法, 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时要做到“出言有本、推理有据”, 证题时应概念明确, 思路清晰, 考虑问题时应周到全面。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使学生的论证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正确的思维方式得以逐步形成, 使他们在遇到较难题目和考虑问题时, 不盲目或急于求成, 而是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但会使学生学习数学受益匪浅, 而且在其他学科, 如物理、化学、语文、政治等学科中受益很多。这样虽然增加了一些难度, 花费一些时间,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其效果是长远的、终身的。

三、难易适度, 挖掘潜能

原国家女排教练袁伟民说:“人活着总感到有点压力并非坏事。”当然, 压力太大会把人压垮, 一旦解决了压力, 会轻易满足;没压力就会轻飘飘, 无所作为;一个人在事业的追求中, 只有感受到必要的不安, 主动去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和成熟。在教学中, 让学生经常有一种危机感, 始终感受到有一种压力, 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努力, 去拼搏, 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每一次克服困难之后, 他们便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愉悦, 并在这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中增强自信心, 求知欲会得到充分满足。我认为青少年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 如果不给予适当负担, 加以锻炼, 就会萎缩退化。事实上, 学生的智力是有很大潜能的。好胜、要强、不安于现状是青少年学生的最佳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难度反而会成为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诱因。我在数学中, 有意识地增加点难度, (当然是不太“难”, 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 不断给他们一点压力。在教材的处理上, 每学一部分内容, 都注意把本部分内容适当引申、拓宽, 从较广的侧面和较高的层面上去挖掘它在数学整体中的作用和位置, 以及它与其他内容的内在联系, 有的还适当补充一些内容。这样天长日久, 学生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便会显露出较大的优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学生本身的基础素质、条件、学习态度及学习环境等等。但作为数学教师,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若能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 不但可以使他们变“学会”为“会学”, 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电子白板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0108-01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大量的图片、文字信息等,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就能够很好地满足这样的教学特点,通过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传递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都变得更加有意义。

一、通过电子白板全面感知教学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微观概念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很难通过肉眼的直接感受来认识和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诸如分子、原子等抽象的知识时,学生要想完全理解它们就变得非常困难,这给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但随着电子白板的出现,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就可以通过运动状态加以实体化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具体地认识和了解分子、原子的结构以及运动过程,直接观察到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运动特征等原子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尤其是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以及活性状态通过电子白板更加准确地加以呈现。

通过认识和了解原子结构的运动特征后,比如对于分子的分解和结合形成过程,学生就可以通过原子结构的电子特征以及最外层电子的运动形态等加以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在水分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进行结合的原因。这样,通过利用电子白板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具体的画面和形式加以呈现,使得学生能够从抽象的知识中获取一些具体的概念,形成一种真实的体验,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通过电子白板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扩大课堂容量

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课堂的互动效率,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电子白板还可以将一些信息及时地加以保存和删除,将所学习的教学内容从一个静态的角度过渡到一个动态的认识过程,并能够对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加以展示,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氧气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为教学开始点,将学生以往对于氧气的一些认识加以说明,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认识加以辩解,进而引出当天所要教学的新知识。在学习氧气制法时,教材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制作氧气的方法。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化学反应等,能够寻找到很多的制作氧气的方法,然后自己再对这种制作氧气的方法进行评价是否可取,比如从材料获取、成本、制作设备、实验室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找到制作氧气的最优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制作氧气的方式方法加以肯定和认识,然后对其提出的制作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自己动手来移动实验器材和完成实验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自己在电子白板上所展示的实验进行说明,方便其他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

三、通过电子白板弥补空白实验,改善实验效果

化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实验教学,因为大多数的化学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来取得的。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活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高污染性、高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是不能在实验室完成的,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它们的实验条件非常简陋,因此,化学教学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验教学基本上成了空白。但随着电子白板的出现,则充分弥补了这种实验条件简陋而出现实验教学缺失的空白,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一些燃烧反应,比如白磷燃烧的实验时,由于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所以必须在通风处来实施,而一氧化碳具有的毒性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因此这些实验难以开展。而电子白板则可以把这些实验过程通过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实验过程,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需要细微观察的实验结果,只有前面几排的学生能准确观察,而位置靠后的学生就难以准确地观察到这种实验现象。而运用电子白板则能够准确地将整个实验过程呈现,让每一个学都能够看清楚,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水平。

