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中学音乐教学

2024-09-17

搞好中学音乐教学(共12篇)

搞好中学音乐教学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上好一堂作文课, 让学生获得写作的知识和能力, 成为了众多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很多学生认为作文课枯燥无趣, 导致写作能力差所以上好作文课尤其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搞好中学作文教学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 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远“观”近“察”, 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 养成一种习惯。

记得2013年冬天下第一场雪时, 我正给学生上作文课, 学生被漫天的雪花吸引了, 心思早就不在教室了。这时, 一名学生说:“老师, 您能让我们去打雪仗吗?”我灵机一动, 说:“好!”教室里立刻沸腾了, 学生摩拳擦掌准备往外冲。这时, 我却不紧不慢地说:“大家先别急, 先听我朗读一段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描写景色的片段, 再去好好玩, 好吗?”学生立刻安静下来, 接着我激情昂扬地朗读起来。朗读结束, 我说:“现在我们就走出教室, 去尽情玩吧!玩够了我们写篇有关雪的文章, 好吗?”“好!”学生齐声回答。那次习作非常成功。

二、关注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 作文评改应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让每一次作文评改成为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次写作练习的加油站,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理会”甚至是“领会”教师评价性的指导;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积极自主地修改作文, 从而达到在修改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那么, 教师该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呢?

(一) 评中有“激”

在学生作文的旁批和总评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要以赞赏的语言夸奖学生, 对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更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 哪怕就只是一个字、一句话, 或一个精彩的修辞, 教师也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以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 评中有“法”

无论是文章的整体布局, 还是段落的条理, 或是语言的修饰, 甚至一个标点的运用, 都要精益求精。作文评改时, 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把文章修改的原则指明, 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出了问题, 这样学生修改起来就好很顺利。

(三) 评中有“范”

教师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 教师的评语应是一篇精短的小作文, 它应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教师应让自己的评语既简短生动, 又富有启发性、指导性, 使学生心领之, 神会之, 心慕之, 手追之。

当学生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后, 教师就要组织和指导学生采用自改和互改的方式自主修改作文。

三、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

大部分学生往往拿起笔却是不知道写什么, 这种现象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现象。头脑里没有丰富的素材, 当然就写不出成文的东西。根据我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我认为观察是学生获得丰富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 观察的多了就形成各种各样的表象, 写作的材料就积累起来了。所以, 我就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事件和生活。在去年的国庆节前夕, 学校安排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可是我却发现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动力, 原来是学生对学校这样的安排不感兴趣。于是, 我抓住这次机会,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命题是“国庆节是这样庆祝的”。由于我的命题符合了同学们的心里想法, 所以学生以很高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活动, 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心里的自然反应, 我心里感觉很是高兴, 原来学生的文笔可没有这么出色。只有平时注重对生活和事物的细心观察, 才能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作为素材。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件小事, 身边的任何景物都会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积累的东西多了, 慢慢的就会改变提笔无字的现象。“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四、传授写作技巧, 让学生能写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 课文的安排都是以单元为单位的, 单元里面的文章基本上文体相同, 这样的编排体系能够以单元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使单元中的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文。那么, 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 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促教的习作指导策略, 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 即“学生初学—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与互改”。“用我眼看世界, 以我手写我心, 以我文抒我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他们的作文自然能够写得扎扎实实, 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自改、互改, 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入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点评方案, 这样学生就乐于接受, 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状况。

五、课堂上加强口语作文训练

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文主题、谈论所选题材以及行文构思, 都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口语训练当是口头作文, 通过口头作文, 可以帮助学生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有文采地进行口头表达。另外, 作文课上进行的讲评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分别选择一些好的和美的文章读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发现文章的优劣, 然后再让学生发表见解, 口头进行修改和评议, 这样就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

日记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往往有一些想法, 不愿与教师当面讲, 而在日记中便少一些这样的顾虑。班级中的很多问题我都是从日记中发现的。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向我反映情况, 还不忘嘱咐一句:老师, 可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所以, 写日记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还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帮手。我很重视与学生在日记中的沟通, 遇到问题我会马上解决, 还要给他们写上热情洋溢的、充满鼓励的话语。同时我也指导学生经常在日记中进行反思, 从而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另外我搜集了一些身处逆境却能奋发向上的人物事迹讲给他们听, 告诉他们暂时的失利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永远失去斗志, 那才会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 搞好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中笔者从六个方面就搞好中学作文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搞好,中学,作文,教学

搞好中学音乐教学 篇2

浅谈如何搞好中学的班级管理

湖北郧县谭山中学索明涛

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细,如何在忙乱中理清工作思路成为抓好班级,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近十年,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对山区学校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现将其介绍如下:

一、统一认识

人们常说一支军队如果将帅与士兵的认识不统一会造成军心涣散、步调不一致,这支军队一定会打败战,班级的管理也是一样,如果班主任不设法让学生的思想和班主任保持一致,班级的管理也是费力不讨好,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让学生真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

多数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仅停留在“学习好了,学业有成了,爸妈开心,自己有面子,将来也可以找份好工作,能赚大钱,生活会好过些。”这也是推动这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实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种思想只是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翻版,是不可取的。这种指导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参加了工作,他们将以追名逐利为目的,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最终成为名利的奴隶,危害社会。这种认识谈不上认清学习的重要性。还有极少部分学生的认识更加肤浅,他们认为读书是在为国家、为家长尽义务,他们在校的目的是为了长身体,为了让家长“安心”在外工作。这部分学生可以说是脚踩西瓜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没有了目标,又加上正处在躁动不安、叛逆心理极强的年龄段,各种违纪现象的频频出现就不足为怪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习重要”的概念,更谈不上认清学习的重要性。

班主任具有认识的前瞻性和对学生生理、心理正常反应的预见性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有了这种对学生生理、心理的认识、预见,那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真正认清读书的重要性就有了可能。本人认为读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能让人辨是非、明事理;(2)学习能使人增长见识、才干,能提高人的素养;

(3)学习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胸豁达,身心健康。从教以来,我是怎样把对学习重要

性认识的这些理念灌输到学生思想中的呢?首先以自己平日的言行、举止,理性去影响学生,让他们视我为榜样;其次,经常帮助他们分析身边所出现的各种事情,帮助他们辨是非、明事理;另外经常利用班会课、语文课这两个平台,举些名人的名言和相关事迹来教育他们。比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明理方面,我经常把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挂在嘴边,常给他们讲文天祥、刘胡兰等人的英雄事迹,讲闻一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气节,讲孔融让梨这类谦让的典故。再如提高人的素养方面,我是经常要学生去背陶渊明、刘禹锡、周敦颐的诗句,特别要求他们细心去领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深邃的悠然自得的意境,要求他们细心去琢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出於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样细心的引导,耐心地说教,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学生对学习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让学生尝到“劳有所获”的甜头

“甜头”式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效果好成为大家的共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天天学不学一个样,他们是不会长期坚持学习的,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学生的这种心理。记得领袖毛泽东说过这么一句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教育应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去诱导他们,让他们尝到“劳有所获”的甜头,觉得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以此达到最终挖掘他们内在潜能,激发他们学习动力,唤醒他们生命感、价值感的目的。那么“甜头”式教育与统一认识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其实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又在学习过程中尝到了甜头,那么学生就会相信你,坚信你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他们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一来一个班的思想统一就非难事了,在之后的教育实践中,只要我们引导的正确、得当就能让学生的认识统一起来。

二、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是最崇高的职业,也是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要管好一个班集体,班主任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打铁还须本身硬。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在社会竟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问题频频出现的今天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下面我也想结合自身的特点谈谈,首先我从思想上认清了言传身教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时时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品行,有千万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眼睛在盯着你。其次,我没忘自已是一名受人敬仰的教师,没忘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时时用“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来勉励自己每天都在努力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已的教育教学能力,真正能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正是由于我履行了一个教师的使命,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学生对我心悦诚服,才使得班级各项工作才顺利地开展,此外,本人对言传身教进行过细心观察和探究,发现了这些现象:(1)班主任心理欠健康的品行欠好的,所带的班级各种怪异现象频频出现,班主任心理平和、品行良好的,班里出现怪异想象的很少,有些甚至没有,似乎可找到某个规律。(2)平时班主任责任感强,能在教育实践中灌输一些理性的东西,学生中躁动的少些,多数学生也比较理性,平时班主任不负责任,对学生不理不睬,不闻不问,遇事处理得粗糙、拙劣的,学生中往往有较多蛮横、不讲道理,对人冷淡的,这种截然不同性格的形成,其实是和班主任的行为习惯紧密相联。由此可见言传身教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三、讲究管理艺术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比如:班里甲同学与乙同学因一点小小的误会大打出手,双方都受了伤,作为班主任处理这件事情的恰当与否,直接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那么怎样才算管理艺术,科学管理呢?第一、应时刻牢记你是班级大家庭的大家长,要有责任感、使命感;第二、在处理班级事务中要尽量做到公平、公证、公开;第三、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真诚的友谊关系;第四、细心地研究每位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第五,树立教育无小事的理念;第六,选好班干部,充分调动他们管理的积极性。这些是本人的管理经验,也是我觉得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下面我想谈谈自2005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对(2)班管理,主要讲讲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曾记得刚接下这个班,总觉得身上压力很重。这个班的学生明显不同以前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也异常大胆,各种怪异的学生都有,比如:从小学读过来,上课讲个不停的;喜欢搬弄是非、作弄人的;天天无所事事,写所谓情书的;“疯疯癫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应用尽有。针对这样的一群学生,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不大胆地创新,与时俱进,肯定是管不好这个班。那么我是怎样理清管理思路,做到有条不紊地对班级进行管理的呢?首先在七年级课没那么紧的情况下,我大胆地放下了上语文课的时间,花了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分析纠正各种不良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整顿”,多数学生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事可以为,什么事不可为。这为后面工作开展的得心应手开了个好头,奠定了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经常跟学生交谈,留心他们行为习惯的变化,每天做好记录,给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做到随时掌握班内的第一手材料,及时拟订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稳步进行。由于工作方法的切实可行,工作做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渐渐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师生关系变得融洽。班里那些有毛病的学生在努力地改正,太过张扬的学生也有了几分内敛,班风好转,学习风气渐渐变浓。苍天不负苦心人,这个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居全级之首,各项评定指标都达标,到了八、九年级班里的班风学风更加好了,都居全年级之首,升中考试成绩理想,这些成绩的取得可以说是讲究管理艺术的结果。

