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兴趣之“火”搞好初三音乐教学的论文

2024-12-07

点燃兴趣之“火”搞好初三音乐教学的论文(通用7篇)

点燃兴趣之“火”搞好初三音乐教学的论文 篇1

点燃兴趣之“火”搞好初三音乐教学的论文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初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作者如何搞好初三音乐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初三学生 音乐兴趣初三级学生,渡过了好动年龄段,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这对上好音乐课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初三的学生,也面临着升高中的考试压力,有些学生流露出不愿意学音乐的情绪,其他音乐教师也怕教初中毕业班的学生。近几年,我先后担任初三级12个班的音乐课,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并有了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学习音乐是开发智力、提高素质的需要

我校是肇庆市重点中学,初三级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比较强,因为从小学到初二级一直得到强化,而形象思维,由于相应的课时少、少利用,所以欠发达。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向学生介绍人的生理结构,分析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功能作用。让学生知道,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处理逻辑语言符号,主管人的说话、阅读、计算、排列分类、感知时间等活动,是理性的脑。而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空间思维、图形识别、色彩、音乐等活动,是感性的脑。学生的左半球开发较好,而右半球开发不足,对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我们应趁着年轻,有意识的开发右脑,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

二、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之“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老话,也是真理。四会中学的学生,普遍对升高中的学习科目感兴趣,而对音乐学习比较冷淡,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有三:

(1)音乐没有现成公式,没有标准的答案,主观性强。

(2)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音乐,而且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作品听少了记不住,记不下。要想记住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马上就要面临升学考试,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3)音乐需要对一部作品反复的听,如果教师程式化、机械化地让学生去听音乐,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心中点燃学习音乐的热情之火,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办法是:点燃四把“火”,努力激发兴趣。

1.课前五分钟,灵活利用。课前五分钟是学生抽题答问时间。教师从娱乐报纸、音乐周报上选取港台歌星、歌唱家等新闻热点问题,用十个信封分别装不同的问题。每节课让一个学生抽一个信封,即时思考,就所抽问题发表见解。这样做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上台讲话的能力;二是打开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使学生与时俱进。学生喜欢这种刺激、新奇的思考答问的方式。这是针对学生思维活跃、敏捷,但又少接触音乐信息的特点而设计的。

2.经过几节课的抽题答问的锻炼,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演讲能力后,利用十五分钟时间,就一个题目分成正方、反方两个辩论小组,每个组由持相同观点的五名同学组成。老师预先拟好辩论题目。题目往往是学生熟悉且和他们关系密切的内容。如:《港台歌星“扬名”的秘诀》等。通过正反方的辩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内容引导他们关注音乐,从而学到音乐的综合知识。

3.利用初三的语文课内容,结合相应的音乐作品,开发右脑。右脑有欣赏绘画、音乐的功能,应利用音乐课弥补学生的右脑开发不足的问题。指导学生审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图画、音乐是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学生对音乐不敏感,听不出味道,说不出感觉。经过与初三级语文老师商量,学习有关音乐课文。如学习《琵琶行》时,音乐课就让学生听琵琶演奏《十面埋伏》,再联系《明湖居听书》有关音乐描写语段,让学生感性地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描写音乐。专门设置几节音乐课,听mp3世界名曲,了解各种乐器不同的.演奏风格特点。学生不仅逐渐懂得音乐描写,有以形喻声,以声喻形,妙语点睛等手法,而且在欣赏音乐中开发了右脑,又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谓“一箭双雕”。 4.组织学生观看欣赏专场音乐会,“吃名作快餐”。学生功课紧,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欣赏音乐,有时随意听一些mp3、mp4音乐。据调查,学生完全没有到现场观赏过音乐会的占95%,偶尔听世界名曲的占30%。欣赏名曲,可以提高文化素养。每年元旦、春节等大节日,四会市委都要邀请国家级的歌剧团、乐团到四会演出,我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弄到优惠票,使80%的初三级学生有机会看到一次以上的现场音乐会。

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组织学生观看由著名作曲家作曲、著名指挥家指挥的乐团演奏的交响乐作品的VCD,学生感受到《蓝色多瑙河》的美;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主题变奏,使学生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力量。观(听)毕,或引导学生写观后感,或组织辩论演讲。这样,学生“吃名作快餐”不仅不感到难消化,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又增加“音乐文化营养”。

