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2024-08-12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共12篇)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篇1

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 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创新能力也随即成为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与以往计划教育不同的是, 当今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思想政治课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必修课, 也随即成为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纽带和桥梁。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 总结了以下创新思路:

一、通过创设情景课题, 增强学生的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如何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呢?笔者认为, 只有一种情况, 那就是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其去主动积极地探索。而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 相对来说比较枯燥, 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 这对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非常重要。近几年提出的情景教学便考虑到了这个方面, 其主要思想便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有意识地通过诸如寓言、笑话、名人小故事等引人入胜的情景设置, 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 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 在讲爱国情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正值非典时期, 考虑到这一点, 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 为学生们讲解抗争非典的感人故事, 让他们在这些故事中感受到真爱, 明白爱国人人有责, 从而自然地理解了爱国情操的内容。可见, 通过引入故事, 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且效果较好。此外, 在课堂上还可以用音乐辅助教学, 让音乐走进课堂,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好奇心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也是个性培养的关键。因为好奇心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 在课堂教学上要想法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以便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 笔者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时, 首先给学生们讲了一则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如下:一个上夜班的工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穿过坟场的时候, 不幸跌进了一个墓穴, 他极力挣扎, 想尽一切办法想爬出墓穴, 可惜墓穴太深, 不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 他决定干脆在墓穴里休息, 等第二天天亮再求助他人。但就在他半睡半醒的时候, 一个醉汉也掉进了墓穴, 他看到醉汉也在像他之前一样极力挣扎着往上爬, 便开口说道:别挣扎了, 没用的。但他话音刚落, 醉汉大喊一声“鬼啊”, 竟然轻松地爬了出去。

问题:醉汉在听到工人的“鬼话”前后有什么不同表现?

学生:听到工人的话之前怎么也出不来墓穴, 但听到“鬼话”后, 轻松爬出了墓穴。

老师:为什么?

学生:遇到刺激后潜能得以释放。

老师:这就是潜能。

由此可见:大胆想象引导学生, 创新课堂, 培养学生个性非常重要。

三、采用三步教学法提高创新能力

三步教学法自实施以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谓三步教学法是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概括。这些都需要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

1. 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 以此提出问题, 并对学生预习进行相关的提示。学生根据提示, 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有效地增强了探索欲望, 并养成了发现问题、自我提出问题的能力。

2. 展开讨论。

思路的开拓, 活跃思维的养成都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完成的。在知道了提示问题的答案后, 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讨论, 不但增强了交流能力, 还能培养自信与勇气, 同时, 自然而然地养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3. 分析概括。

最后, 便是教师的概括了,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则在讨论的基础上, 对问题及其知识进行概括, 纠正错误, 鼓励创新, 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四、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教学中起着价值判断、导向的作用。一直以来, 学生都深受应试教育的限制, 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不仅可以摈弃落后的应试教育, 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个性。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求在实施中做到以下几点:

1. 综合评价。

评价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 分数不是唯一的, 要重视平时的行为、过程, 以及整体素质的评价, 力求做到全面兼容。

2. 评价的内容要具体、适度兼容, 尽力透明化。

具体操作时,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评价内容的明确适度性, 使之记住各个评价细则, 让评价有章可循, 从而实现道德评价的科学、规范。

3. 自主化评价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家庭、老师多方参与, 进行综合测评, 以使评价结果公正、客观。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生的创造力予以充分的肯定, 进而促进其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 每个政治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学生的状况不同、氛围不同, 教师引导的方法也各具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多观察、多总结、多学习,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调节, 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教师能单独完成的工作, 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 并提供适宜的创造环境。这样, 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随时随地地迸发出来, 我们的民族才能越来越有希望。所以, 我们要共同努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 (下) , 2010, (4) .

[2]肖锋.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10, (3) .

[3]李笑梅.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 2010, (4) .

