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2024-09-21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精选8篇)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篇1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翁建红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研究》是镇江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逐渐形成在平时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观念,学生对化学史也有了一些兴趣。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进展顺利,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傅鹰曾经说过:“化学可以给人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智慧”。化学史知识中不仅仅包含大量的化学知识,同时蕴涵大量的科学精神。所有的化学教科书中都有化学史的渗透,化学史的渗透,不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助于教师落实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有的化学教科书中都有简单的化学史,课程标准中对化学史的渗透教学也有一定的要求,但目前由于化学史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少,大多数老师对此不太重视,尤其在农村中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化学史的教学。为了提升学生对化学史的关注,我们这学期在高一年级成立了名为“追踪化学家”的学习兴趣小组。希望通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教学,让学生对化学史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化学史的渗透,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助于教师落实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学好一门学科,就要了解这一学科的历史,通过化学史的渗透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这一学科的历史,知道化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的艰难和不屈服的精神,了解化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对于学生坚韧品格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化学史的渗透对于三维目标的实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中化学所有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化学史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的发现之旅,还可以包含对化学家的成果、为人处世及生活态度等的介绍。例如,在《氯气》一节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舍勒,介绍他的生平及其成果,介绍他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类似这些的例子既便于化学史的渗透教学,又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品质的教育。另外通过化学史的渗透教学,我们甚至可以将所有的高中化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复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老师化学史的积累过程:通过阅读一些与化学史有关的书籍、期刊,多看最近其他老师发表的有关化学史与中学化学教学有效结合的文章,还可以通过网上查阅国外的一些译文,更多的了解与高中化学教科书上有关的化学史。2.组内老师根据不同年级的化学教科书,尽可能多的找出书中所涉及的化学史的内容或化学家的生平资料,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在本年级的教学计划中直接体现。

3.按照备课组进行分工合作,组内每个老师针对一到两个单元的实际内容,在备课中逐渐渗透化学史的内容,不仅包括化学家的杰出贡献,还有他们的处事方式、生活态度或者化学家发现某一现象或物质或理论的过程。并将所找的化学史渗透到日常化学教学中。每个单元的负责主备的老师要及时将本单元有关的化学史打印出来,在备课组会上进行讨论研究,最后形成教案。

4.高一的兴趣小组每一到两个周,针对这一到两周的课堂内容,将其中所涉及的化学史料、化学家以讲座或PPT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学期结束,结合所讲内容,建议学生写一些心得体会或个人感想。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这一方法将运用于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老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从而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文献的研究,比较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方向与趋势,比较异同更好地指导本课题的开展。

2.行动研究法:这是贯穿于本课题实施全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课题的进行过程中,参加的老师始终要有将化学史渗透教学的意识。

3.个案研究法:这一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于对个别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进行化学史渗透教学之后,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质疑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研究。4.问卷调查法: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化学史渗透对学生化学成绩、化学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得失,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前人研究综述

(一)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课题就农村中学中目前忽视化学史教学的情形而提出的,化学史的渗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变目前农村中学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的现状。化学史中对于一些物质的发现特别是几经曲折的发现之旅,对于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有很大的帮助。

1.系统论: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它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化学史是化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是化学科学的历史,是化学科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只有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才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2.有效学习理论: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化学史的渗透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且对于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实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早起源于20 世纪80年代,而兴起于90年代,是一种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建构主义作为教学设计理念改革的先锋,它的出现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冲击作用,它在多种学科中进行了渗透,并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角色向多元化转化,教学不是教师对知识的简单传授,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而对于学习,建构主义的基本信念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过程从传统被动接受向主动构建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从被动灌输向主动构建转变。化学史既是科学史的一部分,也是化学知识的演变史。在有化学史融入的教学活动中,建构主义要求我们要敢于质疑和创新,强调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化学发展的演变过程,最终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前人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的化学史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19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促进主席就公开发表倡导:如果要教给年轻人什么,如果是科学结论的话,还不如是科学史重要。1895年德国科学家马赫(Mach)宣称:没有任何科学教育可以不重视科学的历史与哲学。BAAS在1917年的年会上再次提出:科学史教育是融合学校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良方。然而,国际科学界对化学史融入化学课程的的研究却历经曲折。一直到19世纪后期,美国化学会长史斯、哈佛大学康奈特、著名的科学家贾菲等人在反复论述化学史的重要性后,科学史教育开始得到重视。

我国化学史教育的起步较晚,但是我国老一辈的化学家、教育家也很重视化学史教育。上世纪 30 年代,丁绪贤先生首次在北京大学开设化学史课程,主要讲授世界化学史,并撰有中国第一本化学史专著《化学史通考》,而后,袁翰青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化学史课程,主讲中国化学史,他们的讲课都深受学生欢迎。1981年,由陈耀亭教授撰写的《化学教学法》非常系统地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历史主义的重要性。我国的很多期刊杂志也有了化学史教育的内容。比如《化学教育》,自 1980 年创刊起就设有“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专栏,另外《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也分别设有关于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的专栏。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实施转变教师的价值观念,改变目前教师对化学史知识不重视的现状,通过一些理论书籍的阅读和相关化学史知识的培训让老师们形成有意识的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观念。

2.通过在平时的教学中化学史的渗透,使学生从对化学史的几乎一无所知,到认识化学史最后慢慢喜欢了解化学史,并逐渐转变高中学生的观念。通过化学史的渗透教学,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化学史的学习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形成坚韧的品质。3.通过化学史的渗透教学,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化学史,从而逐渐对化学这门学科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和具体做法

课题从2003年12月开始到2015年12月结题,具体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准备阶段(2013年11月到2014年2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为课题的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调研、修改课题研究方案,并请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夯实基础。我们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及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多次组织集中学习,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针,化学史的相关书籍、论文为辅。同时课题组教师也加强了自学,并根据实际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化学史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4.专家引领,以点带面。课题组指导专家——市教研员石明亮,多次组织开展与课题相关的专题研讨学习,在理论上加以指导,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去外校听课、学习,名师的讲座、课给课题组老师很大的启发。

(二)实施阶段(2014年2月到2015年9月):

1.学期初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争取每学期都有关于课题的相关活动,并针对学生对化学史的兴趣及了解设计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成立了名为“追踪化学家”的兴趣小组。

2014年-2015年的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有:

(1)开展组内说课。要求每个年级在备课组内先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方案,每人进行一节“渗透化学史的课堂教学研讨课”;要求每人积极参与听课与评课,认真总结教学法特点,交流参与活动的感受、进行教学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和化学组的其他老师共同观摩了张彩萍老师的公开课,课后进行了评议。结合张彩萍老师的公开课,研讨了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化学史的有效教学策略。

(3)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和化学组的其他老师共同观摩了施爱萍老师的公开课,课后进行了评议。结合施爱萍老师的公开课,研讨了化学课堂中渗透化学史的有效教学策略。

(4)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和化学组的其他老师共同观摩了韩招娣老师的公开课,课后进行了评议。继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此基础上反复研讨、论证,从而提炼出化学课堂中渗透化学史的有效教学策略。

(5)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一些公开教学活动,比如校级公开课(张彩萍、施爱萍、莫波、曹凤芹、董泽梅、翁建红),扬中市级及以上公开课(张彩萍、施爱萍、韩招娣、莫波、翁建红、曹凤芹),市级优质课(曹凤芹、韩招娣、施爱萍),市级“青年基本功大赛”(翁建红、施爱萍)等等。

然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这是老师从研究中获得提升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上了大量的公开课,经过研讨、实践,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我们课题组要求教师围绕如何设计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史撰写教学设计,主要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分析发现渗透化学史后对学生的影响。现在有老师的论文都经发表或者获奖了,有的老师的教学设计获得了同行们的认可,在教研活动中得到推广,课题组的老师老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都实实在在的得到了提升。

2.在学期结束时,课题组的老师针对一学年化学史渗透的情况再次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进行论文及其他形式成果的交流讨论。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研究的中期考核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5年9月到2015年12月):

1.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共同研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我们收集了(1)典型教案、教学设计(2)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3)有关课题信息、动态(4)集备活动记录、记要(5)心得体会、随笔(6)资料性照片。另外,所有的材料都在学校的网站上,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理论学习论文、每次的活动记录、课题的工作报告、老师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设计、开展课题活动的过程性材料等等。我们的文本材料还包括老师们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学习笔记等。

2.课题组成员上扬中市级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就此进行研讨。

3.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深刻的研究性成果。4.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5.如验收合格,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结课题组教师的思想和具体实施方法,针对“农村中学化学课堂中化学史渗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特点,可以简单归纳为如下四点:①从教育思维的角度看,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化学知识,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去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以化学史渗透为载体搭建的化学课堂中,化学史教育中一些原理、概念发展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及培养技能;化学史有助于学生从更深层的角度认识和理解问题,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灵活运用;一些物质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形成;总之化学史的渗透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掌握有一定的帮助;②化学史的渗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素质,通过化学史料可以帮助学生从化学史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高他们自主、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化学史中化学家探究化学原理的过程,对于学生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③化学史中有很多科学家的故事,将这些穿插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加深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的达成;④化学史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得更多的学生喜欢学化学。2.课题研究的一些具体做法 新课程改革比较重视学生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课程标准中多处指出中学化学必须帮助学生形成基本化学观念,这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以及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方面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同样提出,化学课程要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化学史的渗透对于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化学史渗透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老师在课堂上渗透化学史的方式有多种:

(1)化学史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老师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40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的故事引入课堂,学生就会对氯气的性质产生兴趣,从而可以很快融入课堂。利用化学史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化学史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2)利用化学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 科学家对科学的热爱往往源于对科学产生的兴趣, 同样, 兴趣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直接动力。纯理论的化学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课堂气氛呆板。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地穿插些妙趣横生的有关化学史的故事, 可以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极大兴趣。例如,在讲《苯》一节中苯的结构时老师可以穿插凯库勒晚上因梦见蛇首尾相连而受启发得出苯的环状结构。梦中的启发使他成功地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这“梦”来自于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只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并从中得到启示。(3)化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化学家们的爱国情怀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史中有不少我国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如制碱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将自己发现的84号元素以祖国波兰为名,命名为Polonium(波兰)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穿插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的培养都有一定作用。

(4)化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化学史离不开化学家的活动历史,化学史中涉及到许多著名的化学家的成长历史,他们的成长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从崎岖的小路上攀登上科学的高峰。例如在讲《溴、碘的提取》时,我们可以将李比希与溴的发现擦身而过而后来又接受教训,善于从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试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终于成为化学史上的巨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些故事告诉学生不能被一点小困难吓到,要用于挑战困难,战胜自己。

七、课题的研究成果

1.备课的内容增多,形成有本校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过去备课只备课堂所需的化学知识和课后习题,很少涉及到化学史。现在如何将化学史的内容有效渗透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和思考,并形成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氧化还原反应》、《苯》、《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工业合成氨》等。

2.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化学史的渗透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科学家们的坚韧的品质、对科学的执着,还可以通过一些物质的发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学会化学的学习的方法。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课题研究期间,学生参加各级比赛成绩斐然:

贾钧少同学荣获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暨2013江苏省中学生化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董泽梅老师辅导

施李玉璋同学荣获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暨2013江苏省中学生化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董泽梅老师辅导

仲康同学荣获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董泽梅辅导

刘欢同学荣获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课题组老师董泽梅辅导

朱旭烨同学荣获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董泽梅辅导

黄鹏同学荣获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暨2014江苏省中学生化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张彩萍老师辅导

黄鹏同学荣获2013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课题组老师张彩萍辅导

赵琪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

课题组老师张彩萍辅导

许超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课题组老师张彩萍辅导

朱一凡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翁建红辅导

殷劲宇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课题组老师翁建红辅导

蔡沁珊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课题组老师曹凤芹辅导

冯海娟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课题组老师曹凤芹辅导

陆佳雪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曹凤芹辅导

张煜同学荣获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课题组老师曹凤芹辅导 丁颖同学荣获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曹凤芹辅导

徐丽丽同学荣获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曹凤芹辅导

于翔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

课题组老师韩招娣辅导

顾子莲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课题组老师韩招娣辅导

唐文卿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韩招娣辅导

奚晨轩同学荣获2014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韩招娣辅导

朱晨雨同学荣获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课题组老师韩招娣辅导

郭旅丰同学荣获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

课题组老师韩招娣辅导

3.教研活动更加丰富,该课题的研究有效地开发拓展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拓展了校本教研的内涵,调动了教师的课题研究的热情,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追踪化学家》、《趣谈化学史》。