三、以身说教,实行针对性导学

鉴于初三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行状况,结合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我为学生开了《初三级音乐科诊断及治疗》的处方,内容如下:

症状病因:基础不牢,学风虚浮,华而不实。

治疗处方:

1.课堂消化,理解教师讲课内容。

2.积累充实。

积累内容方法如下:

(1)音乐常识和文化常识,方法途径:设一笔记本,整理《音乐欣赏》有关常识,参考教材注释和《音乐欣赏基础知识手册》。

(2)学习音乐美学知识,避免用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运用到音乐的思维方式中去。

要让学生知道,组成音乐的要素是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这些音乐要素不擅长表达具体的情节,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按以上“处方”,学生学音乐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无所事事,而是学有兴趣,学有目标,学有方法了。

参考文献:

[1]关于思维科学.新科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14-115.

点燃兴趣之“火”搞好初三音乐教学的论文 篇2

关键词:兴趣;教学;良性循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会在兴奋的状态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会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形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良性循环。教与学良性循环也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以然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师生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1.让学生兴趣与志向联盟

兴趣一旦和志向联盟,它便成为志趣,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动力,促使人在学习和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标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且学习效率高。为此,作为英语教师,要利用好开学第一课或具有励志意义的文章等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内驱力,给新知识的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人人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后进生一般信心不足,常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向他们提出一些他们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学习,从而不断增强自信,一改消极被动的局面,学习积极性就能逐渐被调动起来。课后根据他们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声中,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营造生动高效的英语课堂氛围

1.弹好生动的课堂前奏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的开始很重要,它或多或少决定了这堂课的成功与否,老师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调动起来,不能每次以读课文或默写单词开始,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疲劳感,要让学生尽快进入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课堂一开始,设置一种竞争状态,把学生分为Red group和

Blue group,告诉学生这堂课的竞争办法和奖惩规则。我们还可以结合初中英语教学要求,进行新闻报道、演讲时刻、单词接龙赛、经典英文歌曲欣赏等活动。我们要有一定的教学计划,使这些活动成为一个Project,持之以恒,还可以留有材料,作为学生的成果展示。

2.轻松有效地解决课堂中易出现的问题

上课时无法控制纪律怎么办?有节奏地摇小铃铛、拍手等有何不可?语言需要多元活动进行实践,英语课上的活动多了,纪律就难以控制,有的大声嚷嚷,有的躲在一边开小差,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训斥和过多的管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拍手或小铃铛不仅形式新颖,而且能够快速地控制课堂纪律。

学生声音太低怎么办?培养学生大声说英语是十分必要的,不然老师无法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学生无法有效地通过大声朗读来纠正自己的正确发音。为此,我们在初一时就鼓励学生要大声说英语,在课上表扬大声朗读的学生,课后鼓励不敢大声说英语的学生,告诉他们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Just try

and you will learn English better.在班里我还设置了两个分贝师,让他们每天记录学生当天朗读与回答问题的情况,一年过后班中大部分学生的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3.课堂、课后发展巩固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探索,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层次的情景,通过问答、对话、采访、表演等形式,实施情景教学。如ask and answer in pairs,ask

and answer in chains,one answer and the others ask等。再如,一对一的采访或一人采访多人等。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课前、课后根据英语这门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让学生有选择地预习、学习、收集资料、课后探究,主动寻求获得一些生动具体的知识,探索他想要知道、想要了解的事物,进而兴味盎然地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甚至使之成为终生感兴趣的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

要使学生爱学英语,乐学英语,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的良性互动。

观察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会感到他们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表现得兴致勃勃,大胆思维、举手踊跃、兴趣高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热爱、信任学生,不偏爱优生,不冷落学困生,做到公正处理问题,力戒嘲讽、训斥和惩罚学生。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合作,心理相容,自然形成了积极的教学互动。

2.学会沟通,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正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偏袒、歧视和冷淡,以及不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才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满、疏远乃至反抗,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首先必须学会沟通。

