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精选12篇)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 学生只有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活动, 是一种需要, 才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激发出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把“乐学”当做治学的最高境界, 可见兴趣的培养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到要“兼顾学生的志趣”。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方法, 供大家参考。
一、改课堂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实验或学生参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化学规律, 形成化学概念, 中学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课堂演示实验。一般的做法是按照教材要求把这些演示实验程序化地演示一遍, 然后讲解, 或者干脆以书面的练习代替实验。这样只能满足学生的视听要求, 而满足不了他们对实验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进而慢慢失去对实验的兴趣。有鉴于此, 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创造性实践能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具体的做法是可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例如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可先由教师讲解如何操作、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 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 让学生参与, 并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观察为主线, 视听并举, 通过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持久化。同时, 分组实验能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出更浓厚的兴趣。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教材中除了有演示实验外, 也安排了一些验证性实验, 所谓的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论证已学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验证性实验中,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而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获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 对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兴趣很有利。例如, 在学习Cl2性质时, 首先设疑:Cl2能否淀于水?Cl2能否与水发生反应?若能, 生成物是什么?再进行探索。
1. 在两瓶颜色相似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入少量的水, 充
分振荡后, 与另一瓶氯气比较其颜色, 其水溶液与蒸馏水的颜色相比较, 可得出什么结论?
2. 在氯气中分别加入:
(1) Ag NO3溶液和稀HNO3; (2) Na HCO3溶液; (3) 蓝色的石蕊试液, 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
3. 将纯净干燥的Cl2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然后进行科学分析:
1.加水的试剂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水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
2. (1) 产生白色沉淀; (2) 产生气泡; (3) 先变红后褪色。
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 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最后得出结论:
氯气能溶于水, 但溶解度不大, 溶解于水中的Cl2一部分与水反应产生Cl-、H+、HCl O。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 起漂白作用的是HCl O。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增强了自信心, 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热情。
三、改学生课堂被动学习为主动体验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 而体验式学习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 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 以学生为主体, 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 让学生有所感受, 留下难忘印象的学习活动。不难看出, 以前的传统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 而体验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 是内在的, 它可以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 自觉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 在新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设置趣味性实验。
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出于好奇会积极主动思考, 想要获得知识的愿望油然而生。如在讲述碘单质的特性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性实验。往用米汤写过字的宣纸上喷碘水, 结果白纸上显示出了蓝色的字迹。学生非常好奇, 在一片惊讶声中, 我讲述了碘单质和淀粉相遇会出现蓝, 可用碘和淀粉的互检这样一个知识点, 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用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能展示化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环境保护时, 课前让学生通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新闻、资料等, 然后选出其中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 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更感受到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亲身感受。
学生的亲身感受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能促使学生下意识地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为了说明分子的存在和特点, 上课时我在教室里洒了些香水, 当学生都闻到了香味时, 我告诉他们这是香精子分子运动的结果, 这样虽然分子的知识点非常抽象, 但通过亲身体验,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进而产生了浓厚兴趣。
4. 运用录像和多媒体技术。
录像和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活泼的特点, 通过运用录像和多媒体技术, 设计一些故事情节和多媒体画面, 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问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 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总之, 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必须从各方面入手, 改进教学条件、改变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 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 篇2
一、以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化学科的`最突出特点是以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理解性。实验更能使学生增强直观性,提高理解能力,更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比如,我执教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如果老师除去外皮让学生看银白色,只有前面的学生能看到,后面的是不能看明白的。因此,我就把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放到一起,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通过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轻松地学化学。
二、让化学走进生活
化学比较抽象,但它与生活则是十分密切的,我们时时处处都和化学发生着联系。所以,我要率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知道化学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就喜欢学习了。如,我教学“氧气”一节时,他们只知道氧气与我们人类密不可分,但是对怎样制作氧气,生活中一些东西和氧气反应都很陌生。我就列举了食物变馊的问题,就是氧气和食物的化学反应。接着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就自然高兴起来,感到非常有意思。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启发,和生活相结合的课堂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并能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办黑板报或办专栏的形式,结合与化学有关联的突发热点新闻,来宣传、研讨、答疑、解惑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开展一些趣味化学的小制作,诸如“魔棒点灯”“空杯生烟”“清水写红字”等,这些有趣的活动无疑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总之,我们作为广大化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挖掘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要研究好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53-01
人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下面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期盼的兴趣来源。
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论》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是他们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益。
