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2024-05-28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精选12篇)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篇1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教学计划

永济中学伍昭文

一、教材整体框架结构

1、七年级下学期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自主、享受、成长。

2、教育主题是做自己的主人,教育目标是不断完善自己,逐步实现社会化,进一步增强调适能力。

3、三个教育分主题:做自己的人、感受现代生活、一起成长。

4、十课教学内容:《我们都爱玩》、《情趣调味师》、《生活中的雷区》、《电视机的变迁》、《小康家园》、《飞天梦想》、《人类的翅膀》、《让我们的耳朵醒来》、《生命的种子》、《我的朋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处事能力,促使自身发展。教会学生读人、读人品、读情趣。走向幸福的人生。在冲突的学习中化解矛盾,健康成长。随着日益扩大的开放,教会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风俗,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在错综复杂的交往中,如何以诚心待人,做一个懂礼貌,讲礼仪的人。

三、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教会学生读人、读人品、读情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懂竞争,知合作,能宽让,讲平等,善体谅,诚实守信的人。

四、教学难点:

对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处理父母

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教会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掌握交往的艺术。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六、实施目标的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情趣,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积极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组织教学。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七、课程安排:

第1周至第11周完成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1、2、3、4、5课的内容,第12周期中考试;

第13周至第17周完成第二单元6、7课内容和第三单元的第8、9、10课的内容,第18周至第20周复习,第21周期末考试

2013-3-2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篇2

一、青春与青春期

青春, 指青年时代、青年时期, 也比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青春一般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一段岁月, 但有时也指心理上的年轻心态。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没有成熟向成熟发展的阶段, 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 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向成年成长的过渡时期。

【学生典型问题】

青春就是年轻的时候。

我爷爷今年60岁了, 他已经青春不在了。

“我拿青春赌明天”, 我觉得过好今天, 青春就有意义。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青春的知识时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其错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青春和青春期混为一谈。例如:“青春就是年轻的时候。”“我爷爷今年60岁了, 他已经青春不在了。”二是忽略青春的心态, 例如, “我爷爷今年60岁了, 他已经青春不在了。”“‘我拿青春赌明天’, 我觉得过好今天, 青春就有意义。”

青春和青春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青春是一种心理品质, 而青春期是一段时间经历。对于中学生来说, 青春通过青春期这个人生的时间段表现出来, 而青春期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非青春” (如少年老成等) 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矛盾,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帮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总之, 青春的外在表现是青春期。在青春期中, 要注意塑造学生青春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兴趣与情趣

兴趣是指兴致, 由爱好、喜欢而产生的愉快情绪。情趣指志趣、志向、情调趣味或者情意。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 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及其所具有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 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 从而不思进取、精神颓废, 不利于身心健康, 并且有可能走向犯罪。

【学生典型问题】

从小, 我妈妈就严厉教育我, 让我好好学钢琴。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的钢琴已经是8级了, 我的兴趣是弹钢琴。

看书、唱歌、踢足球是高雅情趣, 而玩电脑是庸俗情趣。

我们班同学最近流行十字绣, 我觉得我的兴趣是十字绣。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兴趣和情趣的知识时经常会有的错误。其错误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混淆兴趣和情趣的定位。例如:“从小, 我妈妈就严厉教育我, 让我好好学钢琴。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的钢琴已经是8级了, 我的兴趣是弹钢琴”和“我们班同学最近流行十字绣, 我觉得我的兴趣是十字绣”。兴趣和情趣都具有自发性, 都不是被迫强加而形成的。二是对兴趣和情趣缺少正确的认识。例如:“看书、唱歌、踢足球是高雅情趣, 而玩电脑是庸俗情趣。”情趣和兴趣都应该辩证地看待。只有情操才能说是积极健康的。

兴趣与爱好、情趣与情操都是不同的概念。兴趣从爱好中产生, 自发的个人爱好能够长时间地积淀下来, 就形成了兴趣。当个人的兴趣能够和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时, 兴趣就成为了情趣。情趣有高雅、低俗之分, 当高雅情趣对个人产生影响并内化为自身的个人品质时, 情趣就上升为情操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梳理清楚“爱好、兴趣、情趣、情操”的演变过程, 辩证地看待爱好、兴趣和情趣, 设置体验环节让学生体验情操的魅力, 形成追求情操的生活态度。总之, 一切都因爱好而生, 情趣源于兴趣, 情操是最终的归宿。

三、诱惑与吸引

诱惑是指吸引、招引, 又指引诱、迷惑。诱惑本身倾向贬义, 多数情况下是指为达到某些贬义的目的而使用的方式方法, 或者是使用不够光彩的手段引诱他人做坏事。吸引是指能引导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趋势, 当人们对这样的目标或事物产生兴趣和爱好时, 这些东西就会对人产生吸引力, 而这种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吸引人们不断地向目标推进。