[4]贾富叶.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实现路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10, (5) .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篇2

【摘要】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逐渐显露,中学政治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新课程标准对于此类问题提出了中学政治教学应利用创新策略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新课标;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针对中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较为详细,其中对中学政治教学给出了如下要求,即学生对于相关政治内容应能够准确把握,教师应合理、适当指导学生,培养其主动探究政治以及积极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但就目前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之间存在矛盾,低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热情。因此,身为中学政治教师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大胆对中学政治教学做出创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作为人的心理特征之一具备强烈的倾向性,因此也被视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以及强烈求知欲望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只有学生在对特定事物表现出极强的兴趣以及浓烈的探索欲望情况下,教师才能给予学生以有效引导,由被动感知转化为主动探索。但是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尤为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应善于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合理引导学生,以便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是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了较多重视,强调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名人小故事、寓言故事以及笑话等素材创设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以便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和谐、自由、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自然掌握教材知识。以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章节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在课堂上论及民族精神时一一列举出来,例如汶川地震以及鲁甸地震时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与援助下奋勇抗争、携手抗灾的`场景,并选择其中一部分富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讲述给学生,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等素材。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在面对特大地质灾害时生死与共、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深刻认识了灾区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团结意识。课堂内容得到丰富和深延,学生热情与积极性也得到激发,有效保障了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创新欲望

对于任一学科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好奇心历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心所在。学生一旦生发出强烈的好奇心,则会对目标事物展开积极的观察、分析以及思考,并针对问题积极尝试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应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热情与好奇心,从而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索、善于发现、善于开发自我潜能的创新意识环境。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述“享受学习”这一部分时首先要求学生就个人学习时的心理状况发言,此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有些名词不理解好苦恼”;有的则认为政治教材内容太枯燥而缺乏耐心;还有的认为时事政治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兴趣寥寥。对此笔者再次强调了中学政治对于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如下针对性问题:“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陌生名词会向谁求助?“”怎样将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趣味化?”等等。学生们也急于解决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于是纷纷积极发言,有的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会向父母求助,有的则等第二天到学校请教老师,有的认为和同学一起讨论更容易解决问题,还有一位学生居然讲述了自己通过百度贴吧求助而解决问题的案例,令同学们赞叹不已。对于教材内容,学生们也发表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例如插播幻灯片、插入事例等等,令笔者也受益匪浅。通过此种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创新欲望,又不断完善了教学,可谓相得益彰。

三、利用三步教学法创新课堂

三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概括分析,其中三个环节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首先是提出问题,在此之前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应有充分熟悉,然后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预习指导与提示,要求学生结合提示查阅资料并搜集整理相关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探索欲望,增强其自我提出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探索能力。其次是讨论问题,当学生明确问题答案后可分组讨论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勇气与自信,又锻炼其交流能力,还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融洽与和谐。最后是概括分析,教师基于学生讨论结果作出概括与分析,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纠正其中的错误,以便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四、结语

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创新策略

新课改对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要求非常详细,具体要求学生应当准确把握相应的政治内容。因此,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学生加以指导,从而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学习政治知识的意识,并为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应当针对以往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保障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教师能够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因此,必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可直接制订出相应的课堂教学规则,以此来促使良好班风的有效形成。在整个政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道德精神,尽可能营造出此类主题的精神风格。在这种背景之下,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相互间的爱、信任及尊重,由此强化了整个班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例如,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教材当中的现实生活例子,比如,可推出一系列破坏文明和谐的行为“在公交车上你推我搡、互不相让”“向人求助时,无人理会”“在图书馆、聊天室内肆意喧哗”等,此类破坏文明和谐的现象都是不可取的,以此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自觉培养并养成文明和谐的行为及习惯。由此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具备互帮互助的品德,真正创造出文明、和谐、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最终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应当从学生们的兴趣入手,以兴趣来促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迅速转变为主动探求的状态。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性的东西,枯燥乏味。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富有趣味性,生动而活跃,学生由此进入到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例如,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搜集相应的课程相关资料,主要涉及一些民族精神方面的内容,以此放入课堂进行一一列举。比如,在汶川地震时,军民共同努力,携手抗灾,感动了全中国的人们。教师可列举出其中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编辑成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述,整个过程可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加入相应的视频和图片等,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全国人民面临灾害时团结一致的精神,从而促使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获得更深入的延伸和拓展,最终有效保障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有效开展相应的课程实践活动