简析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41

英语是一门方便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沟通的交际语言,学习英语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开阔,方便学生和国际友人进行交流;学好英语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运用外语去查询一些适合学习的资料等。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都还不成熟,因此他们对英语的学习需要教师的保驾护航。总的来说,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与学生自小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不同,英语的教学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使用环境,可能学生们会在电视广告中或者报刊中偶尔发现英语的使用,但在日常交流中学生们还是使用着自己的母语也就是汉语进行交流。语言的学习没有与之相对的使用环境,容易让学生对于英语的好奇程度和学习兴趣降低,这将影响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水平。通常来说,兴趣的产生能够使学生对某一课程的学习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应当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学生对于学习的好奇心比较重,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进行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趣味横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课堂充满好奇,最终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如何指路说明地点方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问路者和指路者,假设问路的人是一个刚到陌生城市来旅游的游客,指路的人是一位警察,这种进行情境表演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学到有关问路的知识和指路的知识。

例如甲扮演的是游客,乙扮演的是警察,甲想找旅馆在何处,他可以询问“Excuse me,where is the hotel?”乙作为一名警察,对于街道方位和房屋状况应当是十分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的,乙热情的说道“Just 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Its next to a hotel”,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掌握方位和指路技巧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可以在此情境中学会如何礼貌的询问路况和寻找目的地,也可以学习到如何为陌生人指路。一般说来,情境教学能够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其次,需要英语教师采用激励的方式进行教学。英语是一门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没有使用它的语言环境,因而学生的英语学习相比汉语来说比较困难。为了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英语更有动力,对英语这门课程充满学习的兴趣,初中英语教师就需要多使用激励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英语教师不应当过分严厉的指责学生,而应该温和的帮助其寻找问题的所在,及时的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帮助,努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一些学生在学习冠词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困难,什么时候用定冠词,什么时候用不定冠词,如果学生在英语课上走神或者英语教师讲得不够透彻,那么学生就会容易变得糊涂。此时初中英语教师不可以过分的责骂学生,学生学不懂的情况可能会有很多种,教师需要问清楚情况后进行激励式的教学。具体来说,面对这种情况,英语教师需要在激励的基础上,条理分明的为学生归纳出一些有用的规律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如以定冠词“the”为例,指代特定事物、指前文提过的事物、指代一些专用名词时需要使用,通过类似于这样的方式归纳用法,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更加清楚,也会更加有兴趣。

最后,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英语教师作为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人物,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以及言行,整洁干净的着装和得体的言行能够为英语教师的课堂增加许多分数。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比较不成熟,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比较敏感,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维护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积极对学生进行评价。现如今许多教师因为一己私利而罔顾学生的利益贬低学生,甚至不顾为人师表去中伤学生,这种行为不但败坏了教师行业的风气,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作为教师行业的一员,笔者希望教师队伍的风气能够得到整顿,希望教师队伍中的教师都能够尊重自己的职业,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捍卫自己的职业尊严,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但是教师作为成年人已经拥有了比较健全的人格,如果教师能够多为学生着想一些,那么学生的未来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实质上受到了教师言行的影响,因此,初中英语教学还需要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

二、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是初中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英语阅读教学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初中英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单词是学生英语阅读学习上的拦路虎,为了消灭这一障碍,在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抓学生的英语单词记诵情况,英语教师不但要紧抓学生的单词记诵质量,还需要定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学习需要反复温习,单词也是如此,今天学生记住了可能隔一天就忘记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专门抽查学生的单词记诵情况,让学生多多进行背诵和默写,尽量多的记忆单词,这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 篇7

