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学(精选11篇)
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篇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 要培养和造就能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应该有更高的创新意识, 能够在教学工作中突破旧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那么,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应如何创新教学呢?本人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 谈谈以下几点:
首先, 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营造一种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老师形成了绝对的权威, 是学生学习表现的评定者, 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表现得平等而和谐, 将会诱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这种平等而和谐的环境中, 学会调动起自己的兴趣, 从而激发出创造的灵感。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潜力的发展, 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例如我在讲授初三政治课《党的基本路线》这一课时, 书本上涉及到了坚持四项原则这一内容, 要求学生谈谈红色旅游的作用, 之前我并没有作任何提示, 于是就有学生谈到了搞红色旅游可以增加革命老区的经济收入, 还可以使大家都富裕起来, 还能让人们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 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还有学生说到了要在景区增加一些基础设施来吸引游客, 把公路修好, 还可以卖一些地方特产, 提升服务质量等。面对这些, 我都予以赞扬。可以看出学生会产生出各种美妙的想法, 创新意识也由此被激发。作为教师也要本着创新的精神, 进一步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往往超过了教师的知识贮备, 提出一些让教师无法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千万不要去回避, 应大胆的鼓励学生去探索, 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解决。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奇谈怪论”, 如果我们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所谓的“奇谈怪论”, 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 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 最终会遏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这样一来, 学生有什么新的想法也不敢在课堂上发表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及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倾听, 要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 一个知识拓展的过程, 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其次, 要创造出各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使之能创造性地学习。例如在讲到《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时,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服务社会的事, 于是就有学生在放学后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并亲自参与到环保的实践中, 还有学生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扫地,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承担责任所带来的快乐。在学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课时, 让学生分组去收集各种资料来体现当前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还补充一些资料来显示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 我们必须加快发展, 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 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尤其重要。
再次, 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智慧发展的基础, 教育要改变学生, 就必须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活动, 当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人后, 人人都有机会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能在自主活动中体现, 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因此,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知识为准、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活动,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最后, 让学生自主参与评价。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 在交流中学习, 在学习中发展。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后, 需要得到的是肯定或是引导, 倾听别人的评价或者建议, 这是对学习的改进或补充。如果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 将会压制学生的思维, 所以需要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看法, 其间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 评价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 学会放下教师的架子, 同学之间经过交流和讨论, 深入学习, 最终获得知识, 使学生的创新激情得到有效的持续。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是知识, 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还有利于学生发扬团队精神。
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 而教育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 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方法 创新
一、当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传统陈旧。传统教学观念对当代政治教学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照本宣科,无法摆脱教材,做不到延生和拓展,中学生的政治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不能对内容产生兴趣,更不能对内容有更深程度的理解,学生也与老师没有互动交流,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良好。
2.过于极端的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较为年长的初中政治老师在思想和方式手段上都较为保守和传统,多采用教条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很难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部分年轻的初中政治老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受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影响,会采用较为新式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有时会过于盲目忽略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尽管教学方式多样化,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3.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的初中政治教学普遍存在教师重视理论教育,对实践教学的部分不太注重,重教学结论,忽视政治教学的过程。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学校的政治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实践应用的条件和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去验证和总结,把学到的知识能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用亲生实践使得知识更加的丰满和深刻。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1.教学理念创新化。应试教育是傳统政治教学的教育理念,衡量初中生成绩好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再次教学理念的环境背景下,初中政治的教学就成为了为教学而教学,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低,学生思维僵化,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很难与实际相联系,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不能学以致用。对此,教师应该先要明确初中政治课程的性质,即它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初中政治教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在课程教学设计时要有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导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把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能为社会服务和发展有所用的“实践型”人才转变。
2.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具有促进性和引导性。所谓多元化是指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赛、竞赛等活动,开展第二课堂,设立“政治课堂学习角”,用于学生与老师交流一些与政治课程内容相关或课堂内容延伸部分的知识的讨论和学习,在其中,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合作,一起进步,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的模式也要创新化,创新的同时也要合理化。