通常课程实践活动属于教学发展的有效延伸,借助课程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充分且深刻地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可直接由此借助自身的实践经历来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内涵,从而养成一种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心态。

例如,在教学《满怀希望迎接明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之后,直接组织相应的采访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访谈、讨论,所讨论的话题主要围绕自身的理想和梦想来进行,主要谈自身的理想和梦想是什么、自身的理想和梦想有没有开始和实现、有什么感受等。而教师可在一旁进行引导和总结,以此来分析学生在向往梦想和理想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什么类型的问题、如何去处理此类问题等。然后可询问学生,在听过此类的故事之后,自身有什么总体的感想等。

学生在接受课程知识有效学习之后,直接展开相应的实践访谈活动,通过和同学之间的深入交流,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相互间的友谊,同時还能真切领会到理想的美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够实现,一般在通往理想的路上都会面临多种问题和挫折。因此,这就必须要由此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效树立起真正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的理想。整个过程具体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由此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改革,具体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智慧,不断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劲松.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34):28.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篇4

1.教学观念传统陈旧。传统教学观念对当代政治教学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照本宣科,无法摆脱教材,做不到延生和拓展,中学生的政治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不能对内容产生兴趣,更不能对内容有更深程度的理解,学生也与老师没有互动交流,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良好。

2.过于极端的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较为年长的初中政治老师在思想和方式手段上都较为保守和传统,多采用教条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很难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部分年轻的初中政治老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受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影响,会采用较为新式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有时会过于盲目忽略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尽管教学方式多样化,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3.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的初中政治教学普遍存在教师重视理论教育,对实践教学的部分不太注重,重教学结论,忽视政治教学的过程。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学校的政治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实践应用的条件和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去验证和总结,把学到的知识能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用亲生实践使得知识更加的丰满和深刻。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1.教学理念创新化。应试教育是传统政治教学的教育理念,衡量初中生成绩好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再次教学理念的环境背景下,初中政治的教学就成为了为教学而教学,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低,学生思维僵化,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很难与实际相联系,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不能学以致用。对此,教师应该先要明确初中政治课程的性质,即它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初中政治教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在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有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导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把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能为社会服务和发展有所用的“实践型”人才转变。

2.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具有促进性和引导性。所谓多元化是指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赛、竞赛等活动,开展第二课堂,设立“政治课堂学习角”,用于学生与老师交流一些与政治课程内容相关或课堂内容延伸部分的知识的讨论和学习,在其中,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合作,一起进步,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的模式也要创新化,创新的同时也要合理化。

3.重视初中政治教育,完善教学机构制度。以往的观念认为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政治等其他课程被认为是不怎么重要的“副课”,也因此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升学考试中,语文、英语、数学往往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从分数的比例就可以看出,也从而导致部分老师和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政治课程并不重要,从而不重视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对政治科目的关注度也较低,只是在升学考试中,才会被注意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与相关的教学评价机构的完善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时,不仅仅是要关注他们的卷面成绩,应从综合水平进行评价。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较为全面和公平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的提高。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的有担当有文化真正对社会有用的现代化社会人才,那么学习政治就必不可少,学习政治也并不单单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校也更不应该一味的为了升学考试率而进行政治教学。学校应该教育学生重视对政治的学习,是学生明确学习政治的重要性,让学生能深刻认识政治这门课程,也学会重视政治课程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摈弃糟粕继承精华,同时融入新型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政治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和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更是至关重要。依据初中思想政治课与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提倡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新型的现代教学方法对初中政治教学进行创新。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创新教学 篇5

【摘要】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对我国初中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政治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创新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初中政治的教学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政治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作为目标

要实施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首要在于改变当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只有在良好的“教与学”方式与习惯形成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当今随着信息多媒体的发展,学生可以获取到信息的途径简单而多样化,社会现代化的建设则更加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因此适时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新教学方式的开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求学的教学方式才是培养素质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较为抽象和难懂,对初中学生来说学起来较为枯燥。但只要初中政治课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片等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造出直观形象的情境,呈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以趣入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

