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024-06-22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精选11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1

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贵州盘县火铺中学

曹 雄

邮编553539 电话***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政治学科成为非中考科目后有些人戏称政治学科被打入冷宫。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初中思想品德当成“副科”,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看法:“政治?副科、开卷考、轻松、人人都会教”。其实这些人忽略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结果是:“试考不好,学生变坏了,试考好了,学生也可能变坏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现在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德育工作近在咫尺,如果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就没有得到真正贯彻。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

副科

德育工作

近在咫尺 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使政治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举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前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初中政治课随时代发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目前最严重的是: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结果是,试考不好,学生变好了,试考好了,学生也可能变坏了。究其原因我认为:

1、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

2、近几年来,政治学科成为非考试科目后,有些人戏称政治学科被打入冷宫。同时,政治教师的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学校把政治当成“副科”,把一节政治课只算0.9节课,上其他“主科”12节课就满课时,而上16节政治课却不满课时,这样一来,不但课时量加重,还要承担其他副科,大大加重了政治教师的负担。政治教师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教师”,也正因为教副科,所以考核成绩低,不仅影响自己晋级、评优,还影响自己在学校教师中的威信。因为要达到学校规定的课时量,政治教师除了上政治外,还不得不兼任历史等副科,所以有些教师在办公室里戏政治教师被“政史”了。

3、学生对政治课极不重视,我走访了很多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尤其是政治,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平时教学中,学生总以为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前几天我外出遇到一个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当时他是这样根我打招呼的:“你是我的老师,只不过是教我们的副科”。

其实,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看法:“政治?副科、开卷考、轻松、人人都会教”,然而这些人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社会政治常识的学习,去明确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认识和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正确分析和对待社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重视和却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职业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 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远大计划。

其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在社会生产领域中的初步运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和宗旨是从世界观和高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独特作用就在于它给青少年既提供对树立革命理想的理论依据,又提供指导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它让青少年逐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规范。在这两个方面,思想品德课必须并且能够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的这种作用是任何别的课程都不可替代的。

其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中,观念必须先行,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趣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现在的初

一、初二年级教材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初一年级的教材注重培养健康的人格,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挫折,排除各种情绪困扰,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对将来走向社会都能起到作用,如人际交往、自信、培养良好的性格等,所以会受益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学科的作用是极大的,是提高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学科。

其五,《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标准》还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种种充分说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现在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德育工作近在咫尺。如果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就没有得到真正贯彻。那么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呢?浅谈点滴体会。

一、教育部门必须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因为很多学校受“应试”(中考600分以上和上重点高中分数线的指标)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影响,一、二年级受教师考核的影响,其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成绩的条件之一,导致了偏向主科,忽略副科的结果,尤其是造成思想品德的活动实践课得不到真正落实。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现在从学校、教师、学生到家长,都把眼睛盯在中考科目上,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正常教学,例如,在教学初一思想品德“身边的诱惑”这一课时,应带学生去戒毒所或看守所参观,而且条件也能达到。但单靠政治教师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得学校、班主任及其有关单位的配合。如果学校、班主任及其有关单位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就随便找个借口给拒绝了,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拨,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到得升华,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四、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创造条件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提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项工程,同样需要各方面的协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适时转变观念,纠正以升学率排名次的现象,建立新的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估制度;教研部门要加强对考试改革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高考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课等在内的新课程体系;教师要从单纯传授知识拓展为培养能力,促进知、情到行的转化,教学生会做人,做事、健体、审美、创造等;学生则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努力促进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家庭、社会和学校也应有机结合,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2

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教得好, 学生才能学得好。”这一教导启示我们,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搞好素质教育的灵魂。

列·尼·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 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热爱学生、向学生奉献爱心、热心为学生服务, 是教师成功的关键。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只有以身示范, 才能为人师表。要不断树立“身正以立人”的人格形象。教师要自觉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 不断“充电”“补氧”, 要树立“学高为师”的学术形象。这样就会在教学中做到触类旁通, 进行知识的迁移, 增强教书育人效果。马卡连柯针对教师完善自身素质, 语重心长地说:“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 那你尽管放心, 他们会站在你的一边。”可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教师要努力搞好协调工作