以上所讲是对整个班的管理情况,下面我想就个别事例更进一步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比如:班里有名叫张帅的学生,人长得特高大的,但身上的坏毛病很多,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异性极为感兴趣,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初就有很多学生向我反映收过他的“情书”。他的这种行为异常反常,也是我头一回遇上这种现象。针对这样的一名学生我没有把他骂个狗血淋头,甚至没有用过重的语气,因为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想知道这种反常的原因。于是我先把他叫到房里,跟他聊起了“女人”的事,开始他还有点羞羞答答的样,后来看到

我班主任都没有什么避讳,他也打消了疑虑,大胆地谈出了他对异性那种朦胧的“神往”之情,以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由。通过这次交谈,我找到了他的症结,原来是读小学时和那些无心学习的未成年人“社青”混在一起,听他们讲男欢女爱之事太多,又正值他处在发育期,才有了那些反常的举动。了解了真相,他的那些行为就在情理之中了。之后,我又是怎样去引导他、教育他的呢?首先他对我吐露的真情,我进行了保密,没有向其他老师、同学提起,没有让他失面子,另外,我又大胆地给他做了体育委员,让他有事可做。这样以来,他觉得班主任是很理解、信任他,是可以讲贴心话,做贴心朋友。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工作勤快、学习也渐渐用心起来,经常主动向老师请教,女生再也没收过他的情信。最后这名学生考上了高中。

如何搞好中学化学教学的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方法 實验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45-01

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中学化学,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化学试验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直观性,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和锻炼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本文结合本人的多年教学经验,认为要搞好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 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中学化学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由“学生学、教师教”向“主动探求、师生互动”进行转变,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获得情感体验,通过交流互动,启迪思维,获得新知识。教学体制应建立在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中尽量提供更多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机会,把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变为科学探究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2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不停学习,关注化学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使自己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学习与化学教学相关的地理、生物、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生活、生产、人口、环境、材料、能源等社会性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学时做到触类旁通,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化学对社会、生活的用途,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把化学方法和化学思想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解决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方法问题。此外,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充分发挥它们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自己的教学生动、直观。

3 教学中应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能深刻领会那些抽象的概念、原理,使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课本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可归纳为微粒观、元素观、分类观、反应观和化学科学价值观,物质联系的内在规律性为元素周期律,建立微观、宏观、符号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因此,化学教学应从宏观、符号、微观三个思维角度,使学生懂得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关键原理、概念、方法的理解,重点讲解物质分类、原子、元素、分子、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燃烧、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守恒、化学键等内容,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持久理解,领会这些重要概念的实质,这样学生即使多年后不能记住其中的细节内容,但仍能知道、理解这些概念基本思路、框架,能从中抽象出具有普适价值的化学基本观念,为其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进行科学决策以及在化学领域的后续发展中起到树立正确世界和方法论的作用。