三、巩固新知识要讲究实效

如果说课堂组织教学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新知识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那么巩固新知识则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与记忆。这个环节不必每个课时都穿插,一般放在一个单元内容讲授结束时,效果比较好。因为,“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只有理解了有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很快地提取出来。新知识讲授结束时,学生己经系统地学习了整篇章节,此时再让学生简单的复述所讲的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政治品德内容的消化,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四、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到初中政治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与拓展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观念和新方法。多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最能取得实际效果的多媒体教学于段,时机和数量要适当,切不可为使用而使用,切忌哗众取宠,盲目追求形式和数量,将师生变为教学软件的仆人。多媒体设计和应用要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洞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在课件设计结构上,可采用模块思想,变“线性结构”为“拓扑结构”,使课件流程、资源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开放性及其界而的人文性,将课件设计成服务学生学习的平台,以减轻学生的脑力负担,为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发挥提供时间和空间。

五、初中政治创新教学开展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应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更多地承担者引导者的作用。可以说,初中政治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必须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基础出发,注重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需求的发展。

2.教师角色应准确定位。如上述内容所提,教师的权威主导者的地位已日渐淡化。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努力培养学生自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同学生完全平等的参与者,并以求真、求实、求佳、求新的思想来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创新,并勇于创新。

3.评价应公允客观。政治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公允,注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去伤害任何学生。教师应用区别、分层的标准来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衡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的保护。对于学生所有的创新间接,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其树立其创新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传统的政治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他们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入时政竞赛的内容,通过网络这一工具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的政治学习和自身的课堂教学给予合理有效的评价。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创新初中政治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昭光.论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上),2011(07)

[2]陈建斌.新课改创新视角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2(22)

[3]刘志智.刍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政治 创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1]。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键是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1、 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创新的源泉。“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2]。许多卓有成效的科学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都集中归结到自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上。作为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师,在教学中首选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时常处在“创新”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造就一批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关注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兴趣的方法很多。

1.1创设生动、有趣、优美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求知欲望。为此,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美妙动听的音乐,也可以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特别是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渲染气氛,激活所授知识。如:在讲“意识的反作用”时,讲述了前苏联宇航员科马诺夫驾驶的宇航飞机,因设计者在计算时打错小数点的失误而机毁人亡,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意识反作用的重要性。

1.2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尽可能与今天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生活事例,这样可以使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刺激求知渴望的目的。

1.3把政治教学尽可能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今天的中学生功课多,学习负担重,考试升学竞争强,心理压力大,他们迫切希望提高学习成绩、成为高考的胜利者。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在备课、授课时都应该设法考虑进去,并能把它与政治教学联系起来,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4课堂教学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教学形式上要有创意有新意,尽量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不仅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2、 为学生营造良好自主创新学习的氛围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不断的诱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通过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初一政治课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书本上涉及到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可取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回避,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笔者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于是紧接着开隧道,用缆车,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孩子们创新的意识也由此被激发。其次,教师也要本着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是这个例子,为了不抹杀孩子们创造力的同时又让他们接受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精神,避免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应该被激发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被弱化。笔者将这个传说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的背景下,重新让同学思考,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于是,又得到了新的答案:不怕辛苦,不放弃自己的家园,齐心协力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使得这次的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又如初二学到《教育法》时,让学生分组去采访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各部门的老师。然后,在课堂上学生用小品、演讲、图画、等各种形式把采访到的内容告诉大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调动了学生空前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教育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大量的信息,往往会在某一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贮备,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发展探究能力的过程,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良教学环境。

3、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提高创造的敏感性,可以激活联想,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良好的心境还是灵感发生的重要情绪因素。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整个过程的控制者、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使“师本”教育模式变为“生本”教育模式,构建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3]。只有民主的教育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其自主精神,进而使学生潜在的创造之火得以点燃。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之间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主动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观点提出见解或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直言,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讲错改错,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这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就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推动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