思想品德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枢纽。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取决于思想品德授课教师和各任课教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 思想品德授课教师要千方百计使授课班级各任课教师形成一个坚强的教师集体, 共同研究制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主动与各任课教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随时与学生沟通, 努力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及时化解学生与各任课教师的矛盾、与班主任的矛盾、与家长的矛盾, 促进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三、努力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为了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首先, 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结合当地正面反面教材, 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 使学生确立法治意识, 了解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 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其次, 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思想滑坡的苗头, 努力把学生的错误念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 要努力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给每一个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 做好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记录, 给每一个学生及时公正实际的评价、得体恰当的鼓励, 增强学生拼搏成才的信念。每次对学生的评价, 要有明确的目的,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四、努力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有意义的活动, 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 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有利于建设团结进取的集体, 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思想品德授课教师要自觉担负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用“八荣八耻”检验自己的言行是否规范, 评选“八荣”优秀学生, 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设立思想品德教师信箱, 便利师生双向传递信息, 在短时间内沟通, 同时帮助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最新状况及动态, 进一步搞好学生思想品德工作。信息是沟通师生关系的“血液”, 信息是政治教师工作机器的“燃料”, 信息是“亦师亦友”亲密关系的“纽带”。重视节日、及突发的重大事件的教育。清明节、国庆节之际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 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的感情。“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组织学生给师长写信, 培养他们热爱师长的情感。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教育学生回顾历史, 不忘国耻, 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现在在国际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瘦肉精”事件被揭露后, 笔者组织学生重温法律知识、重温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及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学生懂得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五、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邓小平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 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素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思想品德授课教师要和学生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生产劳动。指导学生劳动的技能, 教会学生劳动。通过劳动, 深刻认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的历史观点;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教育学生自觉参加寒暑假及双休日劳动。通过劳动, 锻炼意志, 增强体魄,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才能的发展。

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思想品德授课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关注国家经济建设;教会理财、教会合理消费, 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不浪费金钱;在消费的过程中, 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买一本有益的书、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参加一次愉快的红色旅游, 帮助学生适当了解一些关于银行、债券、股票等方面的知识;在日常消费中, 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以保护自身健康, 选用无氟制品以保护臭氧层, 购买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 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止汞镉污染, 选择绿色包装, 以减轻垃圾灾难。

七、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只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 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 学生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 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 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 推动社会进步。

八、不断努力, 长期探索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3

关键词:理财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 地位 途径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我们的教育应该对学生进行足够的理财教育,同时对他们进行财富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正确生存。但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对学生的理财教育还存在许多误区。现在笔者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来看理财教育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实施途径。

一、理财教育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中的误区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中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而关于财富的一系列问题就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因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已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学生了解、懂得一些财富的相关知识。为此教材也做了充分的体现,整个初三阶段教材共有七个单元的内容,其中关于理财教育就专门以第二单元《财富论坛》来进行论述,该单元又分三课,其中第四课《走向小康》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康、解读小康、而第五课《财富之源》则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财富的来源: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科技创造财富:开拓创造财富的源泉,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则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合法致富,依法纳税: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勤俭节约,文明消费。所以从教材的设置来看,以专门一个单元、三课的内容来讲述充分显示了编者对理财教育的重视,这三课既让学生了解了财富的来源,又提醒人们在面对财富时应有的品行,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审视我们的理财教育则很难说是重视,可以说其中有很多误区。

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思想的消极影响和家长的错误认识,青少年的理财教育一直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人自古受“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同时我国由封建主义国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思想并没有广泛深入人心。家长担心给予孩子过早的金钱教育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太早教会孩子如何经营自己的钱财有可能导致孩子钻到钱眼里,导致物质至上、金钱至上。事实上,理财教育不仅仅是教导孩子如何理财,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财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要合法致富,依法纳税;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二、理财教育的途径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理财教育是实施的基本途径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理财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科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中的理财教育因子,根据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及时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理财教育,将理财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教师的讲解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财素质。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更要联系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念,要介绍人生理想与追逐金钱的区别,使其懂得诚实、守信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品格等等。