3.重视初中政治教育,完善教学机构制度。以往的观念认为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政治等其他课程被认为是不怎么重要的“副课”,也因此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升学考试中,语文、英语、数学往往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从分数的比例就可以看出,也从而导致部分老师和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政治课程并不重要,从而不重视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对政治科目的关注度也较低,只是在升学考试中,才会被注意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与相关的教学评价机构的完善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时,不仅仅是要关注他们的卷面成绩,应从综合水平进行评价。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较为全面和公平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的提高。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的有担当有文化真正对社会有用的现代化社会人才,那么学习政治就必不可少,学习政治也并不单单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校也更不应该一味的为了升学考试率而进行政治教学。学校应该教育学生重视对政治的学习,是学生明确学习政治的重要性,让学生能深刻认识政治这门课程,也学会重视政治课程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摈弃糟粕继承精华,同时融入新型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是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篇3
首先, 要营造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一是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 诱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在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 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初一政治课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 书本上涉及到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可取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回避, 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 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 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笔者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 于是紧接着开隧道, 用缆车, 搬家, 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 孩子们创新的意识也由此被激发。二是教师也要本着创新的精神, 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是这个例子, 为了不抹杀孩子们创造力的同时又让他们接受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精神, 避免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应该被激发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被弱化。笔者将这个传说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的背景下, 重新让同学思考, 学生的思维空间一下子开阔了。于是, 又得到了新的答案:不怕辛苦, 不放弃自己的家园, 齐心协力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使得这次的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生通过传媒接触大量的信息, 往往会在某一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贮备, 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 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是一个共同发展探究能力的过程, 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良教学环境。
其次, 要创造各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儿童及青少年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 即童真、童趣和童心, 要使他们能开展创造性学习, 就必须考虑它们这种文化价值尺度, 从他们的特点出发,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当预备班孩子学到《学做家务劳动》时, 让孩子们在课堂里叠一次衣服, 缝一次钮扣, 在家里当一次家,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例如初二学到《教育法》时, 让学生分组去采访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各部门的老师。然后, 在课堂上学生用小品、演讲、图画、等各种形式把采访到的内容告诉大家。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调动了学生空前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教育法》,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智慧发展的基础, 教育要改变学生, 就必须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 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因此, 教师要改造现行以知识为准、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增强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创新对初中政治教学作用 篇4
二、创新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拓宽学习领域,丰富教学内容 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政治教师应当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予以结合,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够大大地促使学生学习领域的拓宽。举例而言,在讲授行使政治权力中监督权与建议权的内容时,可以与社会中的实例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学生正确体会到使用权利的必要性以及可行使的权利的同时,不断强化多自身职责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起来。
2.加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予以认真对待,要精心的讲课、精心的设计、精心的备课。应当明确的是,教师只有从学生的立场考虑,来互动设计与整合教学的三维目标,针对所需讲授的内容,对课程有创造性地进行设计与修改,促使其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经历、理解力和知识水平等相适合。另外,初中政治教师还应当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交流、质疑、讨论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提问、测试和辅导,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测试和讲解,并且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对第二课堂加以开辟,从而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政治教学的创新及实效性的提高。
3.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尽快地将“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积极地探索符合教学要求的全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充分的调动起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此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初中政治课堂学习中。比如,在讲解消费税方面的政治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与消费有关的小品诸如《钟点工》、《不差钱》等,为政治课堂教学创设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并且适时地将相关教学内容引出,细分明确问题,鼓励查、中、好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便于促使全体学生在与教师及同学的融洽、愉快沟通交流中,牢固的掌握所学的课堂知识,并且真正地学会怎样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当学生将问题有效的解决后,必然会有成就感产生,这样便能够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自身素养 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占据着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则发挥的是主导地位。因此,为了有效地创新与改革初中政治教学,促进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那么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素养。一方面,教师所具备的思想道德在其言行中有着直接表现,进而决定学生对教师的认识。通常教师如果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则会树立起威信于学生中,得到
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篇5
关键词:培养 创新 激发 发展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1、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为此我国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通过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把我过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而我国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的现象,使得孩子们从小就被束缚在课本上,从而形成教师上课讲条条,学生下课背条条,考试卷上搬条条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型的人才,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核心的位置上。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渴望要学的东西,干一些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政治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是学生智力开发的催化剂。有兴趣,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映,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中设疑,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学生的认识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寓理于例,激活学生