4、创设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们知道: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升华。政治课的实践活动既可以说容易又可以说很难。课堂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联系,可要进行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却很困难,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前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等做法,现在已不足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中国发生的变化了,所以必须有创新的活动形式使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面临现在的资本主义却还暂时优越于社会主义的现状时,让学生国内国外地参观是非常不现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让学生整理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以及美国同年来增长速度,比较之下学生发现了问题。同时学生在整理中也发现资本主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会主义制度下能得到顺利解决。此时他们明白了表面上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观察农村的养殖和种植,可让学生了解新农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起到价值判断、导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综合评价。评价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分数不是唯一的,重视平时行为、过程以及整体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全面兼容。

第二,评价的内容要具体适度兼容,尽力做到透明。教学时让学生知道评价内容的明确适度性,记住各个评价细则,评价有章可循。道德评价科学规范。

第三,自主化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家庭、同学、老师综合测评,以便使评价结果公正客观。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肩負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创新之路,使教育发展更加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下),2010,(4).

[2]肖锋.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0,(3).

高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篇7

一、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不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思想上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能把学生当作简单的盛放知识的容器,也不能把学生当作随意根据自己的想法塑造的泥娃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互动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自己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更好地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问学生钱有什么样的用途,学生就可以说买到较多的生活用品。然后问学生: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却能够买到很多想要的东西呢?今天就可以一起来了解相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高昂的情绪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勇于思考各种思想政治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不断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应该注重和学生情感沟通,让学生更加轻松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向老师反馈问题、学习进展,教师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通过营造较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畏难和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是使用价值越大商品的价值就越大?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教师接着提问:在你们口渴最难耐的时候,是一块金砖的使用价值大还是一杯水的使用价值大?学生立即回答水的使用价值大。于是教师马上向学生提问:那么金砖和水谁的价值更大呢?通过上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带着相关的问题去学习教材内容。

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差异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基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实行差异化教学。每个高中学生的政治知识基础各不相同,政治学习的兴趣也相差很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处于不同的等级,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基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实施差异化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基础,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教师认真研究学生,设计出适合不同等级的学生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得到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篇8

首先, 要营造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一是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 诱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在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 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初一政治课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 书本上涉及到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可取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回避, 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 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 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笔者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 于是紧接着开隧道, 用缆车, 搬家, 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 孩子们创新的意识也由此被激发。二是教师也要本着创新的精神, 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是这个例子, 为了不抹杀孩子们创造力的同时又让他们接受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精神, 避免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应该被激发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被弱化。笔者将这个传说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的背景下, 重新让同学思考, 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于是, 又得到了新的答案:不怕辛苦, 不放弃自己的家园, 齐心协力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使得这次的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大量的信息, 往往会在某一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贮备, 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 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是一个共同发展探究能力的过程, 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良教学环境。

其次, 要创造各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儿童及青少年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 即童真、童趣和童心, 要使他们能开展创造性学习, 就必须考虑它们这种文化价值尺度, 从他们的特点出发,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当预备班孩子学到《学做家务劳动》时, 让孩子们在课堂里叠一次衣服, 缝一次钮扣, 在家里当一次家,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例如初二学到《教育法》时, 让学生分组去采访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各部门的老师。然后, 在课堂上学生用小品、演讲、图画、等各种形式把采访到的内容告诉大家。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调动了学生空前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教育法》,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智慧发展的基础, 教育要改变学生, 就必须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 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因此, 教师要改造现行以知识为准、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增强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篇9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那么,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这个问题是检验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设置问题, 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 科学合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敢于争辩、勇于质疑,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问题, 就可以勾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 学生就会在不断的思考中自主探索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转变角色, 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把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实现学生的自主思考, 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是十分有利的。例如, 在讲人生价值观的时候, 可以引用抗洪抗震的英雄事例,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形式, 向学生展示英雄事迹。真实的材料和感人的事迹,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以真实材料教导学生,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英雄的壮举, 并及时地开展金钱与人生的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指出, 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 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 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政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 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 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进入课堂, 教师应当开好头, 力求新颖别致, 调动学生情绪,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讲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部分“剖析从众”, 进入课堂后教师:同学们, 在学习新之前, 老师要出一题, 考考大家的眼力?然后拿出红、黄、蓝三块差不多的木块, 分别编为A、B、C, 请大家观察哪两块木块相等, 依次找事先布置好的5位同学回答。他们都按照教师的意图回答A=B, 然后再请其他同学回答, 看全班有多少同学受前边5个学生的影响做出错误判断。全班61人, 有48人回答相同, 占78.7同学教师把木块进行重合比较, 得出A=C。然后抽几个同学问, 为什么会得出A=B, 回答是相信前边几个同学, 也有持不同看法的, 但都放弃了, 教师过渡: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一种从众心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讨的内容。请同学们想想, 在现实生活中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行为?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迪, 也使课堂知识合理展开。