(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谈心是沟通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使教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彼此了解对方。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虽然教师与学生沟通最直接,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这种沟通不能实现,此时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

沟通。

(3)教师与问题学生关系好的同学沟通

实际上,许多学生与家长存在着代沟,有些事情只会与同学说。据调查: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时最想找谁说”时,回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4.8%;最想找父亲(或母亲)说的占12.2%;最想找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的占67%;找不到要说的人占16%。由此可见,要真正了解学生,与问题学生关系好的同学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正能量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让我们改变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多侧面鼓励帮助学生,让他们学得更自信、更轻松、更快乐。

1.运用语言的多样性进行评价

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例如,对表现不够好、不自信的学生说:OK,a good try.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说:Good,you are right.对表现更好的学生说:You are very good!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说:Well done!You are excellent!当学生得到一般的评价时,他会更积极地争取更好的评价,当学生听到最好的语言评价时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甜。

2.开展“争先夺星”活动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为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记录一颗星,每天英语默写好或有进步的记录一颗星,一学期后,十颗标志换一种奖品,二十颗标志换一种奖品,依此类推。这样一来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获得不同的奖励,避免了只有学习优秀的同学才能获奖,更有利于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3.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

如竖起大拇指、点头微笑、充满期待的目光也会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五、通过学生群体性资源的运用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不能只是“守株待兔,还要养兔子”,要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资源。一个小的群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就是一个雏形小社会,正是由于这个小社会的存在,学生得以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在群体的作用下,个体兴趣被激发,这种群体资源可以由两人、多人小组、班级等构成。

1.两人小组的资源(Pair work)

一般来说,小间教室四五十个学生分四个纵列和六至七个横排就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两人小组的形式简单地提问、讨论、表演和动手操作等,还可以利用同桌两个学生的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

2.多人小组资源

学生讲课、做课件、演课本剧、进行社会调查和比较复杂的提问讨论等,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就近几桌组成多人小组。

3.班集体的资源

从依靠教师一个人和几个人变成依靠全体学生,把所有学生都调动起来,充分利用班集体的资源,如,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这样学生在课堂外兴致盎然地制作教具,课堂上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其意义超过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再如,在班中选12个背书组长,6个批阅组长,12个读书组长,那么大部分学生都当上了小组长,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学习是从兴趣入手,是打开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之门的钥匙,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房,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努力形成师生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点燃生命之火作文 篇3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智者泰戈尔如是说。人生路漫漫,点燃生命之火,从表面看,是人利用自身长处为社会创造出有价值的事物:更深层的,它体现了一个人内心执着追求的大气魄,锐意进取的大智慧。

点燃生命之火,世界因你而熠熠生辉。忘不了十几年如一日孜孜 矻矻 求索着的居里夫人,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将名利置于脑后,诺贝尔奖章成为孩子们的玩具;将真理置于心间,被辐射损伤的面容显示着她的勤勉。她点燃生命之火,潜心化学研究,镭的出现令世人为之赞叹。还有那拯救国人思想于水火,一心求得民族解放的鲁迅,那带领学生锻炼身体,早日踢开“东亚病夫”招牌的南大校长张佰苓,都诠释了“点燃生命之火”的真正含义。

名人的光辉固然惊天动地,世界仍是平凡者居多,但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为人生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会绽放灼灼光华。

那是每页因疼痛而彻夜难眠的杨明学吗?那是“音乐停下来,我将离场”而又以微笑面对死神的杨明学吗?一个伸手就能抓一把的普通名字,一张掉进人海还找不出来的普通脸庞,却成就了“台湾最年轻作词人”。杨明学的生命是短暂,他却点燃生命之火,在黑暗的天幕划过绚烂的一笔。不禁想起“职业生病,业余书虫,爱好姑娘,特长吹牛”的程浩,捡拾微不足道的幸福温暖人心。不禁想起创建“半亩花田”博客的田维,用女子特有的轻柔与灵性抚平人内心的创伤。他们平凡,却用生命之火温暖他人,如流星般受人赞叹。

由此我们便不难明白,为什么社会上许多人碌碌无为却又想尽各种手段出名,“芙蓉姐姐”“郭美美”层出不穷却总是转而沉寂;为什么“感动中国”“最美系列”虽数量不多。每次出现便是感人至深。能否点燃生命之火,是个中差异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点燃生命之火,自身“有料”首当其冲,或是有真才实学,或是有爱人之心;其次,也要甘于平淡,在平淡中绽放方能显示绝佳色彩。

点燃生命之火,在有限的岁月中彰显人生价值,绽放绚目光华!

