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4-05-28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共12篇)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篇1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 我们发现, 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 他们便会全情投入, 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达到学习目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 近年来, 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见诸报刊。现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 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快乐”教学的一些不成熟想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学生宣传“假大空”的套话, 进行机械式地灌输, 教育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 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 不要害怕学生“造反”, 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 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 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 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 师生间平等了, 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采用朗诵形式, 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朗诵似乎是语文学习的专利。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 新的政治教学中有许多人文性、情感性的东西, 比如亲情, 友情、民族精神等, 对于这些人文性、情感性较强的内容, 我觉得讲授起来比较枯燥, 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有我们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的理解他。”正好新课程的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感受这些情感的平台———朗诵。比如在学到友情时, 关于真正的友情是什么是值得每一位学生思考的问题, 答案也很广, 此时课本中的中英文对照诗歌《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 干脆举行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 学生们很起劲, 有的干脆用英语版的朗诵。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 此时再去讨论, 学生们对友情的理解便已经基本到位。再比如学习长征精神时, 我想, 再多的解说也比不上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来得气势磅礴, 震撼人心, 所以就干脆让学生有朗诵甚至要求背诵, 这样, 学生不仅对长征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且还提升了人文素养。政治课中的许多观点较抽象, 而俗语、俚语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 在剖析观点时, 适当地引用、诵读一些俗语、俚语, 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 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在学习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作用时, 我们分别引用“笑一笑, 十年少”和“愁一愁, 白了头”, 十分形象的说明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自的后果。

三、构建知识、材料间的逻辑关系, 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 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 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和材料间的联系, 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 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像能力。应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浅显, 过于浅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又不能过难, 太难学生就不敢想像。设计出来的最理想的题目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跳一跳的努力, 就能摘到果子。同时, 设置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同学, 兼顾两头, 让全体同学都能去思考、去分析, 这样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例如, 在讲授初一“性格的形成”这一内容时, 我不是简单地把有关性格的知识原理给学生做一番讲述, 而是设计以下问题: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把下列人物分成几组 (给出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些著名人物和本班一些同学的名字) ; (2) 我希望有同学列举出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年代身份等不受限制) , 你们能帮助老师实现这一愿望吗? (3) “世上不会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是什么意思?A完全不同, 有些相同;B有些不同;C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 (4) 这些人的性格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5) 假如××和××生活在同一家庭, 在同一班级学习, 请你推测一下两人的性格会相同吗? (6) 请大家说说,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这些问题能够使全体同学都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像, 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 转换和拓展知识, 检验和运用知识, 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逆向思维、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规律。所谓逆向思维, 意味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从新的角度去发现科学真谛。进行逆向思维需要学生独特思考, 善于另辟蹊径, 还需要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 比如遇事不妨倒过来想一想, 从结果上觅寻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 从另一方面去开阔学生的思想, 就会使学生养成从正向和逆向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阐述某一原理时, 允许并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甚至是相反的意见, 并适时引导。通过这种正反两种观点的辩论与碰撞, 我们不但获得了真理,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例如, 讲“受教育 (下转第42页)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黄棉.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王文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研究》.刘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中学教材全解》 (九年级政治) 薛金星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5]《初中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初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篇2

——夏会

“所谓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

对于这段话,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生活、工作、学习中,学生在这方面吃亏不少,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心态。

我在九年的教学工作中,从学生身上和自己的经历中早已深深地体会到心态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心态的教育应引起所有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的注意。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将这方面的反思经验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做到理解学生,理解就能产生信任。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特殊,既肩负着知识的传授,更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和品质教育的重任。而思想品德课的课时相对少一些,与学生课堂交流的时间少,这样就要抓住每一节课,每一次机会渗透心理品质的教育。比如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注意感情沟通。对成绩比较好、比较稳定的学生,我会用类似的语言激励他们:“当一件事情,越来越接近终点和成功的时候,往往越重要、越艰难,所以谁如果能在最后的时刻,抓得好、抓得牢,谁就能笑到最后,笑得最甜……”对于成绩不太稳定的学生,我则会说:“考试前暴露问题是你的幸运,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机会,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对于学习没有动力的孩子,我会更接近他们,拉近关系,他们觉得你很真诚,没有老师的架子,这样你说话他们就会听,在合适的机会不妨说:“其实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我们‟每天还得照样早来晚归,刻苦着,这说明大家还是不甘于现状的,这一点很值得我尊重你们!那„咱们‟就多一份顽强,多一份执着呗。”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肯定的需要,尤其是青少年,而人的行为又是在思想和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当学生们剔除了心理上的障碍之后,就会主动、快乐起来,从而锻炼自己的心态。

