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初中政治教学(精选12篇)
搞好初中政治教学 篇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日常的教学学科, 也是一种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导教材, 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新课改的环境下, 如何规避传统填鸭式学习的弊端, 从而更好地做好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教学观点, 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为辅
“自学为主, 教学为辅”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出现的新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提倡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提高他们的课题参与度,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先简练而精确地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将留给学生进行理解和把握的时间增长, 最后让他们把自己当作教师向同学们讲解自己的理解, 这样就可以让学习由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 使学生增加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二、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教育体制是以考试为导向的, 这就决定了分数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标准, 而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在新课改的条件下,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知识储备, 加强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1) 基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 将学生按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按组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 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2) 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 使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 讲故事的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例子的方式等, 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当然, 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依靠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定教学目标, 并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以有条不紊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对知识点进行迁移, 开拓教学思路
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 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就是很好的方式, 通过知识点迁移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 让学生举一反三, 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 讲授“正常情绪”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设计诸如“自己平时会有哪些情绪”“当自己有情绪时, 身体会有哪些表现”“情绪变化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等的问题, 将思想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进行结合, 在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四、理论结合实际, 让知识发挥效用
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具备应对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态度。中学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学生都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形成的黄金期, 人生观初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教育会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终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为了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用实际生活例子, 设置生活场景等方式将政治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体验知识的魅力, 从而帮助他们开阔思维, 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 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的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面向全体, 抓两头促中间, 积极转化和辅导后进生
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学思想的转变体现在实际教学中, 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全体学生,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即是要对全体学生负责, 在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 以向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转化和辅导后进生的工作, 要求教师要对后进生有耐心, 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除了要帮助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外, 还要认真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 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总之,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积极研究教学方法, 从而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方式,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思想政治课基本知识。并要在努力抓好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重视辅导和转化学困生, 从而切实搞好思想政治教学。
摘要:根据实际教学中的总结, 提出了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适当对知识点进行迁移扩展等方法, 以达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如何取得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最佳效果[J].考试周刊, 2009.
[2]吴素辉.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之我见[J].青年文学家, 2007.
[3]刘朝宇.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10.
搞好初中政治教学 篇2
正值我省新课程实行第二年之期,在这炎热的暑期参加了2011年达州市中小学远程网络培训。本人认真学习和研读了《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下面谈谈我对搞好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把握新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性质。
我们把握新课程的性质,主要应明确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我们把握新课程性质,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功能定位,既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进行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其中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课提出了五个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三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四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五是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课程理念体现了对课程理想的追求,它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课程框架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有关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建议,都来自课程理念。