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篇4

-—班主任论坛发言稿

点燃学生的上进之火,进而给其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

――魏书生

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首无比优美的乐章,那么班主任则应是技艺高超的演奏家,要演奏好每一个音符,就必须熟谙每一根琴弦,这是掌握演奏技巧(或方法)的前提。然而,每个教育对象并不象琴弦那么形象可感,其内心世界都是一个比天空海洋还要广阔的宇宙,高深莫测,变化无常。因此,班主任必须深入实际细心观察,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心理教育入手,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因势利导,才能驾驭好这一艘艘“宇宙飞船”。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对其中的辛劳与快乐也深有体会。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辛苦的工作,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小学班主任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五十多个六、七岁的孩子,所学的理论、知识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作用,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现在就将我这一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感受说一说。

我觉得作为一个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常听其他老师说,不可以给学生好脸,否则学生会蹬鼻子上脸,越来越难管。这是别人的经验,或许会很管用,所以我也拿来试试,心想,或许会很管用。但是试了几天以后,不但对学生没有太大作用,连我自己都快坚持不住了,每天绷着脸实在是太难受了,没办法只好放弃这种严肃式的管理方法。

那到底有没什么即时起效的方法呢?我一时没了主意。后来在与副班主任王忠诚老师的聊天时,他对我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每个班级也是如此,不要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静下心来,先观察,然后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于是着手去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特点的管理方式。我们班的学生,各种情况都有,有父母离异的,有父亲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的,有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的等等。对于这些学生,我想让他们在学校里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学到知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作为班主任,我也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感受。

要想与学生“打成一片”,就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打开心扉,与我有一个真正的交流。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跟随爸爸一起生活,因而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朋友也少,每天形单影只,看上去非常孤独。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是找她谈心,告诉他交朋友的乐趣,然后鼓励她敞开心扉去接纳别人,她起初毫无反应,对我的话似乎毫不在意,于是,我找来班内几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让他们主动和她交朋友,起初效果不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月后的一天,我竟发现她已经能与小伙伴们开心的说笑了。望着她那微笑的脸庞,我也开心的笑了。或许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简单的问候,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内心渴求的温暖。我觉得真诚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真诚,才能驱散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使之由衷地认识到老师是在帮助他,教育他,关心他。

班主任整天和学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交谈可弥补眼观之不足,拓宽获得学生信息的渠道,避免了解学生过程中的“晕轮效应”;另一方面,交谈在说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收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行的效果。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表达、行的引导,往往要借助于语言“媒介”来实现。称职的班主任无不与学生有大量的语言交流。他们或及时向学生传递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出敏感的人生问题供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有益的忠告;或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才能予以肯定和赞赏,对偶发事件进行艺术处理和巧妙的引导„„这些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诸方面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言传”而非空洞的说教,其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多方面而巨大的,切不可等闲视之。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

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做到讲究卫生,不随便丢纸屑杂物,在平时,我总是把纸屑杂物丢到垃圾箱里,那些近旁的学生看到我这样做之后,会和其他学生说,那些随便丢纸屑杂的学生会受到教育,再也不随便丢纸屑杂。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这样的一种正面影响一定能有益学生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我们也时刻不能忘记对学生品质的重视和培养。真正让我领悟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应从去年的一次交钱事件说起。我们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平时很调皮,但是十分聪明,我非常喜欢他。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班上的同学都向我反映他偷东西,起初我不相信,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眼目睹了他偷拿同桌的转笔刀,我才相信他偷窃的事实。于是,我找他谈话,但他死不承认,我觉得问题很严重,便给他妈妈打了电话。他妈妈也不敢相信,答应马上就到学校里来。过了没多久,他妈妈来了,经过交谈得知他家庭条件很好,并不是缺东西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想出了对策,先引导教育,实在不行再进行思想教育,他妈妈同意了,看着她离去时无奈的表情,我想安慰她一下,但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一刻,我感觉到作为一个班主任,不只是要教育好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教育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班主任工作虽有规律可循,但教育对象是千差方别的。班主任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班级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点燃兴趣之“火”搞好初三音乐教学的论文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高一()班的吴智浩,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告别冷漠,点燃亲情之火》。大家可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相信大家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每次兄弟姐妹们一起回老家吃团圆饭,饭桌上老人们多次想和孩子们交谈却总是欲言又止,为什么呢?因为晚辈们一直低着头专注地玩手机,冷落了一旁挂念子孙已久的老人。我想问,我们的亲情去哪了?究竟是社会冷落了我们,还是我们冷落了亲情?