(二)在活动中学习是实施理财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理财活动。如可以定期举行主题校会;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存零花钱;可以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勤工俭学活动(如收废品、卖报等);还可以举办跳蚤市场,让学生把自己不需要的玩具、文具、工艺品、书籍及自制的玩具、书画作品等拿到这里出售、交流,培养起商品意识和商品经济概念。

班级是向全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是班级理财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可开展一系列以理财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理财知识知多少、小理财大学问、勤俭节约是美德、学会合理消费、理财知识辩论赛、争做理财小能手等主题的班队活动,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实施的效果很好。

(三)家庭教育是理财教育的主阵地

家庭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染缸”,它色彩的浓淡对一个人将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极为重要。因此,家长应增强现代意识、学习和掌握一些财富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金融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比如为孩子建立账户,或用孩子的压岁钱为孩子投保或者尝试买一些债券、投资基金、股票,参与社会投资;让孩子学会合理使用信用卡、消费贷款等等。

学校要指导家庭理财教育,帮助家长端正理财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理财教育的水平。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的理财教育要求,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理财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理财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四)社会的理财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有效延伸

社会的理财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扩展。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和有关校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理财活动。学校和教师还要争取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组织和机关、团体、企事业、街道等单位的支持,开辟理财教育活动场所,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倡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新风尚。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理财方面的专业人才到学校进行讲学或带学生到银行参观、学习等等。

总之,理财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家庭和社会是理财教育最主要、最理想的实践场所,学校与家庭、社会的配合是实施理财教育必要的途径。同时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理财教育无论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长远的事业,对于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魏淑华.论学校理财教育.教育科学研究,2006(2).

[2]肖温雅.中小学生消费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与管理,2005(8).

[3]王卫东,信力建.中小学理财教育的认识与探索.教育研究,2003(7).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627)研究成果之一。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4

河南省商城县双椿铺镇第二中学陈礼东

关键词:思想政治思想品德道德教育法律常识道德水平思想活动青少年 道德品质德育阵地

内容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努力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我个人几年来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

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献爱心学雷锋小组”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献爱心学雷锋小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5

中江县太平乡初级中学校 何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要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这种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主动探索、丰富体验、感悟要求,从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一、联系生活,兴趣引入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对不同地域和城乡差异使得教材资源与学生的实际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教材是范例,而生活实际是蓝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设计好教学情境,取自于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才能确实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效果,从中获得感悟,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在《交友的智慧》这课时,我先创设了一个交友标准的情境,由于提出的问题贴近于学生切身实际,因而很快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例举真正的友谊、探索真正友谊的内涵、掌握交友的艺术,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

二、问题引领,产生共振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基础知识,并在过程中体念情感、态度,形成技能,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情境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巧妙设疑,让学生在疑问和惊奇的愉悦中领悟知识,在思维的激情中接受教育,体念过程,真正做到“动之以情”,并通过激情为“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初三思想品德课“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时,我在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后,给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 1979年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指的是谁? 1992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又是一个春天呢?受歌曲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积极发言,并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教师适时地进行一些穿针引线。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理解,在情感上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而且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主体,充分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课标要求:“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这样,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不再是师对生的单向交流,而是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学习资源等多向交流;交流也不只是简单的问题对答,而是对话、碰撞、争鸣等多种实质性

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生的共同参与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过程。这样,教学情境成为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相长,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在涉及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时,我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主动争辩,在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体验。如我在消费者权益内容的教学时,导入时就设计了一个购物纠纷的情境,分别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市场管理员、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警察等角色,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四、课堂生成,锦上添花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中学生偶然出现的“出轨”行

为,虽打乱了教师的预想,扰乱了教学程序,但教师要掌控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能选择回避,而是要灵活地调整教学转向,随机生成教学情境,不断地捕捉、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的各种信息,变“节外生枝”为“锦上添花”。