三、组织高效的课堂活动

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 其目的就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 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最终到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 打破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 引起认知冲突, 产生认知失调,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学生在教师精心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阅读去获取知识, 发现问题, 体验情感。一方面, 教师要对课堂提问提出明确要求, 既不能使提问流于形式, 又不能使提问过于肤浅和表面化;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引进竞争机制, 展开小组竞赛, 激励学生从敢问到会问, 提高问题的质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 根据问题的特点及教师的意向分为辩论式小组讨论或诊断式小组讨论。前者通过成员相互交流, 互相质疑, 比较修正, 谋求主导意见, 归纳出不同意见。后者是通过相互检查, 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订正错误。

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思品课不是以传授文化知识作为主要功能, 而是以文化知识为载体,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教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正式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精神, 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为了让学生敞开心扉,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争取教育的主动权;也为了让学生争做课堂的主人, 提高课堂效率, 我每堂课都设计了“实话实说”这一教学环节,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 让学生走上讲台, 畅所欲言, 反思解剖自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 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课时, 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消费观念:有的学生认为花父母的钱要节约;有的学生平时非名牌不买;有的学生尽管家庭困难, 但是也想穿名牌;有的学生家庭经济虽然困难但不想同学老师知道, 觉得没面子……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 教师再适当点拨引导。许多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消费观的错误, 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

另外, 思品课是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学生思想活跃, 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 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 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教师要广泛阅读报刊、收听广播, 收看中学生喜爱看的电视节目, 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 及时补充与教学有关的材料, 深入挖掘材料中的教育因素, 努力把信息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摘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创新已是刻不容缓。作为政治教师, 建立生动高效的课堂氛围, 充分发挥思品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反思意识、实践创新意识。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课题活动

参考文献

[1]梁武.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青年文学家, 2009, (16) .

[2]黄珊萍.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章, 2011, (29) .

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创新策略 篇10

1. 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

所谓“师本设计”, 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 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 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显然, “师本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 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 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 对学生主体预备才能和主体目标才能进行分析, 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 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 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为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必须自觉转变过去“教师即权威”的“师本角色”为“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

2. 多维思考: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理论上是要求“吃透两头 (教材和学生) ”, 实际上却总是习惯于把参考书作为教学唯一的参照资源, 很少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教学任务, 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此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思维定势下的教学设计, 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翻版。

“教参”虽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 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 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首先应参考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状况, 其次应参考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 再次应参考有关进行删减、增补、改编、重组以及通过种种设计后对教学有利的教学资源, 最后应参考教学过程的一般环境和偶发环境。

3. 基本建构:变“一般性设计”为“乡土化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 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传统的“一般性设计”只是一种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的教学设计, 缺乏对学生的兴趣、生活经历、所处的社会氛围等独特的学情分析, 所以不利于激活学校基本“细胞”,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乡土化设计”恰恰能弥补这一缺点。除此之外, 乡土化的教学设计还因其更具地方特色, 筛选的资源大多又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 因此也就能使学生倍感亲切, 容易信服, 使教学活动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教学设计形式创新

过分追求形式是传统教学设计的主要毛病之一。统一印制的备课本, 按要求将教学设计写在指定的地方, 这种“大一统”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方便评价, 但其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 更严重的是使得教学设计抄袭成风。这并不是说教学设计就不要形式, 关键是形式要与内容和谐统一, 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应不拘一格, 效用至上。具体做法如下。