【学生典型问题】

今天特别想睡觉, 睡觉就是对我的一种诱惑。

妈妈说如果这次考试我能考到90分就会奖励我百元大钞, 所以90分就是对我的诱惑。

我什么都不想要, 我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没有兴趣, 我没有诱惑。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诱惑的知识时经常会有的错误。其主要错误是混淆了吸引和诱惑。在“今天特别想睡觉”中, 睡觉是一种吸引而不是诱惑, 因为想睡觉并不能持续。在“妈妈说如果这次考试我能考到90分就会奖励我百元大钞”中, 分数和百元大钞都是诱惑。“我什么都不想要, 我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没有兴趣”, 则是缺少诱惑体验的表现。

大千世界, 诱惑很多。五彩斑斓的事物之所以对学生形成诱惑, 首先是对学生有吸引力。但是, 从吸引转化为诱惑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主体的主观认同, 二是能够将对自己的吸引持续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将“诱惑”一词降位为“吸引”, 在增加学生吸引体验的基础上引出学生对诱惑性质的分析, 最后引导学生形成拒绝不良诱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 诱惑源自吸引, 诱惑有好坏之分, 我们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四、挫折与倒霉

挫折, 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 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倒霉, 亦作“倒楣”, 指遇事不利或遭遇不好的事情, 常用于谴责或因痛苦而呼喊。

【学生典型问题】

小迪去某超市, 因心情不爽而捏碎数包方便面被保安带走。小迪捏碎方便面可能会被罚款, 所以小迪经历了挫折。

妈妈以沉溺网络伤害身体为理由, 拒绝给小迪配备电脑。小迪不能买称心如意的电脑, 所以小迪经历了挫折。

小迪因忘记带公交卡而不得不走路回家, 而在回家的路上又被溅了一身水, 所以小迪经历了挫折。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挫折的知识时经常会有的错误。主要是混淆了倒霉和挫折的概念。上述典型问题中, “小迪去某超市, 因心情不爽而捏碎数包方便面被保安带走”, 这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不是挫折。“妈妈以沉溺网络伤害身体为理由, 拒绝给小迪配备电脑。小迪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电脑”, 这是不称心而不是挫折。“小迪因忘记带公交卡而不得不走路回家, 而在回家的路上又被溅了一身水”, 是倒霉而不是挫折。

人生难免有挫折, 生活也难免会遭遇倒霉的事。挫折和倒霉的本质区别在于倒霉和我们的成长、成功无关, 而挫折是我们的成长、成功过程中的失败、失利和阻碍等, 挫折和成长、成功紧密相连。倒霉没有好坏之分, 但挫折既有积极作用, 也有消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带领学生分析清楚倒霉和挫折之间的区别, 在学生充分讨论挫折作用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态度, 从而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统一的目标。总之, 挫折肯定是倒霉, 但倒霉不一定属于挫折。

五、坚强与要强

坚强, 它的意思为心理承受能力强, 在遇到艰难险阻时, 会勇敢面对, 勇于战胜, 不沮丧, 不放弃。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不怕失败, 不怕挫折, 不怕打击;二是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永远保持对生活的谦卑。要强是指刚强;争强好胜, 不愿落后于人, 但实质上并没有那么强。

【学生典型问题】

小明的叔叔喜欢上了一个女生, 虽然遭到拒绝但现在还一直喜欢她, 我觉得小明的叔叔很坚强。

小明为了不让同学看不起他, 考试作弊被发现而受到老师批评时却没有哭, 我觉得小明很坚强。

小明的妈妈每天早上都在5:30准时叫醒小明, 并监督小明读英语, 我觉得小明很坚强。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坚强的知识时经常会有的错误。主要是混淆了要强、坚持和坚强三者的概念。上述典型问题中, “小明的叔叔喜欢上了一个女生, 虽然遭到拒绝但现在还一直喜欢她”, 这是坚持而不是坚强;“小明为了不让同学看不起他, 考试作弊被发现而受到老师批评时却没有哭”, 这是要强而不是坚强;“小明的妈妈每天早上都在5:30准时叫醒小明, 并监督小明读英语”, 这表现出小明缺少主观的自觉性, 也不是坚强的表现。

坚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树立的人生态度。坚强不等于坚持, 坚强同样不等于要强。目的性、自觉性和克服困难是坚强的三个构成要件;坚持不懈是坚强的表现;逞强、要强则是坚强的曲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明确坚强的标准, 帮助学生寻找个性锻炼的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愿意磨炼意志并让自己更加坚强的人生态度。