4.教师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校化学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高,教科研水平有了提高。获奖论文有:课题组成员施爱萍老师的《浅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获省蓝天杯二等奖;课题组成员翁建红老师的《小议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获省蓝天杯三等奖;课题组成员翁建红老师的《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获省师陶杯二等奖;课题组成员董泽梅老师的《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获省蓝天杯二等奖。发表论文有:课题组成员翁建红老师2015年1月在《中学生数理化》发表了《渗透化学史,让学生爱上化学》。

多名教师在扬中市级及以上的各种课堂竞赛中获奖: 课题组成员翁建红老师在2014年“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教学案例类评选活动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翁建红老师在2014年“镇江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委员会中青年化学教师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翁建红老师在2014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中获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施爱萍老师在2014年“镇江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委员会中青年化学教师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施爱萍老师在2014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中获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董泽梅在2014年扬中市“生本教学-高效课堂”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张彩萍在全国化学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施爱萍老师在2014年“镇江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委员会中青年化学教师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曹凤芹老师在2014年扬中市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另外有多名课题组成员在市命题比赛中获奖。

八、研究反思

1.渗透化学史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本课题组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思维品质、丰厚的知识底蕴、敏捷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技术和较好的人格魅力。

2.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时化学史的渗透会占用一些课堂时间,有时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在一些化学史渗透后乘机讲话、思想开小差,小组讨论时故意岔开话题使得课堂秩序变乱,进而影响教学进度。这需要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3.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中都可以渗透化学史,另外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的方法也不相同,这需要老师通过平时的研讨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M].南京,2011.11-5 [4]化学史点亮新课程.白建娥,刘聪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6-7 [6]石华军.基于化学史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7]韩凤伟.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大学,,2013.[8]吴彦明.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史内容的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篇2

一、中学化学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科特点

化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开展好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化学知识点,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 鼓励学生参与进行化学实践,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 化学又是理论科学的一个分支。化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 应注意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 特别要注意运用讲授法对化学理论和概念进行讲解, 并结合化学实验来验证相关理论,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样学生才能更牢固的掌握化学知识点, 打牢化学基本功。

二、中学化学教学方法应具有启发性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化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启发性, 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中学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教育学生通过独立思维, 分析和概括化学知识,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

三、中学化学教学方法要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中学化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化学教学活动时, 要充分以教育部指定的教材为基础。无论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更好的传授化学知识。因此,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面的同时, 也应充分考虑到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 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 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中学化学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化学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 它包括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 以学生的“学”为主, 教师的“教”为辅, 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

化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主的方法为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 在开展化学教学时, 先调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 才能找到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化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深厚的化学知识以外, 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类教学。

五、中学化学教学方法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运用

在化学课的教学活动中,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广延性, 一种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和内容, 这时就需要化学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把多种教学方法联合起来运用,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使其不能完全的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的过程, 而选取几种合适的教学方法联合, 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相补充, 才能展现完善的教学效果。比如, 教师运用实验法开展教学活动时, 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原理都能通过实验现象反映出来, 这时教师就应该结合讲授法为学生解释实验现象, 讲解实验的原理, 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本质, 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化学教师应认识到多种教学方法联合运用的重要意义, 还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联合的合理性, 切忌胡乱组合教学方法, 这样容易使学生陷入迷茫状态, 达不到教学效果。

六、结语

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中学化学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并根据教学经验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永信.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的认识[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06) .

中学化学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3

关键词:问题教学;教学策略;中学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5-0026-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

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需要由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情景,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把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地结合起来。”因此,在运用问题组织课堂教学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问题教学成功的关键。

1 问题情境的创设

思维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教学首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才能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1.1情境的设计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问题类型、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综合分析多方面的因素,设计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教学媒体展现的化学现象、化学史中化学家的发现过程、生活生产实际等方面来设计问题情境。例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入伏打发现电池过程的化学史实,从他对“生物电”的疑问到研究结论引入问题情境。

1.2矛盾的产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针对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存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进行设疑,引发学生已有观念和化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造成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和心理悬念,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比如,学生都知道金属能够导电,但通过伏打的实验发现“金属会产生电流,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钠的化合物”的教学中设问“生活中常常用水来灭火。你相信水也能引起火灾吗?”演示实验:“取一小团棉花,包裹1 g左右的过氧化钠,用滴管在棉花团上滴加几滴水,片刻棉花便开始燃烧。”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1.3问题的形成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联想、分析、综合、归纳、抽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上面“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演示实验后,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金属产生电的本质,形成问题:金属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电流?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教学论的方式方法,刻意为学生创设一个在认识上有困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想解决这一认识上困难的要求,从而去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只要所提出的认识困难能吸引学生去独立地思考,就说明问题情境已经产生。

2 问题分析的引导

所谓问题分析就是明确问题的各个属性,分清问题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例如在前例“钠的化合物”的演示实验后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发现棉花燃烧的本质,明确燃烧的条件是有氧气存在和达到燃点,就可得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热生成氧气的结论。

2.1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的化学过程

分析问题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化学问题中所描述的研究对象、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及其联系,弄清问题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及其相关因素,抓住问题的一些外部特征,搞清楚解决问题的一些条件,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把题中的研究对象、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及其联系形象化、具体化,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整体的、形象的、清晰的化学图景。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2.2引导选择、收集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化学事实

引导学生回忆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储的知识信息,教师再提供一些素材,如化学实验、直观教具、文字材料等。

对于难度不太大,无法用实验或直观教具提供感性材料的教学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资料,经过思考提炼,一方面可以获取问题解决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较难的,不能用其他方法获取的事实材料,也可通过教师的讲授提供给学生。

2.3提出假设,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出路

学生要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当前问题的特点,确定问题所隐含的基本关系,通过对问题情境及内部关系的理解,提出关于问题的假设,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演示、实验、推理等加以检验。

学生通过上述伏打的实验中的有关信息,推断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电流?提出电流产生条件的假设:

假设1:与金属的相对活动性有关。

假设2:与溶液导电性有关。

假设3:与能否发生反应有关。

假设4:与线路是否闭合有关。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假设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对比方法,控制实验变量。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3 问题解决的组织

问题解决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新情景、新课题,发现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活动。

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思维的特点以及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以便在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时,尽量扫除一切障碍,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探索出对他们来说是新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学生既要联系对照实验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又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要求他们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演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讨论结果,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同学们既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也在学习中互补各自的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3.1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揭示规律