第二、现身说法,以事例说明,让学生学会平和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困难。有人说,心态决定成败。我认为这句话有其一定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即心态,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成功和失败,即积极与消极的差异造成的。案例教学是思想品德课中很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年的积累,我积累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事例,有学生自己发生的,有同事的,还有很多趣味性的心理学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就会有好结果。

树立学生积极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因为只要做好了最容易干好的事情,你就迈出了辉煌的第一步。立即行动是锻炼自己良好心态的前提。

第三、提出明确要求:“我可以允许你成绩落后,但是我绝对不能允许一个学生承认自己不行,我更不允许你自暴自弃!”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谁也救不了。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承认自己能行,变外界的鼓励为自己的内动力,学生就会从心态上自强。

学习本身是一个过程,其目的一方面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通过学习,练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持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动的自制力。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探讨 篇3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师生互动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可以有:情景设置法、设问法、分组讨论、引导阅读法等。

1.情景设置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预先准备,在教学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兴趣,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或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一段音乐、录音、影视资料来营造。在现代多媒体教学充分发展的今天,在网上收集自己所需的教学背景素材是较为简便的方式。

情景设置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是:每一个情景的后面必须有一个鲜明的教学主题,教师要准确把握切入的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情景熏陶之后的总结和结论是教学的关键,犹如画龙之后的点睛,这是教学任务所在,也是情景设计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2.设问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通过准备,把教学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其思维走向,以得出知识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设问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反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其简便和抽象的特点,在讲解一些较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问题时,可以连续使用、层层递进。实际教学时可以配合清晰的板书,或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弥补其形象性不强的缺陷,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3.讨论法通常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一些具有辩证的、较抽象的知识安排上,教师把教学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设计好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去伪存真,由浅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学生掌握知识,明白事理的教学过程。

通常讨论法有两种形式,即小组讨论和全课堂讨论。全课堂讨论是全班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一般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进行,它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速度快、互动面广,能迅速完成思维的交流。小组讨论是初中政治课堂较常用的讨论方式,教师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教学计划中设计好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在全班集中交流,再由教师引导讲解,得出结论,以达到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

总之,基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持久,只有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势施教,才能真正做好政治教学的课堂互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看、问、想、讲、行,调动他们对学习的参与,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篇4

从教学实际来看, 初中政治课在以往的教学中, 注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学结果以考试分数论优劣, 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理解不深, 体会不强,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大力普及, 社会各界也逐渐认识到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顺应时代发展, 也都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各自学生的教学方法, 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如何做好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

一、增强师生互动, 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对政治课知识的认知程度

初中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在初级阶段, 他们对知识的学习还处在被动接受的阶段,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被认为省时省力, 但是学生理解欠佳, 效果不好。为了改变这一情况, 一方面, 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 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在思想政治课的结尾, 由教师提出这节课的主要论点, 再由学生进行现场论点的讨论, 为学生搭建言论自由的平台, 改变以往政治教学的沉闷枯燥。另一方面, 可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感悟力。以珍惜生命为例开展教学时, 学生可以任意发挥的将学校的事, 家里的事拿出来进行举例论证, 比如身边家庭失去了一位亲人, 他的家庭怎样的陷入困难、他的父母亲人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学生将身边的事情举例说明, 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 知道生命来之不易, 失去自己的生命将对家庭和亲人带去多大的伤害, 失去了的生命将不会再次重来等等重要的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这样学生自己身边的实例可以有效的佐证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 有效的增加学生对课本的认知程度。