总之, 学生在认识坚强品质的基础上愿意磨炼自己的意志, 才是最终的教学走向。

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探析 篇3

关键词:七年级;思想政治;创新教学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是必要的途径。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创新若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难免要走弯路。故而,教师一定要有效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引入新式的教学手段。如此能够有效地强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吸收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先进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进行整合,并以此丰富教师的专业水平,更新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譬如,人教版七年级思想政治《新的起点》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所更新的教学观念为理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将互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勇于说出自己对新学期的展望,如此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有先进的教学观念作理论指导之外,教师还将所进行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与理解,当然,这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将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以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实践学习。而进行实践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多元化教学策略等方式。促使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高效地进行学习。同样在《珍惜新起点》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在完成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将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使所学的知识内化,有效地运用于生活当中。

三、促进教学创新长远发展

思想政治教学是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形成的重要学科,故而需要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教学创新。对此,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就需要长远发展。而如何促使思想政治教学得以长远有效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不断地与时俱进,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重新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定位。如此,方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创新的长远发展。

进行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为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故而,教师应注重在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教育,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伟.试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6).

[2]景阳.多元智能理论在思想政治教学策略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3(18).

初中政治七年级期末资料复习 篇4

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让她凝聚每个人的才华与智慧,并坚信集体的愿景和目标经过努力一定会实现。

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和才能的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了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

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2:自治精神表现为什么?

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集体建设需要什么?

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食物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都是集体的主人。

4:怎么样为集体出力?

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集体的事物,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

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悉心呵护。

5: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6:怎样承担责任?

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与具体是情里。

勇于担责,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而是出于内心的责任感。

7:集体生活,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

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

初中政治七年级期末复习资料 篇5

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2:思维的批判性?

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3:思维批判性的好处(作用)?

(1)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3)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4: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注意点)?

(1)有质疑的勇气(2)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3)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5:批判的技巧?

(1)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和对自己的反思(2)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

(3)有一定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

6: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我们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

7: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1)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2)关注他人与社会,注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篇6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西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

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

欣赏音乐,观看图片。

回答问题:没有。

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淝水之战

东晋建立的同时,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出现了十六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

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是何时结束的?

过渡: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

(1)布置任务:在教材上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兵力、结果、影响。

(2)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

播放动画。

(3)动脑筋:为什么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

(4)从以少胜多方面考虑,淝水之战同此前哪几次战争相似?

讲述: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北方的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统治者苻坚。他重用汉人王猛,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1)时间:公元383年。

地点:淝水。

交战双方:东晋——前秦。

兵力:东晋8万,前秦80万。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影响: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学生代表讲述“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故事。

观看动画。

(3)从前秦方面看:

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前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前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4)回忆已学的内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了解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了解记忆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了解一些典故的由来,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骄兵必败”道理。

归纳以少胜多的有关战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姓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会怎么做?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他首先第一件事情是迁都。

动脑筋: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

讲述: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

①阅读史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如图)

汉族服饰俑和鲜卑服饰俑

材料三 鲜卑族姓氏变革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丘穆棱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贺楼

材料四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材料五 孝文帝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材料六 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3)阅读材料,讨论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一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4)动脑筋

①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死后多用“孝”字作为谥号,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②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回答问题。

学生甲:“顺者昌,逆者亡”,我要顺应潮流,采取汉化措施,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从而稳固我的政权。

学生乙:汉族文化比我们先进,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祖母冯太后的许多改革措施不也是向汉人学习的吗?只有向汉族学习,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停滞不前,我们的民族岂不是越来越落后?

学生丙:鲜卑人在生活习俗、、礼仪制度上还很落后。只有改变我们民族落后的习俗,向汉族学习,才能加强同汉族的联系,促进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巩固我的政权。

学生丁:我要移风易俗,吸收中原的文化,用汉族先进的礼仪文化来治理国家,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1)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甲:①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东北,位置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的王朝的都城。②洛阳曾是王朝古都,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是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地区农业发达,城市繁荣。有发展基础,是理想的建都之地。(从地理环境看)

学生乙: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②迁都洛阳之后,有利于北魏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从巩固政权的角度看)

学生丙: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封建文化)。②在洛阳,有利于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

①学生回答: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壮大了中华民族,丰富了中华文明,让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

(4)①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②广泛交流,发散思维,回答问题。

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认识到迁都洛阳的重要目的。

培养学生的表演艺术的能力;理解孝文帝迁都的阻力及孝文帝的聪明才智。

培养学生从史料、图片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论从史出”的原则;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为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从史料获得历史信息能力,进一步了解“论从史出”的原则;了解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3.北方地区的民族的融合

(1)民族融合的表现

展示教材第89页知识拓展“北魏时的洛阳”和北魏陶瓷、胡床等图片,提出问题:当时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人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

(12)影响

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

(1)①服装方面:“胡人汉服”“汉人胡服”。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zh‡)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子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当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