问题解决需要先提出假设,是在分析基础上,人脑对化学问题进行概略的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再有指向、有选择地得出解决化学问题的建议和方案,探索解决化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包括探索解答和实施计划。

例如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后就要明确:原电池的原理内容、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能量变化、电极反应及电流方向、电极的区别等。

3.2化学实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是一种手脑并用的问题解决过程,不仅是提供直观素材的手段,也是培养各种技能手段。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不仅为建立概念和发展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

上例中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找出电流产生的条件,师生共同评价交流情况,就可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和闭合电路。

4问题结论的讨论

问题解决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得出的结论,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经过师生合作,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同时努力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在问题解决后及时对问题结论点拨、延伸和进一步讨论,利用变化问题条件、对问题进行变式练习,及时对学习成果进行迁移。学生也只有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时,才能把知识学活、能力提高。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后请学生根据反应Fe+CuSO4=FeSO4+Cu,设计一个原电池。

4.1中学化学实施“问题教学”时还应该注意

(1)“问题教学”的实施必须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需以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体贴、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如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个性,就具有了学习的主体性。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其正确与否,教师鼓励目光的注视和专心细致的倾听,会极大的鼓舞学生的信心。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走出幼稚,培养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2)“问题教学”的实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依据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观察为基础、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中心,精心设计一系列能够启发思维的问题,然后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交流氛围,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和“问题”彼此交织、主动学习,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问题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师的素质是学生问题意识的促进剂。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另一方面,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教师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遮遮掩掩只会扼杀问题教学。另外,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能老想着完成认知目标,还应该注重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要怕这怕那,一切都应着眼于学生全面的发展,终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祖浩等.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篇4

作者:叶佩玉 文章来源:《化学教育》,2004年第3期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07-1-14 摘要: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是科学教育本质的要求。本文阐述了作者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对科学的教学策略的一些研究和实践结果。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成为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全新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专门的研究性课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再现性课程中进行,课堂教学属于后者。在再现性课程中引进研究性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这种学科教学活动称为“研究性教学”。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优势和问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美国科学教育家拉尔费·马丁(Ralph·E·Martin)等曾指出:科学教育应有3个方面的内涵,即科学知识(ScienceKnowledge)、科学过程能力(ScienceProcessSkill)和科学态度(ScienceAttitude)。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把研究性的探究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既是科学教育本质的要求,也是大有可为的。

化学教学以化学实验为主要渠道,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实证,更以其形形色色、瞬息万变的现象展示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来吸引广大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化学实验,并喜爱自己动手做实验,这种兴趣无疑是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动力源。实验又恰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实践活动。化学实验中有不少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定律、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题材。化学实验一方面从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来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另一方面又从实验的多种影响因素激发学生去就有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这些问题为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国传统的文化和教育是以教师权威性地传授书本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为特色的,明显存在着重知识的系统灌输、轻知识的自我建构和探究;重理论、轻实践,过分重视科学事实和结果的传授、忽视了方法过程及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们的学生善于模仿熟记而很少有自己的思想,习惯于接受而想不到也不会去研究问题。广大教师熟悉和习惯的仍然是多年传承下来的传授式教学。广大家长看重的依旧是书面考核的学习评价方式——分数。因此,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研究性教学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除了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之外,还需要潜心研究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和实践

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由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必备的创造发明技法构成的。我国的“研究性教学”首先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如果要求我们的学生能一下子转变自己的观念和习惯,马上进入研究性学习的角色是不现实的。若能在所教学生的学识水平、学习能力、思想方法实际与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间寻找到合适的教学平台,就能帮助他们沿着科学的教学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真正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研究、高效率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为此我将教学策略设计成以下的“三台阶渐进式”:学习“怎么学”→交互“照样学”→独立“自己学”。

[1] [2] [3] [4] 下一页

第一个教学台阶,就是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教会学生该怎么去学。我通过学习材料中的一个个案例,教给他们学习化学知识与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注意改变从小养成的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学习的习惯之愿望,知道并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知道该怎样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学习。

登上第二个教学台阶的学生们需要自己“照样学”,同时开展交互式学习。在这个教学台阶上,我在指导他们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强调在发展各自的求异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教学台阶便是以问题作为课的先行组织者,由学生围绕一定问题“自己学”。我有时用1-2个课时,让学生们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得到体验和收获;有时将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大部分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任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地调查、把课堂搬到相关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去,在较为宽广的教学时空中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教师通过观察、巡视、谈话不断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供不同的帮助。还有及时召开的讨论会让学生们在共享各自的发现和收获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纠正学习和研究中的偏差,同时不断发扬学生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在3个教学台阶上各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到帮助他们提升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投入科学研究的志趣,一直到能够独立开展学习和研究,乐于研究、勇于创新的情趣。

在上述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善于及时发现、重点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因此,在三台阶渐进过程中还有不同水平、不同次数的循环。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探讨

3.1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供研究的问题从哪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有疑可问、有疑可探的习惯和能力呢?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有效的做法是:

(1)有意识地暴露教学实验中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教学实验,尽管已经过挑选,但并不是都能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的,常常需要教师在课前摸条件、做改进,解决阻碍成功的问题。若将这些问题直接暴露在学生面前,可以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提问。

(2)积极帮助学生捕捉思维灵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即使是十分朦胧的思想火花或者是比较粗浅、幼稚的问题

有一个习题的答案说氯化铵溶液和水玻璃反应时“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几个学生在下面嘀咕:水玻璃那么粘稠,与氯化铵溶液之间的反应真能产生答案所描述的反应现象吗?周围有同学笑道:答案是有道理的,还用问?!其实这种偶然迸发的思想火花是十分可贵的。我鼓励学生把问题提出来,指导他们在课余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研究,获得了理想的结果,他们撰写的论文荣获“上海市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给同学们带来不小的震动。如此这般,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断得到保护、受到鼓舞,问题意识势必越来越强,求异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

新视界http://ahoo.cc 本篇文章来源于 资源盒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http://res.szlcgz.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32

(3)努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和发现的不满足感,支持学生自己提出和分析问题

例如,取用1支试管,就能完成铜片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产生鲜明的实验现象,但是对实验环境污染严重。怎样改进这个实验呢?经启发,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碱溶液吸收气体或再另外使用分液漏斗、单孔塞向试管中加浓硝酸,初步达到改进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于是有人提出采用图1的装置,既解决了气体污染问题,又反映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性质(烧杯中水面会上升),得到全体学生一致好评。此时再向大家介绍杂志上报道的“蓝色喷泉”实验设计(如图2所示),设计者将铜与浓硝酸、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以及喷泉实验如此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的构思引得不少学生跃跃欲试:能不能再将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也组合进去呢?各种富有新意的实验设计应运而生。