二、用教师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关注程度

教师的讲课魅力是学生关注这门课程的关键之一, 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做到吸引学生的关注, 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教师在上课前要积极的备课, 因为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可以看, 要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就要教师在上课前积极的寻找资料, 并且要对材料进行加工在创作, 使讲出的材料内容紧紧贴合教学内容。其次, 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教学关系, 对待学生不能大喊大叫, 上课时要求面带微笑, 不能摆出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 对待学生不懂的问题要细致耐心的回答和解释, 因为对待学生的不懂之处, 只有耐心的点拨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人格的魅力。最后, 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诱导和逐级解密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也有他的对应的问题简易, 诱导的方法比较适合简单的问题, 学生可以稍加思考就可以知道答案, 逐级解密的方法适合加为复杂的问题解析, 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 采用差异化教学

毫无疑问, 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里都会有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和接受能力慢的学生,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 任课教师应当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切不可对待不同学生采取一种教学模式, 这样不利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是对待学习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 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多给他们解决难题的机会, 完善学生的政治学习与解析能力, 促进他们的政治素养与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 让他们形成更加健康积极的政治观念。二是对待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来说, 主要是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上下功夫,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多提问, 多引导,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堂的知识当堂理解掌握, 并在课后组织专门的学习兴趣小组, 小组人员组成要搭配合理, 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地方, 拿出来进行小组讨论, 利用前进带动后进, 并在最后发言阶段要求理解慢的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以此促进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慢慢的引导他们走向正常学习道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思想政治课在初中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应当适应现代教育理念, 切勿以灌输的形式教授学生知识, 多采取适合学生新颖的教学方式, 创新和探索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教学模式, 认真备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耐心细致的讲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将思想政治课的精髓用教师的讲课魅力展现出来, 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 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世界观, 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定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6 (27)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 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艺术;运用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是一种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语言便是一种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语言有无吸引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可见,教学能否获得成功,教学语言的运用是要害的一环。

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具有幽默感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管是通俗用语还是学科专业用语,一定不能超出学生的学识范围以外,否则会给学生带 来太多的疑问,以致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听不懂,根本提不起精神来听课,那也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了。因此,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步,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地去认识、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认知上飞跃的快感,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除了要通俗易懂外,还要有幽默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5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

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二、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色彩

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象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顿挫,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停顿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停顿;二是为了加强逻辑性、层次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点、难点而略加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使高潮进一步“升华”而停顿。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感情,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要使自己的语言感人,就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只有情深,才能理透,才能感染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信其言”,使学生乐接受教师的教诲。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情感。

三、教学语言要与手势、肢体动作相协调,具有生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只能刺激学生的听觉功能,从语言的抑扬顿挫、句式变换中,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领会教师表达的意图。因此,老师的语言必须借助于各种手势、肢体动作来增强它的生动性,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得到充分的唤醒,来感受教师的语言意图,这样,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教学语言要符合学科规律,具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

性、系统性上,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鲁迅)”。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详讲什么,略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在课堂上借题发挥,随意评说,津津乐道于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例、感想、心得,夸夸其谈,反主为次,喧宾夺主;或者,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废话一堆,做不到一语道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令学生如堕五里雾中,难识“庐山真面目”。所以,对于一些重点和抽象概念的讲解,话不在多,关键是抓住要点,采用适当修辞,使用精辟语言,容易讲清问题。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斟酌,选择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做到要言不烦,“少而精”、“约而达”,没有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边际的空洞话、语意不全的半截子话。精练的语言所费口舌不多,却重点突出,表意明确,内容充实,学生能心领神会,豁然贯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学语言要积极向上,具有激励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为此,政治教师的语言就必须积极向上,具有激励性,即具有鼓舞斗志和思想导向的功能,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在不断变化的国际风云面前,在整个人生道路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要做到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激励性,从内容上讲主要渗透三个方面的教育:其一,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国际形势、使学生看到光明、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其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假如使之偏颇,便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例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既要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成就,同时又看到党内还存在着腐败现象。不能因为

党内有腐败现象就否定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党爱国。其三,坚持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平时必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弄清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错误言行,利用课堂的适当时机,或在课外活动进行教育。进行养成教育,要善于抓住时机。例如:对待差生的转化问题,就必须找准时机,抓住差生的闪光点多次教育,多用一些积极向上的语言,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先进事迹如艰苦创业的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的轶事来启发学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教育和育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因此“言不可不慎”,要在语言上为学生做出精神文明的表率。另外,“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们决不能以老师自居,不能以教训的口吻说教,要努力做到亲和、民主,让说教融于自然交谈之中,因为“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才能起到滴水穿石的作用”。成功的教育是学生没有感到受教育,却受到了终身难忘的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篇6