列举有趣的例子, 促进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的动力, 有利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讲解《蒸发》内容前, 我用水彩笔在投影胶片上画一只烈日下的黄狗, 张大嘴伸出鲜红的长舌头。 当用投影仪放出这一彩色图像时, 学生不约而同地思考同一问题:在炎热的夏日里, 狗为什么要张口伸舌?我立即指出要想知道为什么, 请认真学习有关“蒸发”的知识。 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课, 可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潜移默化地从“苦学”过渡到“乐学”, 从“难学”过渡到 “易学”。

二、多总结物理教学经验

国内有很多老师关注我的博客, 给我的邮箱发邮件, 问我一些补课技巧, 现写出供大家参考、借鉴。

1.物理老师要树立自信, 锻炼良好的能力, 告诉家长孩子成绩提不起来是不可能的, 让家长感到我们是出色的老师, 是非常有能力的老师。

2.观察学生步骤书写, 矫正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生能听明白我讲的题, 自己独立做类似的题, 可步骤书写就有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我一讲解完一部分, 就让学生做题, 而我则在旁边仔细观察, 看学生的步骤书写过程, 帮助发现并针对性矫正步骤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3.重要考点及考法梳理清楚。 如讲解电磁感应时, 我会问学生常见的E的求法有几种? 讲解力学时, 我会问学生求功的方法有哪些? 这些都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理清这些, 学生的成绩就上去了。

4.把复杂的题进行拆分, 一题多讲, 一题多变。 物理题太多了, 根本做不完, 学生很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陷阱。 怎样帮助学生通过做少量的题就把知识点掌握牢呢? 我给学生补课时总把难题拆开, 找出题和知识点之间的规律, 并进行一题多变。 这里补充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物理学不好, 并不是笨, 而是物理考题太综合, 几个考点放在一起命题, 学生看到这么综合的问题, 一定会很畏惧。 补课老师应该发现这一点, 学会拆题, 把复杂的问题拆成简单的问题, 给学生讲明白, 原来难题不过如此, 让学生有学习自信。

5.学生毅力的培养。 耐心和毅力很重要, 是学生获取高分的重要因素。 平时必须注意耐力和毅力锻炼, 做作业时最好养成习惯———给自己限制时间。

三、初中物理作业现状分析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之一, 是学生实现物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有效的作业, 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优生不多, 后进生不少。 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认真、努力、踏实, 但是每天重复、机械地做题, 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这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 一部分原因是不能有效完成作业。 通过对初二、初三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 发现初中物理作业现状如下:

1.课后作业量过多、重复。 为了巩固课上知识点,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搞题海战术, 一味对学生进行作业训练, 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些题目缺少开放性和思维价值, 类似题目翻来覆去练习许多遍, 最后造成学生审题不清、做题不仔细, 看到类似题目就把脑中的答案写上去, 缺少必要的思考过程, 马虎应付, 把作业当做一种负担, 对学习毫无兴趣、缺乏积极性。

2.课后作业缺乏层次性。 教师布置作业 “一刀切”, 势必会让优等生“吃不饱”, 让后进生“吃不了”。 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相同多的作业, 无形中加重后进生的负担, 难题使他们疲于作答, 导致他们抄作业或者索性不做作业, 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后进生容易烦躁, 出现反感情绪。 中等生容易出现消极心理。优等生相对来说情绪稍微稳定。

3.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具体措施

作业分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在能力上, 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把握考试方向, 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特点,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注每一学生的发展, 制定分层物理课后作业;在时间上, 教师要付出很多。 包括找题目、整理题目、修改题目、题目分层、打印题目、批改作业、评价学生每天作业情况等。 实施过程中需要很用心的教师。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智力发展水平和能力, 把一个班上的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 然后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 使作业层次、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吻合, 从而有效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对应这三个层次的学生, 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A层题:主要面向后进生。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下要保底, 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 树立起学习自信,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主动性, 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B层题:主要面向中等生。 既要有一定的基础题目训练, 又要提供提高能力的训练题目, 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跳一跳, 争取更大的进步。 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 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C层题:主要面向学优生。 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 适量布置提高性作业, 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提倡一题多解, 让学生挑战自我,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4.按量分层