三、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认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按照社会的要求,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发挥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对教学方向的把握、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任务的分配、进程的安排、形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结果的评价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实施新课标,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片面地夸大,更不能忽视。同时,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渗透和体现了教师教学思想和个人风格,也体现了教师个人智慧。此外,教学活动也不是游离于教师之外的单纯的学生活动。在学习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讲授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对一些偏离主题的观点、看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辩论中,调节和疏导学生因争辩而产生的矛盾,在活动中,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社会调查中,帮助学生解决具体操作中的困难等等。总之,做理性的组织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协调人,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上,好的结果评价会激发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进入新的学习。如:在评价的态度上,采用鼓励的、欣赏的语言或行为,可以激励学生的再学习和再创造,在评价的导向上,通过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合作情况的评价,可加强评价的针对性,以利于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在评价的方式上,课堂评价、纸笔评价、分层评价、展示性评价等多样的方式,可以改变单一评价的片面性,提高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通过评价发挥教师作为激励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三、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正确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依然是“满堂灌”、“全包办”,不肯从主角的位臵上退下来,二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徒有气氛热烈、活动充分的形式,却脱离了教学任务,费时且低效。这都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片面理解和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要以尊重、信任、宽容的情感对待学生。
四、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最多的方法是讲授式教学法。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我们要加以辩证的分析,既要看到它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特的价值,因而被广泛采用,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传递信息迅速,教师可控性强等,同时也要看到它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不能很能好地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活动时间缺乏等缺陷。若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科学地把握,注意讲授的启发性、精致性、直观性、感染性,并有机地与其他活动形式相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式等,都是被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实践也证明了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和推动作用。我们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要着力体现当前主导的活动形式。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我们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适时、适地的选择和整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五、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注重情境创设和活动开展。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诱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现象,捕捉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通过语言、音像、挂图、多媒体等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
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的活动过程,从活动的主体来说,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从活动的空间来说,既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从活动的形式来说,既有学生外在的行为动作,也有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单纯是指课堂中学生的演示、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活动,也不单纯是指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更不单纯是指相对于必修课、选修课而言的活动课。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不仅要制订课堂教学计划,还要制订课外活动计划。在制订课外活动计划时,必须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计划、班级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等,讲求综合效益。
六、要搞好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搞好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十分高,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各校教研组、备课组要拧成一股绳,成为团结协作的坚强集体。教研组内部、备课组内部教师之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唯有这种境界才能真诚合作,共同提高。搞好校本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臵上、教学内容的拓展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及社会实际的结合上、习题编制和选用等方面多作研究,多作探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进一步设计教学过程。各校备课组成员能够真正做到团结协助,资源共享,就能不断拓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空间,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搞好初中政治教学 篇3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学生层面来讲,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无瑕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由此,造成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加之语文基础知识不好,表达能力差,一到中考考场,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的理论性的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那就傻眼了。
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目前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一,必须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点。用邓小平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探索打破常观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与城市相接轨的、能卓有成效的、适应农村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就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 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迷信权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溪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留守在农村初中教学第一线的思想政治课的大部分教师,正艰苦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们努力学习兄弟学校、特别是已有创新教学成果的学校的先进经验,以充实自己;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成果;收集资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二,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 广阔,善于独立思考。其实我们的政治也是丰富多彩的,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政治的影子。通过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于完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精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现在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但它的负 面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思想对学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义利观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等价交换是经济生活中的通行准则,但是有人把它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出现“权钱交易”“互利互惠”等,奉献精神被日益淡化。