3.2遴选有价值的问题用于研究性教学

“有价值的问题”是研究性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除了应该具有科学性(尽可能体现时代气息)外,还应具有适当的难易性、明确的针对性、一定的创新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等。

(1)明确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那些针对教学重点、有利于难点突破,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缺陷、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值得优先选取。例如,有一道测定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常见题,命题者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变化,计算求得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同学提出质疑:这个实验真能用于测定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吗?很显然实验的安全性和精度均有问题,这里涉及到碱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的运用以及高一同学解决实验问题的薄弱之处———怎样选择恰当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于是我与该学生一起将问题设计为“怎样用实验方法确定某金属是否为钾?”提交全班同学开展研究,找到8种合理的方案和其中的最佳方案,大家一致反映“收获很大”。

(2)一定的创新性

研究性学习当然需要所研究的问题为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开发区”。例如,高三总复习阶段,学生们常在剖析和解答综合实验题时遇到困难。可以选择涉及中学化学实验方方面面的固体物质分解率的测定实验组织学生边设计、边实践、边研究、边归纳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选取什么物质作为研究对象最为合适?高锰酸钾是学生们熟悉的一种化合物,但是它的分解产物——二氧化锰,“在高于800K的温度下会发生分解,放出氧气”的性质同学们是不知道的。当用煤气灯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测定分解率时会因此造成分解率高于100%的令人吃惊的实验结果,这里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问题,有需要大胆创新才能解决的疑团,为此,我选用了“如何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率”作为研究课题,交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研究,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新视界http://ahoo.cc

3.3创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适宜教学环境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示范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既要敦促学生扎扎实实学好科学知识,又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锻炼科学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要注意多倾听学生发言,多鼓励他们自行讨论和评价,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密切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解放心理,全身心投入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4改革原有的教学评价方法

研究性学习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收获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改革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方法需要从改革实验报告做起。应该摒弃原有实验报告那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尽可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设计思想、收获体会、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以及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提高。为此,实验报告可设计为“实验设计(含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实验用品)”、“实验过程”、“实验研究和讨论”、“自我评价”4个部分,无需规定格式,为学生留有可自由撰写的空间。学生不仅是研究、学习的主人,也可以是评价自己学习情况的主人。教师根据学生的书面实验报告以及对学生实际研究过程的了解,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最后评价。评价宜采取等第制,注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作好恰当的评价,有利于鼓励他们更好地投入研究性学习。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效果简介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把学生“学化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科学”的过程,能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的学生除了高效率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在各级各类的化学和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诸珏敏同学从“第51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IntelInternationalScienceandEngineeringFair)”获奖归来时曾这样说:“过去我只知道听老师讲,花费时间去寻求书后早已有的答案,一度认为发明创造对于我是遥不可及的。老师引导我们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完全改变了我的学习习惯。„„对于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敢于面对挑战,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丰富的想象和创意不时涌现。它的每一步进展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一辈子都受用的。” 的确,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有1300多名学生从我上述教学策略和方法中得益,实践的结果是十分令人高兴的。2002年5月我应美国科学服务社邀请,赴美参加了“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杰出教学奖(IntelExcellenceinTeachingAward)”的决赛,我的上述教学策略和方法得到了到场的各国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们很高的评价和肯定,成为世界各国申请“英特尔杰出教学奖”的1200多位教师中最后的5位获奖者之

一、该奖项设立以来仅有的2名非美国籍教师之一。我也在与各国优秀科学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获得不少新的启发和感受。深信只要我们加强教学研究、兢兢业业,就一定能为我国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做出新的成绩。

上一页 [1] [2] [3] [4]

本篇文章来源于 资源盒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篇5

龚二华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因远中学)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倾向与意图,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希望学习知识的驱动力,倘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实现理想的学习成效。针对初中学生来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些年来的教学感受,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做化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与教师进行指导之后,强化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有利于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热情的激发。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常常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新奇,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变得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性。例如,在夏季,人们往往需要喝大量的啤酒,在将啤酒盖子打开的一瞬间,泡沫会喷洒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通常而言,一升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5克,在制造啤酒的时候,借助相应的压力往瓶子里面灌注,为此,二氧化碳溶解在了啤酒中,可是在瓶子中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打开的时候,只要稍微晃动,啤酒瓶中就会溢出气体形成的泡沫。这样的教学素材能够扣动学生的心弦,教师适当地讲解给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也亲身感受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获得了快乐感。并且,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和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奥秘,加深学习的印象,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总之,化学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实验,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以及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实验的技能。当然,也有利于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且更加深入地认知化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大都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往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只是应用于教师之间的比赛,不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仅仅一个,并非所有的班级都能够应用。而在当今明显改善的教学条件下,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变得非常多见。教师通过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能够营造氛围与创设意境,在教学课堂上呈现关于教学的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以高科技的形式与大量的视听教学信息,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和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式与化合价”时,由于缺少实验以及学生需要识记比较多的内容,学生常常感觉单调和乏味,而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能够将记忆化合价的歌谣与口诀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记忆化学式与化合价时会变得富有趣味性,而且非常容易,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累积了一定量的知识,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而学生需要在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化学练习题,在学生自学完每一节的内容之后,能够要求所有的`学生做完相应层次的练习题目,从而体会学习获得的成就感。练习题目的类型有:一题多解典型的题目,通过变化的题型体会知识的奥秘;设计情境,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多题一解,把握规律;定时训练,提高解答问题的速度等等。其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实际生活,明确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知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持久性地把握化学知识和解答化学问题。例如,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浆、石灰石,教师能够在上课之前找到一个石灰厂,在讲解完之后,组织学生进入石灰厂,以使学生比较和观察上述物质的异同之处,明确它们的用处以及转化关系,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清晰和直观,倘若碰到不明白的地方能够及时地进行探讨。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如何制取熟石灰、生石灰、石灰石等,而且明确了建筑生产当中它们的实际应用,真正地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增强。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务必了解学生的实际要求,让学生清楚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持续地更新教学思想,不断地总结,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玉芹。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02)。