一、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更好的发挥作为学习促进者是作用,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扮演的是中心的角色。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教学方法、程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突出的是学生自学、自研、自教,强调训练的是学生独立、自治与自创精神,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应发挥以下一些作用:

采编和信息库的作用。教师首先应该在教育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难点和重点等教学任务的要求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等,阅读收集和整理有关材料,选择或者编写出文字性案例,甚至是小品表演类案例,使这些案例具有时代性、思想性、趣味性,以及充满矛盾冲突的情景,为课堂学生的主动学习埋下激发思维的催化剂。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引起学生在未来课堂上的讨论,教师还应该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同类的案例及与案例有关的补充材料,分析该案例的不同观点及理论依据等等。教师有了更多的信息资料,才能站得高,看得清,以便在课堂上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提示讨论方向,把讨论引向深入。

导演作用。案例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讨论问题,但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放任自由。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作用犹如导演一样,通过组织阅读、启发问题、引导讨论、点拨主题、评论结果等各种巧妙的手段,使讨论发言按照教学目标要求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媒介作用。学生在集体讨论中陈述自己的意见,评论他人的观点,展开争论以至形成共识,教师在其中应当起着思想沟通的媒介作用,鼓励创见,支持不同意见交锋,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案例教学的程序

理论准备。案例分析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的分析,只能以事论事,不可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科学结论。因此,在案例分析前,必须进行必要的理论。理论准备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规定教材中有关章节让学生自学;也可以介绍有关文章让学生阅读参考。有些涉及政策法规的案例,还要介绍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自学是案例教学还需要老师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有两项基本任务:第一,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应置身于学生之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进行“微观调控”,正确引导学生自学。第二,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视角,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经过认真的自学,就为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或核心环节。讨论案例时,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地深入案例,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当然整个讨论过程教师的起主导作用。

具体操作方法:

1、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要求,但教师应提出一般要求。如学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言时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要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要在平等的气氛中展开争论或辩论;当别人的意见是正确时,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等。

2、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对于社会现实问题,教师不应回避,在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理直气壮地坚持真理。但教师应注意以理服人,力戒片面性和绝对化。对于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教师也不应该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错误的实质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辙。

3、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少数学生包场或老师与学生针锋相对是讨论之大忌。教学讨论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启发学生讨论,忌发号施令和批语指责。对于学生部份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开导他们,由浅入深地沟通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产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

4、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许多教师往往热衷于“一讲到底”,总是责怪学生启而不发,很少组织学生讨论。也有存在许多学生“不爱说,不敢说,不会说”的现象。因此,训练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技能应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环。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善于充分表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如以事实为依据,言之有理,语言准确,条理清晰;训练学生善于与别人争辩,注意倾听他人意见,从中清晰认识自己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足,并使其结论更趋完善。

讨论的方式。从组织形式看,可以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人少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人人发言;全班讨论人数较多,气氛热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有利于提高水平。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化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

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人们往往把课堂教学当做教师的教学活动空间, 而把课程教学活动界定为一种“认知活动”, 使大量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或低效的状态。这种现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可以说低效的课堂充斥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其主要表现有:1.教师主宰课堂。教师决定课堂教学的一切, 形成“五个中心”, 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中心, 教师讲授以教材为中心, 学生学习以接受 (听) 为中心, 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教师是“指挥者”, 学生是“执行者”, 教师是“传授者”, 学生是“接受者”。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合,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绝对配角。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来做。

一、倡导主体性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主动有效地学习, 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表现 (关注主体性和参与度) 。实施有效教学, 老师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角,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评判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也是学习者, 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强调活动性

充分运用教材中大量的探究活动, 加强探究, 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和体验来观察社会, 提高能力。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 让学生动起来, 主动参与, 主动探究;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 善于观察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来调节教学行为, 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 让他们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教学中实现。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探析 篇8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现状及问题

1. 教学内容无法与社会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相一致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 其目的在于经过这些内容的教育, 帮助学生们了解有关自身成长的知识、基本的法律常识;了解国家的基本的国情、基本的路线、基本的国策和个人的责任, 然后开始建立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然而, 从教学实际来看,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还存在内容较枯燥、理论性偏强等问题, 难以完全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 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 难以吸引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学内容理应围绕目的来组织。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家教育对初中生的思想发展要求也会增加新的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虽几经改革, 仍然存在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未能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未能充分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教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发展脱节, 因而就很难吸引初中生, 致使教学效果欠佳。