让传统道德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弘扬光大,很有必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他们能否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取决于这一代能否具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拓创造,积极进取的精神。根据时代要求,弘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已迫在眉睫。那么,应如何在政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教育那?(1)中国传统道德浩如烟海,必须认真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道德中有不少封建糟粕,需要我们分析鉴别。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伦理规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特权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的价值观念,这些封建糟粕至今仍然沉淀在我们民族的心理之中,腐蚀人们的思想,应当抛弃。(2)要把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辩证思维,防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 另一方面,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要把谦虚戒骄与拼搏进取,勤奋节俭与合理消费,与人为善与坚持原则,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结合起来,塑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二十一世纪新人。(3)传统道德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与当今时代有着漫长的时空差距,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以此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青春。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政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搞好政治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4
一、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与课改前相比较,高中政治应用性更强,不少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多联系社会生活,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尽可能地拉近政治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以便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之中,主动探索相关的政治问题,体验由“不知”到“知道”的转化,深刻体会政治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体会学习的乐趣。如在讲授《小康社会的建设》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为调查迁安市区冶金铸造、水泥建材、地毯服装、造纸包装、医药食品、电线电缆、化工等七大支柱工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撰写出调查报告。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直观的材料,创设出直观化的生活情境,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交流探讨,使他们知识、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一来,学生在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的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结论———体验成功,在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又如,在讲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我带领学生前往长城钢铁集团参观采访,并对该集团周围环境做了调查。采访过程中,学生们争相向相关人员提问,如你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实行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制止环境进一步不受污染?环保局或政府来此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吗?有没有试着改变环境……采访回来后,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评出“最有价值”“最有深度”的问题奖项。接着,我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局部经济利益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学生听得饶有兴致,效果不错。
二、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
提问是中学教学当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实践证明,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而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对于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因而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问,为学生质疑提供环境,注意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在学生的提问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所提的问题可能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和善待学生所提问题的同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我有这样一个教学经历:与大多数老师一样,我在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阐述了“白马非马”论,以期达到帮助学生理解“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料话音刚落,有一学生噘着嘴巴,不屑一顾地跟周围同学交流着什么。于是,我故意提高嗓音对全班同学说:“有不懂的请课后到办公室找我交流。”谁知那个学生沉不住气了,马上站起来反对我,他指出:“老师,您讲述这一典故用的讽刺口气是对学术的不严肃,而且‘白马非马’的典故中‘非’字的不同理解反映不同的哲理。如果‘非’作‘不是’‘不属于’或‘全异于’之解,确实是割裂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但是如果理解为‘有区别于’‘不等同于’或‘有异于’,则含有‘个别不同于一般’的辨证思想。”最后,当着全班同学诚恳地接受了该同学的批评,并对该同学大胆怀疑,为真理大胆抗争的积极态度予以了表扬。这一场师生“冲突”,深化了同学们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全面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同学们培养批判精神树立了现实的榜样。
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搞好初中政治教学 篇5
—————李海杰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巧用多种方式 搞好政治教学 篇6
高中思想政治课比较抽象难懂,因此需要教师巧用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巧用数学知识,搞好经济生活教学
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有几个涉及到数学知识的问题,学生比较难于理解,也比较感兴趣,此时引入数学知识,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问题。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这一问题,教师觉得很简单,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试举一例,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而商品总量为原来的二倍,二者相乘,不正是一吗?这时学生恍然大悟。
还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问题。假设原来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8元的商品出口到美国卖1美元;1美元的商品进口到中国卖8元。现假设人民币升值为1美元兑换4元人民币,8元的商品出口到美国卖2美元,1美元的商品进口到中国卖4元,运用价格和供求的关系一分析,不一目了然吗?
二、巧用多种手段,搞好哲学教学
教学中,同学们普遍感觉哲学比较抽象,不易把握,从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对学习哲学没有了兴趣。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设计好情境。在哲学教学中,情境的设计一要学生熟悉,二要体现哲理,三要学生感兴趣。
西游记是学生熟悉的题材,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几个情境用哲学分析:
(1)从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看,悟空本领大但难驾驭。八戒好吃懒做但对领导忠心,沙僧本领一般但任劳任怨,唐僧善良但有时不辨是非,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2)四人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取经任务,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3)八戒缺点很多。在取经路上从不像悟空那样撒手而去,体现了一分为二,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古诗词也是学生熟悉的,在哲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矛盾的观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的观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的观点。
当然还有漫画、笑话、寓言、广告词、历史故事、学生身边的事例等,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三、巧用综合探究,提高创新能力