二、诱导探究激发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讲第八单元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时间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就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化结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计时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探究释疑增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式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一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动脑筋,善于发现,抛开传统老师说学生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动手,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论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提高 篇4
一、重视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 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 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在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 课堂演示实验, 学生课堂实验, 学生家庭实验, 以及为解决学习问题所开设的实验, 我们都要重视。
首先, 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 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例如, 在讲氧气的鉴别时, 没有先讲鉴别方法, 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 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 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
其次, 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 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 教师要因势利导, 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学习知识的兴趣, 成为学习的动力, 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 书写实验报告。
最后, 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结合本校实际, 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 在讲“绪言”时, 先避开书本, 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 (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 , 此时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 然后老师引出新课内容, 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 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 讲了酸性、碱性之后, 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 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
如案例:家庭抽取二氧化碳
学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 我就布置学生回家, 利用家里的现有材料, 想办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带到学校, 以用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分组实验。
第二天, 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制取的二氧化碳, 其中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王同学, 这是一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学生, 而且学习能力较弱, 作业完成情况较差, 成绩也处于班级后列, 但他带来了一大可乐瓶二氧化碳, 而且经过检验, 瓶中二氧化碳浓度还比较高。我问他怎么制取的, 他说用石子和白醋制的。
第三天恰好是家长会, 我遇到了这位同学的父亲。他的父亲激动地告诉我:“从来没见孩子这么认真学习过, 一回家让我带他去找石子, 买白醋, 找齐材料后, 把书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 制了一大瓶二氧化碳。”
通过一些家庭小实验, 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高涨, 例如这位王同学在化学实验这部分成绩较突出, 在中考中, 他的化学成绩也达到了优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量事实表明,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使他们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 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 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化学课外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设计, 动手做实验, 既动脑, 又动手, 掌握了实验技能。例如, 用天然鲜花制酸碱指示剂, 用废旧物品制一个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等等。此外, 举办化学讲座, 观看化学科普影片, 参观化工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都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案例:爱护水资源
1. 分析教材
通过对第二单元的学习, 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接着又认识了另一种化学物质“水”, 并学习了水的组成、性质及净化, 最后开展“爱护水资源”这样一个社会课题的研究, 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课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 即“水资源状况”、“爱护水资源”, 前者一方面说明水资源的丰富, 另一方面说明水的短缺,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后者介绍了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与研究, 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可从课堂延伸至课外, 对教材内容可采用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使学生达成共识, 即“水资源丰富又短缺”、“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另外, 由于本课题的实践性强,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 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定出四个小课题:地球上的水资源、用水情况调查、水质情况调查、爱护水资源。指导学生调查、参观访问或利用网上资源, 了解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家庭用水情况, 然后整理成小论文或编写成环境时报, 在班级、校园内展览, 或进行演讲等活动。充实学习内容, 增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观念。
三、化解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面对难理解和消化的教学难点内容, 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在教学中不及时化解这些难点, 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如, 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 采取分批识记的方法, 从绪言开始, 日积月累一点一点记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要教给他们“五查”的方法:一查化学式写得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符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 应重点授以方法, 让他们多练, 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 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 教师帮助总结。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运动, 帮助学生掌握分子、原子等抽象的知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 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 就可以不断化解教学的难点, 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化学教学中, 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化学实验,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 篇5
摘 要: 要教好好初中化学必须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上下工夫。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作者结合化学教学实践,从三方面作出努力:提高教师的化学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化学素养 化学实验 多媒体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这一要素。只有激发了学生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乐在其中。也只有充分提高学生兴趣,变枯燥地接受为主动地索取,才能够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在苏北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普遍对化学学科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广大中学老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将结合几十年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看法。
一、提高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教师职业素养在迅速发展的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而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