1. 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共存, 提倡隐性教学设计

所谓显性教学设计, 是指纸质教学设计, 包括手写和打印, 是看得见的存在, 是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形式。所谓隐性教学设计, 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学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素养、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 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显然, 较之显性教学设计, 隐性教学设计更适合动态生成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新课堂。

2. 详案、简案共存, 提倡简案

所谓详案, 是指将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条目和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包括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教与学统一的方式以及时间分配等) 都做详细设计。所谓简案, 一般只需规划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 不需将细节设计描述出来。传统教学设计评价鼓励写详案, 似乎只有这样教学才会高效和成功。其实, 课堂是一种生活, 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共享的一段生命历程, 其间充满了很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因此, 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教学素养的老师来说, 应提倡将更多的部分隐含在头脑中, 根据课堂即时情境灵活调整。

3. 纸质和电子教学设计共存, 提倡电子教学设计

基于电脑、网络的电子教学设计, 是近年来引进到教学领域的产物。这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形式便于资源的查找和整合, 便于修改和保存, 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更为主要的是将课件引入教学,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相信,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电子教学设计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采用。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教学设计退出历史舞台, 较长时期内纸质教案仍然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形式, 而怎样合理地设计和使用电子教学设计, 也是一个须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三、撰写过程创新

一份有价值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在课前完成, 还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也就是说教学设计应有课中的随时调整和课后的即时反思, 以适应动态生成型的课堂要求。

1. 教学设计弹性化:精心预设, 即时生成, 鼓励二次设计

教师不能把教学设计做成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应做成能够根据学情变化、精心“预设”和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具体来说就是,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即时的课堂状态调整教学流程, 包括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新的教学方法、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等;在课后记下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或败笔, 记下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火花等, 从而最终完成教学设计。

另外, 提倡教师在课后结合课前预设的教学设计和真实的课堂情境以及课后的反思, 进行二次教学设计。显然, 这种植根于真实的课堂并辅以理性分析的教学设计撰写, 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意义非凡。

2. 一课多案

教学设计, 本质上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一种创造性理解, 一课多案, 就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理解并设计成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案。一课多案的设计, 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 养成教师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同时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中学政治课“一课多案”的设计, 要求教师关注很多方面的问题, 如:要深刻理解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多维地表现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要感悟多种教学试验与教学风格并进行实践与探索, 特别要注重对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教学风格的“前沿研究”, 尽可能地吸收其新的美的长处, 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手法, 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设计水平;还要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设计的视点, 努力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评价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 应当改变以往对教学设计的不科学的评价, 从制度上鼓励和强化教学设计的创新。

1. 评价指标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设计的评价指标是唯一的, 即教学设计的纸质笔记。但在新课程背景下, 在对纸质笔记进行量化评价的同时, 更应注重一些质性的评价指标, 如教师对教研活动参与的热情、对教学资源开发的贡献、对教法创新的情感心态等。这样量化和质化指标的有机结合, 可以防止教学设计评价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2. 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传统上, 一篇教学设计的优劣只是由教育管理者定量打分, 但这样无法调动最大范围内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所以, 在评价主体上, 我们应该引导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和家长四方面共同参与评价。即教师对自己的设计从理念到课堂教学实效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育管理者从总体和宏观上对其设计给予阶段性评价, 学生和家长则主要对设计的学情和教法等进行实效性评价。

3. 评价对象的多样化

政治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篇11

一、创设情景课题,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近几年提出的情景教学便是考虑到了这个方面,其主要思想便是根据教学内容,老师有意识地通过诸如寓言、笑话、名人小故事等引人入胜的氛围,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自然知识也在这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举例说明:当我们在讲爱国情操的时候,当时正好是非典时期,考虑到这一点,我翻阅大量的资料,给学生们讲解非典时期感人的抗非典故事,让学生们在这些故事中感受人间的真爱,明白爱国人人有责,自然爱国情操就会轻松理解了。这个例子说明通过故事不但可以丰富课堂,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很好。此外,课堂上还可以通过音乐作为辅助,音乐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我们在政治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举例说明:我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时,首先给学生们讲了一则故事。故事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一个上夜班的工人在回家的路上,穿过坟场的时候,不幸跌进了一个墓穴,他极力挣扎,想方设法爬出墓穴,可惜墓穴比较深,不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他决定干脆在墓穴休息,等第二天天亮再求教于别人。但就在他半睡半醒的时候,一个醉汉也掉进了墓穴,他看到醉汉也在像他之前一样极力挣扎着往上爬,他便开口说:别挣扎了,没用的。但就在他话音刚落的时候,醉汉大喊一声“鬼啊”,竟然轻松地爬了出来。

问题:醉汉在听到工人的“鬼话”前后有什么不同表现?