4 应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要搞好化学试验教学首先学校应重视,保证化学试验课的课时数和试验条件。化学实验教学量大面广,脏累危险,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全心奉献的精神,有效开发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弥补化学教科书的不足,拓展、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树立强烈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和责任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实验教学资源,丰富化学课堂教学信息,根据学校实验教学条件,开发替代物品和实用的探究性实验案例,将危险实验和污染实验安全化、微型化、绿色化,弥补实验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学中应采取有效安全防御措施,让学生动手做那些现象鲜明、富有挑战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作用,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如浓硫酸和铜的反应试验,先将强腐蚀性药品浓硫酸装在小药瓶中,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佩戴一次性手套和护目镜。采用在小药瓶中装入0.5ml浓硫酸,将一约0.15cm2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灼烧半分钟后立刻伸入小药瓶,迅速盖紧瓶盖,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抽取瓶内气体,注入装有品红的小药瓶,振荡。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仪器开发上体现了绿色化、微型化、安全化。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用到白磷燃烧的实验,对实验禁用药品创造条件寻找替代品,采用硝化棉作替代品,取得了很好效果。如在学习氯气时,让学生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过程如下:先上学生观察久置与新置的氯水,发现氯水颜色变浅、试管壁有气泡,告诉学生此气体为氯气,久置氯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第一次探究:新制的氯气遇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遇镁条产生气泡;遇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存在H+和CI-,但是什么物质使得石蕊褪色?可得到:肯定不是盐酸,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产的其他物质;第二次探究:红纸遇干燥氯气不褪色,遇氯水褪色。最后得到:氯气不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产的其他物质。

总之,为贯彻化学教学新课改精神,每个老师应做新课程改革真正的实践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搞好中学化学教学,才能完成课程改革中要求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 王程杰.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作用的重新认识[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4).

[3] 左舒.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多重切换[J].江苏教育,2003(9).

如何搞好中学数学教学 篇4

一、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衔接

大多数学生由于小学运算能力差, 基础掌握不牢固, 所以要让他们坚持天天训练五分钟的运算题, 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加快他们的运算速度。初中与小学的运算相比, 多了负数、负号, 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难接受, 很多学生往往把负号忘记了, 导致运算及结果不注意负号而出现错误。所以在训练运算能力时, 要让他们特别多做有负号或结果是负数的题目, 让学生偏爱负号, 逐渐适应负数与负号。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到课余时间, 我都要与学生在一起谈心, 让学生认为老师是他们真正的朋友, 慢慢地他们会将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告诉老师, 让我帮他们走出困境。这样我随时提醒他们的错误之处, 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 部分学困生认为数学学不好了, 想放弃学习的想法, 我就从各方面与他们交流, 不断地鼓励他们, 给一些基础题目让他们不断练习, 直到他们一次性做对为止。他们通过不断反复训练做对题目, 觉得自己成功了, 富有成就感。后来他们主动要我出题目给他们做, 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情, 并向我保证一定会加倍认真学习, 争取学习有所进步。

三、采用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 他们的小学数学基础不同, 所接受的数学老师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也不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我们要适当提高难度, 让他们“吃饱”;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 我们要降低难度, 让他们有学习数学的信心。另外,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途径, 但是, 目前数学作业过度统一要求, 内容单一, 创新不足, 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分层布置作业也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一定要精选学生的作业, 量少而精,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解方程这一章中, 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要熟悉直接开平方法和公式法, 基础好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两种, 还要会用配方法解方程。时间长了, 学生对解方程的方法熟悉了, 就要求全部学生都要熟练地运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

四、加强学生综合运算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侧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通过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 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 能提高学生加工、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提高通过阅读将文字的东西转化成数学信息,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例如, 我们在学习圆这一章时, 先让学生自学, 自己发现圆的一些特性:对称性、旋转不变性等。自己总结归纳出有关圆涉及到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等。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由圆的面积公式得到扇形的面积公式等比较复杂的知识。

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巧妙的设计问题, 启发学生质疑,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2.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仅思教学模式, 教师的授课不能超过十分钟。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新问题。4.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老师的讲授只是“画龙点睛”的作业, 充分发扬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的作用, 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当堂完成。由学生指出相互之间的错误, 再更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当堂训练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新知识, 老师也容易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 让学生动手“列菜单”, 归纳总结, 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 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有时出题要求学生要当面完成, 检查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 或单独辅导他们, 直到他们理解为止。

如何搞好作文教学 篇5

湖北省郧县青曲镇中心小学     李兴慧   电话:07197518111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每次习作,老师讲完要求之后,学生总觉得没有可写的素材,对此,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觉得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观察生活,举一反三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开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就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观察文具盒的特点,交以详细描述文具盒的形状、图案、内部结构和作用为例,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以综合,把各部分连起来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就能举一反三。

二、积累材料,灵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所以,在作文作文教学中,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进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学生做好草稿后,老师选择一篇有共同毛病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刚才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再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还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这样也可以互相学习。

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 [2] 下一页

。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要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思想、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儿童,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