所谓“理”即道理,就是思想政治课中讲授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谓“例”即感性材料。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这说明“理”与“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仅靠就理论讲理论的方法是难以办到的,必须凭借事实,挑选古今中外的典型的历史事件和科技成果,含义深刻的寓言和革命故事作为依托,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由事入理,以事论理,将所要阐述的理论观点寓于所举事例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运用事例时,即要真实,又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将社会发展中的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引入课堂,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了解社会、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又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寻求知识的、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殿堂。
2、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需要到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通过思维才可以解疑,才会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在“山穷水尽”的时候,通过教师解惑,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思维活动的展开,是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源泉,而学习兴趣又是启迪思维的前提。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使思维活跃起来,就会有所创新。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等。
1、 开设热点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既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独断专行的情景,让学生在宽松、充满情趣的教学环境中,增加教学活动的“主角”。由学生自己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热点,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热点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评说,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增加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 指导学生读书,培养思维能力。读书方法是学习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提出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将辩论、小品、表演等形式引入政治课的教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得学生听得枯燥无味,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如果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辩论、小品等形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能和能力的舞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将知行统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篇6
一、通过创设情景课题, 增强学生的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如何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呢?笔者认为, 只有一种情况, 那就是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其去主动积极地探索。而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 相对来说比较枯燥, 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 这对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非常重要。近几年提出的情景教学便考虑到了这个方面, 其主要思想便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有意识地通过诸如寓言、笑话、名人小故事等引人入胜的情景设置, 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 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 在讲爱国情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正值非典时期, 考虑到这一点, 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 为学生们讲解抗争非典的感人故事, 让他们在这些故事中感受到真爱, 明白爱国人人有责, 从而自然地理解了爱国情操的内容。可见, 通过引入故事, 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且效果较好。此外, 在课堂上还可以用音乐辅助教学, 让音乐走进课堂,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好奇心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也是个性培养的关键。因为好奇心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 在课堂教学上要想法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以便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 笔者在讲授《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时, 首先给学生们讲了一则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如下:一个上夜班的工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穿过坟场的时候, 不幸跌进了一个墓穴, 他极力挣扎, 想尽一切办法想爬出墓穴, 可惜墓穴太深, 不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 他决定干脆在墓穴里休息, 等第二天天亮再求助他人。但就在他半睡半醒的时候, 一个醉汉也掉进了墓穴, 他看到醉汉也在像他之前一样极力挣扎着往上爬, 便开口说道:别挣扎了, 没用的。但他话音刚落, 醉汉大喊一声“鬼啊”, 竟然轻松地爬了出去。
问题:醉汉在听到工人的“鬼话”前后有什么不同表现?
学生:听到工人的话之前怎么也出不来墓穴, 但听到“鬼话”后, 轻松爬出了墓穴。
老师:为什么?
学生:遇到刺激后潜能得以释放。
老师:这就是潜能。
由此可见:大胆想象引导学生, 创新课堂, 培养学生个性非常重要。
三、采用三步教学法提高创新能力
三步教学法自实施以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谓三步教学法是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概括。这些都需要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
1. 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 以此提出问题, 并对学生预习进行相关的提示。学生根据提示, 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有效地增强了探索欲望, 并养成了发现问题、自我提出问题的能力。
2. 展开讨论。
思路的开拓, 活跃思维的养成都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完成的。在知道了提示问题的答案后, 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讨论, 不但增强了交流能力, 还能培养自信与勇气, 同时, 自然而然地养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3. 分析概括。
最后, 便是教师的概括了,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则在讨论的基础上, 对问题及其知识进行概括, 纠正错误, 鼓励创新, 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四、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教学中起着价值判断、导向的作用。一直以来, 学生都深受应试教育的限制, 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不仅可以摈弃落后的应试教育, 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个性。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求在实施中做到以下几点:
1. 综合评价。
评价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 分数不是唯一的, 要重视平时的行为、过程, 以及整体素质的评价, 力求做到全面兼容。
2. 评价的内容要具体、适度兼容, 尽力透明化。
具体操作时,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评价内容的明确适度性, 使之记住各个评价细则, 让评价有章可循, 从而实现道德评价的科学、规范。
3. 自主化评价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家庭、老师多方参与, 进行综合测评, 以使评价结果公正、客观。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生的创造力予以充分的肯定, 进而促进其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 每个政治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学生的状况不同、氛围不同, 教师引导的方法也各具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多观察、多总结、多学习,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调节, 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教师能单独完成的工作, 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 并提供适宜的创造环境。这样, 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随时随地地迸发出来, 我们的民族才能越来越有希望。所以, 我们要共同努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 (下) , 2010, (4) .