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总量, 初二学生完成物理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到25分钟、 初三学生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巩固后进生的基础, 提高学习主动性;中等学生得到充分练习, 激发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 挖掘学习潜力;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获取更多发展空间, 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自我挑战。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量的作业, 以中等生的作业为标准, 后进生的作业在此基础上去掉稍难的题目, 注重巩固基础。 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选做基础题, 增加难度更大的题目。 三个量符合三个层次的学生, 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做作业获得明显的成就感, 对学习物理更有信心、对物理学科更有兴趣。

总之, 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 需要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继续努力、继续探索, 不断践行新模式、新方法, 不断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解读了教学生动有趣的价值, 尔后对总结教学经验做出了论述, 接着谈论了物理作业现状, 以及教学经验, 一纸管窥, 分享同仁。

简析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篇8

另外, 由于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 需要学生动脑, 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思考, 所以一般学生都不太喜欢数学, 所以教师必须正视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现状,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使学生乐学、爱学还要学得好。所以研究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意义, 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此,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和经验, 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中可用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种, 我总结主要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探究式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式教学方法, 比较式教学方法, 应用式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先给学生创设好一定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境主动思考, 主动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得到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学, 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中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考核的题型有很多, 填空、选择或者解答题都有可能。这些题的解答都需要运用学生的自我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的归纳、类比的思考习惯, 多方面、广范围地思考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好这些题的解答。

二、合作交流式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交流能力是未来社会人们必备的能力, 不会合作与交流, 就无法生存。所以, 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注意利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能力。例如, 在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课上, 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让他们分组讨论,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每个小组选一种三角形, 想办法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任务布置后, 学生积极地投入小组活动中, 有的用剪刀负责剪出相应的三角形, 有的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有的负责记录, 学生分工明确, 讨论热烈, 积极动手操作。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再恰当引导, 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既对他们的思维进行了锻炼, 又使动手能力提高, 还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比较式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中存在许多相似但实质不同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此类问题时, 如果可以运用比较式教学法, 让学生明确了解这些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既能加速对新知识的学习, 又能巩固旧知识,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 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通过回忆, 然后启发学生:“是否可以用同样的解法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呢?”学生都陷入思考中。这时教师要注意教导学生, 关键的问题, 也就是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 一个是等号, 一个是不等号, 肯定有不同的地方。学生都解答不出时, 教师要抓住时机教授新课, 即当系数为负数 (-1) 时, 方程可以继续解答, 而不等式要变化不等号的方向。这样学生都恍然大悟, 明确了不等式和方程的不同解法之处。

四、应用式教学方法

应用式教学方法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中,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 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例如, 教师在教学“打折销售”时, 可以将生活中的打折活动搬到课堂进行教学。将实际的打折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来分析真正的售价是多少。例如,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 妈妈去商场购物买衣服, 店家说商场活动, 在原价的基础上打5折, 那么现价是多少?又如, 商场全场5折, 妈妈买了一件大号衬衫, 一件小号衬衫, 大号衬衫花了50元, 小号衬衫花了40元, 那么这两件衬衫原价是多少呢?这样的提问一下子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习效率更高。

通过举例分析, 我们发现, 提高初中课堂效率必须由师生共同努力, 教师提供好的教学方法是前提。所以, 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方法, 为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研究。总之, 教师要为了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打造高效课堂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况达, 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 2014 (1) .

[2]赵敬改.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模式探讨[J].才智, 2012 (1) .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 篇9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是使学生将来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一门课,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笔者拟就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讨论。