[2]孙亚苹。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篇6

一、指导思想

1.化学教研工作围绕市、县教研室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有效教研,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全面促进平阴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2.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展和深化化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基于常规教学,围绕教师“教好、教会”和让学生“学好、学会” 确定教研工作目标,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教学氛围,立足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创新性学习,深入研究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构建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高校教学模式。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充分发挥化学教师的教育功能,力求大面积提高我县中学化学的教学质量。努力做到:研究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质量有新提升。

4.继续深入研究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策略,力求全面构建高效课堂,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合作性学习,探索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性高效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推进教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化学教学新局面。

二、教学进度

1.初中三年级

完成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全部教学任务,完成有关学生实验探究实践活动任务。切实抓好初中化学实验能力考查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工作。

2.高中一年级

完成《新课程高中化学课本》化学2(必修)(鲁科版)的教学任务,完成相应探究实践活动任务。3.高中二年级

理科倾向班: 执行省教研室下发的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意见,完成《化学反原理》的教学任务,并切实做好《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的选学走班工作。做好全省新课程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各项工作。文科倾向班:在完成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鲁科版)的教学任务后,抓紧进行并切实安排好综合复习,做好迎接全省新课程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各项工作。

4.高中三年级

继续执行市教研室下发的《2011届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搞好《高考说明》、近年高考试题和应考策略研究,提高复习效率,做好高考模拟测试工作,努力提高全县高考化学成绩。

三、工作思路及措施

1.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高考说明》,全面研究新课程教材,在教学实施中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处理的关系,;二是实施改革与教学质量的关系;三是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四是教学方式与学生素质培养效率的关系;五是实际教学与应对《高考说明》要求的关系。力求在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有新的突破。

2.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定教”,狠抓课堂教学效益,研究高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新课标为主导,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特点,理解编写意图、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授课方案。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与方法。3.发挥教研网络职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⑴充分发挥各校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的统领导向作用,改进工作作风,强调全局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带头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⑵充分发挥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评优获奖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县中心组成员的教研能力和作用。强调教学骨干的“三必须,一认可”,即:必须有深厚的新课程教育理论水平;必须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必须有大局意识,勇挑重担,甘愿奉献;实际工作业绩、学术引领作用要被广大教师认可。⑶搞好教学、教研的相互结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搞好新分配教师的上岗培训工作。

4.组织开展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⑴以“3M·HET”高效教学策略为主要研究专题,全面开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继续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中(原三中王绪军等课题组课题—“新课标下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化学方式的行动研究”)(一中为3M课题联系点,主要实施人为王绪军等)。⑵组织全县化学教师参加研讨课观摩课,加强相互学习与交流。

5.进一步加强化学教学业务管理,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研究。⑴加强新课程教材的统研备课,提高广大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⑵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深人课堂听课调研,检查教学教研工作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和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导。

6.要经心研制高质量的模拟题,精心编写巩固练习题、随堂检测题,编制好随堂导学案,要正确理解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含义,抛弃疲劳战、题海战这些高耗低效的方法,彻底抛弃以浪费学生的时间、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升考试成绩的观念。

7.加强对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研究,各学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业水平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济南市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文件,积极探索考试内容、题型结构的改革和发展规律。

8.加强对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研究,各学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业水平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市教育局“2011年济南市初中学生理化、生物学科实验能力考查实施方案”的研究,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7.主要教研活动:

(1)各学校以规范教学行为,深化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为主线。制定详细的教学教研活动计划、方案,增加研讨、交流课数量,加大研究交互力度。

(2)参加济南市举行的2011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会,进行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学调研(3、4月)。(3)深入学校进行教学调查研究。加强城乡交流及区片教研活动的力度(另见活动方案)。继续积极主动地参与济南市“3M·HET”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结题工作,分区域开展“3M高效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结题鉴定会活动。筹备总课题结题鉴定工作。(4月、5月)《3M课题研究(原三中课题组课题—“新课标下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化学方式的行动研究”和王玉栋、丁新花、李保胜等3M课题组的研究)》。(4)组织做好全县高、初中各年级交流研讨课等活动。

(5)认真学习研讨《2011年高考说明》,参加济南市举行的高三毕业班的高考复习研讨会、研讨课。

(6)一中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领会济南市暑期培训会精神,着力搞好2010年高三化学教师教学研讨会,分析高考试题、模拟考试题,总结分析高考工作经验。.着力搞好2011年4月份高三模拟考试、阅卷及总结分析工作。(4月)(7)组织做好“2011年全国高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报名、预赛等各项工作。(4月)(8)组织好高、初中化学教师参加市里举行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

(9)积极参与、组织2011年济南市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等各项工作。(3月)(10)做好市、县教研室整体布置的教学教研工作及其它机动性工作。

基于中学化学的“DE”教学研究 篇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有利措施。人们通过教育知道荣辱,阅读历史知兴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一种体现,只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能推动该国的高科技发展。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每一人只要存在一点小问题,那么13亿人口的小问题将会是一个大问题。为了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得从教育出发,引导人们正确的解决问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由国家政府部门出面解决。人们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得学习前人的经验,一个经典的经历可以折射出一个知识的宝库。

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起来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每一个学科都要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人才创新性。然而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它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2]。这样充分的肯定了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验就是化学学科的有力生命线。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基础科学,需要学习者身临其境地动手操作和探究[3]。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环境、启迪智慧、发展思维等的基础。因此,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化学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提高能力的一种手段。在中学中化学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构成,这不仅仅是建立一般的化学概念和规律、巩固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等。

在面对今天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有效性亟待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提升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对化学实验现象获得更深刻的印象呢?针对这样的问题,将基于中学化学的“DE”教学进行研究,“DE”教学就是指演示实验教学,在这里特指中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主要从目前我国的中学化学教育效果,采用“DE”教学法以及“DE”教学法的效果三个步骤为主要线索做阐述,具体见下文所述。

2 中学化学教育效果

目前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据实地调查教师在做演示实验之前不做充分的准备,随意性很强,等到快要上课时才急急忙忙的准备。譬如:对实验仪器是否损坏、药品是否变质缺乏仔细检查,不进实际操作演示试做随便应付了事,致使课堂上演示实验时,不是仪器装置有问题就是仪器规格不符合要求或缺少实验仪器,不是药品变质就是少了某种化学试剂,致使演示现象不明显或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甚至实验失败没有实验现象等,此时教师表现得淋漓尽致手舞足蹈、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满头大汗、神情紧张、语无伦次,学生则表现出垂头丧气、索然无味,甚至抱怨实验成了走过场。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该学科抱没有兴趣的学习应付考试,没有真正的掌握好化学这门学科基础知识。