②饮食方面:“胡人汉食”,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原来以畜产品为主,到了魏晋以后,农产品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

③生产技术方面:北方民族也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

培养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了解民族融合的表现。

课堂总结

 

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产生于4世纪的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2.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下图是某一同学整理的其措施要点,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中考链接

1.(甘肃卷)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

2.(20山东卷)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

B.实行汉化

C.开发江南

D.科举取士

参考答案:

1.B

2.B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

课后作业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指导: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既要看到他的积极方面也要看到他的消极方面,同时要注意两者的主次关系。评价古代历史人物一定要坚持生产力标准,要注意站在是否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祖国统一的高度看问题。评价孝文帝要注意他顺应时代潮流,对鲜卑族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既要看到他是我国少数民族首领,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一部分,也应该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问题。

学生讨论做作业。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篇7

关键词:作文单元教学,层级分解,设想

1 七年级作文单元教学能力层级分解

1.1 理想的作文单元教学编排

(1) 写作和阅读密切结合、循序渐进。

(2) 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可结合的结合起来, 不可结合的另起炉灶。

(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并重。

(4) 遵循文章生成的自然规律。把情感的积淀、素材的积累、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饰润色、修改加工等各个环节做好、做细。

1.2《课程标准》对七年级作文教学能力层级的主要要求

(1)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 根据表达的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

(5) 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

(7)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1.3 小学作文教学状况调查

初中阶段作文能力点小学基本都已涉及, 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作文命题类型, 有了一定的情感的积淀和素材的积累, 具备了基本的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饰润色、修改加工等能力, 有了一定的作文技巧。但还存在如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作文能力和技巧的把握还很肤浅, 运用还很生硬。

(2) 情感积累过于程式化, 缺乏自己独立的生活体验。

(3) 语言比较贫乏, 平时积累不足。

1.4 七年级写作能力层级与实现途径分析

(1) 积累生活, 培养情感:阅读教学, 综合性学习, 学校德育活动。

(2) 语言积累, 素材搜集:阅读教学, 综合性学习, 日记,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3) 表达方式的选取与运用1记叙要素: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4) 表达方式的选取与运用2景物描写、人物描写: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5) 内容具体, 处理选材与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大作文练笔。

(6) 结构严谨, 详略得当: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大作文练笔。

(7) 语言生动, 巧用修辞及写作手法: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8) 联想和想象: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9) 缩写、扩写、续写、改写:阅读教学, 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10) 修改作文:专题知识, 小作文、大作文练笔。

2 七年级作文单元教学设想

2.1 作文课的基本构成元素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在平日阅读教学、课前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日记、练笔中进行。作文课进行汇报。

(2) 小作文练笔讲评:片段作文、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专题训练。

在平日阅读教学、日记中进行。作文课汇报、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涵盖所有作文能力训练点。

在阅读教学、作文课中进行。

(4) 大作文训练:审题、构思立意、列纲起草。

审题、构思立意、列提纲在作文课上完成, 起草作文可在课后完成。

(5) 讲评修改:作文讲评、一文三改。

可利用作文课以“作文汇报会”形式完成, 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可面批面改, 也可互批互改。修改要反复进行, 直到满意为止。

2.2 具体教学设想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记叙的要素

(4) 大作文训练:记一件________的事 (半命题作文) 。

要求:记叙要素齐全、语言生动。

(5) 讲评修改:记叙要素、表达方式的运用、详略处理。

第二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表达方式的运用 (记叙和描写) 、详略处理。

(4) 大作文训练:重写《记一件______的事》 (半命题作文) 。

要求:记叙和描写综合运用、详略得当。

(5) 讲评修改:表达方式的运用、详略处理。

第三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景物描写的作用与方法、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 的运用。

(4) 大作文训练:方案1:修改《记一件难忘的事》中的景物描写。

方案2:生活中到处都有美, 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 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 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 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命题作文)

要求:抓住景物特点、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5) 讲评修改:景物描写方法、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 的运用。

第四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景物描写的技巧、描写动物的方法。

(4) 大作文训练:方案1:修改《秋》 (重点对语言进行修饰) 。

方案2:我喜欢的小动物 (无命题作文) 。

要求:抓住事物特点、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

(5) 讲评修改:景物、动物描写方法、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 的运用、语言优美程度。

第五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人物描写方法与技巧。

(4) 大作文训练:方案1: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7岁:爸爸真了不起, 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也说得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 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 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 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 也许他能帮我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的, 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 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请以“阅读长辈”为题, 写一篇作文。 (给材料命题作文)