浅谈如何搞好农村中学数学教学 篇6

关键词:农村;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70-02

当前,我们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就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相比,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备等资源都差距很大,而且农村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差、知识面狭窄、反应能力低等特点。在新课改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农村的学生,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由于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不能认真、持续地坚持听课;也缺乏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只是简单地模仿学习和识记;课堂上,学习思维活动迟延,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思路,造成了懒惰、不爱学习的思想倾向;心理压力也比较大,不敢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怕被人笑话认为是“笨”。这样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因此,作为教师我以为,要想打破这个僵局,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的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社会认识面比较狭窄,他们的所见、所学、所得的知识都基本来源于课本,对于外面的广阔天地都一无所知,因此,他们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大作用。另外,他们的家长大多也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懂得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明白用科学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甚至有些家长给子女灌输“上不上学都一样,还不如多给家里干点活儿挣点钱”的愚昧思想。面对这一系列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客观情况,我们农村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平时学习生活的交往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对他们一生的重要性。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他们到外界看一看,开阔一下他们的眼界。并注意多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多给学生讲一些和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适用知识或者是对于农村生活中非常实用的知识。让他们从中发现知识原来就存在于社会,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而并不是像家长所想所说的学习可有可无,没什么大用。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变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正确的学习观。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我们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习科目。经调查,大多数农村中学生都不喜欢数学,觉得它难学,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从热爱学生做起,用爱心去感化、教化他们,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这一点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阶段,同时这个时期又是一个人生过程中的叛逆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好多情感问题的感染,有时,甚至是老师的一句无心之言,一个轻描淡写的动作,就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波动。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会学生会读数学书。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局限于结果,不注意过程,只注意掌握公式,会做基本的题,最易忽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种情况在一部分中等成绩学生的学习上比较明显。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为学生编阅读提纲的方法,并指导他们掌握“读一读、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的预习方法,使他们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分类,并逐步善于抓住学习重点以及围绕重点进行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

2.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去大胆发言。对于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学生难以掌握的具体内容,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大胆去质疑。

3.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教师可以带动学生亲自去“做一做”,学生们在动手实际操作和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动手、动脑使其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仅依靠某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的全部功能。在实际实施中,我们可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运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因此,我们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当然,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随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向高层次发展。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大多落后、陈旧,我们不可能等现代教学设备都配置齐全了再搞新课改实践,而是应充分利用手头已有的设备使之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发挥最大功效。我们自己可以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切合实际的教学资源,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教学用具。这样既使教学贴近了生活,充满了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为我们进行探究式学习、改进和发展教学模式提供了优质的信息资源。

总之,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农村数学教师能够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同样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钱迎倩.试谈基础教育[J].福建教育,2003,(4).

如何搞好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篇7

一、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为辅

“自学为主, 教学为辅”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出现的新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提倡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提高他们的课题参与度,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先简练而精确地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将留给学生进行理解和把握的时间增长, 最后让他们把自己当作教师向同学们讲解自己的理解, 这样就可以让学习由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 使学生增加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二、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教育体制是以考试为导向的, 这就决定了分数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标准, 而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在新课改的条件下,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知识储备, 加强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1) 基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 将学生按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按组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 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2) 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 使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 讲故事的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例子的方式等, 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当然, 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依靠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定教学目标, 并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以有条不紊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对知识点进行迁移, 开拓教学思路

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 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就是很好的方式, 通过知识点迁移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 让学生举一反三, 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 讲授“正常情绪”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设计诸如“自己平时会有哪些情绪”“当自己有情绪时, 身体会有哪些表现”“情绪变化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等的问题, 将思想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进行结合, 在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四、理论结合实际, 让知识发挥效用

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具备应对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态度。中学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学生都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形成的黄金期, 人生观初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教育会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终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为了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用实际生活例子, 设置生活场景等方式将政治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体验知识的魅力, 从而帮助他们开阔思维, 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 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的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面向全体, 抓两头促中间, 积极转化和辅导后进生

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学思想的转变体现在实际教学中, 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全体学生,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即是要对全体学生负责, 在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 以向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转化和辅导后进生的工作, 要求教师要对后进生有耐心, 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除了要帮助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外, 还要认真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 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总之,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积极研究教学方法, 从而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方式,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思想政治课基本知识。并要在努力抓好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重视辅导和转化学困生, 从而切实搞好思想政治教学。

摘要:根据实际教学中的总结, 提出了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适当对知识点进行迁移扩展等方法, 以达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如何取得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最佳效果[J].考试周刊, 2009.

[2]吴素辉.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之我见[J].青年文学家, 2007.