当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教学时,没有想尽一切方法来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最终使得演示实验现象不清楚,效果不明显。只有前排的部分学生能观察到部分实验现象,另外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操作不规范,遮住了实验现象,使学生一点也观察不到。这样的效果是所有实验中,不厌出现的,可是有些化学老师“他们做到了”,看着他们那满头大汗,手舞足蹈的向同学们挥霍着一个人的实验,所有的现象老师看到了,所以他说了算,所有的操作老师做了,学生无精打采的看着“皮影戏”,时间很快又到下课的时候了,老师此时胡乱的写出他看到的化学结论,学生一脸的茫然。从此学生提议,“老师下次实验课就直接讲吧,这样可能效果要好一些”。这无凝是课前没有做好准备的结果,导致了所有的学生对化学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是失败的一堂课。

化学是一门微观科学,对于化学概念、过程和规律的认识,经常需要借助图形来显示,譬如:分子结构、分子三维模型、化学和化工装置等均需要特殊图形和符号来表示,有时还不得不借助于建立分子模型。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分子建模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地完成各种复杂的教学演示,了解物质的组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多平台的整合可以使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能够发挥综合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结合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智能化多接口技术等,可以提高实验效率,而且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另外,化学又是信息科学,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物化参数和波谱参数等数据信息、化学教学课件和教材等教学信息、化学文献数据库信息、化学远程教育信息、化学材料和质量等商业性信息。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交流、互动,在全媒体时代必将带来更大的便捷和效率。往往在化学教育中结合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目前的化学教学,在部分学校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要想激发出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就得想办法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对它产生求知欲、探索心。据统计初中的学生对认知物体的规律很强,对理论性、抽象性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然而中学的认知规律来源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对于化学课而言,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验产生神秘感,往往具有神秘感的东西学生特别喜欢去寻求组成,从而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除使学生了解化学家生平,获得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显性功能外”化学史知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隐性功能[4]。下面将详细阐述,“DE”教学法也就是演示实验教学法。

3“DE”教学法

“DE”教学法就是指(Experiment Demonstrates)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看得见,而且也摸得着,这也符合中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老师在采用“DE”教学法时,首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实验仪器进行仔细检查,而且要洗净实验仪器如有些实验仪器需要清洗的。对实验的药品要进行资料查询,看是否有爆炸性、易燃性、有毒性等等。把实验药品具有的特性找到,如果是具有爆炸性的实验药品,要取量适中以免量大爆炸释放的能量大,伤害人;如果是有毒的,在进行实验时,要避免少量的吸入人体,过多对人产生中毒现象,另外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如果是具有易燃性的药品,要特别小心,提前准备好灭火器、水以及细沙等,着火时及时扑灭火势以免蔓延。接下来,老师认真的设计好实验步骤,对实验操作步骤有严格的要求,体现出逻辑清楚,所得的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从而进行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具有强大的验证性。只有严格的实验步骤,清晰的逻辑思维,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有说服力验证性,学生才会理解,老师如果在实验时东摸一下,西摸一下那,学生搞不明白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另外,学生也会学到不好的习惯,也是实验时东看看西看看,最终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这也不是说没有过,这在化学史上也是有的,譬如钾元素的发现,其实钾元素可以在更早的时间里发现,可是这位化学钾错过了,眼睁睁的看着本来属于自己的诺贝尔奖被别人领走,诺贝尔奖也不可能有补的,所以最终诺贝尔奖不属于他。当实验步骤设计好了之后,最后就是进行实验操作了。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之前,老师自己先演示实验,看看实验的效果如何,怎样可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并总结该实验中那些地方学生要特别的注意,那些实验步骤是不能打乱顺序的,学上会在该实验现象中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讲解才能把这个演示实验的原理讲清楚,学生听得明白。这些都是“DE”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让实验以最好的效果展现给同学们,最终达到“DE”教学法的目的。

“DE”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好方法,实验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尺度,即使你理论再好,但是实验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那么这个理论也是失败的。“DE”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新课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取引导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以前相比,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构建国家强大的人才队伍,提升我国综合国力。那“DE”教学法的效果实际如何呢?下面将有详细的阐述。

4“DE”教学效果

通过对部分中学的化学课,采用“DE”教学法与不采用“DE”教学法做了问卷调查。在该调查问卷中,一共抽取856名学生,其中男生525人,女生331人,这些学生中都表现出自己喜欢学习化学的方式,在这以“0”表示喜欢理论的,也就是不采用“DE”教学法,以“1”表示采用“DE”教学法。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选择采用“DE”教学法的人数远比不采用“DE”教学法的学生人数多,女生也是一样的采用“DE”教学法的人数远比不采用“DE”教学法的学生人数多。这就是说许多的学生喜欢采用“DE”教学法,一方面他们感觉到这种教学方法只要认真听,逻辑思维清楚学起来轻松,学到的知识也比较牢固;另一方面,老师采用“DE”教学法,可以把化学知识清楚的表达出来,学生易接受,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5 结语

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是以寻求物质的组成为目的,以便人们能充分的利用这些物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物质,然而这些物质又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为了能充分的利用这些物质,就得对其所具有的特性掌握清楚。

中学阶段是有系统的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是与今后学生所学的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改善中学化学教育质量,在这提出了一种教学方法,那就是“DE”教学法。“DE”教学法是以化学演示实验为基础的一种课堂教学法,在课堂上老师如果能最恰当的使用“DE”教学法,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DE”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大脑思考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

摘要:通过对中学化学教学法的研读,针对提高中学化学教育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对化学是否正确做出唯一的断定。化学是人类了解自然的一种方法,在这里人们可以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出解释,为充分使用这些物品寻找规律。中学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为了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解释物体以便人们能够充分的使用这些物体,为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基于此,对中学化学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DE”教学法,“DE”教学法就是指(Experiment Demonstrates)演示实验法。化学“DE”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了解真相。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DE”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张俊.中学化学的学习兴趣初探[J].理科考试研究:化学版,2014,8(10):76-77.

[2]周厚彬,张健.刍议中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有效性[J].实验教学研究,2014,(8):88-89.