诚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通过“手机”、“网络”建立感情的新方式,并乐此不疲。的确,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阻隔,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效率。然而,待你埋首在这永远带着你体温的方寸世界时,殊不知,你身边悄然流逝的,便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亲情!

中国人讲究一家人团聚,讲究的是天伦之乐。亲情,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因血液深深地浇灌进我们的根源,一直滋养着我们生根发芽,最后茁壮成长为父母眼中的苍天大树。亲情是一切感情的始端,是传递大爱最鲜活的力量。

曾几何时,你在外打拼疲惫不堪,家人的一通电话就会让你的疲劳消失殆尽,使你充满干劲;曾几何时,家家户户挤在一个简陋的小屋里,围坐在一台小型黑白电视机前,在团圆饭热气腾腾的氤氲中有说有笑,好不其乐融融,大街小巷到处传递着亲情的火种。而今,时代越来越智能了,人却越来越麻木了。手机,这个本应传递亲情的工具,却成为了亲情的最大阻碍。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每天没日没夜拿着手机聊qq聊微信的时候,父母却在家里翘首企盼、彻夜未眠,只为等你的一通电话一个放心;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回到家中乐此不疲地打怪升级的时候,父母坐在一旁独自冷落,只为了跟你唠唠嗑搭句话;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拿着手机和朋友同学们玩自拍传微博的时候,父母已经多久没有和你拍过一张合影了。“万爱千恩百苦,疼我熟知父母?”哪怕是短短一句话“一切安好”便足以让父母安安心心度过许多个日日夜夜。

网络、手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冲淡了亲情。因此,我在此发出呼吁:告别冷漠,点燃亲情之火!!为何不能少用手机的聊天工具,多陪父母说说话讲讲生活的趣事?为何不能少玩网络游戏少看韩剧电影,多陪他们看一会他们喜爱的电视节目?为何不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多陪他们出去散散步逛逛街?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亲人们都还健在,时光易逝,莫让手机冷落了亲情,莫让犹豫烙下了终身悔恨!请暂时放下手机吧,告别冷漠,告别犹豫,为还健在的父母少一份担忧,多一份安心,让亲情之火生生不息,永不磨灭!

亲情如海洋中的一座灯塔,为游子照亮远航的路;亲情如冬日里的一把火,为行人驱逐寒冷,传递温暖;亲情如风雨中的一把伞,即使年久生锈,也为儿女筑起永远的避风港。正因为亲情,传承了华夏五千年的优良美德;也正因为亲情,孕育了泱泱大国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点燃兴趣之火 增强学习动力 篇6

1 利用直观教具促进英语教学

笔者经常利用图画与绘画题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英语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如《Pollution》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内容虽有教育意义,但形式乏味枯燥。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把整篇文章的思路利用2幅相关联的图画串联起来:第1幅图画是“大城市被污染前的情况”,蓝天白云,小鸟在树上歌唱,河水清清,鱼儿漫游,街道整洁,空气清新,人们生活愉快;第二幅图画是“大城市被污染后的情况”,城市上空乌云遮日,街道、大楼、小树、汽车……到处被迷漫的烟雾笼罩着,河水散发着臭味,鱼儿因污染而死。学生立刻被这色彩对比很鲜明的画面及所表现的内容所吸引,再配以教师精辟的讲解,十分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发挥想象,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学到知识,同时又增强了环保意识。