试论如何搞好中学美术教学 篇8

一、注重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进行美术教育的前提与关键所在, 审美教育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曾说过, 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 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这是艺术的最终目的。我们都知道, 美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 或者是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 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或者是欣赏得到的, 这是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是不一样的。人们认识美、发现美以及鉴赏美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才逐步形成的, 它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及培养才能逐步增强。还有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对美的内涵的认识, 人与人之间却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 审美的品位更是各有不同, 因人而异。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 使学生从小就树立美的意识, 不断积累有关的美育知识,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可塑性非常强, 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美术鲜明生动的造型, 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直观的形象特征, 积极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陶冶美的情操。并且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 人们对美的需求和追求是人们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一种必然, 是人类生活的必然需要。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 不断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不断完善自我, 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作为中学美术教师, 一定要利用课本上的一些名画, 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 体验感受美, 学会欣赏美、发现美, 而后才能创造美。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初中阶段, 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鉴别,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比如, 经常有一些青少年, 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以致使这些人对人体绘画作品和一些淫秽画区别不清, 容易混淆两者, 把一些美的当成丑的, 丑的当成美的等, 甚至有的人因为受到淫秽品的毒害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说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为学生今后的做人成长以及将来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鉴别能力, 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 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显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而创作的, 是对人性美的一种高度的赞扬和歌颂, 它是健康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而一些淫秽画则是一种为了寻求感官刺激的低级的手法, 是不健康的, 它容易引导人们走向堕落。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而能自觉抵制不良的影响,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与鉴别能力。同时学生还能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美术作品, 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所以说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此外还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比如, 美术中的色彩、线条、空间想象等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创造力等。

三、注重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的训练

新时代美术的作用越来越广泛, 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 在日常生活中, 除了绘画、雕塑等观赏性艺术之外, 许多地方都与美术息息相关。比如, 盖房子, 要考虑房子的美观大方, 就要考虑它的造型、色彩的搭配使用, 这就属于美术范畴。楼房设计者除了有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之外, 还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一定的美术修养, 设计的楼房既坚固, 还要不失美观, 这样才是一位真正优秀的设计师。再比如, 服装设计, 更需要有较强的审美能力, 从衣服的样式设计到颜色的搭配, 材料的选择等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作前提, 否则设计出来的衣服样式陈旧, 没有活力, 吸引不住人们的眼球, 谈何衣服的销量。我们的学生今后要走向社会, 我们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他们日后的许多方面都会运用到美术知识, 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就让他们接触美术的一些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 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这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浅谈如何搞好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篇9

一、认清教学形势

我校是一所较偏远的农村中学, 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 眼界狭小, 可供阅读的书籍贫乏, 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 学生作文感觉“无米下锅”, 每次作文不是流水帐就是人人都熟悉的小故事没有一点新意。作文中出现的“贫困生”、“残疾人”, 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等都是从作文书上抄袭而来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他们的作文不可能以情动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众多, 学校教师重视不够, 一周只有一节作文课, 这一节课老师要指导, 学生急着要完成写作任务无心听老师的指导, 这样就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 如此循环, 老师对学生失去了信心, 指导也是机械浮浅。学生更是应付了事, 要么抄袭, 要么随便写几句无内容无思想且前言不搭后语, 更有胜者纯粹不写, 导致老师没法批改, 这样一来作文就成了老师、学生最头疼的问题。

二、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认为, 对农村的中学生而言, 要重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跟他们的老师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 他们忽视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 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不从实际出发, 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 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 被高标准的写作艺术所迷惑, 灰了心, 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 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

三、寻找源头活水, 注重积累内化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 “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这一环节是解决用什么写的问题, 即“写作之源”问题。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要写出好文章, 就必须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 从社会生活中广泛获取材料。叶老还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 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 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有了“墨”, 自然能泼洒成文。可见, “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多么重要。

积累材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 理清材料源头, 寻找写作的活水。

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丰富学生的生活, 一是书本传说材料。前者靠感受, 后者凭阅读。因此, 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 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写来的文章, 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 枝丰叶茂。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或给人以“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之感。故直接深入生活, 获取大量可感性材料, 对于写作至关重要。另一方面, 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 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对于中学生来说, 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广泛。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写作体会, 他说:“文章怎么做, 我说不出,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理和方法的。”

2. 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围绕材料积累的途径, 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条: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 言之有物, 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 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句妙言, 记下点评之心语。三是相互学习。可举行“材料积累优秀作品展”。让广大学生学习借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优秀者的示范作用, 同时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材料相互交换阅读, 取长补短, 互相发表意见, 这样推动材料积累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是举行材料积累评比活动, 对做得好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通过这样的组织与学习, 学生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材料必定越来越多, 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现象出现了。