那么,化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呢?有人将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新手阶段一两年,这是教师能够顺利适应教学的阶段;二是苦练教学基本功,成为优秀选手阶段,这也需要两三年的磨炼;三是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技能阶段,这期间教师不仅要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更需要在本专业理论方面历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让自己的教学行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让自己无论在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甚至细化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能够找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依据;第四阶段是专家阶段,少数教师10年以上,多数教师要25年以上。这是教师成名成家阶段。对于化学教师,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胸有成竹。另一方面要在书店和一些网站上多看一些当代化学教育方面的名家最新文章,了解当下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以便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环境下的要求。以此同时,要求化学教师教学行为产生根本性改变: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进步、成功都要关注并及时给予鼓励、评价、赞赏,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权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有人格尊严。其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资源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也不再局限于纯化学研究。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综合各科知识,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与社会、家长取得联深入探究学习,做研究型教师。化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新课程中每章都有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自己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会进行科学探究,善于进行科学探究,若还按照旧版教材的教学思路进行演示,就失去了探究意义,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实施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也需要通过探究活动解决。因此,只有做研究型教师,才能教好化学课程,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与别的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化学教学包括课堂理论教学、演示教学和实验教学,尤其在实验教学中,现在许多学校都已经具备基本的实验教学资源,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给义务教育阶段的所配置的化学实验器材,积极主动地给学生创造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化学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了记忆,更让学生通过亲力亲为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乐趣,从而对所学知识全面深入地理解。
因此,教师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我在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时,将学生带进化学实验室,将学生分好小组,为每组学生准备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氯化钠、蒸馏水。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1.小组成员合作配制80g10%的氯化钠溶液;2.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然后,我明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教会学生准确实验托盘天平的方法,以及如何准确量取和搅拌液体等操作方法。在这节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多数小组都能够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实验任务,极个别小组在老师的点拨和帮助下也顺利完成了实验。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
三、有趣的家庭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有趣的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挖掘许多有趣的实验很多,例如:拿一张面巾纸,用手搓揉纸张,不久卫生纸就燃烧了。原理:拿纸的同时,在里面放一点白磷,白磷易燃,很快就有现象了;再如“小木炭跳舞”取入3~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可以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这么简单就可以欣赏到小木炭优美的舞姿;还有“鸡蛋跳舞”的实验,我们知道各种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
由于生成的CO气体不断地附着在鸡蛋壳表面,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逐渐浮起来。当鸡蛋浮到液面时,附着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头重脚轻”,浮出液面的部分转向下面,气泡多的部分露出水面。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翻转或上下浮沉,犹如“跳舞”。
总之,化学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家庭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注重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是需要动手实践的,可操作性较强。而且化学实验现象又比较奇特古怪,学生可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实验现象而极大地激发求知和学习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老师不妨注重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例如,老师在化学中讲到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这个实验原理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古代人们写的密函,有时候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接下来,老师就用实验来为学生解开其中的奥秘。
实验原理: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液體写字,晾干后结果就看不到字迹了,接下来再用一张无色液体试剂来处理,结果刚才写的字竟然奇迹般地出现了。
实验操作:老师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几个字,等纸上的字迹干了后再用浓氨水的试剂,结果显示出来红色字迹。将白纸放在通风处,一会之后,字迹又消失不见了。
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对这个化学实验现象的理解,可以给学生换种实验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实验探索,明白其中的奥妙。老师指导学生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字,等待字迹风干之后,再用碘水涂抹,结果显示出蓝色字迹。这就是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的原理。
当学生首先面对这种奇怪的实验现象时,学生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就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探索。在学生亲自实践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他们求知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学习兴趣逐渐被培养起来。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虽然丰富多彩有趣,但学生还是依然要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迈向社会。老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多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能够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放松,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化学的知识。
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化学游戏”“化学知识竞赛”“化学魔术大比拼”“化学科技小制作展示”等多种形式。用这种有趣而丰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不
过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小型而简易的家庭净水器。学生不但亲自动手实践,对这一知识点有清楚明白的了解,而且还帮家里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节约了水资源。化学活动中,最为有趣的莫过于化学魔术表演了。老师可以在课外举办一个化学魔术表演大赛,让学生尽情表演释放。在“魔术”表演中,只见有的学生将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晶体上滴了几滴浓硫酸之后,用玻璃棒蘸取,然后又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结果酒精灯马上就被点着了。这个过程太令人吃惊了,学生都被这个“魔术”惊呆了,同时也被化学的高深而折服,对化学探索有了进一步的欲望和兴趣。此外,有的学生竟然会“火造纸币”。只见学生手拿一张白纸,纸的大小和10元人民币一样大,随后学生将白纸往烟头上一碰触,一瞬间只看到火光一闪,眼前竟然出现了一张20元人民币。学生瞬间惊呆了,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当然,学生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如果一不小心你的钱就会灰飞烟灭。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更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密切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
三、因材施教,“教”“材”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虽然不是很难,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能够好好学习化学,就必须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教”“材”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习惯。
初中化学教材灵活多变,老师要牢牢把握住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自身特点,在化学课堂上找到突破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从而对化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化学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注视教学的个性,也要密切关注学生自身对化学的学习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练习分层等。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老师不能避重就轻,要对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打造一个师生互助,共同进步的高效课堂,最终实现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中,不论化学有多么难学,老师也要想出有效的策略去解决,让学生“寓学于乐,寓乐于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周少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08).