[2]肖锋.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10, (3) .
[3]李笑梅.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 2010, (4) .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那么,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这个问题是检验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设置问题, 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 科学合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敢于争辩、勇于质疑,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问题, 就可以勾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 学生就会在不断的思考中自主探索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转变角色, 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把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实现学生的自主思考, 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是十分有利的。例如, 在讲人生价值观的时候, 可以引用抗洪抗震的英雄事例,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形式, 向学生展示英雄事迹。真实的材料和感人的事迹,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以真实材料教导学生,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英雄的壮举, 并及时地开展金钱与人生的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指出, 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 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 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政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 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 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进入课堂, 教师应当开好头, 力求新颖别致, 调动学生情绪,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讲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部分“剖析从众”, 进入课堂后教师:同学们, 在学习新之前, 老师要出一题, 考考大家的眼力?然后拿出红、黄、蓝三块差不多的木块, 分别编为A、B、C, 请大家观察哪两块木块相等, 依次找事先布置好的5位同学回答。他们都按照教师的意图回答A=B, 然后再请其他同学回答, 看全班有多少同学受前边5个学生的影响做出错误判断。全班61人, 有48人回答相同, 占78.7同学教师把木块进行重合比较, 得出A=C。然后抽几个同学问, 为什么会得出A=B, 回答是相信前边几个同学, 也有持不同看法的, 但都放弃了, 教师过渡: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一种从众心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讨的内容。请同学们想想, 在现实生活中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行为?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迪, 也使课堂知识合理展开。
三、组织高效的课堂活动
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 其目的就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 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最终到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 打破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 引起认知冲突, 产生认知失调,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学生在教师精心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阅读去获取知识, 发现问题, 体验情感。一方面, 教师要对课堂提问提出明确要求, 既不能使提问流于形式, 又不能使提问过于肤浅和表面化;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引进竞争机制, 展开小组竞赛, 激励学生从敢问到会问, 提高问题的质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 根据问题的特点及教师的意向分为辩论式小组讨论或诊断式小组讨论。前者通过成员相互交流, 互相质疑, 比较修正, 谋求主导意见, 归纳出不同意见。后者是通过相互检查, 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订正错误。
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思品课不是以传授文化知识作为主要功能, 而是以文化知识为载体,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教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正式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精神, 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为了让学生敞开心扉,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争取教育的主动权;也为了让学生争做课堂的主人, 提高课堂效率, 我每堂课都设计了“实话实说”这一教学环节,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 让学生走上讲台, 畅所欲言, 反思解剖自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 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课时, 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消费观念:有的学生认为花父母的钱要节约;有的学生平时非名牌不买;有的学生尽管家庭困难, 但是也想穿名牌;有的学生家庭经济虽然困难但不想同学老师知道, 觉得没面子……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 教师再适当点拨引导。许多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消费观的错误, 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
另外, 思品课是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学生思想活跃, 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 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 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教师要广泛阅读报刊、收听广播, 收看中学生喜爱看的电视节目, 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 及时补充与教学有关的材料, 深入挖掘材料中的教育因素, 努力把信息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摘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创新已是刻不容缓。作为政治教师, 建立生动高效的课堂氛围, 充分发挥思品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反思意识、实践创新意识。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课题活动
参考文献
[1]梁武.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青年文学家, 2009, (16) .
[2]黄珊萍.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章, 2011, (29) .