2 利用音乐促进英语教学

音乐是声音听觉的艺术,也是流动的画面,唱英文歌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情趣,而且可以引起记忆,让学生在“乐”中学到英语知识并学以致用。在教学《POP STAR》一文时,当介绍Elvis Presley这一风靡世界的歌手时,笔者在课上穿插了文中他所演唱的2首英文歌曲,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西方摇滚音乐的特点。学生热情很高,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而且很快记住了歌词,并在课下经常传唱。在笔者的帮助指导下,有学生在全校举行的春节联欢会上,以一曲《Love Me Tender》的英文歌曲获得晚会歌曲演唱一等奖。唱英文歌曲已成为学生学英语的一种辅助形式。

3 利用游戏表演促进英语教学

游戏表演的广泛应用能为英语教学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去领悟各种语言情景,去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作用,实践和锻炼自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笔者时常把一些内容丰富、情节感人的文章和一些寓言故事稍加改编,使之成为既有趣又有意义的短剧,启发学生表演。为增加剧情气氛,表演时,笔者常拿来自制的道具,给学生简单化妆,如带头饰和假面具,再配以相关的音乐,创造出较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带着喜、怒、哀、乐的表情进入剧情。这样的活动再现了教材内容,学生精神振奋,踊跃参加。学生有了参与感和成就感,学英语的热情高涨,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次英语课上,笔者给学生提供了1张图表,9样东西:可以实现3个愿望的硬币、森林、公主、小矮人、魔杖、房子、巨龙、邪恶的女巫、可以使其他东西隐身的帽子。之后让学生4人一组,每一组都利用3样东西编一个童话。学生接到任务后,讨论热烈,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集思广益,很快就编出了一段精美的童话故事,进一步增强了学英语的积极性。

点燃作文教学的“星星之火” 篇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凡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无话可写而又不得不写,草草了事之下当然写不出好的作文。因为作文写得不好,得不到赏识,体验不到写作成功带来的愉悦。如此循环,学生对于写作文由开始的冷淡到厌倦直至畏惧,更谈不上对写作感兴趣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

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语文教师应从长远考虑,撇开作文教学的大框架,把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先放一边,从作文教学的细节抓起,智慧点燃作文平原上的“星星之火”,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第一把火——写好一句话

句子是构成作文最基本的单位。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话都写不好,那么他怎么能写好一篇作文?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抓好的第一个细节,就是让每个学生“写好一句话”。

批改完新学期第一篇作文,我就深感作文教学的棘手。语句不通、用词不当、标点乱用的比比皆是,审题不清、不合规范的大有人在,更不用提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的要求了。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找好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切入口?一番细读比对,我发现,如果降低标准,还是可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的,那就是在每一篇作文里都可以找到一两句写得好甚至精妙的话。

找准切入点后,我就对学生提出了“一句话”的要求:每一篇习作里必须有一句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话,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开始学生并不明白我的意图,但还是按要求去做了。第二篇习作《××的暑假》的评讲课上,我挑选了几个同学,让他们把作文里的那句最好的话抄录到黑板上,并当堂朗读。“唉!漫长的暑假呀!我刚从学校里的题海里走出来,又掉进了父母的题海里,真是刚出虎穴又进狼窝呀!”一个作文功底不错的男生这样写道。“这个暑假——让我欢喜让我忧!”一个聪明的女孩借用了周华健的歌。“1,2,3——放暑假啰!”巧用标点渲染气氛,真是个精灵!我满怀欣喜地与学生们共同赏析着这些句子,并建议大家记在自己的好词好句摘抄本上。这个时候,学生们才发现,自己写出的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也是如此精妙,丝毫不比作文选中的逊色,不仅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还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样板”!羞涩的言行里掩饰不住眼中的惊喜:我也是能写好作文的!

初尝写作成功带来的激动和快乐后,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从第三篇习作开始,学生的作文里不断涌现精彩的一句话,两句话,更多句的话。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女孩这样写道:“妈妈,我多想变成一扇门,关住您对爸爸的思念!”心酸和感动一齐涌上我的心头。一个压力很大的男孩这样写道:“我多想变成一只飞蛾,静静地停在妈妈的身边,妈妈,您就再也不会忍心将那千斤重的担子压在我脆弱的翅膀上。”……现在,读他们的作文,总会为他们的灵气而叫绝!