方案2:妈妈的唠叨 (命题作文) 。

要求: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详略得当。

(5) 讲评修改:抓住人物特点、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详略处理。

第六单元。

(1) 积累汇报讲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

(2) 小作文练笔讲评。

(3) 专题知识辅导与训练:想象与联想。

(4) 大作文训练。

随着人体器官的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 科学家又对记忆进行了研究。据报载, 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 转移这种化学物质, 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 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的多, 也许永远不会成功, 但也有科学家相信, 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 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以“当记忆可以移植”为题作文。 (命题作文)

要求:合理想象、生动贴切, 多用描写表达方式。

(5) 讲评修改:想象的合理性、描写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2]教育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课堂游戏教学

引言

将游戏教学法引入七年级英语课堂,不仅是响应当今教学改革的正确举措,而且也遵循了青少年外语习得的规律,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但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游戏也颇受他们欢迎。把游戏引入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并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结合七年级英语游戏教学的实际,一一阐述教师把游戏引入七年级英语课堂时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一、游戏应与教学有机结合

游戏教学是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与游戏的关系。我们初中英语教师所采用和设计的游戏一定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充分考虑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把教材内容活化为语言行为,使得教学任务在游戏中得以实现。然而,游戏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切不可让游戏喧宾夺主,为游戏而游戏,使教学内容成为它的陪衬。任何缺少相应教学内容支撑或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向的游戏都是偏离游戏教学目标的。

二、游戏要兼顾趣味性和语言实践性

英国有一句俗话“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生动有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英语教学,尤其是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据调查表明,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动机,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则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提高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游戏要设计得有趣味性。然而,兴趣的保持是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基础的,三者相辅相成。如果没有语言实践,哪能获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更不用说保持兴趣了。所以游戏一定要有语言实践性。这一点在“闻一闻”、“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师要谨防被热闹的课堂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击鼓传花”游戏,虽然它很有趣,而且深受学生欢迎,但它容易淡化教学主题,“中看不中用”——因为音乐这一“道具”的运用使语言实践量减少,不利于初中生在游戏中巩固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

三、游戏的形式要新颖而多样

俗话说:“把戏再好不能久玩。”再好玩的把戏,玩的次数多了或玩久了,人们就会对其失去新鲜感而产生腻烦心理。所以,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翻新花样、引入新游戏。当然,并不是说只有将游戏形式完全改头换面才算新颖。教师可以“换汤不换药”,稍微改变一下游戏规则,“旧”游戏“新”玩法。而且游戏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体现为难易程度不一、对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侧重点不一、涵盖的范围大小不一等。比如可以用“听音做动作”“我做你猜”等游戏巩固和复习动词和动词词组,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教师可以将静态单词用实物或图片呈现于课堂,安排学生做“Listen and Touch”游戏,使它们看得见、摸得着。另外,教师可以设计猜谜游戏巩固新授内容,用“吊死人”游戏复习单词拼写,用抢答游戏复习日常用语等。

四、游戏要贴进学生的生活经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将新知识与大脑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并将它纳入到已有的旧知识结构中,才不易被遗忘。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他们旧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设计的游戏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让生活自然融于教学中。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视野出发、按照他们的生活经验呈现游戏信号物。图片、头饰、面具、音像材料、实物、言语、手势、动作等都是传递信息的信号物。比如做“What’s this in English ?”的抢答游戏时,教师可以拿出实物、图片或运用投影仪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文具、水果、动物、家具等英语词汇;再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做“辨声游戏”,即听音猜动物。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又能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等。其次,教师摄取游戏形式的范围要延伸到课堂之外,使课堂上的教学游戏表现为学生日常参与的活动,使课堂上之所学也是生活中所闻、生活中所用。比如在字母教学中安排“排队游戏”“找邻居游戏”,帮助学生掌握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便可以用音序查字法快捷地查阅字典等工具书了。

五、游戏的设计和开展要有可发展性

教师设计的游戏要有可发展性,能启发学生的智力,激励他们多思考,甚至可以让他们参与游戏的设计。比如在基数词1—100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开火车”游戏进行巩固,全体学生一起参加,按座位顺序轮流快速地用英语报数。由于我们中国人普遍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四”和“死”谐音),所以可以设计成每逢含有数字4的数(如4,14,44等)则以“Stop”代替,报完数即刻坐下,报错者不能坐下。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索“别的花样”;比如学生坐着轮流报数,报到数字5或5的倍数则只站不说,报错者被淘汰出局,看看最后有多少人获胜。教师和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设计出各种灵活多变的游戏,比如变换“Stop”的数字,可逢6或7时代替。可发展性游戲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等教学实际情况,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不断搜索、大量收集、灵活运用并创造出适合自己班级和教学需求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英语,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其自信心。总而言之,在七年级英语课堂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游戏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把“戏”(游戏)演好,确保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何杰.英语课堂游戏[M].浙江:宁波出版社,2003.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篇9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七年级思想政治 教学教案 篇10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小康在期末考试中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并予以制止,责令其离开考场。一开始,小康还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后来,经老师的批评教育,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流下了悔过的泪水,你认为:

A、小康当众被老师批评教育很没“面子”

B、小康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是维护自己的自尊

C、小康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这是对自尊的有力维护 D、老师的行为破坏了小康的良好形象

2、“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 说明:

A、身穿最美的服装时应该感到惭愧知耻

B、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亮点,自尊无价

C、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D、珍珠衫和羽衣霓裳都不是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

3、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

A、自己的经济实力

B、自己的社会地位 C、自己的人格”

D、自己的长相

4、当我们受到他人肯定,得到集体和社会的赞扬时,就会感到分外高兴,因为: A、我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B、我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C、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D、我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5、下列不属于自尊的表现是:

A、容貌上注意修饰

B、受到别人的肯定,心理十分高兴 C、渴望别人的尊重

D、没有羞耻感,不自爱

6、对待善意的批评与议论,我们应该:

A、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C、及时予以回击,得理不让人

D、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7、某中学有个女生小王,为了引起同学的注意,有一天,她穿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并向同学炫耀,说是她爸爸从国外买来的,很值钱。一时间,她自以为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中心人物”,感到很快乐。小王的这种行为是:

A、自尊自信的表现

B、过于追求虚荣的表现

C、忌妒心理的表现

D、自傲自负的表现

8、文芳同学有个缺点,就是上课的时候爱说话,经常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有的同学也想给她提出意见,指出她的缺点错误,但是文芳的个性较强,自尊心过重,作为她的好朋友,你应该:

A、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建议

B、为了不刺伤她的自尊心,还是不批评她比较好

C、无所谓,我不批评她,还有老师和其他同学会指出来

D、在适当的场合,婉转迂回地提出批评建议

9、革命烈士叶挺将军在狱中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是一位: A、有自尊、有人格、品格高尚的人

B、开拓进取、不断探索的人 C、刚愎自用、听不得他人意见的人

D、虚荣、要面子的人

10、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尊心太强”的原因是:

A、虚荣心严重,过于敏感

B、积极情绪的表现

C、能正确认识自己

D、有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

11、“士可杀不可辱”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A、人贵有牺牲精神

B、人是不怕死的C、人贵有自尊自信

D、人贵在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一切

12、周恩来总理在一次理发时,因为他咳嗽,理发师一不小心把他的脸划了一个小口子,他不仅没有责怪理发师,还马上向理发师致歉,并留下理发师一起吃饭。我们应该向周恩来总理学习:

A、懂得尊重他人

B、宽容别人的过失

C、脾气要好

D、处处为别人考虑

13、升入中学后,同学们往往比较注重外貌的修饰、言谈举止的文明,在意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评价,这主要源于同学们:

A、希望别人了解自己

B、期望他人尊重自己

C、关注自己的形象

D、渴望别人的表扬

14、下列行为表现中,属于体现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的是:

A、争强好胜

B、不允许别人批评

C、关心自己形象,渴望表现自己

D、追求时髦,爱好打扮

15、有位中学生,因一次考试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被同学议论了几句,回到家后,父母也委婉地说了他几句,他就受不了了,关上门不吃不喝,竟然走上了绝路。要不是家人及时发现,真要造成一场悲剧。这说明他:

A、有较强的自尊心

B、还是学生,不足为怪

C、同学父母不应该说

D、自尊心过强,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

A、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他人

B、自己不想要的,就要强加给他人

C、别人不想要的,自己要

D、自己想要的,就不要给别人

17、下列中学生自尊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希望在考试中争取第一

B、显示自己富有,花钱如流水,搞攀比

C、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进行自我批评 D、上课大胆发言,敢于表现自己

18、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人,就应该:

A、有完美的形象,出众的才能

B、舒适的工作,优越的生活

C、全面发展,扬长避短发挥自我优势

D、增加成功的机会

19、要自尊就应该做到:

A、别人要你怎样你就怎样

C、期望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

B、做到不知耻

D、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尊重自己 20、对于知耻的正确认识是:

A、自尊的人必定知耻

B、知耻即懦弱

C、知耻就是不尊重自己

D、知耻太难为情

21、自尊的人,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是因为: A、能够找借口开脱自己,特别善于约束别人

B、不怕任何困难挫折,知道如何利用别人 C、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非常注意尊重别人 D、荣辱观念特别强烈,懂得怎样抬高自己

22、有些同学因为成绩平平,就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他们:

A.正确地看待了自己

B、有正确的羞耻心

C、没有做到自我尊重

D、的确没有优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 2 3 4 5 6

1、大学生王某,看到同寝室的同学家庭富有,出手大方,动辄坐轿车、穿名牌衣服,自认为比他们“矮半截”。于是把手伸向同学钱包„„结果被抓住判刑。这说明:

A、他的自尊心太强了

B、过分的虚荣心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C、健康良好的心理对人很重要

D、自尊应当不择手段地去维护

2、“只有自重而又尊重他人,才是真正的自重,才是健全的人格。”这句话表明:

A、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必定是自尊自重又尊重他人的人

B、真正的自重就是尊重他人

C、尊重了自己也就尊重了别人

D、自重与尊重他人是毫不相干的

3、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

A、对人有礼貌

B、尊重他人的劳动

C、尊重他人的人格

D、委曲求全,与世无争

4、关于虚荣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B、虚荣心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

C、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

D、有虚荣心的人都是自信的人

5、关于自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向别人卑躬屈膝

B、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C、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D、自尊的人没有羞耻之心

6、要尊重他人,就应做到:

A、不做有损于他人的事情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从欣赏、鼓励、期待的角度善待他人

D、使他人享受获得自尊的快乐

三、简答题(17分)

1、初中生李某为了引起同学的注意,经常向同学炫耀其优越之处。有一天,她向同学们谎称自己的爸爸是很有成就的商人,会花高价给自己买名牌衣服。回家后哀求做小本生 意的爸爸,爸爸只好咬牙给她买了一套名牌衣服。一时间,她以为自己成了同学们眼中的“中心人物”,非常得意。

请问:李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这种心态健康吗?为什么?(8分)

2、生活中,我们常得到别人的表扬,但也难免会受到别人的批评。面对批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请列举出来,并分析这些态度是否可取。(9分)态度一:

分析:

态度二:

分析:

态度三:

分析:

四、材料分析:(43分)

(一)苏曼殊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游西湖时,在桥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他发现这位老妈妈家徒四壁,便很想送一些钱给老人,又怕老人不收。苏曼殊绞尽脑汁最后请老人为他做了一件衣服,然后送给钱作为工钱。老人惊讶地说:“用不了这么多钱。”苏曼殊把钱放下,乘机就离开了。

1、苏曼殊为什么不直接把钱送给老人?(5分)

2、结合这个故事分析,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8分)

3、你怎样去尊重他人?(8分)

(二)小武平时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成绩非常优异,并深受老师的喜欢,但他非常傲慢,同学请教他的时候,他从来不搭理。于是,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他。有一天,小武家出了一点事情,因此他上课总是集中不了精神,结果,被老师发现,并提问他,他回答不上来。于是,同学们就发出了讨论: 同学甲说:“他今天打扮多丑呀!” 同学乙说:“他平时总是那么清高,还以为自己多了不起。” 同学丙说:“是呀,看他今天回答不出问题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

1、在讨论中的三位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4分)

2、假如你是小武,你应该怎么做?(6分)

3、假如你是小武的同学,你会如何对待小武?(6分)

4、小武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C

5、D

6、A

7、B、8、D

9、A

10、A

11、C

12、A

13、B

14、C

15、A

16、A

17、B

18、C

19、D

20、A

21、C

22、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C

2、BD

3、ABC

4、AC

5、ABC

6、ABCD

三、简答题

答:第一问:李某的行为是虚荣心的表现。(2分)

第二问: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

(1分)

第三问:因为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5分)

答:态度一:听之任之或无所谓。

分析:这种态度不可取,因为这种态度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态度二: 勇于接受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分析:这种态度是可取的,因为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而且他人的批评有助于我们改正错误。

态度三:耿耿于怀

或:不听从他人的意见。

分析: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因为这种态度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态度占2分,分析占1分)

四.材料分析题

(一)1、苏曼殊知道如果直接把钱送给老人,会伤害老人的自尊,老人不会接受这样的帮助。(从材料中找出答案)

2、善于尊重他人就应该想办法维护他人的自尊,关注他人的自尊,使他人看到自己的优点。

3、我会从欣赏、鼓励、期待的角度来善待他人,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结合起来(本题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苏曼殊这样做的原因,并学以致用,联系自身谈做法。)

(二)1、三位同学的言行是不对的。

因为他们没有尊重他人。(详细的还要抄课本观点)

2、抄KP10-11

小武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做到自尊自勉。

3、(1)帮助男同学找出缺点并帮助他纠正缺点

(2)要欣赏并接纳男同学

(3)不要取笑歧视和侮辱男同学

4、让我明白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篇11

关键词:七八年级;历史课堂;反思分析;知识目标;课堂秩序

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却忘记了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质,这样一来,就会使历史课堂中出现一些假象。下文是笔者对初中七八年级人教版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