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篇8
一、反思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相对语数外等人们一直认为的主课而言, 毫不讳言的说, 其在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程度反映了目前中学教育中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突出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证初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误区:1、学校:部分学校将思想政治课划为副科之列, 配备老师数量不足, 对政治课老师的培训力度较弱, 政治课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等, 这些都导致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2、教师:学校与社会对政治课的不重视, 使得教师缺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 而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也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从而影响中学德育教育,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3、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与个人学习小环境的影响下, 部分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 死记硬背的教条式学法又抑制了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创新
一种新型理念的出现往往体现对旧的观念的排斥甚至颠覆, 然后教学过程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应将创新的过程逐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传统注入式教法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惰于思考, 并使政治课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而这种表演的观众更无法形成活跃的思维。创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新课导入创新化
通过导入式学习, 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生命的责任感, 使学生养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导入式学习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具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一种活跃状态, 从而达接收知识的最佳效果。因此使学生保持昂扬的学习风气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使学生有效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前提。例如《缤纷情感》一课上, 首先可以让学生倾听爱国歌曲由此而激发出他们的爱国情结, 然后启发学生使所学知识与社会、情操相联系。这样, 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所要学习的要领。
2、课堂流程设计创新
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 使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 顺理成章。严谨流畅, 疏密有致。根据初中生思想政治的特点, 设计符合其年龄段认知的教学流程, 由浅入深, 由生活、社会逐渐扩大到理论。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 有机整合使学生有一个熟悉至认知的过程, 从而能轻松掌握。
3、课堂组织形式创新
通常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并大胆地进行探索, 因此教师所采取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 让学生有尽量多的体验机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某一问题畅所欲言, 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使课堂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质疑, 课堂上敢于发表独立见解, 倡导创新思维方式;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 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
使学生有效自主的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是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追求和目标。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学习场景来引导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例如通过师生换位, 给学生创设发挥潜能的情境, 使他们由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当“老师”。由学生在为师的过程中总结学习的经验, 并应用于学习之中。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要从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出发, 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社会与学习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能够更大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好胜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特征, 尤其是做为青春期的中学生。这是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超越别人和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因此适当的组织一些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的形式的竞赛, 并对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 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统一。即离不开教师的导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主导”和主体”任何一方都不容忽视, 让学生乐学、善学、好学, 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是政治教学的根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事物, 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和创新, 并反思和积累实践的经验, 就会取得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熊洁:《试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36期。
浅说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创新 篇9
一、新课导入创新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以科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缤纷情感》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我的中国心》,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亲子之情、爱国之情,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自己与他人、社会等之间发生的情感故事,并画出自己的“亲情数”。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即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以尽量多的体验机会。同样以《缤纷情感》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培养高尚情感,如何去培养高尚情感”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做的,从中体会培养高尚情感的重要意义。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情境设置创新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因而,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我在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礼貌的力量》教学中,设置了两个直观的生活情境,一是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学生坐在“老弱残疾专座”上,旁边站着一位老人。二是一学生拿着一份调查问卷表向一位老人做调查:老头,填个调查表好吗?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得出了礼貌待人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对人不礼貌,就会遭到他人的厌恶,就会伤害他人,礼貌能帮助我们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篇10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政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代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如何,不仅关系到自己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政治课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转变传统的教法
1.把书本知识进行生活化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世界的归宿。因此,教育必须回归世界。老师必须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让步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例如冰雪灾害、金融危机、沙尘暴、抗击非、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日本大地震等。
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涉猎政治生活。教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知识去认识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如中共十八大的召开、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
再次,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生活。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如人类基因图谱、神舟七号基因技术互联网等。让学生在大量获得这些科技信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热爱科学的热情。这样,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和具体操作上就为培养学生创面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2.允许问题答案个性化
创造的本质就是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未做。因此,没有个性就是没有创造。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做个三个方面。
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对学生创造性的见解,教师要给予鼓励,而不能有意无意漠然处之。
其次,要积极发展学生的特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个性化,让学生有表现和发展创造性的机会。尤其在在教学中多进行主观题的训练,加大问题答案多元化的力度。也就是說,学生所答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给分,甚至给高分。 这样,在教学中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展个性的舞台。
再次,要充分发挥肯定学生的特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保护鼓励学生创新,并以宽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创新。尤其是在检测或处理作业时,对具有独创性的学生就应该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认可。而对虽然理解并掌握了教材内容但缺乏独创性的学生,要指出其不足。