学生:听到工人的话之前怎么也出不来墓穴,但听到“鬼话”后,轻松爬出了墓穴。

老师:为什么?

学生:遇到刺激后潜能得以释放。

老师:这就是潜能。

由此可见:大胆想象来引导学生,创新课堂,培养学生个性非常重要。

三、采用三步教学法提高创新能力

三步教学法自实施以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三步教学法是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概括。这些需要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入手。

1.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出问题。对学生预习进行相关的提示。学生根据提示,并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相对提高了。探索欲望也增强了。这个过程让学生养成了发现问题、自我提出问题的能力。

2.展开讨论

思路的开拓,活跃思维的养成都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养成的。在知道了提示问题的答案后,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讨论,不但增强了交流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勇气。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3.分析概括

最后,便是老师的概括了,老师在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问题及其知识进行概括,纠正错误,鼓励创新,让学生在以后的讨论中不断提高。

四、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起到价值判断、导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综合评价

评价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分数不是唯一的,重视平时行为、过程以及整体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全面兼容。

2.评价的内容要具体适度兼容,尽力做到透明

教学时让学生知道评价内容的明确适度性,记住各个评价细则,评价有章可循。道德评价科学规范。

3.自主化评价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家庭、同学、老师综合测评,以便使评价结果公正客观。

初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策略管窥 篇12

一、系统复习, 打好基础

虽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政治考题偏向开放化, 更多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 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所以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从基础入手, 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这样才能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堂中, 教师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认为只要将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就足以让学生应对考试, 取得好成绩,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遇到考查能力的命题时, 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 在复习初中政治的时候, 教师要帮助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复习, 可以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类, 然后系统性地进行复习, 如将法律知识相关的内容归为一类、三农问题归为一类等, 让学生的复习更加系统化, 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复习, 做到有条不紊, 快速高效,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真正地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二、联系热点, 灵活运用

为了迎合考试中的常见题目,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代教学要求学生“两耳要闻窗外事”, 不仅要“闻”, 而且还需要深入地了解。让学生对社会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 如果学生只是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研究, 逐渐地就会与社会脱节, 在考试的过程中遇到联系时事热点的问题一无所知, 将来走进社会也会非常迷茫。因此, 在初中政治复习的时候, 学生尽量要做到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令人瞩目的事件对于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习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 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多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 与教材建立起相关的联系, 让学生能够联系时事热点来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 学生可以多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热点事情, 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经济问题等, 并且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这样的复习方式比较新奇有趣, 会让学生觉得更加新鲜, 积极性比较高, 同时也能让学生逐渐地养成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总之, 对于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学生要重点关注, 储备大量的相关知识, 用已有知识分析热点问题, 进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 提升能力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新课程改革一直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在初中政治复习课堂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和认知, 在适当的时候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和学习。如一些相关的概念仅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 必须要让学生有亲身的体会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知, 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知识。政治复习课可以走出课堂,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例如, 在学习道德素质的时候, 一些学生或许不完全明白哪些行为是道德的体现?道德素质有好有坏, 具体的行为是什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为什么要提倡人们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这样做对社会环境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答案。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中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不同人的不同举动, 从而进行判断。可能会看到有些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园内的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言语粗鲁等, 这些行为会给人带来厌恶的感觉, 无论是对人文环境还是对自然环境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会观察到有些人会主动帮助老人、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等, 这些人的行为让人感动, 觉得温暖, 这就是高素质的表现。通过实践观察, 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素质的高低对于社会的影响, 同时也让学生对行为有一个清楚的划定, 进而学习道德素质高的人, 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上一篇:角度变换下一篇:编剧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