五、情境创设,把握尺度

思想品德教学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情境创设时应注重这些特点的把握,以恰当的时机予以体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教学情境的合理性、科学性,把握好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情境创设中要注意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其中知为基础,情是动力,意为核心,行是归宿。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之关键在于能否将认知转化信念,有了信念,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而形成信念必须培养学生与知识相适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心灵共振”。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6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南张中学 文霞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说科研课题研究达成的目标】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农村中学而言,由于受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制约,各种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很不理想,很多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生源参差不齐。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必要进行分层次教学。一般网上强调的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分层教学”在数学、化学、英语和物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几乎没有涉及到政治领域。于是通过简单地尝试和参考其他科目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的科研课题研究预计达成以下五个目标:

1、学生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学习和参与分层次教学相关的系列活动,获得潜能的开发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师生共同参与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将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教与学的方式,确立新的教学行为模式,在实践与反思过程中探索、提高;

3、丰富和完善分层次教学的教育内涵。

4、构建渗透分层次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和实施策略。

5、探讨体现学生主体性、合作性、创新性精神,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多种潜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简言之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分层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说在本节课或本次活动中落实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特色与创新】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更好的落实达成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手段: 首先,学生水平的动态分层。

在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据学生政治学科成绩和作业、学习态度、课堂反应情况,我们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高中低三层。高层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浓厚、抽象思维能力强、成绩好;低层学生思维混乱、记忆力弱、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成绩又不理想;中间层次学生介于以上二者之间。当然,以上三个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的,要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作不断的调整,以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要在精心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和细致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目标,量身定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达标的喜悦。当然,在具体制定达标要求时,要注意认知、情感和技巧相结合,注意与本地、本校、和本班学情相结合。为了让各层次的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教学目标,我们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设计和组织了有趣的、让学生喜闻乐 见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生动的场景动画、小品表演、故事讲述、即兴演说、生活写真、幽默漫画、提问抢答、时政知识小竞赛等。每次教学活动尽力做到气氛活跃,以趣激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既能激起学生们学思想品德的兴趣,教师又能从中分析评估学生们的进步情况,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实施。

再次,教学设疑的分层

分层设疑需讲求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思,激发潜能,促进创新。一般情况下,课前复习、新课导入、基本概念和理论都可以整体设疑,带有规律性探索、要求深入理解等内容需分层设疑。在教学中要把面向全体和个别对待的关系调理恰当,使每位同学都有所得。对于低层次学生,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一点一点地启发诱导,避免因知识跨度过大而使其无所适从,失去信心;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要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加提高,提出一些需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的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一些较难、较深的问题,启发、锻炼其概括、抽象思维的能力。

下面,我举一个教学实例加以简单说明:如七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关于“民族精神”这一概念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进行如下的分层设疑:

对低层学生的设疑:(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对中层学生的设疑:(1)新时期发扬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

(2)新时代有哪些体现民族精神的事迹、人物? 对高层学生的设疑:(1)现阶段爱国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2)今天,我们应怎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明确什么是民族精神?同时对于中、高层学生来说,他们通过思考、探究,能明确新时期发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中学生怎样为弘扬民族精神做贡献等道理。

第四: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不单是使学生再现、巩固、理解、深化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保持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手段,因此,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除了突出重点、难点之外,特别需要注意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做到从整体着眼,照顾局部。使低者学有所得,中间者有所思考,高者有所创新。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5课《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时,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

1、调查、了解我们的班级和校园里在近段时间发生的让你感触很深的真善美或假丑恶的行为,并说明它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选做题:

1、请同学们搜集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并把它们写出来。

2、2011年10月13日下午,佛山市南海2岁女童小悦悦(化名),几分钟内先后被两辆车辗轧,十几个路人经过却未施援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见并将悦悦救起。请利用所学知识评析此起事件。

必做题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要求有能力、有余力的学生尽力完成。这样可以给低层次的学生一个能完成作业的机会,提高他们向上递进的信 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作业现象;让中等层次学生拥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辩证的思考过程,让他们达成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让高层次的学生拥有一个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的过程,他们必须在搜查资料、开展探究活动、主动的建构对外部信息解释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才能完成。这样就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使获得成功的学生能再接再厉,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放下包袱,迎头赶上。

当然,在分层次教学中我们还进行了评价分层和复习考试分层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上我们力争达到: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不过,这些目前做的还不够好。