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学一、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
中生思考思源于疑, 没有问题就无○乐学东以思维县教师要通。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 生流情境黄质疑性, 给学问题, 创设新异的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学中学环境比较来, 加深对知识的理让学生经过思考、解分。析、习林设作重点、难点和关键置问题时要抓, 问题的内住教材的兴碧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趣序系, 一和环符扣合一知环识积, 由浅入深累的逻辑, 由顺的大门简单到, 使学复杂, 生感到新颖叩开学生思, 造成维的培力连续, 引起学的思索, 生思想上的共鸣形成持久的内驱, 养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积极性有效地, 这样可调动每
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 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巧设悬念,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时, 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 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 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 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 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 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 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 (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 寻找问题的答案, 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思维为主线, 视听并举, 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 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六章《铁》时, 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 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 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 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 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 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 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 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效果甚佳。
四、研讨释疑增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 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此时, 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辨难, 使探究更深入,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 更加深刻, 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 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 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 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 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 仔细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一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 由此得出,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 步步设疑, 步步深入, 步步点拨, 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 篇8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若能巧妙设计化学教学,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愉快地学习化学,钻研化学。那么,究竟什么是化学学习兴趣、它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现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的见解。
一、联系生活,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化学教学过程已经不再只以传授化学知识为主要重心之一,同时也强调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其与生活实际问题相联系。因此,新课改后的教材中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就可以给学生列举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等。通过列举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化学变化现象,既可以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便于激发学生的直观兴趣。这就要求一线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知识的深度挖掘。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情感的产生需一定的外部条件,依赖一定情境。这使课堂教学求知热情的激发有赖于教师创设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直观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的类型选取和设计相应的探究实验。同时,实验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和世界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有着极强的探知渴求。如让学生上讲台操作演示、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自己的实验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对探求化学变化原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铺垫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持之以恒,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持久兴趣。
三、变静为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心理学家洛克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传统的满堂灌的老一套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教学的创新发展,反而加大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枯燥乏味难懂。因而产生对其内容的不重视,甚至厌学,可见教学不只是单纯地传播知识的过程,更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法,这些方法都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课堂上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样既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高度的集中,同时也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概括性认识的兴趣。
四、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中,不仅有师生双方认识活动和知识信息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教师在备课中,除了备教材和学生外,还要备情感,要把对教育事业,对化学学科,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凝聚成强大的感情激流,融入教学情境中去,教师上课要丢开一切忧愁和烦恼“进入角色”,拉开课堂教学的情感序幕,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诱发,强化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课堂上发扬民主,倾听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不轻易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思路的机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我们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不讽刺,当学生圆满回答问题时,我们用恳切的语言并伴以赞许的目光口头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则要以鼓励的语言并投以信任的眼神,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促进师生感情交流。尤其对待差生,防止有苛刻的评价,保持对学生的期望感,学生才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在课堂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培养,在平时的师生交往中更要关心、帮助学生,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感激之情融入学习中,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把对化学现象直觉的兴趣和对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发展为对探求化学变化原因的兴趣和对化学知识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持久而深厚的兴趣。
总而言之,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化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摘要: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 重视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本文浅谈了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俊明, 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周建安.学生化学实验情感培养的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 (.1) :34~35.