其次, 部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设计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不同步。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没有从初中生年龄特点出发, 品德教育内容要么过于简单、空泛, 要么过于抽象、难懂, 脱离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例如, 八年级上册中的《同学朋友》、《做诚信的人》等内容, 应该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让八年级学生再来学习这些内容, 略显滞后, 因而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样, 九年级的课本内容中也包含有不少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概念、理论。

2. 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除了课程内容的不足, 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部分思想政治教师还不能较好地理解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 导致对思想政治课的新定位不明确, 对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思路还不清晰, 这也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

3. 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 老师往往沿用的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老师充当着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 而学生则处于从属的位置, 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部分老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教学中, 但过多地选用影像视频播放的方式, 整个课堂缺少师生沟通和讨论的环节设计, 无法搭建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

4. 课程考评模式单一

考试分数依然是当前思想政治课考核的主要标准, 学生思想综合表现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很少。这种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会将关注度主要集中在强化记忆理论知识方面, 而忽视了在实际生活中去提升自身思想和行为举止。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导下, 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培养目标, 依据社会思想教育需求和学生发展特点来制定课堂教学策略。

1.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与教学理念的偏误有直接关系。教学理念偏误既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也与其他因素有必然的联系。因此, 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一是以“学生为本, 以育人为本”。国家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 思想品德教学要树立好“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确立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注意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要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紧密联系初中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有助于促进初中生的发展;要满足初中生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都要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是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在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 反映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体现时代精神。例如, 当前要注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帮助初中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只有这样, 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当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这并不是教学可以不体现时代精神的借口, 相反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该注意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 不断创新教育内容, 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 总结可行有效的方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是供其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是终身受用无穷。在政治教学上不可能让学生做遍天下一切试题, 只要让学生把握解题的“金钥匙”才可以以不变来应万变。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对通识知识进行归类, 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认识的解题办法, 强化实践训练。

3. 增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运用

思想政治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 因此, 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学习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通过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方式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性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应是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增加对社会和人家关系的认知。

4.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评价和考核要坚持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 但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是片面的, 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平常的表现, 将平常成绩和表现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 思想品德课的考核更应该如此, 学生的行为, 思想的动态, 价值观的树立都是考核的重要方面。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科目, 要求老师在评估教学效果时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行为方式和德育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采用高校中的学分制, 将对学生的品德评价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笔记本、平板等新的资讯手段开始进入到普通家庭生活中, 从而使得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为方便快捷, 也更为多样化。科技手段的进步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然而其中夹杂的有害信息却会对初中阶段学生在思想认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承担着对初中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 对于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 新课程标准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 谈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初中生

参考文献

[1]何源江.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绩[J].新课程·中学, 2012年第5期.

[2]朱玉珍.对目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文化视野.

[3]许君彩.教师师德培育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J].淮北煤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22卷第3-4期.

[4]王凤.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看法[J].新视角, 2012年第6期.

[5]甘殿红.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 2009年.

[6]张桂平.对当前初中政治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 2010年.

[7]刘文周.浅谈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J].焦点:热点透视, 2008年第8期.

[8]潘竟龙.浅谈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战线.

[9]程颖.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措施[J].魅力中国, 2010年第2期.

优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 篇9

一、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1.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教师视学生为白纸随意涂画, 把学生当“鸭子”硬塞强灌, 教师主观确定“我教什么”, 不顾及“学生喜欢什么, 要什么, 应该学到什么, 怎样学习”, 大量机械地重复作业, 教学不根据学法、教法不指导学法。

2. 忽视了课程的德育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然而应试教育前提下, 部分教师只重教书, 不重育人, 没能发挥德育的功能, 不重视教学的过程组织、方法运用、教师态度和言谈举止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或是脱离实际知识、空泛说教, 或是无意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忽视了教材原有的思想教育内容。

3. 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片面认为有知必有能, 重知轻能、以知代能, 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 有时又认为有能必有知, 割裂知识系统, 忽视知、能的联系和区别, 不注意创设知、能转化的条件。