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在尊重学生历史基础的前提之上开展,在发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着重促进他们综合情感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比如,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有教师在讲述“春秋战国纷争”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把课本里的成语故事或历史典故,如“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等用自己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不够,他们对于故事的表达往往不够完整。

我个人认为,要想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知识,必须从夯实他們的历史基础知识入手。学生只有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有一定的认知度,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的态度,还具备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所以,注重历史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是培养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的新目标。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只走形式

历史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但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有创新色彩的教学活动,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一些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组织的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这对学习历史更有帮助。在活动当中,学生也可以跟教师调换位置,体验一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学到更多的历史相关知识。

可是,很多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比如,历史课本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堂表现形式,但教师在对这些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没有想到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也没有想到学生参加这个活动从中得到了什么,只是享受在活动中的那一份快乐,活动的内容表演得也比较简单,而且很单一。所以,想要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就不能只走形式,要将教学计划和目标落到实处。

三、遵循师生互利的同时定要维持好课堂秩序

在新教育观点上,教学遵循的是师生互相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观点都在不断更新,也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管是在历史学习上,还是在其他问题上,都是遵循着师生互利的原则。可是在师生学习的同时,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有些混乱,没了秩序,学生自己说自己的,似乎与历史课堂探讨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且这种问题不光是在历史课堂中出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出现。对于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秩序、规则尤为重要,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历史课堂学习当中探讨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可是这个探讨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是跟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师在秩序、规则上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

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在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开发当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越来越突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点来创设一些比较富有情趣的情境,还要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形成也有一定帮助。

可是,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却走入了误区,也就是说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不难发现,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教师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材料都运用在了教学中,学生很被动地、不加思考地接受这些事物,换句话说,学生是在被教师强硬地灌输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看着很有成效,其实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这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很被动,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不是无所不能的,对于目前状况来说,它只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要在多媒体辅助的同时,还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理想效果,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多媒体教学所处的位置。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对于初中七八年级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其他课堂问题,教师还要进行详细的思考,以解决现存的问题,给学生有历史学习气氛的课堂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名“反思型”的历史教师,使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新疆林业厅子女学校)

初中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篇12

长期以来, 初中思想品德课之所以陷入尴尬境地是因为教学目的一直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中, 照本宣科、灌输大道理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通病。

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特别是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并能从中感悟到思想品德学科的作用和价值。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 笔者总结出:要搞活思想品德教学, 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 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 围绕教学任务,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优化课堂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教学上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 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吸收知识的雨露, 享受真情的滋润。

一、教学的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 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 做到既备教材, 又备学生。

1. 备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 既要依据教材, 又不可局限于教材。虽然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但却是按照教材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 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便是开展活动也是机械地进行, 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所以,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及形式时, 必须讲求实效, 灵活运用, 不能死搬硬套。

2. 备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 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满足学生不同需要, 开发学生内在潜能,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的组织

大家都知道, 以往的课堂是“一言堂”, 教师唱“独角戏”。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实现这一目的,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实现“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 也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

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 并在下一节课中,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 让全班学生共享成果。促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增强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 充分借用多媒体手段, 顺利、有效突破教学难重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 可变抽象为具体, 化隐形为显形, 拓宽教学时空维度,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强化感知效果, 降低抽象思维坡度, 从而有效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难点内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可增加许多鲜活材料, 拓宽加深教材知识广度和深度, 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共享资源, 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此外,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思想品德学科知识同其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发现问题, 主动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教师努力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独立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如在讲七年级下册《人生多彩》一课时, 笔者首先播放了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的视频, 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之思想感情、道德认识、道德情操不断得到感染、升华。通过形象教学, 提供一个个鲜明生动的道德形象, 比照本宣科更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世界、明辨是非,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而起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3. 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

教学过程是全体学生的参与、体验、感悟过程, 是创新, 是实践, 侧重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 培养的是学生的意志、情趣、信念。这既是世界观的熏陶过程, 也是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有不同的兴奋点, 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因此, 任何学生的质疑意识、探究意识都应肯定和鼓励, 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绝不可打击和讽刺。教师要倡导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注重个性的发挥, 做到因势利导, 不能千篇一律。

三、完善评价制度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这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障碍, 也是应试教育的写照。推行素质教育, 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

1. 改革和完善作业形式

作业布置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要摒弃单一的作业形式。如设计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 撰写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 设计黑板报等。这些作业形式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述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

2. 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

综合性评价体系是在结合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主动参与态度、合作性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等评价项目, 以学生参与积极性程度、思维活跃程度、情感体验程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程度等作为评价标准, 而不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这个评价体系比以往单纯凭分数作为评价依据的做法相对合理些, 能够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教无定法, 学无常势。”只要有益于新课程改革, 有益于落实“以人为本, 素质为重”的理念, 都不妨大胆地尝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探索一条适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刨冰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下一篇: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