四、针对学生实际, 注重写法指导针对农村学生实际

改革作文指导方法, 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是当务之急。首先从改革命题形式入手, 即让学生自由命题、教师精心设计命题, 使学生想写;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即捕捉小事, 抒发真情、抓住瞬间, 即兴训练, 使学生有的可写;精心点拨启发, 引导学生写具体;读写紧密结合, 指导学生写好几方面进行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改革评价方式, 师生平等对话

作为一名学语文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们把许多的时间花在了作文批改上, 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因为学生关注的是“优、良、中、差”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 而很少有人去读读评语, 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 就更不用说动笔修改等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了。

作文互评法的操作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

1. 公开展示作文。把学生的作文全部展示在桌上, 让学生自由选择, 自由翻阅。

2. 在评价表上写下评定意见。要求学生每看完一篇作文, 都要虚心地吸取别人的优点, 真正分享他人的成功, 同时又要认真负责地指出他人的不足之处。

3. 举行集体讲评。教师进行总结评定。教师在仔细阅读、评定每个同学作文的基础上, 在整体上对全班作文的情况作出一个评定。如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哪些人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等等。然后,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向同学们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

作文评价既可以使学生提高兴趣, 又能扩大作文的交流面, 起到博采众长的作用。

如何搞好中学美术课的教学 篇10

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是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集中反映。上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执行教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情况也可能有变化,因而既要严格执行教案,又不能拘泥于教案。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把每一堂课上好。本文主要讨论怎样才能上好中学美术课。

一、主动创造

教材信息不论如何更新换代,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才能够使教材显示出生机与活力。教师应时刻转变自己的角色,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分析处理调试教材,应该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二、目的明确

一节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该节课的灵魂,是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的明确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目的要求要提得正确全面而切合实际。例如新编“课本”中《作为绘画表现手段的色彩》一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激发学生对绘画色彩的兴趣,初步了解色调的和谐与对比是色彩美感的重要因素;学习和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样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使碰到临时变故也可以不离其宗。二是目的要求要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明确的认识,这样课堂上的一切活动才能自觉地从目的出发,围绕目的,最后实现目的。三是技法上也要有明确要求,轮廓、比例、色调大致正确等。此类要求也可放在作业要求中。

三、方法得当

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做到概念准确、重点突出。同时,做到各种方法有机配合,运用自如而富有启发性。课堂上讲课,除了上面所述根据课题的不同性质可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练习法以外,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口述,二是板书,三是演示(或在黑板上作画,或利用幻灯等电化教具)。这三者结合得好对于学生理解课题、加强印象有极大作用。口述主要是概念的表述,要求口齿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板书要求字体规范,排行有序,整洁美观,不得在黑板上任意涂写。板书一般用于书写标题、结论或内容提要。板书用得好可以明确概念,加深记忆;用得不好,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混乱。

四、辅导全面

辅导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上美术课不能认为讲完课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是学生自己画的事了,而应当以辅导作为教学的延续。由于课堂讲述的内容是针对全班的,对个别情况需要补充,而且讲述内容要通过学生的练习加以深化并接受检验。尽管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会出现的问题有所预见,但仍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在辅导中予以解决。按照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在辅导中应做到:一是按作业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自己也按此要求进行检查、提示和辅导;二是要注意贯彻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个别好的或不足的典型教育全班;三是防止在个别同学面前停留过久,甚至包办代替。

五、善于组织

课堂组织得好,首先表现在课的结构紧凑、有严格的计划性。什么时候讲课,怎么讲,什么时候练习,如何示范,板画的先后秩序等都能妥善安排;其次,教师随时进行组织教学工作,使课堂秩序安全,气氛活跃。一般说技术性课的秩序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讲课质量,如果讲述得深透,就往往能使学生充满信心,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然后专心一意地完成作业。如果讲述不好,则学生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课堂容易发生混乱。

六、提高素质

美术课程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绘画技巧的课程设计,而注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我们要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地给自己“洗脑”,给自己“充电”。教师要成为多面手,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要成为教学的多面手。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正如一位教育局长不无忧虑地说:以目前教师的素质,要实施好新课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务之急是要培训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美术课程,往往涉及很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如绘画:我们不仅仅要了解绘画的技法,还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以及颜料的化学性质等;雕塑:我们要了解构成,了解物理性质,了解因外界影响的化学变化。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要力争做到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

七、营造氛围

要扭转学生对美术课的偏颇认识,在学校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艺术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自觉地重视美术课的学习。