一、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信息技术

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首先就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比如贵州教育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操作。教材理论性较强,涉及很多基础理论,学生学习比较枯燥。要加强引导,增强趣味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正视计算机的实用性,全面地进行认识,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高端“游戏机”、一个高端“聊天视频机”、一个上网玩玩的机械工具。比如在教学《文本框的使用(编辑贺卡等)》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科学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软硬件的关系及了解更多的功能和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便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比如在教学《文本框的使用(编辑贺卡等)》的时候,记得那天我用多媒体教室系统向学生演示了几张制作精美的贺卡时, 那一张张瞠目结舌的脸庞,一声声愉悦的轻叹,我知道他们爱上在我鼠标下变幻莫测的贺卡。于是,我赶紧问道:“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贺卡吗? ”“喜欢! ”“那教师节快来了,想悄悄地为自己的老师做一张吗? ”“想! ”听着他们清脆的声音,我知道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门课,于是我借助这一平台,愉快地将学习内容清晰化、生动化,很快他们便学会相关软件的简单使用,并制作出一精美的贺卡。还有的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文档的输入等知识在贺卡上编辑一些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 笔者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通过这些教学途径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育

初中时期学习的信息技术都是一些基础知识, 而信息技术是由广泛的素材组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本为本”,而是要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用他们看待新鲜事物的好奇眼光学好教学内容,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制作贺卡教学中,我只对学生演示了怎样制作艺术字,怎样插入图片的操作,于是有学生发问:“老师,贺卡跟这操作有关吗? ”我笑了笑,然后向学生演示了几张制作好的精美的贺卡后就放手让他们练习,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意图让他们把自己的贺卡制作得精美,个性十足。在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很聪明,巧用文本框将他所制作的东西拼凑在一起, 让凌乱的版块合并, 制作一些花边等,让整张贺卡生动、精彩;还有的学生选用PPT制作贺卡,并配以动画效果……这些都是学生运用自己聪明的脑袋想到的,这样的结果让我感动。在课堂总结环节中,学生纷纷发言,抢着说自己的得意之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孩子脸上的笑容都是那么灿烂,那么阳光。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 特别是他们自主发现的操作技能。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所以,大胆尝试,别出心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着重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性的运用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完成任务, 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一般而言,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3寻求解决问题方案;4学生完成任务;5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excel运用的时候 ,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介绍各函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足。如果教师有机地将所有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以“学生成绩表”为例子,因为这个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例如我说:“我们班在上学期通过各学科老师和各同学的齐心协力,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是我们班的成绩表,大家看一下。”接着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每一个同学的总分是多少呢? 谁最高分,谁最低分?怎样算出一个同学的总分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找学生以常用的数学方式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叙述在教师机上演示,然后进行引导演示:在excel中运用函数公式快速,便捷地计算出来,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然后请他们在自己的机子上尝试练习计算剩余的同学的成绩。对学生在操作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更正,最终完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转化为实践技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 篇10

一、语文活动课概念简述及其特征

语文活动课作为活动课的一种, 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主要形式是开展各种活动, 培育学生运用语言交际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增强其对语文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更好地把握语文这门课。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活动的特征:

(一) 学习内容的综合性。

通过开展语文活动课, 师生共同参与, 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突破传统的常规学科限制。老师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必修课内容, 引导学生尝试归纳作品中所含有的文学常识、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写作特征;学生在彼此之间的探讨、演讲、表演等过程中获得综合性的语文能力。

(二) 学习实践的社会性。

这一特征最鲜明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 亲近自然、了解社会, 让他们从社会中去学习语文。这样不仅能有效加强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同时还凸显其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对于弥补初中语文必修课课堂教学的缺陷具有很大的补充作用, 进而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学生语文活动课的主体, 有着自主选择的自由,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意识及实践能力。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安排、自我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增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 还能拓展新的知识领域, 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 还促进了其自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实践课的现实意义

(一) 深化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重点培养的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身心等, 而语文活动课恰恰是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语文活动课的成功与否, 其判断标准绝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 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学科。而在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 其教学目标也不是封闭的, 而往往是突破语文学科自身。比如, 在我班前段时间组织的“语文第二课堂”课本表演剧活动中, 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 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而整个表演过程也展示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一定的形体表现能力。