综合探究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教学中的薄弱点,在教学中如何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首先明确本次探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感受文化竞争力,认识到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
第一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调查,如本校同学喜欢的电视剧及其国别,喜欢的歌及其地区。
第二步,搜集相关资料,如山东文博会的相关情况、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情况等。
第三步,举行展览,交流各自调查搜集情况。
第四步,交流感悟心得。
最后,写调查报告,主要是对文化竞争力的感悟,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对策。
四、巧用辩论活动。发展综合素质
辩论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也是课外活动的最大亮点。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才能做到学也融融,教也融融。
目前韩剧热播,笔者设想利用韩剧《大长今》提供一个辩题。假设因为《大长今》的热播,有人提出要禁播,辩题就设为:是否应禁播《大长今》。正方观点为应禁播,反方观点为不应禁播,要求双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自己的理论根据。教师随时引导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就自己支持的一方观点提供佐证。在辩论中,要尽量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才能达到效果。例如,反方理由为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优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时教师应追问,何以见得?当然由于学生自身限制,采用辩论这种形式,很容易背离了本课的目标。这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与教学目的有关的方向上来,这是在采用辩论这种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另外,辩论结束时,应得出结论,不能像大专辩论赛那样,为辩论而辩论。
搞好初中政治教学 篇7
一、用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景,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兴趣,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 还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当代中国和世界丰富多彩的时政材料, 将众多反映理论问题的社会热点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例如, 在讲有关国际关系的内容时, 笔者用多媒体呈现了美国侵略伊拉克战争中有关残害人民和毁灭文明成果的惨不忍睹的有关镜头, 给学生分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世界上为什么会爆发伊拉克战争, 美国实施对伊战争的目标和实质是什么?在讨论中学生将这一背景材料结合起来, 自然就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其对外职能必然是侵略和扩张。二是绕过联合国发动对伊战争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是为了推行其单边主义的全球战略。三是对伊战争是美国以伊拉克为突破口, 对伊斯兰文明进行改造的战略步骤。四是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美国对伊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企图控制石油资源。这样的情景导入, 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其国家利益, 而且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及职能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被这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所吸引, 从而增强了对社会、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萌发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赋予了学生以热情和毅力, 增加了勇气和信心, 品尝到了学以致用的成功快感。
二、用信息技术呈现背景材料, 涵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精神
作为人文学科的政治课, 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课教学首先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 密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 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来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 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 关注社会焦点, 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 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 撰写政治小论文, 进行全校评比。这样, 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如笔者在讲授弘扬民族精神的教材内容时, 用电视机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的新闻和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 以此体验感受民族精神。
根据学生看到的直观材料, 笔者让学生思考在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 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学生们被感人的画面深深震撼和感动。他们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出现了很多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语言。师生共同得出观点:抗震救灾精神, 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就是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就是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就是舍生忘死、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就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在大地震发生之后的抗震抢除救灾战斗中, 灾区的通讯、公安、民航、运输、医疗、地震监测及其他各职能部门做出了极其突出和卓越的贡献。
然后, 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任何事物都是具有辩证性的。灾难是一把双刃剑, 它摧毁了物质世界, 却锤炼了人的精神。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 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抗震救灾精神弥足珍贵, 值得我们每个人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团结一心, 众志成城, 不畏艰难, 拼搏进取, 矢志不渝, 真正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为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用信息技术展现实际生活画面,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 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实际生活画面, 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运用电教媒体作为纽带, 不仅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 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把课堂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笔者在讲授“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 用多媒体展示了两组图片:大自然美丽迷人、多姿多彩、令人陶醉的旖旎风光画面, 并配以优美浪漫的音乐, 激发学生对美丽地球家园的热爱之情;然后将我国北方沙漠化、北京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1998年发生特大洪灾、一些地方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印度洋地区发生的海啸等新闻中录下的活生生的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灾难感到震惊, 另一方面对环境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讨论: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避免环境的恶化和灾难, 人类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经济发展, 片面地急功近利, 割裂了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客观联系, 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结果不仅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更危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一道理。之后, 笔者又启发学生:我们生活区的周围有哪些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现象?我们孟津县的生态环境如何?要求学生进行访谈或调查研究。课后,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写出了一些关注现实、关注我们生存环境的小论文, 学生还组织了志愿者环保行动, 走上街头向社会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觉捡拾垃圾, 积极参与打造北邙绿色屏障植树活动, 为小树涂白、挂牌, 参与禁烧秸秆的环保活动, 受到社会的称赞。