营造艺术学习的氛围,它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领导和师生,以及学生家长引起重视共同配合努力。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对于完善青少年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影响。那种只重应试教育,是不利于青少年未来的全面发展的。另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加强艺术课学习的宣传力度,并要有促进艺术教育开展的具体措施和监督机制,设法解决美术课所需的硬件设备,以保证美术课能发挥它应有的育人功能,而不是一种点缀的摆设。

搞好中学音乐教学 篇11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美术课是中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呢?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一、准确理解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有关概念

美术教学创新是指教师不断更新美术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研究探索和实施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着追求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包括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美术欣赏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创新能力是运用不同于他人方法的能力、独特的美术创作构思和绘制新颖作品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美术作品、美术设计以及非模仿的各种工艺品,欣赏并能发表独立见解的美术能力都是美术创造能力。

二、在创新教育中美术教学及教师的作用

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美术学习具有使知识技能物化性的特点,发现、处理、运用材料,使用工具和艺术造型,离开创新和实践是不可能的。中学美术教学从教学内容、方法、组织、材料、学习的思维特点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也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研究美术学习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提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

中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有时为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其作品的创作完成,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观察,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在工艺、绘画等设计制作课中要给同学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制作,动脑构思,升华主题思想,增进美术学习兴趣,借此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美术创作要求作品具有新颖性与独特性,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多留心学生个体的变化和发展,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彰,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作品,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创新美术教学教育方法的选择实施

1.实行教学民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合在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2.改变评价导向。创新教育观评价应既包括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程度的画面效果,更应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探究过程。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由浅入深,最终解决问题。指导时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

4.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绘画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的基础上,在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体验。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5.多媒体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电脑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需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以上是初步体验与探索的点滴收获,但从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了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从中感受到主体性教学带给师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愉悦。力求将体悟到的方式方法得以提高和推广,力求借以推进美术课堂教学。

搞好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2

一、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 农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具有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因为年龄小, 自制能力比较差, 自身不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 教师也没有条件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 所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认真、持续地坚持听课。回家后, 家长也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监督学生, 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致使数学学习出现困难。

(二) 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 也缺乏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 他们只是简单地模仿学习和识记, 生搬硬套公式、定理, 根本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思考能力差, 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思路, 逐渐产生厌烦数学的思想倾向, 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三) 心理压力较大。

农村学生一般比较内向、羞怯, 不敢在众人面前大声讲话, 因而心理压力比较大, 不敢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 也不敢发问, 不敢去请教老师和同学, 怕被人笑话、被人讥讽, 怕别人说自己“笨”。这样日积月累, 问题越来越多, 也会造成数学学习上的困难。

二、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 教师必须要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措施如下:

(一) 更新观念,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很多农村学生看来, 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无味的学科, 就是一些定理、方程式、概念、公式等机械的东西, 再加上学生的社会认识面比较狭窄, 见识不多, 他们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只是单调的条条框框, 和现实生活没有什么联系, 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大作用, 这样的思想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更新观念,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 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接触学生, 掌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其次, 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 多讲解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多讲解一些对于农村生活中非常实用的知识, 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明白课本知识就蕴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 学好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再次, 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互相帮助, 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提高思想觉悟。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

查显示, 大多数农村中学生都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觉得它难学, 还比较枯燥, 没有学习兴趣, 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是不利的。因此,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要利用各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热爱学生, 加强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育中要倾注自己的爱心, 无私地热爱自己的学生, 用爱心去感化、教化他们, 渗透情感教育, 强化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向心力, 爱屋及乌, 从而更加喜欢数学课, 充满希望地学习数学, 在自由、宽松的发展平台上尽情挥舞。

2. 化枯燥为有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多为抽象、枯燥的, 学生学起来感到很单调, 不愿意学, 一点都没有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比如形态美、思维美、历史美等, 让学生发现数学本身的魅力, 才能激发学生产生长久的兴趣。同时,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 讲解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 将书本知识加以研究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也可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身, 学习习惯更是如此。因此,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 课前预习, 将不明白的知识重点勾画出来;课上认真听讲, 大胆发问, 积极回答问题, 跟上教师的思路;课下及时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等。

(三)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好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 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能力, 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的责任是启发、点拨、指正、提升、引导与调控。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 当堂消化所学知识。同时, 教师要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抽象与概括的思想等。

2.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要想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得让学生积极思考, 质疑问难是个很好的办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质疑, 启发思维,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学生难以掌握的具体内容, 更要让学生质疑问难, 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使他们真正学明白。

3. 让学生自主探索。

所谓自主探索就是指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去“做一做”, 在动手实践中学到知识,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而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 更愿意学习数学。

(四) 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上一篇: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下一篇: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