【说参与本课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困惑】

实施分层教学法后,我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信心也增强了,同时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优化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及时捕捉时事政治热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当然在探索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存在一定的困惑,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落实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分层教学仍不够到位,目前成效显现的不明显。

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但这样一来,会不会引发低层次学生的自卑心理,对自己降低要求,而优秀的学生会不会产生骄傲心理,对基本要求不屑一顾,眼高手低。

3、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虽然为各层次的学生都创造了参与课堂的机会,但一节课难的问题不易太多,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容易受挫,觉得自己缺乏回答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不愿举手回答问题。有时问题设计不合理时会出现不同层次学生乱起哄的现象,怎样达到一种“活而有序”的局面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批改作业时,对低层次和中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批改的格外仔细些,有时需要进行面批,对高层次的学生可让他们探讨一些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但这给老师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面面俱到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感到力不从心。

但是,我认为无论怎么做,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爱心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灵魂所在!有一颗爱人之心,其他都不在话下!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分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就会让分层次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7

一、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遵守语言的规

范性, 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 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的效应的必要前提

其一, 教学语言要富于艺术感染力, 形象生动, 娓娓动听。其二, 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 有逻辑性, 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 掌握批评的艺术。

语言精练要求教师语言简明扼要, 把握主次及重难点, 一语中的, 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该重视提炼教学语言, 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言简意赅, 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前后一贯, 上下承接, 顺理成章, 合乎逻辑, 有的放矢。这样, 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感到清晰明白, 轻松愉快, 而教师就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 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 减轻作业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而表扬和批评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两大法宝。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的长处, 找出自己的不足, 改正缺点或错误, 健康成长。以鼓励为主, 批评为辅。批评只是为了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效应的良好要素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基础学科,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能启迪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智力, 发挥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 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 积极地参与教学, 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脑“多思”, 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让学生的口“多说”, 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让学生的手“多做”, 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 写预习提纲, 编制试题, 动手解答。

三、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的效应的重要核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 将情感教育贯穿教学之中。

1. 以境启情

情感具有情境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我们常说“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根据这个特点, 我们就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 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受到情绪的感染, 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 表演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的, 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 人的感情可以相互影响。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这种真挚的“情”传递给学生, 进而诱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目光要含情, 目光分配要合理, 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一言一行, 无时无刻都在教育着学生,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教是无声的教育, 也是最民主的思想工作, 它不带有任何强制性, 完全是用示范作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四、应做好教学反馈反思, 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效应的有效途径

首先, 反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否坚持以学生为本;其次, 反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三, 反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否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 要做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出色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懂得教学艺术,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 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光辉里, 教师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情动人, 注重情感教学, 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学生不仅爱师, 更会爱学, 学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 并把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真正实现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8

德育的定义主要包含:(1)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学校教育的一般特征,即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长周期性,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中介的定向影响和培养过程。(2)德育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如何根据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3)学校德育不能满足于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行为规范的机械训练,必须着眼于唤醒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致力于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体现学校教育的性质、制约学生发展的方向,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首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养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来为社会服务。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德育把一定社会、阶级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传授给年轻一代,使其具有一定社会和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它所要解决的是“为谁服务”“能否更好地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因而它是体现学校教育性质的决定因素,占学校教育的首位。我国古代教育以伦理为中心,把德育提高到施政、为政的高度。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对学生的学习也要求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资本主义兴起后,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各国普遍重视自然科学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依然居于首要的位置。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现代化,许多国家认识到,不仅重视智力投资,更要加强道德教育,这是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生产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美国前总统里根认为,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由于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德育上,主张增加“德育投资”。英国政府认为,只有不吝啬地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够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由此,不论哪个社会,哪个阶级都非常重视德育,总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德育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生产,巩固政权具有极为显著的功能。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一贯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曾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指出:“中学德育工作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能否摆正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实质上是能否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大原则问题。