这一教学过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研究成果,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例如, 为了搞好“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教学, 使学生坚定和平统一祖国、反对台独分裂的信念, 笔者布置了如下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 分别搜集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 如:台湾是我国不容分割的一部分, 有什么历史和法律依据;台湾回归祖国后的好处;新中国成立后, 历届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和策略的演变;实现台湾和平统一的时机和条件等。学生搜集好后, 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学生利用网络从不同资源中搜索、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 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课件展示其研究成果, 让大家共享许多从来没有了解过的台湾问题信息, 扩展了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的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针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展开广泛讨论。如针对校园伤害事件屡屡发生、社会上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市场、不法网吧对青少年开放等问题, 组织学生课前上网搜集材料, 课堂上进行辩论, 学生在自由辩论中不仅认识到上述现象对自己成长的危害性, 还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以及多角度、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在布置一些相关研究性课题时, 笔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 既使交流的内容得到了充实, 又有利于形成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 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起到了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使用的作用。
搞好初中政治教学 篇8
一、高中政治课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主动性、参与性
传统的教学法手段虽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参与性, 但其力量就显得比较单薄, 对学生感官刺激比较单一, 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进行情境设计, 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 改善教学环境, 增强感染力, 提高教学实效。这对于发挥学生的参与性, 并最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大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 一味依靠教师讲解而导致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 并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
2.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 便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媒体作用加以理解和掌握, 如在讲解高二哲学“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时, 利用Flash动画“小鸡是怎么长大的”科普知识, 形象地说明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动感的画面可以达到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形象, 并有效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 并且可以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 优化教学内容。
3.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法, 由于教学媒体的简单, 课堂教学的任务似乎仅仅是讲解或传授教学内容, 这种逻辑分析讲授过程的课堂教学法, 也限制了大量的信息, 材料进入课堂, 从而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从信息材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二、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要注重课件的制作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整合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 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才能发挥它的优势, 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认为在制作课件时应重视以下两方面:
1.课件的灵魂———科学性。
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均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标准。仅从政治学科的辅助教学软件的角度看, 我认为: (1) 看它是否体现了政治教材的教学目的, 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表现形式, 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 内容要与教材一致, 必须正确无误, 无任何科学错误, 这是一个成功课件的前提。 (2) 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字幕、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融为一体, 但这些都要围绕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 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既不可哗众取宠、堆砌素材, 也不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要体现辅助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
2.课件的生命力———实用性。
不言而喻, 课件是为辅助教学而用, 是教学的工具, 因而实用性就成为评判课件的重要标准之一。 (1) 能为教学所用。除上述的科学性之外, 有时甚至还可体现出教师的学术水平、教材内容发掘的深度等独到之处, 成为更好地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现代桥梁,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要体现出课件的易用性。因为教学过程决定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教材分析、传授和师生交流上, 软件的演示和操作不可占用太多时间或进行太复杂的操作。 (3) 实际效果。当我们走出仅将多媒体作为“演示手段”的“初级阶段”后, 摆在面前的就是开始从形式转向深入, 注重课件在中学政治教学授课过程中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解决、师生交流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甚至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 同时也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 实用性就是课件的生命力所在。
三、信息技术对高中政治课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为政治课教学带来全新的机遇, 使政治课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也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求政治教师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纠正教学目标单一的传统思想, 把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
2.要求教师熟悉教材, 准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有较广阔的知识面。
3.要求教师能熟练地驾驭多媒体硬软件系统, 尤其是对软件的应用, 应能充分利用软件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功能。
4.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坚持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只不过是辅助工具, 不应喧宾夺主, 使整堂课演变为工具的展示和手段的演示, 坚持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运用的适度性和简洁性原则、牢记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都是人, 而不应让机器唱主角。
如何搞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篇9
一、树立学生信心, 培养写作兴趣
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就必须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入手, 作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 他们很容易情绪化, 会因为对英语没有兴趣而不去学习, 或者在经过挫折后惧怕英语写作, 教师要及时了解这些信息, 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写作信心, 培养写作兴趣。
1. 鼓励学生, 树立信心