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9
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期待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渴望的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期盼的兴趣来源。因此我们应注意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和利用初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第一节课上,我一般会设计“无中生有”、“鸡蛋变皮球”、“水变红墨水”等实验,同时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的真情实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通过探究激发兴趣。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这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方法,进一步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正确启发诱导下,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提示,使学生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他们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通过小组讨论增加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这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马上表现出来,愿意与同学们一争高下。我想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的解释,而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讨论时间和机会,恰当地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会在探讨中得到答案,同时获得的知识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也会更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探讨解决了问题,其科学的学习态度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中,提出问题:能否用木炭、镁带等来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呢?让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学生通分析讨论、合作交流,既得出正确的答案,又能加深对实验原理的认识。同样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在自学实验室领悟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教师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呢?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接着指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熄灭蜡烛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
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一句话“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学习,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持有的目标, 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具体体现。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所在, 是让学生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条件。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推动他们愉快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些学习兴趣和爱好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化学。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谈几点做法:
一、让神奇和美妙点燃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培养, 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受“第一印象”的左右。中学生上的第一次化学课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要在上第一次化学课时把学生带入一个非常奇妙的化学天地里, 在这个新天地里让学生看到许多有趣的化学现象产生从而是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上第一堂化学课《绪言》课的时候, 我设计了: (1) 烧不坏的手绢 (2) 燃烧的蜡烛为何熄灭? (3) 红色的水怎么褪色了? (4) 死灰复燃。 (5) 牵牛花为何变色?等一组兴趣实验, 一下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 此时, 学生的思维活跃, 兴趣高涨, 同时设置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例如:铁是什么物质组成的呢?为什么铁会生锈呀?木制品为什么会燃烧呀?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呀?等等问题。要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不知道不理解的新问题来提问,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永远有不知道的事情, 并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实际情况, 同时要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等相关的问题实验, 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奇怪现象, 使学生从开始就有学习化学, 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与欲望。
二、让科学的实验来激发学生们兴趣与欲望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欲望和兴趣, 还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 来获取知识与技能知识, 要多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能力, 这对于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认真做好演示与实验, 又要做好第一次演示实验和学生们实验教学。同时又要要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周密的工作, 使实验现象明显, 效果良好, 让全班学生都看得清清楚楚。在实验时一定要做到操作规范, 正确引导的标准。使学生第一次做实验课, 就带着复杂的心情, 在胆怯的, 好奇, 并希望得到成功的喜悦中去学习。因此, 在做实验之前, 要求教师讲清楚实验的规则、重要性等问题, 来消除他们做实验前的心理负担。在第一个学生做实验“化学变化的现象”实验时, 一定要求学生独立来完成实验, 自己做, 亲眼看, 用脑想, 通过自己亲自来参与, 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爱好。同时, 也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 并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 来提高自己。
三、让愉悦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是增强师生亲和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四点:
1. 态度随和, 语言幽默。
态度随和, 可亲可近方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幽默风趣, 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2. 因势利导, 巧于点拨。
讲课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又是一门神奇而又巧妙的艺术。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捕捉时机, 灵活而有分寸的因势利导, 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深入浅出, 化难为易。
教学中, 教师如能选用一些学生熟悉, 富有情趣的事例做比喻, 可化抽象为具体, 转微观为宏观, 变深奥为简明。如在讲水的电解时“负极产生氢气” (即负氢) 就可利用其谐音“父亲”来记。
4.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关心、鼓励、唤醒、鼓舞。”教师不关心热爱学生, 或者学生对教师有反感, 学生就会产生庆学的逆反心理, 筑起高高的心理屏障, 这对教学相当不利。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必须从学生最敏感的问题入手, 如不偏爱好生, 不歧视学困生, 对男女学生一视同仁等。另外在批评学生时还得讲究方式方法, 注意言行, 不可粗暴, 不要一棍子打倒一片。当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困难时, 要热心帮助, 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教师通过创设这种愉悦的教学环境, 会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钻研教材,博览群书;钻研学生,认真备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学生为本;习题教学,拓宽思路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钻研教材,博览群书