传统的德育观念往往只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德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把人当作实现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的本身。即没有把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同人的自我完善和个人幸福很好地统一起来,没有把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个体的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德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完美个性的塑造上。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正是通过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来制约学生发展方向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视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思想品德。”可见德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乃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初中阶段教育本身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一方面要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获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加深他们对道德概念、行为习惯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参加的社会生活、社会劳动紧密的联系起来,为顺利担任社会角色做好准备。从学生心理发展看,初中阶段处于少年期,这是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正处于新旧交替、充满矛盾、变化激烈、动荡分化状态的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在这个时期,不仅早期形成的心理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会出现新的内容,而且会奠定自觉行为的基础;在形成道德观念和社会定势方面会确定总的方向。可见,加强中学德育,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现代科技的进步促使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同时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相应的道德素质,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同样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不是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而是赋予了它更大的历史责任。所以,学校德育要主动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要求,突破传统德育的狭隘观念,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各种素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9

自规范办学行为后,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减负增效”,成为连云港市中小学考虑的重点问题。连云港在全市中小学推行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新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体现了这一模块教学给师生们带来的巨大收益,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六模块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六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一、自学质疑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例如在讲授《天生我才必有用》时,我让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银幕上打出的几个问题:

1、书本中的“小强的烦恼”一则材料,他的烦恼体现在哪些方面?2、他为什么觉得不如别人?他真的什么都不行吗?完成书中的表格——“给自己画个像”,完成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能明确本节课将要探讨的内容,从而增加课堂的时效性。

二、交流展示环节

学生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样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一课,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到了小强的烦恼体现在哪些方面,互相交流后就会发现,他们的答案有些方面是不一致的,对于不一致的答案再进行交流,讨论。交流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互动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做人从知耻开始》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赛环节,针对是否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进行辩论。我把班级学生按照自己所持的观点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学生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另一组学生不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辩论赛进行中,正方反方的争论异常激烈,经过这次辩论赛活动,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免监考考场给我们带来的利和弊,从而明白了羞耻之心的意义所在。

四、精讲点拨环节

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教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我将画面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

1、当你到火车站买票,有人在你前面插队时;

2、当你被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扰得无法看演出时;

3、当你在公交车上有人在你旁边吸烟时。

此时你对看到、听到的情景,有什么看法?怎么做?通过讨论,教师精讲点拨,使学生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五、矫正反馈环节

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教学。为了实现教学减负任务,我会在课堂中完成练习的矫正和反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这一环节我通常是让学生自己分组学习,找出本组的问题所在,再由组长把问题汇总,我适当做出点拨,再找一两个相关资料进行巩固反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越发具有成就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有信心了。

六、迁移应用环节

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六模块”构建式课堂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课堂效果如何就看经过上面五个环节的学习后,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达到能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讲授《学会尊重别人》这一课时,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两则材料:

1、“新来的同学”:新同学刚从农村转过来,穿得比较土,小杨同学就瞧不起他。

2、“一根冰棍”:大同学C因为自己是高年级学生就抢低年级同学D的冰棍吃,还得意洋洋地说:“这是孝敬老子的。”

通过两则材料,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他们的做法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迁移到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尊重别人的体现?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进而明确一个道理: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10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期,对于刚接触英语不久的他们来说,接受系统、逻辑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们自然不能一味灌输语法要义,因此背诵成为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必要辅助工具。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进行英语学习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背诵、教学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英语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深刻理解新课改的内涵、尊重学生个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特别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一门新的语言,总是会遇到一些开始很难理解或者不能确切理解的语句。若要强行用语法规律或者他们从未接受过的理念去解释这些句子,只会让学生形成更大的心理障碍,甚至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言学习具有相通的特征,汉语学习如此,英语学习同样如此。对待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求学生立刻在深层次上去领会他们,而是把它们背记下来,随着以后所学知识的越来越多,愈来愈深,学生们对原来所背记的东西就会慢慢地、由浅入深的逐步理解。

英语背诵对于英语学习有如下好处:

(一)背诵让学生增进英语语感的培养。当背诵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便仿佛进入了英语所蕴涵的思维和表达模式中,听起来顺耳,说起来也灵活,在潜移默化中英语语感也在渐渐形成。

(二)背诵让学生学习写作。在初中阶段,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不算太高。根据语言学习的相似规律,要学会写作,必须先积累大量的词和句,而积累的最基本途径就在于背诵。通过背诵课文,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短语知识。