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在学习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 会因为写作水平较差而自责, 丧失信心, 最终放弃英语写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平衡工作,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 要注意评价措辞, 在客观基础上增加鼓励的话语。对一些表现实在很差的学生, 教师也不能一味的打击, 要以树立学生信心为主题。比如, 在英语写作讲评课上, 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 “you do it well!continue to come on.”“There are progress, continue to work hard!”“To pay attention to this mistake, I believe that you will be better.”学生在受到鼓励后, 大多都会勇敢的迎接挑战, 不断的练习自己的写作技巧, 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会不断提升。
2. 营造气氛, 培养兴趣
英语是一种外来的学科, 在讲课方式上也需要借鉴国外的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甚少, 讲课氛围沉闷, 学生会产生疲倦, 大大降低了英语写作的兴趣。对此, 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写作的魅力与乐趣,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举例来说,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英语文章进行角色扮演, 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点评, 指导学生化为己用, 这样, 学生在角色扮演的乐趣中, 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也大大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进行当堂随机写作, 教师给定一个题目, 要求不能写在纸上, 选择学生进行对话, 这对学生的写作速度有着很好的锻炼, 对一些句式、语句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二、打牢基础, 以逸待劳
英语写作需要丰富的词汇、句式等作为基础, 而一篇优美的文章也需要华丽的词汇、恰当的句式来组成。所以, 要想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就必学带领学生打牢基础, 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 才能以逸待劳, 游刃有余。
1. 不断积累词汇, 熟练记忆运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想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 就必须拥有丰富的词汇量, 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所以, 学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英语词汇, 并且熟练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方法, 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要注意运用方法, 做到事半功倍。比如, 在记忆“sharpener”这个单词时, 由于字母较多, 学生很容易混淆, 难以记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法, 学生看着卷笔刀, 想着“sharpener”是名词, 同时记住该单词的发音、词意、结构, 多方面同时记忆看似增加负担, 但其实效果却更好, 记忆更深刻。初中英语词汇较为简单, 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 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 对写作也有很大帮助。
2. 摒弃汉式英语, 掌握语法运用
“汉式英语”是现在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英语的语法结构所导致的, 如果学生一直掌握不住英语的句式结构, 写作能力永远也提升不了。因此, 教师要注重对语法句式的讲解, 可以以学生的作文为例子, 进行剖析, 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对于学生普遍犯的错误, 教师要布置专项练习作业进行强化训练, 确保所有学生认识到语法危险区, 不要再次犯错。教师在讲授教材文章时, 也要注意讲解作者所运用的语法, 可以让学生模仿, 探究其中的技巧, 不断优化自己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
三、读写结合, 相互促进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能与人进行交流, 而写作水平也体现着学生的交流水平, 反过来说, 在学习说与写的过程中, 二者也是不可分离的, 读写结合, 相互促进, 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 朗诵文章, 锻炼语感
学习英语与学习汉语有着共通之处, 那就是培养语感, 语感是长期断链中形成的一种语言感觉, 是语言类学科独有的学习技巧。写作其实也是英语交流的一种形式, 只不过是落实到了纸上。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的培养与锻炼, 要贯穿在平时的学习中。如在早自习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朗诵要求, 选择合适的段落进行背诵, 理解一些句式语法的用法。教师还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选择合适的音频、视频进行播放, 在听、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感。
2. 读写结合, 以读带写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读”与“写”是运用最多的方法, “读”与“写”结合, 能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很多初中生对英语写作感到厌倦, 对其没有兴趣,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要求时, 总是乱写一通, 写完甚至连自己都读不懂。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以“读”带动“写”, 在朗读中熟悉英语表达习惯与语法结构, 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朗读的时间要把握好, 时间变长之后, 朗读的效率就会降低, 此时需要停止朗读, 开始回顾或者写作, 可以写句子, 也可以写下刚刚读过的内容。这样, 二者相互结合, 既培养了语感, 也锻炼了写作能力。
四、总结经验, 运用技巧
“勤能补拙”, 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就必须不断的练习, 而在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 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 给学生传授写作技巧,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
1. 总结写作经验, 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英语所涉及的语法等较为简单, 所以, 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积累句型、短语, 以便在自己写作时可以运用上。举例来说,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经典句型, 像“A and B are different in some way”“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等, 这些句型是通用的, 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化为己用, 对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优美性都有很大的帮助。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经验,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不断努力练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2. 分层教学, 传授技巧
每一个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并不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 所以,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为每一个学生讲授写作的技巧。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完成, 教师要为学生制订合适的计划, 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写作类型是多样的,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专题进行阶段性训练, 如选择书信类作文题目, 教师可以花4个周的时间来让学生练习书信文章的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 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对每一个学生的文章, 都要仔细查看, 给出指导意见, 逐渐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搞好初中英语作文教学 篇10
一、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现状
师生对英语作文都比较重视。英语作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考试分值比重较大的题型, 因此, 学好英语写作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师生都清楚,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写作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里的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以及长句、短句的组织能力等, 并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现实的教学中, 师生对英语作文写作都比较重视, 愿意花费时间去练习, 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原因, 想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英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英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对英语作文认识不全面。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直接执行者,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 如果教师业务熟练、知识丰富, 自然能传授给学生足够多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会很高, 反之则不然。因此, 要想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现实中一些英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 或学历较低, 或没有经验, 英语教学水平较低, 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 还有一些英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 他们对英语作文教学认识不全面, 平常的英语写作练习只是为考试而准备的, 只关心考试的题型、出题方向等, 并向学生提供一些英语作文写作模板, 以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考试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呆板、僵化, 只知道依赖模板, 没有自己的思维, 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2. 英语作文教学方法与技巧不足。