[3]邹静.关于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的探索[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4(51):131-132.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方法 相互关系

在初中化学习中,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化学就是学不好,进而对学习化学产生畏惧,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由于他们主观上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与客观上获得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这样对他们心理的打击特别大,容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最终放弃对化学的学习。通过调查分析,除开各种不同因素外,发现一个共同的原因——缺乏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造成原因

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点:

(一)学生本身过于依赖长期养成的旧的学习习惯,不注意随知识的增长培养和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在小学,主要的科目为语文和数学两科,每科可利用的时间比较多,知识的广度比较窄,深度比较浅,由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一些教师习惯于应用“教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练习和加强机械记忆在短时间内能取得比较明显效果,但这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这种方法适合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过去的考试中比较容易获得高分。但这样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到了初中,学习科目逐年增加,每科可以利用的时间相对减少,知识面逐渐增大,如果沿用旧的学习方法,就会感到学习时间不够用,顾此失彼,学习负担比较重,难于跟上教学的进度,小学升初中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滑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如此。

(二)不善于分析把握初中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把适合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照搬到学习化学上来,比如有些学生在开始学化学之前听说“学化学就是要死记硬背。”采用背政治的方法去学习化学,结果当然是学不好化学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必须正确把握好初三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二、初三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初三学生的学习活动比低年级学生有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学习内容上,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显著的增加。②学习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③在学习动机上,远大的学习动机逐渐确立,学习的责任感增强,学习动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提高。④学习态度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但还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和检查。⑤学习兴趣上,范围扩大了,兴趣的选择性、深刻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2、初三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进一步提高,他们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逻辑性增强。

3、初三学生注意的目的性、稳定性、选择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注意的分配也明显增强,①他们已能逐步做到一边注意课程的讲解,一边抄笔记,还能注意到课程的前后联系。

4、初三学生的记忆已从机械记忆为主发展到意义识记为主。

5、初三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需要积极地引导和培养。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养成的具体做法

初三化学的教学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教师的教,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养成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要抛弃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据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过去在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的提问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在课堂中教师可采取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布置课前学生的调查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3、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有意识地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的特征,学习目标所要达到的层次,学好化学的一般原则,学习活动各环节内容的特点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可以避免因第一次接触而少走弯路,集中精力,沿正确的方向前进,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目标所要达到的层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学习目标不同,相应的学习方法也会不同。知识掌握的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要贯穿整个教学中,而且应该具体化。正如在教学中所说的详略得当,突破重点,难点,四个层次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是高级的基础,也是形成化学能力的基础,学习层次越高,对学习方法要求就越高。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初中化学的特点向学生进行介绍。主要包括: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实验,不断提高自已的实验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来得到化学知识和验证化学结论,而不要去死记课本上的结论。②化学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时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学得牢和灵活应用。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在生活或生产实践中加以利用,才能为自己所掌握,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③化学是对大量化学事实进行思维加工的结果,学习中要记住大量重要的化学事实,但这样的记忆不是单纯的死记,而是要对众多的化学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理性认识。④化学有自己的概念和理论,它们之间有密切联系,学习时要注意各类内容的相互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知识结构不断地完善和充实。⑤化学本身有它独特的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电离方程式等等,它们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开始学习就要下功夫熟练掌握,这样对学好化学有极大的帮助。

(二)学生方面

1、注意学习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主要有:①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对化学的兴趣,主动和自觉地学习。②注意手脑并用、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③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时尽可能使知识系统化,每章每阶段要进行总结,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这样既帮助了复习又加深了理解;④注意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观察中要让学生学会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方法,分析观察的结果。记忆中要注意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要注重对自己归纳和分析能力的培养。⑤善于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学习别人的长处,发现和总结出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学习方法多样化、最优化。

2、要认真抓好“预习、听讲、复习、记忆、作业”五个学习常规环节

(1)预习。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同时找到教材的重点,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讲,既能提高听讲效率,又使自己学习主动、有兴趣。

(2)听讲。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集中注意力。②要勤于思考。③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与思路。④积极地回答和提出问题。⑤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这个过程是提高每个同学的化学悟性也是将知识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3)复习。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提高的过程。复习时要思考知识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4)记忆。化学学科中有不少需要记忆的概念、符号、数据、化学方程式等。及时复习和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记忆时注意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记忆。

(5)作业。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即学懂会用的体现,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能学习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化学的基本部分: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内容不同,要求也不同,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也应不同。不同的学习环节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在学习中应逐步了解、掌握它们。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特之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而且杂乱,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因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初三学生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不重视,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和记忆,这部分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① 通过观察实验来帮助理解概念。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②找出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学习。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应将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与原子、酸碱盐的概念分别进行对比学习,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理解概念的组成,注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①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要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

④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

(3)化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①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进行化学计算的依据。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确,就会把题做错。如相对分子量这个概念它只表示一个化学式如H2O的相对分子量为18,5H2O中水的相对分子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若生成4克C,同时还有多少克D生成?其中C和D的质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如把C和D的质量比仍按22∶9进行计算就是错误的,反映出你对相对分子量和质量的概念还分不清楚。

②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要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做到“三想”,想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概念,所用到的化学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和条件,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如果用到其它学科知识、方法时,如公式变换,数据处理等要细心,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③注意解题规律和思想,掌握解题技巧。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如已知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2%,KMnO4中氧的质量分数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热完全分解后哪种物质产生氧气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大,但要是认真分析抓住完全反应这个关键词语,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虽含氧元素的质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转化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转化为O2,从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

④要注意解题的格式。如设未知数时要写成“设某某的质量(或体积等)为x”,而不能写成“设某某为x克”,计算过程中己知量有单位的要带单位计算,计算结果要直接带单位,不要用括号,如单位为克要写成g,而不要写成(g)。计算质量分数时一定要乘以100%。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注意按“设、方、关、比、算、果、答”的顺序进行。

(4)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①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②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对老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学习和模仿。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要认真分析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要正确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弄清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和检验有关物质。如六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气如何鉴别?其思路为从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找出方法,用燃着的木条和石灰水鉴别,最后从现象的不同来推断是哪种气体,要注意回答问题时要先说现象,后说结论。

③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具体到某一个学生,还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灵活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沈德立主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4]王秀红,周仕东编.化学课程论与课程教材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吴俊明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郑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7]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化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写国庆节的作文400字下一篇:小学英语书写比赛总结