(三)背诵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在背诵中,学生会反复实践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而且也只有在相关语言知识的指导下,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从而达到“凭记忆大声说出”的目的。通过背诵,能够涉猎到大量的语言信息。在听力中,更容易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音、语调来推测谈话发生的地点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经常背诵会使学习者说英语时速度加快、应变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四)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对于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他们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能说出句子或背诵简单的文章,在生活中遇到与背诵文章相近的情境,他们会很自然的用英语表达出来,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是有着很大鼓励性的。

对于英语背诵,首先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背诵不同于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通过机械地重复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是一种枯燥无趣的重复,这无疑会扼杀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新课标相悖,而背诵则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手段,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语言情境,依靠记忆的力量,将其复述出来。它能帮助学习者记住优美的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材料。

(二),背诵的基础是阅读。英语是一种语言,有它特有的语言美感,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及兴趣是成功背诵的前提。阅读的内容无限,尽可能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其朗读并背诵。

(三),背诵时要对英语发音有一定要求,要求发音准确,节奏得当,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训练英语音标及句子间停顿的恰当。学生们要注意朗读技巧,模仿标准录音材料的发音注意句子的语调、单词之间的不完全爆破、连读、重读和弱读等语音现象,增强诵读的节奏,提高背诵的效果。

背诵,听起来从来都不是有趣的事情,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背诵自然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讲究背诵方法、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是其关键所在。只要方法得当,背得多了,从中自会得到背诵的乐趣。

一、分角色朗诵再背诵法。新课标改革的课程内容都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要求学生背诵课程之前,可以创造实际生活情境,学生分角色扮演。这种方法最适宜于对话课,学生在背诵时就会很自然的想象与同学分角色演练的情景,趣味性强。

二、问答复述法。这种方法是以每篇课文后面的问题为线索,通过回答问题来复述课文,起到背诵作用,此法比较适用于长篇课文。通过问答可以复述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可以帮助理解并背诵课文。

三、关键词提示法。所谓单词提示法,即指利用课文每句话中关键词的提示,由点及面逐步回忆、思考、背诵课文的方法。在背诵课文之前,先确定好关键词然后把选好的单词写在纸上,其余内容用省号表示,最后把书本合起来,根据所写的单词去回忆,由词想到词组,再由词组想到句子。

四、听录音背诵法,在学习一篇课文时,连同老师领读和播放录音磁带,同学们一般总要听到几遍课文朗读。但听录音背诵课文与学新课时的听不一样。它在听上句时必须想下句,边听边记,逐句背诵,由部分到整体。这种方法可以充分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提高英语口语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培养听力。由于听录音不需动眼,所以,用这一方法背诵课文,可以在晚上睡觉前进行。

如何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与热情,是保证英语背诵能否实行的关键。一,对于初中,尤其是初一的学生来说,老师的信任与鼓励是学生背诵不竭的源泉。把学生每次背诵的成绩张榜出来,对背诵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背诵有困难的同学降低难度,并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励志的文章,让学生们感觉背诵是在讲叙自己的故事或大声言表自己的梦想,轻松而愉快。三,多组织英文背诵或演讲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更易操作。这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争强竞争意识,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心理素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11

关键词:物理教学 思想品德 教育

义务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教材之一的初中物理,新教学大纲强调指出:“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愛国主义教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种活动中,形式应灵活多样,要易于学生接受。”《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可见,思想品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理应确立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和重要保证。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之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他们才会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转化为学习和行为的动机,并自觉地按照祖国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发展自己,从而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

但是,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应试教育仍然备受重视,素质教育难呼为继。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与教材脱节的教辅资料扰乱了学生学习的视线,一些教育主观部门单一地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机制,学校和教师或片面强调升学率,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以标榜学校和教师的“业绩”,只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过多的搞“题海战术”,经常布置一些过多或过难的作业题,不求实际地提高了物理知识的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背离了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物理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考高分,升入高一级学校。这样的教育只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一些或高分低能、或思想品质低劣、或学到一点点就目空一切的不合格人才。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能到相应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物理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1)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史和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以具体地事实,在恰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如: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又如:在学习《天平的使用》后,可向学生介绍“天平小史”,由秤砣的发现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秤和称量物体质量的统一单位了。再如:学习《杠杆》后,让学生《我国古代杠杆》,学习《电和磁》后,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事例,不仅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一种自豪的心理共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