“教学有法”说明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能够帮助提升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效率。相比较其他方面来说, 英语作文教学更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但是,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 很多英语教师并不注重对作文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究, 还是重复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布置题目,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作文练习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 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要求, 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只能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 疲于应付, 最终丧失英语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三、搞好英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英语作文教学。
应试教育下的一些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 是陈旧、落后的观念。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对英语分数的重视, 而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对于英语作文教学也要有全面、深刻、科学的认识, 英语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也能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要因为提高学生的短期成绩而急功近利, 选取一些作文写作模板教给学生, 而是要将学生的短期需要和长期发展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挖掘写作元素, 增加词汇的拥有量, 学好语法, 学会对长短句的逻辑排列与组织, 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作文水平。
2. 打好基础, 积累素材, 做好单项训练。
首先, 要打好写作基础, 做好单项训练。英语写作离不开词汇和语法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写作是一座大厦, 那么词汇就是建筑中的砖瓦, 语法就是大厦的框架, 两者缺一不可。可以说, 基础知识是写作的基础, 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个基础, 采取各种必要的方法和措施, 抓牢基础知识。在教学实践中, 对于每个单元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和句型,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默写和听写, 每个学生都要过关, 要求学生能牢牢掌握每单元的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及句型并且能灵活运用, 同时教师要多让学生应用学过的词句做相关的汉译英练习。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 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和规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学生要积累写作素材。“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做诗如此, 写英语作文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鼓励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 将美句、美段经过分类, 摘抄在本子上, 这就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的运用。
好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所以每个英语教师都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 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训练的辅导, 向学生介绍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如提示学生如何开头、展开、结尾, 段落的衔接过渡, 句子逻辑关系以及语法、修辞方法等。其次,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进行举例, 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情境很快进入写作意境。再次, 批阅作文要及时, 并收集带有倾向性的错误, 做好归类, 在课堂上逐一讲解。最后, 教师在课下要多关心学生,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4. 英语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 合理批阅、评价。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 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素质, 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 对于学历不高、知识不丰富的教师而言, 一定要在坚持教学的同时不断进修、学习, 充实自己, 提升自身的英语素质。年轻教师要多实践、多学习, 不断总结, 以老教师的经验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等。这样就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 搞好政治课教学 篇11
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法制观念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在中专生的成长中起重要作用的课程。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优秀的道德品质,牢固的法制观念,是实现我们的教育方针,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的需要。
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在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内在统一,在于它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要求我们不仅要搞好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扩充知识面的目的。因此,每位政治课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性原则的运用。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
一、联系学生实际
一是联系中专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实际,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组织教学,正确把握好授课的深度。二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现在的中专生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是初中阶段的“双差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思想素质较差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内容的教学和转变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他们要求进步,克服不求上进的思想,克服“考上重点高中光荣,上中专学习没面子”的错误观点,努力消除自卑感,树立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思想和坚定的学习信念。
二、联系社会实际
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甚至身边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联系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进行授课,联系本地的社会发展实际来授课。例如,在讲授《经济政治》时,着重联系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取得的巨大成绩,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用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如出生于朝阳市建平县罗福沟乡的方永刚的先进事迹,让学生真正看到党的先进性,从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提高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从而为将来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方法要合乎实际