罗曼.罗兰有名言说:“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自身就必须对化学具有丰富的情感源泉。这个源泉从哪里来?教师只有平时博览群书,深入挖掘教材,不断研究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不断总结与反思,做到自身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把握知识要点,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继而选准知识兴趣的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灌满“一杯水”。
二、钻研学生,认真备课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需注意备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从而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悬念设置法、实验法和故事法等都是较好的导入新课的好方法。悬念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巧设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可以把它与故事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很富有的老人,他生活上丰衣足食,唯一的遗憾就是有两颗门牙掉落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有一天他就到牙医那儿去镶了一颗金牙和一颗钢牙,但自打他镶了这两颗牙齿后,头痛就一直困扰着他。那么大家知道简单的镶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吗?想必这时候学生已经被你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可以转入正题,“学了今天的原电池内容后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相信后面学生必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实验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直观现象来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Na2O2性质时,有一条是关于Na2O2和H2O可以发生反应放出氧气,那在学习这个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滴水着火的实验:(1)向蒸发皿中依次加入5g氯酸钾粉末,5g蔗糖和2—3g Na2O2。把过氧化钠放置在最上层。(2)用长滴管向过氧化钠上滴加数滴水,然后迅速离开,容器里立即起火燃烧,火花十分明亮。学生必定对这个实验充满好奇,相对的后面的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教学,学生为本
新课程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指导者。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1)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给出。(2)凡是能让学生说出的教师就不说。(3)凡是学生能理解的题教师就不答。(4)教师要服从于学生,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想法,不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相同。(5)进度要服从于效果,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较多时间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思路。(6)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共同探讨每个问题。(7)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学习化学的激情。
五、习题教学,拓宽思路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选习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由表及里,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具体做法为: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思路。据题中所涉及的关系设置一套由浅入深能击中问题要害的提问,层层剖析,以求得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形成。2. 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不要单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应灵活多变,拓宽思路。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比如在学习烷烃通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分子式,然后再逐步深入,让大家思考己烷的分子式,一百个碳的烷烃的分子式,通过这么一步步地由浅入深,概括得出烷烃的通式。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 篇12
一、课前做好导入和铺垫工作, 将学生吸引到化学世界里
运用正确的导入方式, 可以将学生快速引入化学知识海洋中去, 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作为新课引入的方法和方式有很多, 因此, 无论教师选择何种方式引入新课, 只要可以实现迅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就是一种成功的导入方式。
1.故事导入法
化学教学的引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故事引入法是很有效的一种导入方式, 因为故事对于好奇心极强的高中学生来说往往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课程开始前,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化学有关的故事, 引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思考。譬如, 教师在讲授碳酸钙的形成过程时, 可以在课前讲授溶洞的形成历程和历史典故, 笔者曾经讲授了江西省著名溶洞旅游景点仙鹤岩的形成历程, 并结合照片为学生讲述其历史演变历程,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学生很快进入到化学学习状态中。
2.小实验导入法
高中阶段的课程大都以理论讲述为主, 学生对长期反复的纯理论的学习会产生一种疲惫感。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高中化学正好可以发挥其优势, 以进行课堂小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然,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化学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设置出符合教学目的的小实验才能实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课堂氛围, 是反映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内在关系的一种状态, 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状态。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进行积极引导, 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的方式, 让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化学专业词汇和化学知识, 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实验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巧妙运用化学实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课的作用
高中化学的先行组织者非化学实验莫属, 因为化学实验课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完全引入化学殿堂中, 这些具有魔力的趣味性实验,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说, 意义重大,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巧妙地运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常我们可以采取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的方式, 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之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
四、理论联系实际, 使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05-17
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论文09-20
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论文10-14
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05-21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05-23
中学化学教学评价08-23
中学化学教学模式09-15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论文08-10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9-07
中学化学教学学法指导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