(2)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如我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介绍她在德国、法国从事研究工作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物质条件相当困难,但她用简单仪器设备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发现了重原子核的三分裂变。回国后,又正值建国初期,国家对实验核物理研究的投资很有限,但她和青年人一起利用简陋的设备,克服重重困难,制成了达到国际水平的乳核探测仪。又如,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到迫害,被监禁在孤岛上长达五年之久,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再如,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执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埋头苦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者,科学家的追求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最大贡献。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热爱自己祖国的高尚品格来感染学生,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每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祖国,他们时刻都在想着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祖国,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很值得我们每个人效法。如在学习球面镜后,介绍“魔镜”的故事,通过阿基米德利用“魔镜”帮助国王大破罗马战船的故事,说明这其实是凹镜的作用。学生听完后自然会想到阿基米德能用自己的发明来保卫祖国不被敌人侵犯,作为学生我们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深入挖掘物理教材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教学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原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例如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时,可先告诉学生法拉第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他根据奥斯特“电生磁”原理,按照事物的逆向思维方法,经过长期无数次实验才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的。然后通过材料《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实验,科拉顿却看不见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呢?从而说明,一个微小的条件的变化,却会导致物质运动的根本变化。只有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才会有积极作用。

(2)结合教材有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物质性”时,可结合“力是什么”、“磁场”等知识点;认识“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时,可结合“力、光、声、热、电、磁”等知识点;认识“物理现象与它的发展过程是对立统一的”时,可结合“运动和静止”、“物体的浮沉条件”、“电压与电阻”、“原子的构成”、“反射与折射”等知识点;认识“发展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时,可结合“物态变化”等知识点。

(3)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来组织教学。

例如:对“14.5浮力”教材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

联系生活:鸭子能漂在水上……

探究实验:观察弹簧秤称重物,在空气中与物体浸入水中的读数变化。

小结:阿基米德原理。

防止简单枚举:指出浸入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作用。

如此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

3、在物理教学中持科学态度,用科学方法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中进行渗透与感染尤为重要。

(1)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学习物理就是要带领学生认识并掌握物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因此,进行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的过程。要做到相信,既取决于对物理规律认识的深刻程度,又取决于情感上的接受程度。教学中必须先从生活和现象中指出问题再研究得出结论,而不能无凭无据的下定义。物理规律要通过实验操作并进行归纳,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它们的认可程度,只有认可了、相信了物理规律,才能热爱物理,也只有热爱物理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初中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相信,还不仅仅来自于实验和推导,同时还要看这些物理规律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应该很好地利用教材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有关材料,使学生相信大气压的存在,从而体会到不按科学办事是不行的道理。

(2)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是培养学生一种重要的科学品质,探究性实验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真正体现物理的实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一种乐于探究、乐于求真的心理倾向。在探究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遵循物理规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崇高的动机。教材十分重视兴趣作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和利用操作兴趣,要重视教材的观察实验和小实验、小制作;二是培养和利用因果兴趣,如教材中的“想想议议”,一般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按照因果关系去分析、探索,靠因果关系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园地。爱迪生一生中获专利的发明有1328种之多,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发明成果,除了他对发明具有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造福人类的崇高的动机。

4、在物理教学中还应该结合有关内容揭露和批判迷信思想,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

例如:在学完《声现象》后,介绍科学世界“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通过北京天坛的巧妙设计,使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又如:学习《光的折射》后,让学生阅读“海市蜃楼”,然后说明成因,让学生冲破迷雾,相信科学。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物理教学有促进作用。

前面提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和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教学有着促进作用。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利用播放课件《牛顿的故事》来引入新课,看了课件后,学生被物理学家牛顿的勤奋和悉心钻研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教学就在这热烈的气氛中展开,学生怀着对牛顿的崇敬心情去学习,这一节课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所在,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年度计划下一篇:高中自荐信范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