“写好一句话”,一个多么简单的要求,简单到有些高年级的语文教师甚至不愿意提出。然而,正是这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写好一句话”,也许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把火——写一个好片断

能写好一句话,就能写好一个片段,这是我一直坚信不疑的,只不过需要我们投之以更大的热情,辅之以更多的耐心。

在“成功写好一句话”的训练初见成效后,我又“得寸进尺”地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写一个好片断。”

在每次习作之前,我都会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选定所要写的片断内容,并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写好规定的片段内容。片段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人物肖像描写、动物外形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对话描写、场面描写等,甚至还有学生提出,写人物外貌时就抓住一个点来写,比如眼睛,比比真功夫。

在写《我的老师》时,学生们要求自己写好老师的外貌,交流后比比谁写的更像,写得最像的就是优胜者;在写《我们班来了新同学》时,学生们提出写一段心理活动,互相倾诉,观察哪些学生有同样的感受,并评为“最佳默契”组合;在写《我的同桌》时,学生们训练自己写一段人物的对话,读后还要议一议,写的是哪个人,是否符合了人物的特征……片断训练的内容几乎包含了写作练习中的所有内容,篇幅长短不一,风格也是各有千秋。

有一个学生在他的作文《我们班来了新同学》中这样写道:“星期一早晨,我刚来到教室,就看见教室的门口站着三个人,看样子像是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女儿。我很奇怪,这三个人我可从来都没有见过呀!他们是什么人?怎么会在我们的教室门口?这个时候来,不会是转学来的吧?嗯,肯定是。我边往教室走,边留心看了一下那个女孩……”真实细腻的描写再加上作者声情并茂地朗读,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从此,每一次的“片段大比拼”,便成了全班同学的作文大餐。在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上,他们摩拳擦掌、大展身手,或朗读,或倾听,任思想的火花自由绽放。每周一节的作文课竟成了他们翘首以待的“节日”。

与其去摘抄作文选中的优美句段,不如品味自家的精彩片断,既加强了积累,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表面风平浪静的班级暗潮涌动——憋足了劲写好一个片断,也做一回头版头条!

第三把火——拟一个好题目

题目是作文的眼睛。好的题目画龙点睛,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带着悬念读完全文,令人赏心悦目;反之则兴趣索然。翻阅学生的作文,很难发现有什么好的作文题目。特别是考试作文,学生往往根据所给大材料随便拟一个题目,有时直接以所给的话题为题,很难吸引读者。训练学生拟写作文的好题目,是我抓实作文教学细节的第三步。

在“写好一句话”、“写好一个片段”的主题训练中,学生不断体验写作成功带来的愉悦。这种精神的愉悦树立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欲望。此时,我趁热打铁,抛出了第三个要求:拟一个好题目。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拟定作文的题目并拟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次练习的作文是这样的:“你帮助过别人吗?你遇到困难时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选一件写下来。题目自拟。”在翻阅学生作文时,我发现拟定的题目空洞、广泛,没有亮点,不是《帮助》就是《帮助一个人》,要么就是《互相帮助》。评讲课上,我拿出几份作文,建议学生重新拟题。拟什么呢?学生一时想不出。于是我启发学生:帮助别人的人通常被称作“雷锋”,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说“谢谢”。启发之下有学生拟出了《我当了一回“雷锋”》《谢谢你的帮助》等题目,相比之下,这些题目既能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又具体形象、鲜活可感,令人眼前一亮。接着我又告诉学生,作文的题目可以是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物品,甚至可以是一句话……后来的一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妈妈,学生的思维不再禁锢,拟定的题目也亮了起来:《妈妈的那把木梳》、《妈妈的白发》、《一颗钮扣》……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文教学中的细节很多,一个标点,一个比喻,一个开头或结尾,都奥妙无穷。“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抓起,写好一句话、一个片断,拟一个好题目,为学生搭建写作训练的平台,不断创造利于学生创作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细节训练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自信,激发写作的兴趣,放飞写作的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试想,在学生的作文里,点燃了这几把“星星之火”,何愁不成“燎原”之势?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

上一篇:教学工作计划3下一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