(二) 实现教学目的, 创新语文教学实践改革的尝试。

语文活动课, 有效地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趣味性的统一, 更加灵活地展现了原本枯燥的语文知识, 有效地显示出语文教学的审美及人文因素。比如, 在诗歌教学中, 开展配乐的诗朗诵或是举行诗配画的比赛等。我校的国家级教师李宗玲老师在语文活动课《走进诗的世界》教学中, 让学生在“诗韵无穷”这一环节采取诗配画的形式,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好实践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一项教学活动案例成功与否的评价, 一个核心标准便是其所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优势特长, 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和执行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营造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维护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 为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征, 创造参与活动课的条件、机会, 而不是仅有部分学生在表演, 而大多数学生坐在观众席。注重语文活动课的可操作性, 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之上, 设计广泛适应性的活动方案, 注重调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 坚持对学生的分类进行引导的原则,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活动的内容构成, 合理分工, 适当轮换, 注重保护和激发不同类别学生的特性, 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发展的均等机会。

(二) 突出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实践教学的引导性

在坚持学生在活动课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 还应兼顾教师的指导地位, 缺乏教师的合理引导, 只会使活动陷于混乱的死局。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引导的艺术技能, 随机应变的掌控能力, 在设计活动方案的同时, 做好活动组织过程的有序协调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工作。

(三) 结合生活实际, 精心构思实践课学习内容

在活动方案设计中, 应坚持符合新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比如在设计九年级综合活动课下册《走进小说世界》时, 应围绕以下几个教学目的:一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其虚构故事情节, 再创作的能力;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陶冶其思想情操;三是强调学生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 叙述自身的阅读感受等。

此外, 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平台来丰富实践课学习内容, 如在具体实践中, 可引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视听效果、转换学生的思维模式等。比如宋勇老师在《成长的烦恼》一文的教学中, 其背景图画是一只蜗牛, 蜗牛的壳便很生动地展现出“心灵鸡汤、抒写烦恼”的主旨, 即学生背负的各种烦恼。

参考文献

[1]顾书明.谈校本课程实施中个别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育探索, 2002 (05) .

[2]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0)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简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41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中的重头戏,写作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考查,也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展现其各种语言技能。长久以来,写作就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大问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厌其烦地传授写作方法,甚至让学生背诵模版等,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的。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有些学生可能脑子里有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却不能诉诸笔下。一到了作文课学生的兴趣都不高,不会积极主动练习写作,即使勉强写出文章,水平也不高。这些情况都说明,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写作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把一些有效的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有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写作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积累素材是进行语文作文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储备,没有素材,那么写作文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学生无话可写,自然慢慢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让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前人在写作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信息进行吸收和积累,读的多了自然就会产生自己的感受,然后表达出来,这样写作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没那么困难,学生也会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注意圈点标划,遇到好的句子、段落时注意摘抄和积累。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在阅读时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阅读,从阅读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脑中有了知识储备,书面表达能力也就能够得到相应地提高。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积累素材。如果说阅读是对间接经验的学习,那么生活中积累素材就是对直接经验进行获取。众所周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着丰富的素材需要学生去寻找和积累。写作文其实就是内心的情感表达,把心中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内心的感受大多数都是从身边的生活引发而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生活进行关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人或者事,内心有了感受和体会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使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等都及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并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例如,有的学生把和父母相处的一些小事,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记录下来,这就可以成为有用的素材;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在上学放学路上所见的一些人、一些事写在日记里,也成为写作时的素材,让自己的作文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等等,在写作时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二、在写作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要求和原则,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都比较传统和守旧,主要表现为教学形式的单一,一般都是教师规定好作文题目,简单介绍一些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自主性和主体性都没有得到体现和发挥。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写作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作文题目。在很多情况下,写作练习的题目都是由教师规定好的,学生可能对有些题目不感兴趣,自然也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来进行写作练习,但是这样会导致狭隘性,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题目培养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接着再鼓励学生广泛接触各个类型的题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写作过程。也就是学生独立审题,独立选择写作角度,独立选择合适的素材,写作是一种自己内心的表达,面对同一个题目学生的思考角度是不同的,教师不要对题目进行限制,而是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和表达,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和创新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学生“我手写我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用一些新素材展现新角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采用多种作文评改方式