二、政治课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还要注重转变方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后曾将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于美国学生的成绩,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幻想能力强,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作为一名政治科老师,应该是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高质量问题的积极引导者。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教师提问时,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给学生以示范性的影响。
其次,引导学生在对照、比较中寻找问题还可以进行假设性和想象性提问。总之,老师在提问时应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提出问题,给学生以示范性的影响,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问起来,提出的问题质量也就高了。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了,便已经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了,这时,他们急需老师的解答,但教师不应急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讨论时,要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加入争论,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讨论,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程度,以便于在总结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种间接启发式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更积极地参与,更注重学生所讲知识的反应,并通过这种教学技巧,启发宪政独立思考,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造自信、怀疑和竞争的氛围
自信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追求真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心。只有对自己有了自信,那才可能有创新。怀疑就是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书本的既定结论,敢于向老师质疑问难,敢于指出新的概念,新的思想,要尽可能给学生充分发表独立见解的时间和空间。要有竞争。有了竞争才会激发学生超越他人的意志,有了这种斗志,学生才会做到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如果没有竞争,学生就会满足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或教师的既定方案,这样就会逐渐养成老师讲什么听什么,问什么就答什么,布置什么作业就做什么作业,考什么学生就记什么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为课堂里被老师牵着走的羔羊。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对同一问题要多提问几个学生,努力营造竞争气氛。这样有竞争才会有创新。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神圣使命,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质疑,鼓励争论,让学生的发言做到言为心声、句由已出,从而点燃学生心灵,开拓创新的火花,培养出不惟师、不惟上、我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转变观念,改革教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带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走向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云.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提问的艺术[J].教育艺术,2010 (5)
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篇11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在出现以下情况时采用:
1. 学生意见出现较大分歧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存在分歧的问题。比如,《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有的学生认为,如果要与父母交朋友,就应该把对他们的意见提出来,因为朋友应该是平等的,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不应该把对父母的意见提出来,因为是父母千辛万苦把我们养大,爱他们就应该听他们的话。这种学生在课堂上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此时,应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教师不应该在开始就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应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一起达到对正确观点的认识。
2.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引向深入
这里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为例。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直入主题,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和意义做出结论,则学生对实行对外开放理解极易局限于物质文明建设对外开放这一个方面。因此,为了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做泛泛的理解,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这样,对这个并不容易的问题,学生会主动去思考,在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老师便比较容易地将“我国的对外开放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这一认识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基本国策达到完整、准确的理解。
3.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
例如《竞争·合作》一节,这两个词的概念很抽象,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抽象,因此,为了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应该以实例来引导学生的认识。此时,可以举雅典奥运会王楠、张怡宁双打夺金的故事,随后可提出下面的问题:王楠和张怡宁是怎样对待竞争的?比赛必然伤和气吗?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和气,又达到比赛的目的?对你有什么启示?在这些问题的刺激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便会有话可说,并且是畅所欲言,这样做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做到了全体参与,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也被激发了起来。
为了使这个方法能一直行之有效,不仅需要对班级的各个合作小组及时进行优化,还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防止学生无效的合作,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积极达到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通过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合作式教学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尤其是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主体是合作式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师提前做好谋划,并以此为蓝本进行课堂教学。具体说来,合作式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 预习和讨论
这个步骤中一般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为将要学习课程的知识点、要点和难点做好一定的准备。此外,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有目的性的思考空间,在学生开始预习和讨论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容易引起他们深思的话题,或者一些比较切合时事热点的话题和容易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一个很好地铺垫。
2. 学生相互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这一步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以保证讨论的充分性。学生了通过上一步骤的预习已基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此时要做的便是让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所学课程的结论。讨论期间,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之后让学生代表总结描述他们讨论所得的各种观点和结论,而老师应当对这些观点和结论进行点评。由于极大的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高。这样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他们的民主平等的意识和集体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推动着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 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要充当主持的角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控制讨论的节奏,适时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观点,以供大家参考;二是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找出共性的问题,再与学生共同探讨,并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 课堂总结
这个环节看似并不重要,实际上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过了前三个步骤的学习和讨论,学生虽然对课程内容获得了有效的理解,但是知识结构还不够完整和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穿针引线的作用,简明扼要地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并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
以上四个步骤缺一不可,环环相扣,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合作式的教学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都可以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初中政治课的创新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政治的创新教学06-08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08-12
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05-16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10-07
创新理念下初中政治08-13
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07-12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08-04
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06-28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05-28
初中政治课教学心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