4. 忽视了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本身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相联系、变化、发展的过程, 而目前演变成为可突出考试的一门课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个单一的认识过程, 不能把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辨证统一起来, 片面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在情感、意向和行为上笼统空洞, 更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 忽视了课程间的学科联系

各科间内在联系被割裂, 相互渗透受阻隔, 互促互补受影响, 各科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甚至各科争夺学生的时间、精力, 使学生处于被动地应付状态。

二、方法与策略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工作的进程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互相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只有强调师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在教学中协同作战和谐统一, 挖掘教材的潜在效能, 才可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策略。

1. 注重教与学目标的统一性

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型课程。其教学目标中既包括知识、能力、学法等智力因素, 当然更包含了品德、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青少年时期既是个体身体、心理、性发育与发展的高峰期, 又是个体理想、人格、价值观、能力等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智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之后, 开始对理想、前途等进行思考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教与学的目标有差异, 但是殊途同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认知发展需要以及教材的逻辑结构设计方案, 诱使学生进入认知最近发展区, 遁入认知→兴趣→入迷→技能掌握→行动体现的良性发展机制, 使教与学的目标最终得到统一。

2. 强调师生情感的协同性

师生情感的协同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伴随着情感态度的过程, 在良好的情感和积极态度下, 学生才能付出实际的意志努力, 取得学习和活动的成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协同, 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 如成就需要的满足会鼓舞青少年步入情感的良性发展期, 相反, 则会抑制青少年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热情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爱。爱是教育的前提, 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 师生情感本身具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以情入手, 用自己情感感染学生, 引起师生共鸣, 必然会取得教学的高效。

3. 重视教学过程上的整体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教学工作的进程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把教学看作是一个个单个的认知过程, 注重于感受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 而实际上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 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 明确教学任务的多重性

教学任务是多重的, 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辨证思维、探索、发现创新能力, 又要有机地进行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传统教学只重视传授知识, 不重视培养能力与品德, 对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明确又具体, 对培养能力和品德任务却显得笼统而空洞。为此, 课堂教学中既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任务和思想品德教育任务的关系,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又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 实现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

5. 加强教学内容的联系性

近年来, 为了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更好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和能力, 体现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精神, 我省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 这对政治课学习和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即要求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强调对不同知识点多方面、多层次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等, 又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解、辨别、分析、实践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多角度上考虑本单元教学内容和外部系统的各种联系, 并通过学生所学的知识, 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复习重点内容时, 既联系有关内容, 形成跨章节的、网络知识结构, 又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 正确利用旧知识的迁移, 扩展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最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 注意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篇10

一、必须转变观念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 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及心理素质等, 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教师一定要明确地认识到, 教师的教, 是为了学生的学, 离开了学, 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培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 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反对一个模式, 一刀切。因此, 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 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 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

1.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

基础上, 适当深化, 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 并加强综合训练。

2. 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要狠抓基础知识, 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工夫, 让学生理解记忆。

3.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则适当降低要求, 扎扎实实

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 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 加强基本训练, 力求每学一点, 就当堂复习, 当堂巩固。同时, 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 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 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收到实效。

“活”, 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 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 我们做到“三备”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在上课时, 我们让学生既动眼, 又动手;既动脑, 又动口, 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 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 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2.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是什么?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3.实行计划生育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 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 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要改善这种状况能一蹴而就吗?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 如指导学生思考“实行计划生育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评价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准”, 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 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以及重点、难点, 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 我首先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接着列举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 说明这些都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最后我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受这一客观规律支配的, 从而要求学生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树立起“振兴中华, 实现四化”的理想, 也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目的。同时, 我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 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 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 在课堂教学中, 能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 详略得当, 有针对性地讲解, 做到化难为易, 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 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 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重点与难点, 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 反对照抄照搬, 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 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目的地进行讲评, 帮助学生分析出错误的原因, 以及如何纠正, 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巩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 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 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 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三、面向全体, 抓两头、促中间, 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 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要面向全体, 对学生全面负责, 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 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教师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 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 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教师对差生要热心、耐心,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 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 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 差生学习基础差, 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 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 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 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用爱心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努力去寻找, 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 多肯定, 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有位学生陈金元, 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可是手却很巧, 一到课余时间便画画, 画各种各样的动物, 有时甚至用小刀在桌面上雕刻, 整个桌面仿佛成了一个“动物世界”, 却遭到许多教师的批评。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 多次与之交谈, 肯定了他的心灵手巧在绘画、雕刻方面的天才, 指出他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 以后可以升到艺术学校去深造, 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 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 只要自己有信心, 讲究学习方法, 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 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又及时给予督促、帮助, 指导他正确的学习方法, 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 同时, 对他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 我们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最后, 教师要耐心辅导, 学生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 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在课外, 要给予差生耐心辅导, 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学生基础差, 只有耐心辅导, 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课余时间, 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差生, 给予耐心辅导。在辅导中, 我们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 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 多启发、多引导, 使他们学有信心。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初中思想 教学模式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着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通过实践与改进,在激活学生思维,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这一节课我们究竟是学什么呢”的好奇心来上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2)用疑点导入 。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3)用材料导入。材料不仅源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从社会生活中搜集。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