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作文评改的单一性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评语千篇一律,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要求教师要对作文评改进行改革和创新,可采用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打分,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写得好的作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表扬、展览和传阅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还能够让学生互相学习。在作文评改环节中,教师还可以专门留出交流的时间,在评价完成后,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和体会,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能够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简析 篇12

1. 循序渐进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多年前“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出, 其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教学模式得到改观, 更加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一经提出, 各地纷纷在课堂上展开实践, 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 “模式”毕竟是“模式”, 它还是有些局限性的, 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和所有学科, 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教育背景下不是都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 更有一些学科由于仿效“三案六环节”致使教学工作陷入创新难的状态。面对这一现实,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应运而生, 它是从“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延伸开来的。从“模式”到“建构式课堂”, 这既是一次教学创新, 又是一次教学措施的升华, 是教育研究循序渐进的成果。

2.“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概念

何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首先, “六模块”指的是: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模块, 整个教学模式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我们很容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在学生的自主能力被激发后, 方能显示出比以往更足的学习劲头与学习兴趣, 并且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数学实践中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1. 让数学课堂充满自主性

为了让“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成果更好地走进课堂, 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氛围, 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 备课不做到一应俱全, 而是给学生留出自主空间。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备课时总是“大包大揽”, 无论是什么细节都出现在备课本里, 每个细节都由教师来完成, 学生就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要想真正让“六模块”构建式课堂走进我们的课堂, 就应该在备课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主体的位置, 放弃过去“大包大揽”的备课模式。因此, 教师就要在备课时, 留出一定的空间给学生, 让他们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自己探索解题过程和解题要点, 从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尽管学生有了自我主动权, 却并不代表教师可以撒放任其自由发展而不管不顾了, 这其实是对教师在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安排自己的讲解时间, 更要合理地分配给学生时间。并且, 对有些突发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所准备。还要顾虑到哪些是学生自己能推理的, 哪些又需要引导过程, 因此教师备课中要设计的内容, 既要细致又要多方考虑。

(2) 课堂准备。在一节课开始之前, 为了能照顾到所有学生, 让所有的同学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上来, 避免两极差距在课堂上展现出不良影响, 教师就要组织学生提前分好组。同一组中要有成绩好的学生, 也要有成绩良好、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组成。我们这样做是希望成绩好的同学来带动基础较差同学的积极性, 并且在谈论的过程中, 同学间平等地交流沟通, 这样大家都能不断提高。

(3) 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现代教育拥有着更丰富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加有趣的氛围和环境, 这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些与教学有关的课件,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课件并且进行展示, 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 增加学习兴趣, 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 实践中的“六模块”构建式课堂

例如, 在数学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课程中, 我们便充分实践了“六模块”构建式课堂, 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参与, 教学成果显著,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高。

首先, 在课堂开始时,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后, 让他们在自学过程中找到每个人不同的推理过程和答案。这一环节便是自学质疑模块。

其次, 教师要走下讲台。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像老师一样站上讲台, 将自己总结得出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讲给老师和同学, 当台下同学提出质疑时给予解答分析。让学生在这种交流下, 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 掌握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在这节数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不同特点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学生是用长方形的面积加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去推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有的是用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去推理。

在互动探究这一环节, 首先, 要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或者基本技能提高的问题进行探究, 这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进行预设。其次, 要注意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探究。

最后在精讲点拨、矫正反馈环节中要把重心放在难点、疑点的点拨上, 采取习题反馈的形式, 一定做到及时反馈。

迁移应用模块中就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 这样来巩固学习成果, 开拓思维。在这一模块要保证题型的多样性。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教育领域一次成功的尝试。我们相信, 经过更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 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定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让数学成为一门更加有趣的学科。

摘要:一直以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对“学生的主体观”的概念一直在进行着研究, 不同的教师对于这一概念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自主学习观念, 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六模块”构建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提出, 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关键词:“六模块”构建式,教学创新概念,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尊萍, 《新课程》 (教师版) , 教育出版社

[2].兰华, 《现代教育》, 山东出版社

上一篇:固定顶油罐下一篇:源氏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