首先,教育学生端正对政治课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政治课的重要性远不如语数外等课程重要。这种偏科的思想必定带到中专学校来。针对学生的这种实际,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课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联系一些著名的优秀人物成长的过程,尤其是中专学历的著名人物的成长过程,深刻阐明政治理论课对于职高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作用和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政治课的学习。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克服以往的“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传统做法,因为这种方法从根本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课的外部原因之一。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引导学生自学讨论、讲解答疑与练习的方法,对学生采取的是“授以渔”式的启发式方法而不是“授以鱼”式的满堂灌的呆板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所授课的班级普遍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活动,即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不同问题自拟题目进行演讲。由于学生关心的问题不同,因此,演讲的题目也各不相同,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却反映出了青年学生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评价,这种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融洽了师生关系,使教师在教学中阐述的观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采取读书与讨论、讲解答疑与练习的教法,即学生按自学读书提纲边读书边思考,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探讨,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发言机会少的现象,教师可以了解同学们在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把握好课程的系统性、计划性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讲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怎样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篇12
一、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际工作中, 存在以下几种教不得法的问题:一是教学不到位, 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对文章中字词的解释而不重视对文章整体理解和语言运用巧妙的讲述。二是教学方法呆板、僵化。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并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应对各种文章, 不能灵活变动, 模式过于僵化、呆板。三是以讲为主。在分析课文时, 总跳不出“分析”的框架, 局限于深入理解这个层面,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总想分析出其微言大义来。仿佛不这样教就显得教学没有深度, 不这样教就不算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为了追求课堂上的表面活跃, 大量的提问充斥课堂, 满堂讲、满堂问、串讲串问, 把语文课上成问答课。四是题海战术。现在的学生, 除了极少的上课时间, 大部分时间都被“考试”“训练”给占满了。学生整日里泡在“题海”中而不能自拔, 而考试时最感头疼的还是不会阅读分析。这除了试题本身的因素外, 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题海战术的不灵验。
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 说到底, 还是教师对语文教学上的认识有偏差。
现在的教师, 文凭上都是高学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就显得有些“低能”。他们也知道自己努力地去教学生, 却收不到成效, 也很苦恼, 在努力去改变种种问题, 但是总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有的教师说:“我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比以前增多了, 有提问、质疑、合作学习等, 能用的都用上了”。我感觉, 教师在改变的同时, 要思考是“量变”还是“质变”, 要从思想观念上提起重视。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做法上的走样, 所以, 要解决课文教学“怎样教”的问题, 正确解读新课改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
密切关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新成果, 使认识和实践及时跟进。新的课改成果凝结着众多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潜心探索的智慧和心血, 我们要及时了解、及时吸收, 使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 而且如果能将我们自身的探索与他人的成果有机结合, 还可望生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更为适用的教学策略、教学路径等。我们关注的渠道主要有相关的专业期刊、专业网站、专家博客、有关专著、各层级的研讨会、培训班等。不仅要看、要听、要学, 还要深入思考, 及时归纳梳理, 弄清楚各路成果的来龙去脉, 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使自己很快也能成为专家学者, 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树立团队意识、攻坚意识, 整体提高语文教育水平。试想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氛围, 靠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努力在数年内要把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到现在的程度是多么困难。在一个相对关联密切的单位区域内, 比如一所学校或校内的一个年级组, 能真诚地联合起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肯定比个人单枪匹马奋斗其成效要显著得多。在一个真诚合作的团队中, 不仅能使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还能使个人的潜在能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成员间优势互补的效应得以充分的显现。
三、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习的有效手段, 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的活动, 可以采用朗读、泛读、默读、研读、背诵等方式, 不同方式的读, 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 课文朗读, 通过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学习,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陶冶情操;课文研读, 是对内容深层次的把握, 逐字逐句的阅读, 弄懂字、词、句的意思, 把握中心思想,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略读, 对课文内容不求甚解, 做大致的了解, 阅读速度较快;赏读, 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保证学生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时空, 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 追求一种读书的无扰与无我, 一种从容与自在, 读出感觉来, 融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 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 从而产生或喜或悲, 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 为人生的未来发展构筑起一座精神的家园。
阅读是广义的, 不只是书本的文章,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思维, 积累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 用形象的话来说, 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如果课内阅读是点的话, 课外阅读就是面, 点面结合,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互相促进和提升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由选择, 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小说、散文、神话等。另外, 学生可以订阅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报纸杂志, 如《语文报》《读者》《微型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等。教师应把教学大纲中指定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的篇目推荐给学生, 鼓励学生用节约的零花钱买书, 以备自由阅读时人人都有书可读。这种阅读方式给学生开放了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 深受学生的欢迎。
教师要营造一种大的语文学习氛围, 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指导很重要。首先强调读,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进而让学生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能进行思考:我究竟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对我最有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搞好初中政治教学】推荐阅读: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06-27
怎样搞好初中语文教学07-18
搞好教学08-10
搞好阅读教学10-16
搞好语文阅读教学10-16
搞好小学科学教学06-20
搞好小学作文教学09-03
搞好体育教学11-09
搞好教学课堂教学08-10
搞好中学物理教学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