(2)设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创新精神。

三、重视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优化教师“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精粹而便于记亿,使学生终身难忘。

(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上完一课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思考几分钟,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效果。

(3)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对时事政治课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记忆而记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由于事例大多数从学生身边、电视和报纸上获得,学生非常感兴趣。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可以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使教师更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探索 篇12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首先要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 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而进行。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是教育基本理论, 教师无一不知, 但如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每位教师都能做的很好。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师讲, 学生听为主要形式, 教师说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 以后考试就考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从动地位, 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不仅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不知泯灭了多少创新思维的火花。所以, 我们应该彻底抛弃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去创新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在工作中, 本人不断摸索、尝试, 逐步形成一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 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 那就是“一读二讲三讨论”的教学模式。

一读。就是学生先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在现实生活中, 现代人近一半的信息是人通过眼睛看而获得的。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本身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会通过视觉去感知教材内容, 同时也会通过大脑去思考问题。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教材内容大都不太深奥, 许多概念、原理等学生自己阅读后一般都能理解。当然, 读也不能漫无目的的去读,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 通过提要求, 出示思考题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思考,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大部分问题, 教学要求也就完成了大半。特别对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中学的教师, 应该学会灵活使用阅读教学。

二讲。通过阅读,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大部分问题, 但毕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另外, 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欠缺,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达不到教材要求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讲还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要讲, 讲什么, 怎么讲是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的。依据教育理论, 教师应讲在学生的疑惑之处, 讲在教材的重点之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之处, 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去思索哪些内容学生可能不能理解, 二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通过师生交流去发现学生的疑惑之处, 然后有的放矢地去讲解。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出现疑惑的原因是什么, 要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切忌夸夸其谈而不得要领, 这样必定是隔靴搔痒, 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同时还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 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的过程, 表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只要教师能讲的贴切, 讲的生动, 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会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这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所以, 教师不必讳讲, 需要多讲的也未必少讲, 关键是看你如何讲, 看你能否讲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样是蹙眉, 西施表现出的是美丽, 而东施给我们的却是丑陋,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发。

三讨论。讨论法教学很多教师其实早就在用。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讨论法的使用却是不尽人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讨论的问题设置机械, 像是让学生从教材中去总结问答题的答案。再者就是时问题的设置与教材内容联系不紧密, 或者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 让学生无从下口。还有时需要教师引导点拨时教师不能及时引导, 致使学生讨论的随意性太强。要使讨论真正要达到其目的,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讨论题。首先讨论的问题应该有可讨论性, 这就要求问题的设置既要符合教材教学的要求, 还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可讨论性最重要的是设置的问题的答案必须多元化, 有时还可能是问题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这样的问题才有可讨论性, 通过讨论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能力是我们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其次, 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观察以及对学生的提问, 去发现学生讨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能够从宏观上控制整个局面, 就要适时给学生引导, 让学生的讨论能够一直围绕讨论主题去进行。

再次, 问题讨论的结果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不能把教师所谓的正确观点强加给学生, 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读二讲三讨论的模式也并非是机械的进行操作的, 教师不可每课都是先让学生读, 教师再讲,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对三种方法灵活运用, 其顺序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有时在教学中也可以交叉使用。

上一篇:素质教育化下一篇:系统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